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幼儿园的区域活动
农村幼儿园的区域活动
姓名:李玉萍 性别:女
单位: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侯城乡南沙河幼儿园 邮编:030800 电话:***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只有在幼儿的主体活动中才能实现,而区域角活动教学作为近年来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得到广泛实践的一种以强调幼儿的主体性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育形式,正在成为我成为我国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农村幼儿园实施区域角活动的同时,如何立足本园实际,又体现浓郁的乡土气息及民间文化特色,形成富有鲜明农村文化特色的区域角活动……
关键词: 农村 区域角活动 正
文: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有别于中小学以课堂教育学为主要的教育、教学形式,而是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开展的,而区域角活动则突出体现幼儿自由主动参与的一种教学形式,所谓的区域角活动就是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必须安排一定的个人自由活动时间,创设自由活动的条件,满足幼儿的各种需要,给予他们游戏的自由、活动的自由、交往的自由,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想、去做、去玩,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独立性、创造性,使幼儿的各种良好习惯得到培养,不同兴趣得到满足,不同个性得以弘扬和发展。
农村幼儿园开展区角活动有一定困难,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并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开展有农村特色的幼儿园区角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在农村幼儿园活动面积小,幼儿人数多的情况下,我们综合利用,巧妙结合。比如:在开设美工区、操作区、图书区时,把集体教学用的桌椅,分组摆放,便可就地利用;窗台上挂毛线练习编辫子;门后挂图书袋,幼儿拿到图书到自己座位看,不利用空间且不占地盘。
二、农村幼儿园室内、室外操作材料少,但是我们却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我们选择了安全、卫生、无污染的自然材料用于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操作和游戏。比如:石块、沙、土、树叶、草、蛋壳、各种盒子、毛线、植物种子等,这些材料的数量就足够幼儿使用。这样便解决了室内、室外操作材料少的问题。
三、根据农村条件,开设有农村特色的区角活动。比如:角色区——集市。在农村镇上商品交易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五天一次的集市了,幼儿对集市很熟悉,印象很深。开展集市,能满足农村幼儿参与成人交易活动的欲望,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还可和幼儿一起用废旧物品在活动中自制“商品”;蛋、粮食、瓜果等。开设运动区更适合户外活动场地较大的农村幼儿园。以前集体活动时幼儿的活动形式只是乱跑乱跳,不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现在在运动区投放锻炼幼儿基本动作的自制简单器械,幼儿在活动时不仅能开心尽兴地玩,还锻炼了大肌肉动作,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四、把区角开设到大自然中去。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大自然中有取之不尽的材料,同时也是天然的活动区。农村中多的是土,用土做成泥,用泥做糖葫芦,做窝窝头,做汽车,还可以捡树叶,做标本,贴画,拼画……在大自然中,幼儿的想象力尽情放飞,创造力尽情地发挥,同时尽情感受大自然的美。这是在幼儿园那狭小的空间中所不能代替的。
五、将活动区扩展到家庭之中。现在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幼儿在幼儿园是“乖宝宝”,在家却是“小皇帝”、“小公主”。家长无奈,教师力不从心。自从开展了区角活动,我们不仅把活动区开设到大自然中去,还扩展到幼儿家中。首先请家长为孩子开拓一片属于孩子自己的天地,并提供丰富材料,让幼儿自由画、捏、剪、折。还可请家长为孩子提供劳动机会,比如帮家长摘拣蔬菜,帮家长做饺子或饺子皮。只要家长肯放手,孩子就会很乐意而为。同时还增强了劳动意识,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这样,幼儿有事可做哪还有心情做“小皇帝”、“小公主”。
我园遵循陈鹤琴先生提出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我们的活教材”的教学原则,经过全园教师的不断探索我们将自然的,富有农村特色的活动内容、素材融入区域角中,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农村幼儿园实际并可操作的区域角活动方案。
一、挖掘发扬农村资源,拓展区域角内容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与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是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得到有益于
身心发展的经验。”我园立足《纲要》,结合本地、本园实际,丰富、拓展区域角内容的来源:
1、主题活动的延伸、补充
