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2009年普通高中历史学业水平考试(会考)大纲
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学科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广东省普通高中历史学科学业水平考试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试的组成部分,是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考核报考理科类和体育类专业的考生历史学科学习情况的水平测试。
Ⅱ.命题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和本大纲为依据。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的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引导考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
Ⅲ.考核目标与要求
1.再认再现重要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
2.理解历史概念、历史阶段特征、历史线索和历史观点。3.理解并解释历史材料。4.解释历史事实和历史变迁。
5.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观点。6.领悟和判断历史价值观念。
Ⅳ.考试范围与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03年版)以及《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改革调整方案》,考试范围包括历史课程标准的必修课程内容,即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的内容。具体如下:
历史(Ⅰ)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3)俄国十月革命 5.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太平天国运动(3)辛亥革命
(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5)新民主主义革命
(6)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8.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历史(Ⅱ)9.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10.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
1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
(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16.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 历史(Ⅲ)
17.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18.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19.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
(1)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3)启蒙运动
20.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1.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4)相对论和量子论(5)现代信息技术
22.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23.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
24.20世纪以来中国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
(4)“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Ⅴ.考试形式
闭卷,笔答;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二篇: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科考试大纲
2018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数学科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衡量普通高中学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要求的水平测试.考试成绩可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高中同等学力认定和高职院校分类提前招生录取的依据.Ⅱ.命题指导思想
命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本大纲为依据.试题适用于使用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初审通过的各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考生.试题符合水平性的考试规律和要求,体现普通高中新课程的理念,反映数学学科新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突出考查数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考查初步应用数学学科知识与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数学学科的主干知识和核心内容,关注数学学科与社会的联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Ⅲ.考核目标与要求 1.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做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像,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2.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种观点或某个结论.(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做出判断.(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3.个性品质要求 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IV.考试范围、考试内容与要求
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为必修课程的五个模块和选修课程系列1,以考查必修课程内容为主.具体如下:
1.集合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① 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② 能用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① 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②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3)集合的基本运算
①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②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③ 能使用韦恩图(Venn)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1)函数
① 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的概念.② 在实际情境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如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③ 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④ 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几何意义;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⑤ 会运用函数图像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2)指数函数
① 了解指数函数模型的实际背景.② 理解有理指数幂的含义,了解实数指数幂的意义,掌握幂的运算.③ 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理解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指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3)对数函数
① 理解对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性质,知道用换底公式能将一般对数转化成自然对数或常用对数;了解对数在简化运算中的作用.② 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理解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掌握对数函数图像通过的特殊点.③ 了解指数函数y=与对数函数y=log互为反函数(a?0,a?1).(4)幂函数
① 了解幂函数的概念.② 结合函数y=x,y=x2,y=x3,y=,y=1/2的图像,了解它们的变化情况.(5)函数与方程
① 结合二次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3.立体几何初步(1)空间几何体
① 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② 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易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测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③ 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④ 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1⑤ 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① 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如下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在此平面内.◆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定理:空间中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② 以立体几何的上述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平行、垂直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定理.理解以下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平行.◆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都平行,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理解以下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该直线的任一个平面与此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就和交线平行.◆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相互平行.◆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③ 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4.平面解析几何初步(1)直线与方程
