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国六十年歌剧发展道路论争
建国六十年歌剧发展道路论争
摘要:中国歌剧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步入发展的主要阶段的,时至今日,已经有整整六十年的历史。在此过程中,他不仅延承了传统戏剧的各项精华,更借鉴了西方戏剧独特的一面。经历了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的第一个飞速的发展时期,歌剧也被“文革”拖下了水,幸好在新时代的变革下重新步入了第二个繁荣期。在这整个发展时期内,中国歌剧在各种艺术形式上都进行了尝试,这不得不为之叫好,然而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歌剧发展却步入了瓶颈,不得不让人为之担忧,为了重现歌剧空前繁荣的局面,创作者们不断进行内容、形式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和突破,不断推动中国歌剧在此后的发展道路上总结、发展、再总结、再发展。
关键词:建国六十年;歌剧;发展道路 引言
歌剧,是将音乐(声乐与器乐)、戏剧(剧本与表演)、文学(诗歌)、舞蹈(民间舞与芭蕾)、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舞蹈场面等组成(有时也用说白和朗诵)。中国歌剧从起步到逐步成熟的主要发展阶段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始的,至今,我国歌剧的发展总共分为两阶段,他们的分界点为“文革”。我国的歌剧发展转折是在1979年开始的第二个阶段,即新时期,自此一来,在大的文化环境背景下,如何振兴歌剧,如何引导大众提高欣赏水平,是关系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一、建国六十周年间歌剧发展的总体原因 建国六十周年至今,我国歌剧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经典作品,他们存在于不同的时期,集合了我国歌剧发展道路的不同特点。㈠“古为今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歌剧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1、借鉴传统戏曲的精华 中国歌剧自在中国诞生以来,一直都从传统的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戏曲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元素,正是这种“古为今用”,使中国歌剧区别于西方歌剧,按照中国传统文化轨迹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早在宋元时期,我国就已经形成了各种以歌舞、宾白并重,属歌剧性质的戏曲,这些戏曲,就蕴含着今天歌剧当中的许多因素,这些因素,成为了建国后歌剧艺术家们努力学习、尽力挖掘,力求继承的优秀传统遗产。在创作过程中,绝大多数作品无论从音乐结构、音乐语言乃至具体的音乐风格和音调方面,都从传统戏曲的优秀遗产中汲取了大量的艺术经验和素材。如歌剧《刘胡兰》的音乐就是取材于地方传统戏剧当中的山西梆子;《红霞》则吸收了江南戏曲的音调素材,在手法上也运用了传统戏曲中板腔化原则,这将戏曲元素与歌曲的戏剧性保持了有效且良好的结合。
2、延续近代以来优秀歌剧的特点
上世纪初的1920年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开创了中国歌剧的萌芽,后在上世纪的30-40年代初,接连出现了《农村曲》、《军民进行曲》等,这些作品体现出中国歌剧雏形;尤其是40年代初出现的秧歌剧《兄妹开荒》为新歌剧的出现奠定了基础。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创造了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新歌剧,其成型的标志就是1945年问世的《白毛女》,他不仅是中国歌剧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对我国后来的歌剧创作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建国以来的歌剧创作,大多延续了近代以来的歌剧特点,不仅改进了原先歌剧中的不顺应时代的因素,更融入了与人民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内容。
㈡“洋为中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歌剧创作发展较快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较多的借鉴了西方歌剧的创作经验,且在“洋为中用”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西方歌剧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并于16世纪末最终产生于意大利,长期的发展使其以它独特的魅力逐渐成为欧洲最重要的音乐体裁。在唱腔、声乐、器乐、戏剧化等方面,西方歌剧以其长期以来经历史考验的稳定性,一直影响着我国歌剧所走过的每一步。
