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时间:2019-05-15 01:4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沁园春·长沙》说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第一篇:《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

长沙》。对于本节课的说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教学理念

首先让我来说一说我的教学理念。新课程强调活动体验的学习方式,突出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诵读理解,与他人交流,与文本对话的活动指向。让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对文本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的过程。因此,我将在课堂中加强诗文的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

二、教材分析

说完教学理念,再来说说我的教材分析。本篇课文

——《沁园春长沙》,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向青春举杯”这一专题中的第一篇文章,是我国伟大革命领袖伟人早年创作的一首词,在词中作者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描写,抒发了词人的理想和抱负。全词动静有度,张弛有致,语言极富表现力,充满了无尽的豪情和凌云的壮志。

三、学情

接下来说一说学情。高一学生在过去的学习中已经识记和积累了一定量的名篇名句,在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上有一定的领悟能力。此外,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伟人的《沁园春雪》,对词的特点、作者生平、创作风格都有一定的了解。这为本文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但是学生以往的学习偏重于识记,学生的分析感悟能力还相对薄弱,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究,因此,需要老师在课堂中加强学生问题探究、体验感悟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和教材分析,我拟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品味语言、把握意象,让学生初步掌握诗歌/ 6 融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分析品味词中高度凝练、极具表现力的语言,从而把握诗词的意象,感受作者的革命豪情。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体会作者英勇无畏的革命豪情和崇高情怀,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的三维目标,以及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主,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诵读全词,以语言为依托,理解这首词在意象选择上的特点和意义,从而把握词人的宽广胸怀和深沉的思绪。而理解诗意、领会主旨的前提是靠对凝练的语言的揣摩和分析,因而本文的教学难点也就在于对词中那些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让学生学会通过意象来鉴赏诗词。

六、教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教材特点,我将采用诵读法、点拨法、分析法等进行教学。在具体教授中将以诵读为主线,通过朗读辨味诗的语言和遣词造句之妙,领略情境交融的意境。并通过灵活的情境化教学环节,激活学生的学习情绪,创造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披文以人情”,理解寓藏在优美动人的艺术画面中的深层意义,感受诗篇的艺术力量。

七、教学过程

那接下来就让我来具体介绍一下本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情景导入。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首先用臧克家说过的一句话:“伟人诗词是伟大的诗篇”导入,请学生回忆并齐背伟人的《沁园春雪》,温故而知新。随后我将用多媒体播放伟人的一些资料图片,并结合图片介绍作者以及本文的创作背景。从而自然地导入本文的学习。

第二,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中我将首先播放范读录音,请学生结合注解集体跟读,注意体验诗中朗诵的语调语速和节奏,发现和体会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在听读之后我将请2—3名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语言对本词的意境和情感进行描绘,唤起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直观感受,并自然引出对诵读方法的总结和指导上。

那这个环节的第二步就是请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归纳概括内容,思考讨论:这首词上下两阙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并分别找出上下阙的领字,并感受诵读时的情感把握。这两个问题的设置主要是为了给学生一个在整体上梳理文本的方向,并通过诵读提示引导他们结合文本进行归纳。在学生的回答和老师的点拨后。可以理出这样的一个基本脉络。从整体上看,这首词上阙写景,由一个“看”字,/ 6 领起七句,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下阙抒情,由一个“忆”字领起八句,抒发凌云壮志,革命豪情。同时我们也可以发现,上下阙末均为问句,上阙设问,引出下文;下阙反问,回应全文。通过这样一个脉络的梳理,可以为学生在接下来进一步的研读文本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也有助于这首词的熟读成诵。

第三,文本研习。这个环节主要是请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分小组进行探究交流,深入分析本文的遣词艺术,从词中的典型意象入手,让学生理解情景交融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以上阙为例,首先我将请学生有感情的齐读上阕,请学生讨论思考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和意境来描绘眼前大好秋色的。我将分别从描写对象、角度、动静、分总四个方面进行引导,体会上阕写景中一些动词、数量词和形容词的妙处,让学生把握本文远近结合、分总有序、动静交错的写作特色,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把握景和情的关系。此外,我将进一步请学生比较伟人的“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和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有何异同之处,从而对比感知伟人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这一环节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学会通过体验和感悟来品味文本,并培养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第四,拓展延伸。总结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及时迁移本节课的诗歌鉴赏能力,在课后布置作业,比较伟人《卜算子咏梅》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体会“境语皆情语”以及鉴赏文章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内化。

以上就是我本次说课的内容,不当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6 / 6 / 6 / 6

第二篇:《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导语

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综观新高考以来的诗歌鉴赏提的误答原因有: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弱,对诗的感受浅薄。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家朱光潜也说,一般青年喜欢听诗而不喜欢读诗,这也说明现代学生在诵读、品读诗歌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俗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所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鉴于此,特制定以下几点宏观的教学原则

单元教学理念:鉴赏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 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单元教学思路:(1)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2)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

《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设计

地位与作用:老教材中42个单元只有一个单元是现代诗歌鉴赏,而《沁》则被编排在了这唯一的诗歌鉴赏单元的首位,新教材仅第三册就有三个诗歌鉴赏单元,而《沁》也被编排在了第一单元的首位,可见《沁》在现代诗歌鉴赏中是重中之重。如何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感悟理解诗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习惯,如何让学生步入正确的鉴赏诗歌的轨道,都取决于教师对《沁》这首诗歌的教读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这节课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教学安排:教学内容:通过阅读鉴赏,了解诗词的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真挚而豪放的感情,从而深入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使用依据:电化教学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展示。电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电化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电化教学,使得语文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利用电化教学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学方法: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确立依据见导语)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

(一)教学目标:1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确立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主〉

(二)教学重点 :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

(三)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确立依据:培养语感要靠读,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会主旨要靠对凝练的语言的揣摩和分析)

(四)教学设想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五)教学过程:

1导语: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式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师讲:著名诗人 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1)学生齐背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另外一首《沁园春 长沙》 〈导入设计依据:〈沁〉是以古典诗词格律写成的一首现代诗歌,所以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了解有关词的背景知识,而学生在初中初步学过毛泽东的另一首〈沁园春 雪〉,由背诵〈沁园春 雪〉导入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

(2)师点击“作者背景”并讲解

(3)本词写作背景: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的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是后作《沁园春 长沙》。

〈设计依据: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

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

(1)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 播放朗读录音

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

〈设计依据:用标准的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

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2)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老师最后描绘: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设计依据: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含蓄与凝练的特点〉

(4)再读,归纳概括内容,章法——参照一下思考题思考讨论

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图的?

全诗诗眼是什么?

第一问: 学生讨论后回答

上阕写景 描绘湘江绚丽多采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 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问:学生回答,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第三问:学生讨论后回答,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第四问:学生回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

〈设计依据: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5师讲:诗歌是以高度概括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试体会下列红色字的好处

(1)独立寒秋(2)层林尽染(3)鹰击长空(4)鱼翔浅底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设计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品读,激情体验——联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写为具体可观 的形象

师讲: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

请学生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再脑海里绘出秋色图,老师点击四幅图画,让学生欣赏。

〈设计依据: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比较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不同,领略语言带来的无穷艺术魅力〉师讲:下面让我们由本词展开联想,从自己的诗文词库里寻找与下面两句词意境相似的语句,加以品评鉴赏,对比感知毛泽东的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学生回答: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学生齐背《江雪》

师讲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江”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近染”

学生回答: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齐背〈〈山行〉〉

师讲解: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蓬勃发展。

(3)老师提问:古人笔下的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 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采,充满生机?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补充: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 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设计依据: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人的革命豪情〉老师归纳小结并出示板书 上阕

万山红遍,(山上)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江中)

百舸争流。

色彩绚烂的秋景 景

鹰击长空,(空中)(画 图)

鱼翔浅底,(水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怅寥廓,中

问苍茫大地,胸怀博大的凌云壮志(抒情)

情 谁主沉浮?

下阕

结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峥嵘 书生意气,同学青春年少

忆 挥斥方遒。风华正茂 岁月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豪迈 到中流击水,我辈破浪锐进

记 气概 浪遏飞舟? 奋然前行

〈设计依据:让学生系统直观的领会本诗 的内容、结构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本诗 9古诗词鉴赏指导

反复朗读、感知语言

(二)体味意境、感悟挚情

(三)把握类别、辨析风格

(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五)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设计依据:贯彻执行“目标教学“的理念,总结教学流程,给学生一个有关鉴赏诗歌的完整的方法的指导〉

10,布置作业:用以上五点鉴赏方法激赏〈水调歌头 游泳〉 〈设计依据:练习巩固对以上鉴赏方法的掌握〉

第三篇:《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一、说教材

《沁园春·长沙》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第一单元,这首词作为高一新生高中语文学习的开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高一的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教材的情感教育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综观新高考以来的诗歌鉴赏题的误答原因有: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弱,对诗的感受浅薄。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家朱光潜也说,一般青年喜欢听诗而不喜欢读诗,这也说明现代学生在诵读、品读诗歌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俗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所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诗的本质。在分析诗词时,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来再现、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这是欣赏诗歌的关键。又因为《沁园春*长沙》采用的是用古典词格写新时代内容的“旧瓶装新酒”的形式,语言是精炼的,往往一个词、一句话就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教学时适宜用温故知新法,在电脑板书上简要指点词的章法,体会词中借景抒情的特点。诗歌的神韵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形成一种时空艺术,使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据此,本课定下了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诗词规律,提高朗读能力”的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的。

3、情感目标:“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

在具体一节语文课的组织上,教学重点的确立既关系到教材中知识重点的确立,又关系到通过知识重点教学发展能力等问题。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的,所以“反复吟读,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体会情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都规定高中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而学生对诗歌创作的背景不熟悉,还没有形成通过联想、想象来体会诗歌意境的思维习惯,对意境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因此,本课确立“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借景抒情的特点”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真正要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就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优化教学方法。本课以多媒体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图表教学法。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活动。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采用生动的导语,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学生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

情感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形象。运用电化教育优化演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进入和理解意境。出色的朗读,和谐的音乐伴奏,显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案或图画,这些做法都强调了情感的作用,以情感启迪人的思维。本课在课文导入时,用电脑显示资料图片配合教师介绍时代背景,然后播放着名播音艺术家的配乐朗读。诗配以乐,诗配以画,创造出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图表教学法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整体性三大优点,能把重点难点表现清楚,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抓住关键字词,使用简洁的文字,用各种简单的线条勾勒,能使教学过程清晰,重点突出,提高教学效率。在分析这首词的上下阕,我都使用电脑显示图表分析配合教学讲解,简要指点章法,对重点词语作形象的表示和提点,引导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反复的推敲,进一步领会整首诗的意蕴,体会借景抒情的特点。

三、说学法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在弘扬人格精神,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方面还有明显的不足。学生不是作为自觉的学习者能动地走上主体位置,而是教师把他们当作主体。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课前预习时我布置学生根据意境绘制“万类霜天竞自由”和“浪遏飞舟”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象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评点谁的画更符合词的意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作简单的启发、引导。以图带文激发兴趣,对图质疑加深理解,以 2

图助读背诵课文。图文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借景抒情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我在运用情感教学法时还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任务和时代要求,号召“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顺利通过会考,勇敢迎接高考,确立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抱负,做21世纪的主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挖掘教材蕴含的艺术美,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性,学生逐渐明白诗歌的感情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要充分发挥联想、想象,用诗的规律去看待诗。

四、说教学程序

1、教学设想:

(1)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

(2)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

2、本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①结合资料图片介绍背景导入课文。(导语: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式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②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创造出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 感受“看”字领起的秋色图,学生回答问题。

④小结上阕,学生评点两幅“万类霜天竞自由”图的优劣,背诵上阕。⑤理清“忆”字领起的战斗生活,学生回答问题。

⑥小结下阕,学生评点两幅“浪遏飞舟”图的优劣,背诵下阕。⑦总结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3、教师小结:

古诗词鉴赏指导

(一)反复朗读、感知语言

(二)体味意境、感悟挚情

(三)把握类别、辨析风格

(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五)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设计依据:贯彻执行“目标教学“的理念,总结教学流程,给学生一个有关鉴 3

赏诗歌的完整的方法的指导〉

4、作业:布置学生预习下一课《水调歌头*游泳》,及时迁移本节课的诗歌鉴赏能力。

五、板书设计(精心设计板书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目标教学的发展,板书设计也应突出教学目标和重点,与当堂教学内容相对应,概括更丰富的知识类项;同时还要精练,才能有使用价值。在电脑动态板书中,用不同的色彩加以点缀,使板书更加美观,活泼生动,鲜明醒目。而小结课文时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则概括、系统地归纳本节课的重点。)

上阕

万山红遍,(山上)

层林尽染; 眼

漫江碧透,(江中)

百舸争流。

色彩绚烂的秋景 景

鹰击长空,(空中)(画 图)

鱼翔浅底,(水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心

怅寥廓,中

问苍茫大地,胸怀博大的凌云壮志(抒情)情 谁主沉浮? 下阕

结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峥嵘 书生意气,同学青春年少

忆 挥斥方遒。风华正茂 岁月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豪迈 到中流击水,我辈破浪锐进 记 气概 浪遏飞舟? 奋然前行

(设计依据:让学生系统直观的领会本诗 的内容、结构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 4

握本诗)

设计说明:毛泽东的诗词达到了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学习他的诗歌要运用形象思维,遵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规律。图表教学法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整体性三大优点,能把重点难点表现清楚,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有利于在诗词教学中“把文字、声音和形象三者结合起来”。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战斗生活的回忆,颂扬了当时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提出了革命的领导权问题,艺术地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的光辉思想。全词分上下两阙,分别写景、述怀、叙事、抒情,寓有提问、作答。图示以揭示词的构思为重点,分别以“看”、“问”、“忆”、“记”提领,通过宏阔的深秋意境衬托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突出了主题,又反映了写法。

第四篇:《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沁园春长沙》,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沁园春长沙》排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属于必读课文。本单元的学习主要以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为主,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的趣味。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高中学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高中学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新诗属于文学作品,高中语文教材中新诗单元独此一个,无可避免地要担当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xxxx年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把“现当代诗歌”确定为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并且以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中新生语文学习的“卷首语”,与20xx年人教版的语文课本相比,明显具有两大优势:

1.承上启下,由易到难的认知教育优势。高中现当代诗歌教学承接了初中语文第五、六册现代诗歌的教学内容,教材按照诗歌——散文——议论文——文言文的结构安排,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情感教育的优势。高一的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毛泽东的词很多,不少词的艺术成就都在《沁园春长沙》之上,但《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一新生的第一堂课,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的情感教育优势显而易见。

(二)教学目标

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同时语言精炼具有表现力,往往一个词就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在欣赏诗词时,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展开联想和想象,来再现、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体味诗歌的意境。《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很出色的抒情诗,诗人借用古诗词的体裁抒发现代的革命激情,使古代的体裁焕发时代的生机。毛泽东的诗词不仅常常借用古诗词的体裁,在语言的运用上也是独具特色。根据课标和教材感悟诗情诗意的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上面谈到诗歌的语言精练又极具有表现力,所以我将知识目标确定为:通过朗读培养兴趣,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掌握诗词规律,了解毛泽东诗词用语大气,意境开阔的特色。

除了要求在知识方面有所提高,在能力方面也又要求。诗歌要通过朗诵来进一步的体悟情感,因此要求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做到能够读出诗人大气开阔的胸襟。在感受宏阔的深秋意境同时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更加重要的是通过理解诗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掌握通过意象的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学习诗歌不仅要学习诗歌的用词,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还要体悟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所以本课的情感目标是:通过意象的学习,发挥想象和联想,品味诗的意境,体味诗人在逆境寒秋中昂扬的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高一的学生在初中学习诗歌时只要求解决字音形的问题和诗歌的主旨即可,而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不仅应掌握有关的诗歌的基础知识的运用,还要重视提高学习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使之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要达到以上目标,就要求学生能够体味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而意境和情感往往是通过意象来表达的。因此就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诗歌的意象。于是我将准确的理解诗歌的意象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将通过重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突破难点。

由于距离革命的年代有些远了,学生对有关革命的诗文有抵触的情绪,导致学生对诗歌创作的背景不熟悉,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且还没有形成通过联想、想象来体会诗歌意境的思维习惯,对意境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因此,我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味诗歌的意境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意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意境,以此来突破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

诗歌有节奏和音韵的美感,要培养学生体味诗歌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就要使学生切身的体会诗歌最直接表露的美。而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不爱朗读,对诗歌感情的体悟也比较肤浅。出于对诗歌体裁的特点及学情的考虑,我采用诵读法为主其它教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首先,采用诵读法。在课堂上播放示范朗诵、学生自读、个别学生试读、全体学生齐读,穿插进行。通过诵读使学生体会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完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中关于诗歌语言方面的要求,同时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从而唤起他们的真情。另外,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其次,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情感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形象。通过直观的展示湘江秋景图等相关图片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和理解诗人的情感。

第三个方法就是提问分析法。在诗歌的分析过程中,我围绕教学的重点向学生提及有关意象意境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诗人和诗歌的创作背景,通过合理的想象与联想,体会诗人的革命情怀。如“看”字所领的意象色彩鲜艳,景色开阔,生机勃勃,让学生体会诗人不同于“悲秋”的主题,体现出对作者乐观态度与积极的心态。通过意象意境的分析,从而完成教学的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到诗人积极昂扬的情怀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说学法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还应当注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思考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鉴于此,课前预习时我布置学生根据意境绘制“湘江秋景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评点谁的画更符合词的意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作简单的启发、引导。图文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借景抒情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联想其它有关“秋”的诗句进行比较,比如:将杜甫的《登高》和这一首《沁园春

毛泽东是一位有政治家胸怀,军事家气魄,独具魅力的诗人,仅凭一首诗歌是不足以了解他的。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我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比较。学生在课堂上联想《沁园春雪》,有助于体会诗人广阔胸襟和磅礴的气势。比较一些其他写“寒秋”的诗词与课文进行比较(比如与杜甫的寒秋名作《登高》相比较)。

另外,“知其人,知其文”,了解作者的生平对于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生在课外查找有关毛泽东的生平事迹,提高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丰富自己的文学常识。

三、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

导入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如果导入吸引了学生,那么整堂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由于高中生对革命背景等有厌烦心理,贯彻高中语文课标中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和审美体悟的要求。我不用该诗歌的背景导入,以秋景入手。抽取一两名同学简单谈一下自己对深秋的印象,然后引领大家一同联想关于秋的诗句。由上述的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千古都有悲秋的主题,然后看毛泽东是以怎样的心态和笔触来描绘湘江边的深秋的图景。

(二)分步实施

第一步:解题。沁园春是词牌名,由于高一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过《沁园春雪》,对沁园春这个词牌名有所了解,所以只做简单的介绍。同时由题名、括号内的时间及小注我们可以知道这是诗人的1925年在长沙写下的。进而对作者些这首诗时的相关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本诗。

第二步:整体感知。诗歌的美在朗诵中得以最直接的感知,我在课上放朗诵的示范带,让学生对本诗的感情基调、气质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接着让学生集体朗诵,然后请学生谈一谈对全诗的感受。

第三步:描绘图景。要求学生将前三句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明确前三句的信息——交代了时间(寒秋)、地点(橘子洲)、人物(诗人自己“独立”)。第四句的“看”字作为领字领起后面的景色,我重点从景物(山林江舸鹰鱼)及景物的修饰词入手分析。分析在写景中由远山层林到近江百舸,由仰视“鹰击长空”到俯视“鱼翔浅底”,全方位的视角,描绘出一幅立体的风景画。在这些修饰词上,用语精准(如“染”字),大气(如万、层等),色彩鲜艳(如“红”),动作性强(如染、争等)体现出蓬勃的生机。接下来请学生描绘他们读过诗后在课前画下的秋色湘江图,然后在屏幕上打出一幅从网上找来的秋色湘江图,让学生评比两幅图的优劣,更加直观的感受到诗歌语言所营造的画面美。

第四步:体味情感。诗人从“怅”字转入抒情,带出下半阙忆事抒情。所以在这里要对毛泽东少年时期在长沙的活动作一些介绍。然后分析重点的词如:“携”“侣”“同学”等表明人物关系亲密团结,“峥嵘”“稠”有时代特点,“恰”字引起铺叙表明人物的气质禀赋。重点分析最后一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体会诗人的一番少年豪情。结合上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要学生思考诗人在下阙是否已经做了回答。由此,让学生体会到诗人一腔少年拿云志,由象入境,由景入情,突破难点,完成情感目标。

(三)结课

在结课前安排全班集体诵读,带领学生再次回味诗情,体悟诗境。然后对《沁园春长沙》的情感、主题和艺术特色做简要的回顾和梳理,并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作业布置

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①要求学生背诵全诗,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悟,体会诗歌的美。

②结合本诗,将它扩写为一篇抒情散文,要求字数不少于五百字。这样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创作意图进而加强对本诗艺术层面的理解,提升诗歌的审美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③预习第二课《再别康桥》。《再别康桥》也是一首写离别的诗歌,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试着体会两首诗歌完全不同的审美倾向,两种不同的诗歌之美,迁移本节课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精心设计板书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板书设计也应突出教学目标和重点,与当堂教学内容相对应,概括更丰富的知识类项,同时还要精练,才能有使用价值。

《沁园春长沙》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立独立深思

景物山林江舸鹰鱼(万类霜天)

看湘江秋景图修饰万层漫百(生机勃勃竞自由)

红染碧争击翔

方位远近仰俯(开阔视野)

问直抒胸臆

峥嵘岁月图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忆怀人忆事

中流击水图浪遏飞舟

【设计说明】毛泽东的诗词达到了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学习他的诗歌要运用形象思维,遵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规律。图表教学法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整体性三大优点,能把重点难点表现清楚,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有利于在诗词教学中“把文字、声音和形象三者结合起来”。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战斗生活的回忆,颂扬了当时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提出了革命的领导权问题,艺术地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的光辉思想。全词分上下两阙,分别写景、述怀、叙事、抒情,寓有提问、作答。图示以揭示词的构思为重点,分别以“看”、“问”、“忆”、“记”提领,通过宏阔的深秋意境衬托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突出了主题,又反映了写法。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长沙》。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沁园春·长沙》出自中职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编织多彩的梦想,属于课内讲读课文,对中职学生重新树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有重要的意义,《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毛泽东的诗词很多,不少诗词的艺术成就都在《沁园春·长沙》之上,但《沁园春·长沙》作为中职学生的必读课程,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的优势显而易见。

二、学情分析

在初中学过《沁园春·雪》,对诗词有了初步了解,但是大多数学生基础薄弱,文学鉴赏水平不高;他们充满梦想,憧憬未来,但缺乏为实现梦想而积极进取的精神,往往只是心动而没有行动。所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显得非势在必行。

