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

时间:2019-05-15 01:27: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

第一篇:论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

双河二小 苏春莲

学生生来就有一种好奇的倾向,他们会想方设法弄清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是怎样发生的?教师的教学就应该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和养成随时发现新事物的习惯。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同感:如果一堂课上得好,学生不仅知识掌握得好,而且应用自如。如果一堂课上不理想,课后即使多花多少时间来“恶补”也是有限的。因而,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呢?这已成为许多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呢?这里谈谈一些看法。

一、营造氛围,培养自信。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的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养自己的信念、意识,个体的潜能也才能得以释放。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充满活力。

教师每一句激励的语言、每一个赞赏的眼神、每一个鼓励的手势等,都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一般来说,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发言,怕说,更怕说错。而我在教学中却有心多让这部分的同学回答问题,特别是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会把更多的机会让给他们。使学生真正感觉到,在课堂中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从思想到行为都能得到充分的放松,人格得到真正的尊重。例如,一次数学课上,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一个车间要生产144台彩电,工人们每小时装配18台,经过5小时,还剩多少台没有装?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两步应用题,一般的解法是:144-18×5=54(台)。可是,一位女生在黑板上把算式列成“144÷18=8”,就做不下去了。坐在下面的同学沉不住气了,纷纷举手要求发言。甚至还听到这样的声音:“这么简单的都不会做,真笨!”这位女生更是涨红了脸。为了给这位女生争得面子,我先示意同学们安静,然后转向那位女生说:“你做的并没有错,只是还没做完。”听了我的话,全班同学都愣住了,个个都睁大着眼睛。我告诉学生,她这一步是先求这个车间装配完所有的任务所需的时间,现在装配了5小时,还要装配8-5=3(小时),那么没有装配的就是18×3=54(台)。经这样解释后,这位同学很高兴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由于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体会到敢于发言、敢于表现都是光荣的,这样,同学们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就更高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创设情境,发展思维。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老师讲到哪里,学生听到哪里。学生没有思维的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自然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没有问题的教学,在学生的脑海里是决对不会留下多少痕迹,更不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创设问题的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小悬念”,把学生引入一个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创设问题情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自我实现和实践的机会。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同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先出示一个用橡皮泥捏成的圆锥体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它的体积。有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学生马上兴趣盎然,经过思考后,有的说捏成正方体、长方体,也有的说捏成圆柱体,有的说把它浸没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求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是圆柱的体积。在肯定了学生各种有效的方法后,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能想办法求出老师手中的这个用厚纸制作的圆锥的体积吗?”

这时,学生感到刚才的体积变形和放入水中的方法都不管用了,从而感悟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都有自己的体积公式,有没有一个计算圆锥的体积公式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探究圆锥的体积公式。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自行领悟,这样,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得到增强的同时,建立了积极健康的数学情感,从而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了。

三、大胆创设,更新案例。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教师的教和学生学的中介,但只是提供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材料。教材的使用需要作为学生活动创造者的教师去实践、去丰富、去完善,变传统的死搬教材为灵活处理教材、使用教材。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能自主的驾驭教材,在着眼于培养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上,灵活加工、整合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教材真正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鲜活的生活材料。

本着这一认识,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时,我就摆脱了课本和教案的设计方案,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另行设计。我是这样设计的:准备三袋弹珠,告诉学生这三袋弹珠的个数是相同的,(里面都有九个弹珠)要分给三个发言最积极的同学,但不是每人分一袋,而是第一个拿第一袋的1/3,第二个人拿第二袋的2/6,第三个人拿第三袋的3/9,你们说这三个同学哪个人拿得的弹珠最多呢?同学们立刻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发表不同的意见,但由于没有充足的理由,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老师让同学们推选三个发言积极的同学上来拿弹珠。中间的一位同学还请教另一位同学帮助分,三位同学按老师的要求拿完后,同学们哗然了,“怎样会是一样多呢?” “三个分数怎么会是一样大呢?”学生不相信眼前的事实,对此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教师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寻找规律。这样,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中,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自然就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捕捉“资源”,引导创新。