根据《纲要》精神幼儿园课程的组织是以“主题”的形式整合儿童的学习经验。虽然每个主题有多种形式的活动,能使每位幼儿都有不止一次用多种方法接触同一内容的机会,但还可以根据儿童对事物所表现出的兴趣和理解程度的差异,对主题内容加以扩充、调整或创造。如中班上册“可爱的小乌龟”主题中,通过一系列的主题教育之后,幼儿对乌龟的背壳仍有很大的兴趣,因此在美工角中,我们提供多种自然物或废弃物,供幼儿设计粘贴,如菜籽、米粒、树叶、蛋壳、瓜子等。同类材料就选择那些形状、颜色、大小不一的品种,如蛋壳就可选择鸡蛋壳、鸭蛋壳、鹅蛋壳、鹌鹑蛋壳、茶叶蛋壳等。并鼓励幼儿使用多种不同的材料设计粘贴在同一背壳上,在一位幼儿的作品中:乌龟背壳上的每一朵花纹都是用不同的材料拼贴的,花心用多粒菜籽粘贴,花瓣则一层瓜子一层米粒交替使用。此类区域角活动有很强的“季节性”,要根据主题的转换而更换相应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主题内容的理解,还能丰富、活跃区域角的活动内容,给予幼儿新鲜感的同时激发其操作欲望。
2、民间游戏及民间工艺
《纲要》中曾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园的幼儿大部分来自农村,因此我们选择了一些典型的民间
游戏放在“民间阁”中,如“抓石子”、“跳房子”等。以跳房子为例,这个游戏最主要锻炼的是幼儿的小腿,虽然是大班幼儿,但其动作单
一、活动强度大,容易造成幼儿因长时间局部肢体运动过量而疲劳。因此在环节设计上我将原来的单脚跳去跳回改成现在单脚跟石子跳到房顶,再照格子上所示动物形象,学动物走路的样子回来,这样既可避免幼儿因运动过量造成局部肢体的疲劳,又能活跃活动气氛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总之区域角内容的来源可以是多途径、多渠道的,可以从本地、本园、本时节的实际出发,师幼共同生成、预成各类区域角。
二、全方位投入,确保区域角活动的全面展开与实施
根据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而材料是幼儿操作的物质基础,是调控幼儿操作行为的杠杆,而区域角活动的一大特点就是将教育目标隐性体现与材料之中,因此教师对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将直接影响到区域角目标的达成。经过探索我们认为在材料的选择与投放时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1、材料提供的目的性
区域角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也就是说教师在选择操作材料时,必须考虑到本年龄阶段幼儿的基本特点,考虑材料对本年龄阶段幼儿的
基本适宜性,并以本班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力求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实际发展的需要。例如同样一个竹圈,在小班幼儿可用它作为锻炼手部小肌肉的材料将皱纹纸揉成小球粘贴在
竹圈上;中班幼儿可用它练习数数,用各色皱纹纸揉成小球粘贴数的顺序;而根据大班的教学目标,它又可成为练习排序的工具,由教师在竹圈上粘贴出一定的规律,再由幼儿找出规律并粘贴。同时三个年龄段粘贴出的竹圈又可成为头饰,作为表演的道具。因此在材料投放时,教师在了解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必须要对本班幼儿的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有针对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
2、材料提供的层次性
材料投放的层次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预先作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孩子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照由浅入深的、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并在幼儿活动时,给予他必要提示和引导,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入探索,向目标迈进。如:大班有一个“做鸟窝”的活动,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材料也是精心考虑并细化分解的,在幼儿操作之处,教师先提供半成品的鸟窝,幼儿在此基础上继续编织鸟窝,最后我们只提供编织的材料,供幼儿自行创造设计编织鸟窝。
以上述说可以说明,材料投放的层次性,还体现在我们为幼儿准备的材料,应能够随着幼儿的操作、探索过程的发展而发展变化,材料能够适应孩子不断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具有可发展性。能够起到帮助幼儿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不断的积累各种经验,提高各种
能力,不断地构建新的认识结果,在自身的发展上不断有所提高的作用。
3、材料提供的丰富性
所谓丰富性,可以认为首先是教师为幼儿提供的选择材料的多样性,能够从我们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需要出发,为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发展服务。如为了让幼儿通过体验发现不同材料在“等分”时是有不同的具体方法时,我准备了可供幼儿使用计数、丈量、秤量、折叠、切割等不同方法进行操作的不同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发现、分析、思考、理解和尝试归纳自己以及同伴所运用的各种方法,让幼儿在与众多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各种器官,看看,做做,试试,比比,想想,提升思维能力,理解事物的多样性,是幼儿在活动中不断那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和发展。