①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②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③ 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这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④ 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⑤ 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直线的交点坐标.⑥ 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2)圆与方程
① 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② 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③ 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④ 初步了解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3)空间直角坐标系
① 了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会用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② 会推导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5.统计(1)随机抽样
① 理解随机抽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② 会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了解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方法.(2)用样本估计总体
① 了解分布的意义和作用,会列频率分布表,会画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折线图、茎叶图,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② 理解样本数据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会计算数据标准差.③ 能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标准差),并作出合理的解释.④ 会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分布,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基本数字特征,理解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⑤ 会用随机抽样的基本方法和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6.概率(1)事件与概率
① 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意义,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② 了解两个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2)古典概型
① 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② 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3)随机数与几何概型
① 了解随机数的意义,能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② 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7.基本初等函数Ⅱ(三角函数)(1)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 ① 了解任意角的概念.② 了解弧度制概念,能进行弧度与角度的互化.(2)三角函数 ① 理解任意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② 能利用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出
2,的正弦、余弦、正切的诱导公式,能画出ysinx,ycosx,ytanx的图像,了解三角函数的周期性.③ 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在区间[0,2π]的性质(如单调性、最大值和
最小值以及与x轴的交点等).理解正切函数在区间,的单调性.22④ 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sin2xcos2x1,sinxtanx cosx⑤ 了解函数yAsin(x)的物理意义;能画出yAsin(x)的图像,了解参数A,,对函数图像变化的影响.⑥ 了解三角函数是描述周期变化现象的重要函数模型,会用三角函数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8.平面向量
(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① 了解向量的实际背景.② 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理解两个向量相等的含义.③ 理解向量的几何表示.(2)向量的线性运算
① 掌握向量加法、减法的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② 掌握向量数乘的运算及其意义,理解两个向量共线的含义.③ 了解向量线性运算的性质及其几何意义.(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① 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其意义.② 掌握平面向量的正交分解及其坐标表示.③ 会用坐标表示平面向量的加法、减法与数乘运算.④ 理解用坐标表示的平面向量共线的条件.(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① 理解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含义及其物理意义.② 了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投影的关系.③ 掌握数量积的坐标表达式,会进行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④ 能运用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会用数量积判断两个平面向量的垂直关系.(5)向量的应用
① 会用向量方法解决某些简单的平面几何问题.② 会用向量方法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与其他一些实际问题.9.三角恒等变换
(1)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① 会用向量的数量积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公式.② 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差的正弦、正切公式.③ 能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导出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能运用上述公式进行简单的恒等变换(包括导出积化和差、和差化积、半角公式,但对这三组公式不要求记忆).10.解三角形
(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形度量问题.(2)应用
能够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11.数列
(1)数列的概念和简单表示法
① 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像、通项公式).② 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① 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② 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③ 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④ 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12.不等式(1)不等关系
了解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2)一元二次不等式
①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模型.② 通过函数图像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③ 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对给定的一元二次不等式,会设计求解的程序框图.(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线性规划问题
①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② 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能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③ 会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并能加以解决.abab(a0,b0)(4)基本不等式:2① 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② 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13.常用逻辑用语(1)命题及其关系
① 理解命题的概念.② 了解“若p,则q”形式的命题及其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会分析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③理解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意义。
(2)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3)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① 理解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的意义.② 能正确地对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进行否定.14.圆锥曲线与方程(1)圆锥曲线
① 了解圆锥曲线的实际背景,了解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② 掌握椭圆的定义、几何图形、标准方程及简单性质.③ 了解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几何图形和标准方程,知道它的简单几何性质.④ 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⑤ 了解圆锥曲线的简单应用.15.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1)复数的概念 ① 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② 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③ 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2)复数的四则运算
① 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② 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V.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答卷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VI.试卷结构与题型
全卷包括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共21题.其中: 单项选择题15题,每题4分,共60分; 填空题4题,每题4分,共16分; 解答题2题,共24分.
