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数学“捐书活动”
四年级数学上册
前詹中心小学(谢惠兰)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
教学目标
1、发展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连加的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材分析
《捐书活动》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一课。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笔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方法,懂得了一些运算顺序,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延伸。《捐书活动》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因为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法则。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三位数连加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本节课学生要通过探索活动熟知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再次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也是本节课的目标。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突破方法:利用学生熟知的情境,理解运算顺序。教学难点: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利用学生熟知的情境,理解算理。教法与学法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整理知识的能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练习本。教学过程
一、复习(竖式计算)
109+278=
298+176=
407+198= 238+498=
569+287=
139+659=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昨天校长让我们带借书卡来学校,准备开始借书了,你们喜欢看书吗?(喜欢)可是,你们知不知道我国还有很多的儿童因为贫困而面临辍学,请看图片(幻灯片出示贫困山区的图片),这些年龄和你们差不多的孩子,因为贫困,只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学习,但他们学习条件非常艰苦,(引出课题)我市某小学他们献爱心给他们捐了一些书,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捐书现场吧!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出示统计表。
师说:大家仔细观察两张表,看看你能从中找出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
2、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说些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预设:
生1: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生2: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 生3: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哪个年级捐书多一些?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然后汇报。预设:
生1:每个年级都有三个班,可以一个班一个班的对比,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一班多出来的书,比后比后两个班少的书的数量多,所以三年级多。生2:估算一下每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生3:三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7,四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0,所以三年级多。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如果我们算出每个年级的本数再比较就更准确了。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怎样列式呢?
学生尝试列算式,交流后汇报。三年级:118+104+95。四年级:103+109+98。3.解决问题。
师:观察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揭示课题(三位数连加),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新知识。(引出课题)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算式:118+104+95.估算。
师: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本?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设计图意:让学生经历“估”的过程,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2)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
师: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师:有的同学已经算完了一种方法,试试你还能想到第二种方法吗?(学生总共想到了四种方法)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很据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3)四人小组交流。
师:请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组中介绍一下(请几名同学代表上台板演)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同学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样吗?你能看懂他们的算法吗?(设计意图: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并在其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合作学习能力)(4)全班汇报。
(将计算的方法按计算的方式进行分类,口算、脱式的方法请板演的同学介绍。)师: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竖式计算,他用了几个竖式?(2个)他是怎样计算的?(先把前连个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他很巧妙的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这位同学的竖式有些不一样,他只用了(1个)竖式,这个竖式以前可没有学过,对比一下,这个竖式和前面竖式有什么不同?(三个数写成一块儿,直接三个数相加)
教师板书:
师:三个数相加,怎么计算?思考一下。
师:以各位为例,有没有同学为我们讲解一下到底该怎么计算?(个位上8加4等于12,12加5等于17,满十进一……)
师:虽然是三个数在相加,其实计算方法是一样的。看来新的知识同样难不倒我们。(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观察板演的算式,听、说计算的过程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深刻体会计算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和我们的估算比较一下,是不是很接近?看来我们的估算是准确的。
(设计意图: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相比较,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也体会估算可以验证计算的结果。)
师:到现在,这道题我们解决完了吗?对了,还应该写答语,把问题回答完整。
四、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个问题“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书?” 师:用今天学习的新方法算一算吧!
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将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再全班汇报。(设计意图:巩固练习连加的竖式计算。)师:大家现在能确定哪个年级捐的书多吗?
五、回顾整理 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学会了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师:在计算三位数连加时应注意什么? 生:
1、相同数位对齐;
2、符号写准确;
3、从各位算起,满几十向前一位进几。练习题:
727+124+86=
397+304+125=
475+265+149=
292+254+127= 教学反思: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及生活经验,创设“捐书活动”的情境,这个问题情境很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感到非常熟悉、亲切,并能在自主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2、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基础,本课的教学中,学生依靠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三位数连加的方法”的计算顺序。先通过独立思考进行演练,再全班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这个活动的设计使学生能全员参与,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同样是具有价值的。
第二篇:三年级数学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捐书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难点
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学准备
教
具: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教学过程:
一、谈话切入:
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建设小学和民族小学这两所学校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们都想为“希望工程”多做贡献。老师把这两所学校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捐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吧!对话平台 玩中学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图表。这里就是当年我们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2)你们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问题呢?
