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论文:普通话如何在民族地区推广
普通话如何在民族地区推广
普通话是我国人们交流的主要语言,同时也是法定的通用语言,对普通话进行大力推广是我国基本的语言政策。但是,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来说,由于其浓厚的方言情结,导致普通话的推广带来很多不利影响。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最为集中的地方便是在校园,只有不断加大对民族地区校园普通话的推广力度,才有可能改善和提高民族地区普通话水平。如何在民族地区校园中推广普通话,成为大家探讨的问题,下面结合多年实践谈此观点仅供参考。
1.民族地区校园推广普通话的必要性
全国政协委员何星亮多年从事民族学研究,他在多次调研中发现,由于受条件限制,一些民族地区学习普通话的硬件设施很差、师资力量缺乏,严重影响了普通话的推广,非常不利于各民族的交流和沟通。确实,身处偏远民族地区深有体会。在民族学校的课堂里、校园中,师生大多数使用的是本地区自己的语言,虽然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学校都要求师生讲普通话、写规范字,但是整个区域大的语言交流环境还是以民族语言为主。因此,一旦师生走出本地区,跟外界交流起来就会很困难。所以,在民族地区学校推广普通话势在必行。
2.民族地区校园大力宣传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
民族地区校园作为推广普通话的重要地域,必须加强对普通话的正确认识,对训练学生的普通话和推广普通话予以充分重视。学校相关人员应该对国家民族语言文字等法律法规进行大力的宣传,以便使学校全体教职工和学生能够对普通话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将传统思想“不讲本地话忘本”的错误观念进行摒弃,做到真正从内心接受和吸纳民族政策及语言文字等政策。对普通话进行推广绝对不会以牺牲本地方言为代价,对普通话不断进行推广,对于民族地区的人民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①不仅可以方便每个不同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可以更好地对民族文化进行有效地传承和传递,确保民族文化不被遗忘、流失甚至销声匿迹。周有光先生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共同语是否普及可测知这个民族的现代教育是否发达,现代教育是否发达可测知这个民族的文化和经济是落后还是先进。”语言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通过语言,可以对该国的文化轨迹及思维方式进行淋漓尽致的体现,是该国历史和未来延续和展望的重要途径。教职工作为学生的主要领路人,一定要严于律己,在教学、工作及生活中的每个角落都能够使用普通话,给学生起到带头和榜样作用;②学生必须能够正确认识普通话推广工作的重要性,并不断认真加强对普通话的学习。有些学生对于普通话的认识程度和学习热忱比较欠缺,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进行鼓励,在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进行及时的指导和纠正,以便提高普通话水平;③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良好环境的影响和渲染,为了提高普通话的推广成效,激发学生对普通话的学习兴趣,学校领导和教师可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将普通话课程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并适当的举办一些普通话演讲活动,使普通话推广工作能够得到顺利开展。——《中国教师》《中小学教育》杂志先发表、后付费!
专著、论著!可挂名主编、副主编!出书快,收费低!
代写代发核心、国家级、省级期刊,新闻出版总署备案,权威网站可查!!课题课件均可操作
咨询企鹅:1624575606
3.采取多种形式在校园推广普通话,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①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举行朗诵会、演讲会、故事会、普通话教学观摩及比赛等,使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由普及走向深入;②各地应组织专人进行方言调查,找出方言和普通话在声、韵、调及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对应规律,为广大教师学习和教学普通话提供一条捷径;③各地的中师学校可以利用假期举办普通话培训班,为农村中小学培训推广普通话骨干。培训应在时间、教材、师资上给予保障,坚决杜绝那种形式上轰轰烈烈而收效甚微的走过场式的培训;④大力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营造氛围,切实使“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4.采取多种形式在校园推广普通话,让学生积极参与
语文教师可以适当地设计一些活动,把普通话教学与语文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①利用优秀的范读带动学生朗读。学习新课文之前,利用多媒体播放优秀的朗读材料,让学生认真听。如:教学“色彩的游戏”时,教师先播放录音材料——朗读者用富有磁性的声音,富有变化的语调读出了不同颜色蜡笔的不同语气的对话,在播放的过程当中,许多学生已跃跃欲试,等到教师让学生朗读时,便迫不及待地模仿着录音当中的语调、语气朗读起来;②开展多种形式,为学生创造展现自我的舞台。针对低年级学生上进心强,好胜的特点,可采用竞赛的形式。如:绕口令比赛,诗歌朗读朗诵比赛等。课前发言也是一种很好的形式。如:每节语文课前拿出三分钟让一名或几名同学到讲台前朗读一篇美文或一首古诗,或讲一个故事,或者模仿记者向全班同学播一条新闻,要求学生用普通话进行说话训练。还可以进行汉语拼音知识竞赛、查字典比赛、猜字谜比赛、绕口令、讲故事、演讲比赛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校园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注意普通话和方言和谐统一
