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游戏教学法
浅谈小学语文游戏教学法
摘 要:由于小学生自身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等特点,决定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游戏教学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举例分析了游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几种应用形式,探讨了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面临的问题。指出小学语文游戏教学应该在利用其优势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合理的游戏主题、科学的游戏设计以及主动的游戏实施等原则。
关键词:游戏;小学语文;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369-01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增强学习效果。产生了兴趣,才能激励学生不断处于最佳学习状态,使他们对语文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实践的热情,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好语文打下坚实基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达到学习效果尤佳,就必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在此结合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一、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游戏可以给小学生们带来欢乐,同时在游戏过程中也可以和其他同学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将游戏理念引入语文教学不仅具有很大的创新性,而且比较符合小学生的特点。笔者将小学语文游戏教学的概念总结如下:是指教师利用游戏的娱乐性这一理念,为了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将所要讲授的语文知识编制成形象生动的小游戏,并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然后带领小学生通过做游戏来实现语文对话、语文演讲训练的目的的一种实践活动。这种语文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适合性。小学生正处于比较调皮、喜欢玩耍的年龄阶段,他们不喜欢上课,但是游戏对他们来说却充满了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小学语文游戏教学法比较适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传统的死记硬背语文单词和句子的方法显然不适合小学生,因为他们的自律意识还比较差;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听说教学法也不适合小学生。只有游戏教学法,才能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做游戏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快乐,还掌握了语文知识。
2、知识性。教师在采用语文游戏教学时,所设计的游戏必须和语文知识紧密结合,不能过分注重游戏的娱乐性,而忽视教学目的。语文游戏教学的目的就是将基本的语文知识传授给小学生,让他们愉快的掌握知识,这有助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因而,游戏中应该包含大量的语文单词、语文句子甚至语文片段,让小学生从始至终都沉浸在语文的海洋中,长期下去可以培养小学生用语文主动交流的好习惯。
3、方法性。学习语文需要技巧,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该将各种语文学习技巧融入进去,比如单词的发音技巧、对话技巧、阅读技巧等,让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另外,教师还应注意课堂的组织技巧,采用科学的方法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游戏,让小学生在自由宽松的氛围内同时认识到语文知识的重要性,这需要教师认真考虑该采用什么样的游戏主题、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活跃氛围、什么时候开展讨论等。
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作为小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学习上也事半功倍,因此开始寻求问题的根源。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文献,了解到教学游戏在辅助学科教学上的优势后,开始对游戏教学作一深入研究,发现运用小学语文游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师生课堂角色,减轻师生负担,促进学生学习新知识,有利于形成学生乐观愉悦的性格。因此,在教学中应用游戏法势在必行。
三、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设计
1、汉语识字游戏。小学语文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就是教授学生识字,将游戏与识字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简短的小游戏,如猜字谜、词语接龙等,根据每个字的偏旁、部首的特征加深学生的记忆,使学生通过游戏学会更多的生字。
2、体验游戏教学。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于复杂的课文和古诗有时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游戏的兴趣,利用表演、歌唱、绘画等多种游戏方式让学生理解复杂的教材内容,并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例如,在学习《锄禾》时,教师可以安排几个学生扮演农民进行耕地,通过让学生参与表演,理解农民种田的辛苦,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3、正确选择教学游戏。运用游戏教学法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游戏的选择与安排并不是随机性的,而是要结合语文教学内容,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将教学的方向作为游戏的目标,让学生通过游戏学语文知识,而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这样才能切实发挥游戏教学的作用。例如,在教学《狐狸与乌鸦》时,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理解狐狸和乌鸦的心理特点,使学生明白不能听别人的赞美就得意忘形。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在游戏中达到教学目的。
课堂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还应关注学生是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后及时进行总结、归纳,具体如下:第一,鼓励学生将游戏中用到的语文单词、句子、交流方法、发音技巧等进行总结,为课后的学习打牢基础;第二,适当的给学生布置一些小任务,比如设计一个小的语文游戏或准备一段小的语文对话,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养成课后自学的习惯。
综上所述,运用游戏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遵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习惯,选择的游戏要符合课堂教学内容,并具有简单、易于操作的特点,使学生乐于参与,从而达到化难为易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雪华.解读语文新课程标准,把握新课程改革方向[J].中教研究,2003(5).[2] 毛青畅.浅谈电脑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之我见[EB/OL].[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曹莹燕.小学语文游戏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
第二篇: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教学法
小学英语课堂游戏教学法
玩是孩子的天性,那么老师就利用孩子们的天性来设计好最棒的教学模式,利用游戏在玩中学习。
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有效的实施游戏教学法呢?我认为要注意一堂课中游戏的类型搭配与时间安排;游戏的难度要分层,让学生有选择性;把握好教师对游戏的控制度;游戏的设计要注意真实性;游戏也需要时尚性。游戏教学方法的精髓是愉快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近些年,外语教学理论界特别强调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重要位置,强调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外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关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英语教学要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要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符合“乐学”原则。游戏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师生共同参与,而不是教师唱独角戏,体现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游戏教学法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生活泼好动爱表演,很少害羞,乐于接受新奇、趣味性强的事物,教师的教法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利用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因此,我在英语教学中经常运用游戏教学法,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我按着设计目的区别,给教学游戏进行了一下分类:
一、操练性游戏:
1、快速操练性游戏:这类游戏一般用在课前,为了让学生快速的回忆单词、复习旧知。
游戏一:教师出示已学过的单词图片、卡片。学生一个接一个的快速拼读单词并说出汉语意思。就是课堂上常说的“开火车”。如:出示“apple”的图片或词卡,学生快速拼出a-p-p-l-e apple 苹果。
游戏二:用课件快速闪烁一组五个学过的单词,学生看后快速在本子上写出。然后再逐个呈现一次,对照、改正并说出汉语意思。
2、反复操练性游戏:这类游戏一般是用在新学完一组单词后,要通过反复操练来巩固新知。
