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下第六单元教案3《诗五首》《背起行囊走四方》
诗五首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教学重难点 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教法:介绍背景,反复诵读法;联想想像,比较阅读法。学法:诵读、讨论、自主探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对现实不满,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以抒发情怀。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写这类诗的诗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就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听人说美味,总不如自己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品陶渊明《饮酒》诗之美味吧!
二、解题 1.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他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东晋末年,玄学盛行的背景中,他的诗表现出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他共写《饮酒》诗20首,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三、研习课文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听五首诗词录音一遍;然后学生对照课文注释自读一遍,再听第二遍录音,学生默默地跟读。(2)打出课件,同时让学生诵读课文多遍。(3)指导背诵。2.课文研讨。(1)对一些重要词语及句子的理解。①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②“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劣吗? 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③如何理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两句的诗意? 明确:这两句显然是全诗的总结:在这当中,可以领悟到大自然和生活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采,却又不知该怎么说了。实际是说,此种真谛用抽象概括的逻辑语言是不足以体现的。(2)说说这首诗表达上的特色。明确:总体上说,这首诗语言是较为浅显的,结构上是精妙的,意境是高远的,所含的哲理也是深刻的。3.欣赏品味。(1)名句品味。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四句是写景名句。王士稹在《古学千金谱》中说:“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二片化机,天真自然,既无名象,不落言筌,其谁辨之?” ②“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都属值得一品的名句。(2)诗的最后两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明确:此诗的最后两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显得非常重要。它既提示了整首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又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值得体会、咀嚼。4.从《饮酒》诗的开头四句可以看出陶渊明当时怎样的心情? 诗的开头四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这在当时确实是不易做到的。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常常是人们所追求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已成了普遍现象。惟独作者却是个例外。因而生出第三句的设问:“问君何能尔?”这实在是个令人惊奇而关注的问题。作为自答结果的第四句更妙:“心远地自偏。”我的心灵思想远离了那争名夺利的社会官场,超脱了世俗,疏远了奔波于世俗的车马客,因而我的所居之处也变得僻静了。作者刚从官场中退隐,一种脱离污浊的由衷之喜溢于言表,他为自己的正确选择而自我欣慰,其心情当然是舒畅愉快的。5.课堂训练。(1)当堂背诵《饮酒》。(让学生再次整体感悟这首诗。)(2)逐步把握欣赏诗词的方法。明确:欣赏,先要弄懂诗词字面上的意思;其次运用联想和想像再现诗句所要描述的画面或形象;接着把握诗所创造出的意境。同时从内容、表达方式、写作技巧等方面加以欣赏,以获得自己的感悟。6.课堂小结。这首诗主要写陶渊明自己在乡村里悠然自得的归隐生活。他离开了污浊的官场,心里觉得十分清静,因为心中远离了尘俗的牵缠了。他自由地种种花采采菊,偶尔抬头看到南山的美景,感到生活过得非常悠闲和舒适,充分表达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四、自读《行路难》 1.解题。《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2.齐读诗歌,探究学习。(1)《行路难(其一)》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内心情感? 能充分反映作者内心情感的动作,主要在诗的前四句。第一、二两句写的是美酒佳肴。这样的美酒佳肴谁见了都会产生食欲,更何况是以饮酒出名的作者呢!但是作者却是端起酒杯又推开,拿起筷子又放下,拔出佩剑,举目四顾,使他感到一片茫然。这“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2)李白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作者为何会有这种感受的?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诗中不是写实。这两句诗是承上句而来的。当时作者的心情非常苦闷抑郁,自己受诏入京,有幸接近了皇帝,仕途渐现生机之时,却不能被皇帝继续任用,被“赐金还山”,遭受打击之大,无以复加。他感到这处境犹如想渡黄河却被冰塞满,无法可渡;想登太行山而大雪封山无路可登。因而“冰塞川”“雪满山”有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令作者痛苦万分。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诗。
2、默写《饮酒》。第二课时
