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奥尔夫教案:音乐是天使的演说
幼儿奥尔夫教案:音乐是天使的演说
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不仅具有高智商以及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应具有高情商:心理健康、社会化程度高、具有强健的体魄。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活动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功效。
原因有三:
其一,正如叶圣陶所说:“音乐是世界的语言。”音乐为人类所共同理解,能产生共鸣。
其二,音乐艺术能陶冶情操,为古今中外有识之士所认可。
其三,喜爱音乐是孩子们的天性.音乐对于幼儿的健康心理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利用音乐自身的感染力,培养幼儿大胆、活泼开朗的性格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对于任何人都有巨大的感染力。英国诗人马.普顿尔说过:“音乐的力量能驯服凶猛的野兽,能使恶狠的野猪收敛怒容,能使雄狮火气顿消,对着歌声洗耳恭听。”因此,有人说“音乐是天使的演说”。我们常常听到孩子们游戏、散步时,本能地哼着歌;也常能看到刚会站立的婴儿听着音乐扭动身体,手舞足蹈.这些也都表明孩子天生是喜爱音乐的.我班有个叫方方的幼儿,他爱动脑筋、但很沉默。而邻居给他的评价是这孩子很会讲,大楼里没有一个大人能说得过他。由此看出他与别人交往没有障碍,他在园的沉默只能说明他怕生、内向。让我惊喜的是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他唱了一首很难唱的成人歌曲,声音虽小,但是音准、节奏都无可挑剔。从此,我常要求他唱歌给我听,这也成了他和我之间特殊的交流方式。逐渐地他与我交流不困难了,可是遇到别的老师,他又同以前一样不说话了。于是我常常带着他去给其他老师唱歌,让他逐步大胆起来。就这样,在音乐课上他开始主动要求唱歌给小朋友听。两年以后,他已完全不同于以前了,虽然不是班内最活跃的孩子,但是与刚入园时已是判若两人,不仅能同小朋友正常相处,还能在班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是什么使他改变了?我想这是音乐特有的感染力,使他成为一个大胆、开朗的孩子。
二、提供单独表演的机会,确立幼儿的自信心
音乐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孩子们的喜好也各不相同,在活动中就可以看出孩子们的个性。当教师要求小朋友来单独表演时,总有那些自我感觉特好的小朋友强烈要求表演,其实他并不比别人更出色;但也有一些幼儿总是怕老师叫到自己,其实他并不比别人差。针对这种情况,每次音乐活动我总是留出几分钟给小朋友大胆表演。斌斌小朋友年龄偏小,学什么都很慢。请他回答问题总要小朋友帮忙;大家合唱时,他总是嘴巴张得大大的,其实歌词与嘴形完全不符;让他单独表演最多只会唱一句。无形中小朋友有些看不起他,他自己也觉得不行。可当他看过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之后,却把其中的主题歌一遍又一遍地唱给他妈妈听。每当我弹起《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曲子时,他总是伴着琴声,动情地唱着这首歌。这使我认识到,每个孩子的心灵就象一把锁,只要有适当的钥匙,总能叩开孩子的心扉。当我了解到斌斌喜欢跟着录音机唱歌,而且学会了好多歌曲时,就把所教过的歌曲、歌表演等录制成磁带,给他开“小灶”让他边听边学。我还在班里经常为他提供单独表演的机会,并与小朋友们一起鼓励他。听到斌斌能唱完整的歌,小朋友们也很奇怪。渐渐地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在音乐活动中成了班上最活跃的一分子,就这样,音乐使一个并不出色的孩子自信起来。
三、采取集体活动的形式,形成孩子的合作意识
