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评课稿

时间:2019-05-15 01:29: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圆的周长评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圆的周长评课稿》。

第一篇:圆的周长评课稿

《圆的周长》评课稿

《圆的周长》这个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以及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前面学习,学生已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认识,它们的周长就是围成它一周的长度,这为学生认识、概括、归纳圆的周长提供了知识技能基础。钟老师在教法上,以“复习铺垫——新知探究——新知应用”为主线,又在各个环节中设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各个击破,呈现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在学情上,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经历探究、合用交流等方式自主构建知识。全课教学活动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

上课一开始,钟老师创设了李爷爷绕正方形散步的情境,让学生思考:李爷爷散步一圈走了多少米?这样的设计不仅复习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强化了正方形周长与它边长的关系,又能为学生发挥自主性研究圆周长作好了学习方法上准备。然后把正方形变成了圆形,导入了新课。让学习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教师的提问结合课件的播放,既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又为后继学习和深入探究埋下了伏笔。而且,动画的演示过程,很好的展示了圆周长的概念,并利用正方形周长概念进行知识迁移,使学生较为牢固地掌握圆周长的概念,为后继学生奠基了基础。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的理念。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的最佳状态。

二、在活动中实现有效学习

在学习圆周率这个教学环节中,钟老师出示实验报告单,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要完成这张报告单,首先要量出圆的周长,那么怎样量出圆的周长呢?教师接着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物思考采用什么方法量出圆的周长。然后通过大屏幕演示,归纳出用“绕绳法”和“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把这两种方法归纳为“化曲为直”法,有意识地渗透了数学的化归思想。然后再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计算、合作、交流等方式,得出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并通过分析比较,最后得出圆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从而构建出圆周率的概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不仅用自己的脑子去想,并且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用,用身体经历,用心灵去感悟、体验。这样的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强调的体验性学生,其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具体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索交流活动中,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实现了有效学习。

三、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单以后,让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在课件中录入结果后,让学生思考:从这次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分析,归纳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总是三倍多一些,但实验的结果并不是完全一样,这时学生一定产生疑问:是不是不同的圆,它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也不一样呢?为什么我们的计算结果都不一样呢?教师通过课件演示和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让学生蒙生一种自豪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一次思想与情感上的熏陶,激发民族自豪感。并解释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我们在测量时由于不同的原因导致出现了误差,以后进行数学实验必须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对待。最后利用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利用公式解答开始创设李爷爷绕圆形散步一圈走多少米?的问题,这样设计体现了前后呼应,使整节课更加严谨。

四、精心设计练习,巩固新知。

本节课的练习设计目的明确,层次清楚,有效的对新知加以巩固。判断题和选择题很好的抓住新授内容的重、难点,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把握,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教学观念。

纵观本课,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准确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不断设置合理的认识冲突,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猜想、验证。体现了“创设情境——大胆猜想——合作探索——归纳总结”的探索性教学模式,从而充分体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二篇:周长的认识评课稿

润物细无声

无声胜有声

-----------《周长的认识》评课稿

隆化四小 朱家强

今天,我很荣幸聆听了韦老师执教的《周长的认识》一课。《周长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教材编排不揭示严格的定义,但要求通过教学对“周长”留下深刻的痕迹。我结合对新课程理念的一些认识,粗谈一下对这节课听后的感想。

对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取不是教师和教材直接给予的,而应在充分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在课的开始,韦老师直接提出你会计算学过图形的什么呢?有同学说面积,有同学说周长,然后韦老师就顺势询问圆的周长,你会计算吗?从而揭示了本节课的任务——研究“周长”。然后设计自学提示这一环节,以及通过学生自学,初步了解周长的含义。接着慢慢深入去探究,整个过程比较顺,比较水到渠成的感觉。同时,韦老师也比较重视动手操作训练,让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值得我们学习:

1、以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的后续学习为着眼点,拓宽周长概念。从本课教学的地位和学生后续学习考虑,把周长概念描述为“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这样处理教材,既反映了对教材的正确把握,也规范了知识的系统性。

2、以自学提示为引导,充分发挥孩子们自己的感官,让他们自己去认识,去体会,进而了解并学习知识,然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学,了解什么是周长,如何测量周长,初步体会圆的周长与圆的大小有关,学生会进一步思考圆的大小到底与什么有关?进行这样的自学是非常有效的,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在已有的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迫切的想知道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的,这样,有问题才会有发现,才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为进一步学习,进一步通过动手操作,通过合作学习得出周长与什么有关创造了条件。

