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
健身气功——八段锦动作详细解说及要领
预备式
动作解说:
两脚并步站立,两臂垂与体侧,目视前方,左脚向左开步,与肩同宽,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两腿膝关节稍屈,同时两臂外旋,向前合抱于腹前,掌心向内,两掌指尖距约十公分,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头向上顶,下颌微收,舌顶上颚,嘴唇轻闭,沉肩坠肘,腋下虚掩,胸部宽松,腹部松沉,收髋敛臀,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
抱球时大拇指往上翘,其余四指朝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正确做法:沉肩垂肘,大拇指放平,收髋敛臀,命门穴放松,膝关节不超过脚尖,两脚平行站立,功法作用:
宁静心神,调整呼吸,内安五脏,端正身形,从精神和肢体上做好练功前的准备,第一式:
两手托天理三焦
动作解说:首先两臂外旋微下落,两掌五指分开在腹前交插,掌心向上,目视前方。然后,两掌挺膝伸直,同时两掌上托与胸前,随后两臂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两掌,两掌继续上托,肘关节伸直,同时下合内收,动作稍停,目视前方。然后,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分别向身体两侧下落,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全部动作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
动作要点:
两掌上托要舒胸展体,略有停顿,保持身拉,两掌下落,松腰成宽,沉臂坠肘,松腕竖指,上体通正。
易犯错误:
两掌上托时抬头不够,上举时松懈断劲。正确做法:
两掌上托,舒胸展体,缓慢用力,下颌先向上注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有掌根。功法作用:
根据中医说法,脐以下为下焦,胸格至脐我中焦,胸格以上我上焦。这一式动作,通过两手交插上举,缓慢用力,保持身拉,可使三焦通畅,气血调和。通过拉长躯干与上肢各关节周围的肌肉与韧带,下关节软组织,对提高关节的灵活性,防治肩骨颈椎疾患,颈椎病具有良好的作用,第二式:
左右开弓似射雕
动作解说:
第一个动作,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站立,膝关节缓慢伸直,两掌向上交插与胸前,左撑在外,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右掌曲指,向右拉到臂前,左掌成八字撑,左臂内旋,第1页,共5页
向左推出,与肩同高,同时,两脚曲膝半蹲成马步,动作略停,目视左前方。第三个动作,重心右移,两手变自然掌,右手向右画弧与肩同高,掌心斜向前,重心继续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视相同,只是左右相反,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第三遍最后移动时,身体重心继续左移,右脚回收成开步站立,膝关节微曲,同时两掌下落,捧于腹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侧拉之手五指要并拢,躯挺,肩臂放平,八字掌侧撑与沉肩对肘,躯腕坚指,掌心含空。易犯错误:
端臂,弓腰,八字脚。正确做法:
沉肩坠肘,上体直立,两脚跟外称。功法作用:
展肩扩胸,可刺激督脉背部俞穴,同时调节手太阴,肺经等经脉之所。它能有效的发展下肢的肌肉,提高平衡和协调能力,同时增加前臂和手部肌肉的力量,提高手腕关节及指关节的灵活性,并有利于矫正驼背肩内收等不良姿式,很好的预防肩、颈疾病。
第三式:
调理脾胃需单举
动作解说:
第一个动作,两腿挺膝伸直,同时左掌上托,经面前上穿,随之臂内旋上举至头的左上方,右掌同时随臂内旋下按至右髋旁,指尖向前,动作略停。第二个动作,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左臂驱肘外旋,左掌经面前下落于腹前,同时右臂外旋,右掌外旋右掌向上捧于腹前,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视动作相同,但左右相反,该式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到第三次最后移动时,便两腿膝关节微屈,右掌下压至右髋旁,指尖向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舒胸展体,拔长腰脊,两肩松沉,上撑下按,力在撑根。易犯错误:
