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 粤教版必修3

时间:2019-05-15 01:2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语文 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 粤教版必修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语文 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 粤教版必修3》。

第一篇:高中语文 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 粤教版必修3

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精粹教案集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超低温世界的奇妙之处。

2、学习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3、培养热爱科学的精神。教学设想:

课文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相信大部分学生能够读懂课文,理解其主要内容。教学中应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在抓住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作些拓展探究,如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超低温研究的最新资料,了解其在作者本文写作之后这段时间里的新进展,以此进一步阐发课文中的一些内容。比如,关于液态氦的“超流现象”有无进一步的研究成果?超低温技术的应用有何新发展?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及自己掌握的其他资料展开想象,编写科幻故事。

教学时数:2课时。

一、导入语

我们经常都会有“冷”或者“热”的感受,你认为最冷莫过于什么?其实,“冰”并不是最冷的,世界上有这样一个最冷的“超低温世界”。

二、作者简介:

叶永烈,1940年出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现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香港海外文联名誉主席。195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早期主要从事科普创作,系《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之一,科普代表作是三部《小灵通漫游未来》。后转向传记写作,出版了《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等多部传记作品。

三、研习课文

1、(思考练习一)结合课文、说说超低温现象“超”体现在哪里,有什么奇妙之处? 明确:超低温现象“超”体现在“冰雪不足以言冷”,北极和南极不算最冷,海王星也不算最冷,绝对零度是冷的极限——零下-273.16℃。零下一二百度,就叫超低温。

“超低温现象”的奇妙之处主要体现为许多物质在零下一二百摄氏度的“超低温”状态下会出现与它在常温下完全不同的性质。如某些金属在超低温状态下出现了电阻消失的超导现象。

2、《奇妙的超低温世界》了解“超低温”的相关知识及所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基础上,发挥想象,思考这一现象有何发展前景及实用性?

明确:课文中介绍了超低温现象在钢铁工业、农业育种、液态空气工业、医学、宇航、科研等方面的具体运用,还作出了利用超低温技术延续人的寿命已进行漫长的星际旅行的大胆设想。

超低温技术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在今天已经有了较大进展(参考“相关资料”),主要应用于能源(超导输电、超导储能、超导电机等),交通(磁悬浮列车、船舶磁推进器),医疗卫生(核磁共振成像、生物磁仪器等),电子技术(超导微波技术应用、各类超导传感技术、半导体—超导体集成电路、超导计算元件等),重大科学工程(加速器、受控热核装置等)和国防技术(超导反潜、扫雷、飞船再入、电磁推进、通讯及制导等)等领域。下列应用低温工程的实例及将来性:

1.火箭推动系统(rocket propulsion system)

──一般用液化氢为燃料而以液化氧为助燃剂。2.低温物理与化学──如利用氢气泡室(hydrogenbubble chamber)在高能量物理(highenergy physics)的研究。在化学实验中也利用低温红外线(IR)及spectrometry方面的研究。3.电子学(electronics)及核子工程(nuclearergineering)方面的应用──如 射(MASER)必须在液化氮或液化氦低温下施行以收实效。中子撞击(neutron bombardment)亦在超低温下施行,以备发展应用在反应炉中。

4.超导性及磁性(superconductivity and magnet)──如已发展的超导性磁具可以在1.5吋的空间中产生30,000高斯的磁场圈。普通要产生同样磁场圈若不用超导性物质则要7呎直径,5呎长及45吨的重量的电磁铁,费电150瓩。标准的超导性磁具的直径仅3至4吋,长4至5吋,而重量只不过几磅而已。

5.生物及医工方面的应用──有一门利用低温的生物学(cryobiology)目前正被注意。一种用液化氮冷冻的器具,可以用来保藏血液,皮肤及骨髓等。将来刚死的人的内脏也可以用超低温下保存,以待医师们移植到需要此脏器的病人身上。