二、我国歌剧发展繁荣期的特点论争 建国六十周年至今,我国歌剧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经典作品,他们存在于不同的时期,集合了我国歌剧发展道路的不同特点。中国当代文艺史一般以“文革”为界,将新中国成立60周年以来的我国戏剧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在前一个阶段,主要以民族歌剧为主,后一阶段则为中西结合歌剧为多,二者有着相同或相异的特点。
㈠以《白毛女》、《洪湖赤卫队》、《江姐》等为例的民族歌剧特点
中国当代文艺史一般把1949年(即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即“文革”开始)这个歌剧发展的历史阶段称为“17年”。这“17年”中的歌剧创作主要是之前那个时代的缩影,这个时期歌剧的主要特点是“红色”。
1、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这个阶段歌剧在各方面都充满了民族特色:音乐上注意吸收民歌、民间乐曲和戏曲音乐元素,几乎每部歌剧都有至少一段或以上的音乐及唱段流传下来。如1959年的《洪湖赤卫队》,就是湖北省实验剧团以荆州花鼓戏和当地的民间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不仅散发着当地浓浓的乡土气息,更是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感,二者相结合使人物形象更加的鲜明,情节更为突出,《洪湖赤卫队》成为当时很长一段时间民间流传的“通俗音乐”。
2、内容题材上主要是革命斗争与阶级斗争。当时正处于革命斗争与阶级斗争进行的后期,人们的生活当中绝大部分接触的是这些内容,因此,当时歌剧的题材也无外乎这些内容。然而,歌剧以起咏叹性的特点大多表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敌人作斗争的精神,在继续保持浓郁民族风格的同时,从歌剧的角度进一步挖掘情节展开的动力,即高尚精神的启示。如当时的歌剧《江姐》,即主要表现了一名女共产党员、革命者,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成功,与敌人进行斗争,最终牺牲的内容,具有强烈的革命激励作用。
3、创作特点上音乐旋律流畅、动听、上口。除了延续具有本土特色的创作手段,当时的歌剧创作还不同程度的吸收了国外的一些方法,所以艺术效果十分丰富,不仅在民族性、题材革命性较强的基础上吸取了戏曲的多种精华,结合中国语言的特点,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大型宣叙调和咏叹调,同时其叙述性和抒情性成分比例也不少,应当说比建国前我国的歌剧有着明显的大幅增加,且非常协调地结合起来,展现出强大的戏剧冲击力,为表现全剧的思想内容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如1957年南京前线歌舞团的《红霞》,不仅运用了传统戏曲的板腔化这一中国模式表现手法,且结合了西方的人物特点突出描述,完好的把人物个性描绘、江南风格酝酿以及戏曲音乐铺陈相结合来进行人物刻画。
4、民族歌剧突破了传统民间唱法的影响束缚。以往的中国歌剧主要是以独唱的形式展现的,然而合唱、重唱、伴唱、对唱等演唱形式更有利于突出歌剧的情节展现。这一时期的歌剧发展给了这些演唱形式以表现机会与施展空间,并通过他们进一步体现了歌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应该具有的形式、意义以及价值等。如著名歌剧《白毛女》,即采用了当时较为鲜见的对唱形式,把恶劣天气及社会环境下的父女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㈡以《原野》(1987)、《伤逝》(1981)、《屈原》(1990)等为例的中西结合歌剧特点
“文革”及其之后的十几年,中国的歌剧发展也不可避免的被拖入“浩劫”,不仅没有著名的新作出现,原先存在的也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文革”结束后,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的歌剧也随着经济政治的开放,开始较为积极的吸取和借鉴西方歌剧的特点,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作品。这一阶段,即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二个歌剧创作高峰。
1、题材破除了单一性,变得极为广泛。这个时期的创作题材较以前更为广泛,不仅保留并升华了原有的革命题材,更增加了建设、历史、当代、民族等等题材,主要代表作有历史性的《屈原》、《马可波罗》,建设题材的《苍原》等。
2、歌剧的整体构成布局、模式也趋于完善,不仅将戏剧因素与音乐、唱腔紧密结合,戏剧安排与先前相比内容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与新意,这来源于西方歌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西方歌剧。例如歌剧《伤逝》,在音乐构成布局方面将外国交响乐的奏鸣曲式与亦中亦西的唱段相结合,不仅对歌剧情节的铺开、推进、高潮等有所发展,更容易整部歌剧更具有完整统一的气质风格。