两掌手指方向不正,肘关节没有弯曲度,上体不够舒展。正确做法:
注意两掌放平,指尖摆正,力在掌根,肘关节稍屈,对拉拔长。功法作用:
通过左右上肢,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可以牵拉腹腔,对中焦脾胃起到按摩的作用,同时,可以刺激胸于斜骨的相关经络,以及背部输血等。具有调理脏腹经络的作用。该式动作,可使脊柱内各锥骨间的小关节及小肌肉得到锻炼,从而增强脊柱的灵活性与稳定性,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肩、颈疾病。
第四式:
五劳七伤往后瞧
动作解说:
第一个动作,两腿挺膝,重心升起,同时两臂伸直,指尖向下,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上动不停,两臂外旋,掌心向外,头向左后转,动作稍停,目视左斜后方。第三个动作,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臂内旋按于髋旁,指尖向前,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式相同,方向想反。该式一左一右为一式,共作三次,做到第三次,最后移动时,便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捧于腹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第2页,共5页
头向上顶,肩向下沉,转头不转体,悬臂,两肩后张。易犯错误:
上体后仰,转头又转体,转头与悬臂不充分。正确做法:
下颌内收,转头悬臂弧度应该大一些。功法作用:
五劳,是指心、肝、脾、肺、肾等五劳损伤,七伤指喜、怒、悲、忧、恐、惊、思七情伤害。这个动作通过上肢伸直,外旋扭转的劲力牵张作用,可以扩张牵拉胸腔,腹腔多脏腑,往好瞧的转头动作,可以刺激颈部大锥穴,以及背部五脏六腑的输血,达到防治五劳七伤的目的。这一动作,还能能加颈部及肩关节周围能与运动的肌群的收缩力,增加颈部运动幅度,活动眼肌,改善眼肌疲劳的及肩颈等背部疾患,改善颈部及脑部血液循环,有助于解除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
第五式:
摇头摆尾去心火
动作解说:
第一个动作,重心左移,右脚向右开臂站立,同时两掌上托至头上方,肘关节微屈,指尖相对,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两脚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两臂向两侧下落,两掌浮于膝关节上方。第三个动作,重心向上稍升起,随之重心右移,上体向右侧移,俯身,目视右脚面。第四个动作,重心左移,同时上体由右向前、向左旋转,目视右脚根。第五个动作,重心右移成马步,同时,头向好摇,上体立起,随之,下颌微收,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下左式动作相同,方向相反,该式一左一右为一次,共做三次。做这三次后,重心左移,右脚回收成开步站立,同时,两臂经两侧上举,两掌心相对,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下按至腹前,指尖相对,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马步下蹲,要收髋敛臀,上体中正,摇转时,脖颈与尾闾对拉伸长,速度因柔和缓慢、圆活连贯。
易犯错误:
摇转时颈部僵直,尾闾摇动不灵活,弧度小。正确做法:
上体右倾,尾闾斜摆,上体前俯,尾闾向后画圆,上体不低于水平,使尾闾与颈部对拉拨长,加大旋转弧度,上体侧倾,和向下俯身时,下颌不有意内收或上仰,颈锥与肌肉尽量放松伸长。
功法作用:
属阳热内剩的病疾,该式动作两脚下蹲,摇动尾闾,可刺激督脉等,通过摇头可刺激大椎穴,从而达到舒经泄热的目的,有助于去除心火,在摇头摆尾过程中,脊柱、腰段、颈段大弧度侧屈,反转及回旋,可使整个脊柱的头、颈段,腰腹及臀骨部肌群参与收缩,既增加了颈、腰、髋关节的灵活性,也发展该部位的肌力。
第六式:
两手攀足固肾腰
动作解说:
两腿挺膝,伸直站立,同时,两掌指尖向前,两臂向前、向上举起,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前,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两臂屈肘,两掌下按于胸前,掌心向下,指尖相对。第三个动作,两臂外旋,两掌心向上,随之,两掌掌指随腋下后擦。第四个动作,两掌心向内,沿
第3页,共5页
脊柱两侧向下摩运至臀部。随之上体前俯,沿腿后向下摩运,经脚两侧至于脚面,抬头,目视前下方,动作略停。第五个动作,两掌沿地面前伸,随之用手臂带动上体立起,两臂肘关节伸直上举,掌心向前。该式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六次。做完六次好,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向前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两掌向下摩运要适当用力,至足背时,松腰沉肩,两膝挺直,向上起身时,手臂要主动上举,带动上体立起。
易犯错误:
两手向下摩运时,膝关节弯曲,低头,向上起身时,起身在前,举臂在后。正确做法:
两手向下摩运时,不要低头,膝关节伸直,向上起身时,要以臂带身。功法作用:
通在大弧度前屈后伸,可刺激脊柱,督脉,以及阳关、委中等穴,有助于防治生殖泌尿系统的一些慢性病,达到固肾壮腰的目的。通过几度大弧度前屈好伸,可有效发展躯干,前后伸屈几度肌群的力量与伸展性,同时对于腰部的肾,肾上腺,输尿管等器官有良好的牵拉按摩作用,可以改善其功能,刺激其活动。
第七式:
攒拳怒目争气力
动作解说:
第一个动作,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两腿半蹲成马步,同时两掌握拳于腰侧,大母指在内,拳眼向上,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左拳向前冲出,与肩同高,拳眼向上,目视左拳。第三个动作,左臂内旋,左拳变掌,五口向下,目视左掌。第四个动作,左臂外旋,肘关节微屈,同时左掌向左缠绕,变掌心向上后,握住,大拇指在内,目视左拳。第五个动作,左拳屈肘回收至腰侧,拳眼向上,目视前方。右式动作与左视动作相同,该式一左一右为一式,共做三次,做完三次后,重心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拳变掌回于体侧,目视前方。
动作要点:
冲拳时怒目圆睁,脚指抓地,拧腰瞬间,力达全面,马步的高低,可根据自己腿部的力量灵活掌握,回收时要旋腕,五指用力抓握。
易犯错误:
冲拳时上体前俯,端肩,掀肘,回收时旋腕时不明显,抓握无力。正确做法:
冲拳时,小臂贴内前送,头向上顶,上体立直,肩部松沉,肘关节微屈,力达全面,回收时,先五指伸直,充分旋腕,再屈指用力抓握。
功法作用:
该式动作的怒目瞪眼,可刺激肝经,使肝血充盈,肝气输泄。该式动作,两腿下蹲,脚指抓地,双手转拳,旋腕,手指足节强力抓握等动作,可刺激手足、三阳、三阴经脉和督脉,同时,可使全身肌肉、经脉受到劲力牵张刺激,长期锻炼可使肌肉结实有力,气力增加。
第八式:
背后七颠百病消
动作解说:
第一个动作,两脚跟提起,头上顶,动作稍停,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两脚根下落,轻震地面,该式一起一落为一式,共做七次。
动作要点:
第4页,共5页
上提时要脚指抓地,脚跟尽力抬起,两脚并拢,百会穴上顶,略有停顿,掌握好平衡,脚根下落时要轻轻下震,同时,松肩舒臂,周身放松。
易犯错误:
上提时端肩,身体重心不稳。正确做法:
脚指抓住地面,两脚并拢,提杠收腹,肩向下沉,百会穴上顶。功法作用: 脚十指抓地,可刺激足部有关经脉,调节相应脏腑功能,同时惦足可刺激几度与上督脉,使全身,脏腑经络,气血通畅,阴阳平衡,惦足而立,可发展小脚后群肌力,拉长主体肌肉韧带,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落地振动可轻度刺激下肢,与几度各关节内外结构,便做全身肌肉得到了很好的放松、复位,有助解除肌肉紧张。
收势:
动作解说:
第一个动作,两臂内旋向两侧摆起,与髋同高,掌心向后,目视前方。第二个动作,上动不停,两臂屈肘,两掌相结于腹部,男性左手在里,女性右手在里。第三个动作,两臂回于体侧。
动作要点:
两掌内外劳宫相结于丹田,周身放松,气沉丹田,收宫时要注意,体态安神,举止稳重,做一下整理活动,如锉手摩面浴面,可肢体放松动作。
功法作用:
使气息归元,整理肢体,放松肌肉,娱乐心情,尽一步巩固练功的效果,逐渐恢复到练功时安静的状态。
完毕!谢谢观看!要坚持锻炼,祝你身体健康!