游戏三:接拼单词:看生词卡片,请学生每人说一个字母拼出一个单词,说到最后一个字母,这几名学生一起站起来把这个单词读来。
游戏四:拼读游戏:准备正面有单词、背面注有音标的卡片。教师把卡片背在后面,快速出示。如果是正面就大声的读一遍,并用手指在课桌上写一遍;如果是背面就把这个单词拼读出来,并说出汉语意思。可以根据熟练程度逐个增加单词。
操练性游戏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反应快而准。使学生手脑并用,在快呈现和反复操练的过程中巩固单词,避免枯燥的记忆方式。
二、激趣性游戏:这类游戏一般是为引出新知而设,目的是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启迪思维。
游戏五:猜猜看。Guess,What's in my hand? 这个游戏不但复习了大量的词汇和句子,为学习新课做了铺垫,而且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教师手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从而促使其动脑、动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六:我来描述你来猜。老师用简单的英语描述一件事物,请学生来猜。这样正好利用了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动脑思考,继续学习。
三、合作性游戏:这类游戏是以小组合作交流为主体开展的。可以是展示性的,也可以是竞赛性的。
1、展示性合作游戏:以展示学习成果为目的。
游戏七:角色表演。教师可以把要掌握的重点句子写在黑板上,引导学生根据这些习句创设情境、揣摩人物。然后在小组内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加工,合作表演。合作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环节,是学生最兴奋的时刻,也是训练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学生此时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交际能力。教师应抓住这一契机,努力营造英语表演气氛。教师还可以准备一些简单的道具和头饰,让表演更加有趣。
游戏八:作品展示。小组协作出一些英语小作品,展示给大家看。如在教学四年级时,就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出一张自己理想的并认为合理的英语课程表,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学过的各种动物及其特点,根据一组熟悉的旋律分组填词配作动,以表演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让学生在英语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竞赛性合作游戏:竞赛是学习、练习的一种好形式。小学生好胜心强,利用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操练和巩固所学知识。竞赛一般可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也可在课结束前进行决赛,分出胜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游戏九:淘汰游戏。教师在发出指令前可以说“Sam says”,则学生做此动作,指令前没有“Sam says”学生则不做此动作,如教学一年级五官一单元时教师说“touch your nose”,而学生做了摸鼻子的动作,便算错了。全班分四组,反应慢或做错的同学被淘汰请回到坐位。留下的人最多的小组获胜。
游戏十:单词竞赛。每组发一张标有该组序号的白纸,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五钟内尽可能多的写出所能想到的单词。然后打乱组互评,要求把你认为对的单词标上汉语意思,一词一分,认为不对的做上标记。最后教师审评,给其它组判分无误的可为自己组赢得五分。分高者胜。这个游戏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孩子为了为难其它组或是不被他人为难,学习了很多课外单词。
这种游戏需要集体配合,体现了协作精神。这样既可以操练语言、提高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总之,游戏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活动特征,在英语课上适当的运用游戏教学法,可以达到传递信息或巩固、操练、复习所学内容的目的。游戏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种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巧妙设计的游戏活动还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情感培养,引发求知欲,培养团队精神、树立合作意识。在教学中,我们强调游戏教学方法的精髓是愉快教学,一定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第三篇: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
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
周家庄小学 滕 欣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游戏教学已逐步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兴趣。成功的游戏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游戏,学习新的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游戏教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论规模,被应用于各科的教学中,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符合当今教改的新潮流。游戏教学还能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又将转化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一种神秘的动力。在这里,本文将主要探讨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
一、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为游戏教学在现代的成熟以及在当代最终形成一种教学模式奠定了坚实、可靠、科学的基础。皮亚杰根据他对儿童思维机制和结构的大量实验研究,把儿童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在前运算阶段,儿童年龄在2—7岁,表象和形象思维出现。在已有发展的基础上,各种感觉运动图式开始内化成为表象或形象图式。特别是由于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促使儿童日益频繁地使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儿童凭借这种表象思维进行各种象征性的活动或游戏、延缓性模仿以及绘画活动等。这时对儿童进行的数学教育,应当通过游戏、观察、讲故事等形象性强的活动来进行,使儿童逐步形成重量、容量、速度、时间、数量等初步的科学概念。可见,在幼儿园阶段以及小学低年级阶段,把游戏与教学结合起来,特别有利于小学生抽象符号的学习,有利于幼小衔接。所以说,从儿童心理的发展上来说,在小学中采用游戏教学具有很强的可行性。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从他的“活动理论”出发,为游戏教学奠定了哲学基础。杜威提倡的活动课程非常重视儿童的游戏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他强调儿童“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让学生在主动作业中运用思想。主动作业是造成一种能产生问题、促进思维和取得经验的实际情境的主要手段。主动作业包括游戏、竞技、建造等。这些都是使儿童有机会从事各种调动他们的自然冲动的活动,最适合于表现儿童各种天然的倾向,最容易成为儿童所喜欢的事情。这样,学生就可以以充沛的精力在主动作业中自己讨论所发生的问题,自己想出种种巧妙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使智力得到充分应用和发展。游戏教学法也是一种活动教学法,活动课程的理论为游戏教学法提供了依据。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年龄小,往往难以理解,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无味,而游戏教学法就是可以把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通过设置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们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知识具有比较抽象的特性,从而更加需要采用游戏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对于数学的学习,如果能够做到教学和游戏结合,就能使课堂学习生活生动有趣,不仅可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也能够使得数学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数学游戏的形式
长期来,人们创造了多种多样的游戏教学形式,其中比较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有以下几种:
1、讲故事。对于数学知识,我们可以把知识寓于故事中,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而且讲故事能够引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它具有让学生们了解数学、引导数学志趣、熏陶精神和情感的特点与功能。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们去认识数学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观察。观察能力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训练的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小学数学可以实物材料为“第一性材料”,以课本文字插图为“第二性材料”,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实物材料,结合课本材料来学习数学。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数学现象,培养与加强“数”与“形”的基本概念、培养数学意识与敏锐的观察力。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出示教学挂图和实物,让学生观察,从而加强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猜想。猜想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让学生们展开和培养想象力,并且培养合理地推测和验证能力。在数学游戏教学中,可以采用让学生们进行猜想的游戏形式,让学生们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们猜一猜,估一估,促进思维培养,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当我们在教长度单位米的认识时,就可以先不要告诉学生一米有多长,先进行猜想估计,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测量,加强对知识的表象认识,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活动。作为活动的形式,是数学游戏教学法最常使用的一种方式,包括实验、模拟、绘制、创造等具体形式。这些活动形式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动手能力、加强对数学的理解等。对于小学生来学说,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枯燥的,而对于老师就要设计一些浅显而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们通过活动来学习数学,促进他们学习数学兴趣与能力的提高,在玩中学习数学。