6.食品保存与运输──利用液化氮气与新鲜食品如鱼、虾、肉等面接触,使其表面在瞬间被冻结,而把美味及香气包藏在食物里面,如此运输到消费市场再解冻,则食品仍恢复新鲜一般。用液化氮的好处是在于瞬间冰冻。

7.公害控制及处理──如医院中利用氧气来补助垂危病人的呼吸。最近,有人计画用液化氧来处理被污染的湖水。另外,利用液化氮来处理废铁及废塑料,也会变成非常实用的课题。

3、课文是以什么说明顺序把这个奇妙的世界说明清楚的?说明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冰雪不足以言冷 奇妙的现象

明确: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没有电阻的导线认识事物的过程 广泛的应用 诱人的幻想

说明的顺序:人们对超低温的认识、探索、应用。说明的核心问题:超低温世界的探索。

全文以小标题分节,清晰地标示出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冰雪不足以言冷”引出话题,介绍“绝对零度”概念;“奇妙的现象”介绍超低温世界中有趣的奇特现象;“没有电阻的导线”重点介绍超低温中的超导现象;“广泛的应用”介绍超低温技术目前的一些具体应用;“诱人的幻想”则提出了利用超低温技术在星际旅行中延续人的寿命的设想。作者由一个基本概念入手引入“超低温”这话题,然后分别介绍现象及其应用,让读者较全面地认识了超低温研究这一科学研究领域。

4、(思考.练习二)课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化抽象为具体,把深奥的科学道理通俗易懂地表述出来。看看课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在文中找出具体例子分析其作用。

明确:课文中使用了举例子、做比较、下定义、作诠释、列数据等多种说明方法。如在“没有电阻的导线”一节中为了说明超导现象,作者首先举了荷兰物理学家发现“超导现象”的例子,接着又介绍了一个铅金属环在超低温下经过两年半时间电流强度居然没有明显减弱的实验,用两个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超导现象中导电材料电阻消失的特性。下定义:如“冷有一个极限——最低的温度是零下273.16℃,叫做‘绝对零度’”。作诠释:如“世界上不可能再有比绝对零度更低的温度”。举例子:如“比如,你把一个小杯放在大杯中……”。

作比较:如“锡跟铅恰恰相反,一把好端端的锡壶,在超低温下会碎成煤灰似的一团粉末”。列数字:如“据统计,现在世界上的电能,大约有1/4损耗在输电线路上”。

打比方:如“鲜花在液态空气中浸一下,就变得象玻璃一样脆,一摆动,便叮当叮当直响”。分类别:如“广泛的运用”一节从钢铁工业、农业、医学、宇宙航行、科学研究几个方面分类说明“超低温”的作用。

5、请举例说明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

明确:⑴ “据统计,现在世界上的电能,大约有1/4损耗在输电线路上”。

⑵……而且铌、锌、铝、钽、锂、锡等23种纯金属与60多种合金,在朝低温时也具有超导性。“23种”是确定数目;“60多种”是不确定数目。说明文要求对所说明的内容作准确的介绍。此外,作者在用词上十分注意掌握分寸。

⑶如今,他们正在努力寻找一种金属或合金,使它在室温或稍低于室温的温度下,就能显示出超导现象。

“ 努力”表明科学家工作难度很大,同时也表明科学家不畏艰难,执着于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稍低于” 用词精确、严密。

6、根据课文内容,为一本简明科学词典撰写“超低温现象”条目,不要超过两百字。

明确:据理论推算,自然界中的最低温度为-273.16℃,这一冷的极限温度被称为绝对零度。研究发现,在接近绝对零度的一个低温区域(一般指-150℃以下)中,许多物质显示出与常温下截然不同的特性,如铅会变得富于弹性,锡会变得易于粉碎,某些导电材料会出现超导性(即电阻消失或接近于零)。这个低温区域被称为超低温,物质在其中出现的奇特现象即是超低温现象。

四、总结:超低温是一个普通人无法接触到的世界,其中存在着许多超出人们常识的奇妙现象。本文作者抓住了这点来作文章,善于从普通人的常识出发来引出超乎人们常识的奇特现象,从而牢牢地抓住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文章趣味横生,把抽象的事理说明得生动可感。

第二篇:高中语文《项链》教案3粤教版必修3

《项链》——玛蒂尔德人物形象赏析

教学目标:

1.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

2.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屏幕显示幻灯:《项链》)一.导入

二.课本剧表演(熟悉情节,为人物分析作铺垫)。三.分析鉴赏人物性格。

(一)抑

1.这真是一段让人唏嘘感慨的故事。刚才玛蒂尔德一行给我们表演了《项链》的哪些情节?

