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后的《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思想政治学科

时间:2019-05-15 01:20: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整后的《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思想政治学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调整后的《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思想政治学科》。

第一篇:调整后的《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思想政治学科

附件

调整后的《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思想政治

学科考试大纲》(试 行)

一、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和《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思想性: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宣传和贯彻党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反映学科的德育功能。

2.基础性:反映基础教育的要求,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关注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思考、分析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试题设计必须与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一定的区分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阅读量、思考量和答题量适中。

4.人文性: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在考试内容选择、试题形式设计和答题要求确定上,既体现学科特点,反映社会热点,又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5.导向性: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理念,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适当探索开放性与探究性,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三、考试目标与要求

根据水平考试的要求和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目标和特点,思想政治学科基础会考以课程标准规定的核心知识测试和基本能力考核为主,重视知识获得的方法、过程,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

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考试目标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再认或再现所学的时事知识和《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模块的主干知识;能使用学科术语回答问题,条理清楚,表述准确。

2.联系时事和生活实际,理解《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模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对相关社会现象和生活问题进行观察和认识、分析和说明、评价和探究,并作出正确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

4.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中体现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考试内容

考试范围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及当年度时事,并贯彻落实《福建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学指导建议>的通知》(闽教基[2013]25号)的精神。具体内容如下:

(一)必修1:经济生活 1.1 了解商品及其基本属性; 1.2 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 1.3了解纸币及其发行量; 1.4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信用工具; 1.5 了解外汇与汇率; 1.6 认同正确的金钱观; 2.1 理解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2.2 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2.3 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 3.1 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3.2 了解消费的主要类型和结构; 3.3 了解几种主要的消费心理; 3.4 认同正确的消费观;

4.1 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4.2 明确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 4.3 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

4.4 认识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5.1 了解企业的含义、公司的含义及基本形式; 5.2 理解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5.3 认同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5.4 学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6.1 了解几种主要的投资方式及其特点; 6.2 尝试制订投资方案; 7.1 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

7.2 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和途径,理解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8.1 了解财政、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 8.2 了解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及其种类; 8.3 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8.4 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 8.5 了解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8.6 了解个人所得税的含义;

8.7 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增强纳税人意识; 9.1 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 9.2 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

9.3 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9.4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9.5 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及手段; 10.1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认同科学发展观; 10.2 理解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 11.1 了解经济全球化含义、表现及其影响; 11.2 了解世贸组织及其基本原则和作用;

11.3 分析我国应如何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11.4 理解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的原则。

(二)必修2:政治生活

1.1 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2 了解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3 懂得公民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1.4 学会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2.1 比较不同的选举方式,树立依法行使选举权的正确态度; 2.2 理解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2.3 了解基层民主自治的途径和方式;

2.4 懂得民主监督的方式,明确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 3.1 分析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感受我国政府的作用; 3.2 理解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3.3学会通过正确的途径与方式进行求助或投诉; 4.1 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4.2 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和主要途径; 4.3 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树立权威;

5.1 了解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5.2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5.3 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6.1 懂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6.2 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6.3 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6.4 理解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7.1 明确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学会在生活中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7.2 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7.3 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优越性; 7.4 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8.1 了解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 8.2 懂得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 8.3 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与作用; 8.4 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8.5 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9.1 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9.2了解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9.3 分析当前国际竞争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9.4 阐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9.5 说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三)必修3:文化生活 1.1 了解文化的含义、形式; 1.2 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1 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 2.2 理解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2.3 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文化竞争力; 3.1 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作用、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3.2 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促进文化交流的意义; 4.1 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 4.2 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 4.3 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4.4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5.1 懂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5.2 领会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 5.3 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 6.1 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包容性; 7.1 懂得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7.2 认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7.3 懂得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8.1 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

8.2 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文化现象,自觉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 9.1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2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要求;

10.1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基本任务和根本要求; 10.2懂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因和要求; 10.3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0.4 理解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四)必修4:生活与哲学 1.1 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2 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1 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2.2 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2.3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3.1 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3.2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4.1 懂得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4.2 懂得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4.3 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5.1 理解意识的基本内涵; 5.2 懂得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5.3 理解意识的作用;

5.4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6.1 了解实践及其基本特点; 6.2 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3 懂得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6.4 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7.1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7.2 掌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7.3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8.1 理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8.2 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8.3 掌握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9.1 了解矛盾及其两种基本属性;

9.2 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9.3 学会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认识方法分析事物; 10.1 理解辩证的否定观; 10.2 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10.3 明确创新的社会作用;

10.4 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1.1 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1.2 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1.3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同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12.1 了解价值观,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2.2 掌握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要求; 12.3 明确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与途径。

(五)时事政治

1.当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纯时事知识考试的知识范围,2014年1月份考试为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重大时事;2014年6月份考试为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重大时事。

五、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开卷笔试,考生只可携带教材和时事进入考场供答题时参考。

2.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六、试卷结构

1.题型分值比例:

选择题约60%;非选择题约40%。2.内容比例:

必修1《经济生活》约占25%; 必修2《政治生活》约占25%; 必修3《文化生活》约占15%; 必修4《生活与哲学》约占20%; 时事约占15%。3.试题难易比例:

试题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以容易题为主,三者比例约为8:1:1。容易题(难度值为0.8以上)约占80%,中难题(难度值为0.8~0.6)约占10%,稍难题(难度值为0.6~0.4)约占10%。全卷难度值控制在0.8~0.85。

第二篇: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

(试 行)

一、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注重对学生所学模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难易适当,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

3.科学性原则。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三、考试目标要求

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目标,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业基础会考,以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作为重要内容,重点考查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

四、考试内容

(一)信息技术基础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为必修模块,也是作为普通高中学习内容与义务阶段学习内容相衔接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础模块,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模块的前提。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传递的基本方法。软件环境:Microsoft Office 2000。1.信息获取