5、竞赛。它是指以比赛的方式进行的游戏,它包括智力、体力和技巧等方面的竞赛游戏。比赛游戏形式的特点与功能,是能够使学生们精熟“数”与“运算”的能力,培养动作或思维的快速、敏捷的团队精神等。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不但是让学生学习到了数学知识,而且从思想上也得到了培养、熏陶。在课堂教学中,小组之间,或个人之间的竞赛,是最常用的竞赛方式。当然,考试也是一种竞赛方式。可以让学生进行计算能力方面的比赛,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对数比赛,这不单单让学生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竞赛意识,提高学习的兴趣。
三、数学游戏的组织
关于数学游戏的组织主要包括下面几方面:
1、制定计划。
在数学游戏教学中,制定计划是游戏教学组织的首要环节。一个游戏的开展,必须经过严密的安排、设置,有计划的进行制定,才能充分发挥游戏教学的优点。具体设置方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要怎样来对它进行评价,要让学生掌握到什么等,都必须要有一个计划,按照计划来开展游戏教学。如我们开展“玩七巧板”的游戏时,这个游戏要达到什么目的,应该怎样安排等等,事先一定要有一个严密的计划,才更加容易对游戏进行操作。
2、数学游戏的选择形式与内容。
数学游戏的组织,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合适的游戏教学。只为游戏而开展的游戏教学,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活动,只有以兴趣为前提,完成课程标准与教材规定的内容,并实现教学要求,这样的游戏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设置一个游戏在课堂上实施,必须要先学习把握课程标准与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来设置。如对于数学一些比较枯燥、抽象的内容,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浅显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设计有一定难度的游戏活动,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提高计算技能。总之,对于数学游戏的设置,要来源于生活,但又要高于生活,重点是那些枯燥无味的内容和不易理解的内容,尽可能选用徒手游戏,使游戏教学起到真正的效果。
3、游戏活动规则的交待。
数学游戏进行时,必须要交待游戏的具体规则,对参与者和不参与者,都要提出要求,要遵守规则,按照规则来进行活动,而且还要有意识地提出相应的教育要求。例如:这个游戏要认真仔细才能完成等等,使儿童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
4、编组活动。
游戏的组织结构有个体型、小组型、全班型。个体型是指以学生个人为单位参与游戏,全班型是以班级为单位的游戏,各个个体间的活动要求协作配合,全班型利于教师控制整个游戏的发展,并通过游戏对全班进行及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而小组型则是最常采用的方式,它可以采取多种组合方式,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种:第一,就近分组。将相邻就近的同学分为一组,可以避免由于课堂形式改变过大而造成混乱。第二,水平分组。按学生知识、技能的高低分组。它可以是层次分组,即按学生水平高低来分;也可以是混合分组,即在一个组内同时包括优、中、差生。互补性的混合组有利于差生的提高。第三,自由组合。这主要由学生自愿组合成游戏小组,这种小组往往凝聚力较大,并有一定的风格。对于小组型的分组方式,各有利弊,可以按游戏的内容、班组情况、学生特点来选用。
5、进行活动评价。
一个教学游戏的活动结束后,必须对这个活动进行总结、评价,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抽象出教学内容和知识技能。对于总结、评价,教师可以充分发动学生共同总结评价,然后加以提炼与系统完善。
四、数学游戏教学活动的原则 教学活动的原则是指组织教学活动时所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原则是教学活动顺利产生效率的必要保证。游戏教学作为教学活动的一种类型,既应遵循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但从其自身的活动特点来看,又应有它的具体指导原则。它的开展一般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思想性原则。
从小学数学教育学的角度上来看,小学数学教学原则里包含了思想性原则,那么同样的道理,可以把这一原则引申到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上来。作为数学游戏教学法同样也必须遵循思想性原则,让学生们通过游戏,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所谓思想性原则,就是在小学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让小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熏陶,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什么必须遵循思想性原则呢?这是由小学教学的地位和小学教育的目标所决定的。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小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数学学科担负着重要的任务。数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小学生的思想可塑性大,教师的言行,教学对小学生的影响很大,甚至于会影响到他的一生。在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中,可以运用游戏活动,对学生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做游戏,让学生分组比赛,计算某个地区一天可以消耗多少吨自来水,让学生们通过游戏,知道水的重要性,中国水资源的短缺,养成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又如,可以通过讲数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另外,数学学科的学习特点、教学特点可以用来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思想作风。而且,小学数学的教材中隐含有丰富的思想性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挖掘,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接受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
2、兴趣性原则。所谓兴趣性原则,就是在教学中要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培养且持久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自觉“介入”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发展自己的数学能力。采用游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为什么说数学游戏教学法必须遵循兴趣性原则?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小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需借“具体事物或形象”来进行思维活动。数学知识中单调的符号,繁复的公式,抽象的原理一般来说容易使小学生感到乏味。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采用游戏教学方式,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由“怕学”变为“爱学”。另外,兴趣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动力。采用游戏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也就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自觉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主动地去探索、学习。
3、合作性和竞争性相结合的原则。
在数学游戏的教学中,通过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能力。在游戏教学中主要采用的集体参加的规则游戏,它具有合作性和竞争性,它要求儿童能自我监督,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而自我控制是协作行为的内在机制。在集体参加的规则游戏中,儿童的相互要求是比较严格的,很多时候需要彼此间的合作、协调,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游戏中去。相互要求、相互监督也就加强了儿童控制自己的行为。因而这种合作和竞争、自我控制和相互督促都在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相互之间的交往。从而,通过游戏教学,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性意识。竞争性和合作性在游戏教学中,是必须贯彻的,是游戏教学的一个明显的特征,也是进行游戏教学必须遵循一个原则。从而促进学生主体能力的发展和自身协作能力的提高。
4、娱乐性和认知性相结合的原则。娱乐性和认知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组织游戏教学时既要使游戏教学充满趣味,让儿童具有娱乐的情绪体验,又要通过游戏教学能有效地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使儿童得到生理、心理和智能的发展。“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游戏教学的目的首先在于借助游戏的娱乐性以改变儿童对某些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方式的厌倦心理,消除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的疲劳,使他们积极地投身到教学活动中去。数学游戏教学法的特点也就是让学生们通过娱乐的方式,从而掌握基本知识,以游戏的形式,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学习的目的。游戏教学的娱乐性并不是目的本身,因为游戏教学不只是让学生玩得投入,玩得快乐而已,它的根本目的还在于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娱乐性虽然只不过是一个辅助,但是,有了娱乐性的教学,更加深了学生们对知识的学习掌握。总之,游戏教学娱乐性与高认知性相结合的实质就是游戏教学在激起并满足学生情感需要的同时,激起并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使以情感需要为核心的一系列非智力因素,能加强和帮助学生的学习和情感。