方言是我国极为丰富的语言资源,在语言交际中具有特殊的地位。邻里之间谈谈家长里短,说说方言何妨?地方戏曲,如果离开了方言,还能不能为人们接受?地方电台或电视台,适当用点方言播音也无关大局,但是中央台不能,因为面对的是全国听众。在教育、宣传、公务活动和公共交际中必须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这是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并非歧视方言,更不是消灭方言;方言是汉语的地方变体,是局部地区人民群众的交际工具,可以为普通话起一定的补充作用,如:方言可以为不会讲普通话的老年人和偏远地区群众的沟通服务,在日常生活中发挥增进亲情乡情的作用,在艺术领域中发挥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把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对立起来是不科学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学习方言会不会影响普通话的推广呢?应该看到语言的演变是个历史现象。既不能揠苗助长,操之过急;也不能固步自封,抱残守缺。五十年前在推广普通话上有些急躁,那时的目标是汉字拼音化。如果当时不搞拼音化,这样许多方言将会长期存在。某些地区在课本中介绍一些当地方言,对于保持当地的文化特色、生活情趣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目前需要思考:如何在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两者间寻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
总之,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各式各样,只有不断加强对普通话的推广工作,使用我国的通用语言普通话进行交流和沟通,能极大的促进民族地区的交流和合作,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国家民族凝聚力。然而,由于民族地区方言情结过于严重,很多人对普通话存在着错误认识,使得普通话推广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相信:只要坚持在校园中推广,才能改善和提高民族地区普通话水平。
第二篇:推广普通话论文
2010年征文
在教学中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
梁园区李庄乡中心小学杨涛
-0-
在教学中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
梁园区李庄乡中心小学杨涛
【摘要】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将是一个全新的教育,这要求我们教师
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用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从而显示出一种良好的精神气质和风貌,在教学中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教师的语言面貌、语言文字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型教师,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
【关键词】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提高教学质量履行职责。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国家发展强大关键的问题在教育。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将是一个要求更加严格的教育,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将是一个全新的教育。而这个全新的教育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用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因为 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与沟通的工具,普通话代表国家的形象,说普通话就是一种职业规范。“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我们从事的职业是教书育人,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更显示出一种良好的精神气质和风貌,而对于教师这样以语言为职业工具的群体,其标准化就更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光偏重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也应在口语文字方面多下些功夫。在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委已把口语交际正式列入了教学目标。因此,在提倡信息化、标准化的今天,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更为重要。
在短短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时刻与课堂教学同在,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亲身体会,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在课堂教学中推广普通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规定:小学低年级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中年级能用普通话交谈,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及感受,高年级则做到稍做准备能作简单即兴发言;初中的“新课标”则规定学生说普通话能准确表达,讲述准确生动,高中能用普通话流畅朗读并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口语交际能做到恰当、灵活运用。由此可看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用好普通话,推广普通话。让学生说好普通话。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
1.从心理上正确认识。普通话并不难学,难的是对心理状态的调整和改善。许多同学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担心自己的发音不准,同学们会取笑,不敢使用。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及时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让他们放下心理包袱,大胆地开口讲。任何学习都有一个从拙笨到熟练的过程,学习普通话也不例外,要尽早达到熟练程度,只有课下多加练习,战胜畏惧心理,才能成为学习中的胜利者。反之,如果在学习中过分顾及面子,不敢坦然面对自己的发音缺陷,更不能以顽强的意志和艰苦的努力去克服它,这样是学不好的。作为教师要调整好他们的心理状态,使他们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说好普通话。