⑴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⑵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⑶能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⑷了解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⑸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⑹知道信息来源多样性的实际意义。⑺能根据具体问题,确定信息需求。⑻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信息来源。

⑼了解计算机、相机、摄像机、扫描仪、麦克风、录音机等常用的采集信息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⑽知道通过专题网站获取信息的优势。⑾能运用专题网站获取信息。⑿了解搜索引擎的分类方法及特点。⒀能运用搜索引擎网站获取信息。⒁熟练掌握从网页上下载信息的方法。⒂了解统一资源定位器的格式和域名的组成。⒃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⒄能描述计算机基本硬件设备的名称及用途。⒅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方法及用途。⒆知道二进制数的特点及存储单位。

⒇能合法地获取和使用网上信息。掌握信息价值评价的基本方法。2.信息加工与表达

⑴熟练掌握文字处理工具软件(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

⑵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⑶熟练掌握图表处理工具软件(Excel)的基本操作方法。

⑷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分析数据,表达意图。⑸熟练掌握多媒体集成工具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方法。

⑹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恰当的多媒体工具软件处理信息,呈现主题,表达意图。

⑺了解使用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处理加工图像文件的方法。⑻了解使用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处理加工音频文件的方法。⑼能使用软件的帮助信息,解决操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⑽了解在网络中发布信息的规范和基本方法。

⑾了解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其应用领域。⑿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分类方法。

⒀了解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⒁了解Visual Basic的界面;了解在Visual Basic窗体中添加控件的方法;了解Visual Basic编程环境。

⒂了解算法的思想与方法,了解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3.信息资源管理

⑴了解常用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⑵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⑶能描述各种常用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和优势。⑷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⑸了解Access界面;掌握在Access数据表中添加记录的方法。⑹了解二维表结构。⑺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4.信息技术与社会

⑴运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开展合作学习,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⑵知道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社会道德问题。⑶理解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性。⑷了解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⑸了解计算机病毒危害及防范的基本方法。⑹了解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以问题解决与程序设计为主线,揭示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算法思想与方法,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软件环境:VB6.0。

1.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⑴了解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⑵了解问题分析与算法设计之间的关系。⑶理解算法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⑷理解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了解使用伪代码描述算法的方法。⑸了解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⑹了解程序设计语言产生与发展过程。

⑺了解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特点。

⑻了解程序的翻译方法,比较编译型语言与解释型语言的优势与不足。2.程序设计基础

⑴理解常用的数据类型、变量、常量的概念;熟练掌握定义常量、变量数据类型的方法。

⑵掌握VB中运算符、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式;熟练掌握将数学表达式转换为程序能接受的表达式的方法。

⑶熟练掌握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⑷熟练掌握使用分支结构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⑸熟练掌握使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⑹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⑺了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⑻能依据算法编写程序。⑼能阅读简单的程序。⑽能正确书写赋值语句。⑾能运用选择语句编写程序。

⑿能运用“For……next”语句编写程序。3.可视化编程

⑴理解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方法。

⑵熟练掌握可视化程序开发工具设计用户界面的方法。⑶掌握在可视化界面中调试程序的方法。

⑷知道“属性、方法、事件”的基本特点,掌握其应用方法。⑸熟练掌握在VB中设置控件的方法。⑹熟练掌握在VB中设置控件属性的方法。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

“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作为信息技术选修模块,它与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内容相衔接。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让学生体验计算机多媒体的多彩世界,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软件环境:Photoshop CS,Premiere 6.0。1.多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

⑴了解多媒体技术历程与发展趋势。⑵了解多媒体技术的思想与方法。

⑶了解多媒体技术在数字化环境中的普遍应用。

⑷理解多媒体技术在呈现信息、交流、表达思想的生动性和有效性。⑸描述多媒体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⑹理解多媒体作品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和非线性等特征。⑺了解多媒体技术中的关键技术。⑻了解“媒体”和“多媒体”的特征。⑻了解流媒体特征及其应用领域。⑼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及应用范畴。2.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

⑴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类型和存储格式。⑵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呈现和传递方式。⑶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信息的基本特征。⑷掌握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信息的采集方法。

⑸能根据信息呈现需求,使用适当的工具编辑和处理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

⑹掌握计算位图文件大小的方法。

⑺熟练掌握使用Photoshop CS编辑图像的方法。⑻知道位图与矢量图的特征。⑼了解Cool edit多轨编辑界面

⑽掌握在Cool edit波形编辑界面中设置波形特效的方法。

⑾了解音频文件“数/模”转换的基本方法;能计算音频文件的大小。⑿了解flash编辑窗口组成。

⒀理解“帧”的概念,了解制作补间动画和逐帧动画方法。

⒁理解动画生成的原理。⒂了解Premiere 编辑窗口。

⒃熟练掌握在Premiere 6.0编辑窗口中导入视频、编辑视频和导出视频的方法。⒄掌握计算多媒体文件压缩比的方法。3.多媒体信息表达与交流

⑴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⑵能根据给定的案例,从问题实际出发,规划、设计多媒体作品。⑶理解采用非线性方式组织、规划、设计多媒体信息的基本思想。⑷能应用适当的多媒体集成工具,根据创作需要制作多媒体作品。⑸能描述多媒体集成工具的特点。⑹了解发布多媒体作品的方法。⑺掌握鉴赏和评价多媒体作品的方法。

(四)网络技术应用模块

“网络技术应用”是选修模块,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和因特网的主要应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网页设计、制作、评价的一般方法,体验网络技术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

软件环境:FrontPage2000或Dream weaver,Cute FTP或Flash FXP。1.因特网应用

⑴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服务、特点。⑵能列举因特网应用项目。

⑶了解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产生背景、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使用搜索引擎等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获取信息。

⑷掌握通过因特网实现信息交流的方式与方法;了解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⑸知道因特网内容提供商、因特网应用服务提供商、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的英文缩写。2.网络技术基础