一、研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解题。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2.朗读诗歌,注意正音,读出七言诗的节奏、重音,读出诗歌所表达的感情。3.质疑字词。(1)虚词。俄顷:时间副词,一会儿。向:副词,渐渐。安:疑问代词,怎么。呜呼:感叹词,哎。(2)实词(活用)。向昏黑:变暗变黑(形容词作动词)。风雨:刮风下雨(名词作动词)。4.全诗段意。(见板书)5.思想内容。描写自己饱经离乱、困苦凄凉的生活,体现自己要让天下寒士得到安乐的情怀,由己及人,感人至深。6.赏析。这首诗可分为四节。第一节五句,写秋风破屋的情景。“怒号”写风势之大,“卷”“三重”写受害之重。“三重”不是确数,是“多重”的意思。下面“飞”“洒”“挂胃”“飘转”“沉”等动词细致地写出了风吹茅草的情状,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焦灼、苦痛的心情。第二节五句,写对“群童抱茅”的感叹。“南村群童欺侮我年老体衰,竟然忍心在我面前做盗贼!公开地抱着茅草钻进竹林离开,直至喊得唇焦口燥仍不奏效,只好归来倚仗自叹息”。“倚仗自叹息”不仅可以想像出诗人气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窥视到诗人悲叹群童抱草,屋破难修的无可奈何的心情。此五句写儿童由心理到行动,写自己又从行动到心理,寥寥数语,使人物形象形神俱备。第三节八句,写屋破又遭连夜雨的苦况。“俄顷”二句不仅浓墨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布衾”二句,写布被使用多年,已变得“冷似铁”了,又被娇儿踏破。“床头”二句,写大雨给诗人全家造成的灾难。“自经”二句,表明从安史之乱以来,诗人因忧国忧民,早已难以入眠,更何况“长夜沾湿”,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诗人彻夜难眠,浮想联翩,由此时联想到丧乱以来,由风雨飘摇的茅屋联想到国家和人民,为下文作好铺垫。第四节六句,直抒感慨,表达了诗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诗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已及人、由近及远、由小及大,一想到饱经丧乱、颠沛流离的“天下寒士”,在此风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灭了“小我”,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发出了黄钟大吕般的强音。“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等粗犷有力的笔锋,何等壮阔深达的形象,何等铿锵雄壮的声音。三句蝉联而下,形成奔腾汹涌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怀。诗人至此意犹未尽,又于回环往复中递进一层,把由己及人升华到舍己救人:“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多么深切的期望!它把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高尚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全诗主旨所在,也是最动人,感召力最强之处。7.艺术特色。全篇重在揭露现实,结尾闪耀理想之光芒,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名篇。8.归纳总结。全诗作者根据切身的生活现实,如实写来,使读者真切地感到诗人的痛苦。组织材料时,层层深入,情不自禁地说出自己的愿望,画龙点睛,水到渠成。
二、鉴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解题。读标题,介绍唐代边塞诗的特点。2.研习课文。(1)听录音朗读,辨别节奏。(2)师生朗读,明确节奏。(3)研读:以4人为一小组,相互交流,记下疑难之处。(4)师生共同解读,讨论纠正,扫除词语障碍。(5)品味鉴赏。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为什么说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忽如”两句写雪后美景,飞雪奇大,一夜之间,雪压枝头。“忽”字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传出诗人赏雪时惊喜的心声。以春花喻冬雪,贴切动人。雪压枝头,犹如雪白的梨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一团的,压枝欲低。一片银白的世界,在作者眼里,幻化为一片明丽的春光,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春意盎然。人称“妙手回春”,正是咏雪的千古名句。②“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送客送出军门,时已黄昏,又见大雪纷飞,看到一个奇异景象: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经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了天气奇寒。而那白雪背景上的鲜红一点,那冷色基调的画面上的暖色反衬得整个境界更清白,更寒冷。可见一切都显示这里是冰天雪地的边塞。③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讨论明确:这首诗气势飞动、描写逼真、气魄宏大,描写了唐代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抒发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在诗人笔下,冰天雪地的边塞,奇寒难忍,愁云惨淡,令人怨怅。3.学生朗读全诗,并背诵。
三、自读《己亥杂诗》 1.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往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后两句抒情运用比喻,把落红比作辞官,春泥比作平民百姓,花比作朝廷,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2.小结。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仔细地体会作者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和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板书设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1)秋风破屋——惨(焦急的心态)(2)群童抱茅——悲(气愤的情绪)人民贫困 忧国忧民(3)长夜难眠——哀(凄苦的心情)国家残破 的忧患意识(4)广厦庇寒—一愿(高尚的心境)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写 大雪纷飞:奇妙的比喻 雪天奇寒:奇特的夸张抒 赞北国雪景 景 冰天雪地、愁云惨淡:过渡 叙 军中设宴饯别情 怅友人离别 事轮台东门送别 思故乡之遥 己亥杂诗 龚自珍 离愁:景(夕阳)衬托 情:浩荡离愁 心绪:述愁,吟愿 胸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抒情,达意 教后反思:在诗歌教学中,注意以朗读为主,以督促学,用朗读来带动探究。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 活动目标1.通过综合性活动学习,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行万里路”是增长人生见识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必要途径。2.通过综合性活动学习,尤其是对联的赏析和创作,让同学们更深地感受锦绣河山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3.通过综合性活动学习,锤炼和提升语文的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设计思路1.围绕“走”这一主题,以丰富人生经历和提升文化素养为目的组织活动。2.根据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来安排活动的环节:“走”的故事,“走”的发现,“走”的文化。3.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展开活动课的学习。课前准备1.上网查阅资料,包括风景图片和民俗风情、家乡风貌、对联知识和介绍等。2.六次练笔:“游”“在旅行中成长”“旅行计划”“做有心的旅行者”“锦上添花说对联”和自创对联。3.整理自己旅游的图片等资料。4.分组和活动任务的一些安排,将同学们分成东、西、南、北、中五个小组,安排活动的主持人等。