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觉统合的八大类型及表现
感觉统合失调的八大类型及表现:
一、视觉统合失调
1、什么是视觉?
视觉就是我们用眼睛所看到外界周围的事物。视觉成熟最重要的是焦距。通过眼 睛观察形状、大小、甚至文字。
2、出现视听失调的原因?
婴儿期爬行不足。在婴幼儿期间,听觉对大脑的成长影响最大,早年的幼儿听觉
较弱,所以受不了太高、太大的声音,祖父母带大,环境噪音太多,父母脾气大,经
常大声责备,都会造成幼儿为了保护声音对大脑的刺激便会在听觉上形成一层自我保 护膜,养成拒绝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视觉统合不佳主要表现:看书时容易漏子、掉字、写字时,偏旁部首容易写错、不会做计算、学了就忘、抄错题、甚至不认识字。
二、听觉统合失调
1、什么是听觉?
声波作用于听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并引起听神经的冲动发放传入信息,经各级听觉中枢分析后引起的感觉。音变的能力来自触觉。听觉区的讯息深入大脑的潜能记忆区中,因此听觉的音变能力,对人类的潜意识影响很大,在心理上也产生很大的作用。
听觉统合能力不佳主要表现:对别人说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
四、经常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嗅觉统合失调
1、什么是嗅觉?
嗅觉是人类感觉神经中最多也最复杂的器官,嗅觉能协助我们用鼻子灵敏的认识 环境,进而保护自己。
嗅觉失调的表现:如无法味到花的芳香、不能闻出某种气味等。
四、味觉失调
1、什么是味觉?
味觉失调会直接影响到人的生活品质。味觉也是婴幼儿期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能
力。舌头的味觉相当复杂,前面甜的,中段哭的,旁边酸辣的。必须让食物留在嘴巴
里较长的时间,才能感觉发出各种味道,味觉教育需要有相当的耐心及时间。
味觉失调的表现:无法用舌头尝出各种味道,不能尝出酸、甜、苦、辣。
五、触觉失调
1、什么是触觉?
身体皮肤组织接触外界的一种感觉。
2、什么是触觉失调?
触觉失调就是人对外界的感觉出现的与别人不一样的现象。它分为触觉敏感和触觉迟钝。触觉敏感:就是说对外界的微小变化产生一种过激的反应。(这样的孩子的脑神经抑制困难,才导致触觉过分敏感,对任何信息都有反应,大脑经常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自然无法集中注意力,心烦气躁的。他们穿着的衣服质料不同,或环境有微小的变化时,都会忙着做出不舒服的反映处理,于是最重要的学习信息就很难传入大脑了。
触觉迟钝:就是排斥新事物,不能接受新事物,依赖旧的事物。(由于一再排斥新的信息,便需要加强旧的信息,于是就很依赖他们已经熟悉的旧的事物。这样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渴望被接触,所以也比较粘人。他们经常固执于某种行为上,特别喜欢强烈又熟悉的旧的感觉,如:偏食、吸吮手指,触摸生殖器,咬人等。)
3、触觉失调的现象有哪些? 现象有:容易分心、常会左顾右盼;脾气暴躁,尤其对亲人特别不好,喜欢强词夺理;不喜欢到陌生地方或人多的拥挤场合;偏食和挑食,不喜欢吃水果和蔬菜等;害羞,碰到陌生人特别紧张,会结结巴巴的说不出来话;内向爱独处,不喜欢到户外玩,怕人多的地方,朋友少,沉默寡言;看电影或电视的时候,容易兴奋,受感动,并喜欢尖叫;怕黑,到暗处一定要有人陪,晚上拒绝出门,讨厌独自在屋里;换床铺便无法入睡,甚至被子、枕头都必须是固定的;清理鼻子和耳朵时,常显得情绪非常不稳定;喜欢粘特定的人,并且非常需要对方的拥抱和溺爱;睡觉的时候喜欢咬被角,抱棉被、衣服和玩具;喜欢吮吸手指,咬指甲、不喜欢别人帮忙剪指甲;不喜欢被抚摸脸部,讨厌洗脸、洗发和剪发;有人协助穿衣服、穿袜子和拉袖口,常会特别的紧张;不喜欢别人由背后接近,常有严重的不安全感;经常到处碰、摸、动个不停,对毛料和布织料特别排斥或特别喜欢;虽喜欢和人聊天,却不喜欢有肌肤接触的勾肩搭背行为。
4、触觉敏感的危害?