我们平时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常采用的是集体教学的形式,唱歌时齐唱的时间多,演奏乐器时各种乐器合奏的时间多,舞蹈时集体舞居多。这就要求小朋友要有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在合唱时,我常会在小朋友的歌声中,听到那些特别响亮的但并不优美的歌声。细细的问来,各有其原因,有的想以自己唱得响来表示学得认真;有的想以此来引起老师的注意;有的认为唱得越响就越好听„„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把他们杂乱的歌声录下来,放给他们听,然后向小朋友说明:一个人唱要声音响些,而合唱音量就得控制,大家都放开声音唱,就会显得很吵。
在对幼儿进行指导之后,我又把他们合唱的声音录下,把两次录音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自己去比较。渐渐地,孩子们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合唱并不比独唱容易,自己唱时要听着琴声,听着别人的声音。大家协同一致才会唱出美妙的歌声。
四、开展音乐游戏,形成幼儿的规则意识
音乐游戏可以说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它不仅有优美的旋律,还有一定的情节,它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具有趣味性,但要玩好音乐游戏却不容易。如音乐游戏《小兔采蘑菇》,讲的是小兔采了蘑菇后帮助小猪和小松鼠的事情。大家都喜欢扮小兔,而游戏要玩就必须有人扮小兔、小猪、小松鼠,如果大家都去表演小兔,那么游戏就玩不成。游戏中各种动物的表演还应随着音乐来进行,小兔的音乐出现了而小松鼠抢着去表演,这样也违反了游戏规则。因此我在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时,经常强调规则,只有遵守了规则才能交换各种角色,小朋友才能扮演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在音乐游戏中,让幼儿知道应该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遵守一定的规则才会得到快乐,五、创设良好的音乐活动氛围,促进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音乐是情感艺术,幼儿只有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开展活动,才能充分地感受到美。因此我在教学中力求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氛围。从硬环境来说,为他们提供相应的道具场景;从软环境来说,为他们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尊重他们,从不因为孩子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而责难他们,不断尝试新的方式,让每一首歌、每一个舞蹈、每一个游戏都充满吸引力,让孩子们轻松地接近艺术,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美。
德国音乐家奥尔夫指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许多心理学家表示,儿童能从音乐的学习中受益,音乐不仅可以陶冶儿童的情操,更可增强其学习能力,协助其建立情绪技巧,“处理无法以其他方式处理的心理部分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音乐的独特的教育效果,它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有着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达到的效果。我们所培养的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既要具备一定的音乐艺术素质,又要具有健康的心理,以从容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第二篇:奥尔夫音乐教案
奥尔夫音乐“龟兔赛跑” 教学目的:
1、学习用固定音型,为故事配伴奏
2、请幼儿学会看指挥 教学准备:
1、乐器:木质乐器(木鱼、双响筒、响板)散 响 类(手铃、铃鼓)金 属 类(三角铁、撞钟)
2、头饰:乌龟、兔子、松鼠、小马、小鸟
3、音乐磁带一盘 教学过程:
一、教师进行配乐讲故事“龟兔赛跑”,幼儿听故事。提问:
1、故事里都有什么小动物?
2、它们跑起来的节奏是什么?
