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教学管理行动改进方案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近年来学校严格教育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稳中有升。中考成绩连续两年位于全县中游水平。但是,在教学管理中有不少教师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上课准备不充分,课堂管理不严格,对学生作业完成检查督促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低效、无效乃至负效教学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着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改进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率,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学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方面:
1、优质生源流失严重。全县教育发展不均衡,管理混乱,大部分家长跟风、攀比心理又比较严重,所以每年小升初考试结束后,比较优秀的生源纷纷进城读书。据我校统计我校现在的 8 年级刚入学时流失学生 51 人,绝大部分属优质生源;现在的 7 年级在今年入学时我校做了大量工作,最终还是流失生源 30 余名,其中 20多人为成绩优秀的学生,10多人为成绩较好的学生。
2、外地务工人员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人数众多。由于靖边县这几年的发展,以及国家鼓励农民进城等政策,导致外籍务工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在持续增加中。据我校细致统计今年 9 月我校在读外籍学生达到我校学生总数的 以上。
3、外地务工人员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家庭经济总体困难,学生总体素质较差,家长几乎不能配合学校。外地籍到靖边务工人员主要来自甘肃、安徽、四川等落后地区以及榆林市内靠近靖边的几个县的边远山区,家庭子女人数一般都有两三个,家长普遍没有精力管教子女。子女一旦入学了,家长也不再管理学生的学习了,学生经常不做作业,老师和家长联系,家长也不予理会。这都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234、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转学频率极高。由于许多外籍学生随父母工作变化,四处迁徙,给我校的学籍管理带来极大的困扰。
(二)教师方面
1、教师教学水平不均衡,既有优秀的教师,也有表现很差的教师。我校对我校教师本学期以及上学期的教学成绩与兄弟联考学校做了分析统计:大部分教师的教学名次位列于联考学校名次的倒数序列中。老师缺乏对课标的学习,钻研教材仍需认真把握。
2、优秀教师流失严重,新教师及优秀教师补缺和轮换缓慢。2012年前,我校共计调出20多名教师,均为我校比较优秀的人才,而调入的教师较少且业务水平普遍较差,责任性又差,部分教师语言不够规范,个别教师知识概念有错误,给学校工作安排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教师学历有待提高,老龄化趋势明显。我校的专任教师中本科生达标率还很低,学校的教学重任几乎都落在了上世纪90年代毕业的中师生肩上。
4、学科结构性缺编。除语文、数学、英语、物理这几科主干课程有本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外,政治、历史、音乐、美术、体育、书法、信息技术等课程的教师几乎没有,要保证开齐开足课程,教师“教非所学” 的现象就比较普遍。
5、教师质量意识责任意识较差,普遍缺乏积极性,部分教师心态失衡。教学中落实学生的基本训练目标的方式方法不够丰富,目标落实不到位。对学生的现状分析不全面,教学设计中关注教师教法多,学生学法少,对学生课上生成的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不够。特别是实行绩效工资之后,部分教师心态失衡,工作失责,而学校的考核手段、力度更受限制,给学校的教师队伍管理、考核等等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二、我校今后在教学管理中采取的主要管理措施:
(一)加强家校联系,认真进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情况的调查研究,找到适合我校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措施。
(二)重视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三)狠抓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细节决定成败,做实、做细常规管理工作,促进我校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1、通过修改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的教学中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单元检测等日常教学行为做出详细的更加切实可行的规定,加强对各教学环节的严格考核,努力实现精细化教学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长效监控机制。对教学过程管理实行教务处每月检查,学校不定期抽查,每次检查有情况记载、有结果分析、有改进意见、考核的结果直接与教师的绩效工资挂钩,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召集学生代表,调查教师课堂教育教学情况、辅导学生情况、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结果记入教师教学常规工作之中。
2、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研究。根据学校工作计划要求,从两个方面加强教职工队伍建设。一是责任意识教育,二是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锻炼,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严格遵循教学规律;树立人本意识,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让学生成才、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城乡校际交流活动中的献课活动、本校的听课、评课活动、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在活动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3、加强九年级的质量管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九年级教学奖励条例。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九年级教学工作更是学校的重中之重,关系到学校的声誉,更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具体办法:(1)建立九年级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2)由教务处负责组织九年级教师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分析,重点是看到差距、明确问题、找准办法、落实责任。(3)由教务处组织,不定期对九年级学生,特别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做好思想稳定工作,以保证有更多学生升入重高,促进学校良性发展。(4)召开好四次以上初三教师会和两次初三学生代表会。第一、让初三教师明确初三教学的重要性,激发其工作积极性。第二、在第五学期考试成绩下发后,分析我们的优势和不足。第三、利用模考查漏补缺,争取初三教学取得优异成绩。