触觉敏感的孩子常常会衍生前庭觉不足,好动不安的毛病,本体感也会扭曲,情绪化及笨拙现象。
5、强化触觉训练的原则
触觉是感觉刺激中分布最广,信息最频繁的,我们几乎不断地在接受触觉刺激,包括晒太阳,吹风,洗澡,游泳以及玩沙,玩土,玩水都是非常重要的触觉刺激。因此,触觉游戏在日常的生活中随处都可应用。在皮肤上的各种刺激,会协助决定触觉来影响身体的反应,有时使用毛刷来减少触觉防御的现象,也许先用前庭刺激,再加上刷子的互相调节,治疗触觉防御泛滥的效果更好。
触觉敏感或迟钝主要表现:黑怕陌生的环境、允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官、过分依赖父母、过分紧张、过分碰触某种东西、有强迫性行为、个人表现缺乏自信、语言行为动手动脚、惹事生非、爱惹别人、偏食、暴饮暴食、不能考虑别人的感受、情绪不稳定等。
六、前庭觉统合失调 ⒈ 什么是前庭?
人的脸部正前面的各个器官如耳朵、鼻子、眼睛和嘴巴所接受到的信息。透过脑干前边的前庭神经核,进入大脑的功能区。这个器官所接受的信息称为前庭信息。⒉ 前庭神经核的功能?
① 过滤、筛选、重组身体各部分接受的信息。② 感受外界的动态和静态信息,对自身起平衡作用。
⒊ 前庭觉失调就是我们的前庭神经核对我们的前庭信息和身体各部分接受的信息不能进行筛选、过滤和重组的能力及不能感受外界的动态和静态信息,使自身无法达到一个平衡的作用。
4、前庭觉发展不成熟,身体便会反映出以下各种现象:重力平衡的能力不稳定,平衡感明显不良;运动企划能力差,严重时无法正确、有效操控肢体;空间感的判断经常失误,对环境的知觉多多少少都有障碍;肢体做交叉动作时有困难,左右手交叉活动时,无法有效地控制,即双侧协调障碍;视觉统合不足,眼球运动有困难,眼球无法控制视觉移动;很难双手或双脚合并做相同的动作,如同时举高双手,或双脚并拢前、后跳动有困难;词汇体系发展不佳,词汇使用经常错误,词句组织短而混淆。
5、强化前庭觉训练的原则:
人类所有的感觉器官中,前庭觉是最敏感的,这种信息能否顺应环境,也是肢体得以灵活操作最重要的因素,前庭觉随时提醒我们头和身体的方向,使我们能清楚的接收到视觉信息,如前庭觉不佳,视觉很难跟随移动的目标,眼肌肉和颈部神经也产生信息反应不良的情形,眼球的移动变得不平稳,常会以跳动的方式抓住目标,造成孩子阅读、玩球、划线的困难。
此外,前庭觉会将信息由脊椎体神经体系传达到身体各部位,通知肌肉必须做收缩和运作,以适应环境的需要,同时,也会将肌肉和关节信息传到前庭神经核及小脑,形成身体、神经、大脑功能的互动,是人类探索环境,适应环境的最重要基础。
如果这方面功能不佳,便无法达成感觉统合,孩子便会常常跌倒或撞墙,动作显得笨手笨脚,甚至害怕行动,更会造成感觉信息严重扭曲,而影响到身体的协调行动能力。前庭觉失调的表现:
1、多动,虽好动,但平衡能力比较差。
2、原地打转容易眩晕或打晕。
3、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上课不专心。
4、畏高或者不怕高
5、走路容易跌倒
6、调皮任性、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
7、出现语言发育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说话表现困难
七、平衡觉失调 ⒈ 什么是平衡?
① 定义:练习身体协调与地心引力的协调的能力。
② 分析:我们的神经体系在活动中,发展出一种与地心引力协调良好的能力,指挥我们的骨骼和大小肌肉。支撑住我们这个有重脚轻的倒三角架构。这种良好的协调能力就是平衡能力。⒉平衡感包括:手眼协调。上下肢体的协调。全身的协调。
⒊平衡失调的主要现象:穿裤子困难,拿筷子,拿汤勺不协调,不会吹口香糖,舌头操作不灵活,不能很好的将水倒入口中。写作姿势不正确,心烦气躁,生活不能自理。登高时会极度紧张,身体屈成弓形,大肌肉发展不佳,以至坐无坐相,站无站相,坐时常会趴在桌子上,或以手扶额。
4、强化平衡感训练的原则:由平衡感不足引起的肢体运动协调不良,以及过动不安,可借助加强平衡感的相关运动使其恢复正常。强化平衡感的活动应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不局限于平面,并兼顾上、下立体性的运动,甚至达360度的旋转。需注意动、静状态的平衡
以高速活动强化原始反射的统合能力,以促使身体和地心引力的协调,保持倒三角形身体架构的安定性。例如,回转、上下或左右摇晃等运动,都有助于前庭体系的发展,对安定与平衡能力也具有很大的作用。而大小滑板、大弹力球、旋转盘、平衡台、跳床、吊缆系列等都是非常适合的教具。
平衡觉失调的表现:走路时容易跌倒、不能向其他的孩子一样翻滚、骑车、跳绳等。
八、本体觉统合失调 ⒈ 什么是本体觉?
