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光合作用》教学反思
第一节课上《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最好是实验先做,如若没有,可以给学生看段视频。简单的东西可以讲得有趣点,在这个基础上去深入,突破重点和难点。
第二节光合作用的具体过程
关于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这个其实可以放在一节课里讲,从光合作用的反应出发,让他们自己思考有哪些因素会对光合作用有所影响,又将怎样影响?请同学画出不同影响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并请同学加以解释。这其实可以借助化学反应的基础,也就变成了探究影响因子对化学反应的作用了,他们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熟悉的。几个图画在黑板上,强调图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为后面的净光合作用单位做铺垫),然后引导他们综合起来看,比如说在不同的光照影响下提高CO2浓度,再让他们思考这个曲线会怎么变?同时介绍下光饱和点以及该点对应的最大光合速率的概念。这个放在一节课里面。
最后花一节课时间,来讲述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对于一株植物来说,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也能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植物仅白天进行的光合作用为什么能维持24小时的生存呢?况且即使有一段时间下雨,这株植物也还活着,大家想原因是什么?——它们自身有积累,这个积累的物质能够维持它们的生存。引导出净光合速率的概念。画出总光合速率的图,然后在这个图上进行分析,得出净光合速率,注意引出它的单位。然后讲一些影响因素,最好放在下节课,下节课可以讲得深入一些,然后再补充讲一下短期(突然降低光照)和长期不同因素的影响不同,注意区分。这个一直是个难点。
第二篇:光合作用教学反思
光合作用教学反思
本节课所学知识包括: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两部分内容,关于光合作用考察的内容,不仅仅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更多以实验设计、主观题的形式考察,难度大、所占比例也比较大。如何有效的将知识点讲清,是摆在生物教师面前的一大难点,光合作用分三节内容讲述
1、基础知识是关键,给学生一定时间记忆相关的基础知识点,仔细讲解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光合作用的过程是基础,是考试的依据,学生必须牢固掌握,分析学生版图时,关于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光照和二氧化碳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卡尔文循环等基础知识点。
2、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英格豪斯等实验详细讲解,重点分析萨克斯的实验,此实验是考察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此知识点,先让学生看书总结实验步骤,并要求学生说出每个步骤设计的目的,经过师生互动,总结出此类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接着,让学生探究光合作用需要CO2、光合作用产生O2等实验。
3、针对展示的两个学习目标,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完成学案上的相应习题,以便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以上是我光合作用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结合高考考试说明,生物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能力的培养。以下是我个人对本节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确立学习目标,以“标”贯穿一节课始终
课前黑板的板书写出本节课要解决的学习目标,内容引入后,让学生明白:本节课要解决哪些知识点!让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学习。一节课内容结束后,总结并检测目标达成情况。
二、教学中“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自主式学习
要使学生掌握生物学习基本功 ,并在学习中不断地实践和应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的重教不重学、重记不重做等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老师在教学中起到主导作用。本节课学的内容中,学生解决基础知识内容,习题讲解课我的作用是,引导他们去思考、如何解决常见题型,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此外,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光合作用需要CO2、光合作用产生O2等,培养学生探究实验、设计实验的能力。
三、讲与练有机结合
本节课,学了两大知识点,每一知识点学完后,及时巩固练习,做到讲与练有机结合,以便于学生更好掌握知识点。在作业的设计上,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依照不同学生的需求,尽量留一些简单基础的题目,保证学生打好基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总结回顾,这样可以给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学留有充分的空间。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生反应老师语速偏快。知识点分析时,仍未做到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分析,学生主体性仍未充分体现,语气语调过于平淡,变化起伏不是很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的热情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和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今后教学中需要不断改进。
高一生物组 赵晓娜
第三篇:光合作用公开课教学反思
《光合作用》教学反思
授课人:孙杨红
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的重中之重,更是难点内容,对学生的思维要求相对比较高。
1、让学生观看视频。从而培养学生从视频材料中获得有用信息的能力。
2、让学生仔细阅读光合作用的概念,从概念中获取信息,分析出光合作用的实质,进而使学生对反应式的书写能够很简单的、水到渠成的掌握好。
3、采用“自主构建知识 完善自主构建知识”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完成“初探、疑惑、解惑、完善”的学习过程。培养其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
1、从反应式入手,由方程式中的“CO2、H2O、场所、光照”作为框架引 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应该说效果不错,层次较好的 班级对其中的关键物质的转变找的相对到位,但是对于能量的转换过程 学生并不能找到,原因分析主要是对能源物质的理解还不是很透彻;通 过自主构建学生初涉光合作用过程,并对自己构建不完善的部分产生了 疑问,能更好的引导他们走进课堂;
2、通过图解一步步讲解,并板书重点内容,加强学生的记忆。最后通过“比一比,谁记得快?”激发学生的短时记忆,效果不错!
3、通过比较学习再现重要知识点。最后再回归到完善自主构建知识框架中,串联课堂知识!很好的解决了学生初探时留下的疑问!
4、避免重复,最后以光合作用的场所为点再现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框架,并 穿插了3个方程式的书写!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方程式的书写还有待加强!
