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陶行知-安徽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
安徽省陶行知纪念馆
左和平
在风景如画的黄山脚下,在中国三大显学之一“徽文化”的发源地歙县,诞生了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他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他所挚爱的国家、人民和教育事业,他的教育思想穿越了时空界限,至今仍然闪耀着光辉。
一、陶行知的求学生涯
陶行知(1891-1946),原名陶文浚,安徽歙县黄潭源村人。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卓越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爱国主义战士,也是6700万安徽人民的骄傲。
陶行知自幼天资聪颖,6岁时幸得私塾先生方庶咸破蒙。两年后,随父到休宁万安镇外婆家生活,就读于吴尔宽经馆。过了几年回到黄潭源,帮助父母打理家务,并寻找机会前往歙县航埠头曹氏经馆求教于王藻先生。1906年,时年15岁的陶行知,被英国牧师唐进贤免费收入崇一学堂学习,开始接受西方教育。由于崇一学堂是外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他则激励同学们时刻不要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于是挥笔在宿舍的墙壁上写下:“我是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的誓言,以此明志。
1908年春,考入教会学校杭州广济医学堂。本以学医来拯救百姓,但事与愿违,该校明显歧视非基督教徒学生,陶行知愤然退学,转回徽州,拜严达为师,随后考入南京汇文书院。
由于南京汇文书院与宏育书院合并,成立南京金陵大学。1910年陶行知即从汇文书院直接进入“金大”文科学习。在“金大”期间,陶行知刻苦钻研,发奋图强,关心时局,对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多有研究,并受其影响,曾改名“知行”发表文章,阐述自己的观点。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风起云涌,陶行知受其影响,开始接受孙中山的革命学说,主张民主共和。因学校受运动波及停课,陶行知辗转回到徽州,积极参加了屯溪余德民领导的“华山起义”,并任府议会秘书,响应全国的辛亥革命。半年后又回到“金大”继续学习。
《金陵光》学报是“金大”学生办的学术刊物,采用英文出刊,陶行知曾在《金陵光》发表见解,积极筹办《金陵光》中文版,亲任中文版编辑和主编,这时的陶行知已是才华横溢,深得全校师生员工的爱戴。
1914年,陶行知以文科总分
文《共和精义》在毕业典礼上宣读,引起强烈反响,时任江苏省教育厅长黄炎培也应邀参加了毕业典礼,并当面接收了陶行知赠送的中文版《金陵光》,场面十分动人。陶行知去世时,黄炎培挽诗《哭陶行知先生》首句即赞颂陶行知为“秀绝金陵
“五四”运动爆发,陶行知立即投入反帝反封建斗争前列,动员南高师学生热烈响应,通电北洋政府,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并组织“国耻纪念筹备会”。在5月9日召开的南京各界6000多人参加的国耻纪念大会上,陶行知义愤填膺发表演讲,反对签订巴黎和约,要求取消卖国求荣的21条,群情激奋。会后举行爱国示威游行。北洋政府实行弹压,陶行知顶住压力,积极领导学生爱国运动。5月30日,南京20多所大中学校举行“南京学界联合会成立大会”,陶行知当选联合会会长。会后,他大力组织学生散发传单,露天演讲,声振一时,迫使南京下关扛驳转公司拒绝装卸日货,南京总商会坚决抵制日货,有力声援北京学生爱国运动。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传统思想,无形地剥夺了女子上学受教育的权利。陶行知为之不平而呐喊,并一直不懈努力地为女子上学进言,他与北大校长蔡元培相约,北大与南高师同时开放女禁,招收女生,成为我国国立大学男女同校之始。1921年中华教育改进社成立,陶行知被推为主任干事兼女子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更加积极推行女子教育,倡导中学也可男女同学,女同学在校享有和男同学平等的权利,为女子获得与男人同样的受教育权和参与社会事务权立下不朽的功勋。
