第一篇:中班综合教案:走廊里的燕子
走廊里的燕子
活动背景:
教室外的走廊里,燕子筑了两个巢,一大一小,甚是有趣。步入春天,燕子不时飞进飞出。孩子们时常仰着头,好奇地看着它们,拍着小手快乐地喊着:“小燕子、小燕子……”孩子们的爱心感染了我。由此,生成了此项活动。活动目标:
1、知道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有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2、了解燕子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3、感知燕子迁徙与季节的关系。活动准备:
1、《小燕子》歌曲磁带;
2、有关人们爱护动物的图片、燕子标本和燕巢;
3、秋天的图片(有燕子南飞的形象)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小燕子》,营造愉快的气氛。
1、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美,随乐曲跟唱、律动。(优美、熟悉的乐曲,顿时便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谈话:歌曲唱的是什么动物?小燕子为什么要南飞?燕子住在什么地方?燕子长得什么样子?教师适时出示燕子标本和燕巢,结合幼儿平时的观察,讨论燕子的生活习性,出示小燕南飞的形象。
师小结:燕子妈妈和小燕子住在屋檐下,燕子妈妈会生蛋,然后孵出小燕子。它们衔来树枝、泥和草在屋檐下筑窝。燕子妈妈每天捉害虫喂自己的宝宝。秋天,天气渐渐转凉,燕子飞向温暖的南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再飞回来。
3、讨论:燕子为什么要南飞呢?(由于孩子们平时已经积累了一些知识,谈话的气氛很热烈,充分调动了幼儿大脑的兴奋性。)
二、讲故事《燕子和老爷爷》,知道人与动物要和睦相处。
1、讲述故事《燕子和老爷爷》。“有一只小燕子在搬家、安家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
2、帮助幼儿理解人和小动物和睦相处才快乐。(1)“你喜欢故事里的老爷爷吗?为什么?”(2)“你喜欢故事里的小燕子吗?为什么?”(3)“为什么每年小燕子都要到老爷爷家住下?”
(4)“小燕子每年到我们的屋檐下筑巢你欢迎吗?你会和它成为好朋友吗?”(通过讲述故事,幼儿感受到人与动物和睦相处的美妙乐趣,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对小动物的保护意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三、启发幼儿要和小动物和睦相处。
1、我们该为走廊里的小燕子做些 什么呢?
2、让幼儿欣赏有关保护动物的图片,说说怎样保护动物。
3、谈话:“我和我的小动物”,让幼儿讲述与自家小动物友好相处的故事,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贴近幼儿的生活,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将教育的因素渗透在幼儿的生活中,幼儿很乐意参与。)
四、活动延伸:将小燕子头饰投放到表演区,让幼儿随音乐表演。评析:
本节活动前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对小燕子不能进行深入的探索。在观察到这一现象后,教师运用引导的方法帮助幼儿巧妙生成了一个主题。把幼儿的兴趣点转移到人与动物和睦相处上来,从而把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深入,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同情心和合作精神。故事:燕子和老爷爷
在很远很远的北方,有一个小山村,村子里住着一位老爷爷。老爷爷没儿子也没有女儿,一个人很孤单。有年春天,老爷爷家来了一位客人。它披着黑色的外衣,白白的肚皮,尾巴就像一把张开的剪刀,它飞得又高又轻,原来是一只燕子。它围着老爷爷的小屋飞了好几圈,看到老爷爷笑哈哈的,很温和,就决定把家安在这里。燕子衔来了麦杆和草茎,又和上泥土在老爷爷家的屋檐下筑成了一个燕窝,从此住了下来。老爷爷呢,天天将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让老猫和大黑狗乱叫,还在院子里放了一个干净的盘子,每天给燕子添水、加食。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燕子和老爷爷就像一家人一样亲,老爷爷再也不孤单了。秋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燕子要把家搬到南方去子。燕子舍不得老爷爷,老爷爷更舍不得燕子,燕子围着老爷爷的屋子飞了一圈又一圈,好像在说:“老爷爷,别难过,明年春天我一定回来。”燕子飞走了,老爷爷天天盼着春天早点来到。
第二年春天,燕子果然回来了,还带来了几个同伴。老爷爷的院子里更热闹了,老爷爷真高兴啊,每天都很快乐。没多久,燕子孵出了小宝宝。邻居家的大人、小孩知道了,都来看小燕子,小燕子“唧唧,唧唧”地唱着歌。老爷爷的小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Hello,夏天(综合)中班
目标:
1、体验故事所表现的夏天的美好情景。
2、能说出自己在夏天的体验。
重点:。
难点:。
准备:每人发一张“夏天来了”调查表,幼儿在家中、幼儿园里、大街上等地方寻找夏天,并画下来。
流程:
过程:
一、谈谈说说:夏天是什么样的?
