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之我李桂荣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之我见
-------我的课堂教学三步曲
李桂荣
课堂教学从有效到追求高效,是对课堂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让所有教师永远追求的目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中,小学语文课堂如何才能达到高效,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小学高年级语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认识。第一步:备课要心系学生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前奏是:备课,主角:老师 备好每一节课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教学实践证明,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多年的教学生涯深刻地体会到:有心备课无心写教案的老师教学实绩往往比无心备课有心抄教案的老师要强。实践证明经过我们精心备出的课往往是留给我们印象最深,效果最好,上的最精彩的课。比如:我们每学期都有一节汇报课,我们都花费很大心血精心准备的一节课,再回首时,这节课一定是一学期最高效的课了。还有我这学期讲的作文指导讲评示范课来说,就收到我生平最好效果的一节作文课。课下,我也反思一下,全班66人,成文率达到100%,创史上最好记录,最重要的原因,得益于课前我的精心备课,我设计游览动物世界,魔法棒变成喜欢的小动物等充分调动起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打开了他们的写作思路。所以孩子们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收到我欣慰的效果。上述例子足以说明备课之重要,备课是向课堂要高效的前奏和重要的前提基础。
课本是教师教课的依据,是最权威的参考资料。所以,老师要慎用参考书,认真钻研教材,认清教材的知识内容,把握教材特点,明确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对教材做到烂熟于心。现代是信息发达的时代,查阅资料方便快捷。优秀课例数不胜数。但是,我的实践告诉我要想讲出特色的课,有效果的课,千万不要照搬别人的课例,你拿着于永正老师的课例,为什么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呢?原因是人家的既不适合你也不适合你的学生,所以备课一定自己潜心研读课本和参考书,真正的把课本,教参吃透,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心系学生,一心想着学生,想着经过学习能让学生学些什么?懂得什么?那样你的课一定是适合你的学生的,也一定是有效果,才有理由谈能否收到高效的课堂。
备课应符合如下三个基本要求:
1、备而能用。备课应该是备而能用,而且适用,减少无效备课。比如:向刚刚说的搬用别人的课例,不想着学生需要,不想着学生收获的课都属于备而无用的课。
2、有利于教师的教。教师的备课应该有利于自己沉心于课堂教学,巧妙地、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还应有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迅速提高。
3、有利于学生的学。教师的备课要心系学生的学;心系本班学生的实际;(特别是语文课,我设计的课拿到别班去讲就不一定适用的。)心系要学生学得愉快、学得扎实;心系知识点落实;心系能力培养到位否;心系学生能否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第二步:上课要学生为主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主唱是:上课,主角:学生 学生为主的课堂是构建高效课堂灵魂
课堂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高效课堂应该首先“立人”,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发展什么?我的课堂教学课堂目标追求六个字:兴趣、能力、知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去说,自己概括、表述观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一生“带得走”、“用得上”,使之成为他们的终身发展能力。
高效的课堂应是学生为主角的课堂,课堂主要是学生学习用的,而不是老师讲授用的;课堂是学生表现用的,而不是老师表演用的;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质疑释疑、个体表现、体验成功、自信、快乐的地方,而不是老师完成“教案剧”的地方。也就是说,课堂的大部分时间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用的,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自己表演的场所。好课应当把“彩”出在学生身上。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这十六个字代表着高效课堂的灵魂。
那么,对于语文教学,特别是高年级的语文教学,识字已不再是教学的重点,况且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高年级教师要从一堂堂语文教学中,交给学生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语感,词语的积累与驾驭,文章情感的熏陶教育,创新思维培养想象能力等综合的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使学生生成这样的语文能力呢?成为课堂的主角呢?实践告诉我们,课文并不是老师讲懂的,而是学生读懂的。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句话是课标的原话。在教学中注重多给学生创造自主,合作的学习机会,让学生真正主动走进文本,谈出他们从文本中得出的观点想法见解。
但是,理论说起来也懂,但是实施起来就没那么简单了.往往我们的语文课堂讲着讲着就成了老师的一言堂课,变成老师一个人的表演课了。怎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呢?我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我们目前的学生积淀和能力不适合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但是,我们可以让学生自主读文,自主走进文本。走进文本
我认为课堂提问,是一种贯穿于课堂始终的最常见的教学手段,是一种有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恰当好处的提问,可以引发学生深入探究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热情,使他们的情绪处于一种亢奋状态,有利于他们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课堂提问也是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和促进学生自觉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可以说,它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贯穿着整个语文教学的始终。好的有价值的提问也可以激励学生走进文本参与课堂学习,也确立学生课堂主人翁的地位。
设计好的课堂提问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重视提问的强大功效,应找准提问的切入点。把握提问的时机,增强提问的实效,以凸显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都可以怎样的设计课堂提问呢?
