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上册品社教学计划
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三年的学校学习生活,学生在知识、能力、习惯养成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四年级学生兴趣广泛,喜欢做游戏,乐于参加活动,乐于动脑、动手,同学之间能团结合作。
三、四年级学生由《品德与生活》进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学习,对于知识的积累,社会实践能力,探究能力都有待提高。学生上课都能认真听讲,大胆发言,积极参加学习、讨论,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积极性高,愿意与同学合作交流。学生特别喜欢这门课,老师布置的作业能较好的完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家庭、学校、班级中部分学生能积极帮助父母、老师、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自然、生命、家庭、社会具有责任感。
二、全册教材分析
1、本册教材安排及特点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使用的是山东美术出版社的教材,本册教材共分四个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我会学习》《各行各业与生活》《多彩的节日》《我跟爸爸去上班》和我的实践活动《我跟爸爸去上班》。
第一单元有4课,包括《找找我们的家乡》《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发展中的家乡》《他们是家乡的骄傲》。
第二单元有4课,包括《多问为什么》、《遇到困难的时候》、《我的老师多》、《同样是学习》。
第三单元有3课,包括《小小一粒米》、《我家的电器》、《走进商场》 第四单元有3课,《贴春联》、《藏历年与泼水节》、《圣诞节与狂欢节》。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生活为主线,时效性强,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教育内容有的放矢。让学生能够从体验的过程中懂得道理。
2、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以学生生活为主线,选取了解家乡、学会学习、各行各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节日习俗等内容。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调查了解、参观访问、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多种课程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萌发热爱家乡之情;教育学生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感受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和世界各地的风俗民情,激发学生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情感以及向往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
本册教材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变成实际行动,进而形成习惯。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学生熟知的事例来说明问题;争取家长的配合,在家中做一些家庭成员应该参与的事情的决策,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道德,利用身边的典型事例来影响自己,进而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这门课程以学习者为主体,是儿童学习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的课程。
1、在知识能力方面:通过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生活经历和生活经验,努力促使他们在自身的经验、体验中学习。结合新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将教材中涉及到的内容融入学校的管理和教育中,让学生掌握与人相处、独立行动、关心家人、帮助同学、增强自信等方面的能力。
2、在过程与方法上:教师是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的游戏设计者。本册教材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在生活中学这一特点,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均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我想将学习内容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少先队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就在身边,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能体现出来,不需要特殊记忆,只要养成习惯就可以了。
3、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本册教材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贴近学生”。学生在这册教材的学习中会从各种活动中得到快乐和喜悦,并能通过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通过课程中的感性活动,在他的内心产生影响,激发学生自我教育。小组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也可以让学生满足个体与他人交往的需要。通过学生参与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行为,发展智力,陶冶情操。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构想和具体措施
(一)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对于今天的学生,从小就应该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其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首先,应确定稳定的学习小组,集体成员之间要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分组时即优、中、差兼搭组合、男女分开组合„„要定期或不定期的轮换组内角色,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担任组中的不同角色,如组织者、记录者、小组意见陈述者等等,特别是小组长要轮流当,人人平等,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有主人翁感、成就感,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所需要的组织能力,交流能力,协调能力,相互尊重的态度等,为小组合作交流顺利高效进行奠定基础。
其次,在提出问题时,必须首先让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待考虑成熟有了交流的需要时,再展开讨论、交流。讨论交流时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每个小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发言,成员之间共同探讨,互相合作,主持的同学全面负责;记录的同学还要负责把各成员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并记录下来;发言的同学负责把全组的讨论结果和其他的小组进行交流。
(二)在《品德与社会》课中评价也十分重要。
评价主体主要是学生本人、同学、老师、家长构成;评价内容包括社会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和方法;评价方式有回顾、解答、谈话、操作等。
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材设计了“我的收获”板块,给师生进行评价提供借鉴和提示。教学中,不要求在每个主题活动中都要进行全面的总结和评价,而是根据学习内容,交替采用自我检测、自我评价、同学互评、老师评价等多种方式。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兴趣,引领他们获得进一步发展。
例如:在第一、二单元中为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我们在发掘学生的闪光点上用“班级之最”的评选作为评价工具。将课堂学习、习惯养成、能力培养融入到“班级之最”中有:回答问题最积极、任务完成最棒、做好事最多、最爱劳动讲究卫生、进步最快、能力最强、班级荣誉感最强、最有爱心等。评选突出强调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的行为,并注重过程评价,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关怀,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现,让更多的学生体验成功。
(三)对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我将采取以下的方法:
1.在课前布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常识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
2.在课堂上对于完成课前调查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树立榜样。
3.在每节课中渗透深一层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着不断思考,并且提示他们可以进行调查、让学生逐步养成调查的好习惯。
