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给上尉的信教案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导入。
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两个强盗,为了共同的利益,进入了一个富贵的书香门地的家中去抢劫。由于他们事先勾结了那个大户人家中的仆人,所以一夜之间,将能带走的东西洗劫一空。不能带走的全被毁坏了。顷刻间,昔日富丽堂皇的景象在瞬间化为一片乌有。映入眼中的只是一片断瓦残垣。这个家庭的许多文物都流落在外。几百口人都被杀了,可是唯有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存活了下来。他长大后,被告知了家中当年的惨况。于是,他发愤图强,终于有一天,他打败了那两个强盗。夺回了本该属于他们家应有的尊严与地位。我们现在只知道,那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请问:亲爱的你能猜出来,那个婴儿是谁?那几个可恶的仆人又代表了什麽?那个受难的家庭又是什麽?
二、整体感知。
1、大家知道答案的请举手?
很简单的问题当然有很多人回答。那个受难的家庭就是我们的祖国呀!那可恶的仆人就是那些汉奸狗腿子呀!而那个婴儿就是你就是我就是我们大家呀!
2、有谁能给大家讲一下英法联军的情况呀?
有许多学生因为在历史课上讲过,所以这是一方他们自主发挥的空间。许多学生讲得比我知道的都多都精彩。
3、请大家先朗读课文,看看作者在写法上有没有不和谐的地方?
(一般孩子们觉得有不妥的地方,但是却不容易找出来。)
语句上的鲜明对比。1)、赞美圆明园的语句。2)、讽刺劫掠者的语句。
4、雨果具体是怎样赞美圆明园的?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这个问题我没有给学生讲。我觉得他们没必要分得这麽详细。也不知道到底对不对。)
5、那麽就写法上有何特点?
概括——具体——概括。(这一点,学生都能总结出来。但话语还不准确。)
6、那麽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麽态度?(谴责态度。)用了怎样的语言?(反语)有什麽作用?
布特勒上尉恬不知耻的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7、那麽他不帮着自己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的?
人类的立场。(这里有说,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或者是人民的立场等等。)
8、如果说,你们家有个人犯了罪,你的第一态度是什麽?(有个学生说,我会原谅他的,再给他一次机会。)是的,你肯定不会主动站出来去指证他。但是雨果却能,因为他有着我们所没有的什麽品质?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我们要学习雨果的博大的胸怀与高尚的品格。
9、好了,现在我们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感想。
课后记:先用有趣的故事吸引住他们,故事明白了。那麽这篇课文就好理解了。
第二篇: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导学案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比较阅读,品味文中富有特色的语言。学习重点:
1.掌握本文的语言特色。2.了解雨果的伟大情操。自主学习:
1.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生字、生词并积累下来。2.搜集整理有关作者及圆明园的资料。知识储备:
1.反语:用正面话来表达反面意思,或用反面话来表达正面意思的手法叫反语或正话反说。2.反语一般有两类:
①表示讽刺的反语。它在敌对性论战中用得较为普遍,多对敌人或不良风气、现象时运用,特别用在批判揭露方面,具有辛辣讽刺、幽默有趣的效果,使文章富有战斗性和嘲讽性。
②表亲昵、幽默的反语。它一般用于日常生活中,对待同盟者和自己亲近的人运用。还有用反语表示亲昵色彩,一般是用消极性词语来表现美好的感情。如,用“死丫头”、“淘气包”来称呼自己的子女,都是一种反语的昵称。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导入教学:
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海淀区北部。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它是清朝五代皇帝倾心营造的皇家营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世人冠以“万园之园”、“世界园林的典范”、“东方凡尔赛宫”等诸多美名。这里有碧波荡漾的福海,有秀美的夕阳晚照有如梦似幻的仙山亭,还有无数的奇珍异宝。然而,现在的圆明园已经残破不堪,那曾经宏伟壮丽的大理石柱廊孤独的站立在高远的天空下,似乎还在回味着往日的辉煌„„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章,从一个侧面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整体感知: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主要内容:描述了瑰宝般的建筑——圆明园,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想情感:对圆明园的热情赞美,对英法联军的强烈谴责。合作探究:
1.自读1-4段,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赏析。
2.自读5-10段,找出雨果讽刺侵略者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赏析。
3.作者对圆明园的评价和对侵略者的嘲讽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性格特征
提示: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而雨果却有清醒的头脑、公正的立场,真是难能可贵!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文明的创造者,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重。雨果把上尉征求意见的机会变成向强盗政府提出抗议的机会,谴责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无耻,表现了他明辨是非的良知和正直不阿的人格。
拓展延伸:
阅读文章《哭泣的圆明园》
哭泣的圆明园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