一、问在文题处。
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本内容、作者情感的凝聚点,抓住文题质疑,往往能激起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使他们更快地进入教学情境,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教学《窃读记》一文时,我便是充分让学生围绕文题发问,学生的问题都提得很有思考价值:“为什么要偷书读呢?而不是自己买回家看呢?在哪里偷书读,偷了什么书?偷成了吗?他偷书时,什么样的心里呢?”在学生质疑问难、情绪高涨,带着强烈的阅读期待走进文本之际,我趁机引导他们深读精思,讨论交流,他们不仅明白了窃读的复杂滋味,而且感悟到作者对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教学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问在文本疑难处。
教师的职责决不是将现有的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而应该耐心地引导学生思考,出现激荡的火花。教师如果能在文本的疑难处发问,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学生深入探究知识的兴趣。一旦问题被解决了,他们会有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在精神上得到莫大的满足,同时对文本也就自然而然地有了更进一步地理解。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两个句子:“烈火在他身上整整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发起冲锋,才20分钟就结束了战斗。”这两个句子里面都用了“才”字,教学时,我便在这两个副词“才”上面做了点小文章:认真读一读,比较一下这两个“才”字,它们的作用一样吗?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经过一番激烈地讨论争辩,品读比较,学生都悟出了前一个“才”字是形容时间过得很慢,后一个“才”字是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而这一慢一快里可又是大有文章:熊熊烈火在战友邱少云身上燃烧,战士们心如刀绞,悲痛不已,都不忍心去看,自然感到时间过得太慢太慢;发起冲锋后,战士们怀着为战友邱少云报仇雪恨的强烈感情杀向敌人,速度自然快得惊人。通过这样深入探究,邱少云高大光辉的英雄形象便在学生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风》一课时,明明课文是围绕热水壶写了一对父子情深的事,那我设计:“为什么不叫“父子情”或“热水壶”呢?而要用“风”为题呢?经过学生联系全文讨论知道“风”是象征意义,象征生活中的困难。突破文章的难点。
三、问在文本矛盾处。
某些课文中有许多耐人寻味的矛盾处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画龙点睛之笔,教学时如果抓住这些地方提问,实际上就等于找到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循循诱导,往往能促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课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像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时,教师通常会抓住这样一个句子巧妙发问:“‘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句中描写老奶奶神情的词语是什么?(‘焦急’‘耐心’)这两个词语是反义词,用在这里难道不矛盾吗?”学生通过积极思维终能悟出“焦急”与“耐心”在文中的妙用:“焦急”是表明老奶奶盼望灵车早点到来,自己能早点见到灵车;“耐心”则表现出老奶奶一定要看到灵车的心情。这二者的结合便更真切地表达了老奶奶对周总理真挚深沉的爱戴之情。再如《风》一文教学,一对父子生活很清贫,但是,当有人肯花高价买热水壶时,为什么却不卖呢?经学生读文解惑的过程懂得了热水壶是传家宝,年代久远,传承着一家人的爱和孝心的传承,是无价之宝,所以不能卖。
四、问在文本空白处。
许多课文,作者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某些情节就不作细微地叙述,但文章“词尽而意无穷”,这就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发问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以此来填补课文的艺术空白,这样也有助于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达到与文章、与作者的感情共鸣。如在教学《苦糖》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的心情,在讲到妈妈把罐子拿下来之前时,我设计了:“如果你就是他们家的一员,日盼夜盼的糖就要吃到了,你会是怎 么 样的心情,又会说些什么呢?”想象全家人的心理活动,反衬我的内疚,以及给家人带来伤害之深。这样的设计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如在教《一千根弦》时,为了揣摩盲人琴师的心理,老人的心思,我设计了多处想象补白描写。比如:“听乐曲,想象盲人在没遇到老人之前,之后,过着怎样的生活?”“当盲人打开药方时,当他完全理解了老人的心思之时,他再见老人,会说些什么呢?”“当徒弟接过师傅的药方时,心情会怎样,又会怎样做呢?”等多处。这样,拓展了学生想象空间,使学生与文本,与文中人物进行对话,使孩子们似身临其境。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文章的能力。