4.在小组活动中帮助学生分配工作,让他们尝试与他人合作学习,共同探索。5.定期结合各学科组织进行研究性活动,让学生在熟悉研究型学习活动后逐渐尝试独立学习。
五、全册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
1、《找找我们的家乡》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3、《发展中的家乡》
4、《他们是家乡的骄傲》 第二单元《我会学习》
1、《多问为什么》 1
2、《遇到困难的时候》
3、《我的老师多》 2
4、《同样是学习》 1第三单元《各行各业与生活》
1、《小小一粒米》
2、《我家的电器》
3、《走进商场》 第四单元《多彩的节日》
1、《贴春联》
2、《藏历年与泼水节》
3、《圣诞节与狂欢节》 我的实践活动
《我跟爸爸去上班》 1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1课时 课时 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课时
1
第二篇:四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四年级又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投入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编排
本册教科书分4个单元:(一)、这是我们的社区;(二)、我看家乡新变化;(三)、好大一个家;(四)、共同生活的世界。
三、教学重点
1、学会正确处理社区邻里之间的矛盾。
2、了解各行业的劳动情况,初步形成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良好品质。
3、知道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以及给人们的生活所带来的影响。
4、知道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现代节日的社会公德意义。
四、教学难点
1、知道家乡行业的发展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2、体验交通条件的改善对人们生活所产生的影响。
3、尊重、欣赏不同人种的不同文化。
五、具体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期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第一单元目标:了解社区设施的作用;知道社区居委会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社区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群众性自治组织;知道五好家庭的评比标准;懂得建设美好的社区是每一个人的义务和责任。
第二单元目标:了解家乡的变迁;了解家乡的人们所从事的主要行业,知道这些行业和家乡资源之间的关系;知道家乡交通设施的变迁以及对家乡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认识一些家乡的机构。
第三单元目标:知道我国共由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懂得“民族团结则百业兴旺”。知道各族人民平等、团结,共同创造了中华文明。了解民族的文化、节日、歌舞礼仪、建筑、人口、分布等。提高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知道我国五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自治区,知道云南生活着我国的绝大部分民族,初步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度。
第四单元目标:认识全球黄、黑、白三大人种,并知道分布区域。了解不同人种中的杰出人物,了解不同种族在建筑、工艺品、语言文字、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性与丰富性。知道一些传统节日的起源、现代节日的社会意义,了解各个民族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了解服装发展的简史,知道职业、礼仪、颜色与服装的关系。
六、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在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2、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
3、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4、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5、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6、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7、注重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取得家长的支持,使学生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8、社会带给学生的一些负面影响,使学生对某些道德观念有了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需结合社会实际,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联系生活,学会自我辨析、自我教育,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渗透基本的法律知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9、采用多种评价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第三篇:四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四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李辉
本教材以主题呈现、案例引导、活动操练、情境感悟、问题拓展为结构特征,突出学生主体、突出综合学习的特点。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四个单元,规划了13项主题活动,教参要求用30-38课时完成。我坚持“参考不依赖,借用不照用”的态度,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创造,计划用 13 周,26 课时完成。下面我对照课标,从教材总体与各单元两方面,分别对本册教材的课程资源进行分析并提出实施教学的活动建议。
一、本册教材内容要点
本册的教育主题涉及课程标准“我要成长”“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的家乡”四个部分内容中的七条。教师在教学中,要以这七条为本,深挖教材,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
第一单元 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
本单元是第七册的开篇,是课程标准中“我与家庭”教学要求在高一年级的螺旋上升。分四个主题活动。前两个主题从时空上讲,均发生在家庭内部,后两个主题则是从家庭外部环境,从邻里之间的关系、从社区环境的角度来揭示家庭幸福与这些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单元 安全地成长
小学生的安全教育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单元分两个主题,从学生身边的危险和怎样让危险走开入手,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调查、分析统计、探究、体验、辩论、演习、思考等活动的基础上,让他们了解有关安全常识,具备初步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并由此体会到生命的可贵。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要让学生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通过四个主题活动,要学生学会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对自己承担的任务负责,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分享快乐等。
第四单元 亲近家乡
本单元依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安排了以反映儿童与社会和家乡为轴线的教学单元。内容的选择均来自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力图真实反映社会,使学生对社会有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三个主题活动都力求体现学生的多维度发展,与家乡对话,了解民风民俗,感受家乡变化,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各单元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
4课时 第二单元
安全地成长
3课时 第三单元
在集体中成长
5课时 第四单元
亲近家乡
4课时
第四篇:四年级上册品社
第一单元 生我养我的地方
1.找找我们的家乡
教学目标:
1、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能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以及相邻省份县市区。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3、为家乡设计名片,表达爱乡之情。教学重难点:
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能说出家乡相邻的省份、县市区。教学准备:
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唱家蒋大伟的照片;中国地图、浙江省地图、青岛市行政区图;相关课件。教学过程:
活动一:听歌曲,说一说
1、谈话:小朋友们喜欢听歌唱歌吗?今天,我要给大家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大家听听歌声中那是一个什么地方?
