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1:4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蜀道难》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蜀道难》教学反思》。

第一篇:《蜀道难》教学反思

《蜀道难》教学反思

《蜀道难》教学反思

从本单元开始,就接触到最常考的诗歌阶段了——唐以后的诗歌。第一首诗,就是李白的《蜀道难》。这一课不好讲。一是李白的诗歌文意很清晰,反而不容易挖掘很深;二是怎样让学生深刻体会李白的独特风格;三是学生不感兴趣。所以必须想办法让学生参与理解分析。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第一,明确要讲哪些内容,同时分清哪些内容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哪些内容要老师讲解。对于本课,李白的风格必须由老师总结概括,而诗歌诗句的理解完全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于是,参照袁行霈先生的总结,我从“气”的角度,通过例子,让学生体会李白豪放飘逸,充沛浩大的特点。主要是气骨、气象、气势三个方面,讲气奇、气逸、气壮三个特点。举例的过程,也是给学生做了分析诗歌的范例。接着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从一句诗入手,选择语言、手法、形象、思想感情中一个方面,谈谈李白的诗歌风格是如何在这首诗里展现的。

第二,要求学生课堂交流讨论,选十个学生具体讲解。在师生互动中,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讲解诗歌的要点。张同学在分析“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一句时,讲到这里体现了李白征服自然的勇气,就不是非常合适的,他忽略了后面“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一句,没有顾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在其他同学分析手法和语言的时候,帮助他们梳理了分析的顺序和方法。学生亲自实践,收获还是比较大的。

第三,对于整体文意的理解,最后一个环节指导学生借助参考书,高效的完成。

这次练习只是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析诗歌的方法。经过多次训练熟悉之后,还要指导他们去尝试命题和编写答案。以达到提升学习境界的目的。

第二篇:蜀道难教学反思

《蜀道难》教学反思

吴小慧

诵读是语文诗歌学习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在本课教学中主要以诵读法为主,将诵读法贯穿于全文,落实熟读并背诵的教学目标,同时,通过反复诵读的方式还有利于于学生感知文本内容。虽然整堂课我也是以诵读为主,学生能够通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三个主旋律去感受诗歌诵读的情感变化。但是在以下环节中我还需要进一步进行教学调整。、范读环节:

教师范读的目的是为了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因此,教师应该根据个人音色情况扬长避短,适当选择范读方式,可采用名家配乐朗诵的方式吸学生注意力,快速将学生带入诗歌情境当中。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课堂是学生的,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有成就感,体会到自己也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喜欢诵读古诗。可以通过分组朗读,男女比读,个别读等多种方式诵读,教师对于学生诵读也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指导,学生才能印象深刻。

2、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这堂课中气氛比较沉闷,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话语权交给学生,一个教师无法把历来的研究成果在短时间内全部传授给学生,强制学生吸收所有的知识点,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自主赏析诗歌能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学生自然会有兴趣,教师需要根据学生选择的句子进行启发和诵读指导,启发学生思考需要从学生难以掌握的表现手法方面进行指导,同时利用教师小结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难点,深刻学生的理解。

3、学情预设:

在这堂课中出现一个误区,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以后再回到分段解析环节,体会“蜀道之难的高之难行”这一内容时,我没有进行一个引导语的过渡,导致学生未能如预期设想去抓住第一节内容进行思考分析。这方面的引导在日后的教学设计当中一定要积累学情预设的经验,结合学情引导学生。

4、教学手段:

本课堂采用电子白板对基础知识的展示,学生根据未掌握的知识查漏补缺,重点落实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毕竟学生未能亲身经历蜀道的凶险,通过艰涩难懂的古文也无法感受蜀道之难,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对蜀道的形象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这一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对蜀道的“险”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反过头来再研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反复的诵读,然后作深入的分析。因此教师可以尽可能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教学。

第三篇:蜀道难教学反思

蜀道难教学反思

蜀道难教学反思1

?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闽,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本课教学的一个亮点,就在于让学生探究“在表现手法上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为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寻找美点。教师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因为鉴赏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得到的,所以,教师要放开手,让学生说,同时要多肯定学生,让他们尝到鉴赏的甜头,坚定地走下去。当然在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时,教师可抛砖引玉。这就需要教师自身的文学素养,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敢于在学生面前自我展示的,让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下,有更多的发现。

一、勇敢舍弃才能得到更多

从对高中教材的解读来说,李白作品无论在思想还是在艺术方面无疑具有典范性。在讲这节课之前我曾设想将作品的艺术风格与李白的身世经历相结合,进而从情感层面对诗作作出解读。但是,在翻阅各种资料并对文本有了更深入透彻的理解之后,我决定忍痛割爱,舍弃更多的情感分析,而是围绕“难”字,以赏析诗歌艺术特色并进行鉴赏训练为主,这样就使目标更为集中。为了做好铺垫,我把教材安排的《将进酒》放在《蜀道难》之前讲,使得学生在第四部分“拓展与延伸”环节中的讨论与思考水到渠成,自然顺利。

二、倾心投入带动整个课堂

本单元学习提示反复强调诗歌教学要反复诵读。具体到这一首诗来说,相对较为抽象难懂,所以我就用一个早读时间让学生预习,通过交流与检查发现这种充分预习是很必要的。在正式上课时,我较为注重教师自己的朗诵示范作用。在《悲壮的大提琴》的沉郁又昂扬的旋律中,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蜀地那卓绝的险与美之中,面对着同学们朗诵完这首诗后,我的眼睛几乎湿润,竟忘了这是一节有很多位老师听课的公开课。这种投入也感染了学生们,他们给我最热烈的掌声,并将这种氛围一直延续到下课铃声响起。

三、交流探讨衍生无限生机

在讲课之前,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唯恐学生不能领悟理解,所以第一遍写的教案预设性过多而生成性太少。然而早读时学生读书的热情给了我尝试的勇气与信心,所以我决定把设计好的整体思路拆散成零散部件,让学生自己去组合。正式上课时学生的创造力与潜能令我惊异,他们不仅很好地悟出了朗读的技巧,而且联想到了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联想到了李白的行藏经历与理想追求,大大丰富了课堂构成,使预设的课堂焕发出意料之外的无限生机,这是我的意外收获,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蜀道难教学反思2

【教学目标】

1、大致了解李白及其诗歌的创作风格;

2、结合创作背景,探讨诗歌的创作目的;

3、通过朗读和背诵,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探究诗歌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1、反复手法与内容转换;

2、想象夸张。

【教学难点】

1、如何把握课文的关键“难”?