⑴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主要功能

⑵理解按照网络互联距离、网络管理方式和网络传输介质分类的方法

⑶理解浏览器/服务器(B/S)和客户机/服务器(C/S)两种应用模式的概念与特点。⑷理解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

⑸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理解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 6 本思想;理解因特网TCP/IP协议族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⑹了解几种因特网服务常用的网络协议

⑺理解分组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技术和报文交换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⑻熟练掌握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了解子网掩码及网关的概念。⑼理解域名的概念和域名解释的基本方法。

⑽了解因特网IP地址和域名的管理办法及相应的管理机构。⑾了解域名解析的方法。

⑿熟练掌握计算机TCP/IP属性设置的方法。

⒀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了解常用网络设备名称及用途。⒁了解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等介质的性质和特点。⒂了解无线传输设备的名称和特点。⒃了解接入因特网的常用方法。

⒄了解服务器的基本用途;了解代理服务器的概念与作用。

⒅掌握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方法;了解常见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了解基本的网络安全设备名称及用途。

⒆掌握使用工具软件上传下载文件的方法。3.网站设计与评价

⑴理解万维网、网页、主页、网站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⑵了解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的概念。⑶了解网页文件格式及特点。

⑷掌握使用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制作与发布网页。

⑸掌握规划、设计、制作、发布与管理简单网站的基本方法。⑹了解超文本文件标记语言的英文缩写和特点。⑺能描述几种常用的网页布局类型。

⑻掌握合理评价网站建设质量与运行状况的方法。

(五)数据管理技术模块

“数据管理技术”模块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五个选修模块之一,它与必修模块的内容相衔接,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与数据管理有关的基本知识,了解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使用数据管理技术管理信息,处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并认识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软件环境:Access2000。

1.数据管理基本知识

⑴理解数据、数据库、数据管理技术的定义。

⑵理解关系数据库中的库、表、字段、记录等概念,理解“关系”所表达的含义。⑶了解数据库在多媒体和网络方面的应用,能举例描述其应用价值。⑷了解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计算机世界之间的数据抽象概念及相关术语。⑸理解数据模型的概念。

⑹理解概念模型,掌握使用“实体—关系(E-R)”图描述概念模型的方法。⑺理解“实体—关系(E-R)”图的基本要素。⑻理解数据模型概念和类型。

⑼理解数据类型,了解数据表中关键字的概念。⑽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2.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与维护

⑴了解Access的主要特点及数据库文件格式。⑵了解常用的Access窗口工具按钮功能及名称。

⑶掌握数据收集、数据分类和建立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方法。⑷熟练掌握创建数据库、创建数据表和查询表的方法。⑸熟练掌握设置数据类型、字段大小和字段名的方法。⑹熟练掌握在数据表中添加记录的方法。

⑺熟练掌握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建立多表之间关系的方法。⑻熟练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常用的数据筛选、排序的方法。⑼熟练掌握Access提供的选择查询、参数查询、生成表查询。⑽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统计及报表输出的基本方法。⑾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导入和导出以及链接的基本方法。⑿了解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基本概念。

⒀掌握SELECT、INSERT、DELETE、UPDATE语句的使用方法。3.数据库应用系统

⑴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描述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⑵了解数据库应用范畴。

⑶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了解需求分析的方法。⑷能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简单应用系统功能模块及用户界面。

⑸能应用Access窗体向导功能、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用户界面。⑹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测试方法。

⑺了解关系模式数据规范的基本方法和意义。

五、考试形式

采用上机考试的形式,总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六、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试题共分为两大类型: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满分为40分;第二部分为操作题,共6题,满分为60分。

试题内容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考生在四个选修模块之中任选其中一个)这两部分组成,各占约50%的分值。

2.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的难度值为0.80以上,约占80%。中等难度题的难度值为0.60~0.80,约占10%。较难题的难度值为0.40~0.60,约占10%。全卷难度值为0.80~0.85。

第三篇: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地理试题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地 理 试 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

第I卷(选择题 50分)

注意事项:

1.第I卷共4页。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太阳表面新形成的巨大黑子群和大耀斑,喷射出的大量气体、电磁波和带电粒子流,高速向宇宙空间喷射,形成太阳风暴。北京时间2015年12月17日22时许,一场强烈的太阳风暴抵达地球。图1是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1反映了太阳活动规律,太阳黑子平均变化周期约是

A.5年 B.11年 C.17年 D.30年

2.此次太阳风暴对地球造成的影响可能有

①地球磁场受到扰乱 ②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③地球自转周期减慢 ④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光现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图2是世界某区域海陆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3.控制甲地的气压带名称是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4.终年受乙风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5.图3是南半球中低纬洋流模式图,图中b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

A.降温减湿 B.降温增湿

C.增温减湿 D.增温增湿

图4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6.丙图框表示

A.岩浆 B.岩浆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7.①对应的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 B.堆积作业

C.冷却凝固 D.变质作用 图5是喜马拉雅山南北坡植被分布图(甲-丁代表不同高度的植被带),读图回答8-9题。

8.甲对应的植被是

A.高寒荒漠 B.高山草甸 C.高山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 9.该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规律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据此回答10-11题。10.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A.原始型 B.传统型 C.现代型 D.过渡型 11.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最有利于

A.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 B.缓解就业压力 C.平衡男、女性别比例 D.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图6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14题。12.该地区城市等级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3.若该地区城市化发展过快,容易产生的城市化问题是 A.城市劳动力减少

B.城市用地规模减少

C.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D.饮用水水质提高

14.城市化进程到后期阶段

A.城市化速度快 B.城市功能用地混杂

C.城市化水平高 D.工业向城市中心集中

2015年12月,福建省高速公路实现了县县通,通车里程达5001.6千米,公路密度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公路密度是指每百平方千米的公路里程)。图7是福建省高速公路示意图,读图回答15-18题。