二、故事欣赏《快乐的夏天》
1、蟋蟀什么天气去找好朋友的?找了那些好朋友?
2、蟋蟀和好朋友们为什么觉得夏天很快乐?
三、说说自己在夏天里的快乐感觉。
1、启发幼儿谈谈在夏天里可以参加的活动和做的事。
四、欣赏歌曲《Hello,夏天》
第二篇:中班生成活动教案:走廊里的燕子
活动背景:教室外的走廊里,燕子筑了两个巢,一大一小,甚是有趣。步入春天,燕子不时飞进飞出。孩子们时常仰着头,好奇地看着它们,拍着小手快乐地喊着:“小燕子、小燕子„„”孩子们的爱心感染了我。由此,生成了此项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人与动物应和睦相处,有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2、了解燕子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3、感知燕子迁徙与季节的关系。活动准备:
1、《小燕子》歌曲磁带;
2、有关人们爱护动物的图片、燕子标本和燕巢;
3、秋天的图片(有燕子南飞的形象)
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小燕子》,营造愉快的气氛。
1、欣赏音乐,感受乐曲的美,随乐曲跟唱、律动。(优美、熟悉的乐曲,顿时便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谈话:歌曲唱的是什么动物?小燕子为什么要南飞?燕子住在什么地方?燕子长得什么样子?教师适时出示燕子标本和燕巢,结合幼儿平时的观察,讨论燕子的生活习性,出示小燕南飞的形象。师小结:燕子妈妈和小燕子住在屋檐下,燕子妈妈会生蛋,然后孵出小燕子。它们衔来树枝、泥和草在屋檐下筑窝。燕子妈妈每天捉害虫喂自己的宝宝。秋天,天气渐渐转凉,燕子飞向温暖的南方过冬,等到第二年春天,再飞回来。
3、讨论:燕子为什么要南飞呢?(由于孩子们平时已经积累了一些知识,谈话的气氛很热烈,充分调动了幼儿大脑的兴奋性。)
二、讲故事《燕子和老爷爷》,知道人与动物要和睦相处。
1、讲述故事《燕子和老爷爷》。“有一只小燕子在搬家、安家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事„„”
2、帮助幼儿理解人和小动物和睦相处才快乐。(1)“你喜欢故事里的老爷爷吗?为什么?”(2)“你喜欢故事里的小燕子吗?为什么?”(3)“为什么每年小燕子都要到老爷爷家住下?”(4)“小燕子每年到我们的屋檐下筑巢你欢迎吗?你会和它成为好朋友吗?”(通过讲述故事,幼儿感受到人与动物和睦相处的美妙乐趣,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对小动物的保护意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同情心。)
三、启发幼儿要和小动物和睦相处。
1、我们该为走廊里的小燕子做些 什么呢?
