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鸿业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课程教学大纲
《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学时】
【实验上机学时】
【考核方式】
【开课单位】
【授课对象】
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
(一)教学目的
《经济学原理》是一门结合实际认识理论的学科,属经济相关专业的必修专业课。课程本着理论适度够用,注重分析方法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理论的能力,以提高学生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职业能力。
(二)教学任务
通过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较准确理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掌握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并能加以应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经济学思维,培养和提高正确处理经济问题的能力,并能灵活应用各种经济学分析方法综合分析现象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为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二、本课程的性质、特点及基本要求
(一)性质
本课程是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主干必修课程。
(二)特点
本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和讨论探究为主。
(三)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和认识经济学在现代经济管理中的意义和地位; 2.准确认识各种经济概念及应用特点;
3.熟练应用各种经济学分析方法,并能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经济问题; 4.熟练应用公式计算各经济量,并通过作图分析问题。
三、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及说明
第一章 引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 2.掌握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含义; 3.掌握微观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4.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掌握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
1.1 什么是西方经济学
1.2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1.3 正确对待西方经济学 1.4 有关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几点建议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需求的含义与需求定理;
2.掌握需求变动与需求量变动的区别; 3.掌握供给的含义与供给定理;
4.掌握供给变动与供给量变动的区别;
5.会分析市场均衡价格和产量的决定和变动;
6.会计算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7.了解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
(二)教学内容
2.1 微观经济学的特点 2.2 需求曲线 2.3 供给曲线
2.4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2.5 经济模型
2.6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第三章 消费者选择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效用、总效用、边际效用的含义; 2.会用图形描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3.理解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含义;
4.掌握消费者均衡的公式,并会进行推导和证明; 5.了解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特征; 6.了解消费者预算线的含义;
7.会用图形说明如何达到消费者均衡,以及计算消费者均衡; 8.会从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9.掌握什么是替代和收入效应,并会用图形表示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二)教学内容 3.1 效用论概述 3.2 无差异曲线
3.3 效用最大化与消费者选择
3.4 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3.5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6 市场需求曲线
第四章 生产函数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生产函数,具体到了解什么是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和两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 2.掌握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3.掌握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图,以及生产的三个阶段和哪个阶段是要素的合理投产区; 4.掌握规模经济的含义与原因;
5.掌握等产量线、脊线的含义与特征,以及什么是边际技术替代率及递减规律;
6.掌握等成本线的含义;
7.会结合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推导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佳投入组合。
(二)教学内容 4.1 厂商 4.2 生产
4.3 短期生产函数 4.4 长期生产函数
第五章 成本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成本的概念,包括什么是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以及相应的利润;
2.理解短期与长期的含义与区别; 3.掌握短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 4.掌握长期成本分类与变动规律;
5.会用图形从短期成本曲线推导长期成本曲线,并掌握短期成本曲线和长期成本曲线的综合关系;
6.了解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
(二)教学内容 5.1 成本
5.2 成本最小化 5.3 短期成本曲线 5.4 长期成本曲线
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完全竞争市场的含义与条件;
2.会画出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3.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及其条件:厂商实现最大利润的均衡条件; 4.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5.会推导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分为成本递增行业,成本递减行业和成本不变行业;
(二)教学内容
6.1 厂商和市场的类型 6.2 利润最大化
6.3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6.4 完全竞争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6.5 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6.6 完全竞争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
6.7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6.8 完全竞争市场的福利
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完全垄断的含义与条件;
2.会画出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3.掌握完全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及供给曲线; 4.会推导完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5.了解垄断竞争的含义与条件;
6.会画出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需求曲线; 7.掌握垄断竞争市场上的短期均衡; 8.会推导垄断竞争市场上的长期均衡; 9.了解寡头垄断的含义与特征;
10.掌握古诺模型和斯威齐模型中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二)教学内容 7.1 垄断
7.2 垄断竞争 7.3 寡头
7.4 不同市场的比较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引致需求;
2.掌握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3.会画出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4.会推导市场的要素的需求曲线;
5.了解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及其最大化行为问题;
6.掌握要素供给原则和效用最大化条件; 7.会用无差异曲线分析要素的供给原则; 8.掌握生产要素均衡价格的决定;
9.了解劳动和闲暇,会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分析劳动的供给曲线的形状;
10.了解土地、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的概念;会解释土地供给曲线的形状为什么是垂直的以及地租的决定因素;掌握租金、准租金与经济租的概念;
11.了解资本的供给曲线。
(二)教学内容
8.1 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8.2 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8.3 从厂商的需求曲线到市场的需求曲线 8.4 对供给方面的概述
8.5 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8.6 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8.8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第九章 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2.了解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的四个方程;
3.掌握交换的帕累托最优,生产的帕累托最优,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4.会解释为什么完全竞争经济中实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 5.了解效用可能性曲线和社会福利函数的基本内容; 6.了解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
(二)教学内容
9.1 一般均衡 9.2 经济效率
9.3 交换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9.4 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9.5 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9.6 完全竞争和帕累托最优状态 9.7 社会福利函数 9.8 效率与公平
第十章 博弈论初步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什么是博弈论及其策略行为
2.了解纯策略均衡 3.了解混合策略均衡
4.了解完全信息的动态博弈
(二)教学内容
10.1 博弈论和策略行为
10.2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纯策略均衡 10.3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混合策略均衡 10.4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垄断如何产生了低效率;
了解对垄断的公共管制; 掌握外部影响及其分类;
了解有关外部影响的政策,重点掌握科斯定理;
了解什么是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怎样确定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会用成本—收益分析公共物品的生产。
(二)教学内容
11.1 不完全竞争 11.2 外部影响
11.3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11.4 信息的不完全和不对称 11.6 微观经济学结束语
2.3.4.5.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我国近年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现代宏观经济学与凯恩斯革命;宏观经济五大经济总量关系;GDP的缺陷;
2.理解: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简单的两部门、三个部门和四个部门的经济流量循环模型;名义GDP和实际GDP;潜在GDP和现实GDP; 3.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内涵、目标;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
(二)教学内容
12.1 宏观经济学的特点
12.2 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 12.3 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 12.4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12.5 名义GDP和实际GDP 12.6 失业和物价水平的衡量
第十三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
2.理解: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的决定的几何方法; 3.掌握:均衡产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的决定的代数法;乘数原理及各种乘数;
(二)教学内容
13.1 均衡产出
13.2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13.3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13.4 乘数论
13.5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13.6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13.7 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古典投资理论;与投资有关的因素及其他的投资理论;货币供给; 2.理解:IS曲线、LM曲线的斜率和移动;均衡及变动;
3.掌握:凯恩斯投资理论;资本边际效率;IS曲线、LM曲线含义和推导;货币需求;均衡利率的决定及变化;
(二)教学内容
14.1 投资的决定 14.2 IS曲线 14.3 利率的决定 14.4 LM曲线 14.5 IS-LM分析
14.6 凯恩斯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十五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AD-AS模型的经济解释;