第四篇:光合作用教学反思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授课教师:xxx
在广阔浩瀚的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生产的有机物,不仅能满足自身生长的需要,而且是所有动物和人的最终食物来源,形形色色的生命依靠绿色植物而生生不息。那么,绿色植物是如何产生有机物的?通过本节的教学应使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认识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场所和产物。光合作用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如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掌握光合作用的色素与场所呢?教材安排了一个实验:绿色植物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本节课没有做具体的实验操作,而是首先进行实验理论的学习以及光合作用场所的学习和认识。因此,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课前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上传到教学平台,通过学生阅读同时设置问题情境促使学生积极地思考,再通过教师的讲述,虽然大部分学生理解了基本原理,但只是在知识层面有所发展,其他的就谈不上了。经过课后深刻的反思,我认为是以下原因造成的:(1)课前准备工作是由教师完成的,学生没有参与进来,虽然我知道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这部分知识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进行了认真、充分的准备,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根据高二学生的思维及心理特点来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加以展示,但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还是很被动的,他们只限于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考虑老师提出的问题,虽然学到了知识,但这是一种封闭的教学,学生主动地去体验知识、发现知识的过程很少。(2)处理教材过于死板,没有考虑本校学生实际而有所创新,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3)事先关于新的教学平台准备工作做得不足,上课开始耽搁了时间导致时间紧迫使得教学内容只停留在浅层次而无法深入,无法培养学生举一返三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没有发挥教学平台优势,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五篇:叶片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
《叶片与光合作用》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获得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肉、叶脉及气孔等基本概念;
(2)识别叶片的结构,说出叶片与其光合作用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和讨论,初步认识叶片的形态特点;
(2)利用挂图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识别叶片的内部结构,并认识到叶片的结构特点与光合作用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光合作用的意义,增强学生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叶片的内部结构及特点
难点:叶片的结构特点与光合作用的联系
三、教具准备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采集3种以上植物的叶片
教师:叶片内部结构挂图
四、教学过程
导入:
1.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条件?场所?
2.是不是植物体的各个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含有叶绿体的器官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引出“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3.叶片的结构有哪些特点与光合作用相适应?
新课:
师:让全体学生展示叶片,观察叶片的形态、结构。
问:为什么叶片大多是扁平的?不同的叶片在形态上是否一样?在结构上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答:易于接受阳光,形态各不相同,但叶片中间都有很多纹路„„
师:叶片有哪些结构?中间的纹路又叫什么名称?
(展示叶片结构挂图)
一、叶片的结构:
1、表皮:
师:说明叶片的表皮分为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细胞扁平且无色透明,细胞外壁上有透明而不易透水的角质层。(板书)
问:表皮的这种结构与光合作用有哪些联系呢?
答:表皮细胞和角质层都是透明的,有利于透光,给光合作用提供光能;
角质层不易透水,可以防止叶片过多地散失水分,对叶片还起到保护的作用。
师:用显微镜观察叶片,我们会发现在表皮上还有很多气孔,他们都是由成对的保卫细胞围成的。
问:气孔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呢?
答:由于气孔可以张开或关闭,所以它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分)及产物(氧气)可以通过气孔进出叶片内。
问:表皮属于什么组织呢?(回顾植物体的基本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
答:属于保护组织。
2、叶肉: 师:要求学生观察叶片上、下表皮颜色有什么差异?
生:上表皮呈深绿色,下表皮呈浅绿色。
问:为什么叶片会出现上表皮颜色较深,而下表皮颜色较浅的现象呢?
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来了解叶肉的特点。(板书)
叶肉是上、下表皮之间绿色组织的总称,它是叶片最主要的部分。
(要求学生观察叶片结构挂图,并进行讨论,然后请同学思考问题)
问:为什么叶片是绿色的?
答:叶片之所以呈绿色,是因为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等多种色素。
(利用挂图进行讲解)
师:接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含叶绿体较多,排列比较紧密和整齐,像栅栏一样,叫做栅栏组织;(板书)
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含叶绿体较少,排列比较疏松,叫做海绵组织。(板书)
师:栅栏组织中的细胞含叶绿体较多,海绵组织中的细胞含叶绿体较少,这也就是为什么叶片的上表皮颜色较深,而下表皮颜色较浅的原因。
问:叶肉细胞中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呢? 答: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细胞中储存着叶片大量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栅栏组织细胞中含叶绿体较多,细胞排列紧密,有利于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海绵组织细胞中含叶绿体较少,细胞排列疏松,有利于气孔开闭,使气体进出叶片。
师: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叶肉属于什么组织呢?
生:属于营养组织
师:由于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够制造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供给自身和其他生物利用,所以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3、叶脉:
师:要求学生观察手中叶片上的纹路,提出叶脉的概念。(板书)
师:叶脉主要有两种:网状叶脉和平行叶脉。网状叶脉相互交错,而平行叶脉大体上平行分布。
问:叶脉有什么作用呢?
答:叶脉是叶片的“骨架”,起着支持和支撑的作用,使叶片能够平展,接受阳光的照射。
师:在叶脉中有两种管道:导管和筛管(板书)
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筛管:运输有机物
师:叶脉的结构特点与光合作用有什么联系呢?
生:导管能将光合作用的原料(水)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植物体的各处;
筛管能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机物)从叶片运输到植物体的各处,为植物体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师:叶脉属于什么组织?
生:属于输导组织。
师:一般情况下,叶片都是呈绿色的,但是到了秋天,有的树叶会变成黄色,有的会变成红色,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师: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证实,叶绿体中不光含有叶绿素,还含有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等色素,叶绿素只有在光照下才能形成。到了秋天时,由于气温降低,光照减弱,叶绿素含量减少,而其它色素含量增加,使得叶片呈现出黄色或红色。
五、小结
1、认识叶片的内部结构;
2、认识叶片各部分的功能;
3、了解叶片各部分和光合作用的关系。
六、课堂练习
课本79页的练习:
一、判断题,二、简答题第1题。
七、课后作业
课本79页的练习:
二、简答题第2、3题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实验材料容易采集,布置学生在课前进行收集,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能力。采用了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后,教师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景、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走进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处于主体地位。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新课改理念得到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