2、让幼儿欣赏有关保护动物的图片,说说怎样保护动物。
3、谈话:“我和我的小动物”,让幼儿讲述与自家小动物友好相处的故事,共同体验其中的乐趣。(贴近幼儿的生活,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将教育的因素渗透在幼儿的生活中,幼儿很乐意参与。)
四、活动延伸:将小燕子头饰投放到表演区,让幼儿随音乐表演。评析:本节活动前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停留在表面,对小燕子不能进行深入的探索。在观察到这一现象后,教师运用引导的方法帮助幼儿巧妙生成了一个主题。把幼儿的兴趣点转移到人与动物和睦相处上来,从而把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深入,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同情心和合作精神。
故事:燕子和老爷爷
在很远很远的北方,有一个小山村,村子里住着一位老爷爷。老爷爷没儿子也没有女儿,一个人很孤单。有年春天,老爷爷家来了一位客人。它披着黑色的外衣,白白的肚皮,尾巴就像一把张开的剪刀,它飞得又高又轻,原来是一只燕子。它围着老爷爷的小屋飞了好几圈,看到老爷爷笑哈哈的,很温和,就决定把家安在这里。燕子衔来了麦杆和草茎,又和上泥土在老爷爷家的屋檐下筑成了一个燕窝,从此住了下来。老爷爷呢,天天将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让老猫和大黑狗乱叫,还在院子里放了一个干净的盘子,每天给燕子添水、加食。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燕子和老爷爷就像一家人一样亲,老爷爷再也不孤单了。
秋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燕子要把家搬到南方去子。燕子舍不得老爷爷,老爷爷更舍不得燕子,燕子围着老爷爷的屋子飞了一圈又一圈,好像在说:“老爷爷,别难过,明年春天我一定回来。”燕子飞走了,老爷爷天天盼着春天早点来到。
第二年春天,燕子果然回来了,还带来了几个同伴。老爷爷的院子里更热闹了,老爷爷真高兴啊,每天都很快乐。没多久,燕子孵出了小宝宝。邻居家的大人、小孩知道了,都来看小燕子,小燕子“唧唧,唧唧”地唱着歌。老爷爷的小院子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第三篇:中班综合教案
中班综合教案《好吃的葡萄》 活动设计背景
秋天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季节,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为了让幼儿在多彩的季节中感受秋天的美丽和收获,我预设了本主题活动。我认为,选择这一活动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活动目标
1、认识葡萄的外形特征及不同的品种,并且喜欢吃葡萄。
2、正确使用绘画工具,用简笔画表现“葡萄”。
3、能按自己的想法大胆的表现,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能够准确描述出葡萄的外形特征以及了解不同品种的葡萄。
教学难点:幼儿能合理的绘画表现出葡萄。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环境设置葡萄园,课件、音乐磁带、水彩、画纸、油画棒等。
2、经验准备
吃过葡萄,对葡萄有一定的认识。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言,引出课题。
小朋友们,秋天来了,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尤其是葡萄园里的葡萄结得又大又甜,美丽极了,老师想带小朋友们去看一看,等一会小朋友们一定要仔细看葡萄宝宝都长什么样?一会告诉老师。
1、葡萄园到了,师引导幼儿去观察葡萄宝宝。
2、引导幼儿汇报观察结果。
3、师小结:葡萄园里有弯弯的藤,绿绿的叶子,还有一串串又大又圆的葡萄宝宝。
二、认识葡萄的外形特征和用途。
1、通过观察和触摸知道葡萄的颜色和外形特征。
2、通过品尝葡萄使幼儿知道葡萄的味道。
3、通过看课件,使幼儿了解葡萄的不同种类。
4、运用谈话的形式使幼儿了解葡萄的用途。
三、通过绘画的形式进一步加深幼儿对葡萄的了解和认识。
1、师范画葡萄藤、叶。
2、幼儿添画葡萄。
3、欣赏和评价作品。
四、老师和幼儿共同跳新疆舞“尝葡萄”。
五、结束教学。
第四篇:中班综合教案
中班综合教案
