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选文解读与阅读教学建议

时间:2019-05-15 01:24: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选文解读与阅读教学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选文解读与阅读教学建议》。

第一篇: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选文解读与阅读教学建议

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选文解读与阅读教学建议

孙建锋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语言是人的精神的最基本的构成物:它浓缩着一个民族的历史,也凝聚着一个民族的心理结构:有人说,语言是思想的博物馆,是流动的空气:它弥漫在我们生活的四周,塑造着我们的气质、性格、感知方式,甚至思维方式。如果没有语言,就无法用“人的感觉”来感受这个世界,就几乎没有人的精神(或者说只有极为简单、肤浅的精神)。语言是“人的精神本体”,语文教育实质就是“精神教育”。作为一种个体心理现象,“语言是存在的家。”(海德格尔)每个人的心灵都寄寓、栖居在语言中。因而,语言就是人本身,语言就是世界本身,语言本身就是文化。说到底,母语教育实际就是“人的精神培植”,就是“丰富人的精神经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是一种“本民族文化的教化”。

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学习一个词,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窗;学习一句话,就是给人的精神打开一扇门;学习一篇课文,就是给人的精神开辟一番新天地!为此,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以下简称“国标本三语上”)的选文,十分注重为学生“终生精神发展打底”。下面从四个角度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选文特色

1.历史性课文--拓展精神空间。

历史是增进个人与整个人类的情感联系、熟悉人类经历的心路历程的桥梁和纽带。在人类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充满了刀光剑影、生死离别、血腥与暴力、眼泪与欢笑,以及正义战胜邪恶、文明战胜野蛮的艰辛与曲折。一场场的喜剧、悲剧、闹剧竞相上演,令人目不暇接。“国标本三语上”选编《卧薪尝胆》、《孙中山破陋习》、《军神》、《第八次》等涉及历史的课文作为教育内容,作为承载学生心灵飞升的载体,能够给学生宣泄情感、升华体验、深化认识的精神空间。面对一篇篇历史性的课文,学生可以笑,也可以哭;可以追思,也可以戏说;可以歌颂,也可以怒骂。这对于丰富学生的内心感受,拓展学生的精神空间,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2.古代诗歌--培植审美情操。

“健全人格”是《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包括优秀的道德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健康的生活情趣、高雅的文化品位和高尚的审美情操等。在建构现代健全人格的过程中,笔者以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可以发挥传统文化资源的巨大作用,诗以美的意境,为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更为广大的生命空间,可以增加现代人的生活情趣,培植人的审美情操,从而使人的生命更为充实与富有意义。“国标本三语上”的古诗选文力图体现这一旨意。譬如,读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的千古绝唱,谁能不为那“丛林尽染,万山红遍”的自然美景所陶醉?读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的千古名句,谁能不与作者一起产生一种空明寂寥的心理感受,难道这仅仅是对自然的感受?不,这是对生命的感觉,是对生命存在方式和存在价值的感受。不进入审美的境界,便无法获得如此深刻的感受,更不能创造性地表达这种感受。如果能引领学生真正沉浸在诗意的情韵中,哪怕只是临时而短暂的,也会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另一层面而觉得更有意义。虽然古诗的审美不是生活的主调与生命的全部,但却是人生的精神驿站与心灵的温馨家园。

3.现代散文--提升审美情怀。散文是一种需要智慧的文体。智慧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境界、一种心血的燃烧,它的背后站着深厚的知识基础,丰厚的生活体验,丰赡的审美情怀。“国标本三语上”选编的现代散文,讲究弹性,具有鲜活美;讲究密度,具有灵秀美;讲究质料,具有睿智美。

所谓讲究“弹性”,是指选文的文体和语气变化多姿、鲜活美丽。如,“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一群群白鸥掠过湖面,在阳光下一闪一闪的,好看极了。”(《西湖》)这些语句活泼、新颖,鲜活亮丽,让人拍手叫绝。

所谓讲究“密度”,是指在一定的字数内,能够满足学生对于美感要求的分量。如,“一到夜晚,整个香港就成了灯的海洋。港湾里闪耀的灯光,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马路上一串串明亮的车灯,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东方之珠”》)又如,“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拉萨的天空》)咏哦吟诵这些让人怦然心动的文字,顿感字字珠玑,词词琦琛;细细玩味这充满灵秀的美文,嚼之口香,闻之耳净。可谓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步步莲花,美不胜

收。

所谓讲究“质料”,是指构成课文字句的品质追求至上境界,充满睿智美。如,“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们每个人都像叶子,为生活的大树输送着营养,让它茁壮、葱翠……”(《做一片美的叶子》)多么启人心智的妙悟。读了这些文字,感受最深的就是充盈于文字之中的睿智美。

4.寓言神话--享受自由精神。

寓言神话是对于人类所面临的问题的象征性解答。“国标本三语上”选编的《蒲公英》启示人们:不离开母亲的孩子永远没有新的生机;《三袋麦子》昭示人们:人不能都成为一种人,只要有自己的生活、思想与目标,都是很好的;《哪吒闹海》表现了除暴安良、惩治恶霸的勇气与精神……这些隐藏于日常生活中的智慧,像金子一样闪闪发光,使平凡的生活焕发出非凡的风采。这些课文为学习者精神的丰富和愉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使学习的过程成为享受自由精神的过程。

说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教育”,决不等同于说它是一种“思想教育”。“精神” 与“思想”是两个有联系而又明显不同的概念。“精神”是人之为人的本质,人有了精神才可称作人,精神是人之本质。“思想”是“精神”的高级阶段,而“精神”则是“思想”的生命基础。“精神”比“思想”广泛得多、宏博得多、活跃得多。有了一定语言的孩童少有深刻理念状态的“思想”,但却有高度活跃着、奔涌着、烂漫着的“精神”,这是因为他掌握了语言,尽管很简单,是语言构筑了他的“精神”。也就是说,人的接受语言和人的精神的生长、成长,几乎是同步的。当然,说语文教育就是精神教育,绝不是在语文中放弃“语言”这个最基本的“抓手”,不但不放弃,还要更紧地抓住“语言”,通过此,来训练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并从而奠定人的精神根底!

