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加减法》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5 01:2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分时加减法》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分时加减法》教学设计》。

第一篇:《分时加减法》教学设计

《分时加减法(1)》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三节第1课时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认知基础: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加减及异分母分数加减的运算法则,并且经历过用字母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的过程。由此类比分式的加减法,可以猜想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

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过一些从实际问题建模的思想,因此本节课从实际问题入手,能够引起学生的有意记忆;同时,还与整式运算、分解因式等有密切联系,因此可以加强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学习内容分析

分式加减法的教学在教材中安排了两课时。第一课时讲述同分母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以及简单异分母分式相加减的运算。第二节课则讲述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及分式的通分。在此,我做了部分调整:讲授完同分母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以后,把第二课时的异分母分式相加减的运算法则也放到本课时,让学生形成连贯的知识,且形成知识的对比记忆,并体会数学中的化归思想,教学目标:

1、探究同分母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及简单的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法则。

2、通过实际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采用类比的方法,帮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

3结合已有的学习经验,解决新问题,获得成就感以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勇气。教学重点:同分母分式及简单的异分母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法则。教学难点:运用运算法则正确求解分式计算问题。课堂教学结构:

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类比思想 总结法则 ——质疑讨论 归纳法则——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创设情境 引出课题

⒈ 问题1: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路,每条路都是3千米,其中第一条路是平路,第二条路有1千米的上坡路,2 千米的下坡路。小丽在上坡路的骑车速度为v 千米/时,在平路上的骑车速度为 2v 千米/时,在下坡路的骑车速度为3v 千米/时,那么(1)当走第一条路时,她从甲地到乙地需多长时间?(2)当走第二条路时,她从甲地到乙地需多长时间?(3)她走哪条路花费的时间少?少用多长时间? ⒉画图分析题意:

⒊师归纳:有关分式的加减运算,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行程问题引入分式的加减运算,既体现了加减运算的意义,又让学生经历了从实际问题建立分式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及代数表达能力。同时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学生用画图的方法理解题意,从而解决问题。活动二 类比思想 总结法则

㈠探究同分母分式加减运算法则 ⒈做一做 ⑴ 你能找到他们的好朋友吗?

⑵问题:同分母分数如何相减? ⒉试一试 ⑴ 你能找到他们的好朋友吗?

⑵问题:同分母分式如何相加减?

⒊类比归纳: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㈡例题讲练

⒈做一做 :尝试完成下列各题:

⒉师归纳:(1)把分子相加减后,如果所得结果不是最简分式时,要约分.(2)注意分数线有括号的作用,分子相加减时,要注意添括号. ⒊例 1 计算 :⑴

【设计意图】通过一些简单的练习,引导学生借助与分数类比的思想,大胆猜想分式的加减运算法则,并让学生说明其合理性。同时,加强讲练结合,配一些习题及例题,达到巩固新知的作用。活动三 质疑讨论 归纳法则

㈠探究异分母分式加减运算法则

⒈问题:小明认为,只要把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异分母的分式的加减问题就变成了同分母的分式的加减问题。小亮同意小明的这种看法,但他俩的具体做法不同: 小明: 小亮:

你认为谁的方法更好?为什么? ⒉交流讨论: ⒊归纳:⑴异分母分式相加减:通分,把异分母分式化为同分母分式。⑵异分母分式通分时,确定最简公分母。㈡例题讲练 ⒈找找最简公分母: ⒉计算:

⒊解决前面的实际问题:(= ⒋拓展:⑴ ⑵

⑶甲乙两地相距s千米,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按v千米/时的速度行驶,若按(v+a)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可提前多少小时到达?

【设计意图】以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很自然过渡到异分母分式的加减问题。让学生体会异分母分式的加减关键在于化异分母分式为同分母分式,而异分母分式化同分母分式的重点是通分,确定最简公分母等知识点,这要求老师根据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加以正确引导。活动四 课堂小结

⒈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与感想? ⒉归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谈自己的收获与感想。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随时随地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适时地总结,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布置作业:P81(1)(2)(3)

编一道用分式加减法来解决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教材只是为教师提供最基本的教学素材,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在小学时学生已经学过同分母,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本人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了相应调整:讲完同分母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及其应用以后,把第二课时的异分母分式相加减的运算法则也放到本课时,并添加了简单的最简公分母的确定这一知识点。从课堂效果看,学生还是可以接受的,只要把难度把握好就行了,为下节课作好铺垫。

