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课改之感悟与反思 于会丽范文

时间:2019-05-12 00:4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课改之感悟与反思 于会丽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课改之感悟与反思 于会丽范文》。

第一篇:初中课改之感悟与反思 于会丽范文

初中课改之感悟与反思于会丽

初中课改之感悟与反思

做为一名新教师,我有幸参加了我校组织的新课改观课、议课、评课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课改的必要性和小组活动的重要性。我校的新课改推行的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不断的探索中成长。

通过两个星期的教改实验,我在课堂教学中发现了一些喜人的变化,首先,教师的知识观、质量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原来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到注重学生态度、情感、人格、能力的发展,由过分追求学科的严密性转到注重教育教学的育人性;由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到注重学生实践探索和交流的主动学习。互动、和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逐步形成。其次,老师注重培养学生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懂得了如何与他人合作、交流,还学会了评价、质疑与反思;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学习和交流现将我对初中数学课改的感悟和反思作一个简单的梳理,并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课改的关键是教学思想的改革,坚持课改理念,全身心投入,发现问题并合作解决问题

通过两周的评课和交流使我意识到,课改应该是教学思想,本质和模式的改革。课堂教学的目标是做到“有效教学”,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满堂灌”“传输式”等的老课堂模式学生只会成为接收的机器,而不是真正的“学习者”,教师也只能成为“课堂的保姆”。课改的着重点是抓好转变教师观念,变革学习方式,努力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学习环境,着力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正如余文森教授所说,充分做到“以学定教,因学论教,调节教学”,要让“教”服务于“学”。而有效教学的有效方式之一就是“先学后教”。教师安排给学生先学的内容和方式也要服务于学,即通常说的因材施教,因此有必要联系本校学情展开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课堂改革教学模式。

二、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带着疑惑思考,成为真正的“学习者”

引导学生学会看书,带着求知思考。我们应让学生看书时让他们带着求知思考、比较,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思考就是要求学生在理解数学各种定义、定理基础上,对于比较类似的概念加以类比、区分。明确到教学上就是,学生自学环节明确读多久、读那些内容、用什么方法、读的同时你要思考哪些问题在读的时候如何思考,思考或联系那些与之相关的知识点老师要进行有意识的指导。

三、正确认识和安排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

我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提倡合作精神,充分提供合作条件。一方面,师生合作表现在: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向教师寻求指导,教师根据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能力情况,给予相应的提示、参考、建议、讲解、讨论等形式进行交流;第二方面,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表现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表达能力、计算能力,使得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的人才。这样,在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几乎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是全面的和最优秀的,但是合作小组表现的结果都是最优秀的,这样不但化解了教师对每个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难度,还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益。小组合作学习不是单单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应该用于在教师精心设计下解决知识难点的一种有效形式。对有疑难的问题,本课的重难点,教师在创设适当情境和引导后,让学生去合作、探索,运用集体的智慧去攻克难关。

小组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1、让学生自己先独立思考,然后经老师同意后再进行小组讨论,避免上来就进行无目的的小组讨论。

2、明确分工,谁来主持工作、安排进度、明确时间、谁负责记录,小组长应关注每一个同学参与程度,关注学生状态。

3、做好A层次的思想工作,增加对A、B层次学生的引导,比如A组学生,告诉他们帮助C组学生对自己的好处优势是什么,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真正的提高,“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仍是一个苹果;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一下,将成为两种思想。”

4、教师设计小组活动形式多样化,让每个层次学生都得到发展,比如对学形式可以采取不同形式A1-C2,A2-C1,B1-B1、A1-B2,A2-C1,B1-C2、A1-A1,B1-C2,B2-C15、数学等理科性的科目上,适合对学,静中有动,静中思考,需要群学时一定要制定具体的目标,避免一些学生滥竽充数。

小组合作需要解决、思考的问题

1、给学生评价也是个值得讨论的问题,小组给分以什么样的标准?全体老师最后制定统一或者大概差不多的给分标准,以方便班主任进行小组PK工作

2、理科文科中分别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小组合作?文科理科小组合作

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更合适,是群学还是对学?

3、小组建设、合作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评比促进共同学习,促进合作还是为了竞争?当小组合作成熟以后,如何后续发展?