五、问在文本异常处。
有的时候,课文中的一些语句语序跟常用语句有所不同,教学时我们要紧扣这些异常的语句发问,以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其内涵,进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中的句子“扬科听村子里的演奏,这是最后一次了。”教师不妨这样提问:“作者为什么不写成‘扬科是最后一次听村子里的演奏了’?或写成‘扬科听村子里的演奏是最后一次了’?”通过学生的精读品味,他们会发现,在“最后一次”之前稍加停顿,将“最后一次”置于句末,有着表情达意上的特殊用意与特殊效果。强调“这是最后一次了”掷地有声,发人深醒,它仿佛一声声凄厉的哭泣,向苍天追诉着扬科对音乐的无限热爱与痴迷;它好似一次次悲愤的呐喊,向世人喊出了扬科心中无限的不平与冤屈。
六.问在文本对比处 要想对教学内容有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就要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内部比较,课文的内外比较,还可在课文和课文之间比较,甚至单元和单元之间比较。在比较处提问,既能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又能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获得较大进步。
如在教《苦塘》一文实时,我设计了几处对比,有文章中作者小时侯的生活与学生现在的生活对比,问:“有哪些不同,你有什么感想?”这样的设计能让孩子们深深体会到自己生活的幸福,倍加珍惜。有回忆自己妈妈与文中妈妈对待孩子做错事情截然不同的反应,问:“你的妈妈,在你做错事情时,是怎样对你的,你体会到了什么?”此处设计能让孩子们深深体会到同样的母亲对待孩子做错事的不同态度,凸显母爱的伟大,更加托出“我”给妈妈伤害之深和犯的错误之大。
七、问在文本燃情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感悟和理解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和别的学科有所不同,语文学科有着她自己的特性,她是一门包含丰富情感,在情感活动中传授知识、训练能力的学科,而教学过程也是教师和学生情感体验、情感释放、情感交融的过程。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着眼于教学内容中最能唤起学生情感的部分,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充满激情地进入一片别样的天空。
如我在上史铁生《秋天的怀念》一文时,一开始并不直接介入文本内容,而是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母亲,孩子们纷纷谈出了自己眼中的母亲。在他们真情流露之时,我趁势说:“是呀!普天之下,每位母亲都是平凡而又伟大的。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再次一起走进著名作家史铁生的母亲,一起走进秋天的故事。”在课伊始,就使学生进入一个独特的情感氛围。在这种情感氛围中,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也肯定会更加深刻,更富有个性。著名语文教师于漪老师说,教师要用心于情感的激荡。只要我们带着激情去点拨学生,学生的情感定会像向东流逝的一江春水,在悬崖激荡处发出动听的潺潺之声。
以上是我们可以用巧妙的设计提问使学生成为阅读文本的主人,那么是不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就形成了呢?我觉得不见得,要想真正使学生具有综合的语文能力,最终目的达到会写文章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还要能让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走出文本
学生从一篇文章中不仅学到字词句的积累,情感的熏陶教育,我更重视学生写作方法的学习,迁移和运用。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形成不能仅仅靠一册书那么六到七次的写作训练,这样是远远不够的。
语文课堂是学生作文能力训练和提高的重要场所。所以,我擅长在每篇文章里挖掘可以让学生写作的机会。
可以寻找文章的空白处让学生想象填充;如:《秋天的怀念》一课,文中有四处省略号,我引导学生想象文本省略了什么?学生设身处地的懂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也懂了我对母亲的爱和敬及追悔之情。
可以改变文本;如教臧克家的《有的人》时,我就设计让学生把诗中写的两种不同的人,改写成两首短诗。学了《荔枝图序》后,我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写一写你喜欢吃的一种水果。学习《四时情趣》后,让学生写出你眼中四时的情趣。
可以续编文本;学了《骑在白鹅背上》续编童话,马丁到了拉伯兰了吗?他们又会遇到什么困难,结果他们回到家了吗?
