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课例

时间:2019-05-15 01:14: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石潭记》教学课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石潭记》教学课例》。

第一篇:《小石潭记》教学课例

《小石潭记》教学课例范文

一、导入新课

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同学们猜猜看,这位作家是谁?(生答:柳宗元)。俗话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作者幽美的景物描写,我们能发现他内心的隐秘世界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柳宗元的一篇写景记游的散文

《小石潭记

》(板书课题)

怎样学习这篇游记散文呢?我们分三步来进行:

1、整体感知,2、探讨研究,3、课外拓展。

下面我们分步来学习。

二、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

要求背诵,现在我先背诵给同学们听一听,大家看着课文,一边听,一边整体感受课文内容。请同学思考一个问题,这篇意蕴深厚的山水游记散文,作者是怎样在景物描写中抒发自我的复杂感情的?

1、示范背诵课文。

2、让学生提出预习中碰到的问题,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3、齐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作者隐藏在景物描写中的复杂感情。

4、多媒体显示整体感知基础题针对性训练。

⑴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为 kān()俶()尔远逝 往来 xī()忽

yí()然不动 参()差()披拂 / 8

悄怆()幽 suì()

⑵ 解释加点的字:

伐竹取道___________ 蒙络摇缀___________

斗折蛇行___________ 凄神寒骨___________

⑶ 填空:

作者是按_________________来叙写的,从发现石潭一直到离去,先闻____________,后见_________。写潭中的景物,先近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远望_________,最后写气氛,抒发感情,流露出作者在政治上受贬后忧伤的心境。

好!我们对这篇游记的思路内容基本清楚,第一个学习环节“整体感知”到这里结束,下面进行第二个环节的学习──探讨研究。

三、探讨研究

这篇文章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我们重点探究两个问题:第一,课文中人(作者)与自然(游鱼、小石潭)的关系,第二、从写作角度进行亮点探究。

1、人(作者)与自然(游鱼、小石潭)的关系: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在描绘自然景物时,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学们围绕下面几个问题讨论,弄清人与自然的关系。(学生讨论、交流,共同归纳答案)

⑴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关系?

写鱼的数量、形态(静、动)可以看得清,看是写鱼,实是写水的澄澈透明。游鱼与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⑵ 游鱼跟人有什么关系?

写游鱼“似与游者相乐”实是写人看到游鱼而乐,从中我们可以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文中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值得我们揣摩。

⑶ 写潭四周环境的凄清与人有什么关系?

写环境的凄清透露出作者的抑郁忧伤之情。

(说明:问题下面的文字只是参考答案,在教学中宜引导学生在他们的生活经验

之上自主建构,千万不要用这些作为唯一的标准去规范学生的思想。)

小结: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文中的景物描写渗透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怀。你看,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虽充/ 8 满了生机──“闻水声,如鸣佩环”,但却无人赏识,四周被竹树围抱,其幽清无闻与作者的遭遇是多么相像啊!作者离开国都长安来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习惯。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为了摆脱郁闷心情。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总之,小石潭景物的幽静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2、研究性学习:

亮点探究:

⑴ 关于写景的角度:课文写水、写木、写石、写鱼……细腻生动,得益于作者多角度的描写。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讨论作者从哪些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美景的?(分组讨论,然后回答交流)

① 绘声:

如“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为比喻绘声。作者以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来喻指水声,写出了流水的清脆悦耳。

② 绘色:

如“青树翠蔓”,是采用近义的色彩词直接着色。“ 青”与“翠”皆有“绿”意,交互使用,避免重复,表现了树木的青翠葱郁。

③ 绘形:

如“全石以为底……为岩”,是绘石形,或整或零、或高或低、或仄或平,多姿多态;再如“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是绘木形,或盖或绕、或摇或连、或长或短,变化万千;又如“斗折蛇行”是绘水形,“犬牙差互”是绘岸形,曲曲折折,交互错杂,形象生动。

④ 绘影:

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绘鱼影。石底光洁完整,水体清澈透亮,日光艳丽明朗,鱼影便越发鲜灵滋润。

⑤ 绘神:

如“似与游者相乐”,绘出了游鱼自由闲适的神韵。

⑵ 探究关于情感的启示:

课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我们体会作者的情感,可抓住文中的暗示,即两“乐”关情,一“清”明心。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加以体会。(讨论、交流)

两“乐”是指课文开篇的“心乐之”及第2段的“似与游者相乐,”两“乐”体现了作者观赏小石潭的奇景奇趣后暂时的轻松与快慰。一“清”是指课文第4段的“以其境过清”,一“清”表现了环境的凄清给作者心情带来的幽凉。

好!探讨研究就到此结束。下面我们进行第三个步骤的学习──课外拓展。

四、课外拓展 / 8

1、课文与生活拓展:

