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八单元教案

时间:2019-05-15 01:07: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年级第八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年级第八单元教案》。

第一篇:一年级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教案

主备人:张克敏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小鸡、小鸡、小狗、小马这四种小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知道青蛙冬眠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子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种小动物的特点。2.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复习要求学会的7个生字及竹字头。2.复习要求会认的8个生字。

二、创设情境,感知“小画家”是谁?

1.教师出示电脑课件“雪地背景图”加上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冬天到了,有一天下了一场大雪,地上、树上、房上全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雪,整个大地像铺上了白地毯。这天我还邀请来了一些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看看它们是谁呀!教师点击鼠标,电脑屏幕依次出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图。教师接着说:“它们可是了不起的画家,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学生读课文。

三、借助课件,感悟“小画家”作画。

1.在学生读课文后,提问: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演示课件:鼠标点击小鸡,小鸡在雪地里走,脚下留下小鸡的脚印(竹叶):鼠标点击小狗,小狗在雪地上走留下(梅花);小鸭小马在雪地上走留下(枫叶和月牙)这样的脚印。

2.提问: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会画什么呢?请同学看大屏幕说一说。3.让学生观察大屏幕,理解“竹叶、梅花、枫叶、月牙”指的是什么/“竹叶”是竹子上面的叶子,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这里指小鸡的爪子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也说明了小鸡爪子的形状。

“梅花”,冬天开放,梅花是由几个花瓣组成的。这里指小狗的脚印像梅花。“枫叶”是一种枫树的叶子,出示枫叶实物让大家看枫叶的形状。“月牙”这里是说小马的脚是月牙形状的。4.出示电脑课件:

(1)出示:四种小动物和一些小动物们的脚印

(2)请同学操作电脑鼠标,把小动物的脚印用鼠标拖动到小动物下。如果摆得不对,脚印还回到原位。

5.学生看大屏幕说说它们会画什么?

四、多种形式朗读,读中感悟。

1.尝试性朗读。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要求读正确、流利。提示注意第一句的感叹号,要读出喜悦的心情。第三句四个并列的小分句,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2.老师用问题提示引读。

(1)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谁?学生读:“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它们是谁;怎么画画?学生读:“小鸡画竹叶,„„几步就成一幅画”。谁没有参加?他在洞里睡觉啦!

(2)提问:青蛙为什么大白天在家里睡觉呢?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联系已有知识,动脑筋思考后得知青蛙一到冬天,不吃不喝地睡在洞里叫冬眠。3.分角色朗读。女同学读一二五六句,男同学读第三、四句。4.全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动手画画,感知“小画家”的作品。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

小鸡会画(竹叶),小鸭会画(枫叶),小狗会画(梅花)小马会画(月牙)2.不会画的学生可以完成课后练习3连一连,读一读。

六、以“课件”为凭借,指导背诵。

七、延伸扩展:启发学生思考:

(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什么样的作品呢?(2)还有哪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八、作业布置

(1)小鸡会画()()。

(2)小狗会画()()。

(3)小鸭会画()()。

(4)小马会画()()。

板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鸭 小鸡 小马 小狗

13.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鼓励学生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设法解决。

重点: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准确掌握“找、看、放、升”的字形。理解“到处、升高”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形象揭题,学习生字

1.出示“乌鸦”图(板书:乌鸦)。

2.乌鸦虽然全身乌黑,长得不好看,可是很爱动脑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乌鸦的课文(板书:喝水),注意看老师写“喝”字,想一想:“喝”

为什么是口字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端正地拿书,专心看书,认真听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词儿连续,句子不读破。读完后给课文第一段标上序号。

三、以读为主,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乌鸦为什么要喝水呢?谁来读一段?(出示课文第一段)(2)“渴”是个生字,再读两遍。想一想,“渴”为什么是“氵”?(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点拨:一个人淌了很多汗,太阳又火辣辣地照着,感觉很渴。想想看,“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会是什么样呢?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看?

(4)乌鸦跑了许多地方去找水,真着争啊,谁愿意再读读第一段?注意“找”是翘舌音,全班多读两遍。

(5)他读出了乌鸦着急的样子,全班读一读。2.学习第二段。

(1)这时,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多高兴啊!谁来读一读这句?“瓶”是后鼻音,再读一读。(出示第二段课文)

(2)“看”是生字,再读几遍。我们有时为了看清远处的东西,会这样做:(老师手搭凉蓬做出远望动作),所以这个生字可以用什么好办法记呢?(3)乌鸦看见一个瓶 子里有水,可是,乌鸦喝不着水,这是什么原因呢?谁业读第二句?

(4)学生观察插图或实物,想象或演示乌鸦把嘴伸进瓶口喝不着水的情景。乌鸦多着急啊,谁再来读这句?

(5)谁来读最后一句,注意“怎”和“呢”读音,多读几遍。3.学习第三段、第四段。

(1)请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三、四段课文,想一想,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2)请学生个别朗读三、四段课文。(出示三、四段课文)(3)教师引读:乌鸦想出的办法是_学生接读第四段。

(4)乌鸦把小石子怎么放进瓶子里的?谁来演给大家看看?学习“放”,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5)引导学生观察:随着投放石子的增多,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学习“升、高”,“升”就是升旗的“升”,“高”就是“高矮”的“高”。(6)演示乌鸦喝着水的情景。乌鸦多高兴啊,请学生读最后一句。

四、朗读课文,巩固生字 1.个别读,齐读全文。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描一描生字,记一记“找、怎、呢、法”的字形。完成课后练习2里4个的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鼓励学生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设法解决。

重点: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准确掌握“找、看、放、升”的字形。理解“到处、升高”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认读本课生字 二.朗读课文

三.实践活动

1、探究活动。

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乌鸦喝水的小实验。

2、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体会“渐渐”一词的含义。

3、比一比,看谁想的办法比乌鸦的好。同时也可随学生说的进行演示。

四、识字写字

1、学生自己在课文里找到要求会认的和要求会写的字,连词勾划,再读一读。

2、指导”喝、渴“两个字的区分。

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怎样记住?(喝水需要用口,口渴需要水,渴字是三点水旁)

3、小结:我们通过形近字比较识记生字。找一找,生字中还有哪些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字形相近?你能用这个办法学习其它生字吗?

4、学生汇报。

五、写字指导。

1、复习笔顺规则: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

2、找一找,哪几个字写的时候是从左到右?

(法、找、许)

3、这几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六.课堂总结。

14.小蜗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规范书写5个生字,认识部首“子”“王”。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好久”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四季特定的景象,感受故事中“反复”表达。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识记1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模仿运用故事中的“反复”表达。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谜语导入

1.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大家瞧:(PPT出示谜语)“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打一动物)”(师举手示意,让生举手回答)对啦,就是这可爱的小蜗牛(PPT出示小蜗牛图片)。2.板书课题《小蜗牛》

师板书“小 牛”(出示蜗牛图片)看图识字“蜗”(口述:一只„„的小虫子(写“虫”旁);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写“口”);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写“内”)读准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今天,我们就和小蜗牛一起去感受一年四季的变化。1.阅读《小蜗牛》绘本

(一)自学

2.过渡:同学们,想和蜗牛一起玩吗?那就跟随蜗牛一起走进课文吧!请同学们看自学要求(幻灯片出示自学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 2.标注自然段 3.圈画生字词

(二)自学检测

1.明确自然段(小组长快速检查小组成员标注情况)2.个别生接力读课文(师相机纠正,引导)3.齐读(注意停顿)

(三)群学

过渡: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蜗牛带我们走了那几个季节吗?(春夏秋冬)

小蜗牛还要给同学们介绍新的生字朋友,同学们想交朋友吗?那现在就和蜗牛一起去认识吧!同学们看群学要求:(PPT出示要求)1.组长抽生领读生字 2.男女生分别领读文中生字词

3.对学互考生字,给自己认错的生字做上标记,再请人教读几遍。

(四)群学检测

1.自读带音生字,数出自己能认读的个数。2.小组展示读带音生字 3.齐读带音生字

4.生生提醒(学生自己提醒所认生字当中应该注意的地方)5.去音齐读 6.个别生挑战读

7.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巩固

(五)拓展巩固迁移 1.认读生字词语 ①齐读词语

②选自己最喜欢词说话 ③走迷宫游戏巩固

2.选词填空“孩子 玩具 回来” 3.认识新偏旁“子”“王” 4.看图识字(课后练习题)三.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全班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词串复习1.读词串。

2.读句子。(重点句子填空读)二.精读课文,随文认写生字。

(一)学习第一 二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运用“旁边”一词。小红的旁边坐着()文具店在我们学校的()

2.学第二自然段,引读:①春天来了,太阳出来了,冰雪(),小树()(板书: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

②春天来了,多好玩啊,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它会玩(),会玩(),会玩(),还会玩()。③随文写“玩”字

(二)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春天多美好,小蜗牛决定出去痛痛快快地玩。

1.引读:小蜗牛(爬呀,爬呀),它看见了小树()。一天过去了,蜗牛妈妈想,怎么还没回来,小蜗牛()它看见了树叶(),一个月过去了,蜗牛妈妈想,怎么还没回来,小蜗牛(),它看见了碧绿碧绿的草地上长着()(板书:夏天来了,草莓结果了)。小蜗牛要回家了,它(),终于爬回了家,告诉妈妈()。2.随文写“回”字 3.齐读第三自然段 4.理解“好久”一词。

(三)学习第四 五自然段

1.引读:妈妈知道已经是(),让小蜗牛去()。(积累“几颗草莓”)小蜗牛(),爬了好久才爬回来,对妈妈说()。2.板书(秋天到了,树叶全变黄了)3.随文写“全”字

(四)学习第六 七 八自然段

1.齐读六 七 八自然段 2.发现不同季节树的变化。板书(冬天到了,树叶全掉了。)

3.分角色朗读

(五)学习“反复”手法 1.引读三 五 七 自然段,小蜗牛(),好久才()。它说...........2.体会“爬呀,爬呀”的表达,(个别生展示读。)变式训练——用“爬呀,爬呀”说话 迁移训练——用“反复”的表达说话。

(六)看图读文

连线练习:将图画与对应的段落连起来 三.书写指导

(一)整体认读生字,标注拼音

(二)观察结构,明确书写顺序规则 “对 好 ”——左右结构,从左写到右

(三)观察笔顺,师范写。

依次观察生字笔顺,(幻灯片依次出示生字书写顺序)

(四)生描红,练习写

(五)小组评比,展示交流。1.小组评比

2.选个别生作品展示(投影仪展示)3.生生评,《小兔运南瓜》 教学目标:

1、动脑筋想出小兔把南瓜运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教学重难点:

说出小兔运南瓜的办法,知道什么办法好,好在哪。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发挥学生的想象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话题

小兔的妈妈生病了,想吃南瓜,让小兔到菜园里去摘一个,一会儿,小兔就来到菜地里,只见南瓜个个都是又大又圆,还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呢!小兔就高兴地摘下一个。

二、观察图画,理解图意

1、(出示课件1)。

(1)、南瓜是什么样的?小兔的表情又是怎样的?他在想什么呢?(2)、小组讨论,并选代表发言。(3)、全班交流。

2、(出示课件2)(1)、仔细观察图3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图上都有谁?他们的表情怎样?他们会说些什么?

