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全国教师联考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欧洲奴隶社会中,雅典教育特别重视____C____。
A: 雄辩和演说训练B: “骑士七技”训练C: 人的多方面和谐发展D: 军事体操教育 2.在不同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存在差异,这说明教育具有__D____。A: 永恒性B: 继承性C: 阶级性D: 历史性
3.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___D_____。A: 心理模仿B: 生物本能C: 人的理性D: 生产劳动 4.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的是___B_____。A: 政治经济制度B: 生产力水平C: 科学技术D: 人力资本
5.1958年,党中央颁布了“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这“两个必须”是指_____A___。A: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于生产劳动相结合 B: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 教育必须与工农相结合,必须与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 D: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服务,必须与我国国情相结合
6.借助于声、光、电等媒体以及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现代化的___B_____手段。A: 活动B: 教学C: 学习D: 教育
7.教学过程与人类认识有着共性,服从认识的一般____A____。A: 规律B: 特点C: 顺序D: 阶段
8.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贯彻了____A____原则。A: 启发性B: 直观性C: 巩固性D: 因材施教
9.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直接体现了____B____组织形式。A: 活动B: 教学C: 学习D: 教育
10.把所学的知识牢牢保持在记忆里是 D 的巩固。A: 智力B: 能力C: 技巧D: 知识
二、填空题
11.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赫尔巴特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杜威的代表作是《_____民主主义______》。
12.针对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应做到______因材施教_______。
13.教师的素养包括这样几个方面,它们是职业道德素养、__知识素养______ 和能力素养。14.教育是_____培养人______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15.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_____学记______》。
16.教学方法是受教育目的和 教育内容 制约的.
17.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认识 过程。18.智力是掌握知识的 前提和结果。
19.认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主人的观点是 启发式 教育观。20.传授与学习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是 教学 的中心任务。
三、简答题(每题6分)21.社会主义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案:(1)教育权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教育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反映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愿望和要求;
(2)共产党统一领导、创办;
(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宗教迷信,宣传无神论,提倡唯物主义;(4)在全社会范围内,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反对民族压迫;
(5)教育与生产劳动密切结合,并把它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强有力的手段。
22.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教育具有活化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交流、融合文化的功能;(4)教育具有选择文化的功能;
(5)教育具有更新与创新文化的功能。
23.学校德育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案:(1)要统一学校内部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3)要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化和制度化。
四、论述题(每题12分)
24.分析德育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答案:
1、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是指学校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不断进步。
2、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1)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从中找出积极的和消极的因素。(2)要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积极因素成为学生思想中的主导力量。(3)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的积极性,自觉开展品德内部矛盾斗争,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心理学部分
五、单项选择题:(每题一分)
25.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该实验室的创建人是 B A: 弗洛伊德B: 冯特C: 华生D: 巴甫洛夫 26.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 B A: 精神活动B: 反射活动C: 意识活动D: 技能活动
27.暗适应是人在亮处开始转入暗处时,感受性的变化 B A: 降低的过程B: 提高的过程C: 保持的过程D: 起伏的过程
28.教师在直观教学时,应用“变式”方法的目的在于 D A: 激发兴趣B: 引起注意C: 丰富想象力D: 分化概念
29.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作者闻到荷花香味,仿佛听到远处传来虚无缥缈的歌声。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是 D A: 感觉适应B: 感觉后像C: 感觉对比D: 联觉
30.在高速公路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那些既花哨又鲜艳的广告,这些广告是为了引起人们的 B A: 有意注意B: 无意注意C: 有意后注意D: 注意分散
31.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地表达意见和态度,以此来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这是 C A: 测验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个案研究法
32.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去的注意品质是 A A: 注意的转移B: 注意的分散C: 注意的起伏D: 注意的分配 33.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是 C A: 詹姆斯B: 冯特C: 弗洛依德D: 赫尔姆霍茨
34.学生阅读时常使用划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性? A A: 选择性B: 理解性C: 整体性D: 恒常性
六、填空题:(每空一分)35.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应以 正常健康人 为研究对象。
36.心理学的研究目标是陈述心理现象、解释心理现象、预测心理活动、调节与控制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
3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 的反映。38.精神分析理论用潜意识、生本能、死本能 和 力必多 来解释人的行为动力。
39.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 个性心理 40.如果延髓受损,则会使心跳停止、血压消失和呼吸丧失,生命就难以维持,因此称为 生命中枢。
41.结构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 意识经验。42.被称为“思维着的知觉”的是 观察。
43.内部感觉主要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 44.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向脑内部转化,这是 原型内化。
七、简答题:(每题6分)45.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1)人本主义心理学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斯杰在20世纪中叶创立;(2)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应以正常健康人为研究对象,人是最重要的,其本性是善良的,并蕴藏着巨大、无限的潜力;(3)心理学在研究与了解人的本性的基础上,要改善环境以及创设条件来充分发展人的潜能,一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观点,对当今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产生了很大影响。
46.瞬时记忆的特点是什么?