3、歌剧的演唱形式也变得越来越完整,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咏叹调、宣叙调,更在合唱、重唱、对唱以及其与器乐部分的结合体现出了相当的成熟和完整。
4、音乐创作手法上更多借鉴西方技法。与以前我国歌剧的传统器乐如二胡、弦子伴奏来渲染气氛相比,本时期的歌剧创作更注重了西方的管弦乐队制造环境、表达情绪的功能,同时与以美声演出形式相结合,这就是借鉴了西方歌剧主题贯穿的手法展开音乐,不仅有助于取得好的剧场效果,更有助于我国歌剧艺术的改进与创新。如歌剧《屈原》,它便主要是借鉴西洋歌剧的形式规律而创作的作品,既在音乐音调上与民间音乐仍有明显的联系,同时还在创作手法上使用了多种中西结合乐器来渲染氛围,推进情节的发展。
三、推动歌剧尤其现代歌剧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经过70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期的一个繁荣发展的过程,歌剧的创作与发展似乎走到了一个“瓶颈”期,究其原因,长期不变的形式与内容的陈旧是最重要的。这主要从内容、形式以及创作者主观因素等方面入手,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上要把握现实、开拓创新。
⑴解读时代,让歌剧创作深入日常生活。当代中国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改革开放及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等伟大实践,都在不断快速的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结构,潜移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节奏、思想观念与方式、精神与道德以及价值取向等。歌剧要想顺应现实并表现现实生活,就必须反映时代要求,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主流,而这就需要歌剧创作者们注意观察生活,同时积极投身于实践,力争从时代进步中汲取创作灵感,这样才会赋予作品以蓬勃的生命力及巨大的感召力,才能创作出深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优秀作品。⑵用现实理念代替以往的经典至上理念。推动当今的歌剧发展,在理念上必须与过去有所差别,破除固守经典或经典至上的理念。经典的,凭借其长期以来积累的精华成分,完全可以供当前的歌剧创作者遵循,因为这正是其进行创作的所要吸取的“精华”所在,然而,经典虽有精华,但是并不是所有精华都适合于今天歌剧观众的口味与心理。因此,经典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不能过于固守或者将其奉为“至上”,只有将其融于现实,才能真正切实的将二者都正确应用,更易与观众的感情相契合,从而得到接受与发展。
2、形式上要找到能承担内容的最佳手段。⑴有选择的继承传统戏剧形式。一直以来都有歌剧创作者认为,歌剧是一种完全迥异于戏曲的音乐戏剧形态,它的创作过程可以划清与中国戏曲的界线,事实上这是不现实的。歌剧的创新,除了要适应内容的变化,建立符合时代流行性的形式,还要熟悉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研究中国的腔词关系,总而言之掌握戏曲中的有用的技巧,只有这样,在立足于民族性与传统型的基础之上,艺术家们才能在多样的艺术实践中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歌剧作品。⑵重视音乐剧作为当代歌剧艺术的表现形式。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歌剧,已经大多逐渐过渡到了音乐剧。音乐剧与歌剧既有相通之处,同时也有许多相异的地方:歌剧属于音乐戏剧,是歌剧的一种,这是相通点;二者的相异之处主要表现在,音乐剧承担了歌剧创作关注现实题材的时代担当,是歌剧发展到当代的必然结果;同时,音乐剧延承且升华了经典歌剧的构成理念,它将经典歌剧的表现手段融入当下最时兴的通俗音乐演唱模式,赋予当代歌剧勃勃生机。
3、“人”的因素
⑴歌剧创作者自身。应消除杂念,戒骄戒躁,苦练内功。优秀的歌剧是歌剧创作者主观努力的结晶,这就要求创作者们必须消除影响自身创作的各种杂念,同时还要戒骄戒躁,根据现实情况创作出能够体现自己能力与才华的应情、应景的歌剧佳作。除了态度,创作者们应当尽力提高个人创作的水平,提升对歌剧创作的整体驾驭能力。这就要求创作者要从整体把握创作基调,同时具体掌握各类与歌剧相关的文艺特点,为歌剧的整体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⑵聚集不同人才,形成歌剧创作的人的合力。歌剧是集文学、艺术、舞蹈等的文学艺术为一体的较为系统的工程,因此要高质量地完成一部歌剧的创作,需要调动多方面的人才,包括作曲、编剧、作词、导演、舞美设计等,因此只有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才能确保每一个作品的艺术质量。在当代社会,一部成功歌剧的创作,必须要有大量不同领域的人共同努力做出贡献。