(2)、分小组,针对以上的问题进行交流。(3)、各组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三、大胆想象,交流办法

南瓜被小兔运回家了,小白兔到言底是用什么办法把又大又圆的南瓜运回家的呢?聪明的小朋友,让我们开动脑筋,看谁想出办法最合理。

1、小组讨论交流,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多角度想出办法。

2、全班交流,师要提醒学生的方法是否可行。(讨论评议)

3、比一比哪种运瓜的方法最合理有效,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师要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主张,只要能说清楚理由,都应给予肯定。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4、指导阐述运瓜的具体过程,并引导学生把方法说具体、明白、清楚。

四、编故事

选择一种自己认为好的方法,把三幅图连起来。编个“小兔运南瓜”的完整故事。

(1)、同桌互相编故事。《小兔运南瓜》精品教案设计(2)、推荐两三名讲得好的学生,把故事讲给全班听。(3)、听后评议,师适时给予鼓励。

五、课后延伸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想的办法画出来,补充第二幅图。

六、合作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你愿意把你的所得告诉大家吗? 语文园地八(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学习目标

1.认识新字,巩固识字写字。2.积累词语,向父母表达新年的祝福。重点:巩固识字、写字,积累词语。难点:学会写祝福的话语。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识字加油站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爱我吗?我是一位老师。我是学校的一位老师。

二、讲授新课。

1.师出示生词卡片:学校、老师。2.谁会大声地读给全班同学听。3.指名读,开火车读,抽读。

4.同学们,你们爱妈妈吗?妈妈是干什么的? 5.指名说,师贴卡片:医生。

6.生认读新词:医生,学生找到相应生字卡片:医生。

7.妈妈在哪个地方当医生?

8.师板书:医院,生找到相应生字卡:医院。(练读以上生字,形式多样,人人过关为主)9.同法学习生字词:工厂、工人、军队、军人。

三、指导书写生字“工”“厂”。1.师范写,并指名说说书写规则。2.生练写生字,先描后练,并积极展示。

四、师总结并拓展。

我们今天又学会了这么多新词,学会写2个生字,我们高兴吗? 字词句运用

一、谈话导入。

1.师出示课件:生字宝宝开花了,你们想看吗? 2.总结:生字宝宝真有趣,一个字可以组两个词。3.谁会读:皮(果皮)(树皮)。指名读,开火车读。

二、读词,学会组两个词。

1.出示卡片“法”,分小组讨论组词。

2.比赛组词,看哪组又快又好,优胜者得一面红旗。

3.同法学其他生词:旁边、两边、许多、也许、到处、四处、学生、生气。4.全班开展读词比赛。

三、拓展。

师出示其它生字,考察学生组词能力,组的词越多越好。

四、做一做。

1.出示课件,欣赏贺卡。

(1)导入:新年快到了,我们都会做贺卡送祝福,你打算做一张什么样的贺卡呢?我们先一起欣赏一下,仔细观察这些贺卡是怎样制作的?(2)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各种形式的贺卡。

师:你觉得这些贺卡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制作的? 2.计划制作贺卡。

新年快到了,你想向谁赠送贺卡表示祝贺呢?你准备制作一张什么样的贺卡?你想对赠送的人说句什么祝福的话?(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对学生的祝福语句加以指导)

3.学生自制贺卡,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贺卡。(1)介绍材料,并提出制作时产生的垃圾放在收集盘中,保持卫生。(2)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装饰。(3)在贺卡上写祝福的话。

4.做好的贺卡放在展示台上,交流贺卡的制作。

第二课时

(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学习目标:

1.书写规范汉字,认识两种新笔顺规则。

2.能有节奏地朗诵古诗,了解古诗所表达的大意,激发对古诗的兴趣。重点:学习两种新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难点:能正确朗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教学过程: 书写提示

一、认识汉字“小、水、月、问”。

1.师出示第八单元会写字卡片,抽读汉字,重点抽查“小、水、月、问。” 2.课件演示“小、水、月、问”四个汉字笔顺。3.说说上面四个汉字共有几画。

二、学习“小、水、月、问”的笔顺规则。

1.观察课件中“小、水”两个汉字的书写笔顺,先中间后两边。2.按此规则,学生在书中田字格练习书写“小、水”。3.同法指导学生“月、问”。强调笔顺规则:先外后内。日积月累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古诗,你们想听吗?

二、学习。

1.多媒体课件播放《风》,引导学生欣赏。2.老师范读。

3.请学生认真观察图,互相说说图中画的是哪句诗的景物? 4.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诗读顺、读熟。5.学生尝试说说诗的大致意思。6.教师抽查。

7.教师学生评议,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8.教师引导学生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将你今天的收获讲给你喜欢的人听。

2.课外阅读。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春节童谣》。

第二篇: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

《识字8》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针对课文的特点,在初步理解谚语的意思,初步感受谚语的美;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发学生主动地留心身边的科学,对科学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学习目标】

1、认识“初、眉”等10个生字,会写“北、南”等5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和了解谚语的美。

3、有主动积累谚语的愿望,能在积累谚语的同时增长知识。【课前准备】

1、学生用识字卡。

2、教师用识字卡。

3、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谚语,它不仅告诉我们很多知识,而且方便我们的生活。和它交上朋友是很有意思的,现在我们就来学几个。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小声地讲课文,把课文中的生字勾画出来,再把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互听。

3、学生说说自己的记字方法,教师注意总结推广学生中好的识字方法。

4、教师出示字卡,指名学生读、齐读、抢读。

做找字游戏:将本课的识字卡摆在桌上,教师发字音,请小朋友赶快找出来。(也可以小组做这个游戏)最后,开火车读字。

5、再读课文,要求认准课文中的生字,读通课文。

三、写字教学

1、请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看看该怎样写才好看。

如,“北”字,谁来提醒小朋友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北的反义词是什么?(南)你会写吗?你觉得这个字的哪部分最容易写错

(注意里面不是“羊”)

3、学生描红,书写。

4、学生写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总结、表扬写得好和进步大的孩子。

四、自读课文

布置课下收集谚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生字

1、自读生字。

2、教师指名、齐读。

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整体感知课文。

⑴ 教师范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整体感知谚语的特点,这些谚语读起来押韵,有节奏,像诗一样,很美)

⑵ 自己读一读,感受感受。

2、理解课文内容。

⑴ 多媒体课件演示夜空月相变化的过程:

课文中哪一句说的是这个情景?

(师解释农历、娥眉、团圆)

⑵ 第二句:结合观察课文插图,了解“北斗”,简介北斗星的指向。

⑶ 读第三、四句,知道“蜻蜓低飞”“大雁北飞”“燕子南归”都与天气变化有联系。让学生通过读文,自悟上述现象各预示了哪些变化?

⑷ 学生自读领会“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⑸ 朗读全文。

3、积累。

⑴ 记背本课谚语。

⑵ 交流收集到的其他谚语,并说说谚语的意思。【谚语】

十雾九晴。(这里的雾指的是辐射雾,即日落后由于地面辐射降温而形成的一种雾)

雨过天青。(天空纯蓝,往往出现在雨后,比较纯净而显青)

天上星星跳,风雨就来到。(因星光闪耀往往反映出大气不稳定)

东虹日头西虹雨。(天气系统一般自西向东移动。虹在东面说明阴雨天气移过此地,该地天晴;反之,虹在西面预示坏天气移来。虹是“日照雨”的产物,即内紫外红光弧)

人黄有病,天黄有雨。(天黄一般是由于空气中水汽、尘埃较多,预示将要下雨)

朝霞暗红雨凄凄,晚霞青白行千里。(由于朝晚霞的色彩鲜艳程度与空气中水汽含量密切相关。空气中水汽多时,呈暗红;水汽少时,呈青白)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晕指的是由卷层云而形成的晕圈)

朝有破絮云,午后雷雨临。(意思是说,当早上出现有棉絮状的高积云时,往往预示着将有雷雨天气的降临)

课后练习:

把你收集到的其他谚语写下来。

————————————————————————

————————————————————————

————————————————————————

————————————————————————

教后反思:

30《棉花姑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在教学中着重指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让学生了解各种有益的鸟类和益虫的不同作用,重体验,轻说教,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常识的兴趣。【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1~4自然段,认识7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请、帮”。

2、通过情境创设、角色体验,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初步培养孩子读懂一句话的能力。

4、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出示棉花图片)

1、读准音:重点指导学生读准轻声。

2、观字形:发现“姑娘”两字共同点。

二、初读,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圈圈生字朋友。

2、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 读新词:可恶 蚜虫 治病 盼望(随机点拨“蚜”、“盼”等生字的识记方法)

⑵ 长句停顿指导。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⑶ 交流有关“蚜虫”的信息,学习新词“可恶”。

⑷ 有感情读第一自然段。

三、再读,练说主要内容

1、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划故事中出现的小动物。

2、练说主要内容:

棉花姑娘请()、()和()帮她治病,最后()治好了她的病。

3、学习新词:

“啄木鸟”:正音,想想“啄”的这一点像什么?

