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德育渗透计划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计划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三项基本任务之一”。为此,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若想更好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就要研究小学体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探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渗透呢?下面是本人的几点粗浅见解,望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紧抓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按指定地点准时集合上课,不得随意缺席或擅自离队;分组做练习时,必须按规定排好队等。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行为是非的界限,逐步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等良好思想。
二.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 小学教学中对学生应以进行正面教育为主,这是由儿童爱听表扬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并及时表扬,使大家在身边找到具体的学习榜样。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教师应以帮助、爱护为出发点,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及不同性质的问题而采用灵活的批评方式,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心服口服。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1、对优生不要偏爱,有缺点便要指出;
2、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应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
3、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当,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
4、教育中要“允许”学生反复犯错误,教育要有耐心。
三.紧抓教材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体育中,较多的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锻炼刻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奋勇高攀、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种集体配合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只要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题材,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例如:在讲授跨越式跳高这一教材时,可将其赋上军事色彩:把跳高模拟成战场上跨越铁丝网;将复习内容中的掷垒球模拟成“榴弹”投准,使整节课贯穿鲜明的爱军、爱国教育意义,这既可培养学生如解放军叔叔般英勇顽强、艰苦拼搏的精神,又可避免大纲内容的单调乏味,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四.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实施德育渗透
教师在实施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时,如果能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就能既利于提高课的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如:进行课前的动员和课后的总结能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性的认识,使其及时评定课内各方面情况;进行队列队形调动能训练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组织纪律性,整齐划一的操练动作更能陶冶学生美感;一些教材在教法上可采用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进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作进取的精神;对某些教材在准备、放松活动或练习时要求学生相互保护、帮助,能促进学生之间热心帮助、互相关心的互助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五.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列体育课的全过程
体育课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复杂教学过程,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内收到好的德育效果,就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1.队列操练和热身操:通过让学生在严格执行口令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纪律的严明,培养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密组织纪律性。2.分组练习:通过以小组长或值日生轮流负责组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形成自我锻炼的好习惯。3.教学比赛:通过如“比比哪组完成动作好的人数多”或小组接力比赛等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耀感和团结拼搏的竞争意识,并可由此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4.课的小结:通过教师肯定学生成绩、表扬好人好事、提出本节课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等,培养学生学习先进和自我评价的习惯。
5.收放器材:通过启发学生主动收放器材和讲述器材的保养方法等来对学生进行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六.发挥教师的榜样表率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方面。由于师生间有频密的交往,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所以教师的思想行为随时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课堂上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而教师自己却穿便装;教育学生要讲文明,而教师却满口粗话等,这样的言传身教能给予学生好的教育作用吗?因此,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好印象,使学生们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意识,自然而然地乐于接受和效法,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从各方面起到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以其理论说教难以达到的感召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效。因此,只要教师能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第二篇:体育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体育学科德育渗透计划
