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五年级科学期中测试卷
姓名:
分数:
一、海阔天空。(每小题2分,共18分)
1、不同的动物,防御敌害的特点不同,穿山甲用
保护自己,黄鼬用
防御敌害,负鼠用
逃避敌害。
2、青蛙、鸡等动物产卵繁殖后代,属于
;牛、羊、马等动物直接生小动物繁殖后代,属于。
3、凤仙花一生中经历了种子、、幼苗、、结果、种子成熟这几个阶段。
4、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以外,还可以用根、茎、叶繁殖。柳树可以用种子繁殖,但通常是用
繁殖。
5、为了保护植物资源,绿化祖国,我国将每年的 3月12日定为我国“
”。
二、我知道的比你多。(每小题3分,共30分)
()
1、观察动物时,不要伤害动物,同时还要避免被动物抓伤或咬伤。()
2、环境对动物形态,生活习性都没有影响。()
3、乌贼会放“墨汁”是为了写字。()
4、鸡不是卵生动物。
()
5、用茎繁殖植物时,采集的茎段要无病虫害,叶芽要饱满。()
6、移栽植物时,不需要带土,因为要栽植物的地方有土。()
7、移栽植物挖苗时,应远离树苗根部,尽量少伤根苗。
()
8、在花盆中栽植物时,用瓦片罩住花盆流水孔,是为了防止水流出花盆。()
9、为了保护植物资源,发展林业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大力提倡全民义务植树。
()
10、在做吹蒲公英种子的实验时,我们发现风力的大小直接影响蒲公英飞行的距离。风力大果实飞行的距离远,风力小果实飞行的距离近。
三、我有一双慧眼。(每个1分,共12分)
1、将下列动物与它生活的环境用线连接起来。
金丝猴
丛林河谷地带
象
浅水中
鹿
森林灌木丛中
鸵鸟
高山密林
虎
热带草原
天鹅
森林边缘或草原
2、将自然界中植物的种子与种子主要的传播方式连接起来
凤仙花
水面飘浮
蒲公英
借助动物皮毛 桃
自由落体接触土壤
苍耳
动物吞吃后排泄
莲、椰子
随风飘散
樱桃
弹力发射
四、我是小小达尔文。(每小题3分,共20分)
1、扦插时截取植物的茎,要将茎的下端剪成()①平面
②斜面
2、下列动物中属于卵生的一组动物是()
①马、牛、羊
②青蛙、蚕、鱼
③虎、鸡、鸭
3、尺蠖(huò)保护自己的方式是()①放臭气
②假死
③拟态
4、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生长阶段,蚕的生长发育过程属于()①完全变态
②不完全变态
③不变态
5、用茎繁殖植物的两个基本方法是扦插和嫁接。家乡的人们繁殖板栗用的方法是()①扦插
②嫁接
五、分一分:你认识这些动物吗,它们分别属于哪种食性的动物?(共12分)兔、马、狼、猴、熊猫、牛、狗、鸡、猪、虎、熊、狮子 草食动物:杂食动物:
肉食动物:
六、你观察过动物的运动方式吗,请举例说说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为什么不同(8分)
七.植物苗怎样移栽容易成活?(5分)
第二篇: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鄂教版五年级下期科学教案(一单元)
高峰完小 尹本怀
一单元 有趣的动物
1、形形色色的动物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2.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3.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4.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5.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教学准备:
1.图片:各种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
2.动物适应环境的相关资料或影片。如保护色、迁徙、饮食、身体形态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出示一组动物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动物。让学生分别谈一谈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等。2.引导学生分类。
二、新授
1.出示第二组图片。让学生观察、交流。2.让学生将情况整理后记录下来。动物名称 生活的环境 …… …… …… ……
3.学生分小组汇报。4.学生阅读P4小资料。
三、课外及延伸。
1.查阅资料,填写下面的表格。动物特点 动物名称 资料来源 最大的动物 最高的动物
在寒冷地方生活的动物 夜间活动的动物
3.搜集资料、图片。办一期“有趣的动物”展览。
2、动物吃什么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2.知道动物按食性可分为肉食动物、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3.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收集证据。
4.知道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5.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写成一份“生活中常见动物吃什么”的调查表 教学过程:
1.学生出示“生活中觉动物吃什么”的调查表。2.点部分学生汇报。
3.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记录学生汇报的情况。
4.学生看黑板,分小组交流。按食性可以把动物分为哪几类? 5.学生汇报分类情况。6.教师小结:
按食性动物可分为:肉食动物、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7.学生分小组交流。猫、狗、鸡、兔四种动物平时吃些什么食物。将结果记录在课本P6页。8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9 课后及延伸。
你知道哪些肉食动物、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把它们填写在下表中。肉食动物 草食动物 杂食动物
3、动物怎样运动 教学目标:
1.认识动物运动的多样性。
2.通过观察,了解猫、狗和蜗牛等动物的运动特点。3.能想办法解决在观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的结果。5.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准备:
1.课件:多种动物的运动
2.提供观察对象:小猫、小狗,每小组的蜗牛或蚂蚁。教学过程:
1.放课件,让学生观察,里面的各种动物是怎样运动的。2.学生汇报。3.实物观察。
(1)将教师准备的活物放在讲台前让学生观察。(2)学生交流并记录。(3)学生汇报。4.学生分小组观察。
(1)学生分小组观察蜗牛或蚂蚁。(2)边观察边记录。(3)学生汇报。5.课堂延伸
问:动物还有哪些运动方式? 6.课后延伸
收集各种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并观察你所看到的动物怎样在运动。
动物的防御
教学目标
1、知道环境对动物形态、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2、知道一些动物适应环境、防御敌害的特点。
3、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4、能通过观察、查阅书刊等多种途径获得对动物防御敌害特点的认识。尊重证据。教学准备
1、红、黄、草绿三色的条形塑料片每组10个,秒表每个小组一块。
2、刺猬、蜗牛等小动物。
3、学生自带(或教师准备)各种动物防御敌害的书籍。教学过程
1、用秒表定时计时的方法,在实验之前教师要通过示范、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
2.观察刺猬、蜗牛在危险的环境中的身体反应的活动,小动物的选取不必拘泥于刺猬。因为虽特点鲜明,但不易准备。这里只要是能利用身体特点防御敌害的小动物都可以。
3.学生通过查阅书刊获取知识,书籍的来源可以是教室的图书角,也可以由教师准备或学生自带。动物的繁殖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
2、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3、能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4、体验科学探究中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5、喜欢大胆想象;珍爱生命。教学准备
1、小组观察用放大镜、盘子;各种常见卵生动物的卵。
2、各种胎生小动物诞生时身体反应的图片。教学过程
1.教师要能保障为学生提供各种常见的卵生动物的卵,如青蛙卵、蟾蜍卵、蚕卵等等;并营造这些卵的成活环境,便于学生观察。教材将本单元安排在春季进行,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2.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习本课的基础,比如,对于胎生和卵生的认识,对动物繁殖习性与生活环境的认识,他们不是一无所知,教师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必要时加以引导。要发挥学生的大胆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及后续的交流讨论活动时,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以便使学生活动的目的更清晰,流程更顺畅。4.关于课外观察鸡孵化小鸡的活动,目的是了解动物的生命过程,具体选择什么卵生动物来观察它的孵化活动,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来确定。建议一般可选观察蚕卵的孵化过程。
多彩的生命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
2、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的解释。
3、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4、能通过整理记录形成综合性认识。
5、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珍爱生命。教学准备
1.蚕和凤仙花一生经历的各阶段的图片。
2.狗尾草、橘树、黄瓜、银杏树、苔藓、蕨等植物的生命过程各阶段的图片和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1.对于动物一生经历的各阶段的观察讨论,以扶为主,要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问题的指向性,具体性;讨论交流的引导;适当的解释说明;梳理认识的及时、细致地牵引。对于植物一生经历各阶段的观察与讨论要以放为主,在前面已有的方法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要提供必要的资料和图片。2.学生熟知的蚕和凤仙花的生命各阶段的学习教师可提供图片,加强直观印象。
3.植物一生各阶段的学习,教材并没有提供它们各阶段的形态图片,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的解释,但学生的解释并非事实,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自由研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运动时六条腿移动的特点。
2、能够想办法研究蚂蚁的运动特点。
3、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4、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5、能想办法解决在观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6、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7、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准备
各组研究用的蚂蚁,放大镜、白纸、墨水、纸巾、棉签、细沙、水等材料。教学建议
1.教师在学生自由研究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很重要,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学生必备的和可能会用到的器具,学生对操作流程不明确处的解释说明和学生在研究中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方法的指导等等。另外,教师还要有效地组织各组的活动,使研究活动能顺利的完成。
2.活动记载怎样填写,教师在研究之前应使学生明确,每个部分填写的内容及相关要求。教材的活动提示很具体,是指导学生展开研究的依据,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和明确。
3.自由研究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那么,小组的活动是否有效率,小组长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应重点关注小组长在各组的组织。
第三篇: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鄂教版五年级下期科学教案(一单元)一单元 有趣的动物
1、形形色色的动物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2.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3.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4.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5.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教学准备:
1.图片:各种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
2.动物适应环境的相关资料或影片。如保护色、迁徙、饮食、身体形态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出示一组动物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动物。让学生分别谈一谈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等。2.引导学生分类。
二、新授
1.出示第二组图片。让学生观察、交流。2.让学生将情况整理后记录下来。动物名称 生活的环境 …… …… …… ……
3.学生分小组汇报。4.学生阅读P4小资料。
三、课外及延伸。
1.查阅资料,填写下面的表格。动物特点 动物名称 资料来源 最大的动物 最高的动物
在寒冷地方生活的动物 夜间活动的动物
3.搜集资料、图片。办一期“有趣的动物”展览。
2、动物吃什么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2.知道动物按食性可分为肉食动物、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3.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收集证据。
4.知道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5.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写成一份“生活中常见动物吃什么”的调查表 教学过程:
1.学生出示“生活中觉动物吃什么”的调查表。2.点部分学生汇报。
3.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记录学生汇报的情况。
4.学生看黑板,分小组交流。按食性可以把动物分为哪几类? 5.学生汇报分类情况。6.教师小结:
按食性动物可分为:肉食动物、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7.学生分小组交流。猫、狗、鸡、兔四种动物平时吃些什么食物。将结果记录在课本P6页。8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9 课后及延伸。
你知道哪些肉食动物、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把它们填写在下表中。肉食动物 草食动物 杂食动物
3、动物怎样运动 教学目标:
1.认识动物运动的多样性。
2.通过观察,了解猫、狗和蜗牛等动物的运动特点。3.能想办法解决在观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4.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的结果。5.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准备:
1.课件:多种动物的运动
2.提供观察对象:小猫、小狗,每小组的蜗牛或蚂蚁。教学过程:
1.放课件,让学生观察,里面的各种动物是怎样运动的。2.学生汇报。3.实物观察。
(1)将教师准备的活物放在讲台前让学生观察。(2)学生交流并记录。(3)学生汇报。4.学生分小组观察。
(1)学生分小组观察蜗牛或蚂蚁。(2)边观察边记录。(3)学生汇报。5.课堂延伸
问:动物还有哪些运动方式? 6.课后延伸
收集各种动物运动方式的资料并观察你所看到的动物怎样在运动。4 动物的防御 教学目标
1、知道环境对动物形态、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2、知道一些动物适应环境、防御敌害的特点。
