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反思[5篇]

时间:2019-05-15 01:11: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第一篇:《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华山中学 程自强

我今天执教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5课《玲玲的画》。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这篇课文写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来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只要善于思考,坏事也可能转化为好事。

教学这篇课文,我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一下玲玲的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再到解决难题后的)喜悦;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并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刻体会,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制作并运用了大量的课件,形象、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另外,依据教材的内容,我确定本课的设计理念为:

1、以学生自主读书为主要形式,让学生在盎然趣味中产生阅读的激情;

2、使学生在质疑解读中理解文章的蕴意;

3、帮助学生在想、述、读、议中内化语言的深情;设计中,我从想一想:爸爸为什么没叫他画小狗?说一说:爸爸的话中坏事、好事指什么?到做一做:小组交流、小组合作、测评训练,都在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又确定本课的设计特点为:

(一)情感为线、深度感悟语言: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满意-着急-(再到解决难题后的)喜悦。我紧紧抓住玲玲的情感变化让学生深度感悟文本的语言。例如:体会“画弄脏了”的不同感受;课文最后抓住“解决难题后的喜悦”来品味、思索爸爸简短的话语中蕴含的深刻道理。这样,学生在体会人物感情的基础上,析词品句,感受文本中的语言,无形中向学生渗透文章的表达方式。

(二)以读为本、尊重个性感悟:《大纲》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为了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保证阅读的时间,从整部分朗读,到重点句子的研读,给学生充分的感悟时间。其次,在朗读形式上,采用自读、摘选读、角色朗读、悟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且激发学生对于读文的兴趣。让学生想读课文、爱读课文。充分让学生感悟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深入朗读,在交流中理解朗读的方法,依据学生独特的感悟,读出自己的课文。例如:在教学中,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这时,孩子们可能会说出高兴、自豪、满意、激动、兴奋等多种感受,再让学生读出自己体会到的心情。在朗读爸爸的话时,让学生想象: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样说?可能孩子们会怀着沉稳、高兴、兴奋等多种自己感悟到的心情去朗读。

(三)联系生活,拓宽资源:《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例如: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表演,这样,将学生的亲身感受引入课堂,使学生理解的更加深刻。再如: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坏事变好事的情况?说说自己遇到过类似的事。尊重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例如:以“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主线,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根据学生的不同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感受,读出不同的课文。这样将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的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但仍然存在许多缺点和不足。例如:自我基本功有待加强,特别在语言上,提问应该更加准确,引导应该更加到位等。再有,自我还应该丰富知识积累,提高文化底蕴,这样才可提高自我的随机应变的能力。在教学机智方面,我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究,善于捕捉课堂生成,深度训练。

第二篇:《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保亭二小 王春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在生活中要肯动脑,坏事也能变好事的道理。学情分析:

让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美。借助优美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享受阅读的快乐,感受生活的乐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功能,构建宽松、愉悦、自主的课堂氛围。学习重点:懂得在生活中要肯动脑,坏事也能变好事的道理。学习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一:

一、复习上节课的字、词(出示课件:1-2).我会认字:玲 详 幅 奖 催 叭 脏 筋

我会认词:玲玲 端详 一幅画 评奖 催人 叭的一下 弄脏动脑筋 活动二:激趣定标:

(一)激趣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玲玲的画》第二课时。看看是怎样的画?画了什么?(板书课题:25 玲玲的画)(出示课件3-4)

(二)出示学习目标:齐读(课件5)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在生活中要肯动脑,坏事也能变好事的道理。活动三:自学互动、适时点拨。互动一:读课文,自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在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出示课件7-16)

(满意-着急-(再到解决难题后的)喜悦。)

2、想一想:

爸爸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而是对她说::“在这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出示课件17)(为了让她动脑筋)

3、读爸爸说的一段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出示课件18)

4、说一说:(出示课件19)

爸爸话中的坏事指的是(弄脏了的画),好事又指的是(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小花狗,使她的画获得一等奖),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秘诀是(肯动脑筋)。

5、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生活中的好多事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开动脑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

6、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样说?(是否也会跟爸爸说的那段话一样?是就有感情地美美读一下爸爸说的话。)

7、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出示课件20)(小组交流:这样的事我也遇到过......)

8、以后,我们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呢?(开动脑筋,善以解决难题)

9、小组合作:从课文这件事中,你感悟到什么?(出示课21)(生活中的好多事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开动脑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

互动二:朗读感悟(出示课件22)

1、小组分角色,按自己的体会读课文。

2、读了课文,你感悟到什么?(你是否感悟到只要有感情地朗读就会读出课文的美,就能体会出课文内容。那以后就要多多有感情地美美读课文。)

四、测评训练:(出示课件23)

1、按课文内容填空。玲玲画了(《我家的一角》),一不小心把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上画了一只(小花狗)。在评奖会上,这幅画得了(一等奖)。

2、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爸爸说的话),读一读。(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4)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悟。

2、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爸爸说的话)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六、延伸:读一读。(出示课件(25-28))

1、名人名言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法 巴尔扎克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美 爱因斯坦

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奥 弗洛伊德

2、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有心人吧。

七、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玲玲情感的变化 :

满意-着急-(再到解决难题后的)喜悦

坏事————好事

动脑筋

第三篇:《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一:《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在生活中要肯动脑,坏事也能变好事的道理。

学情分析:

让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美。借助优美的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享受阅读的快乐,感受生活的乐趣。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功能,构建宽松、愉悦、自主的课堂氛围。学习重点:懂得在生活中要肯动脑,坏事也能变好事的道理。

学习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

活动一:

一、复习上节课的字、词(出示课件:1-2).我会认字:玲详幅奖催 叭脏筋

我会认词:玲玲 端详 一幅画 评奖 催人 叭的一下 弄脏动脑筋

活动二:激趣定标:

(一)激趣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玲玲的画》第二课时。看看是怎样的画?画了什么?(板书课题:25 玲玲的画)(出示课件3-4)

(二)出示学习目标:齐读(课件5)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在生活中要肯动脑,坏事也能变好事的道理。

活动三:自学互动、适时点拨。

互动一:读课文,自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在读中体会玲玲情感的变化(你体会到的玲玲的心情是怎样的?):(出示课件7-16)

(满意-着急-(再到解决难题后的)喜悦。)

2、想一想:

爸爸为什么没有直接告诉玲玲画什么,而是对她说::“在这画点什么不是很好吗?”(出示课件17)(为了让她动脑筋)

3、读爸爸说的一段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出示课件18)

4、说一说:(出示课件19)

爸爸话中的坏事指的是(弄脏了的画),好事又指的是(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小花狗,使她的画获得一等奖),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秘诀是(肯动脑筋)。

5、联系课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生活中的好多事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开动脑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

6、假如你是爸爸的话,你会怎样说?(是否也会跟爸爸说的那段话一样?是就有感情地美美读一下爸爸说的话。)

7、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出示课件20)

(小组交流:这样的事我也遇到过......)

8、以后,我们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怎么办呢?

(开动脑筋,善以解决难题)

9、小组合作:从课文这件事中,你感悟到什么?(出示课21)(生活中的好多事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开动脑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

互动二:朗读感悟(出示课件22)

1、小组分角色,按自己的体会读课文。

2、读了课文,你感悟到什么?(你是否感悟到只要有感情地朗读就会读出课文的美,就能体会出课文内容。那以后就要多多有感情地美美读课文。)

四、测评训练:(出示课件23)

1、按课文内容填空。

玲玲画了(《我家的一角》),一不小心把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上画了一只(小花狗)。在评奖会上,这幅画得了(一等奖)。

2、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爸爸说的话),读一读。(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五、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4)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悟。

2、把课后练习“读读抄抄”中的句子(爸爸说的话)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六、延伸:读一读。(出示课件(25-28))

1、名人名言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法 巴尔扎克

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美 爱因斯坦

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奥 弗洛伊德

2、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有心人吧。

七、板书设计:玲玲的画

玲玲情感的变化 :

满意-着急-(再到解决难题后的)喜悦

坏事————好事

动脑筋

篇二:《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复检、巩固生字,会写“肯”、“脑”、“筋”这3个字。理解“来不及、肯动脑筋”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这两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对重点词的品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玲玲的情感的变化。

4、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并能在生活中处理好类似情况。

教学重点

1、在朗读中复检、巩固生字,会写“肯”、“脑”、“筋”这3个字。理解“来不及、肯动脑筋”等词语。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这两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对重点词的品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玲玲的情感的变化。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并能在生活中处理好类似情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端详、评奖、满意、脑筋、参加、来不及、肯动脑筋、一等奖

2、学生结合词语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师随即板书:好事——坏事——好事

二、细读感悟

(一)聚焦坏事(第3自然段)

1、坏事指的是什么?

预设:学生概括回答:水彩笔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

2、在什么时间,发生了怎样的事?玲玲的表现是什么呀?全在一句话中,写得既清楚,又明白,快让我们快来读读这句话。

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掉到了纸上,把画弄脏了,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水彩笔掉得很快——叭的一下

引导学生感受,意外是在一瞬间发生的,该怎么读?

(2)玲玲一下子就哭了出来——哇地哭了

对比朗读:哇地哭了

哇——地哭了

把“坏事”通过朗读读出来。

(指导学生读清楚:水彩笔怎么样?画怎么样?玲玲怎么样?读出情景、动作的连续性。)

(二)从“来不及了”到“糟糕透了”

1、体会“来不及”(第6自然段)

评价过渡:听出来了,真伤心(委屈)!玲玲,你为什么这么伤心呀?

(1)学生角色转换:我的画脏了,再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2)师生分角色读:

“怎么了,孩子?”

“我的画脏了,再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3)通过“来不及了”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时间太晚了,来不及再画了;画不出画来,就不能参加评奖了; 若“时间太晚了”学生答不到,教师归纳时,可以直接给出。

(4)加提示语:“我的画脏了,另画一张也来不及了”玲玲地说。教师过渡:要是我也会觉得挺可惜的,(回顾1-3段,指板书),原本挺高兴的心情,现在一落三丈,糟糕透了。

2、从“来不及”到“糟糕透了”(第9自然段)

来不及画了,因为时间很晚了。来不及画了,可是明天就要评奖了。所以这真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很坏的事。

【书写指导】教师结合“糟”字本义,讲解,并在田字格中板书。提示右侧

笔顺。

事情的糟糕,导致了心情更加糟糕。(为突破难点搭桥。)

(三)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会变成好事。

1、坏事怎样才能变成好事呢?

出示: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指名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关注学生对“往往”的解释。

2、体会文中“坏事”是怎样变成“好事”的。(第8自然段)

(1)玲玲眼中的“坏事”,最终变成“好事”。那么我们就来一起看看玲玲是怎样做的。请大家打开目标73页,默读,完成语言的理解

(一)。

(结合目标完成对第8自然段的理解。【目标】语言的理解

(一)——对目标中的题目,根据理解需要,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玲玲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玲玲满意地笑了。

1、玲玲做了什么?找一找相关词语,把它圈出来。

2、结合上下文填空。

听了的话,玲玲不 了。她拿起画,左看看,右看看,端详了半天,觉得弄脏的地方像,于是决定在这里画。她又发现到这里的颜色不一,想到:要是画 就更合适了。就这样,她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教师订正答案

1、玲玲都做了什么?指名一生说:想,拿,画,笑

2、如果你是玲玲,你认为那个环节是最关键的?

