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童区寄传 教案1@北师大版
童区寄传
教学目标
1、柳宗元和《柳河东全集》的文学常识。
2、借助词典和文中注释,了解课文大意,掌握常用文言实词。
3、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区寄机智勇敢性格的写法。
4、进一步学会写简短的人物性格评析。
教学重点
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教学难点
官府与“乡之行劫缚者”对区寄的反映所起的作用。教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介绍柳宗元和《柳河东全集》的文学常识。
2、导语
“自古英雄出少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少年英雄——区寄。
二、掌握字词,疏通文义。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句读停顿;借助工具书和文中的注释自读课文,质疑。(说明:目的是让学生自己疏通课文,学会自读古文;只有在疏通课文的基础上,才能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了解;教师可以选择典型语句作一些朗读指导。)
2、重点字词、语句释义(1)、二豪贼劫持:
两个强盗把他绑架了。豪,强横。贼,古代指强盗
(2)、布囊其口:用布蒙住他的嘴。囊,原意是口袋,这里作动词(3)、植刃道上:把刀插在路上。植,立。刃,刀
(4)、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做两个郎的仆人,哪如做一个郎的仆人呢?郎,当时仆人称主人为郎。僮,仆。孰若,何如,哪里比得上
(5)、郎诚见完与恩:你果真能保全我(不杀我),好好待我
(6)、持童抵主人所:带区寄到主人那里。主人,指墟所窝藏豪贼的人
3、参考译文
区寄是郴州一个打柴放牛的孩子。(有一天)在放牛打柴的路上,两个强盗把他绑架了,反背着手捆起来,又用布蒙住他的嘴,带到四十里外的集市上去卖。区寄假装哭鼻子,害怕得发抖,表现出一副小孩的常态。强盗满不在乎,对着喝酒,喝醉了。一个强盗离开去谈生意;一个躺下来,把刀插在路上。区寄偷偷地看他睡着了,把手上的绳子靠在刀刃上,一上一下用力地磨,把绳子磨断了,趁机拿起刀,杀死了那个睡觉的强盗。
区寄还没有跑出多远,谈生意的强盗回来了,抓住区寄,大吃一惊,打算杀死他。区寄连忙说:“做两位郎君的僮仆,怎能比得上做一位郎君的僮仆呢?他对我不好嘛(所以我杀了他);您果真能保全我,好好待我,无论怎么办都行。”那个强盗盘算了很久,心想:“与其杀掉这个孩子,哪比得上卖掉他?与其卖出去两人平分货款,哪比得上我一个人独吞?多亏这孩子杀掉了他,太好了!”立即把他同伴的尸体藏好,带着区寄到窝主家(过夜),把区寄更结结实实的捆好。半夜时分,区寄转动身子,把绳子就着火炉烧断,尽管手烧伤了也毫不畏怯;又拿起刀杀死了那个谈生意的强盗。接着就大喊起来,惊动了整个集镇。区寄(对众人)说:“我是区家的孩子,不应当做僮仆。两个强盗绑架了我,我幸而杀死了他们俩。我愿意把这件事向官府报告。”
集镇的官吏向州官报告了这件事,州官又向大府报告。大府把区寄召来看看,原来是个老实的孩子。刺史颜证很赞赏他,想留他做小差吏,区寄不肯,(于是)赠给他衣服,派差吏护送他回乡。
乡里掳人的强盗都不敢正眼看他,谁也不敢从他家门口走过,都说:“这孩子比秦武阳小两岁,却杀了两个大强盗,怎么能去碰他呢?”
