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四中华美德教育教案 07
中华美德教案
勤劳节俭
2010.11.24
教学目标
1、学会辛勤劳动,不懒惰。
2、做到不攀比,花钱得当,不买不必要的东西,学会储蓄。
3、爱惜物品,修旧利废。
教学重难点:讲清勤劳节俭的现实意义。指导学生如何做到勤劳节俭。教育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学习课前搜集诚实守信方面的名言、故事;教师搜集一分钟能做多少事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出本课的话题:勤劳节俭
同学们,现在家庭生活都比较富裕,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家里的独苗,可以说要什么有什么;这时我们还需要不需要劳动和节俭? 引出第九课 《勤劳节俭》
二、结合事例,使学生懂得,勤劳节俭的意义。
1、请同学们看一张照片《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
提问:在抗日战争时期,战士们为什么要开展大生产运动?
(通过背景资料的展示,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熟悉到,没有战士们的劳动开展大生产运动,我们革命就度不过难关,很难取得胜利,)
2、讲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参加劳动的事迹。(课前让学生找)
(通过学生讲,激发学生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的热情)
3、听录音故事,下载《兄弟俩》。(使学生懂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劳动才能创造真正的幸福生活的道理)
4、什么是节俭呢?如今物质条件这么好,还有必要节俭吗?
(节俭是指用钱有节制、俭省,不随便浪费财物,是一种美德。)
5、谁能说说什么是勤劳节俭?
(引导学生总结观点)
小结:对!勤劳就是努力劳动,不怕辛劳。节俭就是爱惜劳动成果,不挥霍浪费。
6、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勤劳节俭的名句。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了一些。下边请同学们读给大家听。
“只勤不俭无底洞,只俭不勤水无源。”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成由勤俭破由奢”
小结:同学们,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一生的瑰宝,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能把它抛弃。
板书: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三、联系实际,讲清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勤劳节俭
1、请看小品表演。
(学生表演:一家人外出在商场购物,孩子要求家长买一些东西。)
提问:改革开放了,一家人生活比较富裕,孩子应当见着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买吗?
家长为什么没有给孩子买,他们是怎样想的?
(学生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一个人假如养成挥霍浪费的怀毛病,对自身成长不利。)
2、请看录像《我上大学了》
(说的是,某学生上大学家长给预备了两大包袱衣服,刚上学没几天干净衣服就穿完了。自己不会洗。就又在脏衣服中挑选稍干净一些的,可是还是免不了招来同学的讥笑声。星期六,他穿着脏衣服,背着两大包裹衣服往家走很是滑稽。)
提问:看了这段录像,你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体会,勤劳能给自己带来方便,生活离不了,从而自觉培养自己勤劳的好习惯)
3、听故事,《南京路上好八连》
提问:八连战士是怎样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
(引导学生回顾八连战士的具体做法,熟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八连的传家宝。)
4、听唱歌曲《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
提问: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想法?
板书:国家强大的需要
5、请同学们讲自己收集的名人、伟人勤劳节俭的故事。
提问:他们是怎样做的,他们是怎样想的?