预设1:“想”最关键:你一定猜到了玲玲是怎么想的,读读你的答案。

预设2:“画”最关键:玲玲画什么了?你来读读。(读出小花狗的样子来。)这只小花狗课可真可爱!但“画”并不是这几个环节中最关键的。启发学生找到“想”。

3、小评委点评

对比:课件出示两幅画。

同学们,现在美术大赛组委会,聘请你们担任的小评委,对比一下这两幅玲玲都觉得很满意的画,你们评评那幅能得一等奖?它好在哪?

预设:有小花狗的画,生动,把画画活了。

引导:这幅画叫做《我家的一角》。这个家真好,真幸福。小花狗竟然趴在楼梯上睡着了,我们不仅看到了小花狗的可爱,还看到了家人对小花狗的爱。

4、回归主题——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难怪爸爸最后说:“玲玲肯动脑筋了,画弄脏了这件事,就真的变成了好事。

(1)指导朗读第9自然段,关注标点。

爸爸一共说了几句话?请你通过读告诉我们。

完成【目标】第四题。(给句子加标点)

订正:

A、订正错误。目标中:爸爸看了看,应为:爸爸看了。

等待学生指出错误后,渗透修改符号。

B、总结标标点的方法:知道爸爸说的话里面有几个意思,就是有几句话。(提示:不是见到吧就用叹号,语气没有那么强烈,而且是半句。)

随行巡视。

(2)书写指导

A、“肯、脑、筋”

这几个字中都带有“月”,你有什么发现吗?(不同位置,不同变化)学生在书中田格练写。根据学生书写情况,教师反馈。

B、在线上写的指导【目标】第五题。(抄句子)

第一次正式地在横线上写字,同学们觉得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踩线,间距,空格

C、写完了,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

三、情感迁移,改变观念

结合书后泡泡: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如果以后再遇到,你会怎样做? 不急、不哭,想办法,动脑筋。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思考,将坏事变成好事。具体什么办法因你的情况而定,需要你的智慧。希望同学们能像玲玲一样,赢在智慧上。

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好事————坏事————好事

来不及想、画

需要第一课时协助梳理的内容:

1、事情发展的主线:好事——坏事——好事(板书)

2、梳理关键词。

端详的理解

满意在文中的哪?你读读相关的句子。

体会评奖的重要性。

懒洋洋,积累ABB词语,体会小狗的可爱。

3、写字建议。

板书处理“玲”。

叭、狗、楼梯、关注对学生的评价。

4、句子的梳理

对话:读通,读明确。哪是玲玲说的话?哪是爸爸的话?

第九段爸爸说了几句话。标句子,数句子,读通句子。

篇三:《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讲的是玲玲收拾画笔时不小心把第二天要参评的画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巧妙地掩盖了污渍。第二天她的画在评奖会上得了一等奖。从而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对于这篇文章来说,内容浅显,一读就懂。但现在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遇到困难就退缩了,只知道大哭大叫,或去求助爸爸、妈妈、他人,不知道自己去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这篇课文贴近学生生活,同学们在生活中就遇见过这样的事或类似的事情,他们会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有所启发。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内容浅显,如果按照课文的写作思路也就是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样的顺序来教学,课文就会被肢解得很零碎。所以我在执教这一课时,开篇就理清文章中人物的情感线,让这根线串通整节课,然后在每一个环节都紧扣人物情感的变化展开教学。在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的时候,我引导学生把自己转换成文中人物角色的办法去思考问题,展开想像,练习表达。通过深入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拓展阅读相关内容的文章,以及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类似的事情和自己的处理办法等谈感受,培养学生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端详’、“动脑筋”等比较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2、抓住课文中人物的情感线索,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3、让学生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爸爸说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端详”“动脑筋”两个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玲玲的画》。(出示课件)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这课的生字词,现在老师考一下,看谁读得又准又快。(出示课件)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向我们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玲玲非常满意的一幅画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在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使画获得了一等奖的事情。)

板书:画弄脏了——画了一只小花狗(得奖)

二、探究体验,抓住重点句,层层深入,研读课文。

1、各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找出描写玲玲心情的句子。

出示课件:

1、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这幅明天就要参加评奖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

2、玲玲哇地哭了起来。

3、玲玲满意的笑了。

同学们齐读这三句话。玲玲的心情从“满意”到“哭了”再到“笑了”,是什么原因使玲玲的心情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2、大家看,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出示课件: “玲玲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指名读。

(1)玲玲对自己画的画满意吗?从哪个词看出玲玲对自己的画很满意?(端详)

(2)“端详”是什么意思?(“端详”就是仔细地看)

(3)玲玲是怎样仔细地看?(满意地仔细看)

(4)现在同学们也来当玲玲,也满意地端详端详。

(5)谁能读出玲玲的满意?指名读,齐读这句话。

3、就在这时,爸爸又在催了。(出示课件:玲玲,时间不早了,快去睡吧!)

联系生活实际,指名表演催。

真是位关心孩子的好爸爸,谁能带着对女儿的关心再来催一催呢?(指名读,齐读)过渡:在爸爸的又一次催促下,玲玲说——(出示课件:好的,我把画笔收拾一下就去睡。)

4、过渡:就在这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出示课件:就在这时候,水彩笔叭的一下??)

(1)指名读。(师演示画笔叭的声音掉落的动作)

(2)请你们认真读一读这段话,找出这句话中表示声音的词。这些表示声音的词叫象声

词,你还知道哪些象声词?(小狗叫—汪、敲门声—咚、春雨—沙沙)用象声词可以使文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3)此时你是玲玲,心情应该是怎样的?(伤心,难过、着急)谁来用这种语气试着读一读?指名读,小组读。板书:哭

过渡:哭声惊动了爸爸,爸爸放下报纸问(出示课件:怎么了,孩子?)。

全班同学一起问问——“怎么了,孩子?”