其次,丰富性还体现在材料数量比较充足,能够满足幼儿自由选择的需要,能够让幼儿在操作中,按照自己的意愿添加和改变等方面。幼儿好模仿,他们有时会因为同伴操作材料的新奇有趣而产生对该材料的操作欲望,这就需要有一定数量的材料可供幼儿活动操作,以保证幼儿的操作活动顺利进行下去。
最后丰富性还体现在同一材料的多种玩法及用途。以竹圈为例,既可放在科探区作为操作练习计算内容的载体,也可放在健康区用做提高幼儿手眼协调能力的套圈,还可成为美工区中头饰制作的摸型。因此教师必须充分挖掘材料所内隐的多种教育功能,将幼儿
发展目标与这些材料的教育功能较确切的对应起来并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进入区域角活动中,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
在农村幼儿园,由于资金相对较贫乏,因此我们采用的都是相对原始基本的材料、半成品,经过探索,发现这些材料具有更大的教育价值和功能,更有利于幼儿的活动、学习与发展。如何在农村幼儿园中搞好区域角,需要更多的实践积累和理论指导,相信通过广大农村幼教工作者的实践、探索,一定会有更多更好的符合农村幼儿园实际并可操作的区域角活动方案。
第二篇:农村集镇幼儿园区域活动资源的拓展
农村集镇幼儿园区域活动资源的拓展
新苗幼儿园(226400)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观摩的活动,有宽松自主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它的教育价值主要是凸显在区域内的环境创设、操作材料、情景及相应的活动内容所承载的教育功能之中。
作为农村集镇幼儿园,我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既有丰富的农村资源可以利用,又有集文化、商贸、娱乐为一体的城镇资源可供选择;家长既有来之农村,又有来之城镇,他们的生活背景和文化结构的差异,使我们的区域活动资源更加丰富和多样。区域活动资源的拓展使我园的区域活动更具多元化,引发来之不同生活环境的幼儿间同伴互助,共同学习,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建构自我,促进他们主动、独立、创造性地发展,进而优化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
一.利用自然资源,创设适宜活动区域,丰富孩子语言
农村的乡土材料丰富,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叶都能成为幼儿游戏活动的材料,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农村自然资源在区域中的运用,基于农村幼儿的生活经验又丰富全体幼儿的生活经验,并把语言学习渗透在区域活动中,在同伴互助中发展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由于本园一部分孩子来自农村,有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的语言存在这样的现象:①想和你说话却又言不由衷;②不愿或不敢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表现。由于他们从小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缺乏与外界环境的交往机会,从而不能确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让幼儿有话可说”是新《纲要》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注重互动式语言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多层次、趣味性和多样化的材料,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1.利用自然物,创设园本自然材料创意区。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只有丰富的生活才能为丰富的语言提供良好的环境。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是一本活教材。”在我园附近的田野、树林就可以听到、看到、呼吸到和感受到大自然中一切鲜活的东西:小鸟的鸣啾、落叶的飞舞、花朵的芬芳;生命的生长、四季的更迭……我们引领幼儿去寻找、发现、记录、感知这些自然美,赋予孩子们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在这无拘无束的环境中,使幼儿产生了想说的欲望,体验到了交流的乐趣。
大自然既是孩子们的游乐场,还是孩子们的百宝箱,可供操作和创造的天然材料信手拈来:春天的野花、野草、各种树叶;夏天的水果、昆虫、荷花荷叶、沙石;秋天的种子、果实、丝瓜筋、芦柴、稻草、落叶等等。我们采取了教师引导与幼儿随机搜集相结合的方法搜集自然材料,并搬回活动室,尝试创设了自然材料创意区。这样不仅有效激发幼儿探索自然 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也弥补了室内玩具更新的不足。这些自然材料种类繁多,我们就引导幼儿按材料的外形特征或属性分类摆放,贴上相应标志,使幼儿养成有序取放材料的良好习惯。在活动中孩子们发现有些材料难以操作,如粗树枝、会粘手的泥巴等,于是大家共同合作对这些材料进行简单加工,而且讨论设计了有动物形象标志的工具筐、工具袋,在兴趣的引导下幼儿对工具也进行了有序摆放。这里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制作和创造的需要,在与材料的“对话”中,他们用泥巴捏出一个个有趣的动物,敲出花汁、叶汁印染出一幅幅美丽图画,创编稻草、石子编出一个个动听的故事……有的幼儿还将花生串联做成项链,新鲜的柳树枝编成小手镯、小帽子装扮自己开展表演活动。自信与快乐围绕着每个孩子,他们“言之有物,言之有味”,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学习、创造的快乐,营造属于自己的天空。