2、播放歌曲,出现桃花图,随着歌曲的结束,画面定格在歌唱家蒋大伟。
3、交流听后感受,教师进行小结:是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那美丽的家乡。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永远是最美丽、最可爱的地方。(指画面)这位就是这首歌曲的演唱者蒋大伟先生。虽然他居住在国外很多年了,但常常用这首歌来赞美他的家乡,他的祖国。
活动二:看地图,找一找我们的家乡
1、有外国朋友听了蒋先生的歌,也要到中国来走一走。你希望他来哪里啊?(学生说来我们的学校;崂山)可是咱们中国地域广阔,单凭“崂山”这个信息,太难找了!怎么办?别急,有宝贝!(学生马上说出了地图)。
2、出示中国地图。看看它像什么?(一只雄赳赳的大公鸡)
3、教师根据地图简单讲解:中国由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 2个行政特区组成。看,北边有黑龙江、内蒙古,南边有海口,东有江苏上海,西有新疆和西藏自治区。你能在地图上找到我们的家乡浙江省吗?在你的地图上给浙江省填充颜色。
4、我们山东是一个富裕的地方,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因为我们处在东南沿海。生活在这里感觉如何?带着这样的心情,大声地说:我的家乡在山东省!
5、在我们山东省的周围有哪些省?小组内学习,给山东省的邻居画上不同的颜色。
6、邀请同学上台介绍,认识浙江的相邻省份。活动三:地图放大镜
想把我们的家乡看得更加仔细吗?让我们走进山东省来看看。
1、课件山东省的地图,简单了解省内的城市。了解我们的家乡的山东省青岛市。组内说一说。
2、在这张地图上还不能找到我们的家乡。请仔细看看桌上的“青岛市政区图”,。(小组活动)
3、用“我的家乡在 省 市 镇”的句式汇报家乡的地理位置。允许学生在说正确的基础上,详细地说出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这下,人们就能找到我们的家乡了!
活动四:向你介绍我的家乡
在我们的集体里,还有一些来自省外的同学,请他们在地图上为我们指指他的家乡所在省,教师协助说说这些省的相邻省份。活动五:家乡名片展
1、剪下家乡所在省的地图,贴一贴。
2、剪下家乡所在市的地图,贴一贴。在地图周围画上家乡美丽的山水,写上自己对家乡的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中国气候的地区差异造成各地区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重点介绍南北和东西差异,探讨如何促进地区间的合作和交流,把各地区的特色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激发学生尊重各地的特色和爱国热情。
同时,本课内容为学生第四单元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
1、过读图了解中国的秦岭—淮河分解线,分析中国南北地区的气候差异。
2、通过讨论分析中国南北的气候差异对南北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3、激发报效祖国,服务家乡的志向。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秦岭—淮河地理分解线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难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课]:请同学们来猜一猜下列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民居?再来猜一猜 俗语(陕西四大怪:面条象腰带,国馈象锅盖,房子半边盖,辣子是道菜。)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区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学生回答:略。
过渡:是的,说明了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是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形成,验证了中国的一句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刚才我们同学提到了南方和北方两个词,请问南方和北方分布在我国的哪个部位,他们的分解线是哪一条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把它找出来。
学生讨论:略。讲述:我们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域。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为北方,以南为南方。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书本上的两封邮件,请大家找一找南方和北方的差异在哪里。学生回答:这两封邮件反映的是南方和北方在气候、景观、和生活上的不同。
提问:除了邮件反映的差异外,你还了解到北方和南方哪些不同点呢? 学生回答:略。
总结:南北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差异:饮食、民居、交通、气候、服饰、语言等。请同学们仔细的看下面的图片,南北方的这些差异的形成跟什么因素有很大的关系?