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水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曾经寂静的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风?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
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霹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蛮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首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该是来圆明园,天就要阴的。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深层反思:
1、中国当年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我们应该以什么态度对待“历史” 课堂检测:
1.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下列一项是()A.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B.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手忙脚乱的洞府。C.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D.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
2.雨果,________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希腊有________,埃及有________,罗马有________,巴黎有________,而东方有___________。书信的开头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最好有敬祝语。
3.请摘录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并细细体味所含的思想感情。对后文写对圆明园的破坏起什么作用?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5~9题。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
„„
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4.填写文中空缺的三处词语。
5.“这个奇迹”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强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用了_________修辞手法。
“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画出讽刺侵略者的语句,谈谈蕴含其中的感情。
7.从全文来看,结尾句和__________________照应,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8.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意思。练习参考答案: 1.B改为“眼花缭乱”。
2.法
《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巴特农神庙
金字塔 斗兽场
圣母院 圆明园 称呼 写信人姓名、日期
3.摘录略。作者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恍若月宫,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说它属于全人类,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作者饱含深情,极力赞美圆明园,为后文写英法联军破坏圆明园做铺垫,更利于表现作者的愤慨之情;更能激起人们对英法联军的痛恨之情。4.荡然无存、富丽堂皇、有朝一日
5.圆明园
法兰西
英吉利
拟人 英法联军洗劫烧毁圆明园 6.略
愤怒谴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罪行。
7.“而您想知道,我对英法的这个胜利会给予多少赞誉”
反语
8.作者愤怒谴责侵略者的罪行,亮明观点,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提出抗议,希望他们把劫掠的财物归还中国。
第三篇:教案: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学习目标:
1、了解雨果,积累生字词,复习铺陈和比较,学习反语的修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感情,揣摩文章的语言。
3、领悟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出示句子,全班痛心齐读):老天哪!整个中国在地上跌得粉碎!——雨果 你们知道雨果说的是什么事件吗?(生:火烧圆明园!)请大家翻开语文书的插图,这是两幅圆明园被焚烧前和被焚烧后的对比图片。圆明园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始建于1709年。前后历经六代帝王,费时150年,绵延二十多华里。这里有碧波荡漾的福海,有秀美的夕阳晚照,有如梦似幻的仙山亭。园内还珍藏着许多无价的珍宝,罕见的图书,珍贵的文物,因此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价值甚高,被誉为“万园之园”。
然而,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被称为梦幻仙境的圆明园,被称为艺术瑰宝的圆明园,却经历了莫大的耻辱。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能拿走全部拿走,10000多名强盗个个满载而归;不能拿走的全部毁掉,3500名强盗手持火把到处焚烧,熊熊大火燃烧了整整三天,余烟一个月都没散去,圆明园只剩残垣断壁,孤独地站在高远的天空下。“一炬毁名园,千古江山留恨迹”。)
沾沾自喜的法国上尉巴特勒,为了庆祝这次远征,就想利用当时法国的著名作家雨果,为他这次远征中国的“胜利”捧捧场。那么,雨果作为一名法国人,他的立场和态度是怎样的呢?是不是也会站在本国的立场,以一颗狭隘的爱国之心来为自己的祖国发了一笔横财而高兴呢?