2.造成玛蒂尔德性格大转变的是哪个情节?

3.我们知道,情节是性格的历史。情节的剧变带来了玛蒂尔德性格的剧变。哪些段落集中表现了玛蒂尔德性格的大转变?

请大家齐读第三和第四段。(读完后)这两段文字中哪一个词语反复出现? 4.“梦想”可不可以换成 “理想”?它表现了玛蒂尔德什么思想性格?

5.性格与情节有什么关系?

(因为爱慕虚荣,怕在舞会上显得寒酸,所以去借项链;因为在舞会上出尽风头,虚荣心冲昏了头脑,所以丢项链;赔项链是虚荣心对她的惩罚;十年辛酸之后才发现为之辛苦为之忙碌的竟然是一挂假项链,这又是虚荣心对她的重重一击。)

6.爱慕虚荣是玛蒂尔德的基本性格之一,也是情节发展的内在动因。作者在情节的起伏变化中对玛蒂尔德的虚荣心进行了尖锐的讽刺。)

(二)扬

7.那么主人公在以后的情节发展中,除了虚芝心外,还有没有表现出别的性格特征?(特别是有无值得我们称颂的?)请同学们看课文P207——209。

(勤劳坚强.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有借有还.热爱生活.纯洁高尚等)

(三)合

8.这样看来,玛蒂尔德身上还是具有一些可贵的品质。虽然开始时她追求荣华,虚荣心强,成天陷于幻想中,不能自拔。但在丢了项链之后,她懂得了做人的尊严和责任,敢于抛

用心

爱心

专心

富贵几时有?梦里问苍天。舞会就在眼前,我怎生露面?不愿成天忧虑,只欲灿烂一曲,荣登上层难。新衣加项链,人人争相看。回家急,项链失,夜无眠。不应有恨,只怪当初梦太圆。人有艰难曲折,月有阴晴圆缺,万事难周全。尝尽虚荣苦,从容终余年。

7.对联:

天生丽质幻想高雅生活一夜风流不慎丢掉假项链 意外横祸落得满身债务十年辛苦最终找回真人格 8.一夜风光十年辛酸都是虚荣惹的祸

三万法郎半生浮沉赢得世人共叹赏

9.最后,让我们用一首《玛蒂尔德咏叹调》来回忆本小说主人公的这段人生经历吧。玛蒂尔德咏叹调

天生丽质出寒门,叫人如何不生嗔? 一朝嫁与小书记,可怜珠玉委沙尘。日思夜想长嗟悼,何时能把龙门跳。忽闻部长施请帖,顿觉周身祥云绕。添得新衣借项链,春风满面赴舞筵。绝色艳光惊四座,满堂珠翠皆黯然。豪华舞会令人醉,摇曳生姿知为谁? 依依不舍别欢场,惆怅破马独自归。整顿衣裳失项链,霎时天塌地也陷。买得新物赔旧友,东挪西借签债券。造化弄人也成人,减却红颜损却春。女儿终知关生计,素面朝天夙夜勤。十年风雨同船渡,锱铢积累债已清。塞纳河水深千尺,不及卿卿爱我情。极乐公园逢旧友,始知失链鸿毛轻。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六.结束语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玛蒂尔德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终于走向成熟。她的遭遇或许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与其遥望云端,渴望生活在别处,不如擦亮眼睛,看清脚下的路。将虚荣心化做前进的动力,去开创美好的前途!祝愿同学们雄鹰展翅,鹏程万里!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三篇: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5课《华罗庚》说课稿 粤教版必修1

