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能和电功说课稿
电能电功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消耗电能的过程,了解不同用电器能量的转化;
2.知道电能表是测量电能的工具,了解电能表的参数;
3.结合实例理解电功,知道电能的计算公式及单位;
二、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由电能、电能的计量和电功三部分组成,电能是由各种各样的电源提供的,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认识电能,它也是各种用电器工作的能量来源,离开了用电器来谈电能是毫无意义的。电能的计量,电能表的认识是与生活联系较紧密的知识点,可以结合实际电能表来学会利用电能表来测量电路消耗的电能。由于电功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利用类比的方法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认识电功。
重点:电能和电能的计量。
难点:对电功的理解及计算电路中电流做的功。
三、教学策略
电流流过用电器时电流也会做功,要消耗电能。结合生活中各种电源来认识电能的来源,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生活中各种用电器都是来消耗电能的,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认识电能。电能表的认识与读数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对此已经有初步认识,再通过展示电能表与实物投影,把电能表接入实际电路,观察电能表转盘的转动、电能表数字的跳动,了解电能表的参数与读数,使学生实际体验电能表的参数与读数。把不同功率的用电器接入电路中,观察电能表表盘的转动,介绍1度电的作用,使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对节约用电有进一步的认识。
在力学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力对物体做功的问题,功和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例如利用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可以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电流做功的过程也是能量转化的过程,它是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从能量的角度来认识电功。电流做功的多少与电流的大小、电压的高低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学生的认知水平的限制,在本节课中不作为探究实验研究。在本节课中是在介绍了电功的计算式W=UIt之后,引导学生尝试去结合实例来分析影响电功大小的三个因素,能举例说明,并不需要通过实验得出具体的结论,体现控制变量的思想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同时本实验设计还使用了转化的思想,把电路消耗的电能转化为电流做功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突出教学中物理方法的重要性,使学生不仅学习了物理知识,还掌握了物理方法。
第二篇:电功和电能15.1说课稿
15.1《电能和电功》
沪粤版新教材 九年级物理下册 第十五章第一节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所讲的电功不仅对初二功的知识的延续,而且也是后面继续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更广义的功做好了必要的准备。所以无论从大纲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节内容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合性强,不仅要综合运用前面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知识,还涉及到了力学问题-------功;另外一个特点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是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讲了知识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和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本节教材的编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了学习兴趣。
2、学情分析
本阶段的学生对物理的分析能力已经迅速发展,根据新课标的新理念,这一节内容通过生活、工业等方面的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物理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同时在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学会观察、设计、操作、分析、合作与交流以及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认识物理丰富的科学价值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在教学中切记不要在电功的计算上花太大的力气,只需要学生会用电功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即可,不要求学生计算繁难的题目。
3、教学的重点、难点及依据:
教学重点及依据:作为一节概念课,从概念的建立到运用都很重要,而且大纲对电功的公式要求到掌握的层次,所以把电功的概念和公式作为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及依据:由于以初中生的能力水平很难独立地研究出电功与哪些因素有关,必须通过教师适当地点拨才能完成,所以把实验探索过程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二、说目标:
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做功及做功的实质。2.探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3.知道电能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
4.知道电功的单位——焦耳和生活中的常用单位——“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2.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计算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
2.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三、说教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方法为主的综合启发式,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作用。在教的方面,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线索的原则,进行启发诱导。在教学各个环节不断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适时点拨诱导。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同时也为了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有效的节省教师讲解、板书、板画的时间,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说学法:
在教学中积极诱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采用讨论归纳和感知探索两种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利用媒体播放给同学们看:广播喇叭在唱歌、商场上的电梯在运着乘客上下、转动着扇叶的风车田、冬季里人们用电热扇在取暖……通过学生观察图中是靠什么工作的,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把学生课间休息时还尚未安定的心带进神奇的物理世界,让他们在听和观察的过程中,充分思考和遐想,在憧憬中走进电学的大门。】
(二)、进行新课 提出问题
问题一:电流做功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电流做功的形式很多,如:电流通过收音机做功我们听到了声音,电流通过白炽灯泡、电梯、电风扇等,让学生再举电流做功的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概括出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同时也为电功的引入埋下伏笔,做好铺垫,从而引出电功的概念。以及功的基本单位和单位换算。
问题二: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补充)
教学中让学生猜想、讨论得出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有关.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完成实验,引导学生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利用“在串联电路中,通过各元件的电流相等”与“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相等”的原理设计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由此得出定性结论:电流所做的功跟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告诉学生计算电功的公式W=UIt,讲清W、U、I、t所表示的物理量,引导学生说出公式的物理意义。问题三 :用电是要付电费的,同学们都知道你们家的电费是怎样被计量出来的吗?对于电能表,同学们有哪些了解?又想了解些什么?
