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必备古诗

时间:2019-05-15 01:5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下册必备古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下册必备古诗》。

第一篇:五年级下册必备古诗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相见欢 乌夜啼

南唐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春日偶成宋

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如梦令

南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满江红

南宋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南宋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闲居初夏午睡初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偶成 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菩萨蛮

作者:辛弃疾(宋)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采桑子

作者:辛弃疾(宋)

烟迷露麦荒池柳,洗雨烘晴。洗雨烘晴。一样春风几样青。提壶脱袴催归去,万恨千情。万恨千情。各自无聊各自鸣。

青玉案

辛弃疾(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南乡子

辛弃疾(宋)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第二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1.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2.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3.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2课时

配乐磁带

复习《所见》,范读导入

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敢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4.师配乐范读。

5.生猜大意,交流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

自主合作,探究诗意

1.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3.指名诵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5.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6.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设身处地,感悟诗情

1.师: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2.生互动交流。

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记住他在风中吹奏的曲子,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3.诵读全诗。结束本诗学习。

借助画面,导入新诗

1.观察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看一看,诗歌是怎么描写他们的?

2.生自由读诗。遮,注意要读翘舌音。记住字形。读通、读顺全诗。

3.通过读注释或借助工具书,基本理解诗歌大意。

检查自学,深入探讨

1.指名读诗,正音,注意篙、棹两个生字的读音。

2.再读全诗,并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

3.师生互动交流诗歌大意,可以先交流自己读懂的语句,也可以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共同交流探讨。

4.说一说,这两个小男孩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

5.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两个小童张伞使风的样子。通过朗读把两个小童天真、淘气的样子表现出来。

6.指名读、齐读。读后点评。

布置作业,延伸拓展

背诵两首诗。预习《清平乐.村居》

1.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师生互动介绍有关词的知识。

3.师小结:词原是配乐而歌唱的一种诗体,起源于唐代,宋代是词鼎盛时期,句的长短随着曲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一般分为上下两阙,也就是上下两段。宋代的苏东坡、李清照等都是著名的词人。

1.课题入手,想象内容。

师:课文描写的村居生活是怎样的一幅场景?诗人是怎么描写的?

2.练习朗读,读准生字音,读顺诗句。

3.边读边划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的困惑,或板书黑板,或与学生个别交流。提倡组内合作,借助注释以及工具书,初步理解词的大意。

4.指名读文。其他同学正音、评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亡、剥两个字在本课的读音。

5.交流比较生僻、不易理解的词。如,醉里、相媚好、亡赖。

6.指名说大意,其他同学补充或纠正。

1.师:这一家子中,谁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能想象得出老两口正在说什么悄悄话吗?

2.生各抒己见。只要想象合理,都应该给予肯定。

3.这一家子的其乐融融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怎样通过朗读把这样的一家子带到我们面前呢?请同学们边读边在头脑里产生相应的画面,看看他们各自在忙些什么?

4.生自由练读。展示读,集体评议,纠正。再读。提醒学生在读的时候是否表现出乡村自然环境的优美,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温馨、和睦,以及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轻松、活泼、愉快。

1.师:词本身就是为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建议学生自己尝试配乐演唱。师可范唱苏轼的《水调歌头》,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生练习试唱。众评议。

1.师:关于词、关于辛弃疾,我们才刚刚有了很肤浅的认识,希望同学们课外多阅读些经典文学作品,吸取更多传统文化的精华,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

六、布置作业,积累升华

1.背诵课文。默写《牧童》

2.收集、背诵其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开展一次背诵比赛。

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

1.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请同学们朗读两首古诗。在学生朗读中,注意正音。蓑读suō,遮读zhē,不要读成平舌音。

2.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你最喜欢哪首古诗?选一首自己研读理解。

2.自由组合小组,合作探究,选择一首诗进行研读,了解诗意,理解字词,逐句解决。

3.老师参与学生的研究。

1.学习第一首诗。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然后朗读。

牧童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

一个弄,一个卧。

说说诗中描绘的画面,加上自己的想象,把两句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2.学习第二首诗。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十分奇怪为什么没有雨,他们也把伞张在那儿,原来他们是在遮雨,而是别出心裁,用伞试风。

张、使风描绘出两个淘气、可爱、天真的孩子。

朗读诗句,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1.比较两首诗的人物,你更喜欢哪位诗人笔下的顽童?为什么?