《华罗庚》说课稿

华罗庚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华罗庚》。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

《华罗庚》是粤教版必修教材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在内容上承续着“认识自我”而来。在确定自我意识的思考过程中,在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道路的时候,我们应该学会借鉴他人的成败教训。阅读学习传记作品有助于我们开阔自己的人生视野,较为细致深入地走进他人的生命世界,并由此反省自己,尝试用文字记录自己的过去,理性的分析自己的长短,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1)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思考传主的生命价值,从中汲取人生的教益;(2)了解不同的传记文体的特点,学会写传记文。

本文是高中必修二中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对高中生而言,“传记”是一种新文体,所以上好本课无论是对激发学生学习传记的热情,还是对提高其传记阅读能力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华罗庚》首先采用倒叙方法讲述了一个“伯乐识马”,接着按时间顺序为线索描述华罗庚的生活变迁和他的数学研究数学成就,同时还写到他的爱国情怀,表现出华罗庚作为新旧中国交替时代的一个科学家所特有的一种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这篇传记采用时间顺序,勾勒出传主基本生命历程,非常清晰明白。在语言上,这篇课文继承了传记文学浅显易懂的特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和本文的结构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结合本文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2、了解课文的文体特点,华罗庚的文体是他传,学习灵活运用多种叙述方法的写作手法。同学们体悟教科书所选的传记文中传主的精神品行和历史成就时,可以反观自我,可以评说他人,从而深化个人的思考,磨练自己的眼力。

3、局部探讨课文,体会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4、理解华罗庚努力学习奋力拼搏热爱祖国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传记的文体特点,初步学习写作人物传记。教学重点:华罗庚努力学习奋力拼搏热爱祖国和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说学法

(一)学情分析

学生刚进入高中门槛,是新的开始。相比于初中,高中的学习深度和广度都大大增大,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帮助学生养成自主的学习方式是新学期的主要任务。最重要的是,此时学生大都怀有改善和提高的愿望,所以要注意语文课堂的浅显、生动,不可以给学生一个枯燥刻板的首因效应。

(二)学法指导及选择的依据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会自主、合作、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⑵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最大限度的使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通过讨论,发现学生独特的个性,创造性的思维。

⑶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养成质疑探究的习惯。

⑷“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指点学生拓展延伸,课外阅读名人名篇,强化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为高考作好准备。

三、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教学艺术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所谓应变,就是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处置措施。因此,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觉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说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预习任务要实在、不要太虚,其次,设置不同层级,保证学生完成基本要求外,让学生探一探摘到更高一点的果子,有助于激发学生达到更高要求的兴趣。)课前布置学生预习:第一个层次是阅读课文两遍,并标上段落号,把不会生字词的注音标上。完成第一层级,还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书籍的途径了解华罗庚的生平事迹和成就,并做好读书笔记。

(二)单元导入(因为这是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所以最好整体上介绍本单元,让学生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有大致了解。)

(三)简单介绍华罗庚、阅读全文,分析思路,把握文意:

全文可分成几部分?找出能大致表现每部分大意的概括性的句子,再加工,写出每部分的大意。

——全文分三部分。

(一)写华罗庚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

(二)研究数论得出华氏定理。

(三)写数学研究和教育事业。

五、重点研讨:

1、课文在写作顺序上表现出来的叙述技巧有什么特点?有何好处? ——①倒叙(前言)。开头把最精采的地方先提出来,产生强烈的悬念。②以下部分按时间顺序分三部分写,使繁杂的内容条理清楚。③插叙表明自学生活艰苦和华罗庚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内容更加充实。

2、请划分第一部分《艰苦自学的青年时代》的层次,并归纳大意。(课堂练习)——①出生:家道贫寒,父母疼爱。②中学时代:名师培养,爱上数学。③辍学工作:刻苦自学,迷恋数学。④病后残废:献身数学,写出名作。