(首先使学生明白勤劳节俭的具体表现,以及他们的思想境界,从而体会高尚的思想品质。)
6、夸一夸班上勤劳节俭的人和事。
(表扬做得好的同学,给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
请这些同学谈一谈 自己的想法。
小结:对个人来说,勤劳节俭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做人的美德,是有理想、有志气的表现,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所以,我们要养成勤劳节俭的好习惯。
板书:做人的美德 成长的需要 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
7、提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怎样做到勤劳节俭?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提高劳动的自觉性,找机会锻炼自己。节俭做到:做到不攀比,花钱得当,不买不必要的东西,学会储蓄。爱惜物品,修旧利废。)
四、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今天我们学习了《勤劳节俭》一课,通过学习大家不但懂得了,勤劳节俭对个人以及对国家的好处,同时还懂得了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勤劳节俭的传统美德。
希望大家注重从小培养自己勤劳节俭的好作风,从点滴小事做起,不怕苦,不怕累。记住“勤劳节俭是一个人事业有成的重要条件。”继续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国家的栋梁之才。
学校课程中华美德教案
我爱我家
2009.10.23 的学生的反应,防止伤害这些学生。三.爱的低诉:
活动内容: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写一段他对母爱或父爱的认识,交流自己对这种爱曾经的误会或曾经的感动。
教师行为:呈现两个关于母亲的故事(见附录),并引导学生用心感悟他对母爱或父爱的认识,并将优秀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意在让学生体会原来未曾注意的东西,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促进其良09级
孙浩令
我爱我家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明白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而父母也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
能力目标:辨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培养学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承担起自己的对家庭的责任。教学重点:感受家庭的温暖。
教学难点: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与家人一起营造温馨的家。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一个小生命还酝酿在母体的时候,已经倾注了家人对他的关爱,那就是他的名字。请学生说说他们的名字的用意。以此来体会家人的期待和关爱。一.爱的回忆
活动内容:先让学生回忆小时候受父母呵护的甜蜜时光,并把自己的童趣讲给同学听。再设问:在你的家庭中,有没有发生过令你感动的事?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回忆,感受家庭的温馨,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呵护。教师行为:开展这一活动,一要注意正面引导,防止学生讨论亲子矛盾,而要着重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二要注意辨证地看待这些事,因为许多家长对子女爱护有余,严格要求不足,所以要对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作具体分析。二.无悔的爱
活动内容:让学生填写表格,即“在你家,下列事情通常由谁来做?”另外,讨论两个问题:“说说自己家中贡献最大的人是谁,要说出具体理由”和“夸夸自己的父母,并讲给同学听”。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一要让学生根据家庭情况如实填写,通过填写体会父母的贡献;二要引导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渗透在家尽责的教育;三是说说家人的贡献,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良好道德、优秀思想方面的精神贡献;四是找父母的优点,夸夸自己的父母。教学建议:开展这一活动,可以不限于教材表格中所列的项目,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家中的事,凡学生能做的,要鼓励学生做,这既能培养学生能力,又能陶冶学生情操,而且有助于增进学生与父母的亲情,与父母更好地沟通。在学生的讨论中,可以讲“大”的事情,也可以讲感人的具体事例,有些小事反而更能体现父母的一片苦心,容易感动人。在活动中,要注意家庭有缺陷
知发展的重要环节。有的老师说,现在的学生不知感恩,不被感动,认为父母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体验,缺乏正确有效的引导。有的学生对家长不满甚至看不起父母,也与他们缺乏对父母的理解,不会感受或感受不到亲情呵护有关。因此,要通过这一活动,让同龄人自己教育自己,在轻松的氛围中深切感悟在家庭中获得的爱。
教学建议:开展这一活动,老师要善于引导,可以用具体事例来启发;要注意以情感人,烘托出良好氛围;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发动学生积极地说、积极地体验就行了;要有意识地从父母的良苦用心、子女的责任两个方面来启发,突出正面教育的效果。如果有学生从反面冲突来讲,要注意剖析分析的本意和期望,剖析其中所蕴涵的爱,把学生引导到爱父母、爱家庭上来。四.爱的告白:
活动内容:让学生给父母写寄言,即在感激父母抚育、理解父母心情的基础上,写几句话并交给父母,表达自己对父母的心情。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活动,在于让学生与父母心灵碰撞,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表达自己对父母的责任和决心。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第一步,可以让学生写父母的优点长处,也可以让学生写父母对自己的呵护和期望,还可以让学生写自己的感受和决心。第二步,在同学中互相交流,互相感染启发。第三步,把自己所写的交给父母,与父母沟通互动。