5、学习第6自然段

过渡:画脏了就脏了呗,哭什么啊?再画一张不就行了吗?(出示课件:我的画脏了,再画一张也来不及了)此时玲玲的心情如何?(伤心、着急)指导学生读好玲玲说的话。

6、学习第7自然段

过渡:那玲玲后来是怎么做的?(玲玲在爸爸的启发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小花狗)

(1)爸爸是怎么启发她的?(出示第七段)仔细听老师读第7自然段。用“—”画下来。

(2)爸爸为什么不直接告诉玲玲该画什么呢?(爸爸希望玲玲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

(3)从爸爸的这句话中,你体会到爸爸是个什么样的人?(爸爸是一个会教育孩子的人、遇事冷静的人)

7、学习第8自然段

过渡: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是怎么做的呢?仔细听老师读第8自然段。用“” 画下来。

(1)(出示第八段)从玲玲想了想,你能看出什么?(说明她在爸爸的启发下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2)如果你是玲玲,你会想到哪些办法?(画只小花猫,画双小拖鞋,挂件衣服??)板书:笑。

8、学习第9自然段

过渡:爸爸针对这件事是怎么教育玲玲的呢?(出示第九段)指名读,齐读爸爸的话:“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1)这里的坏事、好事各指什么呢?(坏事指画被弄脏了,并不是违纪违法之类的坏事。好事指把弄脏的地方巧妙地变成了一只可爱的小花狗,并不是助人为乐之类的好事。)

板书:坏事,好事。

(2)坏事变成好事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动脑筋”)

(3)是啊,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请同学们用心再把爸爸的话默读一遍,把它记在心里。

9、通过爸爸的指点,通过玲玲自己的独立思考,她的画得了一等奖。我们一起来祝贺玲玲。齐读。(出示课件第10自然段)

三、拓展阅读,开阔思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

比如:

1、下课的时候,新买的衣服不小心被钉子钩破了,露出一个洞。

2、美术课下课了,你刚画好的画给弄脏了,出现了黑色的点点。

3、向同学借书看,可是不小心把他的书给弄破了。在破的地方缝补上一朵美丽的小花;可以把黑色的点画成蜻蜓,画成蜜蜂;弄破的书,可以用透明胶带进行补救。

四、分角色读全文,深化文章主题思想

分角色读全文。请男同学来读爸爸的话,女同学来读玲玲的话。(练习朗读,读出角色特点。)

五、总结:

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知道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如意的事,她在爸爸的指点下,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以后,我们再碰到类似的事,应该怎么办呢?对,大家一定要记住——(引导学生读课后的“读读抄抄”,鼓励背诵)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玲玲的画

哭 笑

画弄脏了 画了一只小花狗(得奖)

动脑筋

坏事 ———————— 好事

第四篇:《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案(说课、反思)

《玲玲的画》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课内容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五课《玲玲的画》。

二、教材解析

本课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的第二篇课文。本课主要讲了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第二天就要参加评奖了,却不小心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画看上去更好了的故事。揭示了: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的道理。

根据单元目标,课文内容及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特做以下设计: 教学目标:

1.巩固本课要求会认的15个生字,指导书写“及”“拿”“另”“并”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玲玲“得意,伤心,满意”的心情变化。

3.用上“得意,伤心,满意”三个词语讲故事。

4.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玲玲“得意,伤心,满意”的心情变化。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教学难点:

用上“得意,伤心,满意”三个词语讲故事。教学方法:

本文以故事的形式叙述,简单明了。引用“情境导入法”和“关键语句、词语的自读自悟法”“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学准备:

课件

三、教学程序:

开课伊始童趣导入(师书写课题)。(出示玲玲的图片)和玲玲打个招呼的情境导入法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授课内容作铺垫。复习生字,词。(指名读,领读,点读)阶梯式复习,主要达到正音,巩固,激发兴趣的目的,为接下来的感情朗读做准备。

接下来读课文,悟情绪。

玲玲是个聪明的孩子,竟把一件坏事变成好事,知道为什么?因为爸爸告诉他一个秘诀。(出示ppt: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中心句前置,改变教学顺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重点做准备。学生朗读并画句子。说出坏事是什么事?好事是什么?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玲玲是怎么做到的呢?圈出表示玲玲心情变化的词语。画零为整,理清思路,抓关键词,为教学难点做铺垫。玲玲得意什么,为什么而伤心,因什么而满意呢?(出示图片)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得意,端详”等关键词的意思,指导朗读,从而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以上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关键句子和词语的自读自悟,明白玲玲心情变化的原因,为后续的复述故事作准备。识字写字也是低段教学的重点,本课采用随文写字的方法,先观察再范写后评价,完成写字这个教学重点。坏事变好事,玲玲用了什么办法呢?(动脑筋)(师板书)再次出示,巩固教学重点。

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呢?请你说一说。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运用所学知识,由于年段特点,只要求说出力所能及的解决困难的事例即可。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突破重点。复述课文是本课的难点,(出示ppt)凭借图片和关键词的出现,为学生提供说话的思路,再出示填表示心情的关键词的片段讲讲这个故事。由简到难,突破难点。从而达成本课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的主要内容围绕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列出关键词和句子。

陈 敏

课后反思

本课是一篇读后让人颇受启发的小故事,内容通俗易懂。但本课的教学目标较多,总体感觉教学目标的达成不够扎实。但由于是示范课,必须完成既定目标,因此有一些环节较形式化。

突出问题体现在:

1.生字书写方面,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让学生充分观察,减少了学生对汉字的认知。评价方面,教师的评价多与学生的评价,没有让学生充分表达。对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有影响。

