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数学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第1课时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4页例题和“试一试”和第45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景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并能用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黑板演示)
2.其他学生以对口令的形式进行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练习。如师:4和4组成几?生:4和4组成8。5和几组成9?生:5和4组成9。
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
二、展开 1.教学例1。
(1)媒体出示主题画。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有些什么?有几个?(2)和学生一起分析图画。
①同学们,图上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后来又过来几个?那么现在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呢? ②教师再将图意复述一遍: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水,又过来2个,现在一共有5个小朋友。
③教师带领学生将图意复述几遍。④让学生试着自己将图意复述一遍。⑤多找几名学生将图意复述一遍。(3)教学加法的含义。
①小朋友,原来有3个人,后来又来了2个人,一共有5个人,象这样把3个和2个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计算。
②把3个和2个合起来就把3和2加起来,就在3和2的中间加上一个加号(师板书)。
③ “+”这个符号叫做加号,就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在这里就表示把3和2合起来的意思,3和2合起来是5,就在“3+2”的后面写上“=”号,表示是的意思。
④像这样的有加号的算式就叫做加法算式。⑤齐读这个加法算式。
⑥这个算式就表示把3和2合起来是5的意思。(让学生复述几遍)。2.教学试一试。(1)媒体出示图画。(2)明确图意。
(3)说出图意:先走过来1个小朋友,又来了2个小朋友,一共有3个小朋友。(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
(4)把1个小朋友和2个小朋友合起来是几个小朋友?那么1加2等于几呢?
3.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号,还知道它表示合起来的意思,几加几就是把几和几合起来的意思。
三、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1)让学生明确图意。
(2)说出图意:有3只小鸡,1只母鸡,一共有3只鸡。(3)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4)在书上填写。(5)将算式读一遍。
(6)用同样的方法完成青蛙图。2.完成第2题。
(1)引导:请小朋友看“2+1”,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2+1”下面怎样画○表示“2和1合起来”的呢? 让学生算出得数,说说怎样想的。(2)同法教学后两道算式。(3)组织交流完成情况。3.完成第3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得数各是几,在算式里填出得数。组织交流,结合提问怎样想的。追问:算加法可以怎样想? 4.完成第4题。(1)让学生明确图意。
(2)说出图意:有2个蘑菇,又采来1个,一共有3个蘑菇。(3)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4)在书上填写。(5)将算式读一遍。5.完成第5题。
(1)引导:我们来做送信游戏,先来看看送信规则。(2)出示题目,明确要求。(3)让学生算一算、连一连,再交流。
引导学生按组读一读算式,再让学生按顺序试着记一记。
四、总结全课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布置作业。
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要求描算式、算得数。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5以内的减法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46-47页例题和“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初步认识减法,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并能用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体会减法的含义,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演示:出示3个彩色气球,让一名学生上来,演示放走1个,手中还剩2个。
2、小朋友,你能把刚才演示的过程说一说吗?
3、提问:放走的1个是从几个里面放走的?现在他手中还剩几个?你想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4、引出课题。
二、体会情境,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初步认识减法和计算方法。
出示情境图。“护花小组”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能把两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 学生说出图意:有5个同学在浇花,走掉2个后,还剩几个? 根据图意,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2=3。
指导学生认识减号及算式的读法,并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在图中表示的意思。分小组讨论:为什么用减法计算?5-2=3是怎样算出来的?交流汇报各组的想法。
小结:刚才各组的想法棒极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5个同学浇花,走掉2个,就是要从几个里面去掉几呢?从个数里“去掉”一些,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呢? 2.“试一试” 出示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观察图意,提出问题,在书上填写算式。(学生可能列出3-2=1或3-1=2)学生填完算式后,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深化,应用新知。1.“想想做做”第1题。
指导学生看图,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的意思后填写算式。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想法。2.“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计算。学生独立操作后,指名演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想想做做”第4题。
先分小组说说图意,根据图意提出问题,填好算式,计算出得数。4.“想想做做”第5题。(巩固5以内的加、减法)
四、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愉快的数学课,你能说说学会了什么吗?先跟同学说说,再跟老师说说。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48页例题和49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够正确计算5以内有关0的加、减法。
2.发展学生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重点:有关0的加、减法计算。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黑板演示)
2.其他学生以对口令的形式进行10以内数的分与合的练习。如师:4和4组成几?生:4和4组成8。5和几组成9?生:5和4组成9。
教师可以多说几个,让学生进行口答,也可以小朋友之间进行练习。3.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口算。
二、展开 1.教学例1。
(1)媒体出示主题画。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有些什么?有几个?(2)和学生一起分析图画。
同学们,图上原来有几个小朋友?后来又走了几个?那么现在还剩几个小朋友呢?
教师再将图意复述一遍: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浇水,后来3个都走了,现在没有小朋友了。教师带领学生将图意复述几遍。多找几名学生将图意复述一遍。
(3)教学有0的减法的含义。
小朋友,原来有3个人,后来3个都走了,没有小朋友了,象这样从3个中去掉3个,我们就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教师板书:3-3最后剩下几个小朋友?得数是几?齐读这个加法算式。这个算式就表示从3中去掉3,就是没有的意思。(让学生复述几遍)。
2.教学例2。(1)媒体出示图画。(2)明确图意。
(3)说出图意:左边有5朵花,右边没有花,一共还是5朵花。(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
(4)左边有5朵花,右边没有花,一共还是几朵花?那么5加0等于几呢?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算式中有0的加法和减法,如果一个数再减掉这个数,得数就是0;如果一个数加上0,得数还是这个数。
三、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1)让学生明确图意。
(2)说出图意:左边有0个桃子,右边有4个桃子,一共有4个桃子。(3)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4)在书上填写。(5)将算式读一遍。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先让学生摆小棒,边摆边说。(2)在书上填写得数。(3)集体订正。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让学生明确图意。
(2)说出图意:原来有5只小鸟,飞走1只,还剩4只;飞走3只,还剩2只;飞走5只,还剩0只。
(3)让学生跟旁边的小朋友说几遍,再跟老师说。(4)在书上填写。(5)将算式读一遍。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体会。横着比一比,从三道算式能知道什么?再竖着比一比,从四道算式中能知道什么?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让小朋友在书上直接写得数。读算式和得数 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学生在书描写,老师进行个别指导。时间来不及,可作为作业。
四、总结全课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练习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50-51页第1-6题和思考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理解,能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重点:加深对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理解。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卡片练习: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读题后报出答案。
二、进行练习
1.第1题。
(1)课件依次出示第1题的四幅图,引导学生观察,说说每幅图的意思。每题要说清楚从图中知道了什么,可以求什么。
(2)让学生独立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3)汇报交流,说说每道算式表示的意思,再说说是怎样算出来的。2.第2题。
(1)课件出示第2题图,引导学生弄懂题目的意思。提问:怎样可以知道小鸡的家在哪里呢?让学生理解:先要算出小鸡口衔的算式的得数,再把这些算式与相应的房子连起来。
(2)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3)集体反馈,课件进行演示。3.第3题。
(1)课件出示题目,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写出结果。(2)比较,说说每组中上下两道算式有什么不同。第一组重点体会:一个数加0和一个数减0都得原来的数。第二组重点体会:看清运算符号并认真计算的重要性。第三组重点体会: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后,得数不变。4.第4题。
(1)课件出示第一幅主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中画了什么。
(2)教师示范提问:有三个小朋友在跳绳,又来了两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跳绳?
(3)学生在书上列出算式后进行交流。
(4)根据图上画的,你还能提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5)学习第二幅主题图。可以直接让学生提问。5.第5题。
(1)整理得数是5 的加法算式。让学生填写算式,要求写出不同的算式。
交流算式,教师有序板书,再让学生说说怎样想到不同算式的。(2)整理其余得数的加法算式。
提问:你们还能写出4等于几加几的式子吗?3和2呢?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让学生读一读整理出的算式。6.第6题。
让学生先在书上描一描,并写出结果。再在写字本上独立写一写。
三、总结评价
1、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2、做思考题。
引导:请小朋友看一看,题里告诉了我们什么。让学生读一读:△+△=4 ○-△=3。
提问:你知道一个△等于几呢?你是怎样知道的?
