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黄鹂-教学教案

时间:2019-05-15 01:55: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案-黄鹂-教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案-黄鹂-教学教案》。

第一篇:语文教案-黄鹂-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蕴涵的哲理;

2.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习精彩语言;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独立的思考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自然中栖息着千姿百态的鸟儿,你见过黄鹂这种鸟吗?黄鹂不仅是一种美丽的鸟,而且几乎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多有描写,大家能吟出几句吗?

有关“黄鹂”的古代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

这些诗句通过描写黄鹂的啼鸣、飞舞表现了黄鹂娇好美丽的形象,抒发了对“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美好春天的热爱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现代著名作家孙犁的一篇散文《黄鹂》,那么在孙犁的这篇散文里,黄鹂又是怎样的形象?作者抒发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呢?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2.作者简介

孙犁:现代著名作家。河北省安平县人,原名孙树勋。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荷花淀》。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创作的小说、散文结集为《白洋淀纪事》。其小说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是文学史上“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

二、整体感知

1.朗读

找四位同学分段落朗读课文,尽量把文章的思路体现出来。

2.(师)概括课文内容

通过刚才读课文,我们熟悉了文章的内容,概括地说,作者叙述了“我”和黄鹂的几次相遇,其中有抗战时期的黄鹂,在青岛养病时见到的黄鹂,鸟市上的黄鹂,还有江南的黄鹂,通过这四次写黄鹂,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思想。

三、学习文章的思想内容(哲理)

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呢?先说思想上的收获,文章使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可能列举的内容与教师的分析引申:

(1)要爱护鸟类,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分析引申:可以这样理解。黄鹂在文中是美的化身,作者反抗人类对美的暴力破坏。

(2)各种事物都有极致。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分析引申: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说明各种事物都有极致?黄鹂的极致是什么?黄鹂的禁锢和限制又是什么? 学生分析讨论

明确:说明各种事物都有极致的例子: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

黄鹂的极致: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在这种环境下,黄鹂达到了它们的极致。

黄鹂的禁锢和限制:①抗战时期,炮火连天的环境,美丽的黄鹂只是一闪而过,不能达到美的极致;②青岛养病时,病友史同志举枪瞄准,黄鹂成了惊弓之鸟,从此一去不返,人类的射杀,是黄鹂不能达到美的极致的禁锢和限制;③逛鸟市时见到的黄鹂,被系在一根木棍上,一会儿悬空吊着,一会儿被拉上来,这成了它们的禁锢和限制。(第三点学生一般能找出,第一点和第二点需要教师的引导)

(3)(师)小结

所以,黄鹂只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自由飞翔,自由生活,才能活出它的本性,才能现出“美的极致”。而且,作者的思索由黄鹂转向大千世界,茫茫宇宙。既然黄鹂的啼叫、飞翔要伴随着春雨、宿露,朝霞、彩虹,那么,虎、鱼、驼、雁这些更加壮观的美的极致呢?难道不需要深山、潭底、大漠、长空这样的美的极致?美的极致,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是从平凡生活中升华出来的哲理,作者把人们的思想、追求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4)作者提到的各种事物,除了黄鹂、虎、鱼、驼、雁以外,还提到了什么?请同学们看最后一自然段。

明确:“景物一体”、“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是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

由此可见,作者说的是黄鹂,实则讲的是艺术。把黄鹂看作艺术的化身,看作文学艺术家的化身,这种写作手法称为象征,例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杨礼赞》等,只是本文叙事性更强,每个片段都蕴含着一定的意义,含蓄丰富。为什么这么说呢?请同学们注意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

四、本文的两个历史背景

1.抗日战争期间的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论持久战》),“这个战争促进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论联合政府》)。在文艺战线上,党鼓励革命文艺家积极地亲近工农兵,给他们到群众中去的完全自由,给他们创作真正革命文艺的完全自由。

2.“文化大革命”前十年的历史背景

从1957年开始,在文艺界开展了反右派斗争和对修正主义文艺思想的批判。文艺思想上机械论、简单化、庸俗化的倾向更加发展,粗暴武断、无限上纲的文艺批判几乎成为一时风尚。创作上,违背生活真实和缺乏艺术性的虚假文字和公式化、概念化作品风行一时。1958年的新民歌运动更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写真实、写人性的作品和作家纷纷遭到批判,到1962年,由于“左”的错误倾向的影响,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应当干涉的事情。本文就写于此时。1962年以后,“左”的错误愈演愈烈,终于酿成“文化大革命”。

五、分析黄鹂的象征意义

1.男生齐读第一次见到黄鹂时的语段

(师)分析:第一次见到黄鹂,正是抗日战争时期,黄鹂的形象是“革命文艺”的象征,“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在空前伟大的斗争环境中,黄鹂充满战斗的激情,展现出矫健、鲜丽、动人的形象,那“尖利的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的啼叫”,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发挥了战斗作用。