2、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任何语言都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语言的学习和应用。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使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同学间的交流也要使用普通话。尽量克服本地方言环境的负面影响,尽可能为自己和学生创造一个有利的说普通话的环境。我们老师们要严以律己、起好带头作用,把说普通话当作自己的职责
规范,并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去。做到:在课堂教学与学生交谈等场合一律使用普通话。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纠正学生口语表达不准确的现象。这样以来,把课讲得形象生动,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课堂教学中推行规范字。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使用规范字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好表率,时刻用规范字教学,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练好一手好字不是一日之功,而是要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苦练。因此在课堂写字教学中,一定要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课堂笔记、上台板演、课内外作业都作为是练字的好时机,让学生的眼、脑、手、嘴、耳各种器官都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他们对书写的兴趣和主动性。这不仅仅是语文教师的事,作为每个任课教师都要时时把提醒学生正确书写作为己任,并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规范书写。
2、重视生字教学。常言道:“字是人的脸面”。写好汉字,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审美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师,要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小学生就像一张白纸,你怎么教他就怎么学,在小学生心目中,老师的话总是对的,你教给他的东西,他可能终生不忘。作为教师的我们,不管是语文老师还是其他学科的老师,都有责任让学生写好规范字。
3、自己练出一手好字。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我们要做学生的楷模,不管是板书还是批改作业,只要是学生能看到我们字的地方,都要工整规范,因为我们时刻都在影响着学生,甚至将影响他们的一生。有这样一则笑话:一患者“食”指出了毛病,去医院就诊,因病情严重需做手术。医生在诊断书上写明:“切除十指”。结果,患者从手术室出来发现十个手指全没了。看,一字之差却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由此可见,规范用字多么重要。我们学校为了让每位教师都写得一手规范的汉字,特开展了“每日三笔字”活动,即:每天一板粉笔字、一张钢笔字、一页毛笔字。另外每月组织一次书法比赛。这样以来大大提高教师写规范字的积极性。
三、营造规范语言文字环境。
学校是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重要阵地。作为教师的我们更是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先行者。我们要带头在学校营造一个规范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我们要树立规范意识,明确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的重要意义。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营造规范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不仅仅只是一个说话写字的问题,它关系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语言文字是知识与文化的载体,语文素质的提升,是我们提高自己收集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所以我们要营造一个规范的语言文字环境
在教学中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字是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教师的语言面貌、语言文字素质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型教师,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
第三篇:推广普通话的论文
浅议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
释义普通话,是以北方语音为标准音,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而方言起源于部落和部落语,是语言的地方变体。一个社会内部的某一部分居民大规模地集体迁徙,即产生了方言。特别的,方言作为全民语言的分支,在某个社会的某一地区的使用中,有着自己的地方特点,是一个地区的人们交际和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
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并不是对立存在的。首先,作为汉语组成部分的方言,代表着一些地方特色文化和丰富底蕴,有着它自身的使用价值和发展规律,并在一定的领域和特定地区长期存在着。同时方言是各民族共同语言的地域变体,为各自地域的居民服务,是一个地域文化的载体,记录、保存、传播着地域优秀文化。而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语,是国家法定的语言,又是全面的通用的语言,它是在不断吸收方言的成分上来展示自己,它有着比较明确的规范标准,它的语言规范程度比较高,在语言生活中发挥着全局作用。可以说,普通话与方言,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它们既相互影响着,又相互丰富着,即普通话是一个地区现代文明的象征,而方言是一个地区特色的体现,二者的存在并不矛盾。
推广普通话,是响应着国家的号召,从年《中国人