本体觉就是人类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和操控,人体充分利用和支配自己的关节,肌肉,肌腱。韧带和骨骼等身体部位的收缩与拉伸,所产生的一种固有的信息。如:我们不用镜子也可以用手摸到自己的眉毛、耳朵、鼻子等;不用大脑判断也能根据环境做出合乎环境需要的行为和动作,如:跨越水沟、栏杆等等。⒉ 什么是本体觉失调?
本体失调会造成身体协调不良,包括双侧协调、手眼协调及身体感官的自然协调。⒊ 本体失调的现象?
现象有:眼睛看不到东西时,几乎无法做出正确的动作;身体的无意识行动自律失常,随时处在焦虑和紧张中;环境适应困难,经常会重复错误的学习;笨手笨脚,经常碰伤或撞伤;爬楼梯常常会特别紧张;小肌肉的操作经常受阻,无法完成精确性动作,拿笔、拿筷子困难;固有感觉和听觉处理常有障碍,造成方向和情报来源判断严重错误。
⒋ 本体觉失调的原因?
出生的那一刹那,除了皮肤触觉神经体系的强烈刺激外,更重要的是大小关节信息和大脑皮质层及中枢神经的联系。关节信息会带动大小肌肉的活动,让我们不靠视觉也可以了解身体各部分的活动方式,因而了解身体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并做出正常的反映。剖腹产的胎儿由于缺少了这个关节信息的学习过程,出生以后缺乏活动的话。便也会笨手笨脚、胆小、怕事等。⒌ 强化本体感训练的原则:
本体感觉活动的设计要顾及进行高速活动时的平衡能力,以及与原始反射相关的感觉统合,以促进身体和地心引力的正确协调,以及长时间保持安定姿势的能力,让幼儿在动作训练上能够自动有效的掌握动静之间身体神经的动作,并增强对身体各部位的认知。
文字、图形模仿、翻筋斗、转身跳等,可以促使筋肉在高度紧张和放松间变化动作;
模仿动物或他人的动作、躲避球、捉迷藏等童年游戏,则有助于身体形象和运动企划能力的形成; 拼图、接龙、连点线成形的游戏,有助于空间视觉的健全;
趴地推球、投篮、在跳床上投接球、滑板上拍球、或大滑板配合投掷球或推开障碍物游戏,对视觉空间和运动企划的协调帮助很大。
本体感失调的表现:晕车、裸背、站无站姿,坐无坐姿、过分怕黑、方向感不佳、不能像他人一样捉迷藏等。
第二篇:感觉统合失调的八大类型及表现
感觉统合失调的八大类型及表现
一、视觉统合失调
1、什么是视觉?
视觉就是我们用眼睛所看到外界周围的事物。视觉成熟最重要的是焦距。通过眼睛观察形状、大小、甚至文字。
2、出现视听失调的原因?
婴儿期爬行不足。在婴幼儿期间,听觉对大脑的成长影响最大,早年的幼儿听觉
较弱,所以受不了太高、太大的声音,祖父母带大,环境噪音太多,父母脾气大,经常大声责备,都会造成幼儿为了保护声音对大脑的刺激便会在听觉上形成一层自我保护膜,养成拒绝听别人讲话的习惯。
视觉统合不佳主要表现:看书时容易漏子、掉字、写字时,偏旁部首容易写错、不会做计算、学了就忘、抄错题、甚至不认识字。
二、听觉统合失调
什么是听觉?
声波作用于听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并引起听神经的冲动发放传入信息,经各级听觉中枢分析后引起的感觉。音变的能力来自触觉。听觉区的讯息深入大脑的潜能记忆区中,因此听觉的音变能力,对人类的潜意识影响很大,在心理上也产生很大的作用。
听觉统合能力不佳主要表现:对别人说的话听而不见、丢三落
四、经常忘记老师布置的作业。
三、嗅觉统合失调
什么是嗅觉?
嗅觉是人类感觉神经中最多也最复杂的器官,嗅觉能协助我们用鼻子灵敏的认识
环境,进而保护自己。
嗅觉失调的表现:如无法味到花的芳香、不能闻出某种气味等。
四、味觉失调
什么是味觉?
味觉失调会直接影响到人的生活品质。味觉也是婴幼儿期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能力。舌头的味觉相当复杂,前面甜的,中段哭的,旁边酸辣的。必须让食物留在嘴巴里较长的时间,才能感觉发出各种味道,味觉教育需要有相当的耐心及时间。
味觉失调的表现:无法用舌头尝出各种味道,不能尝出酸、甜、苦、辣。
五、触觉失调
1、什么是触觉?