“人与自然”是永恒的话题。古诗

中的很多优美的自然环境让身处现代破坏污染严重的我们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假如现在小石潭所在的政府要开发小石潭为旅游区,从环保的角度让你给他们提建议,你的建议是什么?请写下来。

(分析:此题与现实联系较密切,可以联系你所到过的风景区,回忆他们的环保措施并参与提出建议。如:制定有关的措施,尽量不破坏自然环境;尽可能少地建筑人为景观及辅助设施;导游词中加入对环保的提醒;设计环保的广告词……)

2、写作拓展训练:

学习本文借景抒情的方法,写一段描写景色的话,将感情渗透其中。(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教完《小石潭记》,我的感受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兴趣盎然,思维活跃,一反以往学文言文被动、沉闷的课堂气氛,收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反思这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重视。

1、选好角度,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在我们这些山区学校,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普遍认为文言文难学,没意思,甚至认为不使学,导致学生的文言积累少。文言文教学,过去多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代替学生的感悟阅读,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教《小石潭记》选择了这样一个教学角度;把对课文的阅读感悟与作者的心路历程、情感结合起来。在教学中,紧紧围绕着“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欣赏主线,把课堂设计为“整体感知──探计研究──课外拓展”三个步骤。每个步骤,都让学生自主参与,以情感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文言文学习与现代写作结合起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2、解读文本,突出重点:

《小石潭记》这篇文章值得探究欣赏的内容很多。我在处理教材,解读文本的时候,抓住两个关键的地方,突出其重点:一是幽美的景物描写中渗透着作者复杂的感受和情怀。这是文章突出的文学成就之所在,是大家的欣赏点,也涉及文章的主题。教《小石潭记》就必须讲清这一点。二是课文的亮点探究,(人与/ 8 自然的关系,多角度的写景)在教学这两个重点内容的时候,我采取了欣赏与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在欣赏中探究,在探究中欣赏。欣赏中,我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结合作者的身世、经历欣赏文章,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提起欣赏的审美情趣。另外,我将对文言文的学习与学生的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和好处。

3、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在课堂上,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这堂课,我改变了以往教师讲解学生听的方式,在学习形式上我设计了“诵读式感悟”,“亮点探究式欣赏”和“独立式仿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互相交流中轻松学习,学有所得。在这堂课中,让我感到意外惊喜的是,学生对学文言文有了感觉,来了兴趣,尤其是在相互讨论、切磋、共同探究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精神充分展示,让老师们刮目相看。

当然,教无定法,我在这课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欢迎批评指正。/ 8 / 8 / 8 / 8

第二篇:小石潭记说课

《小石潭记》优质课竞赛说课稿

语文新课程资源网——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的资源仓库 各位评委、老师: 早上好!

我是新登镇中学的王金华。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石潭记》,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单元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的设定 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本篇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3、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

4、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

本文个别语句晦涩,词语活用现象较多,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因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由于年代久远,加之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教学方法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课前资料交流、开放式讨论、提问法、练习法等。教学对象分析

(一)学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人数均在55人以上,且学生语文素质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而另一部分学生则习惯于在课堂上保持言语沉默,甚至思维 “休眠”,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成就感尤为重要。

(二)学法指导: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并能在课后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与作者同游、与作者对话,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写作能力;

4、人人都来当导游,写写导游词并与同学、老师交流,提高写作、口语表达能力。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给生字注音;

2、对照课文注释

与工具书,口头翻译课文,读懂课文大意;并整理出预习中解决不了的疑难字词;

3、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柳宗元与《小石潭记》的资料。

对于文言文阅读,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之所以布置这样的预习题目,它的好处在于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伴随着一曲《高山流水》展现一组充满大自然魅力的山间图片,教师缓缓导入,随之课件展示课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导入语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1、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

2、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内容作补充(用多媒体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记”以及写作的背景);如果学生交流能较好地完成这一环节,教师补充省略。

我设计这一环节,为下面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了铺垫。

(三)、走入《小石潭记》

1、朗读课文

1)请一名学生朗读,教师组织学生听读、评议,教师最后总结; 2)范读,教师放伴有音乐的朗读录音并给予听读要求; 3)学生齐读,然后男女学生朗读比赛。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1)小组交流、疏通文意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每人一段,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2)集体质疑

学生提出疑问,由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进行归类板书。(课件展示板书)新课标要求学生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设计这两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

第三篇:《小石潭记》说课

小石潭记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石潭记》,作者是柳宗元。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首先说一下我对教材的理解。

《小石潭记》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单元所选大多是古代游记或者名胜记,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新课标要求,中学生要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并强调,初中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根据这一要求,我将本文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2.学习细致描写景物的方法,和借景抒情的写法。3.体会小石潭的优美景色,把握作者情感上的变化。基于以上目标,我确定目标二为教学重点,目标三为教学难点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领者、参与者。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诵读法 2练习法3.情景教学法。以此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为了真正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之目的,本节课我将注重以下学法指导