2.利用自然环境,构建户外活动区域。相对于室内的活动孩子们更喜欢在自然环境中拓展的区域活动。针对这一特点,我们充分挖掘本地资源,构建户外活动区域。如我园地处市民广场,那儿风景秀丽,有健身中心广场、音乐喷泉、葡萄藤蔓长廊、鹅卵石路、沙池等,每到春天和秋天,这里成了幼儿开展活动的“宝地”。我们与幼儿共同讨论,发挥户外活动空间大的优势,合理构建体育运动区、角色游戏区、表演游戏区、沙区、水区等户外活动区域。孩子们有的在健身中心走梅花桩、荡秋千;有的在鹅卵石上舞蹈;有的在喷泉边追逐嬉戏;有的用石头垒灶,野花野果当食物玩起“娃娃家”的游戏;有的用竹片、木棒、树叶替代了木鱼、笛子等现成精美的乐器随着喷泉音乐演奏;有的涉水拾田螺、贝壳,打水漂……孩子们在真实有趣的环境中展开活动,想像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也萌发了幼儿爱生活、爱自然、爱家乡的情感。
二、利用社区资源,创设相关活动区域,丰富孩子感知
我园社区资源十分丰富,既有如东杂技团、海花啤酒厂、少年宫、集贸市场、黄海剧团等场所,又有农村广阔资源。我们把有意义、有价值的教育资源纳入到我们活动区的创设中。
1.利用社区环境,生成主题活动区域。幼儿的生活离不开一定的社区环境,社区是幼儿广阔的学习和锻炼的天地。因此,在创设活动区时,我们努力挖掘利用周围的社区环境,注重引导幼儿参与并根据本园幼儿的认知特点、兴趣及月份目标与幼儿共同探讨“生成”相关活动区域。如九月份我们大班的月目标是认识秋天的粮食,我们因地制宜,利用靠近农场的有利优势,组织幼儿去参观稻田,九月的水稻生长正旺,幼儿亲亲稻谷,和稻谷说说话,“你还会长高吗?”,“你什么时候能变成香香的大米呢?”过了几星期我们再次来到了稻田边,这时水稻快成熟了,幼儿望着弯腰的水稻又研究了起来了:“为什么它会弯腰,它怎么变黄色了”。到了十月中旬,我们又一次带孩子去稻田看稻子的收割。在田头,看收割机的运作,孩子们在收割好的稻田里拾稻穗。回到园里后,我们又进行了碾米的活动,让幼儿亲手去揭开了谷子成米的面纱,然后又在自然角进行了发芽活动。结果,相继生成了美劳区“稻草玩具屋”,益智区“好玩的彩色米”,建构区“稻草房”,角色区:大米加工厂、粮店等。有机融合了各领域的内容,提高了幼儿的感知能力,使之在快乐中学习和成长。
2.结合社区活动,创设特色活动区域。春天是采紫菜的旺季,家家户户采紫菜忙,很多孩子喜欢吃紫菜包饭,当问及紫菜的制作过程,孩子们都一知半解,于是我们带领幼儿前往本地的紫菜加工厂参观。工作人员带着大家边看边讲解紫菜的每一步制作工序:杀青、揉捻、烘干、炒制。随着机器飞转,一批批刚刚还是大叶子的紫菜,经过前面三道工序后就已经变成我们长方形的紫菜了,幼儿从中感知由青紫菜到成品紫菜的变化进程,激发幼儿新的探索欲望。回园,开展“紫菜”游戏区域活动,创设紫菜展厅:展示有关紫菜的宣传画册、图片、紫菜标本等话紫菜;设计各种紫菜商标并进行角色互动交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游戏区域,引导幼儿有目的地操作、观察、思考、表达、游戏,并按自己的想法和方式来解决问题,从中获得了有益经验。
三、利用家长资源,创设家庭活动区域,亲子共同成长
1.转变家长观念,开辟幼儿活动区域。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农村,家长的教育意识相对淡薄,幼儿的一些活动常在家长的训斥声中被制止。所以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至关重要。在“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中我们以具体生动事例向家长讲解,使家长熟悉本园、本班的教学特点和本年龄段幼儿的学习特点,了解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如在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中,几位家长看到孩子们在玩树枝,显得不高兴,我们就引导家长耐心观看孩子的操作,当他们看到孩子用树枝在沙地上作画、数数、拼出造型各异的图画时,连连点头微笑,于是我们就向家长介绍这是一个手脑并用、一物多玩的对孩子发展是有价值的活动。家长的认识提高了,不再简单训斥孩子,而是多观察孩子、多了解孩子,多参与孩子的活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建议家长在家中开辟一块属于孩子的活动区,投放一个百宝箱,与幼儿共同收集可利用的材料,允许孩子随意操作。第二天让孩子将家里的收获、成果带到幼儿园与大家分享。我们觉得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正在起到了1†1›2效果。
2.邀请家长助教,创设家庭活动区域。在农村,农闲时家长们有空余时间,我们就在本园开设家庭活动区,经常有计划、有组织地邀请一些有特长的家长参与班级的活动。如请会编织的家长来教孩子们用棕榈叶编制糖果、小鱼;用稻草编绳子制稻草人、草垫、鸟窝;请开饮食店的家长教孩子包馄饨、饺子;请卖豆腐的家长教孩子磨豆浆、做小豆腐,制豆腐脑等等,帮助孩子们学习生活的本领。在城镇,请交警教孩子们学习交通手语,讲解基本的交通规则和交通安全知识等,家长们在教孩子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责任感,孩子也为自己的家长感到自豪,家园形成合力,促进了教师、幼儿和家长的共同成长。
总之,区域活动资源的拓展使我园教师都能建立起朴素的资源观和价值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低耗高效地创设园本化活动区,基于不同生活环境中幼儿不同的生活经验,让城镇幼儿去感受、去领略、去体验作为农村孩子的快乐,让农村孩子体验城镇生活的乐趣,他们优势互补,为他们的成长创造富裕的求知资源,促进每个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邮箱:704105704@qq.com
第三篇:幼儿园区域活动反思
幼儿园区域活动反思
何方
区域活动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同时它具有灵活性,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幼儿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
通过研究,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1、示范方式:教师在空间距离上接近幼儿并与幼儿操作同样的材料做同样的事。但不与幼儿直接语言交流,利用榜样示范的暗示作用,对幼儿的自由活动进行指导。此方式使幼儿在无意只中接受指导,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指导成为干扰的问题。