五、数学游戏教学法的意义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为小学生,他们的机体正处在成长发育的过程,特别是神经系统还不够成熟。注意力集中时间只有二十分钟左右。特别是对于抽象、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他们往往更加难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对数学产生兴趣的欲望不高。而数学游戏教学方式,能够补充这一方面的不足。游戏教学法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通过游戏教学,能够给孩子们带来乐趣,让学生们能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摆脱心中的抗拒因素,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另外,孩子的天性需要游戏,游戏能给孩子即将活跃起来的心理机能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从而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一种数学的眼光及数学的表达,让学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作为数学的眼光,它是一种感觉,一种意识,一种看待事物的角度,它还带有一定的天赋能力。数学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存在,只要我们能够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去发现。其实,小学生周围的环境,很多都可以运用数学的知识来解释,很多事物都包含着数学知识。那么这也就需要我们具有数学的意识,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数学游戏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意识。游戏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它可以涉及许多方面的知识,很多普普通通的事物都可以组合成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通过游戏,也就能逐渐地使小学生多用数学的角度去考虑周围的事物,从而培养自身的数学意识,形成自己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
数学游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能够使他们在活动中愉快的合作,从而完成任务。前面已经阐明,数学游戏教学必须遵循合作性原则,那么也就是说,游戏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游戏教学方法很多时候都是以竞赛活动的形式出现的,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各个组来进行竞赛。而对于整个组来说,它不仅仅是依靠个人的力量,而是需要整个组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才能够完成任务。如果在数学教学中,多采用这种竞赛活动的游戏教学,不单能够促进个体精神的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们的协作能力。
4、培养学生们的创造精神。
小学生具有潜在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的想象力是极其丰富的,数学游戏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并且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们的创造精神。小学数学游戏就是针对小学生的心理机制来设置,它的心理基础是活动的自由性和自我决定性。凡是经儿童自由选择而开展的活动中所需要的各种心理机能住往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发展,因而使儿童某些潜在的能力有表现的机会,从而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在小学数学游戏教学中,很多的游戏都是需要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筋去解决问题。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努力,去想象,从而也促进自身创造力的发挥。从一般上来说,在数学教学中所采用的游戏活动大多是由明显的规则和隐蔽的想象情境所构成的,想象情境表现在儿童往往以一种简短的方式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儿童的发展,从而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精神。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法
一、问答题
1小学识字教学的基本方法有哪些?P180 识字教学的方法可分字音教学、字形教学、字义教学。
(1)字音教学是识字教学的第一步,教学应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字音教学得方法是以汉语拼音为认读、掌握字音的工具。第二,针对汉字字音特点进行教学,利用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先读准作为声旁的独体字,再学形声字。
(2)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得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字理和心理,培养他们分析识记字形的能力。第一,笔画部件分析法。第二,利用造字规律识字法。第三,形象识字法。第四,形近比较法。
(3)字义教学是识字教学的核心。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直观演示法。第二,组词造句法。第三,注解释义法。第四,比较辨析法。
2、简说阅读的内涵?P18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可见,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阅读:
1、阅读的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在阅读中,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从而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和获得审美体验,从能力到情感都获得发展。
2、阅读是一个对话的过程。阅读不是一个单向活动,不单是学生的读,或单单是教师的教,而是一个多边交流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所以我们要明白阅读教学包含三个要素:教师、学生、文本。
3、阅读是个性化行为。即阅读必须是学生自己的阅读,任何人不能代劳。而且学生是独立的、有个性的、有灵性和创造性的个体,学生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因此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对文本多元化的解读,而不能整齐划一,追求统一结论和标准答案。
概括地说,阅读教学是学生面对文本,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围绕一定的话题,以对话的方式,经历感悟、积累、迁移的心理过程,逐步形成能力、丰富情感的一种实践活动。
3、请简要说说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
答: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是:
1、丰富的人文内涵。
(1)语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2)反对标准化,尊重个性。
2、很强的实践性。
(1)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传授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2)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根据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进行教学。
4、写作教学的策略主要有哪些。
答:写作教学的策略主要有:
1、激发写作兴趣和自信心。
2、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1)让学生体验生活(2)注意观察生活
3、让学生大量阅读
5、从“集中识字”实验的产生背景来看,它可能存在什么不足。
集中识字实验在创始阶段,对识字教学与发展语言的关系缺乏必要的研究。由识字、识词到课文阅读,中间缺少了句、段过渡。先编的教材,虽然每个字都是通过词出现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求学生组词、造句,但教材中的词、句训练还未能充分体现出来。1983年后经过修改,尤其是1989年新编教材,比过去增加了语言训练因素。这其中经过了一个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的探索过程。
6、习作教学中应明确和树立的观念有哪些?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的总目标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习作教学中应明确和树立的观念:关注学生的兴趣与习惯;个性与创新;思维与语言;情感体验与写作技巧;生活积累与读写结合;纪实与想象。另外,习作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结合;习作教学要从内容入手,密切联系儿童生活实际’习作训练应遵循从说到写的顺序。
7、教师个人实践中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教师个人实践中的问题是新课程中教师角色与行为问题;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发展。教师角色与行为问题:第一,现代教育理论将改变以教师角色为中心的观念;第二,现代教育理论决定教师角色在教与学中的转变;第三,小学语文教师角色在教与学中的转变。
8、请简要谈谈什么是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一是指学习的一种方式,二是指学习的态度情感。从学习方式来说,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一种学习方式;从态度情感来说,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从上面的解释可以看出,自主学习有五个特点:(1)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2)能在学习上进行自我调控(3)能有选择地学习(4)能创造性地学习
(5)有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责任心
9、传统语文教育存在哪些误区?