这个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借助学生课前收集的电能表说明书,对电能表的功能、规格、读数等进行交流探讨。
教师制作的有关电能表的课件资源包括: 1.电能表在家庭电路中安装位置的视屏素材。2.演示电能表工作时的Flash动画。
3.能够进行交互操作的有关电能表铭牌上数据和单位的物理意义。4.有关电能表读数及电费计算的例题。5.IC卡电能表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6.焦耳的照片及一度电的作用的图片(可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以及节约用电关心科技发展意识的培养)。
【设计意图:通过猜想,实验、讨论等方法,尽可能再现知识的发展过程,在先物理思维,使学生受到科学的严谨性的教育。】
(三)互动合作 评价总结
我设计了具有一定梯度的练习题,检测不同层次学生达标情况,面向全体,激励内化。填空题,采用小组同学间自查形式,选择题,判断题用手势出示。这样,教师一目了解地掌握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情况。实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共同合作达成学习目标。【设计意图: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稳定性,实现正迁移。】
(四)、布置作业
课本90页 自我评价:1、2、3。
六、说效果
本节课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电能的概念,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认识物理概念,体现了《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授课模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提出问题
(三)互动合作、评价总结
(四)反馈训练、巩固提高。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课标中研究问题的方法:问题与猜想——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评估与交流等环节,结合我们平时倡导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合作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从而有效的达成情感目标。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结合我们当前研究的课题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有效的节省教师讲解、板书、板画时间,把传授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渗透方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方位地提高。
点评:
本节说课稿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和实效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说课中,教师对《电功和电能》这节课不仅从微观上弄清弄懂了各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做到准确无误,更重要的是从宏观上正确把握了本节课教材内容在本学科、本年段的地位、作用以及本课内容的知识结构体系,深刻理解了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说课中教师从学生学习本课的原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分层次的、客观、准确的分析学情,为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教学目标的确定符合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教学目标包括本节课的总目标与具体的基础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确定都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并有切实可行的落实途径。、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可行性强。说课中,教师既说清了本节课的总体构想以及依据,又要说清具体的教学设计尤其是关于重点、难点知识的教法设计的构想及其依据,使教法设计思路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5、教学过程。主要介绍了教学程序,各教学环节的衔接、组合,以及课堂重要提问与操作要点等等。这是说课的重要内容,集中体现了说课者的教育思想及教学能力。
第三篇:电能 电功教案
第八章 电功率
撰写人:李芳龙
使用时间:2012年 月 日 班级: 姓名: 定标自学
(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电流做功的形式及其实质。
(2)理解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
(3)知道电功的单位:焦耳、千瓦时、度。
(4)知道电能表的用途及读数方法。交流展示:
1.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 电 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电炉子通电后,电流做功,这时是将 电 能转化为 内 能。电流通过洗衣机的电动机时,电 能转化为 机械 能。
3.电流在某段电路上做的功等于电路两端的 电压 与电路中的 电流 以及 通电时间 的乘积,用公式表示为W= U I t。教师点拨
电功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向学生介绍可以借助于水流来类比,提出电流也可以做功。演示课本图9-1所示的实验,通电后物体被提起,证明电流可以做功。并向学生提出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导入新课并板书课题。
第一阶段 电流做功的形式及实质
在刚才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向学生指明电流做功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会伴随着一些现象或变化等电流的效应的发生,如通电后电灯发热发光、电风扇转动、电饭锅发热、溶液会发生化学变化等,然后启发同学们思考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电流做功的例子,鼓励同学们大胆思考、踊跃发言,并及时表扬以肯定同学们的正确回答,最后教师作总结发言:电流做功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第二阶段 研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
研究电流做功和哪些因素有关系时,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类比水流做功时与水压、水流、时间的关系来说明。然后引导同学们通过实验对电流做功进行定性研究,为了使实验操作简便和增加实验的可见度,可采用“比较电流通过电灯做功”来代替课本中“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的实验,利用电灯发光强弱的变化来表现电流做功多少的方法,以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可以配合投影仪模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来增加实验的可见度,采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电功与电压、电流和时间的关系,在实验中注意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式的教学。具体的实验设计可以是这样的:先利用两灯串联时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电压不同而灯的亮度不同来研究“电功与电压”的关系;然后再利用两灯并联时电压和通电时间相同,电流不同而灯的亮度不同来研究“电功与电流”的关系;对于电功与通电时间的关系学生很容易理解,只需稍加说明,不需要专门演示。最后在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电功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并写出电功的计算公式:W=U I t,对于公式W=U I t要向学生强调公式中各个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并特别强调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即U I t必须是对应于“同一段电路(或同一个用电器)”的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它们具有“同一性”和“同时性”的特点。第三阶段 介绍电功的单位
电功的单位是焦耳(强调它与机械做功的单位焦耳相同,证明电功也是功),另外可以举一些实例,帮助学生对焦耳这个单位形成具体的印象。如通过手电筒小灯泡的电流,一秒钟做功约一焦耳,100瓦的白炽电灯正常工作时电流每秒钟做功100焦耳,家用空调器工作时电流每秒钟做功几千焦耳,通过这些实例不仅可以使学生对焦耳这个单位形成感性的认识,还使学生体会到焦耳是个很小的单位,从而引出工农业生产和技术资料中使用的电功单位:度和千瓦时。提示学生知道电功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第四阶段 电能表的读数
出示电能表实物,说明电能表的作用,采用投影的方法让学生们练习电能表读数的方法。最后,结合课本图9-4,介绍一度电的作用,向学生渗透节能意识,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电的教育。反馈矫正
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对电功的概念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可以检测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及时纠正。1. 小刚同学家的电能表月初的示数是21658,月末的示数是22136,这个月小刚家用电 多少度。
2. 一只灯泡接到6伏的电路中,通过它的电流是 0.5安,则通电5分钟电流做了多少焦耳的功?