3、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4、能通过观察、查阅书刊等多种途径获得对动物防御敌害特点的认识。尊重证据。教学准备
1、红、黄、草绿三色的条形塑料片每组10个,秒表每个小组一块。
2、刺猬、蜗牛等小动物。
3、学生自带(或教师准备)各种动物防御敌害的书籍。教学过程
1、用秒表定时计时的方法,在实验之前教师要通过示范、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2.观察刺猬、蜗牛在危险的环境中的身体反应的活动,小动物的选取不必拘泥于刺猬。因为虽特点鲜明,但不易准备。这里只要是能利用身体特点防御敌害的小动物都可以。3.学生通过查阅书刊获取知识,书籍的来源可以是教室的图书角,也可以由教师准备或学生自带。5 动物的繁殖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
2、知道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
3、能列举常见的几类动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4、体验科学探究中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
5、喜欢大胆想象;珍爱生命。教学准备
1、小组观察用放大镜、盘子;各种常见卵生动物的卵。
2、各种胎生小动物诞生时身体反应的图片。教学过程
1.教师要能保障为学生提供各种常见的卵生动物的卵,如青蛙卵、蟾蜍卵、蚕卵等等;并营造这些卵的成活环境,便于学生观察。教材将本单元安排在春季进行,也有这方面的考虑。2.学生的已有经验是学习本课的基础,比如,对于胎生和卵生的认识,对动物繁殖习性与生活环境的认识,他们不是一无所知,教师要充分、合理地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必要时加以引导。要发挥学生的大胆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及后续的交流讨论活动时,问题的指向性要明确,以便使学生活动的目的更清晰,流程更顺畅。
4.关于课外观察鸡孵化小鸡的活动,目的是了解动物的生命过程,具体选择什么卵生动物来观察它的孵化活动,要根据学生的生活环境来确定。建议一般可选观察蚕卵的孵化过程。6 多彩的生命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不一样的,感受不同生物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
2、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的解释。
3、能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4、能通过整理记录形成综合性认识。
5、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美;珍爱生命。教学准备
1.蚕和凤仙花一生经历的各阶段的图片。
2.狗尾草、橘树、黄瓜、银杏树、苔藓、蕨等植物的生命过程各阶段的图片和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1.对于动物一生经历的各阶段的观察讨论,以扶为主,要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问题的指向性,具体性;讨论交流的引导;适当的解释说明;梳理认识的及时、细致地牵引。对于植物一生经历各阶段的观察与讨论要以放为主,在前面已有的方法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也要提供必要的资料和图片。
2.学生熟知的蚕和凤仙花的生命各阶段的学习教师可提供图片,加强直观印象。3.植物一生各阶段的学习,教材并没有提供它们各阶段的形态图片,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的解释,但学生的解释并非事实,教师应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自由研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蚂蚁在运动时六条腿移动的特点。
2、能够想办法研究蚂蚁的运动特点。
3、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4、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5、能想办法解决在观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6、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7、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准备
各组研究用的蚂蚁,放大镜、白纸、墨水、纸巾、棉签、细沙、水等材料。教学建议
1.教师在学生自由研究活动中的角色定位很重要,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各种服务,包括学生必备的和可能会用到的器具,学生对操作流程不明确处的解释说明和学生在研究中实在无法解决的问题及方法的指导等等。另外,教师还要有效地组织各组的活动,使研究活动能顺利的完成。
2.活动记载怎样填写,教师在研究之前应使学生明确,每个部分填写的内容及相关要求。教材的活动提示很具体,是指导学生展开研究的依据,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和明确。3.自由研究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那么,小组的活动是否有效率,小组长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应重点关注小组长在各组的组织。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本单元教学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研究植物的繁殖和移栽的兴趣和实践科学研究的方法,丰富学生关于植物的经历。能在教师引导下逐步制定明确科学调查的步骤并组织实施科学调查活动,从而知道科学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二、教学要求:
1、能整理对植物繁殖方式的了解并进行交流。
2、学会用杆插的方法繁殖植物,对植物杆插后的生长情况进行跟踪记载,能根据记载对比不同的方式对植物繁殖造成的影响。
3、知道什么是嫁接、靠接,掌握植物的方法。
4、了解植树造林对于我国发展的重要作用,知道相关的林业法规和纪念日,养成从小关心环境的良好意识。
5、认识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在繁殖动、植物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
三、教学重点:
通过仔细观察蒲公英的种子,了解其种子结构的特殊性,认识蒲公英的繁殖方式,从而进一步分析植物繁殖过程中运用的科学原理。
四、课时安排:
植物的繁殖 2课时
茎繁殖 2课时
移栽繁殖苗 1课时
苗圃里的蒲公英 1课时
生物繁殖新技术 1课时
水力发电站 1课时
7、植物的繁殖
教学目标
1.认识苗圃中的几种常见植物。
2.能根据对苗圃中植物的观察,提出植物繁殖方面的问题。
3.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制定、明确科学调查的各步骤并组织实施。4.知道科学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联系苗圃,做好参观的组织工作;绘制班级分工表;实物展示台。2.小组准备:铅笔、尺、记录用纸。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户外活动,提出要求 带学生去观察苗圃中的植物幼苗,注意里面有多少种不同的植物的苗?
二、相机引导学生结合教材插图,认识柏树苗、枇杷苗、杨树苗和月季苗。
三、小组讨论
这么多的植物幼苗是怎样繁殖出来的呢?
四、学生交流讨论情况,师归纳并板书
1、由种子繁殖出来的
2、人工技术培育出来的
3、用根繁殖出来的
4、用茎繁殖出来的
五、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以上的说法是正确的呢(进行科学调查活动)
六、组织学生进行科学调查活动
1、明确目标
2、确定调查方法
3、完成人员分工
4、开展活动调查
5、做好记录
七、师小结
第二课时
资料整理、总结与汇报
该课时的重点集中在资料收集后的整理和总结,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
1.小组汇报各自调查情况。
提出问题:各个小组调查的结果是什么?指导各小组依次上台,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调查记录。各小组汇报完毕以后,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在教材规定的区域填写总结并汇报。2.其它相关资料汇报。
提出问题: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或者疑惑的地方?学生讨论后提出。学生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必然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和疑惑,要求学生提出来,即为后期教学提供素材,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总结:植物的繁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陆续接触一些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移栽方法。
板书:
7、植物的繁殖
种子繁殖 人工培育
用根繁殖 用茎繁殖
8、茎的繁殖 教学目标:
1、知道用茎繁殖植物的方法包括扦插和嫁接。
2、掌握用扦插、靠接来繁殖植物的方法。
3、能熟练运用工具完成扦插、靠接中各个步骤。
4、能进行简单的扦插切面对比实验,知道对比实验中唯一能改变的条件切面的形状不同。
5、能对不同切面的茎的生长状况进行预测,并能与实际结果相比较。
6、能对实验进行长期的观察记录,并知道在观察的过程中尽可能不干扰植物的生长。
7、能区分身边哪些植物是用茎来繁殖。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扦插、靠接操作分解图。
2、分组材料:小刀、草灰、月季成株、净砂、枝剪、培养槽、塑料膜、毛桃树、良种桃树。
3、课前准备:收集利用茎繁殖植物的相关资料。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题
1、前面我们知道了有些植物的幼苗是用茎繁殖出来的,那么,月季能用茎繁殖吗?
2、这节课,我们就动手试试吗!
二、组织学生动手实验
1、分别截取两段月季当年生的茎,将一段茎的下端剪成平面,一段茎的下端剪成斜面,并将它们编号。
2、取土质一样的两个花盆,并将截取的茎分别插下去,有兴趣的可以猜猜哪根茎会生长得更好?
3、指导学生观察茎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
4、设立奖品,根据三天后月季的生长情况,为猜中者发奖。
三、师讲述并板书:
像上面实验中这样直接把植物的茎插入土壤中进行繁殖的方法,叫做扦插
四、让学生说还有哪些植物是用扦插的方法进行茎繁殖的?
每二课时
一、复旧引新
1、点名说什么是扦插?
2、今天,我们来了解另一种植物的繁殖方法——嫁接
二、学生汇报在家观察月季生长的情况,并为猜中的学生发奖品。
三、师讲述:如果把一段植物的茎接到另一株植物上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法叫做嫁接。
四、组织学生进行实验
1、将盆栽的毛桃树,靠近良种桃树。
2、选精细相近的茎,用锋利的小刀削去茎直径的三分之一,削出一个椭圆形切口。
3、把两根茎上的切口对接,使切口的树皮部分紧密接触,用塑料薄膜事绑扎。
4、切口俞合后,剪去切口上端毛桃的茎,剪断切口下端良种桃的茎。
5、观察嫁接后茎的生长情况,做好记录。
五、师提问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植物是用茎繁殖的。
六、活动:夺红旗回答上述问题
七、小结:板书
8、茎繁殖 月季 扦插——直接把茎插入土壤
毛桃树 嫁接——一段植物的茎接到另一株植物上 9 移栽植物苗 教学目标
1.认识植物造林的重要作用.2.能就植物移栽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详细的讨论,最终掌握植物幼苗移栽的方法.3.完成扦插月季幼苗的移栽任务,能熟练地完成移栽操作.4.能对移栽后的植物继续保持研究的兴趣,并完成观察记录.5.认识我国关于植物的相关法规和纪念日,了解法律法规、纪念日的重要意义.6.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感.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移栽月季苗分解图
分组准备:扦插成活的月季苗、花盆、瓦片、泥土、移植铲、水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1.指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师问:“你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过相似的场景吗?你觉得移栽植物造林绿化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对生活经验进行整理,并就此进行简单讨论.适当时,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到移栽植物绿化环境的重要作用.2.讨论移栽的注意事项,知道移栽方法.提出问题:怎样做,才能使植物的幼苗容易成活?学生进行讨论,形成初步的认识.在讨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要充分考虑哪些条件是影响移栽成活率的关键.3.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26页“小资料”,并进行讨论.(这样可以使移栽的方法更加清晰,使后期学生操作移植月季幼苗的成活率得到提高.)4.指导学生形成讨论后的结果,将结果填写在教材中.(讨论的结果,实际上是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教材资料、查阅其它资料后形成的最终结论.)5.完成填写后,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适当组织全班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交流,形成全班之间的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认识.6.实际操作并完成月季幼苗的移栽.出示关于月季移栽过程的分解图,对各副图片进行详细的讲解.(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更加准确地完成移栽活动的每一环节.对前面通过讨论得到的移栽方法的进一步强化.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到移栽的过程虽然比较简单,但是每一步操作的准确程度直接关系到月季幼苗的成活率.)教学时应该适当补充相关内容:图1,瓦片的大小应该能刚好罩住花盆流水孔,底层土壤应该用手轻轻压紧;图2,从繁殖槽内挖掘出幼苗时,尽可能保持根系周围的土壤不脱落,不要触碰根系;图3,填土窑均匀;图4,压实土壤的动作要轻,用力要均匀,避免用力过重导致土壤内根系被破坏;图5,一次性浇透水,以水不漫过花盆,并从流水孔流出多余水为准,强调要节约用水.补充移栽后期管理注意事项:刚移栽的幼苗要放在阴凉、通风的环境中进行管理;浇水要一次性浇透;注意观察土壤变化,土壤发白时就应该浇水;每天注意给幼苗的叶面喷水,保持空气湿度;移栽后的1~2个月内不需要浇肥料,以免灼伤根系.指导学生完成月季幼苗的移栽工作,要及时纠正操作中的错误.移栽结束后,师问:“我们的移栽工作已经完成了,月季能正常生长吗?”要求学生对移栽后的月季进行跟踪观察,并结合小组特点完成各自的观察记录工作.7.知道我国关于植物的相关法律法规,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和含义.收集一些关于我国所建立的保护植被的法律法规,对学生进行讲解.“植树节”的由来和含义,指导学生在课前或者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来获取.提出问题:如果要在植树节这一天开展一次植树活动,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引导学生将前面所学习到的繁殖、移栽相关知识进行重新整理,并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简单的实施计划.10 苗圃里的蒲公英 教学目标
1.知道植物的繁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2.知道蒲公英果实是通过飞行来传播种子。
3.蒲公英的果实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是由于结构上类似于降落伞。4.通过图片观察,了解除借助飞行进行繁殖以外的其它五种繁殖方式。5.能通过实验获取数据,根据数据对蒲公英果实飞行能力进行定量分析。6.能借助仪器对蒲公英果实进行细致观察,发现结构上的特点,并联系其飞行能力进行分析得到结论。
7.能进行数据记载和观察记载。
8.能采用多种形式收集植物种子传播的资料,并进行整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苗圃图片、六种不同繁殖方式图片 小组准备:蒲公英果实、培养皿、卷尺、放大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回顾参观苗圃中的发现,生成研究问题。
展示苗圃图片。师问“:在参观苗圃的过程中,除了看到很多人工繁殖的幼苗,在地上、角落里、砖缝中还发现了哪些植物?”