“七星瓢虫”:知道为什么叫七星瓢虫吗?随机学词:斑点。

四、学习第一组对话

1、指导朗读“请你帮我捉害虫吧!”。

指名读──齐读。(教师通过范读、评价、语言渲染等多种手段指导学生读好请求的语气。)

2、指导朗读燕子的话。

⑴ 自由读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培养孩子读懂句子的能力)

⑵ 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在交流中落实“只会”等词的意思。)

⑶ 指导学生读好燕子的话。

⑷ 师生合作读对话。

五、学习第二、三组对话

1、同桌合作自由练习。

2、朗读反馈。

六、课中操

七、分角色朗读

八、多形式巩固生字

1、生字打牌比赛。

2、猜字谜。

3、完成连环画 :

第一幅图:完成练习“把生字宝宝送回家”。

第二──四幅:指导书写生字“请”“帮”。

第五──六幅:课后填空,下节课交流。

《棉花姑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瞧,今天,赵老师带来了什么?(棉花)仔细看,棉花什么样的?

2、你们知道,这雪白的棉花都能做些什么吗?

3、点击,出现题目。(齐读)

二、细读、感悟

1、第一自然段。

⑴ 棉花姑娘老远就听到了你们的声音,可是今天,他不能来了,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看课件)

⑵ 小朋友,棉花姑娘怎么了?(指说)

是呀,她心里多难受呀!你能试着读出她伤心、难过的样子吗?(自读)

⑶ 指读。

2、第二自然段。

⑴ 可怜的棉花姑娘被可恶的蚜虫咬得遍体鳞伤、疼痛难忍,这可怎么办?这时,一抬头,看,谁来了?(指说)棉花姑娘们,你们有什么话,有什么请求快点告诉燕子姐姐吧!(指说)

⑵ 你们在请求燕子姐姐,那一定能读好这句!(指读)

⑶ 听,燕子姐姐怎么说的?(听配音)

棉花姑娘们,燕子的话,你们听明白了吗?(指说)

燕子姐姐帮不上忙,感到很抱歉,你能读好他的话吗?(指读)

⑷ 现在,你愿意分角色读好他们的对话吗?(同桌练练)鼓励学生加上动作。

3、自学三、四自然段。

⑴ 燕子姐姐不好意思地飞走了,棉花姑娘眼看叶子上的蚜虫越来越多,难受极了,他还会请谁来看病呢?

(下面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从 3、4自然段中任选你们最喜欢的一段,进行分角色朗读)

⑵ 小组自读3、4自然段,师参与学习。

⑶ 小组汇报,师生随时注意点评。

⑷ 现在,想把2、3、4段分角色演下来吗?(找几位)其他小朋友边看,边思考这项练习,会做哪道就做哪道。(指说)

4、第五自然段。

⑴ 小朋友,燕子、啄木鸟、青蛙都不能帮棉花姑娘捉身上的害虫,这可怎么办呀? 4

棉花姑娘身上的伤口更多了,疼得呜呜的哭起来,谁来救救她呀?只见,一群圆圆的小虫飞来了,看,是谁呀?(齐说)

⑵ 小朋友都认识他,棉花姑娘认识吗?(指说)谁还想惊奇得问问?

⑶ 你能做这可爱的小虫向棉花姑娘介绍一下自己吗?(指说)多了不起的小虫呀!能把蚜虫消灭得干干净净!你能读好他的话吗?(指读)

5、第六自然段。

⑴ 大家看,在七星瓢虫的医治下,这时的棉花姑娘怎么样了?(指说)

⑵ 谁愿意读读最后一段?(指读)你为什么这么高兴?(指说)

⑶ 是呀,棉花姑娘的病终于好了,正为他高兴呢!谁还为他高兴?(指读)

(配上点音乐,齐读)

⑷ 如果能高兴得背下来就好了。(指生试背)

三、通读全文,扩展练习

1、通读全文。

2、想想,生活中,你还知道谁会捉害虫? 板书: 30.棉花姑娘

笑了 害虫 ——— 益虫

飞虫 ——— 燕子

树虫 ———— 啄木鸟 田间害虫 ————青蛙

蚜虫 ———— 七星瓢虫 课后练习:

一.给下面各字组两个词。

星()()雪()()

请()()帮()()

就()()只()()二.照样子写一写。

碧绿碧绿的叶子

碧绿碧绿的________ 雪白雪白的棉花

雪白雪白的________ 粉红粉红的桃花 粉红粉红的________ 通红通红的晚霞

通红通红的________ 教后反思: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索中认识生字,读懂故事,初步了解“地心引力”,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中的科学奥秘产生兴趣。【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球、玩”等6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能读懂课文的内容,对“地心引力”现象发生浓厚的兴趣,并大致了解这一科学常识;从而地身边的一些科学现明探求的欲望更强。【教学重点】

识字、朗读课文。【教学时时】

2课时。【教学媒体】

生字卡片、录音机、教学媒体。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

3、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教学过程】

一、导 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纸飞机吗?你在玩纸飞机的时候最希望的是什么?(学生各抒已见,预测学生理:最希望纸飞机能飞得更高更远„„)好,现在你们想玩一次吗?我们来比一比谁的纸飞机飞得高、飞得远。(学生放飞自己的纸飞机)。

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高,多远,最后它们总是全掉下来。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我们读懂课本上的故事。(板书课题),你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力争把课文读流利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句子读正确,标出自然段,教师巡视。

明确读的要求,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昨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录音范读。

低年级的学生模仿能力很强,录音范读不但吸引学生,而且有利于让学生学会怎样读出有请求的语句。

3、模仿录音练读,同桌为一组互读要求读正确。

学生互相读,有助于朗读能力的提高。

4、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教师指导。

5、感悟地球爷爷说的话:读了地球爷爷的放在,他们知道了什么?

(4个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再汇报)

三、识生字

1、在书上圈一圈,读一读。

2、“我是小老师”用卡片考一考同桌。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教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认小组比赛的形式读。(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得全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

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总结谈话

关于我们的一球爷爷还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呢!只要大家能多看多想,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字,用生字扩词。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了解了地球爷爷的手。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朗读课文,学习写字。

二、复习和生字

1、卡片认读生字和词语。

(学生先独立认读,最后集击掌边认读所有的词两遍)

三、练习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练习。

2、分组分角色进行表演朗读,准备比赛。

⑴ 练习读好小猴子的话。(欢快2段,请求有礼貌4段,奇怪8段。)

⑵ 练习读好小兔子的话。(有礼貌6段,奇怪9段。)

⑶ 练习读好猴爸爸的话。(慈祥、和蔼)

⑷ 练习读好地球爷爷的话。(声音缓慢、粗壮有力)

3、表演情朗读比赛。(自编自演)

分角色朗读能使学习更好地感悟课文内容,进而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四、指导写字

1、读读要写的字组词。

2、说说字的结构。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重点指导跳、刚。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教师有针对性的范写,培养学生良好观察习惯,主动学习的意识。

五、拓展活动

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了,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

(自由想像说)

六、作 业

找找有关地球知识的书刊,读一读,并带到学校来和同学交换着读。

【板书】

地球爷爷的手

地心引力

课后练习: 一.我会填: 7

1.我能说出有关地球的“手”的事。

地球爷爷的手是。2.地球爷爷的手可以让成熟的桃子掉下来。

地球爷爷的手可以是让。二.照样子,写词语。例:又大又红

又()又()又()又()又()又()教后反思:

32《兰兰过桥》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本篇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一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发展。同时,通过一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启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识字教学上采用先读书,再识字的倒置法。【学习目标】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两种桥及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识字、写字;难点是如何理解这些神奇的桥。【教学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桥的知识。〖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识记生字。

一、激趣导入新课

1、借助图画或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赏兰兰过桥的片断,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兰兰过桥。

二、初读课文,引导思考

1、师:我想:好多同学都过过桥,而兰兰过的桥跟我们过的可不一样。究竟哪点不一样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2、学生小声读课文。要求:

⑴ 画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⑵ 想一想,兰兰过了哪几座桥?

3、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学习生字、生词的情况。

4、回答“兰兰过了哪几座桥?”(潜水桥和塑料桥)

三、师:好,让我们先来过一过潜水桥

1、清大家先找到写“潜水桥”的段落,认真地读一读。想想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

2、再读一读,让我们像兰兰那样过一过这座桥,体会体会走在这座桥上的感受。

四、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

师:谁能说说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是说“潜水桥”的特点)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归纳“潜水桥”的特点:

1、架在水面上。

2、用玻璃砖造的。

3、像一座长长的透明的房子。

师:说说你走过这座桥的感受好吗?

学生可以说课文中兰兰的感受(鱼在周围游,船在桥顶上驶来驶去),也可以说自己通过想象的感受。

五、师:这座特别的“潜水桥”我们已经走过了。现在,我们把这座桥的生字学会好吗

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兰 桥 座 特 结 实

1、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让学生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

2、这几个生字中哪个最不好写?

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师进行书写指导。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的一部分

课堂订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识记生字。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走过了“潜水桥”。这节课我们走一走兰兰过的另一座桥,好不好?

二、学习“塑料桥”这一部分的内容

1、提示学习方法。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有了过“潜水桥”的经验。大家回忆回忆,“潜水桥”是怎么过的?

⑴ 找出这座桥的特点。(与平常的桥不一样的地方)

⑵ 说说我们走在这座桥上的感受。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⑴ 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塑料桥”的特点:

轻巧,便于携带,塑料做成,空气做填充材料。

⑵ 说说走在上面的感觉:

“又平又稳”。学生说出自己想象出来的感觉也可以。

4、走过了两座神奇的桥,你有什么想法?

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他们创造的愿望,对他们合理的新想法要热情鼓励。如果有时间,可让学生把自己的设计画下来,再相互交流。

三、书写本课余下的生字

出示生字:顶 野 取 提 术

1、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让学生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

2、这几个生字中哪个最不好写?

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师进行书写指导。

提示:“野”左边的“里”字,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取”左边的“耳”字,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余下的部分

五、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用“顶、提、特、轻、奇”口头组词语。

六、完成课后练习第4题

比较句子,让学生说体会。(第二句比第一句具体、形象)【板书设计】

兰兰过桥

“神奇”

1~4

5~9

潜水桥

塑料桥

(玻璃、透明)(轻巧、方便)课后练习: 一.我能填。

一()大河

一()桥

一()房子

一()管子

一()雨衣

一()专家 一()蝌蚪

一()小鸟

一()果园 二.照样子,写句子。

例:兰兰下了车,一边采野花,一边往前走。

1.妈妈一边(),一边()。

2.()一边(),一边()。教后反思:

33《火车的故事》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启发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多方位去探究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亲自动手,自主实践,勇于探究,解放学生的眼睛,使学生的个性与多种能力得到和谐发展。力求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法,变讲为导,自主质疑、以读代研,读中感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主体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教学目标】

1、认读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课文中几种火车的特点。

4、了解我国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的大好形式,了解现代化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结合对课文内容理解,了解火车的演变历程。【课时安排】 二课时。【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揭题。

谈话导入:谁见过火车?你见过什么样的火车,能给大家说一说吗?