三、课堂巩固。
1、试背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
四、作业:背诵课文。第二课时
五、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记叙区寄智杀第一个强盗的经过。可分两层。第一层写区寄遇劫的经过,这是故事的缘起,由此引出“智斗”的故事。第二层写区寄智杀第一个强盗,区寄的这次反抗行动显得既小心谨慎又坚决果断。第二部分记叙区寄智杀第二个强盗的经过。可分
两层。第一层写区寄机敏地对付第二个强盗,表现了非凡的机智和勇敢。第二层写区寄智杀第二个强盗,并且“愿以闻于官”,表现了他很有心计,而且知事明理。第三部分是事件的尾声。也分两层。第一层写区寄不肯为“小吏”,被护送还乡,表现了他纯朴憨厚的性格。第二层写“乡之行劫缚者”对区寄杀盗一事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区寄的惊人勇敢。总之,全文表现这位少年英雄机智勇敢的性格和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也反映了唐代中期黑暗腐败的社会现实。
六、分析人物性格
沉着机智、聪明过人、果敢决断、不畏强暴,是一个少年英雄的形象。
七、质疑
八、作业:
完成练习部分; 背诵全文
教学反思
本文塑造了一个11岁的少年英雄的形象,比学生的年龄还要小,很容易引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思想的共鸣,这就为本文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文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重点,而思想教育则是另一个重点,在学习本文后,不少学生在话题作文《话说区寄》中,列举了古今中外的一些少年英雄形象——王二小、雨来、刘胡兰、赖宁等等,并表示要想他们学习,珍惜今天;还有的同学发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是黑暗的,社会秩序是混乱的,强盗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劫持打柴放牧的儿童,而后把刀插在路旁,旁若无人地睡觉••
总之,像这样有故事情节,有鲜明人物的文章,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效果都是很不错的;那,这也带给我一些思考:没有情节和人物的文章应该怎么上?我想,教有法,教无定法,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
第二篇:童区寄传公开课教案
《童区寄传》柳宗元
导入: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少年的优秀事迹。孔融四岁让梨,骆宾王五岁咏鹅,曹冲六岁称象,司马光九岁砸缸,甘罗十二岁被拜为秦国上卿(相当于丞相)。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
2、认读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疏通第一段段意,掌握第一段重点文言字词的意思☆ 生字新词:区寄传 ōu zhuàn郴州 chēn荛牧儿 ráo布囊其口 náng 恐慄 lì微伺 sì大骇 hài遽曰 jù为两郎僮 tóng 疮手勿惮 chuāng dàn大号 háo岂可近耶 yē
作者信息:⑴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南)人,世称柳河东。晚年被贬柳州,并卒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主张文以明道,并称“韩柳”,同列“唐宋八大家”之席。其诗与刘禹锡齐名,并称“刘柳”,与韦应物并称为“韦柳”。柳宗元因擅长山水游记,被称为“游记之祖”。著作有《柳河东集》,代表作品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黔之驴》《封建论》等。
⑵唐宋散文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朝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其中苏洵、苏轼、苏辙并称为“三苏”。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又被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背景资料:⑴《童区寄传》是在柳宗元第二次贬官柳州时所作。这时他再次失意,然而他并没有放弃政治热情。柳州当时人烟稀少且蛮荒落后,是个民不聊生的地方,且社会非常不平等,许多人被贩卖当奴隶。然而当政者却只顾私利而不顾百姓的痛苦,因此他希望改变这种状况。本文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写成的。
⑵“传”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一般只为有声名、有地位的人立传。这篇“传”却是为一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写的。课文朗读:课文详解:
⑴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童:儿童荛牧儿:打柴放牛的孩子荛:打柴 翻译:儿童区寄,是郴州打柴放牛的孩童。句式: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⑵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墟所卖之。行:做,从事荛:打柴豪:强横的贼:强盗
反接:反背着手捆起来布:名词作状语,用布囊:名词作动词,捂住 之:动词,到,往墟所:集市之:代词,代指区寄
翻译:他一边放牧,一边打柴时,两个强盗将他绑架了,把他的双手反背着捆绑起来,用布捂住他的嘴,带到四十多里以外的集市上准备卖掉。⑶寄伪儿啼,恐慄,为儿恒状。
伪:假装慄:发抖为:装出,装作恒状:常有的那样恒:平常
翻译:区寄假装像小孩似的啼哭,害怕的发抖,像小孩子常有的那样。⑷贼易之,对饮酒,醉。易:轻视之:代词,代指区寄 翻译:两强盗便对区寄很轻视,两人面对着喝酒,喝醉了。
⑸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为市:做买卖市:买卖植:插刃:刀 翻译:其中一个去谈生意,另一个躺在地上睡觉,把刀插在路。句式:植刃道上。省略句
⑹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
微伺:偷偷地察看微:偷偷地伺:窥察缚:动词作名词,指捆人的绳子 背:名词作动词,背对着,靠着力:名词做动词,用力 得:使得因:于是,便之:代词,代指睡觉的强盗
翻译:区寄偷偷地窥察,见他睡着了,便把捆手的绳子靠在刀刃上,用力上下磨,割断了绳子,然后拿刀杀死了睡梦中的强盗。动脑思考:
㈠面对强盗,区寄表现了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地方,从第一段找出相关语句。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㈡这些语句说明区寄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区寄是个沉着镇定、机智灵活、果断勇敢、不畏强暴的孩子。能力提升
重点字词:①行牧且荛(打柴)②二豪贼劫持(强盗)③之墟所卖之(动词,到、往;集市;代词,代指区寄)④恐慄,为儿恒状(发抖;装出,装作;平常)⑤贼易之,对饮酒,醉(轻视)