2.找学生朗读第二、三次见到黄鹂时的语段

(师)分析:第二、三次见到黄鹂,正是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人们无比欢欣地迎来了社会主义,艺术乃至一切事业都应该找到发挥极致的最佳环境,像那两只黄鹂找到“深密幽静的一片树林”“大有安家落户的意思”一样,去发挥自己的极致,但令人痛惜而感慨的是,好景不长,厄运接连不断,“左”的错误,像史同志一样,或像那个“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一样,或像那个卖鸟笼的老头儿一样,破坏了艺术发展的环境,使“黄鹂”一去不返,或成惊弓之鸟,或倒毙枪口,或焦黄凄惨,艺术正像黄鹂那样,需要一个广阔的天地。作者思索着、呼唤着,何时才能有这样的广阔天地呢?

3.女生齐读第四次见到黄鹂时的语段

(师)分析:第四次见到黄鹂的情景,作者热情洋溢地赞美江南,赞美黄鹂“真正的家乡,安居乐业的所在”,正是寄寓着自己的探索和憧憬,理想和追求,也是对未来的乐观预示,这个预示在1987年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后终于到来了,可见作者预示的瞻前性、准确性。

六、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与语言技巧

1.写作方法

从叙事到说理水到渠成,说理恰倒好处。

(1)水到渠成:①从几个片段的叙事到篇末的说理,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的。②看到太湖的环境,看到黄鹂的全部美丽,联想到虎、鱼、驼、雁等各种事物的极致,已有“水到渠成”之势,篇末的说理真是自然而然。

(2)说理恰倒好处:说理也不宜长篇大论,只须点到为止,若隐若显,这才耐人寻味,恰倒好处。作者点到“各种事物”,点到“艺术”,读者自然心领神会。说理要注意说到什么地步才好,本文值得借鉴。

2.精彩的语言

(1)适当的文言句子使文章增色。“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

(2)善用对句,语言简练,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在习作中,修改润色,用点心思,可用这样的句子。“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

(3)还多次使用排比句。“这里„„这里„„这里„„。”

总之,整句与散句相结合,工整中求变化,长短错落有致,不呆板。

七、布置作业

文章把黄鹂在江南的极致写得非常美,请从作者略写的“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选取一种,模仿文章的写法,扩写成百字左右的文字。

第二篇:黄鹂(教案)

《黄鹂》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理解课文,领会作者意图。

2.借鉴课文的写法,用象征手法说理,从叙事到说理水到渠成,说理恰到好处。

3.学习精彩的语言,恰当的文言色彩可给文章增色,排比或对句可使语句整齐有气势。教学重点:整体把握,探求精义。教学难点:含蓄的说理;精彩的语言。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鉴赏与评价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提出分析文学作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2.介绍作者。

3.整体把握,探求精义。教学过程:

一.介绍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方法。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重点是分析评价,借鉴吸收作品中有思想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的内容,读了后要能评定其价值的高下。因此,必须注意如下问题:

(1.评价要以整体把握,理解课文为基础。只有探得真义,探得精义,真正领会了,才能谈得上分析评价。

(2.评价要坚持正确的思想观点,坚持实践标准,联系事实去检验文章观点,可以鉴别是非,可以认识作品的思想价值。

(3.评价要看作品思想的深度,是否抓住事物的本质、关键。

(4.评价要看社会效应,就是说,要看文章的思想观点对于人们实践的指导意义,及反映社会实践领域的大小,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学艺术方面,还是某一部分人。(5.评价写作方法。(6.评价语言特色。

评价是前提,借鉴吸收是目的。借鉴吸收,要联系自身情况,认真思考文章对自己有什么启示。思想方面有哪些启示;写作方法方面有哪些启示;语言表达方面有哪些启示;哪些东西是值得借鉴吸收的。

二.作家作品介绍。

孙犁,原名孙建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人。其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集为《白洋淀纪事》,代表作《荷花淀》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他的短篇小说和散文充满诗情画意,有人称他的小说是“诗体小说”。长篇小说有《风云初起》,中篇小说《铁木前传》。1956年以后,作者因病长期搁笔,但发现和培养了不少青年作家。

三.完成字词练习。

1.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A 谛听

红靛

远飏

B 憎恨

质量

媲美 C 勾当

提防

筑窠

D 悄然

黧鸡

孵雏

2.下列各个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婉惜的是,我的朋友的高尚情谊,不能的到这两只惊弓之鸟的理解,它们竟一去不返。B 一群海鸥受惊远飏,被射死海鸥落在海面上,被怒涛拍击飘卷。C 它们飞起来,迅若流星,在密密的树枝树叶里忽隐忽现。

