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教学案例及分析

时间:2019-05-15 01:00: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雨点》教学案例及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雨点》教学案例及分析》。

第一篇:《雨点》教学案例及分析

《雨点》教学案例及分析

南京市江宁区丹阳小学 孙爱萍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雨点》。案例描述

一、铺垫

今天,春雨绵绵。已下了好多天的雨,虽然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我今天特别高兴,早读后带着那些天真烂漫的学生在春雨中玩耍,我们时而打着花伞,时而光着头,在雨中跑、在雨中笑。

二、自然展现课文内容

丁铃铃,清脆的上课铃响了,我和学生们一起跑进教室,开始了我们今天的第一节语文课《雨点》的教学。看到我写在黑板上的“雨点”两字,聪明的学生们似乎明白了早晨雨中玩耍的目的,他们像往常一样,在那借助拼音读课文。“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跃。”读书声此起彼伏,时不时夹杂些小声的议论。

三、通过讨论展开,渲染气氛,形成高潮

课文读完后,我问学生们,想当诗人吗?他们有的说“想”,有的说“不可能”。我告诉他们,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从现在开始,闭上眼睛想一想,你早晨在雨中玩耍时看到了什么?或平时下雨时看到了哪些景象?像这位诗人一样,选择四个点,先说一说,再来写一写。由于玩耍时没有明确的目的,学生们的观察处在无意注意中,所以说得不是很好,但兴致很高。

怎么办?我又带他们到校园中观察。这次目的很明确,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找四个点。这回,学生们可来劲了,爱插嘴的费佳,不举手就说开了:“雨点落在水泥地上,地面立刻给打湿了。”李园园听后,扑哧一声笑了,全班同学跟着都笑了起来。笑得费佳脸都红了。李园园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感情丰富地说道:“雨点落进泥土里,小草变绿了;雨点落进花坛里,花儿开了。”我让学生们来点掌声,掌声热烈李园园更神气了。爱表现的李涛,把手举得高高的,我让他发言,他放开嗓门响亮地说:“雨点落在池塘里,水面上有很多小泡泡;雨点落在屋檐上,嘀嘀嗒嗒在唱歌。”我说:“李涛,你真行,不仅会用眼睛去观察,还会用耳朵去听。”学生们听了,都竖起大拇指。这时班长鲁雄站起来说道:“春雨沙沙,春雨沙沙,点绿柳树,染红桃花„„”还没等他说完,学生们就嚷开了:“这是歌词。”看着这精彩的场面,我真想和学生们一起,低吟一首小诗。这节课学生们沉浸在诗人的兴奋中,都想当诗人,跃跃欲试。最后的结果让我惊喜万分,每个学生都有一首或许根本不能称作诗的小诗,但他们的语言是那么纯真,充满童趣。

四、同样的春雨主题,多姿多彩的再现形式

调皮的李俊是这样写的:“雨点落在地上,越积越多,让我们的操场有了几个“小水塘”。雨点落在王长平的头上,把他的头发湿透了,他今天可能要挨训„„”学习委员胡学姝最让我感动,请看她的《雨点》:

雨点落在花伞上,滴滴嗒嗒在唱歌。雨点落在水泥路上,上上下下在跳舞。雨点落在树叶上,在树叶上玩滑滑梯。雨点落在小草上,在给小草洗澡。

我看完,有一种冲动,想马上帮他们寄出去,发表出来,还有比这更好的课堂练习的形式吗?

案例分析:

大家都知道,学生们刚进小学,起初他们很爱学习,可是很快就冷淡下来。完成学校的作业时“没胃口”了。这时候,促使他们学习的已经不再是内心的意愿,而是学校和家长的要求。

其实,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大部分原因是教学的安排、设计不合理,如:历来的做法,都是在一年级只让学生认字、写字或写些简单的句子,而且通常是五遍、十遍地写,本来学生学会了,老师还是不放心,在家让家长报听写,到学校老师又要报一遍,学生对这工作越来越厌烦。课堂上无精打采,没有兴趣,哪来的主动参与?老师叫干什么就干什么,哪来的创新?学生不会观察生活,哪来的作文素材,又怎能不怕作文呢?

我想改变过去的教学理念,在学生的读写这一方面有所突破。如这册教材的第二单元,基本上都是描写春天的文章,学完后,我带学生在校园寻找春天,利用春游寻找春天,然后布置学生们仿照课文说一说,写一写。学生们兴致勃勃,教材中的《春到梅花山》变成了学生们的《春到新坳水库》、《春到校园》。第四单元基本都是写人的,学完后,作业是写一写自己最想写的人,写谁就念给谁听。这下更精彩了,好爸爸、妈妈,坏爸爸、妈妈都出来了,家长们听后,有的高兴,有的沮丧,学生们的话对家长的触动不小,我想我的教学有了收获。

我们总在提优化课堂教学,改善教学方法。我认为教法不仅仅是教师的事,它与学生联系更紧密。学生们并非白纸一张,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全面、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在教学《雨点》这课之前我就想:如果不动脑筋激发学生的兴趣这首小诗就会上得平淡无味,正好这几天下雨,于是我设想让学生到雨中去体验去观察。有了兴趣的学生思维就活跃了,正因为如此,《雨点》的教学才会有喜人的收获。

第二篇:雨点教学设计及反思

《雨点儿》组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袁振华

学习目标:

1、会认识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备:课件 学习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喜欢猜谜语,那咱们就先来猜一个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雨点儿)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雨的课文,课文的题目叫《雨点儿》。

请同学们举起小手跟老师一起写课题,并大声地说出笔画名称。指导读好儿化音:读点的时候把舌头翘起来。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有两个:

1、会认识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我们要通过三场比赛来达到目标,你们有信心完成吗?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比谁课文字音读得准)首先咱们来比读课文。比谁字音准确。先来听录音,要求:拿书端正,听读认真。

1、听录音

刚才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那老师相信大家肯定也能读好。现在老师给大家三分钟时间自己读一读,听清自学要求:捧起书,先标出自然段,然后把不会的字用笔圈出来,多读几遍。三分钟后我们比谁读得声音响亮,字音准确。

(一)先学 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后教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看大屏。

2、指名分朗读课文,每个队一段。

要求:读书的同学比谁读得字音准确,声音响亮,听的同学比谁的坐姿最端正,听得最认真。

指名纠正错误读音,老师并写在黑板上。后教预设:

课件出示: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半空中,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 小雨点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 A、读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认读“数不清”“云彩”“飘落”(1)理解“数不清”。

a、正音“数”“清”字,读“数不清” b、找一找,文中什么数不清。

c、说一说,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数不清。d、一起再来读读这个词语吧!(2)理解“云彩”。

(出示“云彩”)这个词你能读吗? a、正音读“云彩”(注意把平舌音读准)。(3)理解“飘落”。

a、出示“飘落”──这个词谁能读?

b、“飘落”是一个动作,你能说说什么“飘落”下来吗?(出示:飘落下来)c、一起来读读吧。(4)检查整个自然段。

这三个词语你都会读了,再来读读这句话吧,相信一定会读得更好,自己练一练吧!──我们一起来读读吧。(自由读──齐读)

B、读句子:半空中,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你要到哪里去?”,认读“半空”“问”

2.学习“半空”──注意“半”是前鼻音,“空”是后鼻音──齐读。

3.出示生字“问”──读一读。4.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吧!

C、读句子:小雨点回答:“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你呢?”,认读“回答”“方”。

1.最后一句你会读吗?自己先来试一试吧!

2.读“回答”“地方”(指名3人读,提示“方”在“地方”一词中读轻声──齐读)

3.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句话吧!生齐读易错音,指名读易错音。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比认会认字)课文字音读准确了,课文中调皮的字宝宝忍不住想跳出来考考你们了。现在第二场比赛开始了,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能快速认会本课11个生字宝宝。

(1)出示带拼音词语

雨点儿 数不清 半空中 云彩 飘落 回答 地方 问一问 字宝宝带着拼音朋友和词语朋友来考你们了,赶快跟他们打个招呼吧。

A、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先自己读一读这些词语,三分钟后比一比谁读得音准,声音洪亮。

B、指名分队读。C、齐读

(2)出示去拼音词语

没有拼音朋友的帮助你还认识吗?赶紧考考你的同桌,看他认识吗?

