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弘扬广东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弘扬广东精神主题班会
一、活动地点:龙山中学初二九班
二、活动时间:2012年十二月三日
三、活动目的:通过这次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广东精神的教育,从不同角度领略广东精神的含义,弘扬和培养广东精神,做个好学生的重要性。
四、活动准备: 1.广东精神的由来
2.举缺乏“德、信、行”的例子 3.搜素关于道德的名人名言 4.搜素不道德图片 5.“德”的含义 6.关于诚信的故事
五、活动流程:
(1)主题班会主题:厚于德
诚与信
敏于行
(2)广东精神的由来:
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建设幸福广东,必须突出文化引领。要以建设文化强省为目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积极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充分保障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弘扬岭南优秀文化传统,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民众生活和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大力宣传和实践“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
(3)缺乏“德、信、行”的例子:校园常见行为:
1、随地吐痰、乱丢垃圾
2、讲粗话脏话,无礼谩骂,乱取绰号
3、便后不冲厕所
4、浪费粮食、水电
5、无视他人隐私,偷窃他人财产
6、课前无人(或不及时)擦黑板
7、上课、集会等迟到、早退;无故旷课、缺席
8、上课睡觉、讲话、随意进出等影响正常课堂秩序
9、考试作弊、作业抄袭
10、在公共场所衣着不整(如光膀子、穿拖鞋、穿睡衣等)
11、在公共场所行为不雅(如喧哗、剔牙、拉挤、不守秩序)
12、课间操无故缺勤,出操拖拉,做操不认真
(4)阅读名人名言: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的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马丁· 路德
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增长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
(5)问题:生活中有那些不道德现象?回答:公交车上不主动让座。乱过马路。把鞋印印在墙上。随地大小便。偷东西。垃圾乱丢。(附图片)
(6)讲述“德”的含义:
什么是德?德即道德,它是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往往起着引导、促进人们向善的功能。正是因为有了道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才变得温馨和谐。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是没有希望可言的,也不会走的长久。法治作为强制性的惩罚手段是对道德约束的补充,但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道德约束人的作用。道德能使人们主动去遵守行为规范,法律永远只能是使人们被动的接受。因此,道德在规范人们行为和实现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7)诗朗诵:尚道者
崇尚夜路的明灯,犹如道德的母体将我牵引,一路高歌而去,人世的宁远,人心的纵深,一直潜在心底,我决定做一个不再从前的自己。
道师存。道德生生在我心灵,涵养我青春生命,无论时间的迁移,彼岸的虔虔之音,夜夜敦促我谨记道德的涵义。夜不寐,自思量,弱水三千我取一瓢,自这一个梦醒起,保留我灵魂的尚道者。(8)不诚信故事:《烽火戏诸侯》、《博士应聘被拒绝》(附图片)
(9)问:不诚信现象有哪些? 答:欺瞒父母在学校里的情况等。(附图片)
(10)知识竞答:
1、“不学礼,无以立”的古训是哪位古人说的。()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2.路遇他人应()。
A、靠右侧行走
B、主动侧身让路
C、快步行走
3.与他人在正式场合交谈时要严肃认真,还要注意语言的()。
A、准确规范
B、慢条斯理
C、声音洪亮
4.客人来访时,我们要为客人打开房门。当房门向外开时()进。
A、客人先进
B、我们先进
C、同时进门
5.正式交往场合我们的仪表仪容要给人()的感觉。
A、随意、整齐、干净
B、漂亮、美观、时髦
C、端庄、大方、美观
6.礼仪是一个人性格、()、文化程度、道德修养的外化。A、仪容仪表
B、服饰打扮
C、气质
7.做客时入座动作要()。
A、快捷
B、轻稳
C、缓慢
8.日常生活中邻里之间应()。
A、互尊互谅
B、互不来往
C、不必考虑邻里关系
9.礼仪是人与人之间在接触交往中相互表示()和友好的行为。
A、尊重
B、友谊
C、关心
10.介绍他人或为他人指示方向时的手势应该用()
A、食指
B、拇指
C、掌心向上
11.()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的。
A、礼仪
B、礼节
C、礼貌
12.礼仪是以建立()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
A、同等关系
B、和谐关系
C、平等关系
13.在社交场合初次见面或与人交谈时,双方应该注视对方的()才不算失礼。
A、面部
B、上半身
C、胸部 14.一般情况下,男子不宜佩戴的饰物是:()。
A、戒指
B、项链
C、耳环 答案:CBAAAABAACABAC
(11)呼吁同学努力学习:
亲爱的同学们,学校在关心着我们,爸爸妈妈在期待着我们成才,在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我们还要明白自己在道德建设中所肩负的重要使命。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开始,自觉地做道德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和捍卫者,逐渐具备良好的公民道德,长大后成为一个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的响当当的中国人!