2.理解: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总量生产函数;劳动市场; 3.掌握: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及移动;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的推导;短期与长期总供给曲线;宏观经济均衡:AD-AS模型分析;
(二)教学内容
15.1 总需求曲线
15.2 总供给的一般说明
15.3 两种极端的总供给曲线
15.4 常规总供给曲线
15.5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15.6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数学小结
第十六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失业成本;关于失业问题的争论;通货膨胀的分类;
2.理解:失业类型;凯恩斯主义与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货币主义与菲利浦斯曲线;理性预期与菲利浦斯曲线; 3.掌握:失业、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的成因;奥肯定律;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失业与通胀的治理政策;
(二)教学内容
16.1 失业的描述 16.2 失业的原因
16.3 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 16.4 通货膨胀的描述 16.5 通货膨胀的原因 16.6 通货膨胀的成本
16.7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第十七章 宏观经济政策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的凯恩斯极端和古典主义极端; 2.理解:政策效果的IS-LM分析方法;
3.掌握: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政策效果的“IS-LM模型”分析方法和政策的使用;
(二)教学内容
17.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 17.2 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17.3 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17.4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17.6 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 17.7 供给管理的政策
第十八章 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及其应用
(二)教学内容
18.1 汇率和对外贸易 18.2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18.3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应用
18.4 南-北关系的一种经济分析
第十九章 经济增长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经济周期的理论解释;经济增长核算; 2.理解:乘数—加速模型;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3.掌握:经济周期概念及一般特征;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理论;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二)教学内容
19.1 国民收入长期趋势和波动 19.2 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 19.3 增长核算
19.4 构建和分析新古典增长模型 19.5 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 19.7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第二十一章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一)目的与要求
了解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及新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和特征
(二)教学内容
21.1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21.2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21.5 新凯恩斯主义形成的理论背景和特征 21.6 名义粘性
21.8 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
第二十二章 西方经济学与中国
(一)目的与要求
结合理论分析中国具体经济情况
(二)教学内容
22.1 西方经济学科学性与意识形态问题 22.2 我国借鉴西方经济学问题
22.3 2008年金融危机对先行西方经济理论的挑战 22.4 关于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一些问题的思考 22.5 关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四、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与适用范围、学制
使用教材:《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鸿业主编,适用范围: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课 学 制:四年
五、主要参考书目
1、《经济学原理》保罗·克鲁格曼,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经济学与生活》,诺伯特·哈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六、成绩考核
本课程为考试课,上课出勤占总成绩10%,作业占总成绩10%,小组成绩占总成绩10%,课堂表现占总成绩10%,考试成绩占总成绩60%。
七、说明
1、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方式进行,在讲授过程中结合实例及学生的小组讨论,每单元布置一次作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主要教学手段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新知讲授和练习巩固。
执笔:
审核(教研室主任): 批准(院长):
年 月 日
第二篇: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名词解释背诵版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微观部分
第一章 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
1.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完全信息:信息的充分和信息的对称。即市场主体可以了解一切信息,并且市场的所有主体都可以准确迅速的获得这些信息。
3.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需求。
4.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供给。
5.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6.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7.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也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的经济行为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其假定各商品的供求与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8.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
9.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10.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11.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2.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13.内生变量:在经济模型中,该模型所要决定的量,它可以在模型体系内得到说明。14.外生变量: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的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本身不在模型内得到说明。外生变量决定内生变量。
15.参数:数值通常不变的变量,即可变得常数,也可被看作外生变量。
16.静态分析: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来求得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他考察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的特征。
17.比较静态分析: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他考察的是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原有均衡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分析比较新旧均衡状态。
18.动态分析:在引进时间序列的基础上,研究不同时点上变量的相互关系。他考察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形成和变化过程。19.弹性: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化时,由 它引起的另一经济变量变化的百分比。它和变量所用的单位无关,分为点弹性和弧弹性。20.点弹性:表示当自变量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公式:e =(dY/dX)*(X/Y)21.弧弹性:表示当自变量由一点变化到另一点时(两点间),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公式:
22.需求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当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公式:Ed= 23.供给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当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公式:Es= 24.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当相关商品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需求来那个变动的百分比。公式:EXY = 当EXY >0时,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当EXY <0时,两种商品为互补品;当EXY =0时,两种商品不存在相关关系。
25.需求的收入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当消费者收入变动1%时,该商品的需求来那个变动的百分比。公式:EM= 当EM<0时,说明该商品是劣等品;当EM>0时,说明该商品是正常品;当EM>1时,说明该商品是奢侈品;当0>EM>1时,说明该商品是必需品。26.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欲望,那么他们互为替代品。他们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XY >0。
27.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那么这两种商品为互品。他们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XY <0。
28.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所减少。即,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富裕程度越高,食物的支出的收入弹性越小;反之越大。
第二章 效用论
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即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2.基数效用:把效用用基数1,2,3„„等来度量,并可以进行加减乘除等比较运算。基数效用不仅可以表示出组合A的效用是大于还是小于组合B,还可以表示出组合A比组合B效用大/小多少。
3.序数效用:把效用按偏好大小从低到高排列,并标号。这样可以表示出组合A比组合B效用大还是小,但并不能知道大/小多少。序数效用论有三大假设:偏好的完全性,偏好的可传递性,偏好的非饱和性。
4.边际量: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化的量。
5.总效用T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购买一定量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的总和。用字母TU表示。
6.边际效用M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用字母MU表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时,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8.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均衡条件用公式表示为:
P1X1+P2X2+…+PnXn=I
MU1/P1=MU2/P2=„MUn/Pn=λ,表示消费者应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率。根据上面两式,MRS12=MU1/MU2=P1/P2。(图)
9.商品的需求价格: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对一定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付出的价格。10.保留价格:消费者为每一单位的商品所愿付出的最高价格。
11.消费者剩余CS:消费者在购买一定量的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量和实际支付的总量的差额。令反需求函数为Pd=f(Q),价格为P0时需求量为Q0,CS=∫ f(Q)dQ-P0Q0 12.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曲线。无差异曲线有3大特征:1)假定效用函数连续:两条无差异曲线间还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且位置距原点越远的效用越大。2)无相交: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3)凸向原点。(图)13.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某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公式:MRS12=-dX2/dX1。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14.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15.完全替代品: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其效用函数为U(x1,x2)=ax1+bx2,MRS12=a/b.(图)16.完全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其效用函数为U(x1,x2)=min(ax1,bx2).(图)17.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能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预算等式为P1X1+P2X2+„+PnXn=I(图)