4、小组合作如何提高效率?怎样互学更高效?

四、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展示

展示并不是把导学案上的内容照搬到黑板上,展示应该展示本节课的重难点。有些内容简单易懂其实展示的必要不大。展示也不是读题念题而是讲题。应就题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心得和想法,总结出一类题目的学习方法。从学生的展示也让我想到,以前的传统课堂教师讲的太多了,以至于学生成了做题机器,只会算却并不知道为什么应该这样算。心里会算嘴上却说不出来为什么要这样算。这个弊端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在眼前。学生之所以不会说还是因为说的少,学生不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数学思想没有深入学生的心田。

学生展示需要注意的问题是

1、让学生上去展示强调(针对数学学科)

①养成标图习惯,重点线段或者角用彩色粉笔标明,清晰明了

②相似图形画阴影便于观察

③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点拨

④讲解做题思路和关键步骤、与关键条件的点拨

⑤要求和同学互动,关注下面学生的反应

⑥仪态方面,站有站相,语速平稳,面对全体同学、放稳心态,声音洪亮,态度谦和,有说的不足的地方请同学多多指正。展示的主要目的是让别人明白,不是老师明白

2、学生上去展示时,本小组成员应该能做适当的补充,应让学生形成一定的小组凝聚力。老师应给其他同学或小组安排任务,请其他层次学生进行纠错或补充。让每个学生有事做,每个学生注意力都集中。其他小组学生应学会倾听学习,不应把别组同学的展示看成与自己无关。

3、学生对展示小组及同学的评价应客观。不能针对展示人本身,而应就展示人展示的题目发表见解。在课堂上不能出现“人身攻击”,而应互相谦虚学习。学生应就学习内容各抒己见,滔滔不绝地讨论,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热热闹闹”,可学生并没有深入学习。

4、老师随时提问不参与展示的同学,考察他们注意力集中情况

5、分层次加分,比如A层次做出来加一分,B层次做出来加两分。C层次做出来加三分

6、学生展示应该多样化,并不一定都要上台展示

7、在让学生展示时可以提前告诉学生我需要那个层次的学生来展示,给学生已准备时间,五、注重过程的教学,课堂细节的把握

传统教学相对比较注重结果教学。教学中如果只注意结果,学生在应用知识时总显得比较吃力。进行这些知识生成过程的教学,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几天的听课学习中从其他老师那里也学到了很多经验,对课堂细节的把握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先将几天学习的体会做简要数理“

1、老师要进行侯课准备。

2、上课明确书桌上能摆放的物品有哪些,一般只有课本、练习本、笔、工具。

3、坚持让学生用双色笔,黑色或者蓝色用来自己练习,红色进行订正,这样后续复习的时候你就知道哪些是你已经会的,哪些课堂上当时没掌握,后来学习会的,复习的时候有针对性。

4、鼓励学生培养学生像老师一样提问,让学生减轻对老师的依赖,增加对小组的依赖和自身独立探索能力的培养。

5、文科政、史、地,杜绝拿来主义,上来就抄,抄一抄速度很快但是没有进行有意记忆,实在是浪费墨水。

6、课堂抓落实、书摆放好了没,作业写了没、试卷是否白板。提醒不到位等于没提醒,落实到位才算完成。

7、习题课或者需要学生展示课,老师可以在学生进行讨论时把需要讲解用到的图形或公式写到黑板上,节约时间保证课堂高效紧凑。

8、不要为了完成预设而赶进度,要以学定教,调节教学,培养学生习惯比进度更重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归纳、发现、规律。

9、学生教辅资料的使用,课前课后可以用,课堂上不许用。

10、虽然课改强调不允许课前预习,但是有必要给学生布置一下与本节课有关的课前任务,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搜集有关信息从而获得背景知识(例如范进中举让学生自己搜集有关科举的知识,数学上七巧板让学生自己搜集七巧板的历史和发展状态。)

11、老师教会学生如何读题,学生一般能从老师读题中听到很多重要信息,那是因为在学生读题过程中老师已经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加了着重音,或者停顿给学生思考时间。