你能从△=2,看看前面的式子,想到○等于几吗?能把你的想法和小朋友分享吗?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得数是6、7的加法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52页例题和53页“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
2.使学生从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境中知道根据一幅图能列出两道加法算式,体会两道相应的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间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和是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光能绿化我们的家园,还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朋友来植树的情况吧。
2.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
二、探究理解
1.教学例题。(1)观察情境图:
这幅图上画了什么?排队先来的有几人?推工具车来的有几人?(图中的小朋友们来植树,5人是排队先来的,1人是推工具车来的。)白菜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2)引导列式:
问: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怎样列式呢? 学生交流列式,根据学生的列式板书:5+1= 问:5+1等于几呢?教师完整板书:5+1=6,学生齐读算式。问:这里的5表示什么意思?(5个先来的小朋友)1又表示什么意思?(后来来的1个小朋友)
为什么用加法算?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就是把5个先的小朋友和1个推工具车的小朋友加起来。”
问:再想一想,求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怎样列式?或如果反过来,用这1个小朋友加上这5个小朋友,可以吗?(板书:1+5=6)
(3)观察比较:
问:仔细观察两个加法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它们的得数都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要求一共来了多少人植树,可以把推车来的1人和排队来的5人合起来,也可以把排队来的5人和推车来的1人合起来。列出的算式可以是1+5=6,也可以是5+1=6。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辣椒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意:左边有3个青辣椒,右边有4个红辣椒。
(2)提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辣椒,你能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吗?(3)学生列式计算,指名反馈交流。教师板书:3+4=7 4+3=7(4)提问:
算式3+4=7表示什么意思?你在列这个算式时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 算式4+3=7表示什么意思?你又是怎样观察的? 3+4和4+3得数都是7,为什么?(5)齐读两个算式。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指导学生摆圆片,一名在黑板上摆,其余自己在课桌上摆。第一题:先摆4个黄色的圆片,再摆2个红色的圆片。(2)看着圆片,列算式。
看到这个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外一个算式吗?(3)学生在书上填写。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4)反馈交流。(板书:4+2=6 2+4=6)
(5)4+2和2+4各表示什么意思?算出的得数6都表示什么?(6)同样的方法摆第2题。(板书:2+5=7 5+2=7)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这几题,你能不摆圆片算出来吗?可以在脑子里想一想怎么摆。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是怎样算的? 即时板书:6+1=7 1+6=7 3+3=7 3.小结:结合板书,让学生观察后说说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看图,说说图意。
(2)给小青蛙找家,找到了就连起来。
(3)反馈:说说得数是6的加法算式有哪些?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有哪些?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1)学生按组计算后,交流结果。
(2)每组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如果记住了4+1=5,怎样想出4+2=?、4+3=? 6.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2)游戏:三人一组,分别扮演大象、松鼠和老鼠,看哪组说的算式多。老师先扮大象,再选两位学生进行示范。报一个数字6,学生说出得数是6的算式。再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游戏。7.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先让学生数一数一共有几只蜜蜂,思考可以把这些蜜蜂分成两部分,有哪些分法?
(2)你能写出多少个算式?怎样写不容易漏掉? 8.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学生独立书写,老师巡视指导书写格式。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6、7减几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54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54-55页“想想做做”第1-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植树情境,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掌握6、7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加深对减法意义的理解。
2.进一步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初步体会根据同一幅图列出的两道减法算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
3. 进一步加强加减法算式书写的练习,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有关6、7的减法。教学难点:理解图画应用题,明确图意。教学具准备:口算卡片、学生准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请学生口算。5-1= 5-2= 4-1= 3-1= 5-4= 5-3= 4-3= 3-2= 让学生口算,选择两道说说表示的意思和算法。2.数的组成。
小朋友能按顺序说说6可以分成几和几吗?7呢?
引人:熟练记住6、7能分成几和几,就可以计算6、7减几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展开 1.教学例题。
谈话:前一节课,我们看清了植树图的意思,学会了看一幅图列两道加法算式。
(1)出示主题画,让学生观察:图画上画了什么?有几个?
(2)教师引导学生说完整话:原来有6棵树,已经栽好了2棵,还有4棵没有栽。
(3)教师先带领全班小朋友说,再找小朋友说,最后让小朋友互相说。(4)教师边说边板书:6 2 问:原来有6棵树,已经栽好了2棵,还有几棵没有栽,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
(5)6-2等于几呢?
(6)我们刚才是用这所有的树木减掉已经栽好的,如果老师反过来,用所有的树木,减掉没有栽过的,可以吗?
(7)仔细观察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8)教师小结:一个数减掉一个数等于另一个数,减掉另一个数就等于这个数。
2.教学“试一试”。
出示7个萝卜图,再在中间画上虚线,说明将7个萝卜分成了两个部分。(1)首先让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
(2)教师引导学生说:一共有7个胡萝卜,去掉5个,还有2个。(3)教师媒体演示:虚线,表示去掉的意思。
(4)教学大括号的意义:同学们,这条虚线就表示去掉的意思,表示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
(5)将这到图画应用题完整地说一遍:一共有7个胡萝卜,去掉5个,还有几个?
(6)让学生将这到图画应用题试着说一说。(7)列式计算,教师板书:7-5=2 这是去掉左边,如果是去掉右边呢?(8)教师小结:同学们,像这样的题目我们叫做图画应用题。图画应用题中有也有虚线:表示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的意思。
三、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课件出示依次第1题图,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说出填写的算式,并说说每组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提示:看到这个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外一个算式吗?(3)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让学生独立填出得数,完成后组织交流。(2)提问:哪两道是有联系的算式?一起读一读。(3)说说每个算式你是怎样算的,(从7-6=1想7-1=6)(4)提问:6减几的算式有哪些呢?7减几的呢?为什么6-3只有一道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课件出示第3题图,提问:树上有几个家,白菜老师问小鸟应该飞回哪个家,我们可以怎样看?(指名回答)(2)学生把小鸟与飞回的家用线连起来。(3)反馈交流。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独立计算,把答案写在书上。(2)学生交流得数,教师板书。
(3)引导:小朋友读一读每组算式,再讨论讨论:每组题得数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4)让学生试着说说自己的发现,教师适当帮助说明。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1)课件演示游戏玩法。
(2)组织学生用准备的数字卡片进行游戏。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1)说一说7只蜻蜓可以分成哪两部分?(2)你能写出几道减法算式?
(3)交流反馈。说出所有7减法几的算式。(4)补充6-□=□。
四、总结全课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指出:通过这节课,大家知道了看一幅图一般可以列两道减法算式,这两道算式是有联系的。我们再一组一组地读一读。
第7课时 得数是6、7的加法和6、7减几练习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六(教材第56-57页第1-9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加、减计算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得数是6、7的加法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卡片练习:开火车,教师随机出示卡片,学生读题后报出答案。
二、进行练习
1.完成练习六第1、2题。(1)教师将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
(2)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加起来等于6,并且说出两个算式和得数。
(3)先让学生对老师说,之后学生互说。
(4)再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减等于7,并且说出两个算式和得数。
(5)先让学生对老师说,之后学生互说。
(6)教师拿出两张卡片,用大数减掉小数,让学生说出得数。2.完成第3题。
(1)学生按要求独立完成,时间2-3分钟。(2)反馈了解完成了几题,有没有全部做对,错了几道题。(3)和学生一起分析错例。3.完成第4题。
(1)课件出示第4题,学生观察,说说题目的意思。(2)学生独立连一连。
(3)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进行演示和评价。4.完成第5、6题。
(1)课件依次出示两题的主题图,让学生说出图意。(2)让学生看着图画列出两到算式,写在书。
(3)汇报交流,说说每题列出的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相互之间有什么关系。
(4)集体订正。5.完成第7题。
让学生观察图,要求说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提问:☆比○多的是哪一部分,你想怎样把它分开?(学生画线)让学生看图填空,交流结果。
追问:☆比○多3个,就是○比☆少——(3个)6.完成第8题。
(1)找规律: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说说每根线上排列的物体的形状,看一看,每一串形体是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2)教师和学生共同读一读这些形体,发现规律。(3)猜一猜:1号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形状?
(4)让学生独立发现2号袋子里物体的形状,并进行交流。(5)反馈,交流正确答案。7.完成第9题。
指导学生描写算式,并算出得数。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8课时 得数是8的加法和8减几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59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59-60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初步掌握8的加法与8减几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8的加减法。
2.让学生知道看一幅图能写出四个算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初步的比较、联想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现实问题间的联系,更加喜欢学习数学。教学重点:正确计算8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根据图意写出四个有联系的算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开火车。(口算卡片出示)
二、探究理解
1.教学例题。
(1)出示主题画,让学生观察:图画上画了什么?有几个?
(2)引导学生说完整话:有5个小朋友在游泳,有3个在岸边,一共有8个小朋友。
(3)先带领全班小朋友说,再找小朋友说,最后让小朋友互相说。(4)要想知道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游泳,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为什么?
看到这个算式,你马上想起来哪个算式了呢? 齐读算式。
(6)我们刚才是求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的,如果老师反过来,知道了总共有8个小朋友,在水中游泳的有5个,求在岸边的有几个,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呢?为什么?
把算式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板书:8-3=5 如果知道了总共有8个小朋友,在岸边的有3个,求在水中游泳的有几个,你会求吗?
把算式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板书:8-5=3(7)仔细观察四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教学“试一试”。
(1)媒体出示图画。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画告诉了我们什么?你能看着图画列一道加法算式吗?