3、从第一部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

4、在第二部分中,华罗庚取得了哪些重要的成就?在书上划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成就的?有何好处? ——按地点和时间。多而不乱。

5、华罗庚为什么出国又回国? ——提示:为了提高自己,科学报国。

6、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写了哪三方面的内容? ——①华罗庚为新中国的数学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②华罗庚为新中国的(数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③1979年华罗庚成功的西欧之行和他光荣地入党。

7、华罗庚在古稀之年时说:“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诫之以空,诫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根据课文所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空”、“松”、“实”的理解。

——“空”:缺少坚实的基础和实践。“松”:松动,松懈,放松长期的努力。“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8、请找出文章中引用的华罗庚的诗句,说说它们对表达华罗庚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受所起的作用。——具体生动的说明和补充作用。

五、小结:(讨论)

从华罗庚的人生道路中,你觉得成为一个科学家要有怎样的条件? ——热爱祖国和人民;立志献身科学事业;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勇于创新;善于交流和合作等。

六、作业:

1、认真阅读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根据课文给华罗庚写一篇简介,字数200左右。

第四篇: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教案全集

必修5

第一单元 走进经济

单元要求:

1.了解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报告的写法。

2.培养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能力。

3.关注经济发展,关注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观,消费观,道德观的变化。单元内容:

1.《钱》——王其柯;

2.《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林其屏;

3.《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关于青少年消费观念的调查报告》——沈杰 单元重点:学写调查报告

一、单元设计:

第一课时:阅读《钱》和《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讨论相关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问题,谈谈自己最感兴趣的经济问题。

第二课时:阅读《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以及本单元点击链接的内容,学习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查报告撰写的方法。

第三课时:总结交流本次活动,评价各组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单元导语:读文

1.认真阅读《钱》和《规》两篇课文,完成课后思考题;(1).课文为什么说“‘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2).钱是如何推动历史的发展的?

(3).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带来了哪些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异?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查报告的写作指导 指导学习“点击链接”短文:《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查的开展和报告的写作》。结合学生设计的问卷和写作的调查报告进行分析。

写一篇调查报告 调查项目:

家庭经济收入来源及开支

第二课时

一.阅读《向小康生活迈进的期待》以及本单元点击链接《调查问卷的设计》和《调查的开展和报告的写作》,推断此调查报告的调查问卷是如何设计问题的。

二.熟悉调查报告的格式:(1)标题(2)前言(3)主体(4)结尾

三.归纳设计调查问卷的要点:

第三课时

一,设计问卷调查

(一).问卷形式:开放式、封闭式、半开放式

(二)调查问卷设计具体步骤:

1.定问卷名称,形式。一般由“调查课题+问卷调查”组成。2.定调查对象。3. 精心提出问题。

(三)具体设计选项要讲究技巧,设计选项要注意: 1.问题的表述要具体明确 2.问题的表述要通俗易懂 3.问题提出要单一

二、以第三课为例子,请每个四人小组讨论写出此调查问卷的设计轮廓,并展示出来。

第二单元 新闻

4、东方风来满眼春

一、教学要求:

1、了解邓小平同志这次深圳谈话的核心观点和相关的重要信息,理解小平同志这次南方谈话的重要意义。

2、体会这篇通讯报道的标题特点以及文章开头的特色。

3、探究课文作者是怎样选择与安排材料的。

二、教学重难点:(要求中的2、3点)

三、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理清线索,把握重要信息,认识邓小平的性格特点。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二)学生速读文章,理清本文的线索,概括各节内容。

(三)理解课文。

1、从全文中理出小平同志这次深圳谈话的核心观点和相关的重要信息。

2、联系《春天的故事》歌词畅谈这次谈话的重要意义。

3、本通讯用了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的形式,报道了考察时的重要谈话,说说这些谈话体现了哪些性格。

(四)课文总结,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了解本文选材及安排材料的特点,体会标题及开头的特点。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了解本文选材及安排材料的特点。

(三)体会标题及开头的特色。

(四)课外拓展。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6、喜看稻菽千重浪

目标预设

①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体会并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②以分析探究引导写作。

③了解本文的通讯人物——袁隆平的性格特点和高尚的品格,了解袁隆平在水稻研究上 2 的贡献,并学习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

表达交流:新闻播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走近人物——袁隆平

三、走入文本

1、这篇人物通讯“写了什么”?

