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之教案与反思(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5 01:1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课改之教案与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课改之教案与反思》。

第一篇:课改之教案与反思

课改——教案与反思

问题导入: 老师们都在备课写教案,那么什么是备课,怎样来备课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写教案又有什么作用?教案反思有什么作用和价值?教案反思会不会加重教师的负担以至于影响教师的发展?

课堂教学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备课是教师取得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案作为备课的直接结果,对于衡量备课的质量和效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后反思和总结既是上一个教学过程的结束,又是下一个教学过程的开始。而课后反思主要是围绕教案及其相关内容而展开的。因而,开展教案反思与研究,就显得重要而迫切。

一、教案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老师们都在备课写教案,那么什么是备课,怎样来备课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写教案又有什么作用?

备课就是教师独立钻研课程标准、教科书,并与课程内容对话,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再根据学生实际,选择、优化教学策略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给教案的定义:“教案也称课时计划,是教师经过备课,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是上课的重要依据。”教案其实也就是一节课的教学计划,老师将备课结果展示在教案本上就形成了教案。教案是教师备课形成的成果,科学、合理的教案设计是有序、高效的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

怎么备写好一节教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形式上来看,备课有狭义的备课与广义的备课的差异,因而,教案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备课是指针对当次课程的备课,其形成的显性的教学设计计划就是显性教案,他的内容具体地体现在文本上,通常以课时为单位加以设计。一位有充分准备的教师,必能信心十足地在课堂上点拨和指导学生。他应当早在上次课程结束之后,就已经着手准备这次课程,收集与这次课程相关的资料,查考有关资料,并且预备适当教具等。教师的自我装备、自我成长和持续发展有时也被称为广义的备课。这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书育人的前提和重要保证。这些持续的成长和发展,能使教师更加胜任自己的工作,履行其职责和使命。正所谓一生备一课,“十年磨一课”。于此相对应,就有隐性教案之说。事实上,决定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并不在于这些写在纸上面的内容,而更多的应该是蕴含在教师思想和情感深处的“隐性教案”。

隐性教案隐含着教师对教育理念的实际理解和把握,即教师对教育教学目标的认知,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的选择,往往与其教育理念有关。同一教案,不同的执教者的教育理念及其课堂物化水平在发生作用。不仅如此,隐性教案还隐含着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隐含着教师的情感、情绪,隐含着教师对教学艺术、教育机制的理解和潜在把握的可能性,所谓课堂生成的拍案叫绝,正是优秀教师隐性教案的因素在发挥作用,而课堂上的信手拈来,并非一日之功。

总之,不论是显性教案,还是隐性教案,都是备课的集中表现,备课是形成教案的基础,两者密不可分,至于这个教学计划是以显性的文本出现,还是以隐性的状态存在于教师的潜意识之中,需要根据实际而定。一般来说,业已形成个人风格的教师,比较适合于采用隐性教案。而青年教师,“主要应先把显性教案研究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好,再思考隐性教案的经验(及其)积累,最终走进课堂教学的自由王国,”因为隐性教案的经验积累,毕竟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二、教案反思提高教学效率

正如《礼记〃学记》中所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里的“困”其实就是对教学的反思。教案反思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跳出自身的圈子,来批判性地解读自己,其内容也是以教案为线索,涉及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学过程、环境氛围和自我成长感悟的历程等,其关键要素在于目标、实施、效果三个方面。

针对教案展开的反思研究,究竟有哪些内容?

作为教学反思的重要形式,教案反思集中围绕教案及其相关内容而展开,目的是为了检测效果,找到差距,提升经验和体验,借鉴别人的成功做法,研究内容以追求实效、倡导实践价值为价值取向。针对教案展开的反思研究,集中反思这些方面:

1、反思教科书处理的得失。正如有关教科书研究的专门著作中指出的,教师准确地理解、使用、评判教科书的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中小学教师的一项基本功。作为教案反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对教科书优点、缺点的教学处理,把握的程度的反思,构成了反思教科书处理得失的基本内容。