18.价格—消费曲线PCC:在消费者偏好、收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种商品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均衡点的轨迹。(图)可以推导出消费者需求曲线(见书95页)
19.收入—消费曲线ICC:在消费者偏好、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不同收入相联系的,消费者均衡点的轨迹。(图)
20.恩格尔曲线EC: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下,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图)
21.收入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图)
22.替代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其不改变消费者效用水平。
23.补偿预算线: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时,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和效用不便的分析工具。具体地说„
24.正常物品: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同方向变动的商品,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5.低档物品: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商品。其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且大多数情况下,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6.吉芬商品:需求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的商品。作为一种特殊低档品,其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第三章 生产论
1.生产者:厂商或企业,它是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它由三种组织形式:个人、合伙、公司制企业。生产者的本质— 作为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以减小交易成本。他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2.交易成本:围绕交易契约产生的成本。(损失+费用)
3.生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公式:Q=f(K,L),技术水平给定时,就有确定的函数形式f.4.生产要素:指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5.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又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它指在任何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要素的投入数量间都存在的固定的比例关系。要素间不可相互替代。公式:Q=min(L/u,K/v),Q=L/u=K/v,L和K分别表示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u和v分别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固定的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
6.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要素间可部分替代的齐次生产函数。公式:Q=AL K 当α+β>1时,规模报酬递增;当α+β<1时,规模报酬递减;当α+β=1时,规模报酬不变,此时α、β分别表示L和K在生产过程中相对重要程度。7.短期(生产论):生产者来不及调整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8.长期(生产论):生产者可以调整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9.不变投入:产者在短期内无法做出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
10.可变投入:产者在可以做出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在长期内,所有要素的投入都是可变的。
11.总产量TP:一定的可变要素的投入对应的最大产量。(图)
12.平均产量AP:总产量与可变要素投入量之比。公式:AP=TP/L。(图)13.边际产量MP:增加一单位可变投入所增加的总产量的量。(图)
1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短期规律)当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该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连续增加并超过特定值时,赠机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15.等产量曲线: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等产量线有3大特征:1)远离原点的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2)不相交;3)凸向原点
16.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一种生产要素的量时所需要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公式:MRTS =-dK/dL=MPL/MPK 17.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长期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当一种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量是递减的。其决定了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的特征。
18.等成本线:在既定成本和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数量组合的轨迹。C=wL+rK 19.等斜线:是一组等产量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
20.扩展线:在要素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扩展线是一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点(即MRTS=w/r的点)的轨迹。扩展线是长期中企业扩张的最优路径,是一条特殊的等斜线。21.规模报酬:(长期)所有生产要素以同比例变化的生产规模的变化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
间的关系。产量增加比例大于各要素增加比例称为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比例小于各要素增加比例称为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比例等于各要素增加比例称为规模报酬不变。
22.规模经济:要素投入比例可变时,生产规模的变化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包括规模报酬这种特殊情况。
第四章 成本论
1.机会成本:当指单一资源有两种以上用途时,使用他的人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当指一项活动时,活动中所使用的所有资源的机会成本的和。
2.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3.隐成本: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要素的总价格。例如,动用自有资金和土地,并妻子经营管理。
4.总成本:所有成本之和。公式: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5.企业经济利润:企业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额。是一种超额利润。公式:经济利润=总收入-总成本
6.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属于隐成本,不包括在经济利润中。
7.短期成本:在短期内,企业要达到目标产量,所需要的成本。短期内企业只能改变一部分要素投入而不能改变调整全部要素,所以短期成本划分为可变成本和不变成本。
8.长期成本:在长期一切要素投入量均可改变,所以长期成本指长期内企业为达到墓边产量所用的成本,都是可变成本。
9.规模经济:也称内部经济。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10.规模不经济:也称内在不经济。当生产扩大到一定规模以后,再继续扩大规模,会使经济效益下降。11.外在经济: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以来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所引起的经济效益的提高。12.外在不经济: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以来的外界环境恶化所引起的经济效益的降低。
第五章 完全竞争市场
1.市场:从事物品买卖的场所或接洽点。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有形市场/无形市场)。分类: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
2.行业: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厂商的总体。行业类与市场相同。
3.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大量的卖者和买者,产品同质,并实现了资源完全流动,完全信息的市场。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卖者和买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4.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描述市场上对某一个厂商的产品的需求状况的曲线。
5.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在既定价格下厂商的产量是随意,因为单个厂商的产量对于有大量卖买者的市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厂商既不会也无必要去改变这一价格水平。
6.总收益: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商品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公式:TR(Q)=P*Q 7.平均收益: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收益。公式:AR(Q)=P 8.边际收益:厂商增加一单位销售所获得的收益增量。公式:MR(Q)= P+ dP/dQ*Q=P(1-1/ed)。9.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公式:MR=MC 10.收支相抵点:当厂商使MR=MC获得利润最大均衡时,若在MR=MC的产量Q*上,使得AC=P,那么,厂商的利润将为0,此点成为收支相抵点。(要附图)
11.停止营业点:当厂商使MR=MC获得利润最大均衡时,若在MR=MC的产量Q*上,使得AVC=P,那么,厂商的利润将为负,此点成为收支相抵点。此时,厂商的收入全部用来弥补可变成本(要附图)
12.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与愿意接受的总支付的差额。(图)13.成本不变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要素需求变化,不对生产要素价格产生影响,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14.成本递增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要素需求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产上升,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15,成本递减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要素需求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产下降,原因是外在经济的作用,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16.消费者统治: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在商品生产这一基本问题上,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种决定性作用表现为“货币选择”。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状态证明了这一点。
第六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1.不完全竞争市场:除了完全竞争市场外,所有的或多或少带有一定垄断性质的市场被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分类: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
2.垄断市场:整个市场只有唯一的厂商的市场组织。特征:它的产品无相近替代品,其他厂商无法进入,无潜在竞争者,有完全的价格决定权。
3.自然垄断:有些行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需要达到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巨大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产量只有一个企业生产出来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规模,且可满足市场需求。行业内总会出现某厂商凭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他优势先达到这一规模,从而垄断整个行业,形成自然垄断。
4.垄断厂商需求曲线:由于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垄断厂商需求曲线即为市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5.垄断厂商收益曲线: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边际收益曲线在需求曲线下方,总收益曲线呈倒U型。(画图)
6.价格歧视:为获得更大利润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商品。
7.一级价格歧视:厂商对每一单位商品都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保留价格)出售。厂商占有了所有的消费者剩余。
8.二级价格歧视: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收取不同价格。厂商部分占有消费者剩余。
9.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商品在不同市场上,或对不同消费群体收取不同价格。垄断厂商根据不同需求价格弹性划分不同市场,定价/产量原则:MR1=MR2=MC ; P1/P2=(1-1/ed2)/(1-1/ed1)
10.垄断竞争市场:一个市场上有许多厂商,生产、销售由差别的产品。这些产品都是非常相近的替代品,且厂商进入、退出市场比较容易。垄断竞争市场在现实中存在比较多,厂商有一定的定价权。
