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物理学科考试大纲(试行)
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物理学科考试大纲
(试 行)
一、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物理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物理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物理思想和方法,注重理解能力、初步应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原则。试题设计必须与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物理学科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4.实践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科前沿。
三、考试目标要求
普通高中物理学业基础会考的考试目标水平要求,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性目标
1.了解(知道):指对知识的再认或回忆;在具体问题中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2.理解:指对知识的含义有深入的认识,把握内在的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能在具体问题中利用知识进行解释、推断、区分和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3.应用:指能在新的情景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能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等。
(二)技能性目标
能独立完成实验操作;进行调整或改进;尝试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会正确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能得出实验结果或结论。
(三)体验性目标
能建立物理问题的感性认识;能表达对问题认识的态度并做出价值判断,提出自己的观点。
四、考试内容
普通高中物理学业基础会考内容为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必修课程,包括物理
1、物理2和选修1-1三部分。其考试内容及要求具体如下:
物理1(一)运动的描述
1.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研究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体会参考系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2.知道质点的概念,知道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知道质点物理模型的构建应用的是科学抽象的研究方法,体会质点模型在研究物体运动中的作用。
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体会数轴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应用;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与路程的区别;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与速率的区别。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会正确应用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问题,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和υ-t图象,并用它们描述匀速直线运动。
5.知道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其公式,知道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区别与联系。6.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概念;会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υ-t图象,体会数学工具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7.知道自由落体运动,了解重力加速度;能应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简单问题;了解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所用的实验和推理的研究方法。
8.了解打点计时器的主要构造及其工作原理,会正确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会处理分析实验数据。
9.会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会运用列表法、图象法处理分析实验数据;体验在实验研究中应用数据、图象探索物理规律的方法。
(二)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
1.知道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三要素,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2.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力的方向和大小;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
3.了解弹性形变的概念,知道弹力及弹力产生的条件,会分析弹力的方向;知道胡克定律,并用其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会用滑动摩擦力的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动摩擦因数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5.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理解合成和分解的方法;会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力的合成与分解;会用作图法和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分力和合力。
6.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并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会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7.知道理想实验的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能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8.理解牛顿第二定律,会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问题;知道超重、失重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9.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能解决简单问题。
10.要知道中学物理中涉及的单位制及其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能正确应用国际单位制。
11.知道“探究弹力与弹簧伸长的关系” 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能完成实验操作,能处理分析实验数据,能用图象表示相应的物理规律。
12.知道“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能完成实验操作,能收集、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13.知道“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能完成实验操作,知道用图象的方法处理、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物理2(一)机械能和能源
1.理解功的概念和做功的两个因素,知道功是标量,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知道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2.理解功率的概念,知道功率与力、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能用其解释相关问题;能区分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
3.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公式进行计算;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4.了解弹性势能的概念,知道弹性势能与形变有关。
5.理解动能和动能定理,会用动能定理进行分析、计算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问题。6.了解机械能的概念;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知道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简单问题。
7.了解自然界中存在多种形式的能量;知道能量守恒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自然规律之一,了解守恒思想的重要性;能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生产、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8.了解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认识提高能源效率的重要性;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知道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
9.知道“探究恒力做功与动能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能完成实验操作;知道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能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
10.知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原理和方法,能完成实验操作;知道实验误差产生的原因,能分析处理实验数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
1.知道合运动、分运动的同时性、矢量性和独立性。
2.知道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合成与分解的方法;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解决位移、速度的合成和分解的简单问题。
3.知道竖直方向上的抛体运动及其规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4.知道平抛运动及其规律,能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能应用平抛运动规律解决问题并进行简单计算。