2、反思教学环节设计。既要反思原来设计的成功之处,也要反思不成功的教学案例,寻找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的差距,促使新课程理念向教学行为方式转变。

3、反思教学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事实上,教师在每一节课中都会有成功之处,也会有遗憾甚至败笔,这往往取决于教学细节的把握火候——无论是有效的课堂组织、高超的教学设计、活跃的课堂氛围、独创的问题情境、新颖的教学方法、默契的师生配合、精彩的教学片断、成功的临场发挥、有益的教学启示、突发的教学灵感、经典的师生对话、典型的教学案例、巧妙的问题处理、精当的教学语言、传神的体态眼神等等,还是教科书处理不当、课堂组织欠妥、教学方法不良、学法指导不力、语言表达不准、教学设计与实际脱节、解答不了的问题等等,都是教案反思的重要内容。

4、反思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是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有人指出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具有很多个衡量指标。其中,师生的积极互动、高质量的课堂参与,有效的课堂提问,有效的课堂活动时间,合理的课堂结构,是其核心要素。寻找师生互动的默契点及师生积极参与的方式方法,提高师生参与的质量和效果,强化提问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优化课堂活动时间和课堂教学结构,可以有效推动课堂教学走向高质量、高效率。

5、反思教学得失。课堂教学永远是含有美丽遗憾的艺术,无论多么完美的一节课,总会有一些遗憾。从教案的角度来说,反思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的得失,可以促进自我反省,提升认识。

6、反思教学机智与课堂生成。作为教师对自己的教案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做出的回顾、总结与反思,教案反思不仅是教师完善教案、改进教学的有效途径,更是对自身教学行为进行记录、反思和总结的过程,也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专业发展的历程。因为,有意识地反思课堂中教学机智、课堂随机生成的内容,有助于教学智慧的积淀和升华。

那么,这些反思研究内容可以在课前进行,也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我们也许更方便在课后反思。笔者建议在教案后反思这样的内容:

1、记教学中的“得”,特别是“亮点”。

2、记教学中的“失”,特别是“败笔”。

3、记学生在教学中的创新,特别是学生提出的新问题、新观点。

4、记学生存在的问题。

5、记教学中对于突发事件的处理。

6、记教案的改进。

三、教学反思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说:“如果一位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的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名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教学反思的目的,一方面在于改进教学,促使教学实践日趋合理化,另一方面则是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提高教师的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懂得反思并拥有反思的时间、空间和反思能力的教师,就越有可能成为一位好教师。因而,反思能力已经成为当代教师能力结构中的一个基本要素。

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教学反思的作用不可估量:

第一,教学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要条件和有效途径。诚如克尔德希德所言:“成功、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教师在任教的最初几年,在适应角色转换的同时,要反思教学技能的掌握;在迅速发展和稳定阶段,为适应教学的需要,要不断反思教学理念并对其加以更新;而在经历一段停滞期后,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进行教学研究,反思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总之,通过自觉的教学反思,教师在成长中获得了实践性知识与智慧,进而促使自己的业务素质和实际能力不断提升。

第二,教学反思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可能和内在动力。作为教师,其成长过程就是一个长期不懈的自我修炼过程,即不断的自我观察、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和自我监控过程。首先,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并将其升华为实践智慧。教学反思是教学观念的重构,是教学智慧得以生成的“源头活水”,科学的教学反思过程将有助于促进教师智慧的生成。其次,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重构,教学反思应该作为信仰、态度和德性来追求。教师学无止境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必须有思想,有学识,必须敢于质疑自己,改造自己。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和客观中立性,必然要求教师不断改造和更新教学观念,拥有思想和卓识,发挥理性思维之优势。而思想和卓识正得益于日常学习和教学反思中积累的知识与智慧。

总之,没有教师对自我专业发展过程的反思,就难以实现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教学反思活动可以促使教师专业理性、专业技能、专业情感得到持续提升和进一步创新。

课堂教学改革多年,高效课堂实施也有几年,对教案与放肆存在种种疑惑,甚至盲点,这篇研究虽简短,但也初步给我们理清了教案备写的作用与方法,教案反思的价值与必然。希望同仁能继续从这方面展开研究,让教案反思成为提高教学效率,加速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肖川.名师备课经验〃数学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王惠东.课堂教学的隐性教案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2007(1):75-76.孔凡哲.教科书质量研究方法的探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孔凡哲等.改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若干策略【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8(1).