通过观察图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参观苗圃的情况,指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为什么这些植物能在苗圃中安家?它们来自哪里?形成本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师问“:你能做出怎样的猜想?”
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前期预测,形成兴趣。2.吹蒲公英比赛。
重点应该是针对蒲公英果实的飞行能力进行实验,并从实验结果出发进行分析,从而发现蒲公英果实是怎样传播种子的这一事实。分三步进行教学:
(1)提出问题:大家都吹过蒲公英没有?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能将蒲公英吹得最远。组织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参加活动。指导各小组推选自己的参赛队员,分发材料并组织比赛。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比赛成绩进行测量,并形成数据记录。
学生在观察数据后,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同学的蒲公英果实飞行的距离特别远?他们是怎样吹的?这样吹对蒲公英果实的飞行起到了什么样的帮助?引导学生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思考,并认识到风力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蒲公英果实飞行的距离长短。在学生讨论后小结:风力大,果实飞行距离远;风力小,果实飞行距离短。
(2)进一步引导:蒲公英的果实为什么能飞这么远?观察一下,看看有什么发现。根据学生思维上的发展,引导学生利用放大镜对蒲公英果实进行仔细观察,并要求对观察到的事实进行记载。(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深入探究能力和科学记录能力。)指导学生对蒲公英果实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果实形状运用绘图、文字等方式进行记载,鼓励记录方式的多样化。(3)讨论:蒲公英果实为什么飞那么远?引导学生从观察到的形状特点入手,讨论其结构对飞行能力的影响,形成共识:像降落伞一样随风飘散。
深入讨论:在自然界中,蒲公英在风的作用下会怎样?引导学生考虑自然界中风的特点,认识到:自然界的风力较大,持续时间长,能将蒲公英的果实送到非常遥远的地方。延伸讨论:还有种子的果实如果落到泥土中,到第二年春天会怎样?引导学生得到结论: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散,落入土壤后在第二年的春天发芽生长,完成繁殖过程。3.认识一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来繁殖的。
提出问题:其它植物的种子又是怎样传播的?引导学生对P30页六幅图片中植物果实的结构特点进行细致观察,并发现其结构特点,最终认识到这些植物是如何利用果实的结构特点来完成种子的传播。教学时段内对于图片的观察可以指导学生分小组进行。小组讨论后在全班进行汇报,形成对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的整体认识,最后以文字或自行设计表格的方式进行呈现。
4.收集更多关于植物种子传播的资料。
提出问题:我们身边还有很多的植物,它们又是怎样传播自己种子的?指导如何填写教材提供的统计表格。(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作为课后延伸来进行,指导学生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强调资料的整理和分类。)
11、生物繁殖新技术
教学目标
1.了解杂交、植物组织培养、人工繁殖、胚胎移植等一些较新的生物繁殖方式。2.了解克隆技术、太空育种等一些最新的生物繁殖方式。3.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进行科学调查的能力。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4.通过了解繁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培养热爱科学的价值观。
5.通过对我国生物繁殖技术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以祖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并始终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而自豪的民族自豪感。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生物繁殖新技术的图片
小组准备:课前进行关于生物繁殖新技术的资料收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植物的繁殖技术,也探究了自然界中植物的繁殖方式。今天,我们继续交流学习《生物繁殖新技术》。
二.交流收集的资料,整理已知生物繁殖新技术的信息。
(一)植物 1.杂交水稻
(1)简介袁隆平院士的事迹。(2)介绍杂交水稻技术。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指名简单介绍 这种技术。(2)了解其特点:材料少﹑繁殖快 ﹑受季节影响小。﹙二 ﹚动物
(1)过度谈话:为了获得优良的生物品种,改善我们的生活,保护濒危动物,人们对动物繁殖技术也进行了深入研究。
(2)出示图片:(1)人工繁殖中华鲟(2)胚胎移植技术
(3)小结﹕除了植物的繁殖技术在不断改良外,在动物的繁殖技术中,新的科学技术也在不断推进并取得了重要成果。
(三)汇报交流收集的生物繁殖新技术资料。(1)克隆技术(2)克隆羊图片(3)太空育种……
(四)教师小结。
繁殖技术已经运用到整个生物界,如克隆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医学﹑遗传学﹑生物学﹑畜牧等领域。
三、认识繁殖技术的主要作用(1)改善生活(2)保护濒危动物
四、进一步了解繁殖技术的新发展。
12、水 力 发 电 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水位高低、水流量大小、水冲击水轮的位置等因素有关。
探究目标:经历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知道不同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乐于参加探究活动的兴趣。
2、让学生敢于猜想,意识到形成重视实验和证明的科学态度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愿意与人合作、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小水轮、学具准备:水槽、烧杯、带管子的瓶子和水、抹布、小水壶
四、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景,启发探究
1.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力工程在哪吗?它能为人们做什么?(课件出示三峡大坝,为学生提供一个情景)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水力发电站》。水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起来的呢?(先让学生说说,然后教师课件出示水力发电站发电过程示意图做简单介绍)
3.哦!原来水力发电最关键的就是水冲水轮转动。(亮出叶轮)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水轮,你们能用水让它转动起来吗? 学生想办法,并让他们汇报演示他们的方法。【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4.看来水真能让它转起来!现在老师也来用水冲冲,看水是怎样让它转动的。(老师在冲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把水倒多倒少,把杯子拿高放低,让叶轮转的有快有慢)在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整理并汇报他们的发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叶轮转的有快有慢,为下一步的教学做铺垫。
(二)实验假设,初步探究
1.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用水使叶轮转的快一些。
2.叶轮转的快慢可能与哪些条件有关呢?猜猜看,小组内商量一下。
学生猜测讨论,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整理并板书。学生可能谈到很多因素,老师应与学生一起分析那些是主要的因素,在全班形成共识。
3.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这些想法是否正确呢?(学生说说意见)好!现在我们就来分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研究哪个问题,打算怎么做。学生分组讨论制订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做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培养学生愿意与人合作、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应有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4.各小组汇报你们的研究主题是什么?准备怎么做?
学生交流实验方案,老师引导学生完善实验方案。如果学生发言不踊跃,老师可以指定一些小组代表发言,并统计全班各组研究的相同课题是那些组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在对比实验中要控制变量和无关变量,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习惯。
(三)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1.看来大家的方案都制订的很不错了。现在我们就来做实验,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请各小组派代表来选取你们所需要的器材。2.学生开始实验,老师巡视并提供帮助。
(四)互动交流,规律探究
1.同学们在实验中都非常的投入,看来你们的收获也一定不少吧!谁先说说你们组得出了什么结论,与你们的猜测一致吗?
学生分组汇报,互相补充。学生汇报时老师要强调学生交流各组研究的是什么课题,怎样做的,看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后要善于整理自己的实验结论的习惯和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怎样使叶轮转的最快?
学生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分组讨论并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把实验中得出的结论进行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合理推理的能力。
(五)拓展运用,延伸探究
(课件出示三峡大坝)介绍三峡大坝。长江水流不断,为什么还要修大坝拦水呢?
板书设计
水力发电站
水位高 轮→转 水量大 →快→发电 水冲叶边缘
科学第三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取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的、常见的、易观察的、易体验的、可探究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体验和科学知识的获取紧密结合。较好地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从而有利于学生将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化为日常生活中乐于从事的经常性活动。
二、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对科学有了一定的基础,动手能力较强,本学期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动手实验的能力。
三、课时计划: 共:8课时。
第一课时:水力发电站 第二课时:风力的作用 第三课时:煤 第四课时:石油 第五课时:金属 第六课时:矿产
第七课时:矿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八课时:自由研究
四、教学策略:
1、提前让学生做好准备。如:通知学生提前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了解水力发电站的知识。
2、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主动去建成构新的认识结构。
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出现进行比较。教师应很好地复习已有知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3、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调查活动,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调查活动。
4、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探究意识。
5、引领学生亲历小水轮转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12 水力发电站 教学要求:
1.知道水力以及在生活中利用水力的实例;知道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水冲击水轮的位置等因素有关。
2.经历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演示材料:水力发电站以及水力的利用方面的图片、视频资料等;分组实验材料:小水轮、水槽、烧杯、水等
学生准备:课前查阅水力发电站以及水力的利用等方面的资料信息。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见过水力发电站吗?水力发电站是什么样?它是依靠什么原理来发电的呢?
二、探索新知
1、制作小水轮以及做小水轮转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制作小水轮。选择不同的材料制作几个小水轮,可以选择塑料片作为叶轮,也可以选择金属片作为叶轮,叶轮可以做成平面的,也可以做成弧形的,教材上呈现了三种不同的小水轮,可供学生参考。
2)实验。教材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用水使小水轮转动起来?学生很快就能想到用水冲击小水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水轮转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一定会作出一些猜想(假设),教材上呈现的两幅图提示了水位高低的实验,除此之外,学生也有可能作出一些其他的猜想(假设),如水流量的大小、水冲击水轮的位置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作出的猜想(假设)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教材上用两幅图来说明水位高低的问题,同时也向同学们表明这是一组对比实验。在设计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最后形成自己的结论,并把结论写在课本上。
3)应用。在学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教材又回到水力发电站的问题上来,教材呈现了水力发电站的示意图,在示意图的旁边用文字说明了水力发电站是如何工作的。要求学生根据发电站示意图讨论:发电站的发电机是怎样转动起来的?修筑大坝对发电有什么作用?有了前面的实验做基础,相信学生对这些问题都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2、引领学生亲历小水轮转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学生的猜想建议教师暂时都不要表示肯定或否定,而应该引导学生想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这就顺利地进入到制定研究计划阶段,因为是对比实验,建议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对比性,即在对比的两组实验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条件不同。如果时间允许,学生所做的每一个假设都可以进行分组实验,如果时间不允许,则可以采取不同的小组不同的小组做不同的实验的策略。在实验中注意做好实验记录。经过整理自己小组的实验现象,小组成员达成共识。集体表达与交流,形成全体学生的共识。
三、拓展
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家乡水资源利用的调查活动。
如调查地点、参与调查的人员及分工、用什么方法去调查、调查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问题)等,课外由学生分组开展调查活动。在以后的教学中交流调查的结果。风力的利用 教学要求:
1.知道风力以及利用风力的实例;了解风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起来发电的。
2.经历风怎样使发电机转动起来发电的探究过程,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3.体会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分组材料:纸、铝片、小钉子(大头针)、小木棍、铁丝、剪刀等;演示材料:风向标、电风扇、风力发电的图片或视频资料等。2.学生准备:制作风车的材料及工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风做哪些事情?
让学生说一说放风筝的经验,学生这时可以说出很多,比如如何放得高、如何收下来等。教材上呈现了三幅小插图,分别是放风筝、扬场、帆船竞赛,下面一幅大插图是风力也能用来发电。通过这几个例子的启发,引导学生交流更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利用风力的具体实例。如利用风力表明风向、利用风轮提水灌溉、利用风轮吸海水制盐等。二.探索新知
1、制作风车。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几个不同形状的风车,材料可以选取纸、铝片、竹、木等,形状由学生自行设计。
2、制作风车后带学生到室外亲自去实验,回教室后进行交流。1)要考虑的是上课当天是否有风、是否适合于本课的教学;
2)一定要让学生带着问题(①我们制作的风车在风中能转动吗?②哪一种风车转动快?③怎样使风车转得更快?)去探究,否则,实验只能成为学生玩风车的机会。如果学生所做的风车不能转动,就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调整。重点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2、3两个问题,对第3个问题,可以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做一些猜想,如增大风力、增加与风接触的面积、使风车与风的方向垂直、减小风车与轴的摩擦力等,让学生想办法证明猜想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学生明确了去室外不是去玩,而是去观察研究问题;
3)回教室后不仅要求学生交流观察研究的结果,也要交流观察研究的过程,特别是在观察研究活动中所发现的细节问题,如怎样使风车转得更快这个问题的交流,只要是学生亲自做过了,说得有道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3.风怎样使发电机转动起来发电呢?