5.会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知道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6.知道向心加速度的概念,能用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7.理解向心力的概念,了解向心力公式的含义,并能用向心力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能分析实际问题中圆周运动的向心力来源,知道生活和生产中的离心现象,并能列举离心现象应用与防止的实例。
(三)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1.知道万有引力定律,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知道发现万有引力的重要意义,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2.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知道三个宇宙速度,了解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3.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选修1-1(一)电磁现象与规律
1.了解电荷守恒定律,知道点电荷,知道库仑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2.了解静电场,知道电场强度的概念,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能应用场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了解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4.知道磁体和电流周围存在磁场,会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了解奥斯特、安培等科学家对电磁现象的研究所起的重要作用。
5.知道磁感应强度的概念,会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6.知道匀强磁场中影响通电导线所受安培力大小和方向的因素,会用安培力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仅限于导线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和垂直两种情况),会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方向。
7.知道影响洛仑兹力方向的因素,会判断洛仑兹力方向,了解电子束的磁偏转原理及其在技术中的应用。
8.了解磁通量的概念及单位。
9.知道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知道电磁感应定律,了解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过
程,能列举电磁感应现象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10.初步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思想,初步了解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之一。(二)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
1.了解电磁领域有关重大技术发明,知道这些技术发明对人类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2.了解发电机、电动机对能源利用方式、工业发展所起的作用。3.了解常见传感器及其在生活、生产中的简单应用。
4.能列举电磁波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知道电磁波的应用对人类生活所产生的正、负面影响,并能结合具体实例发表见解。
(三)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
1.初步了解常见家用电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并会根据说明书正确使用。
2.能读懂常见家用电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并根据这些参数合理选用家用电器;能说出家庭节约用电的几种途径。
3.能识别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并能初步了解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4.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了解用电器的连接方式,具有安全用电的常识和意识。
五、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物理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办法和考核评定标准由各地市另行规定。
2.考试时间: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六、试卷结构
1.考试题型:试卷一般包括选择题(第Ⅰ卷)和非选择题(第Ⅱ卷),其中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作图题、计算题等题型。
2.题型比例:选择题占60%,非选择题占40%。
3.内容比例:物理
1、物理
2、选修1-1的考试内容比例约为40%、30%、30%。4.难度比例:试卷包括容易题(难度值为0.80以上)、中等难度题(难度值为0.60~0.80)和稍难题(难度值为0.40~0.60),比例约为8:1:1,全卷难度值为0.80~0.85。
第二篇: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试行)
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
(试 行)
一、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注重对学生所学模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难易适当,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
3.科学性原则。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三、考试目标要求
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目标,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业基础会考,以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作为重要内容,重点考查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
四、考试内容
(一)信息技术基础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为必修模块,也是作为普通高中学习内容与义务阶段学习内容相衔接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础模块,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模块的前提。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传递的基本方法。软件环境:Microsoft Office 2003。1.信息获取
(1)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2)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3)能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4)了解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5)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6)知道信息来源多样性的实际意义。(7)能根据具体问题,确定信息需求。(8)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信息来源。
(9)了解计算机、相机、摄像机、扫描仪、麦克风、录音机等常用的采集信息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10)知道通过专题网站获取信息的优势。(11)能运用专题网站获取信息。(12)了解搜索引擎的分类方法及特点。(13)能运用搜索引擎网站获取信息。(14)熟练掌握从网页上下载信息的方法。(15)了解域名的组成。
(16)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17)能描述计算机基本硬件设备的名称及用途。(18)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方法及用途。(19)知道二进制数的特点及存储单位。
(20)能合法地获取和使用网上信息。掌握信息价值评价的基本方法。(21)熟练掌握使用域名登录网站和浏览网页的方法。(22)了解电子邮箱的格式。
(23)熟练掌握通过浏览器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24)了解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组成及各部件的名称。(25)了解信息编码的方法。(26)了解信息载体形式及名称。
(27)知道Windows,Linux,Dos,Unix,Android,苹果操作系统(Mac Os,Apple iOS)等常用的操作系统名称及特点。
2(28)了解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
(29)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中关于磁盘、文件、文件夹的概念及基本操作方法。(30)能区分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2.信息加工与表达
(1)熟练掌握文字处理工具软件(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
(2)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3)熟练掌握图表处理工具软件(Excel)的基本操作方法。
(4)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分析数据,表达意图。
(5)熟练掌握多媒体集成工具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方法。
(6)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恰当的多媒体工具软件处理信息,呈现主题,表达意图。
(7)了解使用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处理加工图像文件的方法。(8)了解使用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处理加工音频文件的方法。(9)能使用软件的帮助信息,解决操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10)了解在网络中发布信息的规范和基本方法。
(11)了解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其应用领域。(12)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领域。
(13)了解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视网膜识别,虹膜识别,专家系统,智能搜索,定理证明,博弈,智能控制,机器人学,语言理解等人工知能应用领域。
(14)了解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过程。(15)了解Visual Basic编程环境。