面对当时中国老百姓被欺负、遭蹂躏的苦难命运,陶行知内心燃烧着改革中国老百姓命运的激情。通过对城市和乡村的深入广泛调查,陶行知认为要彻底改变中国人之命运,必须唤醒中国民众之觉悟。针对绝大多数国民没有享受教育权利的现状,他经过艰苦努力和精心准备,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平民教育运动。什么是“平民教育”?陶行知认为平民教育是平常人的教育,这种教育要用最少的时间,最少的经费教导人民识字、读书、爱国、做好人。1923年5月,陶行知与黄炎培、朱其慧、袁观阑、晏阳初等发起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推行平民教育运动。9个月推行到全国20个省区,读《平民千字课》达50万人。陶行知还与朱经农合编《平民千字课》课本,筹办平民读书处、平民学校、平民问字处。在自家就设有“筱山读书处”,就连识字不多的陶行知6岁儿子小桃(陶晓光)也成了他奶奶的老师。《平民千字课》的运用和推广,效果十分明显,使很多城市和乡村的居民脱盲,很多儿童进入平民学校,其中相当多的人后来走上革命道路,为中国的解放做出贡献。
从1917年回国至1925年这8年的教育实践中,特别是在推行平民教育运动中,陶行知敏锐地发现了教育与国情很不相符的重要问题,那就是忽视了乡村教育,从而逐渐认识到乡
村教育的重要性。在《给金鸣岐》一信中说:“中国以农立国,100个人当中有85个住在农村里。平民教育是到民间去的运动,也就是到乡村去的运动。”这可以说是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早提法。陶行知成为中国
知先生的老师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赞叹道:“陶行知是我学生,但比我高过千倍”。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正是实践生活教育理论的光辉典范,其校训校风延续至今。
1931年,陶行知又力倡“科学下嫁”,以主要精力从事科学普及工作。号召国民“拿着现代文明的钥匙,开化现代文明的宝库”。科学下嫁顾名思义就是把科学文化知识下嫁到民间民众当中去,因此又叫普及教育。陶行知指出: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的时代,在科学的世界里只有科学的国家才能存在。我们必须使中华民族具有科学本领,成为科学的民族,以适应现代生活,生存于现代世界。但是科学要从小教起,我们要想造一个科学的民族,必须要加工培植嫩芽的儿童。在此思想指导下,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大众教育和普及教育。在此背景下,工学团办学模式应运而生。
1932年夏,陶行知决定在沪太路孟家木桥成立工学团总部,取名“山海工学团”。山海的命名有两层意思:一是地处宝山县和上海市之间;二是“九一八”事变,山海关失守,志在唤醒民众收复东北失地,还我河山。团总部下辖多个工学团,他们既是先生又是学生。当时的工学团成了全国普及教育的开路先锋,一些知名人士如沈钧儒、李公朴、张曙等也被陶行知常请到山海工学团总部演讲或上课。
鉴于乡村教师的严重缺乏和工农大众中文盲居多的现状,再加上当时的晓庄师范又被国民党封闭,陶行知创立了“小先生制”,采取“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的办法,倡议支持开办儿童自动学校,陶行知的学生胡同炳等10个学生自当小先生,陶行知称赞这个学校是教育史上的一个创举,特赋诗一首“有个学校真奇怪,小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同时对小先生也给予高度赞扬“我是小先生,热心好比火山喷,生来不怕碰钉子,碰了一根化一根。”陶行知从“小先生制”的实际出发,还主编了《怎样做小先生》、《老少通千字课》教材和《儿童科学活页指导》、《儿童科学丛书》等等。
新安旅行团的成立又是一个壮举。此团诞生于陶行知学生李友梅、吴辅仁、蓝九盛于1928年春在江苏淮安创办的新安小学,当时创办这所学校时,陶行知任校长,亲笔题词勉励学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后来汪达之接任校长。1933年10月,新安小学有7个小孩组成儿童旅行团(简称“新旅”),经镇江到上海宣传抗日,轰动沪上。陶行知写诗称颂道:“一群小光棍,数数是七根。小的十二岁,大的未结婚。没有父母带,先生也不在,虽说小孩小,划分新时代。”“新旅”从1935年开始直到抗战全面胜利,一直坚持抗日宣传,历时10年多,行程5万里,足迹遍布全国16个省市。这是抗日战争时期把小先生制运用于抗日救国运动的一个崭新的有效的形式,在中国教育史和少年运动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毛泽东在1946年5月20日复信“新旅”道:“新安旅行团的各位同志们:来信收到,极为感谢!祝你们努力工作,继续前进,争取民主中国的胜利!”