展示:南方和北方饮食、民居、交通的图片。学生回答:南北方这些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自然环境形成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气候中的两大因素气温和降水决定的。
叙述:我国南方北方的气温差异很大,尤其是在冬季。我们一起来看看一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就可以清楚的知道。
展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展示:题目:读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
1、找一找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2、找出1月均温最高点和最低点,计算南北的最大温差。
3、归纳1月平均气温分布的规律及其形成原因。学生活动:看图,讨论。回答。
教师:指图讲述。对学生进行读图指导。
展示:1月我国南方北方的景观图片和1月漠河和三亚天气预报。直观教学加深印象。讲述: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南北的温差很大。那么,夏季也就是7月份我国的平均气温又是如何呢? 展示: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看图请说出七月平均气温南北方差异情况。
总结: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夏季南北气温有差异,但差异比冬季小。
转承:我们的生产、生活不仅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受降水的影响也很大。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
A、秦岭—淮河分界线比较接近哪条等降水量线? B、中国的降水量分布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看图、讨论、回答。
总结:我国降水量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多于西部。影响降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季风影响的强弱。
提问:通过对气温和降水的分析,请同学们说一说南北方的这样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和内河航运(交通)有什么影响? 学生活动:自由讨论发言。
转承:请同学们结合我国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分析南北方生产和生活的差异,认真讨论并填写下表。展示表格:
区域内容秦岭—淮河以北秦岭—淮河以南 1月均温 年降水 干湿状况 耕地类型 主要农作物 民居特色 饮食习惯 交通工具
讲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各地的人们由于当地的自然环境的特定性决定了该地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进行不同是生产和生活方式。这些方式各有各的特长和优点,我们应该对不同地区的人们的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给予认同和尊重。生产生活方式如此我们对待我们的同学也应该如此,尊重个性发展,只有如此我们校园才会给同学们一个展示自己特长的舞台,同学们才能更好成长。课堂小结:
气候的差异导致民居、饮食、交通等等的不同。课堂练习:“好吃不如饺子”东北饺子店,在老家河北秦皇岛开第一家店时生意就非常火爆,1998年落户南昌时,经营场面和秦皇岛一样火爆,一时间,南昌市兴起了一股“饺子热”。但是,没过多久生意便渐渐冷淡下来,渐渐发展到今天的门可罗雀。老板百思不得其解。
同学们能不能告诉老板这是为什么吗? 课外作业: 填充图册
3.发展中的家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用各种方法搜集资料,并进行简单地整理和应用。
2.通过调查、访问、参观和辩论等,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积极地为家乡献计出力。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认识到家乡在发展过程中的美中不足,坚信家乡的未来更美好,树立初步的教学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
通过调查、访问和参观,汇报和发展,萌家乡的变化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如何辨证地看待家乡的发展变化,如何为家乡建设献计出力。
四、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生自主组合成研究小组,有计划地参观、调查、访问。教师了解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认识到和发展。激发家乡的变化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深情导入 家乡在变化 1.住房的变化
(1)同学们,想知道老师家住的房是什么样吗?(多媒体出示自家现在住房的图片)老师家原来的住房可不是这样的(出示自家老房子照片),将两张照片放在一起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你们家的住房有变化吗?是怎样变的? 将课前搜集的照片拿到投影仪上展示。
(3)是啊,许多同学家的住房都变得高大、宽敞、美观了。我们的家乡不仅是住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他地方也在家乡的变化变化呢!你发现没有? 揭题《家乡的变化》 2.出行的变化
(1)交通工具的变化
①老师小时候上学,大多数时间是步行,家离学校又远,每次步行到校都要1小时左右,所以为了不迟到,我每天得5点就早早地起床。偶尔在路上遇到骑自行车的邻居带我一程的话,就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早早地到校。如果遇下雨天,那老师还得更早地起床,因为泥路不好走。
②课前让同学们调查爸妈小时候上学使用交通工具的情况,谁来汇报调查情况?学生讲述父母小时候上学使用交通工具的情况。
小结:以前我们能用的交通工具少,自行车算是不错的交通工具,多数步行。
③现在我们是怎么到学校上课的?是家长用电瓶车、摩托车、甚至小轿车接送,或者坐校车来的。
(2)道路的变化
上学的道路有没有发生变化?