11.生产集团:在垄断竞争理论中,把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相近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叫做生产集团。12.虚构的产品差别:以消费者的主观和想象为基础的产品差别,如:广告,商标造成的产品差别。
13.垄断竞争产商需求曲线:d—某厂商改变价格,其他厂商价格不变时,该厂商价格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是该厂商主观的、事前的、预测的需求曲线。D—某厂商改变价格,其他厂商价格也改变时,该厂商价格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是客观的、事后的、实际的需求曲线。14.理想的产量:把完全竞争企业长期平均成本LAC最低点的产量称为理想的产量。(图15.多余的生产力:把实际产量与理想产量之差称为多余的生产力。
16.非价格竞争:由于垄断竞争市场上产品的差异性,厂商往往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售后服务、广告宣传等手段来和其他厂商竞争,扩大自己的销量。17.寡头市场: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组织形式。其他厂商很难进入该行业。分类:纯粹寡头行业——产品无差别,差别寡头行业——产品有差别。18.古诺模型:只有两个寡头厂商的简单模型,又称“双头模型”。它假定市场上只有A和B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他们的生产成本为零;他们共同面临的市场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A、B两个厂商都准确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A、B两个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产量,即每一个厂商都被动的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的产量。双寡头模型结论可推广到n个寡头厂商的情况。每个寡头厂商的均衡产量=市场总容量*1/(m+1),每个行业的均衡总产量=市场总容量*m/(m+1)。
19.古诺均衡:只有两个寡头厂商,且每一个厂商都被动的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的产量并同时决策时,所达到的均衡。公式:QA=QB=1/3Q 20.斯威齐模型:又称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它描述了寡头市场上价格刚性的现象。它假定一个厂商价格提高时其他厂商的价格保持不变,因而提价的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减少是很多的;而当这个厂商价格降低时其他厂商会跟着一起降价,以免销售份额的减少,因而该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增加时很有限的。所以,场上面临一条弯折的需求曲线和间断的边际收益曲线。
21.博弈论: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22.占优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唯一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23.占优策略均衡: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艘构成的均衡。24.博弈均衡: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策略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25.纳什均衡: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自己的策略。
26.无限重复博弈:同以博弈在时间的变化中,无限期的重复下去,参与者谁也不知道哪一期为最后一期。
27.有限重复博弈:同以博弈延时间变化只重复有限的次数。
28.卡特尔:在寡头市场上,厂商之间达成协议,成立合作性质的卡特尔,共谋卡特尔整体利益最大化,且每个成员都获得一定好处。
29.囚犯的困境:个人理性导致机体非理性的代表,不合作状态是均衡。(支付矩阵图)
第七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1.边际生产率分配论:边际生产率分配论认为,只有当要素使用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边际生产力)相等时,厂商在要素使用上才达到了利润的最大化。每一种生产要素都得到了各自对生产所作的贡献(各自的边际生产率)作为报酬。目的是为了证明资本主义是一个按劳取酬的社会。
2.引致需求:厂商对要素的需求不是为了自己的消费需求,而是为了把他们生产为产品得到利润,是一种间接的需求,是由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所引发的需求,因此把厂商对要素的需求称为引致需求。
3.完全竞争厂商:当厂商所处的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也是完全竞争时,该厂商称为完全竞争厂商。要素使用原则VMP=W 4.卖方垄断厂商:当厂商所处的产品市场是非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市场却是完全竞争市场 时,该厂商称为买方垄断厂商。要素使用原则MRP=W 5.买方垄断厂商:当厂商所处的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市场却是非完全竞争市场时,该厂商称为买方垄断厂商。要素使用原则VMP=MFC 6.边际产品: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得到的产出的增量。用MP表示。
7.边际产品价值:它表示在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公式:VMP=P*MP 8.边际收益产品:它表示在卖方垄断条件下,厂商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公式:MRP= MR*MP 9.边际要素成本:它表示在买方垄断条件下,厂商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公式:MFC= MC*MP ≥w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1.保留自用:资源拥有者不是将所有要素都提供“要素供给”以获得收益,而是将剩下的部分留作自己使用。
2.价格扩展线:在不同要素价格下,所有满足要素在获得收益和保留自用两者间分配达到效用最大化的点的轨迹。要素供给原则-dY/dl=MUl/MUY=W。(PEP图)3.土地的“自然供给”:指土地面积不由人为决定,是自然固定不变的,它不会随土地价格变化而变化。
4.要素的服务价格:由于使用要素所要支付的报酬。
5.要素的源泉价格:要素本身在市场上买卖的价格。如机器的价格。6.租:要素报酬中,对要素供给不产生影响的部分。
7.地租:专指土地供给为固定不变时,使用土地的服务价格。
8.租金:供给不变的要素(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租金是一般化的地租,地租是特殊的租金。
9.准租金:对供给量暂时不变的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准租金=固定总成本+经济利润(图)
10.经济租金:要素收入与其机会成本之差。若从要素收入中减去一部分,并不影响要素供给,这一部分就是经济租金,它等于生产者剩余(图)。经济组经的大小取决于供给要素的形状,愈是陡峭,经济组金越大,特别当供给曲线垂直时,全部要素收入均变为经济租金,恰好等于租金或地租。
11.欧拉定理:又称分配净尽定理。在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全部产品正好足够分配给各个要素。公式:Q=L*MPL+K*MPK 12.洛伦兹曲线:描述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关系得曲线。从洛仑兹曲线凸向横轴的程度可以看出分配不公平的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图13.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上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公式:G=A/(A+B)其中,A是洛仑兹曲线中的不平等面积。A+B是完全不平等面积。
第九章 一般均衡理论
1.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2.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其假定各商品的供求与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
3.瓦尔拉斯定律:在一般均衡状态下,社会总收入=总支出。公式:∑PiQis=∑PiQid左右两边都等于同一个社会成交量。
4.拍卖人假定/瓦尔拉斯均衡试探过程:瓦尔拉斯假定市场上存在一个“拍卖人”,他报出一组价格,家户和厂商根据该价格申报出自己的需求和供给,若所有市场供求一致,则他将该组价格固定下来,家户和厂商按此组价格成交;若供求不一致,则不成交。拍卖人修正报价,具体做法:当某个市场的需求大于供给时,则提高价格,反之,则降低价格。这就保证新价格比原来价格更接近于均衡价格。若新报价格仍不是均衡价格,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找到均衡价格为止。这个过程叫做瓦尔拉斯均衡试探过程。
5.超额需求函数:市场需求相应减去市场供给得到的函数。公式:Zi = Qid-Qis 6.自由物品:超额需求函数都在纵轴的左边,即不存在一个正的价格使得供给=需求。但当P=0时,仍可以达到均衡。这样的物品叫做自由物品,指相对来说并不稀缺的物品。7.经济物品:在超额需求函数中,存在一个正的价格使得供给=需求。这样的物品叫做经济物品。
8.不动点定理:有界闭凸集合到自身的连续映射存在一个不动点。
第十章 福利经济学
1.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的假设,根据假设陈述经济行为及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实证经济学是回答“是什么”的问题。2.规范经济学:规范经济学是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它试图从一定的社会判断的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3.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的最优配置,即研究要素在不同厂商间的最优分配以及产品在不同家户之间的最优分配。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条件下,研究整个经济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得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政策问题。
4.帕累托标准:如果至少有一个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优于B。
5.帕累托改进:如果既定资源配置状态改变使得至少一个人状态变好,而没有人的状态变坏,则认为这种改进的状态是“好”的。利用帕累托标准衡量为“好”的状态的改变称为帕累托改进。
6.帕累托最优状态:当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时,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态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态变坏,这种资源配置状态称为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状态=经济效率。7.帕累托最优条件:满足达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分为:交换的最优条件MRSXY=MRSXY,生产的最优条件MRTSLK=MRTSLK,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MRSXY=MRTXY。(埃奇渥斯盒状图)
8.交换/生产的契约曲线:也称效率曲线,所有满足帕累托条件的点的轨迹。交换的契约曲线表示两种产品在两个消费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状态的集合,MRSXY=MRSXY。生产的契约曲线表示两种生产要素在两个生产者之间的所有最优分配状态的集合,MRTSLK=MRTSLK 9.生产可能性曲线(产品交换曲线):在给定要素数量条件下,所有在要素最优配置下所能生产的一对最优产出的轨迹。(图)
10.边际转换率MRT:生产可能性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它表示在既定要素数量条件下,要多生产一单位的某种产品必须放弃的生产另一种的数量。边际转换率MRT是递增的。11.看不见手的原理:给定一些理想条件,单个家户和厂商在完全竞争经济中的最优行为将导致帕累托最优状态。
12.效用可能性曲线:代表消费者所有最优效用水平组合的集合,说明了一个消费者的效用 水平给定了之后,另一个消费者所可能达到的最大效用水平。效用可能性曲线的位置和凹凸性都是“随意”的。
13.社会福利函数:社会福利函数是关于社会所有个人效用水平的函数。W=W(UA,UB,UC„„),根据阿罗不可能定理,社会福利函数是不存在的。
14.社会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社会偏好相同的两种组合效用UAUB的各种组合的曲线。(图)
15.阿罗不可能定理:由于社会偏好次序包含内在矛盾,缺乏次序传递性,在非独裁的情况下,不可能存在有适用于所有个人偏好类型的社会福利函数。
16,惯性:人们无法在不同经济状态之间进行比较,也许无法对某项改变的结果做出准确的估计,或者,即使“预期”某项改变可能对自己有好处,但也知道这种预期是有“风险”的,既不能完全排除出现相反结果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经济主体的行为往往就是“维持现状”。这就是所谓初始状态的“惯性”。初始状态的惯性意味着:由于改变的结果是不确定的,即使初始状态是低效率的,它也可能长期持续下去。17.罗尔斯标准:政府的目标应当时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那些人的福利达到最大,这意味着,当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收入提高时,即可认为收入分配的状况得到改善。
18.潜在的帕累托改进:一个人的收入增加,另一个人的收入减少,由于增加的收入要大于减少的收入,故如果让收入增加的人拿出一部分来补偿收入减少的人,则每个人的收入仍可以增加。这种情况被称为是“潜在的帕累托改进”。
第十一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1.市场失灵: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有效配置(帕累托最优)。造成市场失灵的原因有:垄断、外部效应、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2.免费乘车者:人们不想支付就想消费。这种情况发生在非排他性商品上,即该商品MC=0 3.寻租活动:非生产性寻利活动,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而获得垄断利润的活动。4.反托拉斯法:政府制定的反垄断法律。
5.外部影响:单位经济行为人的活动对社会上其他人(非当事人)的福利产生影响,而无法通过价格补偿。
6.外部经济: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小于该活动带来的社会利益。这会导致这样的私人活动往往低于社会要求水平,存在搭便车现象,导致该活动过少的资源配置。外部经济可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
7.外部不经济:个人从其活动中付出的私人成本小于该活动的社会成本。这会导致这样的私人活动往往高于社会要求水平,和该活动过多的资源配置。外部不经济可分为生产的外部不经济和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8.科斯定理: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是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开始时把财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结果最终都是有效的。即即使存在外部性也可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