⑥一人去为市(买卖)⑦童微伺其睡(偷偷地;窥察)⑧力下上,得绝,因取刃杀之(使得;于是,便)
词类活用:①布囊其口。布,名词作状语,用布囊,名词作动词,捂住 ②以缚背刃。
缚,动词作名词,指捆人的绳子背,名词作动词,即背对着,靠着 ③力下上,得绝。力,名词作动词,用力
一词多义:①为儿恒状(装出,装作)一人去为市(动词,做,洽谈)
②之墟所卖之(第一个:动词,到、往;第二个:代词,代指区寄)
贼易之(代词,代指区寄)因取刃杀之(代词,代指睡觉的强盗)
古今异义词:①二豪贼劫持。古义:强盗;今义:小偷 ②贼易之,对饮酒,醉。古义:轻视;今义:容易 ③一人去为市。古义:买卖;今义:集市 ④童微伺其睡。古义:偷偷地;今义:小
⑤寄伪儿啼,恐慄,为儿恒状。古义:平常;今义:恒心 ⑥ 因取刃杀之。古义:于是,便;今义:因为
特殊句式:①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②植刃道上。省略句。“道上”前省略介词“于”。随堂检测
1、“贼易之”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寄伪儿啼,恐慄,为儿恒状。
2、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
A.之虚所卖之B.之虚所卖之 ..C.贼易之.D.因取刃杀之.
3、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A.童微伺其睡。伺:守候B.贼易之,对饮酒。易:轻视 ..C.行牧且荛。荛:打柴D.恐慄,为儿恒状。慄:发抖 ..
4、翻译句子
①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译文:儿童区寄,是郴州打柴放牛的孩童。
②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墟所卖之。译文:把他的双手反背着捆绑起来,用布捂住他的嘴,带到四十多里以外的集市上准备卖掉。
③以缚背刃,力下上,得绝。译文:把捆手的绳子靠在刀刃上,用力上下磨,绳被磨断了。
第三篇:童区寄传教学设计
童区寄传教学设计
童区寄传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家作品;掌握课文大意,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本文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区寄不畏强暴、以智慧取胜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体会本文表现人物的方法;学习区寄不畏强暴、以智慧取胜的斗争精神。
教学难点:
官府与“乡之行劫缚者”对表现主人公形象、性格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曹冲称象、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这都是古代小孩聪明机智的小故事,还有这么一个小孩被两个凶悍的强盗绑架了,结果却安然而返,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今天就让我们一块来学习课文《童区寄传》。
二、作家简介:
1、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宗元非常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载道,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成的完美结合,强调作家创作上的严肃性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与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永州八记》《三戒》。
2、写作背景《童区寄传》是在柳宗元第二次贬官柳州时所作。这时他再次失意,然而他并没有放弃政治热情。柳州当时人烟稀少且蛮荒落后,是个民不聊生的'地方,且社会非常不平等,许多人被贩卖当奴隶。然而当政者却只顾私利而不顾百姓的痛苦,因此他希望改变这种状况。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完成的。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停顿
2、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通顺流畅
3、字词质疑,让学生把自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块解决。
4、找生单独读,齐读
四、译读课文疏通文意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教师给予适时点拨
(生分小组合作探究,疏通文意。)
2、相互质疑,师生问答,生生问答
3、归纳文言知识(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五、精读课文分析人物
1、要求学生找出区寄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2、用“我从________句中,看出区寄是一个___________样的孩子。”的句式说话。
过渡:从这些句子中,我们认识到一位沉着机智,聪明过人,勇敢坚强,不畏强暴的孩子形象。这些都是我们从作者对他的语言、动作的描写中体会到的,属于对他的正面描写。
3、官府与“乡之行劫缚者”对于表现区寄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究,展示交流结果,老师总结归纳人物性格特征。)
过渡:这些也能从一个方面塑造区寄这个人物,属于对他的侧面描写。这样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就使区寄这一人物形象更加生动丰满。
六、再读课文,拓展延伸
思考:你从区寄的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认识)
师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都从区寄这个小英雄身上学到了不少东西,以后再遇到困难时,一定会积极应对,开动脑筋。另外我们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学习一些自救的办法,才能更有效地去对付突如其来的困难。
童区寄传教学设计2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童区寄传》,作者柳宗元(板书:课题、作者),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童区寄传》是北师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性灵愚慧”为主题展开。《童区寄传》是一篇文言文,主要记叙了少年区寄遇劫的经过,赞扬他善于抓住时机,沉着果敢的行动,表现出他机智勇敢的性格和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这篇文章语言简炼,层次清楚,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情节曲折跌宕,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多用短句,节奏明快而富于变化。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本课写作背景和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翻译全文,了解课文大意、掌握常用文言实词。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区寄性格的写法。