三、教学目标

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同时语言精炼具有表现力,往往一个词就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在欣赏诗词时,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展开联想和想象,来再现、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体味诗歌的意境。根据课标和教材感悟诗情诗意的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把握意象,了解诗歌表情达意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会阅读和鉴赏其他现代诗歌的一般方法。诗歌要通过朗诵来进一步的领悟情感,因此要求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做到能够读出诗人大气开阔的胸襟。

学习诗歌不仅要学习诗歌的用词,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还要领悟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所以本课的情感目标是: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思想感情,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

四、教学重点、难点

我们的学生在初中学习诗歌时只要求解决字音字形的问题和诗歌的主旨即可,而根据国家中职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不仅应掌握有关的诗歌的基础知识的运用,还要重视提高学习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使之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要达到以上目标,就要求学生能够体味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而意境和情感往往是通过意象来表达的。因此就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诗歌的意象。于是我将准确的理解诗歌的意象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将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

由于距离革命的年代有些远了,学生对有关革命的诗文有抵触的情绪,导致学生对诗歌创作的背景不熟悉,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且还没有形成通过联想、想象来体会诗歌意境的思维习惯,对意境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因此,我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味诗歌的意境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意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意境,以此来突破教学的难点。

五、说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

诗歌有节奏和音韵的美感,要培养学生体味诗歌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就要使学生切身的体会诗歌最直接表露的美。而中职学生不爱朗读,对诗歌感情的体悟也比较肤浅。出于对诗歌体裁的特点及学情的考虑,我采用诵读法为主其它教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首先,采用诵读法。在课堂上播放示范朗诵、学生自读、个别学生试读、全体学生齐读,穿插进行。通过诵读使学生体会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完成教学目标中关于诗歌语言方面的要求,同时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从而唤起他们的真情。

其次,情景设置法。情感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形象。通过直观的展示湘江秋景图等相关图片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和理解诗人的情感。

第三个方法就是提问分析法。在诗歌的分析过程中,我围绕教学的重点向学生提及有关意象意境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诗人和诗歌的创作背景,通过合理的想象与联想,体会诗人的革命情怀。

(二)说学法

1、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积极读书的习惯

2、朗读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反复诵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3、组织活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综合能力。

4、讨论法:引导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六、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

导入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如果导入吸引了学生,那么整堂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由于中职生对革命背景等有厌烦心理,贯彻中职语文教学大纲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和审美体悟的要求。我从毛泽东的手迹《沁园春长沙》书法作品入手,让学生在耳目一新的感受中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诗歌的美在朗诵中得以最直接的感知,我在课上放朗诵的示范带,让学生对本诗的感情基调、气质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接着让学生集体朗诵,然后请学生谈一谈对全诗的感受。

(三):描绘图景。整首诗歌可以概括为四幅图画: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

(四):重点字词分析:以湘江秋景图为例

(五):体味情感、突破难点。结合上阙“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要学生思考诗人在下阙是否已经做了回答。重点分析最后一句“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体会诗人的一番少年豪情。由此,让学生体会到诗人一腔少年拿云志,由意象到意境,由写景到抒情,突破难点,完成情感目标。

(六)课堂小结

在结课前安排全班集体诵读,带领学生再次回味诗情,体悟诗境。然后对《沁园春·长沙》的情感、主题和艺术特色做简要的回顾和梳理,并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七)作业布置

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布置了以下作业:

①要求学生背诵全诗,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悟,体会诗歌的美。

②结合本诗,将它扩写为一篇抒情散文,要求字数不少于五百字。这样能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创作意图进而加强对本诗艺术层面的理解,提升诗歌的审美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八)、歌曲欣赏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歌曲,创造出形象的艺术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感受诗歌的艺术美,从而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性。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3

各位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长沙》,下面我将从教学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理念等七个方面进行说明:

【教学理念】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科学的知识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自我发现,独立掌握。”

并且新课程改革也提出: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应用的能力,从而充分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根据以上说法,我将教学理念设定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启发式教学。

【教材分析】

《沁园春长沙》选自中学语文苏教版必修一,是第一个专题“向青春举杯”中第一板块“吟诵青春”的第一篇文章,起到统领整个专题的作用。《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诗中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精品,引导学生领会作者主宰在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无所畏惧的革命气慨,对学生够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起着重要作用。

同时,《沁园春长沙》又是高中语文的第一篇课文,上好这篇课文对于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具有重大意义。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知识构成来看,学生们在初中就已经学习过了《沁园春雪》,所以对于毛泽东的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并且也掌握了一定的鉴赏诗歌的能力。

从学生的情感体验来看,高中的学生正处在年轻气盛的阶段,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已经能够感悟,所以对于本文的学习也较容易把握。

【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寓情于景、情中言志的写作手法。准确把握重点字词、意象,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对这首词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情怀,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

从语言、意象、情感等方面,对这首词做出个性化的解读,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壮志豪情,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

【教学方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结合多元解读的教学理念,为了突出教学过程的多样性、开放性和灵活性,主要采用讨论分析法和点拨法,另外配合诵读法,加深学生对于这首词的印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我将采用多媒体技术,在大屏幕上显示一首《沁园春雪》,通过对这首已经学过的词的回顾,可以让学生对词的概念、“沁园春”这个词牌名的格式、毛泽东的创作风格做一个回顾,从而能够迅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同时,通过《沁园春雪》引出《沁园春长沙》,并介绍一下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在导入课文之后,我将坚持自主、合作、探究三位一体的学习方式,结合多元解读的教学理念,具体来实现以下几板块的教学内容。

一、集体阅读、整体感知

我将让全班集体朗读一遍这首词,纠正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暴露出的错误字音。并且强调重音、停顿、节奏等,以便疏通文意、整体感知,为学生下一步理解本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梳理意象、讨论分析(掌握重点)

我将借鉴非指示性教学。在屏幕上呈现一张湘江秋景图,让学生再次浏览这首词,结合这幅图圈点出词中的重点字词和意象。我会请一位同学说出他找出的重点字词和意象,然后请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分析。这样既能够实现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又能锻炼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老师可以从中点拨,强调观察意象的视角,带领学生进入毛泽东的视野领域。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和表达欲望,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板书)

仰视

湘江秋景图

近观

远眺

俯瞰

问(连接下阕)

峥嵘岁月图

激扬、挥斥......

三、合作探究、体味情志(突破难点)

我会提出一个问题,也就是上阙中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在下阙中寻找答案。作为高一的学生,他们正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的时候,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让他们进入毛泽东的心灵世界,结合1925年秋天的长沙的历史背景,体会作者“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壮志豪情的过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四、拓展延伸

在完成这篇课文主体部分的学习之后,我会让同学们把毛泽东写的《卜算子咏梅》和陆游写的《卜算子咏梅》进行比较。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梅花、情感的分析比较,将学到的鉴赏方法活学活用,从而得到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对毛泽东的革命情怀和创作风格有进一步的体会。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4

各位领导,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长沙》。为了说明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说明:

一、对教材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三、重点难点的定位;

四、教学方法的运用;

五、教学时间的安排;

六、教学流程的设置;

七、作业的设计。

导语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一、对教材的认识

20xx年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

《沁园春

长沙》说课稿

之一。

四、教学方法的运用

本课我将借助多媒件课件,采用启发式进行教学。

教法选择的依据:诗歌的意象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易于学生接受,把相关意象通过多媒体手段来表现,能营造更为深远的想象空间,利于启发学生思维。

启发式教学利于协调师生的双边活动,有助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五、教学时间的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的设置

导语:毛泽东,中国的伟大领袖,也是以为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毛泽东酷爱古典诗词,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哦,写诗作词。据毛泽东图书管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翻阅、欣赏的至少在20xx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117首,其中有许多长篇叙事诗。毛泽东不仅鉴赏古诗词,而且也挥笔创作多首诗词,并自成一家。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他在各个时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沁园春雪》,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把它背诵出来?

(1)学生齐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另外一首《沁园春长沙》

导入设计依据:〈沁〉是以古典诗词格律写成的一首现代诗歌,所以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了解有关词的背景知识,而学生在初中初步学过毛泽东的另一首〈沁园春

雪〉,由背诵〈沁园春

雪〉导入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

作者背景

当时中国摆脱漫长的封建帝王统治仅十五年,各种政治势力角逐激烈,农民运动迅速发展,革命斗争形成高潮,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革命运动加以镇压。毛泽东为躲避追捕南下路经长沙,面对滔滔江水,念及革命斗争,国家前途,回忆学生时代豪情壮志,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词,抒发自己心志。

设计依据: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

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

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设计依据:用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

《沁园春

长沙》说课稿

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

老师最后描绘: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设计依据: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含蓄与凝练的特点。

再读,归纳概括内容,章法——参照一下思考题思考讨论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图的?全诗诗眼是什么?

《沁园春

长沙》说课稿

师讲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江”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近染”学生回答: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齐背〈〈山行〉〉

师讲解: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蓬勃发展。

老师提问:古人笔下的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采,充满生机?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补充: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设计依据: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人的革命豪情。

老师归纳小结并出示板书

设计依据:让学生系统直观的领会本诗的内容、结构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本诗。

附: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上阕——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看:总领七句

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秋景图下阕——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忆:总领八句

回忆了青年时代在长沙的一段峥嵘岁月

上阕写景言志——言什么志?

心怀天下的宏伟抱负下阕忆事抒情——抒什么情?

意气风发的革命豪情

七、作业的设置

本课的作业可设置为两大部分:

《沁园春

长沙》说课稿

古诗词鉴赏指导

一、反复朗读、感知语言

二、体味意境、感悟挚情

三、把握类别、辨析风格

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五、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设计依据:贯彻执行“目标教学“的理念,总结教学流程,给学生一个有关鉴赏诗歌的完整的方法的指导〉

布置作业:用以上五点鉴赏方法欣赏《浪淘沙

北戴河》。设计依据:练习巩固对以上鉴赏方法的掌握。

补充说明:教师教学预案只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教学的一种预设,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确保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次序等。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鞠躬。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5

1教学目标

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②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2学情分析

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曹操登上

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

3重点难点

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②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

1、解读《沁园春长沙》下片中“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进一步把握全词的巧妙结构和主旨。

2、引导学生自学《采桑子重阳》

评论(0)学时重点

全词的巧妙结构和主旨。

评论(0)学时难点教学活动活动1

【讲授】沁园春·长沙——导读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巩固

1、指定学生背诵全词。

2、检查重点词语的掌握与运用。

二、提问:上片作者独立湘江,观赏了一副雄伟壮阔的湘江秋景图,并借景抒情,发出了“谁主沉浮”的感叹。面对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跟着是如何回答的?

明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稠。毛泽东与19——19,在湖南第一师范肄业,常常跟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或游泳。故地重游,回忆那不寻常的岁月太多了。

三、重难点的解决过程

1、具体研习“峥嵘岁月图”。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1)提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一般分上下两片的词,其下片首句又称过片,在词中其承接过渡的作用。词的上下片下发也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篇抒情,因此填词时非常注重过片。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的想到以前同学携手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中,在此过渡非常的自然,衔接也是非常的巧妙的。

(2)“峥嵘岁月”指的是什么?简析“稠”。

明确:

① “峥嵘岁月”是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形象概括。毛泽东在长沙生活、学习、从事革命工作期间(1911—1925),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立的一座又一座的峥嵘的高峰。

②“稠”形象地说明了世界变化的风起云涌。

(3)如何表现“同学少年”这个意象的?也就是毛泽东一群人的形象如何?