(16)了解在Visual Basic窗体中添加控件的方法。
(17)了解算法的思想与方法,了解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3.信息资源管理
(1)了解常用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2)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3)能描述各种常用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和优势。(4)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5)了解Access界面;掌握在Access数据表中添加记录的方法。(6)了解Access二维表结构。
3(7)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8)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特点。4.信息技术与社会
(1)能运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开展合作学习,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2)知道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社会道德问题。(3)能认识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4)了解维护信息系统安全的一般措施。(5)了解计算机病毒特征及危害性。(6)了解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方法。(7)了解常用的计算机杀毒软件名称及特点。(8)知道常用杀毒软件查杀病毒及预防病毒的方法。(9)了解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10)了解QQ、微信社交软件的特点及应用领域。
(二)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以问题解决与程序设计为主线,揭示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算法思想与方法,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软件环境:VB6.0。
1.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1)了解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2)了解问题分析与算法设计之间的关系。(3)理解算法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4)理解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了解使用伪代码描述算法的方法。
(5)了解计算机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6)了解程序设计语言产生与发展过程。(7)了解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特点。
(8)了解程序的翻译方法,比较编译型语言与解释型语言的优势与不足。2.程序设计基础
(1)理解常用的数据类型、变量、常量的概念;熟练掌握定义常量、变量数据类 4 型的方法。
(2)掌握VB中运算符、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式;熟练掌握将数学表达式转换为程序能接受的表达式的方法。
(3)熟练掌握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4)熟练掌握使用分支结构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5)熟练掌握使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6)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7)了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8)能依据算法编写程序。(9)能阅读简单的程序。(10)能正确书写赋值语句。(11)能运用选择语句编写程序。
(12)能运用“For„„next”语句编写程序。(13)能运用DO循环语句编写程序。
(14)掌握使用InputBox()函数输入数据的方法。(15)掌握使用Print语句输出数据的方法。(16)理解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程序设计思想。3.可视化编程
(1)理解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方法。
(2)熟练掌握可视化程序开发工具设计用户界面的方法。(3)掌握在可视化界面中调试程序的方法。
(4)知道“属性、方法、事件”的基本特点,掌握其应用方法。(5)熟练掌握在VB中设置控件的方法。(6)熟练掌握在VB中设置控件属性的方法。(7)能运用解析法编写程序。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
“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作为信息技术选修模块,它与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内容相衔接。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让学生体验计算机多媒体的多彩世界,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软件环境:Photoshop CS,Premiere 6.0,Flash MX,Cool Edit。1.多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
5(1)了解多媒体技术历程与发展趋势。(2)了解多媒体技术的思想与方法。
(3)了解多媒体技术在数字化环境中的普遍应用。
(4)理解多媒体技术在呈现信息、交流、表达思想的生动性和有效性。(5)描述多媒体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6)理解多媒体作品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和非线性等特征。(7)了解多媒体技术中的关键技术。(8)了解“媒体”和“多媒体”的特征。(9)了解流媒体特征及其应用领域。(10)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及应用范畴。2.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
(1)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类型和存储格式。(2)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呈现和传递方式。(3)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信息的基本特征。(4)掌握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信息的采集方法。
(5)能根据信息呈现需求,使用适当的工具编辑和处理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
(6)了解图像和图形的特点及区别。(7)掌握计算位图文件大小的方法。
(8)了解像素、灰度、色彩深度、饱和度、对比度、明度、图层等基本术语。(9)熟练掌握使用Photoshop CS编辑图像的方法。(10)能描述位图与矢量图的特征。(11)了解Cool edit多轨编辑界面
(12)掌握在Cool edit波形编辑界面中设置波形特效的方法。
(13)了解音频文件“数/模”转换的基本方法;能计算音频文件的大小。(14)了解flash编辑窗口组成。
(15)理解“帧”的概念,掌握补间动画和逐帧动画制作方法。(16)理解动画生成的原理。
(17)了解“元件”的概念及制作方法。(18)掌握遮罩动画与路径动画的制作方法。(19)了解Premiere 编辑窗口。
6(20)熟练掌握在Premiere 6.0编辑窗口中导入视频、编辑视频和导出视频的方法。(21)掌握计算多媒体文件压缩比的方法。3.多媒体信息表达与交流
(1)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2)能根据给定的案例,从问题实际出发,规划、设计多媒体作品。(3)理解采用非线性方式组织、规划、设计多媒体信息的基本思想。(4)能应用适当的多媒体集成工具,根据创作需要制作多媒体作品。(5)能描述多媒体集成工具的特点。(6)了解发布多媒体作品的方法。(7)掌握鉴赏和评价多媒体作品的方法。
(四)网络技术应用模块
“网络技术应用”是选修模块,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和因特网的主要应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网页设计、制作、评价的一般方法,体验网络技术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
软件环境:FrontPage2003或Dream weaver,文件上传下载工具。1.因特网应用
(1)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服务、特点。(2)能列举因特网应用项目。
(3)了解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产生的背景、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使用搜索引擎等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获取信息。
(4)掌握通过因特网实现信息交流的方式与方法;了解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5)知道因特网内容提供商、因特网应用服务提供商、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的英文缩写。
2.网络技术基础
(1)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主要功能
(2)理解按照网络互联距离、网络管理方式和网络传输介质分类的方法
(3)理解浏览器/服务器(B/S)和客户机/服务器(C/S)两种应用模式的概念与特点。
(4)理解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
(5)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理解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 7 基本思想;理解因特网TCP/IP协议族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6)了解几种因特网服务常用的网络协议
(7)了解分组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技术和报文交换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8)熟练掌握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了解子网掩码及网关的概念。(9)了解网关的功能。
(10)理解域名和域名的组成格式。
(11)了解因特网IP地址和域名的管理办法及相应的管理机构。(12)了解正向域名解析和反向域名解析的方法。(13)知道域名解析系统(DNB)的功能。(14)熟练掌握计算机TCP/IP属性设置的方法。
(15)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了解常用网络设备名称及用途。(16)了解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等介质的性质和特点。(17)了解无线传输设备的名称和特点。(18)了解接入因特网的常用方法。
(19)了解服务器的基本用途;了解代理服务器的概念与作用。