可以迁移写法写一写等等,学习了一板块的写景文章后,运用学到的写法写一写家乡或校园的四季。
只要你细心,用心,心中装着学生的发展,你就会有创新的设计的。
第三步:反思积淀为学生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尾声是:反思,主角:老师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名师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是多么重要!我想,既然是名师们传授的宝贵经验,上级也大力提倡,那就来试试吧!我有写过,但是,总是三分钟热血,深知对自己教学,对自己的积淀很有帮助,但是总是惰性大于坚持,没有坚持住。仔细一想不要把反思想难了。可以像日记一样写,可以写教学纪实,可以写教学案例,可以写教学的片段,可以写成功失败,可以写课堂的生成等等,不必要多有文采,也不必要长篇大论,哪怕几句也是收获吗。让我们拿起笔来记录我们的教学的点点滴滴。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我想说:“不动笔墨不教书。”在不断的实践中,你会真的感觉教学后记促进了你的成长,教学后记是一件容易而快乐的事,是一件值得我们天天坚持去做的事。再回首时,它将成为我们的一笔财富的。它将成为我们更好教育学生,打造高效课堂厚积薄发的巨大力量。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我们只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真正发挥好教学主导作用,心系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来开展我们的教学,构建高效课堂将指日可待。
第二篇: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之我谈
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之我谈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的素质的培养、提高和发展。教育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以适应当前及未来社会面临的挑战,不仅是教育自身能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在,更是关系到开发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使我们在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不但要立足于现实,更要重视未来,重视提高人的素质,重视人才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重视发展学生良好的学习策略,充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成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就是让学生进行选项学习;探究就是让学生探索研究,培养创新能力;合作就是让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学会合作,形成和谐人际关系。高效体育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要强化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品质,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造型高素质人才。
一、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研究
1.为学生创造性学习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
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良好学习环境的创设者,学生纠正错误的引导者。应努力为学生创造性学习营造良好的体育学习环境,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促成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化和高效化。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要善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通过自主地参与获得知识,加深对知识的体验,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须的探究能力,形成认识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态度。应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和思维能动性为动力,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设计和组织体育教学活动,建立一种互相尊重、民主平等、情感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教师创造性的教,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挑战精神,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和适应未来的能力。
2.关注学生的现在和未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人生来就有学习潜能,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既是教育对象,又是自主学习与自我教育的主体。因而要用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和对待学生,即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成功。正是基于每个学生都有获得学习成功潜能的信念和把学生作为发展的人来认识,教师应对每个学生充满信心,多关注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那种自我提高和完善的内在需要和倾向,关注学生的现在和未来,促成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3.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教学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让他们最终学会学习,形成学习能力。因此,要建立一种“以学生为本”、能充分调动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机制,激发学生认识上的突破,引导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各种困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中应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以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为主线,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和欲望,充分考虑学生身体的、技能的、心理的、娱乐的、文化的需要,优选迁移性、综合性、基础性、娱乐性强的知识技能,让学生在欢乐的学习气氛中,精神得到陶冶,身体得到强健,技能得到发展,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如何构建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欲望
“诱思探究”(诱导思维,探索研究)教学理论主张“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强调“训练为主线,思维为主攻”的教学策略,以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推动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即: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入教学;通过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展开教学;通过问题的解决,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问题的应用延伸,巩固和发展教学成果;通过问题的拓展,再现新问题的提出,形成良性循环,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发展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大量的体育活动中把知识的学习、技术的掌握、技能的形成与意志品质的培养、心理需求的满足和情感的体
验相协调,培养学生一种发散的、多角度的、探究的、提问的科学思维,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发展。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一是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思考,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教会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通过解决问题,创造性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二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平等、互助、合作的教学氛围。三是采用让学生先体验、尝试、自学,发现问题、质疑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使他们在体验运动乐趣的同时,学会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创设问题,步步深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师生双方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存在问题进行探索学习,能促使学生去自觉发现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形成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分析问题的深刻性和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以及增强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在创设问题时,一是做到在设置问题时,力求角度新颖,富有启发性,使学生易于联想、接受,并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凭借已知探索未知,使其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热情,从而深化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二是做到设置的问题难度适当,让学生通过努力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从而唤起学生的自信心。三是在设置问题时,既侧重学生的整体,又注意个体差异,既考虑到一定的难度和跨度,同时还注意到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引导、启发学生从实践中逐步认识动作技术结构和要领,逐渐掌握其规律,在获取知识中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能力,增强体育锻炼的热情。
