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歌曲《我怎么长大》教案分析
歌曲《我怎么长大》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1.让我们在革命歌曲的音乐中,牢记革命传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道理,这是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好教材。
2.通过让学生课前收集资料,在课内进行小品表演及造型设计等活动,加深对革命“足迹”的认识,使课内外的封
教学重点
教学方法
视听结合教学法、启发引导式,对比法,练习法,交流法、合作式……
教具准备
手风琴、录音机。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用“提纲式”的方式学会歌谱
教学过程:
.今天,老师请录音机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请你们听仔细——
2.设问:谁听清楚了这个故事?能复述一遍吗?
3.再听一次:记着歌曲的情节。歌曲中的主角是谁?配角是谁?
4.5.在教师指导下布置场景、分配角色。注意:要发动学生设计与自荐表演角色,其他同学扮群众角色及牛群、小草等。
6.7.小结:这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小英雄留下的足迹。
.课前请个别学生准备歌剧《江姐》的剧情故事。在欣赏前给全体学生讲这一故事。
2.设问:歌名《红梅赞》的含义是什么?
3.设问:你从歌曲的情感与风格中领悟到什么?
4.小结:这是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辈留下的“足迹”。
.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根据歌曲《红星歌》、《红梅赞》、《歌唱二小放牛郎》说说革命的历史足迹。用线连一连。
2.展示各自准备的资料、cD、VcD、图片、故事,比比谁的资料最生动。
五、小结
第二篇:四年级音乐上册歌曲《我怎样长大》
歌曲《我怎样长大》
教学基本要求
1、故事导入。歌曲是电影《烛光里的微笑》中的插曲,教师可讲述电影中的故事片段导入教学。
2、聆听范唱,熟悉歌曲旋律。可通过反复聆听和联想,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3、学唱歌谱。歌曲的曲调比较简单,重点是二声部合唱部分的学习。可用以下方法进行:
(1)视唱齐唱部分。找出乐句的规律(两个乐句的节奏相同)。(2)分声部视唱合唱部分。采用跟琴分声部视唱的方法(跟琴分声部视唱旋律的练习,要突出琴声,轻声跟唱旋律),并说出这部分旋律的节奏特点。
(3)合唱二声部旋律,可先分析比较齐唱和合唱部分的旋律,说说它们在节奏上的区别。再从音程模唱开始,过渡到学生唱一个声部与教师弹奏另一个声部同时进行,引导学生在唱自己的声部的同时,学会聆听琴声弹奏的声部。逐步进入两个声部的合唱。还可以尝试,一部分学生在教师琴声伴奏下唱第一声部,另一部分学生用竖笛吹奏第二声部,以帮助学生在听觉上适应和掌握二声部的演唱技能。
4、学唱歌词,处理歌曲。歌词简单易学,但看似简单的歌词却含义深刻,富有哲理。可让学生说说自己应该“怎样长大”,在理解歌词内涵的基础上,富有表现力地演唱歌曲。如:要把歌曲中“我”期盼经受磨砺、渴望长大成才的情感表达好。注意启发学生对比齐唱与合唱部分在情感上的细腻变化(齐唱部分是发自内心的独白,合唱部分是表达坚定的信念与毅力)。可通过运用力度的对比,使歌曲的演唱更具表现力。
第三篇:《我想长大》教案
《我想长大》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了解人是慢慢长大的。
2、感受长大的变化,看到自己的进步,萌发自信心。
3、将自己的关于“长大”的想法写出来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动物图片吸引小朋友注意力,引出故事。
1、师:“今天老师带了几个好朋友,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想)好,我们赶紧把他们请出来吧!”
2、师:“认识它吗?”(教师展示出小老鼠的图片)
“看看还有谁也来了?”(教师出示小猴子和小青蛙图片)
二、听故事,懂道理。
1、教师开始讲故事
——师:“小老鼠,小猴子和小青蛙天天盼着自己长大,它们想:“要是能长得像大象、河马、犀牛那么大,那么有力气,该有多好啊!于是,他们想出了许多办法来。小老鼠拼命吃东西,啊呜啊啊呜,每天把自己的肚子撑的鼓鼓的。他 大象跟前一比,可是还比不上大象的脚趾头(出示大象图片)。小猴子穿上爸爸的衣服,戴上妈妈的眼镜,嘿嘿—长大了!他去和大河马比,可是,还够不到大河马的膝盖呀!”