通过制作风车、用风车做实验、使风车按风向的变化自动调整方向和阅读资料等活动,最后期望学生通过讨论,形成自己的结论。
煤 教学要求:
1.知道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的不同;知道人们是如何利用煤来发电的;知道煤的用途;了解煤是怎样形成的。
2.经历人们是怎样利用煤发电的探究过程,能运用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利用煤发电作假设性解释。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分组材料:褐煤、烟煤、无烟煤、放大镜、酒精灯、铁夹、水槽、烧瓶、三脚架、石棉网、橡胶塞(打孔)、玻璃管(尖嘴)、铝片制作的小风车、水等;演示用材料:煤的用途以及煤的形成的有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观察煤的特点。
1、教师出示褐煤、烟煤、无烟煤,分别介绍其名称,然后,提出问题:这三种煤各有什么特点?你准备怎样来研究它们?
2、在观察实验前指导学生方法,用放大镜观察、用捏的方法观察分别能观察到这三种煤的什么特点?
3、指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来观察。
教师为学生演示实验方法,讲解实验的注意事项,如用夹子夹好煤,防止烫伤、小组的成员分工协调好等,观察实验过程中,请学生作好记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二.人们怎样利用煤发电。
1、教师提出问题:煤燃烧能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起来的?
2、教师出示三脚架、烧瓶、小风车、胶塞(打孔)、玻璃管(尖嘴)、水、酒精灯等实验材料,提问: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模拟利用煤发电的实验吗?
教师指导学生完善实验,强化细节,如用酒精灯的安全、胶塞要盖紧以及小风车的放置位置等。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集体交流实验现象,分组讨论人们怎样利用煤发电?并记录讨论结果,可以提示学生:在模拟实验中,酒精灯相当于什么?小风车相当于什么?在讨论的基础上再一次集体交流完善,形成一致的认识。三.煤的用途、煤的形成。
在课前布置学生课外查找有关的资料,课上交流。
石油 教学要求:
1.知道石油的提炼物有哪些及其特点;知道石油及其提炼物的广泛用途;了解天然气以及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
2.经历观察石油的提炼物的特点的过程,能用简单的表格记录整理观察结果。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凡士林、石蜡、沥青等。演示材料:石油及其提炼物的用途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教学过程:
一、汽油和柴油有哪些用途。
汽油、柴油是普遍使用的燃料。说一说生产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汽油和柴油。引导学生看教材上四幅插图:火车、汽车、拖拉机、柴油机。汽油、柴油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用途,如各种机动车和轮船都要用到汽油和柴油等。
二、人们是怎样得到汽油和柴油的。
人们是怎样得到汽油和柴油的呢?学生对此也许有些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文字、观察原油罐和采油机的插图。
三、认识石油的提炼物及其特点。
1、把原油中的泥沙和水除掉以后,送到炼油厂去提炼可以得到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凡士林、石蜡、沥青等多种产品,教材以插图的形式呈现了这些提炼物。
2、观察这些石油提炼物各有什么特点。注意方框里的安全警示:“很多石油提炼物易燃,观察时注意防火”。填写教材上的记录表。
四、了解石油及其提炼物的用途。
生产生活中有许多物品是石油的提炼物,石油及其提炼物具有广泛的用途,所以人们称石油为“工业的血液”。
五、了解天然气以及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教师简单介绍天然气以及我国西气东输工程,让学生阅读教材上的材料。
金属 教学要求:
1.知道金属具有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等共同特点。2.经历对金属共同特点的探究过程,能利用简单的表格整理实验现象。3.意识到人们在认识到金属的共同特点后,就能够更好的利用金属为人们服务。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分组材料:铜丝、铁丝、铝丝、砂纸、导线、电池、小灯座、电池夹、小灯泡、烧杯、热水、小锤子等。
演示材料:金属制品的实物及图片或者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课前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铜、铁、铝。教学过程:
一、了解铜、铁、铝的用途。
铜、铁、铝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许多用品都是用它们制成的。让学生看课本上的铝制品、铁制品、铜制品三组插图。“除了这些之外,同学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这三种金属制品呢?”
二、探究铜、铁、铝有哪些共同特点。
实验:分别选取铜丝、铁丝、铝丝各一段,研究它们有哪些特点。
根据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分别连接到电路中、把一端置于热水中、用砂布打磨和用小锤敲砸,分别研究的是铜、铁、铝的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四个方面的特点。实验时要求同学们记录实验的过程和发现的现象,然后填写课本上的表格,要求学生边实验边作好记录,教师指导学生填写。实验完后,分析实验记录,找出铜、铁、铝有哪些共同特点,把结果记录下来。
三、概括金属的共同特点。
在生产生活中,还可以见到哪些和铜、铁、铝有相同特点的材料?它们有什么作用? 除了课本上所列举的这些之外,请同学们说说还有哪些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
先找到与铜、铁、铝有相同特点(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的材料,再告诉学生铜、铁、铝以及与它们具有相同特点的材料都是金属材料,由此推想出金属的共同特点是:容易导电、容易传热、有金属光泽、容易延展。
四、利用金属的特点设计作品。
要求同学们根据金属的特点(四个特点当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设计制作一件作品,把自己的设想写或画出来。
矿产 教学要求:
1.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知道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的特点;
2.经历对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的观察过程;学会制作矿石标本的方法。3.乐于参加观察矿石和制作矿石标本的活动。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铝土矿、赤铁矿、黄铜矿、小刀、钥匙等。演示材料:小方盒、玻璃瓶、矿物、有关矿石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教学过程:
一、观察铜、铁、铝矿石。
铜、铁、铝等各种金属都是从矿石中提炼出来的。
1、教师指导学生从颜色、光泽、硬度、结构等方面观察铜、铁、铝矿石。
2、教师指导学生用小刀刻比较矿石硬度。
二、了解什么矿产、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然后教师讲解以及图片、视频资料的展示。
三、学习制作矿物标本的方法。
根据课本上制作矿物标本的过程与方法制作标本。
1、准备一些小方盒和玻璃瓶;
2、将搜集到的金属矿物和能源矿物及其提炼物分别装入小方盒和小瓶中;
3、制作标签。一般有矿物及其提炼物名称、产地、特点、用途、制作人、制作人等几栏;
4、贴标签。对应所制作的标本,把标签贴在小方盒或者玻璃瓶上。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演示讲解制作方法与过程,由学生课外制作。教师要关注学生课外制作标本的情况,及时进行评价。矿产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教学要求:
1.知道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以及如何保护矿产资源;知道物质有可再生的和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
2.能结合“乱采滥用”矿产资源现象,提出保护矿产资源的措施。3.意识到保护矿产资源的重要性。教学准备: 矿产资源以及“乱采滥用”矿产资源的有关图片或者视频资料;收集有关矿产资源开采的有关现实报道。教学过程:
一、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现状。
对矿产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开采、合理的利用,才能充分发挥宽产资源的作用。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53页“小资料”,之后,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讨论:为什么说我国是世界上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同时又是矿产资源不足的国家?我国在矿产资源开采和利用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二、认识矿产资源“乱采滥用”的严重后果以及如何保护矿产资源。
1、讨论提出问题:我们家乡有哪些矿产?这些矿产开发利用的情况怎样?
2、认识到“乱采滥用”的严重后果。
矿产资源不能再生,“乱采滥用”会产生严重后果。请同学们观看课本上的四幅插图,分别是丢弃的矿石、资源枯竭的露天煤矿、地面下陷、小煤窑倒塌。结合报刊、电视等媒体的有关矿产资源开采的现实报道进一步展开讨论。
3、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矿产资源,并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根据自己以前的了解和前面的学习展开问题的讨论并做好记录,教师给予学生及时评价。自由研究 教学过程:
1.选择一个适合于放风筝的天气,由学生自由组合成风筝比赛小团队,共同研究怎么使风筝飞得更高。
2.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如奔跑时的安全、不要在有高压线的地方放风筝等。
3.指导学生的研究过程,除了指导按照教材所提示的研究过程去开展研究活动外,教师还应考虑到学生的思维特点,他们也许会在研究过程中一次改变几个条件,尽管这个研究活动有许多不可控制的因素,如风力的大小、风筝的质地、学生的奔跑速度、放风筝的技巧等,但是,教师还是应该尽量要求按照对比实验的规范来做,即每次对比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当然,学生最后可以同时改变学生认为的会影响风筝飞高的条件,直到风筝飞高。4.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研究成果交流会。只要学生是通过自己研究形成的结论,教师都应该给予表扬。对积极参与研究的团队也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的生存环境是一个由空气、水、土地和其他生物等共同构成的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体系。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2.了解人类活动对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3.意识到物质的利用对人具有有利和有害的方面,以及正确使用物质的重要性。4.注意安全与健康,了解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5.知道水域污染的危害及主要原因。
6.意识到人对环境负有责任,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7.能针对不同的问题和需要采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8.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对建立假设和提出结论的重要性。9.懂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重要性,知道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10.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且能够完成探究活动得出结论。11.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12.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设计简单的研究方案。13.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14.能参与实施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
单元课时分配建议
课 序 课 题 课 时 19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1 20 “捉住”灰尘 1 21 一次性的生活用品 2 22 水域的污染与保护 2 23 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1 自由研究 1
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教学目标
1.了解包括燃烧在内的人类活动会对空气造成不良影响。2.知道燃烧造成空气污染的原因。
3.仔细观察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释“石棉网变黑”的原因。4.意识到保护空气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1.蜡烛、石棉网及白色粉笔、试管夹、火柴、煤油灯 2.图片——清澈爽朗的风景图片.浑浊污染的烟尘景象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请观察这2幅图片。说一说,你喜欢在那种图片表现的环境中生活,为什么?
2.清新的空气不仅使我们感到舒适,更是我们身体健康的保证。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板书课题: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
二、引发思考
1.你能简单地评价一下自己生活的环境里空气质量的好坏吗?
2.你评价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准是什么?使空气质量下降的原因有哪些呢?(引导学生观察58页的图片)
3.造成图片上这些污染空气的烟尘的原因是什么呢? 4.小组讨论。
5.汇报小结:燃烧是造成大量烟尘的主要原因。
三、观察分析燃烧时排放烟尘的现象
1.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大量使用各种燃料做能源,这些燃料在燃烧时会怎样呢? 2.介绍实验方法
(1)点燃蜡烛后,用试管夹夹住石棉网,并将石棉网置于烛火的上方约5厘米处。
(2)观察石棉网上发生的变化。
(3)小组讨论:石棉网上出现的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提出实验要求。
(1)不要玩火。
(2)防止烧到手。
(3)仔细观察石棉网上的变化。
(4)观察结束后,用白粉笔使石棉网“恢复原样”。4.学生实验。
5.汇报:石棉网上出现的是燃烧后产生的烟尘。它们附着在石棉网上使它变黑了。6.用同样的方法试一试,煤油灯会不会产生这种现象?还有哪些地方有这种现象? 7.学生实验。
8.小结:这些燃料都会产生黑色的烟尘。它们会污染空气,使空气变得越来越浑浊。20 “捉住”灰尘
教学目标
1.能借助简单的工具,观察空气中含有的灰尘数量,并能够比较出不同地段灰尘的多少。2.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推测造成空气中灰尘较多的原因。3.进一步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建立“使空气不受污染”的责任意识。
教学准备
1.中央电视台空气质量预报录像片段。
2.双面胶、装饰用马赛克彩砖(或1cm×1cm小木片)、记号笔、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这是上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更是我们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希望了解自己生活的地区空气质量如何。2.观看空气质量预报录像片段
3.空中的悬浮物是衡量一个地方的空气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录像中提到的悬浮物主要指的就是我们常说的灰尘。
二、“捉”灰尘实验
1.你知道哪里的灰尘比较多? 哪里的灰尘比较少呢? 2.能够证明吗?怎样才能“捉住”灰尘? 3.说明实验方法
(1)用记号笔给马赛克写上编号。
(2)将双面胶贴在马赛克上。
(3)把贴好的双面胶的马赛克放置到你认为灰尘多少不同环境中,然后将双面胶的另一面撕开对着空气。记录下开始实验的时间。
(4)静置相同的一段时间后,将马赛克收回到实验室进行观察。
(5)将观察到的事实记录在61页的表格中。4.提出实验要求
(1)小组内同学在实验开始之前做好分工,实验时通力合作。落实实验要求(2)尽可能的保证双面胶“捉”灰尘的时间相同。(3)将马赛克放置在不容易被别人碰到(4)回收马赛克时手不要碰到双面胶表面。5.汇报小结:
(1)教师引导孩子用这样科学的表达方式汇报:通过观察,我们发现XX地方的灰尘多,YY地方的灰尘少。因为在相同时间里,在相同面积内落入的灰尘XX地方的数量多,YY地方的数量少。
2)按照灰尘从多到少的顺序,记录各小组汇报的地点。
(3)比较各小组的汇报,讨论:哪些地方空气中的灰尘少?哪些地方空气中的灰尘多?
