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5 01:28: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第一篇: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卢龙镇中学 肖玉芬

一、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

本节课采取用数字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方式,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既重视知识的探究,更重视学生的探究方法、探究思维、探究习惯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第五节《浮力》,是在学生学习过力、二力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来研究浮力,因此这节内容知识的综合性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原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的计算四个知识点。这一节对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思维是一个综合的尝试。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什么是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②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③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对数字实验数据的采集列表等环节的处理过程,感受研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和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分析能力。②经历了浮力产生原因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分析能力。③经历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对传统实验仪器与数字实验传感器测量物理量过程的对比,体验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带来的革命性的变化,提高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②通过实验探究过程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与能力。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会用传感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1.浮力产生的原因。2.使用数据采集器、力传感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小学自然和日常生活已经接触到有关浮力的一些现象,但学生对现象只能是表面认识,对其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知道较少,这种表面认识既是我们学习浮力的基础,同时生活现象的表面错误认识也为我们学习浮力设置了思维障碍,通过学习深层次理解正确的认识,改正生活认识中错误的理解,这也正是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必要性。

四、力传感器,长方形物体,烧杯,水,细线、浓盐水,煤油,木块、兵乓球两端有橡皮膜的小筒。

五、教法学法

1、教法

浮力产生的原因需用二力平衡和液体内部压强等知识来分析,难度很大,因此本节通过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并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数采用数字实验。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2、学法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来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因此安排下面三个重点探究问题:(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不受浮力?(2)探究浮力产生的原因。(3)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教师讲儿童智力故事:“皮球是怎样浮出树洞的?”想知道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吗?我们今天通过实验探究来共同寻找答案。

2、学习目标展示

利用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课题和学习目标,学生阅读初步体会要学习什么内容。新课的教与学

①教师演示:“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浸在水中的兵乓球上浮”,同学们注意观察现象。②提出问题:浸在水中的石块受不受浮力?③学生参与:学生动手做94页的想想做做,然后思考:你是怎样证明浸没在水中的石块也受到水的托力? 2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④教师总结归纳:由现象分析讨论得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浮力方向竖直向上;F浮=G空—F浸;浮力与浸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2)浮力产生的原因

多媒体展示探究指导。实验探究一 当小筒沿水平方向放在液体中:①两端有橡皮膜的小筒在液面下的深度有什么关系?②受到水的压强有什么关系?③受到水的压力大小和方向有什么关系?④会看到什么现象?

多媒体展示探究指导。实验探究二 当把它竖直放在水中时:①两端橡皮膜在液面的深度、受到水的压强及受压力大小有什么关系?②会有什么现象?教师指导学生实验,教师归纳总结:

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就是液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向上与向下的压力差。(小筒水平放置是:F左=F右;小筒竖直放置时:F向上﹥F向下)

4、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多媒体展示学习指导:请同学们阅读实验探究,思考并小组交流:①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②浮力的大小和这些因素可能是什么关系?③该实验需要哪些实验器材?④实验因如何进行? 多媒体展示:

1、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液体体积的关系 实验器材

力传感器,长方形物体,烧杯,水,细线

实验装置图:如右图 实验准备:

参照第三部分:单机运行平台操作说明——装载实验模板、数据采集器与软件的连接,运行单机运行平台,打开“浮

力大小的研究”实验模板。

实验步骤

(1)用细线系住物体,挂在力传感器下,测得物体重。

(2)把物体下部浸入水中,测出拉力;得到浮力。改变浸入部分多少,测出相应的浮力。

(3)让物体全部浸没,测出物体浸没在不同深度的浮力。

2、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实验目的

探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

力传感器,长方形物体,烧杯,水,浓盐水,煤油,细线 实验装置图:如右图

实验步骤

(1)让物体全部浸没到水中,测出物体受到的浮力。(2)让物体全部浸没到浓盐水中,测出物体受到的浮力。(3)让物体全部浸没到煤油中,测出物体受到的浮力。

教师指导学生实验,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归纳: “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启发学生明白“浸入液体的体积”就是“排开液体的体积”,“浸入液体的密度”就是“排开液体的密度”,那么我们可以猜想一下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排开液体的重力有关(表决)。

多媒体播放课件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学生归纳、教师总结,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F浮=G排。

