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37_瑞雪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8个生字“凛、冽、霎、罩、耀、巍、馒、掷”,读准多音字“分”,积累“纷纷扬扬、笼罩”等词语,理解“凛冽”及“瑞雪”的“瑞”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的。背诵课文第3节。
3、积累文中描写雪景的语句,体会北国壮丽雄伟的风光。
4、理解文中农谚,了解人们称这场雪为“瑞雪”的原因,体会人们对瑞雪的喜爱之情。
2.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描写的。积累文中描写雪景的语句,体会北国壮丽雄伟的风光。
2、理解文中农谚,了解瑞雪的意思,体会人们对瑞雪的喜爱之情。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同学们,你见过雪么?谁来说说下雪时是什么情景?
2、今天我们就要学一篇写“雪”的文章,题目就叫——瑞雪。
3、“瑞”在字典中有三个意思,想一想,“瑞雪”中的“瑞”是什么意思?
“瑞”:(1)古代作为凭信的玉器。(2)吉祥,好预兆。(3)姓。
4、“瑞雪”的意思就是吉祥,好预兆。
5、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过渡:这场雪有什么特点?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把书翻到129页,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边读边思。
三、研读课文
1、过渡:你从哪些句子的哪些词语看出这是一场大雪呢?请同学们默读第1、第2小节,划出句子,圈出词语。出示第一小节文本。
2、根据交流,出示划线句:
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1)齐读。
我们可以从这些句子的哪些词语看出这是场大雪呢?(2)词语教学:大片大片 纷纷扬扬 霎时间 笼罩 说明雪下得非常大。
3、指名读句。
4、过渡:看来这真是一场大雪,谁能抓住这些词语再来读一读句子? 指名读。
5、我们一起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课文的第1、第2小节,边读边体会这场雪的大。
课堂小结
四、复习巩固
1、读词语:
瑞雪
凛冽
纷纷扬扬
笼罩
白蒙蒙
耀眼
一望无际
一幅
眉开眼笑 词语正音:凛冽 分外
2、开火车朗读课文。
课后习题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瑞雪、凛冽、纷纷扬扬、笼罩
白蒙蒙、耀眼、一幅、一望无际、眉开眼笑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篇:《瑞雪图》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佚名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能比较流畅的通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1、大家喜欢下雪吗?
2、讲述:四十几年前,在我国的胶东半岛上,下过一场大雪。当时,正是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欠收的时候,这时候下一场雪是多么的及时啊!著名作家峻青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写了一篇文章《瑞雪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一)、学习字词
1、师范读,生边听边划记生字词。
2、认读生字,相机释义。
瑞雪胶东半岛骤然彤云密布簌簌万籁俱寂咯吱嗬眺望粉妆玉砌投掷
3、给生字扩词。
4、比较形近字。
瑞端;眺挑逃桃;掷郑
5、默读课文,推荐好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答疑。
(二)、整体感知课文
1、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生有感情的自课文,对照金钥匙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4、师总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4部分,一、下雪前;
二、下雪时;
三、下雪后;
四、点题,赞扬雪景。
三、再读课文,要求准确流畅。
1、点名读,师生评议。主要侧重字音准确,是否流畅等。
2、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朗读技巧。
一、旧知导入。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下雪前,天气有什么变化?