3、培养机智勇敢的性格和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研读赏析要掌握的』
由于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的文章,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常用文言实词。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因为我们的学生程度不一,文言文的基础不好,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了解文章大意,掌握文言字词,文言句式。
2、培养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点拨法。讲授法教师可以系统的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我设计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我们现在都多大了?我们这么大了遇到困难会怎么处理?我们知道有哪些十二三岁的小英雄?今天我们跟着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柳宗元看看在他的笔下给我们讲区寄的故事的?也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童区寄传》。
此导语以师生对话的方式展开,消除了学生上课伊始的紧张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环节2落实基础,整体感知:
首先,教师要把作者的情况让学生说说,然后请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指导,例如郴(chēn)荛(ráo)遽(jù)惮(dàn)等。这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了障碍,也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接下来,教师范读课文,在读的同时请学生边听边圈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句,并注意断句,理清文章脉络,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文章脉络。(教师板书)
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因为这是一篇文言文,在这一环节中还应该让学生翻译全文,让学生在译中读在读中译,解决教学重难点。
环节3研读赏析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翻译全文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讨赏析,以多媒体出示以下问题,并请学生先默读在分组讨论。
1、结合传记特点,分析人物的基本情况。
2、试描述区被劫持的`情况。
3、区寄为何不愿做小吏?
4、如何理解区寄杀死第二个强盗后,“因大号,愿以闻官”?
5、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区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他这种精神的?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这五个问题一脉相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讨论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进而解决教学重难点2。
环节4拓展延伸
本文作者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的方式塑造了区寄这一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形象,也请拿出我们手中的笔用这种方法写一个片断。
好处:发挥学生想象力,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作文类)
环节5课后作业
1、抄写文中生字词掌握文言实词的用法。做课后练习(巩固知识点知识类)
2、查找柳宗元的文章,或找同一类的文章与本文进行比较阅读。
好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满足学生的阅读期待、、、、等等之类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这篇文章的板书我是这样设计的:
受贼劫持,伪作恐栗,巧杀睡贼(动作)
再次被劫,巧言诱贼,再杀余贼(语言)
刺史奇之,留为小吏
乡之行且缚者,侧目不敢过其门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童区寄传教学设计3
一、设置悬念 导入新课。
从前,有一个孩子和两个大人,孩子的手被火烧伤了,两个大人却先后死掉了!
师问:同学们听懂我讲的故事了吗?(学生可能说没情节,听得很糊涂,没听懂等。)问学生为什么没听懂?引导学生说说,设置悬念吸引学生。
导入新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柳宗元的一篇文言文,从中去寻找答案,出示课题《童区寄传》。
二、出示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积累文中文言现象,疏通文意。
3. 分析区寄形象。
三、简介作者 积累常识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宗元非常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以载道,提倡思想内容与艺术形成的`完美结合。与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因参与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写过一系列山水游记,总称“永州八记”。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比一比,读一读
过渡语:读,是文言文学习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音,认真标记,自由朗读一遍,不求读快,但求读准字音和断句。
学生结合课下注音,自由朗读。
师:咱们能不能试着读一遍?这一遍我们只要求把宇认准确,把句子读完整。
第1段齐读,读后表扬优点(如声音、字音、断句等,对文言文的语感。)第2段分角色读,一个读旁白,一个读区寄,一个市者。读后评价(语调,感情)。第3段女声读,第4段男生读。
师总结:读得真好,不仅把字音读对了,而且还初步有了一点感情,太棒了!
2. 说一说,议一议
过渡语:正确朗读,这只是完成学习的第一步,下面我们合作互助,理解内容。我们采取“小合作”加“大合作”的办法。
小合作:老师将全文分成4块,每个小组合力译读1块,要完成两项任务,一是解决疑难的句子,读懂文章写的内容;二是说出本小组解决疑难的绝招。
(学生小组合力译读。教师巡回参与。)
大合作一:现在我们进行全班交流,也就是“大合作”,请将合力译读的成果展示一下!