2、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火车的故事》,火车会有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

1、揭示读课文的要求。

2、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

3、听录音范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4、你喜欢哪个小节就多读一读?

5、想一想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6、出示词语卡片抽读,齐读,开火车。

7、分小节读课文,你喜欢读哪段就站起来读给大家听。要读的流利。

三、联系插图,精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飞驰而过”是什么样?用手来笔划一下飞驰的样子。

2、出示挂图,观察这是什么车?

3、指导朗读。

4、学习第三小节,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哪种火车?

最早的火车什么样?最先进的火车什么样?

5、小组讨论,画出有关的词句。

6、指名汇报学习成果。

7、出示挂图、观察、有四种火车。

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火车、磁悬火车。

8、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

9、各小组自由结合学习4、5、6、段,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选出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四、质疑

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和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朗读课文,分段朗读,齐读。

2、出示生字卡,认读。

二、分析记忆字形

1、认读生字,巩固字音。

2、自行分析字形,识记生字,并想想识记方法。

3、交流自学情况。

哪些字和学过的字很像?进行比较。

名──各

友──发

4、哪些字是由学过的字换偏旁组成的?

如:动──运 新──亲

5、口头组词。

三、指导书写

1、“成”的笔顺 “晚”的笔顺。注意占格的位置。

2、学生先描红,在书上临写。

3、再在本上练习写字。

4、练习组词扩词。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四、实践活动

你想象中的新型火车是什么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小组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画下来展示给大家看。

【板书设计】

火车的故事

蒸汽机车

内燃机车

磁悬浮火车 课后练习:

1.我会选字组词。

玩 光()

()里

()上()字

()年

()笑 2.连一连。

小明成了

绿色环保型火车 机车带动

飞驰而过 一列火车

一节节车厢 磁悬浮火车是

一名火车司机

教后反思:

34《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低年级语文教学要紧紧抓住儿童的心理特征,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为一体。寓知识的传授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学习中,在此之上,培养学生思维,训练其语感,提高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故事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趣中学,学中用,用中悟”。《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教学设计,力图落实和体现上述教学理念。为了从知识、能力、情感三角度落实好本文的教学,我在设计中还充分考虑到教材的特点,儿童自身的特点,抓住“六”个字──“变”、“趣”、“演”、“引”、“板”、“读”,进行全文的设计。【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词,会用“快活地”造句;进行“感叹句”和“疑问句”句式的训练。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激发学习情绪。自学课文。结合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试读课文。理清层次、分段。范读课文。复习生字词。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朗读全文。简要复述。【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发学习情绪

这两天,小朋友们都在观察小蝌蚪,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认识自己的妈妈,它们就去找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

(揭示课题,“蝌蚪”(kē dǒu))

二、自学课文

揭示自学要点:

1、小蝌蚪为了找妈妈,向谁去打听的?

2、最后小蝌蚪在哪儿找到了妈妈?它们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

三、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词

结合学生回答上面的两个问题,出示下列词语。

鲤鱼 让学生看插图,认识鲤鱼的模样。

guī

乌龟

提示学生注意“龟”的下半部是“”不是“电”,“L”一笔上面不出头。

dūn

可指名一学生做“蹲”的姿势;发音强调韵母是un;教学字形时,提示学生注意“蹲”的右上部“酋”里面的一短横不能丢。

让学生联词。(例:披上大衣、大地披上绿色的新装、披星戴月。)

碧绿

让学生组词造句。(例:晚上,满天的星星像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shāng

衣裳

“裳”指导学生发轻声,后鼻音。

四、试读课文

可采取全班轮读的方式进行。(一人读一句,或一人读一节)

五、理清层次,分段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先启发学生找出主要段落,然后再给全篇课文分段。

(学生如有困难可先默读)

中间这两节是写小蝌蚪找妈妈,那么这一段前面一节(第一节)写的什么?这一段后两节写的是什么?这样,课文分成几段?

课文可分成三段:

1、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

2、小蝌蚪找妈妈。

3、小蝌蚪找到了妈妈。

六、范读课文

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前面看《小蝌蚪找妈妈》的插图。看好后听老师读课文。老师读到哪儿,小朋友的手就指到图上有关的地

(老师范读全文。学生边听边观察插图)

七、复习生字词

用小卡片全班轮读。(一人识一个,联一个词)

快读。(要学生迅速读出字音)

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二、讲读课文

第一段:

1、出示第一幅插图。(一张画有水草的图,然后贴上一群小蝌蚪的剪纸。)

提问:你们看,池塘里有多少蝌蚪?(帮助学生理解“一群”。)

2、如果后面又来了几群,(在远处贴上数群小蝌蚪的剪纸),这叫多少蝌蚪呢?

(引导学生区别“一群”与“一群群”)

3、(引导学生观察)谁说说这些小蝌蚪是什么样儿的?(训练说一句话:小蝌蚪。)

4、现在我们看课文上是怎么写的?(指名读第一小节)

5、指点:课文上说小蝌蚪快活地游来游去,告诉我们小蝌蚪很开心,自由自在的,小朋友想想,我们还可以说什么快活地做什么,谁能说一句?

(引导学生运用“快活地”一词,出示:“快活地”的句式)

6、齐读第一段。

第二段:

1、叙述:小蝌蚪在池塘里游来游去(边说边揭示长了后腿的小蝌蚪的剪纸,贴在的原来的水草图上),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蚪和原来的样子有什么变化?(引导观察进行比较)。2、小蝌蚪游呀游呀,看见鲤鱼妈妈在教自己的孩子捉食(揭示鲤鱼妈妈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取下未长脚的小蝌蚪)。这时候,小蝌蚪会想起谁呢?(想起自己的妈妈。)哪个小朋友能说一句话,后面用上疑问号,把小蝌蚪想妈妈的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谁是我的妈妈呢?

我的妈妈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们的妈妈在哪儿呢?

„„

3、小蝌蚪想妈妈,就去向鲤鱼妈妈打听。小蝌蚪怎么问的?鲤鱼妈妈怎么回答的?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小朋友读鲤鱼妈妈的话,大家读叙述的话。

4、小蝌蚪照着鲤鱼妈妈的话去找自己的妈妈。小蝌蚪找呀找呀,你们看这时候的小蝌 14

蚪和前面的样子又有什么不同?

(揭示长了四条腿、拖着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纸,贴在水草图上,让学生比较。)5、指点:小蝌蚪先长出的是后腿,后长出的是前腿。小蝌蚪正游着,他们看见了乌龟(取下先贴上的鲤鱼剪纸和才长后腿的小蝌蚪的剪纸,再贴上长了四条腿的小蝌蚪和乌龟的剪纸),小蝌蚪会怎么想的?

6、小蝌蚪是怎么对着乌龟喊妈妈的?乌龟又怎么说的?现在请女同学读小蝌蚪的话,男同学读乌龟的话,老师读叙述的话。

7、你们想,小蝌蚪怎么会把乌龟当着妈妈的?学生回答后加以指点:青蛙是四腿、阔嘴巴,但不等于四条腿阔嘴巴的就是青蛙。

8、现在,你们评一评,鲤鱼和乌龟的话谁说得全面?(引导学生做出判断)。

第三段:

1、小蝌蚪听了乌龟的话,又去找妈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贴上脱掉尾巴的小青蛙的剪纸)2、(取下原先长尾巴的小蝌蚪的剪纸)小蝌蚪这次怎么把青蛙认定是自己的妈妈的?

复习读:鲤鱼妈妈和乌龟的话。

3、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该多高兴啊!你们想,小蝌蚪会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谁能说一句话,后面用感叹号,把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喜悦心情表达出来?

例句:妈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你啊!

妈妈,原来你在这儿啊!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4、小蝌蚪和妈妈见面了,大家都非常高兴,它们的话该怎么读呢?请一个小朋友读小蝌蚪的话,一个朋友读妈妈的话。

5、青蛙的样子,课文上是怎么描写的?让学生比较。

课文上描写的: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双大眼睛。

换一个说法:

荷叶上有一只大青蛙,背上颜色是绿的,肚皮上的颜色是白的,眼睛是凸出来的。

这两段话意思差不多,你们说,哪一段写得好?

(课文上写得好,觉得青蛙很美很可爱。)

齐读这一段话。

6、那么课文上是怎样把青蛙写得可爱的呢?我们看,写青蛙的动作,用了哪些词儿?

(板书:蹲

鼓)

7、启发:这些表示青蛙动作的词,都用得很好。如果把“鼓着一对大眼睛”换成“瞪着一对大眼睛”,怎么样?

8、这是写青蛙的动作。你们再看,写青蛙身上颜色也是很讲究的。谁能把这些词儿找出来?

(板书:碧绿的 雪白的)

9、比较:

青蛙披着绿的衣裳,露着白的肚皮。

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10、指导朗读。突出四个动词和这两个形容词。

11、小朋友,想一想,为什么要把青蛙写得这么美呢?

12、讲述:因为青蛙是益虫。一只青蛙年能捉一万五千多条害虫,我们小朋友要好好保护青蛙。

13、现在小蝌蚪已经长成了青蛙,它们和妈妈一起捉虫了,同学们看看图,再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自学课文最后一节)14、出示卡片:蹲

让学生认读,并区别其含义。

三、朗读全文

四、简要复述

小蝌蚪怎么找妈妈的,我们知道了,在找妈妈的一个多月时间里,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小蝌蚪是怎么长成青蛙的呢?谁能简单地说说?