2、猜测小青蛙会想什么办法让自己快点长大
——师:“我们来猜猜看,小青蛙会想出什么办法让自己快点长大呢?”
3、继续讲故事直至故事结束,验证猜测的结果
——师:“小青蛙每天都练跳高,跳得头也晕了,可和大犀牛一比,还没它的眼珠子大呢!„„.他们还是那么小,不过,他们还是天天盼着快点长大。”
4、教师提问,帮助理解
——师:“看看(指着图),小老鼠是想了什么办法让自己马上长大的?(拼命地吃东西)小猴子、小青蛙呢?(小猴子穿爸爸的衣服、戴妈妈的眼镜,小青蛙每天练习跳高)
——师:“它们真的一下子就长大了吗?”(没有,他们还是那么小)
三、谈话
1、教师提问:“那宝宝们是一下子就长那么大的吗?”(不是的,是慢慢长大的)
2、教师展示小朋友们小时候不同时期的照片,还有使用过的鞋子、衣服等,通过比较知道自己是慢慢长大,并同时能感受到长大的变化。“看看这个是什么啊,原来是宝宝们小时候穿过的鞋子,衣服啊”“现在宝宝们还穿不穿这小衣服小鞋子了啊?”(不穿了,穿不下了)
3、“现在的你们长大了吗?你们想长大了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自己长大呢?”
4、“长大了你想干点什么?””小朋友们回去告诉爸爸妈妈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好不好啊?”(好)。
四、引导写作
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题,向积极的方向写作。
五、展示例文
第四篇:《我在长大》教案
《我在长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和纪念物,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比较全面地认识成长的含义。
2、积极参与与体验活动,提高体验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
3、激发孩子欣赏自己的成长,学会展示自己,产生成长的喜悦感,树立自信心;
4、引导孩子体验家长的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和纪念物,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比较全面地认识成长的含义,产生成长的喜悦感。
三、教学难点: 体验被父母的疼爱的幸福,让孩子懂得热爱父母,孝敬父母。
四、教学准备:成长的物品(如:衣服、玩具、书本、作品、奖状等),照片,课前填写收集卡。
五、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体验成长
1、课件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成长:
今天我带来了一本的相册,你们想看吗?先来看看相册的主人是谁吧? 为什么猜不出来?再来看看,是谁?哦,她在长大,样子变了。她在长大,我们呢?也在长大。)
揭示课题(板书1:我在长大)
2、猜照片 体验快乐
我还带来了我们班其他同学的一些小时候的有意思的照片,同学们一定想看看,一定想知道是谁吧?想看就得答应老师一个小小的要求:照片的主人不能告诉同学,知道的同学要举手告诉老师,能不能做到呀。揭示照片的主人后,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过渡:从你们出生到现在,身体长高了,(板书2:长高了)体重增加了。
算一算:让他们拿出课前准备的出生时和现在的身高、体重的数据先在小组中比较,算一算自己长高了多少,重了多少,再全班交流,进行比较,评选出长得最快的小朋友。(算一算,现在跟出生时比你长了多高,重了多少?小组内长得最快最多的是哪位呢?)(刚才算了一下自己自己长了这么多,长高了,变重了,高兴吧!
除了照片,有什么物品也说明你们的长大呢?
3、小时候用品展示 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让孩子们对自己小时候的小衣服、小帽子„„感到惊讶,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
试一试:为了让他们亲身感受到自己的变化,让学生拿出儿时的小衣服、小鞋子试一试,使他们真实的感受到了自己在长大。
(二)、交流讨论,感悟成长
1、过渡:你们的爸爸、妈妈留下了许多你们成长的纪念品。你们的身体变化的确说明你们长大了。除了身体上(样子、身高、体重)的变化,还有哪些也能说明你的长大呢?