15.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

A.地形复杂 B.冻土广布 C.沼泽众多 D.气候差异 16.福建省拟规划建设的高速公路 A.只是加强沿海的交通

B.可增加高速公路的密度

C.加大铁路运输的压力

D.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 17.五种交通运输方式中,高速公路运输突出的优点是 A.耗能少 B.运量大 C.周转速度快 D.成本低 18.汽车导航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图8是我国西北某省区干湿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19.该省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土地沙漠化

C.森林破坏

D.水土流失

20.甲地区昔日“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风光,如今变为“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主要反映了 A.森林破坏 B.过度樵采

C.过度放牧 D.过度开垦

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图9是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甲为该河流发源地,其开发利用的方向是 A.植被保护 B.矿产开采

C.水产养殖 D.发展航运

22.乙河段梯级开发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水流平稳

B.落差大,流量丰富

C.矿产资源丰富

D.水位季节变化大

23.图10是我国区域城市化得四种典型模式,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模式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图11是某韩国企业投资的汽车厂原料地、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24.吸引该企业在北京投资建厂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 B.原料 C.市场 D.技术

25.该企业在我国投资办厂的最终目的是 A.减轻环境污染

B.利用廉价劳动力

C.缓解就业压力

D.追求更高的利润 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地 理 试 题

第II卷(非选择题 50分)

注意事项:

1.第II卷共4页。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题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和本卷第2页右上角座位号填写清楚。

二、非选择题(共50分,其中26-32为必答题,33-34两题中选做一题)26.图12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6分)

(1)当直射点位于B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日期是

日前后,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填“冬季”或“夏季”)。

(2)当直射点从A移至B时,地球公转速度

(填“加快”或)“变慢”)。

(3)当直射点位于C时,直射的纬线(纬度)是

,福州昼夜长短情况是

。27.图13是我国南部沿海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6分)

(1)a的数值是

百帕,图示天气系统是

(填“气旋”或“反气旋”)。(2)此时甲地的风向是

风,乙地风力比甲地大的原因是

。(3)北半球夏秋季节,在该天气系统控制下,常出现

天气。28.图14是我国东部沿海水循环和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7分)

(1)图中①→④的水循环类型是

循环。通常,该区域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填“夏季”或“冬季”)。

(2)人类通过干预

环节(填数字代吗),可以改变区域水资源的时空分配。甲、乙、丙三处中,不宜建大型水库的是。

(3)甲地地质构造是

,甲谷地的成因是

。河流在丁处留出山口,常形成的地貌类型是。

29.图15是美国本土某农作物的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6分)

(1)A、B所在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2)该农业地域类型中,A农作物为小麦,B农作物为

,主要分布于

(填“平原”或“高原”)。

(3)说出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至少回答三点)30.图16是宝山钢铁工业区位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6分)

(1)输入宝钢的资源主要为煤炭和铁矿石:A为

,B为

。(2)宝钢的工业区位选择,降低了对

、动力等区位因素的依赖程度。(3)简述宝钢区位选择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至少回答三点)

31.图17为我国南方某湖泊及周围生态农业经济区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6分)

(1)该农业经济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单项选择)A.地形 B.气候 C.行政区 D.人口密度

(2)将三个生态农业经济区域与其经济发展方向用直线连接。I区域

水产业为主 II区域

种植业为主 III区域

立体农业

(2)说出III区域实施退田还湖(湿地)的环境效益。(至少回答两点)32.图18是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6分)

(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新疆轮南油气田,冬至

市。

(2)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水平较低,能源输出有利于区域发展,而东部地区经济

,对能源的需求量

,能源的输入有利于区域发展。

(3)说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对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有利影响。(至少回答三点)

(提示:

33、34两题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按33题计分)

33.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是我国的两大生态环境问题。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究,做了以下实验(图19)。完成下列问题。(7分)

实验一:在模拟土坡上,堆放5厘米厚的砂土,再在坡面上方浇注水流。

实验二:用玻璃制成箱体(留一封口),在风口附近堆放砂粒,用电吹风在风口处向里吹风。(1)实验一中,坡面沿水流方向形成小沟,该现象模拟流水

作用,该现象在自然界的不断发展将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实验二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2)将下列选项的序号选择填入图20中对应的空白框中。

①风力作用为主 ②流水作用为主 ③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④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3)说出防止土地沙漠化的主要措施。(至少回答两点)

34.2015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城市垃圾”进行深入的调查。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将下列三项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补充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①撰写调查报告 ②分析归纳数据资料 ③调查搜集资料,获取数据

(2)该小组将调查资料绘成图21,将下列垃圾分类的序号填入图中方框: ①可循环利用垃圾 ②食品垃圾

(3)城市垃圾按上述方式进行分类回收对城市环境有何意义?(至少回答两点)2016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地理试题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第I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

2.D

3.B

4.D

5.A

6.A

7.D

8.D

9.C

10.C

11.A 12.D 13.C 14.C 15.A 16.B 17.C 18.B 19.B 20.C

21.A 22.B 23.A 24.C 25.D

第II卷(非选择题50分)

二、非选择题(共50分,其中26-32为必答题,33-34两题中选做一题)26.(6分)

(1)夏至(1分)6 22(1分)冬季(1分)(2)变慢(1分)(3)赤道(或0°)(1分)昼夜等长(或昼夜平分)(1分)27.(6分)

(1)995(1分)

气旋(1分)(2)偏南(或东南)(1分)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2分)(3)狂风暴雨(或台风、阴雨)(1分)28.(7分)

(1)海陆间(1分)夏季(1分)(2)④(1分)丙(1分)

(3)背斜(1分)

(背斜)顶部受张力,已被侵蚀成谷底(1分)冲积扇(或洪积扇、洪积-冲积平原)(1分)

29、(6分)

(1)商品谷物农业(1分)

(2)玉米(1分)平原(1分)

(3)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科技水平高;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以上任答三点得3分)30.(6分)

(1)煤炭(1分)铁矿石(1分)(2)原料(或铁矿石、劳动力数量)(1分)

(3)靠近消费区,市场需求量大;海陆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技术力量雄厚;政策的有力支持等。(以上任答三点得3分)31.(6分)(1)A(1分)