5、课堂小结

学生整理实验器材,交流本节探究实验的收获和体会。再现学习目标,梳理知识。

6、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通过采取用数字实验教学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的方法,节省了时间效率高,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对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对控制变量法应用、科学探究的环节有更清晰的认识,师生互动效果好。

第二篇: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木头凳初级中学 吕耀东

一、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

本节课采取用数字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方式,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既重视知识的探究,更重视学生的探究方法、探究思维、探究习惯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浮力》,是在学生学习过力、二力平衡,密度和液体内部压强的基础上来研究浮力,因此这节内容知识的综合性强,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内容包括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原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浮力的计算四个知识点。这一节对于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科学探究思维是一个综合的尝试。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对数字实验数据的采集列表等环节的处理过程,感受研究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和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和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过程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与能力。2.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难点:设计实验并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已经接触到有关浮力的一些现象,但学生对现象只能是表面认识,对其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知道较少,这种表面认识既是我们学习浮力的基础,同时生活现象的表面错误认识也为我们学习浮力设置了思维障碍,通过学习深层次理解正确的认识,改正生活认识中错误的理解,这也正是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必要性。

四、实验器材:烧杯,水,细线、浓盐水,长方体组

五、教法学法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学习手段之一。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亲身经历探究过程,来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因此安排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六、教学过程

1、教学准备

回顾浮力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方向和产生的原因等。

2、导入新课

力有三要素,其中力的大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那么浮力的大小可能跟那些因素有关呢,浮力的大小和这些因素可能是什么关系?我们今天通过实验探究来共同寻找答案。

3、学生提出猜想

液体密度,物体质量、密度,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进入的深度等

4、明确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法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测量方法:F浮=G-F拉

5、学生根据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师审核)并进行实验 学生领取实验器材,自主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6、汇报

各小组利用投影,汇报展示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

7、归纳

学生自己总结后,教师归纳: “浮力的大小与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第三篇:《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要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次探究是基于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结合所学浮力产生原因和浮力称重测量法等知识,综合应用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以进一步巩固学生们对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利用的理解。此次探究将在学生们已经掌握科学探究基本环节的前提下展开。通过此次探究,学生们可以深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与浮力的相关概念,为今后更深入地探究这些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3、教学目标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浮力大小仅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和液体密度两个因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这奠定了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演示实验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让学生在探究物理现象的过程中不断思考、探索和发现。同时,我们还将重点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使他们能够准确地掌握实验操作技能,从而深入了解物理学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性实验的相关过程来培养学生实事求实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由于这次实验是演示实验,所以引导学生在探究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参与是设计的重点。我们需要设计一系列互动环节,让学生积极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最终,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知识并加以应用。

教师课前准备了相关器材,那么如何根据器材设计实验,是本节学生学习的难点。大班授课,如何解决演示实验的可视性问题则是教师教学的难点。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下册时,学生通过物理、生物学科的学习,已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

这节课综合应用情景引导、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猜想与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演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循序渐进地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本节课设计了三个主要的探究性实验,实验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工具

实验器材:演示用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玻璃棒、相同体积的铜铁铝块、橡皮泥、烧杯、水、鸡蛋、食盐等。

多媒体:电子白板、手机、希沃授课助手软件。

五、教学程序

(一)故事引入、提出问题

在新课开始前,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位和尚叫怀丙,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捞起了一头铁牛。现如今,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捞起万吨级的巨轮,但是,我们该如何产生如此巨大的浮力呢?浮力的大小又与哪些因素有关?通过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同学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他们积极思考和探索,调动了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引导探究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得出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我将书探究实验改为演示实验,便注重了引导学生根据现象猜想,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演示时也以请学生个别演示为主。虽没能充分培养所有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注重了对他们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为了更好的解决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性问题,我用伯架台将测力计固定,而用水杯用下向上移动将物理浸入。

猜想: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与浮力有关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猜一猜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点拨:由于物体浸在液体中,因此猜想时要从物体与液体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猜想只要合理即可。

教学说明:通过有目的的'创设情境,使同学们的猜想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避免了混乱和漫无目的的猜想,同时也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中的理念。

教师将学生的猜想归纳为: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密度)有关;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被浸入的液体密度有关。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其它(如: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设计实验方案

老师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让学生们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们需要评估自己的实验方案是否正确和可行。老师会请小组代表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案,其他小组会对其进行评议。老师会帮助补充和完善方案,最终确定实验方案。

演示实验

1、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密度有关系?