第二篇:课改反思之四(范文)

课改反思之四:“生本教育”实践中的困惑

自从薛主任提出“生本教育”和“有疑必究,延迟判断”教学模式以来。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其中,沁园教学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我也是一个“生本教育”的参与者,在教学实践中我受益匪浅,学到许多东西,但由于自己没有认真掌握其精神实质,在实践中遇到了不少困惑。也听过不少同行的课,发现许多教师和我一样,因为对生本认识不够,在教学中存在不少困惑。

困惑一: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生本教育”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不能讲太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如此一来就让一些教师在课堂上顾虑重重,不敢点拨,不敢提问,不敢作任何讲解,生怕被认为是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地位,又回到以前的“满堂灌”,将教师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在教学中出现了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怪现象。如:有的教师上《草船借箭》时,只是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读后感受,而没有抓住重点句段来引导、启发学生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及经过情况;还有课文语言,感悟人物特点。学生的回答因为没有教师的引导而显得不着边际,使教师陷入了被动。

其实,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有人说:“教师是合作学习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又是指导者、引导者。”我觉得很对,“生本教育”并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反而对教师的“导”提出更高的要求:课堂上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营造气氛使学生投入地学;给足时间使每个学生扎扎实实地学;适当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互相启发、互动地学,根据学情加以引导,使学生有目的、有层次、有实效地学。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作用。可想而知,课堂上教师的“导”是必不可少,怎能说可有可无呢?

困惑二:“生本教育”强调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活动化,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是不是说课堂一定要热闹,学生多活动,多讨论交流才是好呢?我发现有的教师由于对理论的学习、理解不够到位,在实践中盲目追求课的活跃。有位教师上《乌鸦喝水》,一开始就让小朋友看多媒体讲故事,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就是演示“乌鸦”怎么叼石子,瓶子里的水怎么慢慢地升上来,再让小朋友练习表演;最后又分组讨论;你还能帮助乌鸦想出一些喝到水的方法吗?这堂课,学生又是看多媒体,又是表演,又是合作学习,热热闹闹。一堂课下来,学生读书的时间不到10分钟,又没有安排写字,把语文的“本体”给丢失了。

这就是犯了盲目模仿,一味追求课堂热闹的错。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愉快地投入学习中。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确,形式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的,所以设计教学活动必须要充分考虑有效性。而有些教师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以为课堂越热闹越能体现课改精神,于是为了所谓的课堂气氛而浪费大量的宝贵时间,一节课下来,学生连基本的识字任务都完成不了,连课文都读不流利。所以我们不能为追求形式而追求形式,一切都要适当、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行。

总之,在学习中,我明白了对待任何新生事物,都要有个认真思考探索的过程,切忌简单化。也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

第三篇:[课改总结与反思]

[课改总结与反思]

我的数学生活

——渔峡口镇西坪小学 李鹏

新课程在我县顺利实施已经一年多了。一年前,我们掀开“北师大”的神秘面纱,一次次的理念与思想的碰撞,一次次零距离的全接触,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和一个数学教师的价值与快乐。作为一名新课程的实践者,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踏上了新课改的第一趟快车;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践者,我们是自豪的,因为我们与新课程在一起成长!

回顾新课程实施一年多来,我们有过如履薄冰的期待,我们有过初试身手的彷徨,我们也有过小试牛刀的欣慰。一年来,我们的教学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学生的成绩普遍较好,新教材与我们越来越近。我感到,从教十余年来,这是个人专业发展最快的一年。

回顾一年多来,我对新课程的学习、实践大致经历了理论学习——模仿感悟——培训观摩——内化提升这样几个阶段。借他山之石来攻自己的“教学之玉”。我犹如孩童呀呀学语,从模仿开始起步。于是,在模仿中,我的儿童化语言也逐渐丰满起来;在模仿中,我知道了面对几幅简单的图片如何去呈现丰富的数学知识;在模仿中,我尝试着走向了研究课、竞赛课的讲台。于是,在县市培训班、研讨会的现场,有了我匆忙的身影。因为我深知,在新课改的大课堂里,我还是一个刚刚启蒙的小学生。