2、如何赏析文章想象之“奇”?

【教学设想】

1、大声反复诵读,把握情感;

2、预先播放记录片《唐之韵》第一集,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辅助手段】

PPT、音频、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诗的国度,李白则是照亮这诗国天空的一颗摧残的太白金星,他的诗歌风格如若要用一个词语来形容的话,可以是浪漫雄奇。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他的名篇名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

这些诗篇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但其中之最却当属《蜀道难》,杜甫因此诗称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首诗创作于李白读书山中后,游历天下时。(书P37)“李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回,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俱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

二、朗读:

这首令李白誉满长安的诗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呢?让我们细听朗读带,感受这首诗的韵律与节奏。(听朗读)

这首诗与我们以往学过的唐代律诗、绝句有很大不同,因为它是一首乐府古诗,属于古体诗的范畴,只不过是在旧的诗歌形式下加入了一些新的创造,就像现在的命题作文一样,看你能不能在其中驰骋才华,翻出新意来。

李白的这首诗显然是一篇成功之作,读来与近体诗整饬的韵味又有不同,因为句式不整齐,长短句参差错落,读来如行云流水一般收放自如,却又不显得零碎,自有一根线在其中穿引,别有一番滋味。读的时候尤其要把这种行云流水、一气贯注的诗味给读出来。(请学生自己放声摹读、感受)

(请学生师范朗读,纠正字音,划分节奏,强调语气)

三、鉴赏:

读的时候我们注意到,有哪句诗在每一自然段都反复出现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全诗的主旨句。文章紧紧地围绕着哪个字来写呢?难。究竟蜀道之难,难于何处?让我们结合具体的诗句来稍做分析。(请学生抓关键语句试加分析)

板书:

来历-开路难

高危-行路难 (夸张、神话传说、反衬、摹写神态动作)

险恶-行路难 (由静及动)

战烈-安居难

(分段落限时速记)

四、分析

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璠称本诗歌“奇之又奇”在于李白以变幻莫测的笔法,从多层角度,运用多种手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蜀道高峻崎岖的面貌。诗人为什么能描绘得如此动人,他运用了什么手法呢?

参考: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比喻、夸张的笔法、流转的韵律,更重要的是融贯诗中的浪漫主义激情,可谓是“寄情山水之间,放浪形骸之外”,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颂,所以景物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玮的姿态。这对我们的创作当有所启迪。(再次朗诵)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有人说是担忧入蜀的友人,有人说是担忧国事,也有人说是“即事成篇,别无寓意”。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看法。

五、拓展: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展示蜀道图片),查阅资料,驰骋想象,发挥激情,试写一篇白话版的《蜀道游记》,愈奇愈妙。写在创作本上。

六、作业:

抄写课下注释,完成《名师一号》。

教学反思

这篇诗歌是本学期的第一篇课文,如若能讲解得有声有色,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所以我在讲授课文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因为准备充分,所以我的教态较为自然大方,信心十足,语言也清晰流畅。在讲解诗歌单元时,我有意识地把它与文言文单元区别开来,注意到不拘于字词的释义,能深入地挖掘教材,提出的问题也很明晰,难度适中。

但是还存在明显的缺点。我在介绍李白诗句导出诗风时比较成功,让学生畅所欲言,可是在讲解主体部分时,我看似在引导他们得出结论,但实际上是在暗示他们得出我所想要的结论,只是为了形成一个规整的板书,这点应当格外注意。以后我教学中,我会用心随堂,根据学生的讲解来形成提纲,正确的答案虽然用词不同也应写入板书,增强他们的自信,而不正确的,让学生们自己来谈理解,来加以纠正。

在讲解艺术手法的时候,我只是枯燥地讲解本诗运用了些什么手法,学生理解不到位。我应该给学生列出具体的诗句,让他们根据诗文自然而然地推导而出,千万不要脱离课文空讲空授。

因此,我应当在上课之前,备课之时,先备学生学情。我应当先了学生需要什么,知道什么,能够接受什么。根据学生来准备适当难度的教学方案,而非想当然地脱离实际地闭门造车,这是我在教学上存在的误区。另外,在上完一节课后,我应当多与学生交流,听听他们对课程的反馈意见,从而做出改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更快。

蜀道难教学反思3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蜀道难》这首诗的优点却成了学生学习这首诗的难点,这就是有限的课时与学习内容过于丰厚之间的矛盾,要想把这首诗讲深讲透看来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上课时就要有选择性地进行精讲,最好能让学生自己悟出来。所以上课时,我删繁就简。我的设计思想是:

1、治学方法的指导、治学精神的培养是本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2、诗歌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让所学诗歌融入我们的文化血脉中,“使其言皆出我之口,使其意皆出我之心”。

3、教学结构采用板块式,“写、辨、删、改、读、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逐一落实教学目标。

从上课过程来看,学生较为投入;特别是通过改原诗,然后和原诗进行比较阅读这一环节,从课堂上学生的回答来看,学生能较好理解诗人在此诗中运用的手法,也明白了这些手法的运用给诗歌增添了魅力,从而理解了此诗,也理解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激情。为了进一步理解此诗,我让学生进行朗诵设计,并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然后根据自己的设计把诗歌读一遍,此环节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热情被调动了起来,尽管他们的朗读还欠缺火候,但从设计的理由上看,学生还是能够理解本诗。

