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幼儿感觉统合能力调查及训练方法
浅谈幼儿感觉统合能力调查及训练方法
[摘要] 为了更好的开展早期教育工作及了解我服务区内3-6岁幼儿感觉统合能力水平,灵源街道灵水中心幼儿园在服务区内开展了3-6岁幼儿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调查。被调查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发生率约为26.3%。分析可能存在的因素较多,其中该区处于城乡结合处,监护人或抚养人员文化素质相对不高,存在着多种错误教育方法较为显著。减少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进行系统的感觉统合训练,在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黄金期0-3岁开始进行感觉统合能力训练,这就要求我们将感觉统合训练充分融入到早期教育课程中,并深入开展早期教育入户工作,真正从0岁甚至孕期对幼儿或胎儿进行感觉统合能力训练,训练主要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活动,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关键词]感觉统合能力 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统合训练 游戏 当今的父母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孕期就开始了早期教育。但许多父母错把技能培训当成早期教育,将大部分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培养幼儿的高智商上,使孩子整天关在那些注重技能培训的早教班、培训班内,孩子很少有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家长怕孩子摔着、碰着,将孩子呵护在大人的怀里,导致孩子的活动范围很小,孩子探索世界的能力减弱。正是父母对早期教育的错误认识和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孩子的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学习的锻炼时间相对减少,造成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统合能力的发生障碍,即所谓的感觉统合失调。
针对近年来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高发生率,灵源街道灵水中心幼儿园在服务区内开展了3-6岁幼儿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调查,通过对服务区内3-6岁幼儿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目前我服务区内幼儿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建议幼儿家长及社会各界重视幼儿的感觉统合失调,尽早对有感觉统合能力失调倾向的幼儿进行干预及系统训练,有效降低幼儿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
一、幼儿感觉统合能力调查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灵源街道灵水中心幼儿园服务区内学龄前健康幼儿(3-6岁,无重大疾病及残疾者)463名,其中男生278名,女生185名。发放晋江市妇幼保健院幼儿园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表进行感觉统合测试,并通过幼儿在园感统协调能力等相关因素进行调查。
(二)调查内容:由有经过专题培训的保健医生对调查对象的监护人进行感觉统合能力相关知识讲解后,由调查对象的监护人填写评定表,填写内容包括基本信息、母孕期情况、生长发育史、疾病史及生活环境等。并通过常见的感觉统合问题发生机率的判断进行调查。
(三)研究方法:使用感觉统合能力测试软件系统对问卷信息进行录入并做感觉统合能力评定。测试结果分为感觉统合能力正常和感觉统合能力失调两组,进行相关数据统计。
(四)调查结果:本次调查收回有效评定表463份,经测定感觉统合能力正常者为341人,感觉统合能力失调儿童122人,发生率为26.3%,其中轻度失调为81人,发生率为17.5%;中度失调为38人,发生率为8.2%;重度失调为3人,发生率为0.6%。男童为75人,发生率为27.0%。女童为47人,发生率为25.4%。前庭平衡功能轻度异常:50人;中度异常:12人;重度异常:1人。触觉防御功能轻度异常:30人;中度异常:8人;重度异常:2人。本体感觉功能轻度异常:51人;中度异常:26人;重度异常:0人。
(五)分析结果:根据上述统计数据结合相关因素分析受调查的这部分幼儿造成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主要原因有:
1、先天因素。主要为孕期孕妇的不良生活习惯和营养状况,以及一些剖腹产的孩子,在触觉发育及前庭觉发育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碍;
2、抚养者为祖父母。由祖父母抚养,缺乏父母亲的关爱,父母极少参与幼儿教育的幼儿。其中又存在两种情况:一种为祖父母忽视关爱型。祖父母文化程度底,生活环境差,生活空间小,家庭关系简单,生活单一等,往往因为生活压力,很少照顾关心孩子,对幼儿爱抚缺失,这样环境中的孩子往往三大感觉障碍均有存在,特别是触觉及本体感觉障碍。例如一位大班幼儿父母离异,孩子常年与祖母生活,祖母年纪较大家境较困难,祖母极少对孩子进行管教,幼儿性格孤僻,语言表达能力差,触觉反应敏感,在三大感觉障碍中存在轻中度障碍。另一种是祖父母过度溺爱型。不让孩子哭,造成孩子心肺功能减弱,发育障碍;怕孩子碰着、撞着,孩子接触事物的机会减少,前庭感觉及触觉受训练的机会就少,导致幼儿触觉敏感,神经放射进行错误的组合,引起感觉统合障碍。在受调查的这部分幼儿中,多数轻度前庭平衡感觉障碍及触觉防御功能障碍的幼儿属于这种原因所致。
3、教育方式错误。①都市化的生活,父母注重认知教育,把强烈的竞争意识强加与幼儿的教育中,造成儿童心里紧张而引起的感觉统合不足。②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造成对孩子要求过高、限制过多,不注重个性培养,素质教育。③网络化时代,电视、游戏机、平板电脑成为孩子的主要玩具,孩子外出活动过少,与其他幼儿相处的时间少。④父母注重给孩子的物质需要,很少重视对孩子精神需要的满足,爱抚幼儿、与幼儿沟通的时间较少,导致幼儿性格怪癖,不善于和人沟通。抚触较少往往会形成孩子肌肤饥渴,触觉感觉发育障碍。⑤这部分感觉统合失调幼儿均没有接受过相关早期教育培训,对早期教育认识较少。
二、将感觉统合训练充分融入到早期教育课程中
感觉统合是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感觉能力在胎儿期就开始发育,0-3岁儿童的各种感觉统合能力逐步发展,3-6岁为感觉统合能力的整合期,经整合后孩子形成对事物的认知、学习及评价等。因此0-6岁是感觉统合能力训练的关键期,而0-3岁的感觉统合训练更是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黄金期。父母应当把握时机,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感觉统合训练。若缺乏感觉统合能力训练导致外部的感觉刺激信号无法在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组合,而使机体不能和谐有效的运作,久而久之形成各种障碍最终产生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症。目前感觉统合失调常见的主要表现为前庭平衡功能障碍、触觉防御功能障碍及本体感觉功能障碍等三个方面。
2010年7月我园成立了早期教育基地,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早期教育课程及早期教育宣传活动让服务区内更多的家庭了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我们的课程从幼儿的动作、语言、认知、情感与社会性四大领域提供亲子游戏,但在设计游戏上我们较少结合感觉统合能力训练开展游戏活动。本学期早教基地的亲子老师通过对感觉统合相关知识的培训及感觉统合训练器械的了解,认真进行教研,在亲子课程中适当安排感觉统合训练游戏,并利用基地现有的感觉统合训练器械精心设计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以前缺少的感觉刺激,以改善孩子对该感觉的信息处理能力,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例如:对于2岁的幼儿我们在训练跑的动作时,可以在户外活动时安排“踩影子”的游戏,在阳光下让幼儿追着妈妈的影子跑,这个游戏最好在秋冬季太阳晒得暖和时玩,可以锻炼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起到训练前庭及本体感觉发展的效果。又如在训练2岁幼儿的精细动作时,我们设计一个拉小球的游戏,准备小口瓶子孩子一个,大人一个,将系着线的小球放到瓶底,每个瓶放5个,拉线留在瓶口处,孩子和家长比赛,看谁最先将所有的球都拉出来。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促进感觉统合能力发展。同时在早教课程中安排一个小环节进行感觉统合器械的训练,如玩转大龙球,这个游戏可以刺激孩子的前庭感觉和触觉,促进全身的感觉统合;玩转独角凳,刺激前庭系统,加强前庭平衡能力的训练。
三、家庭教育中的感觉统合训练
上述游戏多数是在早教课程中进行训练,特别是器械的训练,但是对于多数幼儿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办法参加系统的早教培训课程,这就造成大多数的孩子没有机会参进行早教训练。由于基地各种原因的限制,目前基地早教班招收的幼儿多数是在2岁左右,对于本社区2岁前的幼儿感统训练较少,而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黄金期为0-3岁,怎样加强本社区0-3岁幼儿感觉统合能力训练,这就要求我们不仅将感觉统合训练融入到早期教育课程中,并且要深入开展早期教育入户工作,真正从0岁甚至孕期对幼儿或胎儿进行感觉统合能力训练。