一个几十人的班级,由于程度的不同,每个人处于不同的思维水平,那么每个人就都有自己不同的“数学现实”。他们都有“再创造”的能力,而有意义的指导则意味着教的“强迫性”和学的“自由性”两者之间取得一个微妙的平衡,对于学生各种独特的想法,应给予积极的肯定与鼓励。这里所说的“独特的想法”多是指老师所不曾想到的,它也许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都是课堂生成的“资源”,作为教师要及时捕捉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创新。例如,在推导梯形面积的公式时,有位学生就先找出两腰的中点,沿着腰的中点将两角折出剪下旋转到上底中,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是把梯形转化为长方形后,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有效渠道,这就是“资源”,如果教师固守原先预设的“方案”——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转化为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忽视了课堂中生成的这一“资源”,只是轻描淡写说一句“你的想法也不错”就请另一位同学说下一种方法了,这将极大地扼杀了这位学生的这一创新意识,对于其他同学来说也是一种“扼杀”。这里教师不仅要给予充分的鼓励与赞赏,还应组织学生对这样的“资源”加以理解与掌握,激发学生踊跃从不同的思维角度进行创新,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成功和喜悦,获得再创造的信心。这样做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思维。以上提到的是正确的“资源”,而在实际教学中,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心理学家盖耶说的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学生课堂上的错误正是教学的巨大的“资源”。因此,教学中要及时抓住这一宝贵的时机,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资源。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发现学生经常出现类似0.49÷0.23=2„„3的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调整了教学预设将学生们的错误改编成一道判断题:0.49÷0.23=2„„3(),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待学生作出判断后,接着问:“你是怎么发现错误的?”学生在富有启发性问题的诱导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很快找到了不同判断错误的方法。有的利用验算、有的利用余数必须小于除数的方法、有的利用商变化规律将余数还原100倍的方法„„。这样在纠正错误的同时,不仅深化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现意识,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因而,把握错误的“资源”,帮助学生就错寻因,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积极评价,及时反馈。

积极的评价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之一。及时的反馈矫正,是对学生尝试结果的判定。这里的评价主要包含有“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讲解评价”两种形式。一般在课堂让学生先发表意见,集思广益,让学生在讨论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评价就像一根指挥棒,应努力向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倾斜,对学生的学习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都要加以鼓励,对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的思想更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如,回答问题、提出问题等,都先让学生之间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激情,若同学之间都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讲解。特别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要认真地评价。陶行之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就只一问”。有问题是积极思维活动的表现,是创新的开始,现在的学生不是没有问题,而多数是有问题不敢问,据我调查,学生不敢问,主要有两个怕:一是怕问题浅,同学会嘲笑;二是怕问题偏离方向,老师责怪。对此,我鼓励学生多提问,谁多提问,谁就是最爱动脑的人,这样一来,学生果然提出的许许多多的、千奇百怪的问题。例,为什么我们写的“9”和书中的“9”不同;又有一位同学提出: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表示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不够准确,因为如果是乘比1大的小数呢?他建议应改为:一个数乘比1小的小数时,表示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再如:有个学生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句话不妥,原因是:角的边是两条射线,既是射线,说明已承认两条边没有长短,可无限延长,又何必再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呢?对这一问题,老师先组织学生讨论评价。结果,学生的评价是:这位学生读书很认真,发现了这个问题,但我们在研究角的大小时,即使把角的两边无限延长,角的大小也不会改变。这里,教师对于学生的独立见解,及时的给予了正确的评价,培养了学生的“会学”、“想学”、“乐学”的创新学习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是一片广阔而美丽的天地,只要我们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能得到强化和提高,创造性思维就会得到发展,创新能力就会逐步形成,也就能够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二篇: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何谓“有效教学”呢?可谓众说纷纭,比如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认为可以从学习效率是否得到提高、学习结果是否得到增进、学习体验是否得到强化三方面考量有效性;孔企平教授认为应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的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技能;Joesph Lowman从智力兴奋和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激励两个维度来讨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根据这“多家之言”我们可以看出,作为课堂教学的对象,学生是我们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载体,而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学生是否可持续学习,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之后,学生是否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就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指标.那么,如何更好的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发展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从实质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以下谈谈笔者的一点体会.一、优化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的教育教学的目标要明确.一节课如果目标不明确,那我们的努力就不知道为了什么,我们的教学就失去了方向.教育教学的目标应该包括隐性的目标和显性的目标两个方面,我们除了重视显性的目标之外,还要重视隐性的目标,无论是什么样的目标,都应该是累积式的,呈现发展的痕迹,是一种动态和静态结合的过程.目标的明确,就是明确学生现在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和即将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以及将来达到什么样的学习效果.现在能够达到的,我们可以看作是显性的教学目标,即将和将来达到的则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教学目标.混淆了这些目标,无疑会带给我们教学工作一些意想不到的阻力,必然会在教学过程中浪费我们的有效教学时间.因此有效的教学设计应该保证教学目标言之有物,具体明确,二、改进教学过程