教学建议:在这一活动中,要注意展示学生的才气,如让他们写诗歌、散文等形式来写。要强调写出自己的情感体验,避免说空话,避免应付。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情感和意志结合起来,即要把自己的决心和打算反映出来。这件事是一个学生与家长的互动过程,要注意发挥家长的作用,如将学生的感受反馈给家长,有条件的可以让家长也给学生写寄言,在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五.爱的成长:
活动内容:讨论:当你们的父母发生了矛盾,你是怎样做的?若父母一方或双方下岗怎么办?为了使你的家庭更美满,你还应做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验温馨的家庭需要全家人的齐心协力。
学校课程中华美德教案
难报三春晖
2009.11.6 09级
孙浩令
难报三春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能力目标:辨证分析孝敬父母好处与不孝之坏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具体行为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厌恶不孝行径的情感;体验尽孝后的快乐;树立家庭中的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履行家庭义务的责任观念。教学重点:如何孝敬父母。
教学难点:孝敬父母的道德和法律基础,防止愚孝。教学过程: 一.爱洒心间
活动内容:出示材料:一封别样的信(见附录),引导思考:你能读懂母亲这样做的良苦用心吗?设计意图:一是设置悬念,激发兴趣;二是与教材中的故事有异曲同工之效。教师行为:引导相互交流并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父母的爱。二.爱的回报
活动内容:小组竞赛,孝亲故事知多少?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孝亲”的典例中感受榜样的力量,为自己“孝亲”行为提供借鉴。活动内容:讨论:“你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你认为孝敬父母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把自”
设计意图:让学生交流自己孝敬父母的做法和收获,达到同龄人互相教育、启发、感染的效果。活动内容:讨论,遇到下列情形该怎么办: ⑴父母只要我读好书,我该怎么办? ⑵父母不让我做家务,该怎么办? ⑶外出时应对父母说什么? ⑷父母生病了,该怎么办?
⑸当父母劳累一天下班回家,我该做些什么? ⑹当父母烦恼时,我该怎么做?
⑺作业未完成被老师留下来而迟归,我该怎么面对父母? ⑻成绩没考时,该如何面对父母?
⑼我想买电脑,父母认为我控制能力不强而不赞成,我该怎么办? ⑽朋友来访,但父母不喜欢,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设计这一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把孝敬父母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上。孝敬父母表现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在与父母交往的任何活动中,都有孝与不孝的问题。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把学生孝敬父母的心意、表现与行为选择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教学建议: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可以就教材所给材料进行讨论,通过分析、选择来判断是与非,进而明确应该如何对待父母。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题目都是开放性的,有许多可以辨析之处,关键是帮助学生树立为父母着想的观念,找出孝与不孝的出发点的不同。比如,成绩要不要告诉父母,本身很复杂。就学生的权利而言,不告诉并不一定错。但如果从爱父母、孝敬父母出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与父母沟通,这对学生自己也有利。如果从怕批评、防父母出发,与父母有情感上的隔阂,就处理不好这件事。中国有句古话“百事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无孝子”。
教师行为: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首先要表扬孝敬父母的好人好事。如果老师知道一些,也可以先表扬,再引导学生自己谈。其次,让学生谈自己孝敬父母的具体做法,并注意将孝的各个方面的表现予以归类。再次,让学生谈尽孝后的感受。尽孝需要付出,但得到的是甜蜜。让学生在比较中选择孝行,是把教育落到实处的最好策略。也就是说,这种道德规范不是由外界强加的,而是学生自己的主动选择。三.爱的反思:
活动内容:仔细阅读漫画,回答下列问题:图中“孝子”的言行反映了什么现象?你对此持什么态度?为什么?日常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行为?如果有,你将如何改进?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曾有过不善待父母的事吗?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发生了怎样的后果?现在你对这件事又是怎样想的?如果你当时按你现在的想法去做,设想一下结果又会是怎样?这一活动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主要通过学生的回忆和反省,来体会父母对子女深沉、无私的爱,同时,意识到自己对父母付出太少,从而增强同学的责任意识,和为父母、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四.爱的传递
教师行为:引导学生回忆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小品“粮票的故事”。
设计意图:体验孝敬父母不仅是物质上的扶助,更应是精神上的关爱;不仅要孝敬我们的父母,还应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长辈,及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己尽孝后的感受谈出来与大家分享。学校课程中华美德教案
两代人的对话
2009.11.20 09级