从孩子一出生就应当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因为胎儿期各种感觉就开始发育,新生儿就已经有了触觉、嗅觉、味觉、听觉等感觉能力,只是尚处于朦胧期,大脑需要事宜的刺激才能将这些感觉功能发挥出来。有目的的训练可以加强幼儿身体协调性、手眼协调性、视听统合、触觉和嗅觉以及语言的发展。在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可根据幼儿的生理发展规律进行训练,游戏及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进行训练的好时机。例如对于新生儿我们可以在沐浴后进行抚触,给于肌肤适当的刺激,增强肌肤对触觉、痛觉、温度觉的反应。如果有早教老师指导进行抚触操的训练,可避免一些抚触手法的错误造成孩子的不适感,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还可以让孩子躺在浴巾里,由爸爸妈妈将浴巾的4个角一起抬起,轻轻摇晃浴巾,像荡秋千一样,同时可以哼一些有节奏的儿歌,频率可以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幅度不要太大,还可以有时爸爸拿高点,有时妈妈拿高点,这种游戏可以充分训练孩子的前庭功能,锻炼孩子的前庭平衡能力。在幼儿7、8个月爬行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加强引导幼儿进行训练,增强孩子身体协调能力。如果孩子不愿意爬,可以利用鲜艳的玩具逗引他,还可以利用一些辅助工具,例如将竹席卷成圆筒,然后将宝宝面朝下放在席子筒上,妈妈和爸爸分别在席子筒口的两端慢慢将席子向前推动,使孩子随着席子的展开而向前爬,注意速度要慢慢开始,注意孩子的安全。
上述训练方式即简单又很实用,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可以精心设计一些符合孩子生理发育的游戏,达到锻炼感觉统合能力的目的,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当然让更多的家长了解早期训练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重要性,需要我们早期教育人员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及指导工作。著名的早教专家盘海鹰教授说“给生命最完整的开始,给成长最科学的指导”是从事早教工作人员的责任。同时幼儿家长应当重视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有效降低儿童感统失调发生率,降低感觉统合失调给儿童带来的危害,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于帆编著《中国儿童感觉统合游戏》中国妇女出版社2011年7月
第二篇: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功能及训练方法
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功能及训练方法
(一)滑板
功能:调节前庭感觉、触觉和本体感觉,引发平衡反应。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20-30分钟。
方法:
1、静态飞机式
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头颈部抬高,挺胸,双手双脚伸展提高,如同飞机起 飞状。
6岁左右的儿童可保持这种姿势 20 30秒钟。
2.乌龟仰躺
让儿童仰卧,抬起头,四肢屈曲抬起,身体呈弓形,仅以腰部着地,并努力保持这种 姿势。
6岁左右的儿童,一般可以维持这种姿势 20 30秒。
3.乌龟爬行
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部抬高,双脚 并拢抬起,以双手伸展慢慢往前爬行移动。爬行时双手要同时着地,手指张开,手掌和手 指都紧贴地板,收缩手臂,对抗手掌和手指与地面的摩擦力,带动滑板和滑板上整个身体 的重量移动。
4.青蛙蹬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以腹部为中心,身躯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头颈部抬高,双 脚如青蛙游泳般屈曲,顶在墙壁上,用力一蹬,使身体贴着滑板往前滑行,同时,双手伸 展,像游泳似的从两侧往后划,保持滑板继续向前滑行,滑到接近对面墙壁时,用手控制 方向做180度回转,同时双脚屈曲,再蹬、再滑,每次蹬墙后双腿应并拢抬起,脚尖绷直。
5.俯卧旋转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交叉控制方向带动滑板和身体进行原地旋转,左右交替。旋转的次数由少而多,至100次以上。
尤其适用于严重前庭反应不足的儿童(旋转时手不过中线,而且很少引起头晕)。
6.单人牵引滑行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滑板上,用手拉着绳子或呼拉圈,指导者牵动绳子或呼拉圈,带 动趴在滑板上的儿童做前进、转弯及旋转等任何动作。
7.双人牵引滑行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滑板上,由两位指导者拉动一条绳子,让儿童手握绳子的中间,以绳索的力量带动儿童的滑行。可做前进、转弯及旋转等任何动作。
8.滑板过河
让儿童仰躺在滑板上,以背部为支撑点,颈、手、脚弯起向上,在手和脚可以够 得着的位置上架一条绳索,让儿童可以用手抓住绳索并同时用脚钩住绳索,通过手和脚的 协同运动带
9.过隧道
当儿童在滑板上的爬行动作熟练以后,用积木围成一条曲折变化的通道,让儿童俯卧 在滑板上,顺着通道的方向,逐步爬行前进。可以在通道的一端设置目标物(彩色气球、绒 布小动物等),规定儿童拿取到一定数目后即给予一定的奖励,激发儿童的兴趣。
尤其适用于本体感觉失调的儿童。
10.火车厢接龙
用积木围成一条曲折变化的通道,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排成长龙,后面的儿童 双手握着前面儿童的双腿,由第一个儿童带领,顺着通道的方向前进。也可以由前面的儿 童用双脚勾着后面儿童的颈部一起滑动。
尤其适用于触觉过分敏感或过分迟钝的自闭症儿童。
11.滑板上投球
让儿童趴在滑板上,滑板旁放一篮子小球(小皮球或乒乓球),前方 2 3 米处放置一只 空篮子,要求儿童将球投到前方的篮子中。
增进前庭平衡、颈部张力、手眼协调。可每天安排儿童投球 200 400次。
12.滑板上水平推球
让儿童趴在滑板上,面对墙壁,距离墙壁约 30厘米,用双手对墙壁做水平推球,待球 从墙壁弹回后双手接住再推,如此循环反复。
增进手部的本体感觉,促进眼手协调和双手的协调运。
13.滑板上抛球
让儿童趴在滑板上,面对墙壁,距离墙壁 2 3 米,双手把一个小皮球或排球,往墙 壁 30 50厘米高的地方用力抛去,等球弹回时尽力接住弹回的球。
增进视觉的立体判断,特别有益于眼手协调、左右手协调,改善前庭功能和整体感 觉系统都很重要。
14.双人推球比赛
当儿童对滑板爬行比较熟练以后,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两人一组,进行水平推球、接球的活动。
增强眼球控制能力,改善视觉、听觉。
15.双人拍球比赛
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两人一组,各人手握球拍,进行拍球的对打游戏。可用乒乓球、小皮球、粘贴球等。
增进眼球控制、身体形象、视-空知觉.(二)滑
梯
功能:维持身体姿势的稳定;维持高度的平衡感觉;促进身体保护伸展反应的成熟;
促进脑干体系的活跃化。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20-30分钟
1.俯卧滑滑梯
让儿童自己将滑板抱起,放在滑梯顶端的平台上,身体俯卧在滑板上,头、手在前,脚在后,由指导者协助轻轻推动滑板,使滑板由滑梯上自然地滑下来,也可让儿童自己用 双手抓住滑梯的两侧,同时用力往后拉,借用反弹力使滑板往前滑行,较快速地从滑板的 斜面滑下来。也可以采用头上脚下的方式,从滑梯上倒着滑下来。
延伸的活动:
(1)推球
可以培养儿童的有意注意力,锻炼眼球的注视能力,眼物距离的判断能力及手眼协调 能力。
(2)取物
可提高儿童的有意注意力、记忆力
(3)扔物
让儿童滑下滑梯前手拿小球,要求儿童在下滑的过程中将手中的球扔进指定的篮子或 纸箱中。
(4)取物 扔物序列活动
当儿童从滑梯上滑下时,先让儿童从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抓取指定的小球或其他物
品,再按要求扔到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去。
(5)击打
从天花板垂悬一个球,使儿童在滑梯上滑行时可以碰得到,或在滑梯旁悬挂一个或几 个标识物,如小布娃娃,绒布小动物等,要求儿童在下滑的过程中用手中的木棒或纸棒或 塑料吹气棒击打悬挂在一旁的标识物。
(6)穿帘
在滑梯下面挂一个布帘或毛巾帘,让儿童滑下时掀开帘子穿过去。
(7)推墙
用塑料积木在滑梯前面堆成墙等障碍物,让儿童在滑下时推开。也可由两名指导者拿 着旧报纸在滑梯的末端形成一面墙,让儿童滑下时穿破 墙壁。
(8)穿隧道
在滑梯上设置一个小隧道,让儿童滑下时穿过预先设置好的小隧道。
(9)捡球
从滑梯的前面丢球给他,要求他滑下滑梯后拾起前面滚过来的球。
(10)捡球 抛球序列活动
当儿童对上述接球活动比较熟练后,可以在此基础上要求儿童将捡到的球按要求扔到 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去。
滑板和滑梯上所体验到的前庭和本体感觉的输入,可以纠正异常的触觉系统;减少
活动过量或不安、集中注意力。
2.坐姿滑滑梯
适用于较小的儿童。延伸活动同俯卧滑梯。
3.蹲姿滑滑梯
延伸活动同俯卧滑梯。
4.立位滑滑梯
可以增强儿童空间认知能力、肌肉同时收缩能力,强化前庭感觉、平衡能力、自我保 护能力。
延伸活动:取物、扔物、取物一扔物、击打、接物。
4.逆上滑梯
(1)俯卧逆行: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抓往呼拉圈或木棒,指导者拉着呼拉圈或木棒,由下 往上将儿童和滑板拉上滑梯。或在滑梯的上端固定一条绳子,让儿童俯卧在滑板上,双手 抓住绳子,交替往前移动,由下而上爬上滑梯的顶端。
(2)仰卧逆行
(3)坐姿或站立逆行
实践证明,滑板和滑梯游戏,有助于儿童的语言表达、阅读和行为。
(三)网兜吊缆
功能:强化儿童的前庭感觉;纠正儿童的触觉系统;提 手眼协调能力和有意注 意力。适用于前庭平衡不佳、触觉敏感或迟钝及身体协调不良的儿童。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20-30分钟