2.在本课的教学难点复述课文方面,一个学生复述完整的一篇课文,还存在难度,应把一篇课文按图片分解,按照得意,伤心,满意三个板块分别叫三名同学复述,降低难度,最后再整体复述,教学效果会更好。

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细节部分的处理,需要平日里多积累经验,多钻研教材,更精准的授课,更好地服务学生。

陈 敏

第五篇: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通用15篇)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

5月份,市教研室开展了市级教学能手的评比活动,我有幸成为了参赛选手之一。在经过了抽课、备课、试讲等各个环节过后,5月15日终于迎来了讲课的日子。

本节课的特色之一是识字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随文识字”,识字方法主要是教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识记生字;特色之二是“间休的设计”,在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完“叭”“哇”以后,我又设计了拓展识字,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来识记带有口字旁的表示声音的生字,接着,我利用这些形声字编了一首小儿歌,正好作为间休的歌曲,可谓是“一举两得”;在指导朗读时,我采用与学生配合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我们交换角色时,我扮演伤心难过、着急的玲玲,边做动作边读玲玲的话,学生们听的认真看的仔细,一下就领悟到了玲玲的难过和着急,我不用过多的话语,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读好玲玲的话了,这个环节的配合,让我们的“读”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最后在本节课的重要语句升华的部分,首先我设计了玲玲在颁奖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的环节,让孩子们把自己当成玲玲,说出爸爸曾经对她讲过的最经典的话,接着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可以这样对自己说;当老师在工作中碰到难题时也会把这句话背给自己听,引导学生积累背诵;最后,如果你的爸妈在生活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你应该告诉他们什么呢?这样在一次次的朗读、背诵中,让本节课的重点得到了升华。

我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在这节课上,来校长担当了摄像师这一角色,一节课她都举着摄像机在为我录像,在此,对来校长在这节课中付出的辛苦表示深深的感谢!《玲玲的画》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来校长提醒我在“玲玲满意地笑了”这句话里的“地”错打成了“的”,还说总的来说整堂课还是不错的。

这次能手的竞赛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新的历练,记得教研室的李主任曾经说过: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会在这项艺术的活动中,逐步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加油!《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2

我在教学《玲玲的画》这篇课文时,抓住主线教学,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难过、着急——满意是本文的主要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老师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般明了。

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紧跟“读——多形式的悟——再带着感受读”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设计了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爱不释手”。

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到过程中,其实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3

《玲玲的画》这篇文章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们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我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我决定先好好把握教材,相信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只要抓准了教材,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以下几点是我对自己课堂的总结:

一、巧妙开头,使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如何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尽情地展现自己,无所顾虑地思考问题,是我课前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最后,我决定以“夸奖”孩子们为契口,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这个深爱他们的胡老师,其实愿和他们做朋友,畅游语文课堂。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正确的。我们的互相夸奖,使孩子们的劲头十足,兴趣盎然。精彩的回答,惟妙惟肖的表演,久举不愿放下的小手和一个个盛满“思考”之水的小脑瓜,充分说明了好的开头也为整节课堂上孩子们的出色表现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二、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三、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这篇课文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因此还是能引起学生共鸣的。只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对于理解爸爸说的那段话的深刻含义有一定的困难,我就引导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体会。先让学生联系课文对爸爸说的这段话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对这段话的感受。朗读、感悟后,链接生活,我说:老师昨天穿的新裙子不小心被钩破了一个洞,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让坏事变好事吗?此时,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帮我出谋划策。有的说,可以在钩破的地方绣一朵美丽的小花;有的说可以从不要穿的旧衣服上剪一朵花下来粘在上面;有的说可以在上面绣一只采蜜的蝴蝶。我微笑着点头表示赞许,并对他们的建议表示感谢。这群孩子已经真正能够联系生活的实际,从多角度来考虑问题了,我感到很欣慰。接下来,我又进一步对说话内容进行拓展,问:在平时生活中,你还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孩子们思如泉涌,各抒己见,把教学推向高潮。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名字”和“字”的区别,不能为了自己所认为的“巧妙”失去语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同时他们的思维也受到了局限,无法打开。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4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生动曲折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被水彩笔弄脏了,伤心的玲玲在爸爸的启发下,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最后整幅画变得更加漂亮了。

识字部分,我通过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等多种识字方式,让学生记忆生字。同时利用小组比赛的方式,巩固识字。学生整体掌握还不错。

在本文中,玲玲的情感变化是线索,而爸爸富有哲理的话点明了整篇课文的主题,“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这也是本文的难点。很多学生能够理解故事内容但是不能联系实际,不能举出相似的实际的生活例子。于是,我设计通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成语小故事来帮助孩子理解,让他们明白坏事有时候也可能是好事,引导学生要乐观面对一些问题。让小组进行讨论探究,说一说自己周围发生的类似的事情,加深他们对爸爸最后两句话的理解,明白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会变成好事的道理。

这篇课文讲述的道理,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不仅是为了加深理解,同时也是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学习亦是如此,不仅要学会,更要会用。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5

在二年上册已经安排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初步知识,学生学会了运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单、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解答简单的问题。而下册统计这一课要求学生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和排列;在比较、分类、排

列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课伊始,我借由北京奥运的吉祥物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引出书中的主题图,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呈现了一幅动物运动会的画面,紧接着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仔细看图,你看到了哪些小动物?它们参加了那些项目的比赛?”指名学生回答。接着提问:“通过这幅图,你还想知道什么?”从而迅速把学生的注意力迁移到统计问题上来。最后引入课题:“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统计解决。”“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想知道的问题不同,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进行统计”接着让学生感受和体验一个完整的分类统计过程。新课程标准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在活动中感受统计的必要性,并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知识和方法。于是我就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