用活“情境图”。北师大版的教材中,许多问题的设计是配合情境图出现的。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少,发现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在学生观察情境图时适当地配上一段解说词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不给以必要的解释,学生就难以解答,看上去原本饶有趣味的题目,反而给学生带来困惑。同时,在观察情境图时,要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学生根据情境图自己去提个性化的数学问题。有时,也可以变观察情境为直接体验。如津洋口小学的向清江老师设计的竞赛课,就是将情境图改为实际的跳绳比赛,有利于增强真实性,在体验中生成数学问题。另外,还可以就情境图改编数学故事,让情境图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支点”。

让教具、学具进入课堂。我们要让学生通过操作学具,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比如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茶壶的形状,从而让学生经历发现新知的过程,建立空间的观念。其中,“茶壶”的功劳不容忽视。另外,借助学具,可以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如通过摆小棒感受算法多样化;通过“模拟超市”体验人民币的使用和付钱策略的多样化。另外,利用教具,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直观教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重组教材应先“吃透”教材。重组教材也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和个人特长。重组之前,必须弄清教材的设计意图,“吃透”教材。

我在统计教学中,大胆改编教材,自制教具,设计了一个摇奖的活动,学生人人上台,非常踊跃。转盘上设置了苹果、梨子、香蕉等奖品图案,如果摇得苹果的次数最多,所有摇得苹果的同学每人将得到一份奖品(小卡片)。转盘摇动,希望也随之飞扬。在同学们的一片惊呼声中,条形统计图也在不断“长高”,学生充分经历了知识生成的过程,感受到了数学的快乐。同时,我还设计了评选“西游记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和“我最喜欢的动画片”等活动,三个活动各有侧重,使“三唯目标”得以较好的落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抛开教材一味重组也不可取。教材毕竟是专家及实验区的教师智慧的结晶,是教材改革的最新成果,用得不好对教学资源是一种浪费。很多时候,改编重组增加了学生学习时的困难,使学生感到尤如雾里看花。弄得不好,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新课改中,我们遇到了不少具体的问题,有的已经采取有效的办法加以解决,有的仍然存在困惑。

1、教学任务重,难以按时完成。按照教材建议的课时教,新教材往往难以完成任务。加之农村学生知识面窄,学前教育滞后,需要教师解释、说明的任务重,低段教学往往出现任务难以完成的现象。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要占用大量时间,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书面作业难以进行。因此,我花了大量时间对学生进行组织教学,形成一些必要的课堂规范,如学具的操作、课前的准备、小组合作的程序和安排等等,进行专项训练,以减少课堂上学生思维的闲置和浪费。同时,我也将部分需要落实的任务安排到自习、家庭作业里边去完成。

2、计算教学仍是低段一项重要任务。对比人教版和北师大版两种教材,我认为需要积极稳妥地处理计算教学。人教版教材更重视列竖式计算,重视算理的理解和法则的掌握,这样教学重点很突出,有利于形成学生列竖式计算法则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北师大版教材则倾向于多样化算法的理解和运用,列竖式计算只是其中的一种方法,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竖式计算法则理解和掌握,学生计算中方法多样但不牢固,不利于万以内数计算知识的学习。我认为,要把列竖式计算作为一个主要掌握的方法去处理,让学生弄清算理、算法。多样化的计算方法可成为学生个性化的算法进行交流和拓展。做到既能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又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3、部分教学内容跨度大,要求高,需要寻求较好的解决办法。比如:加减法教学一上只限于20以内的加减法,一下就迅速过渡到100以内的加减法,而且加减法是混合编排的,这无疑给教学带来新的挑战。

又如:一下的《购物》章节,教材仅仅设置了三个购物的活动。对于6、7岁的孩子来说,自己花钱的经历并不丰富,大多是由家长包办,因此孩子缺少体验。“7元6角+6元7角”到底等于多少,算起来确实有点麻烦。这些内容总是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完成教学的基本任务,需要不断研究,寻求新路。