1、朗读法:

2、勾画圈点法:

3、讨论点拨法 下面我将重点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导入新课:

伴随着一曲《高山流水》展现一组充满大自然魅力的山间图片,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使学生很好的融入到课堂中来。并适时引出下面的导语,拉进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美丽的大自然是改变我们心境的最好的地方。如果我们感觉身体有些疲惫,如果我们感觉心情有些烦闷,那不妨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就到永州的小石潭去看一看,去看看作者又在那里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二)示范背诵

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并故意读错某个词,请学生给老师挑毛病,欢迎学生与教师竞争。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听读上,从而激起学生当堂背诵的兴趣与信心。

(三)学生诵读

所谓“三分文章七分读”。诵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跟读、唱读、小组读等多种形式,读时注意停顿与节奏,从而以读带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5分钟内至少读两遍。

(四)学生背诵 学生在经过反复的听读与诵读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即时背诵。随后采取游戏,接龙背诵,以检验背诵成果。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便于短时记忆的发生与巩固。

(五)学生翻译

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相互学习,我根据系统论“整体要素质之和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引导学生在疏通文意时,记住“通达雅”的原则,掌握 “删留补换调” 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两人一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一对一,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助学习,教师适时做出指导与总结。

例如:

1、“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此处“斗”字和“蛇”均为名词用作状语,译为“像北斗七星一样”“像蛇爬行一样”。因而,此句便可译为: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便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这样便遵守了“信”和“雅”的原则,使内容更生动、形象。

再者,例如

2、“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此处译为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漂摇。此处运用了“补”的翻译方法,将主语树枝藤蔓译了出来,使句子更加完整。

(六)思考阅读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本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景的?

答案明确:作者先写见小石潭,再写潭中景物与小潭源流,最后写了谭中的气氛。层层递进,水到渠成地将小石潭的秀丽景色描绘了出来。

接着,再请同学们思考:一切景语皆情语,面对如此优美景色,作者却是如此感伤,文中的哪一句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呢?

答案明确:作者寓情于景,贬官至此,心情低落,一句: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便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表露无遗。

(七)练习设计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应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设计了以下的课堂练习:

1、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写景的优美文字,找出欣赏点,讲明为什么?

例如:近岸,卷石底以出,为砥、为屿、为嵁、为岩。砥、屿、嵁、岩,形态各异,写出了谭的奇特可爱。

2、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发挥想象,设计一段导游词,以引起游客的兴致。

通过以上的练习,学生既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又获得了及时的反馈,从而有效的达到了师生之间教学相长。

第四篇:小石潭记 微课教学设计

26《小石潭记》

一、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唐宋八大家都是谁吗?请说一说。你了解柳宗元这个人吗

二、预习检查

1.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及课文诵读情况。

三、初读感悟

1.读课文,用我觉得小石潭很 ,说说你对小石潭的感受 2.请结合注释或利用工具书用现代汉语梳理文章的内容。

3.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发现小潭——潭中景物—— 小潭源流 —— 潭中气氛

四、讨论研究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闻声—见形)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这种记叙叫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

3.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 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

4.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5.潭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明确:清澄。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描写潭水,是一种形象化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景的方法叫侧面描写

6.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非 1

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鱼儿似乎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

7.第三自然段描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8.第四自然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建社会中进步文人的痛苦心情。

9.这篇游记是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因为被贬谪,作者的心情常常是忧伤悲凉,欲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这种情感,从文中哪句可以看得出来?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0.课文写景中融入感情,文章先写什么?后又写什么?。观鱼时——“似与游者相乐”(愉悦心情)

观鱼后——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抑郁幽伤的心情)

五、拓展延伸

1.读了课文,小石潭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2.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会有什么感觉?

六、达标检测

七、作业 背诵并默写全文。

第五篇:小石潭记评课稿

篇一:小石潭记说课稿——市一等奖

《小石潭记》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抛砖引玉,一右激起千层浪之

小石潭记”,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

与反思等六个方面来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教材

第六单元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记》是第一

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

意渲染它幽深冷寂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凄苦悲凉的

实则写心,是一篇难得的情景交融的佳作。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

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诵

识地在积累、感悟、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等要

教学和课文自身的特点,我确定本课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为:积累常

养学生抓住景物特点,借景抒情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为学习自

学习方式;情感态度目标为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凄苦悲凉的心境。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现象较多,个别语句较难理解,我将积累文言词汇作为教学重

情达意上较为含蓄,八年级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定难度,因此将理

思想感情作为教学难点。

学法

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诵读法、情境激励法,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是柳宗元的著潭的各种景物,着心境。形似写景,意在让学生学习名美情趣,激发学生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读古代诗词,有意求,结合本单元的见的文言词语,培主、合作、探究的体会小石潭的优美由于本文词语活用点。又因本文在表解作者寄情山水的下面我说一说教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 提问法,归纳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来实施教学。