D 在战争不暇的日子里,这种观察飞禽走兽的闲情逸志,不知对我的身心情感,起着什么性质的影响。

3.补充解释:兴致勃勃

飞禽走兽

惊弓之鸟

眼福

迅若流星

褒词

天高气爽

网罗

湖光山色

业绩

四.解题与导读。

1.“黄鹂”是该散文的题目,其实也是这篇散文的线索。《黄鹂》体现了孙犁关注“小人物”的写作态度,文章记叙了作者对黄鹂命运的关切,对摧残这类事物的丑恶行径的义愤。

2.思考,导读与整体把握:

(1.为什么抗日战争时期所见的黄鹂美丽极了?为什么又够不上“全部美丽”?(2.为什么倾倒所见的黄鹂起初大有安家落户的意思?为什么又一去不返?(3.为什么海鸥落在海面上,被怒涛拍击漂卷,一群海鸥也受惊远飏?(4.为什么太湖边黄鹂展现出“全部美丽”?

五.整体把握,探求精义:

(一)第一段分析评价。

1.“童年,我很迷恋过一阵捕鸟儿的勾当”中“迷恋”“勾当”两词怎样理解? 答:“迷恋”指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这个词表现出了作者对鸟儿的热爱、痴迷。“勾当”是贬义词褒用,表现了儿童时期的调皮。

2.“好象很少见,„„好象没有见过„„;既不在„„也不在„„”用了怎样的手法?有何好处?

答: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更充分地表现出未见黄鹂的无比遗憾。

3.总结1段:叙述儿童时期迷恋戏鸟,以不遇为憾。

(二)第二段、三段分析评价。

1.为什么说抗日战争时的黄鹂美丽极了?

答:听到:啼叫诱人;看见:姿态矫健,色彩鲜丽。黄鹂有着迅猛挺进的姿态,成为催人奋进的化身。

2.为什么说“它尖利的啼叫富有召唤性和启发性”? 答:因为“在不断的炮火洗礼中”,在空前伟大的斗争环境中,它充满战斗激情的啼叫,在神圣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发挥了战斗作用。

3.为什么又不够美?(或为什么“想多看一眼都很困难”?)答:因为毕竟是炮火连天的环境,美丽的黄鹂只能一闪而过。

4.心中的感受是什么? 答:观察飞禽走兽,可以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激越我对美的追求。

5.总结2、3段:回忆战争年代初见黄鹂,激起我对美的追求。环境是抗日战争时期,黄鹂是美丽极了,是为正面铺垫。

(三)分析第二次见黄鹂。

1.描写我疗养住所的环境的目的是什么?找出描写“鸟儿舒适生活”的句子。答:我疗养住所的环境也是鸟儿生活的宁静的环境,写这样的环境是为了表现鸟儿生活的舒适自在。“林木深密幽静”“互相追逐,互相逗闹”。

2.景美——物美——人的心情更美。请找出表现“我”感受的语句,体会其作用。答:“饱享眼福”,“新里就更高兴”。其作用是表明人能享受这“景物”一体的极致的美,表现心情的愉悦。

3.为何写高兴时我很担心它们一旦要离此而去? 答:这是为后文设伏。

4.黄鹂大有安家落户的意思,却何以一去不返呢?

答:史同志想试枪法,吓跑了黄鹂。写环境之美是正面铺垫,写人为的不美是反面铺垫,恰好是这种反差,造成黄鹂“无影无踪”。

5.史同志又代表怎样的人物?

答:代表善良却于无意中伤害了黄鹂的人。

6.作者插叙“穿皮大衣戴皮帽的中年人猎鸟”一事的作用是什么?

答:表明社会上有些人破坏了鸟儿的生存环境,剥夺了鸟儿自由生存的权利。

7.为什么“群鸥远”、“怒涛拍”、“工人愤怒”? 答:表达了对暴行的痛恨与谴责。

(四)分析第三次见黄鹂。

1.找出老头儿戏弄黄鹂的动作,描写鸟儿被摧残的神态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答:A “系”“悬”“吊”“拉”;B “焦黄的羽毛”“神气”。C 作者反对有意的禁锢,表现了对黄鹂的同情。这样写从反面衬托,为表现主题思想作铺垫。

2.为什么说“它在笼中会被折磨得死去;在动物园里,也不能从容地生活下去;它需要的田地太宽阔了”?

答:美需要呵护,美好的事物需要适宜的生存环境。而人则是这种环境的主宰者,没有美好情操的人,又怎么能创造美、追求美呢?

(五)分析第四次见黄鹂。

1.找出文中描写美景的句子,说说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何在? 答:“是的,这里的湖光山色„„天气。”修辞手法是排比;作用是显示太湖环境的优美。2.为什么说“这里才是它们真正的家乡”?