对教学的具体过程的优化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步骤.教学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充满了变数,但有一条是不变的,只有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有效的教学方式相互融合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一】 注重情境创设,利用学生关注的问题情境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自然、主动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一位学者有一句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将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就在享用佳肴时,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融入汤中,才能被吸收;数学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为学生创设熟悉与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动力亦在不断地增强.【二】 注重课堂语言技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如何让学生有效的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更离不开教师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课,教师把枯燥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既取决于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也取决于对语言的优化.教师语言的优化,应做到:一表达的思路要非常清晰;二语言要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不含糊不清;三语言要生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难为易,变枯燥为有趣,并对教学内容产生“海绵”作用.另外,课堂提问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问的艺术,善于发问,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笔者的课堂教学实践,可通过以下几种提问方式提高课堂效率:

【三】 注重典型习题的讲评,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引导学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去分析问题,进而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并且进一步体现数学灵活多变的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下面一道题:设关于的方程:,在上有实根,求实数的取值范围.解法1: 求根法,设方程两根中较大根为,则只需;

解法2:图解法,设,则;

解法3:交点法,设,则方程在上有根等价于两个图像有交点的问题;

解法4:分离变量法,因为,所以.原方程上有根等价于的值在 的值域内.上述4种解法,解法1是基本解法,解法

2、解法

3、解法4都较为灵活的运用了函数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价转换思想,较为直观简捷,这样通过一题多解的策略,既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更加透彻,应用更加娴熟,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还可以使全体学生都受益,特别是能激发那些“尖子”学生的探索兴趣与思维欲望.【四】 注重课堂的结束工作,适当存疑

学生带着疑问进入课堂,通过一堂课豁然开朗,问题得以解决,那么无疑这堂课是成功的.但并不见得学生一节课后毫无疑问就是一堂好课,一堂高效的课,一堂好课也应设“矛盾”而终,使其完而未完,意味无穷.在一堂课结束时,根据知识的系统,承上启下地提出新的问题,这样一方面可以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可以激发起学生新的求知欲望,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我国章回小说就常用这种妙趣夺人的心理设计,每当故事发展到高潮,事物的矛盾冲突激化到顶点的时候,当读者急切地盼望故事的结局时,作者便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结尾,迫使读者不得不继续读下去!课堂何尝不是如此,一堂好课不是讲完了就完了,而是词已尽意无穷.三、重视教后反思

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这样做有效吗?”“什么样的做法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教学中的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高效的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只有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教师才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进行客观的、理性的认识、判断和评价,才能找出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调节,并最终生长出个性化、独特的、带有新质特点的教育观念,进而增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三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

保山市永昌小学王正芳

【内容摘要】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作为孩子心灵的启蒙者,一名小学老师,我们必须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开阔自己的眼界,不断钻研教学方法,要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少的精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内容方法动态情境优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同感:如果一堂课上得好,学生不仅知识掌握得好,而且应用自如。如果一堂课上得不理想,课后即使多花多少时间来“恶补”也是有限的。因而,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有一位名师说过“一堂优秀的课是要用自己的一生来准备的。”这句话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把需被点燃的火炬。作为一名孩子心灵的启蒙者,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底蕴和不断创新的意识,准确地把握教材,掌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而更为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鼓励他们参与教学,勤动脑筋,自己探索新的知识、新的方法,甚至创造出新的知识,只有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少的精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所在。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呢?