(20)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的方法;了解常见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了解基本的网络安全设备名称及用途。
(21)掌握使用工具软件上传下载文件的方法。3.网站设计与评价
(1)理解万维网、网页、主页、网站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2)了解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的概念。(3)了解网页文件格式及特点。
(4)掌握使用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制作与发布网页。
(5)掌握规划、设计、制作、发布与管理简单网站的基本方法。(6)了解超文本文件标记语言的英文缩写和特点。(7)能描述几种常用的网页布局类型。
(8)掌握合理评价网站建设质量与运行状况的方法。
(五)数据管理技术模块
“数据管理技术”模块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五个选修模块之一,它与必修模块的内容相衔接,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与数据管理有关的基本知识,了解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使用数据管理技术管理信息,处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实 8 际问题,体验并认识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软件环境:Access2003。1.数据管理基本知识
(1)理解数据、数据库、数据管理技术的定义。
(2)理解关系数据库中的库、表、字段、记录等概念,理解“关系”所表达的含义。
(3)了解数据库在多媒体和网络方面的应用,能举例描述其应用价值。(4)了解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计算机世界之间的数据抽象概念及相关术语。(5)理解数据模型的概念。
(6)理解概念模型,掌握使用“实体—关系(E-R)”图描述概念模型的方法。(7)理解“实体—关系(E-R)”图的基本要素。(8)理解数据模型概念。
(9)理解数据类型,了解数据表中关键字的概念。(10)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11)了解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步骤。(12)了解需求分析的功能。(13)掌握建立概念模型的方法。(14)掌握数据库逻辑设计的方法。
(15)了解关系模式数据规范的基本方法和意义。(16)会使用第一范式和第二范式建立数据库。2.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与维护
(1)了解Access的主要特点及数据库文件格式。(2)了解常用的Access窗口工具按钮功能及名称。
(3)掌握数据收集、数据分类和建立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方法。(4)熟练掌握创建数据库、创建数据表和查询表的方法。(5)熟练掌握设置数据类型、字段大小和字段名的方法。(6)熟练掌握在数据表中添加记录的方法。
(7)熟练掌握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建立多表之间关系的方法。(8)熟练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常用的数据筛选、排序的方法。(9)熟练掌握Access提供的选择查询、参数查询、生成表查询。(10)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统计及报表输出的基本方法。
9(11)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导入和导出以及链接的基本方法。(12)了解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基本概念。
(13)掌握SELECT、INSERT、DELETE、UPDATE语句的使用方法。3.数据库应用系统
(1)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描述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了解数据库应用范畴。
(3)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思想与方法。
(4)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了解需求分析的方法。(5)能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简单应用系统功能模块。
(6)能应用Access窗体向导功能、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用户界面。(7)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测试方法。
五、考试形式
采用上机考试的形式,总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六、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试题共分为两大类型: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满分为40分;第二部分为操作题,共6题,满分为60分。
试题内容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考生在四个选修模块之中任选其中一个)这两部分组成,各占约50%的分值。
2.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的难度值为0.80以上,约占80%。中等难度题的难度值为0.60~0.80,约占10%。较难题的难度值为0.40~0.60,约占10%。全卷难度值为0.80~0.85。
第三篇: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试行)
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历史学科考试大纲
(试 行)
一、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有利于养成和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2.基础性原则。突出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初步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学科基本能力;试题难易适当,符合学业基础会考的实际要求。
3.科学性原则。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试卷结构合理,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相应的答案准确、简明。
4.时代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学科知识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心理特点,体现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
三、考试目标要求
历史学科学业基础会考要求测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以上测试目标不可分割、相互交融和相互渗透,力求三者兼顾,综合体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知识与能力
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线索。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归纳、比较和概括历史知识,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人物和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包括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历史学习中养成历史使命感、爱国主义情感、人文主义精神、公民意识、科学精神和世界意识。
历史学科学业基础会考能力测试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能力层次。考试大纲中“列举、知道、了解、简述”等测试目标,属于识记层次要求;“概述、理解、说明、认识”等测试目标,属于理解层次要求;“分析、探讨”等测试目标,属于应用层次要求。
四、考试内容
(一)考试范围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Ⅱ)、(Ⅲ)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必修(Ⅰ)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了解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含义,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影响。
(3)了解汉代察举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基本内容与作用。(4)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的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列举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列强侵华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概述黄海海战、义和团运动等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2)了解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及意义;列举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近代 中国反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概述五四运动的原因、经过,认识其历史作用;知道中共“一大” “二大”内容,认识中共成立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4)知道国民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红军长征、解放战争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知道开国大典的基本史实;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知道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成就。(3)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了解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了解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知道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的基本史实,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及意义。
(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中国在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多边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知道雅典梭伦改革、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2)了解《十二铜表法》的主要内容及地位,认识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的作用。