第三篇:2018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考试大纲总结
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考试大纲总结
1.第一大题听力理解的“C.听独白”部分增加了5小题(第21~25小题),由原来的听一篇独白改为听两篇独白,题量由原来的5小题变为10小题。
2.第二大题单项填空删除了5小题,题量由原来的20小题变为15小题。
第四篇:河北省普通高中历史会考试卷
河北省普通高中历史会考试卷
本试卷分卷I和卷II两部分。卷I共8页为选择题,卷II共4页为非选择题。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卷I(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1.考生可将现行普通高中教科书带入考场,带入的教科书上允许写有文字,但严禁夹带纸条,其它任何资料不得带入考场。
2.答卷I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科目填涂在答题卡上。
3.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答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1~30小题每小题1分,3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近代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太平天国运动没有波及到的省份是 ..A.广东、广西
B.湖南、湖北 C.河南、河北
D.内幕、新疆 3.对《天朝田亩制度》评述错误的是 A.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B.几千年来中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C.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D.由于军事斗争环境恶化,它并没有真正实行过 4.洋务运动的最终目的是
A.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B.维护清朝统治
C.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D.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5.下列关于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和中国无产阶级产生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在全国各地兴起
B.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束缚 C.19世纪四五十年代,在外国商人开办的船坞和工厂里,中国无产阶级诞生了 D.中国无产阶级是近代中国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
6.台湾人民发布檄文,抗议示威,“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组织义军,誓与台湾共存亡的事件发生在 A.17世纪六十年代
B.19世纪四十年代 C.19世纪末
D.20世纪四十年代 7.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实践活动开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运动 8.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其根源在于 A.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在武汉创办了民用工业
B.20世纪初,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C.武汉是帝国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人民群众矛盾激化 D.革命党人在武汉地区进行了比较长期的起义准备
9.“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可决弹劾之”的规定出自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0.以支持袁世凯做皇帝为条件,提出灭亡中国“二十一条”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沙皇俄国
11.一战前后,对中华民族工业发展作出贡献的著名实业家不包括 .A.张謇
B.周学熙 C.荣宗敬、荣德生
D.曾国藩 12.下列属于前期新文化运动影响的是
①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②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③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④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3.提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14.2005年是黄埔军校建立
A.八十周年
B.八十一年 C.九十周年
D.一百周年 15.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奠定了基础的是 A.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 B.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C.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 16.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制定了正确的北伐方针 B.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
C.北伐将士作战英勇,尤其是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 D.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17.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主要是指 A.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遭到破坏 B.革命果实被蒋介石窃取
C.中国共产党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D.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18.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的是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建立
19.“按明治大帝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等,皆以实现。惟第三期之灭亡满蒙,以便征服中国领土尚未实现”,为此,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20.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A.红军开始长征 B.遵义会议 C.长征的胜利
D.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 2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B.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2.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 A.重庆
B.延安 C.西柏坡
D.北平
23.下列不属于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殖民统治的是 A.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
B.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 C.推行奴化教育 D.发动皖南事变
24.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 D.建立农业合作社 25.重庆谈判签署了
A.《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B.《和平建国纲领》 C.《双十协定》
D.《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 26.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决战是指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三大战役 C.渡江战役
D.解放军占领南京
27.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这意味着 A.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C.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D.西藏步入了社会主义
28.关于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发生的原因是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 B.逐步导致了政治上的阶级斗争扩大化 C.使国家的建设事业蒙受重大损失 D.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9.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使国民经济形势出现复苏的局面,其原因是 ①提出批极左思潮,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