既然母语教育实质是精神教育,是为学生的终生精神发展打底,那么,阅读教学就应该把学生领进文本的精神家园,共享文化大餐。虽然阅读教学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也没有“包打天下”的教法,但笔者愿意结合“国标本三语上”教材,提一些建设性的教学建议,以供研讨。

二、教学建议 1.“有所为”教学。阅读教学目的应该是什么?张中行先生说:“读好文章,从两方面学:一方面是内容,要透彻了解它传播了什么知识,宣扬了什么思想;另一方面是表达,也就是在写法和语言文字上有什么可取。”在我看来,这就

是“有所为”的阅读教学。

把课文分成这样两类,阅读教学就眉目清晰了。为知而读的课文,应该选艰深一些的课文来教,如《做一片美的叶子》。而为写而读的课文,可以与作文结合起来。拿课文来指导写作,是取法乎上。例如,练习写景文,拿《西湖》、《拉萨的天空》作为借鉴,让学生写风景名胜。

2.“欣赏型”教学。

有生命的存在并不等于有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首先在于人的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在于生活感受的愉悦。语文的学习为学习者精神的丰富和愉悦提供了极好的条件,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欣赏的过程:课文在于欣赏语言表达的精美,欣赏人性的展开,使学习者在欣赏中有所感受,在欣赏中获得陶冶,在欣赏中美化情怀。《北大荒的秋天》、《西湖》、《“东方之珠”》、《拉萨的天空》,这些真情流淌、文采飞动的课文,如果仅停留在让学生读文识字,明白意思,概括中心,了解特色这些表象之中,对文章的审美价值缺少引导,学生的情感不能被调动,作品中的人文性将失去它的功效。这样享受的过程变成了被动接受的过程。得到的东西我们看到了,失去的东西我们并未发觉。得到的东西也许只是大海里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失去的却是海水下面冰山的主体。

3.“批注式”教学。

“读而不思则罔”,边读书边批注,是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有效方式之一。每一课书中都有不少印刷空白,这些空白处是阅读批注的“黄金地段”。譬如,教学《蒲公英》一文,针对“第二年的春天,落在沙漠里的蒲公英种子早已干死,落在湖泊里的种子早已淹死,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的句子,学生的批注千人千面,异彩纷呈:

--蒲公英离开妈妈可能干死,也可能成长,不离开妈妈,它就不可能有新的生命。

--有些人的妈妈不如蒲公英的妈妈,不舍得让自己的孩子离开身边。--爸爸妈妈应该像一支枪,把孩子这颗子弹装入枪膛,瞄准一个地方射出去!

4.“对话式”教学。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教材文本所确定的呈现方式都是“蓝本”,都是“作品”。既然是“蓝本”,那么学生只有模仿;既然是“作品”,那么学生只有信奉。除此之外,其他理解都是错误的,或者是不被允许的。这其中,除了有作品的专权以外,还有意识形态的影子。

在对话的阅读教学中,要求实现从“蓝本”到“文本”的转变。“文本”之于学生,是精神得以寄托与栖息的殿堂。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应该是走进这殿堂寻找自我的一个过程。在“文本”那里找到的可能是自己的形骸,也可能是一束思想、一点灵光、一个智慧、一个情怀……相信人生的许多感悟,就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产生的:引领学生与《卧薪尝胆》对话,可以感悟到什么是能屈能伸;与《哪吒闹海》对话,可以感悟到除暴安良的正义之举;与《孙中山破陋习》对话,可以感悟到划时代伟人的魄力;与《航天飞机》对话,可以感悟到人类超越自身的威力……学生在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窥见心灵美的世界。每一个学生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复杂也更单纯,更聪明也更天真,更有知识,更有智慧,更有思考力、想象力、审美力、批判力、创新力……

教师与学生对话主要是指师生以阅读文本为中介进行的精神交流。师生对话是一个永远未完成的灵魂互答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既保持了必要的权威,而又不以绝对真理的拥有者自居,不搞单向传递的独白式教学,不扼杀儿童不断提出“为什么”时的猜想冲动,不磨灭学生与生俱来的热情和探究世界的火花。教师只是一个背景材料的提供者,对话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主持者,儿童表

达独特见解的倾听者和欣赏者。

5.“创生性”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灵活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教材是凭借,但是活的;教学过程也是活的,而不是预设不

变的。教学是师生共同创生的过程。

一次,笔者教学《哪吒闹海》,心想,熟读《封神演义》的我,定能把“哪吒闹海”演义得淋漓尽致。哪知开课仅两分钟,一位学生就走了神--在纸上涂画着什么,专注得连我靠近都没有发现。我俯身细看,原来

他正专心致志地做“哪吒勇斗三太子”的卡通画。

“画得不错,蛮像那么回事!” 班内几个“活跃分子”听到我这话离开了座位,伸长了脖子来瞧。见此情形,我面带微笑说:“这么喜欢画,不如来画个故事。”

“Yeah!”耳边轰然响起一片叫好声。

面对强烈的“群众呼声”,我提出三个要求:①用连环画的方式表现故事的经过。②给每幅画配上简要的文

字。③根据画面讲故事。

同学们一听,迫不及待地行动起来,他们自动组建合作小组,善画的作画,能写的撰文,会说的演讲……20分钟后,他们争先恐后上台展示。从他们不时闪现着创意的画面与不时闪现着智慧的故事中,我明白了“

哪吒闹海”已被孩子们演绎得淋漓尽致了……

“创生性”教学,在于顺时而作,应运而生;在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于变教教材为教学生,在于尊重差异,活用教法--“能写的则写,善画的则画,会说的则说”,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服务人、发展人,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学生升腾起强烈的学习愿望,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人人才情奔突,课堂生机勃勃。相反,如果教师漠视学生学习兴趣,按部就班执行备课的“既定方针”,哪怕教学设计得再周密,组织得再巧妙,打磨得再精细,它与学生也是“油水隔离”。因为这样的“设计”与“组织”,它忠诚于教案,却背离了学生;它进行着表演,却没有观众;它体现了权利,却忘记了民主;它实现了控制,却封锁了自由;它塑造了共性,却泯灭了个性。长此以往,学生怎能不万马齐喑,课堂怎能不死气沉沉,人

文怎能不丧失殆尽?