第5页,共5页
第二篇:健身气功八段锦口诀
健身气功八段锦口诀 1.两手托天理三焦 2.左右开弓似射雕 3.调理脾胃须单举 4.五劳七伤往后瞧 5.摇头摆尾去心火 6.两手攀足固肾腰 7.攒拳怒目增气力 8.背后七颠百病消
步骤/方法
1.预备势
两脚平行与肩宽,双手侧摆抱腹前。屈膝身正心平静,调整呼吸守丹田。
2.两手托天理三焦
叉指上托抬头看,平视上撑意通天。
两臂下落沉肩肘,松腕舒指捧腹前。
3.左右开弓似射雕
跨步直立搭手腕,马步下蹲拉弓弦。
变掌外推臂伸展,并步起身往前看。
4.调理脾胃须单举
外旋上穿经面前,一掌上撑一掌按。
掌根用力肘微屈,舒胸拔脊全身展。
5.五劳七伤往后瞧
起身松腕臂外旋,转头双目往后看。
身体调正膝微屈,掌指向前往下按。
6.摇头摆尾去心火
马步下蹲臀收敛,先倾后旋向足看。
颈尾伸拉头上顶,头摇尾摆对称转。
7.两手攀足固肾腰
以臂带身上抻展,转掌下按膻中前。
指顺腋下向后插,摩运脊背将足攀。
8.攒拳怒目增气力
马步下蹲握固拳,单臂前冲瞪双眼。
拧腰顺肩趾抓地,旋腕握拳收腰间。
9.背后七颠百病消
两脚并拢要沉肩,呼吸均匀把足颠。
脚跟抬起稍停顿,下落震地全身安。
10.收势
体态安详身自然,均匀呼吸鼻内旋。
两手相叠小腹处,将气收归下丹田。
第三篇:健身气功《八段锦》(完整版)
健身气功《八段锦》
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导引术。4000~5000年前,中国中原大地洪水泛滥,百姓深受雨水潮湿的侵害,筋骨多瑟缩而不达,气血多郁滞而不行。有贤能者发明了“舞”,用来摆脱这些病痛。这种祛病健身的“舞”后来就演变成导引术。导引者,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导引术就是通过自身的特殊锻炼方式,使机体气机流畅,骨正筋柔;可以很好的激发自身调理能力,消除病痛,增进健康,延缓衰老。
健身气功八段锦当初是由一些治病保健的单式动作发展组合起来的,因此八段锦每一式都有其独自的功效,既可选择单式或几式练习,也可以整套练习。
功法特点: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蒹;神形融合,气寓其中。习练要领:松静自然;准确灵活;练养相蒹;循序前进。下面我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八段锦各式的动作要点、健身功效。
第一段 两手托天理三焦
(1)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臂徐徐分别自左右身侧向上高举过头,十指交叉,翻转掌心极力向上托,使两臂充分伸展,不可紧张,恰似伸懒腰状。同时缓缓抬头上观,要有擎天柱地的神态,此时缓缓吸气。
(2)翻转掌心朝下,在身前正落至胸高时,随落随翻转掌心再朝上,微低头,眼随手运。同进配以缓缓呼气。
如此两掌上托下落,练习四至八次。另一种练习法,不同之处是每次上托
时两臂徐徐自体侧上举,且同时抬起足跟,眼须平视,头极力上顶,亦不可紧张。然后两手分开,在身前俯掌下按,足跟随之下落,气随手按而缓缓下沉于丹田。如此托按 4 ~ 8 次。
这一式由动作上看,主要是四肢和躯干的伸展运动,但实际上是四肢、躯干和诸内脏器官的同时性全身运动。
三焦,是指人体上、中、下三焦,属于六腑 之一,位于胸腹之间,其中胸膈以上为上焦,胸膈与脐之间为中焦,脐以下为下焦。人体 三焦主司疏布元气和流行水液。这一式为两 手交叉上托,拔伸腰背,提拉胸腹,可以促 使全身上下的气机流通,水液布散,从而周 身都得到元气和津液的滋养。
第二段 左右开弓似射雕
(1)两脚平行开立,略宽于肩,成马步站式。上体正直,两臂平屈于胸前,左臂在上,右臂在下。
(2)手握拳,食指与拇指呈八字形撑开,左手缓缓向左平推,左臂展直,同时右臂屈肘向右拉回,右拳停于右肋前,拳心朝上,如拉弓状。眼看左手。
(3)、(4)动作与(1)、(2)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各开弓 4 ~ 8 次。这一动作重点是改善胸椎、颈部的血液循环。临床上对脑震荡引起的后遗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时对上、中焦内的各脏器尤对心肺给予节律性的按摩,因而增强了心肺功能。通过扩胸伸臂、使胸肋部和肩臂部的骨骼肌肉得到锻炼和增强,有助于保持正确姿势,矫正两肩内收圆背等不良姿势。