总之,在新课改的道路上,充满了探索和艰辛,但也充满了希望和喜悦。愿数学同行们,用我们理性的头脑和探索的激情,续写小学数学新课改崭新的篇章。

第四篇:课改总结与反思

课改回顾与反思

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校坚持贯彻各级教育部门的文件精神,联系本校实际,加强组织领导,注重校本研究,边学习边实践,及时反思调整,认真积累总结,使课改实验扎实、有序地开展。现将我校课改以来各项工作开展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加强教研,提高教师素质。

我校结合课程特点和教师任课情况,成立学科教研组,各教研组每期四个研究子课题,每月一个,围绕每个子课题每月集中组织四次活动,分散活动不限,月末结题,由教研组长写出结题报告,每学期开展十六次组内集中活动。

每月一个研究子课题的研究过程是:

(1)围绕子课题的理论学习一次,可在教育报刊、杂志中查找。参与教师业务笔记记录每次不少于五百字。(2)围绕子课题的听课或观摩优质课教学光盘两次,要求有听课记录、公开课评价表、评课材料。(3)围绕子课题经验交流活动一次,要求口头交流后上交经验材料一份。

为了确保研究的有效性,我们加强了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力度。每学期初,教研组认真梳理整合教师的教学困惑,组织教师进行课题征集。各教研组针对所征集课题初订计划,期末交总结。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课课有反思;每学期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每周教研组活动让教师针对困惑,深入反思,精心准备发言,谈经验、说方法,交流感受。此外,学校还多次组织了课题研究专题研讨课观摩活动,教师通过观摩研讨,交流心得,反思总结,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二、互助听课,集体备课

推进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是关键,管理制度是保证。上课、听课、评课是学校常规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校本教研的一种形式。

结合我校实际,我校成立互助听课小组4个,学校每月初对互助听课活动作出具体的安排,要求每人每周组内相互听课评课两节,以小组为单位落实互助组的各项活动的开展。每月结束时有小组长综合教师评课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月小结。

我校对互助听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组长组织听课、评课后,要做好活动记录。

评课前,执教者先谈自己教学设计思路或介绍授课后的体会,然后由评课者对课堂教学情况作深入讨论分析。评完课后,组长应对执教者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指导。

评课要以课程改革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做指导,从执教者对课标的学习和理解,对教材的钻研与把握,对学生的关注与了解,对教法的选择与应用,对学法的指导与训练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全面的评价,且能抓住重点,说在点子上,评在要害处。各组可以结合每次活动的研究重点进行专项评课与研究。

集体备课,立足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进行,在充分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前提下,集体商讨教学方法,共同研究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兼顾学生的基础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组内每位教师在每次活动前熟悉当次备课活动的教材,并在主备教师说课后,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集体备课时,除主备教师作主题发言外,其他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教学设想并阐述理论依据,经过“争鸣”,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和实施教案。课后记录好教学反思,以便在以后的教学中改进。

三、构建模式,优化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课堂效率,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展示、学会交流,学会发现,学会创造,掌握一套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做到在任何时候学习任何一种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结合校情、师情、学情,生情我校全体师生在长期不懈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探索出了一套“预习、展示、点评、检测的四环节教学模式”并逐步完善这一教学模式,要求每位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落实“四环节”教学模式,力求打造优质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四环节教学模式将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大体分为四个基本环节:第一步、充分预习,第二步、交流展示,第三步、点评升华,第四步、当堂检测。

第一步、充分预习

课前教师出示学习目标,预习提纲,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学生按照要求,认真预习新知识,低段读、说、演、练。中高年级要求记录预习笔记。每天做为家庭作业来布置。变过去那种布置当天所学知识的书面家庭作业为对新知识的预习作业,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养成主动预习,积极学习的好习惯。各学科预习内容根据学科特点各有侧重。