第二篇: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文目录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十一)1.我们爱你啊,中国 2.郑成功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4.古诗两首《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示儿》第二组 5.负荆请罪 6.最后的姿势 7.船长 8.爱之链第三组

9.小草和大树 10.轮椅上的霍金 11.一本男孩必读的书第四组

12.姥姥的剪纸 13.牛郎织女 14.安塞腰鼓第五组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16.草原 17.麋鹿

第六组

18.给家乡孩子的信 19.钱学森 20.鞋匠的儿子第七组 21.古诗两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观书有感》 22.学与问

23.大自然的文字 24.养成读报的好习惯

苏教国标本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

培养良好的习惯

(十二)1.长江之歌 2.三亚落日 3.烟台的海

4.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组

5.卢沟桥烽火 6.半截蜡烛

7.聂将军和日本小姑娘第三组

8.三打白骨精

9.词两首《如梦令》《渔歌子》 10.螳螂捕蝉 11.读书要有选择第四组

12.夜晚的实验

13.海洋——21世纪的希望 14.学会合作第五组

15.天游峰的扫路人 16.最大的麦穗 17.山谷中的谜底第六组 18.广玉兰 19.夹竹桃

20.古诗两首《石灰吟》《墨梅》第七组

21.莫泊桑拜师 22.理想的风筝 23.孔子游春

24.明天,我们毕业

第三篇: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阅读教学分析及教学建议

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阅读教学分析及教学建议

高淳县教育研训中心 王玉华

本册教材阅读教学训练重点是根据《课标》的阶段性目标来确定的,仍采用“三维整合,统筹安排,因课设练,多次反复,螺旋上升”的编排方法。除了朗读、背诵等常规训练外,本阶段的训练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

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一、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

这是高年段阅读考评的重点。五年级上册教材作了这些安排:

一是善于把握文章重点段落的内容。如《变色龙》的“默读课文,说说哪一部分给你留下的印象深,为什么。”

二是善于积累文章的重点词句。如《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默读课文,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或句子。”

三是善于把握课文的主旨内容。如《艾滋病小斗士》的“默读课文,说说为什么称恩科西是“艾滋病小斗士”。”

四是善于把握文章的表达方法。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默读课文,找几处这样的例子,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五是善于把握文章的细节描述。如《林冲棒打洪教头》的“默读课文,说说气势汹汹的洪教头为什么会被林冲打到在地。”

这些默读要求的提高,不但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有助于学生“潜心会文”、“瞻前顾后”、“思考发现”、“细心探究”等良好默读习惯的形成。

怎样培养学生默读,养成默读的习惯与能力?

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要达成这一目标,除了重视朗读、诵读外,默读同样不可忽视。与朗读、诵读一样,默读既是技能性目标,也是过程和手段。但是它们之间也有不同之处:默读可以比朗读速度更快,也比朗读更有利于思考。朱自清先生说过,默读就是看书。可见默读能力之重要。

我们正处于一个快节奏的讲究速度和效率的信息社会。置身这样的生存环境,人们没有时间也没有心境去浅斟低唱、轻吟慢诵。因此,作为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语文教育,理应思考和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对阅读表达的速度和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对默读予以了必要的重视,也对默读速度提出了具体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如何“抓好默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默读习惯”呢?我觉得要注意几个方面:

1、强化默读意识。

从本学期起,学生进入高年级段,默读要由第二学段的“初步学会”变为“有一定的速度”,要求明显提高。既然默读是一种技能,而技能的掌握离不开训练,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去除那些可有可无的环节,舍得时间、多给机会让学生默读,每篇课文、每堂阅读课都让学生受到默读训练。

2、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读书时间。

就一般情况而言,时间和效率是成正比的。因此,阅读教学的质量,往往决定于教师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读书时间的多少。《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默读的过程,是一个“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课程标准》)的心理活动过程。要完成这个心理活动过程,没有足够的读书时间是不行的。默读训练,只有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学生才能原原本本地读,平心静气地读,整体联系地读,步步深入地读。也只有这样读书,才能使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启迪,从中获得读书的乐趣。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语文课程标准》修改稿中强调指出的问题:“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进行过度发挥。”当然,从训练默读速度的角度来说,也并不是留给学生的时间越宽松越好,本册的默读训练应该予以适当的注意。但应注意的是,提高默读速度的前提是提高默读的质量。

3、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好习惯。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强调,读书要做到“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不要“意绪匆匆,常若有所奔走追逐”,逐步养成“三到”的好习惯:“眼到”──字字入目,词词过心,能够敏锐地扑捉到关键词句;“心到”──瞻前顾后,潜心会文,深入思考,探究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手到”──圈画截取,标记批注等。

任何一种技能,必须通过训练达到熟练的程度才能成为习惯。默读与朗读的反应机制不同,默读时对文字符号的感知是眼脑直映,因此默读不能出声,不能以单个的字为认读的单位。正是基于此,在学生刚刚学习默读的低学年段,就提出了必须养成“不出声,不指读”的习惯。到了高学年段,要提高默读速度,只有在继续保持这种习惯的基础上,在一次又一次的默读实践中,学会快速捕捉文本信息,最终形成技能和习惯。还有,提高默读效率。如果默读仅仅停留在“看”的层面上,那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一边读一边圈注,学生才能在默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才能实现与文本的真正对话。也只有这样,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阅读效能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我觉得可以把培养学生读书作记号的能力与默读相结合。

另外,《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浏览的要求提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如《在大海中永生》的“搜集邓小平爷爷的一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及习作3中“搜集各种植物的落叶,把它们带回学校与大家一起观察、交流。”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浏览。

浏览,一般采用扫描和跳读的方式,适用于博览和查找信息。浏览比较注意书名、作者、序、前言、目录、索引、大小标题、段落的起句结句、字体变化、参考文献、插图、图表等提示性信息。

有人说,一个人只有精读,而没有略读和浏览,就会影响思维的流畅和敏捷;如果长期只有浏览和略读,而没有精读,就会影响思维的严密和深刻。可见精读、略读、浏览是不可或缺的。