9.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用性的物品。排他性,指只有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使用该商品;竞用性,指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则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10.公共物品:既不具有竞争性也不具有排他性的物品。11.公共资源:不具有排他性,却具有竞争性的产品。
12.公地的悲剧:如果每个村民都能够毫无节制地使用公地,则实际的均衡奶牛数量将远远超过它的最优水平。由此引起的后果就是:公地将由于长期的超载放牧而日益衰弱。这就是所谓的“公地的悲剧”。
13.集体选择:所有参加者依据一定规则,通过相互协商来确定集体行动方案的过程。14.公共选择理论:研究与政府行为相关的集体选择问题的理论。
15.周期多数现象:不同的投票程序会导致不同的集体选择结果,使社会成员做出前后不一 致甚至可能相互矛盾的决策。(具体见书350页)
16.信息不对称:有些人比其他人拥有更多的相关信息。
17.逆向选择:当消费者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时,他们对商品的需求量就可能不随价格的下降而上升,而是相反,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当生产者掌握的市场信息不完全时,他们对商品的供给量就可能不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而是相反,随价格的上升而减少。
18.败德行为/道德危险:在没有购买保险前,那些潜在的投保人总是小心翼翼的提防着风险,随时随地准备采取避免风险的行为,以尽量减少由于风险的出现而导致的损失,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是完全自负的;然而,一旦购买保险后,这些投保人往往变得“粗心大意”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谨慎,因为此时出现风险的损失不再只由投保人自己来承担,而是要有保险公司承担一部分甚至全部。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看,投保人的这种败德行为,就是他们面临的道德危险。
19.工资效率:每单位工资水平上的效率,即效率/工资。20.决策成本:按规则通过某项方案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21.外在成本:按规则通过的某项方案与某些参与者意见不一致而给他们带来的损失。
第三篇:高鸿业版西方经济学最全名词解释(微观部分)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版)微观部分
第一章 供给、需求及有关概念
1. 经济人:经济生活中一般人的抽象,本性被假设为利己的。经济人在一切经济行为中都是理性的,即以利己为动机,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求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假设之一。
2. 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需求。
3. 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是有效供给。
4. 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需求函数拥有负斜率,形式为Qd=f(p)5. 供给函数:表示一种商品供给量和价格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的函数。供给函数拥有正斜率,形式为Qs=f(p)6. 均衡:最一般的意义是指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经济事物之所以能够处于这样一种静止状态,是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的各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相互抵消,也由于在这样的状态中有关该经济事物各方面的经济行为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局部均衡,是就单个市场或部分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一般均衡,是就一个经济社会中的所有市场的供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进行分析,其假定各商品的供求与价格都是相互影响的,一个市场的均衡只有在其他所有市场都达到均衡的情况下才能实现。7. 需求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需求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运动。8. 需求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
9. 供给量的变动: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仅由价格的变动引起的某种商品的供给的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在给定的一条供给曲线上的点的运动。10.供给的变动:在价格保持不变时,由其他因素变化引起的对某种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它表现为个供给曲线的移动。
11.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的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引起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12.弹性:表示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即当一个经济变量发生1%的变化时,由它引起的另一经济变量变化的百分比。它和变量所用的单位无关,分为点弹性和弧弹性。13.点弹性:表示当自变量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公式:e =(dY/dX)*(X/Y)14.弧弹性:表示当自变量由一点变化到另一点时(两点间),因变量对自变量反应的敏感程度。公式:
15.需求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当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公式:Ed= 16.供给的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当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公式:Es= 17.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当相关商品价格变动1%时,该商品的需求来那个变动的百分比。公式:EXY = 18.当EXY >0时,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当EXY <0时,两种商品为互补品;当EXY =0时,两种商品不存在相关关系。
19.需求的收入弹性: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即当消费者收入变动1%时,该商品的需求来那个变动的百分比。公式:EM= 20.当EM<0时,说明该商品是劣等品;当EM>0时,说明该商品是正常品;当EM>1时,说明该商品是奢侈品;当0>EM>1时,说明该商品是必需品。21.替代品:如果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欲望,那么他们互为替代品。他们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XY >0。
22.互补品:如果两种商品必须同时使用,才能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那么这两种商品为互品。他们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EXY <0。
23.恩格尔定律: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所减少。即,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富裕程度越高,食物的支出的收入弹性越小;反之越大。
第二章 效用论
1.效用:指商品满足人们欲望的能力。即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4.边际量: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化的量。
5.总效用T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购买一定量商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的总和。用字母TU表示。
6.边际效用MU: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用字母MU表示,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7.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不变时,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8.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下,实现自己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这里的均衡是指消费者实现最大效用时既不想增加、也不想再减少任何商品购买数量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均衡条件用公式表示为:
P1X1+P2X2+…+PnXn=I MU1/P1=MU2/P2=…MUn/Pn=λ,表示消费者应选择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自己花在各种商品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应相等,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率。根据上面两式,MRS12=MU1/MU2=P1/P2。(图)
9.商品的需求价格: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对一定对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所愿付出的价格。10.保留价格:消费者为每一单位的商品所愿付出的最高价格。
11.消费者剩余CS:消费者在购买一定量的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总量和实际支付的总量的差额。令反需求函数为Pd=f(Q),价格为P0时需求量为Q0,CS=∫ f(Q)dQ-P0Q0
12.无差异曲线: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曲线。无差异曲线有3大特征:1)假定效用函数连续:两条无差异曲线间还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且位置距原点越远的效用越大。2)无相交: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相交。3)凸向原点。(图)13.边际替代率MRS: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某商品的消费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公式:MRS12=-dX2/dX1。边际替代率是递减的。14.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消费者对某一商品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是递减的。15.完全替代品:两种商品之间的替代比例是固定不变的情况,其效用函数为U(x1,x2)=ax1+bx2,MRS12=a/b.(图)16.完全互补品:两种商品必须按固定不变的比例同时被使用的情况,其效用函数为
U(x1,x2)=min(ax1,bx2).(图)17.预算线:又称为预算约束线、消费可能线和价格线,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能买到的两种商品的全部组合。预算等式为P1X1+P2X2+…+PnXn=I(图)
18.价格—消费曲线PCC:在消费者偏好、收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种商品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均衡点的轨迹。(图)可以推导出消费者需求曲线(见书95页)
19.收入—消费曲线ICC:在消费者偏好、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不同收入相联系的,消费者均衡点的轨迹。(图)
20.恩格尔曲线EC: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下,对某种商品的消费量。(图)
21.收入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从而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图)
22.替代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进而由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其不改变消费者效用水平。
23.补偿预算线:当商品价格发生变化而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发生变化时,补偿预算线是用来表示以假设的货币收入的增减来维持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和效用不便的分析工具。具体地说…
24.正常物品: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同方向变动的商品,其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5.低档物品:需求量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商品。其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且大多数情况下,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总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6.吉芬商品:需求量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的商品。作为一种特殊低档品,其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变动,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第三章 生产论
1.生产者:厂商或企业,它是能够做出统一生产决策的单个经济单位。它由三种组织形式:个人、合伙、公司制企业。生产者的本质— 作为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是对市场的一种替代,以减小交易成本。他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2.交易成本:围绕交易契约产生的成本。(损失+费用)
3.生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公式:Q=f(K,L),技术水平给定时,就有确定的函数形式f.4.生产要素:指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7.短期(生产论):生产者来不及调整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8.长期(生产论):生产者可以调整所有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9.不变投入:产者在短期内无法做出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
10.可变投入:产者在可以做出数量调整的那部分要素,在长期内,所有要素的投入都是可变的。
11.总产量TP:一定的可变要素的投入对应的最大产量。(图)
12.平均产量AP:总产量与可变要素投入量之比。公式:AP=TP/L。(图)13.边际产量MP:增加一单位可变投入所增加的总产量的量。(图)