体育与德育各有其特殊性,各自所要求的教育任务自不相同,但二者在某些方面,有很多的结合点。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看来,体育与德育从来都是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体育和德育似乎又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以上所说更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计划如下:
1、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
体育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最具体、最生动的教材。
体育基础知识教材中的体育目的、任务、亚运会、奥运会简介,我国体育事业的巨大成就和体育发展史,尤其是通过讲述我国体育事业的繁荣兴旺,五十年代我们中国人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六十年代开始在世界体坛崭露头角;七十年代我国体育进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新的发展时期;八十年代我国已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等生动、具体、激动人心的事例,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
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的内容是进行集体主义和精神文明礼貌教育。
队列队形、接力跑、拔河游戏、各种集体球赛以及体育教学常规的实施等均与集体主义和文明礼貌紧紧连在一起。通过这些教材的教学和练习,团结、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讲文明、讲礼貌的优良品德,生动自然地在青少年的思想中得到了培养,受到了熏陶。
3、意志品质与道德观念的教育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果断、顽强、坚忍不拔等意志品质,是体育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这方面的教材多、范围广,一般以田径教材中的快速跑、障碍跑、跳高、跳远;器械体操中的单、双杠、支撑跳跃;篮球、足球、武术等教材最为典型,这些教材内容与培养青少年优良的意志品质和助人为乐、互相爱护、互相关心等高尚的道德行为,有着直接的联系。
4、组织纪律与法制观念教育。
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与纪律教育,了解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法制观念,既是体育课德育渗透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严格的队列训练、课堂常规的纪律要求、各种体育竞赛规则的执行等,与组织纪律、法制观念教育等自然结合在一起。
5、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
对学生进行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男、女同学真诚友谊的教育,发展学生个性、陶冶美的情操、培养学生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及乐观活泼的性格,在体育课德育渗透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生理卫生“青春期与体育”、舞蹈与韵律操、技巧等,是体现身心卫生与个性发展教育的主要教材。
6、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体育课教材中球类竞赛战术的运用与安排,以及学习球类竞赛的编排等,体现着马列主义的哲学理论观点及毛泽东同志的军事思想的丰富内容,教育学生运用这些观点,解决处理战术中的实际问题,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最好的教材。
7、国防观念及劳动教育。
教育学生把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同保卫祖国、增强国防意识联系起来。根据教学的需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布置运动场地和收还器材,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养成劳动习惯和爱护公共财产的教育。以及在练习中,组织学生相互保护和帮助,培养学生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高尚品质,这是进行德育渗透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应“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身体的心理素质,坚持健康第一,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第三篇: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计划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计划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三项基本任务之一”。为此,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若想更好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就要研究小学体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探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渗透呢?下面是
本人的几点粗浅见解,望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紧抓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按指定地点准时集合上课,不得随意缺席或擅自离队;分组做练习时,必须按规定排好队等。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行为是非的界限,逐步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爱集体
等良好思想。
二.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小学教学中对学生应以进行正面教育为主,这是由儿童爱听表扬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并及时表扬,使大家在身边找到具体的学习榜样。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
良现象,教师应以帮助、爱护为出发点,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及不同性质的问题而采用灵活的批评方式,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心服口服。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1、对优生不要偏爱,有缺点便要指出;
2、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应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
3、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当,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
4、教育中要“允许
”学生反复犯错误,教育要有耐心。