(2)看到这个加法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一个加法算式吗?(3)如果知道了总数,你能列一道减法算式吗?
(4)看到这个减法算式,你能马上想起来另一个减法算式吗?(5)齐读四道算式。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第2题。(1)仔细观察图画,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2)如果让我们列两道加法算式,你会吗? 先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在把算式写在书上。(3)如果让我们列两道减法算式,你会吗? 先说给旁边的小朋友听,在把算式写在书上。(4)齐读四道算式。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数字。
(2)让学生想一想,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8?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
(3)说给全班的小朋友听。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课件出示确目,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出得数。(2)汇报交流,集体订正。4.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要求学生想想这道题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说说准备怎样做,并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交流各人写的算式,说说是怎样看图想到的,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整理,并板书出来。
让学生有序地说出得数是8的加法算式和相应的减法算式。
四、总结全课
1.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2.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教学反思:
第9课时 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0页例题和“试一试”,完成第60-61页“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了解这种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的结构,会用加、减法计算解决问题。
2.让学生初步感受符号所具有的简约化的特点,初步培养符号感。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了解用图画形式呈现的实际问题中括线和问号表示的意思及结构。
教学难点:根据用括线和问号表示的图画题正确列出加、减法算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学习“比一比”时,先比较哪根跳绳长,再比较哪个小朋友高,我们用“√”和“○”来表示比较的结果,这比用文字表示方便多了。
2.导入:使用符号表示既简单又明确,我们数学上经常使用符号。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如何用符号表示图画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学习如何通过计算解决这样的问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1)课件出示苹果图。
(2)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你能得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指名回答)
如果把刚才的问题写下来,这些字要写好长时间,现在我们可以用符号来表示。(3)初步了解括线和问号:
(课件出示括线)这叫括线,括线对着哪里,就表示哪里的东西,这里的括线就表示左边和右边的苹果总数。“一共有多少个?”不知道,要我们求出来,这是问题,就在括线下面写问号。(出示“?”)
你们看,这样表示简单吗?(再指名说说括线和“?”表示的意思)(4)了解已知条件和问题:
题目中已经知道了什么呢?(指名回答)已经知道了什么就是已知条件,要求什么就是问题。
(5)提问:这道题谁会列式计算?(指名说算式,老师板书:3+5=8)2.教学“试一试”。
(1)课件出示题目。(包括括线的问号)
(2)提问:在这道题里,括线表示什么意思?括线下面的“8”个表示什么?“?”表示什么?(分别指名回答)
谁能说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先小组讨论后再回答)(3)在书上列算式计算。
(4)反馈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2)指名说算式,集体订正。
(3)提问:这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2)指名汇报交流,集体订正。
(3)提问:这一题有哪些已知条件?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第4题。
(1)课件出示题目,指名说说图中的条件和问题。(2)学生在书上独立列式计算。(3)汇报交流,集体订正。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1)你能看出蜜蜂和蝴蝶哪个多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2)学生在书上填空。
(3)指名说出所填写的数,共同订正。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反思:
第10课时 得数是9的加法与9减几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2页例题,“试一试”,完成第62-63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会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使学生根据一幅图画列出4道算式,加深对加、减法含义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3.使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借助形象思维发展抽象思维。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9的加法和9减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计算9的加法和9减几。
教学具准备: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圆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你们喜欢体育运动吗?喜欢哪些体育运动?
2.导入:有一个班的小朋友,非常喜欢体育运动,他们组成了短跑队、长跑队、跳远队、跳高队、投掷队等等。看,跳高队的小朋友正在练习跳高呢。(出示例题主题图)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从图画上看,跳高的小朋友可以分成几部分?哪几部分?(指名回答)
(2)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4道算式吗?先自己想一想,在书上写一写,然后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3)反馈:谁能把自己想到的4道算式说出来? 指名回答,板书:8+1=9
9-1=8
1+8=9
9-8=1(4)提问:谁能根据情境图说一说算式8+1=9表示什么意思?1+8=9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小结:两道算式都表示把没跳的人数和跳过的人数合起来,一共有9人,虽然8和1换了个位置,但结果都是9个人。
(5)提问:谁能根据情境图说一说算式9-1=8表示什么意思?9-8=1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小结:两道算式都是从总人数里去掉跳过的人数,就得到没跳的人数,去掉没跳的人数,就得到跳过的人数。
要把两部分人数合起来,就用――加法,要从总人数里去掉一部分,就用――减法。
2.教学“试一试”。
(1)摆圆片:拿出9个圆片,分成两堆,你想怎样分就怎样分,但不能再分成刚才的1个和8个了,再写出4道算式。
(2)学生自主分花片,写算式,老师巡视指导。(3)汇报交流不同的分法和算式。即时进行板书。
(4)观察黑板上的算式,说说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加法算式得数都是9,减法算式都是9减几)
(5)提示课题。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谈话:大家今天学得很认真,小蜜蜂飞来了,它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第1题图,说说摆数字卡片的要求。
(2)活动:选出两张数字卡片,使上面的数字相加等于9。(3)反馈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谈话:小金鱼看到小朋友们成功解决了小蜜蜂的问题,也想和小朋友交朋友,它想让大家做减法题。
(2)活动:选择一张数字卡片,说出9-□=□。(3)抽一个算式如9-6=3,说说是怎样想的。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学生独立在书上计算。
(2)指名汇报交流,统计做对的人数。(3)集体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第4题算式,提问:想一想,你能说出几道加法算式,几道减法算式?
(2)同桌两人一人说加法算式,一人说减法算式。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到的?怎样能有顺序地说了有的算式,不漏掉?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让学生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组织学生交流。
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要求先说一说,再填写()和算式。交流练习情况,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反思:
第11课时 得数是8、9的加减法和8、9减几练习
教学内: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4-65页第1-7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进行计算。
2.在练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学过的加、减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熟练进行得数是8、9的加、减法计算。教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口算卡片)2.一图四式。
(1)让学生将算式说给旁边的同学听。
(2)指名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幻灯片上写出算式。
二、进行练习
1.完成第1题.(1)教师在黑板上贴上数字卡片。
(2)问:小朋友,黑板上的卡片,哪两个相加可以填写这个算式呢? □+□=8(3)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发表意见。让学生自己出卡片,说算式。2.完成第2题.(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2)奖励口算又快又准的小朋友。(3)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集体订正。3.完成第3题.(1)课件出示图画,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画了什么,你有什么发现?(2)出示白菜老师的话,让学生说说小蜜蜂可以拉出哪些算式。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注意不要遗漏。
4.完成练习四的第4题。(1)出示第一组题。
学生独立计算,交流得数,教师板书算式、得数。
引导:比一比,这些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加上的数和得数是怎样变化的?在小组内讨论。学生交流,小结:一个数不变,加上的数越来越大,得数也越来越大。(2)同法引导学生发现第2组和第3组的规律。5.完成练习四的第5题。
(1)课件出示全部算式,让学生比较每组的算式,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第一行得数都是8)
(2)不计算,在得数比8小的算式后面打“√”。
(3)交流:说说你是怎样通过比较作了选择的。(每组的两题都与第1题进行比较,进行估计)
6.完成第6题。
(1)课件出示第6题图,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些什么?有几个?要求什么?(2)提问:如果让你用图中的数量列算式你会吗?(3)让学生将自己想的结果填写到书上。(4)反馈交流,说说为什么用加法算? 7.完成第7题。
(1)课件出示第7题,观察,说说要拼成的积木有几块?
(2)下面的哪堆积木可以拼成上面的长方体?小朋友自己在书上数一数。(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12课时 得数是10的加法与10减几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6页例题及“试一试”,完成第66-67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学习,学会计算得数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加深认识加法与减法的联系,并学会用学习的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往的能力。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绞架学好数学的愿望。教学重点:掌握得数是10的加法和10减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计算10的加法和10减几。教学具准备:学生准备圆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对口令:小朋友喜欢玩对口令的游戏吗?那好我们今天来玩10的对口令游戏。
师生对口令。(先说:我出1,我出9。齐说:10可以分成1和9,10可以分成9和1,1和9合成10,9和1合成10。
10的分与合小朋友们学得真好,记得我们还给10的分与合编了儿歌呢!一起说说看。
生说:
1、9,1、9好朋友;
2、8,2、8手拉手;
3、7,3、7一起走;
4、6,4、6多快乐;
5、5凑成一双手。
2.谈话导入:小朋友喜欢踢球吗?有一组小朋友正在进行足球比赛(出示例题主题图),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师:同学们,图上都有些什么?有几个小朋友在球场上踢球?球场外有几个?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2)讨论:根据图画你能够列出什么算式?(3)发表意见。
(4)通过百圆片,算一算,你说的算式得数是几?(5)教师板书:6+4= 10-4= 4+6= 10-6=(6)算一算:6加4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 如果没有图,你该怎么想6加4等于几呢? 同样,4加6等于几呢?你是怎么想的?