观察,提出不同的问题,感知按不同标准分类是因为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

接着组织学生利用学过的统计知识,根据对所得数据的分析整理,完成统计表的填写。就是根据学生完成的统计图表,启发学生思考:从这份统计图表中,你知道了什么?在学生讨论汇报的过程中,解决学生们刚才所提出的问题。二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通过交流使学生体验到不同的分类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果,统计标准虽不同,但总数不变,引出通过合计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统计的结果是不是正确,以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重点让学生交流:二张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从这份统计图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在教学习题的时候,我首先用多媒体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将一些形状颜色都不相同的图形进行分类,让学生从图片中去收集、整理数据,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多媒体所展示的图片,清晰的了解图形的

情况,从而确定分类的标准,准确的将图形进行分类统计。

本课能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融入其中。从整体上创设了一个完整的情境,围绕“喜欢哪个活动的同学最多?”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同学们情绪高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感受到统计与生活密不可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情境的创设者、知识的引导者、活动的组织者,而参与、体验、主动获得知识的是学生自己,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总体来说这节课算是完整地完成了教学的任务,但是仍然出了一些纰漏:在小组调查时教师指导的不够到位,小组内同学合作得不够理想。上课灵活应变的能力还不够,以及引导学生的语言都还很不到位,评价学生时缺乏创造性语言。在活动课的开展中能放能收,如何在玩中真正学到知识是我这节课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在学生合作等方面加强指导,注意平时的培养与提高。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6

现在在语文课堂上多媒体课件的使用非常多,但真正能将多媒体使用到位、用到精的并不多。我已经使用了多媒体课件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内在含义,也向学生传达这样一个生活的理念:人只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生活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当然,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对于字词的学习只停留在认读上,而“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读“爸爸”的话的时候如果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用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指导朗读上,还不是很到位。

这次讲课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以后要多读、多听名师的讲课,让课堂更加精彩丰富;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在课堂上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

我喜欢语文课,更希望能够把语文的精华在我的课堂上更精彩的呈现出来。就让这些启示鼓励我继续努力吧!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7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深钻教材后,我在教学时的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

一、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课文内容就拨云见日明朗了起来。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上课伊始,让孩子们看情景课堂理清线索,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分角色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心情变化的句子)、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

理解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读、写、背爸爸的话的基础上,抛出问题“这里的“坏事”“好事”分别指什么?坏事变成好事的关键是什么?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我们也遇到像玲玲一样糟糕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

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在思考中互相碰撞出了智慧的火花。不足之处是启发学生弄清道理后应进行生活中动脑方面的拓展。在指导朗读上,还有所欠缺,应该叫学生体会一下爸爸催促玲玲睡觉时的语气是什么样的。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8

静心反思,比赛课堂的那一幕幕又展现在脑海中,或在心底欢呼,或愿面壁反思,但对自己来说,却都是“宝”。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于是,静下心来备课,以下几点是自以为课堂中的亮点。

一、巧妙开头,使陌生的师生之间和谐融洽

以“夸奖”孩子们为契口,让孩子们真切感受到这个深爱他们的周老师,其实愿和他们做朋友,畅游语文课堂。我们互相夸奖,使孩子们的劲头十足,兴趣盎然。

二、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

三、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

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凭借老师提供的句式劝玲玲,帮玲玲)、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让学生在读中悟。

四、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

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坏事变成好事的情况吗?”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其次,图文并茂的板书,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

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最后拓展部分,让学生说的不够多,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

掩卷深思,这次赛课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抓住一切向名师、优秀的教师学习的机会,不断丰富自我,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从而继续完美自己的语文课堂。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9

教学反思: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糕。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在爸爸的启发下,他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污迹,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生活就是这样,劣势也可能转化为优势。遇到不如意的事,要以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这篇文章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堂课是第二课时,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两个地方:①体会玲玲和爸爸的情感变化,指导朗读对话部分。②品味、思索爸爸的话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体现这几方面:

一重视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学生的阅读是自主的,独立的。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从孩子自己体会感悟文章意蕴出发,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变化方式来引导、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充分地读,自主地读,在读中求知,读中感悟。为此,我安排了五个“读”的环节:

①自由读,初步感知内容。

②细读,体会人物心情。

③个别读,通过评价指导朗读。

④教师与学生互读,教师的朗读起到示范的作用。

⑤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表演,体会情境中的人物。

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课文中爸爸说的话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那么,如何深入浅出地让孩子悟出其中的道理呢?我曾经试想安排这样的一个环节:让孩子们说说生活中“坏事变好事”的例子。但是由于孩子们生活经历不够丰富,生活中劣势转化为优势的事遇到的并不多,感触不深,举例会有一定困难。鉴于此,将这一环节改成交流收集的有关故事。孩子们喜欢听故事,文中所蕴涵的哲理孩子们就很容易体会到了。

三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本节课安排了互帮互助读课文,让孩子们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分小组合作表演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又给胆小的学生创造了小群体发言的机会,使每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0

以前开课,总喜欢“挑”,挑语言优美的文章,挑自己有感觉的文章,挑容易把握的文章,感觉唯有如此,心里才塌实。现在开课呢,也不自觉地“挑”,但挑的标准大不相同,挑符合教学进度的,挑自己不敢上的,哈,有点自我折磨的嫌疑。确实,挑了《玲玲的画》一课,回想这一路的备课历程,真是犹如炼狱。

《玲玲的画》一课,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便明了。那如何让语文课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呢?文章的语言训练点挖在何处呢?我怎么才能站在语文这块基石上,让学生明白“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道理呢?在多次试教、修改后,最终将目光聚焦于生字词语,通过动作演示、换词理解等手段活化语言,抓住关键句“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再现情景,在感悟、朗读中,理解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亦有遗憾。