3.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探究学习”是以激发动机、培养兴趣为起点,以习惯形成为中介,以个性发展为方向,不断地始动、定向、维持、调节、强化。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在积极的心理状态和主动学习的愉快环境中,体验体育学习的乐趣,养成科学、自觉地锻炼身体的习惯。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教学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领悟体育的魅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一是力求做到精讲多练,教师变“指挥者”为“引导者”,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知、情、意并行,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得到释放。二是以教师富有情趣、学生欢迎的教法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自主积极的心态。三是根据体育教学特有的魅力和趣味性强的特点,教学方法力求活泼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练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四是通过教师运用幽默、诙谐和富有情趣的语言,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主动学习、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构建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课堂教学的组织讲究艺术性
有关研究表明,体育课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在课的前半部分达到最高峰,意志在课的中间达到最高峰,而情绪高潮则出现在一节课的开始和后半部分。根据这些规律性的变化,我们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做到在课的准备部分采用各种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和集中到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容上,为基本部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心理、生理基础。在课的基本部分,在学生的注意力和感知、理解能力均处在较高水平时,教师及时开展新内容的教学,并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逐渐增加练习的难度和运动负荷,以适应意志活动变化的规律。教学中,我们一是利用教师自身的教学机智,通过变化练习,运用简明扼要、准确、幽默和富有逻辑性的语言,引起学生的积极思维,使其在大脑中反映出动作的形式、方向、幅度,进而理解动作结构的顺序、速度和节奏,建立起正确的动作概念,从而缩短学生学习的时间。二是通过培养锻炼学生的情商、智商和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心境,提高学习的效果。在课的结束部分,学生的体力逐渐下降减弱,注意力和意志力也有所减退,在这一阶段,我们给学生安排一些体力负荷不大,情绪活泼,学生已基本掌握的练习和舞蹈来做整理和放松练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一节课的学习。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加强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学习”不仅重视学习的速度,强调学习的效果,而且也强调发展智力,培养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途径和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以获得学习成功,形成健全的人格,并实现自己的理想。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一是对动作要领提出明确要求,使学生的练习合乎动作要领,减少错误动作的发生。二是在练习中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及时点拨、指导,使学生分清主次、突出重点,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三是采用边指点边练习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动作练习紧密结合。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6.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认知的内化
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内化过程。是一个以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探究与建构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造条件,激励学生自主地、积极地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扩展与更新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一是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质疑,将知识教学融入生动有趣的练习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是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自我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知识的进一步内化。三是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一些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四是以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传授知识技能,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是改革教学的组织形式,在班级授课制这个框架内,有机地融合全班教学、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课堂的人际交往由单一的师生交往转变为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相结合,从而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7.变同步教学为异步教学,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同步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全班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以同样的速度,学习同样的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目标。这种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系统,便于教师的人格感化作用,但不能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压抑,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异步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根据自身能力,按照自定步调学习,使快者快学,慢者慢学。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变同步教学为异步教学,通过异步教学,允许尖子生超过大纲规定的要求,超过课时教学要求。对困难生多引导、鼓励,对他们学习效果的评定注重提高过程,使其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并使其在获取知识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热情,提高学生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兴趣盎然、生动活泼地学习。
高效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即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健康的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因而,能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创造性思维的快乐,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的深度,使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提高学生创造性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和适应未来的能力。