战斗岁月:携来百侣曾游,峥嵘岁月稠

年龄气质: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明确:江山:国家(指代)指代——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也就是部分代整体)。

这群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积极进取,斗志昂扬。

(4)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

明确:词人借对“同学少年”的回忆,流露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表现了他和革命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豪情。

2、引导学生研习“中流击水图”。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当年,作者曾和蔡和森等数十名同学战友,在盛夏水涨的时候到湘江游泳,坚持不懈,知道隆冬季节,以此来锤炼自己的意志和胆识。现在,作者独立于橘子洲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不禁向同学和战友亲切发问,这一句既写出了当时的情景,其中又暗含了勉励之意,“遏”字,传神之笔,掷地可作金石之声,使我们彷佛看到了他们激昂的情态,好似听到了他们的豪言壮语!

(2)提问:“中流击水”这一幅图有何深刻意义?

明确:暗含着能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人应该是上面提到的“同学少年”,诗人巧妙地借用““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样的图景,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形象的表达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

(3)最后三句,多么大的气魄!这些青年是真正的风流人物,这样的人不主沉浮,谁又能主宰沉浮呢?y因此,我们说下片通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达了诗人和战友们为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对上片的“谁主沉浮”提问做了回答。

3、学生再次朗读整首词,体会豪迈的气势。这些豪迈的气势从何而来?

(1)〈沁园春长沙〉意象美:

“意象”简释

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意象:带上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即:(物)象+(情)意=意象。

客观主观主观

从空间:山上的“层林”,江中的“百舸”,空中的雄鹰,水底的游鱼。

从状态:静态的火红的枫林,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这些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竞相向上、生机勃勃,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可谓“以壮景抒豪情”。

色彩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文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等都极为准确精当。

4、“同学少年”是否就是《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

明确:《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指才华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同学少年”正是这样的人物,他们意气风发,风华正茂、挥斥方遒,关心国家命运,富有斗争精神,正是革命的“中流砥柱”。

5、这首词怎样把写景、抒情完美的结合起来的?

①词的上片虽然写景,却处处借景抒情。

词以“独立”开篇,以江洲的背景,构成以词人为主体的画面,流露出词人激荡的思潮。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不仅仅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而且寄予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万山红遍”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也不仅仅是鹰鱼自由世界的展示,而且蕴含了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一个“怅”字更是词人由自然景观联想到人类社会与政治风云后发自心底的感慨。

②词的下片虽然忆事,但也不乏融情于事之处。

一“忆”直贯以下7句,描绘了早期革命者的群体英雄形象。“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展现了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艺术地回答了上片的发问。

小结:本文通过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副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沧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片忆事,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小结:本文通过上片写景,下片忆事,借景抒情,融情于事,表达了革命青年国家命运的感慨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1*沁园春长沙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1*沁园春长沙

1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1、解读《沁园春长沙》下片中“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进一步把握全词的巧妙结构和主旨。

2、引导学生自学《采桑子重阳》

学时重点

全词的巧妙结构和主旨。

学时难点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沁园春·长沙——导读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巩固

1、指定学生背诵全词。

2、检查重点词语的掌握与运用。

二、提问:上片作者独立湘江,观赏了一副雄伟壮阔的湘江秋景图,并借景抒情,发出了“谁主沉浮”的感叹。面对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跟着是如何回答的?

明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稠。毛泽东与1913年——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肄业,常常跟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或游泳。故地重游,回忆那不寻常的岁月太多了。

三、重难点的解决过程

1、具体研习“峥嵘岁月图”。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1)提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岁月稠”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一般分上下两片的词,其下片首句又称过片,在词中其承接过渡的作用。词的上下片下发也有分工,常常上片写景,下篇抒情,因此填词时非常注重过片。本词上片写独立寒秋,故地重游而看到的景色,自然而然的想到以前同学携手来游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中,在此过渡非常的自然,衔接也是非常的巧妙的。

(2)“峥嵘岁月”指的是什么?简析“稠”。

明确:① “峥嵘岁月”是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形象概括。毛泽东在长沙生活、学习、从事革命工作期间(1911—1925),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立的一座又一座的峥嵘的高峰。②“稠”形象地说明了世界变化的风起云涌。

(3)如何表现“同学少年”这个意象的?也就是毛泽东一群人的形象如何?

战斗岁月:携来百侣曾游,峥嵘岁月稠

年龄气质: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明确:江山:国家(指代)指代——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也就是部分代整体)。

这群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积极进取,斗志昂扬。

(4)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

明确:词人借对“同学少年”的回忆,流露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表现了他和革命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派、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豪情。

2、引导学生研习“中流击水图”。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1)当年,作者曾和蔡和森等数十名同学战友,在盛夏水涨的时候到湘江游泳,坚持不懈,知道隆冬季节,以此来锤炼自己的意志和胆识。现在,作者独立于橘子洲头,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不禁向同学和战友亲切发问,这一句既写出了当时的情景,其中又暗含了勉励之意,“遏”字,传神之笔,掷地可作金石之声,使我们彷佛看到了他们激昂的情态,好似听到了他们的豪言壮语!

(2)提问:“中流击水”这一幅图有何深刻意义?

明确:暗含着能在革命洪流汹涌之时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人应该是上面提到的“同学少年”,诗人巧妙地借用““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样的'图景,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形象的表达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壮志豪情。

(3)最后三句,多么大的气魄!这些青年是真正的风流人物,这样的人不主沉浮,谁又能主宰沉浮呢?y因此,我们说下片通过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达了诗人和战友们为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对上片的“谁主沉浮”提问做了回答。

3、学生再次朗读整首词,体会豪迈的气势。这些豪迈的气势从何而来?

(1)〈沁园春长沙〉意象美:

“意象”简释

意: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意象:带上诗人主观情感的物象。即:(物)象+(情)意=意象。

客观主观主观

从空间:山上的“层林”,江中的“百舸”,空中的雄鹰,水底的游鱼。

从状态:静态的火红的枫林,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这些景物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竞相向上、生机勃勃,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可谓“以壮景抒豪情”。

色彩美:“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文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等都极为准确精当。

4、“同学少年”是否就是《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

明确:《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指才华出众,品格超群,对历史发展有巨大影响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同学少年”正是这样的人物,他们意气风发,风华正茂、挥斥方遒,关心国家命运,富有斗争精神,正是革命的“中流砥柱”。

5、这首词怎样把写景、抒情完美的结合起来的?

①词的上片虽然写景,却处处借景抒情。

词以“独立”开篇,以江洲的背景,构成以词人为主体的画面,流露出词人激荡的思潮。生机盎然的“湘江秋景”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不仅仅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而且寄予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万山红遍”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也不仅仅是鹰鱼自由世界的展示,而且蕴含了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一个“怅”字更是词人由自然景观联想到人类社会与政治风云后发自心底的感慨。

②词的下片虽然忆事,但也不乏融情于事之处。

一“忆”直贯以下7句,描绘了早期革命者的群体英雄形象。“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展现了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艺术地回答了上片的发问。

小结:本文通过上片写景,描绘了一副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沧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片忆事,回忆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小结:本文通过上片写景,下片忆事,借景抒情,融情于事,表达了革命青年国家命运的感慨以及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6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沁园春长沙》,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沁园春长沙》排在中职语文教材基础版(修订版)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属于必读课文。本单元主要以提炼文章的主旨为学习的重点的,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情思,从而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会提炼和把握文章的主旨是这个单元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培养职校学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新诗属于文学作品,排在第一单元的《沁园春长沙》无可避免地要担当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并以其雄浑豪迈的情感担负培养学生提炼主旨的训练任务。本课具有明显的情感教育的优势。中职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毛泽东的词很多,不少词的艺术成就都在《沁园春长沙》之上,但《沁园春长沙》作为中职语文第二册的第一堂课,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的情感教育优势显而易见。

(二)教学目标

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同时语言精炼具有表现力,往往一个词就包含有丰富的内容。在欣赏诗词时,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展开联想和想象,来再现、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体味诗歌的意境。《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很出色的抒情诗,诗人借用古诗词的体裁抒发现代的革命激情,使古代的体裁焕发时代的生机。毛泽东的诗词不仅常常借用古诗词的体裁,在语言的运用上也是独具特色,其诗歌的语言精练又极具有表现力。根据课标和教材感悟诗情诗意的要求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培养兴趣,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掌握诗词规律,了解毛泽东诗词用语大气,意境开阔的特色。

除了要求在知识方面有所提高,在能力方面也又要求。诗歌要通过朗诵来进一步的体悟情感,因此要求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做到能够读出诗人大气开阔的胸襟。在感受宏阔的深秋意境同时提高形象思维能力。更加重要的是通过理解诗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掌握通过意象的分析鉴赏诗歌的方法。

学习诗歌不仅要学习诗歌的用词,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还要体悟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所以本课的情感目标是:通过意象的学习,发挥想象和联想,品味诗的意境,体味诗人在逆境寒秋中昂扬的情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职校的学生在初中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诗歌时只求解决字音形的问题和诗歌的主旨,而根据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不仅应掌握有关的诗歌的基础知识的运用,还要重视提高学习的审美情趣和品德修养,使之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要达到以上目标,就要求学生能够体味诗歌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而意境和情感往往是通过意象来表达的。因此就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诗歌的意象。于是我将准确的理解诗歌的意象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将通过重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来突破难点。

由于距离革命的年代有些远了,学生对有关革命的诗文有抵触的情绪,导致学生对诗歌创作的背景不熟悉,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且还没有形成通过联想、想象来体会诗歌意境的思维习惯,对意境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因此,我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味诗歌的意境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意象的分析引导学生体会意境,以此来突破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与学法

(一)说教法

诗歌有节奏和音韵的美感,要培养学生体味诗歌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就要使学生切身的体会诗歌最直接表露的美。而职校的学生不爱朗读,对诗歌感情的体悟也比较肤浅。出于对诗歌体裁的特点及学情的考虑,我采用诵读法为主其它教法为辅的综合教学法。

首先,采用诵读法。在课堂上播放示范朗诵、学生自读、全体学生齐读,穿插进行。通过诵读使学生体会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完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中关于诗歌语言方面的要求,同时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从而唤起他们的真情。另外,诵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其次,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情感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形象。通过直观的展示湘江秋景图等相关图片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和理解诗人的情感。

第三个方法就是提问分析法。在诗歌的分析过程中,我围绕教学的重点向学生提及有关意象意境的问题,让学生结合诗人和诗歌的创作背景,通过合理的想象与联想,体会诗人的革命情怀。如“看”字所领的意象色彩鲜艳,景色开阔,生机勃勃,让学生体会诗人不同于“悲秋”的主题,体现出对作者乐观态度与积极的心态。通过意象意境的分析,从而完成教学的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到诗人积极昂扬的情怀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说学法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教授学生课本上的知识,还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师还应当注意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思考探索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鉴于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师生多向谈话和提问研讨是我的策略。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讨论评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多媒体展示的图文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借景抒情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毛泽东是一位有政治家胸怀,军事家气魄,独具魅力的诗人,仅凭一首诗歌是不足以了解他的。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我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比较。学生在课堂上联想《沁园春雪》,有助于体会诗人广阔胸襟和磅礴的气势。另外,“知其人,知其文”,了解作者的生平对于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生在课外查找有关毛泽东的生平事迹,提高资料收集整理的能力,丰富自己的文学常识。