二、节奏练习
1、幼儿说出一个小动物的名字,教师就出示该小动物的头饰,并贴在白板上,然后提问 这个小动物走路的节奏是什么样子的?请小朋友拍一拍。
2、教师和幼儿讨论:这些小动物用什么乐器来表现合适呢?经过讨论后,大家统一意见 小马用双响筒,小鸟用手铃,小松鼠用三角铁,乌龟用木鱼
三、幼儿用乐器为故事配伴奏
1、幼儿自取乐器,分组坐好,并学习看指挥,分组复习自己组的固定音型。
2、全体幼儿为音乐剧配伴奏
(1)请一名幼儿讲故事,其他幼儿根据故事情节配乐器
(2)第二遍,教师请二名幼儿进行表演,分别扮演兔子和乌龟,其他幼儿伴奏
四、活动结束。
教师:李琼
奥尔夫音乐教案:鼓的故事
腰鼓、小军鼓、大鼓等,少数民族地区或不同地域最好选本民族、本地域的特色鼓,人手一个。有关鼓的图片。音响资料。教学过程:
——每人拿一个鼓,尝试它可以发出什么声音。选几个同学怎样发出不同的声音。——讨论用什么样的符号耒记录这些不同的声响:
——由学生指挥带领大家看图击鼓(自由节奏),先是一个声部,并用手势指挥音量、速度的变化,(可多几人试试不同的处理)还可全班分成两组,进行两声部的演奏。
——四人一组,(1—4报数)每人四拍,即兴演奏,用不同的音色、节奏、奏法,(注意保持拍率,不要断)。用迥旋曲式,每组由教师临时叫一个号,该号即为主部,其他三人依号序做三个插部,如2为主部,即2 1 2 3 2 4 2。(班级人数多,可采用分小组进行。)——听两段不同风格的鼓乐,讨论:两段音乐比较,(从总体到要素),那些一样?那些不一样?进行探索。
——选一种鼓,如腰鼓、太平鼓,鼓不够其码每人一副槌,(以腰鼓为例),设计一个动作,大家模仿到大部份掌握,再继续设计新的动作。
——看两段鼓午、鼓乐(如山西安塞锣鼓)录像。讨论:是乐、还是舞?音乐舞蹈各自特点及互相融合的地方。除敲鼓外,还涉及那些艺术种类? ——讨论:鼓的名称及属地、构造及材料。
——全班分两组,设计并排炼一个鼓的音乐,要求一组用外国鼓,一组用中国鼓,编曲要有两个乐段以上,音乐、动作风格须和乐器一隆?br> ——讨论:鼓的用途,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民族、不同文化中作用的比较。
懒惰虫
一、活动目标:
1、以肢体创作带入歌曲《懒惰虫》。
2、学习四分休止符:通过直观的卡片与指挥引导幼儿掌握四分休止符。
二、活动准备:节奏卡一套、懒惰虫图片、单响筒、响棒、铃鼓、歌曲《懒惰虫》
三、活动过程:
1、名字节奏
(1)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位外星人宝宝想跟我们小朋友一起玩,你想不想跟他玩啊!我们用掌声来欢迎它们。(出示♩与♫)他们两个是很好的朋友,他们经常一起唱歌跳舞,我们也一起跟它们唱歌跳舞欢迎它好不好?教师排出节奏:(♩ ♩ ♫ ♩)幼儿想象创作肢体律动。
(2)引导幼儿将名字与卡片节奏结合在一起。鼓励幼儿创作节奏,并试着将名字与节奏结合,例:♩ ♩ ♫ ♩ 我是王小明
请个别幼儿排节奏卡,全体幼儿一起念出节奏。
2、歌曲《懒惰虫》
(1)教师教唱歌曲第一段时,幼儿模仿虫子的动作扭来扭去,第二段唱到肚子痛就摸肚子,第三段再模仿虫子的动作扭来扭去。懒惰虫这么懒,它除了肚子痛还有那里痛呢?引导幼儿创作肢体律动。
(2)教师拍♫ 0的节奏,幼儿跟随,不间断的拍,教师逐渐带入歌曲。幼儿自选乐器敲奏节奏:♫ 0 ♫ 0。
3、学习四分休止符
(1)排♫ □ ♫ □空格处不发出声音,请幼儿自行发现是否拍过这 种节奏。教师指挥幼儿看卡片拍节奏。
(2)将图放到□解释0的意义,并综合♩ ♫ 0的节奏练习。
四、结束部分:
歌曲《懒惰虫》律动退场。
第三篇:奥尔夫音乐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案:绸带舞
教学目的:
身体谐调能力培养,体验飘逸