A、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B、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C、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13(本)
2、想一想。
(1)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列式:118+104+95=(2)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
(3)估算。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4)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算一算。
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
3、做一做
4、(1)后来呀,我们的兄弟学校东宇小学也发起了捐书活动,这是他们的捐书情况,估计一下,他们捐了多少本?
(2)汇报算式,结果。
二、学中做
1、计算比赛,完成练一练第一题。又对又快的同学可获得小奖品一枚。
2、完成练一练第2、3题。
3、完成练一练第4题。
(1)独立思考,什么叫买1000送100?(2)小组交流。
三、课堂总结。课后反思: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捐书活动》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一课。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笔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方法,懂得了一些运算顺序,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延伸。《捐书活动》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问题。因为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法则。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三位数连加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本节课学生要通过探索活动熟知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再次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也是本节课的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突破方法:利用学生熟知的情境,理解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估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利用学生熟知的情境,理解算理。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法:学生自主学习,培养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口算天天练
35+25= 24+36= 100+210= 250+250=
300+400= 460+240= 270+320= 430+540=
二、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在这样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是不是感到很幸福呢?可是,你们知不知道我国还有很多的儿童因为贫困而面临辍学,请看图片(贫困山区的图片),这些年龄和你们差不多的孩子,因为贫困,只能在艰苦的环境下学习,但他们依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功读书,你们说他们这种精神值不值得我们学习?你们愿意为他们做些什么呢?(引出课题),老师吧他们捐书的情况做了个统计,一起来看看吧!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表。
师说:我给大家十秒的时间仔细观察两张表,看看你能从中找出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
2、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想说些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汇报。
预设:
生1: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生2:三年级一共捐了多少本?
生3: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哪个年级捐书多一些?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与同桌交流,然后汇报。
预设:
生1:每个年级都有三个班,可以一个班一个班的对比,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一班多出来的书,比后比后两个班少的书的数量多,所以三年级多。
生2:估算一下每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生3:三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7,四年级每个班都补成100后,尾数是10,所以三年级多。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如果我们算出每个年级的本书再比较就更准确了。要解决这个问题你知道怎样列式呢?
学生尝试列算式,交流后汇报。
三年级:118+104+95。
四年级:103+109+98。
3.解决问题。
师:观察这两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揭示课题(三位数连加),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新知识。(引出课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算式:118+104+95.估算。
师:先估一估,大约有多少本?并指名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
(设计图意:让学生经历“估”的过程,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
(2)算一算(学生独立计算)
师: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算一算。
师:有同学已经算完了一种方法,试试你还能想到第二种方法吗?(学生总共想到了四种方法)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很据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3)四人小组交流。
师:请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组中介绍一下(请几名同学代表上台板演)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同学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样吗?你能看懂他们的算法吗?
(设计意图: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行探究,并在其中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4)全班汇报。
(将计算的方法按计算的方式进行分类,口算、脱式的方法请板演的同学介绍。)
师:先来看看这位同学的竖式计算,他用了几个竖式?(2个)他是怎样计算的?(先把前连个数相加,再把它们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他很巧妙的用以前的知识解决了这个问题。
师:这位同学的竖式有些不一样,他只用了(1个)竖式,这个竖式以前可没有学过,对比一下,这个竖式和前面竖式有什么不同?(三个数写成一块儿,直接三个数相加)
教师板书:
师:三个数相加,怎么计算?思考一下。
师:以各位为例,有没有同学为我们讲解一下到底该怎么计算?
(个位上8加4等于12,12加5等于17,满十进一......)
师:虽然是三个数在相加,其实计算方法是一样的。看来新的知识同样难不倒我们。
(设计意图:在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观察板演的算式,听、说计算的过程这样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深刻体会计算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用多种方法计算出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和我们的估算比较一下,是不是很接近?看来我们的估算是准确的。
(设计意图:计算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相比较,让学生体会估算的必要性,也体会估算可以验证计算的结果。)
师:到现在,这道题我们解决完了吗?对了,还应该写答语,把问题回答完整。
四、展示交流,内化提升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个问题“四年级一共捐了多少书?”