A、同桌互读,不会的互相教一教,教师巡视,重点看后进生。

B、分队开火车读,其他同学跟读两遍 C、齐读生词(3)出示单独字

现在老师又要加大难度了,去掉词语朋友来考你们了,自己赶快读一读,要求:读一个字,组一个词语可以多组。

自由读字组词

指名读(在两队中选差的)

C、后教,遇到不会的找学生教,学生不会的教师教。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比理解课文)

课文中的词语宝宝都认识了,老师相信大家通过再读课文一定能理解课文的意思。第三场比赛开始了,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他们去干什么呢?

三分钟后比谁说得最精彩。

1、学生自由读文。

2.学生反馈:课文讲了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故事。大雨点儿要去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小雨点儿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3.师: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在去的路上还打过招呼呢,你能把他们说的话找出来吗?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出示3句话)

4.师:请自由地读读这3句话,边读边想:你愿意当谁啊!能说说原因吗?(指名说)

请自由地读读这3句话,边读边想:你愿意当谁啊!能说说原因吗?(指名说)

板块一:小雨点儿

生自由说喜欢当小雨点的理由。

师:小雨点儿很了不起,因为他给有花有草的地方带去了更加美丽的色彩。

指名读,读出高兴、自豪的感觉──齐读。板块二:大雨点儿

生自由说喜欢当大雨点的理由。

师:是啊!大雨点儿多不容易啊!让我们一起到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去看看吧!

(出示图片:光秃秃的山岭、荒芜的沙漠,干涸的土地)师:说说这是一个()的地方(指名说)。

师:是啊!(推荐好词:寸草不生、光秃秃、荒凉)快来读读这些词语吧!(自由读──当当小老师读)

师:大雨点儿,大雨点儿,我想问问你,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这么荒芜,你还来干什么啊?

师:多么有爱心,多么善良、多爱帮助人的大雨点儿啊!师:愿意当大雨点儿的一起来吧!让我们来一起读读大雨点儿的话!读出这份自豪、自信和无比的光荣。

(指名读--齐读)

师:现在再来读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吧!相信一定能读得更棒了!

(指名读--男女生分读--齐读)

五、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课文第五段并播放音乐)

2.师:闭上我们的眼睛,用心感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3.师:睁开眼睛,说说你的感受!(指名说)

4.师:多美啊!把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都读到句子中去吧!自己先试试吧。

5.师:这么美的一切,都应该感谢谁啊?

──让我们怀着感谢的心情,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一段吧

六、拓展说话

是啊!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给我们的世界到来了缤纷的色彩,如果你也是他们中间的一员,你还会来到哪里?那里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自己赶快来想一想,说一说吧!(指名说)

出示句式:我来到,不久。

七、板书设计

12雨点儿 大雨点 小雨点 没有花草 有花有草 长出花草 花草更美

教学反思:

《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了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课文用了拟人的方法,让学生感悟雨点能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一年级的基本任务是识字学词,读通读顺读好课文,并注意积累语言。本学期我学习归来后,一直采用洋思的低年段采 取的竞赛的方式组织学生的课堂学习。针对每节课每个同学的表现给予星级奖励。在这节课上我仍然采取了平时的做法。在课堂上,学生会的不讲,课堂上大多数时间都面对低差生组织教学。采取了让学生教学生,学生检测学生的方式来组织学习。我就从两点来谈。

一、把识字融入到句子教学中。

我遵循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把识字解词、读句学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在学习第一句: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这句话中有很多的词语:数不清、云彩、飘落等,我把这些词语的学习放在句子教学中穿插进行,巧妙地连接,这样既不会断了文章情感学习的线,也使词语教学不显得枯燥乏味,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从整体上把握字形。同时在课上注意渗透一些识字知识和识字方法,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认识汉字,培养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我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个词语:“数不清” 和“飘落” 当学生读到“数不清的雨点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一句时,我问学生:“课文里说什么数不清?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也是数不清的”?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不同的答案。有的说“落叶”有的说“星星”还有的说“头发、羽毛”等。在学生理解“飘落”一词后,能仿照文中的句子进行说话 练习。如:“秋天到了,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冬天到了,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词语,而且还学会运用这些词语。收到预期的效果。

二、注重朗读的体验和朗读的指导

开课伊始,放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请学生说说:读了课文知道了些什么?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在设计中教师不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而是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这样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补,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变到质变。设计还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主人翁意识。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化色彩的。我不追求朗读的技巧,不追求整齐划一的朗读效果,在学完全文后,让学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选择听众,自由地选择朗读方式,自由地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有所创新,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此时,学生的各种感官都沉浸在课文中,从而获得了丰富、生动、独特的感受。

经过反思,发现本堂课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因时间关系没有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在学生互相检测时,相 应的辅助手段不合理。比如可以利用检测卡片等形式检测,便于教师下课检查。一次教学实践一份教学反思带来的将是一份成长,虽然课上得不可能尽如人意,但却让自己收获多多。

第三篇:识字教学案例及分析

识字教学案例及分析

海原回小 黑金花

在教识字课《菜园里》一课时,有一位老师在教室的四周摆上许许多多新鲜的蔬菜。有白菜、卷心菜,有白色、红色的萝卜,有红色、绿色的辣椒,有紫色的茄子,有浅黄、深黄的南瓜,有穿着绿衣裳的黄瓜,有鲜红的西红柿,还有翠绿的豆角。教室中间,学生每6个人围坐成一个小组。教师以这样的设计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看我们的四周,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菜园里’,你们想认识这些蔬菜吗?”

学生兴奋地大声回答:“想!”

看着学生兴奋的样子,老师布置如下要求:“过一会儿,同学都到教室的四周走一走,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不要把它们的名字叫错了!读完以后把小卡片拿在手里,等到认识了所有的蔬菜,就回到座位上。”

老师的话音刚落,学生就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向教室的四周,兴奋地看看这种蔬菜,摸摸那种蔬菜,有的还真凑上小鼻子闻一闻,然后饶有兴致地拿起旁边的小卡片读一读,看看这可爱的蔬菜叫什么名字。

此时的教师,在教室里轻轻地走动,认真地观察每一位学生,分享着学生的收获和快乐,时不时地蹲下身来和学生一同参与这一活动。当学生满载收获回到座位上时,教师用亲切的、激励性的语言提出识记生字的要求:“下面,老师要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称,我拿出一种蔬菜,你们赶快举起相对应的小卡片大声地读出来,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声音响亮。” 教师首先举起一个大南瓜。学生迅速地在许多张卡片中找出“南瓜”的卡片,大声地读起来“南瓜”、“南瓜”。

“你们找得很快,很准,但要注意‘南瓜’的‘南’是前鼻音,请大家再读一遍!”

学生咬字清晰地齐读:“南瓜。”

教师又把其他蔬菜分别举起来,“黄瓜”、“白菜”、“卷心菜”,最后拿出了紫色的“茄子”。学生纷纷找出卡片举着读“茄子”。学生在一遍遍地搜索卡片,大声读生字的过程中,认识了生字。有个别学生读音不准时,教师就个别纠正。

此起彼伏的读书声过后,教师又鼓励孩子们:“谁愿意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来,就像一片茁壮的小树林。

看到这种情况教师不但不觉得为难,反而开心极了,点头微笑着对大家说:“每一只自信的小手都说明你们可以胜任别人的小老师,那么我们就不需要请小老师来领读了,让我看看,谁与同桌合作开火车把生字读下来,两个人都能读下来的,合作非常愉快的,我们就在同桌的书上画上一张美丽的笑脸。同意吗?”