请大家翻到第四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情感朗读,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赃物
箱箧
制裁
荡然无存
给予
琉璃
珐琅
晨曦
瞥见
惊骇
劫掠 眼花缭乱
不可名状
丰功伟绩
富丽堂皇
有朝一日
2、语言是承载思想的工具。请全班一起大声地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令你心动的地方。看看在这封信里,作者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在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雨果主要表达了哪两方面的感情?(一方面表达了对圆明园的____之情,另一方面表达了英法联军强盗行径的____之情。)
4、迅速整理全文的层次结构。
(一)1段:写信缘由
由“赞誉”一词可见,巴勒特上尉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的赞誉,以此来掩盖他们的罪恶行径。作者这样直接点出,是揭露了强盗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卑鄙无耻的心理。
(二)2—3:盛赞圆明园
(三)4—9:谴责侵略军
(四)10段:呼应开头
三、盛赞圆明园
1、第2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那我们也一起往下读吧,齐读第3段。雨果盛赞圆明园,那么他对圆明园的总体评价是什么?用原文的一个关键词回答。(板书:奇迹。用“奇迹”形容圆明园,突出了它的价值。)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说明作者是以全球的眼光来肯定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的。)
2、雨果是从哪些方面来盛赞圆明园的奇迹的?(审题关键词:从哪些方面)(1)艺术性质和成就;(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用文中概括性的语句)
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为什么提到了“巴特农神庙”?(比较,突出了艺术成就,让欧洲人了解中国,了解圆明 园)
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2)具体讲述园中之物;(在讲述园中之物时,作者是按着怎样的顺序进行的?都介绍了哪些内容?)
概括:言语无法形容、恍若月宫
具体:建筑材料、建筑陈设、建筑装饰、园林景观。(铺陈)
回忆《土地的誓言》里运用铺陈手法的句子: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概括:总而言之,洞府、神庙、宫殿
再次感情朗读文中铺陈圆明园的美的句子。(3)概述耗费劳动之巨;
(4)圆明园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理解: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创造的文明成果,同时也是属于全人类的。表现作者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
“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为什么要提到这些?(类比,再次突出圆明园在世界建筑中的地位和价值。)
如何理解“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理解:“剪影”比喻对事物的轮廓描写。这里运用比喻,说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代表或亚洲文明的象征。
3、为什么在讽刺侵略军之前,雨果先要赞美圆明园这个奇迹?
理解:写圆明园的美,是想表明富丽堂皇的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艺术品,它的被劫掠,更暴露侵略者的贪婪无耻,为后文谴责侵略军作下铺垫。
第二课时
四、讽刺侵略军
过渡:然而,“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文中第4段,为何独立成段?(更能突出惋惜和愤怒)
1、这个奇迹是怎样消失的?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麽态度?(请全班齐读第5—9段)(1)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为什么要这样说?
(被两个强盗——法兰西、英吉利毁了。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2)文中的两个强盗都作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出。勾画关键词语:洗劫,放火,行窃,劫掠。
两个强盗进入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似乎得胜之后,便可以动手行窃了。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3)雨果对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持什麽态度?(谴责,讽刺)找出具体的句子来读读。读出讽刺的语气,感情强烈充沛。
①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板书:“更彻底”“更漂亮”)——反语,强烈讽刺了强盗的野蛮行径。
②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板书:“丰功伟绩”“收获巨丰”,朗读时注意单独成句和两个叹号。)——模拟强盗的口吻,写出掠夺者贪婪无耻的丑恶嘴脸,包含了作者尖锐的嘲讽。
③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形象再现强盗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肆意掠夺的卑鄙行径,讽刺力强。)
④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如何理解这 句话的含义?“文明”和“野蛮”在这里怎么理解)(板书:我们是文明人、中国人是野蛮人)——反语,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文明”与“野蛮”对照,说明强盗政府颠倒黑白,恬不知耻,表达了极为愤怒的心情:自以为“文明”的欧洲人却对中国的文明成就干了极野蛮的事。作者直斥当局,更显示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凛然正气。
2、在这里,雨果讽刺侵略军运用的是什么手法?即语言表达有什么特色和好处?
反语:正话反说,反话正说的一种修辞手法。反语一般有两类:
①表示讽刺的反语。它在敌对性论战中用得较为普遍,多对敌人或不良风气、现象时运用,特别用在批判揭露方面,具有辛辣讽刺、幽默有趣的效果,使文章富有战斗性和嘲讽性。
②表亲昵的反语。它一般用于日常生活中,对待同盟者和自己亲近的人运用。如,用“死丫头”、“淘气包”来称呼自己的子女,都是一种反语的昵称。写作中运用这种手法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运用反语手法,使文章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这种反语手法,在第1段也有,你能找出来,并说说作者表达的真正意图是什么吗?