3、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的学习模式。教师尊重学生,发挥教学民主,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评价,体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研究者。韦老师精心设计了一个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这一合作探究的环节就充分体现。第一步让学生量出手中圆的周长和直径,并记录在表格。第二步用圆的周长除以直径,得到一个比值,填入表格。第三步观察表格中的比值,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部分都是3,小数部分都很接近,而且很接近是因为有误差,而实际是一样的。而这个比值到底是多少呢,老师不说,再次有学生自学书本发现问题。老师没有说什么,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通过自学得出结论,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学习。

4、以实践性为准则,确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在概念理解教学上定在感悟的层面。增设研究求周长的策略环节,旨在体现教学的实践性原则,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就要从方法策略入手,在比较中得出最优方案中的一个特殊的具体过程。这一点韦老师做得比较好。比如,学生在探索测量方法时,积极动脑,想出了滚动、围绕等多种方法,认识到不管是哪种方法,只要测算出的确实是它们的周长,都可以。由此,深化了对周长的认识。而在此基础上对方法的优化,又提升了他们的思维。

5、善于因势利导,探索发现。

本节课韦老师实现了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

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讨论:要求出这些图形的周长怎么办?讨论有两种情况:

1、用绳子套在图形上量,再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绳子的长度。

2、用滚动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通过测量得出周长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周长呢,周长到底与什么有关呢?然后学生通过量一量,算一算,议一议找到周长其实与直径有关,周长其实与半径有关的计算公式。这样学生在自身的探索讨论下很容易的就找到了求周长的方法,实现了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总的来说,韦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定位较准确,思想方法能适当渗透,学习素材选择比较合理,较好地实现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当然,我觉得个别地方还值得商讨:

新课标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并应用数学。而韦老师在这节课的最后,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回答,如果能够让学生在学案的本子上写一下,计算一下,体会一下公式的运用会更好。

小课堂,大世界,它包含着学习的机智、合作的智慧、思维的方式、积极的情感。让我们关注学生的体验,让每个学生走进自己的世界,体验数学,体验生活,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第三篇:周长的认识评课稿

《周长的认识》的目标达成

《周长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堂概念与计算相结合的课。

对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取不是教师和教材直接给予的,而应在充分经历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在课的开始,张老师通过家里的麦田、菜地被家养的羊、鸡破坏,想个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初步了解周长的含义。接着慢慢深入去探究,整个过程比较顺。同时,张老师也比较重视情景的创设。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时是枯燥的,特别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课的开始就吸引每一位学生的眼球,抓住每一个学生的心往往对整节课的成功与否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本节课中,张老师从日常生活中搜集了常见的图形,接着创设了问题情境,驱动了学生饶有兴趣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来。张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进行了充分的活动,并且在通过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充分的体验中,感悟到了周长的实际含义。教学过程比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这一理念。具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1、以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的后续学习为着眼点,拓宽周长概念。从本课教学的地位和学生后续学习考虑,把周长概念描述为“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这样处理教材,既反映了对教材的正确把握,也规范了知识的系统性。

2、以实践性为准则,确立解决问题的策略。本课在概念理解教学上定在感悟的层面。增设研究求周长的策略环节,旨在体现教学的实践性原则,目的是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就要从方法策略入手,在比较中得出最优方案中的一个特殊的具体过程。这一点张老师做得比较好。学生在探索测量方法时,积极动脑,想出了量、围等多种方法,认识到不管是哪种方法,只要测算出的确实是它们的周长,都可以。由此,深化了对周长的认识。而在此基础上对方法的优化,又提升了他们的思维。

3、确定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性的学习模式。教师尊重学生,发挥教学民主,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评价,体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研究者

4、善于因势利导,探索发现。

本节课张老师实现了两次飞跃:一次是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一次从理性到实践的飞跃。在学生对周长有了感性的认识之后,让学生理性的思考,讨论:要求出这些图形的周长怎么办?讨论有两种情况:

1、用绳子套在图形上量,再把绳子拉直用直尺量绳子的长度。

2、量出各条边,再把各条边相加。通过动手操作,让他们发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但是具体要量几条边呢?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图形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边都量出来,相同长度的边只需要量一次就够了(如五角星、正方形等)。这样学生在自身的探索讨论下很容易的就求出了这些图形的周长。总的来说,张老师的这节课教学目标定位较准确,思想方法能适当渗透,学习素材选择比较合理,较好地实现了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小课堂,大世界,它包含着学习的机智、合作的智慧、思维的方式、积极的情感。让我们关注学生的体验,让每个学生走进自己的世界,体验数学,体验生活,和谐发展,健康成长。