“同意!”同学异口同声地说。

课堂上又出现了一阵合作读书的声音。

为了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课文,将自己的收获畅快地表达出来,老师对学生说:“你们刚才认识了那么多的蔬菜,谁愿意说说你看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蔬菜是什么样的,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 “我刚才摸到黄瓜身上有刺。”

“我把黄瓜掰开闻了闻,有清香味道。”

“我知道了南瓜是黄色的,是扁圆形的,它的皮很硬。”

“我知道了我们常吃的大头菜就是卷心菜。”

“我刚才认识了豆角中的一种,它又细又长又软,像一根鞭子。”

“我觉得这豆角更像一根绳子。”

“我知道西红柿是红红的、软软的,而且是酸酸的。现在的西红柿有好多品种,有黄的,还有绿的呢。绿的西红柿叫贼不偷,它们都特别好吃。”

“我知道辣椒有红的,有绿的,有尖尖的,也有又大有圆的。听爸爸说,湖南人把辣椒叫辣子,爱吃辣椒的人很有个性。”

“我妈妈给我讲过,红军长征爬雪山之前都要喝上一碗辣椒汤,可以让自己身体里的血液流动加快,抵御严寒。”

„„

分析: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创设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同时也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交流。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个性,教师要尝试做到:

第一,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领学生走入相关的认知园地。让学生体验作为学习的小主人的快乐。

第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通过生活获得了认知,又通过进一步的认知,明确了更多的生活中的事例,语言也在认识和探究中得到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来完成。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品德方面取得进步。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真正做到任童心闪亮,任个性飞扬。

《地震中的父与子》情景式教学案例与分析

海原回小 黑金花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生动的故事,其中蕴涵着丰厚的人文资源。语文教学的任务显然不仅仅在于单纯地教会学生识字,认词,读文,分段或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更重要的是应该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故事背后所传承的人文精神。针对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认知特点, 结合现实,开展情景式教学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情境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通过多环节、多手段来创设一种情境交融的氛围, 一种有形与无形组成的“ 教学情意场” , 使学生“ 触景生情” , 领会文章所表达的人文精神, 认同文章所传递的思想感情, 从而自然而然、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以下就以这次5·12大地震中的许多鲜活的实例来讲述《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课文, 阐释情景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情景教学案例:

结合实际, 营造情景气氛

(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 教师首先展示这次5·12汶川大地震的相关视频图片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用3一4分钟时间再次熟悉文本, 理清思路。然后进入教学主要环节之一,结合实际, 营造情景气氛。)

师:同学们, 大家都知道,在5月12 号我们祖国的四川发生了8.0级的强烈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有许多的人不幸遇难,其中也有许多向我们这样正在教室上课的孩子,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向他们表示我们的哀悼!(班长:起立!全班默哀一分钟)以前我们上语文课, 老师都要提一些问题帮助你们学习, 今天, 我也要提问题, 但不多,就一个, 想知道这是个什么问题吗?老师暂时不告诉你们, 让你们来猜一猜。当然, 猜不是乱猜, 要有根据, 要有所准备, 怎么准备呢请听清楚第一, 认真读课文, 边读边想, 老师会抓住哪些词句来提问,会在哪里提问, 如果在这里提问, 我该怎么回答。第二, 根据自己习惯的方式, 读课文。你可以放声朗读, 你可以默读, 你也可以边划边读。第三, 读完后你还可以跟同桌互相交流, 听明白了就开始吧!

(学生快速地读课文并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教师巡回指导。)师: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的猜测, 谁先来?

(请4一5位学生交流他们所猜出的问题, 学生会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测, 教师予以鼓励。)

师: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问题,说明大家刚才对文章的阅读很细致、很认真, 而且还很善于思考。老师也提出一个自认为价值较大的问题, 我是根据课文的最后一个小节提出的。

师生齐读:“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师:大家认为这位父亲了不起吗?(板书:了不起)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位父亲。大家都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 那些周围的人们, 那个孩子的父亲就更加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了。我们相信他们之间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 下面就请你们续写这篇课文。假如你是其他那14个孩子的家长中的一员, 此时你会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呢?把你们对这位父亲的敬佩之情融人在文字中。(学生快速地写着自己的感受, 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已经写完的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你写的感言, 好吗?还没写完的同学也可以按自己的思路来交流你所设想的感言。

(请2-3位学生交流自己所写的感言, 然后让他们找出自己用来表达对这位父亲敬佩之情的词语, 并板书。学生会使用“ 坚持不懈”、“ 坚强”、“ 坚 守承诺”、“ 永不放弃” 等词语。【分析】教学一开始, 以刚刚发生的5·12大地震导入,结合视频、图片,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思绪拉向了地震的惨烈现场。又在此情景下提出问题, 表面上看是让学生来猜测老师将会提出什么问题, 实质上是教师通过学生的猜测结果来更好地把握学情, 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把握程度, 以便于后续的教学环节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中, 布置学生写感言, 而且是要求以其他14位学生家长的“ 身份” 来写, 这种“ 角色替代” 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很快进人事件情景中去, 感悟情景中人物的真实感受, 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仅如此, 通过课堂交流学生所写的结局, 使这些发自内心的情景感受进一步在课堂上扩散, 直至形成弥漫于整个课堂的情景气氛。大家都沉浸孩子被救的喜悦中, 沉浸在对这位父亲的无限崇敬和无尽感激之中。

《小壁虎借尾巴》教学案例及评析

海原回小 黑金花

师:同学们,你们除了喜欢学习,还喜欢干什么?

生:帮妈妈洗碗,给爸爸倒茶。

师:真是个孝顺的好孩子。有没有不同的爱好呢?

生:打乒乓球,跳绳。

生:看电视动画片。

师:喜欢看什么动画片呢?

生:《孙悟空》、《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动画片,喜欢看吗?

生:(齐)喜欢。

师放《小壁虎借尾巴》的动画,但没有声音。

师:好看吗?

生齐答:好看。

你们觉得完美吗?老师觉得还差点什么。

生:动画片里的角色都没有说话。

师:对,今天我就想聘请同学们做配音演员,给这个动画片配好音。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吴老师抓住孩子喜欢动画片的特点,以动画引入学习,以当配音演员为“诱饵”,造成学习的悬念,孩子们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师:要配好音,演员得先读好剧本(课文),现在我们把课文读好。

生兴趣高涨,纷纷练读。【分析】

老师花了15分钟,通过赛读、分组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们读出情,读出味,读出角色。以读带讲,没有琐碎的提问,既训练了学生的朗读,又使学生熟悉了课文的内容和语言,为当动画片的配音演员做好了准备。整堂课几乎没有老师的讲,以读带讲,以说带讲,让位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学思想环环相扣,把课堂教学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续童话──给童话配音──创造性地配音──编说童话,每一个环节都使学生处在高度的兴奋中,把学生读课文、练说话、发展思维、发展语言,巧妙地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完成,达到了这一目的,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新知。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海原回小 黑金花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困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 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吧。显然,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发职责。

一、教师范读 感染学生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当然,教师范读时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切奏、停顿和速度,轻后果缓急,让学生进入意境。特别像《十里长街送总理》和《再见了,亲人!》这类感情色彩很浓厚的课文,更应该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如果教师在学生面前朗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那就无法表达出全国人民在十里长街盼灵车,送总理的悲痛情景,以及人民永远怀念总理的无限深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依依惜别之情,更难体会到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深情厚意。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自已必须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从而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依据教材 指导朗读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就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而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尝。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训练语感。

就高级来说,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林海》、《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表情地朗读。如教学《草原》中“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表示我的愉快”时,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正确地停顿;二是要读出重音。“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通过这样的朗读指导,学生将会感受到草原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显得格外开阔,也叫人特别愉快。有了这种体会,就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种意境,也就会无拘无束地读出作者那种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就文体来说,课文中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寓言、说明文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指导朗读时,就要根据不同的文体来进行朗读指导。如朗读感情浓郁,语言优美,笔调活泼的《桂林山水》,就必顺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从而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抒发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美好的情感。要朗读《激光》这样的说明文,那就截然不同了。因为《激光》是用具体数据来说明激光的特点与作用的。如果还照《桂林山水》那样的节奏、语调、语势、情感来读就欠妥。这种文体的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就达到目的了。

三、重点段落 着重朗读

课文中的重点段中,有些词语很准确,有些句子含义很深刻,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语、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当读到《难忘的一课》中的“这里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我们中国自己的伟人。”和“我紧紧地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但是想不到还有什么话,比他刚才教给孩子的那句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这些语句时,教师就要先指导学生理解句子中带点的词,然后反复朗读,要求把带点词语读重音,读出感情来,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这个礼堂原来画的都是日本的伟人,现在光复了,画上了中国自己的伟人,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啊!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谊使作者的眼睛湿润了。也确实只有“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才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全部感情。又如《第一场雪》中的第六自然段,生动形象地措绘了雪后迷人的景象,突出了雪景的绚丽多姿。教师在指导朗读时,要着重指导学生读好其中的儿化韵,然后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到雪后的自然美,读出作者当时对雪后美景的喜爱之情。

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演出人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从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熟读成诵 激发兴趣

《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是呀,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少年闰土》,作者用简练、朴实的文笔,刻画了一个勤劳朴素,健康活泼,聪明可爱的农村少年形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朗读这种阅读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多次与文字接角,让闰土的可爱形象逐步地再现在学生的脑海中,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那么教师在讲读、理解人物形象时,可让学生边轻声朗读边思考下面问题:

1、作者知道闰土要来自己家中,心情如何?闰土来了,作者的心情又怎样?