3.
把2题中的小灯泡若接到3伏的电路中,通电5分钟,电流做多少焦耳的功?并分析在这两种情况下电压、电流、电阻和电功率之比分别是多少?
(分析电功时要提醒学生注意U I t的同一性和同时性。)
归纳提升
第四篇:《电能和电功》教学设计
15.1 电能和电功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知道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初步认识“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的思想。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流做功与电流、电压、通电时间有关,知道电功的公式及单位。过程与方法目标:
3、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流做功大小的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体会转换法的思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4、通过分析对比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评价和科学批判的精神。教学重点:电功大小与电流、电压、通电时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电流通过灯泡做功多少和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多少的实验比较方法。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三峡大坝》图片导入:流动的水具有机械能,可以用来发电。观看Flash《电流的形成》,对比认识定向移动的自由电荷(电流)也具有能——电能,也可以做功。
新授课:第一课时 电能和电功
一:电流做功过程的实质和电功的定义。
1、学生自主学习第一自然段,完成学案1—3题。以同位为一个小组进行讨论。
2、交流学习效果,形成基本的定义和结论。在“电流做功过程的本质”知识点形成过程中渗透归纳法。
结论板书:01、电流做功过程的实质,就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02、电功的定义: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电功用W表示
电能转化的多少用电功来量度。二:电功大小与电压、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
(一)演示实验,学生交流探讨,初步感知电功与电压、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实验一: 将两个灯泡串联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亮度是否相同。思考:相等的时间内两个灯泡释放的光能相等吗?在相等的时间内,电流通过灯泡做的功相等吗?
将两块电压表并联在两个灯泡两端,分别测出电压大小,并分析两个灯泡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大小。
学生分析推断:电功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二: 将两灯泡分别与电流表串联,再并联接在电源上。
观察灯泡亮度是否相同。并思考:在相等的时间内,电流通过两个灯泡做的功是否相同?
读出两块电流表示数并比较大小,同时比较灯泡电压和通电时间的大小
学生分析推断:根据以上信息判断,电功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电功大小是否与通电时间有关?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归纳总结:电功跟电压、电流、通电时间有关。电压越高,电流越大,通电时间
越长,电功越大。
(二)观察并分析教材“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实验,进一步认识电功大小的影响因素,感受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运用
1、利用图片认识实验器材和电路图。
2、(小组交流式学习)阅读实验步骤并结合图片思考: 实验过程中应该记录哪些数据?并把你能从图中读出的数据记录在图的旁边 通过什么现象判断电流通过电动机做功的多少? 实验1和实验2;实验3和实验4,分别是探究电功和什么因素的关系。④ 用语言把你观察到的现象描述出来(不需要写在纸上)。⑤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三):对演示实验进行科学评价。
1、从研究方法上比较: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2、从判断做功多少的方法:课本实验采用的是观察钩码上升的高度来比较电流做功多少的方法,更直观。(渗透转化法)
3、从电功与电压电流关系的探究过程上:演示探究实验分成两步完成,先探究电功跟电压的关系后再探究电功跟电流的关系。
(四)电功的公式和单位:
电功等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W=UIt 单位:1J=1V.A.s=1N.m(解读复合单位)
第二课时
电能表
电功的测量方法:(阅读教材103页最后以自然段——104 页第 1、2自然段获得以下知识信息)
1、公式法:用电流表、电压表、钟表测量电流、电压和通电时间,利用公式W=UIt计算电功。
2、用电能表直接测量电功:
窗口数字差法:用户在一段时间消耗的电能,就是这段时间结束和开始时电能表计数器所显示的数字之差。
电能表计量单位:KW.h。1KW.h=3.6×106J(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电能表读数窗口、计量单位、转速等参数)
转速计算法:W=n/N(KW.h)(n表示一段时间电能表金属 盘转动的圈数,N表示电能表转速)
当堂检测:同步学习
第五篇:电能和电功说课材料
《电能和电功》说课稿
北师大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 第一节《电能和电功》
张家口市第九中学 左明东
一、本章节的地位与作用
《电功和电功率》本章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章之一,本章有两大特点,一是综合性强,不仅要综合运用前面的欧姆定律、串并联知识,还涉及到了一些力学问题(如本节中的功);另外一个特点是与生活实际联系比较紧密,几乎每节课都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讲了知识后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所讲的电功,除了具有以上两个特点之外,它还是对八年级功的知识的延续,而且也是后面继续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等知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将来学习更广义的功做好了必要的准备。教材注重让学生经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认识过程,内容上循序渐进,逐步上台阶,从而实现认识上的飞跃,同时教材也体现了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渗透科技意识等课标中的新理念。所以无论从大纲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流做功及做功的实质。2.探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3.知道电能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