(7)10减4等于几呢?你是怎么想的?同样,10减6等于几呢?(8)齐读四道算式。
2、教学“试一试“。
(1)让学生抛花片,正面的有几个?反面的有几个?可以列出几个算式?(2)让学生小组合作,抛花片。并且小组内把所得到的算式进行记录。(3)发表意见。教师板书。
(4)教师根据学生所提供的一个算式写出其他的3个算式。
(5)问:如果没有花片,请小朋友看一看,还可以写出哪些算式?教师将没写的算式补充完整。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1)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卡片,让学生找一找: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0?
(2)并且根据这个算式列出相应的3个算式。2.完成第2题。(1)教师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手中拿一张“10-”的卡片。
(2)问:同学们,老师手中的卡片是几减,你能用老师手中的卡片减去黑板上的数吗,如:10-3等于7,谁还会说?
(3)请学生到黑板上示范演示,表扬积极主动的小朋友。3.完成第3题。
学生看图和算式,交流图有什么规律,算式是什么意思。学生填写算式。
学生交流算式,说说算式排列有什么规律。
提问:谁能按这样的规律,把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比较熟练地全部说出来?
4.完成第4题。
(1)让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得数。
(2)开火车汇报答案,统计全做对的学生人数。5.完成第5题。
(1)谈话:你能有序地说出所有的加法算式吗?你能有序地说出所有的减法算式吗?
(2)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再指名回答。
6、完成第6题。
(1)引导:请先自己看题,再说说你准备怎样做。(2)让学生圈一圈,再填空。(3)反馈交流,共同订正。
(4)追问:10个皮球分成了几个2?
(5)说明:每班分2个,可以分成5个2,所以够分5个班。
四、总结全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第十三课时 求加法里的未知加数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68页例题,完成第68-6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求未知加数的算式,探索并掌握求未知加数的方法,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让学生积累把一个数凑成10的经验,为将来学习进位加作准备。3.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继续培养独立思考、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求未知加数的不同方法。教学难点:正确求出未知加数。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口算卡片练习。
2.今天数学课,智慧爷爷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带来了一个盒子。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
(1)媒体出示装了苹果的盒子图。
问:图中盒子里如果装满苹果,可以装几个?已经装了几个?还差几个?
(2)教师进行说明:同学们,盒子里可以装10个苹果,我们已经装了8个,还有几个没有装的。(教师边说边板书:8+()=10)
(3)如果不是我们已经算出来了,我们就不知道还有几个没有装,所以我们把没有装的,也就是不知道的这个数用括号括起来,表示不知道的意思。
(4)这个算式就读做:8加几等于10。(5)通过图我们知道了还有2个没有装,也就是8加2等于10。(教师在黑板上填写。)如果没有图,你该怎么想8加几等于10呢?小组讨论。
(6)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发表意见。
(7)学生说的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分成回答。(8)思考:6+()=10,小朋友可以怎么想?发表意见,只要说的有道理的都要进行表扬。
2.延伸。
(1)教师把数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再在黑板上写上
(2)找学生到黑板上将数字卡片铁到相应的位置,其他学生在书上填写。(3)集体订正。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引导:看第一幅图,说说是什么意思。
另外三幅图和下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同桌互相说说看。让学生口算()里的数,并填写。组织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看书上题目,明确要求:先画满10个图形,再填空。(2)学生独立在书上画图形填空。
(3)指名说出每一行画了几个图形,()里填了什么数。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1)谈话:信鸽在天上飞呀飞,迷失了方向,智慧爷爷要让小朋友帮个忙,用自己的办法帮信鸽把信送到邮局。
(2)学生用铅笔引路,在书上进行连线。(3)汇报交流,说说这样连的理由。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1)谈话:同学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动了信鸽,它们把这件事告诉了小白兔。瞧,小白兔正在拨萝卜呢。(课件出示图和题目)
(2)学生独立在书上方框里填数。(3)汇报交流。
(4)提问:观察这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出示第一、二组题。
让学生比较大小,填写符号,交流练习结果。
提问:每组里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吗?第二小题你是怎样比的? 让学生完成第三组题的大小比较。
四、总结全课
1.小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你对哪些内容很感兴趣?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作业:完成第4题。
教学反思:
第十四课时 有关10的加、减法练习(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练习八,教材第70页第1-5题。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10的加法与10减几,并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
2.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加、减法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3.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10的加法与10减几。教学难点:巩固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具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1.口算。(口算卡片)2.一图四式。
(1)课件出示第1题图,指名说说图中葫芦的个数。
(2)在书上写出四个算式,并在小组中交流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3)反馈,说说写出的算式,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算式。(4)小结:根据一幅图,我们可以列出四个算式,其中两个加法算式,两个减法算式。
二、进行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课件出示第2题图,让学生看图说说:图上有些什么?告诉我们什么?(2)师:小蜜蜂各应该采哪一朵花上的花粉呢?请小朋友在书上用线连一连,帮助小蜜蜂正确采到花粉。
(3)汇报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连的,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连线。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2)奖励口算又快又准的小朋友。(3)让学生在书上填写得数。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选择两道题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含义。(2)学生填写未知数,再交流核对。(3)提问:加法里的未知数你是怎样想到的?(4)反馈交流,集体订正。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以第一小题为例,帮助学生弄清等式的含义以及填□里数的思考方法。学生试着填写其余几题,交流是怎样求出这里的未知数的,并说出各题结果。
三、总结评价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十五课时 有关10的加减法练习
(二)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教科书第71页的习题。教学目标:
1.能结合加法和减法的含义,根据图画所表示的意思列出算式。教学重点:
2.加、减法口算和解决图画表示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填写相等算式里的两个未知数。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我们继续上一节练习课,重点练习10以内的加、减法。
二、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1)让学生独立填一填。
(2)让学生结合场景图解释每道减法算式的含义。
2、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
(1)让学生分组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弄清知道什么,要求什么。(2)学生列式计算后说说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计算。3.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1)让学生独立完成。(2)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4.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
(1)让学生先想一想可以怎样填,自己完成。
(2)组织交流,看有哪些填法。感受同一个相等的式子可以有不同的填法。
(3)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三、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1.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互相说一说,再告诉大家。2.探究思考题。
学生读一读题目,交流知道什么,要求什么。启发:和每一个同学都合照一次像,什么意思?
先想想照了9次,和几个同学照了像,再想想一共有几人。让学生说说有几人,并说说理由。教学反思:
第十六课时 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2页例题,完成第72-73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思维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3.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联系实际情意,体会连加、连减的意义和理解计算顺序,学会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图意,正确列出算式。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算。(口算卡片出示)
4+1= 3+2= 7-5= 8-4= 5+5= 7+2= 9-3= 6-1= 选择两道算式,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意思。2.引新。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算。今天,就看小朋友能不能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学新的内容——连加和连减。(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学习连加
(1)谈话: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地里的南瓜熟了。小红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看,她正在帮奶奶收南瓜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她运南瓜的情况吧!
出示例12.让学生交流从图里知道了什么,明确: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运来2个,第三次又运来1个。板书:(4 2 1)
(2)提问: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列式? 板书:4+2+1(3)引导:这个算是你想怎样算?
交流口算过程:先算4+2,再算6+1,并让学生说说计算的顺序。小结:计算连加时,先算前两个数相加,再把得数和第三个数相加,从左往右计算。
2.学习连减
(1)谈话:解决了南瓜的问题,我们再看看小朋友摘丝瓜的问题,想想从图里又能知道什么。
出示例13.学生交流图意:原来有8条丝瓜,第一次摘下3条,第二次又摘下1条,还剩几条?