答:只有自然环境的极致,才有物(黄鹂)的极致。这里,黄鹂的啼叫,是伴着春雨宿露的,它们的飞翔,是伴着朝霞和彩虹的,因而,黄鹂才真正美到了极致。

六、作业:朗读课文,复习本堂内容。做课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分析第二部分。

1.作者写黄鹂景物一体,达到极致。为什么写“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 答:虎、鱼、驼、雁在各自的适宜的环境中,才能展示各自美的极致。作者借此强调环境对生命的重要性。

2.最后一段,点明写作的意图的句子有哪些?怎样理解? 答:(1.“这正是在艺术上不容易遇到的一种境界”,作者说的是黄鹂,讲的是艺术,把黄鹂看作艺术的化身,看作文学艺术家的化身。(2.“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作者不光讲艺术,各种事物无所不包,所讲的乃是哲理。黄鹂又成了一切美的事物的化身。(3.“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这里的意思是,能让事物发挥到极致的环境,才有发挥到极致的事物。

3.本文从叙事自然地转到说理,这其中的关键是什么? 答:从太湖与黄鹂的关系感悟到环境与事物的关系。

二.用象征手法说理。

1.为什么说第一次描写黄鹂是从正面为表白主题作了铺垫? 答:这个战争次金中国人民的觉悟和团结的程度,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一切伟大的斗争没有一次比得上的。在文艺战线上,党鼓励革命文艺家积极地亲近工农兵,给他们以到群众中去的完全自由,给他们以创作真正革命文艺的完全自由。

2.史同志和穿皮大衣、卖鸟的,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象征什么?

答:共同点:不懂要让黄鹂或海鸥发挥极致,都不懂要为它们创造一定的环境。不同点:他们伤害的动机不同。即搞“左”的一套,人们的动机也各不相同。穿皮大衣的邪恶之徒,最卑劣。

3.象征手法的优点:这种手法富有文学性,形象生动,富有美感,而且比较含蓄。长于形象思维,长于文学创作的人,要发表某种见解,可以用这种手法。另外,有时某种见解不宜直截了当地说,也用此种方法。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白杨礼赞》等,只是本文叙事性更强,每个片段都蕴含着一定的意义,含蓄丰富。

三.从叙事到说理水到渠成,说理恰倒好处。1.水到渠成:(1.从几个片段的叙事到篇末的说理,是很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的。(2.看到太湖的环境,看到黄鹂的全部美丽,联想到虎、鱼、驼、雁等各种事物的极致,已有“水到渠成”之势,篇末的说理真是自然而然。

2.说理恰倒好处:说理也不宜长篇大论,只须点到为止,若隐若显,这才耐人寻味,恰倒好处。作者点到“各种事物”,点到“艺术”,读者自然心领神会。说理要注意说到什么地步才好,本文值得借鉴。

四.精彩的语言。

1.适当的文言句子使文章增色。“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

2.善用对句,语言简练,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在习作中,修改润色,用点心思,可用这样的句子。“它们的啼叫,是要伴着春雨、宿露,它们的飞翔,是要伴着朝霞和彩虹的。” 3.还多次使用排比句。“这里„„这里„„这里„„。”

总之,整句与散句相结合,工整中求变化,长短错落有致,不呆板。

五.主题:

无论什么事物,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它们的极致。

六.对作者的评价:

作者有先知先见。孙犁是在60年代之初就有这样的理想和追求,时隔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吃尽了“左”的苦头,才唾弃“左”的一套。终于迎来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新时期。作品主题相当有深度。

第三篇:《黄鹂》教案

黄鹂——病期琐事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学习了解作者孙犁及其文学创作。

2、熟读、品味文章,把握本文传达的深刻哲理。

3、学习借鉴托物言志的写法。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1、对课文的哲理作一点分析评价。

2、借鉴课文的写法,学习精彩语言。

3、学习体会孙犁散文的特色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优秀的作家对生活和人生的关注方式是多样的独到的,有许多现代作家就是通过写鸟来表现他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的。老舍先生写小麻雀,表现的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周瘦鹃写杜鹃蕴含着的是对传统习惯看法的思考。而作家孙犁则要向大家介绍一种非常可爱的鸟——黄鹂。

2、提问:黄鹂是怎样一种鸟?