12、对C层次学生多给他们思考时间,以最低层次来要求他们,老师不放弃最差的学生,多给组长交流让组长带动最差的学生。

13、课堂上不要给学生不好的心理暗示,多给学生鼓励性的暗示减轻孩子负担。

六、新课改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怎样保证学生看书不做题、做题不看书,强调在理解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练习和训练,不理解的地方留白等待老师点拨。

2、教学环节的转换,比如从安静自学状态到活动环节转换,从学生混了的讨论环节过渡到安静的教师点拨环节怎么做才能迅速高效

3、相对比较思维敏捷、反应灵敏、优秀的学生要给她找事做,别让课堂好孩子没事干,另一方面好学生变成了永远都在做后面的习题,怎样让他的思维和老师保持一致?

4、一节课上小组集体合作互动的次数多少比较合适?

5、理科更适合什么样的小组合作方式?展示方式?

6、学生看书怎么看?看什么、什么目标?

7、中学课堂的导课模式、结课模式、课型模式进行总结,怎样分学科细化模式内容?

8、点拨式教学如何在课堂上体现数学(物理)思想?领悟本质。

9、老师经常习惯性重复学生回答的问题,即使学生回答的非常精彩和正确,这样做造成学生惰性心理,学生展示时不注意听讲,老师什么时候要重复、什么时候不重复?

10、不参与的学生老师该如何介入?

七帮助学生学会总结反思,自我检验

对于每一堂课,每一个知识点,应让学生自己好好反思一下,到底自己掌握了多少,哪些还不是很理解的?在课堂上(或课后)做适当的笔记后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

目前课改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达成率如何?每节课、每章节怎样?老师你知道嘛?应该如果解决?我觉得一个解决途径就是当堂训练最好要求在课堂上完成,下课必须教,一方面给学生造成紧张感,同时老师可以考察学生上课笔记或学习内容是否完成是否做了记录,另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和本节课哪些知识点学生掌握不到位,进而反思自己教学还有那些问题需要改进。平时测验考试给出考纲,考课本练习、考作业、考上课老师讲的习题,从中不定性选择题目。例题习题作业都会做的学生还会是差生吗?平时测验分层次考试,比如C层次从7道题中选4,B层次7+2,A层次7+3。

八、我个人的建议和想法

1、可以分层次编写学生的学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自学指导,比如,数学上的定理证明题,对B、C层次学生进行详细的阅读和练习指导,而对A层次的学生留白让学生直接证明。对其中不会或把握不好的地方再翻开课本进行阅读和比对,找出自己思维的不足的地方,或者自己不足之处。

2、搜集课改实验数据,学生反映情况,老师状态,课堂观察实例,经典课的录像资料以便进行观摩研究。

3、对理科整合后的教材我建议分分课时发给学生,不要装订成册发给学生,分课时发给学生的好处是:一方面减轻学生心理畏惧,另一方面便于老师对教材进行修订,同时对学生进行检查和批改。尽管教材前期老师们对教材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等到真正实施的时候难免会有新的想法或者新的安排,在进行教材修改就比较困难了。还有每一个老师的思维方式对教材理解不同,直接装订成册的话相当于教学上的“一刀切”,老师的个人发挥空间就受到限制,等上完课后老师还可以总结反思在对教材进行修订,这样等到我们学期末课程结束之时就是我们自编教材真正完成之时,教材细节将会更加完美。

4、教学班规模大,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许多商榷的问题。要给学生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但有限的45分钟时间若留给学生足够的合作与讨论的时间又与课时进度发生矛盾,如何把握给予“时间”的度?是我们值得商榷的问题。

我校课改模式的探索和高效课堂的真正实施,有许多东西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究和摸索。更多的是我们每一位教学工作者要根据本学科特点以及本单元的内容特征去精心地设计教学。很多东西没有先例,很多模式也不能照搬,任何一种教育改革都要实事求是地去改革,这更需要教师的智慧。随着学生对高效课堂的接受,随着教师的思想不断地解放和理论知识的不断学习,高效课堂一定会成为学生的天堂,但这个过程是艰辛的,其结果必定是辉煌的。我对此充满信心,充满期待。

(时间仓促最最近两周的工作只是做了简要数理,后续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有些不到位的地方望领导指正!)