随着社会生活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现代生活给幼儿带来的潜在危险日益突出,像火灾、溺水、拐骗、突发事件等一系列危险时刻威胁着年幼的儿童,而中班幼儿还处在未成年期,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孩子的安全是幼儿园的首要任务,我们老师不可能整天跟着孩子转,只有教给他们学会自我保护的能力。在围绕着幼儿园课题“充分挖掘幼儿、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这一主线,我设计了本次社会活动——《神奇的电话号码》,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真正动起来,使每个孩子都主动、积极地去记住这些报急电话,才能使幼儿自己遇到紧急问题时会使用这些号码,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1、引导幼儿学会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知道几个常用的报急电话,并学会拨打报急电话。
2、教育幼儿不玩火,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学会保护自己,知道几个常用的报急电话。
会正确拨打报急电话。
课件(1)---(3);电话一部;图画 3 幅。
一、播放课件(1),引起幼儿的兴趣。
1、一天,亮亮一个人在家,忽然有人来敲门,透过门上的猫眼,他看到一个陌生人,亮亮没开门,这时,陌生人开始撬亮亮家的门。
提问:“这个时候,猜猜看亮亮会怎么做呢?”(个别幼儿回答)
2、师:“下面我们来看亮亮是怎么做的。”(拨打110)
二、教幼儿学习打“110”。
1、出示电话机,教师示范讲解拨打报警电话:先拿起听筒,拨号码110,听到嘟嘟的几声长音,表示电话通了,对方接了电话以后,向对方讲清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警察叔叔接到电话后就会马上赶来把坏人抓住。
2、请个别幼儿上来拨打“110”。
三、播放课件(2),引导幼儿学习拨打急救电话。
1、小花和奶奶在家正看着电视,奶奶突然昏倒在地上,小花急得哭了起来。
提问:“这个时候,小花该怎么办?”。(幼儿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回答)
2、师:“我们来看小花是怎么做的。”(打电话给爸爸)
3、师: 请小朋友想一想最快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打急救电话。
4、教幼儿学打“120”。
再次出示电话机,教师示范讲解拨打报警电话:先拿起听筒,拨号码120,听到嘟嘟的几声长音,表示电话通了,对方接了电话以后,向对方讲清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情。医生叔叔接到电话后就会马上赶来把奶奶送到医院抢救。
请个别幼儿上来拨打120
四、播放课件(3),引导幼儿学习拨打火警电话。
1、强强一个人在家时,玩起了火,不小心火烧到了床单上。
提问:这个时候小强该怎么办?(个别幼儿回答)
2、师:我们来看看小强是怎么做的?(小强拿小杯子装了水去灭火)
提问:你们觉得他这样做对不对?他应该怎么做?(拨打119)
3、师小结:在拨打电话之前,首先要记住你所要拨打的电话号码,电话接通后,就可以和对方通话了,别忘了告诉消防队的叔叔什么地方着火了。
五、游戏:“该打什么电话”
1、出示第一幅图画,一个小朋友在玩火,一不小心,火把窗帘烧着了。
师:这个时候,该拨打哪个电话号码?(请说对的小朋友来拨打电话进行模拟练习,学会如何向消防队叔叔报警)
2、出示第二幅图画,有一个人骑车摔倒在地,这时他已经昏迷不醒了。
师:该打什么电话呢?(请说对的小朋友来拨打电话进行模拟练习,学会如何向急救中心报警)
3、出示第三幅图画,有一位小朋友在街上迷路了。
师:该拨打哪个电话号码?(请个别小朋友来拨打电话进行模拟练习,学会如何向警察叔叔报警)
六、师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当我们遇到意外情况时,要动脑筋想办法来解决问题,避开危险,保护自已和家人。
在教室放置“神奇的电话”,让幼儿在游戏中练习拨打电话,巩固对“110、120、119”等特殊号码的认识。
第五篇:中班教案谁在皮球里
中班教案《谁住在皮球里》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故事的内容。
2、初步了解空气对皮球动动状态所起的作用。
3、感受实验带来的乐趣。活动准备:
1、皮球若干个、打气筒一个、气针一个。
2、故事课件《谁住在皮球里》 活动重点:对皮球的动态产生兴趣。活动难点:初步知道皮球里装的是空气。活动过程:
一、会蹦,会跳、会飞的皮球。
1、今天我跟小朋友一起来听一首歌,《拍皮球》
大皮球圆又圆,拍一拍,跳一跳。拍得轻,跳得低,拍得重跳得高,我的皮球接住了。
“看我今天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什么?”(出示皮球)“你们喜欢玩皮球吗?那平时会怎样玩皮球呢?”
