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
《馒头发霉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霉是一种微生物,了解其形状、颜色及其作用和危
害;知道霉产生的条件,了解防止发霉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能够利用工具观察霉,并通过图画、文字、语言等描述
霉的样子
能够设计对比实验,研究霉产生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欲望
在科学实验中勇于克服困难,善始善终
二、教学过程
(一)通过图片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霉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2.交流:你带来了什么发霉的物品? 3.讨论:关于霉,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二)学生观察霉的样子
1.讲述:请大家仔细观察带来的发霉的物品(馒头、橘子等),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并完成导学案课前探究表格部分。
2.学生观察记录,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教师小结: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
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
(三)指导学生阅读资料
1.谈话:霉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对此,你了解些什么呢? 2.学生交流对霉的已有认识。
3.学生阅读教材资料——《霉的功与过》。
4.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霉的其他资料,让学生明白霉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对人类有贡献也有危害。
(四)探究霉的生长条件 1.大胆进行假设。
(1)提问:你们知道在哪些条件下馒头容易发霉?请大家根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想,再请各个小组把这些条件写下来。(2)各小组汇报猜想结果。2.设计实验方案。
(1)讲述:同学们的推想是否正确,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下面先请各小组根据导学案课内探究的表格设计几个对比实验。(2)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要求把设计意图写下来。(3)小组派代表利用实物投影仪汇报交流。
(4)小结:在我们假设的条件中,选择一个进行研究,在改变这个条件的同时,其他条件不能改变。
3.小组相互交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实验。
4.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课外进行对比实验。
(五)汇报探究霉的生长条件的结果 1.各小组简要汇报实验过程及结果。
2.分析实验结果,发现规律:食物或其他物品在温暖和潮湿的条件下最容易发霉。
(六)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一些方法 1.提问:你们还见过哪些食物或物品会发霉?
2.启发谈话:发霉给我们人类带来许多不便,我们可以怎样防止食物或物品发霉呢?
3.看教材,说说为什么要这么做?
(七)拓展延伸
1.课外实验:学生继续研究霉产生的其他条件。2.进一步探究防止食物或物品发霉的方法。板书设计
3、馒头发霉了
霉的生长条件: 温度、阳光、湿度
温暖、潮湿
《馒头发霉了》评课记录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对学生科学思维的训练、培养是科学课程标准赋予的一项基本要求。宿宁宁老师执教的《馒头发霉了》一课时,能立足课堂,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培养学生思维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教师的“引”,让思维点燃。
疑问是激起学生进行思维的原始动力。宿老师在导入时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和思维的动力,为本节课确立了探究的主题。我们强调在让学生“动手”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动脑”,最终内化成一种固有的知识和技能。
二、科学表述,让思维开花。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准确科学的语言表述才能体现出学生的思维发展。
宿老师在课上十分注重学生对语言的表述。并且实验时,注重事实证据,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注重情感目标的培养
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有序的导、学生积极的参与、体验、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具有主动、负责、开拓、创新的个性特征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的结合。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和科学的学习态度,树立将科学转化为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
《馒头发霉了》教学反思
发霉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食物或其他物品发霉的例子经常可见。霉是什么?为什么会发霉?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霉一定是有害的吗?这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且乐于探究的问题。本课的探究活动从日常生活中发霉的现象开始,观察霉、探究霉的生长条件,研讨怎样防霉,了解霉的功与过,加深学生对霉的认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环节的处理:
第一,观察霉,认识霉有不同的形态。我首先让学生回忆在什么地方见过霉,让学生尽可能在回忆中发现容易发霉的季节、气温、环境等因素,以便学生在后面设计发霉的实验中调用这些已有经验。接着,我指导学生观察发霉的物品,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最后用显微镜观察,让学生在逐次观察中不断加深对霉的认识。
第二,设计并进行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件。(1)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想一些物品发霉的事例及其环境条件,推测出物品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2)为了判定霉是否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生长,我引导学生找出与之相反的条件,并对这四种条件进行组合。(3)根据四种条件组合,确定对比实验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条件相同,另一个条件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对比实验。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在每一组对比实验中,相同的条件和不同的条件分别是什么,以便控制实验的变量。
第三,在“霉的功与过”的教学中,我首先介绍人们对霉的利用,然后指出霉给人和动物带来的危害。我注重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霉,渗透辨证思想,并及时指出在没有青霉素之前,很多疾病无法治疗,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青霉素发现的伟大。
第二篇:六年级科学上册《馒头发霉了》教案
六年级科学上册《馒头发霉了》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利用显微镜观察物品上的霉。
2、能够设计有控制变量地探究性实验,研究物体发霉的条。
3、能够用图和文字表示显微镜下霉菌的特点。
4、指导霉菌也使微生物的一种。
、知道霉菌对人类有正反两方面地作用。
6、知道发霉的原因,了解防止发霉的方法。
重点:探究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容易发霉。
难点:设计有控制变量地探究性实验。
教学环节:
一、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了解到霉有颜色差异。
1、出示发霉的馒头,请学生观察。
2、请学生借住放大镜进行观察。
二、用显微镜观察,认识到霉有形状差异。
3、分发显微镜,要求仔细观察,用图画画下所看到的霉菌样子。
4、师给于肯定,提出质疑:这些霉菌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产生呢?根据是什么?