孙浩令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与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以宽大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不必非争高下不可。
能力目标:会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能力;对多种可能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把握与父母交往的诸多策略的应用能力;家庭交往中得失利弊的权衡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对父母的尊重,对自己人格的维护;崇尚与父母的平等,与父母共同遵守道德和法律准则;提高与父母沟通、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为家庭付出的主动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进行沟通,彼此袒露内心世界,进而达到相互理解进行沟通的正确方法,并学习双赢的沟通策略。这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课前准备
对模拟表演先作出布置。这个模拟扮演活动,意在帮助学生正确地与父母沟通,要考虑多种因素和可能,正确解决与父母的矛盾。要把剧情让学生看仔细,让学生设计可能遇到的种种情形,最后找出双方可以接受的办法。应该给学生提出要求,在准备扮演活动中整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教学过程:
一、借我一双慧眼——正确看待与父母的冲突
活动内容:根据书上的两个观点“家不是说理的地方。俗话说得好,清官难断家务事”和“家是爱的港湾,因为家里的矛盾易产生、也易解决,关键看我们怎么对待”进行讨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家庭矛盾,因为夸大与父母的矛盾,会在处理家庭关系时有抵触情绪,妨碍沟通;看不到矛盾,会不在意解决与父母的矛盾,也不利于矛盾的解决和学生的进步。教师活动: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由老师举个具体的例子设计教学情境,分析处理方法,接着让学生讲自己如何处理家庭矛盾,最终得出有必要、有办法解决家庭矛盾的结论。当学生的争辩僵持不下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异中见同;当学生争辩趋同的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同中见异。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在活动中,要注意渗透辨证的观点,要注意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比如清官难断家务事,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家务事通常属于什么性质?是不是每件事只有一个答案?不同的观点和行为分别有什么合理的地方?如果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理解和思考,你会不会一定坚持自己的主见?在各有利弊的情况下,尊重别人的选择会带来什么好处?在自己有理的情况下,应不应得理不让人?可以不同意别人的做法,要不要尊重别人的选择?又如说明家中矛盾容易解决,要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从父母爱子女、体谅子女的困难、期待子女更好等角度,论证自己的观点。讨论和争辩的过程,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的过程,对于掌握与家人交往的方法和艺术、提高教育实效有重大作用。
二、敢问路在何方——掌握与父母交往的方法: 1.理解父母:
阅读感悟:出示寓言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问:“为什麽我费了那麽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就把它打开了?”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设问:寓言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悟到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理解,才是打开别人心锁的钥匙,与父母的交往亦如此。
案例分析:结合教材中小冰的例子,小冰冒火的理由是什么?爸爸的理由是什么?你的协调办法是什么?让学生选择A、干脆不去同学家了;B、按照家长的意思办,8点前到家;C、先斩后奏,写完作业、看完录像再回来。你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开展这一活动,第一步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处理这一问题的各种可能,并分析其利弊。比如:不到同学家做作业、看录象了,会导致对同学失信,自己也不满意,由此还会迁怒于家长;按家长的要求做,这保证了安全和休息,可未必有时间看录象,自己和同学都不能尽兴;
不理家长的要求,写完作业、看完录象再回来,这会让家长担心、着急,说不定到现场亲自捉拿;
与家长协商,双方都作些让步,可能双方都满意。第二步在分析各种可能、权衡各种利弊后,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这时可以对这些具体方法进行再剖析,在比较中选择最优方案。第三步,让学生把思考和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梳理一下,上升到一般方法论的高度,即引导学生善于与家长沟通,向本框教育目标靠拢。
教学建议:在活动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分析和选择,不应该预定某种解决问题的模式;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方案,分析利弊,正确选择;老师要有足够的准备,应对学生讨论中的难以预料的情况。当老师遇到没有把握回答或者难以驾驭的问题时,可以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将问题留待课下探究。
2.尊重父母:
案例分析:母亲要到另一个城市去,临行前母亲问女儿:“回来我想给你买件衣服,可不知你喜欢什么样的?”女儿回答:“您只要把服装店里您瞧着最不顺眼的衣服买回来就行了。”引导讨论:为什么亲子间的价值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这种差异还可能表现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会对家庭关系产生什么影响?对待这种差异是任之发展还是设法解决?如果你与父母的价值观不一致,你会怎么做?