2、作者是怎样描写闰土的外貌和性格的?

3、从闰土的外貌和性格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农村少年?

通过以上的朗读和思考,学生对闰土的形象已有了较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自由读、小组读、同桌互读等,让学生熟读课文。

又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可找出廉颇说的话来读一读。要引导学生抓住“很不服气”这个词来理解整段话,突出他有“计较个人地位”的思想。如“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要读得急重些;”;“得给他个下不去”要读得缓重些来突出廉颇对蔺相如地位比自己高而不服气。而蔺相如又是怎样对待廉颇的呢?要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蔺相如说的那段话。“秦王我都不怕,还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就是因为我们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攻打我们。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啊!”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读好第一句,可用两种不同的语气来指导,第一种用读普通反问句时的高声调、重语气来读,第二种用沉缓的语气来读,让学生对比,哪一种语气让人觉得蔺相如是在自吹自擂,哪一种语气更能反映出蔺相如对敌狠,对己和的高尚品质。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把学生的学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综上所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依据教材,抓住重点有感情地范读,有目的地指导朗读,不但能使学生从正确的朗读(含声调、节奏等方面)去理解课文,感受课文的思想感情,而且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加强感情地朗读训练,是上好语文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因素的调查分析报告

海原回小 黑金花

为了对我校语文教学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研究对策,帮助他们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健康的学习心理,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促进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20011年9月7日下午,我们对三、四、五、六年级14个教学班学习成绩靠后的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心理测评,了解学生存在的不健康的学习心理及原因。我们发放调查问卷三种表格各200份,其中表1“学生学习素质调查问卷”收回198份,有两份背面21——55题没有选择;表2 “ 学生对老师认知状况问卷调查表”和表3“学生家庭教育现状调查表” 各收回200份,部分选择有空白或重选。

一、调查结果统计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身原因

第一、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导致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调查显示,在“你认为自己学习最大的障碍是”一题中,有64%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不努力,没有耐心,没有毅力”,25%的学生选择了“对学习不感兴趣”,59%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上能否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43%的学生选择了“是”;“课堂上是否踊跃发言,积极提问? ” 37%的学生选择了“是”。可见,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思考,不主动发言。而且,据我们观察,大多数学困生的学习习惯都很差。通常上课5分钟左右才能安静,用心听课,但只能坚持几分钟或十多分钟,就自觉或不自觉地不听课;作业不是先完成再耍,而是玩够了再做作业,作业做不了就抄或不做,教师批评多了也就习惯了。

我们都知道,意志是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之一,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和难点的增多,他们越来越没有自信,丧失了迎困而上、奋力追赶的决心和勇气,没有坚强的意志,最后导致学习困难。

第二、学习动机问题,导致学习困难重重。

在”你对自己的前途有无设计?”一题中,只有44% 的学生选择了“是”;73% 的学生认为学习是“”考上大学,进一步深造,使自己具有更好的前程”; 64% 的学生认为“即使考不上大学,能多学一点知识,将来就多一份就业机会”。而这些观念多是父母灌输的,不一定就是学生自己的想法。可见没有理想,也是学习缺乏动力的一个原因。据我们观察,大多数学生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逼迫下学习,并没有把学习当作一种快乐或实现理想的动力去主动积极的学习。而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学生没有了这种需要,又怎么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呢?

第三、不会合理的利用时间,学习没有计划,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只能是事倍功半,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调查中,3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44%的学生认为自己“ 原有基础知识薄弱,跟不上现有教学进度”;“回家后能否对当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复习”的学生只有49%;“每天的学习时间是否一定”只有48%的学生选择“是”; “在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时,是否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只有48% 的学生选择了“是”;“是否有一周的学习计划?”有45%的学生选择“是”;“是否利用“零碎”时间(课、餐、休等前后空闻时间)进行学习? ”有39%的学生选择“是”。

从这些数据来看,大多数学生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会合理的利用时间、有计划的进行学习,不会进行单元归纳总结,很少自觉地对当天所学内容进行复习,仅限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家庭作业。这样,学习成绩怎么能提高呢?

第四、课外阅读量不足。

“是否经常到书店关注学习资料、课外读物?”一题,有56%的学生选择了否。教育专家说:“考试决定一次成败,阅读决定一生成败。”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课外阅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对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思想意识也有重大影响。“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人的一生。”不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没有阅读的习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很难提高自身素质。

(二)影响学生学习的学校教育原因

第一、教师教育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导致了学生的厌学情绪。

学校理应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乐园,可调查结果表明:51%的小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具体体现在学习“不主动”或上课经常走神。21.5%没有动手记笔记的习惯。80%教材难学不懂。25%课前预习不够,听课跟不上老师的思维,情况更糟的是,高年级学生厌学情绪更为突出。

“ 学生不喜欢老师的原因”中老师太严厉占46.5%,老师太絮叨占22%,相当一部分教师还抱有严师出高徒的观念,这和学生期盼的相差甚远。而15题“你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有58%的学生选择“能尊重和关爱每一个学生”这一选项。此外,教师作业布置太机械,不够灵活,没有突出学生个体差异。63.5%的教师对作业一律统一的要求,其中教师只有14.5%课堂作业能和实践作业相结合,和13.5%能鼓励学生定量、自选作业,以及13.5%能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不同要求。而老师能学生经常进行单独辅导的只占32.5%。

这确实是学校教育的失误。虽然,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重应试,轻素质的教育思想仍然有广阔的市场。“分数“的指挥棒还在无形中影响着教师,片面地追求分数,重复机械的作业,过重的题海战术在教师中还有存在。同时,加上教育教学方向与方法不当(教师没有把自己的角色改变过来,不考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单纯地采用“灌输式”、“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少年儿童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甚至厌学。还有个别教师没有掌握育人的艺术,学生成绩不好,只会批评、责骂、冷嘲热讽,不会在学生学习困难时给予及时地辅导、诚心地鼓励。这种态度深深地伤害了厌学学生,严重地挫伤了厌学学生的自尊,使他们陷于无法自拔的状态。

当然,学生厌学原因并不完全来自学校和家庭,也有自身的原因。有许多厌学的孩子,并非是由于对学习不感兴趣,也不是由于性格中具有不能吃苦的品性,而是由于在学习方面存在着某一种或多种严重的落后,而影响了学习的成效,也就是学习能力方面的不足引起学习障碍,此外,儿童如果患有“多动症”,也会对学习成绩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第二、对学生关怀不够,缺少爱心,缺少激励。

调查结果表明老师有语言歧视现象的占26%。学业成绩测试成绩不好,老师不管不问,不给予辅导、帮助和说“笨蛋”、“脑子装的啥”的占20%,而能够对学生进行安慰、鼓励的教师只占7%;71%的学生认为自己经常得不到老师的表扬;51%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被老师注意;67%的学生认为“受到老师的表扬后,更喜欢学校生活,并对这位老师的课也感兴趣 ”。