学生默读,准备复述。〔板书设计〕

小蝌蚪找妈妈───青蛙长尾巴

两条后腿

披 碧绿的 两条前腿

露 雪白的 尾巴变短

尾巴不见了

课后练习: 1.我会连一连。

粉红的 池水

雪白的 嘴巴

碧绿的 荷花

大大的 肚皮 清清的 荷叶

宽宽的 眼睛

二.照样子,填一填。

冷——()

早——()

无——()旧——()

慢——()

甜——()

教后反思: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发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思维、大胆想象的能力。

2、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鼓励孩子的发明创新。

4、培养学生借图画看懂故事,并能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5、能根据情境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教学重点、难点】

进行口语交际,培养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自己设计的桥(图或实物),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课时】

3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新的识字方法,区别形近字、同音字,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2、进行朗读训练。〖教具准备〗

识字卡片。〖教学过程〗 〖我的发现〗

1、自己大声地朗读韵文,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引导学生归纳小结。

如:“千”和“口”合起来是“舌”;

“舌”和“甘”合起来是“甜”;

“土”和“里”合起来是“埋”;

„„

3、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汉字的部件在桌上摆一摆。

4、交流所摆生字:舌、甜、埋、棉、闪、闯、闷、拿、掰、跌。

5、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识记生字:甘、埋、闯、掰、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⑴(出示字卡)学生认读并说说每组字的异同点(音、形、义)。

⑵ 选择适当的字填在书上的()里。

⑶ 集体订正。

⑷ 扩展练习。

坐 座

圆 园

声 生

()位

公()

学()

请()

()形

()病

2、我会读。

⑴ ⑵ ⑶ ⑷ 自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写了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将短文读正确、读流利。指名读,并说说这台机器有什么用处。说说自己读了短文后的感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充分展示对未来桥的设想,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条理、有序的表达能力。〖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学生事先设计的桥的图画或实物。〖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教师事先设计的桥,以动画的形式展现,同时伴有介绍)

2、引出课题:未来的桥。

二、小组交流

1、分组展示自己设计的桥。

2、全班交流。(用实物投影展示)

3、评选自己认为满意的桥并说出自己这样选的理由。

三、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真聪明,设计的桥也各具特色,希望小朋友们能设计出具有特殊用途的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已有的三幅图画,看懂故事的内容。

2、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教具准备〗

放大的课文插图。〖教学过程〗

一、指导观察图画

1、认真看图,了解图意。

2、说说图上给出的三幅图上画的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它们在干什么?

3、请学生想想:空白的第三幅图缺的是什么?(缺了把球捞上来的方法)

二、讨论捞皮球的方法

1、学生介绍自己的方法。

2、小组讨论:谁的方法能把皮球捞上来?

3、学生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办法作为第三幅图的内容画下来。

三、编故事:将四幅图编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小结:这一节课老师发现大多数小朋友观察认真仔细,并且爱动脑子。另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知道:遇到困难,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克服困难。一.课后练习。

笑()()方()好()位()体

学()花()请()团()

二、把下面的词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句话,加上标点符号。

1.天天

上课

我们

在教室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明的是

方方

好学生

爱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看图写几句话。(要求写明时间、地点、谁、在怎么想、怎么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教后反思:

第三篇: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一年教材

2017-08-28学语文,点

(点击下方文字进入)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电子教材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教案 an en in un ûn

教案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围绕重点,教学设计遵循了趣味性、活动性和开放性三个原则。意在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使儿童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学习拼音,在多种多样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提高拼读能力,从而充分发挥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作用。

课前准备:

1.制作关于an、en、in、un、ûn的多媒体课件。(教师)2.制作关于前鼻韵母an、en、in、un、ûn,整体认读音节yin、yun、yuan的音节卡片。(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拼音,尝试发音

1.引入:今天,老师请来了五个拼音娃娃,它们是——an、en、in、un、ûn,请你们仔细观察它们,你们有什么发现?

2.学生发现都有n,尝试发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对拼音的观察,从而发现前鼻韵母的规律,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韵母记得更牢。

二、观察图片,学习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

(一)教学an和整体认读音节yuan。1.出示图片引导发音。

师:请同学们跟随拼音娃娃一起去它们家里看看吧!看,这一家人都在干什么呢?(生:看电视呢)电视上演的是哪儿啊?(生:天安门)天安门的“安”就是旁边这个韵母的发音。谁来试试?发这个音的时候,先做好ɑ的口形,舌头再慢慢往上抬起,感觉音是从鼻子里面发出来的,请看我的口形„„谁看清楚了?

2.多种方式练读。

学生自由练读、指读、齐读、开火车读。3.探究发音方法。

学生编个顺口溜来记这个韵母的发音,拍着小手一起说说。

4.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uan,看图,电视边上放着什么?(生:球)它是什么形状的?(生:圆的)把“圆”的声调变成一声,试一试。

5.学习发音,yuan是整体认读音节。教师范读、领读。6.yuan的声调标在a上,进行四声练习: yuün(冤案)yuán(缘故)yuǎn(远方)yuàn(医院)7.学习介母是u、û的三拼音节。(1)学生自由拼读。ɡ-u-an→ɡuan k-u-an→kuan h-u-an→huan(2)回忆j、q、x和û相拼时的读法,学生拼读三拼音节。j-û-an→juan q-û-an→quan x-û-an→xuan(二)教学en。1.出示图片引发音。

师:再来看,图上妈妈的手在干什么?(生:摁遥控器)“摁”遥控器的“摁”发成一声就是这个韵母的发音,谁来试试?很棒!发这个音跟发an的方式是一样的,先做好发e的口形,舌头慢慢向上抬起,感觉音是从鼻子里发出,请看我的口形„„谁来试试?

2.多种方式练读。

男生读读,女生试试,同桌互相读一读。3.探究记发音方法。

编个顺口溜记记。(摁个门铃 en en en)师生一起加上手势说一说,记一记。

(三)学习前鼻韵母in和整体认读音节yin。

1.看插图说话,引出in和yin:茶几上放着什么?(生:饮料)“饮”的韵母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又一个前鼻韵母,在in的前面加上声母y,就是整体认读音节yin,它的读音和前鼻韵母in相近。

2.练习发音。

师:谁能学着发in的音?(学生试读,师生共同正音。)3.告诉学生in的声调标在i上,去掉i的点。4.整体认读音节的四声练习。树阴下面多阴凉,yÿn yÿn yÿn。十五的月亮洒银光,yín yín yín。夏天热,喝饮料,yǐn yǐn yǐn。杯上有个小手印,yìn yìn yìn。5.拼读音节练习。

(四)教学un和ûn,整体认读音节yun。1.学习发un的音。

(1)教师引言:现在飞来一只蚊子,它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韵母,大家认识这个韵母吗?它怎么读?

(2)教师范读。

(3)学生指读、小组读,男女生互读。2.学习发ûn的音。

(1)小朋友们如果不小心,就会被蚊子叮两个包,那可就变成我们今天学的另一个前鼻韵母啦。

(2)指出发这个音时,口形跟发un差不多,只是发音不一样。教师范读。(3)学生跟读、齐读。

(4)编儿歌帮助记忆:反正门就是un,加上两点就是ûn。3.探究发音方法。

编个顺口溜记忆:一只蚊子,ún ún ún;头晕头晕,ǖn ǖn ǖn;白云白云,ǘn ǘn ǘn。

4.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1)大y看到我们教室里这么热闹,也过来了,这时带着ûn头饰的小孩找不到妈妈了,大哭起来,y阿姨走过来问她:“小朋友,你为什么哭呀?”“我找不到妈妈了。”y阿姨说:“擦去你的眼泪,我带你去找妈妈。”她们手拉手去找妈妈,就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yun。(指名读,齐读。)

(2)yun也喜欢戴漂亮的帽子,小朋友看。(出示:yūn、yún、yǔn、yùn)指名读,齐读。

(3)读一读,说一说:

a.(读到yún时,师述。)你能给“云”找朋友吗?(生说,随机出示音节词认读。)

bái yún wū yún yún cǎi cǎi yún yún duǒ

b.老师把这几朵云请到了我们的教室里,你能把它们安全地送回家吗?(出示白云、乌云、彩云的图片,做游戏送云儿回家。)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资源,让拼音化为具体的音节,把抽象化为形象,在已熟悉的事物中找到新的未知点,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学生更易接受。在拼音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声韵成音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发音,体会发音的过程,达到让学生自主学习拼读音节的目的,提高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的效率,发挥汉语拼音多功能的作用。

三、巩固新知,练习拼读

1.我们认识了5个前鼻韵母和2个整体认读音节,看看谁能都读对,和这些拼音成为好朋友。

2.你们已经能读声母和复韵母相拼的音节了,相信声母和前鼻韵母相拼,你们也能会读。请大家打开书48页,自己试着读一读。3.运用各种形式检查拼读情况。

设计意图:让全部学生都有机会尝试,形式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不会因多读而感到枯燥。

四、指导书写

引言:同学们,你们能准确地拼读这些音节吗?(lún chuán)1.说说它们是由哪些拼音组成的。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线格里的拼音朋友都占哪一格。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课件出示拼音写法,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写一个音节的几个字母要靠紧一些。

3.学生自己试着在四线三格中进行书写,教师巡视,纠正书写姿势、执笔方法。教师提醒学生要写紧凑。(提示:同学们写字时,身要正,肩要平,臂放开,足要安。)

4.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写得好的给予鼓励,写得不好的给予指正。)5.修改自己书写的音节,同桌互查是否书写正确、规范。

设计意图:本环节指导学生在认读的基础上进行书写练习,有张有弛,有静有动,使课堂充满了灵气。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成果,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开放互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最佳体现。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昨天我们跟随五个拼音娃娃参观了一番,今天五个拼音娃娃决定带我们到郊外去游玩,你们想去吗?看,她们很快就到了郊外。

二、看图识字,学词练句

1.郊外的景色美吗?你能介绍一下这里的美丽景色吗? 请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

2.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说一说图上的内容。随机出示词语及音节:蓝天lán tiün、白云bái yún、草原cǎo yuán、森林sýn lín。

3.现在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再来读一读这四个词语。同桌互相读、指读、齐读。4.去掉拼音再读一读这四个词语。自由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5.你能选一个词练习说一句话吗?