2、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尤其是新闻类文章,它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中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请分析本文题目的特点。

四、活学活用(写作练习)(10分钟)问:人物通讯的写作选取人物时有什么要求? 问:是不是只有国家主席、航天英雄、科学家才能作为报道对象?

第三单元 戏剧

9、雷雨(节选)

教学重点

1、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2、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教学方法

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和练习。学法指导

掌握戏剧文学的特点:戏剧冲突的尖锐性;人物、事件、活动场所的集中性;戏剧语言的个性化。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曹禺和《雷雨》

二、戏剧常识

三、《雷雨》的标题和情节

四、文本深入研读及网络实时讨论

A、这场戏的戏剧冲突是什么?这场冲突最引人入胜的戏是哪一段。

B、分析人物性格。

五、写作特点

对话个性化是这个剧本的突出特点。

紧凑集中的戏剧结构是又一特色。

10、哈姆雷特(节选)

教学要求

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体会课文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曲折的故事情节刻画典型人物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戏剧人物、戏剧语言的分析。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赏析法和练习思考法。

一、作者简介:

二、社会背景

三、悲剧的情节

四、研习课文

1、节选的这场戏在情节结构上可分为哪三部分?各部分主要写的什么内容?

2、课文节选部分是剧本的第三幕第一场。这是展示哈姆莱特性格的重要场次。哈姆莱特被看作是什么样的典型?(哈姆莱特被看作是既勇敢又忧郁的典型。)

3、在这场戏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味到哈姆莱特的什么性格特征?

4、戏中国王和奥菲利娅的父亲设下圈套,让奥菲利娅探问哈姆莱特内心的秘密,为了不泄露自己的心事,在自己心爱的人面前,他也只得装疯卖傻,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5、我们根据背景和情节的介绍知道哈姆莱特具有哪些个性?

6、分析整个剧本,归结起来看,全剧展示的冲突主要是围绕什么的冲突进行的?

7、这些冲突的作用是什么?

【教学后记】以介绍基本常识为主。

11、城南旧事(节选)

教学要求

1、了解本文以心理情绪为内容主体,以画面与声音造型为表现形式的“散文化影片”的风格特点。

2、领略本文以舒缓的节奏,象征、含蓄、对比、重复等艺术手法创造出的一种近乎中国水墨画般的宁静、淡泊、简约的意境。

3、品味课文流畅、朴素、简约的个性话的语言。教学设想:

1、阅读时要注意剧本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感情。

2、安排二课时。

一、导入

二、林海音介绍

三、关于小说《城南旧事》

四、研究课文

(一)简析课文。

(二)讲析课文:

五、试分析音乐描写在剧本中的作用。

六、布置作业

第四单元 文言文

14.鸿门宴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2.了解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基本史实 3.尝试评析刘邦、项羽等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 1.文言基础知识 2.历史人物评价 教学安排:四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二、学生自读课文,不少于五遍。时间不足时,可在课后挤时间。1.读通句子,初识文意 2.标注重要的实词虚词 3.对疑难问题作上记号

第二课时

一、齐背《大风歌》进入本课

二、强调本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强化理解课文的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1.通假字

距——拒

内——纳

倍——背

蚤——早

坐——座

不者——否则 郤——隙

2.重要实词 3.重要虚词:

于;之;为;乃;以;因。4.句式

使人言于项羽曰 具告以事 大王来何操? 因击沛公于坐

第三课时

一、引入:

二、根据问题串讲文意。

1.曹无伤为什么会派人向项羽告密?这说明什么?