从这几个数据中可见,学困生由于主观原因的影响,很难得到他人的正确评价和精神鼓舞,久而久之,产生了自卑心理甚至退缩行为,形成了特有的失败者心理,越发减少了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我来看也是如此。很多老师都说,我们的教学似乎只是整天围着差生打转转,追着他们要作业就跟讨债一样。确实,评价老师,唯质量论;评价学生,也就唯成绩论了。提起差生,是头疼的,是嫌弃的,是无奈的!对他们的表扬和激励也就少之又少了。而他们,是需要这种表扬和激励的。

(三)影响学生学习的家庭教育原因

第一:父母亲文化素质偏低,教育方式简单,不能辅导孩子,也不能很好地与孩子沟通,无法配合学校有效地教育孩子。

虽然有77.5%的家长过问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68.5%的家长辅导孩子的学习,但由于46.5%父母只有初中学历;20.5%的父母是小学学历,另有7%的父母不识字;35%的家长以批评、打骂为主,6%的家长以打骂为主;孩子有什么问题请教时,25%的家长让自己想;70%的家长会说“这个问题你能思考出来,看看书上的例题”。所以家长文化素质偏低,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能对孩子进行正确的辅导和教育,不能很好的与孩子沟通,这是导致孩子学习困难、缺乏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家庭经济条件差,孩子缺少良好的学习环境。

我校虽然地处小镇,但家庭条件差的学生大有人在。从家长的职业来看,国家公务员和教育工作者各占3.5%,企业工作者22.5%,个体经营者34%,农民27.5%;69.5%的孩子家中没有电脑。

从比例上看,家长是个体经营者的最多,这说明我们这个地区的家长外地来的比较多,生源不稳定,家长忙于做生意无时间辅导学生学习。据我们家访和平时所见,大多数学困生一家人挤在租来的小房子里,或是住在家长做生意的小铺子里,家里出了几本作文书,几乎没什么课外书,更不用说电脑了,对老师布置的收集资料、拓宽视野的作业根本无法完成。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多数孩子很难安心学习。

另外,业余时间,看书学习的家长只有13.5%,9%的家长喜欢喝酒,12.5%的家长迷恋麻将,58%的家长沉醉于看电视。大多数家长都忙于自己的个人爱好,对孩子的学习采取“学怎么样算怎么样,反正学校里有老师教”的态度,这就导致我们的教学得不到家长的配合,属于脱离家庭教育的单方面教学。

第三,大多数的学困生缺少家长的关注,只是任其自由发展。从“学校组织的活动家长是否积极支持?”一问来看,88%的学生选择了“否”;“家长对你学习外的兴趣爱好支持吗?”很支持的仅占14.5%,不完全支持的占50%;坚决反对的占15%;可以看出家长不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有15%的家长还坚决反对。在“你父母能经常到学校和老师交流你学习情况吗?”一问中,不经常去的占29.5%;偶尔问一下的占41%;经常去的仅占9%。

可见,大多数学生家长对学生在校的活动是不了解的,是漠不关心的。且不说出于何种原因,但缺少家庭配合的教育肯定是不完善的,是有缺陷的。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孩子来说,虽然在学校有老师的监督管理,但在家里没有家长的配合,他们完不成家庭作业,不能及时复习旧知,预习新知,学习习惯差。当孩子成绩不好时,18.5%的家长就知道打骂孩子一顿完事,11.5%的家长不管不问;57.5%的家长也仅仅是简单的要求孩子好好学,并没有认真地坐下来和孩子一起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帮助孩子进步,孩子的成绩怎么能提高呢? 另外,很多家长错误地认为学生只要学习就行了,对孩子其他的兴趣爱好并不支持,甚至反对,怕影响学习。殊不知兴趣爱好也是促进孩子学习的动力,不仅不会影响,还会互相促进呢!

第四,家庭不完整与不和睦,使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心和温暖而造成学习困难。

在我校的学困生中,22%的孩子长期与母亲生活在一起;16%的孩子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7.5%的孩子与父亲生活在一起。他们或是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孩子,或是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的孩子,也有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孩子,他们在生活上缺少温暖,学习上缺少辅导,来自家庭和学习上的压抑感,导致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失去动力。

三、对策与建议

(一)教师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大力改革教师评价机制,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转变教师的陈旧的教育观念:重视素质能力的评价观念,培养学生会学习、愿学习、善学习的教学观念;重视学生主体参与,实现由教到学的转变,树立大教育观和终身教育观。在教学中促使教师自觉主动地探究,实施素质教育,为培养新世纪的合格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另外,教师要努力学习,不断充电,掌握先进的教学艺术,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用阳光的语言、阳光的心态和激情来感染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老师,爱上学习。

(二)上好学习心理课,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学习意志。

厌学学生大多没有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缺乏内在动力,学习上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上好学习心理课,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想使学生将来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坚韧不拔的意志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当孩子学习时,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确定一个既有一定难度,又是他力所能及的具体的目标,并应提供一定的适当的奖励条件,鼓励、督促孩子为实现这个目标去努力。失败不灰心,成功不骄傲。要从小培养学生具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

(三)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护。

老师发现孩子厌学,不要过分着急和焦虑,这样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用处,老师能做的就是营造宽松温暖的学习氛围,改变不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目标。平时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努力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去弄清问题的原因,与孩子一道去解决,不要一味地批评与指责,这种批评与指责正是培养孩子厌学的一种途径,老师越是逼迫孩子拼命学习,反作用越大,问题愈加严重。我们应该主动体贴,安慰孩子,克服孩子心理上的挫折,面对现实地多给孩子支持、疏导和鼓励。此外,还要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休息、娱乐和活动的时间,不要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

(四)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学困生底子薄,我们应该想法设法去帮助他们:

1、适当降低知识起点,让“学困生”也能跨进新知识的门槛,感到自己能学。

2、上课速度适当放慢,让“学困生”感到能跟上教学进度。

3、分散难点,化难为易,使“学困生”感到易学。

4、.教师应该多给予学习方法的指点,比如可以进行专题讲座,让“学困生”了解学习的几个基本环节在学习中的作用和相互联系。

(六)、作为任课教师和班主任,要经常和家长联系、沟通,给家长一些指导性的建议,联手配合教育孩子,解决孩子的问题,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校与家长联手,从改善家庭环境入手,创造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同时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轻松愉快地学习。

(七)尽力给学生创造课外阅读的条件,比如发动学生创办“班级图书角”,激励、指导学生 “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总之,只有学校、家庭、社会都来关注孩子,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老师和家长携起手来,紧密配合教育,才能使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小故事

海原回小 黑金花

(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时候学生们向我们提出一个难题,而我们一时答不出来,可能会让我们自己觉得很尴尬,但最让我们难堪的还是自己内心的虚伪所造成的。

记得一次,我在给我们班上语文课的时候,离下课还有两分钟时,一位女同学站起来问我:“老师,你知道椰子是怎么传播种子的吗?”我一下子被她的问题给问住了,一时之间陷入于尴尬之中,因为我们这儿是北方根本没有这种树,平时我也没有过多的去关注这类事,但是处于老师的虚荣心,又迫使我小声对她说:“现在我很忙,以后再说吧。”这时下课铃响了,她用一种渴望的眼神看着我,匆匆离开教室。过了几天,我早就把这件事忘了,但是这位女同学却没有忘记,她再一次来到我的面前问起了这个问题,我这时候才焦急地去翻书查找,并告诉她:“椰子是通过海洋来传播种子的。”那位女同学吃惊了,睁着大大的,渴求知识的眼神望着我,好象还有一肚子的疑问。我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接着说:“因为椰子是生长在海边的,它还有厚厚的外壳,等它长成熟以后,便掉在了大海里,随着海洋漂荡,在海水的浸泡下,外壳脱落,来到新的海边时,种子便在那里生根,发芽,最后又长成了椰子树。”听了我的解释她非常满意,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临走时,她微笑的对我说:“谢谢你,老师。”

通过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无论是在课堂内外,学生提出一个让老师难以回答的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平稳的心态,及时去解决问题,不能遏制学生的求知欲。