三、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与准备

学生的学习有一个与初中知识衔接的问题,所以设想在导入中联系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形成知识的系统联系,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热情,更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导入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如果导入吸引了学生,那么整堂课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十七八岁的中职学生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他们对未来的美好设想与十七八岁的作者的雄心壮志何其相仿。用十七八岁的花样年华和壮心引入课文,使学生自然而然进入特定的情景氛围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二)分步实施

第一步:朗读诗歌,感悟诗歌之美:诗歌的美在朗诵中得以最直接的感知,我在课上放朗诵的示范带,让学生对本诗的感情基调、气质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能初步感受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背景介绍。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广阔的层面上理解诗歌德主题和思想。只有指导学生了解作者创作这首诗时的相关创作背景,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本诗的主旨和作者的革命精神。

第三步:朗读、整体感悟。要求学生听录音感受,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用标准的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如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强化了感官和情感,以情感启迪思维,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通过讨论明确课文的几幅画面,提高学习的效率。

第四步:体味情感、品味鉴赏。诗歌是以高度概括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从细处着眼,抓住关键字句展开师生多向对话,师生互动,理解诗歌阔达的意境和豪迈的情感。并根据课件的直观与形象体味对比手法和意象的塑造,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诗歌欣赏的能力。领会作者主宰大地的博大胸襟和慷慨豪情,树立胸怀人民,心系祖国的情怀。

(三)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比较分析《沁园春雪》中的“风流人物”和《沁园春长沙》中的“同学少年”形象。

让学生各抒己见,突破创新,培养创新能力。

(五)结课

在结课前安排全班集体诵读,带领学生再次回味诗情,体悟诗境。然后对《沁园春长沙》的情感、主题和艺术特色做简要的回顾和梳理,并强调诗歌的鉴赏方法。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重点和难点,加深学生的印象。

(六)作业布置

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布置了以下作业,以巩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兼顾到全体学生的学习要求,是所有学生都有所收获。

①要求学生背诵全诗,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感悟,体会诗歌的美。

1、这首词上阕,下阕。体现出诗人的情怀。

2、找出上阕的文眼,并写出这个字统领的描写景物的句子。

3、找出下阕的文眼,并写出这个字统领的抒写情怀的句子。

4、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你想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谈谈自己的体会。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7

导语

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综观新高考以来的诗歌鉴赏提的误答原因有: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弱,对诗的感受浅薄。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家朱光潜也说,一般青年喜欢听诗而不喜欢读诗,这也说明现代学生在诵读、品读诗歌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俗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所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教学原则

单元教学理念:鉴赏诗歌是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精神活动,要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单元教学思路:

(1)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

(2)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

地位与作用:

老教材中42个单元只有一个单元是现代诗歌鉴赏,而《沁》则被编排在了这唯一的诗歌鉴赏单元的首位,新教材仅第三册就有三个诗歌鉴赏单元,而《沁》也被编排在了第一单元的首位,可见《沁》在现代诗歌鉴赏中是重中之重。如何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感悟理解诗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习惯,如何让学生步入正确的鉴赏诗歌的轨道,都取决于教师对《沁》这首诗歌的教读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这节课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教学安排:

1 教学内容:

通过阅读鉴赏,了解诗词的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真挚而豪放的感情,从而深入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2 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

(使用依据:电化教学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展示。电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电化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电化教学,使得语文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利用电化教学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 教学方法:

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确立依据见导语)

4 课时安排:

一课时

5 教学流程:

(一) 教学目标:

1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

2 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确立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主〉

(二)教学重点 :

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

(三)教学难点:

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确立依据:培养语感要靠读,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会主旨要靠对凝练的语言的揣摩和分析)

(四)教学设想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五)教学过程:

1导语: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式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师讲:著名诗人 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2(1) 学生齐背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另外一首《沁园春 长沙》

〈导入设计依据:〈沁〉是以古典诗词格律写成的一首现代诗歌,所以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了解有关词的背景知识,而学生在初中初步学过毛泽东的另一首〈沁园春 雪〉,由背诵〈沁园春 雪〉导入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

(2) 师点击“作者背景”并讲解

(3)本词写作背景: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的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是后作《沁园春长沙》。

〈设计依据: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

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

(1)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 播放朗读录音

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

〈设计依据:用标准的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2)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 (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

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

老师最后描绘:

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设计依据: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含蓄与凝练的特点〉

(4)再读,归纳概括内容,章法——参照一下思考题思考讨论

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图的?

全诗诗眼是什么?

第一问: 学生讨论后回答

上阕写景 描绘湘江绚丽多采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 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问:学生回答,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

第三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第四问:学生回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

〈设计依据: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师讲:诗歌是以高度概括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试体会下列红色字的好处

(1)独立寒秋

(2)层林尽染

(3)鹰击长空

(4)鱼翔浅底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设计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3品读,激情体验——联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写为具体可观 的形象

师讲: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

请学生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再脑海里绘出秋色图,老师点击四幅图画,让学生欣赏。

〈设计依据: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比较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不同,领略语言带来的无穷艺术魅力〉

4 师讲:下面让我们由本词展开联想,从自己的诗文词库里寻找与下面两句词意境相似的语句,加以品评鉴赏,对比感知毛泽东的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学生回答:柳宗元的“独钓寒江”学生齐背《江雪》

师讲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江”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近染”学生回答: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齐背〈〈山行〉〉

师讲解: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蓬勃发展。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补充: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设计依据: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人的革命豪情〉

5老师归纳小结并出示板书

上阕

万山红遍,(山上)

层林尽染;

眼 漫江碧透,(江中)

中 看 百舸争流。 色彩绚烂的秋景

景 鹰击长空,(空中) (画 图)

鱼翔浅底,(水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心 怅寥廓,

中 怅 问苍茫大地, 胸怀博大的凌云壮志(抒情)

情 谁主沉浮?

下阕

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峥嵘

书生意气, 同学青春年少

忆 挥斥方遒。 风华正茂

岁月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豪迈 到中流击水, 我辈破浪锐进

气概 浪遏飞舟? 奋然前行

〈设计依据:让学生系统直观的领会本诗 的内容、结构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本诗〉

6古诗词鉴赏指导

反复朗读、感知语言

体味意境、感悟挚情

把握类别、辨析风格

(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设计依据:贯彻执行“目标教学“的理念,总结教学流程,给学生一个有关鉴赏诗歌的完整的方法的指导〉

7布置作业:

用以上五点鉴赏方法激赏〈水调歌头 游泳〉

〈设计依据:练习巩固对以上鉴赏方法的掌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沁园春长沙》处于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要考虑到这是本单元的一篇基本篇目,属精讲课文。高中语文教材中中国现当代诗歌单元独此一个,而且这首词作为高一新生高中语文学习的开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本文无可避免地要担当起通过本课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

2、教材简析:

《沁园春长沙》采用的是用古典词格写新时代内容的“旧瓶装新酒”的形式,语言是精炼的,往往一个词、一句话就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教学时适宜用温故知新法,适当涉及一些有关诗词的常识,并指导学生体会词中借景抒情的手法。

3、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了解词的常识,掌握朗读技巧;培养学生掌握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并能独立分析诗词的能力。

b.教学过程:

合作学习,把握文中关键词的意思和作用,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怀。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写作背景,让学生在感受词的魅力的同时,体会毛泽东的伟人情怀以及他那种豪放雄奇的风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抱负。

(确立依据:新课改《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为主,让学生能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学生想象力和审美力)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了解词的创作背景,能够对本首词的内容进行正确地梳理。

2、反复诵读并能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难点:

1.掌握词中的意象和意境。

2、掌握本词借景抒情的手法。

(确立依据:培养语感要靠反复地诵读。而且通过揣摩和分析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有助于理解意象,感受意境,领会主旨。)

二、说教法

本课教学我准备采用情感教学法,图表教学法和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教学法。出色的朗读,和谐的音乐伴奏,显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案或图画,这些做法都强调了情感的作用,本课在课文导入时,用多媒体显示资料图片,配合时代背景,然后播放配乐朗读。诗配以乐,诗配以画,创造出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在分析这首词的上下阕时,我都使用多媒体显示图表来配合教学,对重点词语作形象的描绘和提点,引导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反复的推敲,进一步领会整首诗的意蕴,体会借景抒情的特点。

(依据:图表教学法,能把重点难点表现清楚,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能使教学过程清晰,重点突出,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学法

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我打算让学生以“朗读——想象——感悟”式的学习方式为主,以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文章内容。

(依据:《新课改》要求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了解学习的对象,自主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四、说教学程序

1、导入(结合资料图片介绍背景知识导入课文)

(多媒体出示一组杜甫等人的诗歌)古代诗人笔下的秋天多是感伤的,萧条的,肃杀的,但我们今天学一首词,一反过去一般旧诗词中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赋予秋天新的含义,这首词的秋天在作者笔下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一首关于秋天的词《沁园春长沙》。

(使用依据: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充分合理地利用电化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得语文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引起阅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2.解题及背景知识简介

①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

②关于词的相关知识

包括词、词牌、沁园春这一词牌的由来,词的分类,词的主要流派等等。

(依据:学习应当是“接受”和“探究”的和谐统一,不能忽视对必要的知识的传授,对于刚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增加知识的积累是必要的。)

③关于本词的写作背景(依据:《新课改》提倡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

3.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

①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

(依据:用标准的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②初读,入境,审美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老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

③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请两名同学分别用优美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依据:《新课程》提倡学生要了解诗歌、散文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语言含蓄与凝练的特点。)

4.文本研习

(1)借助问题思考讨论,分析全词。

①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②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学生讨论、回答以后,老师加以明确。

①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采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②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依据:诗歌重在多读,并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2)感受“看”字领起的秋色图,回答问题。

①在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图的?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②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仔细品味文中“独立、染、击、翔”等词的好处

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意象和意境:

意象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意”指的是创作主体的思想感情,“象”指的是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是带有诗人情感的客观事物。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依据:意象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所以对于一首诗词的鉴赏,我们一定要抓住其中的意象和意境,因为诗人的情感是通过意象表达出来的。)

⑶词人面对着这一幅生机盎然的秋景图想到了什么呢?生机盎然的景色想到:“谁主沉浮”。

(依据:让学生理解这个句子的作用是承上启下,由上阙的写景转为下阙的抒情)四人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下阕,思考以下问题: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b、这些“同学少年”是怎样的一群人?

c、最后三句有什么作用?

老师明确: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词中管这样的句子叫“换头。”

b、这些“同学少年”是包括作者在内的青年革命家,不但要主宰世界而且能够主宰世界,他们有雄心,有才干,敢实践,他们代表了国家与民族的希望,是未来革命的精英。

c、既是对上阕“谁主沉浮”的回答,也是以有力的问句收束全篇。

⑷归纳总结,体会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

作品通过对大好河山的描绘,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考,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昂扬的革命斗志和顽强的革命精神。

5.作业:

背诵全文

附: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词眼:看忆

上阕——看:总领七句

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秋景图

下阕——忆:总领八句

回忆了青年时代在长沙的一段峥嵘岁月

上阕写景言志——言什么志?

下阕忆事抒情——抒什么情?