1挣脱旧的教学镣拷,走出“一心只教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误区。2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改变单一从课堂获取知识的途径,走出只向课堂摄取信息的误区。
3语文老师要走出只追求形式的华而不实的教学误区。
10、开放性语文课程有什么特点?
开放性语文课程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课程基本特点的界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目的与意义的廓清:工具理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拓展:回归生活,走进自我;
4、语文课程与教学重点的突破:言语实践语感培养;
5、语文课程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化: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6、课程与教学多元评价指标的确定: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感。
11、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基本途径有哪些?
答:教师专业发展主要有基本途径有:
1、教师阅读并撰写读后感,我们称之为“教师阅读日志”。
2、教师观察并撰写观后感,我们称之为“教师观察日志”。
3、教师改变自己的做法并撰写做后感,我们称之为“教师行动研究日志”。
12、阅读教学的策略:
阅读教学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2)尊重阅读个性,加强人格熏陶(3)设计阅读情景
(4)寻找话题,实现“对话”(5)用教师的阅读影响学生
13、简述“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答;口语交际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点
1精心创设与生活实际相似的交际情境。2努力在教学中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3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
4发挥电教片的示范作用。
14、“分散识字”实验的基本做法是什么?
“分散识字”的基本做法是借助汉语拼音和“独体字”让学生随课文识字,保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将识字教学寓于阅读之中。
15简述“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答:
1、注意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与“修养”的培养。
2、注意学生“听”、“述”能力的培养。
3、注意提高学生参加表达的兴趣。
4、帮助学生做好知识的准备与储备。
16、合作学习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的途径。
17、小学识字教学的重要性。
(1)小学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关键。敏捷准确、高效率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能力,是以扎实的基础知识、纯熟的基本技能为基础的,语文教学首先应当过好识字关。
要读书、作文必先识字。字识得太少,阅读、作文必将遇到很大困难。所以说要教学生掌握书面语言,能读会写,必先认识足够数量的汉字。
(2)是小学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 文字不仅能记录广阔无边的事物,也能细腻地表达丰富微妙的心灵,还能通过由其组成的视觉语言,激发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性情。认识文字,是儿童从运用口头言语过渡到书面言语的基本环节,同时也是儿童自主习染以文字符号为载体的文本世界的开始,对于其语文综合素养的建构具有奠基性的作用。正是基于这样的意义,识字教学历来被认为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3)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难点
识字教学由于汉字是依据点、横、竖、撇、捺等数十种笔画,按照千变万化的方式组合而成,不像拼音文字由字母组成、字形表示读音,所以小学生学习非常困难。
18、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主体地位?
小学阅读教学要通过词、句、段、篇的教学和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学过的常用词汇,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学习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背诵或复述指定的课文;能读懂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书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学生要“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所谓“独立”就是不依靠他人。只有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主动地读,自觉地读,才能最终形成这种能力。
二、论述题
1请谈谈什么是探究性学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或实践谈谈你所理解的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
答:探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它是指学习者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满足于接受现成的答案,把学习过程变成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追寻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是一种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结合我自己得经历,我认为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这是探究学习的前提。(2)要鼓励和帮助每一个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摸索出适合自己获取新知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以寻找答案。(3)教师要允许和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众不同的想法。如:教学《捞铁牛》一文第二大段,这一段包括四五六自然段,讲的是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只铁牛。可以这样处理这一部分的:(1)课前用小木板木条制作了类似教材插图中的大船,还准备了绳子、石块、铁牛(用大石块代替)、玻璃缸。(2)然后让学生分组操作,演示怀丙捞铁牛的过程,同时让学生说说他们在捞铁牛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3)最后再读第四自然段,去验证观察的结果。又如: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6、怎么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作为一门课程,伴随着我们走过十多个春夏与秋冬。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其性质也是被一代代的讨论。到现在,虽然没有统一性的标准,但是还是有权威性的答案。首先,对于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确的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在我看来,语文课程的性质包含语文的性质,语文从属于语文课程。虽然语文与语文课程不是同一个类型的概念,但是,在他们的性质上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的。
首先,我们来说下语文,何谓语文?叶圣陶先生说:“以说为语,书面为文,合称之”。这就是语文,是语言(说的是语言)和文字(写的是文字)的统一。语言是一门交际工具,因此具有工具性;语言又是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进行交际与记载的,因此,语言又具有社会性。所以,相对于语文来说,它也应该是具有工具性和社会性的。当然,据叶圣陶先生的理解,文字也是语文的一部分,那么语文是不是还具有文字的一些性质呢?这显然是这样的。文字是人们交际的载体,是社会发展进化的标志。但是,文字不同于语言,文字的性质并不完全包含于语文的。
其次,说下语文课程,这里,语文课程与语文所不同的是,语文课程强调的是语文作为一门课程,其所具有的性质。那么,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不是真的如王松泉他们说具有体系性,资源性和开放性呢?我想,如果按他们的理解的话,语文课程的性质是远远不止那三个的。并且,各个科目(不仅仅是语文,像数学,化学之类的)也具有上述三个性质。语文课程是一个体系,也是该面向社会开放的,吸收和传授各种资源的课程,但是语文课程也是在社会与人之间传播的,因此他也是该具有社会性的。所以,单纯就语文课程的性质的理解而言,是不能舍其主干,而抓其枝的。
所以,就我个人来理解语文课程的性质。首先我们就要从社会的层面来看待问题,因为“人是社会中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而这是不可能截然分开的”所以,当我们在接受语文这么一门课程或者是在教授这么一门课程是,就注定了语文课程的社会性的,因为它是在我们这个大的社会中传播和接受的,没有了它本来的社会性,哪来的这一门课程。其次,这一门课程,通过什么传授的呢?显然,途径是多元的。最主要的就是通过吸收各种社会资源,将它整合成一个整体,组合成一个体系,面向社会开放而进行传授和发扬的。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将一个个文字组成一个个词,在将词组成句子,段落,最后就成了一一篇篇具有不同思想内涵和特征的作品等文字材料,然后再通过语文课程(当然古代还没有课程这个概念,但是具有相应的与之相似的媒介)这个媒介代代相传。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来,语文课程也是一种工具的,是一中传授知识的工具和平台的,也是具有工具性的。
另外,语文课程是在人与社会之间进行传播的。因此,我们就不能忽视这个课程的人文性。国家提倡“以人为本”,语文课程也一样,不管是语言,文字,或是语文,其主体都是人。离开了人的作用,它们都将不复存在。而且语文课程的发展优化都是在人的主导下朝着“以人为本”的方向进行的,因此,人是这一切的主体和关键。所以,语文课程,又是具有人文性的。这人文性不仅仅是体现在语文上,还体现在这么一门课程上。
综上,语文作为一门课程,是具有语文本身所具有的所有的性质的(如当今的主流看法一样,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也是具有如王松泉等人认为的三大性质的,并且,是他们的统一:工具性,人文学和社会性的统一体
2、你如何看待积累写作素材?