答:(1)进入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完全依据它具有物理特征编码,并以感知的顺序被登记,具有鲜明的形象性;(2)进入感觉记忆的信息保持时间短暂;(3)感觉记忆的容量由感受器解剖生理特点决定,几乎进入感官的信息都能被登记。47.有哪些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答(1)实物直观;(2)模像直观;(3)言语直观
八、论述题:(每题12分)
48.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合理地设置课堂环境,妥善组织学习竞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答题要点:(1)阐述成就结构理论,分别阐述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即竞争型、合作型和个体化型的特点以及对激发学习动机的不同作用。
(2)结合实际论述正确认识并妥善组织竞赛的方法和措施。(3)客观分析学习竞赛对激发学习动机的作用。
(以下仅供参考)
个体相互作用的方式主要有相互对抗、相互促进和互相独立三种形式,与此相对应,也存在着三种现实的课堂目标结构:竞争型、合作型和个体化型。
(一)竞争使学生的注意力指向他们自己能够完成学习的能力,而不是指向“怎样”完成目前的学习。所获得的成绩本身并无意义,只有同别人进行相互比较后才变得可以解释,从中鉴别出自己能力的高低。竞争情境的最大特点是能力归因,学生认为获胜的机会与个人的能力直接相关。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有竞争能力时,就会积极活动,争取成功。当认为自己无竞争能力时,自尊就会受到威胁,因而会逃避竞争情境。竞争激发了学生用社会标准进行比较,而社会标准充分地提供了关于一个人的能力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唯独最有能力、最自信的学生的学生动机得到了激发,而能力较低的学生明显感到,将会在竞争中失败,他们通常回避这种情境。一般来说,他们所采取的回避竞争和社会比较的方式是,选择极为简单或极为困难的学习任务,而回避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然而,在实际教学情境中,中等难度的学习(即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是最恰当的学习任务,可以使学生在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上提高更快。
竞争获胜者夸大他们的能力,认为自己比竞争对手更聪明,更优越;而竞争失败者则认为自己天生无能。也就是说,能力的自我感知很容易随着成功的出现而被夸大,随着失败的出现而被贬低。
(二)合作情境涉及到为共同目标而工作,因此,在合作情境中常常出现帮助行为。帮助既是援助他人,也是承担合作学习中的工作,帮助和合作是不可分的。研究发现,取得成功的合作小组成员,都认为同伴的帮助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合作情境的另一明显特点是共同努力。学生之间存在着积极的相互依赖关系,他们共同努力,共享成功的奖励。在合作情境中,每个成员都尽全力为集体的成功而工作,积极承担集体义务。
(三)个体化结构很少注重外部标准,强调自我发展和自身进步。由于个体化结构强调的是完成学习活动本身,即个体对学习本身的兴趣,而不注重他人是否完成任务,因此它强调只要自己努力就会完成任务,获得自我的进步和水平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产生很强的自豪感;失败则会产生内疚感,但也不会认为自己无能,而是通过增加努力或寻找更好的学习方法来争取下次的成功。
由于个体化情境强调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注重自己与自己比较,不在意别人的学习如何。因此学生坚信,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成功。他们对自己表现出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会不断提高。这种学生即使在遇到失败时,也不会否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会降低自我评价,而是认为自己努力不够或方法不对,坚持认为自己有能力获得成功。
竞赛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的有效手段。社会性的竞赛,历来被认为是激发人们的斗志,调动人们积极向上,克服困难,争取完成任务,获取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之一。国外许多心理学家的实验研究表明,在竞赛过程中,威信性动机或获得自尊和自我求成的需要更强烈。由于在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大增,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要好得多。也可能有些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反而学得差了,这或是因为他们被刺激得过分而超过了体力和承受力,或是因为他们实在能力太差而失去了信心。然而,过于频繁的竞赛或统测,不仅会失去激励作用,反而会制造紧张气氛,使学生产生怯场的心理状态,从而加重学生负担,有损学生身心健康。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竞赛频繁,考试过多,常会因失败而丧失信心和兴趣。故采用竞赛必须慎重、适量,注意方式,竞赛后要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以强化其正确的学习动机,纠正错误的学习动机。学习竞赛以竞赛中的名次或胜负为诱因,可以满足学生的附属和自我提高的需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影响其学习效果。
第二篇:2007 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2007 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杜威主张——。A.道德教育应首先将儿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进行
B.社会环境对儿童道德发展有巨大刺激作用
C.没有自由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D学校教育的理想是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2.班级建设的起始阶段重点在——。
A.建制 B.培养班干部 C.思想教育 D.班级文化
3.在各种社会因素中,决定受教育权利的因素是——。A.生产力水平B.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传统 4.《学记》中“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一句所论述的主题相当于现代教育中——。
A.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 B.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C.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D.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关系
5.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研究,确定了班级授课制基本轮廓的是——。A.赫尔巴特 B.凯洛夫 C.夸美纽斯 D.杜威
6.区别一名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真正标志是——。A.有远大的教育理想
B.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 C.具有符合时代精神的教育理念 D.在教学中体现教育实践智慧 7.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角度来看,“树大自然直”的说法反映了——观点。A.多因素作用论 B.白板论 C.内发论 D.外铄论
8.围绕人类的基本活动确定中心学习内容的课程类型是——。A.学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核心课程
9.强调教学活动是间接经验的习得,提出这一观点的是——。A.行为主义 B.科学主义 C.主知主义 D.人本主义
10.体现教学过程中科学实践观与主体能动性统一的学习方式是——。A.选择性学习B.参与性学习C.自主性学习D.合作学习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1.在近代教育史上,实质教育和形式教育在课程理论上的分歧之一是经验论或。