(以前是泥土路,好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后来有了沙石路、柏油路,平坦、宽阔,走在上面很舒服,雨天上学也很快。)
(三)谱写赞家乡的变化歌,展示才华
1.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幸福,我们的心中充满着对家乡的赞美之情。请听一听一位小朋友发自内心的赞歌。(配乐朗诵:《森林公园》)
2.你从他的心声中感受到了什么? 3.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也来尽情地抒发对家乡变化的美好感受吧。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商量,或者写一首小诗,或者写一段美文,也可以画一画你认为最美的一角,还可以用一首歌来尽情地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5.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汇报。
6.小结:透过同学们丰富多彩的汇报,老师也真切感受到了家乡巨大的变化,让我们真切地说一声:“可爱的家乡,我爱你!”(课件出示这句话)
(四)提出问题,课外延伸
家乡巨大的变化,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了自豪与骄傲。然而,这些变化有时是不是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烦恼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引领学生观察生活,了解家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地为家乡献计出力。
二、教学过程
(一)辩论交锋,升华认识
1.上节课,我们知道:家乡变得更美丽、富裕了,人们的生活也因此越来越幸福、快乐。但是,有人说:“家乡的变化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烦恼。汽车多了,空气差了;楼房多了,绿地少了??”(课件出示)2.家乡的变化带来的烦恼
(1)家乡的变化带给你或其他人烦恼了吗?上节课布置大家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你收集的是什么?指名交流。
(2)欣赏诗歌《高楼与花园》 诗歌反映出小作者什么心声?
3.辩论:家乡的变化——快乐还是烦恼?(1)(课件出示)家乡的变化是给我们带来快乐还是烦恼呢? 辩论:正方:家乡变化带给我们快乐。反方:家乡变化带给我们烦恼。(2)学生辩论。
通过刚才精彩的辩论,我们知道,家乡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便利,让人快乐;同时我们也看到,家乡在变化过程中也给我们带来了烦恼,叫人忧虑,令人遗憾。怎么样避免烦恼,让家乡在发展的过程中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呢?这得靠全社会许多人一起去努力。
(二)链接生活,建构角色 1.执着少年爱家乡
(1)辩论中老师还感到:虽然大家年龄还小,但已经开始关心着家乡的发展。你们真是家乡未来的希望。有一个小同学不仅关心着家乡的发展,还在为家乡的发展出力呢!(2)阅读书上的小故事。
(3)说一说:你怎么看小丹宁的这一行为?(热爱家乡、执着)2.家乡的“美中不足”
(1)与小丹宁一样,每个人的家乡都有一些“美中不足”,让我们每个小队行动起来,睁开慧眼寻一寻这些不足,写在下面的表格中,同时写下可反映问题的相关部门。(2)交流。
表扬优胜小队,奖给“优秀雏鹰小队”红旗。
同学们在课后可继续调查家乡建设中的“美中不足”。3.我为家乡出点子
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为家乡的发展做些啥?你有什么“金点子”? 对能想出好点子的同学发放“金点子”奖牌。4. 我们在行动
(1)现在的家乡在人们的建设中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有生机;未来的家乡由谁来建设?我们!
(2)其实从现在起,我们就可以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了,课后,大家愿意去解决家乡建设中的问题吗?(指《家乡建设中的“美中不足”》表)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时可请大人帮忙。同时将自己的“金点子”落实到行动中去,那时,我们的家乡一定更美好!(三)、播放歌曲,升华情感 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师总结全文:
我们生在家乡,长在家乡,即便有一天,我们不得不离开生我养我的土地,但我们的心永远停留在这一方故土上。让我们永远牢记:我们有责任,为家乡美好的明天竭尽全力。板书设计: 家乡的变化
热爱家乡 建设家乡
4.他们是家乡的骄傲(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了解家乡的历史和变化;情感目标:学习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感知家;行为目标:激发对家乡人的钦佩和热爱;教学重点:夸夸我们的家乡人;教学难点:夸夸我们的家乡人;教学过程:;
一、谁是我们的家乡人;1.师:你知道谁是自己的家乡人吗?三(3)班的同;2.师:在特定的环境中,你们刚才所说的来自一个村
4.他们是家乡的骄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家乡的历史和变化
情感目标:学习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感知家乡人的可爱 行为目标:激发对家乡人的钦佩和热爱 教学重点:夸夸我们的家乡人 教学难点:夸夸我们的家乡 教学过程:
一、谁是我们的家乡人
1.师:你知道谁是自己的家乡人吗?三(3)班的同学也正在讨论这一问题呢!李悦冉说和自己一个村、一个乡的人就是自己的家乡人,王若岩说和自己一个县、一个市的人也是自己的家乡人。吴淼想了想说,邻居家的大姐姐在外地上大学,她说在她们那所大学里,一个省的人都是家乡人。这位大姐姐说得对吗? 充分开展讨论,了解什么人。
2.师:在特定的环境中,你们刚才所说的来自一个村的人是家乡人。一个镇的人,一个市的人,一个省的人,乃至一个国家的人都是家乡人。现在老师和你们虽然不是来自同一个村,同一个镇,但我们都是张家港人,所以我们也是家乡人。3.说一说家乡话。
师:你们的家乡话和普通话有区别吗?