三、讨论灰尘的来源及成因
1.为什么空气中的灰尘数量有着这样的差别? 2.是谁制造了空气中的灰尘?
3.分别观察3幅图片,说一说自己的感想。
四、延伸拓展:
1.我们有办法减少空气中的灰尘吗?
2.小结:我们一方面要减少漂浮在空气中的灰尘,另一方面要控制会制造灰尘的人类行为。只有这样空气中的灰尘才会逐步减少,空气才能恢复清新。
一次性的生活用品
教学目标
1.了解人们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2.知道塑料制品因为“极难降解”和“燃烧时释放毒烟”等原因会造成环境污染。3.知道正确使用和处理一次性生活用品的方法,意识到人类正确使用物质的重要性。4.意识到物质的使用对人类的生活即存在有利的一面,又存在有害的一面。
教学准备
1.纸杯、方便筷、保鲜袋、餐巾纸、易拉罐、商场或超市的塑料袋等。2.反映一次性用品用过之后去处的图片:废品回收站、垃圾堆、铁路附近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放在同学们桌上的这些物品都认识吗?它们有什么用
2.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一次性的生活用品。(板书课题:一次性的生活用品)也就是说它们原本的功能只能被使用一次。
二、讨论
1.你们还知道哪些一次性的生活用品?
2.这些一次性的生活用品分别使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小组讨论,并把你们的讨论结果写在62页的表格中。3.小组汇报
4.将学生汇报的情况记录在以下表格中 材料一次性生活用品名称
木材方便筷.牙签.纸杯…… …… 5.讨论:
(1)这些一次性的生活用品中,哪些是你经常使用的?用过之后,你一般怎么处理它们?(2)被丢弃的一次性生活用品最后到哪里去了?
(3)这些用不同材料制成的一次性生活品除了丢弃之外,还可以怎么处理?
三、塑料制品的处理方式
1.刚才同学们谈到了用塑料制成的一次性生活用品的处理。正好书上63页也提到了这类一次性生活用品的处理。一起来看看,书上说的和你们说的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2.看过以后你有什么感想?
3.当前塑料制品的回收率很低,大多数塑料制品被随意丢弃和填埋在地下。虽然塑料制成的一次性生活用品大多数是无毒的,但是由于塑料制品的一些特殊性质。它们还是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4.布置实验任务。分组实验:将一个塑料袋.一根牙签和一张餐巾纸埋在同一个花盆中,定期给花盆中的泥土浇水,保持盆内泥土的湿润。每隔1周挖开泥土观察并记录(64页表格)一次它们的变化,持续观察1个月 5.各小组制定考察计划。明确分工,明确实验方法.实验地点等
第二课时
一、交流
1.各小组在实验之后有什么发现?
2.介绍:塑料制品在自然条件下大约需要200~400年才可以像木制牙签和餐巾纸一样被分解掉。当它们被埋在地下,会妨碍植物的生长;当它们飘散在四周,会丑化环境,如果被动物误食会使动物死亡;当它们被随意焚烧,会释放有毒气体污染空气。由于废旧塑料制品多数是白色的,所以它们又被称为“白色污染”。
二、正确使用塑料制品
1.我们的生活中可以不用塑料制品吗 2.在塑料制品的使用上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3.怎样正确处理被使用过的塑料制品?
三、正确使用一次性生活用品
1.我们需要付出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改变目前塑料制品对环境的危害。那么,像方便筷.牙签这样使用后不会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的一次性木制品,是不是就可以随意使用呢?(1m³木材可生产13000双方便筷,目前我国一年消耗约260亿双木筷,大约需要200万m³木材)无节制的使用这些一次性的木制生活用品会造成什么后果? 2.讨论:一次性的生活用品我们该不该用?应该怎么用?
水域的污染与保护
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生活区域内水域污染的活动,学习一些考察自然环境的方法。
2.了解自己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培养关心家乡环境的意识 3.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和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师要对学校周边的水域名称,分布进行前期调查。保证安全、有效的带领和组织学生考察自然水域。
2.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能力、住处等)合理的对学生进行分组,保证考察活动能够得以落实
3.考察水域周边人类生产生活情况的资料,如:城市地图、环境报告、新闻报道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地球是太阳系内唯一有生命的星球,知道这是因为什么吗? 2.水是生命的源泉,自然界的水储存在什么地方?
3.江、河、湖、海等自然界储存水的地域,我们把它叫做自然水域。4.我们生活的地区有哪些自然水域?这些自然水域受到污染了吗?
二、制定调查计划
1.实地考察可以使我们获得真实可靠的证据,说明自然水域是否受到污染。2.小组讨论制定考察方案 3.汇报交
(1)考察的目的是什么?(2)考察的方法有哪些? …… 4.教师指导完善方案
(1)我们要考察那些项目?(水域周边环境.水的气味.水的透明度.漂浮物名称.水生物名称等)
(2)为什么要考察这些项目?
(3)如何记录?指导学生使用67页表格。(4)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和考察的步骤方法。第二课时
一、交流
通过考察,大家发现了哪些污染自然水域的现象?
受到污染的水域里的水适合人类和其他生物使用吗? 自然水域遭受污染后对生物和人类有什么影响?
二、讨论
你们认为自己调查的水域中造成污染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指导学习67页关于污染自然水域的途径的文字。教师提供考察水域周边生产生活情况的资料
结合以上资料,再次讨论“你们认为自己调查的水域中造成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并将讨论结果写在书上。交流讨论的结果。
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 教学目标
1.经历调查生活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的活动,学习一些考察自然环境的方法。2.了解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3.认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4.通过考察生活环境的变化,形成自觉的环保行为和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课前准备的影像或图片资料 2.这样的情况在你生活的地区存在吗?
二、确定调查方
1.列举自己生活的地区环境遭到破坏的现象 2.要了解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我们该怎样做? 3.设计调查方案:指导设计访谈提纲和调查记录表格。
三、讨论并提出假设
空气、水、动植物等,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当其中的一种资源遭到破坏后,对其他自然资源和人类生存会造成哪些影响? 2.把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课本69页)3.保护自己生存的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自由研究 教学目标
1.了解生存环境是由多种不同物质和生物共同组成的系统,系统中的各个组成元素相互影响,共生共荣。
2.能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并能按照要求完成探究活动。3.喜欢大胆想象。
4.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建议
一、复习和整理
1.上节课我们对自己生活环境中的污染问题进行了调查,谁来说一说调查结果?谈谈自己调查后的感想。
这个单元我们学习的主题是《环境污染与保护》。我们通过各种目的不同、方法各异的调查和大量的讨论交流活动,了解了污染环境的几种原因和人们保护环境所采取的一些措施。现在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都调查了哪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用到了什么调查方法?
3.小结:我们用到了实地考察、查阅资料、访谈、实验等方法,对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处理等环境问题进行了调查。4.通过调查我们有哪些收获?
二、确定自由研究的内容
1水、空气、土地、矿产、森林、草原和各种动物等组成了我们生存的环境。你们可以用自己掌握的知识预测一下: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减少、变质或者消失,会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吗?
2.你能够用我们前面学到的调查方法,详细的列举出人们为保护某一部分自然资源所采取保护措施吗?说一说自己准备研究那一部分,并且讲讲自己研究这一部分的理由。3.你准备采取哪些研究方法?
4.在调查之后,请评价一下人们这些保护措施的优缺点并且提出自己的新建议。
第四篇:八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
八年级科学下册期中测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
相对原子质量C—12H—1O—16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A
B C D2、下列有关磁场和磁感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磁铁周围才有磁场B、磁感线是由铁屑形成的C、磁感线是客观存在的闭合曲线D、越靠近磁极的地方磁感线越密
3、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这些情况:①插座中的两个线头相碰;②开关中的两个线头相碰;③电路中增加了大功率用电器;④户外输电线绝缘皮损坏。可能引起家中保险丝熔断的是()
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只有②④D、只有①③4、2010年4月5日,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新元素,填补了第116号和第118号元素之间的空缺。推测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
A、中子数B、质子数C、电子数D、中子数和电子数
5、要增强电磁铁的磁性,可采取的方法是()
A、增大线圈中的电流B、降低两端的电压C、减少线圈的匝数 D、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验表明,只有36伏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B、在有电源的现场起火,为了灭火救灾,必须先切断电源或迅速用水将火扑灭
C、家庭电路中引起的触电事故都是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线连通造成的D、当高压输电线断头线落在人附近地面时,为了安全应迅速向远离断头的地方大步离去
7、如图所示,对甲、乙、丙、丁四幅实验装置图解释正确的是()
A.甲是磁场能产生电流
B.乙是电磁继电器,它是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的一种开关
C.丙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D.丁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放入磁场中,导体中就产生电流8、1992年,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了汞元素的一种新原子,这种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8,核电荷数为80,这种汞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80B、128C、208D、2889、下列各种物质中,前一种是单质,后一种是混合物的是()
A、白磷、石灰水B、煤、氯化钾C、金属镁、五氧化二磷D、雨水、白磷
10、科学研究中常常会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类比法”、等研究方法。下面四个研究中,采用“模型法”的是()
A、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
B、研究磁场时,引入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C、探究两个阻值为R的电阻串联时,可用一个阻值为2R的电阻来代替
D、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保持了受力面积的大小关系
11、在3D电影《阿凡达》中描述,因富含罕见的常温超导,巨石在潘多拉星球地磁场的作用下产生壮观的浮空景象。在现实生活中常温超导还没有发现,但科学家们却能把正方体磁体漂浮在通电导体的上方,产生类似的现象。对此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同名磁极相互排斥B、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C、正方体磁体受力平衡D、该实验是在失重的情况下才能完成12、在日常生活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的氟、氟、碘、硒、铁指的是()
A、单质B、原子C、离子D、元素
2+
13、对于Mg和Mg认识不正确的是()
2+2+A、Mg和Mg是同一种元素B、Mg和Mg化合价不同
2+2+C、Mg比Mg多两个质子D、Mg比Mg多两个电子
14、三聚磷酸钠(Na5P3O10)过去常用作洗衣粉的辅助剂,我国部分省市为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已禁止销售和使用含磷洗衣粉。在Na5P3O10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A、+3价B、+4价C、+5价D、+6价
15、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弹簧测力计下面挂着条形磁铁,螺线管中插有铁芯,开关S拨在触点②位置。要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下列操作方法能够实现的是()
A、滑片P向b端滑动B、将S拨到①位置
C、将铁芯从螺线管中取出D、将螺线管往上移动
16、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