诗歌教学避免面面俱到,有时教师不讲还好,越讲学生倒越模糊,所以上课时一定要避免这一误区。学习诗歌的终极目标是把诗歌融入到自己文化血脉中,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前提是必须把诗歌背下来,并不断复习它,咀嚼它,直到“使其言皆出于我之口,使其意皆出我之心”。这首诗歌能背下来就很不错了,但从检查背诵这一环节来看,文科生做得较好,而理科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不能当场背诵。

蜀道难教学反思4

《蜀道难》,这篇课文我觉得重点在背诵,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更加容易地背诵这篇课文,就是我课堂上主要要解决的任务了。

要背诵,首先得会诵读,所以我的第一环节指导学生诵读。带学生进入情景。披文入情。营造意境,学生接触诵读较多,所以很快完成任务,学生较快进入情景,把握了《蜀道难》整体感情基调。

其次当然得理解。课文的第一层内容较少,根据层次:总叹蜀道之高、蜀道的历史、蜀地的交通、蜀道的由来让学生去背诵,再强调如“凫”“峨眉颠”“钩”等字的书写,效果非常不错,学生的默写反映上来基本能拿到满分。

第二三层的关系梳理得不是很有条理。第二层还好,给学生勾画了一个人上蜀道的图景,学生基本也能把第二层给串联起来,但第三层的内容就讲得有点含糊不清了,学生并不能很好地理解。

是否可以画几幅简单的漫画,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整篇课文,这是值得尝试的。

这样顺利完成了诵读与内容理解,但下面的浪漫主义风格就有点时间仓促。完成不理想。下面应该可以多准备材料,课下预习好,课上就可以驾轻就熟了,要学会课下下功夫。课上才可以一点而过。

蜀道难教学反思5

一、勇敢舍弃才能得到更多

李白作品无论在思想还是在艺术方面无疑具有典范性,想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的目标不太现实。于是我就以课后练习题二为“母题”,围绕唐代评论家殷?[对这首诗的评价进行教学设计:“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为此体调也。”那么,这首诗到底“奇”在哪里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章法结构、语言、意境、主旨、风格等。时间短,任务重,在翻阅各种资料并对文本有了更深入透彻的理解之后,我决定忍痛割爱,舍弃更多的'情感分析,而是围绕“奇”字,以赏析诗歌艺术特色并进行鉴赏训练为主,这样就使目标更为集中,也能更好地达到目标。

二、倾心投入,带动整个课堂

本单元学习提示反复强调诗歌教学要反复诵读。具体到这一首诗来说,相对较为抽象难懂,所以刚开始的全体诵读诗歌,我和学生一起大声诵读,把握好节奏和情感,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蜀地那卓绝的险与美之中,用我的真情去感染学生,让大家全身心地投入文本中。

三、相信学生能够绽放精彩

在鉴赏诗歌的语言时,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举手,愿意畅谈自己的看法。积极参与可以引起教师和学生的关注,教师有问题自然习惯和爱参与的学生交流,这样在师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教师的一些思路、学习方法会影响学生,对学生来说自然也就提高了学习效率,拓展了学习宽度,培养了学习能力。

这节课学生有许多自己新的解读,我设计了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只要言之有理就对学生鼓励。如,谈李白写这首诗歌的意图是什么、分析语言之奇等问题时,尽管他们说得未必合理,但学生只要敢张口说,就是好现象,这也是我所想要的结果,我们的课堂就是要有新的见解,而不能人云亦云。

四、思想升华,培养情操

本堂的结束语在思想上有所提升。现在的学生缺少的是胸襟和雅量,面对困难他们往往灰心丧气,没有好的心态,语文课堂就是要培养他们向上的精神,教他们有勇气,让他们平心静气地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教给他们方法,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去区分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事情。我认为每一次的语文课对其进行这样的熏陶,是必不可少的。

课堂时间较紧,就使一些内容教得不够透彻,诵读教学使用的方式多样,但学生的诵读兴趣与诵读能力被调动得还不够,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诵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总结反思,不断进步。

蜀道难教学反思6

高中阶段学生对唐诗的首次接触是在必修三的唐诗单元。因此本单元选取了唐诗发展四个阶段中除了初唐之外的三个阶段的四位代表性作家——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隐的作品。让我们从不同层面的感受到唐诗令人沉醉的艺术魅力。

本单元所选《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作品中最出色的一篇,其思想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为历代文学家及评论家所公认。关于这首诗的政治寓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去探索,教师给予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蜀道难》的学习应该建立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学生可以结合课下注释及一些助学材料,对诗歌的背景、李白的生平、文中的神话传说、语言风格等,做一个系统的了解。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他们在自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教师根据学情,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引导分析。

教师的讲授本课时要有大局观,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蜀道难》是李白的名篇同时也是诗歌中比较重要的经典篇目。所以,了解作者李白及创作背景极为重要,同时不能忽视本课的艺术成就。通过想象与联想把本文所描绘的场景串联起来至关重要的。在诗歌的语言方面,选择文中典型的诗句进行深度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我认为教师在讲授本课时不能“大而全”而应该“小而深”,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这样课堂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认为科学的做法是: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课堂借助多媒体课件,对蜀道的形象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这一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对蜀道的“险”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反过头来再研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反复的诵读,然后作深入的分析。

?蜀道难》这一经典诗歌关于它的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相关的知识呢?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一个教师可以把历来的研究成果全部传授给学生,也没有一个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对本文有比较成熟、系统的认识。所以,我认为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他们去主动的探索、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做好引导把握住核心问题,你的课堂会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蜀道难教学反思7