于会丽

2011-8-8

第二篇:课改反思之四(范文)

课改反思之四:“生本教育”实践中的困惑

自从薛主任提出“生本教育”和“有疑必究,延迟判断”教学模式以来。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有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其中,沁园教学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我也是一个“生本教育”的参与者,在教学实践中我受益匪浅,学到许多东西,但由于自己没有认真掌握其精神实质,在实践中遇到了不少困惑。也听过不少同行的课,发现许多教师和我一样,因为对生本认识不够,在教学中存在不少困惑。

困惑一: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生本教育”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不能讲太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自主互动。如此一来就让一些教师在课堂上顾虑重重,不敢点拨,不敢提问,不敢作任何讲解,生怕被认为是剥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地位,又回到以前的“满堂灌”,将教师变成了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在教学中出现了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怪现象。如:有的教师上《草船借箭》时,只是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读后感受,而没有抓住重点句段来引导、启发学生理解:草船借箭的起因及经过情况;还有课文语言,感悟人物特点。学生的回答因为没有教师的引导而显得不着边际,使教师陷入了被动。

其实,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削弱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有人说:“教师是合作学习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同时又是指导者、引导者。”我觉得很对,“生本教育”并不是削弱教师的作用,反而对教师的“导”提出更高的要求:课堂上激发兴趣,使学生爱学;营造气氛使学生投入地学;给足时间使每个学生扎扎实实地学;适当开展合作学习,使学生在探究中互相启发、互动地学,根据学情加以引导,使学生有目的、有层次、有实效地学。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作用。可想而知,课堂上教师的“导”是必不可少,怎能说可有可无呢?

困惑二:“生本教育”强调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活动化,让学生在游戏中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是不是说课堂一定要热闹,学生多活动,多讨论交流才是好呢?我发现有的教师由于对理论的学习、理解不够到位,在实践中盲目追求课的活跃。有位教师上《乌鸦喝水》,一开始就让小朋友看多媒体讲故事,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就是演示“乌鸦”怎么叼石子,瓶子里的水怎么慢慢地升上来,再让小朋友练习表演;最后又分组讨论;你还能帮助乌鸦想出一些喝到水的方法吗?这堂课,学生又是看多媒体,又是表演,又是合作学习,热热闹闹。一堂课下来,学生读书的时间不到10分钟,又没有安排写字,把语文的“本体”给丢失了。

这就是犯了盲目模仿,一味追求课堂热闹的错。轻松愉快的教学活动形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愉快地投入学习中。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确,形式是为教学服务的,是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的,所以设计教学活动必须要充分考虑有效性。而有些教师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以为课堂越热闹越能体现课改精神,于是为了所谓的课堂气氛而浪费大量的宝贵时间,一节课下来,学生连基本的识字任务都完成不了,连课文都读不流利。所以我们不能为追求形式而追求形式,一切都要适当、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才行。

总之,在学习中,我明白了对待任何新生事物,都要有个认真思考探索的过程,切忌简单化。也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真正做到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

第三篇:初中语文课改总结之感悟(本站推荐)

初中语文课改总结之感悟

陈军兴

酒泉第四中学

二〇一一年七月一日

初中语文课改总结之感悟

陈军兴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在教改初期,走了不少弯路。如: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至于在一段时间里课堂上活动虽然很多,形式也丰富多彩,热闹倒是热闹了,可是热闹过后留下的却是少之甚少——各种各样的活动及其丰富的形式让学生分散了更多的注意力。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课堂上注入了大量的课外相关信息,让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动的内容,并阐述为何选择这些内容的原因,不管这些原因是否何成立,似乎都是课堂的“标准答案”,都应该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认可。甚至有时,教师还会被学生的某些与课堂毫不不相关的观点牵着走,进入了盲目讨论的误区,而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字词标点、句子段落的具体分析,文学创作手法及规律的讲解在语文课堂上渐渐隐退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数不胜数,他们甚至分不清什么叫表达方式,什么叫写作手法;不知道文章结构与顺序有什么区别,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上收效甚微。

1语文教改感悟

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

②“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平等”绝不是师生在任何事务上都是绝对平起平坐,更不是说教师与学生具有平等的知识水平。教师在尊重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又是高于学生的,他们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如果教师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进行一定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进步的。因此,教师应在坚持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又要高于学生。