2、齐读课文,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板书:骤然变冷)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齐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雪?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2、默读课文,找出这一段的的象声词,说说它们模拟了怎样的声音。
3、自渎课文,想想这一段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4、总结:“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读得轻、快。“大片大片”“彤云密布”——读得厚重。“夜里„„”——读得轻,脆。
5、师范读。生揣摩,再读。给本段课文加上小标题。(板书:雪大夜静)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105页填空题:雪后的景色,先写(),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先写静,再写();先写(),再写近处。
2、课文,找到写“景物、人物”“色彩、声音”“静景、动景”的句子,读给老师和同学听。
3、读下面2组句子,说说哪句更好一些,为什么?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
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银条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雪球儿。
4、指导朗读。试一试,怎样才能读好这一自然段。强调读好“嗬”“蓬松松沉甸甸”
“毛茸茸亮晶晶”等词语。比较枯枝被积雪压段的“咯吱”声与人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声的不同读法。
5、总结:通过语速语调的轻、重、缓、急表现人们雪后的愉悦心情。
6、根据老师的指导,有感情的读课文。说说这一部分用一个什么样的标题合适。(板书:景美人欢)
(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2、师生补充“瑞雪兆丰年”的理由。
三、总结全文。
1、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2、你还有什么疑问?
3、齐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瑞雪丰年图》
《瑞雪图》教学设计
第三篇:瑞雪教学设计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瑞雪图》教学实录
一、教材分析
本课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学中和雪后的美景。同时,文本产生的特殊年代,还赋予了文本自身独特的人文内涵――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歉收,人们都期盼丰收年的到来。因而,一场及时的大雪也给胶东半岛上的人们带来了吉祥、幸福和喜悦。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大多十岁左右,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学习活动中他们思维活跃,接受事物较快,其有意注意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有所增强,能努力探索问题的结果。在言语发展水平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过渡。小学四年级以后,他们的书面言语水平逐步得到发展。阅读能力也由朗读向默读发展。
三、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同时,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四、教学目标
1.随文认识“瑞雪、胶东半岛、骤然、彤云密布、万籁俱寂、咯吱、嗬、极目远眺、粉妆玉砌、掷雪球”10个生词,达到正确流利地认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感知词意。
2.学习书写“簌、籁”,做到写规范、正确,同时渗透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3.读懂课文,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
4.抓住描写雪后美景的语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感。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补充材料(谜语、诗歌《星雪》)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想不想读一读、猜一猜?
师:课件出示
(谜语: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乱入梅花看不见。)
师:雪花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生1:雪花很白!
生2:雪花很多!
生3:雪花很顽皮,很可爱!
生4:我很喜欢雪花!„„
师:我和小朋友们一样也很喜欢雪花,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打开课本104页,走进《瑞雪图》,去看一看那里的雪花,那里的雪景。(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优美的音乐,有趣的儿歌,激发了孩子的兴趣,使师生对话顺畅进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自由朗读
师:在同学们读课文之前,老师还想教给同学们一个读书的“小窍门”呢?想不想看一看呢?
生:想!
师:课件出示“我的读书小窍门”
我的读书小窍门:
1.认真读课文,试着把课文读通顺,难懂的地方就多读几遍。
2.读一读,想一想,这一场雪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可以在书上标一标,画一画!
看看谁最棒!
生:自由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发学生独立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自主识字的能力。重在感受体验,整体把握。)
接读课文,随机处理生字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起劲,相信课文一定读得不错了,现在我们开火车来读好吗?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在这一自然段中,我们遇到了一个新朋友,我们再来认识一下它好吗?
出示字卡――“胶东半岛”,学生认读。
师:胶东半岛就在我们山东省,谁知道它在什么地方呢?
生1:就是山东省地图上那个伸出来的地方。
生2:就是山东省东部伸出来的那块岛屿。
师:你们说得都对,寒流侵入后,胶东半岛变得什么样了?我们接着往下看。
生:读第二自然段。
师:在这一自然段中我们也遇上了一个拦路虎,我们再来认识认识吧,出示字卡――“骤然”,学生认读。
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
生:左边一个“马”,右边一个“聚集”的“聚”,就是“骤”。
师:对熟字加偏旁就是一个认字的好方法,“骤然”什么意思呢?
生:一起回答道:“突然!”