1.摇篮游戏
让儿童轻松随意地仰躺在吊缆中,轻轻地左右摇晃。可指定一特定的目标,让 儿童仰躺在摇动的吊缆中注视目标,强化对眼睛控制的调整。
2.吊缆秋千游戏
让儿童俯卧或卷曲仰躺在吊缆之中,由指导者推动吊缆协助儿童进行前后、左右的摆 动或旋转。吊缆的放置以距地面约 20厘米为宜。3.吊缆插棍游戏
让儿童俯卧在吊缆中,前后晃动吊缆,在吊缆下方放置一套小木棍子和有着相应小孔 的木板,要求儿童双手同时拿起小木棍按顺序插入孔中。
4.坐立吊缆游戏
让儿童可以坐在吊缆中,两手抓住吊缆的边缘以保持身体平衡。指导者晃动吊缆做前 后左右的摇动或360度的大旋转。
5.直立吊缆游戏
让儿童直立在吊缆上,双脚撑住吊缆底端,双手扶住吊缆上面的绳索,以保持身
体平衡。由指导者推动吊缆作前后、左右的摇摆和360度大旋转,对前庭平衡和身 体形象认知帮助较大。
(四)圆筒毛吊缆
功能:活化前庭 固有体系;强化触觉体系;矫正重力平衡。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坐姿摇摆和旋转
让儿童坐在底板上,双手环抱圆柱,身体紧贴圆柱,双脚以筒底边为支撑环绕圆柱
紧紧夹住,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指导者在操作时,应控制好方向的变化和时间的间隔,时而左右,时而前后,时而
作 360度以上的大旋转,此期间还应有数秒钟的间歇,这样可以促使前庭体系保持 清醒,强化它对感觉信息的过滤及选择能力。
2.站立摇摆和旋转
让儿童站立在底板上,双脚夹住圆筒,双手握住上端的绳索,由指导者推动圆筒作
前后、左右摇晃及 360度以上的大旋转。还可训练儿童只用一只手抓紧绳索,伸出 一只手来接或抓取物体,或是只用一只脚站立,伸出一只脚来踢目标物体,促进手 眼协调及姿势运动协调,发展平衡能力及难度较
3.坐在圆筒帽上
让儿童双手握住上端的绳索,坐在圆筒的上面。可丰富前庭固有感觉。还可让儿童
坐在上面做套圈圈游戏,促进手眼协调、姿势运动协、平衡能力及高度运动企划 能力。
(五)四足位平衡吊缆
由两块木板和一根绳索构成。上下两块木板的四个角分别用绳索相联,由上面木板的中间 用一根绳索作定点悬挂。
功能:促进前庭固有感觉、平衡感及自我形象、视觉统合、眼球控制及运动感觉
展。尤其适用于重力感不良的儿童。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站立摇晃
让儿童站立在上面,双手抓住绳索以保持身体平衡。可让儿童自由晃动或帮助他进 行前后左右晃动或360度旋转。做 360度璇转时,每次持续转动以不超过 10圈为宜,转转 停停对儿童前庭体系的苏醒帮助更大。
2、蹲、坐、跪、躺、卧
由指导者帮助做前后、左右的晃动或旋转。还可在一旁放置积木或小球、洋娃娃等玩 具,让儿童在摇动时伸手去拿取。
3、滑行游戏
将四足位平衡吊缆上面的吊绳固定在可前后移动的滑道里。
(1)(站、坐)滑行中击打目标、抛、接、投物。
(2)俯卧滑行捡、拾物品。
(六)圆木柱吊缆
功能:增加触觉刺激和本体感觉的刺激;促进前庭感觉输入、统合。增进平衡、视
动协调、运动。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俯卧环抱圆木柱
让儿童俯卧在木柱上,用双手双脚环抱着木柱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先让儿童趴在木
柱上体会木柱自然摆动的感觉,再由指导者推动木柱进行前后、左右的摇晃。摇晃 3分钟,停下来休息 3分钟,再接着摇晃3分钟,如此循环 5 8次,刺激儿童的前
庭感受器,让儿童体会由静到动,由动到静的肌肉反应和前庭感觉输入。
延伸的活动:
(1)把小绒布娃娃、积木、橡皮等散放在圆木柱下面的地垫上,让儿童俯卧在圆木柱上,摇 晃圆木柱,要求儿童以他所能的任何方式紧抱着圆木柱,同时俯身把地上的物件捡起来。
(2)把小绒布娃娃、积木、橡皮等混装在一个纸盒中,将纸盒放在圆木柱下面的地垫上,旁 边放置一个空纸盒,让儿童俯卧在圆木柱上,摇晃圆木柱,要求儿童以他所能的任何方式 紧抱着圆木柱,同时俯身把一个纸盒中的小绒布娃娃全部取出来放人另一个空纸盒中。
(3)让儿童手中拿一个纸棒或木棒,在晃动的过程中对准目标物击打。
2.骑木马
让儿童骑在圆木上,跟骑木马一样,大腿夹紧以保持身体平衡。这项游戏有助于姿
势和平衡的建立。本体感觉不足,身体平衡能力差的儿童,一般不能自如地骑在上 面进行活动,有的甚至连坐都不敢坐。
延伸的活动:
(1)让儿童骑坐在木柱的一端,用手抓住绳索协助保持身体平衡,由指导者协助推动木柱进 行前后、左右晃动。可在木柱的一侧设置一块木板,要求儿童每摆动一次,就自己用脚蹬 木板一下,借助木板对蹬力的反作用力来保持木柱的摆动。
(2)也可让两个儿童背对着骑坐在圆木柱上,圆木柱两侧各放置一块木板,要求儿童自己用 脚蹬木板,依靠木板对脚的反作用力推动木柱的摆动,且两个儿童蹬木板的力度要接近,才能保持木柱较好摆动,若力量相差悬殊,则木柱总是歪向一侧。
(3)在圆木柱的一侧放置一个纸盒,里面装有积木或小球,要求儿童在晃动的过程中抓取指 定的物品,并投掷到指定的位置。
(4)让两个儿童背对着骑坐在木柱的两端,进行上面的游戏,还可由一个儿童抓取目标物后
交给另一个儿童,由另一个儿童完成投掷任务,而后交换角色。
(5)让儿童骑坐在木柱上,一手扶着绳索,一手拿一长棒,摇晃时,设法用手中的长棒将前 方的目标物一一击倒。
(6)在不远处固定一条绳索,让儿童骑坐在木柱上,用手抓住固定在一侧的绳索的一端,带 动木柱和身体运
3.圆木柱秋千
让儿童抓住两侧的绳索,横坐在圆柱上自由晃动,也可像荡秋千样前后荡起来。
延伸的活动:
(1)由指导者和儿童手牵手并排横坐在圆木柱上,让儿童另一只手抓紧绳索,可让圆木柱自 由晃动,也可两人协同摇摆来,或借助手的力量和身体的左右摇摆使圆木柱左右晃动。像 荡秋千样前后荡起.(2)可在圆木柱秋千的前方放置目标物,如悬挂气球或绒布玩具等,要求儿童在荡动的过程 中用脚趾部踢指定的目标物。
4.立位秋千
让儿童站立在圆柱上,双手抓住绳索,保持身体平衡,让圆木柱自由晃动或由指导者协助 进行前后左右摆动或旋转。
延伸的活动:
(1)平衡掌握得比较好的儿童,可尝试只用一只脚站立,并用另一只脚去踢指定的目标物。
(2)若有较大的圆柱木柱,可两人手牵手站立在圆柱上,各抓住一侧的绳索,一起前后荡起 来或进行左右摆动。活动量可由 30 200次不等,摇动方向可由固定到不固定。
(七)旋转轮盘吊缆
功能:强化前庭感觉和平衡反应的结合,发展关节、肌肉等的本体感觉;促进运
企划能力的形成。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让儿童屈曲坐在轮盘上,双腿夹住绳索底端,用手抓住绳索,抬起双腿,任由轮盘自然 晃引和旋转,或由指导者推动做旋转和摆动。
延伸的活动:
(1)在摇晃和旋转中,递小球、小圈圈或玩具给儿童,让他伸手来接;
(2)让儿童手中拿着好几件东西,以尝试各种不同的肌肉感觉;
(3)让儿童接过物品并将手中的物品抛向指定的目标;
(4)要求儿童将小圈圈套在指定的目标上,如红色的小圈圈套在红木棒上,绿色的小圈圈套 在绿木棒上;
(5)让儿童用脚或腿夹住东西摇晃和旋转;
(6)设置一个色彩鲜艳的目标物,要求儿童在晃动或旋转中用脚去踢目标物。
2.让儿童坐在轮盘上,双手握住绳索,身体向前屈曲,向后退几步后迅速抬起双腿,使身 体随着轮盘晃动,还可用脚蹬墙,借墙壁的反作用力持续摇晃,通过蹬墙时的力量大小和 方向来控制摆动的幅度和方向。
延伸的活动:
(1)指导者手拿小球或小圈圈等,让儿童自己借助墙壁的反作用力控制方向,荡到指导者 身边并伸手拿取指导者手中的东西。
(2)设置几个目标物,要求儿童自己控制方向,在晃动中逐一踢倒它们;
(3)晃动和旋转过程中,要求儿童伸手去拿放置在一旁的小圈圈,并将圈圈套在指定的目标 上;
(4)轮盘晃动和旋转时,要求儿童伸手去拿放置在一旁的小球,并将小球抛人指定的篮子或 纸箱中。
(八)游泳圈吊缆
功能:强化前庭固有感觉,促进平衡能力、手部肌肉及运 的发展。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让儿童仰躺或俯卧在吊缆内,由指导者推动吊缆进行前后左右晃动及顺时针、逆时针方 向的旋转。
延伸的活动:
(1)在吊缆内放置不同质地的毛巾、沙发垫、地垫等,让儿童体会不同的触觉刺激;
(2)晃动时递东西给儿童,让他注视并伸手来接。
2.让儿童仰躺或俯卧在吊缆内,用手抓住呼啦圈,指导者拉动呼拉圈进行牵引。
3.把小球、绒布玩具、塑料积木、橡皮等散放在吊缆下面的地垫上,让儿童俯卧在吊缆内,摇晃吊缆,要求儿童在晃动中把地上的物件捡起来。
4.让儿童在晃动时将手中的球投入到指定的篮子或纸箱中去,或将小圆圈套在指定的木棒 上,或将小木棍插入指定的小孔中去。
5.让儿童躺在吊缆内,手持一长棒,摇晃时,设法用手中的长棒将前方的目标物一一击倒。
6.在不远处固定一条绳索,让儿童躺在吊缆内,用手抓住固定在一侧的绳索的一端,带动 吊缆和身体运
(九)平衡台(板)
功能:有助于统合平衡感觉、前庭感觉、固有感觉和视觉。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平躺摇晃
让儿童仰躺或俯趴在平衡台上面,手臂和腿放松,自然伸展,任平衡台自然晃动,或由指导者协助进行左右摇动。
2.匍匐摇晃
让儿童匍匐在平衡台上,自己进行左右摇晃。还可在平衡台上放置物品,吸引儿童
自己爬过来取。
3.跪坐或静坐摇晃
让儿童坐或跪在平衡台上,由指导者左右摇晃平衡台。
4.平衡台互相扶持
指导者和儿童共同站在平衡台上,两人面对面,手拉手,互相保持平衡。
5.被动的平衡台站立摇动
让儿童站立在平衡台上面,双脚分开,由指导者在台下缓慢摇动平衡台,使平衡台 左右晃动。
6.主动的平衡台站立摇动
让儿童站立在乎衡台上,双脚分开,重心交替从一只脚转移到另一只脚,自己控制平衡台进行晃动。
7.平衡台上蹲起运动
儿童站立在乎衡台上,进行自主的摇晃时,由指导者发出口令并示范,让儿童随着做 下蹲和起立的动作,以及伸手、屈臂等动作。
8.平衡台上的移动
让儿童站立在平衡台上,先进行自主摇晃,然后指挥他移动身体,如往前进一步,往后退一步,向右转,向后转等等。
平衡台游戏刚开始时,可练习摇动 10-20 下,以后逐渐增加,到 60 下时,平衡效
果较容易发挥。再根据儿童的情况逐步增加到 100或 200下。
(十)大、小笼球
功能:促进前庭体系、本体感觉和平衡反应的发展,尤其适用于触觉反应过分敏感 或迟钝的儿童。它也是测试儿童前庭平衡能力和重力感的重要工具。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俯卧大笼球
让儿童俯卧在大笼球上,指导者抓住他的双脚,将两腿平举,并做轻微的前后推拉
和左右转动,前后左右快慢的变化,可以丰富儿童的前庭感觉,让他有更好的重力 感调整。
指导者也可以用双手压住儿童的腰部,让笼球做前后左右转动。
2.俯趴小笼球
可以用较小的弹力球置于儿童的腹部,让他趴在上面,双手双脚接触地面,自己操
作进行前后、左右的移动或转动,带动弹力球在腹部下面滚动,以强化儿童身体各 部对重力的协调感。
3.仰卧大笼球
让儿童仰躺在大笼球上,以腰部为支点,由指导者抓住儿童的双脚、大腿或腰部,做前后、左右的推动和滚动。
4.倚靠小笼球