4、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扎实开展好我校的科研工作,树立起教师问题即课题,参与即研究,成长即成果,要求教师努力发现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以科学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的态度将具体的教学问题转化为课题,并认真进行研究。
5、行政深入教学第一线,坚持兼课和“推门听课”制度。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学校行政人员必须深入到教学课堂第一线,坚持现场指导教学,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了解掌握教师教学中最直接的情况,给予教师最直接的帮助与指导。
总之,我们要牢固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对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要高度重视、常抓不懈;不断完善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落实各项措施,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地发展。
第二篇:学校教学管理改进方案
我校是一所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教
学管理,提升我校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针对学校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以下改进方案。
一、改进目标
1、学校领导班子高度认识,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大胆进行生本教育改革,给改革教师创造更好的条件进行改革创新。
二、改进重点
1、大力支持改革教师,努力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
2、根据改革特点,对实验教师进行合理评价。
3、精细化管理,并逐步形成一套属于本校特点的管理方法。
三、改进措施
1、思想方面
作为教师,就应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树立人民教师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大胆进行教育改革,有创新思想,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让家长和社会各界满意。
2、师资培训
努力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加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更新观念,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争当科研型教师。
3、骨干培养
加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努力为他们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走出去,请进来,多讲课、评课,并能承担各类课题的研究和开发。制定切实可行的考评,办法,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4、教学管理
(1)加强备课的管理,认真进行集体备课,由教导处提出要求并进行检查,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性。
(2)加强学生作业的管理,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3)建立健全听评课制度,教导处每月要进行教学常规的检查和调研,以学论教,将教研活动落实到位。
(4)加强学科特点的质量监控,充分注重过程性的管理和评价机制。
(5)以学校的特色、特长为抓手,办属于本校特色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总之,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要落到实处,学校领导班子协调配合,齐抓共进,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充分发挥教研组功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年级数学组
教研组是教学实践的共同体,是教学研究的合作群体。教研组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其根本任务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然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与教研组自身的建设密切相关。唯有一批业务水平高、师德修养好的教师在教研组内发挥作用,这个教研组的教学质量才能得以提高。
一、发挥集体聪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只有多学习、多交流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集体备课,就是群策群力,扬长避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生长,具有不可短少的作用,集体备课的内容、范围,备课内容一是总结上周的教学得失,有哪些胜利之处,教学上存在哪些缺乏,哪些在日后的教学中需加以补偿和强化;讨论下周的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目的、教学手腕和办法。所以我们教研组成员利用教研时间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教材,一同设计教学环节,选择恰当的教学战略、办法与手腕,完成教学资源的共享,除了教研的时间在平常,大家在一起,经常针对某个教学环节,展开讨论:“哎呀,真没想到还有许多学生不认识钱。你们班的学生怎样?”“有的学生光认识新版的钱,不认识旧版的。幸亏我课前准备了一些人民币。”“我班学生有的连一元换几角都不知道。”“那就让她多去买几次东西,或者让她帮父母换零钱。”“这个方法比较好,让她多体验体验,行,今天晚上的作业又有了。”“哎,今天晚上布置什么作业?”“课上我发现许多学生还不会测量,就让学生回家量数学书和练习本吧?”“嗯,我也觉得这方面还要巩固巩固,让学生动动手,加深印象。”……这是我们几个在办公室、教室或是去上课路上的一些只言片语。这种随机教研形式灵活,谈话自由,深受大家欢迎,效果很好!这样的教研方式促进了同组成员的共同生长,减少了组员间教学质量的差距,每次各种考试,全年级各班数学均分落差在2分以内。