阅读感悟:《珍珠与谷物》(见附录)
设计意图:重在引导学生领悟:珍珠和公鸡的价值观不同,是因为它们的需要不同。价值不是固有的,事物的价值在于使用者的需要。了解价值观取向是影响相互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常言“话不投机半句多”。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多元价值观”存在是一个客观事实,父母和孩子的价值取向不同是正常的。
教学建议:可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哪些方面和父母价值观存在冲突?增进学生了解自己和父辈的价值取向差别的主要内容,如对服装的要求,父母在意便宜,宁可式样老一些;少年在意时尚,宁可质量差一些等。引导领悟亲子冲突不是父母变了,也不是自己变坏了,而是自己长大了。这一认识很重要,是积极沟通的前提。因为很多事情无所谓对错,如头发的长短等,仅仅是一种文化。亲子间的矛盾和冲突不一定干戈相见,它是可以通过良好的沟通和接纳多元价值观而缓解的。3.认真聆听:
活动内容:寻找父母与我们的共同点:问问父母,他们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他们最崇拜的人是谁?为什么?他们有些什么想法和愿望?他们的父母容许他们做什么,不容许他们做什么?他们是如何争取更多的自由和空间的„„
设计意图:家长在回忆自己少年往事的时候,一般会很自豪地,不知不觉中放下家长的架子和孩子敞开心扉。这时,他们更容易理解孩子目前的经历和感受,认真考虑孩子独立的要求,甚至向孩子做出妥协和让步。从而引导学生发现原来爸爸妈妈有这么多与自己相似的行为特征,并把这种新感觉描述下来。4.讲究艺术
出示材料:母亲在数落儿子,儿子一边看书一边聆听教诲。忽然儿子问母亲:“妈妈,一本内容枯燥冗长的书和说话罗嗦有什么区别?”母亲不假思索地回答:“你可以把书丢一边,可是却无法叫罗嗦的人闭嘴。”说完,母亲突然恍然大悟。“啊!你是在嫌我罗嗦呀!”母子俩都笑了。儿子用幽默的方法不仅提醒了习惯唠叨的母亲,而且自然地避免了母子之间的冲突。请出几个类似的金点子。
教师行为:在引导的时候,重点应提示学生“策略”内容并不重要,而且因人而异;重要的是当我们面对问题的时候,要学习思考什么是双赢的策略?要尽量避免“不满——冲突——冷战”这样的应对模式。
教学建议:要提示学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的处境不一样,价值观取向不一样,对一个人是好的选择,对另一个人未必是好的。当没有“最好”即没有双赢时,要选择“更好”。
5.模拟沟通:
活动内容:根据教材中小莉的例子模拟与家长沟通的过程。
设计意图:第二个活动侧重于探究处理冲突的步骤,这个活动侧重于让学生掌握与父母沟通的要领,不光有个步骤问题,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沟通涉及的经验很多,核心是以爱的方式尊重父母,理解父母。
学校课程中华美德教案
与同学友好相处
2009.12.4 09级
孙浩令
与同学友好相处
教育目标: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同学之间为什么要友好相处的道理,教给学生和同学友好相处的方法。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课堂活动,懂得什么是尊重、宽容、信任、真诚及信义。在与同学相处中,要把已学懂的兄友弟恭的道理用于学习和生活中。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把兄友弟恭的精神发扬光大,学习新课:与同学友好相处。
二、讲授新课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讲授课文,然后让学生打开课本念一遍。
教师:同学们,世界上最纯洁的友情是同学的情谊,因此,你们要关心、爱护和帮助同学,像课本中班长和红红那样。你们生活在下一个班集体中,难免有些碰撞,发生一些小矛
盾、小冲突,只要站在对方立场上想一想,学会宽容和尊重,知错就改,这些小矛盾就不难解决,要像刚刚、丹妮、玲玲、强强那样做。
三、课堂活动
1、想想议议
教师:现在分小组讨论以下三个问题,然后各组选派代表发言。这三个问题是:
A、为了同学之间友好相处,刚刚、丹妮、玲玲、红红、班长、强强都是怎么做的?
B、你是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的?能举下一个例子吗?
C、你与同学闹过另别扭吗?为什么?