将小型弹力球放在墙脚,让儿童颈、后背或腰部靠在上面,扭动身体使球在身体和
墙壁之间滚动,或晃动身体使之受到挤压。也可将小型弹力球置于儿童的背后或腰 下,让儿童自己去滚动。
5.坐上大笼球
将儿童扶坐在大笼球上,较小的儿童由指导者扶着儿童的腰部或手臂,进行前后左
右推动。也可扶着儿童的身体,利用大笼球的弹性进行有节奏的上下振动。对大一 些的儿童指导他自己扶着墙壁、桌沿或其他扶手保持身体平衡,移动身体使大笼球 进行前后左右的转动或利用自己身体的重量用屁股在大笼球上作上下振动。
6.坐小笼球
将小弹力球放在儿童的屁股下,鼓励儿童屁股使劲往下压,设法坐扁屁股下的弹力
球,还可让儿童坐在球上做各种游戏,如跟儿童面对面坐在球上玩指眼、耳、口、鼻的游戏或拍手游戏等,及抛、接物品、套圈圈等游戏。
7.大笼球压滚游戏
让儿童俯卧或仰躺在地上,指导者用大笼球放置在他的身体上,慢慢地进行前后左右的滚 动,或在上面进行轻轻压挤。尽量滚动和压挤到身体的各个部位,上下、前后、左右的滚 动和压挤,对儿童脑干前庭网膜的觉醒有很大的帮助。
8.俯卧大笼球抓东西
让儿童俯卧在大笼球上,保持身体平衡,将目标物(小球、积木、绒布娃娃等)放置
于儿童前面,儿童向前滚动时用手可以够得到的位置,指导者扶着儿童的脚协助儿 童前后左右滚动,帮助他按要求抓取到目标物。帮助发展儿童语言展和自我控制能 力。
9.大笼球上跳跃
扶着儿童站立在大笼球上,先让他轻轻上下晃动,或双脚交替踩压,再扶他跳起来,体会落下去又弹起来的感觉。
(十一)球
池
功能:可用于改善触觉敏感或不足;强化前庭平衡、身体协调能力及脑干部机能。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进入球池
让儿童以他自己的方式进入球池,可以是轻轻地跨入,也可是用力跳入。
2.藏身其中
让儿童慢慢坐下或躺下,将身体全部藏人球池中,接受球的挤压,加强对全身触觉系 统的刺激和锻炼,以修正其触觉防御,强化触觉方面的本体感。
3.球池中运
(1)在球池中转动手、脚,划动四肢或翻动身体,摆动头部、颈部,在浮力状态中,调整身 体的重力感信息;
(2)站在球池中,作踏步运动或跳跃运动,承受不同重心及身体运动的感觉,可确定 标,规定儿童以某种规定(站着走、蹲着走、爬行、单脚跳、双脚跳)或沿某 路径达到目标;
(3)在球池中藏一种或几种其他质地或大小的物体,让儿童寻找。可将儿童分成两组,让他 们比赛,看哪一组找得快,找得多;
(4)还可在球池中作飞机起飞、火车开动、太空人漫步、抛接球等游戏,以强化他的运动 划能力。
4.球池综合游戏
(1)在球池旁边放置一个高约 1米的台子,上方悬挂3个皮球,红、黄、蓝三种颜色各 1个,让儿童自己登上高台,由高台上跳下,先用手打击吊在球池上方的皮球,再跳人球池中。
(2)在距离球池较远处放置一个高台,在球池与高台之中的上方悬挂一根绳索,让儿童登上 高台,双手抓住绳索,像荡秋千一样荡到球池的上方,跃人球池中。
(3)将球池与吊缆游戏结合起来进行,让儿童先在吊缆上做各种动作,然后再从吊缆上跳下 球池,对儿童的重力感、触觉反应及运动企划能力帮助都
(4)可用塑胶颗粒、泡绵粒或旧报纸揉成一团团放人体积足够大的容器中代替球池,也可将 干黄豆、绿豆、大豆、玉米粒等放人合适的容器中代替,发挥相同的功效。
(十二)羊
角
球
羊角球是带有两个把手的弹力球。
功能:
强化儿童的姿势反应和双侧的统合,促进高深程度的运动企划。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让儿童坐在羊角球上,双手握住把手,保持身体平衡,尽量用劲往下把球坐扁,再借助 球的弹性进行上下振动。
2.指导儿童坐在羊角球上,双手握住把手,身体自然屈曲,双脚蹬地往前跳动,同时用手 握紧羊角球的把手,带动羊角球随身体一起往前移动(如图)。
延伸的活动:
(1)规定路线,让儿童沿指定的路线跳动,以使跳动的方向作前后左右及旋转等变化;
(2)规定跳跃的高度和距离,在地上设定标识,要求儿童跳过去;
(3)可让两个儿童一起跳,看谁跳动的次数多,也可规定距离,要求儿童往返跳若干次,看 谁先完成;
(4)跳动时,指导者可以在旁边绕圈,让儿童看着你手中的彩旗等作视觉追踪,也可丢球给 他看,训练儿童的眼球控制能力。
(十三)蹦
床(跳跳床)
功能:促进前庭感觉的统合,培养平衡感,训练手眼协调。跳蹦床还有助于儿童的
情绪稳定。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由指导者和儿童一起坐在蹦床上,利用蹦床的弹性,以身体为支撑进行上下摇动;
2.对于不敢上去的儿童,为减少他的恐惧,开始可由家长或指导者背着儿童一起在蹦床上 跳跃;
3.让儿童俯卧在蹦床上,由指导者站立跳跃,将儿童弹起,让儿童体会蹦床上下起伏的感 觉;
4.让儿童俯卧在蹦床上,头颈部用力抬起,胸部尽量抬高。可以强化前庭体系的感觉,促 进全身肌肉本体感的形成;
5.让儿童在蹦床上进行自由的跳跃,或双手抱球在蹦床上跳跃,或与指导者做抛接球的游 戏;
6.让儿童在蹦床上一边跳跃,一边将手中的球投入指定的篮子内;
7.在蹦床的上方悬挂一个气球,让儿童每次跳起时击打目标。还可在蹦床上方悬挂一个网 篮,让儿童跳跃时投球入网,这种游戏可以协助儿童在半空中,以正确的前庭 固有感觉; 判断视觉空间,对手眼协调及身体形象的帮助很大;
8.让两个儿童面对面,手拉手站在蹦床上一起跳跃,或共同拉着一个小呼啦圈一起跳跃,从 而训练与对方协调运动的能力,通过跳动中的眼球对视,增强视觉的稳定性。
(十四)时光隧道
功能:有助于儿童正确判断自己身体的形象,调节前庭感觉。尤其适用于本体感不
佳,触觉敏感或迟钝的儿童。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让儿童头在前,脚在后,自己设法爬进隧道里面,通过隧道从另一面爬出来,见上图。提醒儿童注意
2.让儿童采用脚在先,头在后的方式倒着爬进去,通过隧道从另一端爬出来;
3.在隧道内放置毛巾、积木、海棉垫等,让儿童以顺着或倒着的方式从一端爬进,另一端 爬出,体会在不同触觉刺激下的身体活动;
4.在隧道内放置很多东西,要求儿童爬进去将指定的东西拿出来;
5.让儿童一只手或双手拿着东西从隧道的一端爬进,从另一端爬出;
6.当儿童在隧道中爬行时,轻轻转动隧道,让儿童在滚动中练习手、肘、肩、膝等关节的 固有感觉输入,加强前庭体系的刺激和调整,此时头部的转动对眼肌的成熟也有帮助。
(十五)滚
筒
功能:促进儿童本体感的建立,强化身体形象概念。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俯卧滚筒
让儿童俯卧在滚筒上,姿势与俯卧在大笼球上相同,由指导者扶着儿童的脚做前后
晃动,要求儿童努力抬起头、颈部,伸展双臂。
2.站立平衡游戏
将滚筒竖立,让儿童自己爬上滚筒上面,分开两脚,伸展双手,保持身体的平衡。
尽量让儿童自己做,以建立他的运动企划能力,指导者在一旁注意保护 适当给予帮助。
3.滚筒隧道游戏
把滚筒当作隧道,自己玩爬进爬出的游戏,可以头在先,脚在后,顺着进去,倒着
出来;也可以脚在先,头在后,倒着进去,顺着出来;还可以蹲在里面转弯,掉头,提醒儿童注
延伸的活动:
(l)在滚筒内放置毛巾、地垫、小塑胶颗粒等,让儿童在爬进爬出的过程中体会不同触觉刺 激下的身体活动;
(2)在滚筒中放置一些积木、玩具小动物等,等他爬进去后,由指导者在筒外发出指令,请他将指定的物品扔出来或拿在手中爬出来
4.筒内滚动游戏
让儿童爬进筒内,指导他将手指和手臂张开,注意保护头部,同时颈部用力支撑头
部,不要把头靠在筒壁上,指导者轻轻推动滚筒转动,可来回小幅转动,也可先顺 着一个方向慢速转动若干圈后,稍作停顿,再往相反的方向转动若干圈。
5.滚筒内摇晃
将滚筒口朝上立起来,让儿童蹲坐或站立其中,由指导者扶住筒口进行前后、左右
摇晃或顺时针、反时针方向的旋转。
(十六)球
类
对于发展儿童身体运动能力、眼球注视能力、双手和脚的协调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趴地推球
让儿童趴在地上,面对墙壁,距离墙壁约 20厘米,挺胸、抬头,双臂悬空,双手将球水平推向墙壁,待球从墙壁弹回后接住再推向墙壁,如此反复。
开始每天推球100次,一周后增加到 200次,最多可增加至 600 800次。
促使颈、背部肌肉紧张收缩;加强眼球集中注视的能力,改善眼球跳跃不稳及好动
不安的情况。增进眼手协调,使肢体运用更灵巧。尤其适用于运
2.趴地抛球
让儿童趴在滑板上,面对墙壁,距离墙壁一米左右,双手抱一个小皮球或排球,往
墙壁30 50厘米高的地方用力抛去,等球弹回时尽力接住弹回的球。
这项活动有益于运用眼手协调时的脑神经内部反馈;还能有助于左右协调,使手
更灵巧,动作更灵活,对改善前庭功能和整体感觉系统都很重要。
3.对墙壁打球
让儿童手中拿一个小皮球,距离墙壁 1 2米,面对墙壁站立,自己用力将球丢向墙 壁,让球弹回,并尽量接住弹回的球。
培养儿童对外界生活中移动物体进行控制和运用的能力。同时,在丢球和接球的过
程中,可训练儿童惯用的手,特别有益于双侧大脑的分化,使身体形象更精确,改 善脑内部的反馈等。
4.对墙壁踢球
让儿童站着面对墙壁,用脚踢球,用脚接或再踢弹回的球。
这项活动需要适当的身体形象才能完成,也会促进更精细的身体形象,对促进较高 难度的运动企划能力有很
5.拍球
教儿童把球抛向地面,当球从地上弹起时再往下拍,看看能拍多少个。对于刚开始练习拍 球的儿童,可以允许他跟着球跑,只要能接住弹起来的球就行,逐渐熟练以后,则可增加 难度,要求他站立在原地拍,或只能用规定的手推,或双手交替拍,或站在平衡台上拍等 等。
6.排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等
随着儿童平衡能力、运动能力的提高,可鼓励他参加各种球类运动,如排
乒乓球、羽毛球等,尤其是排球、网球和羽毛球,可以几个人对打,也可以对墙练习。
(十七)旋转浴盆
功能:促进平衡和姿势的健全发展。对身体位置、视觉空间及眼球转动的控制帮助
较大,并养成高度运动企划的能力。尤其适用于多动及有孤独倾向的儿童。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坐或蹲在其中
让儿童平坐或蹲在旋转浴盆中,由指导者在一旁扶着盆沿帮他回转,速度不宜太快,约 2 3秒钟转一圈,并注意儿童的反应。可先向左回转,稍做停顿后再向右回转,也可连续往左回转几次,再连续往右回转几次。回转的速度也可适当变换。
延伸的活动:
(1)投球;(2)套圈圈
2.趴在旋转浴盆上
让儿童俯趴在旋转浴盆的盆沿上,努力保持身体平衡。可以是双脚踩在盆沿、双手
扶着盆沿的姿势,也可以是双手扶着盆沿、双腿跪在盆沿的姿势,还可以是四肢伸 展,双上臂和大腿架在盆沿上,呈飞机飞翔的姿势。尽量让儿童自己上去,指导者
可帮助扶持旋转浴盆,协助儿童保持平衡,等儿童踩稳、扶好之后,再轻轻回旋。
旋转浴盆中的游戏每次可持续 10 20分钟,但每次连续回转的时间不要超过30秒。
(十八)独脚凳
功能:主要是锻炼身体平衡感觉,强化身体形象概念。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坐独脚凳
让儿童用手扶起独脚凳,慢慢将屁股坐上去,放开手,双脚支撑保持平衡。
延伸的活动:
(1)两人对坐着玩拍手游戏,看谁能够稳得住,不歪倒;
(2)也可两人离得稍远一些玩抛、接球的游戏,两人一组,尽量抛得准、接得也好不失球,不歪倒,就算成功。