心怀天下的宏伟抱负意气风发的革命豪情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9

各位领导: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长沙》。为了说明我的教学设计理念,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说明:一、对教材的认识;二、教学目标的确立;三、重点难点的定位;四、教学方法的运用;五、教学时间的安排;六、教学流程的设置;七、作业的设计。

导语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

一、对教材的认识

20xx年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把“现当代诗歌”确定为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并且以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中新生语文学习的“卷首语”,与20xx年人教版的语文课本相比,明显具有两大优势:

1.承上启下,由易到难的认知教育优势。高中现当代诗歌教学承接了初中语文第五、六册现代诗歌的教学内容,教材按照诗歌——散文——议论文——文言文的结构安排,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情感教育的优势。高一的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毛泽东的词很多,不少词的艺术成就都在《沁园春长沙》之上,但《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一新生的第一堂课,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不管编订者的是否有此意图,教材的情感教育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1.通过对诗歌的吟诵,训练学生的语感;

2.明确诗歌的意象;

3.培养学生以伟人为风范、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操。

确立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

三、重点难点的定位

重点:诵读诗歌

确立重点的依据:《沁园春长沙》是一首词,词是诗歌的一种,因韵成诗,合曲为歌。诗歌原始的表达方式是吟唱。我们现在学习诗歌,固然不要求吟唱。但诵读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诗歌学习的重点在于读,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词的节奏,体会诗词浓郁的感情。

难点:诗歌的意象。

确立难点的依据:初中诗歌教学研讨的要点是诗词的大意和诗歌的思想感情,“意象”没有作为要点进行学习。而“意象”是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诗词鉴赏的考查内容之一。

四、教学方法的运用

本课我将借助多媒件课件,采用启发式进行教学。

教法选择的依据:诗歌的意象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易于学生接受,把相关意象通过多媒体手段来表现,能营造更为深远的想象空间,利于启发学生思维。

启发式教学利于协调师生的双边活动,有助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五、教学时间的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流程的设置

导语:毛泽东,中国的伟大领袖,也是以为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毛泽东酷爱古典诗词,他的一生,不仅在临窗伏案时,就是在戎马倥偬之间也不断地默诵吟哦,写诗作词。据毛泽东图书管理员统计,毛泽东生前认真批注、圈画过的诗词总计在1590首以上,一般性翻阅、欣赏的至少在20xx首以上,凭记忆手书的有117首,其中有许多长篇叙事诗。毛泽东不仅鉴赏古诗词,而且也挥笔创作多首诗词,并自成一家。著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他在各个时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势和中国人民从 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初中我们学习了《沁园春雪》,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把它背诵出来?

(1) 学生齐背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另外一首《沁园春 长沙》

导入设计依据:〈沁〉是以古典诗词格律写成的一首现代诗歌,所以教学时必须让学生了解有关词的背景知识,而学生在初中初步学过毛泽东的另一首〈沁园春 雪〉,由背诵〈沁园春 雪〉导入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

作者背景

当时中国摆脱漫长的封建帝王统治仅十五年,各种政治势力角逐激烈,农民运动迅速发展,革命斗争形成高潮,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对革命运动加以镇压。毛泽东为躲避追捕南下路经长沙,面对滔滔江水,念及革命斗争,国家前途,回忆学生时代豪情壮志,触景生情,写下这首词,抒发自己心志。

设计依据: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

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

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

设计依据:用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

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

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

老师最后描绘: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设计依据: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含蓄与凝练的特点。

再读,归纳概括内容,章法——参照一下思考题思考讨论

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图的?

全诗诗眼是什么?

第一问: 学生讨论后回答 上阕写景 描绘湘江绚丽多采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 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问:学生回答,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

第三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第四问:学生回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

设计依据: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师讲:诗歌是以高度概括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试体会下列红色字的好处 (1)独立寒秋(2)层林尽染(3)鹰击长空(4)鱼翔浅底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设计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品读,激情体验——联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写为具体可观的形象。

师讲: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

请学生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再脑海里绘出秋色图,老师点击四幅图画,让学生欣赏。

设计依据: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比较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不同,领略语言带来的无穷艺术魅力。

师讲:下面让我们由本词展开联想,从自己的诗文词库里寻找与下面两句词意境相似的语句,加以品评鉴赏,对比感知毛泽东的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学生回答:柳宗元的“独钓寒江”学生齐背《江雪》

师讲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江”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近染”学生回答: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齐背〈〈山行〉〉

师讲解: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蓬勃发展。

老师提问:古人笔下的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 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采,充满生机?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补充: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 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设计依据: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人的革命豪情。

老师归纳小结并出示板书

设计依据:让学生系统直观的领会本诗 的内容、结构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本诗。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上阕——独立寒秋图

湘江秋景图

看:总领七句 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秋景图

下阕——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

忆:总领八句 回忆了青年时代在长沙的一段峥嵘岁月

上阕写景言志——言什么志? 心怀天下的宏伟抱负

下阕忆事抒情——抒什么情? 意气风发的革命豪情

七、作业的设置

本课的作业可设置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巩固题。(解决字音、词义、特殊语法现象等问题的落实。)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百舸( )争流 浪遏( )飞舟

挥斥方遒( ) 峥嵘( )岁月

2.“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中“粪土”的用法及含义。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的“击”、“翔”分别好在哪里?

第二部分:兴趣拓展题。(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理解的程度选择题目。)

1.谈《沁园春长沙》的色彩美。

2.谈《沁园春长沙》的情操美。

3.谈《沁园春长沙》的意象的选择。

4.谈《沁园春长沙》上下阕的内在联系。

古诗词鉴赏指导

一、反复朗读、感知语言

二、体味意境、感悟挚情

三、把握类别、辨析风格

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五、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设计依据:贯彻执行“目标教学“的理念,总结教学流程,给学生一个有关鉴赏诗歌的完整的方法的指导〉

布置作业:用以上五点鉴赏方法欣赏《浪淘沙 北戴河》。

设计依据:练习巩固对以上鉴赏方法的掌握。

补充说明:教师教学预案只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教学的一种预设,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确保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次序等。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大家。鞠躬。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0

1、说教材

《沁园春长沙》出自高中第四册《词二首》,必须考虑到这是高中新诗单元中的一篇基本篇目,属课内讲读课。《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高中学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新诗属于文学作品,高中语文教材中新诗单元独此一个,无可避免地要担当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

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形象是诗的本质。在分析诗词时,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底蕴,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来再现、丰富和补充作品中的形象,这是欣赏诗歌的关键。又因为《沁园春长沙》采用的是用古典词格写新时代内容的“旧瓶装新酒”的形式,语言是精炼的,往往一个词、一句话就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在教学时适宜用温故知新法,在电脑板书上简要指点词的章法,体会词中借景抒情的特点。据此,本课定下了“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诗歌的神韵能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形成一种时空艺术,使学生忘却自我,融入作品的意境之中。所以,本课定下了“掌握诗词规律,提高朗读能力”的教学目标。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可见语文课具有思想情感教育的特点,所以本课确立了“学习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的抱负”这一教学目标。

在具体一节语文课的组织上,教学重点的确立既关系到教材中知识重点的确立,又关系到通过知识重点教学发展能力等问题。诗歌是通过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思想感情的,体会形象是诗歌欣赏的重点;《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都规定高中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而学生对诗歌创作的背景不熟悉,还没有形成通过联想、想象来体会诗歌意境的思维习惯,对意境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因此,本课确立“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借景抒情的特点”为教学重点。

2、说教法

真正要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就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优化教学方法。本课以电化教育辅助实施情感教学法和图表教学法。语文教学不仅是认知活动,也是情感活动。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高。教师采用生动的导语,酝酿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学生会由此产生一种情感反射,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形成一种与教材内容相应的情绪氛围。

情感的产生往往来自于直观的、生动的、具体的形象。运用电化教育优化演示,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进入和理解意境。出色的朗读,和谐的音乐伴奏,显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案或图画,这些做法都强调了情感的作用,以情感启迪人的思维。本课在课文导入时,用电脑显示资料图片配合教师介绍时代背景,然后播放著名播音艺术家的配乐朗读。诗配以乐,诗配以画,创造出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图表教学法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整体性三大优点,能把重点难点表现清楚,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抓住关键字词,使用简洁的文字,用各种简单的线条勾勒,能使教学过程清晰,重点突出,提高教学效率。在分析这首词的上下阕,我都使用电脑显示图表分析配合教学讲解,简要指点章法,对重点词语作形象的'表示和提点,引导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反复的推敲,进一步领会整首诗的意蕴,体会借景抒情的特点。

3、说学法

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在弘扬人格精神,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方面还有明显的不足。学生不是作为自觉的学习者能动地走上主体位置,而是教师把他们当作主体。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课前预习时我布置学生根据意境绘制“万类霜天竞自由”和“浪遏飞舟”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象思维能力。在课堂上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评点谁的画更符合词的意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只作简单的启发、引导。以图带文激发兴趣,对图质疑加深理解,以图助读背诵课文。图文结合使学生体会到借景抒情的特点,提高鉴赏能力。我在运用情感教学法时还注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任务和时代要求,号召“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顺利通过会考,勇敢迎接高考,确立以天下为己任的雄心抱负,做21世纪的主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挖掘教材蕴含的艺术美,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性,学生逐渐明白诗歌的感情是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要充分发挥联想、想象,用诗的规律去看待诗。

4、说教学程序

本课的教学过程如下:①结合资料图片介绍背景导入课文。②播放课文配乐朗读录音创造出形象的艺术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③感受“看”字领起的秋色图,学生回答问题。④小结上阕,学生评点两幅“万类霜天竞自由”图的优劣,背诵上阕。⑤理清“忆”字领起的战斗生活,学生回答问题。⑥小结下阕,学生评点两幅“浪遏飞舟”图的优劣,背诵下阕。⑦总结全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⑧布置学生预习下一课《水调歌头游泳》,及时迁移本节课的诗歌鉴赏能力。

精心设计板书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目标教学的发展,板书设计也应突出教学目标和重点,与当堂教学内容相对应,概括更丰富的知识类项;同时还要精练,才能有使用价值。在电脑动态板书中,用不同的色彩加以点缀,使板书更加美观,活泼生动,鲜明醒目。而小结课文时写在黑板上的板书,则概括、系统地归纳本节课的重点。

《沁园春长沙》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毛泽东的诗词达到了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学习他的诗歌要运用形象思维,遵循“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规律。图表教学法具有直观性、形象性和整体性三大优点,能把重点难点表现清楚,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出来,有利于在诗词教学中“把文字、声音和形象三者结合起来”。这首词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战斗生活的回忆,颂扬了当时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提出了革命的领导权问题,艺术地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的光辉思想。全词分上下两阙,分别写景、述怀、叙事、抒情,寓有提问、作答。图示以揭示词的构思为重点,分别以“看”、“问”、“忆”、“记”提领,通过宏阔的深秋意境衬托毛泽东同志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既突出了主题,又反映了写法。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1

1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通过沁园春长沙教案学会划分诗歌的层次,再通过沁园春长沙赏析来层层深入地理解诗歌

⑵、能力目标——学会欣赏诗歌的画面美、通过朗诵沁园春长沙原文来培养朗诵能力

⑶、情感目标——感受毛泽东的那种以国家为己任的伟人气概

2学情分析

在沁园春长沙优秀教学设计中高一的学生在必修一学习了《静女》、《氓》、《离骚》、《短歌行》等诗,对一些基本的'手法,如比喻、拟人、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都有所了解,掌握了基本的读诗的方法,但是未能很好地读懂诗词而词又是刚接触的一个新的内容,学生对主旨的把握就更加有难度了前一阶段,我们已向同学们介绍了词的相关基本文学知识,并且了解了读词的方法,即从诗人、诗题、注释、诗文四个方面着手鉴赏诗歌,在鉴赏诗文时特别要注意划分“起——承——转——合”四个层次,连贯地来理解诗的主旨本课主要是检测同学们对读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诗歌主旨的把握程度另外在前一阶段的诗词朗诵中,发现学生们一般不会投入情感去朗诵,这对诗歌的理解又是另一个障碍本课希望通过各种朗读形式来培养一定的朗读能力,以朗读促理解。本沁园春长沙教案的教学课型为新授。