“来,我们每人拿一个皮球,请一个小朋友说玩法,然后其他小朋友按他说的玩法一起玩。”
2、“小朋友们玩的都非常好棒!小皮球累了,让我们的小皮球回到我们的筐子里吧!”
3、“那小朋友假如你们是小皮球,你们能用你们的身体来表演一下刚才小皮球被拍起来时的样子吗?”(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来表演,蹦、跳、滚动、飞起来的状态)多说几个像什么。
二、幼儿欣赏故事。
1、教师:“好啦!小朋友玩的可真好,模仿的也很像,那你们知道皮球为什么会蹦、会滚、又会飞吗?究竟是谁住在皮球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故事吧!故事的名字叫《谁在皮球里》。”
2、播放故事课件。
教师:“故事讲完了,你们觉得皮球里住的是谁呀?”
3、教师:“那皮球里真的住着兔子、轮子和喜鹊吗?”(请幼儿说一说,并问为什么)
三、引导幼儿发现皮球里的秘密。
1、教师:“我们一起做个实验,我们把它叫出来好吗?看看到底是谁住在里面!”(教师出示一个充足气的皮球请小朋友们用各种方法叫出皮球的秘密。)
2、等幼儿操做完以后,教师问:“小朋友,你们把它叫出来了吗?” 幼儿:(没有)
教师:“哦!我能把他叫出来,你们信吗?”
“我可是有名的魔术师,不信你们看!(播放放音乐)
请幼儿看一周球,然后走回中间,再拍两下球,让两个小朋友来拍下球,教室故作神秘的从兜里取出气针,然后吸气打开,再走一圈给幼儿看,看完回到中间。“嘘”!(音乐停止)“小朋友们,听一听,他说话了,你们也来学一下它的声音吧!”“——嘶”!
3、“小朋友们看!它出来了!皮球有什么变化?谁从皮球里出来了?” 幼儿:“气,是空气!”
教师:“你能看见他吗?能抓住他吗?有颜色吗?有味道吗?这种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气体就叫“空气”!”
4、传看完毕,放到小朋友面前,“你们快看皮球有什么变化?”
“哦”!“小朋友里面的空气一出来皮球就憋了?”(找一名幼儿来玩,看看皮球还拍得起来吗?滚得远、飞的高吗?)教师“:皮球不能和我们游戏了怎么办?”
“我不仅能把它变出来,还能把气变进去!”(放音乐)转身给小皮球充气。
“小朋友看皮球有什么变化?” 幼儿:“皮球又变大了!” 让小朋友上来拍拍滚滚。
“皮球为什么又变圆变大了呢?”(因为冲进了空气)
(三)空气的作用
“小朋友,除了皮球需要空气,还有什么东西需要空气呢?”
现在请小朋友跟老师做一个小实验,小朋友把你们的嘴巴闭上,不要张开,另外用一只手把鼻子捏住。坚持一会再呼吸,问幼儿有什么感受?
“是不是很闷。说明除了皮球需要空气外,还有我们人也离不开空气。还有花草树木,燃烧等都需要空气。”
(四)结束,现在让我们一起带上我们的皮球,排好队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