③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该教学目标,而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

佳教学境界。

④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动起来”,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下,达到大家都动起来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语文学习中的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学生在调动的外表下内部的思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不管课堂上采取哪些调动方式,只有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相反,如果学生在热闹的形式下内部的思考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样的“动”也无益。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真正的“动”。

2课堂教学注意问题

①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探究”不仅是学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千万不能课文还未读懂,就找来课外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须知知识的迁移不是“见异思迁”,向课外延伸应有“度”的限制,很多时候,将延伸的内容作为课外作业完成,会更有收获。

②教法。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信马由缰,或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替教材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冲淡了语文教学的实际任务,难免有“做秀之嫌”。

③师生关系。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适时介入,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对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二〇一一年七月一日

第四篇:初中语文课改总结之感悟

初中语文课改总结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在教改初期,走了不少弯路。如: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以至于在一段时间里课堂上活动虽然很多,形式也丰富多彩,热闹倒是热闹了,可是热闹过后留下的却是少之甚少——各种各样的活动及其丰富的形式让学生分散了更多的注意力。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在课堂上注入了大量的课外相关信息,让学生自己找出课文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动的内容,并阐述为何选择这些内容的原因,不管这些原因是否何成立,似乎都是课堂的“标准答案”,都应该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认可。甚至有时,教师还会被学生的某些与课堂毫不不相关的观点牵着走,进入了盲目讨论的误区,而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字词标点、句子段落的具体分析,文学创作手法及规律的讲解在语文课堂上渐渐隐退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在作文中的错别字、病句数不胜数,他们甚至分不清什么叫表达方式,什么叫写作手法;不知道文章结构与顺序有什么区别,因此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阅读、写作能力的提高上收效甚微。

1语文教改感悟

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非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

②“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平等”绝不是师生在任何事务上都是绝对平起平坐,更不是说教师与学生具有平等的知识水平。教师在尊重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又是高于学生的,他们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如果教师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进行一定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进步的。因此,教师应在坚持学生平等地位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又要高于学生。

③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该教学目标,而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④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动起来”,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下,达到大家都动起来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语文学习中的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学生在调动的外表下内部的思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不管课堂上采取哪些调动方式,只有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相反,如果学生在热闹的形式下内部的思考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样的“动”也无益。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真正的“动”。

2课堂教学注意问题

①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探究”不仅是学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千万不能课文还未读懂,就找来课外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须知知识的迁移不是“见异思迁”,向课外延伸应有“度”的限制,很多时候,将延伸的内容作为课外作业完成,会更有收获。

②教法。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信马由缰,或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替教材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冲淡了语文教学的实际任务,难免有“做秀之嫌”。

③师生关系。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适时介入,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对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

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3课堂教学避免误区

①不能让语文课变成朦胧诗,即阅读文章不求甚解笼而统之,了解大意即可。

②不能将语文阅读变成警句摘读,即让学生只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最感人的语句,任意阐述缘由即可。

4课堂教学建议

①把预习、导读、复习、练习都纳入课堂。教师指引,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去实践,教师的主导作用则画龙点睛地突显在学生思维受阻时给与指导和解决,使整个学习过程能把握重点,易化难点,激发疑点,这样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还可以让师生始终聚焦于教材,同时也节省了大量课内外学习语文的时间,以便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更多的课外阅读。

②要把握好课堂讨论。在近几年的语文课堂上,我们常见“你觉得哪里写得最精彩”,“文章的哪里令你最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本身提得很好,但我们在设计这些环节时常常忽略了目的性:你想让学生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得到什么?是对写作手法的了解?还是对内在含义的领悟?学生应该从哪个角度,用什么方法和思路去阐明“精彩”、“感动”的缘由呢?漫无目的的提问,随意的回答,只是在做低效劳动。因此,课堂上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此外教师面对学生的讨论时要注意适时调控。