活动过程 导入 “祖国的山水之美,不仅受之于天然,更得益于历代文人志士的情怀抒发,他们借山水而抒情言志,山水因他们而更具灵气。岳阳楼因李白、杜甫而名声远播,更因范仲淹的名篇而熠熠生辉,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浓缩了古代仁人的旷达胸襟。的确,正如欧阳修所写,历代文人志士都意不仅仅在乎山水,祖国山河早就贮存了厚重的人文精神。今天,我们将要通过图片欣赏,进一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美;我们将要回顾自己的亲身体验,讲述关于走的故事;我们更要做有心的旅行者,进行名胜古迹中的对联考证。同学们也积极准备,要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旅游,因为生活中能获得比语文书更丰富更直接的体验,它不仅可以增补我们语文知识的不足,而且还可以开阔眼界,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老师语)──交给四位主持人主持,学生活动开始。图片欣赏。活动的第一个环节:“走”的故事1.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旅游相册。同学们有的去了世界各地,有的去了祖国各风景点。通过对“欧洲游”“黄果树瀑布游”等地的介绍,同学们加深了形象认识。2.讲述你旅行中的故事。同学们或口头讲诉北京游中对清华、北大的印象,或借助课件讲述上海之旅、桂林之旅的印象。3.谁不说俺家乡好。用照片介绍山东文化考察的感受,表达对家乡的一片深情。活动方式:主持人组织活动,口头表达训练。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走”的发现1.名胜古迹对联考。展示并介绍同学亲手书写的五副对联,讲述同学们在旅游中所看到的对联。2.后生斗胆对对子。由同学自创上联,其他同学对下联。活动由主持人组织,分五个小组讨论、写作、发言。活动的第三个环节:“走”的文学1.小品表演:背起行囊走四方。(同学活动结束)2.老师介绍“走的文化”。“通过以上三个活动环节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衣食住行,行是最高境界。只有生活好了,我们才能到世界的任何角落;只有志在四方,才能增长我们的见闻,开阔我们的视野。无论是《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还是《西游记》《徐霞客游记》,古人用行动证明了“走”其实就是一种文化追求,一种理想实现的过程。现代社会,无论媒体还是个人,又在行走中找寻人类精神的家园。”(老师语)a.走的文化:凤凰卫视的追求。◆永远的三峡◆两极之旅◆欧洲之旅◆千禧之旅◆纵横中国◆穿越风沙线◆走近非洲 b.走的文学:现代文化人的采风。余秋雨、唐师曾、周国平与他们的作品。余秋雨与《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唐师曾与《我在美国当农民》《我钻进了金字塔》《我从战场归来》《重返巴格达》。周国平与《南极无新闻》。c.我们与“走的文学”。◆“游”◆“在旅行中成长”◆“旅行计划”◆“做有心的旅行者”◆“锦上添花说对联”◆自创对联课后拓展性学习1.以风景图片为内容写对联,也可以自己命题。2.制定并落实暑假旅游计划,在旅游中去发现最细微的美,写旅行札记。请出四位主持人,代表全体学生说出学习后的心声。全课结束。
第二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背起行囊走四方教案
学英语报社http://www.xiexiebang.com
全新课标理念,优质课程资源
人教八下
第三篇:《背起行囊走四方》教案
人教八下第六单元综合性学习
背起行囊走四方(三课时)[课件1课前准备时用] 【活动目标】 [出示课件2] 1.通过综合性活动学习,让同学们充分认识到“行万里路”是增长人生见识和锻炼独立生活能力的必要途径。
2.通过综合性活动学习,尤其是对联的赏析和创作,让同学们更深地感受锦绣河山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
3.通过综合性活动学习,锤炼和提升语文的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活动设计和原则】
1.围绕“走”这一主题,以丰富人生经历和提升文化素养为目的组织活动。2.根据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来安排活动的环节:“走”的故事,“走”的发现,“走”的文化。
3.遵循“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展开活动课的学习。课前准备
1.上网查阅资料,包括风景图片和民俗风情、家乡风貌、对联知识和介绍等。2.六次练笔:“游”“在旅行中成长”“旅行计划”“做有心的旅行者”“锦上添花说对联”和自创对联。
3.整理自己旅游的图片等资料。
4.分组和活动任务的一些安排,将同学们分成东、西、南、北、中五个小组,安排活动的主持人等。【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课件3] “祖国的山水之美,不仅受之于天然,更得益于历代文人志士的情怀抒发,他们借山水而抒情言志,山水因他们而更具灵气。岳阳楼因李白、杜甫而名声远播,更因范仲淹的名篇而熠熠生辉,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浓缩了古代仁人的旷达胸襟。的确,正如欧阳修所写,历代文人志士都意不仅仅在乎山水,祖国山河早就贮存了厚重的人文精神。今天,我们将要通过图片欣赏,进一步领略祖国河山的壮美;我们将要回顾自己的亲身体验,讲述关于走的故事;我们更要做有心的旅行者,进行名胜古迹中的对联考证。暑假将至,同学们也在积极准备,要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旅游,因为生活中能获得比语文书更丰富更直接的体验,它不仅可以增补我们语文知识的不足,而且还可以开阔眼界,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
[出示课件4](老师语)──交给四位主持人主持,学生活动开始。
二、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图片欣赏
欣赏人文风光[出示课件5—18] 欣赏自然风光[出示课件19—30]
三、活动的第二个环节: “走”的故事[出示课件31] 1.各小组推荐代表,展示并介绍自己的旅游相册,讲述你旅行中的故事。[出示课件32—34] 同学们有的欣赏到自然风光的秀丽,有的领略人文名胜的美好,有的感受现代都市繁华。通过对“香港游”“登泰山”“平遥古城一日游”的介绍,同学们加深了形象认识。
2.谁不说俺家乡好。[出示课件35] 活动方式: 主持人组织活动,口头表达训练。
假如你是一位导游,带着大家去你最钟情的风景名胜地游玩,你准备如何向游客作以介绍?学习下面的示例,也来写上一段导游词。下面是一位杭州的同学写的导游词。
请看课件。[出示课件36—38] 如果你的家乡在河南鲁山县呢? 示例:石人山[出示课件39] 石人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西,地处伏牛山东段。主峰玉皇顶(蛤蟆石)海拔2153.1米。石人山山峰奇特,瀑布众多,森林茂密,温泉优良,人文景观辉煌,集“雄、险、秀、奇、幽”于一体,专家评价具有“华山之险、峨嵋之峻、张家界之美、黄山之秀。”是旅游观光、避暑、疗养、科研、探险的好地方。石人山古称尧山,因尧孙刘累为祭祖立尧祠而得名,至此刘姓起源。战国时,伟大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墨翟降世于尧山脚下,现有墨子故里遗址。
石人山地处中原,地理条件优越。紧邻焦枝铁路,国道311、207贯穿景区,交通便捷。石人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68平方公里,区中的奇峰怪石、山花、红叶、飞瀑、温泉、湖面、云海、原始森林、珍禽异兽及人文景观构成了完整的风景体系。现已命名的景观有240多处,60-200米高的瀑布17处,200-300米高的石柱40多处,石人、将军石、千丈岩、姐妹峰、白牛城、王母桥、通天河、九曲瀑、鬼门关、南天门、报晓峰等景点遍布景区。石人山地处亚热带与暖湿带分界线上,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石人山四季风光别致,春天鸟语花香,绿映溪吟;秋日满山红遍,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林海雪原。初夏时节使人领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清新景象。盛夏,当平原大地上“赤日炎炎似火烧”,气温达35-38度,这里只有23-26度,凉爽宜人。