2.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 的统一过程。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废除双轨制,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中等教育阶段出现了 的趋势。
4.心理学家格塞尔进行的双生子爬梯试验说明了 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5.课外活动的内容应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体育
2.校园文化 3.陶冶教育法 4.读书指导法 5.教学策略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5分)1.教育民主化就是指教育机会均等。2,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
3.道德发展的最高目标是形成一个人的道德情感。
4.道德内化就是由道德价值观、道德规范转化为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5.杜威提出“在做中学”,实质是强调学生活动。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分析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2.试分析当前学校教学实践中,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存在的误区,并提出改 进对策。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请阅读下面《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部分摘编)
关于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教育事业的发展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音的机会,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的奋斗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关于发展思路
——以“普及、发展、提高”为主要任务。以中西部农村地区为重点,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以孳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积极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与服务能力,培养和造就一批杰出人才。
——以协调发展为主线。分区规蓟,分类指导,优化教育结构,完善教亨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国家财政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
——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强化教师培训,提高师资特别是农村师资水平。
——以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公益性原则,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加大对困难群体的扶持力度,认真解决社会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
关于主要目标和任务
——城乡、区域教育更加协调,义务教育趋于均衡。欠发达地区与全国教育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完成 “两基’’攻坚任务,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降到4 %以下。中等职业教育较快发展,基本建立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学前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规模稳步扩大。现代远程教育覆盖面显著扩大。
——中等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得到切实巩固。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得到较大发展,建立比较完善的城乡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学前教育进一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左右,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之间教育发展的差距明显缩小。
——义务教育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取得重要进展,所有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均达到基本标准。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做好教育支持西部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促进中部崛起等工作,教育发展更加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国家制订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标准和质量标准,省级政府负责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以上政府要均衡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使各学校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和校长、教师的配备及其待遇大致均衡。运用远程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加大政府对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体的支持力度,加大东部地区对西部地区农村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做好各地区城市对农村学校的对口支援工作,努力缩小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进民族中小学民汉“双语”教学,提高人口较少民族的教育水平。
——以输入地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与所在城市学生享受同等政策,解决农民工义务教育阶段子女入学问题。解决好农民工托留在当地子女的教育问题。重视女童教育,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合格的义务教育。
依据该文件:1.试论我国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要点。教育学试卷B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A 2.A 3.B 4.D 5.C 6.B 7.C 8.D 9.C 10.B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1.唯理论
2.学—思—行
3.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 4.成熟 5.科学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体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1分)o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仇的体力,增强他们体魄和体质(1分),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1分)。
2.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2分).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等(1分)。