二、研讨真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要想提升教育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此我们教研组就进行多种上课的方法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效果明显。
1、一人同课多上法 一人同课多轮法就是让同一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但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却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具体程序一般为:(1)选定教师。选定上课教师由其独立钻研教材,独立备课、上课。(2)备课组听课,并针对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研讨。(3)上课教师在备课组研讨的基础上,吸取百家之长,形成新的教学方案,第二次再上课,全体数学教师听课。(4)上课教师与教研组成员再次研讨、评课,指出进步的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5)上课教师再次修改教学方案,第三次上课。如此循环。
2、多人同课循环法
多人同课循环就是教研组的教师同上一节课,内容一样,但教师不一样。具体程序一般为:(l)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独立备课。(2)第一个教师上课,其他教师评课。(3)第二个教师针对第一个教师在课堂上存在问题改进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课。(4)第三个教师针对第二个教师的问题进行改进,上第三次课,如此循环。每次上课都是在教研组同伴共同参与、共同分析、研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的。
3、同课异构上课法
教师专业知识有高低,经验经历不同,人生阅历不同,对同一内容的课,各个教师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构思,不同的教法。一句话,教师之间有差异,差异就是很好的资源。大家可以在比较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课异构法的方法是:(1)教研组共同确定相同的教学题目。(2)由多个教师分别备课。
(3)教师上课,教研组集体听课、评课。
三、构思“有价值”教研活动主题,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研活动最主要的特点和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应想教育教学之所想,急教育教学之所急,才能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教研组就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为教研主题,进行在不断的讨论、摸索与实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自主学习重要保障。我们教研组成员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保证学生认真听讲、接受信息的关键,学生听讲注意力集中是决定学生接受学习信息的关键。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性格单纯,他们都非常在意老师对他们的表扬,学生喜欢的老师一走进教室,课堂的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容易调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采用正面引导的方法,对每位学生绝不吝啬真诚的赏识、诚恳的赞许,看到学生听讲特别认真,就适时给予表扬,对表现好的小组会在“小组争星榜”中奖励一颗星等形式满足学生们的期待,激发了学生更加认真听讲的信心,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认真书写与及时完成的习惯。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我们教给学生书写的方法,并做出以下要求:书写要整齐、干净、美观。直线等于号都必须用尺子画。经过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们全体学生的书写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两次月考的测试,从卷面分中看出,已经很少有学生在卷面中失分的了。在认真书写的基础上同时,还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有了时间的限制,学生就不会随意浪费时间,和时间比赛的结果会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能力。计算是小学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计算时都要认真,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而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口算是基础,每天,我们坚持在学校练习一组5分钟计时的40道口算练习,了解了每个学生的口算能力。要提高计算能力,不但要反复训练,还要不断训练,尽量做到人人过关,我们教研组在口算掌握熟练基础上再进行笔算与脱式计算的练习,并尝试练习后订正答案时,每天都换一名同学念答案,如果遇到做错的必须说出错误原因。这样,既了解了每个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认真计算的责任感。
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的一条生命线,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就要充分发挥教研组功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第三篇:学校教学管理改进方案
草川铺乡中学学校管理改进方案
——基于教学管理问题的思考
一、问题提出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为了进一步加强我校教学管理,提升我校教师的师德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经分析我校当前教学管理工作中任存在一些问题。
二、原因分析
现今,教育的发展迎来了黄金时期,给我们学校的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但是,在学校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我们反思的问题:
(一)、重教学,轻教育
由于受市场经济竞争规则的影响,人们越来越关注事情的结果。这一现象在我们教育界,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更为明显,很多的教育管理者对教学结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忽视了对教学过程的关注,从而使教学过程失去了应有的教育性。