A.证明了质子的存在B.证明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证明了原子核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D.说明原子中的电子只能在某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17、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X g,另一种元素R的原子质量为Y g,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Y gB、12X/Y gC、Y/X gD、12Y/X g18、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氧化铝 AlOB、氦气 He2C、碳酸钠 NaCO3D、氢氧化钾KOH
A、A和B是同一种元素B、A和B的核电荷数不同
C、B和C核外电子数相等D、B和C互为同位素
20、有A和B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已知A和B的元素质量比为21:8,而A和B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7;2,则该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A2B3B、A3B4C、A2B5D、AB
二、填空题(第21—24题,每空1分,第25—27题,每空2分,共32分)
21、电冰箱门上装有磁性密封条,是利用了 的原理,而磁带和磁卡则是利用了它们能被的原理。
22、经证实,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例如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请你填写构成下列物质的微粒名称。(用“分子”或“原子”或“离子”填入下列空格)
⑴、体温计中的汞是由汞构成的。
⑵、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是由二氧化碳构成的。
⑶、用于配制生理盐水的氯化钠晶体是由构成的。
23、有下列这些物质:①氧气;②铁;③一氧化碳;④氩气;⑤水;⑥食盐;⑦空气。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
24、交流发电机是将能的机器,它是利用的原理制成25、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甲的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乙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丙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丁元素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则:甲的单质是,乙元素是,乙和丙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丁的离子符号为。
26、如图所示,AB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导体,将它竖直放在水平放置的螺线管旁。闭合开关s后,当导体AB左右运动时在回路中________产生感
应电流(填“能”或“不能”)。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与________的运
动方向和________的方向有关
27、如右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已知D元素的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D元素属于(填“金属”、“非金属”)元素 ⑵、C元素的原子核内有个质子。⑶、请推测有关B元素组成的单质的两点信息: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4分)
28、小强要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什么因素有关。现有线圈匝数分别为
50匝和100匝的外形相同的电磁铁,他先后将这两个电磁铁接入如图所
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后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并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⑴、实验中小强是通过电磁铁来判断其磁性强弱的。⑵、分析实验记录,可得出的结论有(至少写出一个)。
29、氟利昂是一种常见的制冷剂。氟利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坏臭氧层,其破坏臭氧的循环示意图如下:
⑴、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臭氧与氧气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⑵、经过①②③的反应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填“减少”、“增加”或“不变”),其原因是: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和不变
四、分析计算题(第31题 6分,第32题 8分)
30、2011年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青蒿素的化学式:C15H22O5),它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获美国拉斯克奖。
⑴、青蒿素由种元素组成。
⑵、一个青蒿素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是。
⑶、求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31、小明利用热敏电阻设计了一个“过热自动报警电路”,如图甲所示。将热敏电阻R安装在需要探测温度的地方,当环境温度正常时,继电器的上触点接触,下触点分离,指示灯亮;让环境温度超过某一值时,继电器的下触点接触,上触点分离,警铃响,图甲中继电器的供电电压U1=3 V,继电器线圈用漆包线绕成,其电阻R0=30欧。当线圈中的电流大于等于50毫安时,继电器的衔铁将被吸合,警铃响。图乙是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图像。
⑴图乙可知,当环境温度为40℃时,热敏电阻阻值为_______ Ω。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热敏电阻阻值将_______,继电器的磁性将________(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图甲中警铃的接线柱C应与接线柱________相连,指示灯的接线柱D应与接线柱________ 相连(均选填“A”或 “B”)。
(3)请计算说明,环境温度在什么范围内时,警铃报警。
第五篇: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单元作业题
五年级科学下册单元作业题
第一单元作业题
一、填空:
1、自然界最大的动物是();最高的动物是(),夜间活动的动
物有();在寒冷的地方生活的动物有()。
2、不同的动物,防御敌害的特点不同,穿山甲用()保护自己,黄鼬用
()防御敌害,负鼠用()逃避敌害。
3、青蛙、鸡等动物产卵繁殖后代,属于();牛、羊、马等动物直接生
小动物繁殖后代,属于()。
4、蚕的一生要经历()、()、()、()四个生长阶段,蚕的生
长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
5、凤仙花一生中经历了()这几个阶段。
二、判断
()1、观察动物时,不要伤害动物,同时还要避免被动物抓伤或咬伤。
()2、人是杂食动物。
()3、乌贼会放“墨汁”是为了写字。
()4、环境对动物形态,生活习性都没有影响。
()5、小羚羊出生后,很快就能奔跑.()6、鸡不是卵生动物。
()7、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相同的。
三、连线。
将下列动物与它生活的环境用线连接起来。
金丝猴
浅水中
象
森林边缘或草原
鹿
高山密林
鸵鸟
热带草原
虎
森林灌木丛中
天鹅
丛林河谷地带
四、分一分
草食动物:
杂食动物:
肉食动物:
五、选择填空:
1、下列动物中()是属于胎生动物;()属于卵生的动物。
2、下列动物中青蛙是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乌贼是用的办法保护自
己逃跑的;穿山甲是用()保护自己的安全的。
3、蚂蚁的六条足如图编号()会同时运动,()会同时运动。
六、简答题
1、猫和狗在行走、奔跑时四条腿脚移动特点有什么特点?
2、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为什么不同?
3、说说青蛙、竹节虫、尺蠖等动物身体的颜色形态,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
作用?
4、在观察蚂蚁运动时,怎样使蚂蚁的足在运动时留下清晰的足迹?
第二单元作业题
一、填空
1、()
可以用种子繁殖,但通常是用茎繁殖。()可以用根繁殖;
()可以用茎繁殖。
2、用茎繁殖植物的两个基本方法是()和()。
3、为了保护植物资源,绿化祖国,我国将每年的()定为我国
“植树节”。
4、在做吹蒲公英种子的实验时,我们发现()直接影响蒲公英飞行的距离。风力大果实飞行的距离(),风力小果实飞行的距离()。
二、判断题:
()1、植物都是由种子长出来的。
()2、调查就是简单的“问一问”。
()3、用茎繁殖植物时,采集的茎段要无病虫害,叶芽要饱满。
()4、移栽植物时,不需要带土,因为要栽植物的地方有土。
()5、在花盆中栽植物时,用瓦片罩住花盆流水孔,是为了防止水流出
花盆。
()6、移栽后的植物,要马上浇肥料给它营养。
()7、将植物移栽后,要马上浇透水,然后再把土压紧。
三、连线题
将自然界中植物的种子与种子主要的传播的方式连接起来
凤仙花
借助动物皮毛
蒲公英
动物吞吃后排泄
桃
自由落体接触土壤
苍耳
水面飘浮
莲、椰子
弹力发射
樱桃
随风飘散
四、选择填空题:
1、直接把植物的茎插入土壤的繁殖方法叫();把一段植物的茎接到另一
株植物的茎上进行繁殖的方法叫()。
①嫁接
②扦插
③靠接
2、用扦插方法繁殖植物,后期管理时要注意保持环境湿度,每天喷()水,以叶面被打湿为准。
①1次
②3-4次
③无数次
五、实验研究,选择填空。
选取月季的茎,研究用扦插的方法繁殖植物,分别截到两段月季当年生的茎,将一段茎的下端剪成平面,一段茎的下端剪成斜面,并给他们编号。
1、在这个对比实验中变量(不同条件)是:
不变量(相同条件)是:
①切口形状
②繁殖用的土壤
③植物的品种
④选取茎的部位
⑤空气湿度
⑥照射阳光强度
2、通过实验发现:茎的入土部分是斜面的实验苗,其生长速度()
于茎的入土部分是平面的实验苗。
①慢
②快
③同
六、简答题:
1、你知道植物有哪些繁殖方式?
答:
2、研究繁殖新技术有什么作用?
答:
3、你知道哪些植物繁殖新技术?
答:
期中作业题
一、填空
1、自然界的动物要适应()才能生存。动物都有防御(),隐蔽()
等适应环境的特点。
2、鱼类的繁殖方式是(),两栖动物的繁殖方式是(),爬行动物的繁殖方式是(),鸟类的动物的繁殖方式(),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是
()。
3、蛇的一生要经过()三个阶段,幼蛇到成蛇外形变化不大,但要经过
几次()。
4、()是一种生物繁殖新技术,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
可广泛用于()等领域。
二、判断。
()1、小老虎一生下来眼睛就瞪得大大的。
()2、网络查询不能算调查方法。
()3、用茎繁殖植物时,使用的工具要提前进行消毒处理。
()4、挖掘幼苗时,尽可能保持根系周围的土壤不脱落。
()5、移栽植物挖苗时,应远离树苗根部,尽量少伤根苗。
()6、蒲公英的种子能飞,这与风有关,与它的果实的形状无关。
三、将下列动物与它擅长的运动方式用线连起来。
蛇
跳跃
象
游泳
鱼
奔跑
袋鼠
爬行
四、选择填空
1、扦插时截取植物的茎,要将茎的下端剪成()
①平面
②斜面
2、下列动物中属于卵生的一组动物是()
①马、牛、羊
②青蛙、蚕、鱼
③虎、鸡、鸭
3、尺蠖保护自己的方式是()
①放臭气 ②假死
③拟态
五、简答题
1、动物为什么要吃食物?动物吃的食物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不同的动物吃的食物不同?
2、当大地都被白雪覆盖时,你和小朋友玩捉迷藏时,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最好?
为什么?
答:
3、各种动物的繁殖习性与它们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答:
4、蚂蚁在爬行时,六条足是怎样移动的?
答:
5、自然界的种子有哪些传播方式(途径)?
答:
6、为了获得优良的生物品种,改善生活、保护濒危动物,人们已经研究出了哪些动物繁殖新技术?
第三单元作业题
一、填空
1、一般水力发电站都修了()用来拦截水,它的上游水位较高,下游
水位较低。
2、水力发电站都装有()转动就能产生电能。
3、葛洲坝水电站大坝顶高()。
4、目前,我国的支柱产业是(),煤有()之称,石油有()
之称。
5、汽油和柴油都是从()中提炼出来的。
6、()是气体矿物,()是液体矿物,()是固体矿物。
7、金属都有()。
二、判断题:
()1、我国火电站比水电站要多得多。释:但是发电量不如水电站的发电
量总和。现在我国上水电站的工程特别地多,能源逐渐缺乏后,有
可能超过火电站的数量。
()2、中国是能源大国,从来不用为能源问题发愁。
()3、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浪费点没什么大不了。
()4、我国水力资源丰富,多修水电站发电,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5、水力和风力的用途很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水力和风
力的范围会更广。
()6、风力发电机的巨大风轮总是对着风吹来的方向。
()7、无论风从哪个方向括来,风力发电机的巨大的风轮总是向着一个方
向转动。
()8、煤是火力发电的主要资源。
()9、我国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矿种十分齐全的国家。
三、选择题
1、下列()是矿物。
①二氧化碳
②磷矿
③石油液化气
④天然气
2、下列()活动不是利用水力工作的。
①放水调沙
②淘米
③曹冲称象 ④搓洗衣服
3、()活动是利用了风力。
①放风筝
②帆船航行
③风向标指风向
④红旗飘飘
4、小风车必须对着()才能转动起来。
①东
②南
③前
④风
5、埋藏在地下的煤是由()变成的。
①黑色岩石
②焦碳
③古代植物
④黑土地
四、实验填空:
研究小水轮转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我们在把水快一点倒发现小水轮转动得快些。这个现象说明。
2、我们把装水的杯子拿高些倒水,小水轮转动得快些。这个现象说明。
3、我们把冲击的水柱靠水轮转动轴近些时,小水轮转动较慢,冲击的水柱
靠水轮转动轴远些时,小水轮转动较快。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
五、风力发电机组的相关设备及作用连接起来
风力
转动产生电
增速器
把电能储蓄起来
发电机
把电输送给用户
蓄电池
加快风轮的转速
电缆
使发动机转动
六、简答题
1、水力发电站是怎样发电的?
2、为什么水电站都要建高高的大坝?
答:
3、说出我国水电站的名称
答:
4、人们是怎样利用煤发电的?
答:
七、问答题
近年来,我市城区许多居民和酒店都通了天然气管道,使用天然气十分方便。对于一些十分富有的人和单位来说,即使天天不停地燃天然气也出得起钱,他们使用天然气是否要注意节约?为什么?