教学时鼓励学生通过与分数类比,大胆猜想分式加减运算法则,并让学生说明其合理性,教师没有代替学生思考,告诉学生答案,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结论也没有简单加以否定,而是引导他们找到错误的根源;无论例题还是习题,时刻强调运算中的细节和注意点,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如果教学中时间再紧凑些,就可以把引课时的实际问题解决完,起到前后呼应的作用,并且解决一些延伸与拓展的题目,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就会使课堂结构更完整。

第二篇:加减法教学设计

加与减

(一)一、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2、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5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知道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出算式。2.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三、基本训练内容: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与减的意义。

2、通过操作、画示意图、演示等多种方式,探索和交流 算法。

3、注重数的认识和运算意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数的认识。

四、教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实物投影仪,计数器等 学具:各种图形,棋子等。

五、课题: 一共有多少(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六、教具准备: 铅笔,圆片若干,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老师介绍笑笑,展示情境图,让生说说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板书(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二新课探讨

1.观察图意,引出加法。

引导生具体说出笑笑一只手有3枝铅笔,另一只手有2枝铅笔,然后把两只手中的铅笔合起来。学生提出一共有几支铅笔,老师请生说出怎样算出5枝铅笔 如:3往上数2个是5.比2多3就是5.把2和3合起来是5.老师讲解并板书演示:数学中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可以用一个符号来 表示”+” 带领学生数空加号。

问;那一共有几支铅笔可以用几加几表示呢 2+3 说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2+3=5 读作 2加3等于5.5表示什么呢

小结:把两个部分合起来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表示。拓展:

2+3=5还可以表示什么 如把2只鸡和3只鸡合起来。

2.有几只熊猫。出示教材P24的情境图。说一说,数一数,并列式算出来。

3.摆一摆,算一算 用圆片摆一摆,说出加法算式,并说出每个数字表示的意思。4.提出自己身边的加法问题,加深体验。生互问互答

5.完成.试一试 引导生说明图意,并根据图意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组织学生结合图意与同桌说说算式的意义。

三. 巩固练习

书P25 第1和2.说每个算式里各个数字分别表示什么。

四.全课总结:(师生共同总结)

本节课咱们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一共有多少 加法的认识 3+2=5 读作: 3加2等于5 可以表示把3枝铅笔和2枝铅笔合起来。

六.作业设计: 4+1= 1+3=

算出答案并说说每个算式可以表示什么

第三篇:《数的加减法》优秀教学设计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习,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9 个单元的新授内容:有数一数、比一比、1~5 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 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 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 以内的加减法。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 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 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 以内的数,掌握20 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 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 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 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 以内的加减法和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 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

从摆放学习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习习惯的内容。需要老师耐心的有意识的指导和训练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一个一年级的学生的,对于学习不知道是怎么回是,但是却充满了向往,所以,利用一切时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今后的学习也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三、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情景,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

一年级的小班额的教学,课堂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学的实效起着决定性作用,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孩子喜欢的情景,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传授知识合格方法。

四、研读教材,抓住重难点,设计的活动要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五、多与后进生谈话,关注他们的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辅导和表扬,树立他们学习兴趣的愿望。

六、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七、作好组内教研,交流教学心得,向有经验的老教学请教,帮助青年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第四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教科书第106页例

1、例2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分析解决问题,能进一步体会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意义;

2、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原理,总结出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2、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小黑板展示:

1、下面各数不改变大小,变成三位小数。

8.9

0.4

13.4600

2、你会算吗?

5.4+0.3

2.5—1.4

6.4+2.8

4.5-1.7

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迅速完成上面的题目。

引出课题:当进行多位小数加法运算时,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满十该怎么办?当进行多位小数减法运算时,某小数位上的数不够减又该怎么办? 板书课题:多位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1、小黑板展示教科书第106页例1的情境图。

教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从这幅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准备怎样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观察情境图,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讨论,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

学生:要知道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多少元,就需要把他家这个月所交的两项费用合并起来:24.83+51.6

教师:同学们尝试估算这道题,完成后交流,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学生回答、交流。)教师:这个算式应该怎样列竖式计算?同学们经过探讨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加法有什么不同之处?(两位小数加一位小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尝试独立列竖式计算,巡视观察。哪种是正确的?为什么?