4、运用适当手段赢得市场,争取观众。说到底当前歌剧创作与发展走入瓶颈的重要原因就是失去了市场和观众,因此我们若想解困,通过创新的手段使歌剧重新占领舞台艺术的高地就不能不从这一方面入手。歌剧作为舞台艺术,其实践活动无外乎创作、表演、欣赏等基本方面,这几个方面应当统一起来加以考虑:要想使创作出来的歌剧易于被观众接受,就需要发现现实生活中与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然而,作者由于自身爱好及专业知识水平的限制往往在口味上与观众有区别,所以要站在群众的角度上,了解他们的审美特点。只有这样,创作出来的歌剧才能争取到观众,拓宽市场,将歌剧艺术发扬光大。结语
经过近半个多世纪岁月的发展,中国歌剧有了长足的发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歌剧艺术的发展道路是一条中间不乏断层的充满艰辛的坎坷崎岖之路,有收获和喜悦,也有失败和反思。在它短短的发展历史中,既继承戏曲艺术的优秀传统,又适当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并不断调整与当代观众的审美需求相切合,融入了时代精神和现代意识。然而,不能否认的是,当前我国的歌剧建设仍然没有摆脱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瓶颈”,不仅民族性有所丧失,目前还缺少优秀歌剧的编剧和创作队伍,并在喜歌剧方面仍是空白。要想让其重塑辉煌,必须从内容、形式、市场方面,尤其是优秀的创作、贴近现实生活和老百姓等多方面入手,综合多种因素,在各方面进行尝试,争取出更好的作品,使我们的歌剧在音乐艺术的舞台上放射出灿烂夺目的光芒
第二篇:建国六十年诗歌
祖国
远方的树叶黄了,贴近大地
果实等待你去摘取
像摘取一个人梦中的秋天
将所有的花朵卸下来装订成册
寄给远方
那里的鸟群刚刚启程
那里的故事只在梦可以经历
我的祖国,经历艰难涂抹的地方
那里摆满了已经消失的地平线
一只乌鸦在那里看管已经锈死的铁锁
任凭雨点将铁侵蚀
所有的歌谣颤抖地走过独木桥
在生活之外的远方
一直是美和陌生的化身落在那里
风雨六十年
海一望无际静静地躺着
时间的催促声从那里传来
金属的响声和雷的响声穿过今天
在思维的平台上放置的远方,它是我的祖国
一个诗人和手中的一部诗歌寄存的地方
等待
适合于成长的泥土是种子等待的家园
拴在时间的主页上,这家园里的夏天
希望的秋天在是从等待中获得的就像种子在粮仓里等待泥土的心态
在等信使的日日夜夜
让内心的湖泊激起细浪的重叠
周而复始的等待在日子上晃动
强烈的降雨等待夏天
大地上落满的绿色维护着生命
生命如歌在大地上漫延
让相逢的离别读到血的颜色
是一树树花开,正目送冬天的离去
在冬天的反面,夏天的记忆中
一个城市拥有的黎明
时刻惦记着一个夜晚的幽灵
那隐蔽的身躯坚守热爱和信念
人海如潮
而等待中的黑暗深深了解祖国的黎明
远方的风景
一定和想像的风景有着相似
在某年某月某时某分起立过
祖国一样的成长
让多双目光过滤,或者相聚
远方的风景,守卫远方的看门人,看流动的云块
他的心也像铅一样沉下来
祖国在这里,他就跟着在这里
命中注定的远方
这六十年的风景让来人看到新意
像泛黄的历史散叶
被异乡人用向往装订成册
远方的风景,在远方生活的群体
用他富裕的理想编织未来
多少年过去了,刻在他们内心的文明
早已成为风景中的词汇
细雨
细雨中的情节和
委婉的哭声类似
都是落花流水的概述
拴在一个人的心上
在一场细雨的中间
往事中的故居
停泊在一枝花的胸前
这被雨声伺候的花朵
将是贴在心灵上一盏马灯
在生活之外的细雨
河水的浪,退守往事的过道
都是黎明中的口哨
挂在风中的铃铛
一个城市最深最远的天堂
思想的声音
思想的声音像蚂蚁的跑步声
从这里到一棵树下的休整
在绵绵细雨中无端地延长
所有方向上的门都可以洞开
向居所内的幽灵敞开胸怀
跑过天庭的光芒
总是被苏醒的大地收买
而敌人占有的领域
这些地方像一个个哑谜
需要一个城堡的图书馆来理解
从什么时候开始,思想的声音
在时间的幽暗处
进行舞蹈式的涌动
这打破时间的力量
几乎涵盖了整个大地
思想的声音,猜测这声音的结构
这声音的冬天
将绕过地主幸福的家园
它甚至可以将历经千年的大树连根拔起
并且毁坏一个朝代的正常秩序
但从没有 听到过
这样的声音,它的格式
它的行为和准则
和现实社会的语言
在结局中有着惊人的相似
来源:网络
第三篇:建国六十年演讲稿
我与祖国共奋进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好!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能站在这里有很多感慨,在祖国60岁生日即将来临之际,我迫不及待最先要表达的是我内心的激动与欣喜!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我与祖国共奋进 》
光辉弹指的一瞬间,我们伟大的祖国迎来了她60岁的生日。60年的辉煌,60年的梦想,这60年,风风雨雨,点点滴滴,它记录的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段辉煌,一份梦想;这60年,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到雄姿英发,繁荣富强,我们的祖国走过了一条巨龙之路!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日见辉煌。我们看见了那一面面铁胆精神筑就的“血胆钢墙”,看见了那颗颗赤心换来的五星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上,看见了那打破苏美核垄断的蘑菇云,听到了那响彻太空的东方红,也望见了香港岛上那盛开的紫荆花。在改革春风的沐浴下,伟大的中国正昂首阔步的走在二十一世纪的大道上。神州五号实现了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嫦娥一号让中国人实现了传说中登月的愿望。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让亿万中华儿女欢欣鼓舞,向世界展示了日益强大的中国!跨越我们的未来,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勃发出震惊世界的力量,光荣和自豪焕发出辉煌光芒。
