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思政部社会实践课》教学实施方案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思政社会实践课》实施方案
注:校团委组织的2011级暑期社会实践与思政部组织的2011级《思政社会实践课》结合起来进行,学生要提交的表格等材料可以一式两份分别交团委与思政部
一、实践课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1、中央文件精神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要求:“完善实践教学制度。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2、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不断增强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领学生实践成才,全面发展,使青年学生在实践中确实达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目的,组织2011级全体学生返乡进行以“伟大的历程,光辉的业绩”为主题的大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调查活动,以良好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主体内容迎接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
3、实施原则
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则:就近方便、点面结合、小型多样、突出重点、重在实效。按照此原则,同学们可以利用暑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体现科学发展观,为家乡和谐社会建言献策,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社会实践方式和要求
1、参与活动的方式:每位同学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团队方式自由组合(团队参与人在2-3人)集体完成。是否组队和组队规模的大小必须根据调研题目的需要而定,对于调研工作量小而小组成员多的报告,会影响成绩评定。
2、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在调查报告中,既要有典型案例的介绍分析,又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相关原理,尤其是落脚点要回归到“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上,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主题要鲜明,内容要真实。被调查对象无论是市、镇、村、社区、企业还是个人,均请注明它们的真实名称或地址或联系方式。
4、实践报告的形式:调研、采风与访谈。围绕所选目标问题进行实地考察,搜集相关资料,加以整理、归纳,提倡运用文字、录音、录像、照片、图片等多 1 媒体方式进行表现。欢迎有本人参加实践的现场照片资料,可以添加有本人参加的DV拍摄录影资料。
三、社会实践总结报告的撰写和提交要求
1、篇幅在1500字以上。题目用小二号黑体(主题目不得超过一行,可设副标题);作者的班级、姓名和学号统一在题目之下居中,用四号宋体,与题目和正文有间隔;标点统一为中文标点、页码为右下、数字和字母为Times New Roman体;文内标题用四号黑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标准字间距。(报告格式将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2、小组完成者,按照各成员贡献的大小排名。文末注明日期。
3、社会实践报告交电子版和文字版各一份,文字版统一用A4纸打印。
4、反对虚构,反对抄袭。若不符合要求,退回重做。
四、交稿时间和方式
1、交稿时间:2012年9月27日(周四)之前。
2、交稿方式:请各班学习委员收齐后,按学号顺序(小组完成者,以第一作者的学号排序)归档(电子版和文字版各一份),统一交给指导教师。
六、其他事项
1、本课程为2011级全院学生的必修课程,2学分,同学们应高度重视。
2、思政部为每个班级配备了指导教师,负责指导社会实践、评定成绩。
3、为了调查的深入和撰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对于运用现代化调查手段,能够提交录音、录像、照片等丰富资料并撰写3000字以上调查报告的小组,其成员可全部获得优秀成绩。
4、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和评优。对于运用了现代化调查手段,撰写出高水平调查报告的学生个人或小组将给予表彰,发放优秀社会实践证书。
第二篇: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思政部暑期社会实践教学实施方案1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思政社会实践课》实施方案
一、实践课的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1、中央文件精神
《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要求:“完善实践教学制度。要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2、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不断增强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引领学生实践成才,全面发展,使青年学生在实践中确实达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目的,组织2011级全体学生返乡进行以“伟大的历程,光辉的业绩”为主题的大型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调查活动,以良好的热情和积极向上的主体内容迎接党的十八大顺利召开。
3、实施原则
社会实践活动的原则:就近方便、点面结合、小型多样、突出重点、重在实效。按照此原则,同学们可以利用暑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体现科学发展观,为家乡和谐社会建言献策,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社会实践方式和要求
1、参与活动的方式:每位同学可以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团队方式自由组合(团队参与人在2-3人)集体完成。是否组队和组队规模的大小必须根据调研题目的需要而定,对于调研工作量小而小组成员多的报告,会影响成绩评定。
2、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在调查报告中,既要有典型案例的介绍分析,又要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相关原理,尤其是落脚点要回归到“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主题上,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主题要鲜明,内容要真实。被调查对象无论是市、镇、村、社区、企业还是个人,均请注明它们的真实名称或地址或联系方式。
4、实践报告的形式:调研、采风与访谈。围绕所选目标问题进行实地考察,搜集相关资料,加以整理、归纳,提倡运用文字、录音、录像、照片、图片等多媒体方式进行表现。欢迎有本人参加实践的现场照片资料,可以添加有本人参加的DV拍摄录影资料。
三、社会实践总结报告的撰写和提交要求
1、篇幅在1500字以上。题目用小二号黑体(主题目不得超过一行,可设副标题);作者的班级、姓名和学号统一在题目之下居中,用四号宋体,与题目和正文有间隔;标点统一为中文标点、页码为右下、数字和字母为Times New Roman体;文内标题用四号黑体,正文用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标准字间距。(报告格式将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2、小组完成者,按照各成员贡献的大小排名。文末注明日期。