(二)、重形式,轻落实。
重形式、轻落实,存在于学校管理的诸多方面。在学校行政工作中的计划总结管理,教学工作中的教研活动管理,德育工作中的思想教育管理等方面,普遍存在着这种重计划、轻落实、重总结的“两头重、中间轻”的现象,到头来只能是搞文字游戏、做表面文章的形式主义。
(三)、重眼前,轻发展。
学校是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培养人的,学校管理和学生教育工作中只顾眼前而不顾将来的行为是危险的,特别是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是极其有害的。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宁可牺牲一点儿速度,也要把我们的教育问题解决好”。
现在学校的管理中,特别是涉及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的问题时,存在着众多的以牺牲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代价,而换取眼前的成绩和效益,而这恰恰是与兴办学校的初衷相违背的。这其中当然有管理者的理念问题,但也有管理者的思想问题,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一部分管理者的头脑中是存在的。
三、改进依据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现代教育思想为依据,建立规范、竞争、高效的管理体制;以“规范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书育人质量”为主题;以“走进课堂,推门听课,推进精致管理”为主要途径;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努力推进素质教育。
四、改进目标
1、学校领导班子高度认识,转变工作作风,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大胆进行生本教育改革,给改革教师创造更好的条件进行改革创新。
五、改进重点
1、大力支持改革教师,努力创造外出学习的机会。
2、根据改革特点,对实验教师进行合理评价。
3、精细化管理,并逐步形成一套属于本校特点的管理方法。
六、改进措施
(一)、有自己的办学理念
校长要把自己的“理念”明明白白地告诉教师、学生和家长,并在工作中得到有效地实施。何谓“理念”,就是一个人具有的准备付诸行为的信念,它是一种观念,是行动的指南。
为了达到办学目标、为了实现办学理念,我们召开了教师会、家长会,在会上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得到家长的认同。又和乡镇主要领导进行沟通,得到领导的支持。其二,校长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借鉴兄弟学校先进的管理经验的同时,还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突出自己的优势,避开自身的弱势,办出有自己的特色学校,而不是盲目地把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生搬硬套。比如针对我校新青年教师多,教学经验缺乏这一特点,我们开展了师徒结对,师傅上领路课、徒弟上汇报课,课后教师参与评课等教研活动。通过对教师职业素质的培养,利于激发教师教育生命的活力,加速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以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从教师实际需求入手,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实施不同的培养计划,从而使每位教师的专业水平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为形成专业化教师群体奠定基础。
(二)、加强师德建设
校长要管理好学校,首先要有良好的师德为基础。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力量,师德水平高低是关系师资队伍建设,关系学校教学、科研、教育管理,关系校风、学风,关系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为把师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我们首先通过召开教师、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师德状况。
组织教师经常学习、讨论《教师行为规范》、《管理规范》等有关师德方面的材料,在师德规范中对教师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一是要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这是师德的方向;二是要爱岗敬业,这是师德的核心;三是要教书育人,这是师德的重点;四是要为人师表,这是师德的基础。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首先明确教师的基本人格目标,即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合格的公民,要有一个公民应有的人格素质和道德水准。第二是教师的职业目标,为人师表,即教师应有高于一般公民的品德素质和职业道德品质。第三是素质教育目标,即师德要满足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三)、带头开展教育科研
初中是开启学生心智的重要阶段,如何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让他们得到自然健全的发展,为将来知识积累作准备?这是每一位校长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思考的深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水平。勤勤恳恳工作、管理好学校是校长的责任,思考如何让我们的学生更好地发展,能够赢得未来的竞争是校长的另一种责任,而且是更重要的责任。只有对这些问题有了清醒、正确的认识,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校长要带头开展教育科研,积极探索、研究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问题,站在理论的高度去指导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是提高学校管理层次的根本途径。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做到环境育人。
认真做好学校建设的整体规划,大力整治校园环境。要狠抓卫生工作的落实,责任到班,责任到人,保持窗明几净,花草鲜艳,给师生提供一个优美的学习工作环境。此外,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三风”建设,定期布置橱窗、板报,定时、不定时检查、评比,奖优促劣。