③朗读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朗读是品味文章的一个重要手段,好的朗读是建立在了解文章内容、揣摩文章语言和体会文章情感基础之上的,这些基础,只是反复朗读或空泛地评价朗读的好坏都是无效劳动。多问几个“这里应该怎样读”,“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为什么要这样读”等,这样在教会了学生朗读的方法的同时也能让学生品味文章的语言,体会文章的情感,可谓一举两得。

以上是我们在语文课改中的一些感悟,从中可以发现,实行课改并非只是教学方法的转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思想、观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内容,它要求教师必须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而转变的唯一途径就是钻研新课程标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更新,不断突破,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课改教师。

评价:怎一个“好”字了得

【现象】有位老师在讲《最后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韩麦尔先生这天为什么穿得特别漂亮?”一位女生不假思索地答道:“他是个爱美的人。”这位老师说了声“好”,示意她坐下后,又让其他学生发言。最后,他说:“大家回答得都很好!”接着就转入了后面的内容。

【现象】这是一节公开课,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频频用“你真棒!”“真聪明!”“掌声鼓励”,即使是最简单的问题也不惜大加赞赏。最后在当堂训练时,设计了问题抢答,并宣布表现最好的将有一份小奖品。于是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课堂气氛热闹异常。

【反思】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是课堂不可或缺的环节。传统教育似乎总是一味地批评、指责、否定学生,使学生缺乏自信心。所以,这次课改提倡多鼓励学生,以帮助学生享受成功的愉悦,树立起尝试的信心。

可是,赞扬也得有个“度”。不能为了不伤害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明显的模糊之处、不当之处也不予纠正,使学生形成模糊的知识概念,客观上造成知识误区和学科陷

阱。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有责任因势利导,拨正和疏导学生的思维通道。

另外,超值的奖励会让学生“迷失自我”,并产生预期奖励的心理,而忽视问题的本身。用小奖品将学生的热情推向高潮,这不免让人担心,如果没有了奖品该怎么办?

与口头表扬鼓励相比,小奖品则带上了物质诱惑的色彩。“物”的参与延长甚至阻止了学生走向自重、自律的发展道路。且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对讨论和发言失去兴趣。这样的赞赏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和价值。

【对策】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评价是否科学直接影响课堂的效果。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教师要努力建立起“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从操作层面看,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习的过程。不能简单或粗暴地否定,更不能不作评价,或是笼统地以一个“好”来表达;另一方面鼓励赞扬的同时,还要从发展性的角度去评价,注意评价的客观性,启迪思维,拓展思路,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思考。让学生对自己的结论有新的认识,在否定之否定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辨能力。目标:终点不是任务的完成【现象】

一、一位老师在讲《春》“迎春图”中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时,问学生:“你们还知道哪些谚语?”学生思考片刻,纷纷举手,踊跃发言,一下子说了几十个,并由谚语扩展到说歇后语。再延伸到上网去找更多的谚语和歇后语。结果这一节课原定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二、下课前老师总是说:“本课内容到此结束,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回答:“没有了。”教师就释然了。

【反思】许多人总认为我备好的课,确定的教学任务就是目标,一节课应该完成我既定的目标,把预设的任务完成才放心,如果学生活动的时间太长,讨论思考体验的时间太多,“我”的课没上完,“书”没教完,这节课的目标就没达到,就是失败的课。于是不得不让学生从“过程”中走下来,直奔预设的“目标”,“过程”搁浅在“任务”面前。这是很煞风景的,也是不科学的。教师不应该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既定教案的演绎,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既定的教案。

当然,不等于完成了教案就是完成了任务。“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不是唯一的目的,着眼“无问题教育”是传统教育目标,它忽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既不利于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也不利于解决问题。新课标提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想象去发现问题,并主动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灵活地探索问题解决的方法和途径。

【对策】《语文课程标准》对我们触动最大的是过程。过程本身就是目标,而且是长远的目标,甚至是最重要的目标。缺乏过程就是缺乏了体验,缺乏了实践,知识与技能就难以内化,就削弱了创造力培养的前提。

开放的过程必然要有开放性的目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从中发现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知识的传授只是我们的一

个目标,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问题解决的策略,特别是让学生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应该更为重要。也许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学大于教”的境界。

【现象】

一、教师教《散步》,在明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读了几分钟后,就让学生分组活动,有的根据文章内容上黑板画画;有的到外面排练节目;有的去上网找资料、找问题„„分组活动后,同学们忙了起来,但也有少数学生走走看看,什么也干不了。