一、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养自己的信念、意识,个体的潜能也才能得以释放。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充满活力。

教师每一句激励的语言、每一个赞赏的眼神、每一个鼓励的手势等,都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一般来说,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发言,怕说,更怕说错。而我在教学中却有心多让这

部分的同学回答问题,特别是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会把更多的机会让给他们。使学生真正感觉到,在课堂中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从思想到行为都能得到充分的放松,人格得到真正的尊重。例如,一次数学课上,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一个车间要生产144台彩电,工人们每小时装配18台,经过5小时,还剩多少台没有装?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两步应用题,一般的解法是:144-18×5=54(台)。可是,一位女生在黑板上把算式列成“144÷18=8”,就做不下去了。坐在下面的同学沉不住气了,纷纷举手要求发言。甚至还听到这样的声音:“这么简单的都不会做,真笨!”这位女生更是涨红了脸。为了给这位女生争得面子,我先示意同学们安静,然后转向那位女生说:“你做的并没有错,只是还没做完。”听了我的话,全班同学都愣住了,个个都睁大着眼睛。我告诉学生,她这一步是先求这个车间装配完所有的任务所需的时间,现在装配了5小时,还要装配8-5=3(小时),那么没有装配的就是18×3=54(台)。经这样解释后,这位同学很高兴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由于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体会到敢于发言、敢于表现都是光荣的,这样,同学们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就更高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利用熟悉的生活情景,建立类比联系。生活情景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历过或已被约定熟成了的过程回忆,它能带给学生共性经验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截断源头的做法表面上有缩短过程、提高效率的优势,但却抹灭数学的生动性和学习者的兴趣。实践表明:大多数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具体的“原型”。例如,我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把1平方厘米比作一个手指甲的面积;把1平方分米比作一个手巴掌的面积;把1平方米记作教室地板上四块磁砖的面积;把1公顷比作永昌小学的校园的面积。新知识可以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建立类比联系,又比如,在“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教学中,185+98=185+100-2,加98为什么要变成先加100再加2?学生很难理解,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学生表演商场买衣服付款的情景,妈妈带了185元钱去商场买了一件98元的衣服,还剩多少钱?由于零钱不够,妈妈就付给营业员一张100元的钞票(应从18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2元(应在原来的85元上加2元),所以,多减的2就该加回。这样抽象的简便运算获得了具体生活经验的支持,知识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去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有些课创设的问题情境复杂、牵强附会,学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而紧凑不足,教学效率不高。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例如,在讲授《圆的面积》一课时,在课的开始,我用课件显示一幅图画:用绳子栓住一只羊,绳子的另一端栓在木桩上,羊绕着木桩运动形成一个圆。这个动画情境很快吸引了学生,学生就会很想知道:羊吃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公式计算?它与学过的知识有什么关系?有了公式怎样计算圆面积?这节课就是让学生带着这种探究欲望,围绕探究目标一步一步展开。又如,教学比例尺时,我是用这样的问题引入的:我国陆地的占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这么大的面积能画在大小不同的纸上吗?这个问题唤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再如,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求学生发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之间的关系。老师就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淘气的妈妈带了100元钱去买毛巾,每条毛巾8元钱,最多可买几条?还剩多少钱?学生解答完后,老师接着问:“你能用什么方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学生们找到了多种方法:

(100—4)÷8=12,(100—4)÷12=8,8×12+4=100。老师乘胜追击:“你们知道有余数的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了吗?”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除数=商,(被除数—余数)÷商=除数。这种在真实情境中学得的知识,由于是学生主动参与、自己发现的结果,因此学生记得更牢,理解得更深刻,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关注动态的生成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着平凡而密切的信息交流,并通过信息间的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