(二)“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这些词,别说学生没见过,就连我这个当老师的也只是在算命先生的口中听过,充其量有个模糊的认识吧。明天就要上这个“读读背背”,我花了不少时间才把这一连串拗口的毫不相干的词儿给背下来。学生怎么办呢?让他们也像我一样死记硬背吗?他们会有兴趣吗?这也许不行吧。我反复地琢磨着,何不把问题抛给他们,让他们今晚回去找个好办法来背?孔子不是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也许我认为特难,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呢。

第二天上课,我让学生从自己的属相说起,然后请学生讲十二生肖故事,最后由我讲解十二时辰。接下来就该学生背诵。多难背呀,我都替他们着急。“老师我有一个好办法,”我班的小诸葛明明举起了手,“‘子鼠’——老鼠的儿子;‘丑牛’——长得很丑的牛;老虎是兽中之王,攻击其他动物常赢——‘寅虎’;‘卯兔’——兔子长毛;‘辰龙’——大演员,‘巳蛇’——四条蛇;‘午马’——五匹马„„”真没想到,他竟把这些枯燥的词用谐音或扩词的办法变得生动而有趣。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举起了手。李小琴说:“老师,我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串联成一段话,孙猴子家有一些鸡,一只虚弱的狗和一头害羞的猪。”

孩子们用他们的方法互相启发,没费多少力气便会背十二生肖和十二时辰了。这堂课真真切切地再一次提醒我:教学应以学生为本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感知、认识,只能引导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解决问题,从而学会学习,提高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父亲和鸟》这篇课文刚讲完,准备写字。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看他一脸疑惑的样子,我微笑着鼓励他:“说吧。” “这篇课文的标题为什么是‘父亲和鸟’而不用‘父亲爱鸟’?” 对呀!“和”和“爱”可不可以换一换呢?我一下愣住了,因为课前没有想过这一问题。怎么向他解释呢?我灵机一动,新课程不是倡导自主学习和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的吗?对,把问题抛给学生。

“孩子们,你们讨论一下,用哪个标题更合适?”

顿时,孩子们四人一组,兴致勃勃地讨论开来。五分钟过去了,几双小手陆续举了起来。

王婷玉面带自信,响亮地说:“我们小组的意见是‘父亲爱鸟’,因为从课文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父亲爱鸟、护鸟。”

“我不同意王婷玉的意见。我们认为‘父亲和鸟’这个题目恰当,因为‘和’字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说父亲爱鸟,二是说父亲和鸟儿很亲近,关系不同一般,好似一家人一样了解鸟儿的生活习性。而‘爱’字不能说明父亲了解鸟。”李彤说得振振有词。看,这些孩子说得多好,多透啊!

孩子拥有的知识和智慧不可低估,相信学生,有许多看似很难问题,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他们就能解决。

(四)记得一次,我在给我们班上《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这一课的时候,离下课还有两分钟时,一位女同学站起来问我:“季老师,你知道怎样利用大树的年轮来辨别南北么?”我一下子被她的问题给问住了,一时之间陷入于尴尬之中,因为我们这儿根本没有树墩,平时我也没有过多的去关注这类事,但是处于老师的虚荣心,又迫使我小声对她说:“现在我很忙,以后再说吧。”这时下课铃响了,她用一种渴望的眼神看着我,匆匆离开教室。过了几天,我早就把这件事忘了,但是这位女同学却没有忘记,她再一次来到我的面前问起了这个问题,我这时候才焦急地去翻书查找,并告诉她:“观察一棵树桩,年轮宽面是南方。”那位女同学吃惊了,睁着大大的,渴求知识的眼神望着我,好象还有一肚子的疑问。我看出了她的心思,就接着说:“因为森林中空地的北部边缘青草较茂密。树桩断面的年轮,一般南面间隔大,北面间隔小。”听了我的解释她非常满意,有一种说不出的成就感。临走时,她微笑的对我说:“谢谢你,季老师。”

通过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无论是在课堂内外,学生提出一个让老师难以回答的问题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们应该保持耐心和平稳的心态,及时去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风筝》一课讲述了贾平凹童年时期与小伙伴一起做风筝、放风筝及风筝线断后找风筝的故事。故事贴近儿童生活,富有童真,童趣,结尾的一个省略号更给人留下无限想像的空间:风筝飞到了哪里?会在水磨坊找到吗?

刚讲到结尾处,李昕语同学便提建议:“老师,我们续编故事吧!我把后面的故事都想好了!”这提议正合我意,我高兴地说:“你的提议很好。但我们应该给其他同学一点思考的时间。希望大家把故事编得既合情理,又生动具体。”经过几分钟的思考,举手的才两个同学。为了带动其他同学思考,我先请李昕语做个示范。李昕语大方地走上讲台,讲道:“贾平凹和伙伴们飞快地向水磨坊跑去。他们来到水磨坊,四处寻找。忽然贾平凹发现风筝正落在屋顶上。他们找来一根长竹竿,把风筝弄了下来。风筝被刮破了,他们又找来纸,贴补好。风筝又能飞了,大家又开开心心地放风筝了。”

“李昕语所编的故事是在大磨坊成功地找到了风筝。故事还可能会有别的什么结局呢?”我引导说。孩子们七嘴八舌说开了。

马鑫站起来说:“大家忙碌了一下午都没发现风筝的影子。贾平凹回到家,躺下疲惫的身子。这时他一抬头,‘呀,那不是我们找寻的风筝——幸福鸟吗?它正挂在窗前的树枝上呢!’”这种想法挺戏剧的。

徐雯说:“风筝掉在了水磨坊的水渠里,像木轮一样半沉半浮着。孩子们找来竹竿,把风筝打捞上了来。只可惜,风筝上的纸已经被水浸坏了,只剩下竹架子。”

孩子的想像是丰富的。教学时,抓住有利时机,让他们张开想像的翅膀遨游太空,这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大有益处。

第四篇:《痤疮》教学案例及分析

《痤疮》教学案例及分析

摘 要: 皮肤性病学为非主干课程,学生普遍不够重视,其皮损特点千变万化,分辨相对困难。文章结合案例,说明如何从学生兴趣出发,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皮肤性病学 课堂教学 痤疮

一、案例背景

皮肤性病学是临床医学中专业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各种皮损千变万化,无论在研究疾病的表现形式,还是在检查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等方面都与其他临床学科存在很大差异。其教学最重要的是直观性和形象化,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是靠各种原发皮损和继发皮损的不同组合进行的,缺少内在规律和逻辑推理性。学生在接触该课程后普遍感到枯燥抽象,掌握相对困难,各种疾病临床表现千差万别,产生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并且对于三年制大专的学生来说该门课程只是考查课,没有列入正规必修课程中,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如何利用有限的学时,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从而强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实际能力,是皮肤病老师自入校以来需不断思考的问题。

二、案例主题

我所教授的课程是《皮肤性病学》,每次的课间休息时间,同学们都会向我咨询一些个人皮肤问题,因此我将一些常见的影响美容的疾病如痤疮、黄褐斑、瘢痕疙瘩等,在传统教学中并不是重点,我认为上述疾病发病率高,并且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疾病作为讲述的重点,教会学生碰到此类疾病该如何预防。

三、案例过程

上课铃声一响,我走进教室,同学们已经习惯了《皮肤性病学》这门考查课,教室里有的同学交头接耳,有的同学嬉戏打闹,有的同学趴课桌上无精打采,不能迅速进入状态。为了能是学生迅速进入课堂角色,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了“战痘”两个字,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成为“战痘”英雄,打闹的课堂安静了下来,“有没有脸上不长痘的同学?让我们大家看一下”,整个课堂安静下来。我给出了痤疮的定义及好发年龄,接着展示了几张图片从新生儿到七十岁的老年人都会长痤疮,让同学们明白痤疮不是青年人独有的疾病,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发生,只是在青春发育期相对来说比较高发。

“既然大家都处于这个‘豆蔻年华’的年龄阶段,那请大家回想一下,你们的痘痘在什么时候长得最多?或是在什么诱发因素下长得‘猛烈’?”同学们你一言我一句,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有同学说“老师我吃一顿火锅它就冒出来了”,有同学说“老师我出去和朋友喝点小酒它就长了”,还有一些腼腆的女同学说“老师好像生理期的时候长得也挺多的”。根据同学们生活中碰到的诱发因素,我给出了痤疮的发病原因与发病机制,并解释清楚为什么喝酒、吃辣、熬夜和生理期的时候痤疮病情会加剧。