3重点难点

⑴、教学重点: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通过阅读,能够体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诗句。

⑵、教学难点:抓住作者内心的情感,同时把握作者是怎样运用对比的手法来体现自己远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的。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2

一、教材的分析与处理。

基于上述的分析,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抓住关键词,理清思路。2通过多次朗读体会诗歌意境。3学习本文含蓄凝炼极富表现力的语言。4学习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感。

综观高考诗歌鉴赏题误答的原因主要是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较弱,对诗词的感受浅薄。基于这一原因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反复诵读。体会意境、揣摩语言。教学难点是:鉴赏词作的意境。

二、教学方法和教具。

《沁园春 长沙》是诗歌鉴赏单元的起始课,对后面的诗歌教学起到领起示范的作用。因此不但要教会学生鉴赏本词,还要让学生学会鉴赏诗词的方法,本课的教学方法是以朗读、设疑、讨论法为主,以点拨比较法为辅。通过这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早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早在初中时我们就欣赏过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 雪》师生共同背诵,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毛泽东同一词牌的作品《沁园春 长沙》。

(二)介绍背景。主要从两个方面介绍。一方面是当时社会的大背景,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另一方面是毛泽东活动的小背景,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所谓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通过背景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的主旨,体会作者的革命精神)

(三)多种形式的朗读。朗读是诗歌教学的有效手段,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朗读才能更好地领会诗歌的意境。只有通过朗读才能准确地把握诗歌的韵味。在朗读这一环节我是这样安排的。

1、教师在《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的音律伴奏下,范背全词。主要目的是用标准的语言规范学生,激发他们背诵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沉浸在词的感情氛围中。

2、让学生自由朗读。朗读前教师作诵读提示,这首词朗读时应注意:“上片”的“看”字和下片的“恰”字都是领起字,这两个字后要稍作停顿,突出领字的作用;“看”字所控七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3、再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词。

4、最后让学生齐读。

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通过反复朗读能够加深学生对词作的感悟,能够领会作者的情感。

(四)赏析部分

1、理清思路,从整天上把握文章内容,体会词的意境。让学生用语言再现当时的场面,启发学生描绘壮丽的湘江秋景图,尽量让学生把自己置于诗的境界中,让学生用心体会伟人在逆境中,站在橘子洲头,描绘的却是一幅充满生机的秋景图。面对眼前景物,诗人自然会勾起对往事的回忆。全词表达出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壮志。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设计4个小题,用多媒体显示给大家,这几个问题我是按照由浅入深来确立的,主要通过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完成(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词,避免将词理解得支离破碎。)

为了加深对词作的理解,让学生再次诵读全词,然后找两名同学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来描述词的上下阙,学生描述之后,教师在描述,在教师描述时,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通过想象在脑海里形成画面。(这样既时学生领会了诗歌语言比散文语言更含蓄凝炼又极富表现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里,形象思维能力,加深了对词作的理解。)

2、诗歌是用高度概括、含蓄、凝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意境全出,写尽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而在《沁园春 长沙》的上阙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词语也有很多,让学生体会“独立寒秋”的“独立”,“层林尽染”的“染”“鹰击长空”的“击”,“鱼翔浅底”的“翔”,如果把这些词语换成其它的近义词可不可以,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让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回答,教师做适当的评说(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把握全词的基础上从细处理解词人炼字炼意的功夫,以及不同词带来的不同表达效果。在对字词赏析后,还要加深对具体词句的把握,我把上片的第一句话“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做为重点分析。这个词句里将“独立”前置,增强了表现力,它用一个“特写”镜头把人物从景中推出,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我们说孤独的诗人最见个性,让学生把毛泽东的“独立寒秋”与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晏殊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进行意境比较。教师指导学生比较意境要从“意”和“境”两方面来考虑,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讨论明确了毛泽东的“独立寒秋”更抒发了一种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通过比较,加深了学生对全词意境的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鉴赏诗词的方法,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情景交融是本词的主要表现手法。在体会情景交融时可以通过朗读、设疑、讨论、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展开热烈的讨论。重点体会上阙景中是如何显情的,下阙情中又是如何见景的,在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

(五)、延伸比较阅读

将《沁园春 长沙》与欧阳修的《秋声赋》节选部分做比较。让学生主要从意境和表现手法来比较,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各组派代表谈,教师做结(比较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古代文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心情写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然后教师总结全文。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有感情)

2、把《沁园春 长沙》与《沁园春 雪》进行比较

(七)板书设计:我的板书设计是从内容、结构和表现手法来设计的,能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词。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3

导语

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综观新高考以来的诗歌鉴赏提的误答原因有: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弱,对诗的感受浅薄。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家朱光潜也说,一般青年喜欢听诗而不喜欢读诗,这也说明现代学生在诵读、品读诗歌上下的功夫远远不够。俗语也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所以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单元的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为主,教学重点必须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阅读鉴赏这方面。鉴于此,特制定以下几点宏观的教学原则

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言外之意,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1)通过不同方式的“读”让学生循序渐进的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体会诗中浓郁的感情。

(2)通过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通过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的主旨和意味,增补诗中没有说出的内容,表达独特的感悟,缓缓咀嚼出诗歌的滋味。

教学设计

42个单元只有一个单元是现代诗歌鉴赏,而《沁》则被编排在了这唯一的诗歌鉴赏单元的首位,新教材仅第三册就有三个诗歌鉴赏单元,而《沁》也被编排在了第一单元的首位,可见《沁》在现代诗歌鉴赏中是重中之重。如何指导学生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感悟理解诗歌,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习惯,如何让学生步入正确的鉴赏诗歌的轨道,都取决于教师对《沁》这首诗歌的教读方法和策略,因此上好这节课具有深远而积极的意义。

教学安排:

1、教学内容:通过阅读鉴赏,了解诗词的写作特点,体会文中所表现出的真挚而豪放的`感情,从而深入诗歌所创造的艺术境界。

2、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

(使用依据:电化教学具有声、光、形、色同时再现的特点,能够对知识加以形象化、立体化展示。电化教学在培养学生素质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电化教学,是提高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利用电化教学,使得语文知识形象、逼真、多渠道、多形式、多侧面传输给学生,利用电化教学能充分展示文中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去感知具体的语言信息,以引起阅读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教学方法:朗读与鉴赏、评说相结合。(确立依据见导语)

4、课时安排:一课时

5、教学流程:

教学目标:

1、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

2、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3、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确立依据:教学大纲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读,以把握作者感情和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为主〉

(二)教学重点:反复吟读,体会深秋意境,领会作者情

(三)教学难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

(确立依据:培养语感要靠读,理解诗意,感受意境,领会主旨要靠对凝练的语言的揣摩和分析)

抓住诗的思路,反复朗读,着重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而具体、深入地感受诗的意境,学习诗人的宽广襟怀和昂扬的革命精神

(五)教学过程:

1、导语:毛泽东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他在各期的诗词或抒情或咏物或怀古,描写了世间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形式和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

臧克家说过:“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3(1)学生齐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泽东另外一首《沁园春长沙》

雪〉,由背诵〈沁园春雪〉导入目的在于温故而知新〉

(2)师点击“作者背景”并讲解

(3)本词写作背景:1925年2月,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的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并独自去橘子洲头,是后作《沁园春长沙》。

〈设计依据:学习诗歌要“知人论世”,才能从更广阔的面上理解诗歌主旨和感情〉

反复朗读,深入领会本词的意境和词人的胸襟

1)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播放朗读录音

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

〈设计依据:用标准的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

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2)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老师最后描绘: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设计依据: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含蓄与凝练的特点〉

4)再读,归纳概括内容,章法——参照一下思考题思考讨论

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

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图的?

全诗诗眼是什么?

第一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上阕写景描绘湘江绚丽多采的秋色图

下阕抒情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

第二问:学生回答,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

第三问:学生讨论后回答,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第四问:学生回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

〈设计依据: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5、师讲:诗歌是以高度概括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试体会下列红色字的好处

(1)独立寒秋

(2)层林尽染

(3)鹰击长空

(4)鱼翔浅底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设计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6、品读,激情体验——联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写为具体可观的形象

师讲: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

请学生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再脑海里绘出秋色图,老师点击四幅图画,让学生欣赏。

〈设计依据: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比较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不同,领略语言带来的无穷艺术魅力〉

7、师讲:下面让我们由本词展开联想,从自己的诗文词库里寻找与下面两句词意境相似的语句,加以品评鉴赏,对比感知毛泽东的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学生回答: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学生齐背《江雪》

师讲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江”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近染”

学生回答: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齐背〈〈山行〉〉

师讲解: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蓬勃发展。

3)老师提问:古人笔下的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采,充满生机?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补充:

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设计依据: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人的革命豪情〉

8、老师归纳小结并出示板书

上阕

万山红遍,(山上)

层林尽染;

眼漫江碧透,(江中)

色彩绚烂的秋景

(画图)

鱼翔浅底,(水底)

万类霜天竟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胸怀博大的凌云壮志(抒情)

谁主沉浮?

下阕

结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同学青春年少

忆挥斥方遒。风华正茂

岁月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到中流击水,我辈破浪锐进

气概浪遏飞舟?奋然前行

的内容、结构和艺术特色,整体上把握本诗〉

9、古诗词鉴赏指导

反复朗读、感知语言

(二)体味意境、感悟挚情

(三)把握类别、辨析风格

(四)明辨手法、把握技巧

(五)明析典故、加深理解

〈设计依据:贯彻执行“目标教学“的理念,总结教学流程,给学生一个有关鉴赏诗歌的完整的方法的指导〉

10、布置作业:用以上五点鉴赏方法激赏〈水调歌头游泳〉

〈设计依据:练习巩固对以上鉴赏方法的掌握〉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沁园春·长沙》出自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第一单元,这首词作为高一新生高中语文学习的开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高一的学生正值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时期,《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斗志。毛泽东的词很多,不少词的艺术成就都在《沁园春·长沙》之上,《沁园春·长沙》作为高一新生的第一堂课,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更引导学生对“青春的价值”进行思考。要想上好一堂课,最基本的是要对教材及其课程安排的目标有具体得分析和了解,于此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学习词的有关知识,了解词牌名“沁园春”;理解词的意象,把握本首词的主要内容。

2、学习古典诗词“情景交融”艺术手法,赏析其妙用和艺术效果。

3、感悟词人改造世界的宏伟志向和坚定信念,学习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阔大胸怀,领略词人救国救民、砥砺自我的火热激情。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接下来分析的教学重、难点将会为教学设计提供一个可靠的依据。教学重点为理解词的意象,把握本首词的主要内容,学习“情景交融”艺术手法,赏析其妙用和艺术效果。教学难点为学习词人以天下为己任的阔大胸怀,领略词人救国救民、砥砺自我的火热激情。

二、说学情

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接触的正式的第一堂语文课,在这以前,我们虽然已经对高中语文的编排体系、教学内容、学习要求和高考语文的一些特点给学生讲解过,学生已初步明白了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些要求,可能对高中语文有了一定的新鲜感和较浓的兴趣,但这毕竟是学生进入高中以后所接触的第一课,这堂课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高中语文的信心,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兴趣,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再加之《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高考的《语文科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高中学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尤其是对高考题的第二卷中诗词的鉴赏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新诗属于文学作品,高中语文教材中也仅此这一个单元,所以不可避免地要担当起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的重任。