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和分析理解能力,但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致不

很浓厚,将学生分成六组,引导学生读、讲、练、演、写、说,通过合作学习竞赛,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学习目的。

计划用两课时完成,并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下面我将具体介绍我的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二是小组合作,研读课文;

三是布置作业,拓展课文。

在导入部分,我先播放一曲《高山流水》,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组充满自然

魅力的山间图片,再激情导入,随着展示课题。我的导语设计是这样的:同学们,“山

川之美,古来共谈。”我们曾跟随郦道元领略过《三峡》雄伟壮丽的自然风光,也曾

踏着吴均的脚步走近过富春江奇特秀美的山山水水,今天,我们将跟随唐代文学家柳

宗元一起去游览清幽秀美的小石潭。

通过图片、音乐、教师的示范,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

离,进而导入新课。

下面我将重点阐述第二部分:小组合作,研读课文。共分为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师生同台我来读

我们知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

课标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五种朗读形式(1)指名学生读;(2)教师配音范读;(3)

去掉标点个人抢读:(4)小组赛读:(5)生配音读。师生配音诵读时,徐徐播放音乐、图片,把学生引入美好的情境,让学生逐步达到读准、读畅、读懂、读美。这样让

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文意,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

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环节:巧学名家我来讲,有三个步骤:

1、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2、小组合作,疏通文意。

3、巧学名家,主持讲坛

播放《百家讲坛》中主讲“小石潭记”的部分片段。让学生了解柳宗元及写作背

景。这样,为理解作者的想感情作了铺垫。

随后小组合作学习,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圈点勾画出疑难词句,小组内质疑,记录不能解决的难题,全班讨论。教师点拨,强调重点字词句。

学生结合课文、联系作者常识,模仿北师大教授康震,主持“百家讲坛”,准

备主讲。小组代表上台主各讲一代表上台主各讲一个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

的代表进行点评。

通过这个环节,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积累文言词汇,提高了学生

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进而突出了教学重点。学生在老师和名家的共同带领下,既避免了枯燥的对译,上台主讲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的

口语交际能力。

第三环节是落实基础我来练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我用屏幕出示一组含有字词句、课文内容理解方面的练习,当堂检测。生快速完成后,教师点评。通过练习落实基础知识。又获得了教学反馈,为下节课的教学实施提供了

依据。

第四环节是导游设计我来演:分三步来实施:

1)①设计一条旅游线路;投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①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

顺序写的?试着设计一条旅游线路。

②给景点取名;设问: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写的?结合景物特点给景点取一个名字,(教师提示可以用亭、台、廊、馆、阁等来命名)

③展示导游。自主阅读,在学习小组内展开交流,准备上台展示导游。学生一行五六人,穿过篁竹林,进入奇石馆,经过翠蔓廊,到达观鱼台,坐望溪亭间,欣赏幽竹潭,每名学生生负责一个景点,组合作,充分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上台展示游览过程。

展示活动结束,师生对各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移步换景、借景抒情的写法。设计旅游

线路,让学生理清写景顺序,给景点取名引导学生把握景物特点,展示导游,再次加

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受小石潭的幽静美好,促进学生大胆地进行口头表达,既引

发了学生的兴致,又锻炼了学生思维。

第五个环节是体验情感我会写:

新课标要求学生“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

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因此,我创设了两个情境:(1)

如果你是柳宗元,写一段自己的内心独白。指导学生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抓住文中

的语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来谈。(2)如果你就在他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呢?同桌两人分别完成一个情境,两两交流。

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通过对内容的分

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样就突破文章的难点。

第六个环节是归纳感悟我会说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从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设计了三问:这

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方法,受到哪些启发?

1、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做总结发言。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巩固所学。

以上六个环节,教师始终要对各个小组的学习表现做评价,以评价推动课堂教 学的有序进行。

第三部分:布置作业,拓展课文

记诵积累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故设计第一题作业:根据写作思路背诵课文:

由于学生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比较本文与《与朱元思书》《三峡》的异同。设计第二题,通过比较阅读,更透彻地理解课文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

力。

下面我来说说板书设计

各位老师请看:

水------清

景 石──奇 情 凄神寒骨

树──美 悄怆幽邃

鱼──乐

板书是在学生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写出,有课文内容,也有作者的思想感情,突出

了教学的重难点,给学生鲜明,直观的印象。

六、说设计反思

我的教学设计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作用,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竞赛的方式,抛出“读、讲、演、练、说、写”之砖,引来学