1、注重课前的预习,将熟悉课文的任务前置,为课堂的高效奠定基础。课前的预习注重情景设置,不是课堂的激情导入,这提高了预习的感情投入度,预习有了情感投入,随着学生对文本的钻研,有了和文本在思想上契合,学习的感情会贯穿始终的。

2、注重预习的指导,预习的作用大家都清楚,但有老师指导的预习和没有指导的预习结果是不一样的,预习指导指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有突出语文的工具性也要涉及人文性,但不要求多深多广。

3、我们时常谈备课要备学生,但往往是一句空话,只有深入学生的预习中,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才能设计出符合学情的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4、课堂的检查预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它既督促了预习也落实了基础。许多新课程课堂往往淡化了对知识的落实,这是影响学生语文素质提高的因素之一。

5、课堂预习展示是学生对文本个性理解的展现,如果预习检查注重的是语文的工具性的话,学生的展示更注重人文性。展示的方式很多,如篇幅比较长的文章学生的展示先在小组中进行,然后在班级进行。本文短小,可以直接在班级展示。展示有三要求:都会的不展示,都不会的不展示,产生歧义或核心知识问题的展示;展示不是表演,别人可以提出质疑;展示有目标有准备,语言精练,长话短说。

6、问题探究是培养学生思辨思维较好形式,探究的题目来自学生,但由于学生的素质的差别,这些提供在课堂讨论的题目是经过老师复述加工的。探究采取参与式的方式,在老师的组织下,以四人小组为主。自由回答。

7、课外延伸是对课堂生成的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在课外进行探究,写成作文。

蜀道难教学反思8

《蜀道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二单元的第一首诗歌。教材按照时间顺序,从必修2引入了古代诗歌。所以这节课将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赏析,进一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从而对学习这单元的其它诗歌以帮助,还为学习必修4中的宋词打好基础。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空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闽,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高一的学生,阅读的古体诗并不多,加上诗歌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对课文不感兴趣,读不下去,或者虽能读下去,却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

基于学生对诗歌的诵读及理解上的困难,我将这堂课定位为诵读教学课。决定从两方面来进行教学:一方面在于从把握情感、掌握停顿、理解内涵三个有着层层递进关系的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诵读和感受一首诗歌。另一方面在于梳理《蜀道难》的写作结构和表现方式上的特点。而这两条线的交汇之处就是诗人“李白”。第一条线属于“表”,第二条线属于“里”,正是如此,让学生表里结合的去理解,去感受大诗人李白之“大”。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多样的诵读方式来把握诗歌,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朗诵这一艺术表现手法,进而能够主动的去诵读。这样既起到引导学生敢于诵读的作用,又能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诗歌。

对教学流程、教学目标我觉得设计的是较为合理的。从课堂气氛与学生反映上看,也能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在课堂教学后,我设计了一份学生调查问卷,对本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一次调查。问卷中我设计了如下问题:1、听课过程中能否领会教师的教学要点?2、通过教师的课堂分析及诵读指导,是否能把握诗歌的情感3、配合多媒体(音频播放)进行诵读教学,是否有助于对课文的学习?4、结合实例讲解,引导同学感知,对古诗朗诵的学习是否有所进益?5、通过《蜀道难》的学习与作业,是否对李白形成较系统的认识?6、你对这堂课的整体评价如何?

在回收的48份问卷中。问题一,完全了解的占64.58%、基本了解的占35.41%;问题二,完全了解的占68.75%、基本了解的占29.16%、不了解的占2.08%;问题三,很有帮助的占52.08%、较有帮助的占41.66%、帮助较小占4.16%、无差别的占2.08%;问题四,很有帮助的占58.33%、较有帮助的占39.58%、帮助较小占2.08%;问题五,回答是的占77.08%,认为某一方面认识增加的占22.91%;问题六,满意的占75%,较满意的占22.91%,一般的占2.08%。

通过以上调查问卷及评课时其他教师的批评意见,我认为本堂课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课堂主线不够清晰,由于设计了两条主线,课堂时间又较紧,就使得一些内容教得不够透彻,欲面面俱到,反面面不到。二是,诵读教学使用的方式多样,但学生的诵读兴趣与诵读能力被调动得还不够,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诵读。三是,对于诗人李白,在课堂教学中虽有涉及,但预期的作用没有很好达到,仅仅作为线索与材料来使用,学生对其整体印象不够深刻。

蜀道难教学反思9

这节课讲过之后,有一些感触。因为今年我所带班级为高三年级,五月份学生忙着备战高考,之后就毕业了,所以这次讲课完全是借用其他年级的学生,对学生的整体情况不是太了解,师生配合上有待提高,就整节课有以下收获。

1.在诵读上自己借鉴了很多名家的朗诵,进行了多次练习,并让同仁进行指正,配乐朗诵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感染了学生也提高了自己。学生诵读方面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尝试:齐读、配乐诵读、鉴赏诵读,使学生在诵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美中不足的是该班为文科班男生比较少,而《蜀道难》比较适合男生读,女生在诵读上稍微有些难以表达。

2.在课程导入上结合了网络上的一些段子,内容幽默生动,很好的抓住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授课内容的安排基本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学生接受没有那么困难。小组讨论上不是太热烈。

4.作业布置上,让学生学一段文字,《我想对你说》,这是开放性的题目,学生既可以对李白诉说也可以向蜀道倾诉。这样诵读和写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在教授课程结束以后如果可以再给学生时间诵读,可能更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蜀道难教学反思10

优点:

1、学生充分活动,这节课几乎是全员回答问题,而回答问题积极,我本着充分发动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这一原则,我认为这有以上几种好处:

(1) 回答问题可以验证自己想法的合理与否,合理的话会加深对这个问题的印象,不合理则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订正对着这问题的认识会特别深刻,甚至会终生不忘;