数学学科:知识储备,复习与新知识点相联系的旧知识点;知识衔接,前后知识过渡,巩固练习;知识呈现,预习新例题;知识理解,巩固所学新知;知识总结,理解定义概念,总结数学规律;知识迁移,学生命题练习;知识疑问,据学质疑,课外拓展。

英语学科:复习旧知,巩固新单词、对话、句型;听录音,跟读,自学新词,拼读,识记;听录音,跟读,自学对话,情境表演;单词,对话达标测评,巩固练习。

综合学科:科学课,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动手探究,搜集相关材料,提前实验验证;品德课,多渠道搜集社会信息,自主整理;省情礼仪课,提前阅读了解,搜集相关知识,动手实验或操作;书法艺术课,提前进行仿影或描红,初步把握字的间架结构,熟练写字方法。

预习形式:课外自主预习与课前合作预习相结合,课外家庭做业自主预习,认真记录好预习笔记,整理汇集相关资料。课前合作预习,小组或班级内部相互交流,完善预习笔记。

第二步、交流展示“水尝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才生灵光。”在学生课前全面预习的基础上,课堂上以组为单位分解学习目标,明确展示任务,小组展示,在展示交流中学生的感性知识相互碰撞。通过比较、质疑和反思,不断优化个人和小组的学习成果,直至达成共识。各小组以自己所展示内容为契机,引领大家向纵深学习,促使学习内容的提高与生成。展示方式多样:语文学科,朗读,讲述,评说,演讲,表演,歌唱等;数学学科,学生讲题,点评解题的关键和解题用到的知识点,点评自己和其他同学在解题中出现的失误和错误,总结由题目的解答得出的规律;英语学科,创设活动型课堂,学生听,说,读,写,画,唱,演,玩,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综合学科,讲述、评说、动手操作,情境模拟,实验验证,书写比赛等。在各种方式的展示中探讨学习重难点,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会不可避免地暴露出学生的不足与困惑。

交流展示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都展示,每个学生都发展;重视过程,在每个发展点上,让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有与人交流,沟通的机会。

第三步、点评升华

课堂上穿插于学生交流展示的过程当中或学生交流展示之后。第一阶段:学生点评。让学生互相点燃思维的火花。小组展示,组员补充、点评,提出自己正确的意见,更深一层的理解、体会与看法。疑难问题,小组合作,讨论、发表,全班同学交流点评,生生互动,在各种观点的交流碰撞中,启思明智,达成共识,内化升华。

第二阶段:教师点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帮学生拔开心头迷雾。针对交流展示环节暴露出的问题进行恰当,及时的参与、引导与解疑:

当学生展示不到位时,教师可采用追问的方式进行点评,从而得到圆满的解答。当学生展示由于受自身学习水平,生活经验局限而出现失误,困惑或理解缺乏深度时,教师及时引导,点拔,纠正,在适时的调控、总结中,让学生展示活动更有序,有效,使学生的学习更深入。

尤其是针对班内均不能解决的问题,针对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学内容的关键处、以及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更要进行重点点评,点拨、解惑,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结论,从而引领学生在对知识的梳理归纳中,内化升迁,达到学习上豁然开朗的更高层境界,提升自学效果,全面达成预期的学习目标。

第四步、当堂检测

课堂教学之末,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习重难点,易混点,易错点,设计题组,可通过问答,书写,小组竞赛,演练等不同形式检测本节学习效果。当堂完成、当堂反馈、当堂矫正。

四、新课改中的困惑与反思

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的教育观念得到了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得到了改善,课堂教学的模式有了突破,改变了学生评价,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存在着诸多困惑:

1、合作讨论的时间与完成教学任务的矛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无疑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符合现代的科学教育思想。但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往存在顾虑,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学习积极性,教师往往精心安排合作探究活动,但精彩的课堂活动之后,必要的练习量却受到了一定影响,虽然有形式多样的练习,但在练习的数量,题目类型的丰富程度上较以往稍有差距。大量的练习只能排在课堂之外。怎样既能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又能按时完成每一课时的教学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上下大功夫,不能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