4.知道电功的单位——焦耳和生活中的常用单位——“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2.能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电功计算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2.了解电能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认识节约用电的重要性。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电功的概念、公式及公式的变形。难点:影响电功大小的因素及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简单的电功计算。
四、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方法为主的综合启发式,同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作用。学法是小组合作交流论归纳总结法和感知探索法。在教的方面,整个教学过程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问题为线索的原则,进行启发诱导。在教学各个环节不断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设置悬念,适时点拨诱导。
为了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同时也为了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有效的节省教师讲解、板书、板画的时间,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将章首语配上图片和朗读配音,播放给同学们看:广袤的戈壁滩、劲舞的狂风、转动着扇叶的风车田„„把学生课间休息时还尚未安定的心带进神奇的物理世界,让他们在听和观察的过程中,充分思考和遐想,在憧憬中走进电学的大门。
(二)提出问题
问题一:电流做功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电流做功的形式很多,如:电流通过收音机做功我们听到了声音,电流通过白炽灯泡、电风扇等,让学生再举电流做功的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概括出电流做功的实质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实现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同时也为电功的引入埋下伏笔,做好铺垫,从而引出电功的概念。问题二: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中让学生猜想、讨论得出与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有关.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完成实验,引导学生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利用“在串联电路中,通过各元件的电流相等”与“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相等”的原理设计实验,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结果由此得出定性结论:电流所做的功跟电压、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告诉学生计算电功的公式W=UIt,讲清W、U、I、t所表示的物理量,引导学生说出公式的物理意义。
问题三 :用电是要付电费的,同学们都知道你们家的电费是怎样被计量出来的吗?对于电能表,同学们有哪些了解?又想了解些什么? 这个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借助学生课前收集的电能表说明书,对电能表的功能、规格、读数等进行交流探讨。教师制作的有关电能表的课件资源有: 1.电能表在家庭电路中安装位置的视屏素材。2.演示电能表工作时的Flash动画。
3.能够进行交互操作的有关电能表铭牌上数据和单位的物理意义。4.有关电能表读数及电费计算的例题。5.IC卡电能表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6.焦耳的照片及一度电的作用的图片(可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教育以及节约用电关心科技发展意识的培养)。
(三)互动合作 评价总结
为了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具有稳定性,实现正迁移,为此我设计了具有一定梯度的练习题,检测不同层次学生达标情况,面向全体,激励内化。填空题,采用小组同学间自查形式,选择题,判断题用手势出示。这样,教师一目了解地掌握了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情况。实现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共同合作达成学习目标。
(四)反馈训练 巩固提高(略)
六、教学特色
本节课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电能的概念,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认识物理概念,体现了《课标》中"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我们的授课模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二)明确目标、提出问题
(三)互动合作、评价总结
(四)反馈训练、巩固提高。在授课过程中利用课标中研究问题的方法:问题与猜想——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分析与结论——评估与交流等环节,结合我们平时倡导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生自主探究、生生互动和师生互动合作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动手能力,从而有效的达成情感目标。在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结合我们当前研究的课题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的视屏素材、Flash动画、老师在网络资源上查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多种教学手段,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同时也使教学内容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有效的节省教师讲解、板书、板画时间,把传授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渗透方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方位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