4.师:我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古代的人们也一样,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怎样在古诗词里抒发自己的对家乡的感情的。
欣赏古诗,理解家乡人浓浓的家乡情。(《回乡偶书》)
二、夸夸我的家乡人
1.师:家乡景美、物美,家乡的人更美。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位可爱的家乡人吗?
2.学生自由发言。从夸自己身边喜欢的人、能干的人,到夸对别人有帮助的人,再到夸对家乡有贡献的人,激发学生对他们的热爱之情。3.师:是啊,我们的家乡人真了不起啊!4.编个小快板,夸夸自己的家乡人
学生从夸身边的普通人、家乡的现代人,引发到夸夸家乡的历史人物以及家乡美丽的传说,让学生感知家乡历史的久远。三.家乡的骄傲
1.准备:采访为家乡贡献大的人或找一找为家乡增光添彩的文体明星。2.设置“家乡光荣榜”。3.师:你觉得家乡人中,谁为家乡作出的贡献大?如果请他们到班里来,你想问什么问题? 4.学生讨论发言
四、课外拓展:引导用多种方法了解对家乡有贡献的古今中外名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家乡不同时代的优秀人物
情感目标:学习通过不同渠道获取信息的方法,感知家乡人的可爱 行为目标:激发对家乡人的钦佩和热爱 教学重点:夸夸我们的家乡人 教学难点:夸夸我们的家乡人 教学准备:家乡的名人
一、“家乡的骄傲”小展示
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家乡人有了很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要来看看同学们自己收集的资料。
2.展示收集的资料,收集人员在旁做适当的介绍
3.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来了解自己家乡的名人的。
二、我是小小家乡人
1.读《我是小小家乡人》 2.讨论思考作为家乡的小公民该做些什么,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做家乡合格小公民的意识。开展模拟小品
3.设计“我的服务计划”
师:说了那么多,那我们可要把他们落实到行动上。做事情要有计划,在我们为家乡做点什么之前,先来设计一个“我的服务计划”吧!独立设计 相互交流
三、美丽的传说
1.读《美丽的传说》 2.学生谈谈感受
3.介绍一下自己知道的一些当地的美丽传说。
师:看了书上的美丽传说,我看到不少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那么就让我们一个一个来介绍自己知道的美丽传说吧!
4.说说听后的感受。
四、浓浓的家乡情 1.赏析《静夜思》 2.谈谈自己的感受
3.师:让我们当一回小作家,写写自己对家乡的感情吧!4.独立完成《思想情》 5.相互交流
五、小结
第二单元 我会学习5.多问为什么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今名人从小好学、勤学的故事,收集相关的格言和谚语。
2、明白爱学习源于对知识的渴求,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
3、珍惜现在的学习条件,知道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学生读一读诗歌“问号”之歌
2、老师提问:你的脑海里有哪些小问号呢?
3、老师讲一讲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
二、讲故事
1、教师讲述故事。
2、老师简单介绍华罗庚的生平事迹,然后选派一名学生讲述他的故事。
3、学生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并在“心情园”中记录自己的感受。
四、格言和谚语的教学
1、教师组织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格言,补充讲述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
2、学生收集勤奋好学的格言和谚语,以小组形式汇报交流。
3、学生选 取一名或一名座右铭
五、组织小调查
1、学生课前向爷爷奶奶了解祖辈的学习条件,学生可以将他们以前学习环境的照片带到课堂。
2、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先人的学习条件状况,记录现在自己的学习条件。
3、小组展开讨论,交流调查后感想,然后每个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想。
第二课时
一、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蓝毛淘气三千问》中的“蓝猫”说:遇到的事情我总爱问个“为什么”,因此我知道的事情特别多。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向我问个“为什么”的士后,说出来大家听听吧!