1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短期规律)当可变要素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该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连续增加并超过特定值时,赠机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15.等产量曲线: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等产量线有3大特征:1)远离原点的等产量线代表的产量水平越高;2)不相交;3)凸向原点
16.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一种生产要素的量时所需要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公式:MRTS =-dK/dL=MPL/MPK 17.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长期规律)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当一种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量是递减的。其决定了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的特征。
18.等成本线:在既定成本和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数量组合的轨迹。C=wL+rK 19.等斜线:是一组等产量线中,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的点的轨迹。
20.扩展线:在要素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扩展线是一组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点(即MRTS=w/r的点)的轨迹。扩展线是长期中企业扩张的最优路径,是一条特殊的等斜线。21.规模报酬:(长期)所有生产要素以同比例变化的生产规模的变化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产量增加比例大于各要素增加比例称为规模报酬递增;产量增加比例小于各要素增加比例称为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比例等于各要素增加比例称为规模报酬不变。
22.规模经济:要素投入比例可变时,生产规模的变化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包括规模报酬这种特殊情况。
第四章 成本论
1.机会成本:当指单一资源有两种以上用途时,使用他的人在其他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当指一项活动时,活动中所使用的所有资源的机会成本的和。
2.显成本: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3.隐成本: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要素的总价格。例如,动用自有资金和土地,并妻子经营管理。
4.总成本:所有成本之和。公式: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5.企业经济利润:企业总收益与总成本的差额。是一种超额利润。公式:经济利润=总收入-总成本
6.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属于隐成本,不包括在经济利润中。
7.短期成本:在短期内,企业要达到目标产量,所需要的成本。短期内企业只能改变一部分要素投入而不能改变调整全部要素,所以短期成本划分为可变成本和不变成本。
8.长期成本:在长期一切要素投入量均可改变,所以长期成本指长期内企业为达到墓边产量所用的成本,都是可变成本。
9.规模经济:也称内部经济。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10.规模不经济:也称内在不经济。当生产扩大到一定规模以后,再继续扩大规模,会使经济效益下降。
11.外在经济: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以来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所引起的经济效益的提高。12.外在不经济: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以来的外界环境恶化所引起的经济效益的降低。
第五章 完全竞争市场
1.市场:从事物品买卖的场所或接洽点。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有形市场/无形市场)。分类: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
2.行业: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厂商的总体。行业类与市场相同。
3.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大量的卖者和买者,产品同质,并实现了资源完全流动,完全信息的市场。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卖者和买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
4.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描述市场上对某一个厂商的产品的需求状况的曲线。
5.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的直线。厂商是价格的接受者,在既定价格下厂商的产量是随意,因为单个厂商的产量对于有大量卖买者的市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厂商既不会也无必要去改变这一价格水平。
6.总收益: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商品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公式:TR(Q)=P*Q 7.平均收益: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收益。公式:AR(Q)=P 8.边际收益:厂商增加一单位销售所获得的收益增量。公式:MR(Q)= P+ dP/dQ*Q=P(1-1/ed)。9.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公式:MR=MC 10.收支相抵点:当厂商使MR=MC获得利润最大均衡时,若在MR=MC的产量Q*上,使得AC=P,那么,厂商的利润将为0,此点成为收支相抵点。(要附图)
11.停止营业点:当厂商使MR=MC获得利润最大均衡时,若在MR=MC的产量Q*上,使得AVC=P,那么,厂商的利润将为负,此点成为收支相抵点。此时,厂商的收入全部用来弥补可变成本(要附图)
12.生产者剩余:厂商在提供一定量的某种商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与愿意接受的总支付的差额。(图)13.成本不变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变化所引起的要素需求变化,不对生产要素价格产生影响,长期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14.成本递增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要素需求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产上升,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15,成本递减行业:该行业的产量增加所引起的要素需求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产下降,原因是外在经济的作用,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16.消费者统治:在一个经济社会中,消费者在商品生产这一基本问题上,所起的决定性作用。这种决定性作用表现为“货币选择”。完全竞争市场长期均衡状态证明了这一点。
第六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1.不完全竞争市场:除了完全竞争市场外,所有的或多或少带有一定垄断性质的市场被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分类: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
2.垄断市场:整个市场只有唯一的厂商的市场组织。特征:它的产品无相近替代品,其他厂商无法进入,无潜在竞争者,有完全的价格决定权。
3.自然垄断:有些行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需要达到很大的产量范围和相应巨大资本设备的生产运行水平上才能得到充分体现,以至于整个行业产量只有一个企业生产出来时,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规模,且可满足市场需求。行业内总会出现某厂商凭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其他优势先达到这一规模,从而垄断整个行业,形成自然垄断。
4.垄断厂商需求曲线:由于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垄断厂商需求曲线即为市场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5.垄断厂商收益曲线:平均收益曲线与需求曲线重合,边际收益曲线在需求曲线下方,总收益曲线呈倒U型。(画图)
6.价格歧视:为获得更大利润以不同价格销售同一种商品。
7.一级价格歧视:厂商对每一单位商品都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保留价格)出售。厂商占有了所有的消费者剩余。
8.二级价格歧视: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收取不同价格。厂商部分占有消费者剩余。
9.三级价格歧视:垄断厂商对同一商品在不同市场上,或对不同消费群体收取不同价格。垄断厂商根据不同需求价格弹性划分不同市场,定价/产量原则:MR1=MR2=MC ; P1/P2=(1-1/ed2)/(1-1/ed1)
10.垄断竞争市场:一个市场上有许多厂商,生产、销售由差别的产品。这些产品都是非常相近的替代品,且厂商进入、退出市场比较容易。垄断竞争市场在现实中存在比较多,厂商有一定的定价权。
11.生产集团:在垄断竞争理论中,把市场上大量的生产非常相近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叫做生产集团。
12.虚构的产品差别:以消费者的主观和想象为基础的产品差别,如:广告,商标造成的产品差别。
13.垄断竞争产商需求曲线:d—某厂商改变价格,其他厂商价格不变时,该厂商价格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是该厂商主观的、事前的、预测的需求曲线。D—某厂商改变价格,其他厂商价格也改变时,该厂商价格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是客观的、事后的、实际的需求曲线。(图)
14.理想的产量:把完全竞争企业长期平均成本LAC最低点的产量称为理想的产量。(图)15.多余的生产力:把实际产量与理想产量之差称为多余的生产力。
16.非价格竞争:由于垄断竞争市场上产品的差异性,厂商往往通过改进产品品质、精心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售后服务、广告宣传等手段来和其他厂商竞争,扩大自己的销量。17.寡头市场: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种市场组织形式。其他厂商很难进入该行业。分类:纯粹寡头行业——产品无差别,差别寡头行业——产品有差别。21.博弈论: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22.占优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唯一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23.占优策略均衡: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艘构成的均衡。24.博弈均衡: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策略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25.纳什均衡: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自己的策略。
26.无限重复博弈:同以博弈在时间的变化中,无限期的重复下去,参与者谁也不知道哪一期为最后一期。
27.有限重复博弈:同以博弈延时间变化只重复有限的次数。
28.卡特尔:在寡头市场上,厂商之间达成协议,成立合作性质的卡特尔,共谋卡特尔整体利益最大化,且每个成员都获得一定好处。
29.囚犯的困境:个人理性导致机体非理性的代表,不合作状态是均衡。(支付矩阵图)
第七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需求方面
1.边际生产率分配论:边际生产率分配论认为,只有当要素使用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边际生产力)相等时,厂商在要素使用上才达到了利润的最大化。每一种生产要素都得到了各自对生产所作的贡献(各自的边际生产率)作为报酬。目的是为了证明资本主义是一个按劳取酬的社会。
2.引致需求:厂商对要素的需求不是为了自己的消费需求,而是为了把他们生产为产品得到利润,是一种间接的需求,是由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所引发的需求,因此把厂商对要素的需求称为引致需求。
3.完全竞争厂商:当厂商所处的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要素市场也是完全竞争时,该厂商称为完全竞争厂商。要素使用原则VMP=W 4.卖方垄断厂商:当厂商所处的产品市场是非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市场却是完全竞争市场时,该厂商称为买方垄断厂商。要素使用原则MRP=W 5.买方垄断厂商:当厂商所处的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要素市场却是非完全竞争市场时,该厂商称为买方垄断厂商。要素使用原则VMP=MFC 6.边际产品:每增加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得到的产出的增量。用MP表示。
7.边际产品价值:它表示在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公式:VMP=P*MP 8.边际收益产品:它表示在卖方垄断条件下,厂商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公式:MRP= MR*MP 9.边际要素成本:它表示在买方垄断条件下,厂商增加使用一单位要素所增加的收益。公式:MFC= MC*MP ≥w
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
1.保留自用:资源拥有者不是将所有要素都提供“要素供给”以获得收益,而是将剩下的部分留作自己使用。
2.价格扩展线:在不同要素价格下,所有满足要素在获得收益和保留自用两者间分配达到效用最大化的点的轨迹。要素供给原则-dY/dl=MUl/MUY=W。(PEP图)3.土地的“自然供给”:指土地面积不由人为决定,是自然固定不变的,它不会随土地价格变化而变化。
4.要素的服务价格:由于使用要素所要支付的报酬。
5.要素的源泉价格:要素本身在市场上买卖的价格。如机器的价格。6.租:要素报酬中,对要素供给不产生影响的部分。
7.地租:专指土地供给为固定不变时,使用土地的服务价格。
8.租金:供给不变的要素(一般资源)的服务价格。租金是一般化的地租,地租是特殊的租金。
9.准租金:对供给量暂时不变的要素的支付,即固定生产要素的收益。准租金=固定总成本+经济利润(图)
10.经济租金:要素收入与其机会成本之差。若从要素收入中减去一部分,并不影响要素供给,这一部分就是经济租金,它等于生产者剩余(图)。经济组经的大小取决于供给要素的形状,愈是陡峭,经济组金越大,特别当供给曲线垂直时,全部要素收入均变为经济租金,恰好等于租金或地租。
12.洛伦兹曲线:描述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关系得曲线。从洛仑兹曲线凸向横轴的程度可以看出分配不公平的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图)13.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上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公式:G=A/(A+B)其中,A是洛仑兹曲线中的不平等面积。A+B是完全不平等面积。
第四篇: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版 微观部分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答案