探索、发现:皱纸(绸带)表现的可能性,“画”图形
动手:自制彩带
学习民间锣鼓点和中国午蹈
教学准备:彩色皱纸若干、竹筷、音带等
教学过程:
――律动,跑园场,并手做各种动作(如高举双手等)。做扭秧歌练习,注意挥动大臂并与脚谐调。赏试大跳动作(秧歌午步),双臂高举及走三跳一。
――每人拿一条彩纸。讨论可以怎样挥舞,如果加一个小棍效果会怎样。动手操作。
a把彩纸剪成彩带。
b每人一根棍子想办法把彩带贴上。
――每人一或两根彩带,赏试在空中挥午可画出多少种图形。
――请学员在黑板上画出图形,大家用动作模仿。
――加身体动作,手脚配合,并跑跳,把绸带和舞步结合。
――用锣鼓钹等打击乐即兴伴奏,从自由跳舞到由学员领着跳。
――用音乐伴奏(“豆叶黄”河北吹歌),先由教师带领跳:跑园场、原位挥动彩带、画大园(左、右)、扭秧歌(大挥臂)、在中位画蛇形、跳跃等等。
――换“放风筝”歌曲,该曲四段歌词,分三组各设计自己的午蹈,要求设计四种组合,每一段歌一组动作。
――各组表演。
提示:
这是一个综合课例,包括手工、动作、午蹈、奏乐、即兴、创编、画符号,还是本民族音乐、午蹈的学习和体验的内容。
对不同年令学生,主要是动作难度、组合的增减,对幼儿园可以不要求舞姿,只要动作谐调,绸带略短一些能挥午起来即可。
第四篇:奥尔夫音乐教案
奥尔夫音乐教案
活动名称:小马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乐句的空拍。
2、鼓励幼儿创编动作,并尝试为乐曲伴奏。
3、激发幼儿做小指挥的愿望。
活动准备:
(一)、现状分析:本班幼儿喜欢根据音乐创编各种动作,对节奏节拍练习也有着着浓厚的兴趣,但是孩子们在空拍的掌握上不太好,因此我设计了这节音乐活动,希望通过这节活动提高幼儿对空拍的理解,同时也希望在活动中充分发展幼儿的表现能力,激发幼儿做小指挥的愿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感知乐句的空拍。
2、难点:幼儿进行颜色指挥。
(三)材料准备:音乐、指挥标志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猜谜语:
1、师:小朋友,今天爸爸妈妈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你们高兴吗?今天呀,还有一位动物朋友来到了我们班。
2、猜谜语:身材高又大,眼睛圆又圆,爱吃小青草,走路哒哒哒。
二、感受音乐的空拍:
1、创编小马的动作。
2、亲子游戏:邮递马车
三、进行音乐伴奏:
1、选择乐器。
2、为乐曲进行伴奏。
四、我是小指挥:
1、讲述指挥要求。
2、老师做示范指挥。
3、幼儿进行指挥。
第五篇:奥尔夫音乐教案
课程类型:奥尔夫音乐亲子课(启蒙课入门)爱婴课次:第四课时
活动名称:《快乐奥尔夫 — 神奇的土豆》
活动目标(音乐目标和素质拓展目标):(奥尔夫音乐教案)² 鼓励幼儿大声开口朗诵歌谣,使幼儿会说儿歌,并简单跟唱。² 初步感受速度和力度,养成认真听音乐的习惯。² 锻炼幼儿手部小肌肉,培养固定拍感。² 学习并演奏乐器碰铃,培养幼儿音乐感知力。
² 注意力、反应力、控制力、身体协调以及合作等能力训练和培养。
活动准备:小动物手偶 呼啦圈 大土豆一个 碰铃
音乐准备:《围圈圈》《伊比呀呀》《热土豆》《小星星》《梦之旅摇篮曲》
符号备注: T:老师 P:配课老师 S:学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问好和热身游戏(奥尔夫音乐教案)
1.热身集体舞:《围圈圈》
1)组织幼儿和家长手拉手围成圆圈,老师说歌词,带幼儿一起做动作
2)放音乐,拉手围圈走,跟着歌词做律动。3)歌词:
我们来围圈圈,我们来绕圈圈,我们来围圈圈,手拉手绕个圈圈。把小手放进去,把小手拿出来,再甩甩你的小手呀自己转个圈。