3、社会实践报告交电子版和文字版各一份,文字版统一用A4纸打印。
4、反对虚构,反对抄袭。若不符合要求,退回重做。
四、交稿时间和方式
1、交稿时间:2012年9月27日(周四)之前。
2、交稿方式:请各班学习委员收齐后,按学号顺序(小组完成者,以第一作者的学号排序)归档(电子版和文字版各一份),统一交给指导教师。
六、其他事项
1、本课程为2011级全院学生的必修课程,2学分,同学们应高度重视。
2、思政部为每个班级配备了指导教师,负责指导社会实践、评定成绩。
3、为了调查的深入和撰写出高质量的调查报告,对于运用现代化调查手段,能够提交录音、录像、照片等丰富资料并撰写3000字以上调查报告的小组,其成员可全部获得优秀成绩。
4、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和评优。对于运用了现代化调查手段,撰写出高水平调查报告的学生个人或小组将给予表彰,发放优秀社会实践证书。2
第三篇:思政课社会实践
思政课社会实践(3)调查报告
洛阳市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
学院
管理学
专业
会计学 班级
会计111
姓名
黄玉杰 学号
111406010113
分工 洛阳市大学生消费状况调
调查时间:2014年8月10日——2014年8月20日
调查地点: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师范学院 调查对象:洛阳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网上搜集资料 第一部分:调查目的:
通过此次调查,了解洛阳地区大学生基本消费状况,把握他们的生活消费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分析大学生消费的不合理性,再得出解决当今大学生理性消费之方法,增强独立意识。倡导大学生合理消费,树立正确理财之道。第二部分:调查内容及分析 调查方法: 1.问卷的设计
小组六人认真讨论、分析,拟定调查问卷,确定调查的主题和主要方向,并将概念操作化(主要包括大学生消费水平、消费观念以及影响大学生消费水平的因素等),然后按照已经确定的指标设计问卷。2.调查的规划
调查问卷采用笔试选择型的方式。问卷设计从研究的目的出发,以调查大学生消费状况,从衣、食、住、行、用等作为指标来分解,最后围绕指标和题目要求设计相关问题。3.调查的实施
本问卷共发放200份,其中,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洛阳师范学院各发放50份问卷,网上调查发放50份问卷 数据统计和分析
(一)、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700之间。我认为,其他区间应该符合正态分布,两种极限情况a(400以下)和d(1000以上)的选择较少,倒是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二)、通讯支出
随机口头调查得到的结果,拥有手机的同学占90%还多,可见大学校园手机的普及率之高,这也跟目前手机价格大众化有关。在拥有手机的群体中,月花费20-50元的同学占41.8%,这方面的消费还是比较的合理,这可能与在校生平时时间紧张有关。
(三)对于花钱的计划
在问卷中显示70.46%左右没有建立对金钱的分配规划意识,且大部分每月都会成为月光族,这可能是由于还没有对理财有足够的认识,大都是从小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金钱节制意识薄弱,当生活费花完时,60%选择向父母要,向别人借的占27%,约13%认为应当自己挣,这反映了大学生对于责任感的理解。
(四)零花钱的用途
通过调查大部分将零花钱花在购物和娱乐上,比如买衣服上,再买衣服时约70.3%说会在意品牌,宁滥勿缺。还有约19%选择买篮球报.时报和期刊,显然精神消费较娱乐比较少。对于大学中聚会这一消费,48%去,不在乎花费,41%偶尔去,但也有11%干脆不去,这主要和收入和个人性格相关。进一步思考:
(一)、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他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
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MP3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平时生活和口头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四)、恋爱支出过度
通过口头问卷,大部分的同学在恋爱方面都有或多或少的支出,少则几十多则上百,而这部分钱对于大学生而言并不乐观,家庭条件好的直接从家里要,而家庭条件不好的就需要从生活费和其他方式获得,总体上恋爱消费处于过度阶段。
五、当前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当前大学生在消费上出现无计划消费、消费结构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费、恋爱支出过度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不无关系
(一)、消费思想及消费行为
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
(二)、消费观念的导向
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
(三)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
事实上大学校园中并没有一种对大学生节约和合理消费的引导,在这方面要做的还有很多。第三部分:结论:对策和建议等
六、结论与建议
大学生在追求高质量,健康化娱乐化的以及网络化的同时缺乏相当大的漏洞。
当前大学生在个人消费上更多的是冲动和盲目,针对目前高校中普遍尊在的满目消费,攀比消费,赶超消费,以及面子消费甚至消费的不良现象,我们应: 1.增强独立意识,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
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2.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3.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第四篇:思政课社会实践
思政课社会实践()封面格式
思政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分工
附件二:思政课社会实践()第一页格式和调查报告的基本框架
题目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式:
以下进入正文
正文一般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调查目的第二部分:调查内容及分析
第三部分:结论,对策和建议等
最后还要附上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原始调查材料(调查问卷或访谈记录或其他形式的材料)。
第五篇:思政部社会实践论文
社
会
实
践
论
文
题目: 城乡教育资源比较调研指导教师: XXX调 查 人: XXX
·摘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各方面发展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21世纪科教兴国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急需解决的问题。城乡教育的差异正是我国在实现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障碍之一,调查城乡教育的差别,引起人们的重视,对缩小城乡差距和实现教育平衡有很大的意义。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而我国人口农村比例很大,我国教育农村教育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看我国教育的现状,不能忽视我国的农村教育。目前,农村进行新农村改革,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之间差异。农村问题,不只是经济问题,还有教育问题。