二、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这是五上教材的一个重点训练项目。

词语的训练有:

1、理解词语的意思。如《师恩难忘》训练2(略)“结合上下文说说所填词语的意思”,《成语故事》训练5“查成语词典,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的意思”和《鼎湖山听泉》训练3等。

2、体会用词的准确。如《推敲》训练4“下面句子中带点的词语能换成括号里的词语吗?为什么?”,《艾滋病小斗士》训练2和《黄果树瀑布》训练3。

3、体会用词的特点。如《嫦娥奔月》训练4“说说带点词语有什么特点”。

4、体会用词的不同情感。如《伊索寓言》训练3“读一读,体会牧童两次“大叫”的不同情感。”。

5、体会用词的表达效果。如《在大海中永生》训练4(略)和《黄鹤楼送别》训练4。

句子训练有:

1、能善于用词表达。如《陶校长的演讲》训练4(略)等等。

2、能善于结合文章的过程理解重点句子。如《师恩难忘》训练3(略)。

3、能善于结合文章的表达理解重点句子。如《金蝉脱壳》训练4(略)。

4、能把握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鼎湖山听泉》训练4(略)和《黄果树瀑布》训练4(略)。

5、能体会不同类型的句子的表达效果。如《滴水穿石的启示》训练3。

就词句训练提出如下参考建议:

1、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找到关键词句在文章中的出处。

不读书没办法理解。理解词句一定让学生有所感悟,避免教师以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2、引导学生从把握文章的整体的角度理解关键词句。

汉语言学习的最突出特征,就是整体把握。“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更需要对课文内容的整体联系和把握。

例如:《师恩难忘》必须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到田老师教学的有趣引人,使“我”对文学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才能让学生体会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理解深刻含义的句子。例如:《金蝉脱壳》课后练习4“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奇特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们交流一下阅读感受”。首先要让学生理解金蝉脱壳的整个过程,再让学生读读感兴趣的地方,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哪种情景最„奇特动人‟,最后交流自己阅读感受。其中“奇特”是句子的关键。

4、善于抓住关键词句找到课文教学的“切入点”。

例如:《黄鹤楼送别》课后练习4(略),让学生在体会“看”在文中的差别,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把握、体味、领悟言语丰富的内涵的同时,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是本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训练目标。目前,大家比较重视文章“表达了些什么”而忽视了文章“是怎样表达的”。教材中多处安排了让学生“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的训练设计。例如:《天火之谜》的训练5“选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莫高窟》的训练4“给课文编写段落提纲”等。

就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以课后练习设计为“着眼点”体会文章情感。

课后练习设计(引导问题设计),都是以引导学生读书为着眼点的,编者在设计这类问题时,力求为老师们选择最佳的教学切入口,并能通过这个问题的提示,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深刻地思考,在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课文的内涵,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如:《嫦娥奔月》练习5“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乡亲们为什么非常想念嫦娥。” 学生可以围绕这一问题,精读文本,自己找到相应的语句去体味,当学生有个体思考、感悟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2、抓住动情点,真切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特别是入选进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叙事性课文,有一些是文质兼美、情真意切的美文。进行这类课文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扑捉课文中的动情点,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深层的“对话”,真切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课文中的主人公及其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如《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描写谈迁心里活动的两段话“20多年的心血„„下决心撰写这部史书”和“面对孤灯„„”是这篇课文的动情点,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从这两个动情点入手,读书思考,感悟体验,就会很快进入课文的意境,从而体会文章的情感。

四、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就叙事性作品阅读,课标中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诗歌教学和说明文教学,课标中指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不同类型的课文能根据课文特点,抓住训练重点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时,提出如下参考建议:(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①从题目提炼主线;②从文眼、关键句提炼主线;③从过渡处提炼主线;④从情节提炼主线;⑤从习题提炼主线;⑥从插图提炼主线;⑦从提纲提练主线;⑧从主旨提练主线;⑨从“比较”提炼主线;⑩从“反复”提练主线。

(2)关注文章的细节(重点)内容

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如果老师多占一分钟,学生就失去了自主学习的一分钟。因此,我们总是牢记“惜时如金”四个字。课上紧紧围绕目标进行教学,内容要讲到点子上,力求精讲点拨。充分利用本班的教情学情,做好教学流程的设计,立足课堂,提高效率。比如高年级的同学,大部分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根据这些特点,有的老师采用“五步教学法”—— 预习、精讲、精练、反馈、拓展。

“预习”一般安排在学习新课的前一天,要求学生根据课前的预习提示、课后的“思考练习”,自读课文,看看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难问题解决不了,对感兴趣的内容可上网或者查阅有关书籍,搜集资料,进行自主研究性学习。生字词也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先自学,这样以来,讲授新课时,学生自己能读懂的问题,能学会的知识教师就不必再泛泛地讲了。

一篇好的作文,在内容的处理上应当详略得当。同样的道理,我们教学时对教材的处理也应该详略得当。有人可能会担心,讲得少了能行吗?学生能掌握

起来吗?就像学骑(开)车一样,精讲重难点,把节省出来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读、背、思考、记忆,既能掌握好课本上的知识,也有时间进行课外拓展,让他们在课堂上听、说、读、写,从听读中感悟、积累,在说写中运用、提高。

(3)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上已简述,不再赘述)

同时,在教学时应注意:

(1)教学目标必须是明确而恰当的。要根据课标阶段目标和教材特点确定明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任务完成得怎么样的标尺。从这个角度评价课堂教学效益,有两个指标:看实现基础性目标的教学任务是否通过训练“当时解决”了;看实现发展性目标的教学任务是否通过体会、领悟能正确地潜移默化。

(2)要始终坚持以读为本。通过读,整体感知;通过读,有所领悟;通过读,深刻体会;通过读,受到熏陶感染。读的时间要多,读的形式要活泼,读的方法要科学,读的指导要落实,读的效果要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3)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标志,是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又是教育信息反馈和交流的一个重要步骤。现代心理学家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师研修教材》 陆志平主编

2、国标本苏教版五(上)教材培训材料

3、《漫谈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红 叶(网名)