6.出示“草”生字卡片,让学生再读一读。

7.你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呢?全班交流。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8.你能给这个字找朋友吗?或者用它说一句话也可以。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时发挥图画的提示作用,从图入手,把字的认识与事物、画面结合起来。由图引出词,再由词到句,然后练习完整地说几句话,形成一个梯度,富有层次性。同时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练习用所学生字说话,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学习儿歌,巩固拼音

1.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那白云的家又在哪里呢?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首儿歌吧!(揭示题目“家”,跟读。)

2.出示儿歌。

(1)找找儿歌中已学过的字,读读。(点击出示。)

(2)还有一些字虽然没学过,但音节大家都熟悉,咱们来读读。(点击出示。)(3)出示字卡“家、是”,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两个字的呢?(生交流汇报)用这两个字各说一句话。

(4)剩下的是没学过的音节,跟着老师读,小朋友把它们记在心里。(5)自由读整首儿歌,能干的小朋友还可以配上动作。(6)四人小组互帮互学,合作学习儿歌。(7)检查朗读。(能做动作的小朋友上台展示。)(8)小朋友们还知道谁的家呀?

设计意图:儿歌中的音节学生都会拼读,要鼓励学生借助拼音把儿歌读通顺。可以用展示读韵文的方法,检查学生自学效果。最后,对学生进行拓展训练,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表达的能力!

四、巩固字词

1.卡片认读字词。2.摘苹果游戏。

设计意图: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可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巩固知识,而且学生通过共同参与游戏,逐步养成互助互爱、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品德,并感受到浓浓的伙伴情,从而使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获得了认知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先扶后放的方法及教学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了学生潜能,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教学ûn时,运用谈话法、观察法、游戏法,尝试着让学生在学习了前4个鼻韵母的基础上,充分发现、充分感知,从而归纳发音方法。这样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教学带有yun的音节词时,创设了生动活泼的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这堂课学生基本上是在编儿歌、做游戏、学中玩、玩中学中度过,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注重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扩大学生的学习容量和知识面,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anɡ enɡ inɡ onɡ

教案设计说明: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因而,在教师的教学理念中,应把目光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让每一个学生都觉得自己受到了教师的关注。本课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拼音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将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等多种方式,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都有和同学交流的时间。教师在每个学生的自我表现中,还能时时发现学习落后者,进行查漏补缺。

课前准备:

1.部分声母、韵母卡片,生字卡片,图片。(师生)2.制作相关的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谈话:上节语文课咱们学习了5个前鼻韵母,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 2.开火车认读前鼻韵母an、en、in、un、ûn。3.指名说说前鼻韵母的发音要领。

师: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学拼音,今天拼音娃娃还要带你们一起去拼音乐园中玩。你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出发了。

设计意图:富有童真童趣的复习导入语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新课

教师导入:看,拼音乐园到了,我们跟随拼音娃娃一起去看一看吧!1.看图认识事物,进行说话练习。

(1)出示情境图,问:你在图上都看到了什么?(墙上有猫头鹰形状的钟表、窗外有弯弯的月亮、婴儿的妈妈正坐在床上哼唱着歌曲哄婴儿睡觉、床边点着一盏台灯。)(2)相机出示音节chànɡ、dýnɡ、yÿnɡ、zhōnɡ,告诉学生:这些音节中就有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四个新的韵母ɑnɡ、enɡ、inɡ、onɡ。

(3)请你仔细瞧瞧这四个新韵母,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都有nɡ)告诉学生这叫做后鼻韵母。

(4)指导学生学习nɡ的读法:嘴巴张开一点,舌头平平地往后缩,鼻子出气。(5)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同桌互读。2.学习复韵母ɑnɡ。

指导读音:看教师的口形变化,先发a,再发nɡ。(1)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2)指名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

(3)学习anɡ的四声:出示ünɡ、ánɡ、ǎnɡ、ànɡ,学生自由练读,随机抽读。(4)拼读含有anɡ的音节:bünɡ、zhuànɡ、qiánɡ、chuünɡ,教师范读,教给学生拼读的方法,学生自由练读,指读,齐读。

3.师生共同小结学习步骤。

4.四人小组合作,按以下步骤学习enɡ。教师巡视,相机指导。(1)读准enɡ的音。

不知不觉天色暗下来了,伸手不见五指,妈妈急忙打开台灯(台灯)。①“台灯”的“灯”是由哪两个音拼出来的。②发现enɡ与“灯”的韵母发音的联系。

③读好enɡ的发音。(先发e的音,紧接着发nɡ的音。)(2)学习enɡ的四声。

引出游戏:拼音娃娃又要和大家玩游戏了,游戏规则是读准一个拼音就亮一处灯,想玩吗?

课件出示:ýnɡ ãnɡ þnɡ ânɡ

(3)出示含有enɡ的音节:rýnɡ hãnɡ fýnɡ dýnɡ。学生尝试着拼读、指读、开火车读。

(4)四人小组反馈合作学习的情况。5.学习inɡ。

(1)引出谜语游戏:小朋友们真厉害,拼音乐园的大厅里所有的灯都亮了,我们准备回家了,可是拼音乐园的大门不开,一定要我们猜对谜语才给我们开门。听老师读:

家住青山顶,常在蓝天飞,嘴巴似铁钩,爱吃鸡和兔。(2)学生猜谜语(谜底:鹰)。(3)读准inɡ的音。

①看墙上挂的钟表是什么形状的?(猫头鹰形)读准鹰(yÿnɡ)。提问:鹰(yÿnɡ)的韵母是谁?

②根据后鼻韵母发音的方法,猜猜inɡ先发哪个字母的音。

③练习发音。出示后鼻韵母inɡ并告诉学生猜得很对,它就是我们要学的后鼻韵母。学生自己练习发音,同桌相互练习。

④检查自练情况,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⑤小组赛读inɡ的四声。

⑥出示含有inɡ的音节:jǐnɡ bǐnɡ tÿnɡ qÿnɡ。小组同学互相读、指读、齐读。

6.不知不觉,已经很晚了,小宝宝还不睡觉。墙上的钟丁零零响了起来,谁来读一读?(zhōnɡ)

(1)这儿有个后鼻韵母onɡ藏了起来,老师把它找出来了,一起读onɡ。(2)读准onɡ的四声。

(3)学习含有onɡ的音节:zhōnɡ hǒnɡ sînɡ qiïnɡ。学生练习读,同桌互相读,跟读。

(4)拼音宝宝看小朋友们学得这么认真,还教大家一首儿歌,请跟老师读: 课件出示

nào zhōnɡ dÿnɡ dōnɡ xiǎnɡ

响,qǐ chuánɡ qù shànɡ xuã

学,jiàn le tïnɡ xuã wân shýnɡ hǎo

好,jiàn le lǎo shÿ jū ɡâ ɡōnɡ 见

鞠 个 躬。

(5)这首儿歌里还藏着我们今天学习的后鼻韵母呢!谁来把他们找出来?(6)你来当当小老师,听听你的同桌读得对不对。7.巩固练习。

谈话:我们认识了4个后鼻韵母,现在来做两个游戏吧!

(1)做“送信”游戏:请一名学生将四张后鼻韵母卡片分给四个同学,再请这四个同学上台来带读。(配读儿歌:丁零零,丁零零,邮递员来送信,送的是什么信?送的是表扬信。)(2)听音组合:将单韵母a、e、o、i和尾音nɡ发给学生,师发音,生做组合游戏。

8.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1)出示整体认读音节yinɡ。问:谁会读这个音节?告诉学生这也是整体认读音节,不用拼,他跟后鼻韵母inɡ的读音差不多。

(2)学习yinɡ的四声。

设计意图:由于低年级学生刚刚入学不久,注意力比较分散,40分钟学习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是很漫长的。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爱玩的特性,在教学中穿插了“送信”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整节课“由扶到放”,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当小老师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能力。

三、指导书写

引言:同学们,你们能准确地拼读这些音节吗?(mínɡ liànɡ)1.说说他们是由哪些拼音组成的。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四线格里的拼音朋友都占哪一格呢?教师范写,边写边提示:(课件出示拼音写法,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写一个音节的几个字母要靠紧一些。

3.学生自己试着在四线格中进行书写,教师巡视,纠正书写姿势、执笔方法。教师提醒学生要写紧凑。(提示:同学们写字时,身要正,肩要平,臂放开,足要安。)

4.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作业,写得好的给予鼓励,写得不好的给予指正。5.修改自己书写的音节,同桌互查书写是否正确规范。

设计意图:本环节指导小学生在认读的基础上进行书写的练习,有张有弛,有静有动,使课堂充满了灵气。及时评价学生的作业成果,引导小学生自我评价,开放互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最佳体现。

四、布置作业

1.制作关于anɡ、enɡ、inɡ、onɡ、yinɡ小卡片。2.在四线格上书写anɡ、enɡ、inɡ、onɡ、yinɡ各两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创设“小兔采蘑菇”活动情境:出示情境图,上面画着美丽的树林,绿油油的草地上“长”了许多蘑菇,这些“蘑菇”后面写着含有后鼻韵母的音节,请学生戴上小白兔的头饰来采蘑菇,然后带领大家读。

2.过渡:在这美丽的森林里,小动物们正在做运动呢!我们去看看他们都在干什么呢?

二、巩固拼读

1.请看插图,说说图上都有谁呀?他们在干什么?你能用几句话说清楚吗? 2.相机出示图中的音节和词语:游泳yïu yǒnɡ、骑自行车qí zì xínɡ chý、打乒乓球dǎ pÿnɡ pünɡ qiú。

3.你能读一读吗?(1)学生自由拼读。

(2)指名拼读,开火车读,齐读。

(3)你能试着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吗?同桌之间练习说,集体交流,互相评议。

设计意图:利用插图辅助教学,叙述图中内容,找出音节,采用自由读、指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巩固拼音,给学生以足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认识生字

1.出示生字:车。这个生字你认识吗? 2.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记住呢? 3.给这个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吧!

4.你能用这个生字说一句话吗?和你的同桌先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在学生拼读的基础上识字,注重扩大学生的学习内容和知识面,指导学生采用多种识字方法,使之达到自主识字的目的,并形成能力,提高学习普通话的效率。

四、学习儿歌 1.谈话激趣:我们把汉语拼音全部学习完了。以后,我们就可以借助拼音读更多的诗歌和故事啦!

2.老师现在就有一首很有趣的儿歌,你想读吗? 3.学习儿歌《两只羊》。

(1)出示儿歌,学生找出认识的字母和音节,自己读一读。(2)学生看图听老师范读儿歌。

(3)领读、齐读、表演读。(适当地加上活泼的动作)(4)小朋友,你从儿歌中读懂了什么呢?

(5)引导思考:这两只小羊做得对不对?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4.认识生字:羊、走、也。

(1)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把它们记住吗?(2)给这几个生字宝宝找个朋友吧!