8.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了解《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和重大意义。
3(2)知道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
(3)了解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与华约的主要史实,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2)了解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3)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必修(Ⅱ)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了解铁农具的应用、牛耕的发展,知道都江堰水利工程,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汉、唐丝织,商、春秋、汉冶金,唐、宋、明、清时期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3)列举唐、宋、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我国古代市场与城市发展的史实。
(4)了解“重农抑商” “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认识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概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等史实,总结其经验教训。
(2)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4)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服饰、饮食、居室建筑等物质生活和婚姻等社会习俗 4 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社会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火车、汽车、电报、电话等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它们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了解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工厂制度的出现、瓦特改良蒸汽机和蒸汽时代到来的史实;了解石油能源的使用、电能应用的重大发明和电气时代到来的史实;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6.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了解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影响。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1)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列举“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的主要表现,认识其经验教训。(3)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8.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及其影响。(2)知道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过程,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3)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必修(Ⅲ)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知道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知道朱熹的理学以及地位。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概述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认识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5(2)概述汉字和绘画的起源,知道东晋、唐、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3)知道诗经、楚辞和汉赋的文学成就,概述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的文学成就,知道明清四大长篇小说。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1)概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了解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3)知道李大钊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的贡献。4.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了解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认识它们分别在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2)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认识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
(3)概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4)概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简要说明科技进步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了解建国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线索及其主要成就,认识“科教兴国”战略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作用。
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1)了解普罗塔戈拉和苏格拉底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2)知道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薄伽丘、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简述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3)列举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1)概述牛顿的主要成就,认识经典力学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
(3)列举瓦特和爱迪生的主要发明,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8.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知道《唐璜》、《人间喜剧》、《战争与和平》,认识其影响。(2)知道凡·高和毕加索及他们的代表作。
(3)知道贝多芬及其主要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和多样性。
五、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六、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试卷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60℅,每小题2分,共30小题。其中,历史(Ⅰ)12题,历史(Ⅱ)7题,历史(Ⅲ)11题。非选择题40℅,共5小题。其中,历史(Ⅰ)2题、历史(Ⅱ)2题、历史(Ⅲ)1题。(模块占分比例不变,各题型题量可相应调整变化)
2.内容比例:历史(Ⅰ)约40℅,历史(Ⅱ)约30℅,历史(Ⅲ)约30℅。3.试题难度: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容易题,难度值0.80以上,约占80℅。中等难度题,难度值0.60~0.80,约占10℅。较难题,难度值0.40~0.60,约占10℅。全卷难度值:0.80~0.85。
第四篇: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大纲(试行)
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大纲
(试 行)
一、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和《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思想性:坚持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宣传和贯彻党与国家的大政方针,体现国家意志,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和创新精神教育,体现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求,反映学科的德育功能。
2.基础性:反映基础教育的要求,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关注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思考、分析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试题设计必须与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一定的区分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图文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阅读量、思考量和答题量适中。
4.人文性: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在考试内容选择、试题形式设计和答题要求确定上,既体现学科特点,反映社会热点,又努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5.导向性: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新课程理念,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适当探索开放性与探究性,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三、考试目标与要求
根据水平考试的要求和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育目标和特点,思想政治学科基础会考以课程标准规定的核心知识测试和基本能力考核为主,重视知识获得的方法、过程,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考试目标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的要求:
1.再认或再现所学的时事知识和《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