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起,推广着普通话的工作正式纳为法定位置。自从以来,我国在推广普通话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果,同时推广普通话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中国作为一个日益崛起,日益于在国际交流中彰显其重要作用的发展中大国,语言的沟通犹为重要,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求学、农民务工、两岸直航发展贸易等各行各业都需要一种语言交流平台,即在这里彰显了普通话的重要性了。特别地,大力推广普通话。在现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形式中,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普通话的普及,使得人人学普,人人讲普,建设了一种和谐的语言环境、语言文字能力是国民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同,普通话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目前在普通话的使用和推广中,在作为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下,广大师生都能够流畅地运动普通话进行沟通,这本身就是我们成功地走向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舞台的体现,也是我们发展自己祖国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说,推广普通话是每个华夏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浅议方言,方言是我们地域文化的载体,我们丰富悠久的地域文化需借方言来传承。同时方言也是国家的宝贵语言资源,是构成中华民族多元博彩的文化基础,是一个地域应有的特色风景。同乡之间,同邻之间,地道的方言话,会引带多少亲切。试想,如果我们离开了方言,生活是否会变了
一种滋味?目前,大多数的方言都在流失,趋于普通话,致使方言原有的一些特色荡然无存。但是,我们并不能说这种结果是推广普通话造成的,因为现今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演变你是客观规律,发展、衰退、消亡是事情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历史的必然。任何人都无法阻挡每一种方言从自身的演变规律向前发展,所以,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语言资源观,珍爱我们的方言,珍爱和保护我们这些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产。
所以说,方言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和珍视以及保护我们的方言文化。综上,推广普通话是好的事情,保护方言则是地方文化的传承,;两者并不矛盾。我们保护方言也就是保护我们汉文化内部个性化多样化的需要,我们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辉煌繁荣、久盛不衰,其中很重要原因是因为不同地域不同方言区都有各具特色的文化,而普通话,它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需要个地方源源不断地向它们输送新的地方,这样它才能不断地优化和完善适应更大的范围。所以说,普通话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其次,方言的价值本身作为一种文化,还作为着一种情结。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方言能增进我们的乡情、亲情;在艺术领域,它发挥着繁荣民俗文化的作用。试想当我们用普通话唱黄梅调,说评扬州话,那还是地方艺术吗?所以说,方言具有相当的价值。记得电
影《人在囧途》中,剧中对白是方言与普通话结合,使得人物性格更加突出,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塑造了一个真实的世界,一个活生生的小人物世界,这就是方言的作用,方言的存在,能让这个世界更加真实,更充满着人情;李贺的一句乡音无改鬓毛衰,不知引起多少游子的深深思乡之情,一个地方的方言代表一个家的方向,是联系感情的枢纽,是所有人的精神寄托,能让我们深深的缅怀着,思念着。所以保护方言更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基本的责任。
以上看来,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我们的方言并不矛盾。尽管我们现在在大力倡导推广普通话,但是,我们可以提供一个双语环境,我们可以在正式场合坚持说普通话,在日常学习交流中练习说普通话,然后在平时中,我们可以用方言来维持,来增进我们的乡情,亲情。特别的,在艺术领域中,我们继续提倡用方言来发挥繁荣民俗文化。所以说二者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让推广普通话与保护方言兼存,让我们在坚持普通话的前提下,做好方言的保护,即保证了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以及人们频繁的交流需要,也延长了区域文化的生命力。
所以,我认为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可以并存。
第四篇:幼教论文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
摘要
21世纪是国际化、节奏化、经济化的世纪,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重要,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普通话应运而生了。普通话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象征,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民族凝聚力的增强等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将使得该地区的文化水平更上一层楼,使得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更开放化,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