2、合作方式:教师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自选活动,以施加教育影响,但仍然由幼儿自由掌握活动过程。此方式不是老师传授游戏的方法,而是以暗示的方式引导幼儿合理展开游戏情节,应避免直接了当地指令,尽量防止幼儿放弃游戏主动权而服从于教师的调遣。从而让幼儿在自由宽松气氛中发展。
但是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问题一:准备了许多材料,孩子们却不理会,或操作马虎。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可能是活动本身缺乏趣味性、单调枯燥,操作活动难度大(或过于简单),同时教师教学语言平淡。我们可以尝试增加活动的趣味性,适时地调整活动材料,除了考虑教育的需要外,幼儿兴趣及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能忽视,可以通过与幼儿共同商量,更新丰富材料,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区域活动的主人。当然,区域活动的材料还应具有层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顾及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问题二:教师的指导不当,或急于指导,让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悄然流失,使区域活动丧失了应有的价值,对孩子的发现漠然处之。要解决此类现象,首先教师应树立幼儿是区域活动主体的观念,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在区域活动中,活动的整个过程主要是一个幼儿自发生成、自由想象,积极创作长大胆表现的过程,要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
此外,教师应该及时的分析反思,在观察指导的基础上,做好观察记录进行理论、实际的分析。在这其中,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教师自己,环境创设是否适宜,布局是否合理;材料提供上是否要做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时,对幼儿的游戏是否有推动作用。二是幼儿,孩子的兴趣在哪里,游戏中需要幼儿积累怎样的经验,幼儿是否已经具备幼儿在游戏中的效、合作等达到怎样的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
有了分析反思,才能体现指导的价值,帮助我们不断发现区域活动的价值,促进幼儿的个性在自主游戏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每个孩子都爱玩区角活动,但是由于他们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如果 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区域活动就会成为没有组织没有纪律没有目标的玩!孩子什么都学不到,而且会养成自由散漫的习惯,因此区域活动时更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
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层次性,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小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很有局限性。在操作时,材料投放过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会影响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选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活动内容——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自主性、表现幼儿个性的地方。但小班孩子动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画、固体胶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师一个一个教会。所以在操作活动时我们选择的内容比较单一,比如剪纸小组内大家一起剪纸,撕纸大家一起撕纸,这样虽然活动比较单一,但是这样我们觉得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常规。我们考虑在幼儿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后再开展分层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就我班情况而言,我们班现在创建了以下几个区域:
1、娃娃家
现在我们在娃娃家投放了大量玩具材料,里面有幼儿床、桌椅、鞋柜、厨具等。孩子们也都能融入进角色中去,但我发现还是有不足,例如在游戏结束后,幼儿不能很好的把物品收拾好;在游戏过程,虽然幼儿们自己都玩得不亦乐乎,但相互交流并不多。在以后的角色扮演中,我们会引导幼儿多交流,多互动,能够懂得分享,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自己整理物品,从哪拿的,活动结束后也要把物品归还到相应区域。
2、益智区 这是我班孩子比较感兴趣的区域,个别幼儿因为年龄偏小,对老师提供的游戏材料感觉有难度,令他们没有兴趣继续玩下去,但大部分幼儿都比较喜欢进这个区域游戏。我们在区域里面投放的是鞋带,自制鞋垫,鱼线,钻了孔的瓶盖,纽扣,让幼儿学会自己穿鞋带和瓶盖、纽扣等。大部分幼儿都能独立完成,对于个别幼儿,我们将持续努力并耐心地引导幼儿逐步适应。
3、美工区
我们在美工区投放的材料相对来说是所有区域里面最多的一个区,油画棒、水彩笔、颜料、双面胶、安全剪刀、折纸、空瓶子、乒乓球、树叶等、都可以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幼儿可以自己选择画画、用颜料涂染空瓶或乒乓球、在纸上用双面胶把树叶贴成自己喜欢的形状、或者贴上一些在自己剪出来的图形、叠老师教过的简单折纸等等。