二、有位教师在教《春蚕到死丝方尽》时,学生怎么也弄不明白“吐丝原理”,于是教师布置学生去图书室或上网收集资料。两天后,师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广泛交流,终于弄明白了什么是“吐丝原理”。

【反思】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崭新理念,强调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强调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使语文走出了“以学科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的窄小天地。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

于是,我们开始引导学生研究政治、历史,研究物理、生物,研究环保,欣赏音乐,创作美术作品„„语文教师成了杂家,变得前所未有的能干,语文课包罗万象,大有一统天下之势。我们不禁产生了疑惑:语文课到底是什么课? 有些课怎么看也不像语文课。不让学生去品味语言,不让学生去朗读课文,不去培养学生的语感,只是让学生去讨论一些问题,作些表演,画些画,甚至将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历史课、地理课、生物课。

语文课堂引进小品、表演、演讲、辩论会等形式,给语文课带来了不少生机。然而,热闹的课堂是否就等于丰硕收获?常见老师们花费大量精力设计活动,专注于活动的翻新,于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热热闹闹,但是语文被搁置在一边,一堂课下来,只见活动的热闹,不见对文本的阐发、挖掘和共鸣。这样过于重视活动形式而忽视文本阅读,是本末倒置,势必影响语文的学习效果。

【对策】提倡综合性学习,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以尊重语文的学科特点为前提,不能喧宾夺主,舍本逐末。须知,无论新课改怎样改,怎样变,语文课的特点不能削弱,“语文味”不能淡化。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语文教学最根本的任务在于“教育学生理解、热爱和熟练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刘国正)。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正是有效地完成文本的学习,语文教材的主体就是一篇篇精选出来的文章,他们本身就是值得我们去用心开发的“一个个宝藏”。教学中,由于语文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脱离语文学科去搞宽泛的综合性学习也是违背新课程要求的。合作:新课程新课堂的标志

【现象】一教师在教《皇帝的新装》时,问学生:“皇城来了两个骗子,结果皇帝上当出丑,那么皇帝上当的原因是什么?请4人一个小组讨论3分钟。”教室顿时热闹起来,而教师则显得无所事事。笔者随即观察了几个小时:有的是一个优生在发言,其余的只是听众;有的是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不着边际地闲聊;有的小组干脆沉默寡言,无人开口„„3分钟很快就结束了,教师说:“时间到,现在请回答刚才的问题。”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于是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入了课堂,并且似乎成为新课堂的标志了,无此便不能称之为新课堂。这种泛用的结果是:我们只看到分组、交流、讨论,“学生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等形式,而看不到这种合作的必要、合作中的分工与协作究竟给学生带来什么,感觉不到学生到底在自主什么、教师的作用又在哪里。于是,“课堂为散乱的活动”。对话交流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充分体现了尊重和提高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也是我们对传统教育作了痛苦反思后的必然选择。但是,“合作讨论”必须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学习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否则,讨论只能成为闲谈。当然,在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作用。张志公先生曾说:“成功的语文教学,是导演与演员良好配合的结晶。”学生的讨论应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但也不能老师叫讨论就讨论,叫停就停。规定时间一到,马上就要求学生回答,这既不符合学生思维规律,又不尊重学生,这种合作是虚设的。

【对策】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形式在以班为基础的多样化,是既有集体影响又有个人独立探究的教学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便于扩大信息交流量,有利于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和研讨习惯,有利于激励学生竞争,激活创新意识,增强集体主义感,使每个学生有充分发挥的机会。但并不意味着只有小组合作才是有效的学习。

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吃透教材,对课上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一定的估测;哪些问题学生能独立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学生互相探讨或教师点拨,然后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并在具体操作时注意以下几点:

1、营造氛围,确定高质量的有探讨价值的需要讨论的问题,激发合作学习的兴趣;

2、科学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在小组合作之前要留足学生亲近文本、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学生对研究的问题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在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际,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3、建立机制,教给方法,努力克服盲目无序、无意义、无效率的教学行为,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4、宏观调控,适时引导。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并非无事可做,而应密切关注和把握小组讨论的进程及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控和点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室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切不可让学生的思路刚刚打开就草草收场。使“讨论滞留于表面形式”。