60年,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伟大的祖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是日新月异的创造。到处是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建设的洪流。教育更是取得的令人瞩目的骄人业绩: “双基” 教育、特殊教育,“素质教育”凝聚了教育工作者的无穷智慧和辛勤汗水。“国家兴衰,系于教育”,要突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这是党和政府对教育的决策,更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教育的无比重视,作为老师,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有人说:“教师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最值得骄傲的事业。”是的,我们是孩子们理想风帆的导航者,是美好心灵的缔造者,是智慧和技能的传播者。三尺讲台化做千顷苗圃,三寸粉笔写信仰,信仰是浩瀚海洋的明灯,是漫漫黑夜里渴望的黎明,发展是对学术的追求,是对人生的锤炼。
我们青春焕发、热血沸腾,摆脱幼稚走向了成熟,如那高傲的海燕,渴望暴风雨,敢于战斗。在新的战斗中,将有新的纪录,新的热度,新的高标,新的旅程!在新的战斗中,将有新的创造,新的发现,新的欢乐,新的幸福!
迎着太阳,秋风送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遍地金黄,我们以豪迈激越的歌声放飞金色的理想,放飞坚如磐石的信念,吟唱对伟大祖国赞美的诗行。
仰视翱翔长空的雄鹰,远眺耕耘沧海的海鸥。我们将捧着一颗真诚的心播撒着爱的阳光,我们会在挥洒五彩汗水的辛勤付出中,带着希望上路,怀着憧憬登程,不管风雨,不管泥泞,创造人生最灿烂的风景!
第四篇:庆祝国庆建国六十年演讲稿
庆祝国庆建国六十年演讲稿
2009年是祖国六十岁的生日,2009年也是为祖国献出鲜血和生命先烈的生日。我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要永远记得他们,记得那些心灵纯真、灵魂圣洁的先烈们。心灵是一个人的根,人们的观念在心灵深处徘徊而升华;心灵是一个人的灵魂,人们的举动因为心灵这个灵魂辗转而改变。
我们这代人是跨世纪的一代,将来会面对更多的诱惑。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从小就树立一切为了他人的崇高信念。生命是人最宝贵的财富,但是在重要的时候,个人利益必须牺牲。在刺骨的冰水中救孩子,这是他心灵的选择。他牺牲自己,让孩子的生命得到延续。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多没有这么极端的情况。但也不能有一点危 险就选择逃避。做出牺牲自己的选择,不只 是像用眼睛看来那么简单的。我们必须时时反省 自己,只有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才可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个人的利益首先还要服从集体利益,就像当年一个人再怎么成功,其力量也不能改变国家孱弱的现实。个人的智慧再强大,也比不上 集体智慧。是全中国人民集体才改变了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是千千万万劳动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痴心不悔,才建成了我们的国家,有人说,雷锋傻,我们就要做革命的傻子,每天用雷锋 事迹逼自己努力向上。但这其实非常难啊,人 不是神,做出牺牲自己的决定,内心斗争是必 然要经历的。这是,我们必须提高觉悟,尽量 排除病态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干扰,严格要求 自己,做出正确的心灵选择。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经常无法实现宏伟目标。所以如果想要社会进步,我们必需时刻准备,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个人利益,不能象猪一样,只知享乐。而是要象革命先烈那样抛头颅,洒热血,为人民的共同利益,牺牲 自己。只有人人都这样,我国才能真正富强,才能还我国以强国本色,我们大家才能过得更 好。不过,让人人都这么想这么做的确很难,但是如果我们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切切实实做 到从我做起,这个宏伟的目标终究有一天是会 实现的。大的理想,如果能从小事入手,从小事做 起,便容易成功很多。所以,如果没有行动,只是有崇高的理想是没有用的。我们需 保持头脑的清醒,对自己不能放松,道德要求铭记脑海。大家都能这样,我们的祖国怎能不强大呢?