这一式展肩扩胸,左右手如同拉弓射箭式,招式优美;可以抒发胸气,消除胸闷;疏理 肝气,治疗胁痛;同时消除肩背部的酸痛不 适。对于那些长期伏案工作,压力较大的白 领人士,练习它可以增加肺活量,充分吸氧,增强意志,精力充沛。
第三段 调理脾胃臂单举
(1)左手自身前成竖掌向上高举,继而翻掌上撑,指尖向右,同时右掌心向下按,指尖朝前。
(2)左手俯掌在身前下落,同时引气血下行,全身随之放松,恢复自然站立。
(3)、(4)动作与(1)、(2)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手交替上举各 4 ~ 8 次。
这一动作主要作用于中焦,肢体伸展宜柔宜缓。由于两手交替一手上举一手下按,上下对拔拉长,使两侧内脏和肌肉受到协调性的牵引,特别是使肝胆脾胃等脏器受到牵拉,从而促进了胃肠蠕动,增强了消化功能,长期坚持练习,对上述脏器疾病有防治作用。熟练后亦可配合呼吸,上举吸气,下落呼气。
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的源泉。中医认为,脾主升发清气,胃主消降浊气。这 一式中,左右上肢松紧配合的上下对拉拔伸,能够牵拉腹腔,对脾胃肝胆起到很好的按摩作 用,并辅助它们调节气机,有助于消化吸收,增强营养。
第四段 五劳七伤往后瞧
(1)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臂自然下垂或叉腰。头颈带动脊柱缓缓向左拧转,眼看后方,同时配合吸气。
(2)头颈带动脊柱徐徐向右转,恢复前平视。同时配合呼气,全身放松。(3)、(4)动作与(1)、(2)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后瞧各 4 ~ 8 次。五劳是指心、肝、脾、肺、肾,因劳逸不当,活动失调而引起的五脏受损。七伤指喜、怒、思、忧、悲、恐、惊等情绪对内脏的伤害。由于精神活动持久地过度强烈紧张,造成神经机能紊乱,气血失调,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受损。该式动作实际上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尤其是腰、头颈、眼球等的运动。由于头颈的反覆拧转运动加强了颈部肌肉的伸缩能力,改善了头颈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解除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增强和改善其功能。此式对防治颈椎病、高血压、眼病和增强眼肌有良好的效果。练习时要精神愉快,面带笑容,乐自心田生,笑自心内,只有这样配合动作,才能起到对五劳七伤的防治。另外,此式不宜只做头颈部的拧转,要全脊柱甚至两大腿也参与拧转,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五脏的健壮,对改善静脉血的回流有更大的效果。
五劳,是心、肝、脾、肺、肾五脏的劳损; 七伤,是喜、怒、忧、思、悲、恐、惊的七 情伤害。五劳七伤,犹如今天的亚健康;长 期劳顿,没有及时修养生息,终究造成损伤 的累积。这一式,转头扭臂,调整大脑与脏 腑联络的交通要道——颈椎(中医称为天柱);同时挺胸,刺激胸腺,从而改善了大脑对 脏腑的调节能力,并增强免疫和体质,促进 自身的良性调整,消除亚健康。
第五段 摇头摆尾去心火
(1)马步站立,两手叉腰,缓缓呼气后拧腰向左,屈身下俯,将余气缓缓呼出。动作不停,头自左下方经体前至右下方,像小勺舀水似地引颈前伸,自右侧慢慢将头抬起,同时配以吸气;拧腰向左,身体恢复马步桩,缓缓深长呼气。同时全身放松,呼气末尾,两手同时做节律性掐腰动作数次。
(2)动作与(1)动作同,唯左右相反。
如此(1)、(2)动作交替进行各做 4 ~ 8 次。
此式动作除强调松,以解除紧张并使头脑清醒外,还必须强调静。俗谓:静以制躁。“心火”为虚火上炎,烦躁不安的症状,此虚火宜在呼气时以两手拇指做掐腰动作,引气血下降。同时进行的俯身旋转动作,亦有降伏“心火”的作用。动作要保持消遥自在,并延长呼气时间,消除交感神经的兴奋,以去“心火”。同时对腰颈关节、韧带和肌肉等亦起到一定的作用,并有助于任、督、冲三脉的运行。