2.背诵古诗。

1.选择其中一幅画面,进行想象,改写成一篇有趣短文。

2.默写《牧童》。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2.释题:

介绍作者辛弃疾。

简介宋词以及词牌名:清平乐。

村居,词的题目。居什么意思?村居呢?

1.听朗读录音,看图画。

2.请同学自由地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

3.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4.学生再读。读读、看看、想想。读懂的记下来,不懂的做记号。

5.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应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可以,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可以看图、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看图知道。你感到了什么?学生朗读。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仅仅是酒让他们醉了吗?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么不令人醉呢?

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阅读下面的内容。

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的呢?

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2.用生动的语句将你欣赏到的这副画面描绘给大家听听。

3.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1.想一想,这对白发翁媪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又有勤劳可爱的儿子,心情怎么样?

2.作者偶尔看到了白发翁媪的生活环境,心里又想些什么呢?

3.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作者辛弃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这样的画面之中。你呢?

4.配乐朗读或背诵。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第三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课题:23《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赞赏之意。

拓展读写:学过的有关写西湖的诗句,理解当时的情景。资料补充:有关写荷花的诗句

课前准备:遇到的问课前头一天布置的预习任务: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想一想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提问:你们见过夏天的阵雨吗?谁来说说当时的情景?

2、引入诗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写的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看看他是怎样写夏日忽雨忽晴的天气的。(板书并领读课题,注意停顿)

【设计意图】由生活实际引入,自然而然进入学习情境。

3、读了这个题目,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知道“六月二十七日”是写这首诗的时间,此时正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经常回有阵雨或雷雨出现。地点在望湖楼。)

4、解疑:“醉书”,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5、介绍作者。

1、自读朗读,读准字音,提出疑问。

【设计意图】引导思考,锻炼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2、解疑、教学生字、理解词语:翻墨——像黑墨一样的翻滚

跳珠——活蹦乱跳的珠子 【设计意图】体现读写并重,为朗读、理解诗句意思打好基础。

3、学生尝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1)

天空中的乌云,想泼翻了的黑墨水一样地散开来,还没有把整座山遮住。

2)

白色的大雨点像珠子一样,胡乱地往船上直溅直跳。3)

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把满天乌云吹的无影无踪。4)

望湖楼下的水颜色和蓝天颜色一样。

1、思考并讨论:

1)

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什么? 2)

我们可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

这首诗哪些地方用了比喻?

2、诵读全诗,体会天气变化之快。

3、设想当时情景,当一回诗人,吟诵《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仔细观看插图,思考:图上画的是雨前、雨中还是雨后?、(右上角插图画的是雨中,下方插图画的是雨后。)

【设计意图】图文结合,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增强记忆、理解。

2、用自己的话讲述全诗的意思。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口语表达、归纳、应用实践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歌曲导入,读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是一个万紫千红的百花园,多少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洒笔墨,留下许多优秀的诗篇。提起“西湖”,你想到了哪些诗句呢?

(引导学生回忆“山外青山楼外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及《西湖》一课中的相关语句。)

【设计意图】歌曲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小结过渡:是啊,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留给我们无穷的美的享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园,走近南宋诗人杨万里,去看一看他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二研讨课文,自学为主。

1、投影出示《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

(一)初读

①这首诗没有生字,你能读好吗?自己先练一练,注意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诗句读通顺。(指名朗读,指导正音:“净、竟、映”这三个字都是后鼻音;“寺”是平舌音)

②指名再读。要求不仅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诗的韵味,注意断句。(指导学生自读自悟,怎样断句好)