“多谢”,使文章一开头就充满讽刺意味。“体面”“出色”,运用反语,表现了巴特勒上尉卑鄙无耻的丑恶嘴脸。
3、雨果为什么要讽刺谴责侵略军呢?他是法国人,却在文章里大骂欧洲人是“野蛮人”,英国、法国是“强盗”,身为法国人却骂法国——雨果是不是不喜欢法国,他不爱国?你能从文中找到依据吗?(1)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雨果骂的只是法国的政府,不是在骂法国的人民。治人者指政府,治于人者指人民。统治者所犯下的罪行决不能归咎于人民,真正的强盗是统治者,而人民是无罪的。作者将政府和人民相区别,强盗政府不能代表民众,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作者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来抗议政府的罪行的。(齐读该句)
(2)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雨果骂法国是希望法国有一天变得“干干净净”。“干干净净”在这里指什么?(友爱、热爱和平、崇尚正义。)正因为爱国,所以才会骂自己的国家是强盗。看来俗话说的好:“打是亲,骂是爱。”爱国是要自己的国家变得文明,而不是包庇自己国家的缺点。
五、走进雨果
1、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赞誉”一词有什么作用?感情朗读。
(照应开头,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再次表明态度,表达对英法联军侵略行径的愤慨和蔑视、揭露和控诉之情。)
2、读完本文,我们感到有种感动的热流流淌在我们心中。那是什么呢?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品格: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雨果名言: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领悟他的难能可贵: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对待这件事他是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的罪行,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他具有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难能可贵,表现在:①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他能将政府与人民相区别,“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他指出,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②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到底,是属于全人类的。正因为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所以对文明创造者非常尊重。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这封信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敬重。
六、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表达什么主旨呢?
本文通过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愤怒地谴责了英法联军抢掠并毁坏世界奇迹圆明园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敬重。
2、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特点值得我们借鉴?
反语、铺陈、对比
3、大声地痛心齐读:老天哪!整个中国在地上跌得粉碎!在地上跌得粉碎的中国如何才能重新站立起来? 几千年前的姜子牙说过一句名言:“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也要挨打的证明,我们中华民族不想欺侮其他民族,但也决不能允许别人欺侮我们,只有强盛的国家才有可能维护自己的尊严。这就需要我们大家好好学习,为我们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4、布置作业:
自选角度,以“
,我想对你说”为话题构思说话。
参考角度:①圆明园,我想对你说 ②英法联军,我想对你说 ③雨果先生,我想对你说 ④巴特勒上尉,我想对你说 ⑤清政府,我想对你说 ⑥战争,我想对你说 ⑦中国,我想对你说
给雨果的信: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启发学生:
-----你对雨果的观点如何评价?你对雨果产生了什么感情?-----英法联军的罪行,其根源是什么?
-----雨果希望有朝一日法国政府将掠夺的赃物归还中国,这个夙愿怎样才得实现?
-----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觉悟和进步?
-----雨果对亚洲文明,对中华民族创造力作了高度评价,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雨果的评价对坚定我们民族的自信心有什么作用?
5、以一首小诗结束对全文的结束:《凭吊圆明园》我以为我可以忘记,只要我不回过头来,我以为我可以当做什么都不曾发生,只要我不翻开昨天的日记。然而你总在我的梦中出现,唤醒我的心中对你不能忘却的思念。
板书设计:
艺术性质和成就
盛赞圆明园:奇迹 讲述园中之物
(铺陈)
雨果
耗费劳动之巨
(比较)
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正直公正
更彻底,更漂亮
是非分明 讽刺侵略军:赞誉 丰功伟绩,收获巨大
(反语)
胸怀博大
我们是文明,中国是野蛮
例文
一、雨果爷爷:您好!可能这是我第一次看你的作品,没想到却那么的震撼我心。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封信,但体现了你那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圆明园——世界奇迹。作为后代的我,多么想看看那耀眼惊人的宫殿,可因为英法联军的毁灭,让它从此消失。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您也非常愤恨,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经和毁灭世界奇迹的罪行。您并没有袒护自己的同胞,而是指责了他们严重的错误行为,你的正直,你的公正无私让我敬佩。你的那种气势,居高临下,你的正直,现出了你威严庞大的身躯,如此高大。我读了这篇课文,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正义感。你又教会了我——做人要明是非,知对错。我的心里,也因此,又多了一位崇高,敬仰的作家!