写什么,怎样写,是学生深感头疼的事。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他们笔重千斤,无事可写,无言可表,无情可抒。究竟原因主要是积累不足。为此,在这里谈谈如何指导学生积累作文材料的做法。
要搞好作文教学,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做好积累材料的工作,然后才能谈得上运用。君不见:蚕不吃进桑叶,便吐不出丝来;蜜蜂不采集花粉,便酿不出蜜来。同理,学生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储蓄,生活积累,材料搜集和生活体验,是写不出好文章的。一 留心观察,捕捉材料
语文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更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自己和别人,学生平时不注意自己的活动和所做的平淡无奇的小事,更谈不上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所感所想,也就不可能积累到材料,这也不足为奇了。正因为这样,所以即便是平时经历过的许多新鲜事,也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消失,有些甚至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自己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等到写作时所需要的材料就自然跳出来,一桩桩,一件件,任你选择。无论是拜访老师、探亲访友,还是参加各种比赛、外出参观等,都有必要将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录下来,这样,写作材料就自然而然充实了。
二 广开阅读门路,建立积蓄“仓库”
阅读是积累材料的重要方面,一是课内阅读,二是课外阅读。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寓言深刻的故事,也有意境优美的散文,都是学生练习写作的优秀范文。让学生多背一些课文中的精彩片断,日积月累就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在抓好语言积累,发挥语文课本上的功能外,还应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和图书角、黑板报的作用。因为阅读与作文,一个是吸收,一个是输出,没有及时吸收,就谈不上输出。吸收得多,才能输出得多。通过大量阅读,理解内容,提高思想认识,学习作者是如何叙述内容,具体准确运用词语,掌握写作技巧,积累丰富的词句。这样一来,学生写起文章来就有话可说,有言可表。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抓住学生生活中可以抓住的地方,引导学生收集材料。只要训练的多,学生就自然胸有成竹,能写好文章。值得一提的是,这不仅限于完整的一篇文章,只要是值得写的,就应该不择时间地点。特别是对优生的发挥就不言而喻了。
总之,写作的素材来源于生活。阅读又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云:“立言之要在于物”。“物”即是写作材料,没有材料,即使是写作高手,也写不出好文章来,这是毋庸置疑的。
3、结合实际,谈谈如何促进语文教学工作?
1、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加强了学校内部各项教学工作的科学管理。在宏观上体现管理的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微观上,对学校的授课计划、备课、教学、批改、辅导、复习、考试、成绩评定等项教学规章制度,做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同时提出具体的改革设想,以达到教学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教师,每位语文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积极从教材中挖掘出启迪学生,培养学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学上的最佳工作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大部分学生在克服一定困难的前提下学到更多知识,增长能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思维。在课堂上,语文教师要刻意创设问题的情景,积极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概括和判断推理、综合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语文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认真研究教法。根据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自学能力。努力改进教法的同时,也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以学法的优化推动教法的优化。
3、深入钻研语文教材。掌握语文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抓住主线、明确重、难点,搞清肄点,把握关键。精心设计教案。每课教案要做到“五有”: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有具体的教学内容; 有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步骤;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法;有合适精当的练习。要提前两天备课,坚持写教后记,授课后及时记载本课教学的成功和失误,以便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
4、重视集体备课。各教研组坚持单周备课,双周教研活动制度。备课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统一教学目的的、统一重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按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正常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师应当将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材思路,规划教学流程,创设问题情境,化解教学疑问,促进学生心智发展上。单纯依赖教参,备课就缺少源头活水。备课应多方扩充信息,不断充实,完善备课资料,做到与时相和,与时俱进。创新教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扩展思路,加强课改认识,重点反思一节课存在问题的解决。
4、谈谈“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区别?