3、要求学生结合课本插图对黄鹂进行描述。

4、要求学生回忆说出与黄鹂有关的诗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清天。(杜甫)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

5、提问:本文题为“黄鹂”,目的是否真的是介绍“黄鹂”这种鸟? 明确:不是。目的是借黄鹂来说理。分析写法特点: 板书:托物言志

(二)学法指导

本文语言优美,主旨深刻,条理又十分清晰,稍作点拨,学生即能够理解,故应该以学生精读文章、把握语言、领会主旨为主。要求学生结合课后思考练习熟读文章,尤其要认真阅读全文的结尾部分(从“从此”至全文结束。)。教师则适当介绍作者及文章背景。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所以教师亦应注重基础知识的点拨与分析。

(三)作者介绍

孙犁,河北安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1913年4月6日生。高中毕业后流浪北平,在图书馆读书、在大学旁听,用“芸夫”的笔名在《大公报》上发表文章,先后在市政机关和小学当过职员,1936年暑假后,到河北安新县小学教书,了解白洋淀一带人民生活。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孙犁解放前及解放初期的创作结集为《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的创作风格的一部集子。作品从多方面勾勒了时代和社会的历史风俗画面,以明丽流畅的笔调、秀雅隽永的风格和丰富的劳动者的鲜明形象,在读者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其他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和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此外还写有散文集《津门小集》等作品。

(四)全文结构分析

1、要求学生首先熟习全文内容,把握文章整体结构,尤其要把握黄鹂在不同环境中不同的生存状态。

2、提问分析:

(1)文章一共几次写到黄鹂?

(2)分析各次不同的时间以及黄鹂的生存状况。

3、结合学生分析,理清文章结构:

次数

时间

地点

生存状况

第一次

抗战期间

阜平山村

尖利啼叫、忽隐忽现、美丽极了 第二次

前几年

青岛

追逐、逗闹

第三次

有一天

鸟市

系在木棍上、羽毛焦黄、神情凄惨 第四次

第二年春天

江南太湖

展现全部美丽、自由啼叫、安居乐业

小结:随着时间的推移,黄鹂的生存状况在不断发生改变,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逐步向读者揭示出某种哲理,应该引起思考和重视。

(五)分析课文重点

1、根据作者对黄鹂不同境遇的态度,用一句话说出本表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了作者对美的事物的追求。

2、文章写黄鹂,开篇却写与之无关的“红靛儿”、“虎不拉儿”、“黧鸡儿”,有何用意?

黄鹂对生存环境有自己的要求,为下文分析黄鹂和生存环境的关系作铺垫。

3、作者为什么写到与黄鹂无关的海鸥?用了怎样的写法?

明确:由老史试枪引发联想,表现作者对摧残鸟儿这类丑恶行径的义愤。因为海鸥和黄鹂一样,都是鸟,也都是美的事物的象征。

作者采用了插叙的手法来写。

4、从环境和黄鹂的关系看,“极致”在文中的含义?

文中多次提及黄鹂的生存状态,大体上一种是好的或比较好的,而另一种则是不好的。两者相比,不难发现黄鹂的自由与美丽的展现应该有它良好的生存环境,而这种“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的‘景物一体’的境界”便是文中所言“极致”的具体含义。

(六)分析鉴赏课文后五段

1、用一两句话说明作者悟出的哲理。(1)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

(2)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

2、在这五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排比——虎啸深山,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说明“形色神态和环境的自然结合和相互发挥”,才能成为极致。

(2)引用——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增添文章的文学色彩。

3、倒数第三、四自然段,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在这里用整散结合的写法,句式上长短相间,如同古代华丽的赋文一般,极富韵味。而“湖光山色,密柳长堤”,“茂林修竹,桑田苇泊”,春雨、宿露、朝露、彩虹等词语简洁地描绘出江南春季美丽的自然景色。黄鹂婉转的啼叫、俊美的身影在这美丽的环境中展示出全部的美丽,使人自然地联想到王勃“落霞与孤骛齐飞,秋谁共长天一色”的名句,真正受到一种美的极致。

(七)本文的写作特色分析

1、用象征来说理。这种手法富有文学性,形象生动,富有美感,而且比较含蓄。

2、从叙事到说理水到渠成,说理又恰到好处。

从叙事到篇末的说理,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篇末的说理自然而然。

3、随时间的推移,深化文章主旨。

4、托物言志、含义深刻、富有哲理。

5、精彩的语言

(1)用排句和对句,使语句整齐

(2)运用比喻、排比、对偶等形象的语言来描写事物。(3)运用富有哲理的语言。

(八)全文总结

本文围绕黄鹂以时间顺序展开,记叙了作者对黄鹂的迷恋,对摧残这类鸟儿的丑恶行径的义愤,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生物(包括人类)与自然环境、生存最佳结合的向往,从而给读者人生哲理的启迪。黄鹂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不同的状态,说明“各种事物都有它的极致”,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这种极致”的道理。

(九)文章背景知识

1、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

在文艺战线上,党鼓励革命文艺家积极地亲近工农兵,给他们以到群众中去的完全自由,给他们以创作真正革命文艺的完全自由。

2、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历史背景。

当时也有“左”的错误倾向,把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理解为“要求文学艺术从属于临时的、具体的、直接的政治任务,”干涉了许多不应当干涉的事情。