学生讲述心中疑惑的问题。
教师小结:同学们发现的问题真不少!学习贵在多问,在生活中要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板书课题:多问为什么)二.故事会
1.教师谈话:许多科学家小时候都爱问为什么,谁先讲一讲自己搜集的小故事? 2.学生讲故事并谈体会。3.学生讲班级勤学好问的故事,并请事例中的同学讲讲自己的感受。4.小结。三、一张白纸引出的问题
1.教师出示一张白纸,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2.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写在纸条上,粘贴到黑板上。3.小组交流感兴趣的问题。
4.小记者采访。采访的内容:你提出的问题真好,你是怎么发现这个问题的?
5.小结:一张白纸,同学们就提出真么多问题,通过采访,我们知道只有做出大胆提问、细心观察、积极动脑、勤于实践??才能发现好的问题。
四、“问题”的解决
1.教师指着黑板上粘贴的问题引导:“刚才同学们提出这么多问题,你想怎么解决呢?” 2.小组讨论。3.全班交流。
五.问题的“积累”
1.课件。蓝猫”说:我发现了3000个问题,你敢跟我比一比吗? 2.学生探讨积累问题的好办法。3.课件出示爱因斯坦的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6遇到困难的时候
第一课时
认知:
1、知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和不幸,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
2、得在同学遇到困难和不幸时,应该给予同情和帮助。
1、同情同学的困难和不幸。
2、愿意帮助同学解决困难。行为:
1、当同学有困难或遇到不幸时,能尽力帮助解决。
2、安慰、关心有困难或不幸的同学。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和不幸,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当同学有困难时,要尽力帮助解决;当同学遇到不幸时,要给与同情、关心和安慰。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有困难同学的心情。[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困难吗?当你遇到困难时,如果有人帮助了你,你是怎样的心情? 当你看到同学遇到困难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板书课题:十 当同学遇到困难的时候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时如果有人主动帮助,我们会感到温暖、激动、感激。同时,当我们看到同学有困难时,我们也愿意尽力帮助他们,给他们以温暖和关心。二、学习课文,启发明理。
陈星同学就遇到了不幸,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节 提问:
1、火灾给陈星家带来那些不幸和困难?
(房子烧光了,东西也烧光了,经济、心理、物质都受到了损伤,也没有地方住„„)教师:无情的大火,烧掉了房子,使陈星一家无家可归;一切的生活用品都没有了,陈星一家心急如焚;陈星的学习用品也都烧光了,一时无法坚持学习了„„
2、此时的陈星是一种什么心情?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心情非常的难过、伤心„„陈星满怀悲伤地跨进教室„„,)
3、如你是陈星同学,这时候会有什么感受?你会怎样做?(非常同情他,希望能够帮助他)
4、陈星的同学们是什么心情?
教师:这一切无不牵动着大家的心,同学们的眼前仿佛大火还在燃烧,恐怖笼罩在同学们的心头,同学遭受了这么大的不幸作为他的同伴怎能不为他焦急。看,同学们有的眉头紧皱,有的掉下了同情的眼泪,有的感到震惊,有的陷入了沉思。同学的心情也和陈星一样,非常沉重,为他的学习和生活担忧。
5、读班长王晶说的话,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一段话的? 还是班长王晶想得周到:“陈星在生活上、学习上有很多苦难,这时他最需要的是关心和帮助,让我们都深处认清的手来帮助他战胜困难。”这句话表达了全体同学的心声。板书:同情 关心 帮助
(学生自读课文第二、三节)
6、同学们是怎样关心和帮助陈星的?
(用关心的话语;找来新课本和书;送来的新衣服、新鞋子;还有师生共同的捐款。)教师:大火无情人有情,同学们争先恐后地送上一包包学习和生活用品,和包含同学爱、师生情的捐款。
7、如果你是陈星的同学,你会对陈星说什么?会为陈星做些什么?(我会对陈星说:你别难过,我们大家会帮助你的。)
教师:我们都有一颗爱心,同学遇到了不幸和困难我们怎能不揪心,看到同学那样难过,我们会送去温暖的话语,尽全力帮助同学渡过难关。
8、面对同学们的热诚关心和真诚的帮助,这时候陈星会怎么想?假设你是陈星,这时候会有什么感
(陈星会非常的感动,觉得同学和老师对他非常的关心,每一个人都很热诚的帮助他。我要是陈星会流出感动得眼泪。)
小结:同学们的友爱之情温暖了陈星的心。是同学们热诚的关心、真诚的帮助给了他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使他在困难和不幸面前鼓起勇气,努力克制重重困难,刻苦学习。
9、你从这个故事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不幸,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当同学有困难或不幸时,我们要尽力解决,而且要给予关心、同情和安慰。)
三、结合实际,提高认识.1、你帮助过有困难的人吗?如果帮助过,请把当时的情况说给大家听。
2、补充有关故事、深化观点。请听录音故事:《爱心温暖着大家》 提问:
(1)大家是怎样做的?(2)王伟是怎样想的?