第四篇:《圆的认识》评课稿

《圆的认识》评课稿

授课人:徐会琴

评课人:余小红

本节课教学设计别具一格,体现了教学新理念,采用的是新方法,呈现出了新气象。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新知,积累方法,分层练习,发展能力。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与统一。其突出特点如下: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新课伊始,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森林里几个小动物骑着不同形状的小车进行比赛的情境,并及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最后的结果谁会赢得第一,为什么?”此时有学生说坐车轮是圆形的那辆车最平稳、最舒服。教师立即设问:“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后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由于创设的情境有很强的趣味性,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由于要解决的问题蕴涵在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之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思考价值,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立即进入到了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投入到了新知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二、注重操作实践,主动获取知识

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所有的这些活动,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达;既有个体的独立思考,又有小组的合作交流;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又有教师的适当点拨。例如在将圆形纸片反复换位对折打开操作时,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些折痕有什么共同点,你们发现了什么?从而概括出圆心和直径的概念。在归纳圆的直径的特性时,教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画一画、量一量的操作空间,而且还让学生思考:在同一圆内,直径有多少条?这无数条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的合作交流,最后归纳出在同一圆内直径有无数条,这无数条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的特性。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样圆心是让学生反复对折圆形纸片,从折痕中发现的;半径等长,直径相等是通过学生用尺测量后知道的;圆中半径和直径的条数无限多,是反复画、合作讨论悟出来的;半径和直径关系的揭示是引导学生推理判断产生的 ;圆心和半径对圆的决定性作用是让学生在画圆中体察出来的。总之,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很自然地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

三、突出教学重点, 加深理解运用

为了突出“圆的特征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这一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设问、设疑,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在观察中仔细比较,从而总结概括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为了突破“圆的画法”这一 教学难点,教师先示范画圆,引起学生注意观察画圆的方法,通过学生尝试画圆后,再引导归纳画圆的步骤,从而掌握方法。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通过每一单项的“练一练”和拓展应用,达到夯实学生的双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特别是解决新课伊始提出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这一数学问题。学生能从半径的特征上去理解和运用。这样一个问题,既统领了全课,又加深了课本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做到了开课是数学问题生活化,课末是把实际问题数学化。

四、利用电教手段,改变呈现方式

本课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用计算机呈现教学材料,使之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信息集中,化动为静,打破了常规手段的局限性,显示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无可争辩的优势。如创设情境时的三辆车,为了建立圆的表象演示一条曲线围成圆的过程,探究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时的动态展示,以及练习设计的动画显示等等,无一不体现出多媒体的不可替代性。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手段现代化的乐趣和魅力,从而进一步激起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五篇:圆的认识评课稿

《圆的认识》评课稿

今天听了史老师上的《圆的认识》让我耳目一新的感觉。史老师《圆的认识》这节课在这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听了这节课之后,我进行了认真的反思,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教学起点。圆是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这节课要让学生了解圆的概念以及直径半径等的概念,所以这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我们知道,学生对圆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他们的学习不可能是零起点,所以我们的教学也不能是“零起点”,我们的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正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史老师从孟子的“一周通常也”引出圆形到中心点都一样长,这就是学生对半径的特征的直观感性认识,所以本节课教师没有再绑住孩子的手脚从而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以学生的起点为教学起点,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尝试、验证等活动加深对圆的认识。再比如,用圆规画圆,学生早已经尝试过,所以上课时老师就把它定位为画圆的注意点,讨论怎么样把圆画好。而关于圆的直径、半径等的特征,学生也并非一无所知,老师就放手让学生通过折、量、画、比等活动自主探索、发现,符合客观实际,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感悟,并最终理解掌握。

二、直观教学相得益彰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我们的教学要时时注意让学生通过直观去体验,去感悟。我觉得史老师这节课这一点做得比较成功。比如,教学“直径、半径有无数条”这样的特征,学生想象起来会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就采用多媒体课件加以直观的演示,从而非常直观地凸显了这一知识点。再比如,教师在教学“同圆内每条直径都相等”时,屏幕上的直径依次旋转至同一条直径重合,相信会给学生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对特征的理解和掌握。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也不再一一列举。整节课,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教学,效果非常好。

另外,本节课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启用生活中的素材开展数学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建构等等方面教师都比较注重,也取得了相应的效果。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面积的计算及初步感知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特殊的平面图形圆(曲线图形)。是学生系统认识曲线图形特征的开始,是为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及学习圆柱、圆锥等知识打好基础。

教师在一开始的先学环节通过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初步了解学习内容,并通过简单扼要的板书,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在同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然后教师凭着对教材的钻研和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和用圆规画圆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直径、半径与圆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难点。然后教师在后教环节,先是让学生借助手中的学具(圆形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量一量等活动,学生教学生学习确定圆心、直径和半径,如何用圆规画圆,接着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理解并掌握了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直径、半径与圆的大小之间的关系,还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快速画圆的方法和其他的画圆方法。特别是在讲同一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以及关系时,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同桌交流探究发现知识,再让学生思考两个等圆的半径和直径的特征以及关系,数学知识的螺旋上升,不仅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也体现了数学课堂的有效探究。