另外当我们面对人生的一次次选择,我们应始终保持一种纯洁高尚的心灵、一种炽热温暖的心灵、一种坚毅不屈的心灵,所以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用身心去温暖他人,做出正确的选择。面对鸦片泛滥,长此下去,全中国将无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的危难境况,林则徐毅然挺身而出,虎门销烟壮举威慑中外;面对元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文天祥决然赴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至今读到这震撼人心的诗句,仍让人激动不已。从古至今,有多少豪杰,多少壮士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为了祖国的尊严,面对生与死的激烈碰撞,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蹈死不顾,至死不悔。“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在几千年前的孟子面对心灵的选择,毅然发出了舍身取义的呐喊,是心灵的选择激发出了先哲的思想火花,这将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古训。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三国鼎立的年代,诸葛亮辅佐刘备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为了兴复汉室,诸葛亮殚精竭虑,在躬耕于南阳与兴复汉室中,诸葛亮选择了后者,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我们的总理朱镕基在答记者问时不也引用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话么?这是人的心灵深处的大义,是为国奋斗而义无反顾的大义。从古人心灵深处的选择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的大义所在。是心灵的选择促成了他们的最终的美,是心灵的选择让他们至今仍闪耀着光彩夺目的光芒。舍弃自私,选择高尚;舍弃奸诈,选择诚信;舍弃小我而完成大我„„这才是人们从心灵、从灵魂的大无畏的选择。
第五篇:建国60周年作文:建国六十年
建国60周年作文:建国六十年
建国60周年作文:建国六十年
江苏省如皋市实验小学五(4)班程然
光阴荏苒,时光匆匆,二00九年,我们即将迎来伟大祖国的六十华诞。六十年的风风雨雨,六十年的崎岖坎坷,六十年的波澜壮阔,六十年的辉煌壮丽。祖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普天同庆的时刻,站在祖国的大地上,回想六十年前的情景、回想六十年来的风雨历程,回想我们的祖国,回想我们的农村……
六十年前,家家户户的田间劳作不是依靠人力就是依靠畜力,顶着烈日、冒着酷暑,终年不辍,还是很难换来全家人的温饱。而六十年后的今天,田间地头奔跑着的是各种各样的农业机械,它们唱着欢快的歌曲,成为农民伯伯们耕田的好帮手。
六十年前,人们吃的是糠、是杂粮小米、咽的是树叶,那满嘴的青涩自然可想而知了。六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吃的是五花八门、鱼肉海参一应俱全,为了长寿,又开始吃起了杂粮小米、树叶草根,那其中的滋味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六十年前,人们穿的是粗布麻衣,衣衫褴褛。六十年后的今天,人们的衣服五颜六色,赶着潮流、追求着品位。
六十年前,人们住的大多是家徒四壁的茅草屋,连基本的遮风挡雨也很难做到。而六十年后的今天,新颖别致的花园别墅是一座连着一座、一片连着一片。
六十年前的乡村,到处是又窄有小的泥泞小道,路面凹凸不平,走在上面的人们,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六十年后的今天,水泥路纵横交错、高速路四通八达。一条条航线连接着五大洲四大洋,形成了水陆空立体式的交通网。
六十年前,通讯不通,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往往依靠口头传送。六十年后的今天,互连网、信息公路也早已飞进了寻常百姓家。
六十年前,嫦娥奔月只是一种神话传说。六十年后的今天,人造卫星、宇宙飞船接连发射升空,手可摘星辰的日子已经来到了。
……
六十年来,时代在变,社会在变,祖国在变,人们的精神面貌在变。一切均与六十年前有着天壤之别。
抚今思夕,遥想未来,我们感慨万千……