(2)积极参与可以引起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老师有问题自然习惯和爱参与的同学交流,这样在师生之间的交流过程中老师的一些思路,学习方法会影响学生,对学生来说自然也就提高了学习效率,拓展了学习宽度,培养了学习能力。

(3)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可以不仅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如记忆、表达、思维等能力,而且展示了自己的才华,提高自己在同学们和老师们心目中的威信,同时自信心也会大增。子选手

(4)可以提高对课堂的专注程度,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让所有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做。

2、学生有自己的新的解读,新课程要的的就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发现,质疑,思辨的能力,但学生受知识局限,不知道如何发现,怎样质疑。为了避免学生提出的问题偏离主题,还能锻炼他们的思维。我设计了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只要言之有理就对学生鼓励,这节课学生有许多自己新的解读,如对李白的看法,通过作品看作者也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尽管他们说的未必合理,但学生只要敢张口说,就是好现象,这也是我所想要的结果,我们的课堂就是要有新的见解,而不能人云亦云。

3、思想感染好,进行了一次思想的升华。现在的学生缺少的是胸襟和雅量,面对困难他们往往灰心丧气,没有好的心态,语文课堂就是要培养他们向上的精神,教会他们勇气,让他们平心静气地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教给我们方法,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去区分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事情。我认为每一次的语文课对其进行这样的熏陶,是必不可少的。

不足:

还没有很好地形成学生自觉主动的去发现问题,学生仍习惯于让教师牵着走。大胆地放手课堂是我将来努力的方向。

这节课尽管还有不足,但是我所希望的满园春色尽放光彩的想法基本得到了体现,虽然这些花色还很娇嫩,他们的想法还不够成熟,但是我想他们会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渐芬芳起来。新的偿试已经开始,任何新的课堂教学方法的开始都要有一个过程,我相信学生只要偿到了其中的乐趣,慢慢就会在语文课堂这个花园中找到自己的价值。

蜀道难教学反思11

从本单元开始,就接触到最常考的诗歌阶段了——唐以后的诗歌。第一首诗,就是李白的《蜀道难》。这一课不好讲。一是李白的诗歌文意很清晰,反而不容易挖掘很深;二是怎样让学生深刻体会李白的独特风格;三是学生不感兴趣。所以必须想办法让学生参与理解分析。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方法。

第一,明确要讲哪些内容,同时分清哪些内容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哪些内容要老师讲解。对于本课,李白的风格必须由老师总结概括,而诗歌诗句的理解完全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于是,参照袁行霈先生的总结,我从“气”的角度,通过例子,让学生体会李白豪放飘逸,充沛浩大的特点。主要是气骨、气象、气势三个方面,讲气奇、气逸、气壮三个特点。举例的过程,也是给学生做了分析诗歌的范例。接着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从一句诗入手,选择语言、手法、形象、思想感情中一个方面,谈谈李白的诗歌风格是如何在这首诗里展现的。

第二,要求学生课堂交流讨论,选十个学生具体讲解。在师生互动中,纠正学生认识上的偏差,讲解诗歌的要点。张同学在分析“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一句时,讲到这里体现了李白征服自然的勇气,就不是非常合适的,他忽略了后面“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一句,没有顾及文章的写作背景。在其他同学分析手法和语言的时候,帮助他们梳理了分析的顺序和方法。学生亲自实践,收获还是比较大的。

第三,对于整体文意的理解,最后一个环节指导学生借助参考书,高效的完成。

这次练习只是让学生初步体会分析诗歌的方法。经过多次训练熟悉之后,还要指导他们去尝试命题和编写答案。以达到提升学习境界的目的。

第四篇:蜀道难教学反思

开学第一课 蜀道难

新年伊始,面对陌生的学生,总要有一个开场白,我的开场白,从一个故事开始。

小和尚卖石头

一天,一个小和尚跑过来,请教禅师:“师父,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禅师说:“你到后花园搬一块大石头,拿到菜市场上去卖,假如有人问价,你不要讲话,只伸出两个指头;假如他跟你还价,你不要卖,抱回来,师父告诉你,你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第二天一大早,小和尚抱块大石头,到菜市场上去卖。菜市场上人来人往,人们很好奇,一家庭主妇走了过来,问:“石头多少钱卖呀?”和尚伸出了两个指头,主妇说:“2元钱?”

和尚摇摇头,家庭主妇说:“那么是20元?好吧,好吧!我刚好拿回去压酸菜。”小和尚听到:“我的妈呀,一文不值的石头居然有人出20元钱来买!我们山上有的是呢!”

于是,小和尚没有卖,乐呵呵地去见师父:“师父,今天有一个家庭主妇愿意出20元钱,买我的石头。师父,您现在可以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吗?”禅师说:“嗯,不急,你明天一早,再把这块石头拿到博物馆去,假如有人问价,你依然伸出两个指头;如果他还价,你不要卖,再抱回来,我们再谈。”

第二天早上,在博物馆里,一群好奇的人围观,窃窃私语:“一块普通的石头,有什么价值摆在博物馆里呢?”“既然这块石头摆在博物馆里,那一定有它的价值,只是我们还不知道而已。”

这时,有一个人从人群中窜出来,冲着小和尚大声说:“小和尚,你这块石头多少钱卖啊?”小和尚没出声,伸出两个指头,那个人说:“200元?”小和尚摇了摇头,那个人说:“2000元就2000元吧,刚好我要用它雕刻一尊神像。”小和尚听到这里,倒退了一步,非常惊讶!

他依然遵照师傅的嘱托,把这块石头抱回了山上,去见师傅:“师傅,今天有人要出2000元买我这块石头,这回您总要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吧?”禅师哈哈大笑说:“你明天再把这块石头拿到古董店去卖,照例有人还价,你就把它抱回来。这一次,师傅一定告诉你,你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第三天一早,小和尚又抱着那块大石头来到了古董店,依然有一些人围观,有一些人谈论:“这是什么石头啊?在哪儿出土的呢?是哪个朝代的呀?是做什么用的呢?”

