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5 01:0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反思》。

第一篇:《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反思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反思

本设计一开始用自制的大型简易照相机拍照导入,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然后让学生用凸透镜观察周围同学和书本上的字,从而发现和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后接着猜想,然后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整个设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了课改的理念和要求。学生实验中安排一半同学探究成缩小实像的情况,另一半同学探究放大的实像,这样可以在一节课内确保完成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本设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优势,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手段的先进性和不可替代性。同学们把实验获得的成缩小实像的数据输入数据处理课件,屏幕上即显示出物和像的位置与大小。同学们再把获得的成放大实像的数据输入数据处理课件,屏幕上又立即显示出对应的物和像的位置与大小。而且每组数据的物与像都用不同的颜色予以对应和区别。利用Excel数据处理软件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数据图表很直观,学生根据这个直观的图表,很容易得出凸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这样物距、像距和1倍、2倍焦距之间的关系就比较明了,便于学生很快发现和总结出物、像、一倍焦距、二倍焦距之间的关系。这样设计有利于促进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教学重点就这样解决了,教学难点就这样突破了,且效率较高。

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发现该教学设计安排得较紧凑,留有的机动时间较少,因此一节课内的节奏就比较快,学生的知识准备、探究、思考、巩固就不太充分,要全部完成教学目标也会很紧张。另外,本节课中涉及到的物理概念多:物距、像距、焦距、光屏、烛心、成像性质、实像、虚像、正立、倒立、放大、缩小、左右颠倒、成像规律等,因此实验探究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比较多,学生在一节课内完成任务有些难度。

因此,设计时可以充分了解学情,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大胆进行科学的详略处理,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提高效率,这样教学效果应更好。

第二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关键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得出,探究实验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手段。由于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而物距又与透镜的焦距、二倍焦距有关,凸透镜的焦点、焦距比较抽象,所以在引课前,设计了让每组同学粗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使学生认识到焦距的存在,为以后由记录的数据总结出规律做好准备。

引课时,回顾凸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上的重要部件,它们的工作就是靠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的。教师并用凸透镜演示成像,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教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知道为什么吗?由此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呢?”通过这种情境设计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学好本节课的信心。这一节课学生有学习兴趣,积极性高。但是由于这是学生的第一次自己主动探究实验,学生还缺乏一定的实验技能,在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及时指导,学生实验时,老师要加强巡视和指导。个别小组只是好奇地观察成像情况,忽视了物距和像距的测量,使实验流于形式,得不到自主实验的.结论。实验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进行的比较顺利,由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较慢,后面显得时间有点紧,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一课时,重点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究出成像规律,掌握研究方法。为了降低学生活动的难度,帮助他们建立科学而有效的研究过程,我以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情景,提出问题,层层深入,引发他们的观察、探究与思考。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总体效果不错。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的情景设置:

从学生简单易操作的活动出发,设置问题情景。从学生“通过凸透镜观察书本上的字和屏幕上的图片”的活动,引入课题,学生觉得亲切、熟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2.有效的课堂提问:

教师设计的问题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环环相扣,就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研究过程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如何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让学生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对新问题的探究情境中;“如何观察虚像?”既复习了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也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扫清了障碍。“实验中,你要观察什么现象,记录什么数据?”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中应记录的数据。

3.比较到位的方法指导:

针对初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我所任教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状况,我对探究过程的设计是在学生整体感知凸透镜能成各种不同性质像的基础上,再分步探究成像时物距和焦距的关系。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我采用的是“半开放式探究”,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要求。我对实验表格进行了重新设计,有教师建议、学生必做的部分,确保规律的得出;也有学生自主完成的部分,使规律得到进一步验证。从整个探究过程来看,学生都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探究活动。从随机抽查的几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基本上都能正确进行实验,初步得出规律。

4.及时的应用反馈:

课前,学生已经自制了简易照相机,但并不明白其中的物理道理。在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学生用自制照相机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又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对新问题的探究中去。