“小先生制”问世,到1935年初,已经普及到全国23个省市,国际影响也很大。1936年8月在伦敦世界新教育会议
运动概况。博得各国代表的赞许与同情。在此次大会上,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执行委员。
从1936年7月至1938年8月,历时两年零一个月,陶行知行程10.8万公里,先后到达欧、美、亚、非4大洲28个国家和地区,出色地完成了全国救国会委任他为“国民外交使节”的历史使命。这是一段极其艰苦而又光辉的历程。
“芦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这时将“国难教育”改为“战时教育”。出版《战时教育》、《战时儿童》。他还以国民参政员的身份向国民参政会提:“推行普及教育,以增加抗战力量而树立建国基础”案,其主要内容为:“现在已经展开全面抗战,我们要有全面教育来配合全面抗战,以造成全面军民合作,与各党派、各阶层、各宗教、各职业、各民族之全面团结,以争取最后的全面胜利。”
1938年10月,蒋介石在武汉召见陶行知,并委任武汉大学校长职。晤谈中,陶行知报告了两年来在国外宣传抗战情况,提出战时教育的思想,申述了回国三愿,要求恢复晓庄,培养高级抗战人才,辞谢武汉大学的聘任。宋美龄也两次宴请陶行知,请他担任国民党三青团总干事,被谢绝,重申自己献身教育的初衷。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发展到普及高等教育。这时他提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秉承教育救国的信念,为了自己热爱的教育事业,陶行知不分昼夜地工作。由于劳累过度,长期营养不良,加之来自各个方面的巨大压力,陶行知先生于1946年7月25日突发脑溢血去世,享年55岁。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不断追求真理,为人民的教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艰苦奋斗、鞠躬尽瘁的一生。毛泽东称赞他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尊称他为“万世师表”。
三、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时代价值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主要产生于20世纪20至40年代,是他在艰难的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对中国社会特别是教育现状和问题的洞察和分析后提出,并经过实践检验的。那个年代是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民不聊生的战乱年代,陶行知用他爱国、爱人民、爱他挚爱的教育事业,凭着自己的信念苦苦支撑。当今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而且经过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5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升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
第二篇: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
学习《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桦甸市向阳小学 王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
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当我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去了解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这些他所创立的教育理论时,又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因为他在八十多年前提出并研究的问题,正是今天我们所倡导的最新的理念。
学习了陶先生的文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我们必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深爱着教育事业。他怀着”文化为公“、”爱满天下“的胸襟,以及”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发展人民的教育事业。他拒绝高官,放弃高薪,为普及大众教育过着简朴,甚至困苦的生活。真正做到了”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为人民教育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今天,热爱教育、献身教育事业,同样不仅是教师的传统美德,也是党和国家规定的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热爱教育、献身教育是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的首位要求。
二、我们必须关爱自己的所有学生
陶行知先生认为,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满天下“是他奉行的格言,他以博大的爱倾注在学生的教育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新人。
的确,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一名师德高尚的教师,心中考虑的只是”爱生“,强调学生的独立人格,始终把学生人格尊严放在第一位。他的眼中没有”好生“、”差生“之别;课堂提问、批改作业、工作安排等都一视同仁。他深入了解学生,潜心研究教育的自身规律,选择公正合理的态度、方法教育学生。他愿意听取学生及其家长或监护人关于教师教学、管理、行使职权的意见。在学生有意或无意地冲撞、伤害自己,能理智的对待,冷静地分析,正确地解决。