验器材:弹簧秤、大烧杯、水、体积相同的铜铁铝正方体组。

实验方法:通过在相同体积的水中分别浸泡铜、铁、铝块,探究物体密度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教师请一名同学演示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实验。

实验的要求:

a、一名同学台上演示,其余同学读数并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b、实验时要使物体浸没在水中,不要碰到容器的侧壁和底部。

c、读数时,要等弹簧秤的指针稳定后再读数。

用白板展示几组学生的记录数据与分析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出结论: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无关。

2、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器材:鸡蛋、大烧杯、水、食盐等。

实验方法:先将鸡蛋放入清水中,然后加入食盐使鸡蛋上浮,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这个结论。

教师指导,一名学生演示,其余学生观察并分析得出结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3、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是否与浸入体积有关?

实验器材:长的圆柱体、大烧杯、水、教师演示用的弹簧秤。

实验方法:用弹簧秤测出圆柱体在空气中的重力,然后将圆柱体逐步放入水中,先浸入二分之一并读出视重,然后全部浸没并读出视重。

教师提问: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吗?

由于物体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学生的认识可能会出现分歧。

当物体被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个小筒来测试它的浮力。先将小筒放在水中,再将物体放入小筒中,然后逐渐将小筒向下移动,增加深度,并读出视重量。如果物体的浮力不断增大,那么视重量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是,当小筒继续向下移动,深度增加时,视重量并没有减少,这意味着物体已经达到了它的最大浮力,不能再增加了。

教师再次提问: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吗?

经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两次实验的结果,得出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而是与其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为了更准确地描述这一现象,学生引入了「排液体积」这一概念。

4、教师视课堂时间决定是否快速演示学生提出的其它猜想。

归纳结论

师生互动,经过对四个不同的探究性实验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物体所受浮力与其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具体来说,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液体会对其施加一个向上的浮力,而这个浮力大小取决于物体所占据的体积以及液体的密度。因此,如果相同体积的物体浸入密度不同的液体中,其所受浮力也会随之改变。

(三)反馈和巩固

为什么有些物体在水中会浮起来,而有些则会沉下去?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类。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情景来解释这个现象:当我们在死海里游泳时,由于死海盐度极高,水的密度比人体的密度还要大,所以人在水中不会沉下去,反而会漂浮在水面上。而当我们在淡水河流里游泳时,由于水的密度比人体的密度小,所以人会沉到水底。另外,当我们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时,脚下感觉会变得更加轻松。这是因为水压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增加,而水的特性是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当我们的脚进入深水区时,水会顺着我们的身体向上流动,形成一种“支撑力”,使我们感觉脚下不那么碜脚。至于铁锭在水中沉底,但铸成船却可以漂在水面上,这是因为船的体积远远大于铁锭,船的重量分布比较均匀,且底部呈现曲面状,使得船的重心相对较低。因此,在水中就会受到浮力的支持,从而能够漂浮在水面上。

视课程时间决定是否白板展示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

标题: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无关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被浸入的液体密度有关;有关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无关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有关

结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与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系,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系。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要点: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探究是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合上节所学浮力产生的原因和浮力的称重测量法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并在学生已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的前提下来展开的。本探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浮力的大小仅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以及液体的密度等两个因素有关,为下一步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打好基础。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演示实验以及数据分析等方法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进一步学习如何使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性实验的相关过程来培养学生实事求实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由于实验设计的是演示实验,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在探究的各个环节中的充分参与,是设计重点。另外探究完成后最终要学生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课前准备了相关器材,那么如何根据器材设计实验,是本节学生学习的难点。大班授课,如何解决演示实验的可视性问题则是教师教学的难点。

二、学生分析

八年级下册时,学生通过物理、生物学科的学习,已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但是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浮力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

这节课综合应用情景引导、演示实验、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提出猜想与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演示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循序渐进地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本节课设计了三个主要的探究性实验,实验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工具