【不足之处】

当然,这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虽然我对大部分学生都进行了指导,但对坐在中间的个别小组关注不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按照新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反复推敲每一个问题,仔细琢磨每一个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改进方案】

如果学生的基础好一些,课堂时间更充裕一些,可以将教师的演示实验改成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验。让学生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自主探究,体验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可以实行完全开放的探究形式,允许学生在活动中犯错误,走弯路,加深对探究过程的理解和研究方法的掌握。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3

本节课的关键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得出,探究实验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手段。由于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而物距又与透镜的焦距、二倍焦距有关,凸透镜的焦点、焦距比较抽象,所以在引入课前,设计了让每组同学粗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使学生认识到焦距的存在,为以后由记录的数据总结出规律做好准备。

课堂引入时,回顾凸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上的重要部件,它们的工作就是靠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的。教师并用凸透镜演示成像,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教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知道为什么吗?由此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呢?”通过这种情境设计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学好本节课的信心。这一节课学生有学习兴趣,积极性高。但是由于这是学生的第一次自己主动探究实验,学生还缺乏一定的实验技能,在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及时指导,学生实验时,老师要加强巡视和指导。个别小组只是好奇地观察成像情况,忽视了物距和像距的测量,使实验流于形式,得不到自主实验的结论。实验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进行的比较顺利,由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较慢,后面显得时间有点紧,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

课后,我得到以下体会:

1、本节课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完成的,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普遍反映如果只背那些死的规律,一点兴趣都没有。现在学生们通过不同的方法记住了成像的规律。

2、由于部队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没有学习好,实验时手慌脚乱,导致课堂气氛有点乱,所以还有一部分学生没能得到很好的效果。以后应在探究前讲清探究的步骤和探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学生有强烈的实验需求,以前有许多实验我以为很简单,往往就用演示实验一带而过,通过这节课我深深的感受到实验对学生是多么有趣多么重要,以后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4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本节课在探究活动开始时,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本课教学设计的过程为:通过凸透镜能成放大和缩小的像引出思考;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进行归纳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归纳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通过实验思考,应用生活实例,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充分重视学生探究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

反思本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课前应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本课的预习工作,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本节课的顺利完成(如:了结探究的目的;u、f、v所代表的含义;本次探究的大致步骤等)。

2、探究实验前就让学生先固定透镜,再用笔记录透镜两侧的一倍两倍焦距的位置,确定好范围,那么在探究过程中物距 范围就看蜡烛放在哪个范围,像距就看最终承接到最清晰时光屏所在的范围。

3、整个过程引导过多,留给学生自主探究思考的机会较少,但全部让学生探究学生又会找不到方向,这要就选取一个收放点。课堂教学要及时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可以用信息快递的方式给出而不是让学生再思考回答。第一组数据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第二组数据由小组合作完成,接着还可以进行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规律的探究。

4、凸透镜成像规律比较抽像,直接得出成像规律是非常困难的,最好在学生分组实验数据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再结合成像光路图更容易得出规律。

5、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总结规律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授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5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与过去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过去我们更注重科学的结论,不突出对科学过程的学习,对得出结论的过程重视不够。比如说我们以前做实验,总是老师先罗列出各种条件,再让学生按部就班,看看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否与书本上说的相符合,如果符合那这堂实验课就算是大功告成了。这样虽然节省了很多时间,也会很快得出结论,但是这样做就大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更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所以本节课在探究活动开始时,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课教学设计的过程为:通过凸透镜能成放大和缩小的像引出思考;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进行归纳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归纳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通过实验思考,应用生活实例,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充分重视学生探究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

反思本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课前应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本课的预习工作,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本节课的顺利完成(如:了结探究的目的;u、f、v所代表的含义;本次探究的大致步骤等)。