终于有一个人过来问价:“小和尚,你这块石头多少钱卖啊?”小和尚依然不声不语,伸出了两个指头。“20000元?”小和尚睁大眼睛,张大嘴巴,惊讶地大叫一声:“啊?!”那位客人以为自己出价太低,气坏了小和尚,立刻纠正说:“不!不!不!我说错了,我是要给你200000元!” “200000元!”

小和尚听到这里,立刻抱起石头,飞奔回山上去见师父,气喘吁吁地说:“师父,师父,这下我们可发达了,今天的施主出价200000元买我们的石头!现在您总可以告诉我,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了吧?”

禅师摸摸小和尚的头,慈爱地说:“孩子啊,你人生最大的价值就好像这块石头,如果你把自己摆在菜市场上,你就只值20元钱;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博物馆里,你就值2000元;如果你把自己摆在古董店里,你值200000元!平台不同,定位不同,人生的价值就会截然不同!”

这个故事是否启发了你对自己人生的思考?你将如何定位自己的人生呢?你准备把自己摆在怎样的人生拍卖场去拍卖呢?你要为自己寻找一个怎样的人生舞台呢?

不怕别人看不起你,就怕你自己看不起自己。谁说你没有价值?除非你把自己当作破石头放在烂泥中,没有人能够给你的人生下任何的定义。你选择怎样的道路,将决定你拥有怎样的人生。

为什么一个老板再难,也不会轻言放弃,而一个员工做得不顺就想逃走,为什么一对夫妻再吵再大矛盾,也不会轻易离婚,而一对情侣常为一些很小的事就分开了。

说到底,你在一件事,一段关系上的投入多少,决定你能承受多大的压力,能取得多大的成功,能坚守多长时间。

冯仑说,伟大都是熬出来的。为什么用熬,因为普通人承受不了的委屈你得承受,普通人需要别人理解安慰鼓励,但你没有,普通人用对抗消极指责来发泄情绪,但你必须看到爱和光。

在任何事情上学会转化消化,普通人需要一个肩膀在脆弱的时候靠一靠,而你就是别人依靠的肩膀。孝庄对康熙说:孙儿,大清国最大的危机不是外面的千军万马,最大的危难,在你自己的内心。

弟子问:师父您有时候打人骂人,有时又对人又彬彬有礼,这里面有什么玄机吗?师父说:对待上等人直指人心,可打可骂,以真面目待他;对待中等人最多隐喻他,要讲分寸,他受不了打骂;对待下等人要面带微笑,双手合十,他很脆弱、心眼小,只配用世俗的礼节对他!你受得了何种委屈,决定你能成为何种人。

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老换游泳池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一个不会做事的人,老换工作是解决不了自己的能力的; 一个不懂经营爱情的人,老换男女朋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一个不懂经营家庭的人,怎么换爱人都解决不了问题; 一个不学习的老板,绝对不会持续的成功。

我是一切的根源,要想改变一切,首先要改变自己!学习是改变自己的根本。其实,你爱的是你自己;你喜欢的亦是你自己。你爱的、你恨的,都是你自己。你变了,一切就都变了。

你的世界是由你创造出来的; 你的一切都是你创造出来的; 你是阳光,你的世界充满阳光; 你是爱,你就生活在爱的氛围里; 你是快乐,你就是在笑声里。

同样的,你每天抱怨、挑剔、指责、怨恨,你就生活在地狱里; 一念到天堂,一念下地狱。你心在哪,成就就在哪!

通过此故事告诉孩子们,应该正确对待生活和学习,重视自身的提高。

同时穿插安排学期任务:

1、一周一篇摘抄,注意字体

2、课文背诵:端正态度,认真背诵,按时完成背诵任务。

3、热爱生活,多观察,多体验,准备下一周的写景作文。

蜀道难教学反思

蜀道难作为李白的名作,同时作为高一下学期的开篇之文,直接体现教师的能力及学生本学期对语文课的态度。

教学开场白,由《李白名字的由来》导入,据说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他父亲很高兴,认为儿子长大后可能成为有名的诗人,就想为李白取一个好名字.以免后人笑自己没有学问。由於他对儿子起名慎重,越慎重就越想不出来。直到儿子七岁,还没想好合适的名宇。那年春天,李白的父亲对妻儿说:「我想写一首春日绝句,只写两句,你母子一人给我添一句,凑合凑合。一句是『春风送暖百花开』,一句是『迎春绽金它先来』。」 母亲想了好一阵子,说:「火烧杏林红霞落。」

李白等母亲说罢,不加思索地向院中盛开的李树一指,脱口说道:「李花怒放一树白。」 父亲一听,拍手叫好,果然儿子有诗才。他越念心里越喜欢,念著念著,忽然心想这句诗的开头一字不正是自家的姓吗?这最后一个白字用得真好,正说出一树李花圣洁如雪。於是,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李白。

虽说是野史,但由于学生知道的少,还是能祈祷一定的效果的。

在讲述课文的过程中了,翻译的同时多与学生互动,穿插“坐”的一词多义,同时加以“子规”的故事,文章最后一段还有地道战中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例子。全文虽剖析较浅,但是整体上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大意,加以背诵上的疏通,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的,但是在作者的介绍及文章主旨的解读上还没有较好的阐述,是此次教学的一个盲点。

第五篇:蜀道难教学设计与反思

《蜀道难》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诵读感知,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2、过程与方法:品读鉴赏,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走进诗人心灵,感受诗人赤子之心。【学习重点和难点】

一、学习重点:

1、诵读诗歌,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

2、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难点: 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自主学习3小组合作探究