(五)、依法治校、以制治教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就是规矩,制度就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准绳。科学、规范的制度是校长依法治教的重要保证。因此,校长治校的首要任务是要致力于健全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使制度“合法化”,这样才能被广大教师所认同并自觉地遵守。有了一套好的制度,还需要狠抓制度的落实。比如:我校在落实教师听课制度时,校长室、教务处协同教研组进行检查督促,按月进行总结、公示;在落实教学制度时,严格按照教学制度对教师进行检查督促,期末按教师的教学指标进行奖惩,这样做有利地保障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总之,学校教学管理工作要落到实处,学校领导班子协调配合,齐抓共进,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第四篇:学校教学管理改进方案
学校教学管理改进方案
我校是农村小学,近年来,随着教育布局的调整,师资生源的变化,给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带来了很大挑战。如何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效益,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我校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应该从下面十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把情感还是信息交流放在首位。
建立在缺乏师生情感基础上的教学行为,是一种纯商业行为。一位成功、快乐的教师,非常重视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情感交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舍得得花时间帮助学生解决不会做的练习题,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找“小先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和微小进步,并不吝啬鼓励学生;课后找学生谈心,把好消息通过家长之口传给学生;与学生一起参加劳动、活动等。二.把希望寄托于学生还是自己。
教师要大面积提高学生成绩的希望寄托于课堂。不要把知识的重点难点当成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因为课堂的教学重点难点在于学生学习欲望的保持与增强,在于学生主动学习状态的形成,在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于各种能力的提高。一位有经验教师会让学生主动地学,而缺乏经验的教师则会让自己拼命地教。
三.越教越多还是越教越少。
有经验的教师把学生教少了,缺乏经验的教师把学生教多了。
所谓“越教越少”,有两层含义:一是通过你的课堂教学,需要你教的学生越来越少;二是每节课需要你讲的东西越来越少。“越教越多”,也有两层含义:一是需要你教的学生越来越多,二是每节课需要你讲的东西越来越多。四.知识教了再学还是学了再教。
学生学了再教比教师教了再学好!比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五.教师课堂指令明晰还是模糊。
明晰的课堂指令,会赢得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会提高课堂效益,会让学生学得更有信心。
一条明晰的课堂指令必须包括如下因素:明确的任务,完成任务的时间,完成这一任务的形式或办法,如何检查落实这一指令,甚至还可以包括完成这一任务的学生将得到什么评价等。六.课堂的调动是有效还是无效。一个生**动的孩子,在没有任何刺激的情况下,会愿意一天六七节课坐在教室里,而总是听教师讲课吗?可以说,没有课堂调动的教学简直是不可思议、忍无可忍的。所以教师在设计一节课的时候,一定要把课堂调动有意识地、最好是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七.相信学生的笔头还是口头。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要相信学生的笔头,不要被学生的口头给骗了。八.教师使劲教还是学生勤奋学。
教师使劲教是指教师勤恳工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经常废寝忘食,甚至舍小家为大家。二是指教师只相信“书都要教师教了学生才会学”,每个问题都要教师讲了再让学生做。或者教师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学生;只会教学生“学会”,而没有教学生愿意学而且会学。
学生勤奋学也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学生喜欢某一学科或者所有学科。他们为教师的个人魅力所倾倒,被学校班级的优良学风所感染,被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法所吸引,有的对学科学习充满期待的激情。二是指学生有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有很强的自觉能力,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定信念。
教师要下决心利用课堂时间、校内学习时间,极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与自学能力,把课堂尽量多的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当家作主”。九.练习完成于课内还是课外。
如果教师能够最有效的练习是课堂训练,就会自觉地把课堂从老师讲课的地方变为学生学习的地方。有经验的教师一定会把最重要的练习放在堂上,让学生在教师的眼皮底下,在学习同伴的帮助下完成。十.道理是让学生感悟还是直接告诉。
课堂教学有两个最主要目标:一是增长学生的智慧,二是让学生学到做人的道理。有经难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自觉地把启迪学生心智与学生感悟做人的道理作为课堂教学撮高要求。也就是说,在他们心中,最满意的课是能够让学生增长智慧和感悟人生的课。
第五篇:学校教学管理行动方案
学校教学管理行动方案
文罗镇龙马小学
黄道良
为了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我校教师全面发展,从而使我校教师的、教学技能、业务能力得到提高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和任务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当前,课程改革都将课程功能的转变作为首要目标。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优化课程结构,促进教学方式改革。
重视不同课程领域(特别是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等)对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淡化学科界限,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联系,改变封闭办学、脱离社会的不良倾向,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改变教学过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从而以新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组织教学。