2.项羽得到密报后,第一反应时什么?这能看出项羽当时是怎样一种心理状态? 3.关键时刻,项伯向张良泄漏了项羽的机密。我们应该怎样评价项伯其人? 4.面对危急,刘邦采取了哪几项应对措施?

第四课时

一、让学生尝试评析刘邦、项羽为人

二、问题:对刘邦、项羽二人,你更欣赏、肯定谁?

三、教师结合史料评价刘邦的善于用人

四、作业 1.课后练习三 2.课外阅读:《高祖还乡》

15、陈情表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时数: 3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二、释题:

陈:陈述。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正音

2.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

(2)向谁陈情?

(3)陈什么情?

4.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

三、分析课文

(一).齐读第一段。.由一组学生找出重要的实词、虚词,并连同词义大声读出。.教师和两名学生共同口译本段文字。

四、结束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齐诵第一段。

二、导入

三、分析课文

(二).学生齐读第二段。.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情以动人,理以喻人。

(1)默读并口头通译第三段;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3)本段文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刘日薄

西山„„更相为命”)

四、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五、背诵全文。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分组背诵全文。

二、分析艺术特色: .感情真挚,融情于事;

.文脉畅达,照应联通;

.骈散结合,音韵和谐;(简介骈体文特点)

.陈辞委婉,屈伸适宜。

三、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四、讨论:

结合课后练习五,谈谈对传统孝道的看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往正确的立场、观点深入探讨。

17、段太尉逸事状

第一课时

一、导入:以提问“唐宋八大家”进入作者介绍,提及本单元有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二、学习目标

了解柳宗元以及本文相关背景。

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归纳本文相关的古文知识。

理解作者对太尉品质的赞美,体会作者的写作技法。

三、作者简介

四、题解 学生齐读书本注释,并按照教师在屏幕显示的内容增补。

五、检查预习

六、课文分析

学习1-4自然段

1、学生分小组研读,一个小组负责一个自然段,先齐读,然后该小组的同学逐一翻译每句话,点出重点字词、此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

2、教师在适当的时候点评,串讲句意。

3、每一个自然段串讲完字词以后,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本段讲述的事情,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为每段拟一个小标题,并板书在黑板上。

第二课时

一、小测

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内容。

二、学习第5-9自然段

1、学生齐读,教师正音。

2、让学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复述课文。

3、学生复述以后,教师点评重点字词此类活用以及特殊句式。并在多媒体屏幕显示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的归纳。

板书:

二、爱民如子,卖马偿租,仁愧焦令谌。

第三课时

一、归纳总结第二、三件逸事的内容。并总结每件事所表现出的人物性格特征。

二、介绍韩愈当时的身份,以详细解释及柳宗元作状的因由,是为了驳斥有些人诬陷太尉激于一时义愤反对朱泚的言论,以太尉逸事来表明太尉的高尚节操。

三、总结文章的写作特色

1、多种多样的描写方法

2、人物个性化的言行

3、“春秋笔法”

4、巧妙铺排、引人入胜

教师归纳,本文的写作的第三大特点是精心选材,多角度地表现人物思想性格。

第五篇:高中语文《劝学》教案 粤教版必修4

《劝学》教案

教学目的

1、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

2、掌握、积累“劝、学、青、中、疾、致、假、绝、兴、功、强、用”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熟记“有(又)、暴(曝)、生(性)、輮(煣)、知(智)、乎(于)”等古今字和通假字。

3、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方法。

4、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教学重点:

1、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

2、掌握重要的文言虚词和实词。教学难点:对荀子的学习观的理解。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

1、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2、介绍作者、解题;

3、正字正音;

4、理解本文的重点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5、试译难句。教学过程

一、提示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本文教学目的。

二、预习检查。

三、导入新课。

从初一学过的课文《为学》导入,指出它与本文都用设喻方法,讲有关学习的道理。

四、作者介绍(结合注释①)。

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曾游学于齐,当过楚国兰陵令。后来失官居家著书,死后葬于兰陵。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五、解题。