(2)提问:怎样列式计算?(板书:8-3-1)为什么用减法算? 领读算式:8减3再减1。说明这样的算式叫连减。追问:那么我们在计算的时候先算什么呢? 学生说计算过程,师板书。指名说计算过程、小组互说。
(3)小结:从一共的数里连续去掉两部分,要用连减计算。从左往右,先算前两个数相减,再用得数减第二个数。不管是连加还是连减我们一般都要先算前面两个数,不过,我们在计算的时候还要非常的细心。
三、组织练习
1.“想想做做”第1题。
出示图,让学生看左图,说说什么意思。提问:用什么方法列式? 让学生看右图,说明其中的虚线表示“去掉”的意思,要求学生说说图里的意思。
学生填写算式和得数,计算时可以把先算的画出来,第一步得数写在下面。
交流算式、算法和得数。2.想想做做”第2、3题。
同桌互相说说这两题的意思,自己想想怎样算,把算式和得数填完整。交流:第2题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解决的?算式是怎样算的?(板书:算式、得数)
第3题的算式是什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怎样算出得数是3的?(板书:算式、得数)
3.完成第4题。
让学生在书上直接写出得数。汇报交流时说说计算的想法。4.完成第5题。
让学生观察桃子图,想想能知道什么。
要求学生交流知道了什么,明确图里有9个桃,左边3个桃,中间4个桃,右边2个桃。
启发:可以怎样列算式,能列出不同的算式吗?小组里讨论,交流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交流想到的算式,引导列出连加算式和连减算式。
四、总结全课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全体学生一起总结。2.布置作业。完成第6题。教学反思: 第十七课时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74页例题,完成第74-75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情境图并交流感受,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计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发展学生初步的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教学难点:根据图意正确列出算式进行计算。教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口算。
举其中一个作为例子,如:9-3-5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看图列式。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1)出示主题画。
问:谁看出来了这幅图画是什么意思?原来车上有几个人?下去几个?又上来几个?现在车上有几个人?先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
(2)找小朋友说说图意,教师可以适当补充。
(3)请学生和教师一起说:原来车上有7个人,下去2个,又上来3个,现在车上一共有8个人。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小棒。(4)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原来有7个人,下去2人,下去应该用什么方法呢?就是用7个人减掉2个人,后来又上来3人,又上来应该用什么方法呢?
(5)先下去我们用减法,后来又上来要用加法,在这道算式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像这样的算式我们就叫做加减混合算式。
(6)小组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等于多少?
(7)发表意见:先算7减2等于5,再算5加3等于8。最后等于8。(8)让学生齐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提问:如果没有图画,6+3-2你会算吗?(1)可以首先小组讨论。
(2)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比赛,看哪个小组说的好。
(3)教师和学生共同说。先算6加3等于9,再算9减2等于7。最后得数是7。
三、组织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说说图画的意思:原来有6棵小树,又拿过来2棵,后来又栽掉3棵,还剩几棵小树?(2)要想知道还剩几棵小树,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让学生口述算式后在书上填写。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教师媒体演示图画。
(2)让学生说说:在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3)和小朋友商量商量,如果让你用看到的列算式,你可以怎么列?商量好了填写到书上。
(4)集体订正。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教案及反思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教案及反思
课题:组织比赛(教材85页)
五、自学导航
、课前,请学生了解爸爸、妈妈喜欢看的电视节目。
2、课前,请学生了解好朋友喜欢的运动。
快“六一”了,这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节日。老师想在班上开一个联欢会,想请小朋友们帮忙设计设计。
二、探讨交流
活动一:
了解学生“想要表演的节目”
活动二:
统计学生“最喜欢的食食品”
活动三:
统计学生“最喜欢的颜色”
活动四:
统计学生“最喜欢去的景点”
三、动手操作
学生动手画简单的统计图。
四、课堂小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经历数据的收集及整理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
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情感目标
学会与人合作,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复习旧知识、象形统计图:用食物图形表示物体的多少的统计图叫象形统计图。
2、简单统计表:在表格中用数据表示物体的多少叫简单统计表。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激情激趣
2.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3.快乐学习,巩固提升
4.拓展思维,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课题:买气球(教材86页)
一、自学导航
活动一:认识简单的横向条形统计图
.○□○〓△□〓□〓□△○□△○△□△〓〓△
2.画一个统计图
3.○有()个
□有()个
〓有()个
△有()个
4.()最多,()最少,()与()同样多。□比△多()个,□比○多()个,○比□少()个,○比△少()个。
活动二: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调查全班同学喜欢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各有多少名同学?
2.学习小组四个同学比较一下,哪个同学的记录方法你最喜欢?
3.在数学书P86上的表格涂一涂。
4.说一说,你一共调查了()名同学,喜欢()色的人数最多,喜欢()色的人数最少。
活动三:
.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A.喜洋洋灰太狼
B.家有儿女
c.猫和老鼠
D.天线宝宝
2.调查你们大组成员,喜欢这四种节目的同学有哪些?
3.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说说你的方法。
4.喜欢哪种节目的人数最多,哪种最少?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经历数据的收集及整理过程,进一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能力目标:体验通过统计结果,进行判断与决策的过程,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3.情感目标:激发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预习、质疑,看书买气球内容,完成学案活动一至活动三,教师下组指导看书,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指导学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钟,重点交流不会的知识点。
展示25分钟,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三的内容,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评,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点评。
注意,点评时关注易错点:
.2.3.4.完善导学案2分钟。
第八单元反思:
8.1组织比赛
本节课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由于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不高,学习方法掌握得较少,因此,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侧重于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这节课中,安排了两次合作学习。第一次是在“组织比赛”这个活动中,由组长带领组员一个一个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体育项目,然后请组长根据调查的方法和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再由大家观察统计表,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绘制统计图。这次活动只是初步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调查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第二次是在“果汁生产”这个活动中,让学生运用调查的方法。组长成为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让大家为了完成调查任务而进行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交流沟通,培养团队精神。2.充分运用激励性评价。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评价方式是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体现。同时,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和对学生评价方法的指导也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在这节课中,我非常注重运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在学生的两次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完成学习任务有先有后,我对先完成学习目标的学生说:“你们的速度真快!你们看,大家都在向你们学习”。对于那些速度比较慢的小组,我更多的是采用鼓励的方式,比如:别着急,相信你们一定做得很仔细。运用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对那些速度快的小组起到鼓励的作用,还在全班树立了榜样,让大家都向他们学习;而对于慢的小组,让他们减小心理压力,使他们感觉学习并不困难。在评价中,我不仅经常运用激励性语言,还注重给学生象征性的鼓励,如:在小组调查“最喜欢的体育比赛”结束后,我对每个调查方法好、结果准确的小组都要送给他们小青蛙做奖励,让学生明白:只要你付出努力,你就会有收获。
不过,我觉得还有两方面做得不够。第一,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还应加强。一年级的学生,探究的意识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还没有真正掌握,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重视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方法。第二,还应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在“组织比赛”“饮料购买”“水果生产”这三个活动中,可以通过“老师介绍、师生共同探讨和学生独立说出统计意义”这三个过程加深学生对统计意义的理解。
8.2买气球
在本节课中,根据教材安排,引导学生开展“买气球”和“最喜欢的动画片”两个统计实践活动。
首先,努力使情境的设计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如:结合单元教学时间恰恰在“六一”儿童节前夕,让学生为庆祝活动出谋划策,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对于教科书安排的调查“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通过课前调查,我发现学生对电视内容的认识和选择大多局限于动画片,因此结合学生特点我稍加改动变为统计“学生最喜欢的动画片”,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课堂气氛热烈而活跃。其次,力图体现师生共同探索收集、整理数据的全过程,促进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如鼓励学生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尊重学生的意见,努力创设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互动空间,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收集数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整理与复习
(二).改进活动方式,激发兴趣:在教学“你学到什么”时,采用“摘智慧果实”的游戏形式,利用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知识,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2.注重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探究:本节课教学注重采用小组合作、同桌交流等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出谋划策,在相互交流中擦出思维的火花、相互补充,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3.给予学生成功的体验,树立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在课堂上创设“成功”的情境,让学生回顾自己成功的经历,欣赏自己的作品,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这些都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教师信任的眼神、及时恰当的表扬以及来自同学激励的掌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第三篇: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1)
为方便教学,数学网小编整理了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仅供参考学习,希望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接下来一起来学习下吧!第八单元 总复习
第一课时 20以内退位减法
复习目的
1.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法,能正确迅速地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2.通过复习结合加、减法含义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进行计算.3.培养学生初步分析、综合概括等能力,发展他们初步的学习能力。
教具准备
1.水果式题、应用题的相关课件。
2.20以内退位减法的减法表挂图。
复习过程
一、复习算法。
课件演示水果式题;提问: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你是怎样计算的? 让生畅所欲言后,师肯定他们答案,小结出方法:
1、想加算减:想9加2等于11,11减9等于2,8加
5第 1 页 等于13,13减5等于8.2.用差1得9,差2得8的方法:
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l得9.减数与被减数的个位数差2得8.3.10—2=8 8+1=9 即:11—2=9 lO-5=5 5+3=8 即:15—3=8 师让他们选择最易于接受的方法,再演示水果式题的其它题目。
二、复习减法表。
出示20以内退位减法表挂图.板书: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师随意指一道式题,让生熟练回答。(可采用开火车、举红旗、爬山比赛、信鸽投信等多样形式活跃气氛)
三、复习加、减法应用题。
让生观察图形,尝试自己编题.根据生编题情况,师再出示课本第95页第6题:
1.蝴蝶和蜻蜒一共有24只,其中蝴蝶有8只,蜻蜒有多少只?(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2)想想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减法算?(因为要求蜻蜒有多少只.必须从一共有24只里去掉蝴蝶的只数,所以用减法.)(3)列式解答。
第 2 页 2.有蝴蝶8只,蜻蜒16只,蜻蜒比蝴蝶多几只?(1)读题,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2)想想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用减法算? 提问;这道题还可以怎样提问题?(蝴蝶比蜻蜒少几只?)为什么也用减法计算? 3.你还能提怎样的问题呢? 根据学生编的加法应用题,分析列式解答,并强调为什么用加法来解答。
四、课堂练习。
1、口算题.退位减法表里随机抽指.2.口算
12-8 14-6 12-3 16-9 13-6 11-9 12-4 13-9 14-8 14-5 14-7 11-8 15-6 1l-7 12-7 16-8 13-5 1l-3 18-9 13-8
以上内容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由查字典数学网提供,希望能够帮助得到同学们的学习,如想了解更多数学知识,请继续关注查字典数学网。
第 3 页
第四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教案[模版]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单元教学内容:第88页---------第103页
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在用数学中领会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突出规律,让学生运用知识进行迁移,街道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将用数学的知识又分别编在这三个小节中,这样就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与用数学这两部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分有合,使计算教学不至于枯燥单调。同时是让学生感到计算不仅仅是为了算出得数,更重要的是为了解决我们身边的一些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方法上,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但算法多样化是一个过程,最终还是引导学生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但不是教师给的,而是学生自己获取的。在算法多样化到算法最优化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是一道题的解法,而是一种学习方法。总之,本单元的教材编排体现了三个特点:
1、从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
2、算法多样化。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它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用数学的能力)过程性目标:
1、通过数学学习,全球电信吏学生初步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真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操作,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计算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单元重、难点:熟练掌握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并能够不明确熟练地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
单元课时安排:共约11课时 1、9加几„„„„„„„„„„„„2课时 2、8、7、6、加几„„„„„„„„4课时 3、5、4、3、2 加几„„„„„„„3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一课时 9加几
教学内容:88-90页
(9 加几)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第99面的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难点: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学准备:
教具:实物投影、投影片、小棒18根。学具:每人准备小棒18根。教学过程:
一、例1
1、教师用投影出示课本第96—97页的全景图。
老师说明:这是学校运动会的场面,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让学生自己看图互相说一说)
2、运动会上,学校为了给运动员解渴,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要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师:你们知道还有多少盒吗?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老师说明:你们说的几种方法都很好,这三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
3、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刚才有的同学用数的方法知道了还有多少盒饮料,也有的同学是通过计算的方法得到的。下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同学是怎样计算9加几的?