三.紧抓教材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体育中,较多的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锻炼刻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奋勇高攀、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种集体配合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只要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题材,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例如:在讲授跨越式跳高这一教材时,可将其赋上军事色彩:把跳高模拟成战场上跨越铁丝网;将复习内容中的掷垒球模拟成“榴弹”投准,使整节课贯穿鲜明的爱军、爱国教育意义,这既可培养学生如解放军叔叔般英勇顽强、艰苦拼搏的精神,又可避免大纲内容的单调
乏味,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四.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实施德育渗透
教师在实施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时,如果能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就能既利于提高课的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如:进行课前的动员和课后的总结能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性的认识,使其及时评定课内各方面情况;进行队列队形调动能训练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组织纪律性,整齐划一的操练动作更能陶冶学生美感;一些教材在教法上可采用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进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作进取的精神;对某些教材在准备、放松活动或练习时要求学生相互保护、帮助,能促进学生之间热心帮助、互相关心的互助
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五.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列体育课的全过程
体育课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复杂教学过程,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内收到好的德育效果,就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1.队列操练和热身操:通过让学生在严格执行口令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纪律的严明,培养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密组织纪律性。2.分组练习:通过以小组长或值日生轮流负责组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形成自我锻炼的好习惯。3.教学比赛:通过如“比比哪组完成动作好的人数多”或小组接力比赛等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耀感和团结拼搏的竞争意识,并可由此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4.课的小结:通过教师肯定学生成绩、表扬好人好事、提出本节课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等,培养学生学习先进和自我评价的习惯。5.收放器
材:通过启发学生主动收放器材和讲述器材的保养方法等来对学生进
行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
六.发挥教师的榜样表率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方面。由于师生间有频密的交往,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所以教师的思想行为随时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课堂上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而教师自己却穿便装;教育学生要讲文明,而教师却满口粗话等,这样的言传身教能给予学生好的教育作用吗?因此,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好印象,使学生们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意识,自然而然地乐于接受和效法,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从各方面起到为人
师表的榜样作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以其理论说教难以达到的感召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效。因此,只要教师能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取得理想的德育
效果。
第四篇:体育渗透德育教案
《快乐的小兔子》德育渗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情境教学及多种游戏的变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对体育课的兴趣;发展学生灵敏及协调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爱护动物的环保意识;初步了解投掷方法。
二、教学内容:
1、接力游戏;
2、投掷
三、教学步骤:
1、呼啦圈大比拼
(1)教师创设情境“动物王国庆‘五四’举行运动会”,其中有转呼啦圈项目,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动物小组,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玩出不同花样,达到热身的目的,发展协调能力。
(2)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分别带成练习队形。(3)教师通过语言提示、学生示范,变换学生练习方法。(4)练习过程中,语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热爱。
2、过河领奖品
(1)小动物们都取得了好成绩,但是要过河领奖品,要求大家动脑筋,怎样才能过河?把呼啦圈当作石头,扑到河里,然后踩着石头跳过去。
(2)教师安排队形,示范方法,语言提示“石头不能铺得太近也不能太远”,采用接力的形式进行。
(3)“过河领奖”,采用接力形式,教师讲解游戏规则要求,比赛开始。(4)教师小结。
3、锻炼本领,抵御外敌
(1)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的天敌,所以要练习本领,保护自己。
(2)收呼啦圈比赛,看哪组叠得又快又整齐,叠好的呼啦圈作为投掷靶。
(3)投掷练习,教师巡视,讲解动作要领。
4、动物们休息了
教师语言提示:“动物们活动了一天,很累了。”学生按照提示做各种放松练习。
5、小结
学生谈感受,平时是怎样爱护小动物的?教师小结。
课后感:学生在课堂三部分“锻炼本领,抵御外敌”中,表现出对投掷兴趣不大,而觉得抛接沙包很好玩,不由自主都练了起来,教师在此处应根据学生兴趣及时更换内容并加以引导,同时也符合本课目标,对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及判断力起到锻炼作用。
第五篇:体育德育渗透总结
体育德育渗透总结
在学科的德育渗透教育中,体育与健身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一门学科,学生也容易产生一种体育仅仅是身体锻炼的误解。而事实上,由于体育与健身学科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独特性,如:室外上课多、身体接触多、学生交往多、偶发事件多等的特点,因此,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方法,也能体现与发挥体育与健身学科德育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一、体育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可行性