3.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1分),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1分),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1分).4.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来获得知识、养成良好读书习惯的方法(2分).主要包括指导学生预习、复习、阅读参考书、自学教材。(1分)5.教学策略是在一定教学观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情境,合理处理教学各因素关系而采取的工作方式(2分)。它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在一定理论框架指导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而不是按照一定操作规程机械套用的“傻瓜相机”(1分)。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5分)1.错(2分)教育民主化不仅指教育机会均等,还包括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选择的民主化(3分).3.错(2分)o苏霍姆林斯认为,道德信念是道德教育的最终结果,是衡量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及其品行中思想和行为一致、言论和行动一致的主要标志,是道德发展的最高目标(3分)。
4.对(2分)。道德内化的过程就转化的过程。人的道德价值观和规范变成日常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是道德内化不可或缺的环节(3分)o 5.错(2分)o杜威这一主张强调的是在问题中学习,让学生在问题的情境中自己探索,通过活动实现个体自己经验的改造或改组(3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1)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有关品德的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4分)。(2)学生品德是在教育性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和发展的(4分)。(3)学生品德是在其品德内部矛盾斗争中形成发展的(4分)o(4)学生品德是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3分)o 2.不是以增进学习者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3分);不是以解决问题为主题(3分);未体现学生的自主选择(3分);只关注探究性学习的结果,没有关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3分); 提出改进对策(3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1.基本要点:(1)不同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城乡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不同社会阶层或群体之间享有同等教育权利,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向弱势群体倾斜;
(4)建立统一的教育条件和质量标准,改造薄弱校等等(每一点2分,共8分)o 2.建议部分由学生开放做答。只要实事求是、言之成理、具有可行性就可以考虑给出剩下的分数(7分)。
回答不要求面面俱到,答出主要内容即可。提出独特见解的可以适当考虑加分,总分不超过15分。2007 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lo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是()。
A.观察 B.感觉 C.知觉 D.思维
2.艾森克认为;性格差异除表现为内外倾似外,速有稳定性和()性。
A.独立 B.敏捷 C.直觉 D.求实
3.英国心理学家培因把人的性分为理智型、情绪性和()型。
A.独立 B.经济 C.理论 D.意志 4.不能直接用于交际的言语是()言语。
A.内部 B.书面 C.口头 D.独自 5.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概括的()的反映。
A.深刻 B.间接 C.抽象 D.综合
6.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并与头、面部的运动和感觉有关的神经是()神经。
A.植物性 B.脑 C.脊 D.自主
7.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是()、心理学。
A.构造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 D.精神分析
8.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这是知觉的()性。
A.恒常 B.选择 C.理解 D.整体
9.其它刺激物的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发生的抑制称为()抑制。
A.消退 B.超限 C.外 D.分化 10.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A.练习B.正迁移 C.示范 D.反馈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1.从刺激的来源分,感觉可分为外受感觉、内受感觉和 感觉。2.巴甫洛夫学说以两种 活动来解释思维的生理机制。3.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 4.现代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是 心理学。5.班都拉的人格学习理论称为 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lO分)1.性格 2.想象 3.暗适应 4.实验法 5.习惯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皮亚杰关于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2.简述运动知觉及其主要类型。
3.简述思维过程中分析与综合的三种水平。4.简述韦纳的归因三维理论的主要观点。5.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6.简述气质的激素理论。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结合实际,论述能力形成的原因和条件。2.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
3.联系实际,论述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心理学试卷B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出题1分。共10分)1.C 2.D 3.D 4.A 5.B 6.B 7.D. 8.B 9.C lO.A
二、填空题(每办题1分。共5分)1.本受(或:本体)2.信号系统 3.概念 4.人本主义 5.社会学习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lO分)1.性格:表现在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为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2.想象: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3.暗适应:从亮处进入暗处时,由看不清到逐渐看清物体轮廓的视觉感受性的变化。其变化过程常常用暗适应曲线来表示。
4.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测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5.习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1)成熟。(2分)(2)联系和习得经验。(1分)(3)社会经验。(1分)(4)平衡。(1分)2.(1)运动知觉的概念。(3分)(2)真动知觉。(1分)(3)似动知觉
第三篇:2008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2008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教育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l0分)* O3 R6 l)F* f8 C!O!@(u 1.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A.研究教育现象 B.解决教育问题 C.探索教育规律 D.总结教经验 2.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 的著作是我国的()。A.《学记》B.《大学》C.《论语》D.《中庸》