实验器材:演示用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玻璃棒、相同体积的铜铁铝块、橡皮泥、烧杯、水、鸡蛋、食盐等。

多媒体:电子白板、手机、希沃授课助手软件。

五、教学程序

(一)故事引入、提出问题

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用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故事引入当今捞万吨巨轮的技术,引出要怎样才能产生如此巨大的浮力?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以问题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引导探究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这节课主要采用实验的方法得出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由于班额大,器材不足,我将书探究实验改为演示实验,便注重了引导学生根据现象猜想,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演示时也以请学生个别演示为主。虽没能充分培养所有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注重了对他们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为了更好的解决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性问题,我用伯架台将测力计固定,而用水杯用下向上移动将物理浸入。为了解决大班额演示实验可视性不好的问题,我利用手机结合白板放大投影,使远处的同学出能更好的参与观察。

猜想: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与浮力有关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猜一猜浮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点拨:由于物体浸在液体中,因此猜想时要从物体与液体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猜想只要合理即可。

教学说明:通过有目的的创设情境,使同学们的猜想具有一定的方向性,避免了混乱和漫无目的的猜想,同时也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中的理念。

教师将学生的猜想归纳为: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密度)有关;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被浸入的液体密度有关。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其它(如: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展示准备的器材,学生根据器材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实验方案的正确性与可行性。教师请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实验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评议。老师帮助补充和完善,最后确定实验方案。

演示实验

1、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密度有关系?

验器材:弹簧秤、大烧杯、水、体积相同的铜铁铝正方体组。

实验方法: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分别将铜铁铝块浸没在水中,探究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的质量(密度)有关?

教师请一名同学演示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实验。

实验的要求:

a.一名同学台上演示,其余同学读数并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b.实验时要使物体浸没在水中,不要碰到容器的侧壁和底部。

c.读数时,要等弹簧秤的指针稳定后再读数。

用白板展示几组学生的记录数据与分析结果,分析实验数据后得出结论: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无关。

2、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实验器材:鸡蛋、大烧杯、水、食盐等。

实验方法:先将鸡蛋放入清水中,然后加入食盐使鸡蛋上浮,可以得出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这个结论。

教师指导,一名学生演示,其余学生观察并分析得出结论: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有关。

3、浮力的大小是否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是否与浸入体积有关?

实验器材:长的.圆柱体、大烧杯、水、教师演示用的弹簧秤。

实验方法:用弹簧秤测出圆柱体在空气中的重力,然后将圆柱体逐步放入水中,先浸入二分之一并读出视重,然后全部浸没并读出视重。

教师提问: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吗?

由于物体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学生的认识可能会出现分歧。

这时在保持浸没的状态下,将小筒继续向下移动,使深度增加,读出视重,发现视重并未减小,也即浮力不再增大。

教师再次提问: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两次实验的结果,结论是: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无关,而是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并就此引入排液体积这一概念。

4、教师视课堂时间决定是否快速演示学生提出的其它猜想。

归纳结论

师生互动,对以上四个探究性实验的结果进行综合归纳,并由此获得结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与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系,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系。

(三)反馈和巩固

解释猜想时设置的情景:为什么人在死海里不沉,在河里会下沉?为什么人从浅水区走向深水区,脚下感觉没那么碜脚?为什么铁锭在水中沉底,但铸成船却可以漂在水面上?

视课程时间决定是否白板展示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

标题:浮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无关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被浸入的液体密度有关;有关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无关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有关

………………

结论:物体所受浮力的大与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系,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系。

第四篇:北师大版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案(最终版)

教案示例

第五节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要求: 1.知道浮力的概念. 2.理解物体浮沉条件. 3.掌握浮力的实质、方向.

4.能正确运用浮力的实质、物体浮沉条件求浮力. 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浮力的概念及其实质.

(2)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正确运用“压力差”和物体的浮沉条件求浮力. 教学模式:

实验、设问、讲解、练习教学时间:1课时.

实物及实验器材:

(1)投影仪一台,透明胶片数张.要求把板书、练习题课前写在胶片上,以减小课堂上书写时间.

(2)演示弹簧秤一把.