四、活动的第二个环节:“走”的发现 [出示课件40] 1.名胜古迹对联考。[出示课件41—48] 在我国不少旅游胜地,都可以见到精彩的对联、题咏。这些诗联,不仅概括出旅游胜地的欣赏价值,往往还形象地提供了历史、地理、文学、书法方面的许多知识,丰富了人们的旅游见闻。
讲述同学们在旅游中所看到的对联,介绍昆明滇池第一长联。2.后生斗胆对对子。[出示课件49](1)讲解对联知识。
(2)由同学自创上联,其他同学对下联。[出示课件50] 活动由主持人组织,分五个小组讨论、写作、发言。
五、活动的第三个环节:“走”的文学 1.老师介绍“走的文化”。[出示课件51] 2 “通过以上三个活动环节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衣食住行,行是最高境界。只有生活好了,我们才能到世界的任何角落;只有志在四方,才能增长我们的见闻,开阔我们的视野。无论是《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还是《西游记》《徐霞客游记》,古人用行动证明了“走”其实就是一种文化追求,一种理想实现的过程。现代社会,无论媒体还是个人,又在行走中找寻人类精神的家园。”(老师语)
2.走的文学:现代文化人的采风。
(1)你读过与“旅游”有关的文学作品吗?请写出几部这样的作品。[出示课件52] 余秋雨、唐师曾、周国平与他们的作品。
余秋雨与《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
唐师曾与《我在美国当农民》《我钻进了金字塔》《我从战场归来》《重返巴格达》。周国平与《南极无新闻》。
请大家谈谈对这些作品的感受。
(2)请写出一些以“旅游”为主要话题的影视节目[出示课件53] ◆永远的三峡 ◆两极之旅 ◆欧洲之旅 ◆千禧之旅 ◆纵横中国 ◆穿越风沙线 ◆走近非洲
一起欣赏《三江源》 [出示课件54](点击三江源画面播放)
六、课后写作训练
“走”的讲述[出示课件55] 读游记可以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领略到天下奇景和各地的风土人情;写游记可以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别人,使别人也赏心悦目。
现在就请你根据自己旅游中的经历及以上活动积累的材料和感受,写一篇游记。写作提示:游记的写法灵活,在叙事记人、写景状物的过程中,可以抒发情感,夹杂议论。那么,怎样才能把一篇游记写好呢? 首先,写游记要有中心思想。即通过描写游览中的所见所闻,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或是表达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热爱之情,或是说明在游览中所发现的生活哲理,以理动人。
其次,写游记要以游踪为线索。游踪就是游览一个地方所经过的路线、踪迹。准确地交待游踪,具体地描述景物所处的地点、方位、特点,能使读者读了你的游记,知道该怎样走,就能到达游览的地方,观赏美景。游览一个地方,你看到的景物很多很复杂,要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选择最有特色、最让人感兴趣的景物,按游踪的顺序来写。还要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不能面面俱到。
再者,写游记要选择重点景物,抓住其大小、形状、色彩、轮廓、动态和静态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细致描写。还要发挥想像力,展开联想的翅膀,丰富游记内容,把如诗 如画的美景表现出来,创造出令人陶醉的意境。
七、结束语[出示课件56] 走四方,使你人生的阅历丰厚;走四方,使你徜徉于山水而荡涤心胸;走四方,使你亲近自然明确人之责任;走四方,使你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走四方,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走四方,不是盲目的走马观花;走四方,不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走四方,不是目空一切眼中无物。走四方,跋山涉水展豪情;走四方,餐霞饮露写风姿;走四方,探幽寻胜增储备;走四方,生花妙笔著华章。
暑期将近,同学们,让我们在暑假里,放下书包,背起行囊,踏着徐霞客的足迹走进我们精神的家园,去净化我们的心灵,丰富我们的阅历,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
下课[出示课件57] 作文: 【训练要求】
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共有三项内容。其重点是第一项“家乡风景独好”。这一活动的用意在于引导大家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注意发掘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蕴。单元作文要求“写一篇游记”
课本上对本次作文的要求是:“要写清楚游览地点的风光景物特点,引起人们游览的兴趣。”
据此,这里对本次游记写作的训练提出如下要求: 1.要注意交代清楚游踪
游览一个风景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其路线也可能忽东忽西,来回交叉,重叠反复。但在记叙时,一定要有一个清楚明晰的顺序,让读者明了你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这样,一方面利于读者了解所写景物的地理位置及特征,另一方面会给读者留下一个比较完整的整体印象。2.要突出景物的鲜明特征
不同的风景区,其风景具有不同的特征。如华山的险峻、黄山的奇秀等。在描写时,一定要抓住景物的鲜明特征,写出区别、写出神韵,使人能产生神往之情。3.适当交代有关风景的知识
游记还应适当对所游之地的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简要介绍,使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激发人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与神往。4.写出“观感”,融情于景
游记作文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自然风光、风景名胜的描绘,让人了解祖国山河的美丽多姿,进而激发人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神往和赞叹之情。所以写作时,要突出作者对景观的独特感受,融情于景,使外在的自然风光与作者内心的特殊感受水乳交融,从而更强烈地打动读者。【导写提示】
本单元所选课文,除最后一课是五首古代诗歌外,其余四课为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
浏览山水名胜,并用优美的文辞记录所见所感,是中国古代文人生活中常有的风雅韵事。4 因而山水游记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本单元所选的几篇山水游记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篇,很能代表中国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