要注重有价值的动态生成,还要顺着学生的思维及时点拨和调整,从而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例如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教案设计的流程是创设“几个9是多少”的问题情境→想想“几个9连加”→写出“9的乘法算式”→编写“9的乘法口诀”。没有想到课刚开始,一个学生就站起来说:“老师,9的乘法口诀我会背了。”许多学生都附和着说自己也会背了。我先是一愣,继而立马做出了决定,抛弃原来精心准备的教案,从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出发,重新调整教学流程。于是,我用激励性的语言说:“你们真厉害,9的乘法口诀还没有教就会背了,还有不会背的吗?”果然,有几只小手怯生生地举了起来,我继续启发学生:“还有一些小朋友不会,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让他们把9的乘法口诀记得又快又牢呢?”课堂顿时沸腾起来。有的指着课本上的口诀教着,有的用笔在练习本上一边写算式一边编口诀教着,还有的干脆你一句我一句教着背口诀„„学生会背口诀不一定就理解了口诀的来源和含义,于是我又将9的乘法口诀有序地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说说每句口诀是怎么得来的,每句口诀中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口诀的含义。这一教学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起点,真心呵护学情,因动态生成而演绎精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试想,假如教师在那位学生说出实话时不予理睬,或加以呵斥;假如教师的教学流程没有因此而“改变”,这一精彩的“动态生成”又如何捕捉得到呢?课堂上又怎么会有如此收获呢?由此可以得出,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五、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关注学生,创造性地用教材。我们要思考: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所必须的?还需要补充什么?有哪些内容与目标无关?哪些内容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从哪里开始?教材中所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从教学目标来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又是什么?通过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从而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认识几十几”时,我改变了教材例题中用小棒呈现的形式,改用了画圈:如果用一个圈表示一个小朋友,要表示全班四十四位小朋友,应该画多少个圈?怎样画,能让老师很容易看出画的是不是正好44个圈?之所以放弃小棒而选择画圈,主要考虑到画圈的材料更具有生成性和结构性,有利于学生充分展开数学思维。生成性是指所有的圈都是学生自己画的,必然要思考“应该怎样画”,这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建构数学图象语言的过程;结构性是指如一个一个、一行一行对齐着画,那么只要数出第一行的个数,就能推断出下面几行的个数,而已经扎成捆的小棒无法进行类似的推断。在教学中,发现这一形式的改变,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一是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很多学生都会数几十几的数了,让他们画圈表示出班级的人数,大大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学生的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二是在画圈的过程中,学生其实已经在练习数数了。学生呈现出了很多画圈的方法,反馈的过程,就是有意识地让学生一个一个、二个二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进行数数练习的过程,教学环节更为紧凑;三是学生主动探索、亲身经历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十个十个地画更能让别人很快看出有多少个,为理解掌握几十几的组成提供具体的教学图像语言的支撑,提高了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找准教学起点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语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教师与学生接受信息的速度、容量是平等的,也是互补的,教师事先设定的教学起点不一定是真实起点。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就必须了解教学的真实起点。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联系学生已有知识:长方形面积计算,将本课课题更改为《长方体若干面面积之和的计算》,从而将表面积计算的抽象概念转化为求几个长方形面积之和的形象概念。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在探究新知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手中的长方体模型的长、宽、高,并将它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描上颜色,如:四条长都描成红色的,宽和高分别

描成蓝色和黑色等。这样一来,学生在把长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学生通过已有的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以及颜色的对比能够非常清楚地将长方体的长、宽、高转化为长方形的长、宽,从而总结出长方体中各面的计算方法。

之后,我没有按惯例继续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而是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若干面面积之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试着计算已知长方体的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及六个面的面积之和,由于有长方形面积计算做基础,学生掌握此知识较为熟练。当学生交流出6个面的面积之和的计算方法时,我及时点拨:同学们,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如此设计,使学生的计算思路更加清晰,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我们必须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以教学理论作指导,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去除华而不实的外表,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远离一些形式主义,在新课程理念这根欢乐棒的指挥下,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一定会奏出一曲又一曲有效教学的华丽乐章!

【相关文献】:

[1]易良斌《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002.11

[2]张建跃《数学教育心理学》

[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02

[4]孙敏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2005.2

[5]李静《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选择》2005.1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

【内容摘要】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作为孩子心灵的启蒙者,一名小学老师,我们必须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开阔自己的眼界,不断钻研教学方法,要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少的精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 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内容方法动态情境优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而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场所,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同感:如果一堂课上得好,学生不仅知识掌握得好,而且应用自如。如果一堂课上得不理想,课后即使多花多少时间来“恶补”也是有限的。因而,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有一位名师说过“一堂优秀的课是要用自己的一生来准备的。”这句话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把需被点燃的火炬。作为一名孩子心灵的启蒙者,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必须要有丰富的知识底蕴和不断创新的意识,准确地把握教材,掌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而更为重要的是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鼓励他们参与教学,勤动脑筋,自己探索新的知识、新的方法,甚至创造出新的知识,只有用最少的时间,投入最少的精力,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所在。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呢?