三、说教学方法

《沁园春·长沙》是诗歌鉴赏单元的起始课,对后面的诗歌教学起到领起示范的作用。因此不但要教会学生鉴赏本词,还要让学生学会鉴赏诗词的方法,本课的教学方法是以朗读、设疑、讨论法为主,以点拨比较法为辅。通过这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

上课伊始,我将请学生回忆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登上高处眺望的感慨,如曹操和陈子昂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由此导入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

这一设计意图在于从对登高远眺的感慨入手,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情感奠定基础,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从而使他们在进入诗歌后能更好的理解词的情感。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诗词的学习,朗读环节非常重要,因此我会进行范读,请学生划分节奏,自由朗读诗作。

1、请学生结合课前预习,说说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请学生明确这首词创作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2、请学生明确“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词的标题,由此总结词的知识:词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题材,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每一首都有词牌,我们本首词的词牌就是“沁园春”,不同词牌规定着各种词调和词体都有特定的字数、句数、和格律。

析试题是理解诗词的基础,这一问题的设置是让学生养成析试题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上能对诗作的背景有较宏观的了解。

3、了解了作品的相关写作背景之后,我将请学生结合课文注释,通读全词,理解词作大意,并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词作一共描绘了哪些图景,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能概括出:独立寒江图、湘江秋色图、峥嵘岁月图和中流击水图这四幅图景,这一环节的设置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全面把握词作,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研读诗歌,深入分析

1、独立寒江图

进入研读环节后,我会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体会词的意境。

(1)首先请学生朗读前三句。

(2)请学生说说大意并回答词中的“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呢?

使学生明确起句“独立”二字破空而来,以“寒秋”“橘子洲”点明时间、地点、独立的形象,北去的江流,又有“寒秋”着色,便有了无限的涵咏之味和沉郁的豪迈之气。起句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环境等因素,所以可以概括为独立寒秋图。同时明白“独立”不能改成“站立”或“直立”,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词人中流砥柱的气概。

2、湘江秋色图

紧接着,我会让学生用语言再现当时的场面,启发学生描绘壮丽的湘江秋景图,尽量让学生把自己置于诗的境界中,让学生用心体会伟人在逆境中,站在橘子洲头,描绘的却是一幅充满生机的秋景图。诗词是用高度概括、含蓄、凝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思想感情的,因此词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

(1)让学生自主体会“看万山红遍”的“看”领起以下七句,引导学生结合词句进行思考:“看”字统领哪些意象?学生能在我的点拨下能体会到:山、林、江、舸、鹰、鱼。

(2)我会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这几句中,哪些字用得好?并阐述理由。引导学生得出:遍、染、争、击、翔。“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字写出了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染成的一样十分壮美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大有燎原之势。“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神态。

3、峥嵘岁月图

对下阕的学习我会从“忆”字入手,通过词人呈现的回忆片段,引导学生感受词人当年的意气风发。通过学生为回忆片段拆分结构,让学生感受到词人画面选择的精炼与独到,感受诗词中的含蓄美。全词表达出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壮志。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设计2个小问题,用多媒体显示给大家:

(1)下阕中的哪两个字标志着作者由上阕的眼前写景的描写转入对往事的回忆?

(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结构的作用是什么?

这几个问题我是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来确立的,主要通过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完成,目的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词,避免将词理解得支离破碎。

4、中流击水图

为了加深对词作的理解,我会让学生再次诵读全词,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通过想象在脑海里形成画面。这样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也能加深对词作的理解。

除此之外,我还会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写“中流击水图”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讨论,让学生切实地明白词人对上阕谁主沉浮的回答,从而感受毛泽东宏大的宇宙般的气度与豪情。

另外,情景交融是本词的主要表现手法。在体会情景交融时可以通过反复朗读调动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展开热烈的讨论。重点体会上阙景中是如何显情的,下阙情中又是如何见景的,在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

(四)巩固拓展,提升认知

在学生整体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适当拓展,可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种目的,我会播放毛泽东青年时代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谈谈应该做一个怎样的青少年。帮助学生升华主题,让学生在交流中巩固对这首词的感知。在此环节,学生有自己的思考,言之有理即可。这样做不仅帮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印象,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

最后,我会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侧重从升华情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总结:我们通过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感受了伟人的情怀,我们要将伟人的情怀内化为自己的学习动力,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做,可以加深对这篇课文的综合掌握。

(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

为了落实分层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作业,我的作业设计为:

1、收集关于毛泽东的其他词作。

2、对比《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总结毛泽东的诗作风格,写一个500字的小论文。

由学生自选完成一项即可。这样设计作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让学生完成课下作业时有选择性,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写作业,另一方面是让学生能把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以一种更新颖的方式记录下来。

五、说板书设计

为了帮助大家正准确地把握本节课的重难点,设计了如下的板书。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5

今天我说课内容是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我将本次说课分为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教学过程、自我评价五个部分。

【说教材】

《沁园春·长沙》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向青春举杯”“吟诵青春”这一板块。本词词中有画,刻画了四幅图景: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说学情】

高一学生

【说任务】

基于以上学情分析,再结合专题教学要求和本科特点,依据新课标语文课程目标的三维设计,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词的常识,掌握朗读技巧,学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②体会宏阔的深秋意境,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学习,把握文中关键词的意思和作用,体会词的意境,感受作者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词的魅力,体会毛泽东的伟人情怀以及他那种豪放雄奇的风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的抱负。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确立了本文的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的分析,背诵这首词

难点:体会深秋意境和体会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使命感和远大抱负

【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12345……具体介绍如下

1、情境导入

放投影片毛泽东诗词手迹,听配乐朗诵带。介绍毛泽东在长沙橘子洲头的记游之作这抒写旧地重游,抒发激情壮志。

2、初读感知

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圈点法自由朗读文本,激励学生在初读文章的同时,注重自主体验,启发学生整体感知全文,从而提升语言表达、分析归纳、自主学习等相关能力。

3、赏析品读

我将综合运用提问法、讲解法、点拨法、启发法、评价法、激励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集体朗读、自由品读、自主思考、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学习过程,体会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思想感情。,整体把握形象;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情感特征。抓关键词句理清思路,通过重点字句分析之后,为突破重点,更好地把握文本主旨准备。

①词的上阙写景。作者旧地重游,先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随着视角的变化,动景与静景结合,远景与近景交替,思路开阔,面对寒秋严霜万物生机盎然、勃发的场面,词人思绪万端,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表现出诗人豪迈的气概及博大的胸怀。万人皆悲的秋景,在作者眼中却呈现出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

②词的下阙由景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阙集中描写了主宰大地命运的青年革命家群像,正值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有火一样的革命热情,有敢于藐视一切反动派的气魄。正是他们,主宰而且能够主宰这个世界。

词人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板书设计】综观全词,作者造像写意、借景抒情、深沉发问时;怀人忆事,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江图

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

中流击水图(有个好板书,但格式不太会弄,拿这个顶包吧)

4、拓展延伸

课下找到毛泽东另一首词《沁园春·雪》进行对比阅读。

【自我评价】

充分体现了先生后师的原则,任何环节学生先行,以学生为主导。实施过程时注意事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不要只关注明星学生。

第五篇: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就是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教学与教法、教学过程来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是表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抱负和蔑视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毛泽东的诗词很多,但《沁园春•长沙》作为中职学生的必读课程,对学生进行革命理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的优势显而易见。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于中职生,对诗歌有一定了解,但由于学生基础薄弱,缺乏进取精神,学习的主动性欠缺,有很多梦想,但是并不去付诸实践。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朗读,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品味关键词的传神之妙。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会阅读和鉴赏其他现代诗歌的一般方法,理解诗歌的意境。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感受诗人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培养职校生开阔胸襟,树立远大志向。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的理解诗歌的意象。

难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味诗歌的意境。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1.诵读法:出于对诗歌体裁的特点及学情的考虑,我采用学生自读、个别学生试读、全体学生齐读,将学生带入诗的意境,逐步使他们体会到诗的语言美、节奏美,提高他们的文学修养;

2.提问分析法:通过问答的方式,活跃学生思维,让学生开动脑筋。

学法:1.勾画圈点法:老师将重难点勾画出来,学生在书本自行勾画,课后可复习加深记忆;

2.朗读法:诗歌要通过多读去理解诗歌中的真正内涵;

3.讨论法:发挥学生的长处,但此种方法对学生自身的能力要求较高,可在课堂上灵活运用。

六、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准备课堂中所需资料。

(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毛泽东不同时期的照片来导入,向学生提问来引出作者。

(二)时空链接,知人论世

幻灯片放映不同时期毛泽东的照片,采用教法的情景设置法,利于学生更直观的感知作者,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适当补充知识有利于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创设情景,假设“你”是作者,在当时的情境中会看到什么?会比作者精彩还是稍有逊色。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播放诗歌朗诵的视频,学生听读。通过听读,让学生初步感受词中强烈的抒情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再次播放视频,让学生跟读,感受诗歌的画面美,读诗歌高低起伏的节奏、读诗歌大气豪迈的情感。

(四)深入文本,品读鉴赏

1.采用情景设置法、提问分析法、勾画圈点法来讲解。

2.理清词的思路,把握内容。学生活动:上阙写了什么内容?下阙写了什么内容?上下阙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教师明确:上阙写景,下阙抒情。上阙提问,下阙回答。

3.播放配有诗句的图片,学生分组讨论找出关键字。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找出关键字,适时点拨学生抓住“遍、尽、透、争、击、翔、竞”等关键的词语,透过这些关键的诗眼、词眼来感受景物特征。通过图片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图片内容,但是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可在课堂中灵活调节。主要讲解四幅图,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

(五)课堂小结

1.采用集体诵读法。幻灯片展示诗词每一小句的首字,让学生集体回想本句内容,达到诵读的目的。2.回顾梳理整节课的内容。

(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词。

2.将诗词用散文化的语言翻译成诗歌。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优点: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2.抓住中职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精神追求。

缺点:1.还要多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概括能力,有许多学生心里明白但无法用精美、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2.在朗读诗歌部分用的时间过长,赏析时间不够紧凑。

下载《沁园春·长沙》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沁园春·长沙》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沁园春 长沙说课稿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1、说教材 《沁园春•长沙》出自高中第四册《词二首》,必须考虑到这是高中新诗单元中的一篇基本篇目,属课内讲读课。《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 1、说教材《沁园春长沙》出自高中第四册《词二首》,必须考虑到这是高中新诗单元中的一篇基本篇目,属课内讲读课。《语文教学大纲......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语文组张怡君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 导语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文学艺术也起源于诗歌。一个人文学素养,文学趣味的高低主要看他对诗歌的感悟和鉴赏能力如何。综......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及教案

    沁园春·长沙 说课稿今天我说课内容是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我将本次说课分为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教学过程、自我评价五个部分。【说教材】《沁园春·......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1(推荐)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下面我准备就教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加以说明。一、说教材: 1、教......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推荐阅读]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基础教研组 刘梅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篇目是《沁园春 长沙》,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上缴稿

    《沁园春·长沙》说课稿 芜湖三中语文组 曹蓝田 一、地位与作用 新高考以来的诗歌鉴赏题的误答原因有:轻读诗,重做题,平时阅读品质不良,缺乏阅读激情,语感弱,对诗的感受浅薄。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