(二)理解诗句意思

①读了诗句,你看到了什么?(指导学生把自己从诗中读懂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说清楚。)

②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毕竟、四时、接天、无穷、别样等词语)

③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吗?先和同桌练一练。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在上一首诗的学习,学生以了解了学习的方法。第二首要以学生学习为主,自主探究。

2.交流

①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识过或了解荷花吗?给大家介绍介绍?(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过的或在课外读物中见识过的荷花。结合回忆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及美文“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我脚边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②诗人杨万里所见的是西湖六月的荷塘,当时的景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来欣赏这首诗的朗诵,走进800年前得那个夏天,陪着杨万里的好友林子方走出净慈寺到西湖边去走一走,看一看。

③让学生静静地听,静静地想象。

④你看到当时的景象了吗?说一说,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引导学生体会是怎样的“碧”和怎样的“红”。“无穷绿”:不仅指荷塘一望无际,一片片圆圆的荷叶挨挨挤挤,像给西湖铺上了一层绿地毯,还指荷叶的“绿”富有变化,嫩绿、浅绿、草绿、碧绿、深绿、浓绿……绿得充满生机。“别样红”指在朝阳的照耀下,荷花格外地红艳,红得透明,红得鲜亮,红得耀眼。)

⑤小结:这 “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作者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怪诗人一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⑥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番,把这一幕刻入我们的脑海里。⑦配乐诗朗诵,指导熟读背诵。

三、拓展知识,加深巩固

正如我们刚才说的,古诗园就是百花园,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意蕴。关于荷花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

老师也给同学们推荐几句: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4、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5、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你能读懂这几句诗吗?(交流对这几句诗的理解)

1、解释加横线的词语,再写一写诗句的意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3、再收集几首杨万里的诗,或几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诗,把它们变成自己的积累。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欣赏西湖的风光影像资料,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这样的吸引让他们更认真地朗读古诗,想去看看诗中到底写了一些什么?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

(1)通过师生之间互帮互助,营造一种人性化的积极向上的课堂气氛。也体现语文课程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2)唤起学生研究意识,体验探究性学习,变换角度对课文更深层次的理解。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改变“目中无人”的教学方式。把学生“评”给予激励试的肯定和评价,这样的激励让每一位学生都充满自信地学习,创新的火花不时地燃起。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做进一步做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第一课时作业 1.背诵 古诗

2.抄写这首古诗,看谁写得好。

第二课时作业

1. 古诗园就是百花园,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意蕴。关于荷花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

老师也给同学们推荐几句:

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③、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④、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⑤、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2你能读懂这几句诗吗?(交流对这几句诗的理解)①、解释加横线的词语,再写一写诗句的意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②、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③、再收集几首杨万里的诗,或几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诗,把它们变成自己的积累。

【教后反思】

这节课,说句实话,原以为效果会不太好,没想到上完课之后,博得了同事的一致好评。下面我把今天的得失记录下来,以便于以后取长补短。

以点带面,扶放结合在讲读过程中,我重点领学了第一首诗,也就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在这一首诗的学习中,我不光让孩子们充分地读,为了让他们能读出味儿来,我课堂临时生成了几个问题:如:诗人杨万里所见的是西湖六月的荷塘,当时的景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等。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孩子们真正走进文本,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作者;为了能让孩子们学会抓住文章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我适时进行范读,让孩子们在倾听中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放手让他们自学第二首,没有想到孩子们竟然学习得那么好,他们自己能够解释出全诗的意思来,并且还能做出相应的动作,让老师都有了一个很深的感慨,那就是不能小瞧孩子们的潜力。

遗憾:

1、由于时间有点仓促,在背诵指导上,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因此我想改变一下教学程序,如何让孩子们真正走进文本,还需要我好好琢磨一下。

2、最遗憾的是,教室里没有多媒体,如果有的话,可以让孩子们更形象直观地亲近文本。

另外我们都有一个很深的感受,那就是如果教师能重视孩子们预习的指导,那么我们在课堂上除了能够很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且还能让孩子们领悟文本的魅力,以及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这样的话,教师会教得轻松,孩子们学得快乐!