一、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传授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养自己的信念、意识,个体的潜能也才能得以释放。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让他们在课堂上充满激情、充满活力。

教师每一句激励的语言、每一个赞赏的眼神、每一个鼓励的手势等,都可以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一般来说,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发言,怕说,更怕说错。而我在教学中却有心多让这

部分的同学回答问题,特别是一些简单的问题,我会把更多的机会让给他们。使学生真正感觉到,在课堂中没有嘲笑,没有羞辱,没有指责,从思想到行为都能得到充分的放松,人格得到真正的尊重。例如,一次数学课上,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一个车间要生产144台彩电,工人们每小时装配18台,经过5小时,还剩多少台没有装?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两步应用题,一般的解法是:144-18×5=54(台)。可是,一位女生在黑板上把算式列成“144÷18=8”,就做不下去了。坐在下面的同学沉不住气了,纷纷举手要求发言。甚至还听到这样的声音:“这么简单的都不会做,真笨!”这位女生更是涨红了脸。为了给这位女生争得面子,我先示意同学们安静,然后转向那位女生说:“你做的并没有错,只是还没做完。”听了我的话,全班同学都愣住了,个个都睁大着眼睛。我告诉学生,她这一步是先求这个车间装配完所有的任务所需的时间,现在装配了5小时,还要装配8-5=3(小时),那么没有装配的就是18×3=54(台)。经这样解释后,这位同学很高兴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由于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体会到敢于发言、敢于表现都是光荣的,这样,同学们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就更高了,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利用熟悉的生活情景,建立类比联系。生活情景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历过或已被约定熟成了的过程回忆,它能带给学生共性经验和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截断源头的做法表面上有缩短过程、提高效率的优势,但却抹灭数学的生动性和学习者的兴趣。实践表明:大多数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都有具体的“原型”。例如,我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把1平方厘米比作一个手指甲的面积;把1平方分米比作一个手巴掌的面积;把1平方米记作教室地板上四块磁砖的面积;把1公顷比作永昌小学的校园的面积。新知识可以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建立类比联系,又比如,在“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教学中,185+98=185+100-2,加98为什么要变成先加100再加2?学生很难理解,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学生表演商场买衣服付款的情景,妈妈带了185元钱去商场买了一件98元的衣服,还剩多少钱?由于零钱不够,妈妈就付给营业员一张100元的钞票(应从18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2元(应在原来的85元上加2元),所以,多减的2就该加回。这样抽象的简便运算获得了具体生活经验的支持,知识就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去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有些课创设的问题情境复杂、牵强附会,学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而紧凑不足,教学效率不高。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例如,在讲授《圆的面积》一课时,在课的开始,我用课件显示一幅图画:用绳子栓住一只羊,绳子的另一端栓在木桩上,羊绕着木桩运动形成一个圆。这个动画情境很快吸引了学生,学生就会很想知道:羊吃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公式计算?它与学过的知识有什么关系?有了公式怎样计算圆面积?这节课就是让学生带着这种探究欲望,围绕探究目标一步一步展开。又如,教学比例尺时,我是用这样的问题引入的:我国陆地的占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这么大的面积能画在大小不同的纸上吗?这个问题唤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再如,例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要求学生发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之间的关系。老师就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淘气的妈妈带了100元钱去买毛巾,每条毛巾8元钱,最多可买几条?还剩多少钱?学生解答完后,老师接着问:“你能用什么方法验证自己的计算是正确的?”学生们找到了多种方法:

(100—4)÷8=12,(100—4)÷12=8,8×12+4=100。老师乘胜追击:“你们知道有余数的除法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了吗?”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余数)÷除数=商,(被除数—余数)÷商=除数。这种在真实情境中学得的知识,由于是学生主动参与、自己发现的结果,因此学生记得更牢,理解得更深刻,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关注动态的生成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动态过程,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着平凡而密切的信息交流,并通过信息间的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高水平的预设,又