目的是让学生说说与同学相处的做法和体会。
2、想想说说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三块纸板,上面分别写有三段小故事及问题。
A、课间时,兵兵把毛毛虫放到小美笔盒中,当小美上课拿笔时,她吓得大叫起来。兵兵做得对吗?为什么?
B、考试进行中,惠惠的圆珠笔写不出字了,同桌的东东有两支笔,他为了超过惠惠的分数,不肯把笔借给惠惠用。东东舍做得对吗?为什么?
C、下雨了,丽丽带了雨伞,可蕊蕊没带雨伞,丽丽撑伞把蕊蕊先送回家,然后自己才回家的。丽丽做得对吗?为什么?
教师:请一位同学念一遍,大家思考一分钟,然后自由发言。
目的是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程度,让学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3、想想写写
教师:(让学生把书翻到指定页)用笔回答书上三个内容的问题。
目的是让学生懂得要与同学友好相处,就要做到相互关心、帮助,并要注意和学习同学的优点。
4、想想判断
教师在教室前屏幕上打出两段故事及选择题目。教师念第一段故事,试让学生自由回答问题,然后教师念第二段故事,再让学生自由回答选择题。
目的是训练学生劫所学知识提高判断问题的能力。
四、实践指导:
“小记者采访”
教师:(让学生把书翻到指定页)我请六位同学按角色朗读。其他同学跟着他们默读,读完要记住内容啊!
教师指定了一位同学为小记者,又给五位同学分配了各自担任的角色。
目的是通过这六位同学的表演,把与同学友好相处的方法教给同学。
六、教师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本课学习,我们又懂得了一些中华传统美德知识,认识到要把兄友弟恭的精神发扬光大,同学其实都是兄弟姐妹,要与同学友好相处,必须做到关心、爱护、帮助同学;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尊重、信任同学;对同学要真诚、讲信义;对同学的进步要表示祝贺,并与他友好竞争,共同进步。
六、课外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并邀请一位家长带队,去近郊野炊。学校课程中华美德教案
互相谦让
2009.12.18 09级
孙浩令
一、教学要求:
让学生知道谦让是一种美德,是团结友爱的表现。教育学生遇事多为别人着想,做到讲谦让。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讲谦让是一种美德,是团结友爱的表现。
三、教学准备
《孔融让梨》故事录音,《谦让是美德》录音,故事图片,歌曲一首。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希望大家认真听。(播放录音)
故事讲完了,谁能说一下孔融在吃梨时是怎样做的?(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师及时予以肯定)
师小结:大家说得真好!孔融4岁让梨,上让哥哥,下让弟弟,兄友弟恭,是一个讲谦让的好孩子。兄友弟恭、讲谦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讲谦让的故事,这就是《互相谦让》(板书课题)
(二)学文明理: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1)什么是谦让?(2)为什么要讲谦让?(3)怎样讲谦让?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太好了,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文章里。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部队学校的同学们是怎样讲谦让的?
1、放故事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问题: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2、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们从部队学校同学们的身上可以看出他们是讲谦让的好孩子。可文章中又是怎样具体来说的呢?现在打开课本23页,自由读文章。(师巡视指导)
3、组织学生讨论:
A:师生在转移过程中是怎么互相关心帮助的? B:到深山里后他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C:大同学怎么说的?生病的同学怎么说的?体现了什么精神? D:老师是怎样夸奖同学们的?
师小结:同学们互相团结,遇事为别人着想是讲谦让的好孩子。板书: 互相团结 为别人着想
4、现在同学们在说一说他们为什么要讲谦让和怎样讲谦让的?(可联系文章内容说一说)。学生讨论交流
师:望着仅有的一杯水,水那么少,人又那么多,而大家又累又渴,都盼望着喝水?。可是他们是怎样讲谦让的呢?(联系第3、4自然段内容回答)师穿插提问:“轻轻抿了一下”是什么意思?