2、探究实验前就让学生先固定透镜,再用笔记录透镜两侧的一倍两倍焦距的位置,确定好范围,那么在探究过程中物距范围就看蜡烛放在哪个范围,像距就看最终承接到最清晰时光屏所在的范围。

3、整个过程引导过多,留给学生思考自主探究的机会较少,但全部让学生探究学生又会找不到方向,就这要选取一个收放点。课堂教学要及时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可以用信息快递的方式给出而不是让学生再思考回答。第一组数据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第二组数据由小组合作完成,接着还可以进行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规律的探究。

4、凸透镜成像规律比较抽像,直接得出成像规律是非常困难的,最好在学生分组实验数据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再结合成像光路图更容易得出规律。

5、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总结规律的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授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6

一、教学准备:

由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是光学部分的重点内容,所以我采用学生探究实验方式进行教学,这样能加深学生对这一内容的认识,为学生思考提供大量感性材料,减轻学生抽象思维难度。在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认真研究了《教师教学用书》与《课程标准》;并将研究所得与组内其它物理教师进行了交流,讨论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以及重难点突破的方法及双案的制定细节。为了提高课堂容量,我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为主,打造高效课堂。

二、突出探究重点: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由于操作技能不熟练,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①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设计不完整,②光屏上找不到像(虚像或烛焰、透镜、光屏三心不等高),③找到的像比较模糊,测量的像距不准确。针对这些问题,我尽量每一环节都让学生自己探究,然后交流、修改方案,再实验。同时在课上做到密切关注学生实验,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指导学生怎样找到最清晰的像,怎样看虚象。对表格的设计,在学生有了想法后可直接将设计好的表格直接发给学生,而将时间留给学生实验、探究规律。

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不足和出现的.问题:

一是学生在做实验之前预习不充分。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是,部分学生预习不充分。不知道该实验的具体内容,教师引导讲解后,学生又开始翻看课本和学案,匆匆忙忙,分不清每一步应当做什么,边做实验边去问其他同学,严重浪费实验时间,导致不能及时完成实验。二是实验操作不规范,没有明确的步骤,没有合理的实验顺序。想一步做一步,没有按照物距逐渐变小或变大的顺序进行实验,不利于找到其中的规律,增加了总结规律时的思维困难。

针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所采取的解决办法: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必须做好预习,详细了解实验目的、内容、步骤、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数据、怎样去测、测量数据的先后顺序等等。培养学生爱护仪器设备的良好习惯。在每一个小组中选定组长,负责整理仪器、检查仪器。

四、实施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探究中错误数据的修正及课堂容量大,规律不能完整归纳。我对前者处理是采用归纳规律时出现不同结果,再反思数据获得是否合理;对后者处理是一定教会学生根据现象和数据找规律的方法,再让学生分组得结论,结论得出多少视时间随机而定。对此,不同老师们有不同处理方法。有的老师的观点是:分工、分组,按指定数据得结论,节省时间,又可以归纳完整规律;有的意见是先评估数据,再找规律,得出的规律才具普遍性;还有认为:实验不能太急,将现象观察清楚,得出正确数据很关键;还有的老师提出:数据修正可以马上验证。对于以上不同见解,我都会认真思考,分析利弊,力争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7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感到有以下几点收获:

1、引入新课的实验是后面学生猜想以及学生实验的依据;同时也在有目的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位置;

2、通过问题串的讨论,使学生明确在实验中需测量什么、观察什么,并使学生成功的获得实验数据;

3、分工与合作节约了大量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4、通过黑板画图,将学生收集到的证据在凸透镜主光轴的图上描点,使学生通过统计规律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感到尚有以下几点不足,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1、语言不够精炼,尤其在普通班,生源偏差,问题问的复杂,造成部分学生学习有困难;

2、学生实验时间偏短,造成部分数据有偏差,表现在清晰的像位置没找准;