第四篇: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教案1

第一单元 纸工初步 教学目的:

1、了解纸的知识。

2、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和纸工制作符号。

3、学习纸工基本技法。

4、制作折扇。教学重点:

体验纸工基本技法的运用,在制作中辨认符号,使用工具。教学时间: 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纸的知识,知道纸也是一种手工的好材料。

2、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和纸工制作的符号。

3、知道纸工制作时的案例防护。教学过程:

一、课程内容说明

纸工,是三年级学生开展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内容。从本学期开始,大家将系统地学习使用剪刀、美工刀、胶水、胶带、直尺等纸工常用工具,学习运用剪、刻、折、帖、撕、拼、插、卷、编、植等纸工基本技法来制作作品;拼接玩具,纺织书签,做团花、拉花、彩灯和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二、了解纸的知识

1、相互说说自己知道的纸,充分感受纸在生活、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2、议一议纸的产生和发展,了解纸的相关知识,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1)造纸术的发明(2)早期的造纸方法(3)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4)介绍几种常用的纸 书写纸、精制双胶纸、铜牌纸、箱板纸、地图纸、账册纸、静电复印原纸,电脑打印原纸。

三、认识常用的纸工工具和纸工制作符号

1、纸工工具

1)剪刀 是最方便的裁剪工具。2)美工刀 切刻的工具。

3)胶水 常见的粘贴材料,使用时注意卫生。4)胶带 有双面胶,透明胶等,粘贴时干净又迅速。5)直尺 用来计算、刻和划线的工具。

2、纸工制作符号

纸工材料卡片上有各种各样的符号,主要有以下一些 1)山线

2)谷线 3)剪切线 4)粘贴面 5)挖切

3、纸工的基本技法 最好要用多媒体演示

4、纸工制作时的安全防护

制作纸工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纸工的工具,例如剪刀、美工刀很锋利,不小心就会划破手。

第二课时

教学主题:制作折扇 教学目标:

1、通过制作,能够正确识别卡片上的符号,看懂制作步骤。

2、重点掌握山线、谷线的划痕折叠。

1、会在操作过程中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

一、开始-多媒体演示 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楚了解制作步骤,在教室安装了移动多媒体,充分利用教材光盘,把制作过程动态演示学生看。

然后教师根据动画演示强调制作的重点,特别是山线和谷线的运用。

二、分组活动

事先对学生的情况作了了解,有的学生没有带材料,有的学生已经做好了,有些学生喜欢一发下来就全部做好了,当然,有些制作应该自学就会的。因此,在分组时注意搭配,不要让有的学生闲着没事做。还有一个要记住得是做制作时,要对学生事先通知。

三、学生分小组开始制作

由于大多数学生自己都有制作材料,因此分组的目的是共享制作工具和制作技巧,避免一个人在闭门造车。

教师在学生制作时,巡回指导。

四、作品评价

先在每个小组推荐一件好的作品,然后再全班评比,选出最佳作品。为了让评价活动更有效,是不是应该设计一份评价量表? 第二单元 拼接游戏 教学目的:

1、了解十五巧板的历史,学会制作十五巧板,并利用十五巧板进行拼图,体会创造性游戏的快乐。

2、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提供的圆形、半圆形、大小三角形等图形,在底板上拼贴出不同形态的各种小鸟。几个作品连接成快乐的大森林。

3、在学习拼贴“快乐的小鸟”的基础上,拼贴猫头鹰(04号材料),巩固前面的知识技能。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简单的拼接玩具。

教学时间: 3教时

教学过程: 十五巧板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l 知道七巧板、十五巧板的来历,了解这种传统民间游戏深受人们喜爱,是老少皆宜的好玩具。

l 认识几种常见的平面几何图形,用它们可以拼接成许多复杂有趣的图形。

2、能力目标

l 比较熟练地使用纸工工具。

l 能够用七巧板、十五巧板拼出几种简单的人物或自然现象。l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l 通过了解七巧板、十五巧板的历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l 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业精神。

二、教学内容

1、在计算机上使用七巧板游戏。

2、制作十五巧板。

3、用十五巧板拼接图形。

三、教学重点

1、制作十五巧板。

2、用十五巧板拼接图形。

四、教学难点 用十五巧板拼接图形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投影仪,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七巧板游戏软件、十五巧板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直尺,剪刀,胶水和劳动制作材料02号,另备方形或圆形纸板。

六、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创设情境

1、教师提问:你知道七巧板吗?了解它的故事吗?玩过吗?

2、教师在大屏幕上演示七巧板游戏软件。

1、学生回答教师问题。

2、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玩闯关游戏。

1、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七巧板入手,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2、把拼图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可以让每个学生体验到动手操作的乐趣。

3、用“十五巧板”拼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目的 体验模仿

1、教师发一些示范作品,让学生分析作品的拼法,说说体会。

2、要求学生模仿作品。

1、学生仔细观察示范作品,说说作品的意义。

2、进行模仿操作,并有所创新。

十五巧板可能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有点复杂,因此让学生在独立创作之前,熟悉示范作品。独立创作

3、教师要求学生自己创作一幅作品,并让学生思考在拼之前,应该先做什么。

4、可以让先完成的学生上台说说,提供经验。

3、学生先明确自己要想拼什么图形,再用手中的几何图形实现。

4、完成的学生可积极上台交流经验。

1、面对这么多几何图形,有的学生可能会不知道怎么办,因此引导学生思考是很有必要的。

2、同伴的经验是最容易接受的,这也是交流的目的。合作拼图

5、要求学生以原来的制作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拼图。

6、每个小组及时把作品保存好,教师可以准备好数码相机。

5、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作品的设计方案。

6、方案通过了,再进行拼图。

3、为了不让小组学习流于形式,要引导学生事先设计作品方案。

4、教师下发作品设计方案,让学生写写小组的成败得失。

5、发挥每个组员的聪明才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成果交流

7、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推荐一或二件作品。

8、可以是组长来介绍作品设计的过程

9、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评价最佳作品和最佳演说员。

7、小组内推选上台交流的学生。

8、大家也可以帮他如何叙述效果会更好。

6、在作品的交流中,进一步能够掌握拼图的技巧,同时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制作了十五巧板,并初步尝试了拼图的方法,体验了这种传统玩具给大家带来的乐趣,希望大家以后在课余或在家多去摸索,有机会我们来一个拼图大赛,到时可以展现你的风采。快乐的小鸟 教学目的:

充分发挥想象力,利用提供的圆形、半圆形、大小三角形等图形,在底板上拼贴出不同形态的各种小鸟。几个作品连接成快乐的大森林。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投影仪、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剪刀、固体胶棒和03号制作材料。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兴趣

1、让学生说说自己见过的鸟或者自己养鸟的趣事,想象森林中鸟儿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

2、课件展示小鸟飞翔的各种姿态,从而揭示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二、制作“快乐的小鸟”

1、指导学生剪贴

头、眼睛等圆形部分的剪切:一般左手拿纸样做圆形移动,右手拿剪刀沿边线做弧形运动,注意剪圆滑,不剪破。

2、指导学生粘贴

(1)基本顺序:翅膀——身体——头——尾巴——翅膀,胶水要适量地涂在反面,按先后顺序贴。(2)鼓励学生粘帖出各种姿态的小鸟——翅膀向上拍的,翅膀向下拍的,低头的,回头的等等。摆放位置、版面设计等也应不拘一格,让学生在制作中自由发挥,各显其能。

三、开展作品展评活动

作品完成后,张贴在教室墙报栏中,比比谁贴的画面生动有趣。连接成“百鸟飞翔图”。根据画面,编写动听的故事。

猫头鹰 教学目的:

在学习拼贴“快乐的小鸟”的基础上,拼贴猫头鹰(04号材料),巩固前面的知识技能。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投影仪、示范作品。

2、学生准备:剪刀、固体胶棒和04号制作材料。

教学过程:

一、分组自主学习

二、交流

三、制作“猫头鹰”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猫头鹰制作步骤:

1、剪切制作部件。

2、拼贴猫头鹰。

3、将猫头鹰粘贴在底版上。

4、完成作品。

四、展示评价

第三单元 给节日增添欢乐 教学目的:

1、学习制作团花、花边、拉花、四角彩灯等手工制品,激发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2、用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装饰教室,给国庆节和元旦等节日增添欢乐的气氛。

教学重点:

设计团花、花边图案;如何把弧形的“山线”、“谷线”折叠整齐,使之美观。

教学时间: 3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剪纸团花、花边 教学要求

1.让学生了解剪纸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初步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民间艺术的思想感情。

2.学习剪团花、花边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式团花、花边,相关的电教课件设备。学生准备:剪刀、彩色纸、底板、胶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各式团花、花边,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同学们,你曾经见过这些作品吗?在哪儿见过?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呢?

2.简单介绍剪纸艺术,激发学生兴趣。

剪纸是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剪纸艺术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用剪刀在小小的纸片上尽情地抒发自己的情感,以自己熟悉的动物、植物、花卉,民间传说,戏曲人物以及日常生活、劳动情景等为主要题材,创造出极其丰富的、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剪纸艺术作品。(多媒体展示各种剪纸作品)

二、观察、学习剪团花、剪花边的方法

1.多媒体播放剪团花、花边的方法。

2.讨论、总结,教师相机板书制作方法。

(折叠、设计图案、剪切、粘贴)

三、实践操作

1.折叠。可以横竖对折,也可以斜折,每折一次都要注意平整、对齐,否则图案就不对称了。

2.设计图案。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图案呢?大胆想像,画图时要留有挖空的部分,线条要富有变化,这样设计的图案才精美。

3.教师巡视,找出设计中的问题,讨论这样可能带来的后果。修改样稿。

4.剪切。剪时,手要捏紧,否则图案不容易对称,并且不要剪断周边连接处。一般按照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的顺序剪。

5.粘贴。剪完后,轻轻地按顺序展开,平整地粘贴在底板上。

四、展示自己的作品

把自己的作品在小组中展示,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法,比一比,谁的作品最漂亮、剪贴最整齐,选出最佳作品,贴在教室墙壁上给大家欣赏。

五、总结延伸

1.今天我们的教室真漂亮,我们用灵巧的双手、辛勤的劳动装扮了自己的教室,你还想用自己剪的作品装扮哪里呢?

2.剪纸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你还想剪出更多、更好、更漂亮的作品来吗?老师向大家推荐几个网站,大家可以上网学习更多的剪纸知识。

第二课时 拉花(彩练)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拉花是剪纸的一种,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初步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民间艺术的思想感情。

2.进一步训练折、剪、拉等几种技法,形成立体造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3.装饰、美化教室。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彩纸拉花半成品、半成品。

学生准备:彩纸(已提供)、一米长彩线、尖刀、双面胶或固体胶棒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出示蜡光纸)一张纸,不仅能写字、作画,还可以做成剪纸作品,彩纸拉花就是其中的一种(出示彩纸拉花作品)。在节日到来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用它来装点教室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制作彩纸拉花。

二、讨论制作拉花步骤

1、究竟怎样做拉花呢?(出示团花和拉花的单张)制作团花和拉花有什么共同之处?

(小组讨论。结论:先折叠,再设计图案,最后剪贴)

2、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小组讨论。结论:拉花是好多张粘贴连接起来的)

3、总结拉花制作过程:折叠---设计图案---剪---粘贴连接---串线。

三、实践操作

1、折叠。剪团花时我们学过折叠,下面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折纸。(可以用十字格折叠,也可以用米字格折叠)

2、设计纹样。你想设计一个怎样的纹样呢?大胆想象,怎样美观就怎样设计。(学生设计,暂时不用)

3、教师巡视,找出设计中的典型问题,让学生分析可能带来的后果。

4、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呢?(中心点留得适当,花纹可以用笔描得粗些,或者在剪口处用笔做记号)

5、修改纹样,动手剪一个拉花单位。小组里比一比,看谁的拉花展开后最漂亮?

6、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组拉花。

7、展示:各小组把制作好的拉花挂起来。采取自评和互评的方法,比一比,哪个小组做的拉花最漂亮,剪贴得最整齐。

四、总结

1、今天,我们教室真漂亮!