例文
二、敬爱的雨果爷爷:您好!看到您写给巴特勒的信,我深深佩服您的正直。作为侵略国家的一员,您没有对英法联军的可耻行为赞赏,而是站在一个和平正义的角度看待这件事,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对于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作为中国人的我们,更应该感到悲哀。一个充满东方幻想的建筑,一个凝聚着中国人民心血的建筑,一个属于全世界人民的建筑,在英法联军的极度贪婪卑鄙之下毁于一旦。可惜啊!也因为之前清朝政府一味地保守,当许多国家相继经历工业革命变得强大之后,就来侵略中国,就造成了圆明园的悲剧。如今,我们是新世纪的接班人,将来要担上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任,我们要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得繁荣富强,不让圆明园的悲剧重演。
课外阅读
圆明园祭 冯峥
那天很冷,我却刻意要到圆明园去。朋友们都劝说,圆明园没有什么可看的,只是几块烂石头,我说,你不懂我的心。⑴
北风凄厉,草木萧疏,断壁残垣,一览无余。⑵
然而,在凄厉妁风雨声中,我却分明听到悠悠钟声,百鸟唱啁;透过萧疏草木,我看见了圆明之娇,长春之美,万春之秀,300亩园林春意正浓;断壁中,我看见了乾隆的题诗;残垣中,似见文源阁的浩翰藏书„„⑶
我听见了来自法国130年前的一个深情的声音:„„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⑷
啊,一个惜墨如金的世界文豪,用了无所不极的文字来称赞她!以至100多年后仍引起人们振颤的心共鸣。⑸
然而,对于玉焚香殒了的美人,祭奠者越是抒以赞美,痴情者越是悲伤,正如白居易写《长恨歌》、汤显祖写《还魂》„„引得多少痴情男女欲悲欲死!此刻面对圆明园,我就是这种心情。⑹
我的心在哭,悲哀着美的逝去。⑺
我听见圆明园在哭泣,哭了100多年:以至我在遥远的南方也时常听见。⑻ 圆明园在哭,哭护花无力;圆明园在泣,泣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⑼ 我和圆明园在同声一哭!⑽
有好心人曾慷慨施舍,要把圆明园重修建。⑾
不管好心人如何慈悲,可我总要与刽子手杀死杨虎成后,在他英骸上建筑花圃这残酷的事实联想;我甚至联想到有人要把马嵬坡上的杨玉环的玉骨支起来,再披上半透明的比基尼。⑿
这是历史的悲哀!⒀
他们看不见圆明园的额头上“耻辱”两个黑字,他们听不到一个在屈辱中哭泣的母亲对她儿孙的声声嘱托以及希望着争气的未来。⒁
站在这写满血字的废墟上,我面对现实,拼搏未来!⒂
我见到了萧疏草木之上有苍郁的青松、冲天傲雪;我见到了熏烟的巨石峥嶙屹立,傲骨常在!⒃ 100多年前,方才唱赞诗的雨果坚信:总有这样一天——解放了的而且把身上的污浊洗刷干净了的法兰西,将会把自己的赃物交还给被劫夺的中国。⒄
而我永远相信:有志气的炎黄子孙,决不会让那屈辱的历史重演!一定会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巍然屹立,奔向辉煌的未来!⒅
1.从全文看,“我”刻意要去圆明园而朋友们劝“我”别去的理由各是什么?
2.第⑷段中那个“深情的声音”是谁发出的?
3.第⑹段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其中的“这种心情”是指的心情。
4.第⑺段中的“悲哀”的词性已由
词活用为
词。5.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圆明园哭泣的原因。
6.从全文看,第⒁节中的“他们”是指
。7.就是否重建圆明园这个问题,作者持什么态度?
8.残破的圆明园作为历史的写照,对我们炎黄子孙有何作用?请用一句名言回答。
1.我是想去祭圆明园,所以我要去;而朋友们以为我是看风景而那没什么可看的,故劝我别去。2、雨果 3.抒情;悲伤 4、形、动 5.因为护花无力和其悲惨遭遇渐被忘怀。6.慷慨施舍想把圆 明园重建的人。7.作者持否定态度。8.读史使人明智。
《哭泣的圆明园》
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肢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高贵——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昔日皇族的赋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模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确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最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着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
1.作者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请分别解释“凭吊”、“拜谒”、“提醒”在文中的含义。
凭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拜谒_________________
提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作者认为,圆明园一直是哭泣的。联系全文看,圆明园哭泣的原因有哪些?