心火者,思虑过度,内火旺盛。要降 心火,须得肾水,心肾相交,水火既 济。这一式,上身前俯,尾闾摆动,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可以消除心 烦、口疮、口臭、失眠多梦、小便热 赤、便秘等等症候。
第六段 两手攀足固肾腰
(1)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掌分按脐旁。(2)两掌沿带脉分向后腰。
(3)上体缓缓前倾,两膝保持挺直,同时两掌沿尾骨、大向下按摩至脚跟。沿脚外侧按摩至脚内侧。
(4)上体展直,同时两 手沿两大腿内侧按摩至脐两旁。如此反覆俯仰 4 ~ 8 次。
腰是全身运动的关键部位,这一势主要运动腰部,也加强了腹部及各个内脏器官的活动,如肾、肾上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等。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之脏”。肾是调节体液平衡的重要脏器。肾上腺是内分泌器官。与全身代谢机能有密切关系。腰又是腹腔神经节“腹脑”所在地。由于腰的节律性运动(前后俯仰),也改善了脑的血液循环,增强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及各个组织脏器的生理功能。长期坚持锻炼,有疏通带脉及任督二脉的作用,能强腰、壮肾、醒恼、明目,并使腰腹肌得到锻炼和加强。年老体弱者,俯身动作应逐渐加大,有较重的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患者,俯身时头不宜过低。
这一式前屈后伸,双手按摩腰背下肢后方,使人体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得到拉伸牵 扯,对生殖系统、泌尿系统以及腰背部的 肌肉都有调理作用。
第七段 攒拳怒目增气力
预备姿势:两脚开立,成马步桩,两手握拳分置腰间,拳心朝上,两眼睁大。
(1)左拳向前方缓缓击出,成立拳或俯拳皆可。击拳时宜微微拧腰向右,左肩随之前顺展拳变掌臂外旋握拳抓回,呈仰拳置于腰间。
(2)与(1)动作同,唯左右相反。如此左右交替各击出 4 ~ 8 次。
此式动作要求两拳握紧,两脚拇趾用力抓地,舒胸直颈,聚精会神,瞪眼怒目。此式主要运动四肢、腰和眼肌。根据个人体质,爱好、年龄与目的不同,决定练习时用力的大小。其作用是舒畅全身气机,增强肺气。同时使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兴奋,有利于气血运行。并有增强全身筋骨和肌肉的作用。
中医认为,肝主筋,开窍于目。这一式马步冲拳,怒目瞪眼,均 可刺激肝经系统,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泄,强健筋骨。对那些长 期静坐卧床少动之人,气血多有 郁滞,尤为适宜。
第八段 背后七颠百病消
预备姿势: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或两脚相并。
两臂自身侧上举过头,脚跟提起,同时配合吸气。两臂自身前下落,脚跟亦随之下落,并配合呼气。全身放松。如此起落 4~8 次。
此式通过肢体导引,吸气两臂自身侧上举过头,呼气下落,同时放松全身,并将“浊气”自头向涌泉引之,排出体外。“浊气”是指所有紧张、污浊病气。古人谓之“排浊留清”或“去浊留清”。由于脚跟有节律地弹性运动,从而使椎骨之间及各个关节韧带得以锻炼,对各段椎骨的疾病和扁平足有防治作用。同时有利于脊髓液的循环和脊髓神经功能的增强,进而加强全身神经的调节作用。
这一式动作简单,颠足而立,拔伸脊柱,下落振身,按摩五脏六腑。俗话说:百步 走不如抖一抖。这一式下落振荡导致全身 的抖动,十分舒服,不仅可以有利于消除 百病,也正好可以作为整套套路的收功。
第四篇: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特点及练习要领
健身气功八段锦功法特点及练习要领(收集整理)
健身气功八段锦以其简单易学、健身效果明显等特点深受广大练功群众喜爱。为了进一步促进健身气功八段锦的规范性,更好地满足功法展示活动的要求,对健身气功八段锦整体风格、各式动作要领、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做如下归纳,供广大习练者参考。