师:用今天学习的新方法算一算吧!
组织交流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将计算的方法和过程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连加的竖式计算。)
师:大家现在能确定哪个年级捐的书多吗?
五、回顾整理 拓展延伸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学会了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第四篇: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捐书活动》说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捐书活动》说课稿
说课人:王燕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上的这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中的第一课《捐书活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内容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三位数的连加计算,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安排的。学习本节课可以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充实和发展,为一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材的编排意图:
教材注重结合生活实际,用图表形式呈现三、四年级捐书情况,创设“捐书活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抓住两步计算的问题展开教学,教材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未计算前先要求学生估计哪个年级捐的多,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在强调基本算法的前提下,还渗透了估算和简算,把笔算,估算,简算巧妙地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教学三算独立的现状,同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释运用”中获取知识。
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在“数与代数”中提出的要重视学生 探究知识的过程,加强估算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法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
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4、重点、难点:
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我采用情境教学法。
本节课我创设了为灾区孩子捐书的情境,通过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估算,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猜想,探究,交流。比较每种算法的特点,突出竖式计算的优点,让学生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2)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基础和经验,在探索连加算法时,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的方式把新知纳入到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中,更有效的掌握新知识。
三、说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创设为灾区孩子捐书的情境导入新课
(2)、探究新知:
1、看一看,说一说:通过课件出示表格,让学生从中捕捉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2、想一想、做一做:估算,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正确渠道之一,教师启发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
3、算一算,汇报交流: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以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肯定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计算方法上体现出的自主选择。
4、总结算法,及注意事项:及时引导学生对新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并把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3)当堂检测:学以致用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必不可少。通过当堂检测来了解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
(4)课堂总结: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
以上就是我对这堂课教学内容的说明。由于年纪较轻,对北师大版的教材挖的也不是太透彻,现在我还在探究阶段,根据自己的理解上了这样一节可能不是太成熟的课,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还请各位老师开诚布公地提出来,帮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好的发展。
第五篇: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捐书活动说课稿
北师大小学三年级数学《捐书活动》
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上的这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中的第一课《捐书活动》。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内容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三位数的连加计算,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安排的。学习本节课可以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充实和发展,为一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学习奠定基础。2.教材的编排意图: 教材注重结合生活实际,用图表形式呈现三、四年级捐书情况,创设“捐书活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抓住两步计算的问题展开教学,教材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未计算前先要求学生估计哪个年级捐的多,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在强调基本算法的前提下,还渗透了估算和简算,把笔算,估算,简算巧妙地结合起来,改变了传统教学三算独立的现状,同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释运用”中获取知识。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在“数与代数”中提出的要重视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加强估算能力,提倡算法多样化,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法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连加法。
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4、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我采用情境教学法。
本节课我创设了为灾区孩子捐书的情境,通过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估算,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猜想,探究,交流。比较每种算法的特点,突出竖式计算的优点,让学生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2)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学生的基础和经验,在探索连加算法时,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用自己的方式把新知纳入到自己的原有认知结构中,更有效的掌握新知
识。
三、说教学流程(1)、情境导入:
创设为灾区孩子捐书的情境导入新课(2)、探究新知:
1、看一看,说一说。
通过课件出示表格,让学生从中捕捉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2、想一想、做一做。
估算,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正确渠道之一,教师启发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
3、算一算,汇报交流。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以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肯定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计算方法上体现出的自主选择。
4、总结算法,及注意事项
及时引导学生对新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并把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3)当堂检测
学以致用在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必不可少。通过当堂检测来了解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做到心中有数。(4)课堂总结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对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
以上就是我对这堂课教学内容的说明。由于年纪较轻,对北师大版的教材挖的也不是太透彻,再加上开校时学习了局里的例会精神,领导的建议是咱们不能生搬硬套原来“271”的教学模式,但也不能走以前传统教学的老路,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上出自己的特色,现在我们还在探究阶段,根据自己的理解上了这样一节可能不是太成熟的课,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还请各位老师开诚布公地提出来,供大家参考,也帮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有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