·教育在农村的障碍
(一)农村教育资金薄弱
经过这么多年的新农村建设,且加上近来大搞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就目前而言,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供水供电不成问题,教室教具给配充足(比如也能实现多媒体教学),学生食宿很有保障。所以,现在限制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已不再是硬件设备跟不上的问题,而是出现在软件上。具体而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在这种乡镇中学是严重不足的。首先是优秀教师不愿意进来,再者是进来了留不住。这是农村教育长期缓慢发的展的关键因素。
(二)农村对教育不重视
教育往往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学校的管理,但家庭的管理会起更大的作用。但就调查下来的结果来看,家庭这一块基本上没能对学生的教育作多大的贡献。其中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家长大多是农民,平时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教育。如果是留守儿童则祖父母辈就更没有闲暇也无精力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家长大多文化水平不高,对于现在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进行专业的指导的,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
·农村教育
(一)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下面是调查所得的数据,希望能给我们的决策者提供一些参考:很少与父母联系的23.9%
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的79.3%
非常想父母的65.0%
做错事被批评时当面顶撞的8.4%
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的12.3%
在学校里基本上没有朋友的17.5%
害怕陌生人的40.0%
遇到困难自己解决的45.5%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43.5%
觉得自己很一般的52.7%
学习上听老师的话,很刻苦的25.3%
觉得身边得人不太关心自己的49.1%
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34.7%
觉得社会不公平、看不到希望的11.9%
从以上统计状况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父母的关爱,希望多与父母进行心灵交流。有的因父母不在家而感到遭受歧视、孤独无助、悲观寂寞。而有资料显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57.14%,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里问题已是迫在眉睫!
(二)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
(三)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
(四)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农村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的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们都把学生考高分作为自己的一个重要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
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特别是新课改后,农村教师由于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新课程的组织实施感到困惑,有畏难情绪,所以,必须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农村学校普遍感到新课程实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新课程的转化率不高,不能较好地将培训所得转化为教学实践,很难成为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
·城乡差距越来越大
在教学水平上农村学校是无法与城镇学校相提并论的,而且差距越来越大。
(一)硬件方面
硬件方面,即教学设备简陋,无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二)软件方面
软件方面即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方面条件都差,年轻的毕业生大都不愿到农村任教,教师平均年龄较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工作也缺乏年轻人的激情与活力。
家长素质较低,督促孩子读书的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让小孩呆在学校省得他在身边闹或四外乱跑的想法把孩子送进学校的。孩子天性爱玩,在缺乏适当的外部压力的情况下,不会自发地产生学习的兴趣。
·结束语
通过调研,我们深刻认识了城乡教育差距这一严峻问题“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何缩小城乡差距,我们应做的更多,我们任重道远。
关于城乡教育差距的调研使我明白了我们今后在此方面的任务以及努力方向:应严重重视城乡教育差距问题,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努力争取达到教师的流动教学,使农村学校尽快改善教师实力不足,新课程无法顺利实施的现状。同时,政府部门应该给予农村学校更多的资金投入,帮助学校为学生们营造更为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最后,我们更应加强对农村村民的思想教育,使其认识到对下一代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有利于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使学生拥有更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再无后顾之忧。
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来解决城乡教育差距这一重大问题,使更多农村孩子获得良好教育,从而拥有更为美好的明天吧!
·附录
1.与父母联系的情况()
A经常联系B偶尔联系C很少联系
2.认为一个幸福的家庭应该是怎样的()
A和父母在一起B独自一人
3.是否思念父母()
A很想B偶尔想C从不想C
4.做错事被批评时是否顶撞家人()
A经常顶撞B偶尔顶撞C从不顶撞
5.在学校是否拉帮结派、打架斗殴()
A经常B偶尔C从不
6.在学校朋友多吗()
A很多B还可以C很少
7.是否害怕陌生人()
A从不B一般C害怕
8.遇到困难如何解决()
A独自解决B依靠朋友C不想着去解决
9.是否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A在一起B不在一起
10.感觉自己怎么样()
A优秀B一般C很差
11.学习上是否听老师的话,是否刻苦()A很听话B偶尔听C从不听
12.觉得身边得人是否关心自己()A很关心B还可以C.从不关心C
13.是否害怕被身边人欺负()
A很害怕B还可以C从不害怕
14.觉得社会是否公平()
A很公平B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