(3)500毫升烧杯三个,分别装400毫升的清水、饱和食盐水、酒精.(4)乒乓球2个,其中一个装细砂,用作悬浮演示.(5)边长为5cm的立方体红砖一块.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师:为什么船、木块能浮在水面上? 生:船、木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师:沉在水底的石块有没有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生:部分回答有,部分回答没有.

教师演示课本图8-27实验,回答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这个“向上托的力”就是本节课所讲的浮力.

二、讲授新课

1.什么叫浮力?(板书)

(1)先演示石块放在清水中,让学生知道石块受到水向上托的力.

(2)然后把石块放在饱和的食盐水溶液里,说明石块也受到盐水向上托的力.

(3)最后把石块放在酒精里,让学生进一步知道,石块放在酒精中时,同样也受到酒精向上托的力.

师:从上述的实验,请同学们说出什么是浮力?

生: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

师:物体在空气里有没有受到向上托的力?氢气球脱手后为何会上升? 生:物体在空气里同样受到向上托的力,所以氢气球脱手后会上升. 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板书)

2、用实验引动学生

第一、用弹簧秤和细线系着体积相同的规则的铁块,不规则的石块,干木块等,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的示数减小;在水中游泳时感觉水有向上的托力等感性认识出发,逐个进行分析,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浸在水中物体要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从而纠正“轻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上浮的,所以受到浮力的作用;重的物体在液体中总是下沉的,因此不受浮力作用”的错误观点.

第二、通过演示规则铁块和不规则的石块随着浸入水中体积的增大,弹簧秤的增数减小──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后,深度增加时弹簧秤示数不变──说明“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在任何深度的浮力都相等”这一本质联系,从而摒弃那种“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深度成正比”的错误认识. 第三、通过观察铁块和石块浸入水中后弹簧秤示数减小相同这一现象,使学生初步认识:“体积相同的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相同”这一本质联系,摒弃那种“浸没入水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质量、密度、形状等有关”的错误认识.

第四、通过观察木块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弹簧秤的示数为零的现象,使学生了解: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

第五、在以上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P144“一个边长为L的正方体,浸没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上表面在液体下面h1米处,如图正方体上表面和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是多大?方向怎样?”再加上“上下表面的压力差是多少?”的计算分析,初步认识浮力等于“液体作用在物体上下表面压力差,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这一本质联系,从而摒弃那种只有物质在液体中上浮时才有浮力的错误认识.

第六、通过演示阿基米德原理实验和上述计算所得到的浮力:F浮=水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pg(h1+L)·L2-pgh1L2=pgL3=pgV=pg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V排=V).从实验和推导两方面进一步认识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一本质联系,摒弃了那种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的模糊认识.

由于气体具有同液体相同的性质,而气体的密度很小,气体对于体积不大的物体作用的浮力,通常小到难以觉察的程度,但热气球能载几吨重的物体上天,说明气体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也能产生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同样适用于气体.

把上述由个别现象所得出的知识加以综合并进行抽象和概括就能得到“浮力”的概念和“阿基米德原理”.

在物理教学中,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抽象时,必须有意识地突出本质,摒弃非本质,这是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关键.

第五篇:影响浮力的因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第一节 《 浮力》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入手,使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领略大自然的美妙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为了防止学生片面的认为只有浮在液体表面的物体才受浮力,我让学生自己探究 “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有浮力?”这一问题,从而进一步探究有关浮力的规律,及测浮力的方法,更是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学生理解了浮力的概念以后,接着提出液体对浸在水中的物体为什么会产生浮力呢?这样层层深入,由表及里,把学生的认识由现象引入本质。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考虑到初中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不善于进行理念分析的特点,我设计了浮力原因演示器的教具。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课的重点,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我首先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浮力的定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猜想出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多少、浸入的深度、液体密度、物体的大小(即体积)、体积、形状、密度等有关系,并要求学生说出猜想的依据。将学生提出的猜想列成一个表写在小黑板上。猜想以后,接下来该用实验验证。由于浮力可能与这么多因素有关,研究时采用“控制变量法”。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变量进行整合:物体的质量、密度和体积三个量是相关量,只要其中两个量确定,第三个量也就确定了,所以三个量当中只要研究物体的密度、体积两个量就行了。另外,关于浮力跟物体体积的关系,教师单独演示:同种材料体积不同的两个物体,并不是体积越大,浮力越大。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将“物体体积”这个量变更为“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浮力大小的因素,有效地渗透了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满足学生的求知、参与、成功、交流和自尊的需要,学生思维贯串穿整个过程,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能够测量浮力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经历探索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过程;