(2)I区域——种植业为主(1分)II区域——立体农业(1分)III区域——水产业为主(1分)

(3)净化水质,保护水源;调节径流,减少洪涝;保护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保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改善气候。(以上任答两点得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分)32.(6分)

(1)上海(1分)

(2)发达(或水平较高)(1分)大(1分)

(3)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改善大气质量。(以上任答三点得3分)33.(7分)

(1)侵蚀(1分)水土流失(1分)土地沙漠化(1分)(2)从左到右:①(1分)④(1分)

(3)构筑防护体系(植树种草,封沙育草,设置沙障工程);合理利用水资源;调节农、林、牧之间的关系(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采取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控制人口增长。(以上任答两点得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分)34.(7分)

(1)从左到右:③(1分)②(1分)①(1分)(2)从左到右:①(1分)②(1分)(3)①减少垃圾堆放;

②减少有害物质对城市的污染; ③减少有害物质对城市用水的污染;

④减少焚烧垃圾产生的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⑤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改善城市环境; ⑥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

⑦节约资源,有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⑧美化环境,有利于城市的建设。

(以上任答两点得2分。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分)

第四篇: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大纲(试行)

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大纲

(试 行)

一、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和《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思想性: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宣传和贯彻党与国家的大政方针,体现国家意志,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和创新精神教育,体现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求,反映学科的德育功能。

2.基础性:反映基础教育的要求,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关注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思考、分析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试题设计必须与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一定的区分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图文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阅读量、思考量和答题量适中。

4.人文性: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在考试内容选择、试题形式设计和答题要求确定上,既体现学科特点,反映社会热点,又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5.导向性: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理念,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适当探索开放性与探究性,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三、考试目标与要求

根据水平考试的要求和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目标和特点,思想政治学科基础会考以课程标准规定的核心知识测试和基本能力考核为主,重视知识获得的方法、过程,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考试目标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再认或再现所学的时事知识和《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

与哲学》等模块的基础知识;能使用学科术语回答问题,条理清楚,表述准确。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模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重大时事,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对相关社会现象和生活问题进行观察和认识、分析和说明、评价和探究,并作出正确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

4.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中体现出积极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考试内容

考试范围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及当时事。具体内容如下:

必修1:经济生活

1.1 了解商品及其基本属性; 1.2 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 1.3了解纸币及其发行量; 1.4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信用工具; 1.5 了解外汇与汇率; 1.6 认同正确的金钱观; 2.1 理解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2.2 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2.3 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 3.1 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3.2 了解消费的主要类型和结构; 3.3 了解几种主要的消费心理; 3.4 认同正确的消费观; 4.1 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4.2 理解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4.3 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

4.4 认识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5.1 了解企业的含义、公司的含义及基本形式; 5.2 理解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5.3 认同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5.4 学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6.1 比较几种主要的投资方式及其特点; 6.2 尝试制订投资方案; 7.1 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

7.2 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和途径,理解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8.1 了解财政的含义,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 8.2 了解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及其种类; 8.3 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8.4 了解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 8.5 了解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8.6 了解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含义;

8.7 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增强纳税人意识; 9.1 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 9.2 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

9.3 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9.4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9.5 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及手段; 10.1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认同科学发展观; 10.2 理解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1.1 了解经济全球化含义、表现及其影响; 11.2 了解世贸组织及其基本原则和作用; 11.3 分析我国应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必修2:政治生活

1.1 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2 理解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3 懂得公民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1.4 学会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2.1 比较不同的选举方式,树立依法行使选举权的正确态度; 2.2 理解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2.3 了解基层民主自治的途径和方式;

2.4 懂得民主监督的方式,明确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

3.1 分析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感受我国政府的作用; 3.2 理解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3.3学会通过正确的途径与方式进行求助或投诉; 4.1 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4.2 理解政府如何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4.3 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和主要途径; 4.4 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树立权威;

5.1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职权;

5.2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5.3 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5.4 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6.1 懂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6.2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6.3 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6.4 理解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7.1 明确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学会在生活中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7.2 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7.3 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优越性; 7.4 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8.1 了解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8.2 懂得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 8.3 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与作用; 8.4 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8.5 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9.1 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9.2了解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9.3 分析当前国际竞争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9.4 阐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9.5 说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必修3:文化生活 1.1 了解文化的含义;

1.2 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1 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 2.2 理解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2.3 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文化竞争力; 3.1 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作用、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3.2 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促进文化交流的意义; 4.1 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 4.2 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 4.3 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4.4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5.1 懂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5.2 领会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 5.3 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 6.1 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包容性; 7.1 懂得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7.2 认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7.3 懂得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8.1 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

8.2 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文化现象,自觉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 9.1 理解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2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要求;

10.1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基本任务和根本要求;

10.2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3理解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必修4:生活与哲学

1.1 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2 懂得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1 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2.2 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2.3 比较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3.1 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3.2 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4.1 懂得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4.2 懂得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4.3 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5.1 理解意识的基本内涵; 5.2 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5.3 理解意识的作用;

5.4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6.1 了解实践的含义,理解实践的特点; 6.2 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3 懂得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6.4 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7.1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7.2 掌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7.3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8.1 理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8.2 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8.3 掌握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9.1 理解矛盾及其两种基本属性;

9.2 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9.3 学会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认识方法分析事物; 10.1 理解辩证的否定观; 10.2 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10.3 明确创新的社会作用;

10.4 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1.1 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1.2 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1.3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同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12.1 理解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12.2 掌握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要求; 12.3 明确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与途径。时事政治

1.当国内外重大时事。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纯时事知识考试的知识范围,2018年1月份考试为2017年1月至12月重大时事;2018年6月份考试为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重大时事。

五、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开卷笔试,考生只可携带教材和时事进入考场供答题时参考。2.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六、试卷结构

1.题型分值比例:

选择题约60%;非选择题约40%。2.内容比例:

必修1《经济生活》约占25%; 必修2《政治生活》约占25%; 必修3《文化生活》约占15%; 必修4《生活与哲学》约占20%; 时事约占15%。3.试题难易比例:

试题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以容易题为主,三者比例约为8:1:1。容易题(难度值为0.8以上)约占80%,中难题(难度值为0.8~0.6)约占10%,稍难题(难度值为0.6~0.4)约占10%。全卷难度值控制在0.8左右。

第五篇: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管理办法(

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管理办法(试行)

一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我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以下简称学业基础会考)顺利实施,促进学业基础会考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为高中新课程实验服务,结合我省高中事业发展的需要,以及高中会考工作实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业基础会考是国家承认的省级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其基本原则是科学、公正、准确、规范。

第三条

学业基础会考工作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省高中会考办公室(以下简称省会考办)及市、县(区)会考办负责具体管理与实施工作。

二 学业基础会考机构与工作人员

第四条

省会考办为常设机构。各市、县(区)成立相应的会考办,配备与会考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工作班子及考务、考籍管理工作人员。学校应确定专人负责会考报名及考籍管理等工作。

第五条 学业基础会考管理工作人员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热爱会考工作,认真负责,严格遵守纪律。专职工作人员如有直系亲属参加当年学业基础会考的应回避接触试卷、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兼职人员须无直系亲属参加当年学业基础会考。

第六条 省及各市、县(区)会考办定期培训会考工作人员,使之熟悉考试业务,并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三 命题、审题和题库建设

第七条

学业基础会考中的地理、历史、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等10个科目的考试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命题(包括制订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统一施考、统一评卷和评定成绩,其中思想政治实行开卷考试。

第八条 学业基础会考考试科目的命题工作由省会考办负责组织实施,并协调有关部门提出命题原则、命题思路、命题质量与技术指标要求。

第九条 省会考办负责组织编制普通高中各学科《学业基础会考考试大纲》,明确考试范围,规定各学科的知识、能力、方法及其要求,确定试卷结构,公布样题,作为会考命题依据。

第十条 省会考办负责选聘命题人员,各学科命题组的成员由各地普通高中的骨干教师和从事教学研究的专职人员组成,命题组任务为命制试题、编制试卷、制订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十一条 学业基础会考试题的审题组成员由有关部门领导和学科教学专家组成。审题组负责审定学业基础会考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第十二条

学业基础会考试题的题库建设由省会考办负责。省会考办适时组织学科命题骨干教师和有关学科教学专家建立并逐步完善学业基础会考题库,逐步实现学业基础会考的标准化。

四 试卷印制、管理和评卷

第十三条 学业基础会考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在启用前属国家机密,由省会考办负责印制。

第十四条 承担印制学业基础会考试卷的印刷厂必须符合国家保密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公安部、新闻出版署、文化部、轻工业部颁发的《印刷复印等行业复制国家秘密载体暂行管理办法》有关的保密规定。

第十五条 试卷命题、印制至启用前的全过程,以及对入闱点工作人员均实行严格的封闭管理。试卷印刷点应由保卫人员负责每天二十四小时的内外值班巡逻。省会考办派专人监督安全保密措施的落实,检查试卷印制质量。

第十六条 试卷运送车必须是车况良好的密封专车,并请公安人员协助运送。运送过程必须3人(含单位负责人)以上押送,任何与试卷运送工作无关人员,不得搭乘;运送途中,试卷现场押运人员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少于2人。

第十七条 试卷命题、印制、运送和保管人员在入闱与考试期间违反保密规定,致使试卷、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包括副卷及其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以及考生答卷)泄密的,按国家保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八条 省会考办负责选定评卷点,并组织评卷工作人员,根据省会考办的学业基础会考试卷评卷的有关规定开展评卷工作。

第十九条 学业基础会考试卷实行全省集中统一评卷。省会考办负责考试信息统计分析,提供给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单位。

五 考试对象、科目和时间

第二十条 凡具有我省普通高中学籍的在校生以及普通高中在校生之外的学生和社会人员(以下简称社会考生),均可报名。

第二十一条

学业基础会考采用考试和操作考查两种方式。考试科目为:地理、历史、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

操作考查项目为:通用技术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文科倾向(即高考将报考文史类,含文科音乐、美术、体育等)的学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4科的全省学业基础会考;理科倾向(即高考将报考理工类,含理科音乐、美术、体育等)的学生必须参加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4科的全省学业基础会考。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普通高中,其学生的语文、数学、外语3科的考试,由学校自行命题,并组织实施;未经登记注册的普通高中必须组织学生参加语文、数学、外语3科的全省学业基础会考。所有普通高中学生必须参加设区市教育局组织的通用技术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实验的操作等4个项目考查。

社会考生必须参加全省学业基础会考的地理、历史、信息技术、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等10门科目考试和设区市教育局组织的通用技术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实验的操作等4个项目考查。

第二十二条 学业基础会考考试每年组织2次,时间安排在每年的1月初和6月中旬的双休日和星期一,每次开考10个科目。信息技术上机测试时间安排在本学科考试后进行。

普通高中学生必须获得某科目所有必修模块的学分后,才能申请参加该科目的学业基础会考;学校必须在学生修习完成某科目所有必修模块,并进行了该科目的学分认定的基础上,才能组织学生参加该科目的学业基础会考。在此前提下,学生可自主选择参加学业基础会考的时间。

通用技术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实验的操作考查时间由各设区市教育局根据学校的课程设臵方案自行安排。

六 考 试 实 施

第二十三条 考生报名工作依据省会考办工作日程安排表的时间执行。报名工作由县(市、区)会考办负责组织。普通高中在校生由学校统一办理报名手续;离校的往届普通高中考生在原学籍所在校报名;社会考生在县(市、区)会考办指定的地点报名。