②积极进行解放干部工作
③明确提出全面整顿思想
④进行二月抗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 ①②
30.使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和平方式废除剥削制度,消灭了阶级压迫,建立起社会主义经济的措施 A.进行民主改革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 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通过不平等条约获得侵略权益是列强惯用的伎俩。回答31~33题。
31.割占中国香港岛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瑷珲条约》 32.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沙皇俄国 33.《辛丑条约》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主要是 A.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内地 B.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C.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D.完全确立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中国各阶层进行了不懈奋斗。回答34~36题。34.有关《资政新篇》叙述正确的是 A.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B.反映了农民当时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C.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主张建立“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35.戊戌变法的首要目的是
A.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B.救亡图存 C.促进中国人民觉醒
D.维护清朝统治 36.中共从国民大革命失败中得出的新认识有
①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
②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③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④必须坚持反对帝国主义不动摇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②
从实际出发,运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我党取得军事胜利的宝贵经验。回答37~38题。37.抗日根据地民兵在反“扫荡”中创造出的游击战术有 ①地雷战
②地道战 ③麻雀战
④破袭战
38.人民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基本任务是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外线”是指 A.解放区
B.国民党统治区
C.南京
D.延安
改革开放后,中共致力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回答39~40题。39.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将土地公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B.使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
C.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40.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卷II(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II前,将密封线左侧的项目填写清楚。
2.答卷II时,将答案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写在试卷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41题13分,42题12分,43题12分,44题13分,共50分)4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7月30日,各省革命志士70余人齐集东京,召开预备会议,决定建立新的革命组织。会议还决定,以“驱除达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入会誓词和革命宗旨。
材料二
党的最低革命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材料三
全会一致认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
了必须完整地、正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以上均摘自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三分别是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哪两个党派的政治纲领或指导思想?(4分)
(2)上述纲领或指导思想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6分)各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3分)
4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理战胜强权”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欺诈,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人的梦想。然而,弱国无外交,欧美列强在和会上出卖中国权益,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于是,五四运动像火山一样爆发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I〕(岳麓书社)
材料二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爱国示威游行
材料三
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运动的始终,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五四运动也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五四运动又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I〕(岳麓书社)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的是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4分)
(2)据材料三,指出“五四”精神包括的三个方面的内涵。(6分)
(3)作为青年学生应该怎样继承“五四”精神?(2分)
43.中国近代史上除传统的自然经济形式外,还出现过哪些心得经济形式?(10分)其中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的是哪种经济形式?(2分)
44.一百六十多年以来,中美两国关系经历了不同寻常的发展历程。请回答:
(1)1844年美国专使顾盛向美国政府报告说:“······英国和其他国家,也必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开放的更宽阔。”美国“将这个门户开放的更宽阔”凭借的是什么条约?(2分)
(2)抗战胜利后,美国对华推行了怎样的基本政策?(2分)其目的是什么?(2分)
(3)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中国采取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分)抗美援朝对新中国有何影响?(3分)
(4)20世纪70年代末中美两国结束长期对抗局面,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是什么?(2分)
第五篇:普通高中历史会考模拟试题
普通高中历史会考模拟试题
(一)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50分,每小题1分)1.山东省常被人们称为“齐鲁大地”,这一说法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溯到()
A.商朝甲骨文的记载
B.西周分封制
C.春秋战国诸侯国
D.秦朝郡县制 2.汉代字典《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即宗法制的“宗”本意是指宗庙。由此可见,西周宗法制是以什么关系为纽带()
A.财产
B.血缘
C.信仰
D.地域
3.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和西汉设置刺史,其相同的职能是()
A.执掌军政大权
B.负责审核政令
C.负责草拟政令
D.监察地方高官
4.629年唐太宗下了一道对地方官吏进行考核的诏令。你认为这道诏令的出台与执行不可能经过()
A.皇帝、中书省
B.尚书省、吏部
C.礼部、户部
D.门下省 5.设立内阁制和军机处的皇帝分别是()
A.明太祖、顺治帝
B.明成祖、雍正帝
C.明太祖、康熙帝
D.明成祖、乾隆帝 6.五百人议事会的主要职责有()
①审议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