根据讨论结果,教师板书:

24.83+51.6 ﹦76.43

24.83

+51.6

76.43

答: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76.43元。

课堂练习:出示练习题

教师总结:只要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也就对齐了。板书:小数加法计算方法

2、自主学习例2 教师:下面我们看看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怎样解决?同学们尝试估算这道题,完成后交流,说说自己估算的方法。(学生回答、交流。)

教师:(1)笔算减法时,应注意什么?(2)怎样才能把数位对齐?(3)百分位上怎样减?

师生共同笔算该题,教师板书:

51.6-24.83 ﹦26.77

51.60

-24.83

26.77

答:李伯伯家这个月水费比天然气费少付26.77元。

学生完成算一算。交流计算结果。

教师总结:板书:小数减法计算方法

3、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进行小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的注意事项。

三、课堂活动:

1、完成数学医院。独立完成后集体评讲

2、作业:教科书P109页1-4题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一说本堂课的收获和感受

第五篇: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信息窗口1-----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59--64页。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小数的意义、性质以及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这部分内容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接触的比较多,掌握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学习的重点是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口算。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3、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逐步养成迁移类推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难点:理解小数的进位和退位算法。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复习:

1、列竖式计算:

378+264= 2520-486=

2、口算:

0.6+0.3= 1.4-0.2 = 5.3+3.4 = 1.9-0.9= 0.6+1.2= 2.5-1.3= 7.5+1.2= 1-0.8=

三、自主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健健、壮壮出生时情况记录。

师:同学们观察信息窗1,看看克隆牛健健和壮壮出生时的情况记录,你都获得哪些信息? 通过获取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2)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

2、尝试解决问题

学生列式,说明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得出加法的意义。师板书:0.77+.003=(米)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请用不同方法的同学板演计算过程。

3、优化算法

师:他们的方法你喜欢哪个?为什么?(用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4、探究算理

(1)自主探究,尝试计算。

师:你能用竖式计算17.05+2.83吗?(2)组织交流,理解算理。

a.组织学生交流计算的算理、方法和结果。b.典型错误纠正,在交流中,理解算理。c.你会验算吗?

(3)抓出重点,总结算理。

师:计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强调数位对齐)师:得数末尾的0能不能够去掉?为什么?

5、迁移算理

(1)解决问题: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0.76-0.72=(2)竖式计算。

师: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得出减法的意义,让学生进行计算。在写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3)尝试验算。

6、你会算吗?1.3-1.25=

重点讨论“怎样对齐数位?”

结论:对齐了小数点就对齐了数位。

7、反思算理

(1)想一想: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讨论)相同: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意义相同。计算方法都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小数加减法把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不同:整数加减法是从个位算起,小数加减法是从低位算起,最后得数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如果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应化简。

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相同。

四、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自主练习1)计算并验算

9.7+12.34= 9.06-2.7= 3)你能把下面的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吗? P63(13)

2、走进生活

我们的数学书9.38元,数学基础训练6.80元,两本书一共多少钱?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四、课堂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先把小数点上下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板书设计:

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多少? 0.77+0.03=0.8(米)0.76-0.72=0.04(米)0.77 0.03 0.76 0.04 + 0.03 验算:+0.77 - 0.72 验算 +0.72 ————— ————— ————— ———— 0.80 0.80 0.04 0.76 答: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0.8米。答: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健健长0.04米。

计算结果要化简;如果整数部分没有数要添“0”占位;小数点要对齐。

教学反思: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小数加减法在意义上、计算方法上和整数加减法是一样的,只不过是数的范围扩大了,学生感觉有些陌生。课堂开始创设情境,现实而富有吸引力,让学生感觉到小数就在我们的身边,小数的加减法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拉近了学生与新知的距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炼出的数学问题直入中心,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关注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为了更好的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层次,有步骤的安排了练习题,并适当拓展、延伸。

下载《分时加减法》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分时加减法》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课题: 同分母加、减法 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2.结合情景了解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 3.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思维......

    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66至68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小数加减法》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会笔算小数进位加减法和退位减法。 (二)重难点 重点:掌......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P72,73例1例2 学习目标: 掌握两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会正确进行验算。 重点难点: 1.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2.理解小数点对齐......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教学设计 一、教材学情简析 教材简析: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小数加减法(一)。教材主要以四部分内容呈现: 1、“购物小票”,安排这一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鹰潭市余江县画桥中心小学 童林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95~97页例1、例2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

    有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2.认识有理数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合理性,会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3.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换成加法......

    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本第六册第95—97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并掌握计算方法。 2.通过引导,让学生自行探索,得出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