“大家对痤疮并不陌生,那么同学们的痘痘都长在哪儿?”颜面、前胸、后背、大家都七嘴八舌,“有没有同学长手背、大腿及臀部?”大家都纷纷摇头,“为什么只长在看得到的部位呢?”我给出了人体皮脂腺分部密集的部位,进一步分析为什么痤疮会发生于人体的这些部位。

为了让学生对痤疮印象深刻,我指导学生阅读了课本中对痤疮皮损的详细描述,并展示了典型的颜面部痤疮图片,让学生讨论几个问题:(1)轻度痤疮病人和中度病人的皮损有何不同?(2)中度病人和重度又有何不同?(3)重度痤疮病人在愈合过程中会出现何种继发性损害?(4)临床根据病人皮损是如何分型的?经过讨论之后我请了四名同学上讲台分别描述了不同皮损的特征,大家纷纷从这些描述中总结出了各类皮损的不同之处,并且得出了结论,顺便复习了为什么损害深的皮损会导致病人留瘢痕。

为了进一步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我走下讲台,说:“为了让大家更深一步的加深印象,我需要几个长青春美丽痘的同学来当我的模特。”有几个长痘的男同学纷纷举手,跃跃欲试,课堂气氛更活跃,我挑出了三个比较适合分型的同学站上了讲台。学生马上回答出了这三个同学不同严重程度的分型,至此学生都对痤疮的分型都已经基本掌握了。

顺势,我采访了这三位同学平时是怎么“战痘”的?对着镜子用手挤、涂牙膏;经常洗脸;想起来就会抠它、经常抚摸它。既然同学们有那么多的方法治疗,到底对不对呢?学生都回答不对,既然不对为什么还要用这样的方法呢?大家的胃口被吊了起来,接着我开始了痤疮的治疗措施,并且一一解答大家五花八门的战痘方法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最后以“痘痘不可怕,心理要健康;治前先分类,用药原则强;待过三月后,皮肤还健康。”一首顺口溜完成了讲述。

四、教学反思

1.以问题为中心,从学生最关注的问题入手。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同学提出:痤疮与饮食有关吗?痤疮患者应当选用什么类型的护肤品?痤疮患者应当如何清洁皮肤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既然学生对自我的皮肤保健感兴趣,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入课堂。“战痘英雄”“豆蔻年华”让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结合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逐一解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就地取材,找到合适的“病例”。

皮肤性病学教学典型皮损的选择是教学中关键的一步,好的病例能带给学生正确的信息,不好的可能误导初学者,造成长时间错误的认识。我所选三个模特皮损表现与临床讲解的内容相符,且来自于学生群体,所提供所有资料均真实可靠又具有典型性,能代表痤疮的普遍特点,学生认真学习后能举一反三。

3.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在什么诱发因素下长势猛烈?”;“我需要几个长青春美丽痘的同学来当我的模特”等,看似简单的动作和语言却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和谐,学生在参与讨论时加入了趣味性,同时激发了表现欲望。教师不再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而是置身于学生当中,参与学生的讨论,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搭起平等交流的桥梁,使学生真正投身到课堂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

4.备好课,多钻研。

在准备教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应先有基础知识的介绍,相关概念的提出;第二,设计相关问题,留给学生时间自己查阅相关资料,积极思考;第三,教师应针对案例做好准备工作,充分预料讨论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状况;第四,教师进行总结,加深对所讲解内容的印象,提出正确的观点,指给学生方向,并进行详细的分析。

第五篇:识字教学案例及分析

【课题研究】

识字教学案例及分析

教师:焦中军

在教识字课《菜园里》一课时,我在教室的四周摆上许许多多新鲜的蔬菜。有白菜、卷心菜,有白色、红色的萝卜,有红色、绿色的辣椒,有紫色的茄子,有浅黄、深黄的南瓜,有穿着绿衣裳的黄瓜,有鲜红的西红柿,还有翠绿的豆角。教室中间,学生每6个人围坐成一个小组。

我以这样的设计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看我们的四周,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菜园里’,你们想认识这些蔬菜吗?”

学生兴奋地大声回答:“想!” 看着学生兴奋的样子,我布置如下要求:“过一会儿,同学都到教室的四周走一走,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不要把它们的名字叫错了!读完以后把小卡片拿在手里,等到认识了所有的蔬菜,就回到座位上。”

我的话音刚落,学生就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向教室的四周,兴奋地看看这种蔬菜,摸摸那种蔬菜,有的还真凑上小鼻子闻一闻,然后饶有兴致地拿起旁边的小卡片读一读,看看这可爱的蔬菜叫什么名字。

此时的我在教室里轻轻地走动,认真地观察每一位学生,分享着学生的收获和快乐,时不时地蹲下身来和学生一同参与这一活动。当学生满载收获回到座位上时,教师用亲切的、激励性的语言提出识记生字的要求:“下面,老师要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称,我拿出一种蔬菜,你们赶快举起相对应的小卡片大声地读出来,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声音响亮。” 教师首先举起一个大南瓜。学生迅速地在许多张卡片中找出“南瓜”的卡片,大声地读起来“南瓜”、“南瓜”。

“你们找得很快,很准,但要注意‘南瓜’的‘南’是前鼻音,请大家再读一遍!”

学生咬字清晰地齐读:“南瓜。” 我又把其他蔬菜分别举起来,“黄瓜”、“白菜”、“卷心菜”,最后拿出了紫色的“茄子”。学生纷纷找出卡片举着读“茄子”。学生在一遍遍地搜索卡片,大声读生字的过程中,认识了生字。有个别学生读音不准时,我就个别纠正。此起彼伏的读书声过后,我又鼓励孩子们:“谁愿意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一读?”

一只只小手争先恐后地举起来,就像一片茁壮的小树林。

看到这种情况教师不但不觉得为难,反而开心极了,点头微笑着对大家说:“每一只自信的小手都说明你们可以胜任别人的小老师,那么我们就不需要请小老师来领读了,让我看看,谁与同桌合作开火车把生字读下来,两个人都能读下来的,合作非常愉快的,我们就在同桌的书上画上一张美丽的笑脸。同意吗?”

“同意!”同学异口同声地说。

课堂上又出现了一阵合作读书的声音。

为了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课文,将自己的收获畅快地表达出来,我对学生说:“你们刚才认识了那么多的蔬菜,谁愿意说说你看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蔬菜是什么样的,愿意说哪个就说哪个。” “我刚才摸到黄瓜身上有刺。” “我把黄瓜掰开闻了闻,有清香味道。”

“我知道了南瓜是黄色的,是扁圆形的,它的皮很硬。” “我知道了我们常吃的大头菜就是卷心菜。”

“我刚才认识了豆角中的一种,它又细又长又软,像一根鞭子。” “我觉得这豆角更像一根绳子。”

“我知道西红柿是红红的、软软的,而且是酸酸的。现在的西红柿有好多品种,有黄的,还有绿的呢。绿的西红柿叫贼不偷,它们都特别好吃。” “我知道辣椒有红的,有绿的,有尖尖的,也有又大有圆的。听爸爸说,湖南人把辣椒叫辣子,爱吃辣椒的人很有个性。”

“我妈妈给我讲过,红军长征爬雪山之前都要喝上一碗辣椒汤,可以让自己身体里的血液流动加快,抵御严寒。”

生活是教学的源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教学中创设的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课堂,同时也让学生的课外知识得到了交流。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个性,我要尝试做到:

第一,在课堂上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引领学生走入相关的认知园地。让学生体验作为学习的小主人的快乐。

第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通过生活获得了认知,又通过进一步的认知,明确了更多的生活中的事例,语言也在认识和探究中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无论是情感、意志的培养,还是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探究来完成。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读书,也无法代替学生分析思考。教师既不能把知识生硬地灌输到学生的头脑里,也不能把思想观点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品德方面取得进步。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为学生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创造条件,真正做到任童心闪亮,任个性飞扬。