(十)课堂练习与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后五段,并背诵。

2、完成课课达标有关练习,巩固文章要点以及语文基础知识。

第四篇:小班教案《黄鹂鸟》

小班教案《黄鹂鸟》1

设计意图

运用故事还原策略在游戏中,利用三段情景性故事再现音乐,帮助幼儿区分角色及各自的动作,同时增加了一些蜗牛和黄鹂鸟的动作,如:蜗牛怎样爬上葡萄树的;黄鹂鸟“赶”的动作;黄鹂鸟四个拍点啄蜗牛至最后一个拍点和蜗牛晕倒的场景设计,使整个音乐游戏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在这个音乐活动中,更强调倾听音乐,使幼儿在倾听的过程中对故事情景有一定的感受,同时利用有效提问,帮助幼儿解决在同一个音乐中两个动物同时表演的难题。在感受音乐中快乐地游戏,在游戏中不断深入地理解音乐,这样才能让孩子真正融入到音乐中,喜欢音乐、享受音乐。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段落与故事情节的匹配,尝试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玩音乐游戏。

3.体验游戏中蜗牛“爬”与黄鹂鸟“赶”等有趣逗乐情绪。

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游戏中体验蜗牛“爬”与黄鹂鸟“赶”等有趣逗乐情绪

难点:感受音乐段落与故事情节的匹配

活动准备

剪切过的音乐,蜗牛、黄鹂鸟胸饰,第一课时故事与动作的铺垫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快乐引题

合着音乐学蜗牛进场(第一段音乐)

师:“小朋友,今天我们来做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合着音乐的节奏,开心的出发吧。”

二、基于故事的动作还原,在音乐中体验做蜗牛与黄鹂鸟的快乐

师:蜗牛是怎么爬的?怎么躲的?(请个别幼儿学习)

师:黄鹂鸟是怎么飞出去玩的?怎么赶蜗牛的?(请个别幼儿学习)

三、游戏:在动作还原的基础上扮演角色,快乐游戏

(一)引出游戏

蜗牛与黄鹂鸟的故事很有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玩玩这个有趣的游戏,在这个音乐故事中黄鹂鸟飞出去玩了几次?(3次)回来“赶”了蜗牛几次?(3次)让我们来听听。

(二)分段欣赏,理清角色动作

1.播放第一段音乐,老师与配班老师随着音乐表演,幼儿欣赏观察。

师:第一次爬出来了,它是听到什么声音躲到壳里的?黄鹂鸟赶蜗牛时啄了几下?(播放蜗牛躲,黄鹂鸟啄的音乐)

师:你们觉得要爬到黄鹂鸟的身边吃葡萄而不被它发现,应该要怎么爬?(重点学习蜗牛爬和缩回壳里的俏皮动作以及黄鹂鸟啄的动作)

2.播放第二段音乐,老师与配班老师随着音乐表演,幼儿欣赏观察。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蜗牛第二次爬上去的时候,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来第二段音乐和第一段音乐是一模一样的。)

3.播放第三段音乐,老师与配班老师随着音乐表演,幼儿欣赏观察。

师:最后我们来听一听第三次蜗牛继续爬出来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在这段音乐中蜗牛做的事情有变化吗?黄鹂鸟又会怎么做呢?

师:黄鹂鸟还在干什么?(玩)等黄鹂鸟醒来发现葡萄被蜗牛吃了很生气,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把蜗牛啄了下去,啄了几次,蜗牛才掉到地上,什么时候晕倒在地上呢?(黄鹂鸟发出“哼”的声音以后)

(三)选择角色,快乐游戏

1.现在我们已经把蜗牛与黄鹂鸟的游戏都学会了,你们想来玩一玩吗?(幼儿自主选择角色,教师带领幼儿玩)

2.全体幼儿游戏一次,教师参与其中做黄鹂鸟,配班教师退场。

3.幼儿交换角色再次游戏一次,教师完全退出。

四、活动延伸

《蜗牛与黄鹂鸟》还有一首好听的歌,我们回去听听歌里的.《蜗牛与黄鹂鸟》是怎样的?