要算还有多少盒饮料怎样列式?板书:9+4 9加4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
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盒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盒子外边的4盒饮料。
边提问边指导操作:盒子里的9盒再加上几盒就凑成了10盒?这个1盒是从哪来的?外边的4盒饮料拿走1盒后还剩多少盒?10盒与剩下的3盒合起来是多少盒?所以9+4等于多少?
4、利用课本右边的资源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师:同学们接着看图,运动会上有9个踢踺子的,还有6个跳远的,要求踢踺子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9+6等于多少呢?自己用小棒摆一摆,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告诉你的同桌,然后再指名说一说)学生汇报后,教师启发:你们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每提一个问题,教师就让学生们说一说一共有多少人?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你是怎么算的?
二、练习反馈
1、圈一圈,算一算(“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看图说意,并动手圈一圈,直接看图写出得数。
2、看图列式。(“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填写,订正时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会计算9+几了? 学生每说一个算式,就让学生说出得数。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有什么特点?
教师指出:今天我们学习的是9加几,计算9加几的题目,可以用数的方法,也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四、课堂作业 第99面的第1、2题。
学生在课本上独立完成,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帮助,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学具学习。
第二课时 9加几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9加几的练习课 完成第90页的3题----------第5题
教学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9加几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习题中的情境图。教学过程:
一、学生操作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学具摆一摆“9加几”并与同桌说一说。师:谁来说说“9加几”的加法怎样算。
二、创设情境
小羊图(书上99页第1题)
师:天气晴朗了,小羊羔也出来玩了,你能算出一共有多少只小羊羔吗?(学生列式计算,指名说说)教师板书:9+7=16 师:谁来说说是怎样算的? 蚂蚁图(书上99页第3题)
师:同学们知道蚂蚁是怎样运食物的吗?(指名说)学生看书上的蚂蚁图并指名说说是什么意思? 师: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糖果图,再集体订正。蜜蜂图(书上100页第5题)师:瞧这群小蜜蜂在干吗?(指名说)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指名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用数学(书上100页第4题)
师:洋娃娃可爱吗?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怎样算? 指名板书,其他同学写在书上。
师:(边演示边问)如果改变问号的位置你会算吗? 学生试做,然后集体订正。
四、针对学生练习情况进行小结。
五、课堂练习:练习十七第2、6、7题。
第三课时 8、7、6加几
教学内容:8、7、6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教学重点:学会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刨设情境,揭示课题
讲述:数学乐园里有好多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来玩“闯三关”。闯第一关:各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组进行口答6、8、9的分合式,然后教师出示抽拉片,让学生口答后说说发现了什么?
7+3+2=
8+2+5=
7+3+4=
8+2+6= 7+3+9=
8+2+7= 讲述:对,把前面两个数先凑满10,再加上第三个数,就能算得既对又快,这是我们前面学习的凑十法。小朋友,祝贺你们胜利通过第一关!下面我们就用这种凑十法来完成游戏的第二关。教师随机板书课题:8加几、7加几。
二,讨论交流,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1)教师出示第91页图,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并列出算式8+5。
(2)学生围绕8加5等于多少,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讨论,用小棒摆一摆,互相说一说,再比一比哪组的方法多。(各小组分组讨论,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3)学生讨论后指名小组回答,教师根据回答进行板书(学生通过交流,教师的引导,想出把8凑满10.把7凑满10的凑十法;数数法;想减做加等多样 化的方法。)
2.“试一试”(1)教师出示8+9=()(2)问:你们会用刚才这些方法来计算8+9=()吗?
(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说说是怎样算的?
(3)指名回答交流。
3.练一练
(1)组织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动手试一试桌上的练习。.(小组长拿出准备好的练习题与组员交流讨论,并填写空格。)
(2)小组长交换介绍算法,其他小朋友做小小评委,听他们说的好不好,说得好就送给他掌声。
三,巩固练习第92页做一做。
第五课时 练习二十二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抢答)
6+5
6+7
8+6
9+3
8+8
9+8 6+8
7+4
9+4
8+5
8+7
7+9
2、练习十九第4题、第5题,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在书上写得数,教师巡视,并订正。
二、创设情境
1、练习二十一的第8题
出示图,问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指名说一说图的意思? 指名板书,其余同学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三、用数学(练习二十一的第9题、第10题)
四、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五、作业:练习十九的第7题,在书上完成,集体订正。
第八课时 5、4、3、2加几
教学内容:5、4、3、2加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计算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教学重点:学会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口算练习
9+5
9+3
8+5 8+3 6+5
8+9 9+4
9+2 8+4 7+5 7+8
8+6(1)学生抢答
(2)以8+9、7+8为例,请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3)引导学生小结:计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可以交换加数的方法,想大数加小数得多少,推出得数;也可以用“凑十法”计算。
二、新课
1、出示例 1
5+7=?
5+8=?
(1)学生看算式后回答:这两道算式第一个加数是几?第二个加数是几?两个加数比较有什么特点?
(2)5+7等于几呢?你能用以前的知识做这道题吗?(3)学生分组讨论,指名说一说怎样想的?
(4)5+8得多少?怎样想的?请学生回答,同座相互说。
2、教学例2 4+8=?
3+9=?
(1)让学生试做,然后请学生回答是怎样想的?(2)指导学生看书,小结
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5、4、3、2加几)有什么特点?怎样算得快?为什么?
三、巩固
1、做第95页做一做中的第1-3题(1)第1题,左图:问:这幅图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为什么用加法? 右图:让学生自己思考,列式计算。集体订正。(2)让学生从上往下做,并回答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3)学生独立完成,并问:你发现了什么?