要注重有价值的动态生成,还要顺着学生的思维及时点拨和调整,从而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例如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教案设计的流程是创设“几个9是多少”的问题情境→想想“几个9连加”→写出“9的乘法算式”→编写“9的乘法口诀”。没有想到课刚开始,一个学生就站起来说:“老师,9的乘法口诀我会背了。”许多学生都附和着说自己也会背了。我先是一愣,继而立马做出了决定,抛弃原来精心准备的教案,从学生的这一实际情况出发,重新调整教学流程。于是,我用激励性的语言说:“你们真厉害,9的乘法口诀还没有教就会背了,还有不会背的吗?”果然,有几只小手怯生生地举了起来,我继续启发学生:“还有一些小朋友不会,你们愿意帮帮他们吗?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让他们把9的乘法口诀记得又快又牢呢?”课堂顿时沸腾起来。有的指着课本上的口诀教着,有的用笔在练习本上一边写算式一边编口诀教着,还有的干脆你一句我一句教着背口诀„„学生会背口诀不一定就理解了口诀的来源和含义,于是我又将9的乘法口诀有序地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说说每句口诀是怎么得来的,每句口诀中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口诀的含义。这一教学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起点,真心呵护学情,因动态生成而演绎精彩,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试想,假如教师在那位学生说出实话时不予理睬,或加以呵斥;假如教师的教学流程没有因此而“改变”,这一精彩的“动态生成”又如何捕捉得到呢?课堂上又怎么会有如此收获呢?由此可以得出,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五、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关注学生,创造性地用教材。我们要思考:教材内容是不是达成课时教学目标所必须的?还需要补充什么?有哪些内容与目标无关?哪些内容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从哪里开始?教材中所呈现的排列顺序能否直接作为教学顺序?从教学目标来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又是什么?通过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加工,从而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教学“认识几十几”时,我改变了教材例题中用小棒呈现的形式,改用了画圈:如果用一个圈表示一个小朋友,要表示全班四十四位小朋友,应该画多少个圈?怎样画,能让老师很容易看出画的是不是正好44个圈?之所以放弃小棒而选择画圈,主要考虑到画圈的材料更具有生成性和结构性,有利于学生充分展开数学思维。生成性是指所有的圈都是学生自己画的,必然要思考“应该怎样画”,这其实就是学生自主建构数学图象语言的过程;结构性是指如一个一个、一行一行对齐着画,那么只要数出第一行的个数,就能推断出下面几行的个数,而已经扎成捆的小棒无法进行类似的推断。在教学中,发现这一形式的改变,还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一是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很多学生都会数几十几的数了,让他们画圈表示出班级的人数,大大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学生的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会越高;二是在画圈的过程中,学生其实已经在练习数数了。学生呈现出了很多画圈的方法,反馈的过程,就是有意识地让学生一个一个、二个二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进行数数练习的过程,教学环节更为紧凑;三是学生主动探索、亲身经历了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十个十个地画更能让别人很快看出有多少个,为理解掌握几十几的组成提供具体的教学图像语言的支撑,提高了学生参与的有效性。

六、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要找准教学起点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语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教师与学生接受信息的速度、容量是平等的,也是互补的,教师事先设定的教学起点不一定是真实起点。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就必须了解教学的真实起点。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联系学生已有知识:长方形面积计算,将本课课题更改为《长方体若干面面积之和的计算》,从而将表面积计算的抽象概念转化为求几个长方形面积之和的形象概念。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在探究新知环节,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手中的长方体模型的长、宽、高,并将它们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分别描上颜色,如:四条长都描成红色的,宽和高分别

描成蓝色和黑色等。这样一来,学生在把长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学生通过已有的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以及颜色的对比能够非常清楚地将长方体的长、宽、高转化为长方形的长、宽,从而总结出长方体中各面的计算方法。

之后,我没有按惯例继续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概念,而是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若干面面积之和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试着计算已知长方体的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及六个面的面积之和,由于有长方形面积计算做基础,学生掌握此知识较为熟练。当学生交流出6个面的面积之和的计算方法时,我及时点拨:同学们,长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有个专门的名字,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如此设计,使学生的计算思路更加清晰,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很高,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 我们必须要踏踏实实立足于平日的教学,以教学理论作指导,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去除华而不实的外表,去除追求短期效益的功利思想,远离一些形式主义,在新课程理念这根欢乐棒的指挥下,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创新,一定会奏出一曲又一曲有效教学的华丽乐章!