(爱婴提示:可以把歌词中的小手换成小脚,身体等等)2.问好歌《Let’s Sing Hello together》(奥尔夫音乐教案)T坐在前面,小朋友们坐成半圆。拿手偶问好,唱问好歌: Let’s sing hello together, hello, hello, hello.Let’s sing hello together, hello, hello, hello.Let’s sing hello together, hello, hello, hello.Let’s sing hello together, hello, hello, hello.2.认识彼此
请宝宝上台一一与小动物拥抱问好,培养幼儿自信心。
2-3岁亲子奥尔夫音乐教案(最新)第二部分2009年04月30日 星期四 15:
41二、重点教学部分:声势节奏、乐器及律动 1.语词节奏:《土豆歌》(奥尔夫音乐教案)1)告诉幼儿下面老师要带大家变一个魔术,吸引幼儿注意 2)请幼儿跟老师一起变魔术,土豆(握拳头)土豆丝(大拇指和食指张开)土豆皮(手掌张开)
3)老师喊口令:土豆、土豆丝、土豆皮,幼儿听口令做动作 4)加上节奏念词:2/4 土豆 土豆/ 丝 丝 / 土豆 土豆/ 皮皮/ 土豆 丝 /土豆 皮/土豆 丝/皮 0 / 5)两人一组,变念儿歌变做土豆游戏(面对面,手对手)2.音乐游戏《热土豆》
1)出示实物土豆一个,介绍土豆,让每个幼儿都摸一摸,感觉一下。2)玩传土豆游戏:告诉幼儿土豆被煮熟了,非常的烫手,传递时速度要快。
3)T拿土豆示范传递动作,P放《热土豆》音乐,挺音乐尽可能快的传递,不让土豆掉下来。
4)P播放音乐,并控制音乐的停止,音乐停止时拿着热土豆的人跳出圈子,拍手,直到剩下最后一个人为冠军,并奖励一个卡通stick 5)再次播放音乐,P那串铃,T带着幼儿继续传递土豆,听到摇铃声要立刻改变传递方向,传递过程可加上力度,速度的变化。如快快的传,慢慢的传,重重的传,轻轻的传等。
6)复习《土豆歌》,土豆传到谁,谁就拿着土豆敲地板打节奏说一遍儿歌,其他人跟着学动作,并齐说儿歌。
(爱婴提示:在熟练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尝试变换说儿歌的速度和力度。)
3.复习亲子律动《伊比呀呀》 1)两两一组手拉手律动
2)发呼啦圈,两人面对面手拉呼啦圈律动
(爱婴提示:在律动时不断的鼓励幼儿大声跟唱,并时刻提醒动作的变换)
4.乐器演奏:《小星星》
1)出示乐器碰铃,T演奏,S聆听声音
2)幼儿到老师前有次序的拿乐器,并说出乐器的名字。3)T引导幼儿探索演奏方法,并示范演奏。4)放音乐《小星星》,用碰铃为音乐伴奏 节奏:X X X X / X X X-5)鼓励幼儿边伴奏边跟唱歌曲 6)歌词:
一闪一闪亮晶晶,漫天都是小星星 挂在天上放光明,就像许多小眼睛 一闪一闪亮晶晶,漫天都是小星星
三、结束部分:放松音乐游戏《梦之旅摇篮曲》
1.放音乐《梦之旅摇篮曲》,T带着宝宝做伸展和放松律动。2.宝宝坐在家长腿上,或选择任意自己觉得最放松的姿势,跟音乐摇摆
提示宝宝闭上眼睛休息。
3.复习回顾全课,并向家长总结和点拨全课教学目标。4.唱再见歌下课(拿小猫眯手偶),并一一与宝宝拥抱告别。Let’s sing bye bye together, goodbye goodbye goodbye~ Let’s sing bye bye together, goodbye goodbye goodbye~ Let’s sing bye bye together, goodbye goodbye goodbye~ Let’s sing bye bye together, goodbye goodbye goodbye~(爱婴提示:问好歌和再见歌可以一个月换一次,唱熟练了再换新歌。)
活动备用游戏:《走一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