我们每一名教师都应铭记: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将直接关系到学生性格的形成。因此,教师要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关心每一个学生,对学生全面关心,做到既尊重、信任、爱护学生,又坚持严格要求学生。
三、我们必须实践和完善先进的教育理念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陶先生的教育理念中的三大教育思想以及”六大解放“理论,对今天的教学仍有非常先进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加以认真学习,实践和完善。
生活教育是以人生的需要为出发点,通过人的创造性劳动,达到提升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目的。生活教育强调教育是以人为本的;强调教育是”与时代俱进“的。陶先生说:”我们是现代人,要过现代的生活,就接受现代的教育。“他提出要实现”整个民族现代化“、”整个生活现代化“、”整个寿命现代化“。从横向说,生活教育着眼于全体人民的利益,全社会的健康发展。从纵向说,它关乎人一生的需要。
生活教育还强调科学教育。陶先生说,”造就科学的儿童与科学的民众,使中华民族成为科学的民族“,”才能适应现代生活,而生存于现代世界“。科学的飞快发展,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在这种生活的气息和氛围中,科学教育已悄然进行,其丰富、其鲜活是数理化课堂不能比的。可知,生活教育蕴含大量科学元素,引导学生关心生活、深入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现代生活中,才能受到现代化的教育,才能培养现代人的素质。
陶先生教育我们:”学会学习“本身要比”学会什么“都更为重要。教育不仅应使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智慧技能,而且应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学习。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让学生获取现成的知识,而在于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的教育思想,并被誉为教育的四大支柱。陶行知先生认为,学会学习本身要比”学会什么“更为重要。
因此,这更使我进一步认识到:现代教育,应当通过手的操作和心智的操作与改变,来进行主动探究和学习。教师应当大胆地放手让孩子在实验中验证自己的想法,深信:”亲知是一切知识之根本“,为孩子们展开一片充满想象,充满生机的天地!
四、我们还必须勤学习、多研究
陶行知先生指出:”一位进步的教师,一定是越教越要学“。
知识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知识像滚雪球一样急剧膨胀并快速陈旧。面对”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现实,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方能胜任教师工作。21世纪的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楷模。要奉献全部精力来精通自己所授的专业知识。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提供了许多新的传授知识的手段,尤其是:计算机辅助教学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教师要学会运用这些教学技术,并且做新的科学技术的应用者和推广者,做教师教学的行家里手。只有这样,才能顺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做一名新时代的教师。
总而言之,新时期的素质教育,需要成千上万的高素质教师去实施。而高素质的教师,首先应该是:高道德素质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完成职业所赋予的艰巨而伟大的任务。只有把教师的道德素质提高了,才能把教育理念提出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因此,新世纪的教师,都应当以”万世师表"的陶行知先生为光辉的榜样,不断提高师德修养,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一代高素质人才,贡献毕生的力量。
第三篇:学习陶行知心得体会
学习《陶行知教育名篇》心得体会
修文县大塘小学 覃建团
最近,我读了几篇陶行知先生有关教育的论文,对照自己的教育实践感触颇深。我觉得,陶行知先生倡导“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和“生活教育”理论,真是抓住了问题的要害。我常常问自己:有时候,自己的教育效果为什么不那么理想?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自己还不够较“真”,许多人类文明的精华,在我的心目中,有时候可能只是“教条”,甚至只是一个美丽的包装,而非不可动摇的生活准则,既不是发自内心的理想信念,更不是早已形成的优良品性,生活中的我充满矛盾,左右摇摆,这就是造成“教的是甲行的是乙”的原因。对学生来说,这就是“坏的生活,坏的教育。”而只有当我感到把教育从目标到过程都非常认真时才是卓有成效的.当然,教师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没有七情六欲,没有私心杂念,要求教师人人都达到陶公那样的境界,更不现实。但是我深深感到,作为教师有几点却必须向陶行知先生学习,努力在教育生涯中实践之:
首先,教师对待学生必须公正公平。这是学生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做不到这一点,你就不可能让学生感到满意。在这样的情况下,要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就更加困难。我想陶行知先生是十分强调“公平公正” 对待学生的。这可以从陶公真心实意大办“平民教育”、“孤儿教育”中得到验证。
第二,教师对待工作必须认真扎实。“认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教育就更是这样。只要教师工作稍不留意,就有学生不把学习当回事。所以如果拿教师的知识能力与他的工作态度相比,我觉得其重要性最多只有3 :7,而且那份“知识”还得依靠“认真”来学习,那份“才能”还得凭他的“认真”去发挥。所以有句名言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
第三,教师对待学问必须好学上进。这是当好教师的重要条件。教师不可能个个都是学问家,但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相关内容,却应该熟练系统的掌握,以便给学生最好的帮助指导,更有效地带领学生开展学习研究。除了所任教的学科知识、教材教法,还有教育学心理学,都要努力掌握。这需要在漫长地教育实践中不断摸索探究,这是当好一名教师的保证。而且更重要是,教师谦虚好学、积极进取的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追求真理,学做真人”就要永远虚怀若谷,永远好学上进。即便这样,能够成“家”的依然是少数。因为成“家”,需要深厚的底蕴,需要不断学习研究,实践反思,发现规律,并进行深刻的理论创造;同时,还要在教育实践中,培养带领出许许多多确实优秀的学生,并获得社会确认。
第四,教师对待教学改革要有创新精神。时代在发展在进步,教育必须努力适应时代的要求。什么是创新?陶行知先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概括的说就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意思是知识的形成离不开行动,创造也必须在实践中产生。所以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经验理论,也必须结合中国的教育实际,要有自己的思考。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博大精深,值得我们继续研读,让他的教育思想来指导我们教师工作,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我愿做一名民主型教师,创设融融的师爱氛围,靠着一颗对教育对学生真挚的心在实践中慢慢去解读陶行知先生的伟大。
第四篇:学习陶行知心得
追寻陶行知先生的足迹,做一个追梦人
吕瑾
在去南京学习之前,“陶行知”在我脑海里仅仅只是一个历史人物的名字,他和中国历史上无数的革命先烈一样为祖国的解放事业付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可是在进一步的学习了解中,我才明白这三个字,不只是代表了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种精神,代表了一种教育理念,代表了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与追求。陶行知,这个顶着无数光环的仁者。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同时又是坚定的民主战士和大众诗人。他毕生致力于人民教育事业和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赞扬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赞颂他是“万世师表”。
陶行知先生有三句令人难忘的名言:一是“爱满天下”,二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三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其实在这三句话中,使我感悟最深的是第一句“爱满天下”。当老师十年,当毕业后的学生出现在眼前时,心中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可是一个小插曲却严重地挫败了我。
一天,班里那个最让我头疼的孩子出现在我眼前,临近初三毕业的他,却选择了休学,理由是不想读书。当时我并不在意,心想:六年的时间我无数次想拯救他,想帮助他,却从未成功,自认为自己无私地为他付出了很多,对得起他。现在的路是他自己选择的,我尽力了。深夜手机响了,是他打来的,支支吾吾地说他想听听我的声音,很后悔当时没有好好听我的话,现在多想再回到教室听我上课,甚至是听我批评他。过去他总是认为我不喜欢他,讨厌他,而现在我这个他最恨的人却是真正对他好的老师,我永远是他最尊敬的老师。听到这些,我愣住了,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一连好几天都不断地回忆过去的种种。然后陷入了无尽地后悔中,如果当时我再耐心一点,如果当时我再唠叨几句,如果当时我能多爱他一点,如果„„无数的如果涌上心头。
“热爱每一个学生” 这是陶行知先生的人生名言。爱的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过去我并未体会到这一点,总认为严师出高徒,对他们严厉就是对他们好,对他们负责,过分地执着于“立竿见影”。联系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我才深刻地体会到,而应该用“爱”来感化学生,真诚地为学生提供服务,在生活中做学生的朋友,注意学生的人格培养,身心健康。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起的是引导作用,而不是填鸭式灌输。教师应该的重视学生存在,以情感去开启学生的心智。“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多鼓励、赞美学生,培养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培养他们对挫折的容忍能力,使学生快乐成长。了解学生的感受,观察学生的反应,聆听学生的心得,用心地爱他们。