关键词:普通话;交流;少数民族地区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一个新兴的、多元的时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成功,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大国,越来越象一个对外开放的平台,要想让世界上各个国家更多地了解我们,就必须走出去,和世界进行沟通。而要进行沟通,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语言,这个语言不是英语,不是粤语,而是汉语,普通话,是一个民族整体的文化象征。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老师,我深知普通话的重要性与推广它的艰难性,但这仍然无法阻挡我对推广普通话的热情和我的爱国热情。我的家乡座落在祖国西南边陲的一个小县城——云南省临沧市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它经济不发达,但却是拥有着四个少数民族的自治县。这里的百姓淳朴、热情、直爽,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小县城,要发展经济、文化卫生事业,普及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普通话在这里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首先,作为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双江的经济发展缓慢,当地主要依托糖业和茶业来发展经济,百姓主要靠种植甘蔗和茶叶来维持生计。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强大,双江的糖业和茶业都有所发展,特别是茶业已经销往国外。在今天这样一个讲求经济与效益的时代,沟通显得尤为重要。你要销售自己的产品,必须与买方进行交流、沟通,这时,语言表达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且不说外宾吧,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支歌”,五十六种语言,我们不是天才,即使是自己民族的语言,也无法全部掌握。所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该法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我认为,我们不仅有权利而且有义务去学习普通话,并且,为了我们自身的经济发展,为了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们必须学习普通话。曾经有人告诉我,浙江话很难学,甚至连听懂都不容易,两个相邻的县之间的方言都完全不同。试想如果我们的茶叶买家是浙江人,交易双方完全无法沟通,后果是茶叶滞销,我们的损失惨重。而在有了普通话以后,双方可以进行交流,议价、商谈,茶叶销售出去,双江经济才会发展,双江人民才能过上好日子。
其次,我是一个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更深刻的体会到幼儿时期的语言教育对孩子将来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自信心的提高都有重大影响。在中国绝大部分的小县城,绝大部分的人在生活中都不讲普通话,这就造成孩子从一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受到方言氛围的笼罩,他们最基本的母语就是方言。甚至有的孩子在刚刚到幼儿园的第一天就无法与同学沟通,他或者说傣语或者说拉祜语。这一方面影响了孩子与同伴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也影响了老师与孩子的交流,最后极易导致孩子自闭、不愿与人交流。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首先是与孩子的家长进行了沟通,了解到他在家并不是不爱说话,然后让家长们积极配合,在家也讲普通话,虽然并不标准,但至少让孩子不再胆怯,敢于开口说话,敢于冲出自己的世界,起看看外面那一样精彩的世界。我深知这一步很重要,所以在学校会给这样的孩子更多的机会去表达,也会更多地和他们交流,并且纠正他们的发音。都说孩子是未来的希望,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所以我们作为孩子迈出第一步的领路人,身上的担子比任何人都重,所以自己学好普通话并把它推广开来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小的时候就让孩子接受到正规的普通话教育,打好基础,以便其进入小学初中能流利自如地运用普通话与同学交流,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成为有用的栋梁之材。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家长也学会了普通话。
再次,现在大学校园里都推行讲普通话,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而在社会上,特别在双江这样的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的推广是极其不容易的。一方面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另一方面他们的文化素质水平还达不到一定的高度,所受教育不充分甚至有的还未受过教育。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的例子有:政府办公无法用普通话和百姓交流,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活动也无法以普通话进行,因为百姓接受不了,某位省级专家来双江为百姓会诊还得带翻译等等。在这里,语言成了百姓们与外界最大的隔阂,当然也成了双江进步的最大障碍。所以,普通话的推广学习是一个消除隔阂、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不要求所有双江的百姓一夜间个个开口讲普通话,而是从部分开始,通过测试站工作人员、学校的师生先身体力行,然后再由他们带动身边的人学习,给百姓讲授普通话的知识,发音、训练等,派发宣传册,逐渐让整个县城的人民行动起来,一学习普通话为荣。一旦百姓学会了普通话,甚至说习惯了这种语言氛围,政府办事效率就可以提高,公共卫生事业单位的活动也可以顺利开展,社会的整体素质也就大大提高了。
第四,共同的交际语言对于人类和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我想一定会有人记得日本侵略中国时对我们进行的奴化教育,为什么让中国人丢弃自己的语言而去学习他们的文化,这是因为语言对一个民族的凝聚力有着不可厚非的影响力。假使中国56个民族都有着专属于自己的语言,都在自己民族的范围内活动,最后他们会为了语言、土地而挑起战争,历史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着,重复着“同态复仇”,重复着各诸侯之间的纷争;这样的民族永远不会团结,永远不会统一,永远不会进步。所以我们需要一种语言,一种可以“抵御”外敌入侵的“武器”,一种可以屹立于民族之林永远相传下去的语言,这就是普通话。
有一个人叫李小龙,有一种运动叫“功夫”,相信世界上没有多少人不知道这个人和这个词。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一个叫“中国”的人,有一个叫“普通话”的词,世界上没有多少人会不知道他们,就象《中国话》里唱的: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我们说的话让世界都认真听话!
参考文献
《普通话培训测试指南(第二版)》.