3.文章提到,现在到圆明园游览观光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能真正理解圆明园的人却越来越少了。文章列举了多种令作者痛心的现象。你见过或经历过类似的场景吗?试举出一例,并写上你的感受。
答: 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我”第一次去圆明园,看到那“华美”、“精致”、“贵族”的圆明园,感受到来自心底的震撼,是因为中华民族那高超的建筑艺术深深打动了“我”,让“我”从心底升腾起一种民族的自豪感。
B.作者目睹十年后人们在圆明园里的举止言行,内心无比沉痛,发出“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的喝问,表达出心中深深的隐忧。
C.经过十年前后情景的对比,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圆明园所代表的一段历史在现实生活中已被人淡忘,圆明园里的断壁残垣已不能提醒人们对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的记忆。
D.文章注重环境描写,借环境烘托心情。两次去圆明园都是雨天,前一次是有意选择阴天细雨时前往,阴冷的天气使“我”的心情非常凝重;后一次则遭遇天气突变,豆大的劈头劈脸的雨点加重了“我”沉重的心情,升华了文章的感情。
E.文章以“哭泣”为线索,串起全文,标题为“哭泣的圆明园”,末尾又写到“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主客相知,物我交融,主题得到深化。
5.对圆明园废墟,作者为什么说“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用自己的话解说)(3分)
答:
答案:
1.凭吊:怀念圆明园所代表的那段屈辱的历史和永远的疼痛。
拜谒:瞻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与一种不屈的精神。
提醒:现代社会的人们,只有铭记国耻,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
2.(1)无比辉煌灿烂的建筑艺术与文化的结晶,被毁于一旦。
(2)圆明园被毁,是中华民族的屈辱与疼痛。
(3)现代社会,人们逐渐淡忘了那段历史,变得麻木而无知。
3.答题应扣住“类似”一词,举例可以是亲身经历过的或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上见过的,但必须与民族屈辱的历史和现代人们淡忘历史相关,写感受,应表明对这种现象鲜明的感情态度。
4.BE
5、当作者看到欢笑嘻闹的人群,有了更沉重的慨叹与痛心。那些麻木的,缺乏历史沉重感的人们,那些各个年龄层的形形色色表现深深地刺痛了作者。正是在感情的激荡下,作者忍不住说,她曾为留下圆明园废墟叫好,而此刻忍不住说“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这看似矛盾的说法,是作者的愤激之语。(意思完整即可)
第四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理清本文思路,把握本文主题思想。
2.揣摩品味或赞或讽的语言,体会反语的讽刺效果。3.学习本文通过铺陈、对比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4.增强爱国情感,树立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的责任感。教学重点:
1.理清本文思路,把握本文主题思想。
2.揣摩品味或赞或讽的语言,体会反语的讽刺效果。教学难点:
1.揣摩品味或赞或讽的语言,体会反语的讽刺效果。2.学习本文通过铺陈、对比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激趣导入,介绍圆明园的由来。
二、预习检查 1.作者介绍
雨果(1802-1885)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2.背景介绍
1850—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侵略战争,1858年5月攻陷大沽炮台,同年6月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再组联军,8月攻陷大沽,进占天津,直攻北京,10月英法联军控制北京,焚掠圆明园,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3.给加点字注音
赃物 zānɡ
箱箧 qiè
制裁 cái
给予 jǐ 恍若huǎnɡ
琉璃 liú lí
珐琅fà lánɡ
绸缎chóu
惊骇 hài
晨曦xī
瞥见piē
劫掠 jié 缀满 zhuì
眼花缭乱liáo
三、文本阅读
任务一:通读全文,看看这封书信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愤怒谴责了英法联军焚掠圆明园的强盗行径,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 文中又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 两个方面
1.描摹、赞叹圆明园之美 2.揭露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任务二:朗读第三段,根据作者的描述,想象一下圆明园的美。再想一想,在雨果的心目中,圆明园具有怎样的地位?
先总评,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
接着与巴特农神庙类比,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①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②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③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然后具体讲述园中的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耗费劳动之巨。(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四、拓展提升
曾经是梦幻般美好的奇迹,变成了一片伤痕累累的残骸!同学们,当你面对那一片残骸的时候,你会想到什么?你会对曾在火海里煎熬过的这一片残骸说些什么?试写一封书信,呈给受了重伤的圆明园。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一、复习检查 听写字词
二、文本阅读
任务一:作者如何展开对英法联军强盗行径的谴责的?请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 “收获巨大”“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 “全部赞誉” 1.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此句运用反语把英法联军刻画成两个强盗的形象,深刻而尖锐地揭露了英法联军的无耻行径。“丰功伟绩!收获巨大!”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含有辛辣的讽刺意味,作为一名法国人,雨果没有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他的这种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是多么可贵!