第三篇:探析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探析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摘要】实施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将有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课堂效率。打造出高效的课堂,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应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力求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发挥出最大的课堂效益。相信随着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实施高效课堂的步骤将会越来越完善,最终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侧重于教师讲授功底的高低,如教师基本功占30%,教学过程占60%,教学效果只占10%。如何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们最为关注的话题,而且也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而所谓的高效,就是要在课堂有限的45分钟内,最大限度地、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书育人的目标。而如何打造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下几点是值得和大家共同商榷的:营造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开束缚,让学生自由、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主人。而新课程理念下课堂评价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提供的条件或创设的特定情境下,每个学生自我发现了多少新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又发现了多少解决问题的策略与途径。
一、放手的爱,给学生营造“多彩”的课堂氛围,彰显学生个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1.营造活跃式的课堂氛围
研究表明:一个人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参与活动的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表现欲大大增强,思维活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人云亦云”,帮助他们确立自主的人格。如我在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时,先是让学生反复的诵读诗文,然后根据自己的想象动笔画出曲中所描写的景物,写出字里行间所流露作者的情感,班上的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充分的进行想象和联想,所画出的画个性色彩十足,风格各有千秋,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被调动,图画完了基本上能当堂背诵下这首小曲。这种活跃式的课堂氛围,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轻松地掌握了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2.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在语文课上倡导教学民主,推崇教师“寓教于乐”,学生“寓学于乐”,让自己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的朋友,对学生不成熟的甚至是荒诞的想法,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信心。因此,我的课堂总是洋溢着浓浓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息。学生思维活跃,想法标新立异,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智慧飞扬的天地,成为学生个性流淌的舞台,语文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如我在讲完《羚羊木雕》这一课时,在班上开展了以“金钱和友谊”为主题的辩论会,在论辩过程中,正反双方唇枪舌战,谁都毫不示弱,充分展示着自己个性风采。通过辩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思维得到了锻炼,同时还让学生爱上了语文学科,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而我也由以往的课堂“独裁者”,退居为课堂中普通的一员,为和谐平等教学氛围服务,和学生享受着一起辩论的乐趣。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五彩缤纷”的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古语有:“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为学生营造五彩缤纷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巧妙的导
如教学黄传惕的《故宫博物院》这篇说明文时,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故宫的格局及其作用,对去过故宫的孩子学习这篇课文很简单,但对没去过故宫的孩子要让他们想象故宫雄伟壮丽的外观,布置精美的内景,和谐统一的布局是很难的,为此我在课文导入环节利用多媒体以“旅游”形式,让学生看故宫的视频,了解故宫的各个部分及功用,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空洞的想,同学们的积极性极大地调动了起来,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2.趣味的想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灵魂,是创新的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飞翔,学生可以打开思维的闸门,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可以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可以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条件,激发学生的想象,拓展其思维的空间,实现其认识的飞跃与突破。
如我在讲魏明伦《变脸》这篇课文时,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变脸视频,让学生对变脸有初步了解,然后听读课文录音,通过个性化的语言了解课文内容,最后学生们分别猜想狗娃的最终命运,以及和水上漂未来的生活,因为学生对话剧后面的情节不了解,所以想象出的话剧结局是多种多样,极具个性色彩。
3.多样的写
运用想象指导学生写作,利用写作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是打开学生思路、丰富文章内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编故事、续写、扩写等作文训练的方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4.创意的画
如我在讲九年级《词五首》时,课文的五首词中有三首词有插图,我先让学生根据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文内容,然后在给学生补充没有描述的内容,剩下的两首词我先让学生反复诵读,再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创意的画,画出词文展示的画面。每个学生热情高涨,都动笔进行创意的画,最后我用多媒体将学生所画的画投影出来,共同分享学生所画成果。通过创意的画,学生加深了对词文的理解,从而提高了语文教学效率。
三、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是促进高效课堂的关键
著名教育家斯卡纳金曾说过:“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可见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要想实施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重视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学习中。然后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把学生逐步引入课文深处,让他们不知不觉中进入深层次的学习之中。让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探索知识,把精力集中到所要研究的问题中来,为实现高效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作为现今课堂上主要的教学形式,已为广大教师所喜用。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而是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真正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总之,实施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将有重要作用,我们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课堂效率。打造出高效的课堂,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应当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力求在有限的时间之内,发挥出最大的课堂效益。相信随着我们不断探索研究,实施高效课堂的步骤将会越来越完善,最终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所以,我们一定要勇敢地去迎接新课改的挑战,通过我们的不断学习与实践,一定能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把新课改推向一个新的领域,也才能不辜负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四篇:对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对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
沈阳市第三十八中学 王倩颖
【内容摘要】本文剖析现行的课堂教学状况,结合自身的课堂组织教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针对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提出的三维目标如何落实进行深入思考,并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开展和实施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高效、教学现状、精细化