3、你还知道你周围或社会上一些献爱心的故事吗?请你讲给大家听。(希望工程;班集体的好人好事)4.出示课后“议一议”,假设你是白帆,你会怎样做?为什么?
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地小结。
(1)李军摔伤了脚,不能到学校上课。白帆住在他家附近,想帮助他补习功课,可这样就要耽误自己看动画片,他一时拿不定主意。(当同学遇到困难时,想帮助他时和自己的利益发生了冲突,白帆应该站在李军的角度去为他想,动画片可以明天在看,以后也有机会重拨。)
(2)班中要开中队会,跳舞的同学要穿白裙子,小红家里很穷,没有的穿,白帆有一条新的还没有穿,她有点舍不得借。
(她应该站在小红的角度出发,同学有困难应该主动帮助。)
小结: 在帮助同学时,有时可能要牺牲一些自己的利益,只有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体会他的困难,才能诚心诚意帮助他。四.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通过学习这一课,我们懂得了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和不幸。这时,最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当同学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尽力帮助解决;当同学遇到不幸时,我们要给予同情、关心和安慰。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第二课时
困难在哪里
谈话导入:学习是快乐的,同时也是充满挑战的。在你的学习中,遇到过哪些困难? 小组表演说一说。
教师讲发现的学习中的困难或放录像。
二、我的办法多
1.这些困难能不能解决呢?
2.师生共同把刚才说或表演的困难分类,每个小组试着解决一类问题。3.全班交流解决困难的方法.4.走迷宫活动,看谁用的时间少.5.教师补充材料,《解决问题的逆向思维》引导学生说一说还有那些解决问题的方法。6.师生小结。三.困难不可怕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方露的数学成绩不好,他努力学了一段时间,成绩仍然没有上去。他想:我是学不
2.小组探讨对待困难应有的态度;3.故事园;4.讨论:假如爱迪生放弃寻找合适的灯丝;5.小结;
四、我们这样做;1.演讲 会;2.我的“名言”;3.师生小结;
五、总结激励;7我的老师多;第一课时;活动过程;说说我们的“老师”;谈话导入:在学校里,我们有很多的老师;在 生活中,;全班交流;小结;
二、电视带给我们的;1.我喜欢看电视;(1)教师引导:如今,电视走进了千
2.小组探讨对待困难应有的态度。3.故事园。
4.讨论:假如爱迪生放弃寻找合适的灯丝。5.小结。
四、我们这样做 1.演讲会。2.我的“名言”。学生设计并展示自己的“名言”。3.师生小结。
第五篇:苏教版四年级品社教学计划
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学生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的,以体现育人为本的现代价值取向为理念。
四、教学目标
(一)本教材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的道德观、价值观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合作,体会合作的好处;初步形成正确的友谊观;学会交流和沟通的技巧,分享快乐,分担忧愁;正确面对欺负和威胁,敢于抗争。
2、初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提高承受困难和挫折的意志与能力;学习诚实做人,诚信为本;热爱科学,相信科学。
3、知道消费的权利,了解有关消费的常识;懂得勤俭节约的道理,自觉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学会辨证地看待工业文明,认识白色污染;养成珍惜水资源的习惯。
(二)基本理念:
1、关心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2、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 儿童的需要。
3、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必须采取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重视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形式,以人为本,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4、充实教学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开发和利用地方和本校的各种课程资源,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的需要。
六、教学进度
第一至三周——
1、我们的合作(2课时)
——
2、真正的友谊(2课时)
第四至七周——
3、为你高兴,与你分担(2-3课时)
——
4、面对欺负和威胁(2-3课时)
第八至十周——
5、要攀登(2课时)——
6、抄袭害了谁(2课时)第十一至十三周——
7、我们和诚信在一起(2-3课时)
——
8、擦亮眼睛(2课时)
第十四至十六周——
9、逛商场(2课时)
——
10、衣食的来源(2课时)
第十七至十九周——
11、塑料与我们的生活(2-3课时)
——
12、从一滴水说起(2-3课时)
第二十周开始复习总结、期末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