身体皮肤组织接触外界的一种感觉。
2、什么是触觉失调?
触觉失调就是人对外界的感觉出现的与别人不一样的现象。它分为触觉敏感和触觉迟钝。
触觉敏感:就是说对外界的微小变化产生一种过激的反应。(这样的孩子的脑神经抑制困难,才导致触觉过分敏感,对任何信息都有反应,大脑经常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自然无法集中注意力,心烦气躁的。他们穿着的衣服质料不同,或环境有微小的变化时,都会忙着做出不舒服的反映处理,于是最重要的学习信息就很难传入大脑了。
触觉迟钝:就是排斥新事物,不能接受新事物,依赖旧的事物。(由于一再排斥新的信息,便需要加强旧的信息,于是就很依赖他们已经熟悉的旧的事物。这样的孩子比一般孩子更渴望被接触,所以也比较粘人。他们经常固执于某种行为上,特别喜欢强烈又熟悉的旧的感觉,如:偏食、吸吮手指,触摸生殖器,咬人等。)
3、触觉失调的现象有哪些?
现象有:容易分心、常会左顾右盼;脾气暴躁,尤其对亲人特别不好,喜欢强词夺理;不喜欢到陌生地方或人多的拥挤场合;偏食和挑食,不喜欢吃水果和蔬菜等;害羞,碰到陌生人特别紧张,会结结巴巴的说不出来话;内向爱独处,不喜欢到户外玩,怕人多的地方,朋友少,沉默寡言;看电影或电视的时候,容易兴奋,受感动,并喜欢尖叫;怕黑,到暗处一定要有人陪,晚上拒绝出门,讨厌独自在屋里;换床铺便无法入睡,甚至被子、枕头都必须是固定的;清理鼻子和耳朵时,常显得情绪非常不稳定;喜欢粘特定的人,并且非常需要对方的拥抱和溺爱;睡觉的时候喜欢咬被角,抱棉被、衣服和玩具;喜欢吮吸手指,咬指甲、不喜欢别人帮忙剪指甲;不喜欢被抚摸脸部,讨厌洗脸、洗发和剪发;有人协助穿衣服、穿袜子和拉袖口,常会特别的紧张;不喜欢别人由背后接近,常有严重的不安全感;经常到处碰、摸、动个不停,对毛料和布织料特别排斥或特别喜欢;虽喜欢和人聊天,却不喜欢有肌肤接触的勾肩搭背行为。
4、触觉敏感的危害?
触觉敏感的孩子常常会衍生前庭觉不足,好动不安的毛病,本体感也会扭曲,情绪化及笨拙现象。
5、强化触觉训练的原则
触觉是感觉刺激中分布最广,信息最频繁的,我们几乎不断地在接受触觉刺激,包括晒太阳,吹风,洗澡,游泳以及玩沙,玩土,玩水都是非常重要的触觉刺激。因此,触觉游戏在日常的生活中随处都可应用。
在皮肤上的各种刺激,会协助决定触觉来影响身体的反应,有时使用毛刷来减少触觉防御的现象,也许先用前庭刺激,再加上刷子的互相调节,治疗触觉防御泛滥的效果更好。触觉敏感或迟钝主要表现:黑怕陌生的环境、允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官、过分依赖父母、过分紧张、过分碰触某种东西、有强迫性行为、个人表现缺乏自信、语言行为动手动脚、惹事生非、爱惹别人、偏食、暴饮暴食、不能考虑别人的感受、情绪不稳定等。
六、前庭觉统合失调
⒈ 什么是前庭?
人的脸部正前面的各个器官如耳朵、鼻子、眼睛和嘴巴所接受到的信息。透过脑干前边的前庭神经核,进入大脑的功能区。这个器官所接受的信息称为前庭信息。
⒉ 前庭神经核的功能?