2、小组讨论: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从更多的方面比较,如:身高、体重、动作、自理能力、兴趣、本领等。
3、全班交流:通过(书、玩具、衣服、作品、奖状、才艺)来感受长大。
4、小结:对呀,在一天一天的成长中,你们学会了许多本领,养成了许多好习惯,这也能说明你们在长大。(板书3:有本领)
(是的,你们学会了这么多的本领,那能不能象老师一样把自己会做的事情写在花朵上,变成能干花呢?比比看,哪个同学的能干花开得最好,最鲜艳呢。限时2分钟,写完的同学贴在黑板上)
5、成长是快乐的,一路上留下了我们的一阵阵欢声笑语,留下了一串串歪歪斜斜的脚印,下面我们用一首儿歌来把我们成长的喜悦告诉大家吧!雨水哗啦啦,追着我的小脚丫。它想和我比一比:谁的步子跑得快?它想给我量一量:我的脚丫有多大?哦,它一定是想告诉我: ——歪歪斜斜的小脚印,也是一幅迷人的画。
(三)深入学习,加深体验
1、我们的成长是这样的快乐,那么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有谁一直关心我们,关注我们,帮助我们成长?见证我们成长呢?(爸爸妈妈)那就让你们的爸爸妈妈也来说你们的故事吧。(板书4:懂事了)
1、我知道还有很多小朋友想告诉自己的家人,下面我们全班就用一首儿歌来表达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吧!脚丫小小脚丫,天天长大,是谁养育?爸爸妈妈。教我走路,教我说话,使我聪明,使我挺拔。
(四)、小结明理,健康成长
总结:从今天的学习中,知道了你们在身体上长大了,学会了许多的知识,养成了好习惯,也能说明你们的长大,更重要的是知道要去关心,体贴他人了,老师衷心地希望你们能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五)、课后延伸
孩子们,把我们的成长快乐记录下来吧,课后让我们来为自己设计一本“成长相册”,记录下你生活中每一个令人难忘的经历,更把它作为礼物送给爸爸妈妈吧!
第五篇:《我怎样长大》教案
《我怎样长大》
教学目标:
1、学会唱《我怎样长大》,并从中体验到合唱的乐趣。
2、随乐表演。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大胆地用各种方式进行表演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唱歌曲《我怎样长大》。
1、好听的旋律让我们回到了童年的快乐时光,虽然我们对过去充满了留恋,但心里还是想快快长大的。怎样才能长大呢?我们来听一听小树和蓝天的对话就知道了!听完后请同学们告诉我,小树的成长需要什么?——聆听歌曲第一遍。
2、谁能来说一说,小树的成长需要什么?(不怕风沙,不怕雨打,越过春夏秋冬,这样就会长大。)——如果学生想不起来,师再唱一遍,说明刚才大家听的还不够仔细,再给你们一次机会,听清楚了,怎样才能长大?
3、非常正确,说明你听的很仔细很认真,掌声鼓励一下!(生一边说,师一边写在黑板上。)
4、谁能给这首歌取个名字呢?(1)恩,这个名字不错,有创意。
(2)“这样就会长大”。这个名字也不错,但是如果用一个反问的语气我想会更好!(3)这个名字不错,就这个吧!书中也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我怎样长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歌!——《我怎样长大》,引出课题。
5、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歌,想一想,这首歌曲的演唱顺序是怎么样的?(反复记号)
6、刚才你听了这首歌,你觉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给你点提示,你可以从情绪的变化来分。师范唱一段。
第一段活泼,欢快的;第二段抒情,悠扬的。
7、好,现在让我们带着活泼欢快的情绪来唱一唱第一部分,小树在问蓝天,我们把问的语气给唱出来,我给你们一个前奏。——歌曲处理。
8、蓝天怎么回答的呢?我请这边的同学把低声部的旋律来唱一下。(填歌词唱低声部。)解决问题,你们觉得他们唱的怎么样?哪里唱的好,哪里唱的不好?
9、我希望你们高声部能把他们唱的不足的地方改过来,唱的更好。(填歌词唱高声部。)
10、恩,还不错!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但是是你们心里面唱,我弹你们声部的旋律,你们听各自的旋律,心里面唱。
11、我们合起来再来试一试,我相信你们肯定比刚才要好。
12、歌曲这样就结束了吗?唱出了对未来的向往,希望自己迫切长大的心情。
低声部,你们的旋律是1——2——3——3——3——3——最后一个是几拍,对了,四个小节每小节三拍一共是12拍,我们可以用循环呼吸来唱。高声部的旋律是3——4——5——5——5——5——
四、完整唱
1、我们跟音乐轻轻的来唱一唱,注意你们各自的旋律,一边唱一边把拍子打起来。
2、带上你们的感情,我们跟着伴奏带唱。
五、拓展
1、小树是这样长大的,那我们怎样才能长大呢?谁能来说一说?
2、让我们伴着美好的音乐将自己的感受和心愿用一句话写在卡片上,挂在这棵成长树上。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音乐的陪伴下快乐的成长。
六、教学反思
通过音节训练和试唱训练提高学生的乐感和欣赏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