《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

六、指导学生处理课文字词句中的疑难问题。1.对照注释,借助字典,正字正音

輮róu通煣 有yòu通又 知zhì是“智”的古字 暴pù已是“曝”的古字 生xìng通性 2.给本课12个重点文言常用实词圈画加注,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3.结合“思考和练习”二,理解文言常用虚词“于”、“者”、“而”的用法: 4.学生试译难句,教师点拨指正。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指出字音、语气读错的地方。

七、布置作业。

1.认真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通假字、重点文言常用虚实词和难懂的句子。2.书面作业:“思考和练习”二、三、四。3.熟读课文,初步自析课文,思考题:(1)课文的三段各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2)课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它们之间在意义上有什么内在联系? 第二教时 教学要点

1、每组比喻的意义和内在联系;

2、论述中心的三个角度;

3、设喻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二、研读课文。围绕三个问题讨论:

第一题: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论述中心论点的?

第二:题:本文的每组比喻包含什么意思?各组比喻之间在意义上育什么内在联系? 第三题:本文设喻有什么特点?

由学生分段试译,试讲,教师重点点拨。

1.结合课文段落层次分析,讨论第一、二题: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围绕这个中心论点分三段从三个不同角度进行论述:

第一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青出于蓝”、“冰寒于水”,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提高。“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说明:肯下功夫。必见成效。

——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本段是从总论学习的重要性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第二段作者用了五个比喻。“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只有摆正“学”和“思”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利用和借助外界条件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说明人借助学习,就能弥补自己不足,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君子所以能超越常人,并非先天素质与一般人有差异,而完全靠后天善于学习。本段是从学习的重要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

第三段作者用了十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不积跌步”、“不积小流”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这是本段第一个层次,说明学习要积累。

面就分两层说明如何做到积累。“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说明做到积累就要坚持不懈。

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做到积累还要专一。

——本段是从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这个角度来论述中心论点的。2.讨论第三题:

(1)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或现象作为喻体。

(2)设喻方式多样:①正面设喻、②正反设喻、③反复设喻,(3)设喻与说理结合紧密,形式十分灵活:

用心

爱心

专心

三、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思考和练习”一;补充练习。2背诵全文。

3、用一个寓言故事;用五个以日常生活的事例作喻体的比喻

用心

爱心 专心 3

下载高中语文 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 粤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语文 第5课《奇妙的超低温世界》教案 粤教版必修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全集

    必修4 第一单元 关注社会 1、时评两篇 学习目标 1 、了解时评的写作特点和艺术特色; 2 、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理清文章行文结构、思路,评价作者关注的社会现象,领会并学习时评......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教案 体验情感 第一单元 体验情感 活动课教学设计 一、单元教学设计思想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

    高中语文 第5课《杜甫诗三首》总结 新人教版必修3

    【结】人教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资料 一、学习探究 《秋兴八首》(其一) 1.首联 “凋伤”中的这个“伤”字换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这两个字换一下会不会有不一样......

    语文高一人教新课标必修3第5课《登高》教案

    《登高》教学设计 西工大附中 王宏哲 教材分析 《登高》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中的一首。意境阔大苍凉,情韵深厚,抒写了对自然、身世、国家的多重悲......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单元导语

    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单元导语 必修一 第一单元 认识自我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何处去?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应该怎样做?„„在人的一生中,这些也许是伴随终身的叩问。尽管人......

    高中语文《长亭送别》教案 粤教版必修5

    《长亭送别》 (第一课时) 一、导语: 我们大概都看过电影《泰坦尼克号》吧。为什么这部影片能够风靡全球,深深地打动无数人的心呢?它讲述的只是贵族少女罗丝和穷画家杰克的爱情故......

    高中语文《宝玉挨打》教案粤教版必修-精

    《宝玉挨打》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0课《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 教学重点:1、理解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活动刻画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2、通过心理描写、情节布局等分析玛蒂尔德夫人的形象,从而透视当时的社会。 3、分析小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