(3)你能用这几个生字各说一句话吗?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借助拼音读儿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谈一谈读懂什么,有什么看法,让学生通过读,有所感悟和思考,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反思:

1.由扶到放,注重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不仅要注重知识与能力,也要注重过程与方法。在本节教学中,教师努力做到了能扶的扶,能放的放,采用了“先扶后放”逐步放手的方法,按照“发现—探究—实践”的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究新知,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保持了极大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发挥,品味到了成功的喜悦。

2.学以致用,走向生活。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汉语拼音,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教学结束时,还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说说音节,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学习、实践,这些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第四篇: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1)

为方便教学,数学网小编整理了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学习,希望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接下来一起来学习下吧!第八单元 总复习

第一课时 20以内退位减法

复习目的

1.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1.水果式题、应用题的相关课件。

2.20以内退位减法的减法表挂图。

复习过程

一、复习算法。

课件演示水果式题;提问: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生畅所欲言后,师肯定他们答案,小结出方法:

1、想加算减:想9加2等于11,11减9等于2,8加

5第 1 页 等于13,13减5等于8.2.用差1得9,差2得8的方法: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l得9.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2得8.3.10—2=8 8+1=9 即:11—2=9 lO-5=5 5+3=8 即:15—3=8 师让他们选择最易于接受的方法,再演示水果式题的其它题目。

二、复习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挂图.板书: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师随意指一道式题,让生熟练回答。(可采用开火车、举红旗、爬山比赛、信鸽投信等多样形式活跃气氛)

三、复习加、减法应用题。

让生观察图形,尝试自己编题.根据生编题情况,师再出示课本第95页第6题:

1.蝴蝶和蜻蜒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蜒有多少只?(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2)想想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要求蜻蜒有多少只.必须从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数,所以用减法.)(3)列式解答。

第 2 页 2.有蝴蝶8只,蜻蜒16只,蜻蜒比蝴蝶多几只?(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2)想想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用减法算?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提问题?(蝴蝶比蜻蜒少几只?)为什么也用减法计算? 3.你还能提怎样的问题呢? 根据学生编的加法应用题,分析列式解答,并强调为什么用加法来解答。

四、课堂练习。

1、口算题.退位减法表里随机抽指.2.口算

12-8 14-6 12-3 16-9 13-6 11-9 12-4 13-9 14-8 14-5 14-7 11-8 15-6 1l-7 12-7 16-8 13-5 1l-3 18-9 13-8

以上内容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由查字典数学网提供,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同学们的学习,如想了解更多数学知识,请继续关注查字典数学网。

第 3 页

第五篇:一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 教案

第八单元单元教材分析

第八单元是以科学知识为专题编写的。本组教学开始,就以谚语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日常所见却并未注意的科学常识,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然后,连续五篇课文,都是有关科学常识方面的内容,(如、地球的引力,新型火车,新型桥梁)。每篇文章都引人入胜,都能激发学生对探索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本组教学中,我们既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运用形声字、会意字的规律,创造性地自主学习生字,又要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引发他们主动留心身边的科学。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探索、发现的欲望。

教学目标:

1.认识63个生字,会写35个;

2.能运用多种识字方法科学、合理地学习生字,掌握运用拆字、编顺口溜识记生字的方法;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有目的、有专题地收集课外阅读资料。培养学生主动收集处理信息的兴趣和能力。

识字8 教学目标:

1.认识“初、眉”等10个生字。会写“北、南”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谚语的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习谚语,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搜集谚语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小朋友们,这节课老师想考考你们。如果你迷路了,你知道可用什么办法辨别方向吗?你们知道蜻蜓低飞预兆什么?如果想知道赶快读识字8的谚语吧!

二、初读课文

1.要求读准字音,流利地读谚语。

2.在文中画出本课所需要认记的生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记。

三、检查汇报:

1.教师出示识字卡,学生认读。

2.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方式认记)

3.扩词练习:给生字找朋友,组成一个新词。

4.开火车认识生字

四、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请学生再读课文,(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还要当引导学生读出韵味,体会韵律美。)

2.小组交流、讨论:说说自己读懂了哪句谚语的意思。

3.全班交流读后的收获。

4.请学生提出不懂之处,教师根据反馈情况相机指导。

五、课内升华:小组擂台赛,交流课前搜集的谚语,看哪一个小组搜集的谚语多!

六、指导书写:

1.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汉字结构及占用字格的位置。

2.学生认真描红和临写。

3.教师个别巡视指导。

七、教师小结:

同学们,在咱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意味深刻的谚语等着同学们去收集,希望同学们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八、趣味作业:把今天学的谚语背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30.棉花姑娘

教学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认字、写字、读好请求的语气。教学准备 :小黑板与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提高学生理解词语的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认字、读好请求的语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你们认识棉花吗?棉花有何用处?根据自己对棉花的了解,主动向同学介绍。2.出示课题。认识生字“姑、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记一记。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自由识字。2.组织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例:合一合:目──分──盼换部件:班──斑 3.同学间评价谁的方法好。

4.多种形式巩固识字、开火车读,你指我猜、摘苹果等。5.组织朗读课文,交流自己初读课文后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三、朗读感悟、学习课文 1.组织学生轻声读课文。

思考:棉花娘娘得病后,都请了哪些医生为她看病?谁治好了她的病?为什么? 学生认真读课文后回答。

2.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七星瓢虫能治好棉花姑娘的病,而燕子、啄木鸟、青蛙却不能? 3.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惊奇”,“斑点”。4.练习读好请求的语气。

总结:组织学生辨别谁是益鸟、益虫,谁是害虫。

板书设计

30.棉花姑娘

燕 子 空中飞的害虫

啄木鸟 树干里的害虫 青 蛙 田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 棉花里的害虫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会写“只、星”等6个字。

2.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与难点.会写“只、星”等6个字。

2.感情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棉花姑娘》(教师板书)

一、分角色朗读,提高能力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2.展示成果。进行朗读比赛。

第二、三、四自然段,重点读好请求的语气。3.选出优胜小组。

二、指导写字

1.出示“只、星、雪、帮、请、就”,引导学生找到上下结构的字。2.认真观察“只、雪、星、帮”4个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教师范写“雪、只”两个字,“雪”字提醒学生注意雨字头的书写变化,“只”字注意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4.学生描红、临写。

5.展示写字成果、师生共同评议,写得不够好的字可以再多写几个。

地球爷爷的手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感爱读书的乐趣。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教学准备:生字卡片与小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感爱读书的乐趣。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2. 了解地心引力。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游戏: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玩纸吧!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做这个游戏,我们来比一比谁的纸飞机飞得远,飞得高。(师生一起做游戏)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远、多高,最后它们总会掉下来。想知道为什么吗?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你们就找到答案了。

2.老师将自己的手贴在黑板上,用粉笔勾勒出手的轮廓。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小手也画在黑板上?” 师指着黑板上画出的小手问:“这些小手都能做什么呢?”(生自由答)

3.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双特殊的手(师板书课题,生齐读)师:“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呢?它能做什么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的。”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地球爷爷真有手吗?是什么样的手呢?再读课文,帮小白兔找找答案。

三、讨论交流

1.地球爷爷的手看得见吗? 2.地球爷爷的手指的是什么? 3.借助实验,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地心引力”。(1)请小朋友们用吸铁石来吸一块铁皮,看看有什么感觉? 师:像这种吸引其他东西,能把其他东西拉过来的力量就是一种引力。(2)演示“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的动画。(3)在课文里找出“地心引力”的例子。板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

苹果落地 地球引力

学科学 爱科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会写“球、玩”等6个字。

2.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过程

1.会写“球、玩”等6个字。

2.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地球爷爷的手就是我们看不到的地心引力。

二、趣味朗读,深入领会

1.选择一个你喜欢的角色,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出角色的语气。如:小猴子──欢快、有礼貌、奇怪。小兔──有礼貌、惊奇。猴爸爸──慈祥、和蔼。地球爷爷──稳重、有力。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3.全班分角色朗读。

4.学生汇报朗读,教师相机指导。重点读好:(1)“爸爸,请您给我们摘几个桃子,好吗?”(2)小猴觉得很奇怪:“地球爷爷怎么帮忙啊?”(3)地球爷爷说话了:“不,我有手,而且有很大很大的力气,能让成熟的桃子掉下来,能让踢到半空的足球掉下来„„我的手,就是你们看不见的地心引力。”

三、讨论交流: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了解或感觉到的地心引力。

四、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

2.观察要写的字。(本课的生字全是左右结构的字)3.教师范写“球”、“刚”。同时提醒注意区别“王”与“王字旁”的异同;“足”作偏旁时,“捺”要变“提”;“木”作偏旁时“捺”要变点。

4.学生练写,教师桌间辅导。

五、拓展实践 小试验:《地球的引力》

1.想想,做做,小组讨论讨论,举出一些说明地球有“手”的例子。

2.试验:跳一跳,看自己能跳多高。播放宇航员在月球上“跳”的画面。讨论:在月球上为什么宇航员能跳这么高呢?

兰兰过桥

教学目标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会写“兰、各”等6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意见,并乐于与人交流。

4.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教学难点:写字、了解潜水桥和塑料桥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梁、程”等12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发表意见,并乐于与人交流。

4.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教学难点:了解潜水桥和塑料桥的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桥?在哪里见过?快把你见过的桥说给同学、老师听。

2.(出示不同桥的图片)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的巨大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课文里所讲的桥会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二、初步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兰兰跟爷爷过了几种桥?各是什么桥?(1)你是从课文的哪个地方找到这个答案的?(2)鼓励引导:你很会读书,请再往下读课文,看看爷爷是怎么告诉兰兰的。3.课文的哪段写潜水桥?谁来读读? 4.课文的哪段写塑料桥?谁愿意读读?请举手的学生齐读。5.再读全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三、朗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

(1)你喜欢哪种桥?(指名说)请喜欢潜水桥的同学读读描写潜水桥的第一至四自然段。

(2)看图体会,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潜水桥?(引导学生从桥的特点,从桥上可以看到什么来回答)(3)再读、感受潜水桥的神奇。2.学习课文五至九自然段。

(1)朗读课文五至九自然段。思考:你从这几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桥?(2)兰兰刚开始看到的塑料桥是什么样的?读出课文中的句子。过桥后,把塑料桥怎么办?读出课文中的句子。

(3)说说塑料桥有什么特点。

(4)多媒体课件演示塑料桥使用的过程、方法。(遇小河—给管子打气—过桥—放气叠放)3.学习第十自然段。

(1)齐读第十自然段,思考:爷爷是个什么样的人?(2)爷爷真会变魔术吗?