现代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因为父母忙于工作或父母离异而无法很好关心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例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在心灵上会比家庭美满的孩子更需要别人的关心。我班的一个男孩父母离异后,就跟随父亲生活。可是父亲因为工作忙,时常要出差,只有将正处于幼年的他交给后母管教。后母虽然想要很好地照顾他,可是叛逆的他却不领情,什么事都故意对着干。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是一个特别粘人、懂事的孩子。班级里有什么重活、脏活,别的孩子都避之不及,他却总会乐呵呵地抢着做了。有时他会悄悄溜进办公室,站在你身后伸出肉乎乎的小拳头为你捶背,嘴里还小声地念叨:“反正没事做,闲着也是闲着。”我就在想这样的孩子,会是一个不懂事的坏孩子吗?他不断地犯错不正是想引起大人们的注意和关心吗?此后的日子里,我更加地关心他,和他谈心。告诉他爸爸工作忙,他应该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不让爸爸担心。慢慢地他的进步越来越大,不仅能按时完成作业,就连过去爱说谎的坏毛病也没再犯了。前段时间我知道后母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妹妹,就鼓励他要当个好榜样,做个听话、懂事的好哥哥。当时就发现他使劲地点了点头,我知道他把我的话听进去了,我相信他不会再调皮捣蛋,给家长惹事了,因为他已经长大了,成熟了。
因为有爱才会有责任感、有爱才会有奉献精神、有爱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有爱才会有信心„„有爱就能让奇迹成为可能!只有对我们的事业充满希望,我们才能真正用“爱”来对待我们的学生,对待我们的事业。努力加强我们的专业知识修养,着力于个人的身心修养,珍惜我们的事业,坚守工作岗位,默默耕耘,为祖国的建设发展贡献我们的力量。借用南京陶研所徐志辉所长赠我的一句话:“在理想教育的追寻之路上,做一个追梦人!”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追寻陶行知先生的足迹,做一个追梦人!
第五篇:陶行知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陶行知文集心得体会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高尚的道德和创新的理念。通过阅读陶行知的一些著作及了解陶行知先生的做事风格理念,深刻感知自己作为教师要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里学到很多,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要做“有目的,有远虑,有理想”的人。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不断地完善自我,才能在教育活动中有所收获。教师不仅仅是在奉献、在燃烧,而且同样是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教师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但是苦中有乐,乐在其中。教师最大的乐趣就是照亮了别人,充实了自己。
二、要有爱心。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能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在这点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做的事有过之而无不及。
三、加强师生情感,用爱心培养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爱学生,怎么爱才是真正的爱。近来一些舆论批评某些教师是“制造自卑者的教师”。好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夸跑不了;学生的缺点,不批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其实,在老师的眼里不应有教不好的孩子,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能用简单粗暴的做法对待学生或歧视学生。应当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四、提高自身素质。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为人师表是教师的美德。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教师要严以律己、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以自身之言行给学生以楷模之影响。青少年具有模仿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师生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要求学生文明修身,自己就要讲礼貌,谈吐文雅;要求学生衣着朴素、大方,自己就要端庄、整洁;要求学生言行一致,自己就要说到做到;要求学生说话诚实,自己就要表里如一。动之以情、以情育人,晓之以理、以理塑人,导之以行、以行正人。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育是万古长青的事业,教师的任务无尚光荣,因此,我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开拓进取,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