第五篇: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阿左旗六小包淑清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但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有些课堂未能通过多边活动的优化调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以教师教的效率代替学生学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轻将来“有效性”;有些课堂学生参与的机会悬殊;有些课堂“课内损失课外补”;有些课堂呈现出片面化、绝对化、形式化的倾向。本文就来谈谈怎样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针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树立服务意识

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从而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进行预习、尝试、操作、探索、归纳等。努力做到: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教师不替代;凡是能让学生自己讲的,教师不暗示。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

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实践证明,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在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为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三.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必须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就是准确和明确。目标的制定既要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其次,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层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动机等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在为《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二课时设计教学目标时,可以这样定位:①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

中体会大自然的奥秘和情趣。②把自己已掌握的课文中辨别方向的方法教给大家,学习课文还未掌握的辨别方向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意识。③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通过拓展了解更多的辨别方向的方法。目标的表达准确、清晰,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从学生已有的基础出发。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得就比较人性化。

四.优化教学情境

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兴趣是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先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就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兴趣之上。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在“智力发展最佳状态”中学习,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有效知识。所以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的一个最简单的有效法则。在教学实际中,可根据教材内容选择性地组织一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蘑菇该奖给谁》这一课时,可在班上组织分角色表演课文,先在每个小组练习,然后全班学生参加,你喜欢哪个角色,你就演哪个角色,一次一次进行交换,使每个孩子对课文内容都有了了解,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演理解了课文内容,无需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逐句逐段地分析课文内容了。

五.注重过程

注重过程应给予学生四大关注,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

键。

1.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进行中的今天,大家一致认为探究、合作的学习式是最好的方式。但我个人认为,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对于学生的有效学习也显得很重要。我们可以把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重点把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的学习与运用方法整合成新知识结构。

2.在课堂上关注学生原先的经验。课程要素的整合要有效的唤醒学生沉睡的经验,并使其兴奋和活跃起来。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学生要按教学需求主动地进行有效经验的改组和改造,生成性的内容要有效的为落实预设目标服务。所以要造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激活学生以前的学习经验是很关键的。

3.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学生的学习体验,一般来源于强烈的认知冲突,并在亲历性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体验。不断的强化和拓展学习体验,有利于为后续学习积累新的经验。同时我们教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疏通必要的信息通道,使教学更加开放和对话,同时也使学生的能力在信息背景下进行思维的加工,形成新的思维的成果。学习体验和信息意识的形成也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完成的必要手段。

4.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主体价值观。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中,在我们许多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应该强化学生的个性化的体验。引导学生质疑,笔者在教学《凡卡》一课结尾时,引导

学生讨论,提出质疑:凡卡给爷爷的信发出后,他的命运怎样?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为什么?凡卡能不能跑回去呢?为什么?即使爷爷收到凡卡的信,接他到乡下去,是否就能摆脱苦难的命运?为什么?这样逐层深入地讨论,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新的答案,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向独立特性和创造性方向发展。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下载论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我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5篇)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摘要】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但在一些......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5篇)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心得体会 上学期校本培训体会 芦萍 岳庄小学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新课程理念越发深入人心,课堂教学状况已悄然发生了变化:学生在课堂上变......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汾西县第一小学 杨伟燕 曾经有一位名师说过“一堂优秀的课是要用自己的一生来准备的。”显然,从这句话里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作为一名老师,孩子心......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下灯小学 王玉梅 摘要:一直以来,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都是广大数学教师的追求。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只有立足现实......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新楼小学黄福生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它特有的魅力昭示了勃勃生机,在新课程的熏陶下,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小学数学教学......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张娴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要提高课堂教学效......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教学有效性究竟指什么? 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的交流。再次要巧妙运用现代化的媒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