反思:活动中由于有部分孩子没有接触过第一课时,所以导致后面的动作就无法进行,这是我课前准备的不够充分,在第一段音乐中,我应该让孩子们区分蜗牛与黄鹂鸟动作的区别,特别是在游戏中蜗牛躲,黄鹂鸟啄的音乐中着重让孩子们找我音乐与动作的匹配。还有第二段音乐其实可以省略,因为第二段与第一段是一样的,没有必要再听一遍,问孩子有什么区别,直接可以省略,然后重点在第一段让孩子明白动作与音乐的匹配,同时让孩子明白,什么音乐应该做什么动作。第三段音乐,我应该让孩子们倾听跟第一段有什么区别,让孩子们观察蜗牛动作的变化,同时重点让孩子们倾听最后黄鹂鸟生气与蜗牛晕倒的音乐,把握住重点动作。由于前面的环节没有落实到位,导致后面孩子们自主选择角色时动作的混乱,但我当时没有完全的指出并及时的进行引导,以至于后面两遍随音乐游戏时,还是存在前面的问题。本次活动孩子的游戏兴趣还是很高的,表现也很积极,主要我在关键提问中的语言组织,还有主干问题的提问还需要好好的思量,主要还是第一课时没有铺垫好,还有与配班老师在动作上没有衔接好,特别是黄鹂鸟在飞的时候,也是一个四四拍的节奏,应该有节奏的起伏,而不是没有目的的随意乱飞,课前还需要对教材的分析的更加透彻些。

小班教案《黄鹂鸟》2

教学目的:

1、通过挥动彩虹伞锻炼臂部和腰部的肌肉,初步发展孩子的全身协调能力。

2、在欢快的游戏过程中使孩子们对运动产生兴趣,喜欢运动游戏。

3、引发幼儿学习彩虹伞的兴趣。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教学准备:

1、音乐《黄鹂鸟》

2、彩虹伞

教学过程:

一、准备过程

1.以口令引导孩子们进行身体活动的练习

2.律动操《黄鹂鸟》

3.儿歌形式进行手指练习和简单跑

二、主题部分

1.故事导入:老师引导孩子讲出彩虹的特点,引入彩虹伞的游戏。

2.在老师的`引领下,让孩子发挥想象力自主的玩彩虹伞。

3.游戏开始,孩子们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做拉、跳上彩虹伞等各种动作。

根据孩子们的运动量,做到动静结合。

三、结束部分

1、放松动作

2、活动总结(肯定孩子们的表现给与鼓励和认可,引起下次再玩的兴趣)

小班教案《黄鹂鸟》3

教学目的:

1、通过挥动彩虹伞锻炼臂部和腰部的肌肉,初步发展孩子的全身协调能力。

2、在欢快的游戏过程中使孩子们对运动产生兴趣,喜欢运动游戏。

3、引发幼儿学习彩虹伞的兴趣。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教学准备:

1、音乐《黄鹂鸟》

2、彩虹伞

教学过程:

一、准备过程

1.以口令引导孩子们进行身体活动的练习

2.律动操《黄鹂鸟》

3.儿歌形式进行手指练习和简单跑

二、主题部分

1.故事导入:老师引导孩子讲出彩虹的特点,引入彩虹伞的游戏。

2.在老师的.引领下,让孩子发挥想象力自主的玩彩虹伞。

3.游戏开始,孩子们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做拉、跳上彩虹伞等各种动作。

根据孩子们的运动量,做到动静结合。

三、结束部分

1、放松动作

2、活动总结(肯定孩子们的表现给与鼓励和认可,引起下次再玩的兴趣)

小班教案《黄鹂鸟》4

活动目标:

1、借助图片感知理解歌曲中的角色,知道蜗牛的特性。

2、学习歌曲《蜗牛与黄鹂鸟》,体会歌曲所表情的诙谐幽默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

猜一猜

师:老师这有一个小谜语让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小小动物行得慢,背着房子它在里面住。是什么动物?(生:蜗牛。可见出示蜗牛)它有什么特点?让我们一起学学蜗牛爬的样子。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个关于蜗牛的故事,讲述第1段。(出示图片)

师:“你听到故事里说了些什么呢?,那猜猜看,后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幼儿相互讨论,回答。

教师继续故事(第2段)(出示图片)

师:“小蜗牛又遇见了谁?小黄鹂看见蜗牛往上爬,他说了些什么呢?”

幼:“遇见小黄鹂,。。。。。”

教师总结最后段。这故事好玩吗?告诉你们吧,这可是台湾的一首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吧,教师范唱歌曲。你们发现这歌曲和我们平时唱的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幼儿说出不一样。那我们一起来唱唱看呢?

师:“想想,小蜗牛爬到葡萄藤上面的`时候,葡萄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师:“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如果我拿掉几张图片,你们还会唱吗?”

结束: 最后小蜗牛爬上葡萄藤终于吃到了甜甜的葡萄,葡萄藤上的葡萄又大又多,小朋友你们想吃吗?让我们一起去摘葡萄吧!

活动反思:

《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风趣、活泼的叙事性民族歌谣。歌曲以叙述的口吻讲述了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时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却在一旁讥笑它的情景。歌曲歌颂了蜗牛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音乐形象天真纯朴富有生活气息。歌词结合紧密,大多一字一音,与口语相近,质朴自然。孩子们静下心来认真对待每一堂动起来的课,“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样的音乐课一定让孩子们收获很多。

第五篇:蜗牛与黄鹂教案

音乐教案-《蜗牛与黄鹂鸟》

导入 新课

1、教师演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师:同学们,你知道刚才老师演唱的歌曲歌名叫什么?它是哪里的民歌?