BCDADABCDABABCACDABC
×√×√√
1.错。一个变量究竟是内生变量还是外生变量,取决于该变量值是否由某个模型本身决定。在一个较小的模型中的外生变量,有可能成为一个较大模型中的内生变量。
2.错。资源的稀缺性不是指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来说,满足欲望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不足的。
3.错。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虽然有本质的区别,但两者还有一定的联系。它们的联系主要表现在相互以对方的研究对象作为自己研究的前提条件。微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的基础上,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经被合理配置的基础上,研究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综合构成经济学,其中,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4.错。经济人假定是对商品经济中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场合下的行为特征的一种本质概括和抽象。与其它相关假定相比,经济人假定对现实社会中的人的各种行为具有更强的解释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印证。
辨析题
1.答: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是公有制与集中决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资源主要由政府占有,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和经济增长等4个基本经济问题由政府通过指令性计划解决。这种经济体制存在技术与激励两方面的弊病。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由于社会供求信息十分庞杂且瞬息万变,人们无法及时地制定正确的能够将供求衔接好的计划。由于计划赶不上变化,按计划来生产,必然导致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并存的弊病。更严重的是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当局即使能够及时地制定出供求衔接得很好的计划,也无法保证人们能够按照计划进行生产。因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资源的配置必然缺乏效率。
简答题
2.答:微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的分析,研究产品价格与要素价格的决定过程,说明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稀缺资源如何在各部门和各经济主体之间得到合理的配置。
实际上,价格的决定过程就是资源的配置过程。一方面,人们总是根据产品价格的高低对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做出相应的选择;另一方面,要素价格的决定过程就是收入的分配过程。因此,微观经济学也叫价格理论。由于价格是在市场上形成的,所以,微观经济学又叫市场理论或市场经济学。
3.答:宏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经被合理配置的基础上,通过总量(一般价格水平、失业率、国民收入、货币存量等等)分析,研究社会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以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常常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衡量。任何国家的收入在短期总是具有波动的趋势(有时繁荣,有时萧条),在长期则不断增长。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国民收入短期波动(失业与通货膨胀)和长期增长的决定因素。故宏观经济学也称作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4.答:静态分析法和比较静态分析法的共同点是都撇开了时间因素,假定变量从一种状态走向另一种状态是瞬间完成的。它们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研究的内容上。静态分析法主要研究变量从非均衡状态走向均衡状态的机制,描述变量在某种均衡时的状态;比较静态分析法研究变量从一种均衡状态走向另一种均衡状态的原因,并对新旧两种均衡状态进行比较。
论述题
1.答:经济学根源于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来说,满足欲望的资源总是有限的、不足的。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导致以下四个基本经济问题的产生。
(1)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资源是有限的,人们不能生产出白己所需要的一切产品,而只能生产那些在当前人们最需要的产品。但是,什么是当前最需要的产品呢?这些产品生产多少最适当呢?这就是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的问题。
(2)如何生产。由于资源的稀缺性,人们就必须考虑选择最有效的生产方法,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果。但是,什么样的生产方法才是最有效率的呢?是多用劳动少用资本还是相反?是大规模生产还是小规模生产?是使用A种技术还是使用B种技术?是采用市场经济体制生产还是计划经济体制生产?这就是如何生产的问题。
(3)为谁生产。产品在进入消费之前,先必须进行分配,以确定每个社会成员所能得到的份额。资源的稀缺性必然导致产品的有限性,使得产品不能按照人们的需要或欲望来分配。那么,社会产品应该按照哪种方式在社会各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呢?这就是为谁生产的问题。
(4)经济增长。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过上更富裕的生活,人们必须谋求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把更多的资源用于积累,发展经济,供当前消费的资源就会减少。反之亦然。人们将怎样在未来消费与当前消费之间分配资源呢?这就是经济如何增长或发展的问题。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就是为了解决上述四个基本经济问题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为了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和经济如何持续、稳定、快速增长问题,人们就必须做出选择,以便对现有的稀缺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充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的欲望。由此,便引出了经济学的定义。所谓经济学就是研究人们如何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或欲望的科学。
2.答: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假定前提、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三个方面。微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对单个经济主体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的分析,即通过个量(某种产品的价格、某种要素的价格等等)分析,研究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实际上,价格的决定过程就是资源的配置过程。微观经济学也叫价格理论。由于价格是在市场上形成的,所以,微观经济学又叫市场理论或市场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经被合理配置的基础上,通过总量(一般价格水平、失业率、国民收入、货币存量等等)分析,研究社会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以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常常用国民收入的增长来衡量。任何国家的收入在短期总是具有波动的趋势(有时繁荣,有时萧条),在长期则不断增长。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国民收入短期波动(失业与通货膨胀)和长期增长的决定因素。故宏观经济学也称作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互相将对方的研究对象当作自己研究的假定前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综合构成经济学。第二,总量分析必须建立在个量分析基础之上,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3.答:经济人假定的含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所有经济主体的行为动机和最终目标,都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满足的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2)经济主体在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时,都能利用所有可以获得的信息以最小的成本追求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他们精于计算,理性从事,不会犯任何错误。故经济人假定常常被叫做理性人假定。
(3)经济主体追求私人利益最大化的经济行为,在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能够极大地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其效果比个人直接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时的效果还要好。
“经济人假定”是经济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经济学是研究社会如何选择,以便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欲望的科学。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必要性从本质上来说,根源于个人最大化自身利益的无限的欲望。如果人们都不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那么,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的必要性就不复存在,进而也就没有经济学了。
4.答:学习经济学主要有以下几点意义:
(1)了解现实世界中的经济运行机制
在生活中,你可能对这一事情惊奇不已:在没有任何人指挥与计划的情况下,各地的人们在市场上竟能够轻易地买到每天所需要的各种东西。学习经济学可以使我们理解现实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比其他经济体制在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方面更有效率,并弄懂通货膨胀、财政赤字、汇率变动、失业率上升和政府对经济为什么要干预以及为什么这样干预等很多重大经济问题,最终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有头脑的选民,投出理性的政治选票。
(2)可以帮助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增加自己的效用
在人的一生中,无论是学习、工作、休闲与娱乐,还是进行政治选举和其他活动,时刻都会遇到经济问题,经常要做出选择(是否考大学、是否好好学习、是否考研究生、是否结婚、是否要孩子、是否储蓄、是否增加劳动时间等等)。经济学本质上是有关选择的科学。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自己做出更加理性的选择,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
例如,对于消费者来说,经济学中的资产组合理沦、消费与储蓄的最优选择理论等可以指导他们的选择行为;对于厂商而言,经济学中的成本与收益分析、厂商定价理论、资本与投资理论等可以指导其投资、生产与销售决策。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分析比会计学中的成本分析对于企业经理人员的决策更具有指导意义。经济学理论对政府的决策行为同样具有指导作用。政府的许多决策如果能够科学地运用经济学知识,就会减少决策的盲目性。
(3)经济学除了有用以外,它本身是一门充满魅力的科学
经济学介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博大精深,被萨缪尔森称为社会科学的皇后。它运用数学和统计工具,借鉴历史经验,经过缜密的逻辑思维,对各种经济现象和其他社会问题做出理性的解释与预测。越学经济学,人们的兴趣常常会越加浓厚。
(4)经济学理论是应用经济学等其他研究领域的基础。
国际经济学、比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金融学、财政学、管理学、会计学等研究领域都以经济学理论作为基础。经济学理论甚至被引入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中,用于研究人的各种决策行为。学好“经济学”,对于更好地学习各种应用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
5.答:在萨缪尔森看来,人们在研究经济事物的过程中,常常会犯后此谬误、不能保证其他条件不变和合成谬误等三种错误。
如果仅仅因为一件事情发生在另一件事情之前,就认为前者是后者的原因。这样的逻辑思维错误叫后此谬误。实际上,前后发生的两种事情之间可能没有什么因果关系。例如,在美国,一些人观察到,在商业周期扩张之前夕与扩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工资和价格上升的现象。因此,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这些人主张采用提高工资和价格的方法来治疗大萧条。然而这是无效率或低效率的政策建议。一方面在萧条时期,由于产品卖不出去,厂商对劳动的需求减少,失业率上升,厂商既不会提高产品价格,也不会提高工资。另一方面,货币工资和价格的提高也不可能推动经济复苏。因为它们会相互抵消,使得实际总需求保持不变,从而就业率与产量不变。
有时,人们在分析经济问题时,不能保持其他相关条件不变。例如,土豆的需求量受其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如肉、蛋等食物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对该商品的偏好和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土豆的需求量与其价格负相关。但在其他因素也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土豆的需求量不一定与价格负相关。如果在土豆价格上升的同时,一方面,肉、蛋、大米和白面等相对高档的食物的价格也相应上升;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收入大大减少。那么,土豆的市场需求量不仅不会减少,而且会增加。如果一些人由此得出土豆是吉芬商品,其需求量与价格正相关的结论,显然是犯了不能假定其他条件不变这个思维错误。
有些人认为,既然整体是由众多个体组成的,那么有利于个体或局部的事情,也一定有利于整体。这种思维所犯的错误,被称为合成谬误。总体不等于局部的机械的加总,因此,有利于局部的事情不一定有利于总体。例如,在一个国家中,一位经济主体获得更多的货币,他的境况肯定会改善。但如果所有的经济主体都获得了更多的货币,就会发生通货膨胀,整个社会的境况甚至将变得更糟。
第五篇: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复习资料
[1/4]简答题
1、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产生怎样的影响?
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有哪些?
3、何为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与销售收入变动有何关系?