第四篇: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1.《古诗三首》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马鞍

赵秀琴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稚”字音,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晓”;正确读写课文中“稚子”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5.领悟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欢乐。

【教具准备】

课件:作者简介、词语解释、有关图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了解我国古代诗人杨万里吗?

2.学生交流与杨万里有关的资料。

3.教师评议。【出示课件3】学生自由阅读。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一生写作勤奋,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首。有《诚斋集》行世。

4.引导学生交流读过的杨万里的诗。【出示课件4】

宿新市徐公店

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舟过安仁

宋代: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4.谈话揭题:以上两首诗都与儿童生活有关。《宿新市徐公店》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诗中描绘了儿童捕蝶的欢乐场面,作者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舟过安仁》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以伞当帆来使船前进。其行为中透出了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体现了两小童的可爱与聪明。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杨万里描写儿童生活的另一首古诗《稚子弄冰》。(板书:稚子弄冰)

5.朗读诗题,理解题意:指名学生读课题。(“稚子”在这儿的意思是幼小的孩子;“弄”是“玩”的意思。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幼小的孩子玩冰。)

6.了解写作背景。【出示课件4】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当时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时的习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劝农。这首诗写儿童看到大人们鞭打春牛的场面后进行模仿的情景,这一场景引起诗人对丰收的联想。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初读诗歌,读准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读,师生评议,【出示课件5】重点指导读准“稚”。

(3)指导书写会写字“晓”。

①学生观察生字,交流生字的书写特点。

②老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④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学生习字,在相互交流中引导学生相互借鉴。

2.理解词语:学生结合注释和自己的学习经验,互相交流对古诗中词语的理解。

三、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出示课件6】

1.学生熟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比赛读。

2.借助注释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小结【出示课件7】: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串起,当做银钲。提在手中,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四、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1.指名学生朗读全诗,其他同学闭眼想象,然后找同学说一说,你眼前浮现了怎样的场景。全班同学齐读诗歌。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的感受。

3.全班交流,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1)作者在这首诗中抓住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欣赏稚子的情趣。

(2)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出示课件8】

①心态上:虽然在寒冷的天气里“弄冰”,但孩子兴趣浓厚。

②色泽上:“金”盆“彩”丝串“银”冰。(板书:色泽上——金盆

彩丝

银钲)

③形态上:是用“金盆”脱出的“银钲”,圆形。(板书:形态上——圆形)

④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板书:声音上——玉罄穿林响

玻璃碎地声)

(3)全诗形色兼具,赏心悦目;声意俱美,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板书:以冰为钲

自得其乐)

(4)【出示课件11】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许多的相通之处,正是因为这样,孩童的“脱冰作戏”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学生练习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2.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六、课堂总结,拓展阅读

1.《稚子弄冰》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所作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2.搜集并阅读杨万里的其他诗句。

【板书内容】

稚子弄冰

宋代:杨万里

色泽上——金盆

彩丝

银钲

形态上——圆形

声音上——玉罄穿林响

玻璃碎地声——以冰为钲、自得其乐

第五篇:五年级下册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古诗意思,说说《游园不值》所描绘的景色。

3.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丰富的内涵,从 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难点

读通、理解古诗,能背诵。教学准备

简单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用 饱含深情的诗句描写赞美春天。谁能背诵有关春的古诗?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两首从不同的角度来写春的诗,让我们来欣赏。

二、板书课题 简介作者

三、明确“四步学习法”

第一步 读诗文

第二步 明诗意

第三步 悟诗情

第四步 想诗境

四、用“四步法”学习《游园不值》课堂交流

1、读诗文

自读两首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a标出停顿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词语。b指名读诗,相机正音 c指名画出停顿。

2、明诗意

值,遇到的意思。那“游园不值”怎么理解呢?