第二十四条 凡是因家庭迁徙、父母工作变动等特殊原因需要在省内异地参加学业基础会考的考生,经设区市会考办审批,报省会考办备案后可同意寄考。

第二十五条 县(市、区)会考办根据报考人数,本着相对集中又方便考生的原则提出考点设臵方案,由设区市会考办核实审批,并报省会考办备案。

第二十六条 考试期间,各县(市、区)教育局负责人担任考区主任,领导、组织、管理本考区的考试实施并处理违规违纪与突发事件。对违规、违纪、作弊的工作人员和考生分别按照省监察厅、教育

厅《关于违反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和招生纪律行为处理的暂行规定》(见附件一)与省教育厅《关于高中会考违规处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见附件二)处理。

第二十七条 考区主任负责确定考点的主考、副主考,并聘请公安、监察等有关部门联合成立考点领导小组。考点应根据所承担的工作任务配备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设立考务、保卫、医疗、后勤等小组以保证考试正常实施。

第二十八条 每个考场配备监考员2人,各考点应另设机动监考若干人。同一考场的监考员必须来自不同单位。

第二十九条 考试期间,设区市会考办应指派巡视员到考区、考点监督检查考试实施的情况,做好各考点评估记录,并逐级上报至省会考办。

七 操作考查项目的管理、施考和成绩备案

第三十条 通用技术和物理、化学、生物实验的操作考查由设区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命题,县(市、区)教育局负责监控,学校组织测试和评定成绩。

第三十一条 设区市教育局要按照省教育厅有关规定加强考查项目的命题管理,制订相应的考查项目的施考办法和实施细则,并认真执行。县(市、区)教育局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负责考查的管理、指导和监控工作。

第三十二条

操作考查项目的考务工作由学校负责。由于学校办学条件差异较大,部分学校单独承担施考工作有困难的,县(市、区)教育局可委托条件较好的学校组织进行。

第三十三条 设区市教育局必须及时将通用技术的测试方案报省会考办备案。每年的6月和12月底前将各科操作考查项目的成绩报省会考办备案(具体报送事宜由省会考办另行通知)。

省教育厅将适时对各设区市操作考查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和抽查。

第三十四条 各地要加强考查的试题命制场所、考点和评卷过程管理的纪律教育,采取有效措施,杜绝泄密作弊行为。市、县(区)教育局要派人员到各考点巡视,严肃考试纪律,对严重违反纪律的,应宣布该次考查无效。

第三十五条 各设区市教育局应制定相应的抽查办法,在考查结束半个月内进行抽查,对抽查结果与原评定成绩差异较大的学校,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

八 考籍和成绩管理

第三十六条 省会考办建立全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考籍与成绩档案并实行计算机管理,市、县(区)会考办及各普通高中建立相应的考籍与成绩档案,实行分级管理。

第三十七条 凡是经省教育行政部门注册登记,或经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设臵并报省会考办备案的普通高中,按招生计划和有关规定正式录取并取得普通高中学籍的高一新生具有学业基础会考考籍;社会考生在县(市、区)会考办办妥报名等相关手续后,即取得社会考生的学业基础会考考籍。

第三十八条 普通高中考生在完成规定科目的考试与操作考查,且成绩全部合格者,由省会考办发给《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成绩证明书》。所有学生的学业基础会考成绩均由学校记入学生学籍档案(纸质与电子档案),并最终与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并列呈现。

省会考办提供的学业基础会考学生成绩总册,作为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考试和操作考查成绩的档案材料,由市、县(区)会考办和学校分别存档备查。

社会考生通过规定科目的考试和操作考查,成绩全部合格者,由省会考办发给《普通高中学业基础会考合格证书》,作为具备普通高中同等学力的证明。对社会考生不再发给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第三十九条 学业基础会考的成绩评定采用等级制,其中考试科目按照常数法划分为A、B、C、D(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

四个等第评定;操作考查项目按照合格、不合格两个等第评定。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多次参加同一科目考试,成绩按最高的一次记录。不能按时毕业的学生,允许在离校后两年内继续参加学业基础会考。

第四十条 普通高中学生参加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的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并取得二级(含二级)以上证书,可以认定其通过对应相关学科的学业基础会考,成绩记载为A等级。在高中学习期间,凡参加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含与其他部门联合)组织或同意组织的学科竞赛获三等奖以上的学生,获奖学科可以免于参加全省学业基础会考,成绩记载为A等级。

第四十一条 对转学到外省(市、自治区)的学生,由省会考办出具学业基础会考成绩证明;对从外省(市、自治区)转学到我省的学生,凡具有省级会考实施机构出具的会考成绩证明,省会考办予以认可,否则必须参加我省的学业基础会考。

第四十二条 普通高中毕业生参军、招工、招干、出国留学以及报考普通高校与成人高校,需要会考成绩的,由省会考办统一提供。

九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考生参加全省学业基础会考必须按规定缴交考务费及证书工本费等;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按省教育厅、省物价局、省财政厅批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四条 未经批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编写、出版、印刷、销售学业基础会考的复习资料,不得翻印、出版学业基础会考的试题。

第四十五条 学业基础会考命题、考务、考籍管理的实施细则依据本办法由省会考办另行制定。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适用于2006年秋季后入学的普通高中学生和2006年秋季后首次报名参加学业基础会考的社会考生。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附件一:

关于违反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和招生纪律行为

处理的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维护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和招生管理秩序,保证考试和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保障参加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的考生(以下简称考生)和考试、招生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等有关法规,结合我省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合用于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的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和相应招生工作。

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是指: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学校本、专科招生统一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电大注册视听生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英语等级考试等非学历证书考试;全省普通高中会考和全省中职会考等。

第三条 从事和参与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和相应招生工作的人员(以下简称工作人员),负责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和招生实施工作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以及承担招生考试任务的地区、学校都有严格遵守和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和招生各项规章制度的责任和义务。对于违反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和招生工作有关规定的行为,将根据情节轻重,依照本规定给予处理。第四条 对于违反本规定及国家有关考试管理规定的行为,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受其委托的工作机构处理;需要给予行政处分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或由行政监察机关依法处理;需要给予党纪处分的,移送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处理;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章 违反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与招生纪律行为及处理