三、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32.兰兰过桥 爷爷 桥梁工程师

潜水桥 用特别结实的玻璃砖造成 像长长的房子 塑料桥 又薄又结实的塑料管子

发明 创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只、星”等6个字。

2.学写比喻句。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写“只、星”等6个字。

2.学写比喻句。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 1.朗读全文。

2.课文中兰兰过了哪两种桥?潜水桥和塑料桥各有什么特点?

二、巩固识字

1.学生识记生字,自由读生字表中的字。2.互读、互查。

3.教师检查读生字,按序抽读生字、齐读、分组读、个人开火车读,打乱顺序指名读。

三、书写生字:教师范写生字,师生共同突破重难点。本课要求写的字以上下结构为主,提示:“坐” 1.两个“人”要写小,注意“捺”变为二点; 2.竖要写长,写在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3.下横要写长,以托住整个字。

四、练习:照样子,我会说。又平又稳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潜水桥架在水里,很像一幢长长的房子。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33火车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3.了解火车的发展成就,激发学生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生字、新词;结合对课文内容理解,了解火车的演变历程。教学准备:生字卡片与小黑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简单了解课文介绍的几种火车及它们的特点。

3. 了解火车的发展成就,激发学生自豪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

2.结合对课文内容理解,了解火车的演变过程。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喜欢听故事。关于火车的故事,(边说边板书课题)你们知道些什么呢?(学生畅所欲言)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火车的故事》你将会了解到更多关于火车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画出生字多读几遍。2.检查识字情况。齐读,分组读,抽读。

3.听老师范读,标出自然段,想想课文讲火车的什么故事。

三、结合插图,边读边想 1.自读第一、二自然段。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理解“飞驰而过”、可以播放火车疾驶而过的场景,也可以把自己的手当作火车,演示“飞驰而过”的样子。

2.读第三自然段,A.读了这个自然段,你了解了什么呢? 蒸汽机车(第二幅图上的车头就是蒸汽机车。它烧煤,从上面的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内燃机车(它烧汽油、柴油或煤油,不会产生多少烟。)

电力机车(老师出示图片并讲解:电力机车的车顶有电线。它行驶时下面是两根铁轨,上面靠电线提供能量。)磁悬浮火车(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火车,速度快,接近普通飞机。这种火车只有中间一根铁轨,最特别的是:它是浮在轨道上的。第三幅图画的就是磁悬浮火车。它在日本、德国常见我国正在研制中。)

3.自读第四、五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A.理解“夕发朝至”:“夕”是晚上,“发”是出发,“朝”指的早上,“至”是到来。谁能把词意思连起来说说?(晚上出发,早上就到了。)B.爸爸还说了什么? C.引导理解不懂的地方。

如:教师可以用简笔画,画出海面及山 势的剖面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海拔”、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铁路,那里海拔特别高,平均超过4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D.指导朗读,重点读好长句子:“我国正在„青藏铁路。”

4.读第六自然段。

你也想驾驶火车吗?你想驾驶什么样的火车呢? 板书设计

33火车的故事

蒸汽机车

烧煤,从上面的烟囱冒出浓浓的黑烟

内燃机车

烧汽油、柴油或煤油,不会产生多少烟

电力机车

车顶有电线,它行驶时下面是两根铁轨,上面靠电线提供能量

磁悬浮火车 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火车,速度快,接近普通飞机。

中间一根铁轨,最特别的是:它是浮在轨道上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会写6个生字。

2.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会写6个生字。

2、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

二、复习巩固生字 1.学生读生字卡片。

2.游戏:教师读一字,学生快速拿出相应的卡片,再组词语。

三、书写指导

1.观察字形结构,想想怎样写才好看。重点指导:“发”的第一笔、“成”的斜钩要写好,整个字才好看。2.拓展练习: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列未来的火车,大家交流。

小蝌蚪找妈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本课以感情朗读为基本任务。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

5.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教学重点: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读书。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教学重点与难点

1.认识本课“灰、迎”等8个生字,会写“河、姐”等6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不断提高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能力。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学生猜谜,开展讨论)

2.出示小蝌蚪和青蛙。

3.板书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观看动画课件)2.组织学生自由读课文

(1)巡视自读情况,发现学生读文中困难,及时解决。(2)组织学生借助小组互助学习,达到初读的目的。(3)汇报学习结果。

三、合作互助,识记生字 1.(出示本课的生字)组织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8个生字。

2.指导学生识记重点字和难点字(教师在巡视时发现各组同学普遍识记有困难的字)

3.再次出现本课要认的“灰、迎、阿、姨、追、顶、披、鼓”8个生字,教师检查识字效果。4.巩固识字,找朋友。(出示偏旁和部件进行连线)

四、讨论交流,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2.讨论交流:初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学写生字培养习惯

1.出示要求会写的6个生字。2.组织学生交流笔顺。3.教师范写。(课文中没有口或带口字旁的字)4.学生描写、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本课以感情朗读为基本任务。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3.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教学重点:本课以感情朗读为基本任务。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对科学童话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第一幅和第六幅的内容,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二、角色迁移,体验文本 1.细读第一自然段。

A.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描写小蝌蚪是按怎样的顺序说的?小蝌蚪可爱吗?你喜欢这些小蝌蚪吗?见过或养过小蝌蚪的学生还可以说说它们还有哪些地方可爱。指导读出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B.理解“一群”的意思,通过“一只”、“一群”进行比较,知道“一群”数量多,并用“一群”说话。

2.看图读二、三自然段。

指导蝌蚪与鲤鱼妈妈与乌龟的对话。理解“迎上去”、“追上去”的意思。

小蝌蚪:第一次很有礼貌:第二次很热情,但有点着急。鲤鱼:亲切。乌龟:和蔼。

学生分角朗读,戴上头饰表演朗读。3.指导朗读第四、五段。

A.蝌蚪的尾巴发生了什么变化? B.青蛙妈妈的话应该怎么读?(亲切、慈爱)4.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

四、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我会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五、巧设悬念,课外延伸

小青蛙一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领。他们一天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到多少害虫呢?我们也去探究一下,好吗? 板书设计

34.小青蛙找妈妈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分析部件法帮助记字的办法。

2.让学生正确区分字形、字义。3.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4.完成口语交际和展示台中的任务。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分析部件法帮助记字的办法。教学难点:完成口语交际和展示台中的任务。课前准备 录音机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利用分析部件法帮助记字的办法。2.让学生正确区分字形、字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分析部件法帮助记字的办法。让学生正确区分字形、字义。教学难点: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1.让学生读懂并找出短文一共讲了几个字。2.引导学生发现拆分、整合的识字方法。

3.扩展运用,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认其他字,以加强复习巩固。

二、我会认

1.先让学生自己练读生字。

2.读读记记。游戏:老师指哪个,学生读哪个生字。让学生认记生字。学生先认再读,边读边悟。

三、日积月累 1.“我会填”

出现了同音字“完——玩”,形近字“很——得”,形近音近字“请——情”“跳——桃”,要提醒学生注意区分字形、字义。

2.“我会读”

(1)让学生自读,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互相帮助,把短文读正确、读流利。

(2)还可以采取同学间比赛、读给老师听等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四、小结:说一说你又学到了什么。

巩固新知。学生自己说,可相互补充。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八

我会填

请客

完成 很多

桃花 事情

玩耍

得到

跳舞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完成口语交际和展示台中的任务 教学重点:完成口语交际和展示台中的任务。教学难点:完成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未来的桥》

一、创设情景,导入学习

小熊过生日,请小猴去他家做客。可是小熊家住在一条大河对面,河面上没有船,也没有其他方法能帮助小猴子过河。请大家帮助小猴子设计一座桥。现在,把你们小组设计的大桥图样拿出来,准备向小猴子推荐自己小组设计的桥。

想一想,说一说,评一评。

二、商议介绍词,准备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已经设计好的桥梁图样,讨论一下,怎样向小猴子介绍,才能让他采用自己设计的桥。培养学生分工、合作的能力。组员在组长带领下,完成学习任务。

三、小组间互相交流

1.每个小组选代表向小猴子(另一小组的同学扮演)介绍自己小组设计的桥。2.其他小组对他们进行质疑。(从桥的造型、材料、色彩、承重力等方面质疑)老师在这个环节可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学生回忆,说不完整,请其他学生补充。

四、评选、展示最优桥梁设计

准备一块大黑板,把每个小组的设计方案张贴在上面,请学生评选最优桥梁设计。(有特色,就要给予充分肯定。)

五、扩展情境,延伸交流

学生表演:小猴过桥以后,到了小熊家,向小熊介绍他过的什么桥,感觉怎样。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未来的桥》

1.来的桥会是什么样?分组展示自己的图画,互相讲一讲。

2.评一评谁设计的桥好。

下载一年级第八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年级第八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课文 19.棉花姑娘 教学目标: 1、认识棉、娘等13个生字,会写“病、医”等7个字。认识一个偏旁。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请求的语气。 3、通过学习,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

    一年级语文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 12 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案设计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课文歌曲、与课文内容一致的雪景动画、课文图画(“小画家”的“图案” 空出,以便同学粘贴小动物的脚印图、多媒体......

    第八单元教案

    25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

    第八单元教案

    30《开天辟地》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 1.辅导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盘古开天辟地并用身体孕育......

    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 单元目标: 1、阅读时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叙事时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是怎样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

    第八单元教案

    29、掌声 教学目标 一、 词语 1.积累(49左右) 愿愿意 自愿 心愿 不愿 愿望 姿姿势 英姿 姿态 姿色 势姿势 气势 势力 势头 投投入 投降 投放 投球 投资 况情况 战况 实况 况......

    第八单元教案

    31、.女娲补天 教学要求: 1、学习课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女娲为人们解除痛苦的勇敢精神。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训练学生合理想象的能力。3、联系臭氧层对环保教育。......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教案及反思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教案及反思 课题:组织比赛(教材85页)五、 自学导航 、 课前,请学生了解爸爸、妈妈喜欢看的电视节目。2、 课前,请学生了解好朋友喜欢的运动。 快“六一”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