《小石潭记》中,柳宗元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对小石潭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借被遗弃于荒远僻地的美好风物,寄喻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郑重叙说事情本末,准确描述洞庭湖的大观胜景,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作者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小境界,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醉翁亭记》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的作品。作者当时因参与政治改革而被贬,但表现出了乐观旷达的情怀,坦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乎以宽和仁爱之心,“乐民之乐”。他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又自得其乐,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儒家仁爱的社会理想,把对山水对民众的爱倾注到这篇酒后的记游文字中,如诗如画。
《满井游记》是一篇记游小品。作者袁宏道是一位疏放不羁的江南才子,他轻视世俗名利,耽爱游山玩水。这篇游记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写出了一个南方人眼中的“北国之春”。其比拟之生动,描写之形象,感受之细腻,出人意料又合情理。作者纵情山水,陶醉于郊野春朝的美景,既有对大自然的热爱,又有对官场的厌倦,是作者个性的张扬和抒发。通过学习这几篇散文,不仅能我们培养欣赏山水之美的高雅情趣,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感情,而且文中表现出的古代仁人志士忧国忧民、与民同乐的胸怀情操,怀才不遇的遭际和苦闷,向往精神自由的个性等,也能给我们浓郁的人文熏陶。
从写作上讲,这几篇散文也很有特点,能给我们多方面的启发。《小石潭记》采用了托物寄情的方法,而《岳阳楼记》则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醉翁亭记》采取叙事说明的笔调,全文不过四百多字,却写出了复杂多变的景物和情境,而《满井游记》以白描的笔法,不堆砌词藻,没有夸张、渲染和烘托,而形象却鲜明如画。这些写作上的特点,大家在自己的写作中都可以借鉴。
【例文引路】读例文,思考问题。1.你能理出下面这篇游记的游踪吗? 2.你觉得这篇游记可供自己借鉴的地方有哪些? 神农架游记
为了拓展我的知识面,爸爸答应我暑假去神农架一趟。8月中旬的一天,我们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踏上了神农架之旅。
我们先乘火车到宜昌,再在宜昌乘大约五六个小时的车,便来到神农架的入口——鸭子口。这里的海拔已经是一千八百多米了,与宜昌市区的炎热相反,我感觉到了一丝丝的寒意,汽车玻璃也冰凉冰凉的。
汽车在盘山公路上又行驶四十多分钟,就是神农架的最高峰——神农顶。从山上往山脚 下望去,植被的垂直变化十分明显。山脚是阔叶林,山腰是针叶林,再往高处,草树交错。越往上,树就越来越少,到海拔两千六百多米的地方,就基本上没树了,只剩下了各种各样的草和大熊猫爱吃的箭竹,可惜箭竹都枯死了。到山顶便只有草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高山草甸。
神农架最有名的一个景点就是风景垭。这里云雾缭绕,再加上青翠的山峦,似乎仙境一般。听说如果到了秋天,天气好而且没有云雾的话,景色会更加美丽。从这里可以俯视到山腰上红、黄、绿的树叶,他们相互交错,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还能远眺各种奇峰怪石,它们在丛林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的幽静、苍莽。
离开风景垭,沿着盘山公路继续往前走,便来到了板壁岩。在这里,我看到了蔷薇、冷杉、黄杨木、红桦等过去我听都没有听说的植物,其中有不少还是珍稀植物。有长了一千年还只有一个成人高的小叶黄杨,过去用来做直升飞机螺旋桨的红桦,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珙桐„„跟随着导游走了一会儿,我们看到一个洞穴。据说这里可能曾有野人出没过。洞穴旁古木参天,树上附着厚厚的一层苔藓。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新鲜呀!
游完板壁岩后,接着我们又游了金猴溪、野人梦苑、了望塔等景点。
这次去神农架,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丰富了我的知识,增长了我的见闻。悟写法:本文与《保国寺记游》一样采用了时间顺序记述游览经过。全文叙述清晰,写景生动,抒写感受也较为真切。不足之处是,作者的语言还欠凝练,个别句子还欠通顺,如“我们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踏上了神农架之旅”“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好新鲜呀!”等。参考提纲:
第一部分(第1~2段):写游览的时间、起因和路上所见。
第二部分(第3~6段):写游览见闻。第一层:写山顶所见。(第3段)
第二层:写风景垭见闻和感受。(第4段)第三层:写板壁崖和野人洞。(第5段)第四层:略写游览金猴溪、野人梦苑、了望塔等景点。(第6段)第三部分(第7段):总写感受,结束全文。【范文简析】 请到我的家乡来
朋友,你到过我的家乡——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吗?我的家乡东面有高大雄伟的菩提山,西面有直耸云霄的大厦,涌斯江和芒溪河穿越整座城市。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山环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好地方。
家乡五通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很多桥。河多,自然桥也多嘛。那雄伟壮观的四望关大桥,如同一条钢铁巨龙横卧涌斯江,连接东西两岸,使天堑变通途。还有古老的芒溪大桥,经历几十年的风雨,仍是213国道的必经之路。你看那美丽的拱桥,像一条五彩缤纷的彩虹高悬天空,为五通桥增添了艳丽的色彩。那摇摆不定的吊桥更有趣,走上去摇摇欲坠,但有惊无险,还真有些刺激呢!最好玩的是样式新颖的浮桥。它飘浮在江河碧波之上,走在上面凉风习习,令人心旷神怡,别有一番风味。此外正在修建的涌斯江大桥和震华大桥,将会让五通桥更加闻名。
河多桥多,当然船也多了。渡口仍有船只来回摆渡方便群众。更多的是旅游船、快艇、6 脚踏游船、水上茶馆和卡拉OK船等,供人们娱乐消遣。
在四望关还建设了别具一格的水榭廊亭,在亭里欣赏山湖美景更是其乐融融。白天,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令人陶醉;夜晚,涌斯江、芒溪河岸的灯光倒映在平静的水面上,犹如朵朵盛开的莲花,光彩夺目,使人目不暇接。
河、桥、船、亭,给五通桥这座小城市增添了不少魅力,使五通桥素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家乡盛产枝繁叶茂的大榕树。榕树又名黄桶树,无论是在山上还是在河边,处处都可见它的踪影。榕树郁郁葱葱,姿态奇特,生生不息,有的甚至活了几百年。夏天,榕树绿阴遮日,默默地为人们撑开大伞。人们在天然伞下谈天说地,道古论今,真是“送爽榕阴十里凉”呀。榕树还能净化空气,不但把五通桥点缀得更加美丽,还为净化城市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难怪诗人曾写诗称赞:“榕树参天五通桥,凌云烟雨岷江潮。浓妆淡抹赛西子,祖国山河第一娇。”
五通桥还盛产柑橘。十月,秋高气爽,柑橘成熟了,一个个挂满了枝头,像玛瑙、似圆球,惹人喜爱,满山坡都是一片金黄色,真叫人赏心悦目。摘下一颗柑橘,看一看,乐了;闻一闻,醉了。剥开皮,放一瓣在嘴里,轻轻一咬,红色的汁水会染红舌头,味道甜得可口,酸得适度,那种舒服的感觉从嘴角到心里,使人越吃越爱吃。
这就是我的家乡——美丽富饶的五通桥。“百闻不如一见”,五湖四海的朋友们,请到我们家乡来吧,五通桥人民会热情地接待你!