2.踢腿运
当儿童在独脚凳上坐稳后,让他双手叉腰,双腿轮流抬起。
延伸的活动:
(1)双手伸展:双手伸展平举或上举,再交替踢腿,(2)手摸脚背:踢腿时伸手向前尽量去摸踢起来的脚背,先用对侧手摸,再双手一起摸。
(十九)鼠跳
功能:强化前庭一固有感觉;促进手脚协调、本体感觉发展。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让孩子进入袋中,双手提起袋沿,一起往前跳动。如图。
身体平衡能力差,手脚协调不好的孩子,往往出现身体往前倾,双脚却跟不上的情
况,因此容易跌倒。先不宜要求孩子跳得太快,让他慢慢体会手足协调,重心平衡 的感觉,然后再加大跳跃的幅度,改变跳跃的方向。可以让几个孩子同时比赛跳,看谁先到达终点。
根据孩子的体力,每次训练跳 5 10个 6米左右的距离。
(二十)平衡木
功能:强化身体的双侧配合、平衡反应和视觉运动协。
训练时间:每周 2-3次,每次 20-30分钟。
训练方法:
1.将平衡木排成一排,让孩子在平衡木上踏步前进。可要求孩子伸展双手,或双手抱球进
行上述活动;
2.将平衡木排成平行的两排,让孩子两只脚各踏着一条平衡木前进;
3.将高低不一致的平衡木交替排列成一条曲折的道路,中间还留有一定距离的空当,让孩 子徒手或抱球踏步走过。
4.将平衡木两端用绳索吊在平行杠上,让儿童伸展双臂走过。
第三篇:台湾最新感觉统合训练方法
台湾最新感觉统合训练方法——水疗训练
儿童游泳的益处
儿童游泳有何益处呢?少儿时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利用这一黄金时期开展游泳活动,对身心发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1: 儿童经常游泳可使心肌发达,新陈代谢旺盛,心跳比同龄儿童慢而且有力,这就为承担更大体力负荷准备了条件。
2: 儿童经常游泳可对呼气系统功能有良好的提高。
3: 儿童经常游泳能提高体温调节功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对矫正驼背、脊椎弯曲和预防驼背、脊椎弯曲多大有好处。同时还能够提高肺活量,增强肌体免疫力,使儿童抵抗传染性疾病的能力大大提升。实践证明,游泳与医疗体育配合可以治疗一些慢性病,如高血压、慢性肠胃炎、关节炎、神经衰弱、哮喘等)。
4: 儿童经常游泳能够提高脑细胞的功能和工作效率。对外界的环境的反映能力快,注意力集中稳定,知觉敏锐精确,想象力丰富,记忆力增强,非智力因素(如兴趣、动机、情绪等)得到发展,使孩子兴趣广泛、动机良好、情绪稳定、对提高智力有促进作用。游泳与感觉统合训练。
健康的孩子天生就是不怕水的,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就可以在水中玩耍,他们会把这种嬉戏当作在母亲的子宫内羊水中生活的继续,由于婴儿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活动,他们一点也不害怕,即使他的头完全没入水中,也不用为此而惊慌失措,因为他们有适应这种环境的天赋条件。因此,借助孩子这一先天条件在水中进行感觉统合训练,这便是水疗训练。
水疗训练不仅仅是单一的游泳学习,是通过水这个特殊的环境对孩子而进行的最新感 觉统合训练。
水疗训练对儿童的益处。
1:由于水的特殊环境(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多倍),学生在水中进行训练时,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在水中都受到水流轻轻的摩擦,对触觉的训练要远远高于平时在陆地上的各种训练。2:在水中胸腔受到的水的压力高达12~15千克,这就迫使呼吸肌必须用更大的力量来完成呼气动作,因而能增大肺容量,提高呼吸系统的功能。还能刺激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量增多,从而提高人体的摄氧能力。
3:由于是在水中这一特殊环境中进行训练,水的导热能力比空气大23倍左右,使人在水中的热量消耗大。从而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使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得到改善。
由于人体在水中受到冷水刺激,长期进行训练能增强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所以使人不易患感冒。
4:在进行水疗的课程中人身体要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所以水疗训练可以帮助人矫正不正常的体形{如驼背、脊椎弯曲等}。5:在水疗的训练课程中划水和打腿等动作是在大脑皮层的指挥下进行的,这对调解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改善大脑对各系统的调节功能有良好的作用,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稳定、使人兴趣广泛提高智力。
6:水疗训练对强化自我概念和自尊,培养意志和品德有着良好的作用。在训练中加上游戏比赛项目,在比赛中需遵守游戏规则,发扬团结合作和胜不傲、败不弃的品德,对一些身体过于肥胖、瘦弱、运动能力低下的学生能够有效的提高整体的自尊与自信。
7:在水疗训练中,由于是在水中这种特定的环境中训练。大大减小了在陆地上进行感统训练易受伤的现象的发生。训练是在水中进行,而且再加上游戏练习,同时提高了学生对感统训练的兴趣。
8:水疗训练不仅是对学生的触觉、注意力集中训练有明显的效果,而且对前庭训练、本体训练、视觉训练等都有显著的成效。水疗训练对特殊儿童的益处
1:水疗训练中针对特殊的学生会加上情景游戏课程(如两人见面相互打招呼、握手自我介绍等),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语言能力。
2:水疗训练中针对特殊的学生会加以简单的认知课程(如颜色认知、数的认知、物品的认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避免了刻板记忆。
3: 水疗训练中针对特殊学生会加上生活自理的训练(如自己脱穿衣服、自己换泳衣、泳裤、自己洗澡等)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4: 由于水中的特殊环境,在水中使全身肌肉得到按摩和放松,在所处的环境中使学生有充分的安全感,有助于情绪的改善。提高学生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
5: 水疗课程由于是在水中这种特殊环境中进行,水中的阻力大于空气的阻力。针对这一特点进行肢体训练,对肢体的恢复有明显作用。
6: 水疗训练中针对特殊的学生会加上互动课程的训练,两人合作进行并完成游戏和与老师的配合完成游戏,提高学生的合作互动能力。
7: 针对特殊的学生在进行水疗训练中,总是要于人群发生交往和联系,相互进行协作。通过水疗的训练使学生提高人际协调能力,扩大社会交往,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8: 水疗的训练中针对特殊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各种情景课程和游戏使他们能够很融洽的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主动语言得到提高,学会请人帮助和帮助别人,增强集体意识。
水疗课程设计由台湾拥有多年早教、特教经验的教育专家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精心设计由具有集专业游泳教学经验和早教经验于一身的老师具体操作,定期为学员进行测评,做到针对性强,操作性强,进而达到寓教于乐为一体的教学效
第四篇:感觉统合能力量表
感觉统合能力量表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由父母或教师填写,各条目按程度不同(从不这样、很少这样、有时候、常常如此、总是如此)进行分级评定(分别记为5、4、3、2、1分),结果判断时根据儿童的年龄将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进行评定。凡标准分≤40者说明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现象。一般来说,标准分在30~40之间为轻度;20~30为中度,20分以下为重度。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具体测量内容如下:
1、特别爱玩旋转的凳椅或游乐设施,而不会晕。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2、喜欢旋转或绕圈子跑,而不晕不累。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3、虽看到了仍常碰撞桌椅、旁人、柱子、门墙。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4、行动、吃饭、敲鼓、画画时双手协调不良,常忘了另一边。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5、手脚笨拙、容易跌倒、拉他时仍显得笨重。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6、俯卧地板和床上、头、颈、胸无法抬高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7、爬上爬下,跑进跑出、不听劝阻。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8、不安地乱动,东摸西扯,不听劝阻,处罚无效。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9、喜欢惹人、捣蛋、恶作剧。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10、经常自言自语,重复别人的话,并且喜欢背诵广告语言。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11、表面左撇子,其实左右手都用,而且无固定使用哪只手。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12、分不清左右方向,鞋子衣服常常穿反。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13、对陌生地方的电梯或楼梯,不敢坐或动作缓慢。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14、织织力不佳,经常弄乱东西,不喜欢整理自己的环境。