答
第四单元作业题
一、填空
1、燃烧产生的()严重污染空气。
2、塑料制品要在自然界经过()年才能彻底分解。
3、()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4、塑料制品不易(),燃烧又会产生(),因此提倡使用()的塑料制品。
5、由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被人们形象地称为()。
6、一次性的生活用品虽然使用时方便,由于质量卫生不达标,使用时对人的()有害,使用后对()造成污染。
二、判断题
()1、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2、塑料焚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二恶英有剧毒,所以我们不要燃烧塑料。
()3、为了不污染环境我们提倡使用一次性的生活用品。
()4、多使用清洁能源也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5、垃圾焚烧发电是一项保护环境的新技术。
()6、空中的悬浮物是衡量一个地方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准。
()7、我们使用一次性方便筷子对环境没有污染,所以我们可以大量使用。
()8、环境污染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物,所以我们不必对环境污
染指责来指责去。
三、选择题:
1、森林有()作用
①制氧
②净化空气,绿化环境
③调节气候
④吸收噪音
⑤动物栖息
⑥保持水土
2、下列()是污染环境的现象。
①烧烤
②机动车辆的尾气
③工厂排出的烟尘
④农村焚烧各种农作物的秸杆
⑤往河水中扔饮料瓶
3、日常生活产生的各种垃圾应该()才会减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①及时清扫
②倒到垃圾堆
③分类处理
④掩埋地下
4、下列()是保护环境的正确行为。
①每餐少吃饭
②节约用水
③节约用电
④拒绝使用一次筷子、碗
⑤每天洗澡换衣
⑥爱护树木
5、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是()的责任。
①人民政府
②人民公仆
③每一个人
④环保局工作人员工
四、请在括号里填出前面所表达的污染途径的种类。
1、钢铁厂、炼油厂、农药厂、皮革厂等工厂排出的废水。属于()。
2、有毒农药和化肥被雨水冲刷后造成水体污染。属于()。
3、洗衣、洗菜、洗澡等排放废水。属于()。
4、医院、养殖场、卫生间、屠宰场等地排放的污水,属于()。
五、简答题
1、如何使空气中的灰尘尽可能的减少?
2、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七、分析题
1。关于一次性方便筷子消耗森林的数据,谈自己的想法。
2、一棵树到底值多少钱?
3、2010年关于中国水域污染的简单报告。
我国的90%城市地表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水生态系统正在遭受破坏。
①我们应该从节约每一滴水开始,②发现污染水的现象向当地的环境保护局报告,③不向水域中扔垃圾,保护水域的清洁.
④向身边的人宣传我国水域污染的现状和保护水域的知识。
期末作业题
一、填空题;
1、按食性给动物分类,一般分为()三大类。老鼠按食性分应属
于杂食动物。
2、鱼类的繁殖方式是(),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是()。
3、蛇从幼蛇长成成蛇必须要经过几次()。
4、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以外,还可以用()、()、()繁殖。
5、风力发电是依靠()使发电机转动产生的电。水力发电是依靠
()使发电机转动产生电。
6、我国人均拥有的矿产资源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拥有量的27%,人均拥有的矿物能源量只相当于()。
7、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
8、矿产资源进行()、()利用,才能充分发挥矿产资源的作用。
9、一般金属都是从()中提炼出来的。
二、判断题
()1、植物主要是依靠种子繁殖,其它繁殖方式是次要的。
()2、动植物的生长发育都会经历几个不同的生长阶段。
()3、植物都经历种子发芽、开花、结果这几个阶段。
()4、风力发电机的风轮能随着风向的变化自动调整方向。
()5、现阶段我们国家主要是依靠烧煤进行火力发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将会成为主流。
()6、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力发电站将会从地球上消失。
()7、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
()8、矿产资源是可以两生的,所以我们可以大量开采大量使用。
()9、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煤发电都必须要让发电机转动,才能产生电。
()10、动物都有保护自己的方式,所以他们才能生存到现在。
三、选择题:
1、下列()不是节约能源的行为。
①乱采滥用
②拒绝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坚持用电热水器
③垃圾不分类回收
④节约用水
⑤节约发电
2、现阶段我国主要依靠()发电。
①火力发电
②水力发电
③核发电
④太阳能发电
3、植物嫁接繁殖是用它的()繁殖的。
①种子
②花
③根
④茎
四、模拟实验连线题:
把实验器材与实验模拟的事物连接起来:
酒精
煤
小风车
发电机
点燃酒精灯
煤燃烧
蒸气冲击风车
发电机转动
五、现象推理题:
根据装水的杯子拿高些倒水冲击小水轮叶片时,小水轮转动加快了。
推测:()。
六、简答题
1、煤是怎样形成的?
2、人类对水域的污染主要有哪些途径?
3、生物有哪些新的繁殖新技术。
4、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有哪些?
第一单元作业题答案
一、填空:
1、自然界最大的动物是鲸,;最高的动物是长颈鹿,夜间活动的动物有蝙蝠;
在寒冷的地方生活的动物有北极熊。
2、不同的动物,防御敌害的特点不同,穿山甲用盔甲保护自己,黄鼬用放臭
气防御敌害,负鼠用假死逃避敌害。
3、青蛙、鸡等动物产卵繁殖后代,属于卵生;牛、羊、马等动物直接生小动
物繁殖后代,属于胎生。
4、蚕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生长阶段,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属于完全变态。
5、凤仙花一生中经历了种子发芽、幼苗、开花、结果、种子成熟这几个阶段。
二、判断
()1、观察动物时,不要伤害动物,同时还要避免被动物抓伤或咬伤。
()2、人是杂食动物。
()3、乌贼会放“墨汁”是为了写字。
()4、环境对动物形态,生活习性都没有影响。
()5、小羚羊出生后,很快就能奔跑.()6、鸡不是卵生动物。
()7、不同生物的生命过程是相同的。
1√
2√
3×
4×
5√
6×
7×
三、连线。
将下列动物与它生活的环境用线连接起来。
金丝猴(高山密林)
象(丛林河谷地带)
鹿(森林边缘或草原)
鸵鸟(热带草原)
虎(森林灌木丛中)
天鹅(浅水中)
四、分一分
草食动物:兔、马、牛、猴
杂食动物:猪、熊、鸡、大熊猫
肉食动物:狗、狼、虎、狮子
五、选择填空:
1、下列动物中人、马、虎是属于胎生动物;蛇、龟、鱼属于卵生的动物。
2、下列动物中青蛙是用保护色保护自己的。乌贼是用放墨汁的办法保护自己
逃跑的;穿山甲是用盔甲保护自己的安全的。
3、蚂蚁的六条足如图编号(左前、左后、右中)会同时运动,(右前、右
后、右中会同时运动)以上两个答案都是正确的。
六、简答题
1、猫和狗在行走、奔跑时四条腿脚移动特点有什么特点?
答:行走时:左前、右后、右前、左后。奔跑时:两后腿同时蹬地身体腾
空而起,下落时,左前、右前依次下落,两后腿同时着地再同时蹬地。
2、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为什么不同?
答:因为不同的动物生活环境不一样,身体构造特点不一样、生活习性也
不一样,所以他们受以上因素的影响,动物的运动方式也不一样。
3、说说青蛙、竹节虫、尺蠖等动物身体的颜色形态,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
作用?
答:以上三种动物的身体的颜色和形态同他们的生活环境的颜色和形态极
为相似,这样有利于他们防御敌害、也便于他们隐蔽捕食。
4、在观察蚂蚁运动时,怎样使蚂蚁的足在运动时留下清晰的足迹?
答:此题的方法很多,只要学生动了脑筋,办法基本可行都视为正确。
以下四种答案均正确
①让蚂蚁在细沙上爬行。
②把蚂蚁的足上粘上墨汁后放到白纸的中心让他运动(或爬)。
③让蚂蚁在面粉上爬行。
④让蚂蚁在半干的稀泥巴上爬
第二单元作业题答案
一、填空
1、柳树可以用种子繁殖,但通常是用茎繁殖。甘薯可以用根繁殖;马铃薯可
以用茎繁殖。
2、用茎繁殖植物的两个基本方法是扦插和嫁接。
3、为了保护植物资源,绿化祖国,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我国
“植树节”。
4、在做吹蒲公英种子的实验时,我们发现风力的大小直接影响蒲公英飞行的距离。风力大果实飞行的距离
远,风力小果实飞行的距离
近。
二、判断题:
()1、植物都是由种子长出来的。
()2、调查就是简单的“问一问”。
()3、用茎繁殖植物时,采集的茎段要无病虫害,叶芽要饱满。
()4、移栽植物时,不需要带土,因为要栽植物的地方有土。
()5、在花盆中栽植物时,用瓦片罩住花盆流水孔,是为了防止水流出
花盆。
()6、移栽后的植物,要马上浇肥料给它营养。
()7、将植物移栽后,要马上浇透水,然后再把土压紧。
1×
2×
3√
4×
5×
6×
7×
三、连线题
将自然界中植物的种子与种子主要的传播的方式连接起来
凤仙花(弹力发射)
蒲公英(随风飘散)
桃(自由落体接触土壤)
苍耳(借助动物皮毛)
莲、椰子(水面飘浮)
樱桃(动物吞吃后排泄)
四、选择填空题:
1、直接把植物的茎插入土壤的繁殖方法叫 ②
;把一段植物的茎接到另一株植
物的茎上进行繁殖的方法叫 ①
①嫁接
②扦插
③靠接
2、用扦插方法繁殖植物,后期管理时要注意保持环境湿度,每天喷(②)水,以
叶面被打湿为准。
①1次
②3-4次
③无数次
五、实验研究,选择填空。
选取月季的茎,研究用扦插的方法繁殖植物,分别截到两段月季当年生的茎,将一段茎的下端剪成平面,一段茎的下端剪成斜面,并给他们编号。
1、在这个对比实验中
变量(不同条件)是:①
不变量(相同条件)是:②③④⑤⑥
①切口形状
②繁殖用的土壤
③植物的品种
④选取茎的部位
⑤空气湿度
⑥照射阳光强度
2、通过实验发现:茎的入土部分是斜面的实验苗,其生长速度 ②
于茎的入土部分是平面的实验苗。
①慢
②快
③同
六、简答题:
1、你知道植物有哪些繁殖方式?
我知道植物用根、茎、叶、种子、孢子等繁殖。
2、研究繁殖新技术有什么作用?
答:1.可以获得优良的生物品种,改善我们的生活,保护濒危动物。
2.可以加快繁殖速度,受季节影响小,为科研和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方便。
3.提高繁殖效率和经济效益。
3、你知道哪些植物繁殖新技术?
答:我知道的植物繁殖新技术有杂交、组织培养、太空育种三种。
期中作业题
一、填空
1、自然界的动物要适应 周围的生活环境
才能生存。动物都有防御 敌害,隐蔽
捕食
等适应环境的特点。
2、鱼类的繁殖方式是卵生,两栖动物的繁殖方式是卵生,爬行动物的繁殖方
式是卵生,鸟类的动物的繁殖方式卵生,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是胎生。
3、蛇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蛇、成蛇三个阶段,幼蛇到成蛇外形变化不大,但
要经过几次蜕皮。
4、克隆是一种生物繁殖新技术,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可
广泛用于医学、遗传学、生物学、畜牧等领域。
二、判断。
()1、小老虎一生下来眼睛就瞪得大大的。
()2、网络查询不能算调查方法。
()3、用茎繁殖植物时,使用的工具要提前进行消毒处理。
()4、挖掘幼苗时,尽可能保持根系周围的土壤不脱落。
()5、移栽植物挖苗时,应远离树苗根部,尽量少伤根苗。
()6、蒲公英的种子能飞,这与风有关,与它的果实的形状无关。
1×
2×
3×
4√
5√ 6
×
三、连线
将下列动物与它擅长的运动方式用线连起来。
蛇(爬行)
象(奔跑)
鱼(游泳)袋鼠(跳跃)
四、选择填空
1、扦插时截取植物的茎,要将茎的下端剪成(②)
①平面
②斜面
2、下列动物中属于卵生的一组动物是(②)
①马、牛、羊
②青蛙、蚕、鱼
③虎、鸡、鸭
3、尺蠖保护自己的方式是(③)
①放臭气
②假死
③拟态
五、简答题
1、动物为什么要吃食物?动物吃的食物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不同的动物吃的食物不同?
答:动物吃食物是为了从食物中获取营养和能量。动物吃的食物各不相同。
因为不同的动物生存环境不一样,身体的结构也不一样、生活的习性也
不一样,所以,他们的食性也不一样。
2、当大地都被白雪覆盖时,你和小朋友玩捉迷藏时,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最好?