4、阅读区
读书角里面投放的书籍大部分是幼儿自己带来的故事图片书籍和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图书,幼儿都能安静的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在这一区域活动中,我们还需要做的是加强幼儿爱惜书本的意识和物归原处的意识,学会自己整理书籍,爱惜书籍方便下一次的区域活动。不足的地方:
1、对孩子的观察还是不够深入和细致,特别是针对个别孩子或针对某件事物的观察。
2、要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活动。
在指导小班幼儿进行区角活动时,首先我们要让幼儿熟悉区域,了解区域活动,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的材料尽量是色彩鲜艳、易于操作的,然后引导幼儿自主选择区域,老师可进入游戏角色,增加幼儿的兴趣,并适时地进行调整,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不随便更换自己选择的区角,逐步培养幼儿对活动的坚持性。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创设了宽松,自主、愉悦的游戏环境,提供多层次、多用型的活动材料,使区域游戏与主题教学活动相结合,使孩子们在主题探索中交流,在自主中发展,在探索中发现,在区域游戏中表现自我。每个孩子都很爱玩区角活动,但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有限,每次活动还需要老师正确积极的引导,在活动时,我们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在哪里,随时纠正,或下次改进。小班幼儿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和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因此活动后的评价尤为重要,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也能让幼儿养成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习惯。让幼儿身心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四篇: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巧”投放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和幼儿自我概念形成的源泉。在这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内容,体验操作和交往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索和表现,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较理想的教育手段之一。
一、投放适合幼儿的材料
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可为孩子创设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音乐区、阅读区和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探索区里,天平、量杯、地球仪、放大镜等都成了幼儿了解自然、认识世界的操作器材,尤其是师生共做的“天平”,吸引了不少幼儿的注意,它是由一个饮料瓶和一个旧衣架巧妙组合而成,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平衡、并且幼儿通过多次活动逐步发展出“比重量”、“找支点”、“做平衡物体”等内
容,因此扩大了平衡的内涵和外延„„从这里可以更多的发现孩子们智慧的萌芽、创新的火花。
二、投放安全性和艺术性的材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足以说明安全工作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性。同样,在区域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上,安全性应是第一位的。虽然孩子具有一定自我保护的能力,又有参加区域活动的经验,有较强的规则意识,不需要时时处在教师视线范围内,但毕竟是孩子,减少和消除环境中不安全因素是对区域环境的最基本要求。
为幼儿提供活动材料时,应选择无毒、无味、对幼儿无伤害隐患的制作原料,制作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应注意包装和制作的艺术性。比较坚硬、原始的易拉罐、包装盒可用彩纸、丝带等辅助材料进行装饰、改造。还可选用质地柔软的绒布、包装纸、美工纸等进行艺术加工。如动手区内练习系纽扣的活动材料,可为幼儿提供色彩鲜艳、做工精美的玉米造型、花瓣造型等,注意操作材料的色彩搭配和便于操作,使其在具备教育功能的同时,充分将其艺术性展现出来。以吸引幼儿对活动材料充满兴趣,积极投入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利于区域活动的顺利开展。
三、有层次性和计划性的投放材料
幼儿的能力有大有小,每个人的水平各不相同。为使每位幼儿都能在生活区获取成功的体验,教师应提供系列层次材料。如为了
有助于幼儿小肌肉发育和培养细致操作能力,教师可设置练习使用剪刀的内容,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分成:剪块状纸→剪长条形纸→剪图形三个层次,呈逐步递进,并按难易程度分装在三个小筐内投放,同时在最简单的小筐上贴上一个红苹果,表示这是最简单的,依次贴上两个、三个苹果,这样改变了材料投放的无序、杂乱现象,使教师对哪个幼儿达到何种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再如在指导策略上,对较内向、能力较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而对较自信、能力强的孩子则告诉他“我相信你自己会想出办法来的”,这样就能更大地发挥区域游戏活动的应有价值。如钉纽扣活动中,提供大小型号不一的针,手眼协调能力较强的幼儿选用小针眼的针,手眼协调能力较弱幼儿,用大针孔的针,这样每个幼儿既不会因完成不了任务而自卑,也不会因满足不了需要而苦恼。