怎样做才是抿呢?老师这里有一杯水,找一位同学表演一下。
师:这样能解渴吗?你平常口渴厉害时想怎样喝水?那么,部队学校的同学们为什么不大口大口喝呢?再一次体现了同学们的什么精神?(讲谦让,为别人着想)小结:为别人着想,是讲谦让的好孩子。(三)、深化认识:
师:讲谦让的孩子不仅受到老师的称赞,而且人人都喜欢,你们愿意做一个讲谦让的好孩子吗?我相信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做过或见过许多讲谦让的事情。
1、现在就把你见过或做过的讲谦让的事情说给同位听听。
2、听《谦让是美德》的录音。
(四)、指导行为:
1、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讲谦让是心灵美的表现,是一种美德。可是,在我们生活中也有不讲谦让的事例。下面,大家就看看两只小羊是怎么做的(出示“思考与练习”第三题的故事图片)
看图后讨论:两只小羊为什么都跌进了小河里?他们怎样做才对?
2、辨析:
① 乘公共汽车时,谁抢到座位谁就坐。
② 班长王明为全班发新书,他把一本破皮的书留下。
3、学习歌曲:
好同学,讲谦让,遇事先把别人想。
好处方便让别人,有了困难自己抢。
兄友弟恭互敬让,谦让美德大发扬。
(五)课堂总结,布置课后延伸活动
1、学习本课后你懂得了什么道理?今后你打算怎么做?
2、回家后把本课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附:板书设计
互相谦让
相互帮助
让来让去 讲谦让 美德
为别人着想
第二篇:初四中华美德教育教案 03
见义勇为 第三课时2010.9.29
教学内容及地位作用:
美德教育第一课《见义勇为》,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在社会上形成见义勇为的良好风气,它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目标:
【知识】知道见义勇为要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智慧。青少年遭遇违法犯罪时,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不能硬拼蛮干,要讲求方法,要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机智斗争。
【能力】提高学生正确识别社会生活复杂性的能力,培养和邪恶势力及不良现象作斗争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公平意识,积极参与社会的公平合作,具有强烈的社会正义感,继承和发扬见义勇为的精神。
教学重点:懂得见义勇为的深刻含义,知道怎样做一个见义勇为的人。教学方法:通过事例引领教学,启发思维,谈话讨论。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见义勇为的含义是什么?
2、见义勇为对社会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
3、怎样做到见义勇为?强调要“有勇有智”
4、呼吁大家:伸张公平和正义,在全社会形成见义勇为的良好风气。
三、阅读故事,谈谈感悟:1众人齐谱见义勇为曲。
2、舍己救人的刘琳丽
四、讲讲身边见义勇为的故事
五、实践探索:
以小组为单位谈谈今后怎样做到见义勇为
六、总结: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三篇:初四中华传统美德教案 08
自强自立教案第一课时2010.12.8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导入新课:
人生必须走向自立、自强,自立自强的人,特别受人赞赏,然而,自立自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长期的生活中自觉培养。
了解自立自强的含义及其重要性,知道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新课讲授: 知道对待生活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2.能力目标:
懂得管理和安排自己的生活,逐步培养自立能力 在实践中努力培养自强精神。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认识自立自强是一种优秀品质,明白生命的可贵在于养成自立自强的精神。
体会自强不息对个人、国家和民族的意义,培养自信自立的生活态度,自
不息的精神,进一步养成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学情分析
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享受特殊的保护和关爱,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许多事情都由家长一手包办,他们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公主”“、小皇帝”,学生自己也把生活上对父母的依赖看成理所当然,所以他们生活依靠父母照料,学习不自觉、怕困难,欠缺自立自强的精神。
人生必须走向自立、自强,自立自强的人,特别受人赞赏,然而,自立自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长期的生活中自觉培养。1.自立的含义:
(1)学会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自立
(2)长大成人,独立生活.