3、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倡导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倡导学习过程转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并且能够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丰富多样的适合个人特点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1、理论价值
现代课程论从课程与生活联系的角度来看待课程和教材,不再把课程局限于知识、学科、教学科目等狭隘的范畴内加以理解,强调教学的生活性、教学的发展性以及教学的生命意义。所以学生的学习是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
2、实践意义
(1)探索适应新课程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教学经验,构建与国家新的基础课程体系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2)使课堂教学适应新课程培养目标,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素质,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达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立足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通过课题研究,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探索与实践,将促进全体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
1、转变课程功能的研究。本次课程改革在《纲要》中首先确立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课程功能的转变,本课题研究如何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如何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2、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研究。研究如何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并尝试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保证学生全面、均衡、富有个性地发展。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的研究。研究如何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课程内容切实反映学生生活经验,努力体现时代特点。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的研究。转变学习方式,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知识的。由于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由此带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也可能不一样,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就有可能不同。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是用什么样的手段和方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知识的。由于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由此带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也可能不一样,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就有可能不同。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的研究。研究建立一种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重视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记录。
四、实施原则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实验工作。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认真进行调查研究、理论研究、政
策研究、科学研究,创造性地开展课改实验工作。
(二)、学习、实践、反思、研讨,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我们要求实验教师要反复认真的学习课程改革的文件及资料,并要在教学实践中认真总结、积累第一手材料;实验教师要注意在实验的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反思记录。每周不少于5篇。我们要定期在实验教师中开展研讨活动。通过学习、实践、反思、研讨促进课改工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发现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使之很好地发挥示范作用。
(三)总结经验,及时反馈
本着“边实验、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我们要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实验课程中的主体作用,要及时反馈信息,不断总结经验,通过反馈、交流、使实验教师水平不断提高。使课程改革实验始终在积极能动的相互作用中得以实施。
五、保障措施
1、成立以主要领导牵头“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在政策、人力、物力、财力、宣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课程改革实验营造良好的环境。
2、将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设立课程改革实验专项经费,用于开展活动、培训教师、科研和奖励等,保证课程改革实验顺利推进。
3、聘请省、市教育部门和有关高校的领导、专家指导课程改革实验工作,重点负责论证实验方案、培训骨干教师、组织评价、总结典型经验、提炼研究成果等工作。
4、举办学校开放日活动和实验教学公开课观摩研讨活动。
5、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制订新的《课堂教学常规》和《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意见》,开展经常性的听课,引导教师分析和反思教学行为;进行必要的质量测试,并及时反馈,采取相应措施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增强教师监控教学质量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