师:对,换个词语我们就理解它了。
(设计意图:课标中指出“识字是阅读的基础。”用多种方法识字,既能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有趣,又能让学生感到易记易学,同时为解决课文的阅读夯实了基础。)
师:短短的几分钟,同学们就把课文读得这么好了,大家都是会读书的孩子,在读课文时,这场雪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
生1:雪下得很大。
生2:下雪前,天空乌云密布。
生3:雪后树木变白了。
生4:山川、河流、房屋也变白了。
生5:下雪时,能听到雪下落的声音。
生6:雪景太美了!„„
师:同学们不光课文读流利了,而且还有了这么多的收获,就像同学们刚才说的一样,课文既写了下雪时的情景,雪后的情景,而且也写了下雪前的情景,作者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生1:我知道,是按雪前、下雪时、雪后的顺序写的。
(设计意图:通过读初步获得情感体验,激发阅读兴趣,感受语言的优美,获得思想启迪。提高和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三)精读探究,体验情感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师:对,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所以同学们读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刚才有个同学说树木变白了,你是从课文的第几自然段读懂的?
生:从第四自然段。
师:雪还让什么变白了,你们默读第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表示白色的词语画出来。
生:学生默读。
师:谁来说说雪还让谁变白了?
生1:山川、河流、树木、房屋
生2:所有的都变白了。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师:为什么从这句话能知道呢?
生:“粉妆玉砌”就是用白粉和玉石做成的,所以万里江山用白粉玉石做成当然是白的了。
师:大家听他说得多好呀,就像他说的一样,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多美呀,你们小声地读一读,把你们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画自己喜欢的句子
师:现在我们一起交流交流,谁想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1:“看近处„„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师:这个句子我也很喜欢,可是如果我把这句话中的“蓬松松沉甸甸、毛茸茸亮晶晶”去掉,大家再读读看你还喜欢不喜欢?(教师出示对比句子)
句子1: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
句子2:看近处,那些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银条,那些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上,挂满了雪球。
生:自由朗读体会
生1:不行,去掉之后就不美了
生2:不行,去掉之后就不能想像出银条、雪球的样子了。
生3:不行,去掉之后读就不有趣了
师:是呀,去掉之后就不能想像出银条、雪球的样子了,谁再来读一读?
生1:读。
师:读得多好呀!来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齐读
师:谁还想读自己喜欢的其他的句子?
生2:“一阵风吹来„„五光十色的彩虹”
师:听了他的朗读,我也突然之间很想读这个句子,大家可不可以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呀?
生:听老师动情朗读
师:现在小朋友说一说这个句子和刚才读的句子有什么不一样?
生1:上一个句子是写树枝、树叶上的雪,这个句子写落下的雪花。
生2:上一个句子中的雪不动,这个句子中的雪在动„„
师:是呀,我们读的时候,也要把动的感觉读出来。
生1:读
师:他把动的感觉读出来了,谁再来读读。
师:瞧,他读的时候眼睛睁得大大的,仿佛看到了飞舞的雪花,五光十色的彩虹。谁还想读其他的自己喜欢的句子。
生:“山川、河流、树木„„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师:是呀,万里江山变成了晶莹洁白的雪的世界,多美呀,想不想去看看,教师出示本段文字的画面,学生配乐朗诵。
师:这么美的景色,我们再来好好读一读吧。
生:推荐学生读。
师:雪不光改变了万里江山,也改变了孩子们。刚才就有一个小朋友说,看到许多孩子们在雪地里又打又闹。小朋友们,你们在雪地玩过吗?
生1:玩过,打过雪仗。
生2:堆过雪人。
生3:掷过雪球。
师:当时什么感觉?
生:异口同声,很高兴,很快乐。
师:那就让我们快乐地读第五自然段吧!