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不遇,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先读读这首诗。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我们跟着叶翁在游园的时候,遇到的有——苍苔、柴扉、红杏

请同学们结合你的生活谈谈对它们的了解。

柴扉:是用柴和树枝编成的一扇门。这样的门显得——穷困、简陋,简简单单,普普通通,古时候就管这样用竹子啊木棍啊支起来的门叫光棍。可见这样的门是太——简陋。但是这样的门你发现,这样的门没有半点的人为雕琢,自然而然,多么贴近大自然的本色的这样的柴扉呀!现在谁再来读这句,让我们感受,你所见到的柴扉可不同于我们现在的柴扉,那是特别的一扇门。

苍苔:“苔”还是一个生字,它是什么结构,该怎么写好看?苍苔是 3 一种绿色的植物,它因为长期晒不到太阳,所以它长在背着太阳的石头上。

那也就是空气潮湿的时候它就会长出来,春雨过后它就会贴着地皮长出来。生命力就那么旺盛。所以这个贴着地皮的小植物沿着园门接到那台阶里面隐隐约约的一点绿,所以苍就是绿,苔就是刚才同学们说的沿阶而上的贴着地皮的——说,什么?青苔 给你怎样的感觉?

所以,你发现,就那么普通的小植物就让你感觉到它将春天的生命唤醒了。于是你才发现发出这样的感概,哇——

那就把你的这份感受送到这里,让我们的眼前看到的苍苔好舒服啊!好美啊!生读。

(要是我的话就会让别人感觉好舒服,绒绒的,印苍苔可以拉长,还可以再轻点。)红杏:

红杏是一种美丽的花。你知道红杏是什么时候开花吗? 在这三个景物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春天到了。春意盎然。万紫千红。生机勃勃。

当我们用我们的慧眼去发现的时候,我们突然感觉,这些自然的小生物啊,苍苔,将我们的眼睛染绿;这红杏,将我们的心田滋润;这柴扉,让我们去感受那自然的回归。如果说,苍苔的绿将生命唤醒;那红杏的红啊,将春天的生命——照亮。亲爱的同学们就让我们再一次 4 把刚才所见的留在心中,让春天中的景物所带给我们的那份新的愉悦。(古筝:春江花月夜)生齐读。

那么这样的一座园,这样的一些普通的景物,诗人又对它们赋予了怎样的感情呢?请同学再一次默默地读这首古文,请你拿起笔,一边读一边品,诗中的哪几个字包含了作者对所见景物特别的感情? 对苍苔:“怜”,“怜”是爱惜的意思。这让我想起我们曾经背过的那首“可怜九月初三夜”这个“怜”和那个“怜”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你也理解成这个“怜”是——爱惜。

叶绍翁在最初写的时候用的是“嫌”要说嫌你就会想起一个词叫“嫌弃”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大概主人嫌弃我不让我踩苍苔,所以他就不给我开门

用上这个嫌字的感情一下就和这个园主人拉远了。可是用上一个“怜”字也可能说明园主人爱惜,也说明我爱惜。

既然他说的这个怜是叫爱惜,那有爱的成分还有惜的意思了,爱说明喜爱,那惜在哪里?再读读这一句。理解:印。

印这个字说明诗人十分珍惜苍苔。是印而不是踩。这印是谁留下来的呀?屐齿的印?

叶绍翁为什么要穿木屐鞋子来呢?因为诗人不想穿草鞋不想破

坏它。所以他穿木屐鞋下面有几个轮就是有几个齿会留下屐齿的几个 5 印,要不然那整个鞋底一下去踩了一片,还有呢,亲爱的同学们,叶绍翁穿着屐齿来,那可是身份的象征啊,在当时,穿屐齿,穿木屐鞋,那可说明自己很——很休闲

现在就请同学们来想象一下,这叶绍翁这么地爱苍苔,这么地惜苍苔,他该怎么走哇?