生“学会、会学、乐学”之玉,让学生在创造性学习的浪花中,欣赏、感悟语文之“雅”,让自然之美在他们的心中演化成一幅幅巧夺天工,富含人文色彩的美丽画卷!篇二:《小石潭记》说课稿

《小石潭记》说课教案设计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小石潭记》,它是苏教版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

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识,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学习抓住景物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文个别语句晦涩,词语活用现象较多,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一大障碍,因而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是本课的重点;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其中抓住景物特点,用特写镜头写景状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写作特色又应是本文学习的另一个重点。

本文语言表达含蓄,寓意深刻,对八年级学生来说,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应是学习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与学法指导

文言文的教学朗读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务,今天我说的这一课时主要采用诵读法、质疑法和讨论法。具体实施将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伴随着一曲《高山流水》展现一幅图片要求学生看图猜诗,随之教师交互白板展示答案《江雪》,由此引出柳宗元以及本篇《小石潭记》。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小游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白板的音频以及图片插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此环节与后文体会文本感情有密切关联。

(二)、走入《小石潭记》

1、朗读课文

请学生朗读。教师白板出示课文,要求学生读准老师标注出来的字的音,并将课文读流畅。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白板的文本展示可以客观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冲击,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更好地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1)小组交流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预学案中实词虚词的理解练习,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到其他组去讨教,也可问老师。

2)班级交流

教师进行归类实词虚词归类。(白板展示板书)

新课标要求学生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设计这两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基础上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教师在学生前置学习的基础之上进行归纳总结。白板显示教师归纳的板书可以让教学环节更紧凑,课堂效率更高。

(三)与柳宗元同游

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

1)白板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移步换景)

②你能说出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潭_小____ 水__清___ 岸__曲___ 境___清___ ③作者用什么办法把这些特点写得让你过目不忘?

白板演示提示文句: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未见其潭,先闻其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侧面描写)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侧面描写 拟人手法 动静结合)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比喻手法)

其岸势犬牙差互,(比喻手法)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融情于景)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适时点拨。

设计意图: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达到美育的目的。而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引导总结,又充分体现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

(四)体会文本

1、教师出示删改版的《小石潭记》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点评。班级交流讨论结果。

补充“记”。学生可以展示自己预习时搜集的知识信息。

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

教师白板出示文字引导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情景交融这个手法的运用。“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人间词话》

寓情于景

即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可以避免直白的感情渲泻,显得委婉、含蓄。

2、试着从文中找出哪里是“有我之境”哪里是“无我之境” 作者又是怎样将自己的情感渗透在对景物的细致描写刻画之中的?

(思考

讨论 交流)

3、诵读课文

白板插入配乐朗诵,学生跟读。

(五)与柳宗元对话

1、学生根据预学案的任务要求,交流作者及写作背景。

教师根据情况白板出示作者介绍以补充。

此环节的设计是考虑到新课标提出的“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目标要求。同时作家及作品的相关信息也为下面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了铺垫。作为一个贬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游永州八景,他是人在景中,情在心中。“闻水声”固然能使作者“心乐之”,游鱼的“往来翕忽”也能让作者获得与之相通的快乐,但是,作者的身份和处境,却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觉与内在心灵的感受的反差。越是优雅清静的环境,越让作者感觉到难以承受的冷清与孤寂。在引导时我联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的景“小桥流水人家”就是这么温馨的场景越发激起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柳宗元也是一样因美景而生感伤,心情的猛然触动,使作者几乎要逃离刚刚还带给他快乐的小石潭,所以他有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感慨。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如果学生能通过对内容的分析,结合作者的背景资料来理解文中包含的情,这就是寓情于景,这样就突破文章的难点。

2、身临其境的体会作者的心境

面对小潭,柳公如是说?? 提示:柳宗元的《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①学生讨论,班级交流。

②教师配乐展示自己的理解文字。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想听听学生们对柳宗元这一生活态度有什么看法,也想知道他们怎么看待生活中的逆境。这体现了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3、拓展思维,积累诗文。

仕途失意时,他们如是说?? 教师白板出示诗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欣赏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提高鉴赏能力,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六)总结。

这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的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再次有感情诵读课文。

四、作业布置。

写一篇导游词,向游客全方位展现小石潭这一景点。(不少于300字)

五、板书设计

板书是在学生探究、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写出,此板书设计将文章的写作顺序清晰地表现出来;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及写作方法,官帽的设计形象而生动能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作者情感。

六、反思: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分析文章重点时,是引导学生在赏析词句的基础上来理解写景的手法。通过揣摩、探讨与分析思考,学生对移步换景,特写镜头,侧面描写,运用修辞这几种手法写景就掌握理解了。本文的重点就迎刃而解了。不足之处:在难点的把握上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得不够好。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交互白板