3.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 b6 j B._% i& D A.政治经济制度 B.科学技术C.文化D.生产力8 R* U(O3 q0 Z5 N0 p# 4.我国古代的“六艺”可看做是最早的()。, H(K9 p, s' J5 }$ O' S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核心课程 5.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和()。33 z A.练习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讨论法 6.2001年颁布的(),标志着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的开始。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9 c1 B.《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D.《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方法》 7.提出教学是一种情意活动观点的是()。9 A.行为主义 B.科学主义 C.主知主义 D.人本主义
8.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一种专门职业。7M A.《关于教师职业的性质》 B.《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_9 H!@1 S$ C.《有关教师地位的决议》 D.《关于教师工作的性质》
9.“促进儿童道德生长”的观点,属于()。]_ A.道德原则 B.道德价值 C.道德目的 D.道德过程 10.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模式的出现,是在()。S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 C.20世纪中期 D.20世纪中期 h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1.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________教育。2.在古代希腊,出现了雅典教育和________两种不同的教育体系。9v 3.________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4.教科书的编写要同时兼顾________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里顺序。
5.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把儿童看作________。x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教育目的1q 2.人力资本& 3. 课程计划
4.常模参照性评价$C 5.德育方法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活说明理由。每题5分,共25分)C 1.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质。
2.“帮助少年起飞”是高中教育的主要任务。O)e$ s)g8 O-` 3.我国初中开设的“历史与社会”“艺术”等课程属于综合实践课程。
4.衡量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根本在于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和职责。
5.使学生掌握知识是 促进其更好发展的最终目的。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试结合实际分析班级教学的局限性。F 2.试论教育民主化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8 _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
我提前一星期,在班级宣布将进行班干部改选。由于以往的小干部竞选也是采用类似的方式,但最终人选却由老师决定的,所以大家对于这一消息并不感兴趣。于是我向大家郑重宣布:“本次改选当场唱票,决定权掌握在你们手里。”学生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在改选过程中,教室里的情景不亚于一场激烈的辩论赛,有的振振有辞,有的急不可耐,有的抢着上台,有的甚至情绪激动,热泪盈眶。令人惊讶的是,许多平日调皮、颇为头疼的男生也自信地跑上讲台,并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紧张的唱票结束后。我审视黑板上的结果。票数相对集中的是班中的几位佼佼者,他们各方面发展比较突出,但是人数不多。接下来的却是一个相当大的群体,足有十几个,他们票数接近,多为有特长、有个性的男生。如果按原有的设想,从中选出八位学生作为小干部的话,一方面,产生的新班委与原有的相差无几;另一方面,这个大群体中的绝大部分要落选。回想刚才他们演讲时的自信和期待,再看看现在的失落与灰心,我久久不语。忽然,一个大胆的念头从脑际闪过:如果增设一个班委,变成两个班委,那么就有十六位学生当选,那些有个性、有特长的、长期游离于“管理层”外的学生就有机会进入他们神往的“组织”,一展他们的风采,实现他们演讲中的设想与承诺,可谓一举两得。于是,我当即宣布“组建两个班委,选出十六位小干部。”真是“一石激起千尺浪”,教室里沸腾了„„
竞选选出的16位小干部,组成两个班委。再各增加一个宣传小组(4人),一个策划小组(4人),分别由各班委自己组建,小干部不能兼职。这样每个班委有16人组成,全班共有32位小干部。所选的两个班委按月轮流管理班级,互相竞争,互相协助。每月的月尾召开一次小干部会议(两个班委同时召开),对自己的工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试就该案例中的“学生观”和“班级管理方式”进行分析和评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C 2.A 3.D 4.B 5.C 6.C 7.D 8.B 9.C 10.B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制度化教育 2.斯巴达教育 3.讲授法 4.知识逻辑顺序 5.权利主体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培养人才的总的要求。
2.人力资本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
3.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是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4.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掌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掌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其成绩的优劣。
5.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25分)
1.对。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2.错。“帮助少年起飞”是初中教育的主要任务。3.错。它们属于综合课程。
4.错。根本在于教师的内在素质。
5.错。掌握知识只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判断正确,给3分,解释酌情给1一2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
1.试结合实际分析班级教学的局限性。
答:局限性:(1)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一定限制;(1分)
(2)实践性不强;(1分)(3)不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1分)
(4)不利于因材施教;(3分)(5)教学进程程序化、固定化;(1分)(6)易造成人为分割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1分)(7)缺乏真正的集体性。(1分)(结合实际论述,酌情给1一6分)