与哲学》等模块的基础知识;能使用学科术语回答问题,条理清楚,表述准确。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等模块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重大时事,掌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对相关社会现象和生活问题进行观察和认识、分析和说明、评价和探究,并作出正确的是非判断和行为选择。
4.在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中体现出积极的情感、态度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考试内容
考试范围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及当时事。具体内容如下:
必修1:经济生活
1.1 了解商品及其基本属性; 1.2 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 1.3了解纸币及其发行量; 1.4学会正确使用常用的信用工具; 1.5 了解外汇与汇率; 1.6 认同正确的金钱观; 2.1 理解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
2.2 理解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表现形式; 2.3 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 3.1 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3.2 了解消费的主要类型和结构; 3.3 了解几种主要的消费心理; 3.4 认同正确的消费观; 4.1 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4.2 理解我国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4.3 理解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
4.4 认识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必要性; 5.1 了解企业的含义、公司的含义及基本形式; 5.2 理解企业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5.3 认同正确的择业、就业观; 5.4 学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6.1 比较几种主要的投资方式及其特点; 6.2 尝试制订投资方案; 7.1 理解我国的分配制度;
7.2 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和途径,理解如何兼顾效率与公平;
8.1 了解财政的含义,理解财政的巨大作用; 8.2 了解我国财政收入和支出及其种类; 8.3 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8.4 了解财政收支平衡、财政赤字的基本含义; 8.5 了解税收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8.6 了解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含义;
8.7 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增强纳税人意识; 9.1 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 9.2 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及优点;
9.3 分析用法律和道德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性; 9.4 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9.5 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及手段; 10.1 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认同科学发展观; 10.2 理解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1.1 了解经济全球化含义、表现及其影响; 11.2 了解世贸组织及其基本原则和作用; 11.3 分析我国应如何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必修2:政治生活
1.1 理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2 理解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1.3 懂得公民应该履行的政治性义务; 1.4 学会积极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
2.1 比较不同的选举方式,树立依法行使选举权的正确态度; 2.2 理解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 2.3 了解基层民主自治的途径和方式;
2.4 懂得民主监督的方式,明确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体会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
3.1 分析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感受我国政府的作用; 3.2 理解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3.3学会通过正确的途径与方式进行求助或投诉; 4.1 理解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4.2 理解政府如何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4.3 理解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和主要途径; 4.4 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树立权威;
5.1 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职权;
5.2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利和义务;
5.3 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5.4 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6.1 懂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6.2 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
6.3 懂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6.4 理解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7.1 明确我国的新型民族关系,学会在生活中正确处理民族关系; 7.2 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7.3 理解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优越性; 7.4 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8.1 了解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8.2 懂得联合国的宗旨、原则和作用; 8.3 了解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与作用; 8.4 理解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8.5 说明我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9.1 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9.2了解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9.3 分析当前国际竞争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9.4 阐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9.5 说明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必修3:文化生活 1.1 了解文化的含义;
1.2 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1 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及其特点; 2.2 理解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2.3 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受文化竞争力; 3.1 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作用、学会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3.2 了解文化传播的途径和促进文化交流的意义; 4.1 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和基本特征; 4.2 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 4.3 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4.4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5.1 懂得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5.2 领会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 5.3 理解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 6.1 理解中华文化的特征和包容性; 7.1 懂得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7.2 认识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7.3 懂得怎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8.1 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
8.2 观察和分析社会中的文化现象,自觉进行正确的文化选择; 9.1 理解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9.2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要求;
10.1了解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基本任务和根本要求;
10.2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3理解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必修4:生活与哲学
1.1 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1.2 懂得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1 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