2、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矛盾。新课标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在一些示范课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活动、游戏等掌握了教学内容,整堂课生动有趣,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良莠不齐,教师既要重视优等生的发展,又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需要,难免使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不到充分体现,今后,应当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探索的空间与环境,逐步调整教学思路,放弃一些形式上的东西,满足他们的学习需要,提高学习兴趣。

3、教材内容与考试之间的矛盾。本次课程改革的教材内容较老教材相比改动较大,图文并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教材深度变小了,教师教起来得心应手,学生学得兴致勃勃,但有些必考课程中的试题出现了超纲现象,部分知识面稍窄的学生不善于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差,造成考试成绩下降,影响了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给予因势利导和激励,启发学生开动脑筋,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多给学生提供机会,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热爱学习。

总之,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按照各级课改实验计划进行了积极、认真地探索与实践,各年级学科教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和谐发展,已逐渐适应了新课改快速发展的步伐,教学理念日趋先进,教学方法更加灵活、成熟,今后,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要上下将继续努力,全力以赴,推动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为教育再做新贡献。

第五篇:课改总结与反思

课改总结与反思

陈埭民族中学 刘剑高

课改已进行一期的时间了,我一直在严格按照我校的要求进行课改,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就主要成就总结如下。

1、学生的主体意识大为提高。作为课改的主阵地是课堂,作为课改的主体是学生,改老师不改学生就等于没改,当然我们的学生已经深深把握了课改这一实质。一期来,我在认真课改的同时,也听了很多很多优秀老师的示范课,公开课,学习颇多,收获颇丰,感慨颇深,受益匪浅。尤其是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主题展示,充分展现了我们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深深发挥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自主意识非常强烈,由原来的消极被动的学习已经转化为积极主动上进,成绩也在逐步上升。

2、教师在课改的过程中,能够自觉地把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根本的转变,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展示的精彩演练场。学生得到了某种情感的体验、生命的感悟,人格的某种成熟,同时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是水到渠成的必然。课堂教学让人直接地感受到新课改、新课堂的清新气息。

3、三维课堂目标得到初步的落实。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强化。课堂上,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个体感受,学生的精彩展现了课改的魅力。

应该说新课程改革并不是全盘否定以往的教学方法方式,并不是全面彻底与传统教学划清界限,而是传统教学的继承与发展。学习别人的,发展自己的,立足于实际,适合自己的才是有效的,全盘照搬照抄是必然要反对的。对于这一点,我作为一名教师,是深有感触的。在课改的路上还是有着许多困惑的。

对于我所任教的高一六个班,我感到了太多的困惑,一直以来的传统教育,再加上学生基础较差,学生真的很难动起来,当然如果属于造假,为了上一节课,之前先准备一周时间,先打好埋伏,这个学生讲解这个问题,那个学生回答这个内容,哪个学生提问哪个,哪个学生怎么样纠错,诸如这类课堂暂时还是可以勉强做到。学生哪怕什么也学不会,至少表现还是很热烈的,课堂氛围还是很浓厚的。关于这类问题,相信存在于很多方面,而不单单是两张皮的现象。而学生也厌烦这种造假,甚至只是瞎起哄。所以,怎样能真正做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也算是我的其中一个困惑吧,真的有时感到举步维艰,不是老师不课改,而是学生不作为。

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教师要尊重差异性,尊重多样性,尊重创造性。可是,高中课堂的大容量,快节奏,学生的基础薄弱,厌学懒动,抄袭应付,当然,抄袭还是好的,哪怕全班答案都差不多,更有学生自始至终就不交作业,因为他们根本就不做,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老师管他们,他们就会不满意,甚至与老师起矛盾,在学生评教时就借机回报。所有这些也影响着课改的进程与效果。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实际上,部分课堂仍然呈现出一言堂,满堂灌。即使是偶尔的分组讨论,也是一种造作,一种牵强附会,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学生很难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历知识发生、规律发现的过程,学生的参与机会少,依然主动性太差不知道参与,也不愿意参与,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减无增,学生很难体验“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情景。