(3)靠自己的力量创造生活.2.自强的含义:自强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1)(2)知难而进,顽强拼搏.一、活动一:来自校园网的报道。
把学生分成若干组,选出小组长,用课件把该活动呈现。2.过程指导:
第一步:学生课本自强自立的故事第二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对自己的启发
第三步:各小组把讨论结果和交流情况在全班共同分享。第四步:教师小结点评:
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学会自立,培养自强的精神对我们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找出自己的差距,并思考如何改进。
第四篇:中华美德教育资料库
中华美德教育资料库
(中华德育故事及童蒙教育修炼篇)
(妻贤夫贵修炼篇)
(父慈子孝修炼篇)
(朋友关系修炼篇)
(师生有学修炼篇)
(领导艺术与工作态度修炼篇)
(自我完善、提升、改变的艺术)
(中华德育故事及童蒙教育修炼篇)
一、《中华德育故事》的创作背景及内容介绍
二、《中华德育故事》是指导幸福智慧人生的手册
三、《中华德育故事》德育动画家教法的正能量
四、受益《中华德育故事》的真实案例
五、观看《中华德育故事》的十大好处
六、学习《中华德育故事》的方法
七、什么是童蒙养正
八、大浪淘沙选对您需要的家教素材
九、家教是培养好孩子的大根本,好孩子不丢根基
十、扎根教育要趁早,父母要扛起责任
十一、如何教育孩子
十二、孩子是原始股,别不舍得投资
十三、学校教育和家教同等重要
十四、其他教育经典知识分享
第五篇:中华美德颂主题教育
《中华美德颂》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征文
百 善 孝 为 先
“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败,因为明天会再来。如果你失去了金钱,你不算失败,因为人生的价值不在钱袋。如果你失去了孝心,你是彻彻底底的失败,因为你已经失去了做人的真谛。”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中华礼仪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以“礼仪大国”、“礼仪之帮”的美誉著称于世。孝道更是中华民族美德的核心,自古就有孝感动天: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舜有个弟弟叫象,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 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后人有诗赞曰:
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不仅如此,其他君王也同样重孝道,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春秋时期,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想尽一切办法讨父母的欢心,使他们健康长寿。他70岁时父母还健在,为了不让父母见他有白发而伤感,他做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穿在身上,走路时装成小儿跳舞的样子使父母高兴。
在我们身边同样有令人钦佩的孝子:孟佩杰女20岁山西临汾人。5岁时生父不幸车祸离世生母无奈将她送人领养。不久生母因病去世,5岁的孟佩杰由刘芳英照顾三年后养母刘芳英因病瘫痪。不久后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此后杳无影讯。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这一年孟佩杰只有8岁。从此孟佩杰承担起了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每个月俩人就靠养母微薄的病退工资生活,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8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 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校了。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2009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权衡之下,她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大一那年暑假,孟佩杰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孟佩杰的毕业愿望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安安稳稳与养母简单快乐地生活。
“为人子 方少时 尊长辈习礼仪 能温席 小黄香 爱父母 意深长”耳熟能详的三字经讲的是:小黄香的故事,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的人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但黄香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亲。黄香9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冬夜,天气寒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夏天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九岁孩童尚如此作为当代的人名教师更要将孝道传扬下去
在科技迅猛的今天,父母也许不需要我们卖身葬父、卧冰求鲤抑或哭竹生笋,但是父母还是需要我们的爱,因此有了新孝道:
1、我们要常给父母打电话,这样他们才不会牵挂;
2、我们要记得他们的生日,无论我们的工作有多忙;
3、我们要能听妈妈的唠叨,因为那都是为我们好;
4、我们要理解父亲的沉默,父爱不会比母亲的爱少;
5、理解父母的节俭;常把礼物送到他们面前
6、学习和工作的事情,要听一听他们的意见;
7、我们要记得爸妈的年龄;偶尔和父母一起旅行;
8、有机会陪他们一起散步;还要经常赞美咱的父母。
9、父母在,不远游。无奈何,泪难收。树欲静,风不止,子欲孝,亲不待。慈母线,游子衣;莫迟归,针密密。二十四孝,尽量做到;有生之年,一定珍惜。
10、我们要为父母感到自豪,他们也会为我们而骄傲;
11、我们也要在爸妈面前撒娇,无论我们已经有多老;
12、我们要时常听他们讲故事,让家里每天是快乐日子;
13、我们要常给父母送茶端饭;更要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
14、尊重爸妈的生活情趣;不要对他们发脾气;
15、有空就回到父母的身旁;要多关心他们的健康;
16、不埋怨爸妈做的饭菜;尽力表达我们最深情的爱;
17、出门在外最重要是报平安,如有能力,请尽早归来; 拜泉第三中学 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