简析:这篇文章流畅地介绍了家乡特有的美好景象和丰富物产,确能起到招徕游客、活跃家乡经济的作用。另外,作者能认真观察事物,能深入了解情况,能真切地表达观感,文章描写景色风物形象传神,有条有理,值得学习。初春游北海
3月28日的下午,我来到了北海公园。
一进公园大门,首先跳入眼帘的就是被碧绿的湖水环绕着的琼岛,岛上耸立着一座高大而秀美的白塔。
我怀着喜悦的心情,随着三五成群的游人快步朝白塔走去。穿过正觉殿,绕过普安殿,一棵棵树木被我甩在身后,一节节阶梯被我踏在脚下。很快就到达了琼岛的顶峰——白塔。
站在修饰一新的白塔下,沐浴着初春温暖的阳光,迎着湿润宜人的春风,顿觉心旷神怡。放眼四望,只见公园内棵棵柳树都吐出了嫩芽,条条柳枝随着和暖的春风翩翩起舞;苍松翠柏被忽紧忽慢的春风吹动,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窃窃私语,粉色、白色的野桃花开满枝头,娇黄的迎春花开得正旺,洁白的玉兰含苞欲放;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一树树鲜花为初春的北海增添了不少诗情画意。极目远眺,金碧辉煌的故宫建筑群、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一座座高大崭新的楼房,一条条玉带般的公路都历历在目。
看着眼前这一切,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北海原是辽、金、元、明、清历代封建皇帝的御花园。在黑暗的旧社会,劳动人民只有修建的辛酸劳苦,而没有游玩的半点自由。那时,人们从北海公园经过时,只能看见北海白塔呆呆地直立着,只能听见北海湖水低低地哭泣着。今天,北海成为人民的公园,我们的心情就像那随**动的北海湖水一 样„„
下山后,我沿着湖边慢漫地走着,继续欣赏初春北海美丽迷人的景色。春风吹过湖面,送来湿润、清新的空气;湖边一处处景致来到我的面前。我大口大口地吸着新鲜的空气,贪婪地看着动人的景色:岸边的小草刚刚拱出了地皮,暗柳垂下的枝条不时地轻拂着我的面颊。在阳光的照耀下,湖水银波粼粼,几只小船在湖面随风荡漾,五龙亭、万佛楼、漪澜堂、永安寺、琳光殿等古代建筑掩映在山林水波之间,风景幽美,各具特色。顺着小径,我来到了脍炙人口的九龙壁,九龙壁的两面分别是九条雕龙组成的瑰丽图案。图案美观大方,色彩十分和谐,就连图案旁边的花纹,也都雕刻得古朴美观。九条雕龙色彩各异、姿态不同,看上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九龙壁细致精巧的雕刻,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智慧和才能。
当太阳快落山的时候,我恋恋不舍的告别了初春的北海公园。初春的北海公园实在是太美了,但是,更美的却是给北海公园带来春天美景的人。
简析:本文是一篇以写景记游为主的记叙文。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以及游览的行踪安排材料。先写一进公园大门,就望见了一座高大秀美的白塔,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很快就到达了白塔下。放眼四望,作者描写了远近的景物,以及由此产生的丰富的联想。接着描写下山后,沿着湖边欣赏初春北海美丽迷人的景色,还描写了九龙壁。最后写了太阳落山,告别北海公园。全文详略得当,抒情、叙述、描写有机地结合,特别是作者善于运用描写,不仅词汇丰富,而且语言形象生动,富于美感。【组内交流,互批互改】
请你和班级里最好的朋友交换阅读一下彼此所写的游记,并给对方的作文写一段评语。
第四篇:《背起行囊走四方》
综合性学习之《背起行囊走四方》
一.“群贤社区”开展社区文化创建活动。作为社区成员的你,请参与下面的主题活动。①设立文化长廊
社区新建的文经长廊,用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展示群贤社区在“创文明,建和谐”活动中取得的成果。现在设置了“邻里剪影”和“爱心快递”两个栏目,请你根据这一主题,仿照已有栏目名称,为文化长廊再设置两个栏目(不要与已有的栏目名称重复)
栏目一栏目二
②倡导文明习惯
社区文化建设从消除不良行为习惯开始,针对社区内还存在的诸如违章搭建、乱停车辆、乱倒垃圾、放养宠物、践踏草地等不文明现象,社区开展了“从我做起,净化家园”的“温馨提示”活动,请你就社区内的某一不良现象写一句温馨提示语,不超过15字。
不文明现象:温馨提示:
(①栏目示例:文明影像、和睦佳话、邻里一家、美景扫描、好人聚集②示例 不文明现象:车辆乱停;温馨提示;您的“方便”可能会让许多人不便)
二.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节日就像一个个停泊的码头,人们徜徉其间,体味某种特定的情景,把情绪调到兴奋的波段,尽情释怀,使平淡的日子有了起伏。节日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传承,品尝浸润历史味道的节日食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中,人们更能得到文化的熏陶、精神的洗礼。让我们一同走进主题为“徜徉于中华传统节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完成下列任务。
(1)【节日搜集】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1分)
[示例]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节日:春节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节日:
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节日:
(2)【节日探源】品读下面的文字,写出其中隐含的人物故事和节日习俗。(3分)
它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让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人物故事:节日习俗:
(3)【节日论坛】对不少人来说,“吃”成了过传统节日的主要内容,好像吃了某一节日的特色食品就算过完这一节日了。特别是每一个传统节日前夕,商家为了推销节日食品,大肆炒作,为“吃”推波助澜。这种忽视传统节日深层内涵的现象,你如何看?班上同学对此要举办一个小论坛,请你为本次论坛拟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看法:(2分)