活动区域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角色简单、分工明确的娃娃家应设在喜欢模仿、社会经验欠丰富的小班,利于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超市购物可锻炼幼儿的分类、计数、交往等综合素质,可设在中大班,教师根据幼儿发展的不同需求引导幼儿开展系列的活动,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医院、邮局、理发店、银行这些社区的服务设施是幼儿在日常社会生活中所经常接触到的,便于幼儿的社会性成长,可设在大班,让幼儿在充分参观、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开展。
层次性材料的提供满足了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激发了幼儿参与活
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生活能力的增强,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对自己的信心。
四、有目标性和针对性的投放材料
创设活动区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要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孩子发展水平有意识地选择和投放一些材料。如学习《物体的弹性》,教师相应的为幼儿准备了一些气球、皮筋、弹簧、皮球、棉花、和海绵等东西,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弹性的秘密„„学习《物体的浮与沉》,我们为幼儿准备了水缸、木块、铁钉、纸张和橡皮泥等物品,让幼儿在实验中发现科学的奥秘。
为幼儿提供多功能材料、给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探究是儿童在动脑思考基础上的动手操作,是儿童动脑思考和动手操作交织进行的活动。不能让幼儿开动脑筋思考的动手操作活动,不能被看作探究活动。老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如:把一些泡沫、碎布、贝壳、树叶、空瓶、纸盒等废旧材料,投放到操作区后,孩子们会把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在他们富有创造性的小手中变化莫测,转眼间会被制作成娃娃、汽车、蝴蝶、螃蟹等他们所喜爱的玩具。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会从中体会到成功和快乐。
区域游戏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巧妙投放最适合幼儿的材料,创设最优化的环境,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第五篇: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渭教学前[2015]13号文件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小区域,大发展”区域活动,把幼儿园区域活动作为园内常态工作来抓,进一步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培养孩子的良好个性,促进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参与对象
各班级全体幼儿
三、区域活动设计种类
益智区:游戏、棋艺。
数学区:完成数字对应、造房子、圈圈写写。语言区:快乐识字,早期阅读。美工区:绘画、手工、装饰环境。生活区:超市、娃娃家。建构区:建造游乐场。
四、活动项目及要求 1.造房子
学习10以内的组成,积累几种10以内的组成经验。印有1—9数字及相互配对的卡片若干、房子底版若干。2.水果火车
通过操作活动,学习间接的模式的排序。
火车底版若干、水果卡片若干、数字标记卡多张、代号图片若干。3.连连看
通过操作活动,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写有10以内的算术题及相应的答案的卡片若干。(塑封)、水彩笔若干。4.圈圈写写
学习1—10数字的正确书写。
写有1—10数字卡片若干。(塑封)、水彩笔若干。5.美丽的房子
通过涂色活动,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画有房子的卡片一幅(上有10以内加减法题目)、水彩笔若干。6.摇摇乐
要求:在摇摇、看看、记记的基础上,学习10以内的组成,激发幼儿参与数活动的兴趣。
材料:用豆腐盒分割两半,内放各种物品(珠珠、弹珠、花片等)并包装,记录纸若干。
玩法:幼儿摇动摇摇乐,看一看两边各有多少,然后记录下来。如果分法一样只能记录一次。幼儿熟悉玩法后,可让幼儿两人以猜拳的方式进行,比比谁的分法多。
活动目标
①能按意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遇到问题能进行协商,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②活动中能遵守游戏规则,愉快游戏。
③能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评价自己地游戏过程。活动准备:
各区游戏材料。美工区增添装饰拖鞋地各类材料,如包装带、邹纹纸、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活动区域及内容。
1.请幼儿自由观察各区游戏内容。
2.请幼儿提出不清楚地地方,和不会玩的地方,教师正对幼儿提问介绍玩法。
二、提出游戏注意点。1.安静游戏,小声商量。2.不争抢玩具,相互谦让。3.遵守各区游戏规则。
三、幼儿自选游戏,教师巡回指导。1.帮助引导幼儿合理选择区域。2.鼓励幼儿有始有终地完成游戏。