第五篇:民族地区大学物理教学探讨论文
一、民族地区大学物理教学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一)教学现状及其原因
目前,民族地区部分高校中的大学物理教学不容乐观,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较慢,具有创新能力人才也比较少。大多数教师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为:首先,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其次,大学物理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学生的学习水平不一致,结果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求进度,而轻视了学生对进度的跟进,很难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学校物理实验器材短缺,实验课堂的可演示性差,大量的实验是靠教师的口述完成的,影响了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由以上原因可以看出,民族地区的大部分高校物理教师认为学生的基础差是导致物理难教、质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很少有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思考和探索如何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二)学习现状及其原因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民族地区高校中的大多数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足,对之报应付的态度;极少数学生对物理持有排斥心理,或上课不认真听讲,或出现逃课等现象;甚至在各方面均比较优秀的学生中也有个别人是以获得获学金为目的而学习物理的。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第一,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生源地差异性较大,且少数民族学生人数所占的比例大,其中有许多来自偏远山区。不同的生源地学生的基础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尤其是来自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与来自其他非民族省份的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更为突出。由于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类学科,来自偏远地区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受物理实验教学条件和实验教学水平等的限制,物理基础差、底子薄,进入大学以后,很难在短时期内达到较好的知识衔接,因而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甚至对其产生了畏惧心理。第二,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改变也对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兴趣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致使部分学生为了就业和发展,在学习中重视实用性课程,而忽视了基础性学科的学习。如许多民族地区的学生将大量的精力放在热门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用技能的培训上,对他们自认为实用价值相对较小的物理学等基础课掉以轻心。第三,民族地区学生个体间的人格、知觉、情绪等差异也是影响其物理学习的因素。
二、差异理论及其对大学物理教学的意义
“差异”,通俗而言,就是区别、相异或不同。首次将差异上升到理论层面来研究的人是尼采和索绪尔两位学者。尼采在他的“透视主义”学说、索绪尔在他的的“语言”观中都分别对差异理论有所论述,其中尼采重在研究人们对事物认识上的差异本质,而索绪尔则赋予差异以本体论意义。差异理论后来在解构主义哲学和后现代思潮的改变之下逐渐臻于完善。解构主义的差异理论认为事物的意义产生于差异,而运动形式创造万事万物间的差异,是事物的意义的最终本源。可以说,差异构成了后现代的一种思想方式。这种思维要求我们知晓:事物的本质具有同一性,事物背后的现象多而且具有差异性,要学会透过差异性认识事物的统一性。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差异理论对人们的思维定势和认知局限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它呼唤人们用另类的方式观察和看待问题,并寻求新的解决途径。因此,作为一种理论资源,如果将其引入民族地区大学物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研究中,将会对人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具有独特的观照意义。
三、差异理论指导下的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物理教学路径选择
从差异理论中我们领会到,打破对学生的思维定势和认知局限,另辟蹊径,寻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有可能改变目前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物理的教学现状。而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表明,学生在基础知识状况,智力水平和潜能,学习兴趣、动机和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而且必须有针对性地从学生实际出发,使所有学生均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本文认为,民族地区的大学物理教学要在正视和承认来自不同地区学生的背景差异的前提下,尽可能解决现行教学法中的问题,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缩小学生间的差异,实现教学法的改革与创新,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
(一)正视学生间的差异,做好中学与大学物理知识的衔接教学
1、找准衔接教学的突破口。认真分析来自民族地区学生的差异性,精心研究他们所欠缺的中学知识,寻找其与大学物理知识的衔接点。在具体的教学当中,严格按照“温故知新”的教学套路对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进行知识修复,使其顺利过渡到大学知识的学习当中。这就要求大学物理教师必须对中学物理内容深入而透彻的研究。如,中学和大学物理关于圆周运动这一知识点有很大差别,高中研究的是匀速圆周运动,即速率不变的圆周运动,而大学研究的是速率变化时的圆周运动规律。为了能够很好地完成这一衔接,在教学中,还应重点突出“温故”内容,分清主次,不拖泥带水。这样既做好了中学与大学的知识衔接,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灵活控制教学进度,详略有区分度。中学阶段物理每学期要求的知识点少,所以中学物理教师习惯于对其精讲和搞“题海战术”,即在每堂课所讲内容少而精,同时附以大量的例题和练习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掌握。大学阶段则不然。教学课时少、课堂容量大、授课节奏快是大学课程教学的显著特点。因此,学习大学课程对于中学知识有拖欠且来自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这些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大学课程的教学模式,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再一次被挫伤。可见,教师对他们大学学习的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到大学物理教学方面,培养来自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习惯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而且在教学进度上要灵活控制,循序渐进。具体可以按这样的思路进行:对于每一个知识点的教学,在确保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谙熟中学相关知识的前提下,应该有侧重点、有详略地讲解———详细而精练地讲解重、难点知识,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则可以略讲或让学生自学。这样可以避免因学生之间存在差异而影响整体的教学进度。