健身气功八段锦整体风格
(一)动作方面
健身气功八段锦是以肢体运动为主要特点的导引术,它通过肢体运动强壮筋骨,调理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其功法特点主要表现为势正招圆。整套动作看似横平竖直、柔和缓慢,但却方圆相应、松紧结合,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每式中均体现了这一风格。如“左右开弓似射雕”一式,两手自胸前开弓至两侧,再由两侧弧形下落,动作以横平为起点,以半圆为路径,在方正中体现开弓时抻拉之力,回收时松柔之美。上述八段锦的功法特点是在动作进入熟练阶段后,自然而然进入的一种求松静、分虚实、讲刚柔、知内劲的状态。在初学阶段要掌握每一式的动作要领(将在下文细述),先求动作方整,再求动作圆活,先体会柔和缓慢,再体会动静相兼。
(二)呼吸方面
健身气功八段锦在练习时采用逆腹式呼吸,同时配合提肛呼吸。具体方法是,吸气时提肛、收腹、隔肌上升。呼气时隔肌下降、松腹、松肛。与动作结合时遵循起吸落呼、开吸合呼、蓄吸发呼的呼吸原则,在每一段主体动作中的松紧与动静的变化交替处采用闭气。如“两手托天理三焦”一式,两手上托时,吸气;保持抻拉时,闭气;两手下落时,呼气。在动作的初学阶段,要以自然呼吸为主,不要刻意追求呼吸的细、匀、深、长,不要刻意追求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不要让呼吸成为心理负担,以免出现头晕、恶心、心慌、气短等现象。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动作与呼吸的配合要顺其自然,在循序渐进中进入不调而自调的状态。
(三)意念方面
练习健身气功八段锦时意念活动不是守一,而是意想动作过程,不同的习练阶段,其意念活动也是不一样的。在练功初期,意念活动主要在动作要点和动作规格上,这一阶段动作要正确,路线要准确;在功法提高阶段,意念活动主要在动作的风格特点和呼吸的配合上,要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质量,肌肉感觉由紧到松;在功法熟练自如阶段,意念活动随呼吸、动作的协调而越来越自然,做到形与神和,意与气和。在松静、愉悦的心理条件下,在似守非守的意念活动中解除各种紧张状态,做到功法自然流畅,从容自如。
各式的动作要领、易犯错误和纠正方法。
预备势
动作要领:两臂侧起时掌心向后,在体侧45°时转掌心向前;合抱于腹前时立项竖脊,舒胸实腹,松腰敛臀,放松命门,中正安舒,如坐高凳。
易犯错误:两臂侧起时耸肩; 抱球时掀肘,大拇指上翘,其余 四指斜向地面,塌腰、跪腿、八字脚。
纠正方法:两臂侧起时沉肩、坠肘,抱球时松腕舒指,指尖相对,拇指放平。预备势在整套功法的段落间和动作的节分处反复出现,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可将预备势作为基本桩功来练,练好该势可直接提高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演练水平和锻炼效果。
第一式 两手托天理三焦
动作要领:两掌向上至胸部时,翻掌上托,舒胸展体,抬头看手;抻拉时下颏微收,头向上顶,略有停顿,脊柱上下对拉拔长,力由夹脊发,上达两掌;两掌下落时要松腰沉髋,沉肩坠肘,松腕舒指,保持上体中正。
易犯错误:两掌上托不充分,抬头不够;两掌保持抻拉时,松懈断劲两掌下落时,肩臂僵硬。
纠正方法:两掌上托时抬头看手,下颏先向上助力,再内收配合两掌上撑,力达掌根,保持伸拉两秒;两掌下落时要先沉肩、坠肘,而后手臂自然下落,身体中正,松腕舒指。
第二式 左右开弓似射雕
动作要领:两腕交搭时沉肩坠肘,掌不过肩;开弓时力由夹脊发,扩胸展肩,坐腕竖指,充分转头,侧拉之手五指要并拢屈紧,臂与胸平,八字掌侧撑需立腕、竖指、掌心涵空。略停两秒,保持抻拉,有开硬弓射苍鹰之势。
易犯错误:开弓时端肩,塌腰,重心偏移;成马步时跪腿,收腿时脚擦地、晃动,步法不灵便。
纠正方法:开弓时立项沉肩,上体直立,充分转头,步法转换要清晰,开弓时马步的膝关节不得超过脚尖,两掌侧撑时移为横裆步。在习练过程中,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马步高度,不可强求,避免动作变形,循序渐进地发展下肢力量。
第三式 调理脾胃须单举