教给学生文言词句理解的方法,如参照注释(查看法)、推断法(凭自己的语感,联系上下文试着意会和猜度)等;教给学生理解通假字,积累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
大合作二:
刚才,同学们在合力解读的过程中,自己发现了很多方法,如查看法、推断法等。可见,文言文是不难学的。现在,让我们以“从文中 一句,我能看出区寄是一个 的孩子!”评说区寄。
五、总结内容
一个11岁的孩子,临危不惧,有勇有谋地与敌展开周旋和斗争,表现出一种异于常人的机智与胆识。只是时代不同了,如果我们遇到此种情况,在斗智斗勇的同时,更要学会依法保护和保全自我,懂法用法。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2课《童区寄传》教案 北师大版
第12课《童区寄传》教案
教学目标:
(一)掌握课文大意,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
(二)学习本文通过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品味本文简洁传神的表达特点。
(三)学习区寄不畏强暴、以智慧取胜的斗争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本文表现人物的方法;学习区寄不畏强暴、以智慧取胜的斗争精神。难点:官府与“乡之行劫缚者”对表现主人公形象、性格所起的作用。教学时数: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有这么一个小孩被两个凶悍的强盗绑架了,结果却安然而返,这是为什么呢?
(二)作者介绍
介绍柳宗元和他的文章特色。
(三)掌握字词,疏通文意。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词读音、句读停顿;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自读课文,质疑。
2.落实重点字词、语句。
荛 布囊 逾 恒状 易之 为市 植刃 微伺 缚 因 得童 恩 专 即 虚 二豪贼劫持 布囊其口 植刃道上 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 之虚所卖之 郎诚见完与恩 持童抵主人所 疮手勿惮
3.依据关键词句合作释疑,通译全文并概括主要内容。关键词句:
为儿恒状 以缚背刃 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 以缚即炉火烧绝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虽疮手勿惮 大号 愿以闻于官 留为小吏,不肯 侧目莫敢过其门
(四)自由读课文。
1.找出本文通假字、多义字并做上标记。2.边读边做出批注即阅读时的初步感受。
(五)作业 尝试背诵课文。第二课时
(一)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全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记叙区寄智杀第一个强盗的经过。可分两层。第一层写区寄遇劫的经过,这是故事的缘起,由此引出“智斗”的故事。第二层写区寄智杀第一个强盗,区寄的这次反抗行动显得既小心谨慎又坚决果断。
第二部分记叙区寄智杀第二个强盗的经过。可分两层。第一层写区寄机敏地对付第二个强盗,表现了非凡的机智和勇敢。第二层写区寄智杀第二个强盗,并且“愿以闻于官”,表现了他很有心计,而且知事明理。
第三部分是事件的尾声。也分两层。第一层写区寄不肯为“小吏”,被护送还乡,表现了他纯朴憨厚的性格。第二层写“乡之行劫缚者”对区寄杀盗一事的反应,从侧面表现了区寄的惊人勇敢。
(二)相互质疑,合作探究
1.与坏人周旋时,区寄哪些方面处于劣势?
区寄是小孩,年幼体弱,又是一人对二豪贼,又处于被劫持的被动地位,这些都是他的劣势。
2.他利用了自己作为孩子的哪些特点和对手的哪些弱点?
区寄利用了孩童胆小害怕和幼稚体弱的特点,前者如“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后者体现为豪贼把他绑缚后都放心睡去。区寄所利用的敌手的弱点主要是:①对小孩子的轻视,麻痹大意。区寄示弱后,“贼易之,对饮酒,醉”。区寄杀一贼后,另一贼只是把他绑紧些,仍倒头睡去,仍低估了区寄的智力和胆量。区寄充分利用了敌手的轻视麻痹,紧紧抓住了因此造成的疏忽的间隙和逃脱的机会。②利用了贼人趋利的弱点。即再被贼人抓获后,危在旦夕,区寄用“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打动强盗的心,不仅保住了性命,而且再次留下了杀贼逃脱的可能。
用心
爱心
专心 3.区寄在自救过程过程中表现了哪些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品质?
区寄在自救过程中所表现的不同于一般孩子的品质。第一是胆略,超人的胆量,沉着镇定。这是一般孩子难以做到的。贼人对他的最大疏忽也在这里。因为有此,区寄的机智勇敢才能发挥,才能从容与敌周旋,才能瞅住逃脱的机会。第二是智勇双全,机智勇敢。首先是机智,伪儿啼哭,就火就刀绝绳,以“一郎僮”打动贼人,杀贼,哭叫报官等等,都是很有心计的谋划、决策。其次是勇敢,“虽疮手忽惮”“取刃杀贼”,这些勇气以及前面的心计都是一般孩子难以达到的。所以,结尾对其胆略智勇用了一个侧面描写,以秦武阳作比,以众贼不敢正视他,不敢过其门作了烘托。
4.获救后又有什么难能可贵的选择?