收获之一:目标定位准,使教学有了明确的方向。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抓住“端详、糟”等重点词语,分三步落实。首先是初读层面,重点落实字音,结合字形初步接触字义,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细读感悟中,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最后,练写字词,留足时间让孩子书写生字,又一步步有效地指导抄写句子,不光要注意写准字形,更要注意一句一句地抄写。就这样,紧紧咬住字词不放松。目标定位的准确,使这节课朝着语文的方向前进着。

收获之二:手段语文化,使语文课更像语文课。

无论是生字词语的教学,还是文章重点句的学习,都运用了语文的手段来习得语言,内化语言。“叭”字与“趴”相比较教学,根据观察字形,结合动作演示,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子旁的“叭”表示声音,足字旁的“趴”表示动作。又对本课中表示声音的另一个词进行了拓展,使学生了解,很多表示声音的词有口子旁。父亲的话多么富有哲理,既是教学重点,也是理解的难点。我通过再造情景想象说话,体验玲玲心情的变化,通过朗读加以提升,其中反复强调爸爸的话。整节课,书声琅琅。最后,通过记者采访,转述语言,获得人文内涵。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我更多的关注教师的教,缺少对学生的需求的关注。呈现在课堂上,学生显得被动。而细节之处的处理也欠圆滑,教学的痕迹比较浓。 看来,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努力吧!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1

《玲玲的画》这一堂课内容简单,道理明确,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了,在爸爸的启发下,玲玲修改了画,并且使画看上去更好了。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优点,但不足的地方更多。

优点是教师的基本素质,如普通话标准、语言富有情感、教姿教态自然等,这些都是之前在学校就已经打好的基础,并不是我能够一直啃下去的“老本”。

比起这屈指可数的优点,更多的是不足,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过于注重教学环节

在教学时,我太多过于注重教学的进度,一直往前面走,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学生是不是有时间去思考问题,有没有跟上我的思路,有没有跟着我从一个环节进入下一个环节。导致到最后,只有几个学生跟着我思考,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走神、发呆。

二、不会组织学生,课堂的纪律不好

虽然有老师告诉我说,纪律好了很多,但还是不够,我不会组织学生,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不知道怎么把他们放飞的思想收拢,心思收回到课堂,课上有一个说拟声词的环节,学生们说出了很多,课堂一下就活跃了,之后我就收不回来了,只能干巴巴的喊口令,强制收回来一小部分,有些孩子的精神还是处于这个环节,只是没有讲出来,这样一来,课堂的听课率自然很低。

三、不会发现课堂闪光点,联系实际不足

课后评课时,廖老师和张主任说课堂上课件上面出现错误,我立马能够改正,而不是说老师课后再改,做得很好,但是没有抓住这一个闪光点,继续点明课文的道理——坏事变好事。经过两位老师的指点,我才恍然大悟,是啊,还可以这么处理的。

根据最新的教学理念,应该要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少说,没有用的不说,学生不理解的不说。这一课我说的太多,很少让学生自己说,甚至于联系实际时,都没有让学生们把自己的想法说完,匆匆结束。

四、朗读不够,板书不严谨

平时学生的朗读拖音现象严重,老师读得好,不知道怎么让孩子们学习。周丽老师给了我建议:平时朗读一拖音就停,多放一放朗读的音频,给课文打拍子,有节奏就会好很多,朗读之后老师的评价语也要到位,指明读的哪里好,其他孩子就会模仿。板书不严谨,不足,无法看出课文的过程,字迹不工整,需要多多练习。

今后,要培养学生们听、说、读、写得到能力;多读、多听名师的讲课,让课堂更加精彩丰富;不断提升自我,才能在课堂上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在每一堂课中间练习自己组织学生,吸引注意,收回学生思维的能力、经验,多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以生为本,只有真正把学生装在心中,处处以学生的需求出发,语文课才能更加充满语文味。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2

5月份,市教研室开展了市级教学能手的评比活动,我有幸成为了参赛选手之一。在经过了抽课、备课、试讲等各个环节过后,5月15日终于迎来了讲课的日子。

本节课的特色之一是识字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随文识字”,识字方法主要是教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来识记生字;特色之二是“间休的设计”,在利用形声字的规律识记完“叭”“哇”以后,我又设计了拓展识字,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来识记带有口字旁的表示声音的生字,接着,我利用这些形声字编了一首小儿歌,正好作为间休的歌曲,可谓是“一举两得”;在指导朗读时,我采用与学生配合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我们交换角色时,我扮演伤心难过、着急的玲玲,边做动作边读玲玲的话,学生们听的认真看的仔细,一下就领悟到了玲玲的难过和着急,我不用过多的话语,学生很自然的就能读好玲玲的话了,这个环节的配合,让我们的“读”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最后在本节课的重要语句升华的部分,首先我设计了玲玲在颁奖典礼上发表获奖感言的环节,让孩子们把自己当成玲玲,说出爸爸曾经对她讲过的最经典的话,接着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可以这样对自己说;当老师在工作中碰到难题时也会把这句话背给自己听,引导学生积累背诵;最后,如果你的爸妈在生活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你应该告诉他们什么呢?这样在一次次的朗读、背诵中,让本节课的重点得到了升华。

我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在这节课上,来校长担当了摄像师这一角色,一节课她都举着摄像机在为我录像,在此,对来校长在这节课中付出的辛苦表示深深的感谢!《玲玲的画》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来校长提醒我在“玲玲满意地笑了”这句话里的“地”错打成了“的”,还说总的来说整堂课还是不错的。

这次能手的竞赛对我来说,又是一次新的历练,记得教研室的李主任曾经说过: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会在这项艺术的活动中,逐步追求完美,追求卓越,让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加油!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3