2.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
这句话以漫画的形式形象地再现了强盗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肆意掠夺的卑鄙行径,讽刺力强。
3.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这一句中的“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恬不知耻的狡辩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
4.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居然”有出乎意料之意,揭露了侵略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丑恶嘴脸;“天真”意即讽刺这些自称“文明人”的野蛮、愚蠢和可恶。
小结:文章后半部分围绕着“两个强盗”的比喻展开,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国家、政府的形象是抽象的,用“强盗”来比喻英国政府和法国政府,使两国政府的形象具体化,贬义化,鲜明地揭示出英法联军所谓:远征中国“的实质是侵略和掠夺,突出表现了作者批判英法侵略者罪行的立场。
任务二: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清醒的头脑 公正的立场 正直的良知 博大的胸怀
难能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
三、拓展提升
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明确: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体现了作者明确的立场、鲜明的态度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小结
1、本文的表达方式是:描写(赞美圆明园)和议论(谴责英法强盗)为主。
2、语言方面,作者用极富想象力的美丽词汇铺陈渲染圆明园的富丽堂皇;用如剑的反语揭批侵略者的强盗行为。对比鲜明、爱憎分明、是非分明。
板书设计
圆明园——赞美——奇迹
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 侵略者——讽刺——强盗 教学反思:
第五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教案
v《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这封书信的内容,理解雨果的人道主义精神
2、学习文中优美的环境描写,体会本文各具特色的语言 能力目标
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德育目标
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要站在人类的角度考虑问题。[教学重点] 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接受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熏陶。[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语言。[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课时]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先生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同学们都听说过圆明园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的,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废墟。作为当时法国统帅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板书文题)
(二)作者介绍(多媒体显示)
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左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三)书信格式
一般包括称呼、问候语、正文、祝愿语、署名、日期六部分。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字词
赃(zāng)物 箱箧(qiâ)制裁(cái)给(jǐ)予 恍(huǎng)若 琉(liú)璃(lí)珐(fà)琅(láng)眼花缭(liáo)乱 惊骇(hài)晨曦(xī)瞥(piē)见
劫(jiã)掠
2、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梳理结构,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五)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雨果评价圆明园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 明确:奇迹
2、圆明园作为奇迹,它的价值体现在哪? 明确: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剪影。
3、按照雨果的描绘,圆明园中有哪些物品? 明确: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异兽,花园,水池,喷泉,成群的天鹅、朱鹭、孔雀等
4、雨果认为圆明园是为谁而建?为什么? 明确: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5、“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它是怎样消失的? 明确:被两个强盗——法兰西、英吉利毁了
6、两个“强盗”在圆明园犯下了哪些罪行? 明确:洗劫,放火,行窃
7、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是谁? 明确:小额尔金(对照书下注释,区分两个额尔金的所作所为)
8、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明确:谴责的态度
9、他是用很激烈的言辞从正面谴责的吗?
明确:不是,是用反语(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10、雨果使用了哪些反语?
明确: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赞誉
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用反语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
11、雨果批判所有英国人与法国人吗? 明确:不是,“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或答“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是强盗”亦可算对。
12、你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侵略压迫别国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压迫者的过错为借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罪行。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人民永远不会做出像英法两国政府那样的强盗行径。强盗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赖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
13、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
明确:作者从其正直的人道主义者的立场出发,坚信未来一个解放了的,彻底清除了强盗的干净的法国一定会把劫得的中国人民的财物归还给它的主人。反映了他是站在人类的立场、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上来看待这件事。
14、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 明确: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体现了作者明确的立场、鲜明的态度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
(六)拓展延伸
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觉悟和进步?
参考:中国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腐败,致使国力衰颓,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耻辱,民族的耻辱。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下精彩绚丽的一笔。
(七)小结全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中心:这封书信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愤怒地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震撼读者心灵。
一代名园圆明园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化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也要挨打的证明,我们中华民族不想欺侮其他民族,但也决不能允许别人欺侮我们,只有强盛的国家才有可能维护自己的尊严。这就需要我们大家好好学习,为我们祖国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布置作业
以书信的格式给雨果先生写封信,谈谈你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火烧圆明园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