3、交流不够充分,在合作方面的收效有待提高。

第三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关键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得出,探究实验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手段。由于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而物距又与透镜的焦距、二倍焦距有关,凸透镜的焦点、焦距比较抽象,所以在引课前,设计了让每组同学粗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使学生认识到焦距的存在,为以后由记录的数据总结出规律做好准备。

引课时,回顾凸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上的重要部件,它们的工作就是靠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的。教师并用凸透镜演示成像,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教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知道为什么吗?由此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呢?”通过这种情境设计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学好本节课的信心。这一节课学生有学习兴趣,积极性高。但是由于这是学生的第一次自己主动探究实验,学生还缺乏一定的实验技能,在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及时指导,学生实验时,老师要加强巡视和指导。个别小组只是好奇地观察成像情况,忽视了物距和像距的测量,使实验流于形式,得不到自主实验的结论。实验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进行的比较顺利,由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较慢,后面显得时间有点紧,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2

本节课的关键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得出,探究实验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手段。由于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而物距又与透镜的焦距、二倍焦距有关,凸透镜的焦点、焦距比较抽象,所以在引入课前,设计了让每组同学粗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使学生认识到焦距的存在,为以后由记录的数据总结出规律做好准备。

课堂引入时,回顾凸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上的重要部件,它们的工作就是靠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的。教师并用凸透镜演示成像,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教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知道为什么吗?由此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呢?”通过这种情境设计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学好本节课的信心。这一节课学生有学习兴趣,积极性高。但是由于这是学生的第一次自己主动探究实验,学生还缺乏一定的实验技能,在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及时指导,学生实验时,老师要加强巡视和指导。个别小组只是好奇地观察成像情况,忽视了物距和像距的测量,使实验流于形式,得不到自主实验的结论。实验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进行的比较顺利,由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较慢,后面显得时间有点紧,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

课后,我得到以下体会:

1、本节课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完成的,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普遍反映如果只背那些死的规律,一点兴趣都没有。现在学生们通过不同的方法记住了成像的规律。

2、由于部队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没有学习好,实验时手慌脚乱,导致课堂气氛有点乱,所以还有一部分学生没能得到很好的效果。以后应在探究前讲清探究的步骤和探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学生有强烈的实验需求,以前有许多实验我以为很简单,往往就用演示实验一带而过,通过这节课我深深的感受到实验对学生是多么有趣多么重要,以后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3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本节课在探究活动开始时,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本课教学设计的过程为:通过凸透镜能成放大和缩小的像引出思考;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进行归纳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归纳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通过实验思考,应用生活实例,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充分重视学生探究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

反思本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课前应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本课的预习工作,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本节课的顺利完成(如:了结探究的目的;u、f、v所代表的含义;本次探究的大致步骤等)。

2、探究实验前就让学生先固定透镜,再用笔记录透镜两侧的一倍两倍焦距的位置,确定好范围,那么在探究过程中物距 范围就看蜡烛放在哪个范围,像距就看最终承接到最清晰时光屏所在的范围。

3、整个过程引导过多,留给学生自主探究思考的机会较少,但全部让学生探究学生又会找不到方向,这要就选取一个收放点。课堂教学要及时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可以用信息快递的方式给出而不是让学生再思考回答。第一组数据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第二组数据由小组合作完成,接着还可以进行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规律的探究。

4、凸透镜成像规律比较抽像,直接得出成像规律是非常困难的,最好在学生分组实验数据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再结合成像光路图更容易得出规律。

5、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总结规律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授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4

本节课是“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第一课时,重点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究出成像规律,掌握研究方法。为了降低学生活动的难度,帮助他们建立科学而有效的研究过程,我以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置了一些学生熟悉的情景,提出问题,层层深入,引发他们的观察、探究与思考。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获取知识,掌握方法,总体效果不错。我认为这节课的成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合理的情景设置:

从学生简单易操作的活动出发,设置问题情景。从学生“通过凸透镜观察书本上的字和屏幕上的图片”的活动,引入课题,学生觉得亲切、熟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2.有效的课堂提问:

教师设计的问题目的明确,有针对性,环环相扣,就能引发学生的思考,研究过程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如何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让学生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对新问题的探究情境中;“如何观察虚像?”既复习了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也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扫清了障碍。“实验中,你要观察什么现象,记录什么数据?”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中应记录的数据。

3.比较到位的方法指导:

针对初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我所任教普通班学生的学习状况,我对探究过程的设计是在学生整体感知凸透镜能成各种不同性质像的基础上,再分步探究成像时物距和焦距的关系。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我采用的是“半开放式探究”,对学生进行分层次的要求。我对实验表格进行了重新设计,有教师建议、学生必做的部分,确保规律的得出;也有学生自主完成的部分,使规律得到进一步验证。从整个探究过程来看,学生都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探究活动。从随机抽查的几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基本上都能正确进行实验,初步得出规律。

4.及时的应用反馈:

课前,学生已经自制了简易照相机,但并不明白其中的物理道理。在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基础上,学生用自制照相机进行相关问题的研究,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知识,又将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强烈的满足感和成就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对新问题的探究中去。

【不足之处】

当然,这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虽然我对大部分学生都进行了指导,但对坐在中间的个别小组关注不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按照新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反复推敲每一个问题,仔细琢磨每一个细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改进方案】

如果学生的基础好一些,课堂时间更充裕一些,可以将教师的演示实验改成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验。让学生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自主探究,体验凸透镜成像的性质。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可以实行完全开放的探究形式,允许学生在活动中犯错误,走弯路,加深对探究过程的理解和研究方法的掌握。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5

通过本节课教学我感到有以下几点收获:

1、引入新课的实验是后面学生猜想以及学生实验的依据;同时也在有目的引导与学生自主探究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位置;

2、通过问题串的讨论,使学生明确在实验中需测量什么、观察什么,并使学生成功的获得实验数据;

3、分工与合作节约了大量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4、通过黑板画图,将学生收集到的证据在凸透镜主光轴的图上描点,使学生通过统计规律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感到尚有以下几点不足,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

1、语言不够精炼,尤其在普通班,生源偏差,问题问的复杂,造成部分学生学习有困难;

2、学生实验时间偏短,造成部分数据有偏差,表现在清晰的像位置没找准;

3、交流不够充分,在合作方面的收效有待提高。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6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就与过去传统的教学有很大的区别,过去我们更注重科学的结论,不突出对科学过程的学习,对得出结论的过程重视不够。比如说我们以前做实验,总是老师先罗列出各种条件,再让学生按部就班,看看到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否与书本上说的相符合,如果符合那这堂实验课就算是大功告成了。这样虽然节省了很多时间,也会很快得出结论,但是这样做就大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更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

所以本节课在探究活动开始时,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的动机,从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本课教学设计的过程为:通过凸透镜能成放大和缩小的像引出思考;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进行归纳指导;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归纳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通过实验思考,应用生活实例,加深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是一个引导者和参与者,课堂上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充分重视学生探究过程中各种能力的培养。

反思本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课前应要求学生认真做好本课的预习工作,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保证本节课的顺利完成(如:了结探究的目的;u、f、v所代表的含义;本次探究的大致步骤等)。

2、探究实验前就让学生先固定透镜,再用笔记录透镜两侧的一倍两倍焦距的位置,确定好范围,那么在探究过程中物距范围就看蜡烛放在哪个范围,像距就看最终承接到最清晰时光屏所在的范围。

3、整个过程引导过多,留给学生思考自主探究的机会较少,但全部让学生探究学生又会找不到方向,就这要选取一个收放点。课堂教学要及时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如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可以用信息快递的方式给出而不是让学生再思考回答。第一组数据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第二组数据由小组合作完成,接着还可以进行物距与像距的变化规律的探究。

4、凸透镜成像规律比较抽像,直接得出成像规律是非常困难的,最好在学生分组实验数据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再结合成像光路图更容易得出规律。