生:自由读
师:指名读
生:齐读
(设计意图:注重语言的积累,加深情感体验,初步培养学生的语感,通过阅读积累形象材料、情感材料,形成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三维目标得到落实。)
(四)拓展延伸,深化感受
师:对孩子们是快乐的,可是他们绝对不是最快乐的人,谁是最快乐的人呢?读完了下面的资料你就知道了。
出示补充资料: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并不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冰雪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庄稼生长的需要。有经验的老农把雪比作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盖得越厚,春天麦子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生:读资料。
生1:此时此刻,农民伯伯最高兴。
师:对,当时是1962年,我国接连几年遭受自然灾害,庄稼几乎颗粒无收,农民吃不饱,穿不暖,而如今,望着这一场及时的大雪农民伯伯们会说(配乐)
生1:啊,终于迎来了一场瑞雪,来年肯定是个丰收年。
生2:雪,你下吧,等明年丰收了孩子们就能吃饱饭了,他们一定感谢您的。
生3:雪你快下吧,麦苗正等着你的到来呢?„„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教师的对话等等。但对话的中心是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特性。为此,通过这一环节架设起学生与作者、文本之间的桥梁,搭建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让学生在对话中与本文的作者达到心灵相同。同时,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学习写字,习得方法
师:小朋友们是快乐的;农民伯伯是快乐的;我们也是快乐的,因为我们既欣赏了雪后的美景,又和农民伯伯一起分享了丰收的快乐,最后让我们再快乐地写几个字吧!
师:出示“簌”和“籁”,大家认真观察,看发现了什么?
生1:他们的部首相同。
生2:“簌”最后一部分是“欠”,“籁”最后一部分是“负”。
生3:“籁”的笔画多,“簌”的笔画少。
生4:“簌”表声音的字,“籁”不是表声音的字„„
师: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两个字的笔顺好不好?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师:多媒体演示两个字的笔顺。
生:自由练习书写。
师:巡视辅导(写字姿势、握笔姿势)。
师:根据情况点评学生书写的汉字。
(设计意图:通过,认、写,引导学生把字写规范、写正确,巩固本课所学的容易混淆的生字。在写字的过程中,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同时渗透写字习惯的养成意识。)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第四篇:《瑞雪图》教学设计
《瑞雪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2.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心情。2.领悟抓住特点描写下雪景象和通过写景及联想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认“凛、冽、嗬”3个字。
2.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骤然、玉屑、俗话、渗透、谚语、枕着、馒头、毛茸茸、沉甸甸、掷雪球、彤云密布、瑞雪兆丰年。
教学重难点分析:
1.体会血厚景色的美丽及人民对瑞雪的喜爱之情。
2.通过朗读与口语表达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和雪有关的课文——瑞雪图(板书课题)
今天老师特意给大家带来了有关雪的图片,一起欣赏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从你们的眼神中,我知道你们已经被美丽的雪景吸引了。画面中的美景,课文中也有精彩的描写,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的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 瑞是什么意思?(吉祥)瑞雪就是应时的好雪
三、深入理解课文:
1、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应时的好雪呢?
默读课文,思考:这场雪是怎样的?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语句当中感受到的,可以画下来,也可以在自然段的旁边用一两个词做好批注。
2、反馈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场雪怎么样? 板书:大,美
3、你画了哪些描写雪很大的句子? 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黄昏时分,风停了,那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地从半空中降落下来了。板书:纷纷扬扬
5、是啊!这是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雪。雪中又是怎样的情景?自己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你还从那里感受到雪“大”?(课件展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出示:不久,雨住了,风停了,就只有那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簌簌落落地飘将下来。
练读,通过读把雪大表现出来。指名读。
4、听了你们的读,我仿佛看到了大片大片的雪花飘落下来 这两句话当中运用了这些词来表明雪大。
请同学们来看,第一句不动,假如我把第二句修改一下,再放入课文中,你们听一听有什么效果与区别。
5、你听出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性)
自由读,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性。
6、雪花就这样簌簌落落的,一会儿,地面上就发白了。在这一段中,你还从哪儿感受到雪大?