六、由班主任总结班会
第二篇:弘扬五四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弘扬五四精神---主题班会
一、活动设计背景:现在绝大多数的学生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有些学生面对越来越差的成绩,因为束手无策,最后在重重困难面前不得不放弃了。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希望所有的学生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主人翁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把自己的理想和前途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要抓紧学习,刻苦钻研。
二、学生现状分析:在学习中仍有一些同学还存在着作业不完成、学习不刻苦的情况。同时还存在课间打闹、组织活动自律性较差的问题。
三、活动目标:希望通过此次班会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青春魅力的舞台,同时激发所有学生发扬青年人的拼搏精神,提高认真学习的积极性。
四、活动时间:2018年5月1日
五、活动地点:八年级教室
六、活动过程:
1、介绍五四精神
什么是五四精神呢?有的认为是爱国主义,有的认为是民主与科学,有的认为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有的认为是理性精神、个性解放,有的认为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等等。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事实上也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总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知识更新不断加快,人才呈现年轻化趋势的今天,推动我国科技进步与创新和承担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已经愈来愈多的落在青年一代身上。
2、学生交流个人的感悟(学生要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主人翁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把自己的理想和前途同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结合起来,要抓紧学习,刻苦钻研,努力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充实提高自己,要敢于开拓,大胆创新,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前人,勇攀世界科学技术的高峰。)
3、诗歌朗诵《翻开五月的日历>>
翻开五月的日历
我们仿佛看见,那怒形于色的人群,正潮水般的涌向天安门前。
翻开五月的日历,我们仿佛听见,那激越高昂的呼声,正清晰的响在耳边,还我青岛 拒签和约,内惩国贼。
外争国权,祖**亲岂容蹂躏,中华大地哪能踏践,这是一群热血青年正义的呐喊,这是一群爱国志士光荣宣言,象一座岩浆迸发的火山,似一柄刺向黑暗的利剑。
似一股奔涌而来的洪流,似一只搏击风浪的海燕,翻开五月的日历,我的思绪飘飞的得很远很远,翻开五月的日历,我的心里又添了几许忧患,无数个铁的事实告诉我,愚昧就被欺凌。
落后就要挨打,翻开五月日历,我的信心倍增,干劲冲天,信念是坚固的堡垒,理想象燃烧的火焰,和平的呼声早响彻全球,友谊种子已扎根心田,时代的号角已在大江南北响起。
改革的春风正在沭阳大地吹遍,让我们高扬五四鲜红的旗帜,团结一心 务实苦干,奋起直追 自强不息,去拥抱新世纪,去拥抱辉煌灿烂的明天。
4、全班合唱《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未来不是梦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流着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 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落,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着追求,追求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柔 你是不是像我曾经茫然失措,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
因为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从来没有忘记我
对自己的承诺,对爱的执着。
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
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 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
跟着希望在动。
5、宣布主题班会结束。
七、活动反思:现在绝大多数的学生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有些学生面对越来越差的成绩,因为束手无策,最后在重重困难面前不得不放弃了。在此,我是郑重地告诉大家:请不要轻言放弃。只要你不放弃,就一定有赢的机会;然而一旦放弃,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第三篇:小学生弘扬长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小学弘扬长征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班会目的】
通过班会活动,让学生了解红军长征精神的内涵,由此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塑造乐观、耐劳、顽强、自强不息的健康心理,让红军长征精神在他们身上闪烁,【班会过程】
一、导入: 播放《十送红军》歌曲。
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曲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呢?(生答:《长征》)对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了解长征前因后果
长征,上一个世纪不灭的传说。这个传说,在我们的记忆中是清晰而又模糊的,因为太多感人的东西在里面,又因为我们无法亲身感受那种刻骨铭心的伟大,下面,让我们随着影片一起了解《长征》。(播放《长征片断》)
二、《长征知识知多少》知识问答
70年前的今天,工农红军刚刚历尽万般艰难,完成了史无前例的两万五千里长征;70年后的今天,对当年的这段光辉的历程,你了解多少呢? 下面进入《长征知识知多少》知识问答环节。
三、颂读《长征颂》,感受长征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同学们,雪山巍巍,草地茫茫,漫漫长征路,无比艰辛却又无比辉煌,硝烟虽已过去,脚印虽已模糊,但是,创造这段历史的英雄和他们所留下的永恒的长征精神却将永放光芒。下面,让我们一起在《长征颂》中感受英雄以及英雄的精神。(师生齐颂《长征颂》)
四、讨论长征精神
长征是世界战争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以弱胜强、挑战极限的奇迹。中央红军在720信日日夜夜中,历经两万五千里,进行了300余次战斗,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十万红军指战员前赴后继,汇成一股势不可当的铁流。是什么支持着他们?(生答:是精神,是信念。)下面先让我们来听一听老红军战士们回忆当年的岁月,然后一起回首往事,探讨一下红军长征的精神内涵和实质。请大家讨论、发言。(讨论红军长征精神内涵)(从长征期间毛泽东同志所写的诗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长征的精神:惜时、拼搏、进取、乐观、坚韧、团结、自信„„)长征是文化,它已经融入到我们五千年的文化之中;长征是精神,它已经融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血脉之中。那么,长征精神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觉得长征精神会不会过时了呢?(请三名学生代表发言。)长征精神是伟大的,我们要把这种精神世代世代地传承下去,无愧于伟大的长征,无愧于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这条英雄的路,我们还要继续坚定不移,勇往直前,一直地走下去。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没有过时,也永远不会过时,它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继续弘扬长征精神,我们的事业就像每天的朝阳一般灿烂辉煌,历史不能忘记,精神财富更不能丢掉,这是一个伟大民族所以伟大的原因。最后,让我们在毛泽东同志的《七律长征》中开始我们新时代的新长征历程„„ 三 活动结束
四、总结: 师:通过教育,大家深深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先烈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第四篇:1604班弘扬五四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1604班弘扬五四精神主题班会教案
时间:2017年4月25日 地点:506室
内容:以演讲为主要开展形式,让同学们从历史背景角度更好地了解五四运动的起源以及先驱者,并对这个属于我们广大青年人的节日有一定认识和感悟。通过班会的开展,我们不仅仅对于革命先驱者和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并且对于现在的美好生活更是抱以一颗感恩的心。
关于五四:
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1919年5月4日中国学生爱国运动而设立的节日。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青年学生为了抗议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和会上支持日本对我国的侵略行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最后发展成为全国人民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保卫民族独立与争取民主自由的坚强意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49年国务院正式宣布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五四青年节的由来背景1918年11月11日,延续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美、法等国的胜利和德、奥等国的失败而告结束。1919年1月,获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中华民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中华民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均遭拒绝。会议竟决定日本接管德国在华的各种特权。对这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华民国代表居然准备签字承认。消息传来,举国震怒,群情激愤。以学生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就如火山爆发一般地开始了。
5月4日下午,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他们高呼:“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呼吁各界人士行动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保卫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这一运动得到的工人和各阶层人士的声援和支持,上海、南京等地的工人纷纷举行罢工或示威。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并指令巴黎参加会议的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我们应该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积极进取,勤奋工作。
什么是五四精神呢?有的认为是爱国主义,有的认为是民主与科学,有的认为是解放思想、不断创新,有的认为是理性精神、个性解放,有的认为是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有的认为是破旧立新的革命或变革,有的认为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等等。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事实上也是联系在一起的。
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泉源,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总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
班会总结
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本周的班会的主题是:五四青年节节日的来历,让学生了解了历史,增添爱国主义情怀。一、五四青年节的来历
五四青年节是为纪念1919年5月4日中国学生爱国运动而设立的节日。
二、背景
1918年11月11日,延续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美、法等国的胜利和德、奥等国的失败而告结束。1919年1月,获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中华民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中华民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均遭拒绝。会议竟决定日本接管德国在华的各种特权。对这丧权辱国的条约,中华民国代表居然准备签字承认。消息传来,举国震怒,群情激愤。以学生为先导的五四爱国运动就如火山爆发一般地开始了。
三、发生
5月4日下午,北京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他们高呼:“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呼吁各界人士行动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保卫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这一运动得到工人和各阶层人士的声援和支持,上海、南京等地的工人纷纷举行罢工或示威。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并指令巴黎参加会议的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五四青年节的确定
为了使青年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青年节。1949年12月23日,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第五篇:弘扬宪法精神 主题班会教案
弘扬宪法精神 主题班会教案
九年级一班
一、主 题: 弘扬宪法精神
二、目 标: 1.通过班会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完善学生的社会意识。
2.引起学生的现实关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助于学生自觉地提高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社会认识能力。
三、活动过程: 1.班主任说明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意义。
甲:“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
乙:学习法律是社会进步对个人的外在要求。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随着社会进步和法制建设的逐渐完善,人们的生活与法息息相关。学法、守法、用法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不懂法、不学法的人在现今社会将寸步难行无法立足,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是社会对人的要求。法制精神是现代人的一种内在修养。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内在素质的内涵正在逐渐丰富。以前的学好语、数、英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代人除了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之外还应该具有人文和法律精神。
甲:尊法守纪是每个社会公民的义务 乙:尊法守纪是保护每个人个人利益的保障。合为此我们开展主题为“弘扬宪法精神”的主题班会。2.《宪法》法律知识简介
班主任:《宪法》共四章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学生带领同学们学习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案例结合讨论法律案例 班主任:同学们,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许多多鲜活的事例,已然清楚地告诉我们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学法懂法用法是青少年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都14岁了,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小结:由于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到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的情况下触犯刑律的事也屡有发生,而因缺乏法律意识在自身受到侵害可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时却不会保护吃哑巴亏的人也确有不少。所以我们青少年要学法知法和守法更要学会用法。
四、讨论
青少年犯罪原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有很多,沉迷网络、盲目攀比、交友不慎、沾恶习、情感纠葛、模仿追风、骄纵溺爱、粗暴管教、流浪失控等。国家有关规定是: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防火、爆炸、偷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成为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一年龄段称为减轻刑事责任时期。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绝对无刑事责任时期。同时刑法还明文规定因不满十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五、活动总结: 不管一个人的知识多么丰富,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如何好,当他带上法盲的眼镜时,就容易走错路跨过法律的界线。让我们擦亮法律的镜片让他们与法同行吧。
六、心得与反思:共勉“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