5、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总结规律的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传授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第四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关键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得出,探究实验仅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的手段,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由于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而物距又与透镜的焦距、二倍焦距有关,凸透镜的焦点、焦距比较抽象,所以在引入课前,设计了让每组同学粗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使学生认识到焦距的存在,为以后由记录的数据总结出规律做好准备。

课堂引入时,回顾凸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上的重要部件,它们的工作就是靠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的。教师并用凸透镜演示成像,让学生观察现象,然后教师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知道为什么吗? 由此你想知道什么问题呢?”通过这种情境设计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增强学好本节课的信心。这一节课学生有学习兴趣,积极性高。但是由于这是学生的第一次自己主动探究实验,学生还缺乏一定的实能,在探究过程中离不开老师的及时指导,学生实验时,老师要加强巡视和指导,教学反思《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个别小组只是好奇地观察成像情况,忽视了物距和像距的测量,使实验流于形式,得不到自主实验的结论。实验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进行的比较顺利,由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较慢,后面显得时间有点紧,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

课后,我得到以下体会:

1、本节课是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完成的,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提高了动手能力,也增强了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普遍反映如果只背那些死的规律,一点兴趣都没有。现在学生们通过不同的方法记住了成像的规律。

2、由于部队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没有学习好,实验时手慌脚乱,导致课堂气氛有点乱,所以还有一部分学生没能得到很好的效果。以后应在探究前讲清探究的步骤和探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学生有强烈的实验需求,以前有许多实验我以为很简单,往往就用演示实验一带而过,通过这节课我深深的感受到实验对学生是多么有趣多么重要,以后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通过不断地反思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第五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物理组张基环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节是《透镜及其应用》一章的重点。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进一步理解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及使用。本节是探究实验课,通过探究活动,应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由于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的性质与物距有关,物距又与凸透镜的焦距有关,而凸透镜的焦点、焦距比较抽象,所以在引课前,设计了让每组同学粗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从而加深学生对焦距的印象,为后面记录的数据和总结规律做好准备。引课时,介绍凸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显微镜和望远镜上的重要部件,从而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遵循探究实验的基本环节:首先联系生活引入并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根据上节所学的《生活中的透镜》知识做出科学猜想;再依据猜想并结合光具座实物设计实验;教师对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调节的顺序,数据和现象的记录等作适当的引导和点拨;接着让学生结合导学案按步骤有序(物距尽量大、依次减小)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单的填写;然后分组展示交流实验结论并板示三种情况的凸透镜成像原理光路图;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实像物近像远大,虚像物近像近小。”的规律作为引领提升。

通过对本节的检测,发现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到了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基本掌握了凸透镜成像规律,既加深了对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的认识,又为后面凸透镜的应用知识奠定了基础。

整节课进行的比较顺利,但因学生的实验速度较慢,后面显得时间有点紧,没有得到很好的训练拓展和提升。

下载《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案例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案例 【教材依据】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光学中的两个重要实验之一,它是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做好这个探究实验对于学生理解其规律有着十分......

    教学设计: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问题开始,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并用实验验证假设,最后评价整个过程。并把这种解决问题的学习扩展为对系统知......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1 今天听了林老师的《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节,林老师本节课按照:知识梳理——导入新课——介绍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获......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一、学生分析。 1、学生是八年级的学生。 2、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应用有较浓厚的兴趣。 3、学生有过小组合作探究的经验,能积极参与讨论,探究......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共5篇)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反思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我认为,教学的策略并不在于教师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章第三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曾 波 天津南开翔宇学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章第三节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教学实录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教学实录 开发区一中 郭升平一.复习提问: 师:同学们上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凸透镜的一些初步知识,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节课......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反思

    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反思 凸透镜成像规律,它是光学部分重点和难点,此部分内容同样是初二物理的重点和难度。这个学习内容是要通过实验来完成的,这是我们第一次到实验室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