宣传标语:
答案:(1)A中秋节B重阳节(1分)
(2)屈原投江(1分);吃粽子、插艾叶(艾叶也叫青艾、艾草)
(3)看法【示例】我们不仅要过“物质的节”,而且要过“精神的节”。传统文化需要发扬光大,传统节日不能仅是“小吃节”。(观点正确,能自圆其说即可,2分)
宣传标语【示例】彰显民族文化瑰宝【示例】弘扬中华民族文化(1分)
三.班里组织了一次“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到民间去采风,关注平常我们习焉不察的民风民情,探寻日常生活背后的“学问”,我们惊奇地发现,民间的每一件事都包含着丰厚的文化
内涵,蕴藏着语文学习的宝贵资源。我承担的任务是收民歌、讲故事、谈习俗。
1.我的学习成果是:民间有很多优美的民歌,我收集到的最著名的两首民歌是(写出歌名):
2.口语交际
“地球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
政府在特定的时间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6月21日晚8:30—9:30,亚洲多个城市的地域标志性建筑将熄灯一小时。围绕这项倡议,我们班将组织一次口语交际活动。
(1)语文科代表问我:(2)我回答:
(《茉莉花》《乌苏里船歌》我们怎么来支持这项环保活动?我建议同学们在特定时间停止用
电一小时。)
四.我们的家乡孝感是一个地域特色鲜明,民间艺术种类丰富多样的地区。你了解家乡的民间艺术
吗?让我们走出校园,到民间去探寻吧!
(1)班级决定开展以“民间艺术寻踪”为研究专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作为小组负责人,你将如何
探访调查?请拟定两种具体的调查方法。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研究下面两则材料,写出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皮影戏,由来已久,源远流长。特别是云梦皮影戏曾在国际上获奖,多次出访国外。但是,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这门民间表演艺术,皮影戏面临失传的危险。
材料二:善书是湖北汉川独有的民间表演艺术。在汉川,善书仅因少数民间老艺人口耳相传,手抄
笔录而幸存。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民间访问实地考察资料查阅现场观摩(2)探究结果:应积极想法传承(拯救)濒
临失传的民间艺术或有些民间艺术面临后继乏人的窘况 }
五.眉山古称眉州,州郡建制始于南齐建武三年,历史悠久,俊杰辈出,风景名胜遍布全市。请根
据你参与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体验,以“了解眉山、热爱眉山、宣传眉山、建设眉山”为主题
设计一次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
1.写出活动形式和具体步骤。(2分)
2.字幕上“皇帝故里拜祖大殿加紧筹备”这12个字中的两个错别字分别是和,应
该改为和。
②请根据你的生活体验和积累,大胆说说你对中央电视台节目字幕出错这件事情的看法
(示例:1.以开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将班会分为“我最喜欢眉山×××历史名人”、“我最喜欢眉
山×××名胜古迹”、“眉山历史知多少”、“我为眉山做贡献”等
2.“皇帝”应为“黄帝”,“大殿”应改为“大典”; 电视媒体字幕竟然在12个字中出现两个错别字,可见语言文字不规范的问题较严重,足见规范汉字书写之重要,因此要整个社会都重视规范汉字书
写,学校更要强化汉字教育。)
六.《义乌商报》要在专版刊登24件候选标志设计作品,请你为该专版拟写一句言简意明的广告语。
(如“城市形象,你我共塑)
(2)宣传部邀请部分城市标志设计者和投票者召开一个座谈会。座谈讨论中,作为一名学生代表,领导特意表扬了你的积极参与。会后,义乌电视台记者采访了你。面对记者,请你说几句谦虚的话。
(40字左右)
⑴例:“城市标志,城市名片”“让我们共同塑造义乌形象”(2)例:您好!很高兴接受采
访。作为一名义乌学生,很乐意参与这项活动,并从中学到不少知识。今后,我还应该多参加一些
社会实践活动。谢谢!
七、某中学为了配合文明城市建设,争做文明小市民,想组织一系列的活动,请你为学校出谋划
策。
1.活动一:“文明小市民从我做起”主题演讲赛。
活动二:
活动三:
2、文明行为深入于细节中,但有些同学很不注意一些细节场地的文明行为,请你为下列场地各写一
句宣传标语,倡导同学们的文明行为。
(1)餐厅里
(2)楼道里
(3)垃圾箱旁
{
(二)“懂礼仪,亮言行”主题班会
(三)征文大赛或文明班级评选或文艺演出等。}
八.班级开展“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对联集锦(2分)
请根据同学们收集的节日对联,写出相关的传统节日。
元夕玉烛千门乐,宵月花灯万户明()
携手接队放风筝,怀亲垂泪烧纸钱()
活动二:节日探源(2分)
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的一则调查材料:
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没看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认识艾草、菖蒲,对清明节的祭奠也不
以为然;然而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过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
材料反映出一种什么现象?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活动三:端午采风(2分)
继4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中
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遗程序。日前,该项目已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申报端午节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假如荆州电视台《有么子,说么子》栏目记者就此活动采访你,你将发表怎样的观点?