《玲玲的画》是二年级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这样的课文,却往往是语文老师心中最“怕”的课文,因为它没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没有高远深奥的哲理,用语文老师们的话说,就是没有“可挖掘”的东西。在一阵“无措”之后,我明白了:语文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对语文教研者而言,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不仅是课程改革的热点,更是课程改革的难点。当一位语文老师真正具备了把握教材的能力,那无论是怎样浅显的课文,我们的心灵都可以和孩子们在课堂是共舞。于是,静下心来备课……以下几点是自认为课堂中的骄傲。

一、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

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伊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了。

二、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

一开始,自由读文,检查生字认读;然后听看动画片读文,理清线索,两次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和把握,各有各的任务,层层逼进文章。在教学过程中,我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我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凭借老师提供的句式劝玲玲,帮玲玲)、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背诵爸爸意味深长的话等等,多形式的读使学生读得自然,读得开心,读得意味无穷,读得“爱不释口”。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学生边读边感悟语言,同时对人物心情变化的理解水到渠成。

三、联系实际,使“难点”的堡垒不攻自破

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所以在这句话的“出场”时,我安排地也是比较“隆重”。“玲玲的心情是那样高兴,但是更让她高兴的是什么呢?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这正如爸爸所说的……”在读、背爸爸的话的基础,抛出问题“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但是通过动脑筋,却变成了好事,你们遇到过类似的事吗?”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其次,图文并茂的板书,课后名言的拓展,字词卡片的精心设计和制作,课件的合理利用,都可以成为今后教学中的小小的收获。当然,遗憾的是,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应准确区分“图案”和“画”的区别,“名字”和“字”的区别,不能为了自己所认为的“巧妙”失去语文的最基本的文字要求。最后拓展部分,有的孩子只是说了努力克服的困难,但是没有体现变后的“好”事。由于是第一课时,字只停留在认读上,如果有时间的话,应做写字的具体指导。掩卷深思,这次授课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很多:多看语文教学专家的论著,将理论和实践恰好地结合,才会使课堂生花;抓住一切向名师、向周围的人学习的机会,不断丰富自我,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上的自己更加游刃有余;继续深钻教材,提高短时间把握文本的能力;时刻不忘语文教学的本,不忘记在语文课堂上扎实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徜徉于语文课堂的那份自如,那份美丽,自己是那样地痴迷,那么,就让自己带着这些启示、这些今后教学中宝贵的财富继续完美自己的语文课堂吧。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4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启发下,她开动脑筋,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狗,不仅巧妙地掩盖了了污渍,还给作品平添了几分家的温馨。告诉我们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

一、教学效果:

1、教学中,我尝试着随文识字,抓住“端详、评奖、叭、糟”等重点词语进行识字教学。先从文中发现生字,然后学习生字理解生字,最后把生字放回课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样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句到篇,循序渐进,体现低年级语文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2、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高兴(画好作品)——难过、着急(弄坏作品)——满意(画更漂亮)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在课堂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理出了文章的情感线索,在教学中牢牢抓住这条线索,使全文脉络清楚,豁然开朗,拨云见日般明了。

二、成功之处:

学生在本节课中学有所获:《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记叙的是常见的生活小事。内容集中,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玲的情感变化是本文重要的线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话语是课文的主题所在。因此教学中我牢牢抓住这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中体会情感,感悟语言,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重点,理解爸爸意味深长的话。在尊重学生个性的理解的同时,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指导学生读书方法,在读书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故事蕴含的道理中受到教育影响和启迪,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三、不足之处:

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字词的教学中,语言上不够严密。对于字词的学习只停留在认读上,而“爸爸”的话是全文的哲理所在,在读“爸爸”的话的时候如果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用知识联系实际生活,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指导朗读上,还不是很到位。

四、改进措施:

来展示玲玲改了之后的画,接着进一步使用这一教学资源,让原来的画与改了之后的画进行一个比较,对比出因为一个无意间的过失让画面上多了一只懒洋洋的小狗,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从而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领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5

《玲玲的画》这篇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大部节学生在第一课时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识字、识词为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也有遗憾。

收获之一:四步识字扎实有效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分四步落实。首先是初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整体认读;然后跳出语境识字,先借助拼音识词,再去掉拼音识词、识字,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加深记忆。最后,巩固识字,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最后到课文。

收获之二:手段语文化,使语文课更像语文课。

无论是生字词语的教学,还是文章重点句的学习,都运用了语文的手段来习得语言,内化语言。在认识“叭”字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字形,结合动作演示,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字旁的“叭”表示声音。

收获之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字词

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端详”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收获之四:写字教学扎实、有效

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我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组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接着师范写较难写的字,最后生临写。遗憾的是在教学中,对于读我指导的不够,在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时,我出示了句子,指名让学生读,但没有及时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在读课文时读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指导朗读上下功夫。

下载《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反思[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教学反思[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 《玲玲的画》是一篇内容比较浅显,而且篇幅较短的文章。作者想借由玲玲的故事,告诉孩子们:如果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会变成好事!这让我......

    《玲玲的画 》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 》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便明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识字、识词为主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亦有遗憾。 收获之一:四步识......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内容简单,道理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本文语言朴实,对话较多,玲......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玲”字及词语“楼梯”。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琼海市第一小学陈朝霞 《玲玲的画》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玲玲准备参加评奖的画不小心被弄脏,已经没有时间重画一张,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 两天的备课,短暂而又漫长,从课本外闯进课本内,再从课本里走出来,这是一个不断修改,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一种凤凰涅磐的超越感......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 记的自己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时,留下印象更深的并不是课文中所阐述的道理,毕竟这些道理是我们耳熟能想的,做为一个母亲,我更佩服的......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5篇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 【学习目标】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