3、讲解例题或习题有张有弛。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学相比,大学物理教材在例题和习题的数量上明显减少,这就意味着大学物理教师在例题或习题讲解上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讲解的灵活度和布置习题的数量。例题和习题是用来巩固新知识的,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有针对性地选择例题和习题,并精选巩固和拓展新知类的习题。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的接受新知识能力有意向性地给他们布置一些习题,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他们所学到的新知识和新方法。
(二)正视学生间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法
1、在基础知识教学环节中可以按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分层。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大一所学的普通物理一般都是基础性很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物理老师应注重给大一学生传授好这些基础知识。在具体的基础知识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好、中、差三个小组,对他们进行有区别的教学。可以引导优秀小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最后采取学生提问、老师答疑的形式完成对他们基础知识的教学;中等和较差小组且多为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应该是老师教授基础知识的重点对象。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就得多花一些时间,向他们讲课时拟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灌输和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兼顾引导他们综合能力的拓展。这种分层次的教学,在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物理学科基础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在专业知识教学环节中可以根据系别和专业来分层。学习完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后,学生就开始进入不同专业的专业物理课程学习阶段。按照上面的教学方法,这个阶段的学生之间的差异已经缩小了。所以,在纯专业知识教学环节中可以组建分层次的创新小组。这个环节的教学之前,学生已基本具备了各自专业的基础知识。所以,这个环节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可行性途径之一就是分层次组建学生小组。当然,在分组中,要注意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间有机结合以及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的合理搭配。组建这样的小组,既方便组员间相互交流,又便于他们相互帮助;既能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又可以在提升中下学生的同时,激发好学生的创造欲望,达到以点带面、层层提高的效果。
(三)正视学生间的差异,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1、多运用多媒体技术,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进一步激发来自民族地区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是必不可少的,运用它可以增强视听效果。当然,物理实验也是需要进一步加强的教学环节。在教学中重视物理实验的操作,更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这两方面是目前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和途径。这些途径和方法对于来自民族地区的大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微粒运动等过程,可以使这些学生观察并体会他们在中学阶段因条件限制而从未见过的原子、原子核运动以及其他微观粒子等的运动;通过物理实验操作能够让这些学生近距离接触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等物理现象等等。所以说,在讲授大学物理时,适当增加多媒体课件,再配以传统的板书授课,使原本只用文字进行描述的的物理现象或物理实验,瞬间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大大增加物理知识对于学生的魅力;自然科学类学科的实验往往以其高度的趣味性而赢得广大学科爱好者的亲睐,物理也不例外。奇妙的光电、磁电效应,神奇的声光衍射等实验现象会逐渐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是增多多媒体演示,还是加强物理实验操作,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物理的教学效率。
2、有针对性地开放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思考空间对于学生的探究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详细讲解最基本、最主干的知识外,还应创设这样的环境和空间供学生自主思考和讨论诸如推导和论证、知识归纳等扩展性问题。这种创设环境和空间的教学方法我们称之为开放教学。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钻研和探究的能力。除了课堂上适当进行开放教学外,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课外时间来培养学生,尤其是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做能够进一步提升来自民族地区学生的学习能力,缩小他们与其他同学间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材的内容上多下功夫,有针对性地将部分教材内容定为自学内容,列出自学提纲,在学生有条件的前提下还可以列出一些参考书目,供学生课后自学。当然,教师还要通过邮件、电话等传媒工具跟踪和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并把他们好的自学的经验或心得带到课堂上与大家一起分享。这种学习方法既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结语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的大学的扩招,民族地区高校的办学规模和层次有了较大的提高,有效促进了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但由于面向全国招生,导致这些高校中基础相对薄弱的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给民族地区高校的基础学科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大学物理是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的自然学科类基础课程之一,提高其教学质量并非易事。应对这一现状,只有积极探索,努力寻求利于民族地区学生发展的好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改变学生的现状,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