小组人力资源不均衡。一个班里知道学习的学生,姑且不说学的好与坏的,也就那么几个人,毕竟我们还是要成绩的,分数依然是我们的命根。把他们一组分一个,本意是带动学生共同学习,结果呢,整体熔炉就把他们同化了,逐渐也就不学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几大要素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任务中的分工和个人责任,小组成员之间的信任,对成员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和评估,并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训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强调合作动机与个人责任。虽然,课堂上,老师们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多数讨论仅仅留在形式上,而更多时候,他们不讨论,这既有意识的原因,也有能力的原因。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个体需求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合作学习才能有坚实的基础,这样的合作学习才会有成效。而我们现在的小组讨论是:有的根本不需要讨论,但为了活跃气氛,发挥小组“作用”而搞形式上的讨论,有的问题学生讨论一段时间根本没有结果,白白浪费时间。这是为什么呢?相信很多人与我心有同感吧。 如此种种的困惑还有很多,究其原因是什么呢?

老师们的最大担心,莫过于知识与技能的弱化,毕竟知识和技能是硬性的,是出成绩的,是关系考评的位次,是牵扯到老师切身利益的。而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隐性的,上级的评价机制是什么?更何况教师现在还很难看到,后两者的积累到底能给学生带来什么,会给知识与技能带来促进吗?这是其一,也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其二,老师们必竟受多年传统观念的浸染,习惯于依纲据本的传统习惯根深蒂固,而课改中,课堂的改革是否一定会有如意的效果,这是谁也说不准的。而教师没有直面新课改实验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的勇气,尤其是面对我们的学生现实,畏难情绪较强,虽然道理虽也明白,但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尤其解决问题,却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有心无力。

教师在课改中需要注意的是防止急功近利。教学改革意义重大,困难也大,老师们对此有充分的认识。作为教育工作者,不想在课改中有所作为的肯定不是好老师。但是,有所作为,决不是立竿见影。可是,面多高中学生的沉重学业,面多高考,面对基础如此薄弱的学生,我们又该怎么做呢?因此,要防止教学、教研工作形式化。老师们是否应该放下为功利的思想,不必计较一时的考评量化的暂时情况,成功毕竟是在螺旋上升中实现的。

新课程实验成功与否,关键在老师,根本在学生。我相信,如果老师们真的能够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那么,凭借老师们潜在的创造力,一定能够形成各具特色的有效的教学风格,课改也将会以更加理性化的现实走向成熟。而我更相信,把学生放开,不要管得太多,让他们自主管理的同时,他们就学会了自主学习。相信我们的学生,他们会给出我们意想不到的答案。

下载课改之教案与反思(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改之教案与反思(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改总结与反思

    课改路上 且行且思 ——课改总结与反思 初一级部武厚英 一、对课改的认识: 1、新课改唤醒我们对学生的看法:学生是人!是有潜力的人,是成长中的人! 2、新课改更新了我们教学的看法......

    课改反思

    教改感想 嵩县田湖一中潘万杰 随着课改的推进,涌现出来许多的的教学模式,“五环探构”、“五步教学法”“七步教学法”等,都是一种模式。我个人认为教改的精髓应是培养学生主动......

    课改反思

    高校课堂改革反思 学校实行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有一年多了,现在针对我自己上课以及课程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做如下反思。 优点:自从学校提出采用五步三查教学模式以来,我们认......

    课改反思【

    课改反思 经过一次次的课改培训活动以及学习,让我深深感受到课改的浪潮之汹涌,同时也让我时时警醒,一定要打破旧观念,尝试新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课改路上的探索者、成功者。......

    课改反思

    课改反思 江南美人 在新课改的每一环节中,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贯彻了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提升了能力,发展了智慧。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求......

    课改反思

    课改反思 江南美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理念和课改思想已经深入到具体的课程教学中。我校通过探索、实践已经走出了适合我校课改的成功之路,深受师生喜爱备受......

    课改反思

    课改反思 课改在学校轰轰烈烈的实行,给教学确实带来了一些生气,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在实践中我就对“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的贯彻和实施不免有些不到位和困惑。现简述如下,......

    课改反思

    课改中的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实验小学 韩春艳 本学期我校加大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一学期下来,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都知道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