“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区别。我们知道,“能力”是对知识的运用和应用,是指人能够胜任某项工作的自身主观条件(包括心理、生理的条件)。它跟“素养”有区别的:它重在“功用性”,这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对水平的描述,能在短时间内强化训练形成;“素养”即平日的修养,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对程度和过程的描述,它需要长期的熏陶渐染,需要长期的与语文的亲密接触。从两者的比较可以看出:两者在范围和程度上是有所区别的。我们仔细分析后发现,“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应该是综合的、基础的、实践的、可持续发展的。简言之,“语文素养”是融汇整合的。而相对来说“语文能力”简单的多,所以就“语文能力”的培养远比“语文素养”的养成容易得多,“语文能力”主要指听、说、读、写的能力,具体指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协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些都是从语文的应用能力来说,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操作,我们通过平时的书面训练和口头训练也能慢慢形成。而“语文素养”中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却更多的是靠熏陶渐染的,是难以操控的。
5、请谈谈当前对语文学科认识的误区,并根据自己的经历和实践谈谈你对语文学科的理解。在近现代的语文教育史上,由于社会局限性、阶级局限性、历史局限性和文化局限性的影响,人们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有深有浅,有偏有全,出现过各种不同的语文学科性质观。诸如认为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应用性”、“工具性”、“知识性”、“实践性”和“人文性”等等,典型的观点是“工具性”说和“人文性”说。这些不同的观点反映出人们的语文学科性质观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正是语文教育会陷入盲目性和随意性的误区、教育质量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提高的病根之一。事物的性质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对事物性质的认识往往需要一个从不知到知,从肤浅到深刻的变化过程。对于语文学科性质的认识亦如此。
从它的嬗变过程中,我认为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有几点启示:启示之一:语文教学必须强化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语文学科是“技能学科”、“工具学科”。语文技能的形成,语言交际工具的掌握和运用,都离不开学生自身的实践。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技能,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仅仅依靠教师课堂上的“填”“灌”是无法实现的,这已经被多年的语文教育实践所证明。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引导、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之中,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充分释放自身的潜能。新大纲提倡的“探究性学习”,语文课程设置“语文活动课”,其出发点就是要打破以往语文教学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局面,强调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研究、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最终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语文去应付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启示之二: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学生学习语文,不仅需要掌握语文丰富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学习和继承积淀在语文教材中的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学生学习积淀在语文教材中的人类优秀思想文化,需要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语文教学中急功近利的“满堂灌”或“题海战”都不可取。以诗歌教学为例,诗歌的特点之一就是常用典故去表现丰富的思想内容。
8、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和实践,谈谈学校教育如何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对学习环境而言,校园文化环境(如讲座、报告、阅览室、图书馆、活动)、课堂和课本、教师和教学、班级和学生、共同构成学习的资源和条件。语文是生活语文是海洋,我们希望学生在一个良好的语文环境(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中接受教育,然而现实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在领导的关心与示范下,我校近年来对语文教学的重视与日俱增。但是,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特有限制,农村学生无法改变的视野局促,理科先行的惯有思维,种种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呼唤语文老师必须有所作为,从日常工作做起,从小事做起,改善学校的语文环境。
1、办文学社,激发语文兴趣。选择语文学习积极分子参加,选择优秀教师精心组织讲座
2、装备阅览室,优化阅读外部环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优化学生阅读行为。目前我校阅览室有可供两个班学生120人同时阅读的规定读物近20种,是无锡市内规范阅读的典范。
3、出版作文集,印编学生作品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4、及时推荐优秀读物,辅导学生订阅报刊。
5、开设班级读书角,举行课前演讲
6、举行年级读书比赛,作品以橱窗形式展示。
7、举行校作文大赛,积极规范的组织江苏省高中生作文大赛以及江苏省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
将这些教学行为渗透到教师每天的教学工作中,渗透到每天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中,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存方式。
8、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语文教师如何实现专业发展?
结合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语文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不断学习。首先是要学习语文知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性质的工具性、人文性的把握,对语文所包容的语文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几个层面或领域的理解,对各类文体写作知识的掌握。其次是要学习相关学科知识。具备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可以提升教师的理论层面,语文的教与学,与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是密切相关的。语文教师知识的广博,不但有助于对教材的钻研,有助于教与学的深入,而且有助于教书育人。第二步,行动研究。首先,小学教师要学会运用自身的课程智慧,开发校本课程。其次,要用行动研究的方式,研究校本教学。还要研究校本管理,一种很好的形式,就是每个老师都把自己当成班主任。
第三步,要发表自己的教学作品(感想或经验等)。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具备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并不是要求语文教师脱离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践,去另搞一套本该是理论工作者从事的教育教学研究,而是从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实践中,深入反思,发现问题,进行研究并将所得运用于教学实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自己每节课的教学反思包括感想或经验等整理成册,从而发表自己的教学作品。
9、怎样理解教学中的对话?
教学中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以文本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生成和创造“文本”,去构建“意义”的过程。从方法的角度说,它要求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太多的“传话”和“独白”的方式,走向对话与交流,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
“对话”作为一种人们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方式,早在人类产生之初就已经存在。自俄国文学家巴赫金将其发展成为一种理论之后,“对话”的初始意义被不断地加以丰富。对话理论的影响也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对话理论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其本质而言,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阅读行为也就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不仅作品中的人物与人物对话,而且包含作者与人物,读者与人物,作者与读者的对话,今天的读者与过去不同时代、民族的读者之间,都存在着对话关系,强调自由、和谐、平等的对话关系等等。
第五篇:小学语文教学法
1.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夏丐尊二人提出了(语文)的概念。
2.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人文教育)的价值。3.口语交际的(情境性),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关注交际话题的情境性设置,恰当地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真实地进入角色。4.终身学习的内涵有(学会求知)
5.在语文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一个营造(自主)作文的世界。6.(语文课程标准)是保障语文教育质量的最低目标 7.“
三、百、千”的“三”代表(三字经)。
8.(学记)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启发教育原理。
9.关于语言的成就水平,我们主要关注四种知识技能,即:推理、交流、组织和(运用规则)。
10.哪一个不是“口语交际”的特点(自主性)11.(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写文章。
12.下列哪项不属于语文课程的性质。(单一性)
13.根据字形特点,编成谜语或儿歌等形式,属于(游戏识字法)。14.(识写分开)有利于学生对生字“渐碰渐熟” 15.语文主要是通过(阅读)来影响人生的。
16.识记“山、石、田、土、井、日、月”此类字,我们可以采取(象形会意识字法)。17.语文教育是人文教育的母体,语文教育的价值大量地显示为(人文教育)的价值 18.在语文本体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一个营造(自主)作文的世界。19.下列不是教育感想(或教育随笔)(日记)
20.下列不属于教师个人实践中的问题的是(课程问题)
21.识字是语文教育的入门口,(阅读)则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天地。22.下列属于教师读图日志的是(看《西游记》)
23.在学习汉字的初级阶段,需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实物的 前期经验。24.我国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在于其总体特点是_以形表义_,音、形、义结合。