②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③公民大会休会期间,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
④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提案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D.万民法 8.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做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由此可获取的正确信息不包括()
A.英王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没有实权
B.英王的权力受到宪法和法律的制约
C.英王是国家元首
D.英王掌握最高行政权 9.关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和派与保皇派激烈斗争的结果
B.由国民议会制定的
C.总统享有行政权、不能连选连任
D.推动法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10.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下列哪项是违宪的()
A.总统是国家权力的重心
B.行政官员兼任国会议员
C.总统统率陆海空三军
D.联邦法院法官除非渎职任职终身 11.美国联邦政府由哪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组成()
①立法
②行政
③司法
④考试
⑤监察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12.《天朝田亩制度》既有革命性又有空想性,其根本原因在于()
A.太平天国的斗争策略
B.制定时面临紧张的军事形势
C.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部矛盾
D.其代表的小农经济的性质
13.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他的“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泛指江西)一带不停留,便向潇湘(泛指湖南)直进”描述的是()
A.北伐军进军湖南
B.湘赣边秋收起义
C.第五次反“围剿”
D.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4.中国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完全胜利的是()
A.甲午战争
B.义和团运动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15.20世纪50年代,我国推动民主制度建设的主要举措是()
A.新政协的召开
B.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将“依法治国”正式写入宪法
16.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其含义不包括()
A.都是美国“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
B.都以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
C.其目的都是反苏反共
D.都是为了美国自身利益 17.欧洲一体化进程开始于()
A.经济域领
B.政治领域
C.外交领域
D.关税领域 18.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最主要的土地制度是()
A.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B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C.封建君主土地私有制
D.封建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19.春秋时期,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世界冶铁史上的奇迹。这一奇迹是指()
A.发明使用灌钢法
B.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C.使用焦碳作为炼铁的燃料
D.铁器工艺精湛造型生动
20.我国古代的冶铁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早在南宋时期人们冶铁就已经()
A.使用木炭做燃料
B.开始使用煤做燃料
C.普遍使用煤做燃料
D.使用焦碳炼铁
21.17世纪掌握着世界商业霸权,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荷兰
22.近代以来人们社会生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图片中可以反映出的是()
①服装
②发式
③男女平等
④婚俗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3.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企业三种新的经济成分的共同特征是()
A.资本主义性质
B.私人经营
C.使用机器生产
D.产品完全投放市场
24.1914~1918年中华民族工业较为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①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
②洋务运动的诱导
③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④欧美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5.面对突如其来的1929年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与胡佛采取的措施之间最大的不同是(A.利用市场机制调节经济
B.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C.采用自由放任的传统政策
D.政府采取救济措施 26.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工业生产,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
D.兴办工程
27.二战后初期,苏联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
A.斯大林体制弊端日益暴露
B.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消极影响继续。
C.农业单产没有提高
D.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改善 28.下列关于赫鲁晓夫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改革重点在重工业
B.改革重点在农业)
C.充分扩大企业自主权
D.改革所有制结构
29.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干预经济的表现不正确的是()
A.建立国营企业
B.制定经济计划
C.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
D.扩大政府采购
30.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的基础是()
A.生产力的提高
B.工人的罢工斗争 C.政府的优惠政策
D.缓和社会矛盾 31.以下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是()
A.海南省
B.深圳
C.上海
D.长江三角洲 32.“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这句话反映的是()
A.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B.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亚太经合组织 33.当今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
①欧洲联盟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
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④世界贸易组织
⑤东盟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⑤ 34.下列关于亚太经合组织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经济区域化趋势的推动下产生
B.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C.是论坛性的经济组织
D.全体成员都通过的提议具有强制性 35.朱熹的主张和贡献是()
①著有《四书章句集注》
②提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
③重视主观意志的力量
④提出“致良知”学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6.宋明理学是以儒学为基础并吸收了()
A.佛教和道教思想
B.佛教和法家思想
C.道家和墨家思想
D.佛教和墨家思想 37.关于汉赋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汉代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 B.突出的特点是专重铺陈描述
C.吸收了先秦《诗经》和楚辞的表现手法 D.主要是描述下层人民的生活疾苦
38.关心民间疾苦,自言“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对黑暗现实的猛烈批判中寄托自己匡时济世的政治抱负的唐代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昌龄 39.关于宋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起源于民间,适合于配乐演唱