2、巩固练习第95页做一做
第九课时 练习二十三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正确、熟练的口算。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二十三第4题
理解统计表的意义,进行填表。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7
10-7 4+8
13-3 5+9
10-9 2+9
3+8
4+7
4+9 3+9
5+8(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根据学生情况分析错的原因)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三第4题
(1)、学生理解题意,并解答问题 学。
(2)、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3)、练习二十三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第十课时
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问题(例5)
第十一课时 练习二十四
教学内容:20以内进位加法及练习二十四(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仔细看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看加法表找规律。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口算卡片,指名口算,并说出思路。9+4
8+4 7+6
5+7 10-5 12-2 5+3
12+1
二、练习指导
1、进位加法表
(1)出示20以内进位加法表,引导学生发现表中的规律。
A、竖着看,分别读出每行的算式及结果,边读边思考,每竖行是怎样排列的。启发学生回答。
B、横着看。让学生默读每排的算式及结果,想一想,各排是怎样排列的。(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回答)
C、问:从加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吗?启发学生回答。D、想:这张表中,我们只需记住哪些题就能很快算出所有的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边用红笔勾出来,使学生知道只需记熟左边到0道题。就能计算所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练习
(1)让学生把和是11、12、13„„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2)教师读算式,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3)说出表中两道相同加数的算式及结果。(4)针对学生容易弄错的题进行练习。
三、作业:练习二十四
A、第2题,现时2分的时间,看有多少同学做得全对,及时纠正。B、思考题:第(1)题,第(2)题。
第五篇:一年级第八单元教案
第八单元教案
主备人:张克敏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小鸡、小鸡、小狗、小马这四种小动物的爪(蹄)子的不同形状,知道青蛙冬眠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子的不同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四种小动物的特点。2.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复习要求学会的7个生字及竹字头。2.复习要求会认的8个生字。
二、创设情境,感知“小画家”是谁?
1.教师出示电脑课件“雪地背景图”加上生动的语言进行描述:冬天到了,有一天下了一场大雪,地上、树上、房上全覆盖上了一层厚厚的雪,整个大地像铺上了白地毯。这天我还邀请来了一些动物王国的朋友,你们看看它们是谁呀!教师点击鼠标,电脑屏幕依次出示小鸡、小狗、小鸭、小马的图。教师接着说:“它们可是了不起的画家,为什么这样说呢?你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学生读课文。
三、借助课件,感悟“小画家”作画。
1.在学生读课文后,提问:你们读懂了什么?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演示课件:鼠标点击小鸡,小鸡在雪地里走,脚下留下小鸡的脚印(竹叶):鼠标点击小狗,小狗在雪地上走留下(梅花);小鸭小马在雪地上走留下(枫叶和月牙)这样的脚印。
2.提问:小鸡、小鸭、小狗、小马会画什么呢?请同学看大屏幕说一说。3.让学生观察大屏幕,理解“竹叶、梅花、枫叶、月牙”指的是什么/“竹叶”是竹子上面的叶子,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这里指小鸡的爪子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也说明了小鸡爪子的形状。
“梅花”,冬天开放,梅花是由几个花瓣组成的。这里指小狗的脚印像梅花。“枫叶”是一种枫树的叶子,出示枫叶实物让大家看枫叶的形状。“月牙”这里是说小马的脚是月牙形状的。4.出示电脑课件:
(1)出示:四种小动物和一些小动物们的脚印
(2)请同学操作电脑鼠标,把小动物的脚印用鼠标拖动到小动物下。如果摆得不对,脚印还回到原位。
5.学生看大屏幕说说它们会画什么?
四、多种形式朗读,读中感悟。
1.尝试性朗读。自由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要求读正确、流利。提示注意第一句的感叹号,要读出喜悦的心情。第三句四个并列的小分句,要读出抑扬顿挫的感觉。
2.老师用问题提示引读。
(1)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谁?学生读:“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它们是谁;怎么画画?学生读:“小鸡画竹叶,„„几步就成一幅画”。谁没有参加?他在洞里睡觉啦!
(2)提问:青蛙为什么大白天在家里睡觉呢?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通过联系已有知识,动脑筋思考后得知青蛙一到冬天,不吃不喝地睡在洞里叫冬眠。3.分角色朗读。女同学读一二五六句,男同学读第三、四句。4.全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动手画画,感知“小画家”的作品。1.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下“小画家”的作品。
小鸡会画(竹叶),小鸭会画(枫叶),小狗会画(梅花)小马会画(月牙)2.不会画的学生可以完成课后练习3连一连,读一读。
六、以“课件”为凭借,指导背诵。
七、延伸扩展:启发学生思考:
(1)雪地里还会来哪些新的“小画家”,它们会画什么样的作品呢?(2)还有哪些动物没参加?为什么?
八、作业布置
(1)小鸡会画()()。
(2)小狗会画()()。
(3)小鸭会画()()。
(4)小马会画()()。
板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鸭 小鸡 小马 小狗
13.乌鸦喝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鼓励学生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设法解决。
重点: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准确掌握“找、看、放、升”的字形。理解“到处、升高”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形象揭题,学习生字
1.出示“乌鸦”图(板书:乌鸦)。
2.乌鸦虽然全身乌黑,长得不好看,可是很爱动脑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乌鸦的课文(板书:喝水),注意看老师写“喝”字,想一想:“喝”
为什么是口字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端正地拿书,专心看书,认真听读。
2.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词儿连续,句子不读破。读完后给课文第一段标上序号。
三、以读为主,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乌鸦为什么要喝水呢?谁来读一段?(出示课文第一段)(2)“渴”是个生字,再读两遍。想一想,“渴”为什么是“氵”?(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点拨:一个人淌了很多汗,太阳又火辣辣地照着,感觉很渴。想想看,“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会是什么样呢?谁愿意表演给大家看看?
(4)乌鸦跑了许多地方去找水,真着争啊,谁愿意再读读第一段?注意“找”是翘舌音,全班多读两遍。
(5)他读出了乌鸦着急的样子,全班读一读。2.学习第二段。
(1)这时,乌鸦看见一个瓶子,瓶子里有水。多高兴啊!谁来读一读这句?“瓶”是后鼻音,再读一读。(出示第二段课文)
(2)“看”是生字,再读几遍。我们有时为了看清远处的东西,会这样做:(老师手搭凉蓬做出远望动作),所以这个生字可以用什么好办法记呢?(3)乌鸦看见一个瓶 子里有水,可是,乌鸦喝不着水,这是什么原因呢?谁业读第二句?
(4)学生观察插图或实物,想象或演示乌鸦把嘴伸进瓶口喝不着水的情景。乌鸦多着急啊,谁再来读这句?
(5)谁来读最后一句,注意“怎”和“呢”读音,多读几遍。3.学习第三段、第四段。
(1)请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三、四段课文,想一想,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2)请学生个别朗读三、四段课文。(出示三、四段课文)(3)教师引读:乌鸦想出的办法是_学生接读第四段。
(4)乌鸦把小石子怎么放进瓶子里的?谁来演给大家看看?学习“放”,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5)引导学生观察:随着投放石子的增多,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学习“升、高”,“升”就是升旗的“升”,“高”就是“高矮”的“高”。(6)演示乌鸦喝着水的情景。乌鸦多高兴啊,请学生读最后一句。
四、朗读课文,巩固生字 1.个别读,齐读全文。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生字。
3.描一描生字,记一记“找、怎、呢、法”的字形。完成课后练习2里4个的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鼓励学生遇到困难要积极动脑,设法解决。
重点:读准翘舌音、平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的字,准确掌握“找、看、放、升”的字形。理解“到处、升高”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提示生字音、形、义的联系,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字形。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认读本课生字 二.朗读课文
三.实践活动
1、探究活动。
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乌鸦喝水的小实验。
2、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体会“渐渐”一词的含义。
3、比一比,看谁想的办法比乌鸦的好。同时也可随学生说的进行演示。
四、识字写字
1、学生自己在课文里找到要求会认的和要求会写的字,连词勾划,再读一读。
2、指导”喝、渴“两个字的区分。
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怎样记住?(喝水需要用口,口渴需要水,渴字是三点水旁)
3、小结:我们通过形近字比较识记生字。找一找,生字中还有哪些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字形相近?你能用这个办法学习其它生字吗?
4、学生汇报。
五、写字指导。
1、复习笔顺规则: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先中间后两边。
2、找一找,哪几个字写的时候是从左到右?