脚印留的越少越好,听听他是怎么怜苍苔的吧。生深情地读。柴扉:“扣”: 扣的意思就是——敲。

小扣就是非常非常轻的敲,诗人非常地爱惜柴扉,所以要用小小的扣,扣是轻轻的敲意思。

做扣的动作:轻轻地——扣。看到小字,还会想起一个成语,那叫小心翼翼,那也就是说这小里面是轻轻地小心翼翼地——扣 生齐做小扣的动作。扣了多少长时间?

扣了很久。读第二句、我想起一个成语那叫扣人心弦。扣出了对园主人的——尊重;对春天的——喜爱、怜惜。

这便让我想起我连扣门的时候,我都要小心翼翼地轻轻地做,我怕打扰了春天,那体现的是春天的那分恬静啊!所以那小扣也就体现了一个字儿,那就是—-怜。红杏“出”:

“出”说明春天来了,红杏开的很旺。

“出”和关相对,没有关就没有“出”。请同学们看一看 课件 马上做 陆游

平桥小陌雨初收,淡日穿出翠霭浮。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叶绍翁和陆游都用了一个相同的字形容红杏的出。可是形容它怎么出的时候,叶绍翁用的是——关;陆游用的是——遮

陆游的诗作留传千古的很多,然而这一句却不如叶绍翁的这一句。尽管叶绍翁在唐诗鉴赏词典里只留下三首,然而就是一个字儿的不同,一个用“遮”一个用“关”,这两句却成了千古名句。这是为什么?时间、力量

不仅美丽还要魅力,怎么读这一句?春色满园关不住—— 再看这两句,还有哪里可以体现对红杏的特别的地方? “满”字:说明红杏很多,这个“满”字相对它的是哪个字?一 既然他说这满就是许多的红杏,那我们再来看看,越多越好啊,越多不就越满吗?满说明春天春意盎然。咱们把它改一改,(改成三)读 三枝红杏出墙来、十枝红杏出墙来

这“一”能表示这枝红杏生命力非常的强,它想出来的意志非常坚强,也说明春天非常的美丽,充满了生机。

3、悟诗情

前两句作者小心翼翼的来到柴门前去敲了半天,却没人开门,此时作者的心情会怎样呢?谁能把这种失望的情感读出来?

后两句作者在失望之际抬头看到一枝怒放的红杏心情又会怎样呢?谁能把这种惊喜赞赏的情感读出来?

纵观全诗,作者一抑一扬,目的是为了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学到这里你读熟了吗?会背了吗?比赛诵读。

3、想诗境

你如果是诗人叶绍翁,来到主人的园门前,你会看到什么,做什么,想什么呢?

同为交流讨论

找学生发言

五、作业

同学这节课我们不但学会了宋代大诗人的《游园不值》,还学会了学习古诗文的方法,课下请同学们用我们的“四步学习法”借助工具书自学《宿新市徐公店》,下节课把自学情况向老汇报一下,好不好?

下载五年级下册必备古诗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下册必备古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年级古诗

    五年级下学期课外古诗8首 竹里馆(唐王维) 独 坐 幽 篁 里,弹 琴 复 长 啸。深 林 人 不 知,明 月 来 相 照。 【注释】 1、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2、长啸:长声呼啸 【诗意】......

    五年级古诗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古诗 一、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意: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语文A版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体会两首诗表达上的异同,从而领悟诗的内涵。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意。......

    五年级语文下册21古诗三首教案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名称: 月是故乡明二、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1、会写18个生字,会认2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文中的重点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牧童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古诗《牧童》、《舟过仁安》 第一课时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施云芬 浙江省湖州市和孚镇长超小学邮编:313017 电话:3731380 教学目标:1、认识4个生......

    五年级古诗竞赛

    五年级古诗竞赛题(决赛) 一、必答(全文背诵) 第一轮 第一组: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第二组:江畔独步寻花......

    五年级古诗(最终版)

    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罗隐的讽刺散文的成......

    五年级必备古诗

    1、春宵 · 苏轼 (宋)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译文】 春天的夜晚,时间多么珍贵,一刻相当于千金;花儿微微摇动,散发着缕缕清香,月光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