一、现行的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活动都围绕着知识进行,即只有对知识的掌握、记忆等认知活动。教师几乎成为传授知识的工具,学生几乎成为由知识锻造的产品,这样知识成了统治者,而人则成了工具和产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知识的授受关系,缺少情感的交流、精神的沟通。
(2)计划式教学。为了准确地传授知识,教师预先认真地备课,制定好详细的“传输路线”,并且写成教案。课堂教学似乎就变成了执行教案的过程。在这样的课堂上,强调严格控制,尽量排斥一切意外的因素,排斥教学中的“断裂”、“转变”、“分叉”,确保课堂教学能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教学过程几乎是固定的六步骤:复习旧课、导人新课、感知新知、理解新知、巩固新知、布置作业。教学呈现出程式化、封闭化倾向。
(3)重形式教学。现在的教学中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教师为了制造出师生互动的积极场面,往往互动频率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等基本素养却没有向预想的那样得到发展,反而课堂交流的时效性降低了。教学重形式,轻实质,表面热闹的课堂
背后却是学生学习质量的下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习的动力受到摧残。
二、有效课堂教学的涵义
第一,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其核心是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整合、协调地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是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基本内涵。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不只是传统教学强调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是指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全面、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是注重全面教学目标的进步和发展。
第三,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合乎规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有魅力的教学获得的。教学是否有效,既要考察教学目标的合理有效性及其实现程度,也要看这种目标的实现是怎样取得的。
有学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在定向上应着力突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间交流、互动的舞台;第二,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第三,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很明显,这种解读已经远远超越了过去那种把课堂仅仅看做是“课本知识传授与习得的场所”的一般层面,而深入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促进人的生命不断获得发展的重要场所。
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可以定位为人的“发展场(或者说,生命的发展场)”。在这里,人(主要是学生,当然也包含教师)的生命素质、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理应得到持续不断的超越与升华。
三、研究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形式上呈现出情境创设多样化、合作交流经常化、探究活动丰富化、教学评价激励化等积极景象。可以说,课堂教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课堂教学的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所面临的危机和困惑:师生互动频率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能力等基本素养却没有向预想的那样得到发展,课堂交流的时效性降低了。教学重形式,轻实质,表面热闹的课堂背后却是学生学习质量的下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学习的动力受到摧残。教师队伍中暴露出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今天课堂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和进展,我们还没有形成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模式,还没有形成值得推广的经验和理论。面对这样的困境,寻求改革和突破,把着眼点和落脚点放在课堂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创建高效课堂,是摆脱课堂教学改革发展的“高原期”,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如何实施有效、高效的课堂教学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如何构建有效课堂
1、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理念
课堂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构建有效课堂,一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主角,课堂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这一中心来组织;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评判者,而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二是要有效组织。根据学情确定“三维”教学目标,使之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营造民主课堂,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要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根据课堂实际,不断调整、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环境,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三是要提升评价效度。着眼于学生全面、多元、有差异的发展,更多地采用即时的、多元的、极富个性和针对性的评价。教师要研究把握考试评价改革方向,学会编制个性作业和试题,采取多样化训练方式和分层训练设计,优化交流、反馈和评价方式及策略。从学生层面上看,有效教学应该让他们乐起来、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动态的成长过程在教学中实现。
2、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特点(1)有效课堂的发展性
“教学与发展”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有效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对象”意识。即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面发展”的理念,学生的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有效课堂不是不需要传授知识,而是要使知识及其理解和掌握从属服务于发展。发展是什么?发展不是外界强加的,发展是一个主动的、建构的过程。由此,发展
性教学以人为本位,旨在促进人的发展。(2)有效课堂的生活性
生活不直接等同于教育,但教育若是离开了生活,那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习惯于将课堂教学仅仅作为一个知识授受的简单过程,以致课堂教学渐渐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远离了学生的道德生活,远离了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审美生活,从而也就失去了不断促进学生创新与发展的生命活力。换言之,教育对象在此时此地的教育中便没有被当人看待。
对于有效课堂的生活性,德国一位学者有过这样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l5克盐放人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时,已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生活之于教育,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人汤中,才能被吸收;教育需溶人生活中,才能具有生命活力。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3)有效课堂的生命性
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育除了有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在一定的意义上,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
把教学提升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命被激活、被发现、被欣赏、被丰富、被尊重的过
程,成为生命的自我发展、自我生成、自我超越、自我升华的过程,这是有效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4)有效课堂的反思性
“教”是为了“学”,有效的“教”能促进积极的“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学,是动态生
成师生教与学的智慧的教学,是关注师生双方生命健康发展的教学。对有效课堂的反思就会“逼”着教师们提高自身素质,尽快让教师成长为科研型、专家型教师。强化自己的有效意识,使其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绝不能凭感觉、凭经验、凭苦干去教学,不能让学生只停留在机械性记忆、浅层次理解和简单运用上,而是要持续不断地追问自己: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什么样的教学才算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的教学更有效的教学?„„