7、你们的读把我带到万籁俱寂的雪地上。
让我们来合作读一读这一段话,我读第二句,你们读剩下的内容,但要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分工读?(课件出示)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分工呢?第二句是概括写雪大、雪稳,后面是具体写雪怎 样大,怎样稳。这就是“总----分”式的写作方法。
8、就这样,大雪整整下了一夜。这是因为这场雪,使山村变得更加美丽。第二天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那山川
9、现在我们都来想像一下,如果你的眼前就是这一片白茫茫的大雪,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高兴,读出高兴。嗬!好大的雪啊!
每个人在读书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10、极目远眺,你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板书:粉妆玉砌
(出示图片 粉妆玉砌)
看近处,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自由读这个自然段的后半部分)指名读
11、如果把这段话撤下几个词语,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句子,自由读)出示图片
(强调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12、是大雪把光秃秃的树木打扮得这样晶莹,把松树装扮得这样美丽,我们仿佛一伸手就能摘到它们。(学生齐读这句)想象眼前的情景,自己读读这句话。
13、在这一段中,你还从那里感受到雪美? 一阵风吹来„„
听了他的朗读,我们眼前似乎真是出现了五光十色的彩虹。你能将五光十 色换成一个相近的词语吗?(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你们就把五颜六色,五彩缤纷放到句子里读一读,看看是否合适。
14、这一段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写出了美丽的雪景,我想请一个学生,伴随着音乐来读一读,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粉妆玉砌的世界吧!指名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1、多么生动的画面,多么美的句子!现在我们每个人都置身在这美丽的世界里,你又是怎样的心情?带着这样的心情,读读第五自然段。假如你到了这里,你会做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正是因为孩子们的欢乐让山村充满了生机,这就是峻青笔下的瑞雪。
这么好的一场雪,不光是雪地里的孩子们在欢乐,还有谁也在欢乐?(农民)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用“瑞雪兆丰年”概括)
2、雪还有哪些好处?
同学们的回答。让我想起一句谚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今冬的雪除了这些,还有深刻的含义。在当时的中国,1960—1962年,我国遭受了严重的灾害,蝗虫肆虐,人们挣扎在饥饿的边沿。多么希望能有一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啊!就在1962年11月17日,下起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难怪峻青发出内心的赞叹,读----(课件出示)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五、升华情感:
这一场雪,给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喜悦,让我们带着幸福的心情读------啊!好 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这场雪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憧憬,让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读---啊!好一幅 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此时此刻,你认为在作者的心中,这还是一场怎样的雪?
从你们的发言中,我知道你们已经深刻的理解了瑞雪的含义,知道了为什么 这场雪被称为及时雪了,再读课题---瑞雪图
六、布置作业:
1、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瑞雪丰年图》。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写你心目中的雪景图。
七、板书设计
瑞雪图
大 纷纷扬扬 总-----分
美 粉妆玉砌 由远及近
教学反思:
《瑞雪图》是北师大版第七册第11单元的主体课文,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作者的联想,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本着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在教学中首先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欣赏动画的雪景,再谈谈自己看了雪景后的感受,使他们对雪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课的兴趣,进而揭示课题。再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悟。理请作者的写作思路,弄明白写作的顺序。然后让学生自己提出想怎么样学习课文。学生提出:可以想用边读边想象的方式来学习课文;可以用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感悟课文的方式学习课文;可以先带着感情读课文,在读中再去感受理解课文;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在学生以小组或同桌的方式对整篇课文进行自学以后,让他们在全班互相交流。在学生对课文深入了解后,我再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这场大雪的感受谈谈作家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感叹。使学生理解瑞雪丰年的涵义,激发他们对雪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再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课文,在读中去感受、感悟雪景的美,使课堂知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升华。不过我知道在这堂课中我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请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