4、点拨法

4、多媒体情境教学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童声版的《望庐山瀑布》,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对李白诗歌的回忆,进入学习诗歌的氛围。

导入语:李白的诗歌传承千载,我们的童年、少年都伴随着李白的诗歌,名山大川给了漫游祖国的李白创作灵感,让他写出了很多奇文,今天我们一块学习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最具代表性的诗歌《蜀道难》。

二、学习目标展示(PPT展示)

活动:学生自读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做到目标明确。

三、预习检测(PPT展示)给加点字注音 噫吁嚱

鱼凫

秦塞

萦岩峦

......石栈

猿猱

扪参

抚膺

....巉岩

飞湍

喧豗

砯崖

.峥嵘

崔嵬

吮血

咨嗟 .....活动:一学生读,读完后全体学生纠正,然后齐读巩固。扫除课文的文字障碍,积累生字词。

过渡语:唐代的诗评家评价这首诗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究竟这首诗奇在何处,下面我们就“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四、诵读诗歌,感知风格(PPT展示)1活动:诗歌风格多样,“大江东去浪淘尽”是豪放风格,“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清新的田园风格,看视频,听名家诵读,听的时候注意感受诗歌风格。

2提问:

这首诗歌是怎样的风格?(PPT展示)明确: 雄浑、豪放 活动:自由诵读诗歌,读出雄浑、豪放,读出激情。找出本诗中你认为最能表现蜀道之“难”的句子并加以评析。(PPT展示)

明确:(PPT展示)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提问:这三句是诗歌的主旨,贯穿着全文。分别是从那几个角度表现蜀道之难的?

明确:①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是从写出了蜀道的高峻。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能使红润的脸色枯萎,害怕的感情,写出蜀道的险。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深沉的慨叹意,感叹蜀道的战祸之烈。

说明: 通过对这三句主旨句的诵读,诗歌一唱三叹的风格就体现出来了。

4、提问:蜀地真的这样的奇崛险峻吗?让我们设身处地的感受一下。活动:通过一组真实的蜀地剑阁古栈道的图片展示,并配有十面埋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蜀道的奇绝、壮美。有利于把诗句形象化,便于理解诗歌的内容风格。(PPT展示)

活动:朗读诗歌,读出精彩,配乐朗诵,渐入佳境。

学生自告奋勇,诵读

过渡语:《蜀道难》的雄浑豪放的风格是如何通过语言表现出来的?通过名家的评论引出《蜀道难》在艺术上的成就之高“妙在起伏,其才思放肆,语次奇绝,自不待言。”(《唐诗品汇》)“倏起倏落,忽虚忽实,真如烟水杳渺,绝 世奇文也。”(《增订唐诗摘抄》)(PPT展示)

五、品读诗歌,鉴赏手法

提问:本诗意境阔大,气势逼人,气象宏伟,画面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作者运用怎样神奇的笔墨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体会。(PPT展示)

说明:把舞台留给学生,让学生讨论。讨论结束,学生展示,老师点拨。

明确:

①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用了“六龙回日”的神话故事,作者还用了上下对举的方式说明蜀道难行写出了山势之高,绵延接天万仞之深,极望回旋把蜀道的危和高写得令人心惊肉跳。

小结:主要用了神话,突出了蜀道的高峻,连太阳神见了它都要绕道行驶,意象可谓阔大雄奇。

②“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勾连”——巧妙地化用“五丁开山”这个神话传说故事,写出了开蜀道的难写出了古代人与自然的斗争和改造自然的强烈的愿望,以及改造自然的困难这句话显得很有气势,写出古代劳动人民在劈山架路的过程中的悲壮的业绩而且这句话还运用了传说故事极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③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第二句写出了蜀道山势迂回,地势极为复杂,是一种会让人迷惑的山路,走进去就像迷宫一样突出了蜀道的迂回盘旋曲折的特点。

④“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攀缘”——按理说黄鹤飞得很高,连黄鹤都飞不过去,可见蜀道山势的高峻猿猱一般攀缘技术比较好,这种山连猿猱都攀不过去,可见山势的险峻通过黄鹤和猿猱都飞不过去或者攀不过去来侧面的烘托出蜀道之高实际上是一种以虚衬实的写法。

⑤“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通过摹写神情、动作侧面: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这也很像一组摇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奇特的想像!

⑦“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这是诗人设想游者在途中所见到的景物画面是凄清的:鸟鸣,使山林显得更加幽静,像原始森林一样荒寂无人跟此前的画面相比,色调是变了,也表现了蜀道景物的多样,但气氛是逼人的,使人感到孤寂得可怕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补充:(PPT展示)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唐·白居易《琵琶行》

“子规”意象:子规又叫杜鹃,是蜀地王杜宇的魂魄所化。啼叫凄切。⑧“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是一幅极其惊险的画面,与上文着重写蜀道之高不同连峰绝壁,砯崖转石,都会危及游人的生命,使人望而生畏,闻而心惊,故下文云“其险也如此”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补充:李白诗中用了夸张手法的诗句:燕山雪花大如席,桃花潭水深千尺,黄河之水天上来,白发三千丈„„

说明:根据学生所选句子进行诵读指导。

小结:李白的这种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神奇的传说,奔放的激情,就构成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手法(PPT展示)李白在这首诗中,用了大胆的夸张,神奇的传说,瑰丽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把古老蜀道写的高俊逶迤峥嵘摄人心魄,让我们充分领略了诗仙的才情,过渡:那么激情的文字背后有什么丰富的思想?“李白《蜀道难》之作,„„歌蜀地山川,即事成篇,别无他意。(顾炎武《日知录》)(PPT展示)

你同意吗?你认为李白借蜀道之景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六、精读文章体会情感

[提问] 李白借蜀道难抒发了怎样的情感?(PPT展示)

学生独立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明确:(PPT展示)