1、是全面发展人才所必不可缺少的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与健身学科教材内容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这些德育因素必须通过教材的教学实事求是地进行,达到教育的目的。教师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情操、教学态度、教学艺术、风采情趣等都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所谓“教书育人”都是要求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遵循这条规律,全面发展的人才得以培养,离开这条规律,将给教育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2、品德的行为性在体育教学的活动性中充分体现
学生品德的好坏,总是以他的行为表达出来的,德育上常说的“创设情境”,就是指给学生一个表达行为的舞台,而体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以操作行为身体练习、身动、心动为特点的一种社会性活动。所以,体育教学为品行的发现、评定提供了时机、场所。
3、品德的伦理性与体育课规则性
伦理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而体育教学过程中,尤其在比赛、游戏中,学生与人、与物、与事的相互接触必须遵循相互的规范和准则,离开了规则、准则,就不能实行了,所以,体育教学中,需要德育的渗透。
4、品德的稳定性与体育教学的训练性
一个人的品质,总是在不断反复的活动中,通过心身的相互调节,然后成为一种较为稳定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经历一定的心理、行为训练后,才能掌握技术、技能。一个学生对某项技术、技能的掌握,同时也意味着对此项运动进行所提出的规则、准则的掌握,随着技术的定型、自动化,服从该项运动规则的习惯也成为其行为的一部分。这一特性说明了体育教学有利于培养、或者训练人的品质。
二、体育与健身学科渗透德育的`独特作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
体育与健身学科是引导学生追求更高、更快、更远、更完美,教师不断地激励学生超越自我,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当遇到学生学习困难,教师也会不厌其烦地帮助其纠正错误、改进动作,最终走出失败并不断进步。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以及遇到困难挫折不被吓倒的乐观必胜的健康心理。
2、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是看待、了解自然社会和社会现象的基本观点和态度,体育与健身学科中,通过教学实践与教学比赛,使学生形成公平、公正的的信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靠智慧、技巧、实力去战胜对手,从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个有着良好行为习惯的人,是一个受别人欢迎的人。在体育与健身学科中,严肃课堂纪律,可以使学生控制自己的言行;加强队列练习,可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身体姿势;规范练习规则,则能够培养学生严于律已,对行为负责的精神。
4、培养学生形成优良的意志品质
体育教学要求学生身体力行,全身心投入。无论是练习,还是比赛,都要求学生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做到疲劳时咬紧牙关,坚持到底,困难时坚韧不拔、持之以恒;失败时不气馁,及时总结,顽强拼搏,胜利时不自满,冷静对待。
5、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协作共处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体育与健身学科的集体游戏,集体比赛项目都需要学生团结友爱,开动脑筋,充分发挥出集体的力量,要求少数服从多数、个人要求服从集体要求,把团结在一起的个人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战斗堡垒,在游戏、比赛中极易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激发出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三、体育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基本要求
1、严格要求与尊重热爱、启发耐心相结合
在体育教学中的严格要求,主要体现在对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组织纪律和思想品质上,要坚持高标准、严格认真、精雕细刻,同时,严格要求必须是合理的、适当的、具体明确的、有计划的和有检查的,要求提出以后,必须注意督促检查,有始有终地贯彻执行。
严格要求总是与尊重热爱、启发耐心相辅相成的,尊重热爱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对学生的教育耐心、细心,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等。
2、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启发疏导和制度管理相结合
德育的内容不可能是学生的头脑中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正面灌输、传授给他们。正面灌输德育内容,应用启发式方法。体育教学中特有的规则、制度,是约束学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较好的手段。正面灌输、启发疏导、制度管理,几者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3、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集体不仅是进行教学活动的组织,而且集体自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学生在怎样的集体中活动,直接影响他们的精神面貌。同时,又需加强个别教育,发挥各人的积极性和特长,发展良好的个性。当每个个体都得到良好的发展时,集体和个体的积极的双向影响对提高德育效益有重大意义。
四、体育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和效果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教育
课堂教学的内容很多,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有种种常规,把这些常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结合在一起,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日积月累,德育教育才能在学生头脑中真正渗透进去。
2、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研究教材特点,挖掘教材内含的思想教育因素,向学生进行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体育教材项目众多,各有各的特点,其蕴含的德育因素也不尽相同,体育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的特性和共性,及时生动地进行教育,往往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合体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进行教育
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而突发事件的产生往往又伴随着一定的德育因素,教师如何把握这一特定时机,灵活的进行德育因素的灌输,往往比较有说服力,教育的效果也好。
4、结合体育教学中组织的游戏、比赛进行教育
游戏和比赛,容易使学生积极参与,情绪也会达到高潮,学生的思想品质会毫不排外掩饰地真实地表露出来,此时,教师应及时观察分析,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将是非常行之有效的。
综上所述,体育与健身学科渗透德育教育,不仅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十分可行和行之有效的。体育教学应达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目的,真正做到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