2.2 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2.3 比较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及其特点; 3.1 说明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3.2 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4.1 懂得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4.2 懂得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4.3 说明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5.1 理解意识的基本内涵; 5.2 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5.3 理解意识的作用;
5.4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6.1 了解实践的含义,理解实践的特点; 6.2 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6.3 懂得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具体的; 6.4 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7.1 理解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7.2 掌握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7.3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8.1 理解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8.2 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8.3 掌握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9.1 理解矛盾及其两种基本属性;
9.2 学会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9.3 学会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认识方法分析事物; 10.1 理解辩证的否定观; 10.2 坚持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 10.3 明确创新的社会作用;
10.4 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1.1 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1.2 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1.3 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认同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12.1 理解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
12.2 掌握正确进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基本要求; 12.3 明确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与途径。时事政治
1.当国内外重大时事。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纯时事知识考试的知识范围,2018年1月份考试为2017年1月至12月重大时事;2018年6月份考试为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重大时事。
五、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开卷笔试,考生只可携带教材和时事进入考场供答题时参考。2.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
六、试卷结构
1.题型分值比例:
选择题约60%;非选择题约40%。2.内容比例:
必修1《经济生活》约占25%; 必修2《政治生活》约占25%; 必修3《文化生活》约占15%; 必修4《生活与哲学》约占20%; 时事约占15%。3.试题难易比例:
试题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以容易题为主,三者比例约为8:1:1。容易题(难度值为0.8以上)约占80%,中难题(难度值为0.8~0.6)约占10%,稍难题(难度值为0.6~0.4)约占10%。全卷难度值控制在0.8左右。
第五篇: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
(试 行)
一、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和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2017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体现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注重对学生所学模块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难易适当,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
3.科学性原则。试题设计必须与考试大纲要求相一致,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试卷结构合理,试题内容科学、严谨,试题文字简洁、规范,试题答案准确、合理。
三、考试目标要求
根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与目标,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业基础会考,以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相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作为重要内容,重点考查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
四、考试内容
(一)信息技术基础模块
“信息技术基础”模块为必修模块,也是作为普通高中学习内容与义务阶段学习内容相衔接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基础模块,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是学习后续模块的前提。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传递的基本方法。软件环境:Microsoft Office 2000。1.信息获取
⑴了解信息的基本概念。⑵能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
⑶能描述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⑷了解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⑸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⑹知道信息来源多样性的实际意义。⑺能根据具体问题,确定信息需求。⑻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信息来源。
⑼了解计算机、相机、摄像机、扫描仪、麦克风、录音机等常用的采集信息工具的特点和用途。
⑽知道通过专题网站获取信息的优势。⑾能运用专题网站获取信息。⑿了解搜索引擎的分类方法及特点。⒀能运用搜索引擎网站获取信息。⒁熟练掌握从网页上下载信息的方法。⒂了解统一资源定位器的格式和域名的组成。⒃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⒄能描述计算机基本硬件设备的名称及用途。⒅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方法及用途。⒆知道二进制数的特点及存储单位。
⒇能合法地获取和使用网上信息。掌握信息价值评价的基本方法。2.信息加工与表达
⑴熟练掌握文字处理工具软件(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
⑵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文字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⑶熟练掌握图表处理工具软件(Excel)的基本操作方法。
⑷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图表处理工具软件加工信息,分析数据,表达意图。⑸熟练掌握多媒体集成工具软件(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方法。
⑹能根据任务需求,选择、使用恰当的多媒体工具软件处理信息,呈现主题,表达意图。
⑺了解使用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处理加工图像文件的方法。⑻了解使用多媒体素材加工软件处理加工音频文件的方法。⑼能使用软件的帮助信息,解决操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⑽了解在网络中发布信息的规范和基本方法。
⑾了解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及其应用领域。⑿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分类方法。
⒀了解使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⒁了解Visual Basic的界面;了解在Visual Basic窗体中添加控件的方法;了解Visual Basic编程环境。
⒂了解算法的思想与方法,了解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3.信息资源管理
⑴了解常用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⑵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历程。
⑶能描述各种常用的信息资源管理方法的特点和优势。⑷了解使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的基本思想与方法。
⑸了解Access界面;掌握在Access数据表中添加记录的方法。⑹了解二维表结构。⑺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4.信息技术与社会
⑴运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开展合作学习,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⑵知道网络使用规范和有关社会道德问题。⑶理解保护信息安全的重要性。⑷了解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⑸了解计算机病毒危害及防范的基本方法。⑹了解与信息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
(二)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
“算法与程序设计”是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以问题解决与程序设计为主线,揭示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体验算法思想与方法,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能从简单问题出发,设计解决问题的算法,并能初步使用一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程序、实现算法、解决问题。