3、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关键要看学生的学习成效,它将是我们探讨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具体到某一节4O分钟的课堂,要让它变成有效课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1)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学生中心说”和“生成性课堂”观念的影响下,预设教学目标的做法受到了质疑。有效教学的研究成果肯定了教学目标设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为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是有效教学的要素之一。因此,不是要不要设立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而是怎样设立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目标的问题。(2)适当的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策略是一堂课中所有教学方法的有机整合。课堂教学方法种类很多,每一种方法都具有其适用的有效范围。它的选择受制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具体特征以及教学环境等,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但是一定不能违背切适性的原则。(3)最佳的投入状态
课堂中学生的投人状态指学生自觉学习的程度。一般说来,主动投入学习的效果优于被动投入;实际参与学习的程度指学生参与学习的水平与实际掌握的程度;深层参与学习的效果优于表层参与。
目前,研究者普遍将是否引发了学生主动的学习行为以及学生学习的实效作为评价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有实验研究表明: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教学其效果优于学生被动参与的课堂。要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需做到:(1)引发学习者情感体验,激发合理适度的学习动机;(2)让学习者明确学习的目标;(3)提出富有挑战的任务,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与积极行为;(4)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当激发并保护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使之在课堂教学结束后仍保持学生继续学习和探究的愿望。(4)良好的课堂管理
良好的课堂管理指教师能紧凑而富有节奏的安排学生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参与课堂,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排除不必要的课堂干扰,维持课堂秩序,保证课堂进程的时效性。(5)精细的教学环节
“关注细节”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在育人目标的大前提和课程标准的规范下,40分钟课堂的每一环节的目标、内容、活动等的精心设计与准备,才能真正创建“有效的课堂”。就班级授课制而言,复习旧知、引人新知、讲授新知、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仍是有效教学需遵循的最基本的教学环节。(6)有效课堂教学应满足的基本条件
叶澜教授认为“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的课就可以算是好课了。“扎实”的课是有意义的课;“充实”的课是有
效率的课;“丰实”的课是有生成性的课;“平实”的课是常态下的课。课堂里要有相互的讨论、思维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动态生成许多新的东西。“真实”的课是有待完善的课。这种课是真实的、不粉饰的,是值得反思的,需要去建构的。
因此,有效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正确而恰当的教学目标是有效课堂的前提;生动而有趣的学习情境是有效课堂的关键;丰富而开放的课堂活动是有效课堂的主线;灵活而多样的作业实践是有效课堂的保证;课后的有效反思是有效课堂的助推剂。
第五篇:语文教学构建生本高效课堂之我用
构建生本高效课堂之我用
临朐县冶源镇迟家庄小学 孙凤惠
语文教学提倡构建生本高效课堂,所谓“生本”就是以生命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课堂的主人。“高效”就是提高学习效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参与到教学中来。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尝试了:“导—读—悟—品—延”五个教学步骤。这是一种简单、实用、生本高效的阅读教学方法。
一、导
俗话说,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亲切、幽默的语言,新颖、自然的导入,可以使学生较快地入情入境,进入到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来。例如:我在教《爬山虎的脚》一课导入:“脚”通常是用来行走的,植物——“爬山虎”怎么有脚?是什么样?有什么用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叶圣陶老先生的《爬山虎的脚》。由此导入,紧紧地吸引学生,扣其心弦,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认为,阅读教学应该坚持:“读读”,“评评”,“背背”。“读读”即让学生充分自由的朗读课文,读懂意思,读出形象,读出情感,读出韵味;“评评”即引导学生就课文某些语句段落进行评价,可参照课后练习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喜欢,或不满,提高学生的评判能力,学会初步的鉴赏;“背背”也就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一背,记一记。实践证明,把读书的时间和权利真正还给学生,丰富学生积淀,是提高语文素养的一剂良药。如:我在教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时,提前布置了熟读,能背诵更好,结果大部分学生背过了。讲课时,至于文章的主要内容、结构及重点句子的理解,学生很自然就掌握了。特别是学生通过读、背体会出:时间过得飞快,并且无声无息、无影无踪,告诫我们不能虚掷光阴,要珍惜时间,力求上进。学生理解到这种程度,结合重点句段,稍加点拨,也就顺利完成了任务。
由此,我觉得“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学生通过读都能读懂这么多,何况说明文、记叙文呢?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当然,读书形式要多样化,以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只有把读作为基础,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动”起来,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三、悟
悟,即体验、感悟。学生在熟知课文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诠释课文。例如:我在教《桃花心木》时,设计了:
师:课文我们都读了好几遍了,咱们换一种读书方式,快速默读,边读边用笔把你有问题的地方做上记号,当然,还可以记下你的感悟。生:默读作批注,师相机点拨。
师:学贵有疑,发现一个问题就有进步。有的同学说:“我一个问题也没有”。那请你回答:同学们提出的所有问题,好不好?
师:有问题的同学请举手,当然也可谈感悟。学生在提问题的过程中师生共同点拨、解决。“悟”,这个环节,如果能够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头脑中贮存的信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情景体味,联系生活经历体验,联系时代背景体会;引导学生把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联系起来,自悟自得,就能达到逐步提高学生的悟性,培育学生灵性的目的。
四、品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的基础上,让学生品读,或者说美读课文,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精美、典范的课文或段落,我经常要求学生进行有层次的诵读训练,从中领悟言外之意,体悟言外之情,感悟语言规律,学生既积累了语言材料,又培养了语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如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我这样设计了“品”的环节: 师:大火连烧三天,当你面对熊熊烈火,你想说些什么? 生:纷纷举手回答。
师:接着出示句子,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和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毁坏。
生:读句子、体会、交流。
师:此时此刻,帝国主义侵略者的贪婪霸道一览无余。
五、延
一堂课,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当由文入文、再出文,让学生除了掌握文本知识以外,主动获得更多知识。如:教《圆明园的毁灭》时,发动学生搜集有关八国联军入侵的资料及火烧圆明园的图片等。教学时,取得了良好效果。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和帝国主义列强的蛮横霸道,导致了圆明园的毁灭。你觉得作为新时期的我们应怎样做?动手写一写吧!
延伸是学习语文的一种工具性的体现,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是学习语文的根本目的所在。这一点,我在教《手指》一课时,学生知道了每根手指的优缺点及“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后,我让学生根据《手指》的写法,练习写“五官”的争论,进一步体会“团结才有力量”。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导—读—悟—品—延”生本高效教学法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初探出来的,是便于操作的教学方法之一。有模式可循,但不可模式化。我想:只有灵活的运用方能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