为什么?
答:穿白色的衣服最好,因为衣服和环境的颜色十分接近,可以很好地保护
自己不被其它小朋友发现我们。
3、各种动物的繁殖习性与它们的生存有什么关系?
答:动物的繁殖习性是他们适应生存环境的结果。
4、蚂蚁在爬行时,六条足是怎样移动的?
答:蚂蚁先同时移动左前、左后和右中三条足,再同时移动右前、右后和左
中三条足。
5、自然界的种子有哪些传播方式(途径)?
答案见第二单元连线题
6、为了获得优良的生物品种,改善生活、保护濒危动物,人们已经研究出
了哪些动物繁殖新技术?
答:人科已经研究出了人工繁殖、胚胎移植、克隆三种动物繁殖新技术。
第三单元作业题答案
一、填空
1、一般水力发电站都修了大坝用来拦截水,它的上游水位较高,下游水位较
低。
2、水力发电站都装有水力发电机组,发电机转动就能产生电能。
3、葛洲坝水电站大坝顶高76米。
4、目前,我国的支柱产业是工业,煤有工业粮食之称,石油有工业血液之称。
5、汽油和柴油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6、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石油是液体矿物,煤是固体矿物。
7、金属都有金属光泽、容易导电、容易传热、容易延展。
二、判断题:
()1、我国火电站比水电站要多得多。释:但是发电量不如水电站的发电
量总和。现在我国上水电站的工程特别地多,能源逐渐缺乏后,有
可能超过火电站的数量。
()2、中国是能源大国,从来不用为能源问题发愁。
()3、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所以浪费点没什么大不了。
()4、我国水力资源丰富,多修水电站发电,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5、水力和风力的用途很广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利用水力和风
力的范围会更广。
()6、风力发电机的巨大风轮总是对着风吹来的方向。
()7、无论风从哪个方向括来,风力发电机的巨大的风轮总是向着一个方
向转动。
()8、煤是火力发电的主要资源。
()9、我国是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矿种十分齐全的国家。
1√
2×
3×
4×
5√
6√
7√
8√
9×
三、选择题
1、下列(②④)是矿物。
①二氧化碳
②磷矿
③石油液化气
④天然气
2、下列(④)活动不是利用水力工作的。
①放水调沙
②淘米
③曹冲称象 ④搓洗衣服
3、(①②③④)活动是利用了风力。
①放风筝
②帆船航行
③风向标指风向
④红旗飘飘
4、小风车必须对着(④)才能转动起来。
①东
②南
③前
④风
5、埋藏在地下的煤是由(③)变成的。
①黑色岩石
②焦碳
③古代植物
④黑土地
四、实验填空:(这道题与课文的教学目标有点距离,以后可能再改)
研究小水轮转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我们在把水快一点倒发现小水轮转动得快些。这个现象说明水的流量越大,水的力量越大,小水轮转动得越快。
2、我们把装水的杯子拿高些倒水,小水轮转动得快些。这个现象说明水位越
高,水的冲击力越大,小水轮转得越快。
3、我们把冲击的水柱靠水轮转动轴近些时,小水轮转动较慢,冲击的水柱靠
水轮转动轴远些时,小水轮转动较快。这个现象说明
水冲击小水轮的位
置可以影响小水轮转动的快慢。
五、风力发电机组的相关设备及作用连接起来
风力(使发动机转动)
增速器(加快风轮的转速)
发电机(转动产生电)
蓄电池(把电能储蓄起来)
电缆(把电输送给用户)
六、简答题
1、水力发电站是怎样发电的?(可参考课文P37页下面的说明文字)
答:水力发电站的水闸打开后,水通过隧道冲到坝底推动涡轮机转动,带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
2、为什么水电站都要建高高的大坝?
答:因为修高高的大坝可以把水库的水位抬得很高,水位越高水的冲击力就
越大,发电机的转速就越大,发的电量就越大,所以说修高高的大坝是为
了多发电。(另外修大坝还可以更好地防洪、灌溉、养殖、通航、外调。)
3、说出我国水电站的名称
答:龙滩水电站、金少江溪洛渡水电站、葛洲坝水电站、二滩水电站、三峡水电站、新安江水电站。
4、人们是怎样利用煤发电的?
答:人们用煤燃水,使水蒸气从喷嘴中喷出冲击发电机的叶轮,使发电机
转动产生电。
七、问答题
近年来,我市城区许多居民和酒店都通了天然气管道,使用天然气十分方便。对于一些十分富有的人和单位来说,即使天天不停地燃天然气也出得起钱,他们使用天然气是否要注意节约?为什么?
答:他们也要注意节约使用天然气。因为天然气是一次性能源,用完了不能
再生,而且我国的能源矿产并不丰富。如果我们浪费能源的话,不久的将来我们将因为缺乏能源而失去家园,无法生存。
第四单元作业题答案
一、填空
1、燃烧产生的废气严重污染空气。
2、塑料制品要在自然界经过200-400年才能彻底分解。
3、空气、水、植物、动物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4、塑料制品不易分解,燃烧又会产生有毒气体,因此提倡使用易降解的塑料
制品。
5、由塑料制品造成的污染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白色污染。
6、一次性的生活用品虽然使用时方便,由于质量卫生不达标,使用时对人的健康有害,使用后对环境造成污染。
二、判断题
()1、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于环境,又影响环境,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
()2、塑料焚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二恶英有剧毒,所以我们不要燃烧塑料。
()3、为了不污染环境我们提倡使用一次性的生活用品。
()4、多使用清洁能源也是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5、垃圾焚烧发电是一项保护环境的新技术。
()6、空中的悬浮物是衡量一个地方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准。
()7、我们使用一次性方便筷子对环境没有污染,所以我们可以大量使用。
()8、环境污染是国家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物,所以我们不必对环境污
染指责来指责去。
1√
2√
3×
4√
5√
6√
7×
8×
三、选择题:
1、森林有(①②③④⑤⑥)作用
①制氧
②净化空气,绿化环境
③调节气候
④吸收噪音
⑤动物栖息
⑥保持水土
2、下列(①②③④⑤)是污染环境的现象。
①烧烤
②机动车辆的尾气
③工厂排出的烟尘
④农村焚烧各种农作物的秸杆
⑤往河水中扔饮料瓶
3、日常生活产生的各种垃圾应该(③)才会减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①及时清扫
②倒到垃圾堆
③分类处理
④掩埋地下
4、下列(②③④⑥)是保护环境的正确行为。
①每餐少吃饭
②节约用水
③节约用电
④拒绝使用一次筷子、碗
⑤每天洗澡换衣
⑥爱护树木
5、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是(③)的责任。
①人民政府
②人民公仆
③每一个人
④环保局工作人员工
四、归纳填空
请在括号里填出前面所表达的污染途径的种类。
1、钢铁厂、炼油厂、农药厂、皮革厂等工厂排出的废水。属于
工业废水。
2、有毒农药和化肥被雨水冲刷后造成水体污染。属于
农业化学污染。
3、洗衣、洗菜、洗澡等排放废水。属于生活污水。
4、医院、养殖场、卫生间、屠宰场等地排放的污水,属于生物性污染
五、简答题
1、如何使空气中的灰尘尽可能的减少?
答:①我们生活的街道里,晴天要按时洒水,减少扬尘。
②大面积植树种草,防风固沙。
③工厂排放设备处理废气,减少排放。
④利用好秸杆,禁止焚烧秸杆,产生大量烟尘。
⑤颗粒状的材料用罐装运输,减少建筑材料运输过程的“漏尘”。
⑥改进各种灶炉,使其减少烟尘排放,或换用清洁能源燃烧。
请大家留言补充:
2、为了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答:①不乱扔垃圾,做到垃圾分类存放,便于回收再利用。
②平时生活中,节约水、电、气、煤。
③尽量少用一次性产品,拒绝使用各种一次性的塑料制品,使用易降解的一次性用品。
④积极参加植树种草活动,爱护花草树木。
⑤多步行、骑行,少开车坐车,减少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七、分析题
1。关于一次性方便筷子消耗森林的数据,谈自己的想法。
答:①、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②、尽量少用一次性产品,拒绝使用各种一次性的塑料制品,使用易
降解的一次性用品。
③、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
④、向周围的人宣传一次性产品对环境的破坏,宣传环境保护的常识。
2、一棵树到底值多少钱?
答:森林的生态价值远远高于他的市场价值,我们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不
能被眼前的利益迷惑了我们。我们不仅自己要做到不破坏森林资源,而且还要宣传保护森林的意义,让全社会都来保护我们的森林资源。
3、2006年关于中国水域污染的简单报告。
从这则消息中我知道了我国的90%城市地表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城市水生态系统正在遭受破坏.
答:①我们应该从节约每一滴水开始,②发现污染水的现象向当地的环境保护局报告,③不向水域中扔垃圾,保护水域的清洁.
④向身边的人宣传我国水域污染的现状和保护水域的知识。
期末作业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按食性给动物分类,一般分为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三大类。老
鼠按食性分应属于杂食动物。
2、鱼类的繁殖方式是
卵生,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是
胎生。
3、蛇从幼蛇长成成蛇必须要经过几次
蜕皮。
4、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以外,还可以用根、茎、叶、繁殖。
5、风力发电是依靠风力使发电机转动产生的电。水力发电是依靠水力使发电
机转动产生电。
6、我国人均拥有的矿产资源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拥有量的27%,人均拥有的矿物能源量只相当于十分之一。
7、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8、矿产资源进行有计划的开采、合理的利用,才能充分发挥矿产资源的作用。
9、一般金属都是从金属矿产中提炼出来的。
二、判断题
()1、植物主要是依靠种子繁殖,其它繁殖方式是次要的。
()2、动植物的生长发育都会经历几个不同的生长阶段。
()3、植物都经历种子发芽、开花、结果这几个阶段。
()4、风力发电机的风轮能随着风向的变化自动调整方向。
()5、现阶段我们国家主要是依靠烧煤进行火力发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核能将会成为主流。
()6、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力发电站将会从地球上消失。
()7、我国地大物博,矿产资源丰富。
()8、矿产资源是可以两生的,所以我们可以大量开采大量使用。
()9、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煤发电都必须要让发电机转动,才能产生电。
()10、动物都有保护自己的方式,所以他们才能生存到现在。
1×
2√
3×
4√
5√
6√
7×
8×
9√
10√
三、选择题:
1、下列(① ② ③)不是节约能源的行为。
①乱采滥用
②拒绝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坚持用电热水器
③垃圾不分类回收
④节约用水
⑤节约发电
2、现阶段我国主要依靠(① ②)发电。
①火力发电
②水力发电
③核发电
④太阳能发电
3、植物嫁接繁殖是用它的(④)繁殖的。
①种子
②花
③根
④茎
四、模拟实验连线题:
把实验器材与实验模拟的事物连接起来:
酒精
煤
小风车
发电机
点燃酒精灯
煤燃烧
蒸气冲击风车
发电机转动
五、现象推理题:
根据装水的杯子拿高些倒水冲击小水轮叶片时,小水轮转动加快了。
推测:水位越高水的力量越大。
六、简答题
1、煤是怎样形成的?
答:两三亿年前,地球上的植物非常繁盛,形成了大片的森林,后来由于地壳的运动,大量的树木被沉积的泥沙覆盖.被埋在地下的植物与空气隔绝,又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经过亿万年的变化就逐渐形成了煤。
2、人类对水域的污染主要有哪些途径?
答:人类对水域的污染主要有工业废水、农业化学污染、生活污水、生物
性污染四种途径。
3、生物有哪些新的繁殖方式。
答:杂交、组织培养、太空育种、克隆、胚胎移植、剩下的请同学补充。
4、植物种子传播的方式有哪些?
答:凤仙花(弹力发射)
蒲公英(随风飘散)
桃(自由落体接触土壤)
苍耳(借助动物皮毛)
莲、椰子(水面飘浮)
樱桃(动物吞吃后排泄)
七、现象分析题:
这一题目请同学们在留言中讨论此题,我将把回答得很好的题目另做一个文章在博客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