③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④练习使用探究实验常用的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学难点】 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具学具】

教师教具:多媒体课件、自制浮力原理演示仪、弹簧秤、大烧杯、大小不同的石块、木块、大量筒、乒乓

学生学具:弹簧秤、石块、等体积的铜块、铝块、大小两杯水、酒精、橡皮泥。

二、设计程序

1、复习旧知,铺平道路

由于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为分散难点,所以组织学生复习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为后面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作好铺垫。

2、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师:展示图片:种种浮力(冰山、木头、木船、死海上漂浮的人)。

问:木头等为什么能够浮起来?

再问:木头这些“轻”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那么石头、钢铁这些:“重”物体在水中是否受到浮力呢?能不能用一些实验加以证明呢?

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如何证明“重”物体在水中也受到浮力 师问: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

演示:师用深水槽演示,学生观察到水中拉住乒乓球的细线方向是竖起向上的。

小结:

再用弹簧秤演示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最后分析得出浮力的定义。[板书]: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板书]:浮力方向是竖起向上的。

3、讲解分析,测量浮力

从上面的实验中,你能否想到测量浮力的方法? 生:F浮=G-G液 F浮=G-G液。

师画出力的示意图进行分析;因为石块静止,所以G液+F=G,故F浮=G—G液。

举例练习,及时巩固

知道了浮力产生的原因和浮力的概念,怎么能知道浮力的大小呢?

4、出示目标,方向定位:

课件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习有明确的方向。

5、观察启发,突破难点

学生理解了浮力的概念以后,接着提出液体对浸在水中的物体为什么会产生浮力呢?这样层层深入,由表及里,把学生的认识由现象引入本质。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本节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考虑到初中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不善于进行理念分析的特点,我设计如图1的教具,并设计了3个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a)液体会对物体的六个面产生什么?

b)液体对物体左右两面的压强有何关系?为什么?压力呢? c)液体对正方体上、下表面的压强有何关系?为什么?压力呢? 要求学生小组内讨论,并画出力的示意图,然后全班交流。

师出示教具图1(将250克矿泉水瓶截去两端,再在两端各用胶水粘上一个压强计制成)将它水平地浸没到水中,生观察两个压强计的U型管液面相平。讨论结束时老师指出前后两面受力情况与此相似。

师接着演示上、下两面压强,让学生观察,证实学生的结论。[板书]3.浮力产生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即F浮=F上-F下

师强调:浮力本质是液体对物体六个面压力的合力,是等效代替的关系,所以在画力的示意图的时候,考虑了浮力,就不能再考虑压力了。

举例练习,及时巩固(注意举底部密合的情况)

6、猜想设计,培养能力

经验告诉我们,液体对物体的浮力有大有小,那么影响浮力大小的 因素有哪些呢?

对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我首先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浮力的定义和浮力产生的原因猜想出浮力大小可能与液体的多少、浸入的深度、液体密度、物体的大小(即体积)、体积、形状、密度等有关系,并要求学生说出猜想的依据。将学生提出的猜想列成一个表写在小黑板上。猜想以后,接下来该用实验验证。由于浮力可能与这么多因素有关,研究时采用“控制变量法”。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变量进行整合:物体的质量、密度和体积三个量是相关量,只要其中两个量确定,第三个量也就确定了,所以三个量当中只要研究物体的密度、体积两个量就行了。

另外,关于浮力跟物体体积的关系,教师单独演示:同种材料体积不同的两个物体,并不是体积越大,浮力越大。通过教师的演示,让学生将“物体体积”这个量变更为“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回指导。全班交流实验方案,小组补充,教师完善。

启发学生利用桌上器材设计出用改变橡皮泥形状来研究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用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铝块来研究浮力和物体大小、密度的关系。估记学生在研究浮力与物体体积关系时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这时教师再加深演示用大小不同的两个石块浸入水中相同的体积,产生的浮力相同,再适当点拨让学生明白“浮力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这一正确结论。

7、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各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各小组在全班交流实验数据和结论