2、学生谈谈自己所知道的台湾方面的知识。

3、用多媒体演示台湾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名胜古迹等,教师简介台湾。师:在我国的东南海域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我国的一个宝岛——台湾。台湾四面环海,四季如春。

4、放映其它图片

师:台湾所特有的地理环境,塑造了一批正直、朴实、真挚、爽朗的台湾人,正是台湾人的这种性格特点,孕育了具有台湾风格的艺术形式。

5、体会台湾校园歌曲亲切、朴实、明朗等特点。多媒体演示:

点 歌 台 l 童年 l 乡间的小路 l 外婆的澎湖湾 l 兰花草 l 龙的传人

二、自主感受与体验

师:台湾的校园歌曲亲切、朴实,台湾的民歌更是活泼风趣、天真纯朴,大家想听吗?提问:歌曲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

1、学生初步欣赏《蜗牛与黄鹂鸟》。

学生边听边思考:歌曲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它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

2、学生复听歌曲,用拍手、跺脚、捻指、摆动身体等体态感受歌曲活泼风趣的情绪。

3、引导学生随范唱轻声学唱歌曲,进一步体验歌曲活泼风趣的情感。

4、用自然纯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活泼风趣的情感。

三、合作创编表现

1、小组交流讨论歌曲中有几个角色?每个角色演唱时在音色和语气上有什么区别? 生:回答

2、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练唱。学生:讨论,练习

3、同学汇报,并演唱。

4、分组讨论,创编歌词。

5、交流并演唱学生自己创编的歌曲。

6、合作创编音乐剧

师:《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寓言式的叙事歌曲。刚才我们用唱歌的形式表现了歌曲,下面我们用音乐剧的形式来表现歌曲内容(出示课件)

多媒体演示:

音 乐 剧: 蜗牛与黄鹂鸟 第 一 幕: 葡萄成熟前 背景音乐: 春天在哪里 第 二 幕: 葡萄成熟后 背景音乐: 蜗牛与黄鹂鸟

7、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幕,分配角色,设计简单台词,合作排练。

8、学生分两幕表演音乐剧。

8、引导学生谈谈受到的启发:象蜗牛一样具有坚持不懈、努力前进的进取精神……

四、师生评价与反思

1、师生评价表演的成功与不足,并评出最佳个人表演奖、集体配合奖、文明观众奖,进行颁奖。

2、师生在台湾歌曲《龙的传人》的歌声中结束。

下载语文教案-黄鹂-教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案-黄鹂-教学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黄鹂鸟教案

    教学内容] 1、欣赏《天堂》2、演唱《小黄鹂鸟》 3、了解蒙古族长调短调特点 [教学目标] 1、能够根据《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2、欣赏《天堂》,知道蒙古族是......

    一中高一语文 黄鹂 宽容培优教案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一语文 黄鹂 宽容培优教案 一.[基础知识] (一)易错音: (1)勾 当gòudàng 红靛diàn儿 黧lí鸡 苇wěi 阜fù平(6)谛dì听 (7)窠kē巢cháo (8)......

    蜗牛与黄鹂鸟《蜗牛与黄鹂鸟》教案

    《蜗牛与黄鹂鸟》教案 教学目标: 一、学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二、通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的学习,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并能通过不同的音色和动作表现出蜗牛和黄鹂......

    《蜗牛与黄鹂鸟》教案

    《蜗牛与黄鹂鸟》 红花小学 汪春萌 教学内容:儿童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 教材分析:《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民族特色浓郁的台湾歌曲,四二拍,一段体结构。歌曲......

    蜗牛与黄鹂鸟教案

    《蜗牛与黄鹂鸟》教案 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作,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

    蜗牛与黄鹂鸟教案

    蜗牛与黄鹂鸟 单位:十里铺镇中心幼儿园 姓名:赵佩红 一、活动目标: 1、学习休止符。 2、学习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3、通过学习《蜗牛与黄鹂鸟》让幼儿懂得不要像黄鹂鸟那样......

    《蜗牛与黄鹂鸟》教案

    《蜗牛与黄鹂鸟》 中楼镇中心小学 秦小燕 教材分析:《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民族特色浓郁的台湾歌曲,四二拍,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轻松活泼、歌词生动有趣,隐喻着日常生活中人......

    高中二册9课《黄鹂》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大全

    教学目的 1. 理解课文蕴含的哲理。 2. 品味、学习本文精彩的语言。 3.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文中插入海鸥这一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