活动四:中秋赏月(4分)
欣赏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面各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① 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以积极乐观的旷
达情怀作结。
② 说说你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的理解。
答案:活动一:元宵节、清明节活动二:现象:传统民俗文化在不断丧失,越来越多的人崇尚
西方文化。(1分)原因:①媒体宣传不够②有关部门没有定期组织相关的活动③西方文化的影响④
审美价值的多元(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亦可,答出两条即得1分)活动三:可围绕如下方面作答:
中国“申遗”活动,虽然迟于韩国,但意义重大:①与国际接轨,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认识
中国、欣赏中国;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充分展示了民众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③
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发扬;④有利于亲情、乡情、民族情感的培养;⑤有利于构建
和谐社会,增强民族的凝聚力;⑥有利于丰富百姓的文化生活等。活动四:①对月怀人(2分,如果
答成“抒发对子由的怀念之情”之类的答案,得1分);②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
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
九.请你参加“推介烟台旅游文化,打造烟台旅游品牌”综合性学习活动。
(1)以下两项是我们烟台常用的宣传语,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理由。(3分)
A.爱在烟台,难以离开B.山与海的情怀,你与我的烟台
选择的宣传语:理由:
(2)从下面两处景点中任选一处,为该景点拟写一则广告语,以吸引更多游客来旅游。要求:突出这
一景点的主要特点;句式整齐,语言凝练,富有文采;不得抄袭第(1)题中的例句。
选择的景点:拟写的广告语:
(答案: 蓬莱阁
中国四大名阁之一;有八仙过海的传说、历史名人游历的遗迹;常
有海市蜃楼的景观出现。
烟台山
山上有古时报警用的烽火台;有
十几处外国领事馆旧址;山上的灯塔是烟台山的标志性建筑物。)
十.班里准备举办一次“走进民俗,走进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为这次班会设计一个能够让多数同学都参与的活动,并写出这个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3分)
活动内容:基本思路:
2.布置会场时,同学们想选用一种富有传统文化意味的装饰物,你推荐选用哪一种?说说理由。(3
分)
3.班会结束后,你将以校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在场的某位学者。请拟写出你采访时要提出的两个
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问题。(要求角度不同)(2分)
(1.示例一:“民俗文化”知识竞赛。组织者先设计竞赛题,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抢答,最后给优
胜者颁奖。示例二:传统节日风俗短剧表演。先按小组确定表演主题,然后角色分工、组织排
练,最后班会上依次展示。2.示例1:我推荐悬挂中国结。大红的中国结悬挂在会场,富有民族的特色,也可以烘托出会场里热烈、喜庆的气氛。示例2:我推荐张贴一些窗花。红色的窗花,多姿多彩的图案,一定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传统文化的韵味。3.示例1:现在青少年冷漠传统节日,流行过洋节,您对此如何看待?示例2:国家新增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节日,您能说说这
样做的意义吗? 示例3:您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正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这一现象?)
第五篇:背起行囊走四方教案
八年级(下)活动课教案
背起行囊走四方
塔中
杨姣勤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家乡名胜古迹极其文化蕴含,了解西部自然风光。
2、通过活语言动感悟对联的妙趣和文化韵味,学会创作楹联。
3、通过活动培养留心观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及其楹联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在观赏过程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在观赏过程中勤于记录、乐于考证的意识。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写作来督促学生投入并深入到这一活动中。
教学关键:
学写文情并茂的游记。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4课时 指导与建议:
1、关于家乡风景独好。开展这一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注意挖掘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蕴。
2、关于模拟旅游趣味多。祖国的西部以其美丽和神秘而令人神往,但身为学生不可能一一亲自旅游,或者说,开展这项活动,就是促使学生用旅游的视角去搜寻有关西部自然风光、名胜古迹、风物特产、民俗风情方面的资料,在较为全面地欣赏、了解的基础上,有选择地重点研究某一感兴趣的景观,使自己成为这一景观的小灵通,并用合适的方式把它介绍给同学和朋友。
教学过程:
一、划分活动小组。为激引导发兴趣可以给各个小组命名。
二、分别查阅相关资料,写解说词,做旅游指南。
三、分发解说词或旅游指南,并两组协作,互相配合,交替进行模拟旅游,即一组做导游,则另一组扮旅客。
四、出一份手抄报。
具体内容:
1、旅游景点介绍。
2、导游词、地图、路线图。
3、图片、照片。
4、对联赏析。
5、每组自创一幅对联。
五、选择自己去过的景点,写一篇游记,注意旅游顺序。
六、活动评价
三项活动互有联系,具有共性。他们的共性表现在学生自主开展活动,而且多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所以,评价亦应以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相互评价为主。但三项活动互有区别,各有特点,评价应各侧重。
1、对家乡风景独好的评价。对这项活动的评价,可以采用档案管理的评价方式,即教师制定表格,把活动各个项目、要求、程序等列在表格上,如考察、走访的对象、方式、地点、时间、内容等在表格上一一列出,要求学生对自己所开展的活动详实填写,以此作为评价的依据。
2、对模拟旅游趣味多的评价。对这项活动的评价,主要评价学生对材料搜集如何,即注重过程评价,同时把过程与结果结合起来评价,在关注过程的同时关注结果,关注学生写解说词、做导游指南和模拟导游的质量与效果。
3、对名胜古迹对联考的评价。对这项活动的评价,可以用学习成果展示与竞赛评比的形式来进行。学习成果展示主要指展示学生搜集到的与名胜古迹有关的诗词对联,看哪位同学搜集得多且好,比出优胜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学生创作对联的评价,既可以用成果展示与评比相结合的形式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开展活动进行。
在整个活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求有跟踪评价、激励评价和总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