四、结束活动。
1.在音乐声中集中幼儿,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游戏情况。2.教师小结游戏。
7.图书屋
★听一听
播放mp3.hoing/ppt故事机等
●猜字
继续投放一些象形文字的图片及相关文字卡片
●提醒幼儿专心倾听故事,学着朗诵儿歌,能认真听故事。
●引导幼儿观察象形文字,认一认对应的文字是什么,看谁认得对又快。
8.手工室
★爱护环境画册
投放绘画纸、水彩笔、废旧画报等材料
★变废为宝
投放与制作环境保护标志相关的废气物,如包装纸盒、易拉罐等
●指导幼儿运用剪、贴、画等方法来制作爱护环境画册。
●引导幼儿将收集的废气物材料加工制作成不乱扔废气物的标志。
9.棋类游戏
内容涵盖了幼儿数学、语言、科学等各知识领域。在教学中,既可以作为区角环境布置的一部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又可以配合幼儿园教学大纲,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练习巩固。在指导思想上以孩子为出发点,迎合孩子兴趣,适合孩子特点,渗透环保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区角活动的特色。制作方法
①在有色卡纸上打格或划线,做成棋盘。
②选同类废旧瓶盖做棋子。③根据各种棋的内容要求,在废旧图书上选取画面剪下来,贴在瓶盖或棋盘上。
具体玩法
①计算棋
制作目的: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作品玩法:每人四道没有答案的加减法运算题目,掷骰子决定谁先摸棋,摸到棋后不准被别人看到,数出棋内图形的数目,看该数目是否是自己题目中的答案,是则放在对应的题后,不是则放回原处,记住下次不能再摸该棋子。按顺序轮流进行,先找完正确答案者为赢。
层次变化:幼儿先玩10以内数的加减,熟练后再增加至20以内数的加减;为充分照顾幼儿之间的差异,可先玩小棍表示数量的题,后玩数字题。
②五子棋
制作目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作品玩法:二人各执一色棋子,每人都要尽快把自己的棋子摆成五子相连的一排(横、竖、斜排均可),同时阻断对方的五子连接,最后五子相连排数多者为赢。
层次变化:能力差的幼儿可与同伴协商自行制定玩法及规则,玩排序接龙、摆图形等游戏。能力强的幼儿可玩五子棋。③识字棋
制作目的:复习识字,培养幼儿组词造句能力。
作品玩法:字朝下摆放,猜拳决定谁先翻棋。由一名识字能力强的幼儿做裁判。翻棋者随意翻一棋子并大声读出字的读音。读音正确,该棋子拿出,小标志移动一个数;错误,该棋子放回原处,小标志不动。小标志先到终点者为赢。
层次变化:先玩识字游戏,再玩选字组词、造句游戏。
④故事棋
制作目的: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作品玩法:棋子画面内容为时间、地点、人物等故事要素。幼儿猜拳决定谁先开始,轮流选棋,每次一个,逐个置于1——4的数字上,选够4个停止,根据自己所选画面轮流编故事,故事中有所选四个画面内容的可以得一面小红旗。得红旗多者为赢。
层次变化:初玩时画面全部朝上摆放,幼儿看着画面选棋编故事。过一段时间后,画面朝下摆放,幼儿不看画面选棋编故事。
⑤分类棋
制作目的:培养幼儿的分类能力。
作品玩法:棋子画面分四类:动物类、花卉类、人物类、水果类,每类五个画面,幼儿协商分配所找类别,猜拳决定谁先开始,摸到棋后,不能让别人看到画面,是属于自己所找类别的,画面朝上摆放在自己一边,反之放回原处,记住下次不再摸该棋。大家按顺时针方向轮流摸棋,先集齐同类别五个画面者为赢。
层次变化:先玩四个一级概念:动物、人物、花卉、水果;再玩四个二级概念,如爬行动物、兽类动物、鸟类动物、鱼类动物,依次类推,难度逐渐加深。
⑥单数、双数棋
制作目的:促进幼儿对10以内或20以内单数、双数的认识。
作品玩法:幼儿两人从起点出发,投骰子决定谁先出棋。出棋的幼儿要数好所到棋上图形数目,并说出是单数还是双数,然后,翻棋看答案,判断正误。正确,行至此棋,错误,后退一步。先到小红旗处者为赢。
层次变化:幼儿先玩10以内的单、双数,再玩20以内的单、双数。熟练掌握后,根据教育活动目标,可改变棋子画面内容,用此形式复习相邻数、数的组成等。
⑦趣味安全棋 制作目的:认识“1—60”数的顺序,练习手口一致点数;开展幼儿安全教育。
作品玩法:从起点出发,猜拳决定谁先掷骰子,骰子面朝上的数目为所走棋的步数,走到正确做法的图片处,按提示前进;走到错误做法的图片处,按提示后退。先到终点为赢。
层次变化:先玩根据图意进退,熟练后去掉图片,用箭头、文字等符号进行提示,加强幼儿识字。主要特点:
a.体现美感要求。棋面、棋子色彩鲜艳、形式多样,视觉上有美感享受,个别棋盘配有骰子和赢小红旗设计,能够吸引幼儿,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b.体现游戏的自主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主选择棋类内容和游戏伙伴,有很大的自主权。
c.能兼顾个别差异。每种棋类游戏的难度都有层次设计,各种能力的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层次的玩法,都有机会参与。
d.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幼儿在手、眼、脑并用的操作过程中,能提高自己的数学运算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锻炼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并帮助幼儿复习识字、丰富数学知识,从而起到全面促进幼儿心智功能发展的目的。同时,除传统棋类外,大部分棋类游戏能够配合教学大纲,成为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的好方法。
e.能促进非智力因素的提高。通过自由结伴游戏,促进了幼儿的人际交往和团结协作能力;通过观战、当裁判,可以增强幼儿规则、纪律意识;平时的互帮互学,使幼儿真切感受到友谊带来的快乐。从多方面促进了幼儿非智力因素的提高。
f.投入少,价值大。全部棋子皆为废旧瓶盖,在引导幼儿搜集废旧物品、制作游戏器具的过程中由班内幼儿搜集,体现了废物利用,渗透了环保教育。
2015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