『案例教学背景』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和作文教学的基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对识字的要求是: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今天我把学生认识、学习、积累、运用汉字的过程称为攀登识字,我们知道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不仅是识字教学要求的变化,而且是识字教学观念的变化。“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识字策略,使小学生直接利用汉字阅读,这无论对学生学习语文,学习其他课程,对于视野的开阔,智力的开发,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小学生低年级识字教学显得十分重要。而汉字数量多既难认又难记,往往是老师教起来感到枯燥,学生学起来觉得无味。所以我们必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识字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巩固识字教学的成果。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呢? 『实施的过程』

一、适时机,巧识字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底年级的小学生,对学校生活充满了憧憬。翻开一篇课文,他们很想知道写了什么内容。对阅读的渴望必然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提早学生识字的时间,在学生一入学,就进行识字教学。即在学拼音的同时,给学生补充识字教材,教学生识字,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在一年级的一节语文课上我观摩到下面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是一年级了的小学生了,小学生这几个字这样写(板书:小学生),让学生跟老师读——小学生。生:(读)小学生,小学生。

师:小学生就是你,你就是小学生。你们这些小学生,本节课要跟老师学习汉语拼音,„„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汉语拼音,还学习了三个字。(指“小学生”)这三个字读什么? 生:小学生 师:对,再读一遍—— 生:小学生—— 一节课只需几分钟,就可以顺便教学几个字,学生并不感到困难。照此方法,下一节课,再学“老师”“一年级”“语文、数学、铅笔、橡皮”等词。每一节课学

一、两个词,学了几个词后,马上连成句子让学生读。如“我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我们爱老师”等。在枯燥的学拼音阶段,学生可随课文顺手牵羊识字多个。

二、生活化识字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过程。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的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识字的意识和习惯,提高教材中生字的出现率,从而巩固生字。如找找广告牌、包装纸上有哪些刚学会的字?动画片中经常出现人物的对话与歌词,哪些字是认识的?为此,常有同学把新认识的商标,包装袋等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她新认识的字。此外,我还要求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多问爸妈、老师、同学,这样,学生识字的机会就增多了。让学生在发作业本的过程中认识同学的姓名也是识字的好方法。结合课文中出现的认识姓氏的题型,鼓励学生问问父母以及其他亲朋好友的姓名,并让他们写给自己看,也是给学生创造识字的机会。另外,我鼓励学生在课外多看一些内容浅显、图文并茂的儿童读物,如简短的童话、寓言故事等,以巩固识字,多认字,积累词汇、语言,同时培养阅读的习惯。

三、游戏识字 识字教学的“机械化”,枯燥无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在教学中,我尝试设计各种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1)编字谜识字 学生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在进行二年级识字教学时,我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让小朋友去猜,去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识字兴趣。比如,我教“毯”字,谜面编成“一堆毛,两把火,躺在上上面很暖和”。小朋友猜对后,兴趣来了,我趁机教“ 店”字谜,编成“庆而不大,站而不立,街边一间房,天天顾客忙” 字谜,小朋友猜对“店”字谜后,学习兴趣更大。再如,我教“讲”字,问小朋友:“谁能给这个字出一个谜面,请大家猜猜?”这样小朋友的思维得以发展。经过不断启发,小朋友们编出了很多字谜,如“两人坐在地上”,谜底“坐”;“小时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谜底“人”;“笔”字,“上边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田 ”字,“四周不透风,十字在当中”;“回”字,“四周不透风,口字在当中”等等,这样快乐的教学情境,使学习生动活泼,唤起儿童的学习兴趣。(2)玩游戏识字 如在教学形声字时把偏旁和独体字写成许多卡片分给每个学生,请某个学生举着手里的偏旁先站到讲台上来。如“女字旁”站上来,问谁来和我做朋友?下面就会有好几个小朋友上来和他站一起,如“子”“马”“乃”“生”“未”“且 ”等,上来要说:“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妈,妈妈的妈 ”;“我和女字在一起我们是好,好人的好”„„教学形近字也这样玩着学,如独体字相同偏旁不同的几个字,请某个同学举着独体字站在讲台上,其他拿偏旁的同学上来和他做朋友,轮流上来凑字,等于是换偏旁练习,巩固了这样的形声字。(3)编儿歌识字 儿歌或谜语,内容简单,有的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饶有兴味,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为低龄儿童喜闻乐见。我平日教学中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磨“编成”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左方,一对孪生树,长在石头上“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4)加减法识字 在教学识字中,我出一些花样翻新的练习来”考考“学生,激发求知欲,强化记忆。例如”门+口=?“(问)、”早+草头=?“(草)。”草-草头=?“(早)与此同时,让学生自己照样子编题来考考老师,如”坐-土=?“(从)、”三点+同=?“(洞)”立+日=?"(音)等,在课堂开展竞赛,帮助学生记牢字形。此外,我在教学中还常用的游戏有:开火车(各种形式)、接龙,摘苹果,放鞭炮,叫号,猜字,排字,搬砖头,举字„„多种多样的游戏给学生带来了乐趣也使他们记住了生字。

四、依据汉字的特点归类性编写识字 在识字教学中,我发现,当一个字练习口头组词时,往往学生能组好多词,但往往几个同音字区别不开,张冠李戴。为了让学生能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我还采取了让学生早辨析汉字,把一组常用的同音或者形近字编成顺口溜,以汉字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分析比较,这样学生记得快,区别清。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如:教学中我把“清、请、情、青、晴、”变成顺口溜:“有水才说清,有言才说请,有心想事情,有日天气晴,青岛、青蛙叫。”让学生比较记。再通过练习,“今天天气()朗,我们来到小河边。小河里的水真()啊!我们站在岸边,突然,从草丛里跳出一只小()蛙。我们正向捉住它,老师过来说:()不要捉青蛙,青蛙是益虫,它能为我们做好事()。”这样学生就区别开这几个字了。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让课堂充满情趣。这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的需要。语文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梦想而存在的,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激发孩子无穷的想像,一个个汉字连缀起来就是一片放飞的天空。再比如,由基本字“方”,带出“房子”的“房”,“访问”的“访”,“解放”的“放”等等。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观形象的因素,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游戏中生动愉快地识字,有效地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促进其思维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使识字教学事半功倍。『教学效果』 通过课题研究,更新了我的教育教学理念 通过课题研究,我首先转变了一个观念:用多种识字方法,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化难为易,也能够增强对汉字的科学认识。第二、它可以培养孩子的那种归纳演绎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今后独立识字。其次,学生在这些花样繁多的趣味识字中,能自觉、主动的乐学识字,达到了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思考』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困惑,像教学过程中如何恰当的把握好一个“度”;在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如何持久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过程中的纪律问题?等等。这还有待于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布鲁纳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汉字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古老、最有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文字之一,它集音、形、义于一体,又有着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等拼音文字所没有的优势,种下行为的种子,就收获习惯;种下习惯的种子,就收获性格;种下性格的种子,就收获命运。每个家庭都要及早培养孩子的优良的品格和性情,就要把识字放在首位,这才是孩子成才的关键大事 总之,“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够把事情做好”,努力用心的耕耘则一定会硕果累累,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付出了汗水,相信,一定会换来一份充实而又沉甸甸的收获。与学生们一起精彩成长。

下载《雨点》教学案例及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雨点》教学案例及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反思及案例分析

    教学反思: 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音体美组 宋刚 面临高中体育课程改革,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高中体育课程改革反映......

    识字教学案例及分析

    平日教学案例及分析 青岛重庆路第三小学曲洪艳 只有感兴趣才能真正调动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尽可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制......

    《雨点》教学设计

    1、学会文中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

    雨点教学设计

    雨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了解一点水的变化常识,激发学生观察、认识自然现象的兴趣。 3、学会本课2个生字,二类......

    雨点教学设计

    雨点教学设计 授课班级:一(4)班 执教者:卢焕敏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雨、点、两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

    《雨点》教学设计

    《雨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互动学习,能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2、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了解雨点的动态变化,从而认识大自然。 3、帮助学......

    雨点教学设计

    12、雨点儿(精读)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儿是从云彩里飘落下来的,雨水滋润万物,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

    雨点教学设计

    《雨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认识4个偏旁,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