第五条 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

(一)携带通讯工具进入考场未使用的;

(二)擅自串岗、离岗、抄答试题、阅读书报、谈笑、打瞌睡、吸烟、做与监考无关的事等,被巡视员发现认定为一次的;

(三)对考生作弊行为未加制止,经核查认定为一人次的;

(四)在一科考试中,所监考的考场被巡视员发现一例考生违纪作弊的。

第六条 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全省通报批评,并在一年内不得担任与考试有关的工作;情节严重的,给予行政警告或记过处分。

(一)在考场使用通讯工具的;

(二)将试(答)卷、答题卡错装、漏装或混装的;

(三)评卷和登分工作中错评、漏评和统分错误较多的;

(四)本规定第五条第(二)项被认定为两次以上(含两次)的;

(五)本规定第五条第(三)项被认定为两人次以上(含两人次)的;

(六)本规定第五条第(四)项被发现两例以上(含两例)的;

(七)认定考生有作弊行为,隐瞒不上报的。

第七条 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行政警告处分,并在两年内不得担任与考试、招生有关的工作;情节严重的,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

(一)未经许可擅自拆开试卷或撬、拆试卷密封线的;

(二)擅自更改评分标准或不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卷的;

(三)因违规操作,使计算机出现故障、丢失信息,影响考试、录取工作正常进行的;

(四)所监考的考场发生六分之一及其以上雷同卷的;

(五)有直系亲属参加考试,按规定应回避却隐瞒不报的。

第八条 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记过处分,并在三年内不得担任与考试、招生有关的工作;情节严重的,给予记大过或降级处分。

(一)擅自变动考试时间的;

(二)考场提示或暗示考生答题的,或者故意向考生、考生家长

或学校透露、暗示有关考试内容和范围的;

(三)接受考生、家长及其他人员送礼、宴请或参加考生及家长安排的其他活动,影响公平、公正录取的;

(四)利用监考或从事考试工作之便为考生舞弊提供条件的;

(五)擅自将试题、答卷带出或传出考场的;

(六)丢失、损坏考生答卷(卡)的;

(七)违反我省《高校招生网上录取管理规定》进行操作,造成不良后果的;

(八)违反公平竞争原则,录取低分考生或退出高分考生不能做出合理解释的,或在专业调配时有违反调配原则行为的;

(九)利用工作之便,泄露工作机密,造成不良影响的。

第九条 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记大过处分,并自被查后不得担任与考试、招生有关的工作;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至开除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一)为不具备参加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条件的人员提供假证明、证件、档案,使其取得考试资格的;

(二)伪造、编造考生档案或擅自更改考试数据、信息的;

(三)未经法定程序擅自取消或批准考生考试资格,或以冒名、借名等方式替换考试资格人造成严重后果的,或违反规定对考生答卷、考试成绩进行偷换、涂改、造假的;

(四)组织、策划、授意、指使、纵容或伙同他人舞弊的;

(五)违反命题、制卷、试卷保管和运卷运送工作纪律,造成严重后果的;

(六)所监考的考场发生大面积违纪舞弊而制止不力或处臵不当的;

(七)违反保密法规,窃取复(录)制、影印、买卖试题及其答案的;

(八)由于玩忽职守,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十条 发生全国、全省教育统一考试的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包括副题及其参考答案、评分标准以及考生答卷)在保密期

限内丢失、泄密、毁损等重大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降级至开除处分。同时追究事发单位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责任,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行政记大过至撤职处分;对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行政记过至降级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一条 考点有三分之一以上考场出现雷同卷,或多个考场考试纪律混乱、舞弊、抄袭严重的,或一考场一科目出现三分之一以上雷同卷的,追究考点、教育主管部门和考区的领导责任,对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行政记大过至撤职处分;对负有重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行政记过至降级处分。同时,该考点下一不得举办全国、全省教育统一考试。

第十二条 工作人员利用考试、招生工作之机,索贿、受贿、行贿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三条 对于其他在职人员犯有本规定所列违纪违规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比照本规定相应的条款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 对于犯有本规定所列违纪违规行为,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具有下列情节之一,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分:

(一)主动交代错误的;

(二)主动检举同案人的问题,经查证属实的;

(三)主动有效地阻止危害结果发生的;

(四)有立功表现的。

第十五条 对于犯有本规定所列违纪违规行为,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的,具有下列情节之一,应从重或加重处分:

(一)伪造、销毁、藏匿证据的;

(二)包庇同案人的;

(三)强迫、唆使他人违反纪律的;

(四)串供或者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的;对揭露考试不正之风的人员进行诬陷、打击、报复的;胁迫他人舞弊、掩盖被揭露的舞弊行为的;

(五)有其他干扰、妨碍调查处理行为的。

第三章 处理程序

第十六条 组织考试的教育行政机关或受其委托的工作机构,具有监督检查职责,对违反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及招生管理规定的人员,一经发现或确认,应当场指出并记录违规事实,说明处理依据,采取制止措施并按《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规定的程序停止或免去其考试、招生工作资格。

第十七条 监察对象犯有本规定所列违纪违规的行为,由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依职权查处,作出处分决定或监察决定。

第十八条 不属于监察对象的人员犯有本规定所列违纪违规的行为,由其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依职权查处,并作出处分决定。

第十九条 监察对象不服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处分决定的,可以依法向所在单位、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提出申诉;不服监察机关处分决定的,可以依法向监察机关申请复查、复核。

非监察对象不服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处分决定的,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向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提出申诉。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对于参加国家、省级教育统一考试的在职考生违反考试管理规定的,除了按有关考试违纪舞弊考生的处理规定进行处理外,由其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比照本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第二十一条 对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工作人员违反工作纪律的处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福建省监察厅 福建省教育厅

二○○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下载调整后的《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思想政治学科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调整后的《2014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思想政治学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