2、我们用灵巧的双手、辛勤的劳动装扮了我们自己的教室。

3、课后,有兴趣,我们再试试,一定越做越好

第三课时 四角彩灯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彩灯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装饰工艺品,初步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民间艺术的思想感情。

2.着重“剪”、“折”技法的训练,对山线、谷线的折叠方法有较高的要求。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难点:

如何把弧形的“山线”、“谷线”折叠整齐,使之美观。教学过程:

一、指导、连接

指导学生观察制作步骤图,掌握制作方法:用彩线制作穗子——剪下材料——折叠山线、谷线——将穗子和彩灯各部分连接起来。

二、重、难点讲解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如何把弧形的“山线”和“谷线”折叠整齐,使之美观。教师不必把方法直接教给学生,可以事先发给学生一张画有直线、弧线的纸,让学生联系怎样折叠“山线”“谷线”。练习中启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开始很可能折叠得不整齐,很快,他们会想出不少办法,最后让学生总结,用哪种方法最方便,效果最好。

三、动手操作

教师要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动手操作,在学生碰到困难的时候,教师不要急于帮助解决,可以试着把问题摆在全班学生面前,让大家共同想办法。这样,效果要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好得多。

第四单元 动物世界 教学目的:

1、制作4件作品:狐狸和老鼠、牛、摇头公鸡、寄居蟹。在纸工制作的技法要求上,由剪、刻的训练延伸至粘贴与插接的技能训练,难度加大。

2、再设计制作一件作品。学习自主进行一些简单的设计。

教学重点:

着重划山线、谷线以及折叠技法的训练。自主进行简单的设计,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时间: 5课时 设计制作“动物世界” 教学目的:

制作4件作品:狐狸和老鼠、牛、摇头公鸡、寄居蟹。在纸工制作的技法要求上,由剪、刻的训练延伸至粘贴与插接的技能训练,难度加大。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好的动物造型作品及半成品各一份,剪刀、胶棒、小刀,实物投影仪。学生准备:制作材料06、07、08、09号,小刀或针、直尺、剪刀、胶棒、彩笔、卡纸。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谈话为主,了解学生对动物的认知,尤其是对动物的形体特点能作简要说明,为后面进行创作做好铺垫。

(二)制作材料06号

1、观察制作材料,仔细观察制作符号,同桌说说每个符号的意思。

2、学习材料上的制作符号及制作步骤,教师板书:剪——刻——折

3、学生操作,小组互助。

(三)制作材料07号

1、出示成品,观察、思考:这头牛的制作主要分为几部分?在进行制作时需要注意什么?

2、学生讨论、回答。

3、教师示范,学生操作。

(四)制作材料08号

1、出示成品,激发学生的兴趣,观察,思考:为什么鸡头会动?

2、小组讨论,回答。

3、提示制作要点,引导学生自己按步骤图制作一只摇头公鸡。

(五)制作材料09号

1、出示寄居蟹的图片,介绍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2、提示制作要点,引导学生自己按步骤图制作一只寄居蟹。

3、启发学生尝试制作不同的海螺壳。

(六)组合、讨论

组合“动物世界”。讨论:这些可爱的“小动物”该生活在哪里呢?让我们用彩笔、卡纸为小动物设计营造一个美丽的家园,让它们在那里生活得更加快乐。

再设计制作一件作品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进行设计。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提高审美能力。教学准备:

师生一起准备:卡纸、剪刀、胶棒、小刀、彩笔、动物图画。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由前几节课的授课内容导入,激发学生主动要求制作的愿望。提出:“我们制作了一些可爱的动物造型,今天,饿哦们要来自己设计动物造型,还要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个小组做得好。”

(二)制作指导

1、提问:前几节课,我们都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制作动物造型的?

2、指导学生会运用合适的方法制作不同类型的动物。

适时用实物投影出示一些动物造型供学生参考、借鉴,降低操作难度,鼓励学生尽量自己动脑筋进行创作。同时,进行一些必要的技术指导。

(三)合作创作。学生互相配合,设计创作。

(四)评价作品

自评与互评结合,渗透爱护环境、爱护动物等方面的教育。

第五单元 纸编的乐趣 教学目的:

1、了解编织技法,运用编织基本技法开展纸编活动,制作完成几件有趣的纸编织品:编新疆辫,编织书签、纸篓,编拖鞋。

2、通过简单的纸编织品的设计、制作以及对作品的评价活动,认识编织,学习编织,体会手工纸编的乐趣。教学重点:

运用编织基本技法开展纸编活动,进行简单的自主设计,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学时间:

5课时。“学习纸编”4课时,“设计制作纸编物品”1课时。学习纸编 教学目的:

了解编织技法,运用编织基本技法开展纸编活动,制作完成几件有趣的纸编织品:编新疆辫,编织书签、纸篓,编拖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好的编织品及半成品各一份,剪刀、胶棒、小刀、纸条。学生准备:制作材料10、11、12、13号,小刀、直尺、剪刀、胶棒、纸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谈话了解学生对编织的认知,可以讲述编织的历史,所用的材料知识等。

(二)制作材料09号

1、剪下头部部件,裁纸条。

2、编辫子

3、粘贴,完成。

(三)制作材料10号

1、切刻

2、穿编

3、穿编

4、贴牢背面

5、调整编织条

6、粘贴背板,系丝带、完成。

(四)制作材料11号

1、切割

2~~~

4、穿编、粘贴

5~~~

7、折叠、粘贴到底板上

7、粘贴手、脚,完成。

(五)制作材料12号

1、穿编、粘贴鞋带

2、粘贴鞋带与鞋底

3、粘贴另一层鞋底,完成。

第五单元 纸编的乐趣 教学目的:

1、了解编织技法,运用编织基本技法开展纸编活动,制作完成几件有趣的纸编织品:编新疆辫,编织书签、纸篓,编拖鞋。

2、通过简单的纸编织品的设计、制作以及对作品的评价活动,认识编织,学习编织,体会手工纸编的乐趣。教学重点:

运用编织基本技法开展纸编活动,进行简单的自主设计,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学时间:

5课时。“学习纸编”4课时,“设计制作纸编物品”1课时。

学习纸编 教学目的:

了解编织技法,运用编织基本技法开展纸编活动,制作完成几件有趣的纸编织品:编新疆辫,编织书签、纸篓,编拖鞋。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好的编织品及半成品各一份,剪刀、胶棒、小刀、纸条。学生准备:制作材料10、11、12、13号,小刀、直尺、剪刀、胶棒、纸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谈话了解学生对编织的认知,可以讲述编织的历史,所用的材料知识等。

(二)制作材料09号

1、剪下头部部件,裁纸条。

2、编辫子

3、粘贴,完成。

(三)制作材料10号

1、切刻

2、穿编

3、穿编

4、贴牢背面

5、调整编织条

6、粘贴背板,系丝带、完成。

(四)制作材料11号

1、切割

2~~~

4、穿编、粘贴

5~~~

7、折叠、粘贴到底板上

7、粘贴手、脚,完成。

(五)制作材料12号

1、穿编、粘贴鞋带

2、粘贴鞋带与鞋底

3、粘贴另一层鞋底,完成。

设计制作纸编物品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引导学生构思、设计、编织出其他样式的纸编物品(如各式书签、小扇子、小动物造型等)。

2、进行自评与互评,积极鼓励创新,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教学准备:

师生一起准备:彩色纸条若干,卡纸。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接触了用纸编织的方法制作出精美的手工作品,其实用纸编的方法能做出的东西远远不止这些,用纸条还能编出什么呢?(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

(二)总结、创作

1、小组交流。

2、分小组尝试编织,教师巡视帮助。

(三)自主评价

展示各小组的作品,请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

第五篇: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认识分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

腰埠中心小学

张云芳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班队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才能让他俩都满意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 1 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谈话:这一半蛋糕是这个蛋糕的1/2,那么,另一半蛋糕又是这个蛋糕的几分之几呢?(指名板书1/2)为什么也用1/2来表示?(学生表述)大家想的和他一样吗?(课件演示)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2、谈话:想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课件演示,学生读)

3、谈话:“分数该怎样写呢?师讲解并示范:写这个数的时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这个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两份)“2就写在横线的下面,这半个蛋糕是其中的1份,就把1写在横线的上面,这就是分数1/2的写法。”“你们想试一试吗?” 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写1/2,同桌互相说说是怎样写的,检查一下谁写得更标准、更漂亮。

4、谈话:我们已经会读、会写1/2了,想不想动手做一个1/2呢?

活动要求:拿出老师发的长方形纸,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

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表示这张纸的1/2的?(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涂上其中的一份,就是1/2)把学生的作品贴在1/2下面。“还有谁与他的折法不一样的?”

提问:他是这样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份的,涂上其中的一份表示1/2,可以吗?还有不一 样的吗?(选择不同表示形式的作品也贴在1/2下面)课件演示不同的折法

谈话:我们认识了1/2这个新朋友,老师想把它请来做客,大家能帮帮老师辨别一下谁是1/2吗?

5、下面哪些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2,在()里画“√ ”。(课件出示)

6、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认识了1/2,你还想认识其它的分数吗? 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读题目。

指导完成第1幅图。“这幅图是把这个圆平均分成了几份?这其中的一份怎样表示?请在括号里表示出来。”“你是怎样写的?为什么用1/3来表示?” 其余几幅学生独立填写,完成后集体反馈。“怎样表示?为什么?”

强调:只有把一个图形或者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教师板书:1/

2、1/

4、1/8,让学生读出各数。

谈话:“看到这三个分数,你能说出它们谁大谁小吗?”(学生猜测,交流)“究竟谁说的有道理呢?需要大家动手来验证一下,请从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学具里选择合适的学具,折一折,比一比,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你的发现。”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课件演示比较大小的过程)

教师小结:把同样大小的几张圆纸片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2、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1)、(课件出示第3题)谈话:第一张、第二张纸条的长度怎样?(一样长)第二张纸条的涂色部分会表示吗?

第三张、第四张纸条的涂色部分又怎样表示呢?(生答,师演示)

四张纸条一样长,你能根据四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出这四个数的大小吗?(2)、(课件出示第5题)指名读题目,并说出题目的要求。学生独力完成,集体反馈。

四、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6题图。

谈话:这次的黑板报有哪些板块?《科学天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艺术园地》大约占黑板报版面的几分之几?哪一部分大一些? 下面的图形让你联想到几分之一?

课件出示图片:法国国旗

五角星

巧克力

谈话:这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分数,我们的生活中不光有整数,也有分数。

3、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新的收获?今天学习的分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觉得还要学习什么样的分数?让我们课下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分数,好吗?

下载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选文解读与阅读教学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标本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选文解读与阅读教学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三年级上册 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是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写的新教材。为了帮助教师使用好教材,现提出如下建议,供教师参考。 一、识字写字教学 1、弄清两......

    苏少版国标本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 我种的植物(一)综合分析 绿色的植物是维护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六年级学生已经在自然等其他学科中,了解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和初步掌握了有关植物生长的知识,并已有一些观......

    苏教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集体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障。集体备课就是年级组内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苏教版教材的特点,并结合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试卷

    一、识字写字部分。(32分)(一)、在括号里写出音序,并按音序重新排列这些汉字。(7分)侵晃燃( )忆( )废(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重阳节(zhòng chóng)ɡ 空闲(kòngɡkōng )差不多(cha cha......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试卷

    一、识字写字部分。(32分)(一)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晕倒(hūnyūn) 似的(sìshì) 调节(diào tiáo)沃克(wò wù)谋生(mú móu)讲述(shù sù)(二)看拼音写词语.(10分)yào pǐnqín......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整册教案苏教版凤凰国标本(鲁洁主编)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案(三上)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 本册书有三单元构成。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学;第二单元:我要安全地成长;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家庭。第一单元主要进行自我认识与同学的......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梳理解读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梳理 (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上) 第一部分 整体教材 一、 教材整体分析及教材特点 教材整体分析: 本册教材是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开始,也是引领学......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语文园地四教学建议

    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四》语文园地四教学建议 语文园地的编排,完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励学生进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体现了课程理念上的更新。老师要完全领会编者的意图,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