(法、找、许)
3、这几个字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六.课堂总结。
14.小蜗牛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规范书写5个生字,认识部首“子”“王”。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好久”等词语的意思 3.能说出四季特定的景象,感受故事中“反复”表达。教学重难点:
重点:准确识记11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模仿运用故事中的“反复”表达。课时安排:2课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谜语导入
1.导入语: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大家瞧:(PPT出示谜语)“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打一动物)”(师举手示意,让生举手回答)对啦,就是这可爱的小蜗牛(PPT出示小蜗牛图片)。2.板书课题《小蜗牛》
师板书“小 牛”(出示蜗牛图片)看图识字“蜗”(口述:一只„„的小虫子(写“虫”旁);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写“口”);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写“内”)读准 二.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今天,我们就和小蜗牛一起去感受一年四季的变化。1.阅读《小蜗牛》绘本
(一)自学
2.过渡:同学们,想和蜗牛一起玩吗?那就跟随蜗牛一起走进课文吧!请同学们看自学要求(幻灯片出示自学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 2.标注自然段 3.圈画生字词
(二)自学检测
1.明确自然段(小组长快速检查小组成员标注情况)2.个别生接力读课文(师相机纠正,引导)3.齐读(注意停顿)
(三)群学
过渡:同学们,初读了课文,你知道蜗牛带我们走了那几个季节吗?(春夏秋冬)
小蜗牛还要给同学们介绍新的生字朋友,同学们想交朋友吗?那现在就和蜗牛一起去认识吧!同学们看群学要求:(PPT出示要求)1.组长抽生领读生字 2.男女生分别领读文中生字词
3.对学互考生字,给自己认错的生字做上标记,再请人教读几遍。
(四)群学检测
1.自读带音生字,数出自己能认读的个数。2.小组展示读带音生字 3.齐读带音生字
4.生生提醒(学生自己提醒所认生字当中应该注意的地方)5.去音齐读 6.个别生挑战读
7.开火车(摘苹果)游戏巩固
(五)拓展巩固迁移 1.认读生字词语 ①齐读词语
②选自己最喜欢词说话 ③走迷宫游戏巩固
2.选词填空“孩子 玩具 回来” 3.认识新偏旁“子”“王” 4.看图识字(课后练习题)三.齐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全班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词串复习1.读词串。
2.读句子。(重点句子填空读)二.精读课文,随文认写生字。
(一)学习第一 二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运用“旁边”一词。小红的旁边坐着()文具店在我们学校的()
2.学第二自然段,引读:①春天来了,太阳出来了,冰雪(),小树()(板书: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
②春天来了,多好玩啊,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它会玩(),会玩(),会玩(),还会玩()。③随文写“玩”字
(二)重点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春天多美好,小蜗牛决定出去痛痛快快地玩。
1.引读:小蜗牛(爬呀,爬呀),它看见了小树()。一天过去了,蜗牛妈妈想,怎么还没回来,小蜗牛()它看见了树叶(),一个月过去了,蜗牛妈妈想,怎么还没回来,小蜗牛(),它看见了碧绿碧绿的草地上长着()(板书:夏天来了,草莓结果了)。小蜗牛要回家了,它(),终于爬回了家,告诉妈妈()。2.随文写“回”字 3.齐读第三自然段 4.理解“好久”一词。
(三)学习第四 五自然段
1.引读:妈妈知道已经是(),让小蜗牛去()。(积累“几颗草莓”)小蜗牛(),爬了好久才爬回来,对妈妈说()。2.板书(秋天到了,树叶全变黄了)3.随文写“全”字
(四)学习第六 七 八自然段
1.齐读六 七 八自然段 2.发现不同季节树的变化。板书(冬天到了,树叶全掉了。)
3.分角色朗读
(五)学习“反复”手法 1.引读三 五 七 自然段,小蜗牛(),好久才()。它说...........2.体会“爬呀,爬呀”的表达,(个别生展示读。)变式训练——用“爬呀,爬呀”说话 迁移训练——用“反复”的表达说话。
(六)看图读文
连线练习:将图画与对应的段落连起来 三.书写指导
(一)整体认读生字,标注拼音
(二)观察结构,明确书写顺序规则 “对 好 ”——左右结构,从左写到右
(三)观察笔顺,师范写。
依次观察生字笔顺,(幻灯片依次出示生字书写顺序)
(四)生描红,练习写
(五)小组评比,展示交流。1.小组评比
2.选个别生作品展示(投影仪展示)3.生生评,《小兔运南瓜》 教学目标:
1、动脑筋想出小兔把南瓜运回家的办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积极参与讨论,能把自己想到的办法说清楚,并能对别人说的办法进行评论。教学重难点:
说出小兔运南瓜的办法,知道什么办法好,好在哪。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发挥学生的想象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话题
小兔的妈妈生病了,想吃南瓜,让小兔到菜园里去摘一个,一会儿,小兔就来到菜地里,只见南瓜个个都是又大又圆,还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呢!小兔就高兴地摘下一个。
二、观察图画,理解图意
1、(出示课件1)。
(1)、南瓜是什么样的?小兔的表情又是怎样的?他在想什么呢?(2)、小组讨论,并选代表发言。(3)、全班交流。
2、(出示课件2)(1)、仔细观察图3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图上都有谁?他们的表情怎样?他们会说些什么?
(2)、分小组,针对以上的问题进行交流。(3)、各组选派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三、大胆想象,交流办法
南瓜被小兔运回家了,小白兔到言底是用什么办法把又大又圆的南瓜运回家的呢?聪明的小朋友,让我们开动脑筋,看谁想出办法最合理。
1、小组讨论交流,师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多角度想出办法。
2、全班交流,师要提醒学生的方法是否可行。(讨论评议)
3、比一比哪种运瓜的方法最合理有效,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师要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主张,只要能说清楚理由,都应给予肯定。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4、指导阐述运瓜的具体过程,并引导学生把方法说具体、明白、清楚。
四、编故事
选择一种自己认为好的方法,把三幅图连起来。编个“小兔运南瓜”的完整故事。
(1)、同桌互相编故事。《小兔运南瓜》精品教案设计(2)、推荐两三名讲得好的学生,把故事讲给全班听。(3)、听后评议,师适时给予鼓励。
五、课后延伸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想的办法画出来,补充第二幅图。
六、合作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的收获可真不少,你愿意把你的所得告诉大家吗? 语文园地八(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学习目标
1.认识新字,巩固识字写字。2.积累词语,向父母表达新年的祝福。重点:巩固识字、写字,积累词语。难点:学会写祝福的话语。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识字加油站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爱我吗?我是一位老师。我是学校的一位老师。
二、讲授新课。
1.师出示生词卡片:学校、老师。2.谁会大声地读给全班同学听。3.指名读,开火车读,抽读。
4.同学们,你们爱妈妈吗?妈妈是干什么的? 5.指名说,师贴卡片:医生。
6.生认读新词:医生,学生找到相应生字卡片:医生。
7.妈妈在哪个地方当医生?
8.师板书:医院,生找到相应生字卡:医院。(练读以上生字,形式多样,人人过关为主)9.同法学习生字词:工厂、工人、军队、军人。
三、指导书写生字“工”“厂”。1.师范写,并指名说说书写规则。2.生练写生字,先描后练,并积极展示。
四、师总结并拓展。
我们今天又学会了这么多新词,学会写2个生字,我们高兴吗? 字词句运用
一、谈话导入。
1.师出示课件:生字宝宝开花了,你们想看吗? 2.总结:生字宝宝真有趣,一个字可以组两个词。3.谁会读:皮(果皮)(树皮)。指名读,开火车读。
二、读词,学会组两个词。
1.出示卡片“法”,分小组讨论组词。
2.比赛组词,看哪组又快又好,优胜者得一面红旗。
3.同法学其他生词:旁边、两边、许多、也许、到处、四处、学生、生气。4.全班开展读词比赛。
三、拓展。
师出示其它生字,考察学生组词能力,组的词越多越好。
四、做一做。
1.出示课件,欣赏贺卡。
(1)导入:新年快到了,我们都会做贺卡送祝福,你打算做一张什么样的贺卡呢?我们先一起欣赏一下,仔细观察这些贺卡是怎样制作的?(2)出示课件,请学生欣赏各种形式的贺卡。
师:你觉得这些贺卡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制作的? 2.计划制作贺卡。
新年快到了,你想向谁赠送贺卡表示祝贺呢?你准备制作一张什么样的贺卡?你想对赠送的人说句什么祝福的话?(学生畅所欲言,老师对学生的祝福语句加以指导)
3.学生自制贺卡,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贺卡。(1)介绍材料,并提出制作时产生的垃圾放在收集盘中,保持卫生。(2)学生自由选择材料和工具,进行制作装饰。(3)在贺卡上写祝福的话。
4.做好的贺卡放在展示台上,交流贺卡的制作。
第二课时
(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学习目标:
1.书写规范汉字,认识两种新笔顺规则。
2.能有节奏地朗诵古诗,了解古诗所表达的大意,激发对古诗的兴趣。重点:学习两种新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难点:能正确朗读古诗,了解古诗大意。教学过程: 书写提示
一、认识汉字“小、水、月、问”。
1.师出示第八单元会写字卡片,抽读汉字,重点抽查“小、水、月、问。” 2.课件演示“小、水、月、问”四个汉字笔顺。3.说说上面四个汉字共有几画。
二、学习“小、水、月、问”的笔顺规则。
1.观察课件中“小、水”两个汉字的书写笔顺,先中间后两边。2.按此规则,学生在书中田字格练习书写“小、水”。3.同法指导学生“月、问”。强调笔顺规则:先外后内。日积月累
一、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好听的古诗,你们想听吗?
二、学习。
1.多媒体课件播放《风》,引导学生欣赏。2.老师范读。
3.请学生认真观察图,互相说说图中画的是哪句诗的景物? 4.引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诗读顺、读熟。5.学生尝试说说诗的大致意思。6.教师抽查。
7.教师学生评议,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8.教师引导学生练习背诵。
三、作业。
1.将你今天的收获讲给你喜欢的人听。
2.课外阅读。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春节童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