4、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5、影响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
1、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分别引起均衡价格的反方向的变动和均衡数量的同方向的变动。
2、影响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第一、商品的可替代性 第二、商品用途的广泛性
第三、商品对消费者生活的重要程度
第四、商品的消费支出在消费者预算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第五、所考察的消费者调节需求量的时间
3、需求的价格弹性表示的是一种商品的需求对该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它等于需求量的相对变化与价格的相对变化之比,或者说,它等于由百分之一的价格变化所引起的需求量的百分比变化。
4、该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偏好
消费者的平均收入水平消费者预期的收入水平
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预期的该商品或相关商品的价格 该市场上消费者的数量其他一些特殊因素
5、该商品的价格技术水平
生产要素的价格水平相关物品的价格 政府政策一些特殊因素
第三章 效用论简答题 .根据基数效用理论,边际效用与总效用的关系是怎样的?
当边际效用大于零时,总效用上升;当边际效用小于零时,总效用下降。当边际效用等于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总效用固定增加时,边际效用不变。
2.基数效用论者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 答:基数效用论者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建立在该规律上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基础推导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3.序数效用论是如何推导需求曲线的?
序数效用论者运用价格消费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位置发生移动,并由此得到价格消费线。价格消费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它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即价格消费线上每一点,都存在着某种商品的价格与该商品的需求量之间一一对应关系。根据这种对应关系,把每一种价格水平与对应的需求量描绘在一张价格——数量坐标图上,便可以得到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序数效用论者所推导出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表示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化。同时,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4.用图形分析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说明其需求曲线的特征。
图在书84 吉芬商品价格下降后,对它的需求量由原来的OX1减少为OX3,反过来,价格上升后,意味着消费者的实际收入下降,消费者在此情况下会增加对吉芬商品的购买、消费,即收入效应为正。即X1X3(总效应)=X1X2(替代效应)+(X2X3(收入效应),但同低档商品的情况相类似,实际上,X1X3(总效应)=X1X2(替代效应)+X2X3(收入效应为负)即X1X3=X1X2-X2X3。而另一方面,价格上涨后,消费者会以价格未涨的商品来替代它,即替代效应为负,但收入效应的力度大于替代效应,总的结果仍是需求量增加。
需求曲线的特征: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替代效应和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和价格呈同方向变动,且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
需求的价格弹性与销售总收益密切相关:富于弹性的商品销售收益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缺乏弹性的商品销售收益与价格呈正方向变动,单元弹性的商品销售收益与价格变动无关。
5.用图形分析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并说明其需求曲线的特征。
书83页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M)收入和PY不变,PX下降后所引起的总效应,即对 是由于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共同作用
于正常商品X的购买量从OX1增加为OX3,的结果。即:
需求曲线的特征: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和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在其共同作用下,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方倾斜的。
第十一章 简单题
1.什么是市场失灵?有哪几种情况会导致市场失灵? 解答:在某些情况下,指市场机制会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即无效率的结果,这就是市场失灵。换句话说,市场失灵是自由的市场均衡背离帕累托最优的情况。导致市场失灵的情况包括: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等。2.垄断是如何造成市场失灵的?
解答:第一,在垄断情况下,厂商的边际收益小于价格。因此,当垄断厂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确定产量时,其价格将不是等于而是大于边际成本。这就出现了低效率的情况。第二,为获得和维持垄断地位从而得到垄断利润的寻租活动是一种纯粹的浪费,这进一步加剧了垄断的低效率情况。
3.外部影响的存在是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的?
解答:第一,如果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即存在外部经济),则当这个人采取该行动的私人成本大于私人利益而小于社会利益时,他就不会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有利的。
第二,如果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即存在外部不经济),则当这个人采取该行动的私人利益大于私人成本而小于社会成本时,他就会采取这项行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不利的。
第三,上述两种情况均导致了资源配置失当。前者是生产不足,后者是生产过多。
4.如何看“科斯定理”?它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适用吗?它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适用吗? 解答:第一,科斯定理要求财产权明确。但是,财产权并不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有的资源,例如空气,在历史上就是大家均可使用的共同财产,很难将其财产权具体分派给谁;有的资源的财产权即使在原则上可以明确,但由于不公平问题、法律程序的成本问题等也变得实际上不可行。
第二,科斯定理要求财产权可以转让。但是,由于信息不充分以及买卖双方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等,财产权并不一定总是能够顺利地转让。
第三,即使财产权是明确的、可转让的,也不一定总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转让之后的结果可能是它与原来的状态相比有所改善,但不一定为最优。第四,分配财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在社会**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影响的问题了。5.公共物品为什么不能靠市场来提供?
解答:第一,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用性。第二,由于公共物品不具备消费的竞用性,任何一个消费者消费一单位公共物品的机会成本总为0。这意味着,没有任何消费者要为他所消费的公共物品去与其他任何人竞争。因此,市场不再是竞争的。如果消费者认识到他自己消费的机会成本为0,他就会尽量少支付给生产者以换取消费公共物品的权利。如果所有消费者均这样行事,则消费者支付的数量将不足以弥补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结果便是低于最优数量的产出,甚至是零产出。6.什么是公地的悲剧?
解答:当某种物品具有竞用性但不具有排他性,即是所谓的“公共资源”时,每个人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都会尽可能多地去利用这种物品,使它很快地被过度使用,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这种情况被西方学者称为公地的悲剧。1/4 7.什么是委托—代理问题?
解答:委托人(如雇主、股东等)委托代理人(如雇员、经理等)处理与自己有关的一些事务,并支付给代理人相应的报酬。但是,由于代理人的利益往往与委托人的利益并不一致(有时甚至可能完全不同),因此,对委托人来说,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确保代理人按照自己的要求行事?这就是所谓的“委托—代理”问题。β 13:50:08
8.如何纠正外部影响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
为了纠正由于外部影响所造成的资源配置不当,通常可采取以下政策:
①使用税收和津贴。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国家应该征税,其数额应该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他成员造成的损失,从而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
②使用企业合并的方法。把产生外部经济影响的经济单位与受到外部影响的经济单位合并在一起,则外部影响就变成为一个单位的内部问题了。
论 述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对策。答:
市场失灵的概念。当市场价格不能真正反映商品的社会边际估价和社会边际成本时,市场机制转移资源的能力不足,从而出现市场失灵。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包括: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公共物品的存在以及外部经济效果三个方面。
(1)不完全竞争市场。垄断产生的原因:物质技术条件、人为的和法律的因素以及地理位置、稀缺资源等。垄断造成的后果:产品价格高于边际成本,从而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此外,垄断还可能造成其他的社会成本。如,完全垄断厂商缺乏降低成本和进行技术革新的动力,寻租行为等。
(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或)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产生“免费乘车者问题”。
(3)外部经济影响或外在性。外在性是指未经交易由一方对他人强加的经济影响。后果是使得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或者说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二者出现差异。与社会最优相比,正的外在性导致产量生产不足;负的外在性导致产量生产过多。除了上述三个制约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以外,市场结构不合理、信息不完全等其他因素也可能引起市场失灵。
针对市场失灵的原因,可以采取不同的矫正措施。
(1)为了消除垄断的影响,政府可以采取反垄断政策。针对不同形式的垄断,政府可以分别或同时采取行业的重新组合和处罚等手段,而这些手段往往是依据反垄断法来执行。对反垄断法及其执行的进一步说明。
行业的管制主要是对那些不适合于过度竞争的垄断行业,如航空航天、供水等行业所采取的补救措施。这时,政府往往在保留垄断的条件下,对垄断行业实行价格控制或者价格和产量的双重控制、税收或补贴以及国家直接经营等管制措施。对上述政策的进一步说明。
(2)解决公共物品的供给是消除公共物品所造成的市场失灵的关键。做到这一点,可以依靠市场和非市场的集体决策两种方式。利用市场决定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的过程是通过消费者在既定收入和对公共物品偏好的条件下的个体需求曲线,在既定的供给量下加总所有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从而得到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然后,根据公共物品的生产成本得出的供给曲线与该需求曲线的均衡,决定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量。公共物品供给量也可以利用具有集体性、非市场性和规则性特点的公共选择。公共选择的规则多采用一致同意和多数票规则。
(3)外部经济效果是造成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主要包括:税收和补贴、政府直接调节以及明确产权和谈判三种手段。税收和补贴政策是向施加负的外部经济效果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边际外部成本的税收,而给予产生正的外部经济效果的厂商等于边际外部利益的补贴的一种手段,目的是使得厂商以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进行决策。直接调节是政府通过行政或法律的手段强行控制外部经济影响,也可以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
科斯定理的结论也被用来解决外部影响问题。科斯定理建议:政府无须对外部经济影响性进行直接的调节,只要明确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当事人双方的产权,通过市场谈判就可以解决外部影响。
消除市场失灵的政策是根据不同的原因设计的,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