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15、对亲人特虽暴躁,强词夺取,到陌生环境则害怕。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16、害怕到新场合,常常不久便要求离开。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17、偏食、挑食,不吃青菜或软皮。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18、害羞,不安,喜欢孤独,不爱和别人玩。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19、容易粘妈妈或固定某人,不喜欢陌生环境,喜欢被搂抱。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20、看电视或听故事,容易大受感动,大叫或大笑,害怕恐怖镜头。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21、严重怕黑,不喜欢在空屋,到处要人陪。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22、早上懒床晚上睡不着,上学时常拒绝到学校,放学后又不想回家。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23、容易生小病,生病后便不想上学,常常没有原因拒绝上学。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24、常吸吮手指或咬指甲,不喜欢别人帮忙剪指甲。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25、换床睡不着,不能换被或睡衣,出外常担心睡眠问趟.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26、独占性强,别人碰他的东西,常会无缘无故发脾气。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27、不喜欢和别人谈天,不喜欢和别人玩碰触游戏,视洗脸和洗澡为痛苦。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28、过分保护自己的东西,尤其讨厌别人由后面接近他。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29、怕玩沙土,有洁僻倾向。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30、不喜欢直接视觉接触,常必须用手来表达其需要。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31、对危险和疼痛反应迟钝或反应过于激烈。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32、听而不见,过分安静,表情冷漠又无故嘻笑。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33、过度安静或坚持奇怪玩法。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34、喜欢咬人,并且常咬固定的友伴,并无故碰坏东西。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35、内向,软弱,爱哭又常会触摸生殖器官。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36、穿脱衣裤,钮扣,拉链,系鞋带动作缓慢,笨拙。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37、玩固,偏执,不合群,孤僻。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38、吃饭时常掉饭粒,口水控制不住。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39、语言不清,发音不佳,语言能力发展缓慢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40、懒惰,行动慢,做事没有效率。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41、不喜欢翻跟头,打滚,爬高。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42、上幼儿园,仍不会洗手,擦脸,剪纸及自己擦屁股。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43、上幼儿园(大,中班)仍无法用筷子,不会拿笔,攀爬或荡秋千。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44、对小伤特别敏感,依赖他人过度照料。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45、不善于玩积木,组合东西,排队,投球。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46、怕爬高,拒走平衡木。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47、到新的陌生环境很容易迷失方向。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48、看来有正常智慧,但学习阅读或做算数特别困难。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49、阅读常跳字。抄写常漏宇,漏行,写字笔划常颠倒。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50、不专心,坐不住,上课常左右看。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51、用蜡笔着色或用笔写字也写不好,写字慢而且常超出格子外。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52、看书容易眼酸,特别害怕数学。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53、认字能力虽好,却不知其意义,而且无法组成较长的语句.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54、混淆背景中的特殊圆形,不易看出或认出。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55、对老师的要求及作业无法有效完成,常有严重挫折。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56、使用工具能力差,对劳作或家事均做不好。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57、自己的桌子或周围无法保持干净,收拾上很困难。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58、对事情反应过强,无法控制情绪,容易消极。
A、从不这样 B、很少这样 C、有时候 D、常常如此 E、总是如此
儿童心理健康测试
姓名()
得分()
1.孩子能否轻易被逗笑? 是
否
2.孩子是否经常耍脾气? 是
否
3.孩子能否安静地躺下睡觉? 是
否
4.孩子是否总把家人激怒? 是
否 5.孩子是否挑食? 是
否
6.孩子的饭量是否稳定? 是
否
7.孩子吃饭时是否经常耍脾气? 是
否
8.孩子有没有要好的小朋友? 是 否
9.孩子是否经常失去自制力? 是
否
10.孩子是否总是需要看管? 是
否
11.孩子是否做到夜间不尿床? 是
否
12.孩子是否有吮手指的习惯? 是
否
13.孩子是否经常抽噎、啜泣? 是
否
14.孩子能否安静地独自呆一会儿? 是
否
15.孩子是否有恐惧心理? 是
否
儿童心理健康测试结果说明:说明:是1分11--15分,心理状态较好。6--10分,心理状态正常。0--5,心理状态较差。
否0分。
,
第五篇: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培养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培养
一、感觉统合能力的重要性
感觉动作能力是人的最基本的学习能力,这是因为动作是智慧的基础,而且动作对于孩子的注意力和阅读、书写能力都有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感统失调的问题在孩子幼年时,也许不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但到了孩子上学以后就会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表现出这样、那样的障碍,他们各方面的素质与正常儿童相比就有了较大的差距。跟其他正常孩子相比,存在感统失调问题的孩子在学习中也能集中注意力,但是,学习能力比较低下,不会和同学交往,心理承受能力也很差,造成孩子学习基础差、缺乏自信心、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甚至还会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让家长和老师非常操心。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父母们大可不必为此过于忧心忡忡。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些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问题,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既要关注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状况,对孩子进行一些必要的早期训练,又要充分认识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尤其是幼儿阶段出现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是一种正常现象。很多父母会误解,感觉统合训练是针对问题儿童而进行的训练和矫治,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其实,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和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就提出过:0-6岁的学习主要以感觉学习为主。