获救后难能可贵的选择就是“留为小吏,不肯”。作为一个打柴放牛的农村孩子,面对这样的出路毫不动摇,毫不考虑,这行动本身已足够说明问题,即说明其品质上的过人之处。
5.官府与“乡之行劫缚者”对于表现区寄起了什么作用?(见教师用书)6.读了本文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学生可自由回答,言之成理即可)7.通过本文作者还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见教师用书)
(三)小组讨论,分析人物性格
沉着机智、聪明过人、果敢决断、不畏强暴、纯朴可爱、不慕荣利,是一个少年英雄。
(四)归纳本课出现的一词多义的几个词语。例如: 即 “即藏其尸”(马上,立刻)“以缚即炉火烧绝之”(靠近,接近)……
(五)作业 1.背诵全文。
2.合作完成“阅读练习·探究”
三、四两题。3.完成《伴你学语文》中相关练习。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五篇:童区寄传文言文及翻译
引导语:《童区寄传》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传记文学作品,写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儿童区寄被两个强盗劫持后,凭着自己的勇敢机智,终于手刃二盗,保全了自己。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童区寄传文言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童区寄传
童区寄者,郴州荛牧儿也。行牧且荛,二豪贼劫持,反接,布囊其口,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贼易之,对饮酒,醉。一人去为市;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微伺其睡,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因取刃杀之。
逃未及远,市者还,得童,大骇,将杀童。遽曰:“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耶?彼不我恩也;郎诚见完与恩,无所不可。”市者良久计曰:“与其杀是僮,孰若卖之?与其卖而分,孰若吾得专焉?幸而杀彼,甚善!”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夜半,童自转,以缚即炉火烧绝之,虽疮手勿惮;复取刃杀市者。因大号。一虚皆惊。童曰:“我区氏儿也,不当为僮。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愿以闻于官。”
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大府召视儿,幼愿耳。刺史颜证奇之,留为小吏,不肯。与衣裳,吏护还之乡。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皆曰:“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耶?”
童区寄传翻译
儿童区寄,是郴州一个打柴放牛的孩子。他正一边放牧一边打柴,两个强盗就把他绑架了,反背着手捆起来,用布蒙住他的嘴,(带他)离开超过四十多里,到集市上卖他。区寄假装像小孩似地啼哭,(假装)害怕得发抖,像小孩常有的那样。强盗以为他好对付,就互相敬酒痛饮,全都喝醉了。一个强盗去交涉买卖;另一个躺着,把刀插在路上。孩子暗地里察看他睡着了,把捆手的绳子靠在刀刃上,用力上下磨刮,绳子终于被割断,就拿起刀来杀了那个强盗。
(孩子)还来不及逃远,去交涉买卖的强盗回来了,抓住孩子,十分震惊,要杀害孩子。(孩子)急忙说:“当两个人的仆人,哪比得上当一个人的仆人好呢?他待我不好,你果真能保全我的生命,并且好好待我,就随你处置。”去交涉买卖的强盗盘算了很久,心想:“与其杀了这个僮仆,不如把他卖了;与其卖钱两个人分,不如我一个人独占。幸好(孩子)杀了那家伙,太好啦!”就立即藏起那个强盗的尸体,带着孩子到集市上窝藏强盗的人家,(把孩子)越发捆绑结实。到了半夜,孩子自己翻转身,让捆绑的绳子靠近炉火把它烧断,虽然烧伤了手也不害怕;又拿起刀杀了这个要卖掉他的强盗。接着大声哭叫。整个集市的人都大吃一惊。孩子说:“我是区家的孩子,不该做别人的仆人。两个强盗抓了我,我幸好把他们都杀了。希望把(这件事)报告官府。”
管集市的小吏报告州官,州官又报告上级官员太府。太府召见孩子,原来既幼小又老实呢。刺史颜证觉得他很了不起,便留他当衙门小吏,(他)不肯。就给(他)衣服,(让)小吏护送(他)回到乡里。乡里抢劫绑架的人,不敢正眼看他,不敢经过他的家门,都说:“这孩子比秦武阳还小两岁,却杀了两个强盗,怎么能接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