文言知识梳理

易读错的字 篇三:小石潭记说课稿(2)——市一等奖

赏小石潭之美,品柳宗元之情

《小石潭记》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老河口市第七中学的王丽君。今天我们一起来赏小石潭之美,品柳宗元之情。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四个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思路和设计理念。首先,我说一说对教材的分析。

一、说教材分析

《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全文不足两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从名家名篇中,学习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培养语言赏析及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提高审美能力。

因此,我给第二课时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景物特点。

学习描写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味语言,揣摩特点方法。

合作探究讨论,理解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美好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新课标指出:“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本文就有着细腻的景物刻画、生动的语言描写,引导学生赏析、借鉴很有必要。因此,确立教学重点是:了解景物特点,学习描写手法。

新课标强调:“对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由于八年级学生人生阅历有限,加上本文感情流露又很含蓄,引导学生体会情感并正确评价十分重要。因此,确立教学难点是:体会作者感情,培养审美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本文语言优美凝练、感情含蓄复杂,八年级学生学习起来还有一定难度。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本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教学思想,贯彻“诵读文言文,品味有表现力的语言”的课标要求。我采取让学生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朗读的方法与文本交流。运用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设计问题启发他们思考,适时给予点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因此,确定教法学法是:朗读法、品味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略说)

根据课型特点,结合新课标中“阅读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建议。本节课我准备用“导入课文----说一说”“初读课文----认一认”“再读课文----划一划”“三读课文----译一译”“积累课文----背一背”这五个步骤来完成读准字音、读顺节奏、读懂文意、积累背诵的教学任务。

第二课时(详说)

一个合理而富有层次的教学过程将带给学生一个明确而清晰的认识。基于以上考虑,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定为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巧用多媒体----激发兴趣”“欣赏小石潭----感受美景”“走近柳宗元----体会情感”“离开小石潭----拓展延伸”。下面我将具体分析这四个环节。

(一)巧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多媒体播放图片,学生欣赏)教师导入:我们领略了三峡的雄奇险拔,了解了郦道元爱山恋水之情;我们饱览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明白了吴均避世退隐之志。林语堂说过:“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纸上的山水。”古代的文人墨客为排遣心中的失意,常常寄情山水。今天我们就随着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一起走进《小石潭记》。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恰当的情景,引导学生入境”。我在导语中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共鸣和阅读期待,为后面的学习做好情绪准备。

(二)欣赏小石潭----感受美景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听读----感知内容”“选读----品味特点”“研读----揣摩写法”这三个板块来完成教学任务。

【设计意图】“读而不晓则思,思而不晓则读”。此环节以读作为依托:在读中感知内容,在读中品味特点,在读中揣摩写法。这三个板块环环相扣,逐步深入,引导学生透过文字去思考感悟。下面我具体分析这三个板块。

<一>听读----感知内容

(多媒体播放朗读,学生听读思考问题)①本文按 顺序,依次写了、、、。

②说说小石潭给你怎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深情的朗读伴着舒缓的音乐,能感染学生,促其入情。两个问题的设计,使学生有目的地听读,捕获信息、感知内容。

<二>选读----品味特点

①选出你最喜欢的一种景物,美美地读读句子、细细地评评特点。可以用“我最喜欢小石潭的(景物),我发现它 ”的句式加以描述。

(学生自主选读、赏析景物特点;老师用欣赏性、矫正性评价帮助学生分析美)

②再用“这是一个 的小石潭”说一句总结性的话。

(在分析各种景物特点后,用这种句式来增强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扣住文中优美的句子,让学生认真选、用心读、仔细想来感悟美;适时的多媒体播放图片,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更真切地感受美。整个过程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体验,提高审美能力。老师只是引导者、欣赏者。这一环节,不仅训练了学生朗读和口语表达能力,也为深入研读课文铺平了道路。

<三>研读----揣摩写法

请划出自己喜欢的一句或一段话,在小组中合作探究分析技法。老师提示:可以从贴

切的词语、精妙的修辞、多样的写法等角度,用“我认为 句美,因为它运用了(手法),形象写出了 ”的句式做一下评析。

(学生合作探究。老师用引导性评价,总结写作手法并板书。)

【设计意图】本文景物优美、写法精妙,新教材入选本文,意在让学生从名家名篇中学习文章的描写手法。教学中,教师给以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评析句子的角度;教师给出句式,规范学生回答问题的语言。让学生在合作中思维碰撞、在交流中收获心得,突出本课教学重点。

(三)走近柳宗元----体会情感

置身于美丽的小石潭,同学们心情怎样?作者又有怎样的心情呢?请跳读课文,划出反映作者心情的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跳读、思考、讨论,教师适时介绍背景)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我让学生由自己的感受谈起,再联系课文语句思考作者的感情,用有坡度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纵深发展。适时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便于学生全面了解写作背景,深入体会作者感情,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四)离开小石潭----拓展延伸