第五篇:瑞雪图教学设计
《瑞雪图》教学设计
四语组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2单元瑞雪图,(师板书课题)结合上节课的学习,请孩子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雪的?【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那具体从那几方面来写的呢?下雪前怎么样?(天气骤变)、下雪时怎么样?(夜静雪大)、下雪后怎么样?(景美人乐)。生说师板书
板书:下雪前——天气骤变
下雪时——夜静雪大
下雪后——景美人乐
二、揭示目标
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我们一起来商量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可以结合课后题),谁愿意说一说: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板书)。
三、交流释疑
有目标就有了方向。来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翻开书,124页。温馨提示:
自主学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你认为能够表达作者喜悦之情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时间3分钟)
合作交流:把你找出的相关句子在小组中交流,并说说理由。(时间4分钟)组长组织大家有序交流,2号同学做好汇报准备,其他同学相机补充。小组汇报:(四,五)
生(1):我们组从第四自然段中体会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读第四段)生(2):我们组从第五自然段中体会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读第五段)师:从大家的汇报中我发现,你们都是从四五自然段体会到作者的喜悦之情。还有那个小组也是从四五自然段体会到的? 追问生1:你们为什么找第四自然段,说说理由 生: 因为这里的雪后的景色很美。
师:把这种美送进文中,试着自己读一读,然后读给同桌听。指名读,师指导,生再读,齐读。写法:
师:读的很美,作者是怎么写出这种美的呢?找一找写作方法。出示第四自然段:
(极目远眺;看近处)变颜色,由远及近。
再点幻灯片动静变颜色,看这两句话,老师今天教你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它是细节描写的一种,叫动静结合。读一读,那一句是静态描写,哪一句是动态描写?习作中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能把文章写得更加生动形象。教师小结:孩子们,短短的一段话,作者用由远及近,动静结合的方式给我们呈现了雪后的美景,让我们带着喜悦的心情再次读一读。师:还有的组从第五自然段中体会到喜悦,带着这种体会大家齐读。师:原来你们玩了这么多有趣的游戏,你们的欢乐声、嬉闹声,把树上的雪都给震落下来了。
师:让我们把4、5段连起来读一读,再次走进文中去欣赏一下美丽的北国风光。生齐读,师评价:听了孩子们的朗读,雪后的美景再次出现在我眼前,我仿佛看到了晶莹剔透的世界,听到了耳边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其实当时的这场雪,还有深刻的含义。
资料: 1960年到1962年,正是我国严重困难时期,气候干旱,长时间不下雨,粮食歉收,人们都吃不饱,穿不暖。农民们多么盼望能有一个好收成啊,„„就在这种情况下,迎来了入冬以来胶东半岛上的第一场雪。孩子们,想想作者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喜悦)再读课文,你还能从哪里体会到?
生汇报:我还从第三段体会到了作者的喜悦。(读第三段)
师:看着大片大片的雪花,听着雪花降落的沙沙声,作者激动的辗转反侧,夜不成眠。大雪整整下了一夜,作者也整整听了一夜,这是何等的喜悦啊。来孩子们,再读,把作者这种喜悦激动的心情送文中!(出示大屏幕)
夜里,冬天的山村,万籁俱寂,只听到那大雪不断降落的沙沙声和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的咯吱声。
读一读,“万籁俱寂”是什么意思?
这样寂静的夜晚,连大雪降落的沙沙声和枯枝被压断的咯吱声都能听得到。作者在这里用细微的声音来衬托山村的“万籁俱寂”,使人身临其境。来,再读一读,读出这种感觉。
这场雪给我们带来了美景和欢乐。这一场雪,给农民带来的丰收的赞叹。大家不由自主地说: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出示资料: 这里的“瑞雪兆丰年”。这并不是迷信,有着充分的科学根据,寒冬大雪可以冻死一部分越冬的害虫,雪水渗进土层深处,又能供应庄家的生长的需要。老农把雪比作“麦子的棉被,冬天棉被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所以又有这样的一句谚语:“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此时,我仿佛从苍茫无际银光闪闪的瑞雪上面,看到了浩瀚无边金光灿烂的收成我的心里充满了兴奋的喜悦,不由赞叹道:啊!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
四、课外拓展
关于雪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