第五篇:市直初中数学学科课改教研会感悟

市直初中数学学科现代高效课堂教学研

讨会的几点感悟

肥城龙山中学数学组杨华

3月15日下午,市教研室在实验中学召开了市直初中数学学科现代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会议由教研室刘庆老师主持,会上大家先集体观摩了实验中学韩英老师执教的《怎样判定三角形全等》一课。整堂课很好地体现了课堂改革新理念,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踊跃展示,和谐高效的完成了学习任务。随后参会教师分别从导学案的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作用、课堂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对韩老师的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三处学校的教研组长就本校教研组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具体做法作了汇报交流。最后刘庆老师强调了本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改革的重心,然后就数学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提出了要求和建议。下面我谈一下我的几点感悟和体会:

一、注重学习,转变观念,以推动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会上,各学校都交流了开学以来的一些成型的做法和取得的一些初步的成效。因此,我们应乘着这次改革的东风,继续加强对课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树立“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堂达标”的课改新理念,运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二、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精心设计导学案。

学案中学习目标要简洁、明确、具体、操作性强,要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预习案中要将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设计成有梯度和层次性的思考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要给学生提供能思考、值得交流的问题,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能对所学知识提出问题。探究案设计时要注意对教材内容的改造、整合与拓展,使教学内容更符合数学认知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合理分配学习小组,注重小组合作学习。

分配学习小组时,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如性别差异、个体差异、家庭背景等。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组织作用和检查督促作用,并加强学生互助意识的培养。这样做的目的是使优生拓宽自己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规范自己的书写和思维习惯,中等生能面对面的学习优生的长处,提升自己的自信心,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学困生在和其他学生面对面的交往中感悟到学习的乐趣,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逐步提升自己的成绩。

课堂教学改革,对我们教师而言,缺少的不是观念和技术,而是克服自身的思想惰性和行为惯性的毅力。相信经过我们全市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执着追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一定会开创教师尽可能少教、学生尽可能多学的良好局面,一定会完成兵教兵、兵强兵,转化差生、整体优化的改革攻坚战!

下载初中课改之感悟与反思 于会丽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课改之感悟与反思 于会丽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改之教案与反思(精选多篇)

    课改——教案与反思 问题导入: 老师们都在备课写教案,那么什么是备课,怎样来备课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写教案又有什么作用?教案反思有什么作用和价值?教案反思会不会加重教师的负担......

    课改中班级管理之感悟

    课改中班级管理之感悟 和谐班风学风芬芳班级特色 ——课改中班级管理之感悟 hezhong盛鹏飞 班风学风是班级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班级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一种好的班风......

    课改中班级管理之感悟

    和谐班风学风 芬芳班级特色——课改中班级管理之感悟hezhong 盛鹏飞班风学风是班级精神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是班级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一种好的班风学风应该是如饥似渴的求......

    初中课改工作反思(大全5篇)

    新的世纪对教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赋予了新世纪教师新的历史使命,初中教师对于课改工作的反思是什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课改工......

    课改总结与反思

    课改路上 且行且思 ——课改总结与反思 初一级部武厚英 一、对课改的认识: 1、新课改唤醒我们对学生的看法:学生是人!是有潜力的人,是成长中的人! 2、新课改更新了我们教学的看法......

    课改总结与反思

    课改回顾与反思 课程改革实验以来,我校坚持贯彻各级教育部门的文件精神,联系本校实际,加强组织领导,注重校本研究,边学习边实践,及时反思调整,认真积累总结,使课改实验扎实、有序地......

    [课改总结与反思]

    [课改总结与反思] 我的数学生活 ——渔峡口镇西坪小学 李鹏 新课程在我县顺利实施已经一年多了。一年前,我们掀开“北师大”的神秘面纱,一次次的理念与思想的碰撞,一次次零距......

    课改总结与反思

    课改总结与反思 陈埭民族中学 刘剑高 课改已进行一期的时间了,我一直在严格按照我校的要求进行课改,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下面就主要成就总结如下。 1、学生的主体意识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