<一>说一说----交流感受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假如经时光隧道你们返回唐朝,恰逢小石潭边遇见柳宗元,你们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以“柳宗元,我想对你说”的形式,与他谈谈。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会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对于作者的乐与忧,老师要鼓励学生畅谈感想,在交流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忧乐观,形成良好的个性。

<二>练练----读写结合

试用文中学到的写景方法,加上合适的想象扩写柳宗元的《江雪》。

【设计意图】单元教学要求指出“学习文章描写手法,注意读写结合”。此环节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以读促写,学以致用,强化巩固本课重点。

四、说板书设计

小 石 潭 记

柳宗元

贴切的词语借景乐

动静的结合景美情真 正侧的映衬 抒情 忧

精妙的修辞【设计意图】板书要简洁明了的概括和浓缩课文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起到很好的总结、巩固作用。

结束语: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是我这堂课的追求,也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以上是我对《小石潭记》一课的设想,请老师们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篇四:《小石潭记》说课稿

《小石潭记》说课稿

王利明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小石潭记》是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文所选的课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画意,抒发了作者在贬官失意时的悲凉、凄怆的情感

学习这篇文章,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本文计划安排两课时,我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美国教育家布卢说过:“科学地确定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八年级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对于文言文的阅读已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步骤,学生已基本认同通过反复诵读及课文注释理解文章的方式,但对于如何通过文章读懂作者的内心世界还略显稚嫩,因此,根据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和课文自身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能熟练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观察、质疑、鉴赏能力,学会多种描写景物的技巧

●过程方法:通过诵读品味,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情感态度:领略小石潭寂静、幽美的景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的抑郁忧伤的感情

●重点: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原因,并尝试将情景交融的写法学以致用

二、说方法

(一)说教法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新课标指出“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思考”因此,在课堂上,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中整体把握课文,从而达到提升个人语文素养的目的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教学法、课前资料交流、开放式讨论、提问法、练习法等

(二)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

练朗读课文并能在课后背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在本课教学中采用“高效课堂”模式,且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形式,与作者同游、与作者对话,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写作能力;

4、人人都来当导游,写写导游词并与同学、老师交流,提高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三、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伴随着一曲《高山流水》展现一组充满大自然魅力的山间图片,教师缓缓导入,随之课件展示课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导入语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1、请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作家、作品的资料;

2、教师视学生交流的内容作补充(用多媒体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记”以及写作的背景);如果学生交流能较好地完成这一环节,教师补充省略

我设计这一环节,为下面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了铺垫

(三)走入《小石潭记》

1、朗读课文 1)请一名学生朗读,教师组织学生听读、评议,教师最后总结;

2)教师示范背诵; 3)学生齐读,然后六个小组开展朗读比赛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文言文教学应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到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我设计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础

2、细读课文、疏通文意 1)小组交流、疏通文意

六个小组进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译前四段,每人一段,将翻译过程中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记录在本子上,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集体质疑

学生提出疑问,由学生帮助解决,教师点拨,同时引导学生划出本课的重点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见的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教师进行归类板书(课件展示板书)

新课标要求学生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我设计这两个环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扫清字词障碍,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并积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通假现象,培养学生依据文脉推断词义的能力

3、当堂检测

发放印好的练习,要求学生在五分钟内完成,(练习内容有文学常识一题,重点实词、虚词共10个,2个句子翻译),做好之后全班校对

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课堂练习,既检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又获得了信息反馈,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

(四)与柳宗元同游

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法

1)投影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本文写景条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②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2)自主阅读3分钟后,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小组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做定性评价并板书明确

本文是文言文游记中的佳作,作者对小石潭观察入微,描摹细致,我设计这两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探究文章的写作特点,感受小石潭的幽静

2、学做导游,介绍“小石潭”

1)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允许发挥想象作形象的描述,以引起“游客”的游玩兴致 2)每小组派一名学生给全班同学导游

新课标指出“能就适当的话题即席讲话,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我设计这一环节,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一举多得

(五)品味文章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

如果你也坐在潭边,会有什么感受?

新课标要求学生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而且“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我设计这个环节,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六)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学习

1、这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掌握了哪些知识?