动作要领:单臂上举和下按时,要力达掌根,舒胸展体,拔长腰脊,要有撑天拄地之势。
易犯错误:两臂在上撑、下按时,掌指方向不正;肘关节僵直,没有弯曲度;两臂对拉力度不够,上体不够舒展。
纠正方法:上举和下按时两掌放平,指尖摆正;在肘关节稍屈的状态下体会两肩充分拉伸。
第四式 五劳七伤往后瞧
动作要领:两掌伏按时立项竖脊,两臂充分外旋,展肩挺胸,转头不转体。
易犯错误:两臂外旋时上体后仰;转头与旋臂不充分。
纠正方法:两臂外旋时下颏微收,向后转动时上体中正;转头时看斜后下方45°,旋臂时小拇指侧最大限度外旋,保持两秒抻拉。
第五式 摇头摆尾去心火
动作要领:马步扶按时要悬项竖脊、收髋敛臀、上体中正;侧倾俯身时,颈部与尾闾对拉拔长;摇头时,颈部尽量放松,动作要柔和缓慢,摆动尾闾力求圆活连贯。
易犯错误:摇转时头部僵直,尾闾转动不圆活;摇转时挺胸展腹,上体后仰。
纠正方法:转头时,颈部肌肉尽量放松,不可主动用力,头部转动速度要慢于尾闾转动;向后转动头部时要含胸,抬头向上看,向前转动尾闾时要收腹,向后转动时要先塌腰,再敛臀立身。在马步状态下转动尾闾有一定难度,可以将动作分解练习,先体会头部摇转,再体会尾闾转动,最后将转头和转动尾闾结合起来。
第六式 两手攀足固肾腰
动作要领:双手反穿经腋下尽量旋腕,俯身摩运时脊柱节节放松,至足背时要充分沉肩;起身时两掌贴地面前伸拉长腰脊,手臂主动上举带动上体立起。
易犯错误:两手向下摩运时低头,膝关节弯曲;向上起身时,起身在前,举臂在后。
纠正方法:两手向下摩运时稍抬头,膝关节伸直,可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自行调整动作幅度;向上起身时以臂带身,两臂贴近双耳。
第七式 攒拳怒目增气力
动作要领:马步下蹲时要立身中正,马步的高低可根据自己腿部的力量灵活掌握;左右冲拳时怒目瞪眼,同时脚趾抓地,拧腰顺肩,力达拳面,旋腕要充分,五指用力抓握。
易犯错误:冲拳时上体前俯,塌腰、耸肩、掀肘;旋腕幅度不够;拳回收时抓握无力。
纠正方法:冲拳时上体正直,百会上领,下颏微收,肩部松沉,前臂贴肋前送,力达拳面;拳回收时,先五指伸直充分旋腕,再屈指用力抓握。
第八式 背后七颠百病消
动作要领:提踵时脊柱节节拉长,脚趾抓地,脚跟尽量抬起,两腿并拢,提肛收腹,头向上顶,略有停顿,保持平衡;下落时沉肩,颠足时身体放松,咬牙,轻震地面。
易犯错误:提踵时耸肩,身体重心不稳;下落颠足时速度快,用力过大。
纠正方法:提踵时五趾抓地,两腿并拢,提肛收腹,肩向下沉,立项竖脊,百会上领;向下颠足时先缓缓下落一半,而后轻震地面。
收势
动作要点:体态安详,周身放松,气沉丹田,心情愉悦。
易犯错误:收功草率,心浮气躁,急于走动。
纠正方法:收功时动作要徐缓,周身放松,调顺呼吸,气归丹田。收功后可适当做一些整理活动,如搓手、浴面和肢体的按摩、拍打等放松运动。
第五篇:健身气功八段锦口诀及动作演示说明
健身气功八段锦
功法口诀(详细)
第1式 两手托天理三焦
十字交叉小腹前,翻掌向上意托天,左右分掌拨云式,双手捧抱式还原,式随气走要缓慢,一呼一吸一周旋,呼气尽时停片刻,随气而成要自然。第2式 左右开弓似射雕
马步下蹲要稳健,双手交叉左胸前,左推右拉似射箭,左手食指指朝天,势随腰转换右式,双手交叉右胸前,右推左拉眼观指,双手收回式还原。第3式 调理脾胃单臂举
双手重叠掌朝天,右上左下臂捧圆,右掌旋臂托天去,左掌翻转至脾关,双掌均沿胃经走,换臂托按一循环,呼尽吸足勿用力,收式双掌回丹田。第4式 五劳七伤往后瞧
双掌捧抱似托盘,翻掌封按臂内旋,头应随手向左转,引气向下至涌泉,呼气尽时平松静,双臂收回掌朝天,继续运转成右式,收式提气回丹田。第5式 摇头摆尾去心火
马步扑步可自选,双掌扶于膝上边,头随呼气宜向左,双目却看右足尖,吸气还原接右式,摇头斜看左足尖,如此往返随气练,气不可浮意要专。第6式 两手攀足固肾腰
两足横开一步宽,两手平扶小腹前,平分左右向后转,吸气藏腰撑腰间,式随气走定深浅,呼气弯腰盘足圆,手势引导勿用力,松腰收腹守涌泉。第7式 攒拳怒目增气力
马步下蹲眼睁圆,双拳束抱在胸前,拳引内气随腰转,前打后拉两臂旋,吸气收回呼气放,左右轮换眼看拳,两拳收回胸前抱,收脚按掌式还原。第8式 背后七颠百病消
两腿并立撇足尖,足尖用力足跟悬,呼气上顶手下按,落足呼气一周天,如此反复共七遍,全身气走回丹田,健身气功八段锦
全身放松做颠抖,自然呼吸态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