三、探讨发霉的条。设计实验进行研究。、让学生做出预测,请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预测设计实验。比一比
第三篇:六年级科学上册 馒头发霉了教案1 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馒头发霉了
一、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显微镜观察霉,并能通过图画、文字、语言等描述霉的样子;
2.能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
3.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奥秘的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
2.难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
三、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水果、放大镜、显微镜、抹布、切片、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图片引出话题:
通过多媒体出示霉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见过没有?
2.交流:你带来了什么发霉的物品?
讲述:请大家仔细观察带来的发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先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一下所见到的霉形状。再用显微镜观看物品上的霉,用文字和画在活动记录纸上描述显微镜下霉的形状和特征。(做好巡视和辅导)
3.学生汇报、小结:
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
4.讨论霉菌有生命吗?怎样证明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
5.讨论:
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探究馒头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其他物体发霉的条件和馒头发霉一样吗?
6.讨论:
教材第9页表,你认为除了表中列出的实验条件外,还有哪些组合方式。请补写在表格的下方。1
课堂小结:
霉是什么?它有生命吗?物体发霉的条件有哪些?
作业:每小组选择一个组合条件做物体发霉的实验。写好实验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霉是不是就会在食品上发生?在其他物品上会发生吗?
2.霉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3.交流,根据实验说明霉发生的条件和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有关。
(二)根据发霉的条件说明应该怎样防止发霉
1.隔绝空气。
2.保持干燥。
3.高温灭杀。
4.低温保存。
(三)教师辅导学生学习霉的功过。
1.可以用霉制止食品。
2.制作药品
3.霉菌会使物品损坏
4.霉变食品会危害人体健康。
(四)学习科学家发明青霉素的故事。
(五)小结:
应该怎样防止有害的霉发生?应该创造什么条件让有益的霉发生。
第四篇:六年级科学上册-馒头发霉了教案1-苏教版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显微镜下的世界
第3课 馒头发霉了
宁国市港口镇中心小学 杨辉胜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够利用显微镜观察霉,并能通过图画、文字、语言等描述霉的样子; 2.能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科学知识
1、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
2、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奥秘的欲望。2.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
2.难点: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对霉菌已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对本课的所要探究的问题会充满兴趣,有利于本课的组织教学。但是,凭借已有的经验对霉菌产生的条件进行假设,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在课外做对比实验,人会是他们的困难之处。
四、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水果、放大镜、显微镜、抹布、切片、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图片引出话题:
通过多媒体出示霉的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在我们的生活中见过没有? 2.交流:你带来了什么发霉的物品?
讲述:请大家仔细观察带来的发霉的物品,看一看,物品的霉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先请同学们用语言描述一下所见到的霉形状。再用显微镜观看物品上的霉,用文字和画在活动记录纸上描述显微镜下霉的形状和特征。(做好巡视和辅导)3.学生汇报、小结:
霉是一种生物,它非常小,用眼睛很难直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所以叫它微生物。霉的种类很多,颜色各异,有青绿色、黄色、黑色、白色等,形状有绒毛状、蛛网状、絮状等 4.讨论霉菌有生命吗?怎样证明呢?(从无到有,从少到多)5.讨论:
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探究馒头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其他物体发霉的条件和馒头发霉一样吗? 6.讨论:
教材第9页表,你认为除了表中列出的实验条件外,还有哪些组合方式。请补写在表格的下方。课堂小结:
霉是什么?它有生命吗?物体发霉的条件有哪些?
作业:每小组选择一个组合条件做物体发霉的实验。写好实验报告。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霉是不是就会在食品上发生?在其他物品上会发生吗? 2.霉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3.交流,根据实验说明霉发生的条件和温度、湿度、空气和光线有关。
(二)根据发霉的条件说明应该怎样防止发霉 1.隔绝空气。2.保持干燥。3.高温灭杀。4.低温保存。
(三)教师辅导学生学习霉的功过。1.可以用霉制止食品。2.制作药品 3.霉菌会使物品损坏 4.霉变食品会危害人体健康。(四)学习科学家发明青霉素的故事。(五)小结:
应该怎样防止有害的霉发生?应该创造什么条件让有益的霉发生。
2016-9 3
第五篇:《馒头发霉了》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活动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将自己携带的发霉的馒头展示给大家看。这样抛砖引玉,问:你们在生活中,看到什么发霉了?是什么样子的?这学生就纷纷举手汇报自己的发现。然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好好的一个馒头会发霉呢?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猜想。这样时候我找同学进行汇报其搜集的有关霉菌的资料。但是在课上学生没有充分地进行这项工作。因此我只有自己介绍有关真菌和孢子的知识和内容。现在想来,对于学生进行作业一定积极的要定并且之后予以评价,对于经常不参与活动的学生要积极的进行教育,使其认识到学习和搜集资料的观察。
然后我问到学生:我们知道种子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芽生长?那么孢子在什么条件下发芽生长呢?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猜想。最终学生得到了四个猜想 温暖,潮湿、阴暗、有空气。然后我指出同学们都认为在温暖的环境中容易发霉,那么我怎样进行验证这个条件呢?然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在学生设计的过程,我们安排学生进行进行小组交流,现在想来我需要进行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这样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探究的积极性。
最后学生回答需要进行对比实验进行操作验证。然后学生回答对比实验的做法。
有这个设计的经验,学生对于设计其他的实验方案都有较为容易的设计。我因此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但是我发现学生似乎对于这个实验设计感觉太简单,没有积极的进行。我组织学生进行汇报的时候,学生的汇报很是比较的让我满意。
这节课就这样结束了。自我感觉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