2、通过对课文的分析及对作者的了解,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感受,最后教师做总结发言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我设计这一环节一方面为了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要点,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拓展延伸

(七)布置作业

1、完成导学案“第一课时”

2、你也曾游览过一些风景名胜,请写写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处,按游览顺序写一则游记,要求写出该景物的特征及任务的心情

这个作业的布置让学习不再停顿在课堂内,能让学生学以致用,使学到的知识得到延伸新课标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附板书设计:

发现小石潭

潭中景物

小潭溪流

潭中气氛

记录同游者

隔、闻、伐、取、见

潭水、游鱼

溪身、岸势

幽深、冷寂 好的板书能够使学生一目了然,清楚课堂所学课文内容,顺序写法和作者思想感情等,以上板书设计正能体现这个特点

四、说评价

《小石潭记》评课稿

刘 黎

下面我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张老师的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我将从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两方面略作阐述。

一、教师主导地位发挥得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即在课文学习必要之处作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疑点。

①教学目标明确而集中

我们语文组的老师一直致力于语文教学的研究和改革工作,不做单纯的教书匠,而力求做一名科研型的人才。本学期我们教研课题是“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探讨研究”。我们时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教诲“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训练之。”《小石潭记》这节课的教学体现了“阅读和写作不可分割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执教者遵循了这一原则,在带领学生探讨、研究本课写法之后,能有针对性进行写作训练,设计了几个贴近学生生活的“写景状物”训练题,达到了知识迁移的目的,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②教师能恰当设疑

“写了哪些景物,用的什么方法”,能够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潭水、小溪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这样的设疑又能引导学生注意和探究本文的成功这处,从而达到突破学习重点的目的。这种精心设计的问题,小步子、设阶梯,能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带有启发性、思考性和思辩性,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了思维发展的训练目标。

③灵活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成功的因素除了教师深钻教材,掌握详实材料外,关键是如何传授给学生的问题,如何在教学中架设一条通向知识彼岸的桥梁。执教者能够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注意在难点处作者“先乐后忧”的巧妙点拔,注意写景中“动静结合,光影谐调以及拟人比喻”处的巧妙启发,激起了学生思维火花,调动了丰富的想象力,为理解课文开拓了广阔而美丽的空间。这说明第七中学是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且不说她们教态亲切自然,也不说她们工整、美观的板书,单是她们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和出众的外貌,不得不使我们为之倾倒。他们年轻、有朝气,是语文科研的先锋。

二、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

语文教学中应遵循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为主线”的原则,本节课的设计集中体现了这原则,首先是学生大面积地朗读、个人读、齐读、自由读等形式,为学生理解课文记述的内容提供了基础和条件,而学习文言文最常用的、切实可行的方法也是多诵读,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得到美的熏陶,情操的陶冶。尤其是学生的背诵环节,使轻松活泼的教学场景达到了第一次高潮,学生按照板书的提示思路背诵,同时有老师的热情鼓励和学生忠恳评价,学生的个人价值得到了体现,学习心理得到了满足。从而营造了和谐的教学环境,形成了互动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场景。

其次是学生能主动探究规律。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之下,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整体感知了文章内容,但更重要的是《小石潭记》被千古传诵,永具生命力的原因何在呢?本节课摒弃了以往教学中单一的传授性教学方式,而代之以新的学法,即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并提出个人观点,通过对课文中相关内容的分析归纳、综合概括

或引申发展或消化应用,从而有所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看法,总结出写景状物的一般技巧和规律。这种创新思维的阅读方式是很值得提倡的,使学生能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最后是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培养。遵循着“阅读指导写作”的教学原则,本节课能够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设计,使学生掌握规律性的知识,有效的指导写作实践,学会怎样写景,学会借助写景来抒情。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精美的小文,互相交流点评,又形成了本节课的又一次高潮。

当然,作为青年教师,本节课的教学还有一定的缺憾。学生发言后教师还应有针对性的讲评,点拨要到位。再一个就是训练题的设计能否再贴近学生生活。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是一节成功的示范课。

最后,我要对参赛教师这些天的辛勤劳动和日夜奋战给予高度的肯定,他们的刻苦钻研精神和废寝忘食的爱岗敬业精神,我们教育界同仁应予以首肯。

下载《小石潭记》教学课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石潭记》教学课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石潭记》观课报告

    《小石潭记》观课报告今天,我观看了王老师执教的《小石潭记 》一课,深深地体会到王教师丰厚的语文功底,本节课教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运用自主学习,探究质疑等方法,收到......

    小石潭记说课设计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质精美、情景交融的山水游记。语文的知识广阔无边,想上好一节课很不容易,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钻研教法。今天语文网小编推荐的是来自于优秀教师的......

    《小石潭记》教学评价

    八年上语文版 《小石潭记》教学评价 对于这堂课,我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这堂课课,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教学思想,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下面,我将从......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人生挫折中的勇气与坚韧。 2.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课文的思路结构。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落实字词,......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我设计的课题是《小石潭记》,它是鲁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陈述我的教学设计和设计理念。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 诵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而抑郁忧伤的感情 。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3. 欣赏优美语句,陶冶美好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小石潭记》是中国古代的散文名作.柳宗元在人生的失意之时写成了这篇文章,于一片美景之中凄凄惨惨之情表露无遗.在作为一篇借景抒情的典范之作的同时......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可”“许”“翕忽”等字词的意义。 2、通过朗读、批注等方式品味文本语言,批文入情,体会文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