① 过滤、筛选、重组身体各部分接受的信息。
② 感受外界的动态和静态信息,对自身起平衡作用。
⒊ 前庭觉失调就是我们的前庭神经核对我们的前庭信息和身体各部分接受的信息不能进行筛选、过滤和重组的能力及不能感受外界的动态和静态信息,使自身无法达到一个平衡的作用。
4、前庭觉发展不成熟,身体便会反映出以下各种现象:重力平衡的能力不稳定,平衡感明显不良;运动企划能力差,严重时无法正确、有效操控肢体;空间感的判断经常失误,对环境的知觉多多少少都有障碍;肢体做交叉动作时有困难,左右手交叉活动时,无法有效地控制,即双侧协调障碍;视觉统合不足,眼球运动有困难,眼球无法控制视觉移动;很难双手或双脚合并做相同的动作,如同时举高双手,或双脚并拢前、后跳动有困难;词汇体系发展不佳,词汇使用经常错误,词句组织短而混淆。
5、强化前庭觉训练的原则:
人类所有的感觉器官中,前庭觉是最敏感的,这种信息能否顺应环境,也是肢体得以灵活操作最重要的因素,前庭觉随时提醒我们头和身体的方向,使我们能清楚的接收到视觉信息,如前庭觉不佳,视觉很难跟随移动的目标,眼肌肉和颈部神经也产生信息反应不良的情形,眼球的移动变得不平稳,常会以跳动的方式抓住目标,造成孩子阅读、玩球、划线的困难。
此外,前庭觉会将信息由脊椎体神经体系传达到身体各部位,通知肌肉必须做收缩和运作,以适应环境的需要,同时,也会将肌肉和关节信息传到前庭神经核及小脑,形成身体、神经、大脑功能的互动,是人类探索环境,适应环境的最重要基础。
如果这方面功能不佳,便无法达成感觉统合,孩子便会常常跌倒或撞墙,动作显得笨手笨脚,甚至害怕行动,更会造成感觉信息严重扭曲,而影响到身体的协调行动能力。
前庭觉失调的表现:
1、多动,虽好动,但平衡能力比较差。
2、原地打转容易眩晕或打晕。
3、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上课不专心。
4、畏高或者不怕高
5、走路容易跌倒
6、调皮任性、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
7、出现语言发育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说话表现困难
七、平衡觉失调
⒈ 什么是平衡?
① 定义:练习身体协调与地心引力的协调的能力。
② 分析:我们的神经体系在活动中,发展出一种与地心引力协调良好的能力,指挥我们的骨骼和大小肌肉。支撑住我们这个有重脚轻的倒三角架构。这种良好的协调能力就是平衡能力。
⒉平衡感包括:手眼协调。上下肢体的协调。全身的协调。
⒊平衡失调的主要现象:穿裤子困难,拿筷子,拿汤勺不协调,不会吹口香糖,舌头操作不灵活,不能很好的将水倒入口中。写作姿势不正确,心烦气躁,生活不能自理。登高时会极度紧张,身体屈成弓形,大肌肉发展不佳,以至坐无坐相,站无站相,坐时常会趴在桌子上,或以手扶额。
4、强化平衡感训练的原则:由平衡感不足引起的肢体运动协调不良,以及过动不安,可借助加强平衡感的相关运动使其恢复正常。
强化平衡感的活动应注意以下几项原则:
不局限于平面,并兼顾上、下立体性的运动,甚至达360度的旋转。
需注意动、静状态的平衡
以高速活动强化原始反射的统合能力,以促使身体和地心引力的协调,保持倒三角形身体架构的安定性。例如,回转、上下或左右摇晃等运动,都有助于前庭体系的发展,对安定与平衡能力也具有很大的作用。而大小滑板、大弹力球、旋转盘、平衡台、跳床、吊缆系列等都是非常适合的教具。
平衡觉失调的表现:走路时容易跌倒、不能向其他的孩子一样翻滚、骑车、跳绳等。
八、本体觉统合失调
⒈ 什么是本体觉?
本体觉就是人类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和操控,人体充分利用和支配自己的关节,肌肉,肌腱。韧带和骨骼等身体部位的收缩与拉伸,所产生的一种固有的信息。如:我们不用镜子也可以用手摸到自己的眉毛、耳朵、鼻子等;不用大脑判断也能根据环境做出合乎环境需要的行为和动作,如:跨越水沟、栏杆等等。
⒉ 什么是本体觉失调?
本体失调会造成身体协调不良,包括双侧协调、手眼协调及身体感官的自然协调。
⒊ 本体失调的现象?
现象有:眼睛看不到东西时,几乎无法做出正确的动作;身体的无意识行动自律失常,随时处在焦虑和紧张中;环境适应困难,经常会重复错误的学习;笨手笨脚,经常碰伤或撞伤;爬楼梯常常会特别紧张;小肌肉的操作经常受阻,无法完成精确性动作,拿笔、拿筷子困难;固有感觉和听觉处理常有障碍,造成方向和情报来源判断严重错误。
⒋ 本体觉失调的原因?