2.试沦教育民主化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答:(1)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方面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每小点3分,共9分)(2)教育民主化的现实意义。(根据论述酌情给1一6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5分)答:(1)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主体,都是管理者和被管理者;(3分)(2)“双班委”制,是班主任建立的新的班级常规制度;(3分)(3)“双班委”制的施行,一方面,将班级管理的权利还给更多的学生,也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使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由一成不变向动态发展;(3分)另一方面,形成了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的学生干部队伍;(3分)
(4)在“双班委”制的实施过程中,班主任要负起协调的责任。
2008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灵感出现在创造活动的(B)。
A.准备期 B.豁朗期 C.酝酿期 D.验证期
2.提出人类最基本的本能就是“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的心理学
家是(A)。
A.弗洛伊德 B.达尔文 c.詹姆斯 D.麦独孤
3.一般说来,将行为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外部的和不可控的因素,会使
个体的行为动机(D)。
A.强化 B.提高 C.形成 D.降低
4.下列属于封闭的动作技能是(B)。
A.击剑 B.跳水 C.打篮球 D.拳击
5.离差智商反映一个人的智力在同龄群体中所处的(A)。
A.位置 B.高度 C.方向 D.关系
6.反对内省,主张使用客观研究方法的心理学流派是(D)。
A.人本主义心理学 B.认知心理学
C.精神分析心理学 D.行为主义心理学
7.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
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是(C)。
A.观察法 B.测验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8.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起源于主体的(B)。
A.同化 B.动作 C.适应 D.成熟
9.熟悉英语的人,在阅读英文材料时,可以一目十行,这是知觉的(C)。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0.两个静态的物体,按一定时间依次呈现,使人觉得是一个动态的物 体,这种现象叫(C)。
A.真动知觉 B.时间知觉 C.似动知觉 D.错动知觉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2.人类心理的发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劳动,二是—语言—。
3.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功能固定—。
4.在意志行动中,起重要调节作用的是—第二信号系统—。
5.最基本的言语形式是—对话言语—。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1.标准化测验
2.知觉
3.再造想象
4.技能
5.液态能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中枢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2.简述维果斯基对教学与发展关系的分析。
3.简述观察及其品质。
4.简述概念掌握的途径。
5.简述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
6.简述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根据遗忘的两种理论,谈谈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
2.结合实际阐述如何识别学生情绪以及如何让学生进行情绪的自我 调节。
3.根据四种基本气质类型在行为方式上的典型表现,谈谈如何根据气 质类型因材施教。2008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心理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lO分)1.B 2.A 3.D 4.B 5.A 6.D 7.C 8.B 9.C 10.C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1.意志过程2.语言3.功能固定(功能固着)4.第二信号系统 5.对话言语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lO分)1.是指那些经过标准化过程用来测量个体差异的工具。
2.人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综合的、整体 的直接反映。
3.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等的提示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4.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智力动作方式和肢体
动作方式的复杂系统。
5.指受神经系统成熟影响较大,受后天文化和知识影响较小的能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1)兴奋过程(2分);
(2)抑制过程(2分);
(3)兴奋和抑制虽然作用相反,但又相互依存,相互转化(1分)。
2.(1)最近发展区(2分);
(2)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2分);
(3)学习的最佳期限(1分)。
3.(1)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1分);
(2)观察的品质有:目的性、客观性、精细性、敏锐性(4分)。
4.(1)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辨别学习与积累经验,所掌握的是日常概念
或前科学概念(2分);
(2)通过课堂教学(包括自学),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类概念一般属于科学概念(3分)。
5.(1)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3分);
(2)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2分)。
6.(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分);
(2)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2分);
(3)能力结构类型的差异(1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1)衰退理论(4分);
(2)干扰理论(4分);
(3)结合教学实际得当(7分)。
2.(1)教师良好情绪标准的掌握(5分);
(2)教会学生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5分);
(3)结合教学实际得当(5分)。
3.(1)四种气质类型在行为方式上的典型表现(每种类型的描述2分,共8分);
(2)结合教学实际得当(7分)。
第四篇: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试卷(第五卷)
聘教网 专业教师招聘网站 www.xiexiebang.com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试卷(第五卷)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
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聘教网 专业教师招聘网站 www.xiexiebang.com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聘教网 专业教师招聘网站 www.xiexiebang.com A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B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
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
①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