我们知道0-6岁是孩子各方面迅速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孩子的感觉器官本身发展还不够完善,还处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问题,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而且为这个阶段的每一个孩子,提供一些必要的感觉统合的训练和游戏,可以帮助成长中的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他们今后学习能力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家长要充分认识到感统训练对幼儿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在目前的早期教育中,很多家长都开始认识到智力开发的重要性,注重对孩子进行早期智力的训练和挖掘、艺术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却往往忽略了对幼儿进行感统能力的训练。其实,早期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便是感统综合能力的训练。如果家长忽略了对孩子进行早期的感统训练,在孩子以后的逐步发展过程中,就有可能出现一些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如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非常多;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在外胆小怕生,从不敢在小朋友面前表现自己等问题,而孩子更多的问题则可能是在孩子上学以后才会表现出来。
二、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的主要表现及特征
人的大脑不能顺利地把从各种感觉器官传递来的外界信息进行正确有效地分析和整合处理,以致使大脑对身体各部分器官的功能失去了控制和组合的能力,从而导致个体与外界环境的接触发生障碍,行为出现失调,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感觉运动统合失调。
据调查,普通人群中,约有10%~30%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统合失调。感觉运动统合能力对婴幼儿及儿童的学习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感觉运动统合能力失调的孩子往往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如学习基础差、心理发育迟缓和人际关系问题,进而容易出现厌学、逃学、撒谎等行为问题。家长和老师应该清楚地了解感觉运动统合能力的知识,及早发现孩子的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心理和行为治疗训练。
1.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前庭器官控制人的重力感和平衡感,出现前庭平衡功能失常,常表现为左右不分,方向感很差,协调能力差,动作笨拙,易摔倒、磕碰、撞人,转圈时容易头晕,怕上高处,不喜欢被高举,爱做小动作,注意力不能集中,常写错字,不能考虑别人的感受。
2.视知觉不良:表现是孩子尽管能长时间地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但不喜欢阅读;就是在读书的时候,也会经常跳行,添字漏字,颠倒顺序,无法做到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认识字,学了就忘,不会做计算,常抄错题等。
3.听知觉不良:表现为不喜欢和别人讲话或对别人的话听而不闻,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和留的作业等。
4.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会滚翻、系鞋带、骑车、跳绳和拍球,不会使用剪刀和筷子,不敢登高望远,不敢荡秋千等。多动,但动作缺乏技巧,如很难安静下来,不能有效地约束自己,时常出现多余无效的动作等。
5.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等,说话发音不清,语速慢。6.触觉失调:表现为触觉敏感或触觉迟钝。讨厌被触摸。对身体接触表现得过于敏感,对触摸反应强烈,特别不愿意洗澡、洗头和剪发。过于胆大或过于胆小。或卤莽胆大,对危险的知觉性差,行动不计后果;或腼腆胆小,不敢和陌生人接触,上课不敢回答老师的提问,经常咬指甲、衣袖。(本章第二节主要讲解感觉运动能力的培养,视知觉,听知觉的问题在其他章节中有具体介绍)
感觉统合失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在我们身边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比如说,视觉失调会让人在阅读时速度减慢,甚至出现阅读障碍;四肢不协调会使本来很好看的动作做出来显得机械而呆板。而对于儿童来说,虽然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智力正常,但由于他们的统合能力不足,就会导致这些孩子的智力水平无法得到充分地发展,孩子心理会一直处于一种紊乱状态,导致孩子的学习质量和生活质量会不断下降。尤其是到了学龄期,孩子在学习能力和性格上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可能会造成孩子心理发育迟缓,人际关系差,进而出现厌学、逃学、撒谎、打架、逆反行为等问题。所以,家长应尽早发现并及时对孩子进行训练和治疗,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发展。
三、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的原因
造成儿童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的原因很复杂,主要与孕育过程中的问题和出生后的抚育方式有关。
1.母孕期因素(1)母孕期的不良因素、围产期的不良因素如出生窒息、低体重、新生儿黄疸等、环境毒素如空气污染物、破坏性病毒及其他进入体内的化学物等都可能引起脑功能失调,从而造成感觉运动统合失调。
(2)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物,会引起脐带毛细血管的萎缩,影响营养的输入,造成胎儿大脑发育上的不足,从而影响儿童的感觉运动统合。
(3)胎位不正,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等都易引起儿童感觉运动统合失调。
(4)孕妇的紧张心理可导致儿童感统失调。心理的焦虑,行动上的姿势不佳,运动不够都会影响胎位的正确变动,进而影响儿童将来的平衡能力的学习。
2.脑损伤和脑功能障碍
母亲在怀孕期间出现早产、先兆流产或采用剖腹产、电吸引等生产方式,既往病史如头部外伤、高烧、患脑炎等都可以导致儿童的感觉运动统合失调。尤其是早产或剖腹产的儿童,由于出生时触觉未受到特殊刺激,形成自我保护膜,使触觉的学习缓慢、迟钝。
3.抚育方式
出生后家长摇抱少,“襁褓期”延长,尤其是没让孩子经过爬就会走路,孩子静坐多,活动少,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范围,家长(尤其是隔代老人)过度保护,家长繁忙,交由“电视保姆”,孩子从小缺乏运动或活动机会。4.早期教育
家庭、幼儿园教育中偏重认知、轻视孩子运动活动的教学指导思想等。
四、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的治疗
如果孩子患了感觉运动统合失调,一般3岁左右就会有所表现。经常细心观察孩子,是及时发现问题的关键。对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的矫正,最有效的时机是小学三年级以前,而且年龄越小越有效。
1.儿童感觉运动统合训练应首先由心理专家测查和诊断孩子的感觉运动统合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然后制定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研制的器具,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与,一般经过1~3个月的训练,就可以取得明显的效果,孩子的学习成绩、逻辑推理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动作协调能力、人际关系、饮食和睡眠、情绪等方面均有令人满意的改善和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也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临床实践表明,参加训练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85%的受训儿童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2.如果没有条件到专门的训练机构进行培训,家长也可以在自己家里通过亲子游戏的活动对孩子进行训练,训练前要初步断定孩子是感觉运动统合中的哪个部分存在问题,并制定合适的训练内容,训练中要想方设法提高孩子的兴趣,训练要适度,以免造成欲速不达的后果,训练过程中要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孩子的安全,家长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感觉运动统合失调与其他疾病不同,治疗的关键在于后天的教育和训练,家长完全可以经过努力后改善孩子的感觉运动统合能力。
亲子活动
活动一:各种走姿
家长可以视孩子的情况训练孩子的各种走姿。如,猫步走、大跨步走、学正步走、绕过物体走(不能碰到物体)、携带物品走(可以用任何姿势,背着、挎着、拉着等)。家长可以先和孩子协商训练内容,也可以制定出训练计划直接让孩子接受训练。
活动二:爬行
让孩子将两只手放在鞋子里(也可以直接将两手放在地上),沿一定路线爬行,可以在爬行路线上设置障碍物,爬行时不要在太柔软的被褥上,尽量在坚硬且稍微有些粗糙(不划伤手和腿)的地面上爬。