出生的那一刹那,除了皮肤触觉神经体系的强烈刺激外,更重要的是大小关节信息和大脑皮质层及中枢神经的联系。关节信息会带动大小肌肉的活动,让我们不靠视觉也可以了解身体各部分的活动方式,因而了解身体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并做出正常的反映。剖腹产的胎儿由于缺少了这个关节信息的学习过程,出生以后缺乏活动的话。便也会笨手笨脚、胆小、怕事等。
⒌ 强化本体感训练的原则:
本体感觉活动的设计要顾及进行高速活动时的平衡能力,以及与原始反射相关的感觉统合,以促进身体和地心引力的正确协调,以及长时间保持安定姿势的能力,让幼儿在动作训练上能够自动有效的掌握动静之间身体神经的动作,并增强对身体各部位的认知。
文字、图形模仿、翻筋斗、转身跳等,可以促使筋肉在高度紧张和放松间变化动作;
模仿动物或他人的动作、躲避球、捉迷藏等童年游戏,则有助于身体形象和运动企划能力的形成;
拼图、接龙、连点线成形的游戏,有助于空间视觉的健全;
趴地推球、投篮、在跳床上投接球、滑板上拍球、或大滑板配合投掷球或推开障碍物游戏,对视觉空间和运动企划的协调帮助很大。
本体感失调的表现:晕车、裸背、站无站姿,坐无坐姿、过分怕黑、方向感不佳、不能像他人一样捉迷藏等。
第三篇:感觉统合失调表现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
感觉统合失调分为:触觉敏感、前庭失调、本体感失调、左右脑平衡失调、视觉统合失调、听觉统合失调。
(1)前庭平衡失调
表现为多动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易眩晕,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调皮任性,兴奋好动,容易违反课堂纪律,容易与人冲突,爱挑剔,很难与其他人同乐,也很难与别人分享玩具和食物,不能考虑别人的需要。思考或做事情缺乏灵活性,不会举一反三,有些孩子还可能出现语言发展迟缓,说话词不达意,语言表达困难等。
(2)视觉感不良
表现是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出现跳读或漏读或多字少字,容易串行;写字易颠倒,学了就忘,计算困难,易抄错题抄漏题等。
(3)听觉感不良
表现为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拉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表现为害怕陌生的环境、吮手、咬指甲、爱哭、爱玩弄生殖器等,过分依恋父母、容易产生分离焦虑,过分紧张、爱挑剔、惹别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
(5)痛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
冒险行为,自伤自残,不懂总结经验教训。或少动,孤僻,不合群,做事缩手缩脚、缺乏好奇心,缺少探索性行为。
(6)本体感失调
会让儿童在体育活动中动作不协调(不会跳绳、拍球等);音乐活动中发音不准(走调、五音不全等);甚至与人交谈、上课发言时会口吃等。方向感差,容易迷路,不能玩捉迷藏,闭上眼睛容易摔倒,站无站姿、坐无坐相,容易驼背、近视,过分怕黑。
(7)动作协调不良
表现为动作协调能力差,走路容易摔倒,不能像其孩子那样会滚翻、骑车、跳绳和拍球,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观测距离不准、协调能力差。观测距离不准,会使孩子无法正确掌握方向;协调能力差,会让孩子手脚笨拙(常撞倒东西或跌倒)。
第四篇:感觉统合教案!!!!!!!!!!!!
感觉统合训练(游 戏 篇)
感觉统合律动疗法可在小空间教室和家庭使用,操作易学简单又安全,让感觉统合不足引致学习困难的孩童,得以在最经常性的帮助中,尽快恢复正常,以免因一曝十寒的专业矫正,厌恶学习能力的正常发展。
多功能发展律动球
一、大龙球:可依幼儿身体大小选择使用不同规格的弹力球。
1、伏卧游戏:
由父母或老师协助幼儿伏卧在大龙球上面,再由大人抓住幼儿的双大腿或双小腿,前后摇动,要提醒幼儿头部抬高,使其头部和脊髓能得到很大的张力,对前庭平很的成熟有很大帮助。
适用:多动倾向,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语言发展不良的幼儿,也常用于自闭儿矫治。
次数:可由每次20下开始,统合习惯后,发展到60下,严重的幼儿每天可做2~3次。
2、仰卧游戏:
由父母或老师协助幼儿仰卧在大龙球上,大人用手抓住幼儿双腿、前后摇动。方式和伏卧游戏相同。
3、坐大龙球:
由父母或老师协助幼儿坐在大龙球上,上下振动,可协助强化地心引力讯息的协调,增强固有平衡及左右协调能力。
适用:多动倾向,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语言发展不良及高脑波症候群。次数:可由50下一次开始,发展至200下,严重幼儿每天可做2~3次。
4、自坐大龙球:
依幼儿年龄大小及其能力,让他坐在适当的大龙球上,紧靠墙边,自行上下振动。
5、压力按摩:
让幼儿伏卧或仰卧在地上,再以大龙球压在其身上,可仰卧压其胸膛、腹部、大腿、手部或伏卧压其背脊、臀部,压时宜稍用力给予上下振动,每次约10分钟左右。
适用:触觉敏感,语音不良、手脚行动笨拙或剖腹生产儿强化关节及触觉讯息用。
次数:可依大龙球大小,给予不同的压力训练,例如早、中、晚以不同规格大龙球压他。
6、丢大球、接大球:
可以不同规格的大龙球和幼儿练习接和丢,由于球体大,幼儿必须运用身体和手脚协调,才能做好此活动,对本体感及运动企划有很大帮助。
适用:笨手笨脚、语言组句、作文不佳、数概能力不足,常规建立不良的幼儿。
次数:可用不同规格的大龙球分别练习,每次约作30~40次以上丢接动作,较严重者一天可作2~3次。
7、挤沙丁鱼:
可由父母或老师用大龙球将幼儿挤至墙脚,让幼儿尽量反抗之,可强化触觉、大小肌肉、关节,对幼儿运动企划能力成熟也有很大帮助,并可协助情绪不稳幼儿发泄压抑,促进身心健康。
适用:笨手笨脚、语言组织不佳、数概能力不良、对情绪障碍儿也有很大帮助。
次数:每次可进行5~10分钟,每天可进行2~3次。
8、双挤沙丁鱼:由幼儿两人以上相互作挤压游戏,功能同七。
9、拍大球游戏:
由大人指导幼儿用手拍大龙球,由于球体大,幼儿必须练习操作其大肌肉稳定,并熟练其小肌肉和手眼协调,对幼儿平衡能力、本体感及运动企划能力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适用:大肌肉发展不良、坐站无相、左脑成熟迟缓,常规不易建立的幼儿。
次数:每次可由10~20次,逐渐练习到20下,以上,每天至少两次,对幼儿注意力集中训练也有很大帮助。可教导幼儿一次左手、一次右手,换手轮拍,对运动企划及专注能力的养成更有帮助。
10、捶打球: 教导幼儿站立在大龙球前,双手用力捶打,可两手轮流,掌握住球的反弹力。对本体感和双侧协调帮助很大,并可协助情绪不稳幼儿发泄心里压抑,对身心健康帮助很大。
适用:笨手笨脚、爱哭、粘人、触觉敏感的幼儿。次数:每次由60下逐渐达到200下,每天约2~3次。
10、抬大球
由大人教导幼儿将大球抱住,往头上抬高。由于球体重心不稳,对大小肌肉及平衡能力颇有帮助,特别对运动企划不佳的幼儿更有矫治效果。
适用:笨手笨脚、运动企划不佳、大肌肉不稳定、语言组织不良的幼儿。
次数:每次做3~5下抬高放下,每天2~3次。
12、横冲直撞 由数位幼儿一起玩,大人在其中将大龙球放下,弹起时,由幼儿抢接,对手眼协调、身体反应能力的培养有很大帮助。
适用:触觉敏感、本体感不佳、语言组织、逻辑发展不良幼儿。次数:每次可做20分钟左右的共同游戏。
二、触觉按摩球:触觉按摩球的特色是表面上有颗粒状按摩粒,对触觉神经科产生强力刺激,更可协助触觉名幼儿的成熟。
1、伏卧游戏:操作方法如同大龙球,但按摩球对触觉敏感和迟钝儿更有直接帮助。
2、仰躺游戏:操作方法如同大龙球,对触觉敏感和迟钝儿更强力效果。
3、小按摩球按摩游戏:
1、可将小按摩球,放在手上、轮流滚动、按摩手背及手心。
2、可将小按摩球,放在脚底下滚动按摩。
3、可仰躺、将小按摩球放在身体下面,按摩背脊腰部及臀部。
4、可伏卧、将小按摩球放在身体下面,按摩胸部、腹部。
5、可将按摩球夹在腋下及小腿弯曲处,轻轻压动。
6、大人用按摩球轻压幼儿肩部、背部、手脚及脸部,特别对后头前庭核应有强烈刺激作用。
适用:触觉敏感、迟钝、本体感不足,特别是剖腹生产儿,轻度自闭儿有长期疗效。
次数:每次游戏大约10~15分钟,每天2~3次。
4、压力按摩:与大龙球方法相同,但用触觉按摩球的效果将更强。
5、自坐大按摩球:与大龙球方法相同,但可以有较强力触觉按摩效用。
6、丢大球、接大球:方法和大龙球相同,但可强化触觉作用。
7、丢小球、接小球:同上,但由于小球重心更不稳,对手眼协调有更大的帮助。
8、拍大球、拍小球:方法和大龙球相同,只是触觉的效果更好,对剖腹生产儿和自闭儿帮助更大。
9、挤沙丁鱼、双挤沙丁鱼:方法和大龙球相同,只是触觉效果更好,对剖腹生产儿和自闭儿帮助更大。
10、捶打按摩球:游戏方法同大龙球,但可更强化触觉刺激。
11、抬大按摩球:游戏方法同大龙球。
12、横冲直撞按摩球:操作方法同大龙球,对剖腹生产儿和自闭儿帮助更大。
三、平衡弹跳球:让幼儿轻抓住把手,臀部坐在球上,身体往前倾,带动球往前跳动。可以做前跳、后跳、侧跳、或比赛谁跳得快,以及跳跃低障碍等游戏。