第一种:融入身世之感,感叹人生之难,仕途之难。

第二种:警告当时的统治者,谨防军阀割据,表现对时局的隐忧。第三种: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第四种:劝朋友早回家,不要入蜀。

补充:李白二十六岁时只身出蜀,四十二岁才被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并无实职唐玄宗沉迷于声色,任用奸臣李白气质傲岸,桀骜不驯,蔑视权贵,不久,得罪权贵,而被谗言毁谤,排挤出京。

天宝初年, 地方节度使势力膨胀藩镇割据,怀觊觎之心者,非徒安史。小结:送别友人,蜀地崎岖难走;皇帝不重用,权臣排挤,赐金放还;仕途艰难,国家时局危急,这一切都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可是仕途艰难的李白仍然不忘关心国事,赞美大好河山,把蜀道写的壮美、峥嵘、逶迤,让我们认识了一个外表行为洒脱不羁实则有一颗赤子之心的李白,齐读余光中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白是盛唐的诗魂,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你的酒明亮了盛唐的月,你的诗绽放了盛唐的花。”

结束语:全体诵读。读蜀道难,不久感受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让我们听到了倾泻而下的瀑布声,看到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而且读出了李白的万丈豪情,认识了一个飘然不群的李白。(PPT展示)

再次朗诵诗歌,结束本课。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蜀道难》。

2、推荐李白其他名篇《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

八、板书:

开篇:

主旨句一见

一叹

蜀道来历

(难行)

蜀道险峻

二叹

景物凄清

以“何时还”起

(可畏)

山水险恶

主旨句二见

三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

(申

戒)

杀人惨景

以“早还家”结

结尾

主旨句三见

课后反思:

《蜀道难》是苏教版语文必修四“笔落惊风雨”这一模块的第一首诗歌,这首诗起着示范作用:一是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巅峰时期的作品风貌,是李白的成名作,也是李白豪放飘逸诗歌的最好体现的作品;二是这首诗歌的鉴赏成功可以对后面七首诗词的鉴赏触类旁通,水到渠成。

高一的学生,阅读的古体诗并不多,加上诗歌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对课文不感兴趣,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因此我把诗歌的诵读和鉴赏作为本课的重点,把走进诗人心灵,体会诗歌情感作为难点。

学习诗歌,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李白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因此我抓住这一教学重点,设计了四个小环节:听名家诵读,自由诵读,感受蜀地高俊,个别学生读和齐读。通过听读,诵读,感受风格,把握风格。通过感受图片,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学生掌握了诗歌的内容,情感基调。学生尝试诵读全诗,体味诗句所流露的情感基调,揣摩诵读的语速、语调和情感表露。在读的过程中,我在语速、重音、停顿方面再加以指导。本环节学生热情很高,尝试朗读、要求朗诵的积极性很高,限于课堂时间,只能有三位同学有机会。遗憾的是限于时间,不能对学生的朗诵做更细致的指导、点拨。在授课过程中,我采取多样的诵读方式来把握诗歌,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朗诵这一艺术表现手法,进而能够主动的去诵读。这样既起到引导学生敢于诵读的作用,又能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诗歌。总起来说,这一环节我觉得设计的很到位,成功的突破了重点。

本课教学的一个亮点就是在于让学生探究“你认为诗人如何写出蜀道的雄奇险峻?”这一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美点,结合具体句子分析。我的设想是这样的鉴赏一定让学生去实践,去动脑,老师绝不能越俎代庖。因为鉴赏能力的提高是学生潜移默化的过程。所以,放手把舞台给学生。实践证明,这样 的设计很成功。充分相信学生能力,随时肯定学生,让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这节课,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热烈,七八个同学主动站起回答,而且回答得很好,老师只是起了点拨的作用。甚至平时语文课成绩较差的某位同学,也主动举手回答,并且说的很有道理,博得大家两次热烈鼓掌,表现相当好。这说明浓厚的课堂气氛对学生的感染是何等重要!在探究李白诗歌的思想时,本来打算让学生讨论,但是我觉得个性化的解读更重要,因此就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交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课堂时间较紧,就使得一些内容教得不够透彻,诵读教学使用的方式多样,但学生的诵读兴趣与诵读能力被调动得还不够,应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诵读。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总结反思,不断进步。

下载《蜀道难》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蜀道难》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蜀道难教学实录及反思

    海量考试资源下载:快乐阅读网 WWW.ZUOWENW.COM 在岗实践作业教学设计和课例研修心得 一、基本信息 (1)、学科:高中语文 (2)、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3)、年级:高二 (4)、课题:《蜀道难》 (5)、......

    《蜀道难》教学反思(共5则)

    《蜀道难》教学反思 《蜀道难》必修 3 第二单元的第一首诗歌。教材按照时间顺序,从必修 2 引入了古代诗歌。所以这节课将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赏析,进一步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从而对......

    蜀道难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高一年级) 《蜀道难》 教学设计 山东省济宁市育才中学 李大盈 ★学生课前导学活动 【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读准本诗的字音、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教学目的 一、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二、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三、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仔......

    《蜀道难》教学实录

    《蜀道难》教学实录 师:20世纪美国旅行家泰鲁。保罗在《游历中国》一书中断言:“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公元2006年七月三日22时20分,随着一声汽笛声长鸣,钢铁巨......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中国,一个人只要能背几首古诗,其中便笃定有一两首是李白的,李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知道哪些李白的故事? “铁杵磨成针”,因喝醉酒捞月亮而死。 传......

    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教学设计 应县一中唐志强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李白生平及李白诗歌的特点。 2.朗读课文,理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3.朗读课文,把握诗歌的节奏,感知诗......

    《蜀道难》教学设计与反思(5篇可选)

    《蜀道难》教学设计与反思 学习目标: 1、品味赏析,了解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风格特点。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其中,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品味赏析是学习的重点,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