B.其描述的内容自始至终都体现了太平气象下的歌舞升平
C.宋词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生活的繁荣
D.南宋时期的诗词大都反映了严峻的社会现实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40.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分歧在于()
A.维护清朝统治的方式
B.如何镇压人民的反抗
C.对禁烟的态度
D.是否允许发展资本主义
41.洋务运动没有达到“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目的,主要是因为()
A.沿用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
B.局限于引进西方先进科技
C.外国资本的挤压
D.没有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42.晚清有御史上奏称:“近日人心浮动,民主民权之说日益猖獗。若准各省纷纷立会,恐会匪闻风而起,其患不可胜言。”这个奏折针对的是()
A.太平军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义和团 43.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分别指的是()
A.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44.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于()
A.《共产党宣言》发表后
B.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
C.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D.国民大革命开始后
45.下列关于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召开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D.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46.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人民政协制定共同纲领提供指导,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的文章是()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联合政府》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
47.江泽民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人物,他们是()
A.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B.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C.孙中山、康有为、毛泽东
D.孙中山、毛泽东、胡耀邦 48.下列不属于“邓小平南方谈话”内容的是()
A.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B.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新理解
C.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49.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
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封建文化的复兴
C.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D.现代文化的兴起 50.下列各项表述,属于启蒙运动核心的是()
A.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追求政治自由与权利平等
D.理性、人性
二、主观性试题(50分)
51.民主政治起源于古代希腊,对近现代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回答以下问题。(23分)
(1)伯利克里说,雅典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的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简要概括伯利克里在这段话中提到的雅典民主制的三个特点。(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有学者认为,美国的民主制度是根据人们的政治经验,还有自己的利益要求及未来打算,理智地“设计”出来的。权力的分立和相互制约是一个重要的原则,具体体现为三权分立。
简述美国1787年宪法有关三权分立的规定及其作用。(9分)
(3)受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晚清中国也掀起了共和革命的浪潮。右图反映的是革命力量推翻清朝专制政府。图中的三把利剑分别代表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即“三民主义”,它是同盟会宗旨的深入体现。
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的宗旨是什么?(4分)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于“民权主义”的体现。(4分)宗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读下列图片,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请回答:
(1)为什么建国初期,列宁装最时髦,而20世纪六七十年代军装最时尚?(4分)
(2)20世纪90年代的结婚照和20世纪80年代的结婚照相比,服装和人物表情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5分)
(3)综合以上认识,中国现代服饰的变化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3分)
5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题。(15分)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3分)
(2)概括指出上述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内容。材料一、二与材料三思想解放运动的性质有什么不同?(10分)
(3)以上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有什么共同作用?(2分)
参考答案
1.B
2.B
3.D
4.C
5.B
6.D
7.A
8.D
9.C
10.B 11.A
12.D
13.B
14.D
15.B
16.B
17.A
18.B
19.B
20.D 21.D
22.A
23.C
24.D
25.B
26.B
27.A
28.B
29.C
30.A 31.D
32.A
33.C
34.D
35.A
36.A
37.D
38.C
39.B
40.A 41.B
42.C
43.C
44.B
45.B
46.C
47.A
48.D
49.C
50.D 51.(1)①城邦的权力属于全体公民。②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③公民无论贫富均可担任公职。
(2)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行政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者独立平等,达到了权力制约与平衡。(3)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说明: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一律平等,并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
52.(1)列宁装时髦的原因:建国初期,苏联承认并支持新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中国建交,中国把苏联看成社会主义老大哥,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诸多领域向苏联学习,穿着也不例外。军装时尚的原因:中苏关系逐步恶化,美苏争霸开始,国际形势趋于紧张。“文化大革命”时期,军人在人们的心中是最革命的,是捍卫社会主义的支柱。橄榄绿就成了革命的标签。
(2)变化:人们对照结婚照更加讲究。20世纪80年代的结婚照,穿着比较随便,表情比较拘谨。20世纪90年代的结婚照,礼服比较高档,神情力求浪漫。原因:20世纪80年代是改革开放的初期,经济上还不够宽裕,思想上还不够开放,人们把照结婚照当作是完成一项任务;20世纪90年代,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思想的进一步开放,人们把照结婚照看成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要把这美好的瞬间留作永久的纪念。(3)影响因素:①物质生活水平;②思想开放的程度;③社会政治气氛。53.(1)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2)核心内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民主和科学;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性质:材料一、二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材料三是无产阶级性质(或社会主义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3)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