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
③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聘教网 专业教师招聘网站 www.xiexiebang.com(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第五篇:教师上岗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卷及答案3
教师上岗考试试卷汇编及答案(三)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D)
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
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B)A.1911年 B.1912年C.1957年 D.1958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D)
A.1902年 B.1903年C.1912年 D.1922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D)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B)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A)
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D)A.知行统一原则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
A.师生共同参加的B.学生自愿选择的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和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D.同家庭、社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A.连续性 B.创造性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D)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度。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想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
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漫话》C.《教育过程》 D.《论语》 2.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B)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3.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B)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社会分工C.资本主义制度 D.新的剥削和压迫 4.革命战争年代,我国去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D)
A.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 B.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C.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 D.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
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C)
A.教书 B.育人C.教书育人 D.带好班级 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7.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C)
A.明朝中叶 B.清朝初期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是(B)
A.社会化活动原则 B.教学的教育性原则C.自然后果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9.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D)
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D.教育形式的集体化
1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B)A.考验法 B.观察法C.问卷法 D.谈话法 11.教学的中心任务是(B)
A.发展学生的智力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D.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12.课程具体包括(D)
A.课程计划 B.教材C.教学大纲 D.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13.在青少年学生的各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B)A.10-12岁 B.11~15岁C.13-16岁 D.12-16岁
二、填空题15.
14.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15.学校和家庭联系的方式有:互相访问、建立通讯联系、举行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以及举办家长学校。
16.德育过程中“知”指道德认识,它包括道德知识(品德知识)和道德判断(品德判断)两个方面。
17.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以及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
18.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一是启发式,二是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简述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分期。(1)婴儿期和托儿期(又称先学前期,出生~3岁);(2)幼儿期(又称学前期,3~5、6岁);(3)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6、7岁~11、12岁);(4)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11、12岁~14、15岁);(5)青年初期(又称学龄晚期,14、15岁~17、18岁)。以后还有青年中期和青年晚期两个阶段。
2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任务有哪些?(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21.社会主义教育有哪些特点?(1)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2)***统一领导、创办;(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宗教迷信,提倡唯物主义;(4)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把它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强有力手段。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试论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条件,不能离开知识的掌握凭空发展智力,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反过来,智力发展又可成为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武器,智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但知识不等于智力,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将知识掌握和发展智力割裂开来的形式教育派理论和实质教育派理论都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