25.黑山北关实验学校的集中识字教学继承了清末的文学家王筠运用汉字规律指导识字教学的思想,并在其基础上发现了汉子的形声规律,最后以_基本字带字__作为集中识字教学的主要方法。
26.标准是 评价 的尺度,具有公共性、可完成性、可评估性。
27.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是阅读和写作的__基础 _,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_关键__。28.母语,数学,科学,三科在许多国家被定为核心课程。29.《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 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30.《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三种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1.“儿童中心论”亦称“儿童中心主义”,其主要代表任务是法国的 卢梭,和美国的 杜威。
32.语文新课程与教学决定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再仅仅是一个“施予者”、“布题者”和权威与真理的“代表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着更重要、更具挑战性较色:研究者、指导者、课程的开发者、学习者。
33.1932年版的《开明国语课本》由 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名词解释
情景识字法:一个字(词)的意思是随着语言环境的确定而最终得到确认的,情景识字法即根据语言环境来识记和理解字形。
分散识字:又称“随课文识字”,其基本做法是借助汉语拼音和“独体字”让学生随课文识字,保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将识字教学寓于阅读之中。集中识字:是与分散识字相对而言的,其基本特点是在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识字时暂时脱离课文,让学生集中精力在一定时间内学习常用字。因此也有人称之为“先识字,后读书”。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就是交际方为了一定的交际目的,运动自己的叩头语言和适当的表达方式和交际对象进行思想、感情、信息等交流的一种言语活动。(口语交际的三个特点:即时性、情境性、复合性)
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方式的误区:1.丢失了良好的教学传统。2.模式化。3.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课程改革的重点:
1.弘扬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积极推进学生的自主活动,努力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2 2.看重受教育者在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由此更为关注国民精神,民族精神的发扬和重塑,关注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战略性、批判性思想能力“培养学生的”国民责任感和独立作出决定的能力”。
3.重视知识更新和综合运用,由此更加强调标准“具有挑战性”重视学术前沿问题,重视学科整合,文理沟通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现代语文教师几倍的基本素质:新形势下,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在需求,也是提高教师个人的基本要求。现代语文教师要具备一些基本要求,比如“教育家的意识”、“创新精神和改革意识”、“教育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民国教科书编纂的特点:民间性,编纂者都是具有现代思想的第一流的教育家,自然体现了民国教育的基本理念,贴近小孩子的心理和生活。
判断题:
1.清朝时期我国的语文教育统称为“国语”课。(错)国文
2.中国的学校大概产生于夏代,那时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是“六艺”。(对)3.习作教学就是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模式和写作技巧。(错),4.习作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模式和写作技巧,更要引导学生如何积累素材,体验生活。(对)
5.《商务国语教科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
6.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的阶段目标部分,第三学段称之为“写作”(错)7.所有国家的课程改革都贯穿了一个根本宗旨:把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参与地区竞争、国际竞争的重要保证。(对)
8.识字与读写的矛盾是我国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最根本问题,尽快识字的目的是为了“尽早读写”。(对)9.写作技能训练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对)10.真正的阅读应该建立在对话的理论基础上。(对)11.母语和数学、科学三科在许多国家被定为核心课程。(对)12.课堂教学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是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13.1932年版的《开明国语课本》由叶圣陶主文、丰子恺插画。(对)14.道德教育是语文教育的目的。(对)15.教师交给学生具体实在的书本的知识,比学生的价值观树立和他们对事物的不同看法更为重要。(错)
16.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一般指向某种知识或能力的达成度。(错)
17.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习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对)18.阅读可以是一个单向活动。(错)
19.习作教学就是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模式和写作技巧。(错)
20.综合性学习注重结果性评价。(错)
21.只要有了新型先进的教育观指导,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就会得到彻底的转变。(错)22.阅读教学是教师交给学生文本内容的过程。(错)23.学的东西要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必须通过训练,因此在语文课上必须通过不间断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错)
2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对)
25.“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也是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对)
26.从表面上看,当代世界各国的大比拼是经济、科技的大比拼,但深究其里,则是社会整体教养水平的大比拼,是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大比拼,是国民综合素养的大比拼。(对)27.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一个“施予者”、“布题者”。(错)28.民国时期教材的内容都是民间故事,具有民间性。(错)29.“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质上属于“集中识字”。(错)30.许多中小学生不愿意阅读,或对读书缺乏动力,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读书的兴趣。(对)31.“分散识字”重在在引导学生“随课文识字”,而不强调“读写”训练。(错)32.集中识字实验其实不只是识字教学改革,而是以集中识字为先导,促进“大量阅读,分段习作”(对)
33.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三个维度是:知识和能力、目标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错)34.学生和老师都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错)35.阅读教学是教师教给学生文本内容的过程。(错)
36.“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错)
37.写作教学应侧重于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错)
38.语言文字以及由语言文字构成的作品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对)
39.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之一体现在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上。(对)40.如果让字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仍然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识字。(错)41.真正的阅读应该建立在对话理论的基础上。(对)42.口语交际就是一种语言活动。(错)
43.口语交际是使用言语和非言语因素的一种复合行为,即它涉及意义,语调,情感,修养等。(对)
44.我国语言文字的独特性在于其总体特点是以形表义,音、形、义结合。(对)45.清朝时期我国的语文教育统称为“国语”课。(错)
46.以准韵文的形式,围绕着一个中心串起来的有内在联系的一组词语,用来表现某个画面、场面、意境等,让儿童能借助韵文的形式和韵文的情境以及“情境图”来识字的方法是结构比较分析法。(错)
47.写作教学应侧重于作文课上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构思。(错)48.写作技能训练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对)
49.机械地繁琐地去掌握字的意思,也有一定的作用。(错)50.语文教育就是语言和文学教育。(错)
51.校本人事研究就是教师们写“人”的故事。教师首先应该写学生的故事,其次应该写教师同事(含校长)或教师自己的故事(教师自传)。(对)
52.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习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对)53.教师问卷日志只包括问卷调查。(错)
54.“集中识字”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课文中识字,容易使学生觉得有趣。(错)55.教师的阅读与学生无关(错)56.学的东西要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必须通过训练,因此在语文课上必须通过不间断的强化训练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错)
57.凭借日常生活对事物的先期认识,能轻而易举的读出这二个字的读音并把握他的意思(对)
58.注音识字知识暂时回避了识字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识字与读写之间的矛盾。(对)59.《美国语文读本》是一套通过道德文字想孩子传授知识、进行美德教育的优秀读本。(对)60.全美英语教师协会和国际阅读协会主持制定的《美国英语课程标准》被视为“国家标准”。(对)
61.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一般是用于成人择业。但近几年来,它却逐渐演变成一场壮观的“童子军大战”(对)
62.“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动资料的基本方法”也是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对)63.所有国家的课程改革都贯穿了一个根本宗旨:把发展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参与地区竞争、国际竞争的重要保证。(对)64.语文学习的过程不在于传授系统的语文知识,而在于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收到熏陶感染的过程。(对)
65.只要有了新型先进的教育观指导,教学行为、教学方式就会得到彻底的转变。(错)66.仅仅是课堂上的阅读和讲解,对学生阅读的影响力是有限的,而教师自身对阅读的热爱对学生的影响却是深远的。(对)
67.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