适用:前庭平衡及固有平衡不佳、身体协调不良、语言组织、运动企划发展不良幼儿。
次数:每次跳动30~50下,逐渐发展到100下以上。每天作2~3此。
四、其他轻便感统教具:
1、小滑板游戏:
小滑板是关节痛和教学先驱爱尔丝博士设计,对学习困难儿童矫治有其特别功效,小滑板比较适合家庭和小空间教师使用。
※乌龟爬行:让幼儿伏卧在滑板上,头颈抬高、双手用力向前滑动,遇阻碍可以左右侧转或者回转,每次约作滑行60次以上。
※乌龟转身:让幼儿俯卧在小滑板上,以胸部为重心,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每次旋转60次以上。
※兔子蹬:趴在小滑板上,双脚用脚底抵住墙壁,再以其反弹力往前蹬出。每次20~30回。
※兔子打球:进行兔子蹬游戏时,现在前面放置大龙球,蹬出时让幼儿用手推开大球或进行碰撞游戏。每次20~30次。
※趴地推球:幼儿趴卧滑板上,将球往墙壁推出,并接住反弹回来的球,再 度推出,每次20~30次。
※推球、接球:两个以上幼儿伏卧滑板上,面对面练习推球及接球动作,每次20~30次。
适用:前庭平衡、固有平衡不足、触觉敏感、双侧协调不良、注意力不集中及运动企划发展不良。
2、跳床游戏:
1、让孩子单独在跳床上跳动,每次60下。
2、可让两位孩子在跳床上手牵手跳动,每次30~40次。
3、可让孩子在跳床上跳动时,同时作投球、接球活动或投球入篮的游戏,每次10个球。
适用:前庭平衡、固有平衡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大小肌肉和手眼协调不佳幼儿。
3、平衡摇摇船游戏:
1、让幼儿一个人坐在摇摇船上面,自己前后摇动60下。
2、幼儿两人各坐一边,相互配合摇动,每次60下。
3、两幼儿中间可加上大球一个,在看不清楚对方的情况下,因感觉相互配合摇动。每次60下。
4、在摇动中,和大人进行丢接球游戏,每次10球。
适用:前庭平衡、固有平衡不足,注意力不集中,大小肌肉协调不良。
4、沙包投掷板游戏:让幼儿以小球或沙包,投掷指定的洞,练习手眼协调及平衡能力。
5、毛巾被游戏:
1、用毛巾被将幼儿抬起,放在中间,大人各抓住一头左右摇动,每回30次。
2、将毛巾被叠成方形,幼儿坐在其上,手部抓住毛巾被,用双脚在原地或往前跳动,每回跳30次以上。适用:前庭平衡不足、身体协调不良,运动企划发展不佳之幼儿。
第五篇:感觉统合教师
感觉统合教师
感觉统合能力佳是一切优点的基础,是学习能力强,注意力集中的奠基石,每个孩子都需要感觉统合训练。为了充分发挥感觉统合在儿童身心发展的重要作用,推进感统训练师资培训的专业化和品牌化,提高儿童感统训练师队伍质量已成为目前感统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人力资源及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开始“感觉统合训练指导师”课程的全国考试。
一、培训对象
1、各类幼儿园、亲子园在职教师;
2、各类少年儿童校外活动机构的相关人员;
3、校外教育辅导机构专业人员;
4、应往届大学毕业生;
5、师范院校教育类的在校生;
6、儿童父母及监护人、亲属等;
7、其他热爱儿童事业的社会人员。
二、培训内容
1、感觉统合的概念;
2、认识感觉统合的本质及对儿童智力、性格发展的重要性;
3、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及表现;
4、重视感觉统合训练的早期干预;
5、认识感统教具 ;
6、学习感统教具的操作要领 ;
7、如何运用感统教具校正儿童的感统失调;
8、如何针对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自闭等儿童做感统训练;
9、感觉统合计划的制定及课程安排;
10、感觉统合测评方法;
11、感觉统合训练室的管理及在训练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三、收费说明
四、报名材料
身份证、学历证复印件各1份及小2寸蓝底彩色照片(证件照)4张。
五、证书说明
《感觉统合训练师》岗位培训证书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颁发,证书全国通用,国家官网查询,终身免审。
六、培织实施
1、主办单位: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
2、承办单位:济南呀咪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3、咨询电话:赵老师:0531-86018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