活动三:走高跷
把两个易拉罐靠近底面两侧钻上小孔,从中穿一条不易拉断的绳子,让孩子双脚踩在易拉罐上,双手拎着绳子行走。易拉罐尽量用低矮的。(经过长期实践经验得知,这个游戏可能会扭到孩子的脚踝,但概率很小。孩子摔倒危险不大,可以继续玩,如果有小伙伴一块玩趣味性更大。)
活动四:弹跳训练
半蹲下跳起,够悬挂的物体,开始时物体悬挂高度控制在孩子弹跳时有时能够到,当孩子每次弹跳都能够到时再适当调高高度。活动五:球类游戏
1.给孩子一个皮球(篮球对于婴幼儿同样适合),让他练习各种拍球方法。对3岁左右的孩子,就可以训练他分别用左手和右手拍球,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则可以让他用左右手交替拍球。家长可以和孩子互相抛接皮球玩,可以要求孩子用各种姿势抛球,当孩子再大一点,也可以从简单的分解动作开始,训练他打乒乓球和羽毛球。
2.趴地推球。让孩子趴在地上,双臂伸开后恰好把篮球按到墙壁上,游戏开始后孩子要把篮球推到墙壁上,篮球弹回后再把篮球推向墙壁,连续进行这个动作。推球时头要抬起,双腿贴在地上,双臂不能贴在地上,动作要规范。家长可以给孩子计时1分钟,看孩子能推多少个,以后尽量让孩子每天都要有进步。家长也可以不计时,看孩子能坚持推多少个。这个游戏能够提高颈部和双臂的力量,还能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并能改善孩子的注意力分散以及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
球类游戏能增强孩子小肌肉、大肌肉的协调性、灵活性以及反应速度,训练他的注意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活动六:扮演小主人
每隔一段时间,你可以教孩子做一样家务,如擦桌子、扫地等。在学习生活技能的过程中,让孩子的眼、手、脚、脑等各部位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同时,让孩子长期承担一项他力所能及的家务,如取报纸、摘菜或者给花浇水等,这不仅仅是提高孩子运动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意志力、责任心和自信心,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有效途径。
活动七:打鸭子
游戏时,父母分别站在孩子的前方和后方,用一个沙包击打孩子(力量要适度),当孩子被击中而且沙包掉在地下时,则要下场变为扔沙包的一方,而击中孩子的家长要站在中间当“鸭子”;如果“鸭子”一方接住了沙包,则多了一次当“鸭子”的机会。家长陪孩子玩这个游戏时要刻意地延长孩子当“鸭子”的时间,以此更多地训练孩子的各种感觉运动统合能力。
活动八:挑木棍
家长准备小木棍若干,游戏时先将所有木棍握在手中,然后抛向底面或桌面(规定在一定区域内,面积不能太小或太大),第一根木棍要用手拿起,其他木棍可以单纯用手,也可以用手中已有的木棍挑起其他木棍,要求是挑动一根木棍时不能碰到其他木棍,一旦其他木棍动了则轮到下一人来挑。这个游戏要求的是心细和动作巧妙,在游戏中会不知不觉就训练了孩子的精细动作。
其他手指小肌肉的精细运动训练,可以根据孩子年龄、能力等特点,自行设计抓、握、捏、扔等游戏,如摆积木、投球、捏橡皮泥等。尤其应注重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幼儿园之前要学会洗手、擦脸、剪纸以及自己擦屁股。之后要练习拿笔、拿筷子、系扣子、系鞋带、夹豆子等。只要能训练孩子的大肌肉动作和精细动作的游戏,家长都可以应用到训练过程中,平常生活中有许多诸如跳绳、踢毽子、抓石子、游泳等活动都能提高孩子的感觉运动统合能力,家长可以灵活科学地运用。
一、造成儿童触觉敏感或触觉迟钝的主要原因
触觉系统是个体在母体内最先发展起来的系统,也是个体最大的感觉系统,触觉对个体整个的神经组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出生过程中胎盘的包裹、子宫和产道的收缩以及出生后吃奶、穿衣、洗澡、吹风等,都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触觉刺激,促进了孩子的正常发展。
触觉统合失调主要是因为触觉神经和外界环境的协调不佳,从而造成大脑对外界信息的认知和处理出现障碍,包括触觉敏感和触觉迟钝。造成孩子触觉敏感或触觉迟钝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孕期因素:母孕期的不良因素、围产期的不良因素如出生窒息、低体重等。母亲羊水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胎盘与子宫内壁的正常接触,可能会导致触觉敏感或触觉迟钝。
2.早产:早产儿没有经过母体的正常孕育,使得婴儿的触觉系统发育不够完善。
3.剖腹产:剖腹产的孩子在出生时,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缺乏必要的触觉和本体觉的学习
4.其他不正常生产:由于孩子难产而使用夹钳术,胎吸等方法,这样会导致婴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损伤,出生时出现产伤。5.以往病史:婴幼儿有过严重的脑外伤、高烧、脑炎等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触觉失调。
6.襁褓期:婴儿早期孩子缺少父母的搂抱、抚摸、轻拍,也会导致孩子对外界刺激产生过当防御,出现触觉敏感现象。
7.人工喂养:人工喂养的孩子因为缺乏和母亲身体充分接触的机会,致使孩子的手、口、脸等触觉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
8.户外活动不足:婴幼儿长期处于室内,缺少了大自然的风吹、日照等刺激;缺少正常的接触性的游戏。
9.生活空间小:与亲戚朋友的接触少,孩子的生活空间仅限于父母,祖父母,缺少了和小伙伴们的接触。
10.其他因素:如洁癖症母亲会造成婴幼儿触觉刺激缺乏。
二、触觉失调儿童的表现
1.触觉过分敏感的表现(识别性反应不足,保护性的反应过多):(1)通常不喜欢他人触摸,怕人触摸;不喜欢被人拥抱,却喜欢拥抱别人;不喜欢拥挤,害怕人多的地方,甚至会拒绝进入教室与其他人接触;婴幼儿期怕擦脸、洗澡、剪指甲,常拒绝理发、洗头或洗脸;大热天也要穿长袖衣服,不喜欢碰触某些粗糙的衣物或物品。
(2)怕陌生人,陌生的地方;缺乏自信;常固执于熟悉的环境和动作中,对任何新的学习都会加以排斥;喜欢独处,不爱团体游戏;在团体中容易和别人争吵;朋友少,常陷于孤独中。(3)爱哭;发音不清晰;胆小,容易惊慌、哭泣,爱玩弄生殖器;性格孤僻;嘴巴属于触觉敏感部位,所以幼儿会变得挑食、偏食、厌食、咬手指、咬嘴唇、咬衣襟。
(4)常出现很多令人无法理解的行为,神经质、容易惊慌;脾气固执;总有一种担心害怕,易受惊吓的感觉,容易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无法做有耐心和恒心的学习。
(5)触觉敏感的幼儿也会形成严重的语言障碍。
2.触觉迟钝的表现(识别刺激的能力差,保护性反应过少):(1)反应慢,动作笨拙不灵活,少动,做事缩手缩脚,大脑的细微分辨能力差。
(2)粘人(粘固定的人),寻求很多的搂搂抱抱,需要父母特别多的抚摸。过分喜欢碰触各种东西,有强迫性的行为(反复做某个动作)。
(3)缺少自我意识,学习积极性差,有学习困难,感情比较冷漠。(4)遇意外碰伤或流血时,自己常未察觉;对打骂不在乎;常有冒险和自残自伤行为,不懂得总结经验教训。
三、触觉失调儿童的矫治
孩子的触觉敏感问题一般是在家庭环境下通过亲子游戏解决。1.对触觉防御过当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他们洗脸、洗澡或睡觉前,以手或柔软的毛巾轻轻地触压或按摩孩子的手、脚或背部。或用大毛巾将孩子包起来,让他在毛巾中滚动或扭动。
2.多爱抚孩子:儿童情绪稳定及人际关系的建立均依赖于安定的触觉系统,而爱抚是促进触觉系统安定的有效方法,父母用均匀的力度轻轻拍打孩子的手或背部,可增加孩子对周围环境的信任感。
3.提供干净、自由的游戏空间:让孩子能在地上自由爬行及接触周围物品,不要总把婴儿放在学步车或婴儿车内,使其丧失爬行和用手触摸环境的机会。
4.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让孩子多玩泥土,玩水,玩沙,家长可陪孩子玩抓痒游戏,梳头游戏等。
亲子活动
活动一:梳头游戏
如果是女孩,则要利用给孩子扎辫子的机会,用梳子的尖端刺激孩子的头皮,并顺势梳头。当然,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梳。如果是男孩,可以寻找些诸如“梳头能变聪明”等理由给孩子梳头。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孩子解决触觉敏感问题,还可以锻炼孩子手指的精细动作能力,并了解自身的形象。
活动二:洗澡游戏
给孩子洗澡时可以从轻到重,从一个部位到其他部位用手触摸孩子的身体,也可以用麻布以中等力度刷孩子的手臂、前胸、后背、足部。一边刷,家长可以一边讲故事或唱歌给孩子听,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避免让孩子紧张。如果没有麻布,家长也可以用毛巾、海绵、软刷子等代替。
活动三:玩水游戏
在安全范围内,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水温带来的刺激,可以主要由手来感受,家长也可先做示范,并鼓励孩子玩水。可以在一个空房子里和孩子玩泼水游戏。
活动四:抓痒游戏
让孩子躺在床或沙发上,家长用手抓挠他的腋下、胸口,并根据孩子的反应来控制力量的大小和刺激的强度。如果家长抓挠那些经常会被别人碰触的部位时,孩子也有强烈的反应,那么你就要经常和孩子玩这个游戏了。在抱着孩子给孩子讲故事,看动画片时要经常的触摸孩子的头部,背部,胳膊等处,这个时候孩子可能因外界语言或画面的吸引而将注意力转移,正是缓解孩子触觉敏感的好时机。
活动五:毛巾卷游戏
找一条略微粗糙的大毛巾,将孩子整个卷起来。然后轻轻滚动或下压毛巾卷,或者用双手轻轻抱紧孩子,强化他身体各部位的触觉感受。
活动六:翻滚爬行游戏
让孩子躺在地毯上,双手抱头,然后向左右两个方向滚动,还可以练习前滚翻和后滚翻。多鼓励孩子在地板上爬行。这对发展孩子的触觉、动作平衡、协调性都很有帮助。活动七:沙土游戏
将淘洗干净的细沙放在大盆里,让孩子在里面玩耍,尤其要适当增加沙土与孩子身体的接触面。沙土可由纸、树叶、米、豆等代替,此种游戏更适合在沙滩上进行,鼓励孩子在沙土中玩出更多的花样。
活动八:刺球游戏
用带突起的小刺球或按摩用的滚轮在孩子身上滚动或轻压,四肢和前胸可以由孩子自己来完成,后背则由家长辅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