还有教师在教学生画圆时,先让学生尝试用做图工具圆规画圆,再通过示范画圆让学生找出快速又准确的画圆方法,最后探究其他画圆方法,并与圆规画圆进行比较,让学生更明确掌

握画圆中圆心与半径的作用。在最后的当堂训练环节,教师根据教学重难点和学生课堂掌握情况有选择性地进行练习并反馈,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也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总之,这节课紧紧围绕教导处所定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专题展开教学,努力打造“让学生学得主动,教师教得轻松”的有效课堂,真正实现“轻负优质”也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论教”的指导思想。

这次,我非常的有幸欣赏到了一堂课,教学本节课时,主要是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资源,合理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营造朴实无华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始终充满信心,充满激情地学习数学。不仅如此,教学中,还用形象的活动材料、富有趣味化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了独立思考、自我体验、自我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得教学过程始终宽松、愉快。本节课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数学味浓,充满着智慧,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从教学方式来看,本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构建了从“问题情境——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新型教学方式,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又有用。

从学习方式来看,教师为学生提供了操作和探究的机会,变“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为“密切联系生活做数学”。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教师能引领孩子走进数学的天地,使学数学成为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通过借助剪刀、圆规、实物拷贝、绳子或木棒来画圆;通过折的方法和画的方法来寻找圆中的半径,直径的条数、长度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

从激发学生思考来考虑,圆是平面图形,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大不相同,区别较大,教师能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思考即数学思维,在三维目标中具有突出的地位,能思考就能学好数学。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的教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考”。付老师的课,在发展学生数学思考这方面做到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下面重点就师生互动谈谈自己的观察点: 【观察点】

师生互动 【观察目的】

1、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了解师生互动效果。

2、分析观察记录的结果,诊断问题所在,制定相应的加强师生互动策略。【理论依据和研究问题】

所谓互动,就是一种交互影响与相互作用。师生互动中的双方,总是基于对方的行为,不断撷取相关信息,来作出自己的反应的。师生互动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与教师合作完成某个事情,促进生生间、师生间产生更广泛更深刻的互动。从而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用说明】

观察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中的互动行为,并针对观测点记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做出现象的分析,从而做出总体的评价及建议,指导教师在课堂中的互动行为。课堂教学观察表

-----师生互动等级量表

时间 5、14 地点

课题

圆的 认识 任教学

数学 教龄

次数 5 12 观察者资料 姓名

观察内容

单位

中心

效果评价 A B A A

1、描述性问题

教师提问类型

2、判断性问题

C

D

E

3、论证性问题

5、理解性疑惑

学生提问类型

6、判断性疑惑

7、实证性疑惑 观

8、师生互动

察互动类型

9、生生互动

10、师班互动

录 教师对互动过程

11、以问题推进互动 的推进

12、以评价推进互动

13、以非语言推进互动

言语互动过程记14、30秒以下 时 15、30秒以上

教师对学生提问

16、热情 的态度

17、冷漠

18、忽视 互动管理

19、有效调控

20、放任

A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7 9 9 9 6 5 3 3 9 8 9 9 9 9 9 3

下载圆的周长评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圆的周长评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圆的面积》评课稿

    《圆的面积》评课稿 酒房中心小学《圆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认识了圆,会计算圆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两节课老师......

    圆的周长讲课稿

    圆的周长讲课稿 第一张幻灯片:同学们,当我看到这张图片的时候,我想到了我的童年,童年是美好的,也是短暂的,相信你们也玩过这样的游戏:推铁圈。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大家有没......

    圆的周长微型课教案

    圆的周长微型课教案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圆的有关知识。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周长 我们知道自行车是一种常用的交通工具,......

    圆的周长说课材料

    使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点滴感受 作者:--戴惠利„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3009 更新时间:2007-9-4 宝安实验学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是新课程标准的实验教材,体现了......

    圆的周长练习课教案

    圆的周长练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周长公式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千年梦圆在今朝 》 评课稿

    《千年梦圆在今朝 》评课稿 一、预学 在谈话揭题后,学生对课题质疑,培养质疑能力和思维能力。针对学生提的问题,我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划出能解释课题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千......

    周长的认识评课

    《周长的认识》评课稿 老师的《周长的认识》一课,目标明确,设计有条理,再加上丰富的教学经验,厚实的语言功底。所以老师看上去从容不迫,但是学生却学得积极主动,学生时而独立思考......

    北师大版三年级?《周长的认识》评课稿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 《周长的认识》评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周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