软件环境:VB6.0。
1.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
⑴了解利用计算机编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⑵了解问题分析与算法设计之间的关系。⑶理解算法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⑷理解使用自然语言、流程图描述算法的方法;了解使用伪代码描述算法的方法。⑸了解算法的三种基本结构。⑹了解程序设计语言产生与发展过程。
⑺了解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特点。
⑻了解程序的翻译方法,比较编译型语言与解释型语言的优势与不足。2.程序设计基础
⑴理解常用的数据类型、变量、常量的概念;熟练掌握定义常量、变量数据类型的方法。
⑵掌握VB中运算符、函数、表达式的表示方式;熟练掌握将数学表达式转换为程序能接受的表达式的方法。
⑶熟练掌握使用顺序结构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⑷熟练掌握使用分支结构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⑸熟练掌握使用循环结构编写程序的基本方法。⑹了解模块化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与方法。⑺了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⑻能依据算法编写程序。⑼能阅读简单的程序。⑽能正确书写赋值语句。⑾能运用选择语句编写程序。
⑿能运用“For……next”语句编写程序。3.可视化编程
⑴理解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方法。
⑵熟练掌握可视化程序开发工具设计用户界面的方法。⑶掌握在可视化界面中调试程序的方法。
⑷知道“属性、方法、事件”的基本特点,掌握其应用方法。⑸熟练掌握在VB中设置控件的方法。⑹熟练掌握在VB中设置控件属性的方法。
(三)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
“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作为信息技术选修模块,它与信息技术基础模块内容相衔接。通过本模块的学习,让学生体验计算机多媒体的多彩世界,提高计算机的应用水平,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
软件环境:Photoshop CS,Premiere 6.0。1.多媒体技术与社会生活
⑴了解多媒体技术历程与发展趋势。⑵了解多媒体技术的思想与方法。
⑶了解多媒体技术在数字化环境中的普遍应用。
⑷理解多媒体技术在呈现信息、交流、表达思想的生动性和有效性。⑸描述多媒体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的影响。⑹理解多媒体作品集成性、交互性、实时性和非线性等特征。⑺了解多媒体技术中的关键技术。⑻了解“媒体”和“多媒体”的特征。⑻了解流媒体特征及其应用领域。⑼了解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及应用范畴。2.多媒体信息采集与加工
⑴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类型和存储格式。⑵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呈现和传递方式。⑶了解常用的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信息的基本特征。⑷掌握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信息的采集方法。
⑸能根据信息呈现需求,使用适当的工具编辑和处理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
⑹掌握计算位图文件大小的方法。
⑺熟练掌握使用Photoshop CS编辑图像的方法。⑻知道位图与矢量图的特征。⑼了解Cool edit多轨编辑界面
⑽掌握在Cool edit波形编辑界面中设置波形特效的方法。
⑾了解音频文件“数/模”转换的基本方法;能计算音频文件的大小。⑿了解flash编辑窗口组成。
⒀理解“帧”的概念,了解制作补间动画和逐帧动画方法。
⒁理解动画生成的原理。⒂了解Premiere 编辑窗口。
⒃熟练掌握在Premiere 6.0编辑窗口中导入视频、编辑视频和导出视频的方法。⒄掌握计算多媒体文件压缩比的方法。3.多媒体信息表达与交流
⑴了解制作多媒体作品的基本过程。
⑵能根据给定的案例,从问题实际出发,规划、设计多媒体作品。⑶理解采用非线性方式组织、规划、设计多媒体信息的基本思想。⑷能应用适当的多媒体集成工具,根据创作需要制作多媒体作品。⑸能描述多媒体集成工具的特点。⑹了解发布多媒体作品的方法。⑺掌握鉴赏和评价多媒体作品的方法。
(四)网络技术应用模块
“网络技术应用”是选修模块,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和因特网的主要应用。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网页设计、制作、评价的一般方法,体验网络技术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变化。
软件环境:FrontPage2000或Dream weaver,Cute FTP或Flash FXP。1.因特网应用
⑴了解因特网的基本服务、特点。⑵能列举因特网应用项目。
⑶了解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的产生背景、工作原理和发展趋势;熟练掌握使用搜索引擎等因特网信息检索工具获取信息。
⑷掌握通过因特网实现信息交流的方式与方法;了解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中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⑸知道因特网内容提供商、因特网应用服务提供商、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的英文缩写。2.网络技术基础
⑴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主要功能
⑵理解按照网络互联距离、网络管理方式和网络传输介质分类的方法
⑶理解浏览器/服务器(B/S)和客户机/服务器(C/S)两种应用模式的概念与特点。⑷理解常用的网络拓扑结构。
⑸理解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理解网络的开放系统互联协议(OSI)分层模型的基 6 本思想;理解因特网TCP/IP协议族的基本概念与功能。
⑹了解几种因特网服务常用的网络协议
⑺理解分组交换技术、电路交换技术和报文交换技术在网络通信中的应用。⑻熟练掌握IP地址的格式和分类;了解子网掩码及网关的概念。⑼理解域名的概念和域名解释的基本方法。
⑽了解因特网IP地址和域名的管理办法及相应的管理机构。⑾了解域名解析的方法。
⑿熟练掌握计算机TCP/IP属性设置的方法。
⒀了解小型局域网的构建方法与使用方法;了解常用网络设备名称及用途。⒁了解光纤、同轴电缆、双绞线等介质的性质和特点。⒂了解无线传输设备的名称和特点。⒃了解接入因特网的常用方法。
⒄了解服务器的基本用途;了解代理服务器的概念与作用。
⒅掌握防范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方法;了解常见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了解基本的网络安全设备名称及用途。
⒆掌握使用工具软件上传下载文件的方法。3.网站设计与评价
⑴理解万维网、网页、主页、网站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⑵了解静态网页和动态网页的概念。⑶了解网页文件格式及特点。
⑷掌握使用常用的网页制作软件制作与发布网页。
⑸掌握规划、设计、制作、发布与管理简单网站的基本方法。⑹了解超文本文件标记语言的英文缩写和特点。⑺能描述几种常用的网页布局类型。
⑻掌握合理评价网站建设质量与运行状况的方法。
(五)数据管理技术模块
“数据管理技术”模块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五个选修模块之一,它与必修模块的内容相衔接,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与数据管理有关的基本知识,了解数据库设计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使用数据管理技术管理信息,处理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并认识数据管理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
软件环境:Access2000。
1.数据管理基本知识
⑴理解数据、数据库、数据管理技术的定义。
⑵理解关系数据库中的库、表、字段、记录等概念,理解“关系”所表达的含义。⑶了解数据库在多媒体和网络方面的应用,能举例描述其应用价值。⑷了解现实世界、信息世界和计算机世界之间的数据抽象概念及相关术语。⑸理解数据模型的概念。
⑹理解概念模型,掌握使用“实体—关系(E-R)”图描述概念模型的方法。⑺理解“实体—关系(E-R)”图的基本要素。⑻理解数据模型概念和类型。
⑼理解数据类型,了解数据表中关键字的概念。⑽理解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历程。2.数据库的建立、使用与维护
⑴了解Access的主要特点及数据库文件格式。⑵了解常用的Access窗口工具按钮功能及名称。
⑶掌握数据收集、数据分类和建立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方法。⑷熟练掌握创建数据库、创建数据表和查询表的方法。⑸熟练掌握设置数据类型、字段大小和字段名的方法。⑹熟练掌握在数据表中添加记录的方法。
⑺熟练掌握在关系型数据库中建立多表之间关系的方法。⑻熟练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常用的数据筛选、排序的方法。⑼熟练掌握Access提供的选择查询、参数查询、生成表查询。⑽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统计及报表输出的基本方法。⑾掌握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导入和导出以及链接的基本方法。⑿了解结构化查询语言SQL的基本概念。
⒀掌握SELECT、INSERT、DELETE、UPDATE语句的使用方法。3.数据库应用系统
⑴理解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概念,描述他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⑵了解数据库应用范畴。
⑶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流程,了解需求分析的方法。⑷能根据需求分析,设计简单应用系统功能模块及用户界面。
⑸能应用Access窗体向导功能、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用户界面。⑹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测试方法。
⑺了解关系模式数据规范的基本方法和意义。
五、考试形式
采用上机考试的形式,总分值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六、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试题共分为两大类型: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满分为40分;第二部分为操作题,共6题,满分为60分。
试题内容由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考生在四个选修模块之中任选其中一个)这两部分组成,各占约50%的分值。
2.试题难易比例
容易题的难度值为0.80以上,约占80%。中等难度题的难度值为0.60~0.80,约占10%。较难题的难度值为0.40~0.60,约占10%。全卷难度值为0.8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