8、结论评估,得出真理

关于浮力跟浸入深度的关系,学生的结论是:当物体没有完全浸入液体中时,浸入深度越大,浮力越大,当物体完全浸入浸入液体中后,浮力就与浸入深度无关。教师讲解:当未完全浸入时,浸入深度增加,浮力增大,此时本质上是V排在增加;当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后,深度增加,浮力不变,此时本质上是因为V排不变,所以浸入深度并不能一一对应地影响浮力大小。故此,我们应该剔除掉“深度”这一因素,只考虑V排这一因素。

结论:浮力大小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9、课堂小结:请学生小结本课学到的知识。

10、反馈矫正

为了检查学生目标达成情况,设计了如下的题目:

1、(1)浮力的方向有时是向下的。()

2、(1)铁块在水中下沉,所以不受浮力。()

3、(1)下列跟浮力产生原因无关的是:()A、液体受到重力 B、液体内部有压强

c、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 D、物体比较轻。

4(1)一皮球浮在水面,受到的浮力是1 5牛,则下表面受到的压力是:()

A,ON B.、1 0N C、15N 5(2)物重8N,挂在弹簧秤上浸入煤油中,浮力是1.5N,弹簧秤读数是:()A, 1.5N B.6.5N C.8N D.9.-5N

6、(1)下列哪些情况‘下,浮力不同:()A、等体积的木块和铁块浸没在水中: B、把一个浸没在水中的铁球压成铁饼; C、潜水艇淹没完后继续下潜:

D、把一个石块先后浸没在水中和盐水中; E、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铁块都浸没到水中。

7、巩固目标:(1)将一块蜡烛粘在杯子底部,再在杯内盛满水,将蜡烛淹

没。问蜡烛是否受到浮力?(2)假如地球上的重力突然消失,浸在水中的物体

还受浮力吗?

(3)书上P142 5。

三、板书设计

第一节 浮力

一、定义: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

五、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物

向上的力叫浮力。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液体密度

一、方向:竖直向上

三、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上下 表面的压力差就是浮力。F浮=F下一F上(是压力的合力)

四、浮力的测量:F浮=G-G1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完后,自我感觉还好,主要是从学生学习效果来看的。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全班所有学生都投入了学习活动,都动手做了实验,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实验现象,都有新的发现,都能提出有一定质量的问题。学生发言积极,都能围绕学习内容进行思考,表现出发现的兴奋和成功的喜悦。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很多教学目标都较好的达到了,学生能够知道各种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水的浮力,培养了发现问题的能力,部分同学具有了对实验结论进行验证的意识,很多同学受到了验证实验结论的熏陶,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在发展。叫人兴奋的是,学生对实验研究的兴趣得到了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使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事物的发展变化,应用知识的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本堂课的教学还没能做到关注全体学生的思维发展状态,对学生思维发展的训练还不够到位。

下载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浮力大小的探究》教学设计思路(模版)

    《浮力大小的探究》教学设计思路 学生在进行“浮力大小的探究”之前已经知道了“浮体和浮力”、“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弹簧秤在空气里称物体和浸在液体里......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学设计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在学生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过程的基础上,教师按学科逻辑,通过引导学生自行设计进行“环境因素对......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教学设计方案五篇范文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和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同时还与温度有关。2、过程与方法......

    教师招聘考试《探究浮力的大小》教学设计[定稿]

    教师考试交流群:367598250 微信号:sxjsks 教师招聘考试《探究浮力的大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从生活和实验中知道浸入液体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浮......

    1决定电阻大小因素探究式教学设计

    1 “决定导体电阻的因素”探究式 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第一中学 乐水仙(中教一级) 教材依据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二册第七章。 教学流程 教学......

    第1课时 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阿基米德原理(范文模版)

    第二节 阿基米德原理 第1课时 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及表达式. 二、过程与方......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教学设计 广东省汕头市第六中学 陈嘉莹 1 教学设计理念 本教学内容需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酶的发现和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第二课时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大小的因素.

    影响金属材料疲劳强度大小的因素 由于疲劳断裂通常是从机件最薄弱的部位或外部缺陷所造成的应力集中处发生, 因此疲劳断 裂对许多因素很敏感,例如,循环应力特性、环境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